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石屏

石屏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石屏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石屏问题。

分享

浏览

4514

文章

23

2023云南石屏异龙湖环湖马拉松鸣枪开跑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2023年4月30日,云南石屏龙湖环湖马拉松开跑。本次赛事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的超过5000名参赛选手。经过激烈的角逐,中国籍选手姚妙夺得女子全程马拉松冠军,而男子全程马拉松冠军则被秦仲富摘得。这条赛道上的花香和美景让姚妙赛道上感受到无限惬意,整个比赛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无尽的挑战。

1

除了比赛本身,异龙湖的美景也吸引了众多选手的目光。最近,《中国城市报》社还授予异龙湖“中国最美高原湖泊专用赛道”的称号。著名马拉松运动员杨定宏对于异龙湖环湖赛道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条赛道堪称迄今为止他跑过的最美的赛道之一。作为本次比赛的官方策划和运营方,云南秘境百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工作得到了各大部门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2

异龙湖作为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旅游品牌。异龙湖不仅是全国重点水利工程,同时也是一个休闲和健身运动的圣地。环湖健身步道的建成和开放为游客和居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健身运动场所。更重要的是,在石屏县以保护异龙湖生态环境为核心,各项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也在不断推进。这为异龙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异龙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扩大,以云南为中心的中国马拉松运动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持续的绿色发展之下,石屏县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异龙湖将成为云南旅游的夺人之地,也是大众健身和运动的文化高地。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青绵羊

全文共 1553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绵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石屏青绵羊以体躯被毛青色为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和饲养驯化形成的肉毛兼用型地方品种。约有二百五十多年饲养历史,由于该羊性情温驯, 当地人称之为“憨绵羊”。我州在2006年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时,根据产地、外貌特征命名为石屏青绵羊,经省州多次组织专家组亲临石屏县作详细调查,认定为云南省特有的珍稀种畜资源。 石屏青绵羊属于目前所报道的我国地方绵羊品种中毛色优美,体形适中的绵羊品种。根据毛色青色的外貌特征,并经“毛化学成分”检测,推定在该种群中含有毛质青色基因。该羊具有行动灵活、善爬坡攀岩、耐寒、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饲养成本低等优点。虽然属于未经选育的原生态羊种,但具有较高的屠宰率、净肉率,皮薄,肉色鲜红,肉质细腻,无膻味,味香可口,营养丰富,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及经济开发利用前景。 但石屏青绵羊从何地而来,如何演变到目前品种尚无据可考。据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石屏州志(卷三)》毛部记载:“马、牛、羊……”,推测约有二百五十多年饲养历史。据当地彝族老人讲,祖祖辈辈就饲养该羊。由于主产区是彝族聚集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彝族群众一般的婚丧嫁娶及举行各种重要活动都要宰羊,妇女喜欢用青绵羊皮做垫背、用毛毡子御寒防雨防潮。由于受当地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饲养驯化,形成了体型外貌较为一致的石屏青绵羊这一独特地方品种。 石屏青绵羊的保护工作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2009年列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10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石屏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参与实施的《红河州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与保护项目》,其中石屏青绵羊种源获2009年度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石屏青绵羊遗传资源调查与保护项目》荣获2010年度红河州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已在哨冲镇水瓜冲村委会拖龙黑村建青绵羊保种场一个,石屏青绵羊的保护工作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石屏青绵羊分布于云南省石屏县龙武镇、哨冲镇、龙朋镇,是一种肉毛兼用型的地方绵羊遗传资源,现已列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及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地域范围

