0

板桥

板桥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板桥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板桥问题。

分享

浏览

2303

文章

34

郑板桥擅长画什么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以画竹出名,画的最多的最擅长的就是竹子。

郑板桥更是为自己的画竹总结出“眼中有竹、胸中有竹、胸中无竹”的三个阶段,很有深意。他的作品经常会表现同情劳苦大众的思想情感,能较好地把描画的对象和自己的感情联合起来,做官时他画的《墨竹图》,就表达了他想为老百姓做点好事的良好愿望。

竹子也是一种个人气节的彰显,所以这一点应该也是郑板桥喜欢竹子的原因,对于竹子的长期研究也就促成了这位画竹子的大师,对于其他的自然植物,郑板桥虽有画过,但是都不如竹子让后人深记。

展开阅读全文

真假郑板桥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书画作品风靡全国,深受人们喜爱。

一天,郑板桥回到家乡兴化,住在一家客店里。当他看到几幅由他签名的画时,他找到了主人并问为什么。店主告诉他这些画是从“郑板桥”买的。听了这话,郑板桥很不高兴,请店主邀请“郑板桥”。

假郑板桥看到了真实的郑板桥,没有惊慌,而是振振有词。郑板桥见他如此不讲理,说道:“据说郑板桥的书画可以得三分。今天我想亲眼看看。”假郑板桥当场大摇大摆地要笔墨。然而,如果只有一个点被划伤,就不会有书法和绘画的痕迹。

此时,郑板桥一句话也没说,卷起袖子挥了挥笔。一瞬间,一幅兰花和竹子的画被画了出来。老木匠刨去了木头的一部分,而兰花和竹子依然如故。木头被削去两部分,而兰花和竹子保持不变。木头被削去三部分,兰花和竹子栩栩如生。虚伪的郑板桥知道自己遇到了真正的郑板桥,连忙跪拜在地。

最后,郑板桥警告他:“要写字和画画,应该练习真正的功夫,而不只是骗别人取假名。”

假郑板桥一再声称是。

展开阅读全文

板桥无籽西瓜

全文共 687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无籽西瓜

提起板桥的无籽西瓜,在我县城乡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哓,它以异样的色彩,诱人的香味,可口的甘甜,引来了千里的食客。

1996年,板桥集镇投资4万元在孙庄村进行无籽西瓜试点,并从县科协请来技术专家现场指导。

2月,孙庄村党支书记孙明杰,自费去山东、江苏、宿州考察学习,然后试点、推广瓜套棉,试验成功无籽西瓜“靠接”技术,即在葫芦苗和有籽西瓜苗两叶期,各削去一半,再用夹子拢在一块,生长出来的西瓜秧,长出无籽西瓜。到1997年全村已发展到860亩。1998年,板桥集镇党委、政府在孙庄村设立无籽西瓜繁育基地。基地大胆实践,又试验成功“金帅”、“蜜桂”、“绿宝”彩色无籽西瓜。彩色无籽西瓜一问世,倍受消费者青睐。1998年7月,孙庄瓜农在蒙宿路孙庄段两侧摆满瓜摊,自成市场,黑皮黄瓤,黄皮红瓤,香里透着脆,沙里裹着蜜,食客络绎不绝,给省道增添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无籽西瓜基地种植模式采取无籽西瓜套棉花,瓜茬种植双孢菇,一亩地一年三茬,收入6000--8000元。2000年,无籽西瓜达到1000多亩,孙庄村家家种瓜,户户卖瓜,305省道路边、蒙城县城小摊、周边集市、瓜棚地头,到处是瓜的世界,客商登门买瓜,瓜农出门卖瓜,市场火爆,买卖兴旺。2006年,孙庄村种植能手孙明坤试验成功无籽西瓜“砧木”嫁接技术,即在葫芦苗两叶一心期,将葫芦苗掐头,但要留两片子叶,在残茎上用牙签插孔,再将西瓜苗去根,削尖,消毒,插在小孔里,成活率98%。同“靠接”技术相比,“砧木”嫁接技术具有抗病、耐旱、抗涝,根系发达,不整枝,不打杈,不用人工授粉,省时省工等优点,亩产量可提高40%至50%。

