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何为手机预装软件热门七篇

软件测试就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那么如何学习软件测试呢?别走开,接下来,问学吧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何为手机预装软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浏览

5504

文章

7

篇1:手机被预装软件侵犯消费者四项权利 你想过维权吗?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新购买的手机预装上了软件,这是许多用户都曾遇到的问题。更为糟心的是其中的一些软件着实流氓,连卸载都卸载不掉的。在此笔者提醒各位一句,我国明文规定,手机被预装软件已侵犯消费者四项权利,你想过维权吗?

手机被预装软件侵犯消费者四项权利

早在去年11月,工信部就曾发布《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要求手机生产企业不得安装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的软件。预装软件行为不仅违反了工信部《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要求,还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知情权、财产权,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对用户的隐私权造成威胁。

手机被预装软件现象普遍

有权威媒体报道称,2013年新出现的手机恶意软件数量比2012年增加了3倍,达到70万个。这些预装在手机中的恶意软件以对用户进行远程控制、隐私窃取、恶意扣费为主要目的。

手机预装软件侵犯消费者权益详解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有选择权,即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赵虎分析称,手机是一种商品,手机软件同样也是一种商品,在购买手机的时候,用户有权利选择是否购买预装软件。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时还规定了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即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按上述说法表述,生产厂家或者商家必须尊重消费者的意愿,将预装软件“强加给”用户直接构成侵权行为。

面对流氓预装软件,你想过维权吗?

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对于预装软件的维权意识还不够高!要改变现状,首先应从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开始,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只是使得那些无良手机商家更加嚣张。目前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维权组织,必要时也可能选择组织公益诉讼方式维权。

更多预装软件等手机应对安全知识分享,尽在本安全网站移动安全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手机预装软件现象猖獗没人举报?为何鲜有人去维权

全文共 805 字

+ 加入清单

现阶段,新购的手机预装软件,似乎已成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情。虽然我国工信部早已出台政策却只这一行为,人们也深知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侵害。但是为何手机预装软件现象猖獗没人举报?人呢们又为何选择引人不维权?一句“维权难”足以回答这一切。

解读手机预装软件侵害人权难维权?

维权困难提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责任主体难确定

手机软件的开发者常与手机生产商、服务商或销售商进行合作,从而实现预装手机软件的目的,而手机用户一方面不清楚应向上述哪个主体进行维权,另一方面亦考虑其与手机软件的开发者、生产商、服务商之间并无直接的买卖合同关系,从而难确定诉讼的对象应为谁。而在实际产生纠纷时,手机软件的开发者与手机生产商、服务商或销售商之间亦常会就责任承担的问题进行推诿,或就纠纷管辖法院所在地提出异议。

二是取证困难

由于预装手机软件具有后台运行的隐蔽性,且其消耗流量亦为瞬间行为,故对于普通的手机用户而言,很难在技术层面上将其侵权行为予以确定,并作为证据固定下来。在实践中,若不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很难对预装手机软件的恶意侵权行为做出认定。而就此需进行的相关鉴定,无疑又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三是诉讼成本

对单个手机用户而言,手机预装软件而产生的财产损失通常不会过高,但如果就此维权,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时间、费用等诉讼成本。赔偿数额的确定,常会考虑消费者的实际损失或侵权方的实际受益,而对于手机用户个体而言,一方面难以准确给出此部分数额,另一方面确定赔偿数额通常也不会很高,所以会出现即便最终打赢了官司,也获得不到多少赔偿的情况。这也成为了大多数手机用户怠于就此问题进行维权的一个主要原因。

综上,人们针对手机预装软件问题维权,其维权成本太过巨大。这也是人们选择回避这一维权问题的原因所在。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国家尽快完善相关立法,简化维权步骤。方才是解决一这移动安全隐患的解决之道!

更多手机预装软件涉及安全常识,尽在本安全网站移动安全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小米手机存在的预装恶意软件的安全隐患 你可知道?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国人来说,小米手机已经算是手机界的爆款了。许多人乐于购买那配置较高但价格诱人的小米。但是你是否知道这款手机存在预装恶意软件安全隐患,你可知道?

