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紫阳书院是谁创办【优秀20篇】

万松书院位于西湖南缘凤凰山万松岭,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紫阳书院是谁创办,供大家参考!

浏览

4397

文章

306

篇1:丰城桂林书院

全文共 986 字

+ 加入清单

丰城桂林书院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桂林书院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正式落成,由致仕学者夏子哲创建,院址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同田乡镇坊村东镇坊小学内,属一处杰出的古建筑文化遗产,1994年辟为市古文化遗迹遗址,1996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龙光书院及龙山书院号称丰城三大书院,当年的藏书量一直为丰城各大书院之冠。

书院为古0-宫院建筑风格。主楼重檐歇式宫顶,共两层,上层为0-,下层是正堂,全木质构成。外披檐回廊,前廊和左、右廊有28根石楹柱斗而上,建筑面积374.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300余平方米,院外竖石牌坊门楼和砌围墙,周围圣树芳桂,花翠四时,飘香秋日,大门上横刻阳文“桂林书院”,两侧直行楷书对联:桂蕊飘香书,声吟破山中月;林峦耸翠,诗思敲残槛外花。大门两侧的古樟树尤为壮观。

桂林书院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初名“桂林书楼”,镇坊《夏氏宗谱》附有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状元邢宽“镇坊桂林书楼序”一文。《镇坊桂林书楼序》乃是受镇坊人夏公任所托而作,夏公任之父夏时明(字子哲),洪武举人,宦游三十年致仕归籍。回到家乡后,优游山水,见镇坊水秀山青,草木畅茂,于是举家迁于此地,并自号复轩先生,“盖取返初服之义而栖林下也”。

镇坊村现存“复轩公祠”,即是后人纪念开基祖时明公而建。复轩公深知读书明经的好处,于是散尽千金,选择村后的“桂林芳树之间”兴建书楼,贮藏图书,延师讲学,力促夏氏子孙和附近学子前来读书,成为一时胜景。“升阶登楼,近可以瞰锦水、苏堤诸山,远可以见滕王之阁、物华之楼、南浦之亭,与夫西山之胜景、江上之烟波,而舟人渔子举在目前矣。”复轩公的善举,成就了多少书香学子、负才少年!而崇文尚教的传统也由此延续下来,成为镇坊(钞塘)夏氏的传家秘笈,桂林书院也因此成为丰城最有名气的书院之一。

清道光年间,夏学谦(字芳恭)桂林书院进行了改扩建,有讲堂、文昌阁、膳厅、斋舍等,有学田200余亩,以供师生膏火薪俸。书院原占地面积1300余平方米,院内建筑的“文昌阁”保存完整,是历代当地秀才举人讲学的地方。古有中顺大夫万曰栋、士大夫魏仕仲,贤相姜曰广,清吏部右侍郎万有严,今有原中顾委委员夏征农,曾跟随赵醒农、方志敏等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献出年仅21岁的革命烈士夏日辉,亦求学于此,此外还有清朝进士江殷道,罗允叶等。

镇坊村:镇坊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紫阳镇虹井、廉泉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紫阳虹井廉泉为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

紫阳镇虹井、廉泉位于婺源县紫阳镇,时代为唐、宋。

紫阳镇虹井、廉泉被公布为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

紫阳镇:紫阳镇是婺源县城所在地镇,是千年历史文化古镇,史称弦高,后以圣哲先贤朱熹别号冠名紫阳。全镇行政区域面积为29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万亩(其中:水田2.3万亩,旱地0.2万亩),茶园面积1.8万亩,林地面积31.5万亩,森林覆盖率80%。下辖15个村委会和四个居委会,总人口36791人,其中:农业人口30244人,非农人口6547人。作为婺源县城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白鹿书院白鹿洞书院在哪个省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白鹿书院白鹿洞书院在江西省。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白白鹿洞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建筑材质结构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