展开阅读全文

板桥冲榨坊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冲榨坊为宜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冲榨坊位于五峰渔洋关镇梅二冲村四组,2011年入选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渔洋关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辖镇。1950年为五峰县第三区,1956年为五峰县第四区,1958年建渔洋公社,1961年设渔洋关区,1985年置镇。位于县境东部,渔洋河北岸,距县府39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人口4.4万。鸦(鹊岭)来(凤)、渔(关)松(源坪)公路会于此。辖天堰、三房坪、李家坪、刘家坪、曹家坪、簸箕山、樱桃山、桂花树、长冲子、大房坪、马岩墩、城墙口、望江。

展开阅读全文

板桥劝学所旧址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劝学所旧址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劝学所旧址位于永川区板桥镇场镇居委会,时代为1923年。

2019年,板桥劝学所旧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镇:位于永川市最北部,距永川城区25公里,面积70.77平方公里,30个村,220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6个居民小组,人口39837人。 镇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背靠郁郁葱葱的箕山山脉,山地面积2100亩,森林面积27500亩。紧靠国家二级公路永铜路,交通方便,通讯快捷,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闭路电。

展开阅读全文

板桥道堂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道堂为宁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道堂位于吴忠市利通区板桥乡,年代为清。

2005年9月15日,板桥道堂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乡: 板桥乡以秦渠之上木板桥得名,位于吴忠市利通区西南5公里处。银平公路自东向西,石中高速公路由此往南交汇于板桥乡境内。古老的秦渠自西向东切北部流经其境,深得引黄灌溉之便利,是灌区商品粮基地乡之一。全境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4.1公里,总面积24.6公里 ,耕地面积1332亩。1999年年未全乡共有人口17688人,4061户,有劳动力5824人。全乡辖蔡桥、板桥。

展开阅读全文

板桥文化园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文化园位于郑板桥故居西侧,虽然规模不大,但文化气息浓郁,她是一座板桥文化艺术内涵十分丰富的园林,其对联、匾额无不体现了板桥的思想精髓。卧听轩是根据先生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意设计的,门口一副抱柱楹联“能糊涂方为智者,肯吃亏不是痴人”诠释了板桥先生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的思想。板桥文化园内的一方池水,定名为楚泽,水榭中“赊月”小匾,表明了板桥先生甘于清贫、守得寂寞的清高思想。园内的“兰竹厅”是因板桥先生擅画兰竹而取名,此厅是先生生前寄居在“浮沤馆”学习和创作场所的翻版。

展开阅读全文

板桥党参

全文共 1697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党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板桥党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板桥党参,中药材著名品种,湖北省的特产,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原产于恩施市板桥镇,1981年7月被正式确定为“中国板党”,也称“板桥党参”,简称“板党”。板桥党参,有效成份含量高,品质优良,被列为中国四大名党参之首。

恩施板桥党参是中国四大名党参之首。.板党根含挥发油、黄苓素、多 图1 板桥党参

.种葡萄糖、微量生物碱、皂甙、蛋白质等成份,每克含硒量达0.04ppm。以根入药,是调理身体,益气、补虚、提高免疫力的最佳食材之一。具有补气血、养脾胃、润肺生津、治疗身体虚弱之功能。可炖肉吃,泡酒饮。在国外,板党的功效与人参有同等之说。它条直且长,头小,身粗,尾细,分枝少,狮子头,泥鳅尾,皮皱,糙米色,菊花心,糖质软,嚼之无渣,尤以干后不返糖而利于长期保存。.马耀南等编著《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中载,“板党”主产于湖北恩施,商品鉴定特征为:板桥党参,根条直长,圆柱形,单枝尾端顺细,芦头较细,表面灰黄色,全体有疏距为均匀的线状,横长皮孔,上半部尤为明显,质结实,断面菊花心明显,气香,嚼之无渣。.