石屏青绵羊主产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境内,涉及异龙镇、宝秀镇、坝心镇、龙朋镇、哨冲镇、龙武镇、牛街镇、大桥乡、新城乡9 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8′—102°43′,北纬23°19′—24°06′之间,南北长88公里、东西宽59公里,养殖区域范围3037平方公里,年存栏50000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体形:石屏青绵羊体格中等,结构匀称,体质结实,近于长方形。具有行动灵活、善爬坡攀岩的独特性能。 毛色:石屏青绵羊以体躯被毛青色为特征,被毛覆盖良好,颈、背、体侧被毛以青色为主,占85%,棕褐色占15%。头部、腹下、前肢腕关节以下、后肢飞节以下毛短而粗,为黑色刺毛。被毛油汗适中,平均毛长7.41cm,肤色为白色。 头:头大小适中,额宽,呈三角形。鼻梁隆起,耳小灵活不下垂,眼小有神;公母羊均无须,多为无角(占90%),少量有角(占10%)或退化角,角较粗,呈倒八字,灰黑色。 颈:颈长短粗细适中,无肉垂、无皱褶。 体躯:胸宽深、肋微拱起,背腰平直,尻部稍斜,后躯稍高,腹平不下垂。 四肢:四肢细长,蹄质坚硬结实,多为黑色,少量灰黑色。 (2)内在品质指标:石屏青绵羊皮薄,肉色鲜红,肉质细腻,无膻味,味香可口,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18.5%、粗脂肪含量≤25%、氨基酸总量≥17.5%、水分含量≤78%。 (3)质量安全规定:明确登记产品市场准入所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名称、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961-2001《鲜冻胴体羊肉》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八面煎鱼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正宗的石屏八面煎鱼,有几百年历史了,是用云南省石屏县城南异龙湖和宝秀镇西南面赤瑞湖里的淡水鲤鱼和鲫壳鲜鱼煎制的。宝秀三月份稻子下田,九月初头道收获后,稻田稍追肥,一个月来往,稻茬抽穗成熟,又是一季收获。鱼米之乡的宝秀,盛产乌鱼,此外,鲤鱼体形浑圆,就是通常说的元宝鲤鱼,这种鲤鱼,往往随稻谷一起长成,应该叫做谷花鲤鱼,包围式命名,谷香鲤鱼、谷熟鲤鱼,也应该包括在内。

所谓八面,大约是个虚数,要真要数出个八面来,不容易。与八面威风的八面一样,想来,面面俱到的意味,要更多一些。物质短缺的年代,使用大量的食用油脂以煎鱼,不大可能,即便可能,也不合算(剩油有鱼腥味),宝秀八面煎鱼的煎,油煎水煎的味道都有,应该是一种混合煎法。

浑圆的鲤鱼,破肚去鳃,不必除鳞,以圆熟的功夫煎制,微火窄油,慢工细作,间入花椒、八角、草果、辣椒等作料,九制成菜,一般凉吃。尝一尝,外焦里嫩,滋味醇厚又清甜爽口。在宝秀吃鱼,可以翻面,只是同时要翻调鱼头的朝向。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柑桔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广大农村种植柑桔的历史虽然久远,但品种长期未经改良,且规模小,未形成产业效益。1984年,石屏县科技部门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枝条与本县传统木本嫁接改良,培育出了优良的柑桔品种,并在异龙湖北岸及宝秀、大桥、坝心等乡镇连片推广种植近5万亩,成为石屏富民强县的一个产业,并为状元故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石屏柑桔果实大而丰润,汁多味甜,香气馥郁,爽口润肺。其中尤以椪柑、脐橙、蜂洞柑等几个品种的品质最为突出,曾两次获国家食品博览会第一名。1992年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对石屏柑桔的丰产性考察和品质评鉴是:“石屏属柑桔生态最适宜区,其品质首屈一指”。一位资深的中国农业科学专家在考察了石屏的万亩柑桔基地后惊愕地说他将改写他的柑桔研究专著。因为他首次在滇南石屏发现,在此地区能够种植出如此高品质的柑桔,是他以前闻所未闻的。1995年2月,美中文化交流中心的几位外国专家到石屏,看到石屏柑桔之大竟以为是工艺品而不敢食用,经品尝后个个赞不绝口,临走要求县政府每人送他们一个柑桔作为纪念品。石屏柑桔之优良,由此可见一斑。

