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水灾过后会有地震吗(实用20篇)

浏览

7060

文章

1000

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

全文共 3695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对人类最具威胁性的自然灾害之一。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1、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防震减灾知识

1、室内避震:

地震时室内避震原则: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保护好头部,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的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平房避震: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楼房避震:遵循就近躲避原则。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高楼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教室内避震: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体育馆、影剧院避震: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2、室外避震:

如果发生地震时身处室外,应当远离室外危险物和危险场所。室外危险物包括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一旦震动停止,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警惕余震再度袭击,防止更大损失发生,听从紧急救援人员的指挥疏散。

——操场避震: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街道上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开阔地避震:躲开人流,就地卧倒或蹲下。

——行驶的电(汽)车内避震:司机应及时停车。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遇到火灾时逃生:地震引起火灾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遇到燃气毒气泄漏: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逃离。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看过“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

2、关于地震的安全知识——地震知识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

1.按地震成因划分,目前世界上发生的地震主要属于哪几类型?

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2.地震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什么?

地点、震级和发震时刻。

3.什么叫震源、震中、震中距?

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4.地球内部可分为几层?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地球内部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约有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 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5.地球上一年大约能发生多少次地震?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 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

6.根据成因地震分为哪几类?

按成因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三类。因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振动是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我们一般所说的地震,多指天然地震,它是一

种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7.什么叫震源深度?何谓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做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地震叫深源地震;震源深度介于70 —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

8.何谓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 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

9.什么是震级?影响震级的因素有什么?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0.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按震级大小分: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震;7级以下、5级和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或中强震;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小震;3级以下、1级或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11.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多少级?

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12.何谓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13.震级和烈度有何不同?

震级反映地震本身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是用“度”来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则各地不同。

14.何谓等烈度线?等烈度线图的作用何在?

等烈度线是地面上各相同烈度点的连线。等烈度线图绘出了地震影响的总轮廓,为我们进行震灾快速评估、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5.什么叫地震序列?什么叫主震、余震和前震?地震序列一般分为哪几种类型?

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在同一震源区的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地震,且其发震机制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或有共同的发震构造的一组地震总称地震序列。

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主震后在同一震区陆续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余震;主震前在同一震区发生的较小地震称为前震。地震序列可分为以下几类:

(1)震群型—没有突出的主震,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出来的;

(2)孤立型(单发性地震)—其主要特点是几乎没有前震,也几乎没有余震。

(3)主震型—主震的震级高,很突出,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地震序列的90%以上,又分为“主震—余震型”和前震—主震—余震型”两类;

17.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救援行动的地震事件。

18.何谓城市“直下型地震”?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那几次?

在大城市及其周围地下发生的地震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这一名词是日本学者提出的,这类地震往往会造成城市较大的损失。

最典型的城市“直下型地震”是1976年的我国唐山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

19.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验震器)是谁发明的?用于何年?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于公元132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20.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和地震遥测台网建于何时何地?

1930年我国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在李善邦和秦馨菱先生主持下成立。1966年北京遥测台网建成,有8个子台。1975年海城地震后进行第一次扩充,子台21个,分布在京、津、唐、张地区。1980年进行第二次扩充,实施加密工程。1990年大同地震后,进行第三次扩充,实施“华北台网联网”工程。

21. 地震横波与纵波有何区别?

横波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垂直,而纵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另外,横波振幅比纵波大,破坏力大, 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22.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有哪几个大地震带?

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主要有两大地震带:

(1)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经缅甸到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地区,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放能量的24%。

(2)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释放能量占全球地震释能量的76%;

23.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24.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

我国地震较多的省(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25.什么叫“南北地震带”?

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 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地震灾害与校园安全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能造成灾区大部分学校建筑坍塌,使成千上万的学生活埋于学校废墟中,校园防地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该制定地震逃生预案,定期组织师生进行演练,有助于在地震发生时,可以有条不紊地按照预定方案执行地震逃生各项措施。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

地震时就近躲避,地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学校教室内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等到地震停止后,有序的、迅速的、有组织的撤离至室外空旷地带。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以防发生余震。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更不要到阳台上去。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

今天小编对地震灾害与校园安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四川在地震带上吗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四川省的地震大多分布在东经104度以西地区,主要集中在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金沙江地震带、松潘-较场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理塘地震带、木里-盐源地震区、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等。

1、鲜水河地震带。从甘孜县起,经炉霍、道孚、康定等县,到泸定县南部为止,全带都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是四川省地震最多、最强的一条地震带。该地震带上曾发生过8次7级和7级以上大地震,最大的一次是1786年康定泸定间73/4级别地震。

2、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北起石棉县,向南经冕宁县、西昌市转向东南方向,再经普格县、宁南县,到云南省的巧家县止,主要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带内曾发生6级和7级以上地震3次,最大的两次是1536年西昌北7.5级地震和1850年西昌普格间7.5级地震,后者造成了2万多人死亡。

