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火德公宗祠(精彩20篇)

浏览

271

文章

644

富里吴氏宗祠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富里吴氏宗祠为醴陵市文物保护单位。

富里吴氏宗祠位于富里镇荷田村老屋组,年代为清。

2012年1月12日,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醴陵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

富里镇:撤销富里、南桥2个镇,设立李畋镇富里镇位于市东北37公里处,东接江西上粟市,北与浏阳金刚毗邻,南临白兔潭镇,西与南桥隔澄潭江相望。全镇辖17个村,2个居民委员会,211个村民小组,6个居民小组,7303户,32968人。镇域面积46、2平方公里,有耕地1、34万亩,山地1、6万亩。这里交通便捷,镇内柏油路和水泥路四通八达,距106国道仅5公里。境内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新加坡陈氏宗祠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陈氏宗祠也被称之为“保赤宫”,是位于新加坡的一座中式寺庙,坐落于新加坡的商业中心区,兴建于1876至1878年间,是陈氏一族的宗庙及会堂,因为中国人相信有相同姓氏的人都拥有同样的祖先。陈氏宗祠于1974年被列为新加坡国家古迹,是新加坡陈姓人士的社区中心,号称有着绝佳的风水。

同其他古建筑物一样,陈氏宗祠也被林立的高楼淹没了,它没有现代建筑物的高大,没有靓丽的色彩,但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陈氏宗祠是一处清雅、宁静的百年寺庙,是寻幽访古的最佳选择。陈氏宗祠为中国南方寺庙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屋脊、屋檐的雕刻,刻有花朵、凤凰等。每个门都有门神来辟邪,来保护宗祠的安全,宗祠内部的装饰至今保存完好,特别是香台和0牌匾。

Tan Si Chong Su

必去理由:新加坡寻幽访古的最佳选择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新加坡[Singapore]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分刘氏宗祠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分刘氏宗祠为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分刘氏宗祠位于贵池区梅街镇刘街社区南山刘自然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四周墙基为基点,向外延伸2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四至为界,四周延伸2米。

刘街社区:刘街社区位于梅街镇东边,九华山脚下,是典型山区农村,是傩戏的发源地、-的故乡、白洋河的源头。这里的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刘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无霜期227天,年平均日照197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50毫升。土质多为沙壤土,水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是较好的苗木、茶叶生产基地。国土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清远郑氏宗祠

全文共 317 字

+ 加入清单

清远郑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郑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高新区龙塘镇定安村委会鳌岗地村。清代初期,鳌岗地郑姓族人为祀奉先人而建。坐南向北,二进一井,总面阔19米,总进深19。2米。麻石门框,上刻“郑氏宗祠”。门前立旗杆夹,上刻“光绪二年丙子科广东乡试中式第三名举人郑兆熊立”。

定安村:定安村委会位于龙塘镇西南面,距龙塘墟镇约6公里,东与沙溪村相邻;南与长冲村接壤;西与办冲村相连;北与民平村隔河相望。面积约为500公顷,下辖有15个自然村小组。耕地面积1680亩,水田2570亩,人口有3686人,另外来人口2350人。定安村地处丘陵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历代村民以农业耕作为主,主要是生产水稻花生及其它杂粮。定安村地处交通要道,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铜陵黄氏宗祠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铜陵黄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铜陵黄氏宗祠位于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年代为清。

简介:又名“榜眼府”,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扩建。坐东朝西,由泮池、照壁、牌坊式门楼、下厅、上厅和左右各一列横屋组成,建筑面积1358平方米。下堂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带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上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三檩,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横屋每列三屋,每屋均为面阔三间的独立小院。

