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语文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推荐20篇】

浏览

4248

文章

350

初中语文标点符号知识点:使用逗号的注意要点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一)逗号虽然用处广泛,但也要注意用得恰当。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不要碰到句内停顿就加上逗号。用不用逗号既要看是否需要停顿,更要看结构上能否断开。有的长句子读起来中间需要停顿,但结构上不能断开,也就不能加逗号。下面这句话就是这样:

例: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二)由“把”“被”字组成的介宾短语和中心语,兼语和前面的动词联系都很紧密,因此,介宾短语后面,兼语前后都不能用逗号。

例:我们一定要把党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例:主犯已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八年。

例:我们必须帮助青年人努力提高自已的文化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语文重点诗文名言名句汇总:诗中物

全文共 749 字

+ 加入清单

1.诗中物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梅尧臣《鲁山山行》)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一、通假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3、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古今异义

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实词

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

16、施: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语文古诗词名言名句:壮志雄心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8.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9.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文学常识知识点:语文古诗汇总之诗中水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诗中水: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忆江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语文文学常识之五经

全文共 995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常识(五)

1.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8.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9.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10.五行: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11.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12.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3.五音:宫商角徵羽

14.五刑:(隋前)墨劓刖宫大辟(隋后)笞杖徒流死

15.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16.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褚遂良张旭

1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8.五谷:稻麦黍菽麻

19.五彩:青黄红白黑

20.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1.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2.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23.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24.五官:耳目口鼻身

25.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26.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葱兴渠

27.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28.五味:甜酸苦辣咸

29.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30.五脏:心肝脾肺肾

31.五陵:高祖长陵惠祖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

32.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3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4.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

35.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乐书数射御

36.造字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37.诗经六义措:风雅颂赋比兴

38.六部;户部吏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39.六亲;父母兄弟妻子

40.古代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

41.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六畜:马牛羊狗猪鸡

43.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来陈师道李麃

44.六甲:六十甲子//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妇女怀孕

45.六尘佛教名词=声色香味触法六种境界

46.六合:天地(上下)东西南北

47.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耳鼻舌身意

48.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6单元字音与字形题型汇总

全文共 3563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单元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奠基(diàn)选聘(pìng)谣言(yáo)鞠躬尽瘁(cuì)

B.硕果(shuò)卓越(zhuō)迭起(dié)深恶痛绝(wù)

C.校对(jiào)咳嗽(késou)调羹(gēng)燕然勒功(yān)

D.草率(shuài)萦带(yíng)澎湃(péngbái)鲜为人知(xiǎn)

(解析:A.“聘”应读作“pìn”;B.“卓”应读作“zhuó”;D.“湃”应读作“pà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元勋 薪金 可歌可泣 当之无愧

B.挚友深霄截然不同马革裹尸

C.昼夜吩咐锋芒毕露兀兀穷年

D.碟里疙瘩群蚁排衙迥乎不同

(解析:B.“霄”应写作“宵”。)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己——已)

(2)佩服、仰暮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暮——慕)

(3)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迥迥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迥迥——炯炯)

(4)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瑕及此。(瑕——暇)

(5)许先生和我都不去看它,对他遏力避免加以赞美,若一赞美起来,怕他更做得起劲。(遏——竭)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仰之弥(mí)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dǒu)牛,声震天地!

(3)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huàn)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第二单元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气魄(pò)山巅(diān)狂澜(lán)踱来踱去(dù)

B.喧闹(xuān)戒尺(jiè)诧异(zhà)一泻万丈(xiè)

C.祈祷(qí)呻吟(yín)字帖(tiè)宛转(wǎn)

D.丰饶(náo)污秽(huì)山涧(jiàn)嗥鸣(háo)

(解析:A.“踱”应读作“duó”;B.“诧”应读作“chà”;D.“饶”应读作“ráo”。)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屏嶂榜样劈成滋长

B.哺育誓言田垄懊悔

C.惩罚胸膛土壤默锲

D.斑斓高梁埋葬亘古

(解析:A.“嶂”应写作“障”;C.“锲”应写作“契”;D.“梁”应写作“粱”。)

7.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注音。

(1)惊涛澎湃(péngpài),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pī)成南北两面。

(2)韩麦尔先生呢,踱(duó)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3)但是他哽(gěng)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4)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zhì)痛的热爱。