板桥镇位于恩施市西北边陲,与重庆市奉节县接壤,既是连接鄂、渝、川的咽喉要塞,也是鄂西南通往渝东的省际边贸口子镇。板桥镇平均海拔高度1666.5米。春秋相连,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10℃左右,最适党参生长。板桥秉承大自然赋予的独特气候,孕育丰富的自然资源,仅名贵中草药就有160多种,独产于境内的“中国板党”,名列中国四大名党之首,堪称华中一绝。

板桥党参最早为野生,相传14世纪时(明洪武年间),有王氏兄弟二人 图2 板桥镇药农晾晒党参

.上山挖党参,然后到邻近的奉节出售,被巫山大昌镇的江西帮“同昌洋”药号收购,通过精细加工装箱后,顺长江水路运到汉口、九江、上海等地销售。各路客商还在板桥镇上门收购,由于有江西帮和四川帮两大药帮的药号,党参上市时节,在板桥镇设药店达20余家,使不足百户人家的板桥市场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板桥镇也随之闻名,外界曾一度将板桥镇称之为“板桥市”。

板桥党参由野生转为栽培始于清代。19世纪初(清·嘉庆年间)《施南府志》载:“板桥嵩坝百余家,大半药师兼药户,刀砍火种笑人忙,抛却农书翻药谱,雪后点种子匀排,云叶燕时芽渐吐,自然蔓长与藤抽,三年不用占晴雨”。详细记述了当时板桥党参由野生转为广泛栽种,成为中国党参传统道地产区。1984年,中国国家外经贸部将板桥党参定名为“中国板党”。.2001年,湖北省科技厅将板桥党参列为“湖北地道药材规 图3 板桥镇党参基地

.范化种植研究及GAP示范基地建设”品种之一。承担单位为湖北省恩施市峰岚板桥党参有限公司,技术依托单位由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恩施州地道药材民间医药开发所及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试验站组成。试验点选建在恩施市板桥镇中坝村,示范基地分别选建板桥镇中坝村、铁场坝及光辉村。该项工作正在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遵照国家科技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实施原则及验收标准”和湖北省科技厅“地道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GAP示范基地建设验收标准”,以恩施市峰岚板桥党参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开展板桥党参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及GAP基地建设。.2006年,板桥镇有板桥党参留存面积3.2万亩,年产量1000余吨。.据2009年统计,中国国内有20多个省市100多个县的流动客商云集板桥镇收购板党,恩施市每年都在板桥镇举办“中国板党节”,加大外销力度。板党年采挖8000多亩,年产量1000余吨。并开发有“白条党参”、“参之宝酒”、“参之宝花茶”、“参之宝袋泡茶”、“参之宝饮液”等深加工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板桥党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4月27日起,对板桥党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板桥党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恩施市人民0《关于界定恩施“板桥党参”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建议的函》(恩市政[2004]7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恩施市板桥镇所辖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板桥叶氏宗祠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叶氏宗祠为衢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叶氏宗祠位于衢江区周家乡板桥村板桥自然村,2014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该宗祠始建于明代中期,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平面呈纵长方形,通面阔13.28米,通进深32.07米,总面积约为426平方米。建筑布局按中轴线排列并逐进升高,由西至东依次为门厅(门楼)、小天井、前厅、大天井和后厅,两天井两侧为厢房。正立面为牌楼式门楼,四柱三间五楼式,两侧设八字墙。大门左右置有抱鼓石,刻有简单动物图案。前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二柱用五檩,次间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分心五柱用九檩。前厅与后厅间的厢房面阔两间。后厅面阔三间,明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五架梁带前双步后双步,次间梁架结构为抬梁式四柱用十一檩,牛腿、雀替、斗拱等木构件有花草雕刻图案。

据《叶氏宗谱》记载:宋绍兴八年(1138)叶端臣卧葬岭下桥头,其子正纪、正伦守庐墓板桥。该建筑保存较好,布局严谨,特别是门楼设计科学美观,木雕精细,造作考究,艺术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周家乡:衢县辖乡。1950年设乡后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位于县境北部,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1.5万。有公路两条。辖石井、后堆、诚村、板桥、川坑、江家、崇源、苦竹岗、坞溪桥、丰村、宋家、上林、蟠塘坞、周家、后溪塘、井头根、下清源、裴家、相对、上姜、宅基、春山坪、上岗头2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石灰、食品加工为主,农业以水稻、油菜、枇杷、茶叶、柑橘种植业和饲养业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板桥自然保护区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自然保护区设立于1995年,面积63平方公里,保存着五万多亩郁郁葱葱的天然甜槠林,它是亚热带东北部边缘保存最好、林相最完整的唯一一片原始森林,内有国家级保护植物10多种及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近三十种,省级保护动物近千种,拥有堪称中华一绝的成片甜槠林、多种珍稀植物及云豹、麋鹿、金钱豹、娃娃鱼、环颈雉等珍稀动物,专家称之为“动植物的王国、生物多样性的殿堂和基因库、可贵的净土”。