白鹿洞书院最初没有洞,明嘉靖九年,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明嘉靖三十年,江西巡按曹汴在白鹿洞上筑思贤亭;明万历四十二年,江西参议葛寅亮认为洞不应该开,鹿更不应琢,于是将石鹿从洞中取出埋于地下。

白鹿洞书院有宋元以来的摩崖石刻50余处,有明清以来的碑刻150余块,保留有名人匾额、楹联50多副,有文物藏品13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近代名人字画400多件,各类藏书3000多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河东书院藏书楼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河东书院藏书楼坐落在山西运城市区西北5公里的大渠乡政府后院。河东书院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后屡遭劫难,现仅存藏书楼。据县志记载,河东书院原占地30余亩,有学田40余亩,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向北,前有先门、仪门、讲经堂,堂前台阶上建有卷棚,台下栽松槐,东侧配崇义斋,西侧配远利斋。讲经堂北是五间的退思堂,堂东偏南是左曲房,堂西偏南是右曲房。过退思堂,为四教亭。过四教亭,即为藏书楼。楼上中间是祭祀三晋名贤的神堂,两旁是藏书的房间。藏书楼四周环以池水,名环池,池内种莲,可泛舟而行。环池以北是乱石滩,滩北有九峰山,上建仰止亭。山东名杏坛,山西名桃源。 山旁有砖井,叫源头,山下有四洞,曲折通往后山,洞名游仙。山上怪石嶙峋,树木繁茂,左山名豹变,右山名风鸣。前人登藏书楼曾写有“怪石攒成九叠屏,层楼上倚六符星”之句,即指假山而言。在其两侧建有石榴园、葡萄园、牡丹园等,内皆有亭供人们游赏,最后有百果园和游息亭等。书院内殿宇庄严,亭阁傲立,小桥流水,园林清秀,环境优雅,风景宜人,堪称当地一绝。前人咏河东书院一诗,生动描绘其胜景:“胜地幽深草树新,开先卜筑待居邻。山连华岳环三晋,水带黄河见七津。剩有琴书期自得,不妨鱼鸟月相亲。渚莲径竹多风日,坛杏宫芹与暮春。” 河东书院自建成至停办,历经明、清、民国三代,计423年,为当时晋南最高学府。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大渠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文昌溪北书院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文昌溪北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文昌市铺前镇,是海南清末著名书院之一,现保存完好,为文北中学所用。书院坐北朝南,规模宏大,占地面积二十多亩,南开山口,俗称头门,面阔三开间。两边有砖砌的侧间,上为卷棚顶,铺盖琉璃瓦。

门匾上为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溪北书院四个大字。书院于清光绪十九年所建,由清末著名书法家潘存发起,在雷琼道朱采和粤督张之洞的支持下筹资建造。从书院建成之后至宣统三年间,曾聘任不少学者在此讲学,培养了大批人材。辛亥革命后一直作为学校使用至今。在这里,正统儒学与宽广深厚的海洋文明相结合,形成了底蕴深厚富有魅力的特色文化,培养出一代代的知识群体,孕育了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文昌精神。

红墙绿瓦,一进连着一进,稠密和热闹。古老的溪北书院远远望去,红色的琉璃飞檐,暗红的朱漆墙壁,随墙蔓延攀爬的绿藤,历史沧桑中透露出一种精致秀美。

潘存,字仲模,别字存之,号孺初。铺前镇港头村人后迁白沙园村。清嘉庆二十二年即一八一八年出生,七岁读书,一目数行,塾师甚异之。操笔为文,滔滔不歇,号为神童。岁试屡获首名,但因两次守孝,直到三十四岁始中举人。不久,在户部福建司任职。他工诗、古文辞,书法亦妙,能悬肘作蝇头细楷。日本学者名士特别珍爱潘存书法,不惜重价争购。曾著书法溯源一书,镜六书之渊,订百家之讹谬。

张之洞,人称张香帅,自号抱冰老人,南皮人,东南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鼻祖,中国幼儿园创始人张之洞改书院、兴学堂、倡游学,使包括汉口在内的武汉三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传统的书院教学以研习儒家经籍为主,张之洞致力于书院改制,相继对江汉书院、经心书院、两湖书院的课程作出较大调整,各有侧重,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

