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如何教育孩子追星的问题(推荐10篇)

浏览

3077

文章

10

篇1:在孩子性教育上家长如何面对这些尴尬的问题

全文共 1852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教育家长如何面对这些尴尬问题?如果孩子问,“我是从哪里来的?”通常你怎么回答?也许答案会千差万别。不过,起码能猜到,现在的年轻爸妈们,应该大都抛弃了那个“垃圾堆里捡来的”说法了。网上曾流行一系列性教育视频短片,是专门做给未成年的孩子们看的。挺有趣,把孩子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可能遇到的常见性教育问题都囊括进来了。如果你遇到了类似的性教育尴尬问题,也许也可以带孩子一起看一看这些视频。

孩子为什么会“自慰”

微信上的一位妈妈这样问我:罗老师,我女儿今年四岁。我一直觉得自己还是挺开明的。刚跟您分享的那些视频,我带我女儿都看过,可是,最近我发现她好像老有睡觉夹腿的动作,而且双腿摩擦,脸色潮红。这个似乎是特殊的性教育问题。是我家孩子早熟吗?求教!

其实,不少3~4岁孩子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常出现玩弄或触摸自己性器官的行为。父母往往会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对孩子来说,这种类似“自慰”的行为只是因为发现自己身体上的这个器官,并且发现来自这里的快感,这是对身体的一种探索,与成年人的自慰完全不同。

孩子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当他通过某些时候,比如洗澡时,对自己身体的探索,发现触摸身体的某个部位要比触摸其他部位感觉更舒服以后,他可能就会经常用手去触摸这个部位。在无聊想找点事做时,他可能就会触摸性器官,并把它当作一个玩具。这是一个正常的成长过程中的行为,一般在孩子6~7岁的时候,这种行为就会慢慢消失,父母不必太过焦虑。

切忌批评指责,自然而然地恰当引导

就像很多家长在微信后台给我的留言中提到的,男孩出现自己玩弄或让妈妈抚摸自己小鸡鸡的情况,女孩出现夹腿的情况。父母可以把这种行为理解为性发育的一个正常过程。千万不要将此当作很严重的羞耻行为当即指责孩子。若你把孩子的这个行为当作一个“事儿”,黑着脸去压制或者批评孩子,反倒会给孩子带去不必要的压力,有可能影响孩子健康的性心理发展。

当然,孩子经常或持续地出现这种行为,也不能置之不理。因为如果孩子长时间陷入这种只属于自己的愉悦和快乐中,可能会逃避与其他人的相处。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种行为习惯呢?

首先,要与孩子自然地进行沟通。可以温柔地把孩子叫过来,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孩子是因为瘙痒才这样做,那就要检查是否出现了湿疹或皮炎,要尽快治疗。如果孩子确实是在刺激性器官的兴奋,那可以引导:“宝贝,你摸这里的时候,是不是很高兴?爸爸/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这样过。不过,如果摸得太多的话,你就没有时间去玩别的更好玩的事情了。你想让爸爸/妈妈跟你一起玩别的什么吗?”

其次,记得转移注意力,不要让孩子感到无聊。孩子睡前或早上一起床,父母要给孩子安排好固定的作息活动。比如晚上上床以后,给孩子听一些平静优雅的音乐,讲个小故事。早上起床后,迅速带孩子刷牙洗脸,然后准备好玩具、安排好活动。总之平时要尽量帮助孩子保持活跃的身心状态,不要让孩子时常处于无聊的状态,尽量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地方。

同时,要随时关注孩子是否感受着压力。比如,是否在幼儿园与同伴发生冲突?是否因搬家换了新环境而不适应?

