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养肉鸽的最佳技术【20篇】

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灌木多年生植物,因果实呈蓝色而得名,如果想要种植的话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推荐蓝莓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

1894

文章

1000

区块链与分布式分类帐技术之间的关系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和“分布式分类技术”。我们许多人都对混淆这两个术语的概念感到模糊。可是,虽然它们的含义在很多领域有一定的重叠,同时自2017年加密货币牛市以来,虽然它们都达到了类似的公众臭名昭著水平,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是的,它们一般 都引用整个网络上分布的信息记录,是的,与早期的集中式数据库或数字记录相比较,它们都能够提高透明度和开放性。但这就是对比结束的地方,是因为区块链和分布式分类帐技术(分布式分类帐技术)各自具备各自重要的区别特征。

根据您在比特币与区块链频谱上的位置而定,有些人认为比特币式区块链在很大程度上比其分布式账本同行更具创新性,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分布式分类帐技术在日常商业用途中更有用。

区块链与分布式分类帐技术之间的关系

最先,区块链一般是公共的,这代表着所有人都能够查看其买卖交易历史,同时所有人都能够通过成为节点来参与其操作。正如加密货币的说法所言,它们是“无许可的”。这是玛塔Piekarska,生态系统的主任指出,以Cointelegraph关键特征Hyperledger。根据Piekarska:

“首要的是:一个是许可较少,另一个是许可。这代表着,在第一种情况下,所有人都能够参与该网络,在另一种情况下:只有选定的参与者才能访问该网络。这也确定了网络的规模:比特币期待无限提高,而在许可的区块链空间中,参与者数量会更少。”

简单点来说,区块链的公共方面一般代表着三件相互关联的事物:

1.所有人都能够采用区块链

2.所有人都能够充当区块链的验证节点,

3.一切成为节点的人都能够先后充当该区块链治理机制的部分。

从理论上讲,这使区块链的分散和民主结构能够 抵抗任何一方的不当操纵或影响。

比较之下,分布式分类帐一般 并不会启用一切或大部分这类公共功能。它限制了谁能够 采用和访问它(因而称为“允许”术语),同时还限制了谁能够 作为节点进行操作。同时在很多情况下,治理决策交给单个集中式公司或机构进行。与公共,分散式区块链的理想相比较,它的存有纯粹是为了能服务于一群集中的商业参与者的利益和利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无线光通信FSO技术图解

全文共 3143 字

+ 加入清单

无线光通信FSO技术图解

FSO(Free Space Optics)是光通信和无线通信结合的产物,是用小功率红外激光束在大气中传送光信号的通信系统,也可以理解为是以大气为介质的激光通信系统。

FSO有两种工作波长:850纳米和1550纳米。850纳米的设备相对便宜,一般应用于传输距离不太远的场合。1550纳米波长的设备价格要高一些,但在功率、传输距离和视觉安全方面有更好的表现。1550纳米的红外光波大部分都被角膜吸收,照射不到视网膜,因此,相关安全规定允许1550纳米波长设备的功率可以比850纳米的设备高两个等级。功率的增大,有利于增大传输距离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恶劣气候给传输带来的影响。FSO和光纤通信一样,具有频带宽的优势,能支持155Mbps~10Gbps的传输速率,传输距离可达2~4公里,但通常在1公里有稳定的传输效果。

从古人的烽火台传递信息到现在的SONET/SDH,以及到将来的光孤子通信和全光通信,人类的光通信历史可谓渊远流长。但无线光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光通信技术,却只有三十多年的研究历史。初期,由于光学器件制造成本较高,无线光通信的研究仅限于星际通信和国防通信领域。近年来,由于光通信器件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无线光通信设备的制造成本大大下降,人们才又逐渐开始了无线光通信的民用研究。无线光通信在业内被称为 Free Space Optical (FSO),顾名思义,FSO是一种无需光纤的通信手段,它是现代光纤通信的有利补充,具有以下特点:* 快速链路部署。由于无需埋设光纤,施工周期大大缩减,通常只需要几个小时便可以完工。这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讲,无疑是快速抢占市场的最佳选择。*拥有光纤传输的性能。理论上,无线光通信的传输带宽与光纤通信的传输带宽相同。只是光纤通信中的光信号在光纤介质中传输,无线光通信的光信号在空气介质中传输。因此也有人把无线光通信技术称为虚拟光纤通信技术。*无线光通信产品作为一种物理层的传输设备,可以不依赖于任何协议。*与微波无线通信相比,无线光通信产品不需要申请频率使用权。目前世界各厂商提供的设备多工作于红外频带,该频带有相当丰富的频谱资源,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均不受管制,这为无线光通信技术的灵活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传输保密性好。因为它的波束很窄,是不可见的,很难在空中发现一条业务链路。同时,这些波束又非常定向,是对准某一接收机的,如想截接,就需要用另一部接收机在视距内对准发射机,还需要知道如何接收信号,这是很难做到的。即使被截接,用户也会发现,因为链路被中断了。因此,FSO比通常的无线系统安全得多。一 无线光通信在局域网连接中的应用图1:局域网的延伸在校园网、小区网或大企业的内部网建设中,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马路对面的新建大楼急需接通,可挖路许可权却迟迟不能得到批准或者根本就无法取到。这时候无线光通信技术便可以大显身手。如图1所示。其中,SNMP(简单网络管理器为可选项)。无线光通信设备配备标准RJ45接口或光接口,且对协议透明,可以非常方便的完成局域网的连接。美国LightPointe公司针对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开发了三种系列的产品,可用于不同的网络层次中: FlightLite及FlightPath系列带宽从10M-1.25Gb/p,可以解决Access Layer(接入层)的应用,例如,当一个小区的一处居民楼离控制中心较远这时采用无线光通信的接入方案能很好的解决该处居民楼的联网问题。 FlightSpectrum产品系列可解决 Core Layer(核心层)的应用。通常情况下核心层要保证数据通信的快速,所以需要较高的带宽,FlightSpectrum 产品系列产品很好的解决了相距较远(1-4KM)较高带宽(155M-2.5G)要求的应用。二 无线光通信在城域、边缘网建设中的应用图2:城域网的建设及扩展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城市建设的步伐和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城市的覆盖面积也在不断增加。早在几年前,各大运营商在抢占通信市场的时候,纷纷着手建设自己的基础网络设施。目前,城域网的建设可谓日新月异,通信带宽可达10G,已基本上能够满足数据通信的需求。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往的郊区也逐渐被纳入到城市中心来,如何高效、低成本的实现城域网的扩展,快速占领新市场,越来越成为各大电信运营商关注的问题。图2所示为一种采用无线光通信技术的解决方案。在这种方案中,无线光通信技术集中展现了高带宽的魅力,这种连接方式可以满足城市边缘网通信中对数据通信带宽的需求。因为它具有建设周期短,投入小的特点,已被欧美一些电信运营商采用。 三 无线光通信在最后一公里接入中的应用图3:光纤到楼由于接入Internet 的需求不断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公司,团体,个人要求加入Internet但由于各种实际原因例如公路开挖,敏感地区对微波使用的限制,很多接入没有方案解决,无线光通信输入的诞生为运营商抢占市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 无线光通信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内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也是将来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自从1981年第一代的以FDMA技术为基础的模拟通信系统建立使用以来,移动通信技术组建演变为以TDMA技术为基础的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目前,随着移动电话用户的迅猛增长和移动数据业务的推广,无线网络需要具有更高的带宽和容量。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从而使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成为当今电信业的热点。如何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在最低投入、最快速度的情况下实现从现有的第二代网络(2G)向第三代网络(3G)平化过渡,成为移动网络运营商最为关注的问题。无线光通信技术作为一种接入技术,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和在施工、带宽、成本等方面的优点,已逐渐成为各大运营商的首选方案之一。下面详细介绍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网建设中的应用。图4 无线光通信技术在2G网中的应用图4所示为一种采用无线光通信技术连接的2G移动网的结构图。主干网到距离最近的天线之间采用光纤连接,经N′E1接口转换器后,由无线光通信设备再连接到其它天线,所有的天线可以共用一个基站,具有以下优点:* 省却基站到天线之间的链路铺设,缩短了施工时间和施工费用* 可以多个天线共用一个基站,减少了基站数目* 大大减少了基站与中心节点之间的光纤铺设费用*无线光通信技术采用红外激光传输,相邻设备之间不会产生干扰。如图5 所示为目前2G网的微蜂窝结构。按照理想情况,蜂窝小区的天线应架设在蜂窝小区的中心,这样才能保证对小区内的用户提供最佳服务,也使相邻小区间的发射干扰降为最小,如图5(a)所示。但在网络的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建筑或其它地理条件原因,基站和天线无法架设在小区中心位置,因为布线的原因,也无法将基站与天线分开,天线往往与理想位置间有一定的偏差,如图5(b)。2G网中,该偏差相对于微蜂窝直径较小,造成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在2G网向3G网过渡的过程中,微蜂窝的设计直径变小,网格结构变细(根据业务量的多少,微微蜂窝的半径可能会小到500米)。这时天线的偏离便会对通信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无线光通信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方便。如图5(c)所示,由于基站和天线之间采用无线光通信设备连接,基站位置可保持不变,而将天线移动到网格中心。运营商只需作很小的投入便可以完成天线的架设。图5微蜂窝结构的天线架设实际上,无线光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宽带接入技术,在目前的通信市场中有极为广阔的应用,据Strategis Group预测,无线光通信设备的全球市场到2005年,将会上升到20亿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xmp是什么 内存的xmp技术工作原理

全文共 1185 字

+ 加入清单

xmp是什么?内存的xmp技术是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xmp以及xmp的工作原理

什么是XMP

XMP是Extreme Memory Profile的缩写,是Intel在2007年9月提出的内存认证标准,只适用于DDR3。

内存的XMP技术,是Intel用在DDR3内存上的一种优化技术,可以自动超频。Intel推出Extreme Memory技术,并制定了Intel Extreme Memory Profiles (Intel XMP Specification),Intel会对DDR3内存作出认证,芯片组将会读取内存模块中的SPD,针对XMP规格作出针对性优化及自动超频,原理如同NVIDIA的SLI Memory EPP技术。

这个技术主要使用CPU频率无法适应高频内存的情况,比如1600与1333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 而且上1600的相当于CPU主频也在提高的 因为内存大多集成的都是1333的控制器。至于上1600,如果你的内存支持XMP,只要在BIOS里打开XMP,一般主板就会自动超频到1600,CPU主频也会相应提高一点。前提是你的内存支持XMP,而且是外频1600的。至于具体设置,我感觉还是不要考虑了 因为和风险比起来超到1600的价值太低了。

XMP工作原理

众所周知,内存条可以工作在其默认频率之上。内存的预设频率并不高,这样是为了其产品稳定。游戏玩家可以将其频率提升,从而提升性能。

由于玩家需求,内存厂商为此生产了各种游戏内存。游戏内存拥有很强的超频能力,频率可远高于其默认频率。游戏内存除了在起SPD中写入了默认频率的设定外,还写入了一个超频设定到SPD中,所以只要启用SPD中的这个超频设定,内存就可以被自动超频到预设的频率。