2013年,铜陵黄氏宗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周边各外延20米。

钟腾村:霞寨镇钟腾村位于霞寨镇西部距镇区5公里,东连黄庄村,西接高山村、南毗西安村,北邻官峰村。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535户,有2038人口。全村经济以蜜柚种植为主,以外出务工为辅,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93.2万元,人均收入8300元。有村两委7名,0党员45名,先后获得 “漳州市绿化先进单位” 、“漳州市最美生态村落”、 “平和县十大最美乡村”、 “县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蒋村张氏宗祠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蒋村张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蒋村张氏宗祠位于衢江区云溪乡蒋村村南垅自然村,2017年1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据《张氏家谱》记载,该宗祠建于清代(1644-1911年)。建筑面积294平方米,坐东朝西,三进三天井,屋面为硬山造,小青瓦阴阳盖法,白灰砖墙。墙基为黄沙岩。前厅明间面阔三间,明间五梁架带前后双步,次间穿斗式,五柱用九檩,天井为花岗岩铺设。厢房面阔一间。正厅五梁架带前后双步(明间)次间中柱落地,五柱用九檩。中厅与后厅之间有木拼花板连接。南北两侧有小天井。后厅面阔三间,明间五梁架带前双步后单步,次间穿斗式,五柱拥八檩。该宗祠保存较好,用材粗大,结构规整,正厅大额雕有人物、龙、凤凰等图案,雕刻精美,充分体现了那一特定时期的建筑风格,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历史参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黄坛季氏宗祠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黄坛季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坛季氏宗祠位于庆元县竹口镇黄坛村,年代为清。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坛村:竹口镇黄坛村地处浙西南山区、庆元县的西部,位于54省道沿线和高速公路连接点,交通方便,海拔在260—400米之间,是全县海拔最低的乡村之一。全村现有农业人口1072人,耕地面积2379.5亩,山地面积10295亩。近年来,我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形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并重,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丰富林业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晋江市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诞生旧址——尤氏宗祠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晋江市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诞生旧址——尤氏宗祠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晋江市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诞生旧址尤氏宗祠位于内坑镇砌坑村御里路29号。

1933年8月,中共晋南县委委员、官桥区委书记尤大斧在砌坑村尤氏宗祠成立赤卫队,共有19人,掌握-和鸟-19支,尤大斧兼任队长,这是晋江市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在此基础上,翌年4月,尤大斧、吴永乐在中共晋南县委领导下,组建晋南武装队,拥有15人-。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即红二支队)支队长尹利东、政委李剑光率30多名精干游击队员转战晋南时,在南安岭兜与中共晋南县委研究决定,将晋南武装队扩编为晋南游击队,队长尤大斧,政委傅文煌(后叛变),副队长王美,政治部主任王村生,拥有50多人-。扩编后的晋南游击队在晋南地区发动群众,镇压地主恶霸、土豪劣绅和不法奸商,积极开展“五抗”斗争,击退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的多次“围剿”,是一支深受群众拥护、威震晋南地区的人民革命武装队伍。1935年9月至10月晋南游击区遭受多次“围剿”,党组织和游击队受到重创。1936年1月,晋南游击队被打散。

尤氏宗祠在80年代时遭到火灾,损毁严重,旧貌已不复存在,在旧址上重新翻建了一座具有闽南宗祠特色的建筑,砖土结构,面宽14米,进深24米,占地面积约330多平方米,现已废旧,无人使用。

信息来源:惠安县委党史研究室

内坑镇:晋江市辖镇。1961年置内坑公社,1984年改乡,1991年改镇。位于市境西部。面积45平方公里,人6.1万。通公路。辖潘厝、山头、湖内、后山、宅内、古山、东宅、下村、土安、黎山、吕厝、葛州、砌坑、柑市、下尾、上方、亭顶、前洪、白安、加塘、后坑、东村、坑尾、深圳、长坡、内山尾、内湖、黄塘28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制糖、建材、制鞋、农机、榨油、食品、粮食加工。农。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羊棚头王氏宗祠

全文共 798 字

+ 加入清单

羊棚头王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羊棚头王氏宗祠位于仙居县下各镇羊棚头村,年代为清。