(5)我想起幽(yōu)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lán)语,原野上怪诞(dàn)的狂风……

第三单元

8.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疮疤(chuāng)霹雳(pīlì)惧惮(dān)惶恐(huáng)

B.震悚(sǒng)涎水(yán)镶嵌(qiàn)眼翳(yì)

C.孤孀(shuāng)晌午(xiǎng)愧怍(kuìzuò)门槛(kǎn)

D.取缔(dì)攥(zuàn)黏性(nián)粗拙(zhuō)

(解析:A.“惮”应读作“dàn”;B.“涎”应读作“xián”;C.“晌”应读作“shǎng”。)

9.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烦suǒ(琐) 书zhāi(斋)

烦zào(躁) 胸pú(脯)

头lú(颅)jié(诘)问

tā(塌)败荒pì(僻)

竹gān(竿) còu(凑)合

10.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xù)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sǒng)起来。

(3)黄泥是用来砌(qì)缝的,这种黏(nián)性很强的黄泥掺(chān)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

(4)将一个圆圆的东西掷(zhì)了过来,还带着一条小辫子,正是那门房的头。煮饭老妈子从此就骇(hài)破了胆,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5)但当我哀悼(dào)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第四单元

1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生疏(shū)商酌(zhuó)契约(qì)悲天悯人(mǐng)

B.陡峭(qiào)竹篾(miè)累赘(zuì)颠沛流离(pèi)

C.恍惚(huǎng)修葺(qì)晶莹(yíng)不耻下问(chǐ)

D.恳切(qiè)譬如(pì)简陋(lòu)诲人不倦(huǐ)

(解析:A.“悯”应读作“mǐn”;B.“赘”应读作“zhuì”;D.“诲”应读作“huì”。)

1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妥tiē(帖)yōu(悠)闲

xún(循)环 拖tà(沓)

修rùn(润)如shì(释)重负

niǎn(撵)走别niu(扭)

太阳zhài(寨) 监dū(督)

感kǎi(慨)花bàn(瓣)

1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jǐ)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

(2)梦中恍惚(hū)在那香气四溢(yì)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3)大抵(d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

(4)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lǎn)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5)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ɡōnɡ)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第五单元

1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迸溅(bìng)挑逗(tiǎo)枯槐(huái)仙露琼浆(qióng)

B.凝望(níng)酒酿(liàng)赤裸(luǒ)忍俊不禁(jīn)

C.忏悔(chàn)哆嗦(suo)萋萋(qī)盘虬卧龙(qiú)

D.瞬息(shùn)涉足(shè)伫立(chù)祸不单行(huò)

(解析:A.“迸”应读作“bèng”;B.“酿”应读作“niàng”;D.“伫”应读作“zhù”。)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潺头矜持幼稚猥琐

B.灼灼绽开颤抖幽寂

C.褪尽遗撼忧郁藤萝

D.伶钉服侍魂魄污染

(解析:A.“潺”应写作“孱”;C.“撼”应写作“憾”;D.“钉”应写作“仃”。)

16.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每一穗(suì)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diàn)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船舱(cāng)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2)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niàng),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3)纤纤(xiān)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4)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xù)着我的梦。

(5)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wéi)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儿开得火灼灼(zhuó)的,可我的小桃树……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

第六单元

1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吞噬(shì)疲惫(bèi)钦佩(qīn)心有灵犀(xī)

B.闲暇(xiá)蔚蓝(wèi)鲁莽(mǎng)海市蜃楼(shèng)

C.严谨(jǐn)稠密(chóu)俯瞰(kàn)屏息凝神(pǐng)

D.凛冽(lǐnliè)拯救(zhěn)无虞(yú)忧心忡忡(chōng)

(解析:B.“蜃”应读作“shèn”;C.“屏”应读作“bǐng”;D.“拯”应读作“zhěng”。)

1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毡鞋 点掇 迟钝 保佑

B.厄运模拟堡罍辜负

C.轮墎蒙眬凸现羸弱

D.概率合拢吟唱告罄

(解析:A.“掇”应写作“缀”;B.“罍”应写作“垒”;C.“墎”应写作“廓”。)

1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zhuài)了出来。

(2)他们的心在战栗(lì),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逊(xùn)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3)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wú)宁说更害怕回家。