为了统一行业内的超频数值标准,而不让各个内存厂商随意设定更高的内存频率数值写入到SPD,英特尔提出了XMP认证标准。通过XMP认证的内存会在内存地址176 ~ 254中记录内存的速度设定,最多可以保存2组设定值。厂商们如需要得到XMP的认证,就必须把内存及该设定送交Intel测试,通过后就会给予认证。

通过XPM认证后,其SPD中除了预设普通频率数值的SPD值外,还写入了更高频率设定的SPD。这个更高频率的设定配合支持XMP的主板后可以被启用,从而将内存超频提升性能。

简单的说,通过了英特尔XMP认证的内存,SPD中有两个或更多频率设定档案,只要在主板中启用这些预设的XMP档案,即可将内存条自动超频到1600或更高值(根据档案设定而定)。

XMP与手动超频效果基本无异,所以可将其看作为内存的自动超频技术。

XMP信息也可自行手动修改SPD得来。

使用XMP时需注意的问题

如果CPU支持比如6分频,启用XMP后不更改CPU外频即可将内存超频至1600或之上;若CPU不支持,则开启XMP后,CPU外频将被主板自动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区块链技术对于金融的三个作用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监管报告和合规性

对监管者来说,区块链可以是完全透明和合适的记录系统。经过编码,它们也能被用来对符合监管申报的交易进行授权。

举例来说,银行对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Financial Crimes Enforcement Network, FinCEN)等机构具有严格报告的义务。只要银行批准任何超过 10,000 美元的交易,都需要向 FinCEN 报告,而 FinCEN 会存储信息,以作为反洗钱数据库。

清算和结算

对于纸本世界的交易,清算与结算的交易的时间架构通常是 ‘T+3’──也就是交易后的三天进行结算。

通过区块链技术,整个交易周期──执行、清算与结算──都可以在同一步骤发生。数字资产下,交易便意味着结算,并且对加密密钥和数字所有权的掌握,使其能降低交易后的延迟(post-trade latency)与对方不履约的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

会计与审计

尽管多数数据库都是某个时间点的快照,但区块链数据库是根据自己的交易历史来建构的,它们是一个具有前后关系、自身历史和独立纪录的数据库。

这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是深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空气净化机有有哪些净化技术 各类空气净化技术优缺点介绍

全文共 1002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空气净化机的技术和使用逐渐开始成熟,但是还是在使用的时候出现问题,比如体积价格等问题都是会在使用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拒绝选择使用,毕竟优点还是大于缺点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各类空气净化机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吧。

纳米材料光催化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治理低浓度有机污染气体、消毒灭菌最有效的先进技术,它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经济和对细菌、病毒,及污染物全面处理的特点。

优点:能杀灭微生物,细菌病毒,能清除部分挥发性有机物,能分解部分有气味的气体;

缺点:不能清除可吸入颗粒物,有可能把一种有害的化合物分解成另外的有害化合物,比如把酒精分解成甲醛。

空气是由无数分子、原子组成的。当空气中的分子或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便形成带电的粒子,称为离子;带正电荷的叫正离子,带负电荷的叫负离子。负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它吸附带正电离子的悬浮颗粒,中和成无电荷后沉降,使空气得到净化。

缺点:不能清除颗粒物,只是吸附在其它东西上;有可能带电子的颗粒物吸附到人身上,脸上;过一段时间电荷中和以后会再次漂浮;不能清除异味;最重要的,可能产生臭氧。

"臭氧(O3)的消毒原理是: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气(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将其杀死。在臭氧净化消毒器关机后,多余的氧原子则会在30分钟左右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原子(O2),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

优点:能杀灭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能清楚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能分解气味;

缺点:过量的臭氧对身体有害;影响肺功能,可能导致哮喘;不能清除颗粒物;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少量臭氧可以杀灭细菌。

净化器中的一般通风用过滤器,气流穿过滤材的速度在0.13~1.0m/s范围内,阻力与风量不再是线性关系,而是一条上扬的弧线,风量增加30%,阻力可能会增加50%,过滤器能捕捉任何形式的颗粒物,包括液滴。过滤材料一般呈多孔状,多少有些消声作用。

优点:没有副作用,可以清除不能通过滤网的颗粒物。

缺点:净化效率相对低,高效滤网需要经常更换。不能杀菌,消毒。

相较于传统观念而言,节省资源好快捷便利也成了现在很多家庭选择净化机首要考虑的方面,上述中针对不同类型空气净化机的使用不仅仅突出其中的优点,而且更加强调了其中对于大多数家庭的不同优劣势所在,所以选择空气净化机要有更多的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美菱空气净化器怎么样 美菱空气净化器过滤技术好不好

全文共 1166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随之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空气的污染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出门不得不带着口罩,防止有害颗粒吸入体内,随着空气污染问题的家中, 空气净化器渐渐走进人们的家庭,为人们净化空气。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空气净化器 。

公司主导产品美菱冰箱是首批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出口免验产品。美菱品牌被列入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并通过了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等认证,取得了开拓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美菱冰箱(柜)凭借良好的质量、健全的网络、可靠的性能和优质的服务等优势,更获国家商务部、财政部青睐,连续六次成为国家“家电下乡”工程指定品牌。30年来,美菱在技术研发方面一直坚持自主创新,一直矢志不移地专注制冷专业。美菱不断壮大研发队伍,成立了两院两中心:研究院、工程院和产品开发中心、技术中心。

滤网技术高效微粒空气过滤器(HEPA)是空气净化中使用的最热门的技术之一。标准的HEPA过滤器能够吸纳99.7%大小为0.3微米的悬浮微粒(0.3微米是最难过滤的大小),但是它的风阻也相对比较大,一般很少用在空气净化器中,实际空气净化器厂家宣称的HEPA其实是不是真正的HEPA它的过滤效率比HEPA稍低,风阻也相对较低。不管是真正的HEPA还是宣传的HEPA都是使吸进的空气更清新、洁净。过滤器吸收化学烟雾、细菌、尘埃微粒及花粉,经空气净化器过滤后,空气中就没有这些污染物。

集尘技术利用高压静电吸附的原理去除空气中的微粒污染物,如灰尘、煤烟、花粉、香烟味和厨房油烟等。该技术的缺点是容易产生臭氧,而且只对颗粒物等大粒子气体有效果。其缺点是需要注意电器安全性问题(高压有时会达到几万伏),清洗困难,而且容易产生臭氧,必须妥善设计让臭氧排出量降至安全浓度以下。

物理技术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它涂布于基材表面,在光线的作用下,产生催化降解功能,能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好的、带紫外光源的光催化空气净化装置, 其净化效率为3%( 按装置进、出风口污染物浓度差别计算) , 最好的也未达到5% 。因此其净化效率非常低,并且有关研究表明光催化过程中会产生剧毒中间产物。

生物技术倍半萜类化合物 在植物体内常以醇、酮、内酯等等形式存在于挥发油中,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可有效的对空气中的颗粒物 、细菌等进行消解,具有杀菌、去除异味、增加空气含氧量、保持空气清新等作用。这种植物自身带有一定气味留在空气中,一旦完成氧化进程气味会迅速消失。而不像其它植物精油弥留很久。

随着空气净化器的普及,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其市场也在逐渐扩大,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空气净化器呢?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美菱空气净化器是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空气净化器,其不仅质量好,而且高效节能,安全性能非常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华为光纤接入网络技术创新有哪些?

全文共 2391 字

+ 加入清单

华为光纤接入网络技术创新有哪些?

1 引言

目前,光进铜退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了接入网的建设发展趋势。 基于PON技术的FTTx的接入网络不但需要承载更高带宽的业务,也承载着电信运营商们如何在高清时代实现固网复兴的伟大理想。在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的大趋势下,华为的光纤接入网络方案从架构、性能,业务承载、运维等方面实现了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适应运营商建设统一、面向未来、自动化的绿色接入网络的诉求。

2 华为光纤接入网络创新技术

(1)多业务承载能力

随着运营商重组,我国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已经实施全业务经营,而接入网作为基础承载网络,需要承载话音、数据、视频甚至移动基站回传等多种业务。复杂的历史原因使得传统接入网形成了“一种业务建设一种接入网”的“烟囱式”网络结构,这极大地增加了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华为光接入网方案体现了“大容量、高接入带宽、多业务QoS等级支持能力”的特点,使得接入网向统一、融合、高效承载平台的方向演进成为了现实可能。针对个人接入,华为FTTx可以提供超高带宽的高清视频体验, 又可以满足企业用户的高业务质量保障,高可靠性、高安全性要求的专线承载业务;针对移动基站的回传业务,FTTx可以提供高精度时钟传送,高可靠性接入的要求。

(2)大容量、广覆盖

简化网络层次,扁平化网络,对节点数最多的接入网来说意义重大。目前,华为推动的“大容量、少局所”的建设方式逐渐成为接入网的主流方式。“大容量、少局所”意味着OLT覆盖的用户数量增加,相应地对OLT系统容量、背板带宽、端口密度、覆盖距离等特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华为发布的第一个大容量光接入平台,就已经前瞻性地实现了960G交换容量,40G总线,单板8个PON口,多10G上联口和60km长距离PON技术。目前,华为大容量光接入平台已在现网上规模使用,这为光纤接入网络提供了良好的业务扩展性。

(3)多场景接入

为了向用户提供更高速率的接入服务,适应未来宽带市场及全业务市场竞争的需要,光进铜退的FTTx建设模式已经成为接入网络的主流建设模式。光纤“进”到哪里最合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用户的带宽需求、现有接入介质、接入点的选择、机房、供电、运维、监管政策等众多的因素。目前,华为通过PON设备的技术融合和创新发展,可以为运营商提供一种一体化、全场景接入的FTTx解决方案,既能满足CO,FTTC,FTTB,FTTH,FTTO,FTTM的需求,又能提供铜线,P2P,P2MP接入。

(4)高可靠性

随着OLT容量越来越大,覆盖的用户数量增多,同时也承载了企业接入和移动承载等业务,对于FTTx网络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华为的PON设备设计,提供了OLT设备重要部件(如电源板、主控板、上行接口板甚至用户接口板)的冗余保护,同时在组网保护方面,对于重要客户或关键业务,OLT提供线路上的Type B和C保护,以及上行网络层面的保护,以避免单点故障、实现可靠接入。目前,通过板件、线路和网络3个层面的端到端冗余保护解决方案,将可以实现业务在50ms内完成故障倒换,为用户提供永远在线的高可靠性业务体验。

(5)自动化部署、运维

随着光进铜退的推进,远端接入节点越来越靠近用户,节点数量成数十倍、百倍的增长,场景多样,设备种类增多,因此设备开通、配置、升级繁杂;同时远端设备走出机房,设备的运行环境较差,故障率增加;设备分布广,故障现场处理工作量大。针对这些问题,传统的接入设备已不能满足FTTx网络的需部署和运维需求。通过积极的实践和有效创新,华为已经实现了远端设备的即插即用和免调测、自动业务发放、设备远程自动升级、故障自动诊断、配置数据自动配置等一系列的自动化部署和运维功能,使FTTx网络的大规模部署成为可能。