板桥自然保护区目前保存着五万多亩郁郁葱葱的天然甜槠林,它是亚热带东北部边缘保存最好、林相最完整的唯一一片原始森林,内有国家级保护植物10多种及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近三十种,省级保护动物近千种,拥有堪称中华一绝的成片甜槠林、多种珍稀植物及云豹、麋鹿、金钱豹、娃娃鱼、环颈雉等珍稀动物,专家称之为“动植物的王国、生物多样性的殿堂和基因库、可贵的净土”。区内景观丰富,以高峰十景为代表,集峰、水、石、洞、花、树、鸟、兽为一体。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景色怡人,非常适合生态旅游、观光、度假。板桥自然保护区区内主峰海拔1153米,有保存较好的原始森林,负氧离子浓度极高,维管束植物千余种。

板桥自然保护区有一座大溶洞——西山溶洞。一入洞口,便是一个能容纳百来人的大厅,厅上方有一小方洞,厅内光线充足,成群的蝙蝠不停地来回飞动。向前爬过一个一米高的洞壁,又是一个更大的厅,巨大的钟乳石参差不齐地悬吊着,好象是客厅里悬挂的水晶灯。湿漉漉的深渊里,发出湿柔清脆的溅声,使人难以形容。洞中有一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有时无时。这座洞究竟有多深,至今没有一个人能准确地回答。

板桥自然保护区一切都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的原始,那么的自然,始终都给人一种深邃莫测的神秘之感。她那淳朴、诱人的自然风光,在旅游发展的今天,完全可以建成皖南山区森林自然旅游线上的一个热点。这里的交通方便,通信发达,气候宜人,就是三伏天的夜晚,依然是凉风习习,是疗养避暑之胜地。这里的大森林和深洞是探险狩猎的好地方。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会令你诗兴大发,吟出千古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通江板桥麻花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通江板桥麻花,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的著名特色小吃,该品以蜜透滋润为最大特色,糖重油大,给人以浓郁的芳甜感, 口感松软蜜甜,油香浓郁。

蜜麻花是中国许多地区的特色小吃,同时也时四川省传统名产之一,通江县以板桥的麻花最受欢迎,以蜜透滋润为最大特色。糖重油大,给人以浓郁的芳甜感。 成品口感松软蜜甜,油香浓郁。hP7

通江板桥麻花的制法:hP7

1、皮心制作:皮料的特粉、化猪油须充分揉合。心料按配方的12%加清水,搅拌10~15分钟。皮、心料分成7~8块,然后以皮包心,再擀制。hP7

2、擀制成型:将包心后的料坯擀成厚约2厘米的长方形薄片,再切成5厘米宽的条子,又切成1.5厘米宽、5厘米长的小块。然后逢中切口,口长约3厘米,翻卷一端成型。hP7

3、炸制:将成型后的制品下锅油炸,在油温180~190℃时炸约3分钟,起锅,滤干,趁热浸糖。hP7

4、浸糖:将白糖加水制成糖浆,当熬至105℃左右时,舀入容器,将滤干油的制品浸入其中1~2分钟,然后滤干,摊开,冷却,即可包装。hP7

展开阅读全文

板桥白黄瓜

全文共 1260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黄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板桥白黄瓜原产于合水县板桥乡,当地人叫板桥白黄瓜。多年来,经广大农技人员和人民群众不断自繁自育和提纯复壮延续至今。其瓜条顺直,长20cm左右,直径3.5cm,单瓜重165g,瓜色鲜嫩,刺瘤稀少,清脆爽口,其果实可当水果鲜食,可做凉拌菜、炒食,还可腌制,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2003年5月经甘肃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该产品每千克含粗蛋白8.3g,可溶性固形物31g,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生产规程,争创地方名牌。2006年实现了包装上市(2.5kg礼品盒;10kg箱装),产品畅销庆阳、延安、银川、吴旗、兰州等市场,深受广大城乡居民的欢迎。