3、金沙江地震带。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风,沿金沙江东侧,北起德格县,经白玉、巴塘两县南到得荣县止,沿南北方向延伸,带内曾发生过1870年巴塘7.285级地震和1989年巴塘6.7级强震群。

4、松潘-较场地震带。主要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风,包括九寨沟、松潘、平武等县和茂县的较场等地,带内曾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4次,最大为1933年茂县叠溪7.5级地震。

5、龙门山地震带。从青川县起,经北川、茂县、绵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宝兴等县市,到泸定县附近为止,呈东北-西南方向展布,与龙门山脉大体一致,带内曾发生过6.0-6.9级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2013年4月20日,北京时间8时02分位于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强震,其为龙门山地震带南段。

6、理塘地震带。主要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境内,呈西北-东南向展布,带内曾发生过1948年理塘7.3级地震。

7、木里-盐源地震区。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和盐源县境内,向南可延伸到云南省宁蒗县,区内曾发生过6.0-6.9级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1976年盐源、宁蒗间6.7级地震。

8、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北起名山县,经峨边、马边、雷波等县,南到云南省昭通市的永善、大关等县,近南北线展布,带内曾发生7级和7级以上地震2次,最大为1974年永善7.1级地震。

今天小编对四川在地震带上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520过后浅谈单身的好处和坏处

全文共 2986 字

+ 加入清单

在现代社会,单身的人越来越多,单身对于一个人来讲,有时候更多的好处在于是自由的,毕竟不会说的很多的束缚,而且也不会影响到自己去考虑太多的心情,而两个人的生活,却要操很多的心。。单身有好处也有坏处,那么单身久了是什么感觉?单身的好处有哪些?但是有哪些坏处?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单身有哪些好处?

1、单身可以玩说走就走的旅行

如果早晨醒来,你有一种想去国外旅行的冲动,想要翻山越岭到冰岛徒步旅行,亦或是乘船去热带地区,那么你认为你那浪漫的伴侣会作何反映呢?如果你的计划中没有包括他们,他们肯定是会不开心的。但是,单身的人们可以无所顾忌的自由的去旅行,如果在你的心里,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流浪者,那么单身的生活可能会适合你。

2、单身可以毫无畏惧地和别人调情

让我们正视这一现象:不管你是不是单身,有时候,人都是会调情的。实质上,这种调情通常都是无意识的,如果单身的人结束了对一个有家室的人的感情,但是这仍然可以导致一种尴尬的情况。在伴侣间突然出现一个破坏者,这将会导致一种尴尬的局面很快就会演变成一场可怕的冲突。因此,如果你喜欢调情,那么单身生活可能会适合你。

3、单身可以独立自主的工作

当拥有一个伴侣的时候,人是会很容易自满的。英国的研究者做了一项调查发现,当人们开始一段感情之后,62%的受访者的体重增加了14磅甚至更多。这种体重增加似乎是典型的约会夜活动的一个直接后果。当被问到,他们两人约会的主要活动时,30%的受访者会选择看电视,20%的人选择一起吃美食。如果你想集中精力提高你的身心,那么单身生活可能会适合你。

4、单身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发送或接收到情意绵绵的信息是非常有趣的,但是你能想象情侣间将多少宝贵的时间花费在手机上?没有和伴侣进行及时交流,大多数人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因此大部分人会每天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发短信和打电话。当然,你可以选择一个独立性强的伴侣,但是却发现,找到这样一名伴侣谈何容易。如果你想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一个更加有效的方面上,那么单身生活可能会适合你。

5、单身可以拥有安静的睡眠

自白:我真的真的很想被拥抱。我已经单身好长一段时间了,在很多方面我喜欢单身,但是身体接触方面的缺失让我疯狂(或许我应该找一个可以拥抱的伙伴)。这让我们关注到这一点,即使双方依偎在一起很开心,但是和别人在一起睡让我感到很不舒服(特别是如果他们打呼噜)如果你知道那种感觉,那么你适合单身的生活。

6、单身可以变得更加的独立

你经历过分手吗,你的感情崩溃以至于在好几周内你不能恢复,甚至是还几个月里?爱是一种混乱的东西,它既是美好的,同时又具有破坏性。(你知道飓风就是以人命名的,对吗?)强烈的感情不能够,也不应该保持沉默,但是不能让一个人成为你思想的主宰者。因为不多的牵绊注定是要成功的。如果对于那样的风险你感到不舒服,那么你适合单身生活。