(6)绿色环保

节能减排成为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热门话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宽带网络也成为电信运营商的重要社会责任和提高赢利的重要途径之一。

光进铜退,用光纤替代铜缆本身就是节能降耗的方案。此外,网络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绿色设计,才能建设一个绿色环保的端到端网络。

光纤大容量、长距离通信优势还需要配合超大容量OLT才能实现,目前华为大容量OLT规格达到了Tbit,单框最大可支持1万用户,超大的容量意味着OLT能够一步到位放到中心机房中,配合光纤远距离优势,能够真正减少为数众多的节点机房,进而使得机房租用费用以及总体耗电量显著降低;与此同时,原本需要出车到站点维护的工作将可以集中在中心机房中完成,省去了人员移动的麻烦,并节省了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

国内的FTTB将会是主流的建设模式之一,FTTB的推广使得接入节点进一步靠近最终用户,因此通信设备也将更多地出现在社区的楼道当中。楼道应用由于更接近居民,通常都没有良好的散热条件。而通信设备通常散热量都比较大,为了有效散热,通常都配有大风扇。但是大风扇的运转会产生持续的噪音污染,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另外,有咨询显示,楼道设备因风扇损坏造成设备返修的几率为20%。小麻烦带来大问题,派人、出车、返修都为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消耗。目前,针对楼道应用,华为率先提出了无风扇的设计概念。无风扇设计带来的好处,首先是直接消除了噪声污染;其次,直接避免了由风扇损坏造成的设备返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就是节省了电能。以每台设备2个风扇,每风扇平均功耗5W,若全网使用10万个,仅无风扇设计这一项全年全网将能节省近450万千瓦时。

3 结束语

在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多功能、高集成度、大容量、高带宽、广覆盖和绿色节能成为设备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对于海量部署的接入层设备,这些特性直接影响到运营商的网络架构、部署计划,甚至是投资计划。作为IP及光接入时代的领导者,华为成为国内和全球领先运营商中商用项目最多的FTTx解决方案供应商,为用户提供新型的高速互联网和三网融合服务接入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市场观察:固定无线宽带技术的机会之窗

全文共 1703 字

+ 加入清单

Ovum表示,“固定无线宽带”(fixed wireless broadband)是发展得不太成熟的电信服务之一。这往往与其过时或专有解决方案未能赢得大型网络设备提供商的支持有关,这些设备提供商多聚焦于推动蜂窝移动技术在全球的规范化和规模化。但是现在业界对固定无线重燃了兴趣。

WiMAX已成固定无线解决方案

首先,LTE技术的增强正赋予移动运营商开始提供家庭宽带服务的机会

Ovum电信和媒体首席研究官Mark Newman表示,展望未来,5G技术提供的速度、技术特性以及它所运行使用的频谱,意味着5G将会适用于室内应用。

与此同时,全球也在专注于向那些尚未实现网络连接的地区提供网络服务——这些地区包括发达市场的农村地区以及整个发展中市场,在这些地区,连接到家庭和办公室固定宽带服务仍是十分有限的。

Ovum表示,固定宽带技术逐渐分为两类:专门用于连接固定场所(也即建筑物)的专有解决方案,以及用于服务一个家庭或一个办公场所的标准化蜂窝技术。WiMAX当初被设计作为一种移动技术,但是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固定无线解决方案。

Clearwire曾是全球最大的WiMAX运营商,在峰值时期2012年1月,其WiMAX用户达到了1100万。但是在一年前,Sprint(于2013年收购了Clearwire)告知其用户,它计划关闭WiMAX网络。其WiMAX网络最终被关闭了,而用户也在2015年底迁移至了LTE网络。

正如许多新的无线技术一样,WiMAX从未带给用户它的许多支持者承诺的速度。独立测试表明,大多数家庭接收数据的传输速度在1–3Mbps范围内。最终,LTE作为由所有领先厂商支持的全球移动标准出现了——LTE是一种承诺不断提升速度的迁移路径,并且是一个具有竞争性的市场——这导致了Clearwire WiMAX网络的消亡。但是WiMAX在很多新兴市场寿命更长,这些市场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来自固定宽带(或LTE)的竞争。Ovum的世界宽带信息服务报告追踪了75个运营商基于WiMAX提供家庭宽带服务的国家。不过,在2015年底仅有540万用户连接到了网络,大部分用户正在迁移至TD-LTE技术。

尽管固定无线宽带运营商正在寻求部署LTE(这一技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连接了超过10亿手机用户),现有移动运营商们拥有这样一种潜力,那就是通过来自技术供应商们基于LTE的新解决方案有向固定宽带市场进行扩展。在今年的MWC上,华为展示了一项被其称之为“WTTx”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MIMO技术和载波聚合技术来提供家庭宽带服务。据华为表示,这项4.5G技术能够提供高达1Gbps的速度。

像WTTx这样的技术,为移动运营商提供了在无需建设固定网络的前提下向家庭和中小企业宽带市场进军的机会。华为认为,其解决方案对于本地环路开放(local loop unbundling)和DSL部署(一种被全球许多仅提供移动服务的运营商们用于进行多屏竞争的方法)来说是一种实惠的选择。

未被连接的新兴市场潜力无限

但是,Ovum表示,新兴市场才是无线宽带拥有最显着潜力的地区所在。根据国际电信联盟的估算,亚太地区约61%的家庭仍然没有固定网络连接。在很多新兴市场,无线是提供家庭宽带服务的唯一可行方式,这为最近几年来增长显着放缓的移动运营商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新机遇。

谷歌和Facebook也在开发新技术来服务那些没有网络连接的地方。迄今为止他们一直聚焦于回传——使用气球、无人机和卫星来开发技术。但是就在上个月,Facebook宣布了聚焦于无线接入市场的无线技术新举措——Project Aries该项目是一个结合了MIMO和点到点部署、用于从城市中心向农村地区延伸宽带连接的项目。最终,Facebook将与移动运营商合作。

每当新一代的移动技术到来,就会有关于其作为提供固定宽带的潜在可替代选择的期待。对5G来说也是如此,美国公司Starry已经宣布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使用5G技术部署家庭宽带服务。历史表明,这种方式和商业模式很少会取得成功。但是根据5G承诺的传输速度,以及光纤连接(和回传)与房屋和建筑物越来越近,太早下结论是不明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蚂蚁区块链开放全球首个商用级硬件隐私保护技术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全球首个可商用落地的链上隐私保护技术正式对外开放,由蚂蚁区块链自主研发。同时,该技术论文入选数据库含金量最高顶会ACM SIGMOD 20,成为中国科技公司区块链原创技术在A类会议的第一篇独立论文,其技术创新性和实用价值得到最高科研认可。

区块链最大价值在于建立多方协作关系的网络,而隐私安全是突破规模效应的关键。结合TEE(可信执行环境,CPU一块区域)寻求解决方案,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诸多顶级研发团队关注焦点。但在联盟链上的金融等高频交易场景中,智能合约业务运算规模大,现有技术不可避免地出现性能衰减,个别情况下甚至高达百倍,大规模应用价值有限。

蚂蚁区块链提出并实现了全新思路。据了解,该方案是一个基于硬件TEE的链上隐私保护计算模型,确保业务数据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将隐私保护计算代价压缩到最低,用户隐私数据可以在蚂蚁区块链上0成本得到保护,无性能损失。

其核心是由数据加密传输协议、数据加密存储协议、远程认证及密钥协商协议和一个基于TEE的智能合约引擎组成。相当于是,拿到一个隐私保护的开关,需要交易数据共享时进行解密运算,并自由配置对谁可见或不可见,在无需调用数据时开启长久保护机制。

用时一年半,蚂蚁区块链这一技术实现研发、测试到支撑大型金融业务的跨越,完成上千万日均交易量的商用考验。该方案作为蚂蚁区块链平台的核心组件,提供可自定义的隐私权限、数据授权模型。同时,不需要开发者具有密码学理论背景,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蚂蚁区块链是最早研究相关技术的团队之一,其在隐私保护、安全机制、高并发交易处理等核心技术上取得多项突破,并积累了大量专利,已成为支付宝的另一项核心竞争力。根据知识产权产业媒体IPRdaily“2019年全球区块链企业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截至10月25日,阿里巴巴以专利申请数1005件排名第一,超过2、3、4名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标准的技术要点/制定思路/标准的脉络

全文共 4265 字

+ 加入清单

标准技术要点/制定思路/标准的脉络

标准的技术要点

SJ/T 11234-2001 《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

SJ/T 11234-2001《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针对软件企业对自身软件过程能力进行内部改进的需要,与CMMI连续表示形式基本相同。该模型有22个过程,分为4大类,即:过程管理类、项目管理类、工程化类和支持类,具体见表1。

每个过程能力从0到5划分为6个评估等级,即: 0级——不完整级; 1级——已执行级; 2级——受管理级; 3级——已定义级; 4级——定量管理级; 5级——持续优化级。

每个等级包含了通用目标、通用惯例、特定目标和特定惯例,它们组成一套衡量准则。0级是反映那些没有得到完整执行过程的状态,可能实现了部分特定目标,也可能什么目标都没有实现;处于1级的过程实现了全部特定的目标;对于2级~5级,不仅实现了全部特定目标,而且依次实现了对应更高的通用目标。

按此准则对实际运行的过程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当前软件过程的能力状态。对每个过程评估后,可以得到企业软件过程能力的一条“谱线”。这是一个二维坐标曲线,横坐标是22个过程,纵坐标是6个等级。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目标对各项软件过程改进工作的轻重缓急做出恰当安排,拟制出一条本企业希望达到的软件过程能力“谱线”,或者说是“目标轮廓”。企业还可以针对软件开发项目,根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弄清楚”有关过程的能力状态,实施必要的过程改进,以支持项目的完成。

SJ/T 111235-200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SJ/T 111235-2001《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针对软件企业综合能力第二方或第三方评估的需求,与CMMI分阶段表示形式基本相同。该模型用成熟度1~5个等级来描述综合软件能力。除了成熟度等级1外,每个等级包含若干个过程方面,每个过程方面的实施情况由相应目标和惯例的实施情况体现(见图1)。采用这种衡量准则可以评估软件企业的综合能力——软件能力成熟程度。

模型中的5个等级——第1到第5级,数字越大,成熟度等级越高。高成熟度等级代表比较强的综合软件能力。按照这种概念,企业所达到的成熟度等级可以预示这个企业在软件产品(或服务)开发管理方面的水平。从过程改进的角度说,这种成熟度等级是过程改进的递进式平台。除了第1级之外,每个成熟度等级都表明,在达到这个等级的软件企业里有一批稳定的软件过程。在这批稳定的软件过程基础上,软件组织可以瞄准更高一个成熟度等级。通过过程改进活动,使更多的软件过程以制度化的形式达到稳定。于是,该企业的综合软件能力就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成熟度平台上。这5个成熟度等级分别是: 第1级——初始级; 第2级——受管理级; 第3级——已定义级; 第4级——定量管理级; 第5级——持续优化级。

22个过程分别驻留在等级2~5中。

需要说明的是,标准实施中的一致性相当重要,否则对软件企业评估所得结果将失去可比性。因此,在标准制定中我们尽可能减少具体评估规定条款在解释上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