地域范围

板桥白黄瓜原产地在合水县板桥乡,当地人称板桥白黄瓜。是甘肃省陇东黄土高原区旱地推广种植的传统品种,主要分布区域界于东经107°27′45″-108°38′04″,北纬35°42′29″-35°36′18″,海拔980-1120米,包括合水县板桥、老城、蒿咀铺、固城、吉岘,庆城县的玄马、三十铺、马岭、驿马,宁县的南义、春荣、新宁、湘乐、长庆桥,正宁县的山河、宫河等16个乡镇川道地区。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陇东原面土质主要为黑垆土,山坡地多为黄绵土,有机质含量0.6~1.5%,速效氮0.067mg/㎏,速效磷7mg/㎏,速效钾163mg/㎏,土壤容重为1.28g/cm3。

(2)水文情况。板桥白黄瓜主产区位于马莲河流域,是庆阳板桥白黄瓜生产的主要水源。

(3)气候情况。板桥白黄瓜基地处于子午岭林缘,呈显著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9~10℃,年降雨量≥600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日照为2376~2491小时,全年无霜期平均140~150天。

(4)人文历史情况。板桥白黄瓜俗称“板桥白”,栽培历史悠久。据当地民间流传:在德宗光绪年间此瓜供当地驻守官兵食用,实为皇家的贡品菜,被称为“皇瓜”。有一农妇蔡氏因中年丧夫,为了扶养三个年幼的儿子她每年种植此瓜,到盛瓜期,正是雨季,她每天将采摘的“皇瓜”从解川河北岸淌水担挑送到南岸,经驻守官兵挑选后,剩余的由寺院和尚们食用。如此年复一年,三个儿子看到母亲这般辛苦,为了不让河水淹湿母亲衣服,他们在山里伐了木材,用木板搭了一座小桥,当地人为颂扬孝敬老人的好儿子,便把此地命名为板桥,从此把“皇瓜”叫“板桥白黄瓜”。80年代后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合水县园艺站对板桥白黄瓜进行逐年提纯复壮,选优淘劣,一直保持着优良纯正的种性,使板桥白黄瓜逐渐走向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市政府加大开发力度,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在全市内得以广泛推广种植,已成为陇东黄土高原区旱地推广种植的传统品种,实现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地白黄瓜的周年生产,四季供应。板桥白黄瓜因其色纯、爽口、果型整齐、上市早的特点,2002年获得兰州市张苏滩蔬菜瓜果批发市场无公害蔬菜检测站签发的兰州市“放心菜”、农药残毒检测合格证。

展开阅读全文

板桥水库水利风景区

全文共 1480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水库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驻马店板桥水库水利风景区,位于河南省驻马店驿城区板桥镇。景区依托板桥水库,结合南岸的白云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库区各种纪念建筑等人文景观,形成了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为一体,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此外,该水利风景区在维护工程安全、涵养水源、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诸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2012年12月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龙潭瀑布

白云山后有一潭,深不可测。相传,潭从地下与东海相通,为龙王上天的一个出口,故取名龙潭。实际上潭的形成是山水从高高的崖头(落差40多米)倾泻而下冲沏而成的,于是也就形成了龙潭瀑布。为驻马店市第一自然大瀑布。每当雨季,山水倾泻而下,喷珠溅玉,蔚为壮现。潭四周悬崖陡峭,如刀削斧劈,其崖上绿树掩映,风光幽深。有诗证曰:"高崖瀑布落人间,化作一泓碧绿潭。龙王不知何处去,绿树翠映水中天"。龙潭之水,冬暖夏凉,水质甘甜,四季不柘,素有"炎热人欲死,到此顿觉凉"之誉,为人们消假避暑的理想去处。

杏桑树

白云山东万峰寺生长有唐代植下的银杏树两株,南北相距2M,北棵雌树,高35M,径周粗5.5M。南棵雄树,高30M,径周粗5M,其树干上5.5M处树杈上有一直径0.3M的枯洞内长一棵桑树,高4M,桑树长在银杏树上,被叫做"杏桑"。是稀世植物(它的形成是鸟类衔来桑果,食其肉,弃其核,便其粪,当果核和粪中不被消化掉的种子落入树杈洞中或裂缝内,便生根发芽,使银杏树发生异变,果实形成双亲优点,味道特美。这种现象生物学上叫做鸟媒嫁接,通过鸟媒嫁接就形成"杏桑树",这种事世为罕见。