章安王氏羊棚头王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由十四、十五世先祖发起建造,正殿三间,两横厢各三间,前门面五间,小鸡笼顶戏台一个,中间天井一百多增方米,距宗祠东墙三十米处有螺丝井一口。

宗祠五间前门面屋桁椽下龙骨装饰结构,柱桁雕梁画栋,衬托人物鸟兽、花草树木、油漆装璜、精工细作。中门上方悬挂“王氏匾额,两边大门上方悬挂”源远流长“、百代朝宗:匾额。明代文武百官经此需逢轿下轿,逢马下马,步行而过。前两灿百页马头,四周檐口滴水瓦勾,檐下墨水画连接。戏台前两角跳檐,青龙腾空,台顶两角鲤鱼成龙,中间双龙戏珠,顶下多道多层雕刻装饰,彩画油漆,整个建筑富丽堂皇,解放前是仙居县最好的两个半戏台之一。

宗祠正殿川栅上悬挂:父子兄弟总督中丞”、“文章经国”、“进士”、“文魁”、“武魁”五块匾额,中间柱上刻有万历十八年厦代巡蔡系周秦词:督理国储棠阴芾,江面而作颂佐平“、万历十九年春巡抚传孟春为宗沐请功秦词:”阐理学以作人功高鼓铸,建漕规以社会国勋勒旗常“,万历十九年秋代巡黄钟为宗沐请功秦词:”胸襟包罗宇宙,气概吞吐山河,筹国计功著两淮,佐帮宪名垂九棘“等对联,前大门柱上刻有万历十二年萧公为宗沐请功秦词:”博古通今之学,济时应变之才“。王氏宗祠建筑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羊棚头村:羊棚头村位于仙居县下各镇东部、括苍山主峰米筛浪北麓脚下,总人口2358多人,耕地1060亩,山林7870亩。羊棚头村已有2000多年历史,至今保存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有建于清道光七年的古祠堂——成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祠堂——王氏宗祠,均被列入仙居县文物保护点。村庄古迹颇多,有古桥一座、葛洪炼丹井1口,螺丝井1口,黄帝赐造节女亭1座,华光大帝庙1座,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罗泉钟氏宗祠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罗泉钟宗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资中县罗泉镇下河村有一座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造的“钟氏宗祠”。

钟氏宗祠四周环境优美,其建筑形制严格遵循中国传统“枕山、环水、面屏”的选址理念,坐西向东,由门厅、正厅、戏台、左右厢房围合而成四合院布局,占地1543.75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方米。至今还完整保存有精美的飞檐、脊饰、石刻、木雕等构件,祠堂的风火墙至今清风犹存。

走进这座精美的祠堂,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古韵盎然的山门。山门是牌坊式门罩建筑,4柱3开间,门宽5.7米,高10.2米,上 书-“钟氏宗祠”、下书“俊绣船山”;门枋左边书“宝德”、右边书“锡福”,实为钟氏宗祠最具特色的代表建筑。

进山门为戏台,木结构,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通高7米,戏台高0.37米,面阔7.2米,进深4.2米,面朝正厅,翼角轻盈飞扬,斗拱、雀替、斜撑、吊瓜、花窗等建筑构件都布满了人物、龙兽、花饰等雕刻图案,生动鲜活,栩栩如生,处处展示出古人精湛的雕刻技艺。

步入戏台是250平方米的青石院坝。站在院坝四顾,周围是古朴典雅的正厅、厢房、戏台,偌大的庭院烘托出钟氏家族往日的辉煌和家族的兴旺。穿越院坝便是正厅,抬梁式梁架结构,3开间,通高7米,进深6.5米,面阔13.5米,素面台基高0.9米,阶梯式踏道5级。正厅梁上有“荣昌世仲”;“大清光绪贰拾捌年岁在士寅”题记。正厅柱础石刻保存完整,刻有缠枝花卉,中间为连体开放的花朵,争奇斗艳,雕刻精美。左右厢房各7开间,面阔32.2米,厢房脊饰上塑有花卉、动物、人物的浮雕图案。