图1 模型的组成部件

标准的制定思路

为加快我国软件能力模型标准的制定,信息产业部科技司于2000年9月28日主持成立了软件体系评估标准特别工作组,同时提出了 “依据我国软件政策,利用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有助于指导和促进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评估模型标准”的原则。

特别工作组由信息产业部电子标准化所(4所)为组长单位,由北京力友和公司、信息产业部电子5所、合力金桥公司、北大方正公司、大唐软件公司、联想神州数码公司、长城计算机软件与系统公司、创智公司、天津金卡工程公司、北京时林电脑公司、广州新太科技公司、北京索福威尔软件技术公司、浪潮齐鲁软件产业公司、北京中邮绿卡金融网络公司、广州锐新软件技术公司、北京航天智通电子公司、北京北佳信息系统公司等派员参加。

根据上述原则,工作组确定了标准制定的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支持软件企业和企业内的软件组织对自身的软件过程能力实施持续性的内部改进;二是支持对软件企业的综合软件能力进行第二方和第三方评估。

围绕这两个目标,工作组依据以下思路开展工作:

1. 制定两个标准,其中:《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针对单个过程,服务于软件企业内部改进;《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针对过程集合,服务于对软件企业综合能力的评估。

2. 研究国际通用惯例和标准,结合我国实际加以借鉴或参考,取其对我国有用的部分,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

3. 吸收软件企业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尽量减少标准中对各项规定的不确定性,充分发挥软件企业在标准制定中的作用。边制定边试点,以便对标准进行验证,确保其可操作性。

4. 标准的内容安排以大型软件企业为对象,对于小型软件企业或组织采用剪裁准则予以处理。

5. 适应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充分考虑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协调性,为国际合作做好准备。

6. 通过标准制定,初步形成一批按标准规定模型实施软件过程能力评估和综合软件能力评估的骨干队伍。

在过去几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工作组进一步深入研究了CMM、CMMI、ISO/IEC TR 15504、ISO 9000-3以及其他有关的资料和文件,结合国情,确定了以CMMI作为主要参考文件来制定标准。在对标准草案进行会议审查和上网广泛征求意见的同时,组织了标准试点,最终形成了《软件过程能力评估模型》和《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行业正式标准。

标准的脉络从CMM到CMMI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英文全名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缩写为SW-CMM。我国在很多场合下所说的CMM就是SW-CMM。

CMM的起源是这样的。为支持美国国防部对软件承包商的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1987年提出了关于软件的《能力成熟度模型框架》,并于1991~1993年发表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W-CMM)1.0版和SW-CMM 1.1版,1999~2000年发表了《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综合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SE/SW)0.2版和CMMI-SE/SW 1.0版以及《系统工程、软件工程和集成产品与过程开发的综合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SE/SW/IPPD)1.1版。就软件而言,CMMI是SW-CMM的修订本。事实上,按照SEI最初的计划,应该在1998年发表SW-CMM的2.0版。由于软件过程评估(SPA)国际标准项目的进展,美国国防部下令暂时停止推进到SW-CMM 的2.0版,以便吸收SPA的长处,于是便产生了CMMI。它兼收了SW-CMM 2.0版C稿草案和SPA中更合理、更科学和更周密的优点。在发表CMMI-SE/SW V1.0时,SEI宣布大约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从CMM到CMMI的过渡。

1987年开始,SEI在美国国防项目承包商范围内开始试行CMM等级评估。SW-CMM V1.0发表之后,美国国防部合同审查委员会提出,发包单位可以在招投标程序中规定“投标方要接受基于CMM的评估”的条款,发包单位将把评估结果作为选择承包方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另一个角度说,接受并进行了CMM评估只是有了参加美国军方项目投标的资格,CMM评估决非进入美国市场的通行证。

由于CMM评估对软件过程改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使SEI看到了CMM评估的巨大商业前景,因此从1990年以后,SEI把基于CMM的评估作为商业行为推向市场。这些年来,接受CMM评估的软件组织和企业已从美国国防项目承包领域扩散到普通经济领域和其他国家与地区。

CMMI与TR 15504

在SW-CMM思路的启发下,ISO/IEC JTC1于1991年启动了关于软件过程评估(SPA)的国际标准化项目,并于1995年发布了ISO/IEC TR 15504《软件过程评估》。其目的是向世界软件界推荐一些良好的软件工程实践方法,并且希望在世界范围内确保软件过程评估结果有一定的可比性,使评估师对软件过程的评估有统一的判断基础。ISO/IEC TR 15504与CMMI的连续表示形式相似。之所以如此,是由于SEI在制定CMMI时,美国国防部要求CMMI要与ISO/IEC 15504取得一致,制定CMMI的人员同时又作为该国际标准项目工作组的专家参与了TR 15504的制定工作。1995年ISO/IEC发布TR 15504后, SEI在开发CMMI中除了沿用成熟度等级的方式(即CMMI的分阶段表示形式)外,还吸取TR 15504的特点,增加了与15504类似的CMMI的连续表示形式。

ISO/IEC TR 15504是第2类技术报告,目前正在转换为正式国际标准,预计到2003年将发布ISO/IEC 15504。

ISO 9001与CMM

CMM和ISO 9001都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论基础,都针对过程进行描述,但二者的设计思路不同,属于两个不同的体系。ISO 9001是适用于所有专业领域的一种质量保证模式。但对于软件组织来说,尽管加上了ISO 9000-3作为实施指南,留给审核员做解释的回旋余地仍然相当大。就软件能力评定而言,通过了ISO 9001认证的组织机构之间的软件能力可能会有很大差别。

CMM也是一种模型,因此也是对共性特征的描述。但是,区别于适用于所有制造和服务业的ISO 9001,CMM则是专门针对软件行业设计的描述软件过程能力的模型,是非常“专”的模型。事实上,考虑到按ISO 9001对软件组织进行认证审核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设计CMM时则尽量缩小审核员解释的回旋余地,因此不仅对每个关键过程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体现这些目标的各个关键惯例,而且对各个关键惯例都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和详细的说明,以便按CMM进行评估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靠性。CMM专门针对软件行业,而ISO 9001适用范围很广(例如硬件、软件和服务),即一个是“专用”模型,一个是“泛用”模型。

ISO 9001与CMM在内容上彼此没有完全覆盖。ISO 9001第4章大约有5页,ISO 9000-3大约43页,而CMM长达500多页。这两份文件间的最大差别在于,CMM强调的是持续的过程改进——通过评估,可以给出一幅描述企业实际综合软件过程能力的“成就轮廓”;而ISO 9001涉及的是质量体系的最低可接受标准,其审核结果只有两个:达到(包括“整改”后达到)就“通过”,没有达到就“不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uwb技术有什么作用 uwb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

全文共 2952 字

+ 加入清单

UWB概述

UWB(Ultra Wideband)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UWB又名超宽带。利用纳秒至微秒级的非正弦波窄脉冲传输数据。有人称它为无线电领域的一次革命性进展,认为它将成为未来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主流技术。一开始是使用脉冲无线电技术,此技术可追溯至19世纪。后来由Intel等大公司提出了应用了UWB的MB-OFDM技术方案,由于两种方案的截然不同,而且各自都有强大的阵营支持,制定UWB标准的802.15.3a工作组没能在两者中决出最终的标准方案,于是将其交由市场解决。

uwb技术特点

1、系统容量大。香农公式给出C=Blog2 (1+S/N)可以看出,带宽增加使信道容量的提高远远大于信号功率上升所带来的效应,这一点也正是提出超宽带技术的理论机理。超宽带无线电系统用户数量大大高于3G 系统。

2、高速的数据传输。UWE 系统使用上吉赫兹的超宽频带,根据香农信道容量公式,即使把发送信号功率密度控制得很低,也可以实现高的信息速率。一般情况下,其最大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几百兆比特每秒到吉比特每秒。

3、多径分辨能力强。UWE 由于其极高的工作频率和极低的占空比而具有很高的分辨率,窄脉冲的多径信号在时间上不易重叠,很容易分离出多径分量,所以能充分利用发射信号的能量。实验表明,对常规无线电信号多径衰落深达10~30dB 的多径环境,UMB 信号的衰落最多不到5dB。

4、隐蔽性好。因为UWB 的频谱非常宽,能量密度非常低,因此信息传输安全性高。另一方面,由于能量密度低,UMB设备对于其他设备的干扰就非常低。

5、定位精确。冲激脉冲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采用超宽带无线电通信,可在室内和地下进行精确定位,而GPS 定位系统只能工作在GPS 定位卫星的可视范围之内。与GPS 提供绝对地理位置不同,超短脉冲定位器可以给出相对位置,其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

6、抗干扰能力强。UWB 扩频处理增益主要取决于脉冲的占空比和发送每个比特所用的脉冲数。UWB的占空比一般为0.01~0.001,具有比其他扩频系统高得多的处理增益,抗干扰能力强。一般来说,UWE 抗干扰处理增益在50dB 以上。

7、低成本和低功耗。UMB无线通信系统接收机没有本振、功放、锁相环(PLL)、压控振荡器(VC0)、混频器等,因而结构简单,设备成本将很低。由于UWB信号无需载波,而是使用间歇的脉冲来发送数据,脉冲持续时间很短,一般在0.20~1.5ns 之间,有很低的占空因数,所以它只需要很低的电源功率。一般UWB 系统只需要50~70mW的电源,是蓝牙技 术的十分之一。尽管如此,UJWB 在技术上面临一定的挑战,还有诸多技术的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比如需要更好地理解UWB 传播信道的特点,建立信道模型,解诀多径传播; 需要进一步研究高速脉冲信号的生成、处理等技术; 研究新的调制技术,进一步降低收发结构的复杂度等。

uwb技术主要应用于哪些方面及作用

由于UWB具有强大的数据传输速率优势,同时受发射功率的限制,在短距离范围内提供高速无线数据传输将是UWB的重要应用领域,如当前WLAN和WPAN的各种应用。总的说来,UWB主要分为军用和民用两个方面。

军事应用:

(1)军事通信

军事通信的要求呈现出大容量、低截获(LPI/D)、高速率的特征,UWB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2)军事雷达与导航

UWB技术可以实现雷达、定位、通信三种功能相结合的产品,特别适合雷达高检测分辩率和小型化的要求,便于安装在小型飞机和移动战车上。另外,UWB技术在穿墙/地成像探测雷达、警戒雷达、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这些技术有的在美军中已处于实战配备前的阶段。

民用:

UWB在无线个域网、高速数据传输等方面市场广阔,前景诱人。其应用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线个人空间网络(WPAN)

也被称作家庭网络,是UWB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如今,家庭电子消费产品层出不穷,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希望将家庭娱乐系统与Internet连到一起,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因此,将Adhoc网络技术、IEEE1394接口标准与UWB传输技术相结合,把家庭娱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构成家庭多媒体网络,非常有发展前景。

(2)无线Adhoc网络

UWB本身固有的优点可以显著提高无线Adhoc网络的性能,扩展它的应用范围。UWB抗多径干扰的鲁棒性解决了困扰无线Adhoc网络多年的难题;UWB的低发射功率使得基于UWB的无线Adhoc网络可与现有网络共