(4)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yùn),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5)估计在我之前遨(áo)游太空的国外航天员会有类似体验,但他们从未对我说起过。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语文标点符号知识点:冒号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冒号

冒号的基本用处是提示下文和总括上文。它表示较大的停顿。

提示下文:

(一)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下边,有引起收信人、听众注意的意思。

(二)有在“某某说”后面,表示后面是引用的话。

(三)用在提示性的话的末尾,表示后边有话要说。

例: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

例: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四)用在总提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者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例: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五)表示后面是补充说明或解释性的话。

例: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六)用在强调动词后面的宾语,提起读者注意。冒号前的动词常用的有:“想”“说”“问”“是”“记住”“认为”“证明”“宣布”“指出”等,宾语往往较长或复杂。例: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例:事实证明:你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

总括上文:

在分项或从几个方面说了以后,用冒号表示后面还有一句总括的话。

例: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需要注意的是:

(一)冒号是句内点号。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了上述“想”“说”等动词),就不要用冒号。

例:华老师批评他:不尊守课堂纪律。(冒号没有提示作用,因此应删掉冒号。)

例:我认为这首诗很好。(没有冒号,使用正确)

(二)冒号一般管到句末,如果需要延长,要管几句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例:本词典主要作了如下修订:一、增加了一千多个新词;二修改了释义下确切之处。例:姐姐来信说:“最近上海天气很热。妈妈已迁入新居。”

(三)“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不用冒号。例:李老师说:“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例:“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例:“李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范福喜问。

(四)带有强烈感情和表示大声呼叫的称呼语后边不用冒号,用叹号;属于相互交谈的称呼语后边一般也不用冒号,用逗号。

例: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例:小高,这是你的票。

(五)不要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

例: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这句话改为: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三多: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3、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语文名言名句磨练篇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79.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8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1.逆境造就人才,而顺境埋没人才。

82.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学习青松)

84.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85.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奥斯特罗夫斯基

86.逆境是检验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

87.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在生活中经不住挫折成不了强者。

88.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晓得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面迅速踏过。——伏尔泰(面对磨练的正确态度是正视它战胜它没有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口语交际考点分类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语文口语交际题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听力题,考查听记能力,分为辨识型和理解型。辨识型听力题即分辨字词的读音、句子的重音、相关内容或写作方法等,通常用选择题,答案往往是唯一的;理解型听力题要求学生听某句话写出言外之意,或者听一段话后,归纳要点。此类题往往是主观题,开放题。

第二类是对话题,题面设计为一种或几种对话情景,要求学生依据情景答题,可分为单一型对话题和复合型对话题。单一对话:即题面设计某一种情景,要求考生以自己或以情景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或对某一件事、某个人说出简明、得体的话来。常见的方式有:劝说式、辩论式、访谈式、推荐式等。复合型对话:即试题要求考生面对同一情境中的不同对象或不同情境中同一个对象或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对象说出应说的话。

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①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即有内容;③言之有“序”,即说明有合理的顺序;④言之有“节”,即简明。解题的基本技巧:①读通情境,抓住中心;②领会意图,设身处地;③注意礼貌,语言得体。此外,还要注意试题字数的限制;既要阐述清自己的观点,还要贴切到位。

其中,解答听力题,听第一遍要专心致志,记住要点;听第二遍要适当记录,听完后再答题。解答对话题,要分析试题所设计的情景(对话的话题、时间、地点、场合);要注意对象的身份、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等;还要紧扣题干,揣摩说话人的语气和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和基本知识汇总

全文共 2301 字

+ 加入清单

考点一:寻找或提炼论点

常考题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题技巧: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但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考点二:论点的提出方法及作用

常考题型:本文开头引用名言或某个故事或某种生活现象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议论文常见开头的形式及作用

总体上说,议论文开头提出论点的方式分为两大类:

直接式,即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间接式,从故事、名言、工作生活中的某一现象等引出论点。考试时基本上是考查间接提出中心论点的作用。

基本作用分析如下:

①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作用:引出中心论点;论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常考)

②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作用:引出中心论点;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道理论据。(常考)

③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作用:引出中心论点;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常考)

④用生动的比喻引出论点,作用:引出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了解)

⑤用设问提出问题,作用:引出论点(或论题);引起读者思考。(了解)