银杏树雌雄两株相距较近,结伴相长,两树冠五股六叉交合如一,(遮阴800平方米),犹如夫妻,故人们又叫这两棵银杏树为"夫妻树"。

野猪寨

在白云山龙潭东南200M处有一片松林,是野猪经常出没的地方,并在旁边做窝养仔。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野猪寨。这片松树差不多都合抱粗,在这片松林旁有一个泥坑,野猪总爱在这泥坑里洗完澡来到松林蹭痒。说来也怪,野猪总喜欢在大松树上蹭痒,竟然将两棵合抱粗的松树蹭凹进去了十几公分。游人至此,无不惊愕,赶紧抱着野猪蹭过痒的松树拍照留影,然后马上匆忙离去。

香果树林

在白云山东北麓竹园寨,有群体200多株香果树。为高大乔木,花白色,花后结纺缍型蒴果,熟实二裂变粉红色,宿存于果枝上,能经年不落。为我国特产珍稀美丽的观赏树种。

池杉林

在白云山的北山脚下板桥水库南岸边有百亩池杉,树高10M余,径围60-70公分,干直挺拔,水库水大时可淹没树干2M左右。游人至此,有"船在水中行,人在杉中游"的爽感,这里被人们誉为水上森林公园。

自然资源

森林公园面积15.9万亩,生长多有原始天然次生林(栎、栗、柏、楝等),少部分人工林(松、水杉、池杉、柳杉)、经济林(桃、李、杏、榴、梨)。多林种,多林分,阔叶与针叶,乔木与灌木,藤本与草本,低等(藻、苔、蕨)与高等(裸子与被子植物),自然趣合,构成多姿多彩的茫茫林海、绿色世界、岛的天堂。"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这欧阳修诗句就是对这里白云山的赞美。

板桥镇:板桥镇位于驻马店市、107国道西30公里,泌阳县城东45公里,东邻沙河店镇,东南与老河乡接壤,南至白云山,西接下碑寺乡,北与舞钢区遂平县交界。总面积250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201个自然村,全镇总人口约46800人,1987年2月板桥水库开始复建后辖区内。优势资源介绍(1)河沙资源板桥镇有利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板桥镇有着很丰富的河沙资。

展开阅读全文

南澳二板桥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位于汕头市南澳县原南澳城西门外即今深澳镇后宅岭,架以石,为原隆澳至深澳必经之处。据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南澳县志》卷十七“交通”载:……长三丈五尺,阔四丈。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圮,总兵黄龙之夫人捐资建复。在其旁福德庙内有“重建石桥公德碑记”,碑高157厘米,宽54厘米。碑额魏书,每字10厘米见方。碑文正书,10行,每行27~29字,每字4厘米。四周加边框线。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谢大名、谢钦惠、戴皇恩、黄世香、莫起凤、蔡介士倡修。碑文记述康熙五十三年南澳总兵黄龙之夫人捐资重建二板桥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板桥古村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村位于番禺区南村镇东北面,距南村镇政府约1公里,相邻自然村南与南村为邻,东连罗边村,北接市头村,西是博厚。板桥村始建于宋朝。因四周有河涌环绕,主要靠木架板桥与周边村庄沟通,故名板桥村。

板桥村现存祠堂有3座。其中,黎氏宗祠,始建于明末,重修于清乾隆丙戌年(1766)。该祠是爱国诗人、抗清名将黎遂球(1602—1646)的专祠。祠堂头门上悬挂的木匾阳刻“北正名宗”四字,仪门石牌坊正面石额刻“忠孝廉节”,背面石额刻“汗青留照”。1989年12月,该祠堂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廖家祠,经修葺后仍保持大部分原貌。

忠孝廉节牌坊位于番禺南村镇板桥村黎氏宗祠内。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坊为四柱三门三楼的石构建筑,作宗祠仪门。明间面阔3.40米,次间阔1.80米。四柱均有石鼓夹撑,楼檐有砖雕牙斗栱,龙船灰脊。石砌仪门两侧复有砖砌侧门,侧门上方作券拱状。镶有石刻门额,仪门正中额刻“忠孝廉节”,背面刻“汗青留照”,附有“乾隆丙戌年重修”字样,左右侧门正面门额为“国干”“家型”,背面为“存爱”“□□”。仪门次间眉额前后均有碑刻赞词。正面左是余姚、卢文绍为黎遂球题,右是翁方纲为黎天性题,背面左是凌鱼为黎瞻、黎鹤岭题,右是黎乾学为黎道娘、凌安人题。