存,节省宝贵的频谱资源,提高了数据速率,从而使得大规模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成为可能。

(3)无线USB(WUSB)

WUSB技术是基于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的全新通信标准,它通过USB接口和最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扩展了设备之间的连通性。在继承传统有线USB2.0标准所具有的较高传输速率优势的同时,充分利用UWB传输技术的灵活性和极高的自由度,能在3m的距离内实现480Mbit/s的等效带宽,兼顾了安全性、可靠性、降低功耗等特性。

(4)智能无线局域网

智能无线局域网的基本要求是提供一个低成本、低功耗的智能传输网,UWB系统可以方便地应用于无线局域网,如智能交通系统中,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5)车藏叠达系统

基于超宽带技术的传感系统可提高传统近距离移动传感器的分辩率,依靠超宽带的高质量准确性和区分目标的功能。智能碰撞避免和巡航控制系统时代已为时不远了。

(6)室外对等网

这种网络主要是用在室外满足掌上电脑(PDA)的数据交换、数字报亭报刊文摘的快速下载、音像制品的租售等,这些实用价值构成了UWB应用的一个巨大潜在市场。

当然UWB还在医疗、服务等领域有着诸多的应用,它的最终目标是与其他异类网络无缝共存、协同工作,实现随时随地的通信。

uwb技术发展的策略与方向

虽然国内存在巨大的超宽带市场发展空间。但由于标准的争论,预计真正的超宽带市场将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形成并壮大。这正是我们的机遇,我国UWB研究的策略应遵循以下几点。

(1)尽快制定民用UWB无线通信使用频谱的规定,促进UWB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发展。

(2)国内的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应该联合起来进行UWB的研发,尽量避免重复的投入。这样才有可能缩小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差距。

(3)在研究中,应该着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应简单地重复别人的工作。

(4)在研究的基础上,应该围绕我们掌握的知识产权,结合国际上UWB技术标准,进行我国UWB技术标准的制定,为UWB的产业化铺平道路。

(5)在UWB的发展方向方面,我们应针对调制载波和基带窄脉冲方式这两类方案的特点,对它们分别进行研究、开发,并将它们应用到适当的领域。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UWB必定会以其高速、安全、低成本等诸多优点,吸引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注意,发展潜力及市场空间不可估量。必须承认国内对于UWB的研究多处在测试仿真和学习阶段,缺乏原创性的核心技术,这对我国这样一个消费大国来说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在这些高新技术研究上,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实力。着眼于未来,UWB芯片将是使用量极大的常用芯片,必将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电子和移动终端等便携设备。完全靠进口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我国应该及早参考和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法规,最终实现自主研发、本土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无线通信的六大技术是哪六大?

全文共 2968 字

+ 加入清单

无线通信的六大技术是哪六大?

移动通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了大发展阶段,全球用户数每20个月翻一番,目前全球用户数已经超过7亿,到2001年底估计要突破10亿。我国移动用户也在高速增长,从发展之初到1000万户,用了10年时间。今年第一季度就已成为世界上突破1亿大关的第二个国家,从1000万户到1亿户,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创下了世界之最。最近的统计数字表明,今年7月底,我国移动通信用户达到1.206亿户,超过美国1.201亿户而跃居世界第一。据ITU预测,全球移动用户数在2001年到2007年之间的某个时候将超过固定用户。随着移动通信的大发展,无线通信日益受到重视,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当前,移动通信领域有六大技术热点。

移动与因特网相结合

移动因特网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提高接入速率,第二个问题是手机上网浏览,第三个问题是移动性。目前,包括GPRS和2.5GCDMA在内的2G+移动技术只解决了手机接入互联网的问题,不能为IP连接的移动性带来改善,它们不提供IP漫游。2G将给移动运营商带来IP能力,但是为了实施IP移动性方案还必须引入IETF的移动IP标准、采纳新的IP技术以及与其他IP业务提供商签订漫游协议,以允许移动终端不管是在固定网环境,还是在无线环境下在任何地方都可进行无缝的连接。从目前来看,只有cdma2000将提供真正的IETF移动IP环境,而WCDMA的移动性管理是基于GPRS协议,而不是基于IP的,故必须把这两种标准协调好才能够实现IP漫游,保证总的移动性。所以,想真正实现移动IP中的移动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未来,据国外预测,到2002年全球范围内将有1亿多部移动电话接入因特网,到2003年美国和欧洲的通信厂商将会向市场推出5.25亿台WAP设备。亚太地区具有WAP功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1亿,其中中国的用户将达到1400万。

移动与固定相结合

IP已成为沟通各种网络的共同语言。IP技术除了在创造新的移动业务和应用方面起主要作用外,现还被业界看作固定网和移动网这两种基础设施的融合剂。现在大多数公司认为,固定网与移动网的综合应从核心网开始,逐渐扩展到边缘,把各种速率的数据流通过接入节点提供给用户,从而把固定网与移动网的功能通过IP这一黏合剂融合在一起。估计三五年内移动交换中心?MSC 将开始被交换式路由器所取代,并由服务器来控制,电路交换将过渡为基于IP客户机-服务器的分组交换,从而带来网络基础设施成本下降、软件容易升级、降低管理开销、有利于业务生成等好处。但这一过渡也许要10年以上,而且在取代之前,必须先把许多存在于原MSC内的网络控制功能和智能网功能转移到基于IP的智能平台上。基站也要改换角色,用作接入节点,具有智能网关的功能,把各种数据流?包括话音 变为IP分组,直接送到IP路由器,而不再通过交换机。话音和数据都先进入IP网,必须与PSTN用户沟通的电话则通过网关送出。

逐渐走向成熟的LMDS

自美国第一家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 运营公司Winstar开始提供LMDS商用业务以来,很多业界人士对LMDS的发展持乐观的态度,认为在未来的2~3年内LMDS将有迅猛的发展。但实际上,由于设备成本过高、没有标准组织专门为LMDS制订标准、没有划分相应的频谱、许可证的颁发无规则可循等原因,除了美国有几家LMDS许可证持有者将其投入市场外,很多国家或运营者仍持观望态度,LMDS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然而,作为一项主要的固定无线宽带接入技术,LMDS正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企业、住宅用户的一个选择。LMDS提供的是类光纤速率?可高达155Mbps 的业务,能将话音和高速数据业务捆绑在一起提供,这对业务量较大的企业很有吸引力,特别适用于未得到宽带服务的特定市场。在那些基础设施不发达的国家,LMDS也是一种便宜、风险低、灵活的系统,能在几个月内迅速地提供业务,以满足用户的需要。近来业界对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市场看好,特别是解决干扰和互操作等问题的空中接口标准推出之后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预计到2003年宽带无线接入的业务市场可达到74亿美元,能提高频谱使用效率的TDD开始热起来,有逐渐占据上风的趋势。另据PioneerConsulting的研究,LMDS的设备市场将从1999年的2.41亿美元增长到2003年的23亿美元。用户数每年的增长率在70%~80%之间,到2008年,可达到1100万。

不容小视的无线定位

这里所说的无线定位技术是用来判定在某一半径范围内蜂窝电话用户的物理位置的技术。无线定位可提供的业务主要分四类,即公共安全服务?营救、报警、旅馆定位器之类的保卫业务等 、跟位置相关的计费、跟踪业务?车队监视管理、丢失车辆定位等 、基于定位的信息服务?导航、交通报告、观光导游、定位广告、移动黄页等 。这些应用可以给运营商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在现存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无线定位是很自然的,无线定位的应用场合也一定会越来越广泛。据StrategisGroup公司预计,美国的无线定位业务市场在10年内可达84亿美元。

东山再起的无线LAN

无线LAN已经存在将近十年了,但一直没有推广开,直到最近才出现广泛使用的趋势。问题在于原来把无线LAN定位于有线LAN的延伸,而现在则把它用作高速无线因特网接入技术,应用于机场、市区和人口密集的郊区等地区。第一个无线LAN标准802.11是在1977年由IEEE推出的。由于802.11无线LAN具有形成宽带移动数据连接的潜在能力,所以它提供数据业务的能力远远超过蜂窝电话系统。802.11标准的无线LAN使用不需许可证的2.4GHz频段。其好处是运营者不必申请频谱许可证,随时可以建网试验。不利之处是,一旦试验成功,他人很容易参与竞争。当然,也可以在其它需要许可证的频谱上建无线LAN。目前802.11标准的无线LAN大约最多可以容纳127个用户。据WLANA统计,2000年WLAN设备的发货量已从1998年的4.25亿美元增加到10亿。

自由空间光系统

自由空间光系统?FSO 是光纤通信与无线通信的结合。它通过大气而不是光纤传送光信号。目前,许多企业和机构都不具备光纤线路,但它们需要比TI或T3更高的速率。FSO可以取代固定无线接入,其可提供的带宽高达lGbps以上。FSO技术既能提供类似光纤的速率,又不需在频谱这样的稀有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初始没资?因为无需许可证 。FSO已经在企业和多住户单元?MDU 市场得到使用。

在上述发展趋势中,有的涉及面大,有的涉及面小;有的涉及全网,有的涉及局部。但不管怎样,无线通信首先要把宝贵的频率资源用好,除了合理规划和分配外,需要研究各种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包括高效率调制技术、频谱共享技术、多址技术、小区规划和智能天线技术等。近期内要抓好跟发展手机上网、移动商务相关的技术,包括高速接入、微浏览器、大屏幕手机、操作系统、端到端安全、网站建设、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的技术等,为无线通信开辟更广阔的应用提供技术平台。长远一点,应研发包括第三代在内的更高频段的宽带无线技术,跟上固定网宽带化的步伐,逐渐与固定网融为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太赫兹通信技术简单介绍 发展及应用

全文共 987 字

+ 加入清单

1、太赫兹通信技术介绍

太赫兹(Terahertz,1THz=1012Hz)泛指频率在0.1~10THz波段(对应波长为30~3000μm)范围内的电磁波,介于红外和微波之间。太赫兹波的位置处于宏观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的过渡阶段。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的太赫兹波产生和检测的方法,因此对太赫兹波的研究较为有限,使其成为电磁波谱研究上的“太赫兹空隙”(TerahertzGap)。太赫兹波在电磁波频谱中所处的位置如图1所示。

图1太赫兹波在电磁波频谱中的位置图

太赫兹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太赫兹通信越来越受到国际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在太赫兹通信技术研究方面主要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成果见表1。

表1国内太赫兹通信技术相关研究成果

2、太赫兹通信的技术特点

由于太赫兹波处在电磁波谱的特殊位置,使其具有很多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性质。从频谱上看,太赫兹波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处在微波与红外波之间;从光学领域看,太赫兹波被称为远红外射线;从能量上看,太赫兹波段的能量介于电子和光子之间。太赫兹光波不仅拥有与光相同的直进性,还具有与电波相似的穿透性和吸收性。太赫兹波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太赫兹波的穿透性强

由于太赫兹波自身包含丰富的光谱信息,且具有很好的光谱分辨特性,对很多介电材料与非极性液体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因此,太赫兹波不仅可以作为探测材料性质的检测工具,还可以作为通信工具在烟雾、沙尘等恶劣环境下进行通信工作。