7、单身可以顾及朋友圈

不要难过,我们将会一直保持联系的。这些话听起来很熟悉当从马上要生孩子或者结婚的朋友的嘴里说出时。那么又有多少人会真正的信守承诺呢?我敢打赌,根本没有几个人。对于这样的情形,并不感到惊奇。因为那样的生活决定了我们必须要牺牲掉一些自由时间和个人自由。当你成家了,或者是有小孩了,你会发现很难挤出时间去干一些别的事情。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那么你适合单身的生活。

8、单身不必事事迁就伴侣

在美国,将近50%的婚姻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你不禁思考,有多少对夫妻仍然生活在一起,仅仅是由于宗教信仰,财产原因,或者是看在孩子的份上。完成这个可怕的画面。当你感觉孤单的时候,是多么容易结束这种糟糕关系。因此当你没有百分百的信心知道你想要从你的伴侣那里得到什么,那么你适合单身生活。

9、单身可以更加随心所欲

如同花儿一样,如果你不给它浇水,那么它就会枯萎,感情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及时的爱护与关怀,那么感情也会变质。你周围有没有这样的朋友,他时常在抱怨自己是如何希望得到另一半的关心。根据当时的情景,这种抱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大多数人低估了,维持一段健康的感情需要多长时间。没什么感到奇怪的希望另一半多花些时间和你呆在一起。如果你不准备考虑其他人的需要,那么你适合单身生活。

10、单身每一天都会期待爱情

单身的人每天睡觉起来,都会留有对爱情的期许,心中的空间等待着一个人来填满,所以会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这种追求的过程是幸福的。而很多恋爱中的人,正如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得到了便会削减斗志或欲求不满,往往不知道如何去珍惜。

单身有哪些坏处

单身,在如今这个社会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少人认为是否单身,是自己的事情,它既不会碍着任何人,更不会给他人造成任何影响。其实不然,心理科主任表示,一个人如果长期单身,不仅会对自身的生理、心理造成影响,严重或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单身贵族”很可能变成“单身祸害”哦。

1、或致焦虑抑郁

“长期单身易对本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较大影响。若一个人长期单身,在生活中,他(她)极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不稳定情绪。”心理科主任告诉编辑,例如:一个人年至四十仍是单身,虽然他已事业有成——在公司,表现强势,老板赏识,人人尊重他;在生活中,住高尚住宅,开高档汽车,穿名牌衣服,每天过着高质量的生活。他似乎过着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

“但每天回到家中,只有自己一人,望着家里冷冰冰的墙壁,心中寂寞孤独,无奈的情绪一触即发。而且这种情绪不能展现于人前,只能默默压抑在心中。”心理科主任表示,加上这类人自身的人际关系较差,且亲情淡薄,他们不愿与身边的亲友交往,更没有知心朋友。所以,他们心中压力、负面情绪便无处发泄,又再压抑在心里,不断恶性循环。终有一天,会超越他的忍耐极限,最终极有可能爆发成抑郁症或焦虑症等心理障碍,对其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

当然,心理科主任也强调,并不是所有长期单身的人都会出现心理障碍,这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心理素质——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用平和,宽容的心对待外界事物,同样可以做一个快乐的单身贵族。

2、或短命十年

俗话说:心理与生理息息相关。心理受伤,生理同样免不了遭殃。“哈佛大学的研究报告指出,不结婚的大龄青年,他们的寿命与正常结婚生孩子的人比,平均短十年。女性约少7-10年,男性则少10年左右。”洪军主任表示,一个人是否健康,50%受心理影响。而长期单身的人,如果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缺乏良好的心理环境,易造成免疫力低下,使其罹患癌症的机率随之增高,尤其是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会增高。

“35岁左右是女性乳腺癌的高发期,单身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可能比正常情况高。”心理科主任表示,当然,长期单身,或过度晚育并不是诱发乳腺癌的必然因素,只是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3、或影响社会稳定犯罪率增高

一个人长期单身,不仅会对自身的生理、心理造成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据有关统计学和国内国外的研究报道指出,在单身一族中,若男性的比例每增加1%,犯罪的比例就会增加6%-7%。”

心理科主任说,当男性长期单身,其心态会逐渐发生变化——自卑、暴躁、情绪不稳定等等,且大部分男性的性格比女性暴躁。因此,当工作中出现小差错,或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容易引发其内心激烈的情绪反应,使他做出一些违法,或伤害他人等偏激的行为。

总之,不管是从自身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角度出发,选择长期单身,确实不是大家的最佳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震时躲在桌子下和床下对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的烈度比较小的时候,不足以将天花板震塌是可以躲在桌子和床下面的。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但是当地震烈度比较大的时候,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挤压和碰撞,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地震会产生地震波,由于地震波的冲击使房间产生复杂的震动,当超出房屋的抗震能力时,房屋便会被破坏。从地震开始到房屋倒塌也就几十秒钟的时间,一般人是来不及判断是否能将房屋震塌的。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都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因此可以造成瞬间让房屋倒塌的地震很少。对于学校这种公共场合,也没有足够的坚固的物体让人依靠,因此躲避在书桌的下方是有必要的,可以有效的防止震碎的玻璃、房顶掉下的石块伤人。

今天小编对地震时躲在桌子下和床下对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震鱼名字的由来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鱼又名皇带鱼,其体亮银色,腹鳍红色,体长普遍为3米,最长可达15米,所以它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地震鱼通常生长在深海里,如没有地质大变动的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在浅水区域,更不可能被捕获。但近日,一位台湾渔民在花莲县新城乡康乐村海边捕获了一条5米长的地震鱼,对于这罕见的鱼类,不少网友是议论纷纷。那么地震鱼名字由来是怎样的?