考点三:归纳概括论据及作用

常考题型:某段举了哪些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议论文的论据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它们的的作用都是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概括论据的基本模式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

考点四:补充论据

常考题型:结合平时的积累,请你再举一个例子或名言来证明作者的某个观点。

答题技巧:这是近年来常见的题型,看起来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也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服力强。要答好这类题,需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

①补充事实论据时,要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概括叙述,紧扣论点。所选事实和观点要统一,否则就失去了事实论据的说服力。

②补充道理论据时,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③如果有字数要求要遵守,不可超过字数规定。

考点五: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考题型:某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查:

(1)辨析论证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引用论证: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逸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刻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易被接受。

注意: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

考点六:分析论证思路或过程

常考题型:请分析某段的论证过程。/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

答题技巧:议论文的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

(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

(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

(3)用好连接词。

(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答题格式是: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考点七: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

常见题型:文中某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某个词语的意思是什么?/某个词语能否去掉?

答题技巧: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或语段的含义及作用。

答这类题时:

①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

②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分析作用时,首先要找出论点,其次确定本段在文中地位,然后分析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如果考查的是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思路:①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

②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的含义;

②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题技巧:①不能。②这个词文中的意思是***.③删除后的意思是***.④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考点八:阅读启迪和感悟

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常考题型:对文中的某个观点你怎么看?/你如何看待某个说法?

答题技巧:此类题目形式虽然开放,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考题一般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文章的论点并紧扣其解题就能拿到一半分数,再按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言之成理,就能将此类题目的分数全部拿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练习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下列语句没有采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B.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C.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D.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A.“身体”比作“飞天”,是比喻;

B.“身体”比作“箭”,比喻;

C.该句属于一般的陈述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D.“身体”比作“流星”,是比喻。

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语文100条经典的名人名言汇总

全文共 2955 字

+ 加入清单

1.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易卜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5.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7.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但丁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9.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0.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1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

1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

1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

15.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佚名

16.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1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8.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1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20.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

21.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22.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撼的两件东西,是天上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康德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4.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25.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并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达尔文

26.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韩愈

27.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何塞?马蒂

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0.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3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泰戈尔

3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奥斯特洛夫斯基

33.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34.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巴斯德

3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37.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38.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40.只有在那崎岖的小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41.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

4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

4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44.学无止境。——荀子

4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47.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48.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49.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5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5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5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4.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55.生活永远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糟。——莫泊桑

56.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生活是这样美好,活他一千辈子吧!——贝多芬

57.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爱因斯坦

58.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59.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人看见的时候干些什么。——孟德斯鸠

60.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61.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爱迪生

6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63.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托尔斯泰

64.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阿基米德

65.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6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6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6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69.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高尔基

70.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

7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亚里士多德

7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73.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

74.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

75.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7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7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7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

80.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81.失败乃成功之母。——牛顿

82.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8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赫胥黎

8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85.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林则徐

86.不要问你的国家能够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你可以为国家做些什么。——林肯

87.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莎士比亚

8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89.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9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91.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绝不屈服。——居里夫人

9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9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94.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

95.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

96.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竭。——富兰克林

9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98.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

99.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达?芬奇

100.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1.主谓搭配不当

示例: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应改为: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浮现在我的眼前,那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2.动宾搭配不当

示例: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应改为: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3.主宾搭配不当

示例: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态度”与“转变”搭配

4.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示例: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示例: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只要”改为“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名句默写116题,收藏!

全文共 3878 字

+ 加入清单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9,年岁虽老而壮心不减,这样的情怀古诗词里常有体现。比如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10,明代书法家文徵明有诗句“乌啼不复当时境,依旧钟声到客舟”,这是化用了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或者“夜半钟声到客船”)(写出相关的一句即可)

1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

1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1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两章》)

1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表明他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

2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2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2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28,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29,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3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2,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浣溪沙》)

3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5,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36,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7,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38,人们常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表达自己在艰难困苦面前,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展望。

39,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4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

4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4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4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7,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要施展雄才大略、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8,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49,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5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马说》)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5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

万里《小池》)

5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6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6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6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68,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69,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7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7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破阵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7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73,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为国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这与宋代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句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异曲同工之妙。

7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7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7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_。(李清照《武陵春》)