数据安全公司Bluebox近日在中国市场购买的小米4手机中发现预装恶意软件及其他一堆安全问题,更加惊悚的是,Bluebox发现小米4手机被不明身份的第三方篡改了。

数据安全公司Bluebox近日在中国市场购买的小米4手机中发现预装恶意软件及其他一堆安全问题,更加惊悚的是,Bluebox发现小米4手机被不明身份的第三方篡改了。

Bluebox上周四发布了一个关于小米4手机存在数据安全问题的报告,指出小米手机存在三大安全风险:

1.小米手机禁用了谷歌官方应用商店GooglePlayStore

2.小米手机发布前没有通过Google认证测试。

3.小米4手机存在已知安全漏洞(指那些在Google认证版本中已经修复的漏洞)

研究者表示测试的小米4手机为“原封正品”,预装了小米的官方应用,但进一步的测试后,安全专家发现小米手机会预先加载数个恶意应用,包括伪装成Google验证应用的广告软件(YtService),一个可供黑客远程控制手机的木马软件PhoneGuardService,以及其他一些高风险的软件。

Bluebox的首席安全分析师AndrewBlaich在博客中指出小米4手机安全漏洞百出,“几乎市面上能见到的漏洞应有尽有。”

Blaich指出小米4手机的操作系统是为授权的Android版本,因此存在加个漏洞,其中一些漏洞只存在于旧版本的Android软件中,而不是当前“小米使用”的版本,因此Blaich认为小米4使用的操作系统版本是最新的KtKat4.4.4与之前的某个旧版本的杂交版本。

Blaich还怀疑检测的小米手机系统遭到篡改,因为很多应用并未使用小米公司的签名密钥。

Bluebox声称第一时间联系小米公司但并未得到及时回复,直到上周五,小米全球副总裁HugoBarra才给Bluebox回信,内容大意是:

Bluebox测试的小米4手机并未使用标准的MIUIROM,小米4出厂默认ROM和OTAROM从未root,也没有预装YTService、PhoneGuardService等恶意软件。Bluebox在中国从线下零售商买到的可能已经被刷机篡改。小米强调在中国小米手机唯一的销售渠道是小米官网和一些有选择的运营商营业网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手机预装软件被指责真相:流氓预装惹人厌

全文共 969 字

+ 加入清单

现阶段的手机预装软件可谓是臭名昭著,人们厌恶至极。可事实上,预装软件的初衷只是方便用户使用,后期之所以遭人厌恶,不过是不看利益驱使被玩坏,成为流氓软件而已。

辩证看待手机预装软件惹人厌原因

一、预装不流氓,而不让卸载的预装才是耍流氓

没有一个法律规定说,智能手机必须是裸机,甚至连操作系统都不能安装,所以,智能手机上预先安装了一些应用软件并不是错误的行为。但是,预装软件被强制使用或者禁止卸载,就是耍流氓的行为。

可以说,手机软件预置后不能正常卸载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不仅会极大地限制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使消费者无法按照个人偏好自由选择应用软件,还会大量占用手机内存空间,导致消费者真正需要的软件因内存受限无法安装,极大降低手机用户使用体验。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流氓行为。

二、预装需要的软件不讨厌,预装没用的程序才招人嫌

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参差不齐,很多人并不反对在智能手机中预装上流行的健康的各种应用。调查结果显示,95.32%的用户表示购买的手机中存在预置应用软件。从用户手机中预置应用软件的种类来看,运营商服务类应用软件最多,占调查的68.69%;娱乐游戏类软件居第二位,占调查的60.67%;投资理财类软件居第三位,占调查的54.02%。

手机中预装的很多软件都是非常受到消费者喜欢的应用,也是智能手机的必备功能,这样的预装有存在的必要。

三、预装好软件不可怕,预装恶意软件才可怕

严格的说,手机预装软件分为两种,一种是健康的,一种是恶意的。健康规范的软件最多只是占据内存浪费空间,或者消费者偶尔使用消耗流量,而恶意的软件却是非法的目的,成为威胁移动安全的巨大隐患,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恶意软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吸费软件,这种软件预装的目的就是骗取用户使用或者偷偷的自己启动办理付费的业务,通过吸费来或者消耗用户的手机流量以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另一种是常见应用,这种是通过提升应用装机量,窃取用户日常生活和行为的数据信息,或者保证目标应用长期运行在智能手机中不被删除,而不是与利益相关方分享用户流量损失的红利。做为普通用户也需要长个心眼,掌握一些卸载流氓软件的安全常识的好!

总言之,预装软件本是无可厚非的便民之举,到后期的被玩坏惹人厌,只不过是“利益”二字罢了。想要让预装软件返璞归真,还是需要具体法律政策的落地以及监管部门的尽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何为手机预装软件?其主要来源又是什么?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手机预装软件问题由来已久,一直以来也备受争议。事实上,其存在的初衷是为了服务用户,诸如一些常用的微信、微博这些工具类软件,即便手机不自带用户们也会自行下载。但是对于一些不必要的、甚至存在偷跑流量安全隐患的软件无异于只会影响用户的用户体验。

手机预装软件是什么?