一座书院,因为书的缘故而聚散,是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的。文化人怀着景仰的心情团聚在书院周围,用0恣肆的机心和智慧构思文化的鸿篇巨著。无论是书院的建设者,还是书籍的采购者、图书的管理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书写其中的篇章。

2019年10月7日,文昌溪北书院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铺前镇:铺前镇位于文昌市的最北部,面积134.7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环海,海岸线长38公里,南面与锦山镇、罗豆农场毗邻,同美兰机场隔海相望。全镇有4个圩,12个村(居)委会,154个自然村,共有3.8万人,华侨4.7万人,是文昌市的侨乡、鱼米之乡。1、土地资源。该镇共有耕地3.8万亩,沿海沙地9万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宜种植水稻、果瓜菜、热带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南审沁园书院是几本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审计学院是二本。南京审计学院在江苏既有第一批次招生也有第二批次招生,所以严格意义上,我们说南京审计学院是二本大学,只有全部都在第一批招生,我们才说南京审计学院是一本大学。

南京审计大学简称南审,是中国唯一以“审计”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与国家审计署同时诞生,与中国审计事业同步发展,是中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2011年学校变更为三部一省共建高校(审计署、教育部、财政部和江苏省)。

南京审计大学起源于1983年的南京财贸学院。1987年更为南京审计学院,由审计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办。1991年转制为审计署直属。2000年办学体制调整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审计署合作共建,以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2年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新的南京审计学院。2015年11月更名为南京审计大学。

南京审计大学沁园书院成立于2014年3月,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2858名,涉及国际审计学院、会计学院、公共经济学院、工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文学院等12个学院23个专业。在学校领导和各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沁园书院探索书院改革之路,坚持“大爱为基,育人为本”, 践行“立德、立志、立人”,努力实施通识教育,追求“温暖、力量、卓越”,引导“创造、分享、体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武汉紫阳公园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紫阳公园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与首义路交叉口西南,其对面就是首义广场,始建于1951年,因园内紫阳湖而得名。公园总面积443亩,是武昌地区唯一一处有自然湖泊的公园。

公园围绕着紫阳湖修建,这个湖泊虽不如东湖的广阔,却也清澈迷人。公园内空气很好,绿树成荫,亭台水榭沿湖而建,风景秀丽。公园虽处城中心,却是闹中取静,令人心情舒畅,夏天亦是个消夏避暑的好地方。

地址:武汉武昌区张之洞路222号

类型:城市公园

游玩时间:建议20分钟

电话:027-88073189

开放时间:5:00-23:00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紫阳学校旧址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紫阳学校旧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仙涌村校前路11号。坐东北向西南,1948年仙涌村朱氏族人仿照黄埔军校图则中的教学室建造,并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字。两边对称排列各四栋房屋,中部为操场,并设置门卫室两间。共设课室7间,各宽12.736米,深7.25米。主体四边围以走廊,呈回字形砖木结构,由砖柱、砖墙支承课室。左边第一间教务处,面阔12.261米,主体建筑前有走廊,廊由四根圆柱形砖柱支承。学校整体形制完整,是顺德少见的近现代建筑群体。

2009年7月,紫阳学校旧址被列入第四批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顺德博物馆

仙涌村:仙涌村地处陈村镇中部偏东,距镇4.5公里,全村现有人口6278人,1687户,全村面积5.2平方公里,文登公路及花卉大道贯穿境内,东接白陈、西通佛陈公路。辖下大涌、宇宙、大南、北兴、心南、旺沙6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党员226名,下6个党分支,村“两委”成员5名。设立1个民兵营,其中基干民兵45人,普通民兵789人,应急分队3人,其他专业分队7人,预备役官兵3。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彰化道东书院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书院是清代台湾民间教育的重镇,肩负着传承诗书义理的重责大任,道东书院正是昔日彰化和美地方的讲学中心;“道东”意指将迎王道东来、宏扬朱熹之学,其内正殿奉祀朱熹,又称为文庙,为台湾唯一名列二级古迹的书院。