据《钟氏宗祠回朔碑》记载:“此宗祠以清乾隆九年(1744年)自粤入川始祖昌琼公之基宅为址,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先后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和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两次重修。昌琼公迁蜀八世孙遍布海内,耕读家风,代有名贤,枝繁叶茂,诚华夏之望族是也……”钟氏家族的兴旺和发达由此可见一斑。每年清明时节,为怀念祖先、期望人丁兴旺、长寿安康,分布在外地的族人以及资阳、资中各支系族人,必会不约而同来到这里参加祭祀活动。

为便于族人祭奠,钟氏族人也自行成立了“清明管委会”,对祠堂进行管理和维修。

保护范围:东至大山坡山脚,南、西至下河村公路,北以厢房外墙向北延伸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四至界限为界,向东外延70米,向南外延160米,向西外延45米,向北外延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屈塘村宋氏宗祠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屈塘村宋氏宗祠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屈塘村宋氏宗祠位于桂阳县欧阳海镇屈塘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屈塘村宋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筑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各外延20米处

欧阳海镇:名称来历 为纪念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而得名。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13′26″~112°55′46″,北纬25°27′15″~26°13′30″。地处县城北部,东与桥市乡、和平镇接壤,南与敖泉镇为邻,西与流峰镇相连,北与莲塘镇、泗洲乡相交。人民政府驻三白村,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4415,距桂阳县城44千米。政区沿革 1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黄桥何氏宗祠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黄桥何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何氏宗祠

“江北第一祠”——何氏宗祠,始建于明,宗祠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宗祠大厅,气势恢弘,古朴庄严,其荷叶墩承托桁条,纱帽翅装饰梁垫,抬梁式构架,花瓶式童柱等特色建筑,均为苏北地区罕见。

1940年黄桥战役,这里成为支前委员会,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馆藏珍贵文物有明代插屏、故宫金砖、景德镇瓷画等。“江北第一祠”——何氏宗祠,始建于明,宗祠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宗祠大厅,气势恢弘,古朴庄严,其荷叶墩承托桁条,纱帽翅装饰梁垫,抬梁式构架,花瓶式童柱等特色建筑,均为苏北地区罕见。

1940年黄桥战役,这里成为支前委员会,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馆藏珍贵文物有明代插屏、故宫金砖、景德镇瓷画等。

黄桥开发区(黄桥镇):黄桥,地处长江北岸,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全镇辖区面积72.4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其中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6.3万人。黄桥历史上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334省道、如黄线、姜八线在镇区内交叉穿越,宁靖盐和宁通两条高速公路从黄桥擦境而过,新(沂)长(兴)铁路在黄桥设有客货编组站。 黄桥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距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汨罗闵氏宗祠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汨罗闵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闵氏宗祠位于汨罗市白水镇三星村闵家巷,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95平方米。该宗祠为三间三进,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仪门—拜殿—寝室三进,两进院落的东西两侧为厢房。赵磐介绍,闵氏宗祠体量虽不大,但却是湘北地区祠堂建筑的一个代表,它将家族文化、民俗文化、礼仪文化和建筑文化融于一体,体现了湘北地区宗族文化的一个脉络。

2019年,汨罗闵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三星村:三星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青阳宁氏宗祠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青阳宁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宁氏宗祠位于青阳县陵阳镇粮站大院内。

为清代砖木结构古建筑,坐西朝东,面阔23.95米,进深三进55.60米,占地面积1321.6平方米。由于该祠堂座落在陵阳粮站内,长期作粮仓使用,梁、柱、石、椽完好率达70%左右。

保护范围:四面各距墙基脚外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0米。

陵阳镇:陵阳镇位于青阳县南部,辖24个行政村(180个村民组)、1个街道居委会,面积213.85平方公里,人口25589人,2005年镇财政收入1907万元,总量跃居全县和全市第二。陵阳历来就有“富贵陵阳镇”的美誉,在西汉时期(前109年)置县郡,战国时期屈原曾驻足多年,自古为江南重镇,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明清时期为徽州文化的传播要道,商业兴隆,多富商大贾,196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石屏陈氏宗祠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陈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祠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为清末进士陈鹤亭所建。祠占地3427平方米。