1994年11月,省长和志强同志在参观了石屏的万亩柑桔园后称赞石屏为“柑桔之乡”。每年10月至次年元月,异龙湖、宝秀镇、大桥万亩生态柑桔园硕果累累,游人如织。正是:此境只在仙界有,石屏柑桔甲南滇。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那刀辣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县牛街乡那刀村,生长着一种独特罕见的辣椒,人们称它那刀辣。那刀辣是石屏县的特产之一,作为佐餐佳品而久负盛名。那刀辣,体小、细长、全身金黄,有蜡质光泽,晶莹油润,似有半透明之感。其味不仅有邱北辣、冲天辣和小米辣诸味兼而有之,而味道之辣之香为小米辣所不及。当地群众中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少吃多滋味,多吃定叫你流鼻涕淌眼泪”。

其辣不像小米辣寡辣,而是辣口不辣心,辣中有香,辣中带甜,美味可口。难怪凡品尝过那刀辣的人没有不喷喷称赞的。每年那刀辣上市季节,四面八方的“辣子大王”们便纷纷前来抢购,总是不问价格,有多少收多少。而当地人也视之为佳品以馈赠亲朋好友为快事。就连远在异国他乡的一些华侨也来信,除道不尽的思乡之情外,总是忘不掉索要那刀辣,因此那刀辣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杨梅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杨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石屏县于1985年开始种植大杨梅,经过多年的试种和探索,于1993年通过省、州有关专家鉴定,得到了品质佳、口感好、果肉多、核小、色泽艳丽、酸甜适中的好评。于同年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多点推广引种。大杨梅在石屏县已成为任何水果不能取而代之的品种之一。石屏大杨梅初由浙江引进种植,因石屏地处北回归线附近,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土壤、气候特点适宜大杨梅生长,因而大杨梅果实大、味道甜中稍微带酸,非常可口,深得人们喜爱。每年5月杨梅成熟期间,昆明、玉溪等地游客纷纷前往石屏参观、品尝。石屏的杨梅果主要为鲜销,其次为深加工产品,主要是加工杨梅干红,杨梅果酒。此外,杨梅原汁及杨梅果醋加工正在开发试验中。

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从省城昆明至石屏仅仅四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就可到达,这个小城也逐渐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好地方。一路上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在盛夏之际,驾车于其间,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清凉惬意。但更为引人的则是遍山满园的大杨梅,暗红欲滴,犹如高原上的红玛瑙。五月份,石屏是属于杨梅的。石屏县漫山遍野的大杨梅又绽放出了诱人的芳香,满山遍野鲜红似火的大杨梅,吸引了广大游客纷至沓来。

石屏杨梅

地域范围

石屏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8′00″~102°43′00″,北纬23°19′00″~24°06′00″。全县国地面积3037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8公里。石屏杨梅生产地域范围包括石屏县异龙、宝秀、坝心、龙朋、大桥、新城等6个乡镇。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石屏杨梅果实中等大,成熟时呈不正圆形或扁圆球形,平均单果重10克,最大单重16克,果面为鸟紫红色,果顶稍凸,果底平,缝合线较明显,果蒂小;果肉肉质细软、酸甜适度、内部红色或淡红色,汁液多、具香气、核较小。 (2)内在品质指标:石屏杨梅成熟早,耐贮运,营养价值高,果实中含糖高,富含多种维生素。其中,可溶性固形物≥10.5%,总糖≥9.5%,可滴定酸≥0.7%,每100克果汁含维生素C量≥5.0毫克,每公斤果汁含钾量≥1500毫克。 (3)安全要求:执照GB2762、GB2763及GB10650中规定指标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荔枝酥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荔枝酥是云南省石屏县民间制作的名特食品。其外观小巧玲珑,形状、色泽颇似荔枝故得名。 石屏荔枝酥的原料主要是一级面粉、白糖、猪油、玫瑰、芝麻、桔皮、糖粉、香橼丝,按一定配比精制而成。首先是把面、油、冷开水按20:5:7的比例合成面团,把面、油按2:1的比例合成酥;再把面团和酥制成皮子,把白糖、猪油、玫瑰、芝麻、桔皮、糖粉、香橼丝组合为馅心;然后,皮子包酥,切成小块,包入馅心,做成荔枝状;最后把它放进滚烫的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即可。石屏荔枝酥每个不足10克,外型美观,小巧玲珑,食之酥松,香甜适口。( 红河)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豆腐皮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豆腐皮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石屏豆腐皮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屏豆腐皮是云南久负盛名的一种豆制品。《石屏县志》记载,豆腐皮生产始于明代初期,盛于清代后期,光绪年间该县有个姓罗的壮士进京会试,得中武状元,留作慈禧宫中佩剑侍卫,官达四品。有一次,罗回乡省亲,返京时捎去豆腐皮献于慈禧,慈禧食后连声称好,遂为贡品。石屏豆腐皮选用优质黄豆为原料,经筛洗、脱皮、浸泡、制浆、煮浆、过滤、蒸浆、揭皮凉晒至干而成。其色泽金黄,油光发亮,质地细密均匀,味道鲜美,柔嫩爽口,是当地人招待宾客的上乘之品。( 红河)