书院建于清咸丰7年(1858年),院区占地2500坪,为一座闽氏风格的四合院建筑,龙脊凤尾,殿宇宏伟;建筑格局分前后两进,外有围墙、照壁、半月池,形制完备,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则作为讲堂与祀堂的正殿,东西厢房为学生住读之所,两旁还有砖砌圆门可通往后堂耳房;讲堂中有一光绪年间的古匾“梯航绝学”,左右两壁分别刻有书院沿革志文,讲堂上的山墙墀头做工精细,可媲美鹿港龙山寺。

闲步其间,遥想当年院中的琅琅书声,昔日书香之美宛然再现;此外,镇内团体经常在此举办民俗、艺文活动,让百年旧构更添生气。

乘车风向标:自彰化火车站前搭往和美的彰化客运,在终点站下车,沿中山路前行,至市场左转仁安路,经圆环沿和美国小旁道路续行5分钟即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车江李氏宗祠含仙根书院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车江李氏宗祠(含仙根书院)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祠仙根书院位于衡南县车江镇原樟树村,其现在的名字实为李氏宗祠。它是一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祠堂,曾经也取名仙根书院。

2019年,车江李氏宗祠(含仙根书院)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车江街道:衡南县车江街道位于衡阳市南郊,北靠雁峰区,南邻松江乡,西接硫市镇,东频湘江,是衡阳市中心卫星城镇之一。早在清朝乾隆年间,车江隶属二十八都与三十都,新中国建立初期为衡阳市第一区,1961年定名为车江区,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系衡南县最早的建制镇之一,属衡南重镇。2016年被云集镇合并,命名为云集镇车江片区。2019年10月31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恭城书院

全文共 1222 字

+ 加入清单

恭城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恭城书院原名“罗蒙书院”,位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罗蒙山下,始建于宋1105年,占地面积2830平方米,后被大火烧毁。清乾隆57年,即1792年,侗家的能工巧匠将“罗蒙书院”在原址重建,更名为“恭城书院”,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

这座经历了210年风雨历程的古书院,由门楼、斋舍、讲堂、通廊4个部分组成,建筑群完整而有序,两层木楼建筑以一条中轴线排列在一起,中有通廊串联,四周青砖护墙,院外有桂花树两株。。飞檐翘首的门楼雄伟壮观,布满青苔的石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拾级而上,进入书院就是长长的走廊,两边对称地分布着6栋斋舍,上下两层,每栋斋舍有4间讲堂和1间宿舍。

恭城书院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座不朽的丰碑。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通道时,在书院内召开临时紧急的“通道会议”,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挽救了红军,拯救了中国革命。从此,古老的恭城书院就与伟大的长征联系在一起而彪炳青史。

1934年12月12日,红军七位高层如开政治局会议,商议行军方向。既定方针是进军湘北与贺龙陈毅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但当时北上线路已被蒋军层层把守,几无通途。毛泽东力主进军敌军防守薄弱的贵州,后被大多数与会者采纳。于是有了军委的“万万火急”电报,有了“通道转兵”。

在会议旧址中看到,参加会议的七人中,只有毛泽东没有坐椅子,坐了一条条凳。其余六人为周、朱、张闻天、王稼祥、博古、李德。实际上,周、博、李组成的“三人团”是当时的最高领导。

除了红军通道会议外,恭城书院还有很多其他内涵。书院始建于宋代,之前几经损毁搬迁。我们所见的书院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有清一代至民国,这所书院在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带都享有盛名。书院坐东朝西,后靠罗蒙山,前延恭河水,有藏龙之势。而犹让人醒目的是,民国十年,通道一位名叫翁信浮的县长在书院前厅立柱上刻下的一副对联,上联是“小学毕业的一定要升中学,中学毕业的一定要上大学”,下联为“家境富裕的固然要升学,家境贫困的也要想方设法升学”。

这幅对联能引起三个推测:一是这个翁县长没文化,连幅对联也写不工整,但他号召民众读书上进的赤心若揭;二是这个县长太具新思想,故意用新白话体冲击旧思潮;三是此地民智开化,求实创新,包容并蓄。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地处三省交界穷乡僻壤的小小恭城书院都似乎深藏有先机。而这种先机与毛泽东力主西进的发言,以及整个通道会议的民主决策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呢?