地震鱼又叫皇带鱼,正如普通的带鱼一样,皇带鱼虽然名字多了一个“皇”字,但是外形和带鱼非常相似,就是比它大了好几十倍而已。它的身体略扁,延长就像一条丝带,体表是裸露出来的,并没有鳞片。背部有鱼鳍,呈现红色,非常的显眼。全身除了背鳍是红色的以外,其他全部银灰色带着一点蓝黑色的斑纹,头部整体是呈现蓝色的。它还有一个学名,就是“石川氏粗鳍鱼”,属于月鱼目粗鳍鱼科。因为其鳞片易落,故看似身体无鳞,且无臀鳍及尾鳍、眼大、有齿,分布在全球各大洋,属深海鱼类,全球共有3科9种,台湾只记录过1种,即石川氏粗鳍鱼。石川粗鳍鱼为世界上珍稀鱼种,常年生活在200米以下的深海里,极少出现于浅海。

地震鱼最早记载于1901年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博物馆杂志。台湾有关媒体曾经报道说,1999年台湾嘉义县瑞里乡发生大地震前,渔民在澎湖海域曾捕获过一条地震鱼。渔村相传此种鱼为“海龙王”“龙宫使者”或“白鱼龙”,在大地震前后才会出现。有人猜测,或许是在深海海底地壳发生变动或火山爆发前,这种鱼才会逃离深海到浅海活动,所以容易被捕捉。因此很多渔民把石川氏粗鳍鱼称为地震鱼,地震鱼的名称也由此得来。

但是也有人说地震鱼与地震没有关系,台湾《联合日报》2000年1月撰文指出,在台东富岗的小野柳风景区附近海域150米深处也曾捕获过一条地震鱼,但当月却没有地震发生。所以,这种鱼的现身,是否和地震有关,还有待专家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震来了如何进行逃生躲避存活几率大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突发自然灾害,就算有征兆也很难及时逃脱。只能巧妙的抓住那2至3秒的时间躲避逃生。我国地震的特点是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地震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近年来,地壳活跃发生小规模地震。那么地震来了如何进行逃生躲避存活几率大呢?

地震来了如何自救?

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地震躲避的地点:如果地震时你在楼房中,来不及跑出户外,就应该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尽量不要躲在木质桌子底下,或者床底下。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或电源,然后迅速躲避。

地震躲避的姿势:身体尽量全区缩小、卧倒或蹲下,随手用物件护住头部、捂住口鼻,另一手抓住一格固定物(墙角或桌角)。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和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该采取自我保护的姿势,头尽量向胸部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脖后,保护头部或颈部。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枕头等物体保护好头部。

地震被埋怎么办?

如果被压埋,一定要坚信能活下来。如果两个或多个人一起被埋压,一定要相互鼓励。在能行动的前提下,应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要尽力保证一定的呼吸空间。

如有可能,用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不要盲目呼叫,尽量节省力气,可用敲击的方法呼救;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要设法扩大安全空间,防止重物坠落压身。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援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地震后怎么救出他人?

参加搜救的人员应注意搜寻被困人员的呼救、呻吟和敲击器物的声音。救援者不能使用利器刨挖,以免伤人。找到被埋压者时,要及时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使其呼吸畅通。已发现幸存者但解救有困难时,应首先输送新鲜空气、水和食物,然后再想其他办法救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地震骨创伤如何救治?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造成的骨骼创伤多数比较严重,比如:开放性骨折、脊柱损伤、挤压综合症、骨折碎片刺伤血管引发大出血等。以一位骨科医师的专业素养,地震导致的骨创伤救治一定要快。

1,快速脱离危险环境。

地震导致骨创伤后,许多伤员可能仍然被埋在瓦砾下面,由于已有损伤发生会活动受限,余震不断可能产生二次损伤,因此尽快使伤员摆脱危境是第一要务。

2,快速判断伤情。

地震产生的骨损伤经常同时合并内脏、颅脑、胸部等重要部位的损伤,因此在救人一线不要过于专科。用最短的时间判断出伤者最重要问题,是一名急救医生素质的体现。另外,现场务必注意那些相对“沉默”的伤者,最重的病人往往就在其中。