石屏豆腐产地范围为云南省石屏县异龙镇、宝秀镇、坝心镇、龙朋镇、牛街镇、龙武镇、哨冲镇、大桥乡、新城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原料要求

1.大豆:收获期一年内的大豆,蛋白质含量≥40%。

2.水:产地范围内山泉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且钙离子≤50 mg/L,镁离子≤5mg/L,硫酸根离子≤15mg/L,pH值6.5至8.0。

二、生产加工要求

1.工艺流程:

大豆→筛选→淘洗→浸泡→磨浆→煮浆→滤浆→揭皮→晾晒→成型→干燥→包装。

2.工艺要点:

(1)筛选:去除霉变、未熟、生芽等坏豆和杂质。

(2)浸泡:常温水浸泡,春秋季浸泡时间7h至9h;夏季浸泡时间6h至8h;冬季浸泡时间8h至10h。浸泡至大豆无硬感。

(3)磨浆:大豆和水比为1:7。豆浆浓度7~8度。

(4)煮浆:采用蒸汽喷浆或现代工艺的连续煮浆方式,煮浆温度95℃至100℃,维持时间3至5分钟,豆浆蛋白质3.6%至3.8%,煮浆至豆浆完全熟透且有大豆的香味。先煮浆后滤浆:即熟浆工艺。

(5)滤浆:过滤豆糊,除掉豆渣,滤网150至200目。

(6)揭皮:以豆浆完全覆盖锅底为宜,在成型锅内加温,温度控制在80℃±3℃,25分钟左右揭一次豆腐皮,重复操作直至成型锅内豆浆用完为止。

(7)成型:将制好的豆腐皮,根据需要分别叠片(切丝、打结)。

(8)干燥:在通风有阳光的干燥间干燥至水分≤10%。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淡黄色至金色,外表油亮光泽;质地细密、柔韧性好、久煮不化;味道鲜香滑嫩、柔嫩爽口。

2.理化指标:蛋白质含量≥42%,粗脂肪含量≥18%,水分含量≤1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豆腐

全文共 1485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豆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石屏豆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石屏豆腐是云南省石屏县的著名特产,自明代初叶问世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以优质味美而饮誉四方。

石屏位于滇南山区,青山绿水,风光秀丽,县城紧靠异龙湖,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水源。所制豆腐与一般豆腐有别,是采用当地的地下“酸水”制作而成。这种水质自然含卤,代替石膏点浆,所制豆腐清香细嫩,味道鲜美,为其他豆腐所不能及。