(2)太赫兹波的光子能量较低

根据测量结果,频率为1THz的太赫兹波仅具有4.1meV的光子能量,约为X射线光子能量的百分之一量级,因此太赫兹波不易对生物组织产生伤害。相比于传统使用DWDM等技术进行有线光通信而言,太赫兹通信的能量效率更高。

(3)太赫兹通信传输的容量大

相对于微波通信而言,由于太赫兹波的频段在108~1013Hz之间,比微波通信高出l~4个数量级,使得太赫兹波的传输信息量更大。同时,太赫兹通信与高阶的编码调制技术相结合,可进一步提升无线通信的传输容量,满足大容量传输场景的通信要求。

(4)太赫兹波方向性好,保密程度高

由于太赫兹波束比微波更窄,且能够有效地抑制背景辐射噪声的影响,因此可以保证信息传送精度的同时,使太赫兹通信满足具有更好的保密性能。

(5)太赫兹通信更适合于短距离通信场景

由于强极性液体对太赫兹波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因此太赫兹波在空气中传播时,水分子将对其造成传送损耗,因此太赫兹通信更适合于短距离的通信。

小编推荐:太赫兹龙头上市公司有哪些?_太赫兹概念股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记录系统设计

全文共 4152 字

+ 加入清单

引 言

“黑匣子”是比较流行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实时记录飞机、船舶、汽车等行进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包括速度、方向、高度、偏转角、发动机的转速和温度等。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其运行过程中的情况,同时也是故障检测、分析事故原因的重要依据。在工业领域,常见的记录仪有压力记录仪、温度记录仪、湿度记录仪等,用于对生产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保证了有效生产和安全生产。

记录仪的数据下载方式通常有两种:通过传输线缆下载和通过插拔存储卡下载。前者需要连接线缆,后者需要插拔存储卡,两者均需要结构方面的拆卸。但在某些应用环境中,记录仪不便于拆卸,特别是在一些辐射性强的工业现场,更不适于长时间的近距离接触。另外,这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均可能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本文依据某工业现场电子设备数据记录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数据记录设备。该设备以红外或蓝牙方式下载数据,与传统的数据下载方式相比,下载数据时既不需要拆卸设备连接线缆或插拔存储卡,又减少了连线和插拔存储卡可能导致的接触故障。

1设计需求

在某工业现场电子设备工作过程中,要求记录系统能够实时记录设备的各种电气信号及其工作时序,用于事后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以及故障排查、定位。需要实时采集记录的信号包括2路ARINC429信号、10路TTL数字信号以及16路模拟信号。采样频率应大于或等于1 kHz,记录时间为1 h左右。根据信号通道数量、数据采集速率和数据记录时间,可估算出记录系统的存储容量应大于500 MB。通常,微处理器内部的存储空间有限,故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存储容量大、具有非易失性的外部存储器中。本系统使用Sandisk公司的1 GB工业级CF卡作为存储设备。

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采用DSP和FPGA协同控制的方案,总体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DSP主要完成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控制,FPGA的数据传输,以及与无线通信模块的数据传输;FPGA则实现数据缓存和读写CF卡的逻辑时序控制。

DSP是主控制器。选用TI公司的16位定点DSP芯片TMS320F240。它的指令周期为50 ns,内部具有544字的RAM、224K字的可寻址存储空间、双10位模/数转换器、28个独立可编程的多路复用I/O引脚、1个异步串行通信口(SCI),以及1个同步串行通信口(SPI)。其内部资源可以满足系统对TTL信号和模拟信号的采集需求,通过外接ARINC429、红外和蓝牙专用接口芯片,实现ARINC429数据信号的采集和两种无线方式的通信。

FPGA是辅助控制器,其核心为FIFO和逻辑控制电路,用于完成DSP和CF卡间数据传输。选用Altera公司CyclonelI系列的FPGA芯片EP2C20Q240C8。它具有142个用户可使用I/O引脚、52个M4K嵌入式阵列块和18752个逻辑单元。DSP和FPGA丰富的内部资源很好地满足了系统设计的需要。

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存储和数据下载两大功能:

①数据存储。DSP实现对2路ARINC429信号、16路模拟信号和10路数字信号的实时采集,并将数据实时存入FPGA的FIFO中。当FIFO存储了一定量数据时,FPGA控制逻辑电路自动将FIFO中的数据写入CF卡中。

②数据下载。首先,DSP将系统的蓝牙和红外模块设置为从设备。当接收到工作人员所持的带有蓝牙或红外接口的地面设备发出的连接请求后,先进行鉴权,鉴权通过后与其建立连接。然后,FPGA控制逻辑电路读出CF卡中数据并存入FIFO,DSP通过查询或中断方式将FIFO中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给地面设备。

3 各功能模块设计

3.1 FPGA功能模块设计

使用FPGA实现异步FIFO模块和CF卡读写模块,是本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

3.1.1 异步FIFO模块

数据记录设备的实时性强、数据量大。为了提高数据传输速度、避免数据堵塞,利用FPGA硬件设计上的灵活性,在其内部构建了一个宽度为16位、深度为512的异步FIFO模块,作为DSP与CF卡之间数据传输的中继站。

异步FIFO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它包括4个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写地址产生模块、读地址产生模块和标志位产生模块。FIFO的读写采用读时钟和写时钟两个时钟。写时钟同步的信号有写地址产生模块生成的写请求和写地址;读时钟同步的信号有读地址产生模块生成的读请求和读地址。写使能和读使能分别由DSP与FPGA数据传输控制逻辑和cF卡读写控制逻辑生成。标志位产生模块由读写地址关系生成FIFO存储状态标志,并反馈给主机DSP。DSP通过查询该标志来控制与FPGA的数据传输。

3.1.2 CF卡读写模块

CF卡读写模块分为CF卡读控制模块和CF卡写控制模块。CF卡读或写模块的设计具有相似性。这里仅介绍写CF卡的工作过程。

首先,设置CF卡的属性寄存器。CF卡有4个属性寄存器,通常只需设置“配置选择寄存器”以选择CF卡的读写模式。CF卡的读写模式有3种:I/O模式、Memory模式和True IDE模式。本设计使用16位的Memory模式读写CF卡。Memory模式是CF卡默认的读写模式,所以在CF卡初始化过程中不需要设置“配置属性寄存器”。

其次,设置CF卡的任务文件寄存器。本设计中使用的任务文件寄存器有:数据寄存器、扇区数寄存器、扇区号寄存器、低柱面号寄存器、高柱面号寄存器、驱动器选择/磁头寄存器和状态/命令寄存器。对它们进行设置,可选择扇区寻址方式,设定每次读写的扇区数和逻辑寻址地址,并获取CF卡状态以及输入读写命令。

CF卡的寻址方式与计算机的硬盘操作方式类似。扇区的寻址方式有两种:物理寻址方式(CHS)和逻辑寻址方式(LBA)。本设计使用LBA寻址,对应28位LBA地址。磁头寄存器存放LBA地址的27~24位;柱面号寄存器存放LBA地址的23~8位;扇区号寄存器存放LBA地址的7~0位。

写CF卡一个扇区的流程如图3所示。每次向CF卡存储数据时,应该先获取上次存储到的扇区的LBA地址,从而获得此次存储的起始扇区地址。为了记录每次存储到的扇区的地址,将LBA地址为0的扇区保留,专用于记录扇区地址。在开始一次写操作之前,应该先读取LBA地址为0的扇区,获得上次存储的LBA地址;然后加1获得此次写操作的LBA地址,并向指定的扇区写数据。

利用QuartuslI作为FPGA开发平台,使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了FPGA与DSP的接口、异步FIFO的存储以及CF卡的读写逻辑。在QuartuslI自带仿真工具下得到的写CF卡时序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

3.2 无线通信模块设计

3.2.1 蓝牙模块设计

蓝牙模块采用BTM0604C2P。它内嵌蓝牙芯片BlueCore4-Ext,兼容蓝牙2.0+EDR规范,最高支持3 Mbps的数据速率,外置天线,有效距离为10 m,具有标准的UART接口。

DSP与蓝牙模块之间通过HCI协议层建立连接。HCI(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主机控制器接口)协议,为DSP提供了一个访问蓝牙模块内部基带控制器和链路管理器的命令接口,可以获取蓝牙芯片的配置参数。

本设计中,DSP和蓝牙模块之间采用UART方式进行通信。DSP使用的控制信号除了异步串行通信收发信号SCIRXD和SCITXD外,还有4个控制信号,分别与蓝牙模块的LNK、CLR、RTS和CTS引脚相连。其中,LNK脚用于指示蓝牙主机和从机连接是否建立,地面设备PC机为蓝牙主机,DSP作为蓝牙从机;CLR脚用于切换蓝牙模块的工作模式,包括参数设置模式和数据传输模式;RTS和CTS脚为“请求发送”和“清除发送”引脚,用于实现DSP和蓝牙模块之间的对话,使数据正常传输。

蓝牙模块的SLEEP引脚,既可以使蓝牙模块在休眠和唤醒状态间切换,也可以用于清除蓝牙模块内嵌芯片记忆的配对主机地址。这些功能的实现由按键控制,通过区别按键的时长加以区分所需实现的功能。蓝牙模块的复位信号RESET输入低电平脉冲时有效,而且要求脉冲宽度大于5 mS。

3.2.2 红外模块设计

红外模块采用HP公司的红外收发器芯片HSDL_1001和红外编解码器芯片HSDL_7001,二者均遵循IrDA 1.0协议。红外信号的收发使用PWM方案,采用RZI编码调制解调,调制脉冲宽度为3/16位,调制频率为38 kHz。由于硬件接口的限制,嵌入式系统中红外通信的速率为9 600~115 200 bps。红外数据的传输以帧为基本单位,传输过程中采用16位的CRC码进行数据校验。

系统采用Maxim公司的芯片MAX3110作为DSP的SPI接口和HSDL_7001的UART接口之间的转换芯片。MAX3110和HSDL_7001均使用外部无缘晶体振荡电路供电,所用的晶振大小分别为1.8432 MHz和3.686 4 MHz。需要下载的数据,首先经过红外编解码器编码,再通过红外收发器上集成的发光二极管以红外光信号的形式向PC机发送。

4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的功能时序流程如图5所示。DSP部分程序用C语言编写,结合硬件电路对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进行处理和控制。主要的中断应用有ARINC429信号采集中断和红外通信请求中断。系统的工作流程以时序控制流程为主线。系统初始化之后,进行任务选择与执行。若特定的I/O口置1,则进入数据存储程序,采集数据并存至CF卡;若I/O口置0,则进入数据下载程序,等待主设备的连接请求,鉴权并建立相应的连接,读取CF卡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向主设备发送。

结 语

本文根据某工业现场电子设备的特殊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数据记录系统。该系统利用DSP与FPGA协同控制方式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存储,利用红外和蓝牙模块实现数据的无线下载;用红外和蓝牙代替有线线缆和插拔存储卡等传统数据下载方式,操作方便,避免了传统方式可能造成的机械故障。此记录系统满足了该工业现场电子设备的数据记录需求,能够实时记录设备的电气信号和控制时序,采样速率大于1 kHz,并且能够连续记录约1 GB的数据。本设计是将无线通信技术应用于该工业现场电子设备中的一次尝试,相关抗干扰和安全性等问题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什么是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怎么解释?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有时被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DLT),通过使用去中心化和加密散列,使任何数字资产的历史均不可更改且透明。