它是中国古典式回廊四合院建筑与民间吊脚楼建筑的完美结合;它的布局结构中透着智慧的灵气与精湛的技艺;它的雕饰与结构的简约、精当、色彩之协调,与整幢建筑作为一个宗祠的身份十分贴切,体现了宗祠建造者的十分优秀的内在品质;它的建筑主题是儒家思想观念与滇南侨民、本土民族建筑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与发扬;宗祠的礼仪与教化功能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扩展与升华,保护传统的宗祠建筑,是时代的需要.陈氏宗祠沿中轴线依次为祠门、莲池、0、中殿和大殿。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其前石狮一对,雕琢精湛;莲池上有三孔石桥,雕十二生肖图,其内建筑雕琢亦精。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营村:郑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云南第一村”。 郑营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城西面约10公里,原名“普胜村”,北面隔“赤瑞湖”与西北方的宝秀镇相望。明朝初年,有位随入滇明军驻扎蒙自的浙江金华府浦江县人郑太武,后来在蒙自落籍。几十年后,郑太武的儿子郑从顺从蒙自迁移到石屏,见赤瑞湖南岸的普胜村依山傍水,既得湖水之利,又不会受湖水之害,且土壤肥沃,便举家定居普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尹氏宗祠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尹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国务院确认湖南省洞口县为中国革命老区后,洞口的革命先进事迹已受到了中外爱国人士的特別关注。在抗日战争时期即1938年秋,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由武昌迁至武冈,简称“黄埔军校武冈分校”,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总校设在武冈县城,部分军官总队分别开设在洞口县的杨氏宗祠、曾八支祠、尹氏宗祠,六年来培养出各级军官23052人,投入抗日战斗前线,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给中国革命史冊上添上光辉的一页。

尹氏宗祠位于洞口中县山门镇岩门村中心位置,风景秀丽,具旅游资源丰富的雪峰山麓。历史悠久,这里不但是黄埔军校第二分校第十四军官总队旧址,还是尹氏宗亲的超源聚集地之一。在这里可以留阅黄埔军校将领们的风彩,可以追索尹氏历史。

尹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元年,扩建于光绪二十八年。由正中牌楼、戏楼、中堂、神主堂及两側厢房组成四合大院,占地面积2618平方。

山门是讨袁护国将军蔡锷的故乡,蔡锷出生在山门水东的大垻上,幼年随父母居住在山门。驻山门的军官总队曾特邀蔡锷将军的胞弟蔡松墀介绍蔡锷将军的爱国事迹。。蔡松墀先生勉励学员要像蔡锷将军一样,努力学习,练就过硬的杀敌本领,坚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尹氏宗祠左边有一个大溶洞,可容纳数千人,是个天然的防空洞,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最佳教学基地,和武器弹药的储备仓库。

黄埔军校洞口分校从1938年到1944年,从第14期办到19期,在洞口地区,这些散布在祠堂庙宇里以“总队”为单位的学员班、军官训练班、校官训练班、技术训练班、战术研究班及补训总队等,共计23052人毕业,其中官佐2839名。 由于当时洞口分校的教育在全国闻名,各战区军、师长纷纷函请校部派遣学生前往服役。这些学生在校培训时,对所学课程反复磨练、精益求精,到了部队,很受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凤山査氏宗祠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凤山査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山査氏宗祠

浙源乡凤山村查氏宗祠是海宁、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该宗祠始创于康熙三年(1664年),又名“孝义祠”,距今已有349年。宗祠建筑宏大,檐柱雕龙画凤,横梁及檐角雕刻着堆花、虫鸟。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价值高、保存较完整。据了解,该乡开始筹备宗祠修复项目,预计将投资1000万元对查氏宗祠进行大规模修缮。