;石屏豆腐的起源说法不一。一种传说,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派兵征讨西南,沿途屯兵,实行兵伍编制,即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营。沿用至今的万家营、卫家营、伏家营等村子,均是当年在石屏的屯兵之地。制作豆腐就是从万家营屯兵中传出来的,并使用当地的天然“酸水”作凝固剂。另一种传说,很早以前,居住在石屏县城的先民们,在东西南北四方城门脚下开凿了四口石井,出水很旺,但水味酸涩苦,不能饮用。居民用水要到城外两公里外去挑。用挑来的淡水制作豆腐,酸味较重,口感不好。到了明代,北门潘北兴老汉经营豆腐作坊,每天要制豆腐两榨,需水12担。按当时风俗,挑水的重担落在孙媳身上。一天,潘老汉的孙媳趁家人外出做客时,就在附近石井提够了第二天制作豆腐的用水。次日豆浆刚点浆就迅速成脑,定型为条状,味感特好,排除了酸涩味,潘惊奇地追问孙媳,方知这两榨豆腐用的是石井里的“酸水”。老汉对孙媳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倍加称赞,并把这晒干的条状豆腐叫豆腐干。从此,县城四口石井的天然“酸水”就成了点制豆腐的理想凝固剂。石屏豆腐选料严格,加工精细。它以颗粒饱满的黄豆为原料,首先将黄豆磨至米碎除壳,淘洗干净,并根据不同季节和水温,掌握适当的浸泡时间,然后磨成豆浆,煮沸、过滤,再煮沸,以"酸水"点浆成脑,最后定量压榨成型。石屏豆腐为条状,每块长30厘米、宽10厘米厚、2厘米。新鲜豆腐干燥后,即为豆腐干。( 红河)

石屏豆腐产地范围为云南省石屏县异龙镇、宝秀镇、坝心镇、龙朋镇、牛街镇、龙武镇、哨冲镇、大桥乡、新城乡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原料要求

1.大豆:收获期一年内的大豆,蛋白质含量≥40%。

2.水:产地范围内山泉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钙离子≤50mg/L,镁离子≤5mg/L,硫酸根离子≤15mg/L,pH值6.5至8.0。

3.凝固剂:产地范围内天然地下酸水,pH值≤6.5。

4.盐:食用盐。

二、生产加工要求

1.工艺流程:大豆→筛选→淘洗→浸泡→磨浆→滤浆→煮浆→点浆→成型→腾包→切块。

2.工艺要点:

(1)筛选:去除霉变、未熟、生芽等坏豆和杂质。

(2)浸泡:常温水浸泡,春秋季浸泡时间7h至9h;夏季浸泡时间6h至8h;冬季浸泡时间8h至10h。浸泡至大豆无硬感。

(3)磨浆: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浆。

(4)滤浆:用开水冲烫磨出的豆浆(即熟浆工艺)后过滤豆浆,除掉豆渣,滤网150目至200目。

(5)煮浆:直火煮浆或蒸汽喷浆,至豆浆完全熟透有大豆的香味,常压下沸腾时间3min至5min,豆浆蛋白质3.6%至3.8%。

(6)点浆:用产地范围内天然地下酸水,酸水与豆浆比例适当按传统工艺点制豆腐。

(7)成型:将点好的豆腐倒入模具的包袱中压制成型,到水分含量≤85%。

(8)腾包:将包豆腐的包袱打开,腾出豆腐,抹适量食用盐。

(9)切块:将大块的豆腐一块块对齐,按规格切成均匀的条块。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白色至淡黄色;长条形,手感绵软,有弹性;质地细腻、韧性高,口感清香,味道鲜美。

2.理化指标:蛋白质≥10.0%,水分≤85.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镇远石屏山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镇远古城制高点,石屏山顶可以望尽镇远古镇的全景,狭长幽深的古巷尽收眼底。

景点介绍

石屏山位于贵州省镇远县舞阳镇舞阳河东侧,属祁连山系,重岩叠障,雄伟 险峻。东西绵延2.2公里,主峰海拔668.1米,与舞阳河面相对高差204米。石屏山面城一面的北山,象一个大屏风,竖立在山中。石崖绝壁高千仞,“端直苍阔如屏风”,因此得名。

在石屏山的南麓,古色古香的明清四和院建筑群体如波叠涌,同自山顶到山脚的府城垣、四官殿、天后宫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火神庙、文庙、邹公祠、苏公馆、北极宫、紫皇阁、青狮洞以及众多的古巷道、古井泉、古码头等几十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参差坐落于一起,组成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落。

地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

电话: 0855-5726277

开放时间:

8:00-17:30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石屏山,由镇远古城内步行可达

门票

30元/人,学生半价,8:00前或夜爬免费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古州衙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古州衙位于县城中央,始建于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坐北朝南。州衙左面是文庙,正对是卖米巷,足以说明当时州衙当局是重教兴文和倡导民以食为天的。