当我们创建文档并与一群人共享时,该文档将被分发,而不是被复制或转移。这将创建一个分散的分发链,使每个人都可以同时访问文档。没有人被锁定在等待另一方的更改,而对文档的所有修改都被实时记录下来,从而使更改完全透明。

特定区块链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者都可以访问此电子表格。参与者可以访问电子表格中的数据,不断检查这些电子表格中数据的有效性,将新电子表格添加到现有电子表格的整个链中,并通过诸如挖掘之类的途径支持所有分布式电子表格的存在。

区块是一个汇总的数据集,通过挖掘过程进行收集和处理以适合其内部。每个块都是通过加密哈希和时间戳标识的。当形成一个新块时,它将包含前一个块的哈希,以便从整个区块链中曾经生成的第一个块(也称为Genesis块)到新形成的块,这些块可以形成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链。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此过程,以扩展和维护网络。

使用区块链,许多人可以将条目写入信息记录中,并且用户社区可以控制如何修改和更新信息记录。

然而,从底层来看,使区块链技术独特的差异变得更加明显。两者都在分布式网络(互联网)上运行时,Wikipedia使用客户端服务器网络模型内置在万维网(WWW)中。

具有与其帐户关联的权限的用户(客户端)能够更改存储在集中式服务器上的Wikipedia条目。

每当用户访问Wikipedia页面时,他们将获得Wikipedia条目的“主副本”的更新版本。Wikipedia管理员仍然可以控制数据库,从而可以由中央机构维护访问和权限。

Wikipedia的数字骨干类似于一个集团,银行或保险公司保留的高度受保护的集中式数据库。集中式数据库的控制权归所有者所有,包括更新管理,访问和防范网络威胁。

由区块链技术创建的分布式数据库具有根本不同的数字主干。这也是区块链技术最独特,最重要的特征。

Wikipedia的“主副本”在服务器上进行了编辑,所有用户都可以看到新版本。以区块链为例,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每个节点都独立更新记录,最流行的记录成为事实上的正式记录,而不是拥有主副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区块链技术反诈骗中心如何查找?怎样的区块链才值得投资?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现在的发展真的非常的不错,正是因为发展很好,所以有很多人都参与到区块链投资中来。中国区块链技术诈骗中心一定要了解,中国区块链技术反诈骗中心网址如何查找呢?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让你了解以后能够轻松快速的找到区块链反诈骗中心。进行区块链投资是非常不错的,因为进行区块链投资能够让我们手中的钱变得更值钱。那么,怎样的区块链才值得投资呢?

1.中国区块链技术反诈骗中心如何查找?中国是一个投资方面非常谨慎的国家,区块链现在在全球的发展都很好,中国在区块链投资方面还是很谨慎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反诈骗中心一直都是非常神圣的存在,如果你在区块链投资方面有什么苦恼,你可以上这个地方看看相关骗术让自己避免被骗。如果你因为投资区块链被诈骗了,你也可以上这个反诈骗中心去投诉。要查找这个网址其实很简单,直接在搜索引擎对话框里面输入关键词进行查找就可以了,选择结果有关网认证的那一个就可以了。

2.怎样的区块链才值得投资?区块链现在真的是投资的热门选择,选择区块链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选择,你应该好好的斟酌一下,选择一个值得投资的区块链才行。中国区块链技术反诈骗中心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值得投资的区块链其实就是现在比较主流的区块链,这些主流的区块链都是很值得投资的。在投资这些主流区块链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慎重一点,毕竟都是投资。当然,主流的区块链是更加稳定的,而且不会是骗子区块链。投资这样的区块链赚到钱的概率是相对较大的。

3.区块链有哪些投资方式?区块链这个去中心化系统涵盖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同时它的投资方式也是多样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反诈骗中心如何查找?怎样的区块链才值得投资?可以上OKLink多看看有关区块链的数据信息,只有多掌握数据信息进行区块链投资的时候才不会盲目投资。区块链真的是非常不错的投资项目,它的投资方式主要有区块链技术开发,区块链龙头股投资,区块链数字货币投资,区块链挖矿投资,区块链游戏投资等等。这些项目都是非常不错的,投资区块链的前景很不错,毕竟有很好的发展规划,但是无论这个项目多好,投资都要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技术指标显示比特币BTC可能飙升至1.7万美元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比特币(BTC)成功挽回了7月份的部分损失。在跌破1万美元一周多后,比特币爆发,收复了NewsBTC报告中列出的吉祥的5位数价位。

从那时起,可以说,球就进入了公牛的球场。在撰写本文时,比特币的交易价格为10500美元,在过去一周上涨了约10%。

尽管BTC收在关键阻力位10,600美元和11,000美元上方,但市场可能准备继续走高。

相关阅读:英国最大的报纸增加了对数百万读者的比特币供应量

比特币将上涨60% ?

正如著名分析师乔•麦卡恩(Joe McCann)所指出的,比特币单日走势最近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跟踪趋势的移动平均趋同背离(MACD)指数最近出现了交叉看涨,在柱状图上点了一支绿色蜡烛。

如果历史重演,BTC可能在看涨势头的推动下,在8月底飙升至17,000美元左右。

有趣的是,这种强劲的表现可能为今年剩余时间的价格走势奠定了基础。根据该机构此前的报告,加密货币投资者蒂莫西•彼得森(Timothy Peterson)写道:“从历史上看,BTC 8月份的回报率为今年剩余时间定下了基调。”

相关阅读:前特朗普顾问史蒂夫·班农吹嘘比特币和密码有“广阔的未来”

技术指标预示着长期反弹

有报道称比特币正进入可能持续数年的牛市,这暗示短期内比特币将再次上涨。

在Bitstamp为期三天的btc对美元汇率图表上,刚刚出现了一个“黄金十字”。对于那些不懂技术分析的人来说,所谓的黄金交叉指的是短期移动平均线高于长期移动平均线,这意味着多头控制着给定资产的价格。

比特币的三日走势图最近看到的是50个移动平均线与200个移动平均线的交叉。值得注意的是,这是2016年初的最后一次技术活动,2016年2月。

之后发生的事情具有历史意义。当然,这是在不到24个月的时间里,油价从500美元上涨到2万美元,涨幅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400%。如果历史重演,比特币到2021年年中可能达到40万美元。

比特币基本面强劲

不仅技术面强劲,基本面和新闻事件也同样强劲。例如,由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膨胀、世界大国之间的争端、英国退欧等原因,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上升。尽管比特币仍被大多数人视为一种“风险资产”,但包括主流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在内的许多分析师开始得出这样的结论:比特币正证明自己是一个数字安全港。

此外,与该行业相关的机构数量也大幅增加,这对加密数字货币的未来是个好兆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和应用操作员是做什么的?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人民网7月6日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6日消息,为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就业拓岗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近日正式向社会发布一批新职业,包括:“区块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等9个新职业。这是我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发布的第三批新职业。此外,此次还发布了“直播销售员”“互联网信息审核员”等5个工种,同时将“公共卫生辅助服务员”职业下的“防疫员”“消毒员”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等3个工种上升为职业。

此批新职业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开征集,组织职业分类专家严格按照职业分类原则、标准和程序进行评估论证,并通过网络媒体等向社会公示后确定的。此批新职业主要涉及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需要的新业态领域以及适应贫困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需要的促进脱贫攻坚领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凸显了相关职业的重要性;二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创业就业模式;三是信息技术发展,对网络信用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

新增的两个区块链职业是做什么的?

在人社部网站《关于发布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的通知》中,明确了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具体定义和主要工作任务。

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是指从事区块链架构设计、底层技术、系统应用、系统测试、系统部署、运行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分析研究分布式账本、隐私保护机制、密码学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2.设计区块链平台架构,编写区块链技术报告;3.设计开发区块链系统应用底层技术方案;4.设计开发区块链性能评测指标及工具;5.处理区块链系统应用过程中的部署、调试、运行管理等问题;6.提供区块链技术咨询及服务。

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是指运用区块链技术及工具,从事政务、金融、医疗、教育、养老等场景系统应用操作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分析研究在区块链应用场景下的用户需求;2.设计系统应用的方案、流程、模型等;3.运用相关应用开发框架协助完成系统开发;4.测试系统的功能、安全、稳定性等;5.操作区块链服务平台上的系统应用;6.从事系统应用的监控、运维工作;7.收集、汇总系统应用操作中的问题。

据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加快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开发,规范从业者的从业行为,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5G时代要用产品说话并不只是技术推导

全文共 1228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一篇题为《5G将是注定失败的技术》文章“刷屏”,文中观点可简单归纳为:通信技术迭代史中,奇数易失败,即1G/3G/5G失败;技术至上,技术决定成败;需求虚构,用简单的需求模型分析得出需求不足引申出5G即将失败;用香农公式说明目前的技术已经到达容量极限,所以未来5G不容乐观。

此文可以说是“新瓶装旧酒”,它之前的标题是“无线通信产业前瞻”,注意到的人很少。这次更换为如此极端的题目,赶在5G即将商用的节点前发布,可谓居心叵测。

5G注定失败?业内并不认可。

一位通信行业技术专家指出,对于技术的进步,实践胜于空谈,5G能否成功,自有后来者评说,我辈自当尽力就好。做技术标准和做业务创新的人开发的是大脑的不同区域,相互无法替代,一个追求的是严谨和缜密,一个追求的是新鲜和刺激。

通信行业资深专家项立刚更是直言,极端可以博眼球,这是当今信息传播的“铁律”。但仅以技术角度彻底否定5G未免片面。5G即将到来,所以此文最近得以在网络中“刷屏”,既在情理之中,又令人叹息。

MWC2019汇集了世界几十万专业技术人员,核心词之一是5G,我们看到的不是技术推导,不是列举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再推演一番。我们看到的是产品,是各种5G应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在产品面前,说技术达不到或说这些技术是没用的,有什么意义?