黎遂球(1602-1646),字美周。广东番禺人。明末广东名诗人 。早年攻读经书,擅长填词作诗。明天启七年(1627)参加广东乡试,获中式举人。此后数次赴京会试,与沿途的文人骚客时相唱和,诗名渐而鹊起。崇祯十二年(1639),因赴京会试再次落榜,遂漫游吴越之地。翌年春到达扬州,适逢四方名士云集于“影园”,相约以牡丹为题悬金垒征诗,黎即席咏。

展开阅读全文

板桥烈士墓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烈士墓为息烽县文物保护单位。

板桥烈士墓位于息烽县温泉镇天台村新长组,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板桥烈士墓,2005年10月县委、县政府拨款修建纪念设施。1950年3月18日,中共息烽县委书记王踊波率县大队一个排进至温泉板桥一带剿匪,遇匪壮烈牺牲。烈士墓对研究我县剿匪战斗史具有较大的意义。

温泉镇:一、自然条件温泉镇位于息烽县东北部,乌江南岸,东与开阳县永温乡接壤,西连本县养龙司乡,北邻遵义地区乌江镇,南与本县小寨坝镇相交。全镇幅员面积85.032Km²,南北长17Km,东西宽8Km,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岭谷之间高差悬殊,是典型的山区地貌,全镇最低海拔610米,最高海拔1260米。地势东部高,西部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粮、油、蔬菜。

展开阅读全文

小板桥万寿楼含小板桥街场碑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万寿楼(含小板桥街场碑)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

小板桥万寿楼(含小板桥街场碑)位于官渡区小板桥街道办事处小板桥社区。

在昆明小板桥,有一座万寿楼,南邻古刹向旭庵,西有宝象河和滇池。清道光年间,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登上万寿楼后,写下了一生中最长的一首诗《天不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被林则徐称为“天不见”的地方,却既无历史记载,又无初建时的碑文可查。

昆明万寿楼位于小板桥街场东侧最高处,远远便能看到两层砖木结构的古建筑,虽然历经几百年风雨,却气势依旧。

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小板桥万寿楼(含小板桥街场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大板桥龙泉寺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龙泉寺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板桥龙泉寺位于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街道办事处,距昆明城约20千米。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至二十二年(1379—1389年)间。因寺前龙潭得名。

龙泉寺历经多次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群众集资逐次修葺一新。

《大板桥地名碑》指出,大板桥系宝象河上有五孔石板桥得名。

《大板桥村志》指出,作为区域行政中心,有板桥驿、板桥里、板桥堡、板桥乡、阿拉公社、板桥公社、大板桥镇、大板桥街道办事处之谓。

附:

龙泉寺龙潭归属宝象河右岸支流槽河水系。

槽河发源于一撮云山北麓大龙潭村,向北转南过野鸭湖(天生坝水库),于小康朗入落水洞,自黄龙潭复出,再纳青龙潭水,向南纳龙泉寺众龙潭之水后称槽河,于明应寺附近汇入宝象河。据河湖普查资料,河长22千米,集水面积96.8平方千米。

展开阅读全文

板桥林家花园

全文共 676 字

+ 加入清单

板桥林家花园

北台湾第一园林胜景——板桥林家花园,原名“林本源园邸”,位在板桥市西北隅,为清乾隆时期漳籍豪商林氏住宅的花园。林氏因子孙族繁,于是将庭园命名为“本源”,乃取同产同居、饮水思源之意。在1986年重新整修开放,成为大台北地区一处寻幽访古的胜地。

现存板桥林家花园占地约3800坪。循参观路线进入,首见“汲古书屋”,为林家的藏书所,汲古二字乃仿明代毛子晋之汲古阁而来,书屋前雨亭造型奇特,十分有趣;东边的“方鑑斋”是书房,斋前深池中设有一歇山式戏台,由方鑑斋隔池观戏,别具风味,是花园设计的一大巧思。