县溪镇:江口乡、锅冲苗族乡、县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县溪镇县溪镇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傍菁芜洲镇,西连锅冲苗族乡,南界地阳坪,北临江口乡。从宋崇宁元年(1102)建县至解放后的1958年,一直为县治所在地。1984年9月,社改乡时,与县溪公社合并,组建新的县溪镇至今。枝柳铁路、209国道和渠水支流通道河、与播阳河交汇于镇,构成水陆交通网。通道火车站、通道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严复书院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严复书院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福州的书院当中,严复书院是比较特别的一家。由于和严复翰墨馆、生平馆融为一体,这间书院也因此带有了专业博物馆的性质。

书院门口有一副对联“国士法书存大雅,闽王旧苑动新声”,说的是严复书院的身世与现在——书院所在位置,曾是古时闽王妃子的寝宫;如今它成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流的载体,集中展示严复译著的原印版本、严复的书法真迹、后世出版的严复相关著述,成为了解严复生平、传播严复思想的一处公共文化平台。

严复书院的“年轻”属性一是因为它创立开放于2014年,二是在这里诞生了“严校长的故事”等多个文创品牌,以明信片等时尚方式推广传统文化。

严复书院还是一间积极“走出去”的书院,他们的文化输出指向社区和学校。去年12月,书院的团队走进台湾10所高校,演讲严复生平。他们开发的许多课程,让学生们在各种活动中了解严复。

书院还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以及乡土文化的保存与修复。在严复书院,几乎每周都有各类的文化讲座、论坛,以及艺文雅集,间或还有热情洋溢的诗歌朗诵会。

书院还为一些近乎绝迹的传统艺术提供传习场所。在福建留存下来的唐宋宫廷乐“南音”,在公共舞台上已难觅踪影,但南音社成员每周二晚上都聚拢在严复书院内进行传习,这株千年“老树”,或会在这里萌发出新芽。

南街街道:南街街道 位于鼓楼区中西部。东以八一七北路为界,与东街街道接壤,南临乌石山麓,与安泰街道相邻,西至小柳、河南新村,与洪山镇相接,北以虎节路、贤南路、杨桥路为界与华大街道、鼓西街道毗邻,面积1.56平方公里,居民1.60万户,人口约5万。街道办事处设在黄巷28号。2000年,辖内有集体企业338家,个体工商户1147家;设文儒、南街、塔巷、南后、安民、闽山、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甘泉石甘泉书院遗址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甘泉石(甘泉书院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儒家理学书院遗址,可以想见当年九华山上儒释两教相互调和的风气。导

明代理学家们把讲学的风气刮上了九华山顶。王阳明倡仪在九华建书院讲学于前,湛若水在九华聚众讲学于后。湛若水是明代哲学家,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的理论,而王阳明则主张“致良知”学说。两人虽各立门户,但交往甚密,互有酬唱。王阳明在国史馆讲学,湛若水与王阳明等人为伍,声望日重,世称“甘泉先生”(湛字甘泉)。他叮嘱弟子江学曾等人在九华筹建书院,并修书给地方-,请予鼎力协助。

弟子们遵嘱在九华营建书院,不久竣工,以老师雅号命名为“甘泉书院”,恭候师尊驾临。后来湛若水母亲去世,湛即离京去职三年,赴九华讲学。湛若水讲学时,学生济济一堂,十分兴盛。介