明清两代州衙使用了五百余年,民国时期沿用石屏古州衙作县政府。民国28年(1939年),由石屏富商张正堂捐资,拆除破旧房屋,新建了大堂、二堂、东西厢房、大门及监狱等,均为土木结构楼房,大堂更显庄严肃穆,二堂清幽宁静。后院花草盛开、秀丽别致。

州衙的左边是李恒升故居,右边是文庙和玉屏书院。新中国成立后,古州衙仍作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2005年,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石屏古州衙及附近的古建筑群,政府办公地点搬迁至新区湖滨路,政府筹资对古建筑群进行了全面修整。石屏古州衙现在作为石屏历史文化“展览中心”向民众开放。

信息来源:中国红河旅游网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善觉寺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善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善觉寺位于石屏县异龙镇北1公里的乾阳山麓。《石屏州志》记载,善觉寺始建于唐,后倾圮,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善觉寺坐西朝东,通面阔52米,通进深50米, 占地面积2588平方米。善觉寺由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厢房组成。

后殿为抬梁式穿斗式结合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建于石台基上,明间前有垂带踏跺,檐下有装饰性假斗拱,殿前用檐柱8棵。

异龙镇:石屏县异龙镇由原异龙镇、冒合镇、陶村镇三个乡镇组成,地处石屏县城中心、城郊结合部,处于东经102°17′—102°37′,北纬23°29′—23°47′之间,东与坝心镇接壤,南与牛街镇相连,西与宝秀镇交界,北与新城乡毗邻,距省会昆明市公路241公里,距州府蒙自县公路149公里。东西最大跨度23公里,南北最大跨度24.2公里。全镇国土面积481.379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生态杨梅园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生态杨梅

石屏的生态杨梅园80%主要集中在省级风景名胜区异龙湖、以及赤瑞湖周边,到杨梅园采摘品尝杨梅,交通极为便利,散布在周边的上百个杨梅园与“两湖”流域的众多名胜古迹相映成辉,相得益彰,令人流连忘返。

在整个杨梅成熟的季节,石屏县城的街头巷尾、宾馆饭店,挤满了外地来的车和人。杨梅园内外,更是人来车往、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人们在墨绿的杨梅树下,一边摘下果子,一边品尝着可口美味的果实,全身心地融入到异龙湖畔的秀美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中,乐不思归。这样的情景,可以持续一个多月。因此石屏民间有此说:“石屏杨梅红满天,酸甜可口味道鲜,八方宾客小城聚,石屏五月胜过年。”石屏杨梅红满山,笑迎嘉宾来品尝。相信每一位到石屏来的游客,都能找到这种过年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陈氏宗祠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陈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祠位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为清末进士陈鹤亭所建。祠占地3427平方米。

它是中国古典式回廊四合院建筑与民间吊脚楼建筑的完美结合;它的布局结构中透着智慧的灵气与精湛的技艺;它的雕饰与结构的简约、精当、色彩之协调,与整幢建筑作为一个宗祠的身份十分贴切,体现了宗祠建造者的十分优秀的内在品质;它的建筑主题是儒家思想观念与滇南侨民、本土民族建筑文化的紧密结合、体现与发扬;宗祠的礼仪与教化功能在新形势下得到了扩展与升华,保护传统的宗祠建筑,是时代的需要.陈氏宗祠沿中轴线依次为祠门、莲池、0、中殿和大殿。祠门为牌坊式砖石结构,其前石狮一对,雕琢精湛;莲池上有三孔石桥,雕十二生肖图,其内建筑雕琢亦精。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营村:郑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云南第一村”。 郑营位于云南省石屏县城西面约10公里,原名“普胜村”,北面隔“赤瑞湖”与西北方的宝秀镇相望。明朝初年,有位随入滇明军驻扎蒙自的浙江金华府浦江县人郑太武,后来在蒙自落籍。几十年后,郑太武的儿子郑从顺从蒙自迁移到石屏,见赤瑞湖南岸的普胜村依山傍水,既得湖水之利,又不会受湖水之害,且土壤肥沃,便举家定居普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火车站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火车站