查氏宗祠是婺源查氏仅存的一座宗祠,是中国儒教宗法制度思想的物化象征,也是礼制文化的重要载体,为研究徽州地区的家族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查氏宗祠:是海宁、婺源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由当时郑太守颂名,是浙江海宁和江西婺源的查氏后裔保存的唯一一座古祠,是婺源与海宁查氏族人祭祀始祖查文征之总宗祠,是为纪念五代十国时婺源查氏一世祖查文征修建的。查文征曾侍南唐为寿州六安县令,累迁宣、歙州观察使,弃官后隐居婺源。查氏宗祠1664年、即康熙三年,由凤山27世孙查公艺等人创建;1854年毁于战火;1864年重建。1898年,婺源和居住在海宁的查氏后裔共同投资扩建。宗祠占地2460多平方米,座西朝东,宽22米,直进六层,由广场、花园、台门、大天池、大礼堂、后天池、后堂、厨房等部分组成。民国初年在此开办了洋学堂,直至今为凤山中心小学。由于历史原因,台门、大天池、厨房已被拆改他用,其余建筑保存完好。身在祠内,依然能感受到该宗祠当初的雄伟气势。

凤山村:凤山村建村1030余年,全村3000余人大部分为查姓。村内古弄小巷星罗棋布,房屋多为明清木雕细腻。古朴典雅,保存完好。浙源凤山村属乡政府所在地,建村历史悠久,有1030余年,全村2000余人,大部分为查姓。自查喻(查氏十七世)迁居海宁后,海宁查氏“以儒为业”,“耕读为荣”、“诗礼传家”,后裔十分兴旺发达,科甲鼎盛,颇负时望,以“名臣”著称,以“文苑”称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陈宏谋宗祠

全文共 506 字

+ 加入清单

陈宏谋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陈宏谋宗祠座落在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有屋三栋。一进大门翘首望去,陈宏谋“进士”匾当先映入目中,匾左方刻着“雍正元年癸卯恩科会试中试第一百八名殿试第三甲九名”。

第二进匾额为陈首壑“解元匾”,匾左方刻有“嘉庆癸酉广西乡试中试第一名举人”。陈继昌“状元”匾赫然居于正中,状元匾左端镌有“嘉庆二十五年庚辰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此外,尚有陈钟琛、陈钟璐、陈兰生、陈兰策、陈兆熙、陈泰熙等人的翰林、进士、举人、拔贡等匾额多幅。

从东氏家谱记载和宗祠所悬挂的匾额来看,自陈宏谋起到陈数功止的190年间,中科举者计有状元一名、翰林二名、会元一名、进士四名、解元二名、举人二十六名、贡生九名,总共三十五人,官至巡抚总督以上者四人,可谓盛极一时。

陈宏谋(1696年—1771年), 中国清朝中期政治人物。字汝咨,曾用名弘谋,因避乾隆帝“弘历”之名讳而改名宏谋。临桂(今广西桂林)人。雍正进士历官布政使、巡抚、总督,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在外任三十余年,任经十二行省,官历二十一职,所至颇有政绩,得乾隆帝信任。革新云南铜政,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理天津、河南、江西、南河等处水利,疏河筑堤,修圩建闸。先后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马齐陈氏大宗祠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马齐陈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马齐陈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马齐居委关东大街59号。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落成,清同治十年(1871)、2004年重修。坐东向西,广三路,总面阔23.5米,中路面阔三间13.6米,进深三进42.7米。硬山顶,龙舟脊,主体建筑为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素胎瓦当、滴水,青砖墙麻石脚。部分红砂岩地面和覆盆柱础。砖雕、石雕、梁架木雕细腻生动,十分精致。墙楣存族人陈士圣所绘的二十四孝图壁画廿二幅,书画俱佳。鎏金通花木横披图案繁密,雕工精细。墙楣上的砖雕,与青云巷门的砖雕,面积较大,雕工非常细致,是祠堂砖雕装饰的精品。该祠规模较大,主要保存清晚期岭南建筑风格,存有部分明代建筑构件,是顺德区较有艺术价值的古建筑之一。