甘泉书院,当年小有名气,明末后,书院失修,清咸丰年间又遭战火。至今湛若水手书勒石的“甘泉”碑尚在,余皆荡然无存。书院遗址,已成一片葱绿茶园。因甘泉石刻犹存,故而称此地为“甘泉石”。门票·开放时间

无(开放时间上午八点至下午五点半)交

从百岁宫山道往小花台方向走可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宗山书院牌坊与石刻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宗山书院牌坊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宗山书院牌坊位于潮安县金石镇中离溪畔。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行人司司正薛侃为其师王阳明建。四柱三门石牌坊,通面阔7米、高约6米,坊额刻“宗山书院”,背镌“仰止”。

宗山书院坊,在金石镇塔下村中离溪畔。明嘉靖十一年(1532)行人司司正薛侃为其师王阳明建。正德十二年(1517)薛侃得中进士之后,遂以侍养归,此间他师事王阳明于赣州,并归语其兄薛俊,俊遂率群子侄从之,自是王学盛于岭东。嘉靖三年(1524)薛侃因母殁乞归,后筑室讲学于桑浦山麓,为其师王阳明建祠立坊,祠已圮毁,仅存此坊。坊高约6米,宽约7米,三开间二层全石结构,梁柱榫卯接合,坚稳高峙,古朴壮观。坊额刻“宗山书院”,背镌“仰止”。

薛侃,潮安庵埠薛陇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行人司司正。因上疏言建储事,触帝怒,放归。遂筑室讲学于桑浦山麓,为其师王阳明建祠立坊,今祠已不复存,仅存此坊。

1987年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塔下村:塔下村是个单独的自然村,全村除3户杨姓外,其余都姓林。林氏始祖黄氏妈自宋末(公元1270年)由福建省漳郡迁此定居,同年生一世祖贤隐公。初来时,村南面桑浦山上有一古塔,山名叫塔山,故而村名取为塔下,且一直沿用至今。塔下村在金石集镇西南侧1.5公里处,东北毗邻仙都三村,西北与沙溪镇西林村交界,西南依桑浦山。全村面积1.78平方公里,大部分属砂泥田,适宜种植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代奥运会创始人是谁 古代奥运会是谁创办的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古代奥运会创始人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人物佩洛普斯,他是宙斯的孙子和当时古希腊伊利斯国王女儿的心上人。传说中他为了迎娶这位公主,接受了伊利斯国王提出的挑战并获得了胜利。为了庆祝,他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了庆典、安排了许多体育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

这样,佩洛普斯就成为了传说中古代奥运会的创始人。实际上,奥运会的起源与古希腊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9-8世纪,希腊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

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贵溪象山书院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贵溪是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精舍”创建地。象山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贵溪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陆九渊登而乐之,乃建精舍居焉。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当时已负盛名的理学家朱熹写信给陆九渊说:“闻象山垦辟架凿之功益有绪,来学者亦甚,恨不得一至其间观奇揽胜”。

象山书院几经风霜,几经迁徙,直至清同治年间迁至县城东重建书院,又因战祸,荡然无存。然而,它的影响始终存在。它为贵溪乃至相邻各县的文化发展、培养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宋、明时期,贵溪学子中进士者两百余人。南宋嘉定至淳熙四十四年间,贵溪籍郑天佑祖孙三代11人中进士。明嘉庆年间有被誉为“精忠贯日月,芳誉溢乡间”的宰相夏言。有刚正廉洁,“一介不取,一介不予”的应天礼经考官江以朝。他被海瑞称赞为:“江公百世师表,称之天下不愧,世世不愧”。徐九思、徐贵明父子更是明嘉靖年间有名的为民兴利除弊的水利专家。陆象山的哲学思想(包括他的教育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固然有许多唯心主义成分。但是,他的“六经皆注我,我何注六经”的无畏精神;他反对的“自暴、自弃”,强调“自立、自重,不随人脚跟,学人言语”的开创精神;他的“往哲之言,因时乘理”的深刻见解,不无可取之处。陆象山以他的博学卓识吸引学生,从而使象山书院成为当时全国著名书院之一。清代学者全祖望评价说:“岳麓、白鹿、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