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寸轨个碧石铁路,是中国首条民营铁路,1903年始建。石屏段于1936年10月建成通车,1970年改建为米轨,2005年停开客运列车,货运照常进行。

近百年来,个碧石铁路为滇南地区乃至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如今,石屏站仍然是滇南地区货物集散地,继续为经济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石屏站是个碧石铁路上到今保存完好的法式火车站。从碧色寨延伸到个旧,再由两地中心处的鸡街伸展到建水和石屏。

个碧石铁路自1915年5月开工,直至1936年10月10日才全线开通。这条或许是中国修建时间最长的铁路,实现的是一群硬骨头式的中国工商业者的铁轨梦想。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瀑布群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龙武镇发现一处规模较大的瀑布群,共有8个瀑布景点。据当地村民介绍,该瀑布共有三大台,而两台中间还有许多小台,流下的水汇集到昌名河里;而这一带有座山,海拔为2250多米,是石屏的第二高峰,昌明河海拔1300多米。因此,该瀑布的最大落差在800米左右。

从龙武镇驱车往南走了13公里来到昌明村,便看到了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三台九泉瀑布。远远望去,该瀑布就像从绿山腰间飘下的一条长长的白色玉带,从山腰流下,有消失在山腰中,看不到它一直流到哪里。

穿过密林丛生的山林,来到了第二台,第二台离地面约有200多米,瀑布落差30多米,并从这里沿河道走到最高台;最高台落差50多米,分成两股跨度近20米,第一、二台落下后均形成水潭,而第三台落下后,就流进了昌明河,在瀑布所到之处,或怪石嶙峋,或悬崖峭壁,蔚为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焕文公园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焕文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焕文公园位于石屏县城以东两公里处,总面积633亩,是异龙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石屏历史文化成就的集中展示地。焕文公园的各个景区采用石屏县清代古典建筑风格建造,沿南北轴线布局了焕文胜景,名邦文献,大魁天下三大景观,结构严谨,气势恢宏。

焕文公园距石屏县城不过两公里,建在异龙湖畔。早些年,这里不叫焕文公园,而叫冒合山。说是山,其实并不高,但在不大的石屏坝子中,冒合山还是引人注目的,尤其是山上那高大雄伟的焕文塔,给人以挺拔向上之感。

焕文塔据石屏史料记载,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秋,广西全州举人蒋振阅任石屏知州,地方士绅建议其创建焕文塔,以此“朝拱学宫,焕发石屏文化”和“装点湖山风脉胜景”。三年后,焕文塔建成,原本山川就很秀丽的石屏,又增添了一处美景,成了人们游览的好去处。岁月沧桑,人世更替,两百多年的历史一晃而过,焕文塔经受了大自然的风风雨雨,但数次修葺后的焕文塔,越显得丰姿卓约,焕发青春。山随湖立,塔建山顶,园以塔为名。这是焕文公园的特色所在。

沿着新建的千级石阶,步入充满现代与古老交相辉映的公园,登上高耸入云的焕文塔顶,极目远眺,异龙湖的妩媚,乾阳山的巍峨,笔架山的唯美,古县城的美轮美奂,还有异龙湖畔星罗棋布的村村寨寨,全部尽收眼底。

如果说焕文塔是观赏“山川东迤无双境”石屏的极佳点,那么,“文献楼”便是了解石屏人文历史的最佳去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秀山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石屏秀山位于石屏县城西10公里宝秀镇南,宝秀镇西南吴营村,距离石屏县城12公里,是滇南的名山胜地之一。

云南红河

宝秀镇:宝秀镇地处石屏县城西10公里处,地跨北纬23°31′至23°50′、东经102°08′至102°27′,取镇内名胜宝山阁、秀山寺各一字得名。西与玉溪市元江县青龙厂镇、龙潭乡隔河相望,西北与大桥乡毗邻,东南与异龙镇相接,北交哨冲镇。总国土面积437.14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380.1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87%;坝区面积57.04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1。