3,快速制动、止血。

骨创伤会导致局部畸形,由于疼痛或搬运,破碎的骨折片会不断活动,进而导致骨折断端刺激血管、神经,因此把人救出之后,要对损伤部位制动,有活动性出血必须现场处理。

4,快速清创、固定。

开放性骨损伤会导致日后的伤口感染,影响骨折愈合,强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快清理创口,早期手术对于最大限度保持肢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遇到地震怎么办

全文共 1321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来临时,我们要怎么去面对地震,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遇到地震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1、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

1.如果住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的位置,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有支撑力的空间,千万不要跑上阳台,不要跳楼,也不要使用电梯。

2.如果住在平房,来不及跑到户外时,可迅速躲在桌子、床等坚固的家具下面,如果来不及也可以紧挨墙根,同时注意用随手物件保护住头部。

3.如果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赶往没有电线杆和大树的空旷地区。

4.如在教室、车站、商店等公共场所,你应保持镇静,就地在桌椅、框架等牢固的物体旁躲藏,同时听从指挥,有序撤离,切忌混乱奔逃,以免造成人为的拥挤踏伤。

2、室外人员的应急防震行动

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人员,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此时人员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以免砸伤。 地震时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骑车的下车,开车的停下,人员靠边行走。收听关于震情和行动指南的广播。

平时的防震应急准备工作 当政府有短期预报或临震预报后,人们应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应急防震准备。主要工作有:

①在家里或学校教室内采取安全加固措施。例如加固立柜防止倾倒,固定柜门,防止物品掉下伤人,用透明膜或胶带贴玻璃,防止碎片伤人,将重物低位存放。加固梁柱、屋顶和水泥板墙。保管好危险物品。准备消防灭火器具。这些工作的目的是增加室内安全程度。

②和人民防空应急一样,要备好个人应急包和帐篷材料。

③按照家庭、学校或单位的应急分工预案,确认工作职责、搞清学校或家庭的安全部位,以 便应急躲藏、避难。

④学习自救、互救、灭火、抢修、找、抬伤 员的技能相知识。确定邻里、单位人员震后集中的位置、制定应 急抢救的计划。

⑤学习地震之前的预兆知识:如井中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大气中出现异味,飞鸟、家畜惊慌、电线之间有火花、室内有蓝光、荧光灯被点燃等。人人都要知道立即报告的途径。但绝不能预报“地震了!”,也不要相信“有地震”的传言。

3、当地震来临时的做法

1、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5、手机和充足点的电池放在身边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连云港在地震带上吗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连云港位于鲁中南丘陵与淮北平原的结合部,地貌基本分布为西部岗岭区、中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区和云台山区四大部分。

连云港市位于郯城-营口地震带。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强烈地震活动带。郯庐断裂于苏、鲁交界交汇部位,自1990年以来一直被国家地震局列为地震危险重点监视区,郯庐断裂带处在强烈挤压并兼有右旋扭动的断裂段。由于它遭受的正应力大,剪切应力也大,易于积累大地震的能量,而难于以中、小地震的形式来释放,故该段地震强度大,频度低。

这个地震带上发生过的地震有:

1.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

2.1969年渤海7.4级地震

3.1974年海城7.4级地震

4.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地震

5.1995年9月20日山东临沂市苍山县5.2级地震

6.2003年6月山东青岛4.3级小震群活动

7.2006年2月9日临沂市汤头镇3.5级地震

连云港市东海县的“亚洲第一井”,把探测地震的仪器探头放到地下5公里深处,那就能直接感受地震前期应力改变信息。因为深度就是发震层的顶部。做好防震抗震工作,对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小编对连云港在地震带上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震等级怎么界定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它的单位是“级”。其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地震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标准,最先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提出来的,所以又称“里氏震级”。震级每相差2级,其能量就相差1000倍。

按照震级的大小,也可以对地震进行分类,我国通常分为以下几类:微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弱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4.5级的地震;中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也有人把震级等于或大于7级的地震称为大震。对浅源地震而言,一般说来,震级在3级左右的地震就能被人感觉到,震级在4.7级以上的地震就可能造成破坏,震级在6级以上就可能造成较大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则有可能造成严重破坏。一般认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的8.9级地震。由于岩石的强度和破裂的规模都是有限的,所以地震的震级也是有限的。

地震发生的次数与震级存在一定的统计关系。震级越大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少;反之,震级越小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多。全世界每年用地震仪可以测出大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隔几秒钟就有一次,其中3级以上的大约只有5万次,仅占1%;中强震和强震就更少了;全世界7级以上的大震每年平均约有18次,8级以上的地震每年平均仅1次。

今天小编对地震等级怎么界定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幼儿园地震逃生知识有哪些

全文共 1649 字

+ 加入清单

近几年来,地震一直在肆虐着我国位于地震带的地区,幼儿园做好地震逃生演练是必要的,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幼儿园地震逃生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地震逃生小知识