信息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九江紫阳书院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紫阳书院位于白鹿书院东。为进入书院大门的四个院落。主要景观有门楼、崇德祠、行台等。这一组院落,因朱熹别号为紫阳,故名为紫阳书院。花岗岩门楼上,由冯友兰先生题写“紫阳书院”四字匾额。全院由中门分为二进。前院两侧有碑廊,总称为白鹿洞书院东

碑廊。小院花圃中罗汉松、杜鹃、二度梅、梅、紫荆、柳杉、水杉、菊花、大理花以及各色盆景姿态万千。正北面为崇德祠。穿过中门,又是一方花圃,其间紫玉兰、桂花、小叶黄杨、冬青、柏树、罗汉松、菊花、红桃、碧桃、含笑、月季、茶花、大理花、麦冬等花木争妍。正北面为行台。紫阳书院似乎没有祭祀的庄重、讲堂的严毅,这里辟有号舍,当年的学子在这里下榻休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紫阳花开花的花期什么时候开花

全文共 1682 字

+ 加入清单

紫阳花是什么花呢,其实就是绣球花,有人喜欢叫它紫阳花而已,爱花的人士就会很留意花开的时间。小编在此整理了紫阳花的花期,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紫阳花分布范围

绣球花原产我国和日本。1736年引种到英国。在欧洲,荷兰、德国和法国栽培比较普遍,在花店可以看到红、蓝、紫等色绣球花品种。在小庭园、建筑物前地栽绣球花也不少。

目前,德国兰普·琼格弗拉曾(RamppJungpflanzen)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生产绣球花的企业,也是绣球花新品种最主要的培育和生产单位。其次,荷兰的门·范文公司和以色列的亚格苗圃,也是绣球花主要生产企业。在亚洲,主要是日本盛产绣球花,在园艺商店中绣球花的品种繁多,可以看到许多花色奇异的新品种,价格昂贵,都作为家庭盆栽观赏。目前,绣球花年产270万盆,产值1700万美元,列日本盆栽花卉产值的第十二位。在美洲,主要是美国栽培比较普遍,盆栽和室外栽培都有一定数量。

我国栽培八仙花的时间较早,在明、清时代建造的江南园林中都栽有绣球花。20世纪初建设的公园也离不开绣球花的配植。现代公园和风景区都以成片栽植,形成景观。但绣球花的盆栽观赏还不很普遍,这就给绣球花开发应用带来极好的机遇。

文学中的紫阳花

席绢的《罂粟的情人》中有提到:

随手攀折下矮木丛上的一朵紫白球花,俗名叫绣球花,日本人称为紫阳花或是什么的,形如中国古代的绣球,四、五月是它的花季。只是那件盲婚之一的古老习俗已遭世人遗弃;古代最出名的绣球姻缘,便是薛平贵与王宝钏事件,结果下嫁后得到的却是守了十八年的苦窑日子。大将的扬威不只是万骨枯叠成的结果,也是女人牺牲的成就;只不过,女人对历史而言太微不足道了些。牺牲?应该,不足以列传。皇帝无知,应该;所以“何不食肉麋”流传于后世。历史上稍稍懂得出风头的女性一定得遭千夫所指。潘金莲比班昭出名,因为她让男人占尽便宜之余又方便贬为千古淫妇来告诫女人必须引以为耻。

绣球花呵!将之抛投,会是重演一次历史,换来十八年苦待吗?待谁?磨蚀殆尽的痴傻之心,还会有谁携来今世投胎?不了,不了!世上傻女子在适者生存定律中已遭淘汰。无心女子才能长久生存,痴心不值钱了!