取“青山绿野入眸来”意境的“来青阁”,是林家接待宾客下榻之处,阁前设有“开轩一笑”戏台,为来青阁特色之一;来青阁旁“香玉移”过去满园花卉,为观赏花卉之所。而“观稼楼”因曾受风灾摧毁,修复全凭意测,是园中最受争议的一处,昔日登高眺望,观音山下良田阡陌,风光无限。由观稼楼到定静堂途经榕园大池,是园内最大的水域,池畔老榕盘根错节、浓荫遮天,故名,四周错落着假山、叠亭、钓鱼矶、云锦淙、海棠池等凉亭、台榭,内容琳琅。

“定静堂”取名自“定而后能静”,是林家花园内唯一的四合院落,占地最广,为昔日招待贵宾盛大宴会之所,造型朴实,古意盎然。“月波水榭”则是参观路线中的最后一景,为二重菱形相连的建筑,造型风雅独特,别具一格。

地址:台北县板桥市西门街9号

电话:(02)2965-3061~2

开放时间:0900~1700

休息时间:周一、国定假日隔天、除夕

乘车风向标:搭乘联营公车310、307、264、701路公车;或搭乘绿10路台北客运,于林家花园一站下车即抵。

展开阅读全文

南京板桥安置房墙体开裂 这样的房子谁敢住?

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南京板桥的朝阳西苑,是当地的拆迁安置小区,该小区自2011年交付起,陆续有居民反映家中墙体出现开裂、渗水的现象。多数居民家里都有这样的情况,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这样的房子还能住吗?能够申请退房吗?

阳台裂缝能塞进手指外墙现多处“补丁”

这处安置房在2011年交付使用,里面都是小高层建筑,算是比较新的小区,不过从建筑的外墙上看,不仅看不出新,而且修修补补很频繁。在33幢楼东侧的墙体上,到处可见修补的“补丁”,白色、红色、褐色、青色的“补丁”杂在一起,墙面成了“大花脸”。

而且有居民家中卧室的墙上密布着一条条裂纹,而且北面房间的角落里面,一到下雨天就会出现回潮的情况,涂料不仅颜色暗淡,而且已经起皮脱落。最严重的还是阳台,裂缝非常明显,这户居民毫不费劲地就能把一根手指塞进去。据小区居民介绍,目前问题比较严重的主要有27幢、33幢、35幢以及36幢。

目前报修50户左右前期已维修几百户

朝阳西苑小区的物业管理办公室物业人员介绍,近几年,确实有不少居民来反映,家里的墙壁和阳台出现开裂和渗水的情况,他们会及时与开发单位联系,派人来给他们维修。朝阳西苑的开发单位南京凤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戴荣贵书记承认居民们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确实有很多住户家里出现了墙体开裂的情况,其中一些住宅有渗水的情况,而目前报修的居民主要集中在30幢至36幢,有50户左右,正在组织维修。

开发商:实为隔热板开裂,不影响安全

为何居民家中出现墙体开裂,是不是房屋质量有问题呢?

“房屋主体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戴荣贵解释说,现在不少居民家中出现的小裂缝、裂纹,其实是隔热板的问题,而不是主体结构的问题。房屋在建造过程中,墙体都是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是不会产生裂缝的,墙体整浇好了后,根据节能的要求,会在外面包一层隔热板保温阻热,然后会在隔热板上面粉刷涂料,时间久了,隔热板与涂料之间就会出现细小的裂纹,甚至是开裂,但这都是墙体表面的问题,通过维修就能解决,不影响主体结构。而阳台出现的裂缝和渗水问题,主要是因为一开始房屋设计的时候,阳台的设计比较高,窗户显得比较小,很多居民便将阳台最上面的基层砖块砸掉了,破坏了阳台的整体结构,导致了开裂和渗水的情况。

戴书记还表示,其实朝阳西苑交付至今已经4年多时间,很多房屋都已经过了维修质保期,但是因为小区里安置的都是板桥街道的拆迁户,而且他们又是街道的下属企业,所以才会担起这个责任,一定会把居民报修的事项维修好,让居民们住得放心。

针对上述情况,搜房网购房指南提醒居民,针对房屋质量的问题,不要听信开发商一面之词,如果怀疑房屋质量有问题,一定要找专业的质检机构给出质检报告,然后根据质检报告维护自身权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