1、如果地震时孩子们在教学楼一楼,应立即组织幼儿紧急撤离到空旷的室外,撤离时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及大型玩具,如果来不及跑出去,应迅速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

2、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教学楼上,应立即组织幼儿躲到课桌下、讲台旁,并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避开玻璃门窗,或组织幼儿到有管道的卫生间等小空间,绝不可让幼儿乱跑或跳楼。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沉着地组织幼儿迅速撤离到楼下空旷地带。

3、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楼梯上,应立即组织幼儿快速下楼,不要停留,尽可能迅速逃离建筑物,转移到空旷地带。来不及逃出时,应尽量躲在楼梯间墙角或支撑结构较多的空间部位。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操场和室外,则可让幼儿原地不动蹲下或趴下,双手保护头部,并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乱跑,不要返回室内。

4、如地震时孩子们在睡觉,应立即叫醒幼儿起床,就地避险,躲到床下,也可叫幼儿用枕头护头蹲下,蜷缩身体,并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迅速组织幼儿到室外空旷地带。

幼儿园地震逃生知识

1、震时是跑还是躲: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2、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3、如何安全度过地震:

当地震还在持续时,将你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周围某个安全地点几步以内,在晃动停止、确认安全后再离开室内。

(1)如果你在室内

蹲下,寻找掩护,抓牢——利用写字台、桌子或者长凳下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床上,请待在那里不要动。抓紧枕头保护住你的头部。如果你上方有可能坠落的重型灯具,请转移至最近的安全地带。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地震中的大多数伤亡,是在人们进出建筑物时被坠物击中造成的。要意识到可能会断电,火警以及自动喷淋装置可能会启动。切勿使用电梯逃生。

(2)如果你在室外

待在原地不要动。远离建筑区、大树、街灯和电线电缆。

(3)如果你在开动的汽车上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靠边停车,留在车内。不要把车停在建筑物下、大树旁、立交桥或者电线电缆下。不要试图穿越已经损坏的桥梁。地震停止后小心前进,注意道路和桥梁的损坏情况。

(4)如果你被困在废墟下

不要点火柴。不要向周围移动,避免扬起灰尘。用手帕或布遮住口部。敲击管道或墙壁以便救援人员发现你。可能的话,请使用哨子。在其他方式都不奏效的情况下再选择呼喊——因为喊叫可能使人吸入大量有害灰尘并消耗体能。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地震过后为什么有海啸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地壳的一种运动形式。但是,地壳为什么会运动,是怎么运动的,为什么会产生象地震这样的运动?现代科技尽管展示了坚韧不拔的努力,但结局并不理想,所有观点几乎都有面临驳倒的弱点和解决不了的困惑。那么问题来了,地震过后为什么有海啸?请大家仔细阅读下文。

破坏性的海啸一般在地震构造运动出现垂直断层,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由于海水的压缩性很小,当受到地震能量的作用,水体只能以同等规模的波动形式把能量传递出去。当海啸波进入大陆架浅海,因深度急剧变浅,能量集中,波高会骤然增大,这时可能出现10-20米以上波高的海啸。在滨海区域,海啸波使海水陡涨,犹如水墙,并伴着隆隆巨响,瞬时侵入农田村庄,然后海水又迅速退去;或先退后涨。这样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为什么有的地震会引发海啸,有的却不一定?这主要看地震的震源在陆地上还是在海里!一般在内陆地区地震的话是不会影响到海里的,所以不会有海啸,但是如果是在沿海地区或者是海岛上发生地震的话则有可能会引起海啸,如果是在海底发生地震的话,就会引起海啸了,不过也要看地震的级别,一般海底地震超过四级都会引起海啸,只是规模大小的问题!

感谢大家收看,本期的海洋灾害小知识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的问题。可以随时来进行查询,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有哪些?下期讲座精彩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地震躲地下室安全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国内外的地震表明当发生大地震的时候,地下室没有被毁灭,地下室的安全系数最高。但是从地震发生到结束也就几十秒钟的时间,很多人是没有时间跑去地下室的。而且楼梯是整栋建筑中抗震性能最差的部分之一,因此发生地震时,跑下楼梯也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

在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地震应急手册》上写到,当地震来临的那一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抓紧时间躲避或逃生,而且不同地点,躲避方式不尽相同。发生地震的时候一定要镇定,地震自救的最佳原则是:

1.迅速寻找承重墙。利用写字台、桌子或长凳周围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可用双臂护住头部、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滕吉文院士说:“一柱抵千斤,如果有高大柱子,那它就是最好的掩护。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应该找一堵牢固的承重墙,在墙边蹲下。”