展开阅读全文

你有所不知的石屏紫石砚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有所不知的石屏紫石砚

在石屏县,有一座山名曰砚瓦山,此山就因山上盛产的砚瓦(紫石)而得名。据石屏县志介绍。

石屏城南砚瓦山产紫石,形如马肝,不柔不刚,颇发墨,可做砚材,旧时石屏紫石与大理点苍石,武定狮山石共称“滇中三石”,明代石屏知州余秉清有诗《碧山鸲砚》,称赞的就是砚瓦山的紫石砚,古诗写道:

“南山美产胜端溪,磨琢功成世所稀。曾说昔年廉介士,行装未肯一持归。”从这首简短的诗句不难看出,石屏砚瓦山生产紫石砚的悠久历史。

在石屏县城玩古董字画收藏的李先生的小店里,砚台均不大,雕刻的图案丰富多彩,既有桃子等植物花卉,又有小鸟等飞禽走兽,工艺精良,历经上百年时光,色彩不褪,紫莹莹的,煞是好看。

时至今日,紫石砚虽然悄然无声地退出历史舞台,但在石屏,人们似乎没有遗忘这个文化珍宝,石屏的街道,就有一条被称作紫砚街。

展开阅读全文

石屏豆腐是怎么制作的 当地独特秘方

全文共 879 字

+ 加入清单

石屏豆腐是要用云南当地的一种地下水泡过之后,酿制而成的,这种豆腐在舌尖上的中国里面很受关注,有不少人都对这个没事特别的感兴趣。

石屏豆腐是怎么制作

石屏豆腐是云南省石屏县的著名特产,自明代初叶问世以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以优质味美而饮誉四方。石屏豆腐与一般豆腐有别,是采用当地的地下“酸水”制作而成。这种水质自然含卤,代替石膏点浆,所制豆腐清香细嫩,味道鲜美,为其他豆腐所不能及。

石屏豆腐制作工艺

“水点琼浆天下奇,火烧豆腐云外香”,云南红河州石屏县特产的豆腐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声名远播,小豆腐有怎样的大名堂,没吃过的人恐怕难体会。石屏豆腐可谓云南美食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石屏古井不但数量繁多,而且外形美观讲究,井栏多数用青石雕刻,形状有圆、有方、有棱等,种类有一眼井、二眼井、四眼井、四方井、龙井……石屏井水有甜、涩、酸、淡之分,甜淡之水大多用来饮用,酸涩之水大多用来点豆腐,石屏豆腐是用古井的水点制而成。

石屏豆腐的独特之处,就在于点豆腐的水。几百年来,石屏一直是用天然泉水点制豆腐,这种井水被称为“酸水”。据说这种酸水离开石屏还点不了豆腐,所以石屏豆腐成了“带不走的专利”。而其他地方的豆腐一般都是用石膏或盐卤点制。

石屏豆腐怎么挑选

购买石屏豆腐,首先看外形,这和别的地方的豆腐有明显的区别,石屏豆腐长条形,长约28厘米,宽约8厘米,厚约2厘米,颜色是略有微黄色;其次看标识,有规模大的企业都懂得用特有的标志保护自己的品牌,形成了在产品上模压出商标;第三是“甩”,由于石屏豆腐蛋白质高、韧性强的特质,生意人提着豆腐的一端轻轻甩动叫卖而不会断裂,消费者也可以自己检验;最后是“尝”,石屏豆腐质地细腻,口感清香细嫩,味道鲜美,没有石膏、卤水传统凝固剂点制所产生的豆腐腥气、苦涩味和石膏渣。

石屏豆腐的做法

1.把石屏豆腐放案板上切成2厘米左右的方块。

2.炒锅上火,倒入食用油烧至七成热,放入豆腐块炸至起泡微黄时捞出。

3.香菜洗净切段。

4.把炸好的豆腐放入一个小盆里,放入切好的香菜段。

5.放入盐、粉末味精、糊辣椒粉。

6.放入适量的青花椒粉。

7.放入约一匙的生抽,然后双手抬起小盆,把豆腐和调料颠拌均匀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