7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78,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7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8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这一思想贯穿诸葛亮的一生,他的《出师表》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品格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周南》)

8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8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8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8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8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8,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89,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9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9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9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诗经·秦风》)

9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9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9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9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98,“代表南京的汉字”五强揭晓,“宁”位居首位。“宀”为“家”,“丁”为“成年男子”,意有“成年男子在家”才能安宁。“家”也就寄托了人们不同的情思: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浊酒一杯家万里”中“家”字流露出诗人浓重家愁,杜甫《春望》中“家书抵万金”中“家”字道出了诗人思家情切。

9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0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0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郭茂倩《乐府诗集·木兰诗》)

10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0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0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10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0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

10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108,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

109,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1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1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1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16,替别人着想是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道德情怀和普世价值,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体现了人类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请用《论语》中的句子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不合逻辑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1.自相矛盾

示例: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示例2: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

解析:“突然”和“渐渐”矛盾。

示例3: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解析:“大约”和“左右”自相矛盾,删去其中一个。

2.范围不清

示例1: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解析:“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项科学专家和其他人才”。

示例2: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灾区,不仅亲临现场指导救灾工作,还派人给灾区群众送来了各种各样的救援物资和食品。

解析:“救援物资”就包括“食品”。

3.主客颠倒

示例1: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解析:主体是人,客体是物即作品,正确的逻辑顺序应该是人对物不陌生,所以例句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或“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来说是不陌生的”。

示例2:人的健康对于睡眠,就像呼吸和心跳一样重要。

解析:“人的健康对于睡眠”改为“睡眠对于人的健康”。

4.双重否定

示例:司机师傅要控制车速,以防止追尾事故不要再次发生。

解析:“防止”的应该是“再次发生”,所以应该去掉“不要”。

5.两面对一面

示例:是否努力学习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解析:这里是前后不照应,前面是双方面,后面是单方面,应该在“取得”前面加上“能否”或去掉“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语文标点符号知识点:引号的用途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引号用途主要有下边两种:

(一)表示话在引号里的话是实际那样说的(或者想说的),或者是引用来的。

例:船工从酣睡中醒来:“敲门干什么?”

(二)表示放在引号里的话是有特殊意味的,如意义突出的,不照字面理解而别有含义的,作者不同意或者怀疑这种说法的,以及讽刺、反语等。

例:母亲是个“平凡”的人。(表示突出、强调)

例: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绩”完全暴露出来了。(反语)

此外需要指出的词语以及专名、术语、成语之类有时候也用引号。

例:这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由来。

例:好就好在它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在于一个“充”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病句快速辨析切入点:看多个谓语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解析:“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

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解析: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3.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蔫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解析: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语文词语理解知识点:词语的几种定义理解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是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如“钢铁(金属元素)”。?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手无寸铁(指刀枪等)”。比喻义是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如“铁证如山(比喻确定不移)”。

注意比喻义不同于比喻句。?

比喻义是词的一种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比喻句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间才应用的,是临时的。如“北京是祖国的心脏”里的“心脏”是比喻,“心脏”并没有转化出固定的“首都”这一新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文言文基本篇目知识汇总之爱莲说 周敦颐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一、通假

1、通假字:可爱者甚蕃蕃通繁,繁盛众多。

二、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蔓、枝:缠生藤蔓,旁出枝条,名作动

三、重点实词

1、可爱者甚蕃: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只,仅。

3、自李唐来:从,自从。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被沾染。

5、濯清涟而不妖:洗涤。//美丽而不端庄。

6、不蔓不枝:长枝蔓。//长枝节。

7、香远益清:副词,更亭亭净植:树立。

8、远观而不可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9、陶后鲜有闻:少。

10、宜乎众矣:当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病句快速辨析切入点:看助词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常见的助词是“的”“了”,使用助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不合逻辑、漏用,使句意不明。

1.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解析:“了”表已然语气,和表将然的“将”矛盾,不合逻辑,应去掉“了”字。

2.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揭发”后漏用“的”字,导致句意不明确。

常见的助词是“的”“了”,使用助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不合逻辑、漏用,使句意不明。

3.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解析:“了”表已然语气,和表将然的“将”矛盾,不合逻辑,应去掉“了”字。

4.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揭发”后漏用“的”字,导致句意不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