2.立即蹲下蜷缩身体。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颈后,保护头部和颈部。

今天小编对地震躲地下室安全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5.5级地震的后果是什么

全文共 56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震级则是根据地震仪对地震波所作的记录计算出来的。

地震愈大,震级的数字也愈大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由此可知5.5级地震属于中强震,其破坏性的大小要与当地的建筑抗震水平有关。

2017年5月11日5时58分,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发生5.5级地震,当地震感强烈。截至8时50分,据初步核查,地震已造成8人死亡,23人受伤,其中一人重伤,多间房屋倒塌。

2018年9月4日5时52分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发生5.5级地震,没有收到人员伤亡、房屋倒塌等灾情信息。

今天小编对5.5级地震的后果是什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地震如何逃生以及更多的自然灾害知识和地质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日本人如何预防地震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日本政府会不断地发放宣传册子,增强自我保护防范意识。在每个小区居委会都会给每家每户发放地震宣传手册,包括整个住宅区域附近的一些避难所详细位置的地图,可以让居民在地震来临时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安全避难所。

所有电视台都会在地震到来前10秒~30秒的时间里预告,然后会以第一时间,用最明显的警告播报地震准确的位置和震级。

每年的九月一日是日本全国防灾演习日,这一天会大规模的训练演习。每个区域会不定期地由专业人员组织大家练习一些基本的消防救援避难等活动。东京还有地震演示中心,人人都可以去体验大地震到来的感受,学习如何逃生自救方法。

在日本家里备用地震物资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常识。最基本的是备好纯净水、急救照明灯、罐头食物、巧克力、收音机、创口贴、纱布、取暖发热的简易被;准备好地震急救包,包括:手电万能充电器,收音机,防热轻便袋,纯净水,食品,急救箱,口哨,万能刀,携带式便器,防寒耐热布,备水袋,小枕头,塑料布垫,胶带,口罩,电池,军用手套,长时间可以点的蜡烛和火柴,不用水的洗发精,紧急联络用的手册。

地震来临需要镇定沉着,在日本即使是大地震也不主张室外避难,而是尽可能寻找室内安全的空间暂时避难。因为震灾频繁,日本2006年颁布了建筑标准,要求住宅楼能抗击7级地震,商务楼能抗击8级地震,日本称为强制“耐震”标准。

今天小编对日本人如何预防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地震防护小知识

全文共 1282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要加强人们的地震防护知识,那么你对地震防护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震防护小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1、地震防护小知识——地震时个人避险

破坏性地震从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几秒的时间。作为个人,如何在瞬间冷静地作出正确避险的抉择呢?

1 在楼房: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能使用电梯。

2 在平房:来不及跑出户外时,可迅速躲在桌子、床下和坚固家具旁或紧挨墙根,注意保护头部。

3 在户外:避开高大建筑物,远离高压线、大的广告牌。

4 在工作间: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5 在公共场所:在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地铁等场所,要保持镇静,就地选择躲藏处,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不要盲目跳楼,也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

2、地震防护小知识——地震后自救互救

震区群众,尤其是家庭、邻里之间的自救互救,是减少地震时人员伤亡的有效手段之—。

1 被埋压人员首先要鼓起求生的勇气,要消除恐惧心理,能自我离开险境者,应尽快想法脱离险境。

2 被埋压人员不能自我脱险时,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清除压在自己身上的物体,特别是腹部以上的压物,等待救援。可以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烟尘呛入窒息。

3 被埋压人员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以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应利用一切办法与外界联系,可用石块敲击物体,或在听到外面有人时才呼救。

4 被埋压人员应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扩大安全生存空间,最后向有光线和空气流通的方向移动,以脱离险境。若无力脱险时,应尽可能减少体力消耗,在可活动空间里,设法寻找代用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5 组织家庭、邻里互救。家庭人员和邻里熟知被埋压人员位置,可及时进行抢救。在救人中要注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器物等声音。

6 要根据房屋结构、发震时刻等特点,通过询问或倾听,确定被团人员位置后,再行抢救,防止意外伤亡。

7 救人时要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在瓦砾堆中,要及时抢救处在房屋底层或未完全遭到破坏的地下室中的幸存者。

8 地震时抢救目标应先是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在抢救被埋压者的过程中,人们要密切配合,救死扶伤。

9 救援要讲究方法,首先应使被救者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尘土,防止窒息,再暴露胸腹部。若伤员不能自行出来,不能强拉硬拖。救援时可用小型轻便的工具,如铲、锤、凿、棍等。使用时注意安全,特别是在接近被困人员时,更应小心,不用利器硬挖。