用力将花朵往天空抛去,画成一道抛物线的圆弧落在前方,落在不知何时出现于十步远地方的王竞尧手中,他接到她的花。

紫阳花功效

药理作用

1.根、叶、花均可用于疟疾,有抗疟和解热的作用,剂量过大能引起呕吐,功效和副作用颇似常山而作用稍弱。通常单用,或与草果配伍。

2.用于肺热喉痛,有清热解毒之效。又外用煎汤洗,或研末涂挫,治疗疥癣、肾囊风等,有清热和止痒的功效。

【性味归经】 苦、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抗疟,清热解毒。主治疟疾,心热惊悸,烦躁。

【用法用量】 9~12克。

【摘录】 《纲目拾遗》

紫阳花欣赏价值

绣球花是一种常见的庭院花卉,其伞形花序如雪球累累,簇拥在椭圆形的绿叶中,煞是好看。作为夏季的重要花木,绣球花由百花成朵,团扶如球。繁茂者,雪花压树,清香满院。园林中常植于疏林树下,游路边缘,建筑物入口处,或丛植几株于草坪一角,或散植于常绿树之前都很美观。小型庭院中,可对值,也可孤植,墙垣、窗前栽培也富有情趣。

紫阳花的花期

花期4-5月,花径18-20厘米,全部为不孕花。花初开带绿色,后转为白色,具清香。因其形态像绣球,故名。

紫阳花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米。枝条开展,冬芽裸露。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椭圆形,表面暗绿色,背面被有星状短柔毛,叶缘有锯齿。夏季开花,花于枝顶集成大球状聚伞花序,边缘具白色中性花。

紫阳花相关习性

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旱又怕涝,不耐寒 。喜肥活湿润,排水良好的轻壤土,但适应性较强。

紫阳花花语与文艺

花语

1:希望(Hope)

原产在地中海的绣球花,一向以在严冬开花的常绿树而闻名於世。寒

冬时,乍见粉红色的花蕾和白色的花朵,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的脚步近了。

因此绣球花的花语就是——希望。

受到这满花祝福而生的人,极富忍耐力和包容力。他会带给许多人希望,

自己的人生也非常的丰富。

2:忠贞,永恒

指对爱情的忠贞与两情相悦的永恒·蓝色绣球花的花语是浪漫、美满。

3:美满、团聚

绣球花圆形的花朵、美丽的姿态象征着与亲人之间斩不断的联系,无论分开多久,都会重新相聚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白鹿洞书院在哪里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伍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其西边有左翼山,南边有卓尔山。书院坐北朝南,紧靠着九星公路旁,距星子县城9公里。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白鹿洞书院,它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因为没有具体了解过,所以对其位置模糊不清,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详细内容

1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其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书院三山环合, 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且白鹿洞书院与岳麓书院、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

2

书院坐北朝南,紧靠着九星公路旁,距星子县城9公里。书院在布局上为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从建筑材质结构看,书院建筑多为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礼圣殿、朱子祠、御书阁、明伦堂坐落在楼阁庭院。

3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相传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渤。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鹿先生。后李渤就任江州刺史,旧地重游,于此修建亭台楼阁,疏引山泉,种植花木,成为一处游览胜地。由于这里山峰回合,形如一洞,故取名为白鹿洞。

4

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与白鹿洞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学术地位。而宋朝书院讲学之风盛行,因朱熹和学界名流陆九渊等曾在此讲学或辩论,这里也成为了理学传播的中心。

5

白鹿洞书院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深远的文化影响而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在中国教育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截至2012年,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阖邑书院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阖邑书院为新会区文物保护单位。

阖邑书院 位于新会市会城惠民西路。建于民国9年(1920年),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头门面宽五间,有木雕、砖雕和灰雕,装饰华丽。中殿前有月台,华板望柱雕饰简洁。第三进与第二进中殿相同,皆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高14米,梁架、驼峰、斗栱等木构件皆雕刻。顶部全用绿色琉璃瓦,石湾陶塑琉璃脊饰,灰雕精美。

两旁为耳室厢房,一座座连接后排,也是画栋雕梁,扇门尽雕饰。厢房用作课堂,后楼前有亭台花园,原竖有明代成化年间陈白沙书的《游心楼》碑,现存新会博物馆。该楼毁于清初,故址建成书院后楼。

1995年新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