2009年7月,马齐陈氏大宗祠被列入第四批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顺德博物馆

马齐社区:马齐社区居委会马齐社区地处杏坛镇中心区东南,面积1.38平方公里,良均路、二环路经过该社区。社区下设巨镇、太平、仁寿、竹基、东林、大沙、东北、上岸9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2585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仙溪王氏大宗祠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仙溪王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氏大宗祠俗称“老虎祠”,在潮安县庵埠镇仙溪管理区,座西南向东北。这座祠堂始建于明代,清康熙30年重建,历1831、1930、1981年重修,现保持清代中后期的建筑格局和装饰。

王氏大宗祠二进一拜亭,宽30.61米,深34.25米,左右配火巷。祠前场地宽敞,有麒麟照壁与祠门相对。这个祠堂的建筑和装饰比较讲究,门前的石雕构图层次分明,美观大方,屋顶的平脊和斜脊都装饰嵌瓷塑,以古代戏曲为题材。屋檐的嵌瓷塑人物凌空飞出,栩栩如生。祠后进梁架结构和油饰精美,拜亭单檐四垂,工艺考究。亭内有“榜眼秋台”牌匾,为旌表南宋名宦王大宝而立。王氏大宗祠为潮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仙溪村:仙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陈氏宗祠南祠堂——东莞新四区联乡办事处遗址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陈氏宗祠(南祠堂)——东莞新四区联乡办事处遗址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祠(南祠堂)——东莞新四区联乡办事处成立遗址位于南城街道袁屋边社区阜东路旁,GPS坐标:北纬22°59′35.3″,东经113°42′49.4″,海拔高程28米。

袁屋边陈氏宗祠(南祠堂)始建于明弘治年间,重建于清光绪年间,2004年重修。三间三进合院式布局,面宽15.3米,进深35.5米。砖木结构,抬梁与穿斗式混合木作梁架。硬山顶,辘筒灰瓦屋面,灰塑龙舟脊。头门置塾台。陈氏宗祠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

袁屋边乡位于莞(城)太(平)公路篁村路段的丘陵地区。1942年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三大队为了巩固和扩展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派出-队到袁屋边活动,发动和组织群众成立了农会组织——岗岭会,随后又成立民兵队和乡民主政府,袁屋边成为抗日游击队的一块抗日根据地。1944年6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东莞大队大队长张英,在袁屋边陈氏宗祠(南祠堂)召集袁屋边、白马、石鼓、赤岭等乡的群众代表开会,宣布成立抗日民主政权东莞新四区联乡办事处,会议选举张英为办事处主任,陈德枫、张高峰为副主任。办事机构设在袁屋边蔡屋基村,但陈氏宗祠(南祠堂)仍作为开会或临时办公场所。1945年,上级党组织增派陈文慧为办事处指导员。东莞新四区联乡办事处管辖范围为莞太路沿线的乡村,其主要任务是:在莞太线上的袁屋边、新基、翟家村、白马、石鼓、赤岭、桥头、三屯、河田、白濠、白沙等地建立乡、村抗日民主政权;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运动和减租减息运动;组织民兵维持治安、开展抗日斗争、协助东江纵队作战等。东莞新四区联乡办事处于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时撤销。

2012年11月,袁屋边陈氏宗祠(南祠堂)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袁屋边社区:袁屋边社区居委会位于南城车站旁,东莞大道、莞太路、环城路贯穿整个社区,交通十分便利。辖区面积为2.11平方公里,户数494户,常驻人口1846人,外来人口3500人。下设服务机构有:袁屋边社区居委会、社区治保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劳动服务中心、社区出租屋服务中心等,同时设有电教室,图书室、市民学校等。经济发展2008年,集体经济总收入211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