看过“地震防护小知识“

3、地震防护小知识——怎样做好地震前的准备

1 了解地震知识,掌握防震应急措施。

2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不轻信地震谣言。

3 明确疏散路线、避难地点,准备好避难和营救的物品。通常需准备好手电筒、打火机、收音机,够三天用的食物和饮用水。

4 加固室内家具杂物,把放在高处的小物件、镜框等物体转移到地板上,避免家具杂物在地震时翻倒掉落造成伤害事故。

5 分配地震时个人应急任务,特别是防火;离家时,应关好燃气灶,熄灭炉火,切断电源等;要保护老人小孩;所携带防震用品等应按任务分工落实到人,避免震时忙乱,顾此失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浅源地震的危害有哪些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汶川8.0级大地震就是浅源地震,危害极大。汶川地震不属于深板块边界的效应,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因此破坏性巨大。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那什么是浅源地震呢?浅源地震一般是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它发震的频率最多,对人类的影响也最大,若以释放的能量多少来比较,百分之八十五是浅源地震。在大陆上,浅源地震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此地震灾害主要由浅源地震造成,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浅源地震的危害有哪些吧?

浅源地震,是地球上所有自然灾害中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地质灾害。破坏性地震,往往在没有什么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来临,大地震撼、地裂房塌,甚至摧毁整座城市,并且在地震之后,火灾、水灾、瘟疫等严重次生灾害更是雪上加霜,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据统计,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左右地震,虽然大部分地震因为发生在海洋或地壳深处或是由于震级太小而不被人感觉到,但每年仍有不少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仅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多万人死于地震,几乎每个地方都受到过地震的侵扰。

中国,由于地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因此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破坏性很大的地震。如1556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8级地震造成了死亡83万余人的惨剧,这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2公里。截至2014年8月8日15时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办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灾害的伤亡主要由建筑物倒塌造成。因此,地震发生时应反应迅速,及时采取保护自己的措施。

1、住在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如室外空旷,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2、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尽快关闭电源、火源。

3、正在教室上课、工作场所工作、公共场所活动时,应迅速抱头、闭眼,在讲台、课桌、工作台和办公家具下边等地方躲避。

4、正在城市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电线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

5、正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滚石和滑坡;如遇山崩,要向远离滚石前进方向的两侧方向跑。

6、正在海边游玩时,应迅速远离海边,以防地震引起海啸。

7、驾车行驶时,应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杆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立即停车。

今天小编对发生地震时该怎么办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全球地震带国家有哪些

全文共 524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发生及分布的地方。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皆位于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

环太平洋地震带,在太平洋西部大抵从阿留申群岛,向西沿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至日本诸岛、琉球群岛,至中国台湾岛,过菲律宾群岛、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南至新西兰为止。在太平洋东部,大致从阿拉斯加东岸,向南经加利福尼亚、墨西哥(在中美有一分支,称为加勒比或安德列斯环)、秘鲁,沿智利至南美的极南端。我国台湾;美国洛杉矶、西雅图、波特兰、安卡雷奇、夏威夷以及日本大部分城市都在这条地震带上。

欧亚地震带也叫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并包括非洲北部,大致呈东西方向的地震带。西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海岸,东去经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至帕米尔北边,进入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南边沿喜马拉雅山山麓和印度北部,又经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至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这一带也有许多火山分布,比地震带与欧亚新生带褶皱带是一致的。

今天小编对全球地震带国家有哪些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是不是属于多地震的国家

全文共 911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我们目前挥之不去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和洪水、台风一样都是我们无法阻止的。然而地震却不像洪水台风那么有季节、有规律,可以通过科技手段监测它,并最大程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地震的发生往往是突发性的,让人措手不及,强烈地震更是如恶魔般在瞬间吞噬掉我们的生命和财产。那么中国是不是属于多地震的国家呢?

地震震级一共分为几个等级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介绍,地震的震级我们基本上是按地面这个台站所记录的这个地面振动的幅度,按照我们一定的公式来推算,它震源处所释放的能量。然后折成一个标准,叫做震级来衡量它的大小。

根据震级大小,我们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类:震级小于3级的叫做弱震震级,这种地震人们往往感觉不出来。当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时,就叫有感地震,这种地震人虽然能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就是中强震震级,这样级别的地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的轻重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多种因素有关。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叫巨大地震。

中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吗

我国地处世界一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它的影响,我国地震活动不仅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地震活动的范围很广,几乎全国各省均发生过强震。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本世纪以来全球大陆7级以上强震,我国约占领35%,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历史上发生过很多破坏性很大的地震。如1556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8级地震造成了死亡83万余人的惨剧,这是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20世纪以来,我国境内影响较大的地震主要有三次:一次是1966年3月8日及3月22日发生在河南">河南">河南省邢台地区的强烈地震,在震中地区几乎所有的房屋全部倒塌;另一次是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7.8级地震,十几秒内,这座随着开滦煤矿的开发而兴起,有着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就变成了一片废墟,在这次震灾中,死亡24万多人,重伤16万人,轻伤36万人;还有就是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地震,死亡及失踪人数超过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