而前文中也未列出5G技术不能实现的研究依据。“通信建好网,应用有人上。”业界不需要通信技术人员作应用判断,而是各司其职,技术人员将网建好,会有相应的专人琢磨应用。对应用没有深刻理解,就认为不需要高带宽、低时延、大连接,进而否定相关应用,这是不被业界认可的。

5G是行业大事,不是一篇论文,需要数千亿的投入,需要数十万人挑灯夜战,需要大量产品来实现。而不是为了推荐自己的某项技术就否定一个行业的技术方向,这也是不能被行业接受的。

此外,技术圈是残酷的,技术再“忽悠”也没用,产品证明一切。在3G时代,也有技术人员否定3G,但从根本上看,其理论和技术已过时,没跟上时代。

有专家指出,近两年,对于5G确实有些宣传过渡,例如,把切片用于高可靠要求的行业还没有论证清楚,空口技术上没有理论突破也是事实,但文章仅通过调制、编码、多址、组网和多天线向我们全面展示5G技术并不比4G高明,仅通过5G和4G的频谱效率就推断5G并不比4G的技术有多先进,但是这得不出5G将是失败的结论。存储计算、传输能力一直在飞速增长,5G是工程而不是理论,5G已有很大的创新,也会有对应的系统增益和优势。4G频谱没了,容量满了,继续扩容是必然需求,也就是eMBB需求不容质疑,从带宽来看,移动互联网不缺人、不缺资本,必然会做出好东西。

直接扩容4G还是新建5G对于满足前面2个场景需求没有实质的差异,所以到现在NSA当道也是可以理解的。5G相对于4G在利用计算存储和传输能力提高网络频谱效率、匹配高频段大带宽、获取单用户体验速率方面还是有明显优势的。

总而言之,5G失败论没有确切依据,5G要用产品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RF技术探究:相互调变失真的测量方法

全文共 1616 字

+ 加入清单

被动相互调变失真

在发射(Tx)路径上的相互调变失真是附加在高功率之中,它的特性很重要。由于在发射路径上一般都没有主动组件存在,因此它的相互调变失真特性被称为“被动的相互调变失真(passive IMD;PIMD)”。当设计一个无线通信电路时,PIMD在每一个功能单元中的变化不大,所以,在研发阶段就会先测量PIMD。

双音调相互调变测试

测量IMD最方便的方法是,将两个功率相等的信号组合在一起[*故被称为“双音调”(two-tone)],并彼此保持一定的频率间隔,输入至待测物(device under test;DUT)的输入端。若以频谱分析仪测量,DUT的输出频谱将和附图1类似,其中,两个最大信号是被放大的载波信号;其它较小的信号分列在载波两边,分别是第3、5、7阶(order)相互调变乘积(product)。所有信号之间的频率间隔是相等的。

下列是10个有用的测量参数:

●载波(C):这是载波信号的功率,单位是dBm。它和Pout参数类似,不过,C是使用频谱分析仪来测量,Pout是使用功率表(power meter)、并只输入一个射频信号来测量。

●第3阶相互调变乘积(I3):这是寄生的第3阶相互调变信号之功率,单位是dBm,使用频谱分析仪来测量。

●载波对第3阶相互调变的比率(C/I3):这是载波功率对寄生的第3阶相互调变信号功率之比率值,单位是dB。

●第3阶拦截点(IP3):这是待测物的最佳指针,单位是dBm。此值通常会随着频率微调(tuning)而改变。

●第5阶相互调变乘积(I5):与第3阶相互调变乘积类似。

●载波对第5阶相互调变的比率(C/I5):与载波对第3阶相互调变的比率类似。

●第5阶拦截点(IP5):与第3阶拦截点类似。

●第7阶相互调变乘积(I7):与第3阶相互调变乘积类似。

●载波对第7阶相互调变的比率(C/I7):与载波对第3阶相互调变的比率类似。

●第7阶拦截点(IP7):与第3阶拦截点类似。

第3阶拦截点

一个装置或系统的非线性转换函数(transfer function)可以利用一个“泰勒级数(Taylor series)”来表示:

第3阶相互调变信号,是来自于上列的f(x)级数展开式的第3阶项,因此称为“第3阶相互调变乘积”。第3阶的输入功率会较载波的输入功率快速增加。单位dBm表示“第3阶相互调变乘积”是一个对数函数,在数学上是取比率相对值。其实,第3阶相互调变信号功率的增加速度是载波信号功率的3倍。

。如果“C对Pin”和“I对Pin”的线性部份之曲线能够向外延伸,所交叉的点就称作“第3阶拦截点(intercept point)”。不过,IP3是一个理论值,在实际设计上是无法达到的,因为这两个曲线在到达IP3之前就已经饱和了(斜率趋近于0,变成水平线了)。通常IP3是被当成射频装置的“优化函式”(merit function)。大多数的电路设计程序,其实应被称为“最佳化程序”,由设计者决定哪些地方应当被最佳化、且要最佳化到什么程度?如此所得到的结果,就被称为“最佳化函数”。

如果理论上,假定3:1的斜率差,则IP3可以仅从一个功率准位计算出来。如果完成功率扫描(power sweep),得出图形,则在线性区域所求出的IP3将是固定的(当然3:1的斜率假设必须是正确的)。当载波和相互调变信号饱和时,IP3的值通常会下降,这就表示相互调变功率的测量结果将是错误的。在较低的功率准位,当达到频谱分析仪的噪声下限时,IP3将会开始改变,这也表示测量将有错误产生。因此,正确的测量值应该在IP3维持不变下的功率范围内。

理论上,IP3并不是功率准位的函数。然而,在低功率准位时,它的动态(线性)区域被频谱分析仪的噪声下限所限制;在高功率准位时,由于待测物的饱和,或频谱分析仪的相互调变,也会限制它的动态区域。因此,若将IP3当成是功率的函数,将可以提供一个能够确保测量结果正确的好方法 。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GSM网络中跳频技术的应用

全文共 260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移动用户的急剧增加,网络中单位面积的话务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在某些城市的市中心等繁华地段,在忙时甚至出现严重的话务拥塞情况,面对日益增长的话务需求,需要对网络进行扩容以满足容量和覆盖的要求。

对于网络扩容,通常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小区分裂、增加新的频段、提高频率复用度来增加每个小区配置等方法。很显然在网络建设的初期通常采用小区分裂,通过不断增加新的基站(宏蜂窝和微蜂窝基站)来达到扩容的目 的,但是随着站距的不断接近,网络的干扰也在不断的增加,因此当宏蜂窝基站的站距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很难在网络中增加新的基站。在这种情况下就采用在GSM900网络的基础上引入DCS1800网络,通过引入这一新的频段来解决网络瓶颈问题,这也是我们现在所看到中国移动和联通公司现在所采用的DCS双频网络。但是由于GSM900/DCS1800频段有限而且各个运营商所分配到的频率资源不同,而且考虑到引入双频网的成本很高,因此可以考虑通过在现有的GSM900单频网络或在引入DCS1800的双频网络中通过提高频率复用度,增加单位面积的容量配置来达到节省网络成本和提高容量的目的。通过引入跳频、功率控制、不连续发射等无线链路控制技术来达到扩容的目的。

一、跳频系统的特点及使用

跳频是指载波频率在很宽频带范围内按某种图案(序列)进行跳变。信息数据D经信息调制成带宽为Bd的基带信号后,进入载波调制。载波频率受伪随机码发生器控制,在带宽Bss(Bss>>Bd)的频带内随机跳变,实现基带信号带宽Bd扩展到发射信号使用的带宽Bss的频普扩展。可变频率合成器受伪随机序列(跳频序列)控制,使载波频率随跳频序列的序列值改变而改变,因此载波调制又被称为扩频调制。GSM的无线接口使用了慢速跳频,其要点是按固定间隔改变一个信道使用的频率。系统使用慢速跳频(SFH),每秒跳频217次,传输频率在一个突发脉冲传输期间保持一定。

跳频系统具有以下优点:能大大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抗衰落的能力;能多址工作而尽量不互相干扰;不存在直接扩频通信系统的远近效应问题,即可以减少近端强信号干扰远端弱信号的问题;跳频系统的抗干扰性严格说是“躲避”式的,外部干扰的频率改变跟不上跳频系统的频率改变 。

在GSM数字蜂窝系统中,跳频技术可以提高抗衰落、抗干扰能力。跳频技术对于静态或慢速移动的移动台具有很好的抗衰落效果,而对于快速移动的移动台由于同一信道的两个连接的突发脉冲序列其位置差已足以使它们与瑞利变化不相关,因此跳频增益很小,这就是跳频所具有的频率分集。由于跳频时频率在不停的变化,频率的干扰是瞬时的,因此跳频具有干扰分集。

1.GSM网络质量评估

在GSM数字蜂窝系统中,由于存在着频率复用,因此必然存在着同频和邻频干扰,同邻干扰强度决定着话音质量。在我们通话过程中,通常遇到的话音辨别不清,时断时续等情况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干扰,根据GSM规范为了保证网络质量,需要定义相应的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保护值,因此在实际网络设计中,需要根据该保护值来设计网络。

在非跳频网络中表示网络干扰程度的C/I和BER(比特误码率),FER(帧误码率)的关系是唯一的,并且是独立于系统的负载率。但是引入跳频技术后,我们发现某一C/I值所对应的RXQUAL值和非跳频网络是相似的,但在解码后所得到的误码率和帧删除率主要依赖于跳频数量的多少和系统负载情况,因此在跳频网络仅仅用C/I或QXQUAL来评估跳频网络是不够的。在跳频网络解码后的误码率和帧删除率的指标才能衡量网络的质量。

作为衡量网络中语音话务信道的好坏,我们通常用在服务区域内至少90%的语音话务信道的FER2%表示较好的质量。从相关模拟结果知道跳频技术降低了C/I的要求,但同时却提高了话音质量,而话音质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容量。

2.跳频增益及频率复用考虑

模拟结果表明,跳频增益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跳频数量的多少,跳频数量越多其跳频增益越大,而跳频数量越少,相应的跳频增益越少。但模拟结果同时表明,当跳频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跳频数的增加引起的跳频增益的增加是有限的。因此在实际网络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跳频数量和跳频增益的对应关系。

对于一定频段、一定配置的实际网络,在引入跳频技术后,我们需要确定采用某一频率复用度来规划。模拟结果表明,频段的大小以及网络结构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频率复用度的采用。在实际网络中我们通常采用1x1、1x3等频率复用度来规划网络。

3.跳频系统规划的考虑

GSM系统存在着二种跳频系统即基带跳频和射频跳频,在现有的网络中这二种跳频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基带跳频是基于现有网络的频率规划,因此实施起来相对容易,而对于射频跳频需要对现有网络重新进行规划。

在GSM系统无论对基带跳频还是射频跳频都需要定义相应的跳频序列,总共有64种不同的跳频序列,其中0表示循环跳频,1~63表示随机跳频,跳频序列选用伪随机序列,对它的描述主要有两个参数:移动分配指数偏置MAIO和跳频序列号HSN。通过对同一小区和不同小区的载频MAIO和HSN的定义可以避免同频道和邻频道的干扰,当然具体如何去定义这些参数跟频率复用系数的采用是有关的。

二、跳频技术在现有网络中的应用

由于跳频技术具有的种种优点,特别是引入跳频后能减少干扰,提高网络质量;通过跳频等相关无线链路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频率复用度,从而达到提高容量的目的;同时,由于使用了跳频,也大大降低了频率规划的工作量,跳频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现以MOTOROLA公司的GSM 900 设备为例,简述跳频技术在福建联通网络的实际应用。

1.跳频使用情况

福建联通从五期工程开始,在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等话务量较高的地方使用了跳频。由于MOTOROLA 设备使用的是射频跳频(合成器跳频),因此网络需重新作频率规划。联通使用的频点是909.201MHz~914.801MHz,其中96作为与中国移动的隔离频点。引入跳频后,MOTOROLA公司要求的最少跳频频点为6个,实际使用中联通使用了12个频点,即97~108,109作为保护频点,110~124作为广播信道(加控制信道与话务信道)。使用跳频后,广播信道所在的载频不跳频。MOTOROLA 网络规划中,BCCH采用4*3复用,跳频采用1*3复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