“手机预装软件”一般指手机出厂自带、或第三方刷机渠道预装到消费者手机当中、且消费者无法自行删除的应用或软件。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智能手机预装的内置软件已经渐渐成为用户体验的最大威胁。根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最新的报道显示,智能手机中预装的内置软件占用大量手机内存,影响运行速度,偷跑手机流量。

手机预装软件的问题现状与主要来源

今年7月份央视发布的质量报告显示,国内平均安卓手机预装软件最少27个,最多的甚至达到了71个。艾瑞咨询的调查报告显示,三星手机预装软件情况严重,预装率达97.5%!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预装软件是从哪里来的呢?

手机预装软件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手机出厂时,厂商预装的自家应用或第三方合作的APP。其次是运营商预装的一些自家的定制软件,这种情况多见于定制机或合约机上。第三种,是手机销售渠道中下游切入进行预装。

前两者的预装软件虽然烦人,但不会威胁到手机的安全问题,最值得警惕的是第三种。由于手机销售渠道和销售环节很多,因此就给APP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切入机会,很多居心不良的APP也趁机混了进来,这些问题软件不仅偷跑流量更会威胁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手机被预装恶意软件删不掉?简单三步帮你赶走“流氓软件”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现今社会是一个流氓当道的社会,想要在社会上混,不懂修理流氓方法怎能行?此话对于纵横网坛的人同样适用。很多时候我们的手机会遭遇恶意软件的偷袭,这玩意不仅占内存,弄不好还会泄露你的隐私,对你的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可是呢!一些恶意软件很是流氓,想删又删不掉,就此问题,笔者为大家支招,简单三步叫你赶走流氓软件。

删除恶意软件须知:

建议您将手机获取ROOT权限,root后可实现保留软件功能,阻止恶意行为的目的;同时也可确保手机能够彻底卸载恶意软件。

删除预装恶意软件:借助杀毒软件(以腾讯手机管家为例)

1、打开腾讯手机管家,进入[软件管理]页面,点击进入[软件权限管理]

2、查看软件恶意行为。进入后即可按照[权限]或[软件]两种方式查看到各软件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图:

3、处理恶意软件。在查看到哪些软件有恶意行为时,进入详情页面后,即可进行处理。如:点击[获取联系人],即可查看到当前哪些软件在使用您的联系人信息,这时选择“禁止”即可一次性阻止它的恶意行为,而软件也可正常使用;如不想保留该软件,也可进入系统或管家的“软件管理”中进行删除:

同样,也可以按照[通话记录]、[手机位置、[短信]等分类查看相应正在使用该权限的软件,并进行处理:

另外,也可直接点击软件后面的信任按钮,将该软件添加为信任,那么管家将不会监控该软件的一切操作:

最后,在权限管理的右上角,点击小齿轮,即可开启/关闭权限管理的总开关,并查看监控日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预装软件利润好过卖手机 此等乱象如何治理?

全文共 824 字

+ 加入清单

手机预装软件问题由来已久,相信各位也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前夕更是有人爆料,手机生产商预装软件所得利润好过卖手机。在巨大利润诱惑下,预装软件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性行为。人们不禁想问,此等乱象应当如何治理

我国应对之法:工信部明文禁止手机预装软件

今年4月11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管理的通知》来治理乱象。该通知中,对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能力和预置应用软件提出了管理要求,明确规定手机厂商不得在手机出厂时预装5种性质的手机应用软件,其中包括未向用户明示并经用户同意,擅自调用终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后果的;影响移动智能终端正常功能或通信网络安全运行的软件等。值得祝贺的是此通知在11月1日起就正式执行了,从此预装手机应用从源头开始接受更为严格的管控。

国外经验借鉴:看国外如何如何遏止手机预装软件乱象

一、美国:无“偷跑流量”之忧

由于美国各大运营商的数据流量计划非常慷慨,而且有些较早的用户甚至不限流量,所以第三方软件若是要靠吸取用户数据流量模式吸费,几乎无利可图。因此大多数第三方软件生产商的眼光更长远,如有些游戏类程序提供的试用版,让用户试玩几关,如果用户还想玩,那么就要花钱购买。

二、欧洲:要遵循数据保护法

欧盟国家数据保护权威机构今年出台规定,要求手机制造商和系统开发商得确保预装软件符合欧盟数据保护法。

在欧洲,欧盟28国内就有100多个移动运营商,而美国只有6个,中国有3个。今年9月,欧委会出台了雄心勃勃的电信市场改革计划,统一、简化欧盟内电信运营监管法规,鼓励跨境投资,预计将带来更多竞争。

我国如何遏止手机预装软件乱象?

明确相关立法,提高违规成本;我国并非没有对印的条文规定,去约束限制手机预装软件问题,但是却没有将至所上升之法律角度。这就相当于变相的降低了不良生产商的违规成本。效仿美国,让运营商放开流量关似乎不太现实,所以落实立法才是王道!

更多手机预装软件问题涉及安全常识,尽在本安全网站移动安全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