最后,不要给孩子穿太松或穿太紧的衣服。检查孩子的内衣是否合适。有的妈妈觉得孩子还太小,不需要穿内衣。但实际上,给孩子穿合适的内裤还是需要的。如果裤子太紧,容易刺激性器官;如果太松,孩子很容易把手伸进去,所以还是要给孩子选择松紧适中的衣服。

平时给孩子做性教育,我给大家两个大原则:

第一,遇到孩子性教育中的“尴尬问题”,千万不要把这个真当作问题。要知道,这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所以不要焦虑。父母越焦虑,越可能固化孩子的行为习惯。相反,我们要看到孩子的好奇行为背后,真正的成长需求是什么,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比如,有妈妈问:我的孩子五岁了,最近发现她特别爱看她爸爸洗澡,有时候还会想用手去动她爸爸的“小伙伴”,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引导?

进入性蕾期的孩子可能会对与自己性器官不同的异性产生好奇,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可以趁这个机会做简单的性教育,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性别认同。简洁明了地告诉孩子: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女人,就是妈妈这样的;另一种是男人,就是爸爸那样的。而你,和妈妈是一样的。

第二,不要强化,保持自然的态度。比如看到孩子总摸自己的生殖器,就可以把孩子对自己性器官的好奇,转变成游戏,当作每天都可以去做的事情。怎么说?譬如早上起来,妈妈对宝宝说:“早上好,我的宝贝;早上好,我的宝宝的大脑袋、小胳膊、大长腿、小脚丫……”这个游戏要传达给孩子的意思就是,让宝宝明白,小鸡鸡跟自己的大脑袋、小胳膊、小脚丫没区别!如此,既让孩子满足了对自己身体的探索,同时又将孩子的性教育化于自然、无形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孩子不和亲戚打招呼 是父母教育不当么 父母应注意的问题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孩子的成长,有时会面临一个看似微小但却非常重要的问题:孩子是否愿意和亲戚打招呼。对于一些家长来说,他们可能会感到担忧或不满,认为孩子的不愿打招呼是父母教育不当的表现。这个问题可能更加复杂,需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同时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家长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1.家庭氛围:

孩子是否在家庭中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如果在家庭中,孩子经常受到指责、批评或忽视,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与亲戚交往时变得内向或抗拒。父母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过于苛刻。

2. 父母的示范:

孩子往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和态度。如果父母在与亲戚互动时表现出冷漠或不愿意打招呼,孩子可能会学会相同的行为。父母应该作为榜样,积极参与社交互动,鼓励孩子与亲戚建立联系。

3.尊重孩子的感受:

孩子也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有时,孩子可能会感到害羞、不安或不自在,这可能导致他们不愿意与亲戚互动。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强迫他们去做他们不愿意的事情,而是倾听他们的需求并提供支持。

4. 沟通和引导:

家长应该通过温和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与亲戚打招呼。通过倾听孩子的想法,家长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感受。家长可以提供引导和支持,鼓励孩子与亲戚互动,并解释亲戚关系的重要性。

5. 肯定和奖励:

当孩子积极参与与亲戚的互动时,家长应该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有助于增强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更愿意与亲戚建立联系。

在解决孩子不和亲戚打招呼的问题时,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尊重孩子的感受,示范积极的社交行为,创造亲和的家庭氛围,以及引导和奖励,都是帮助孩子建立积极亲属关系的关键。父母的角色是培养孩子社交技能和价值观的重要一环,而这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孩子性教育常见问题有哪几个

全文共 1233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教育常见问题有哪几个?回答孩子关于性的问题是令很多父母都头疼的问题之一,即使很自信的父母也会觉得尴尬与结舌。但父母都不应该逃避这个话题,通过正确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性的健康观念。

孩子什么时候会开始对性好奇?

通常父母很难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开始对性感到好奇,就如孩子很难知道父母什么时候会性活跃一样。但其实即使是婴儿也会对自己的身体感到好奇,这是十分正常也是健康的。

你的孩子表现出哪种性的活动?

蹒跚学步的孩子通常会在裸露身体的时候去碰触自己的身体,例如在换尿布或者洗澡的时候。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并不懂事,所以他们只能从父母的反应中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否正确。但父母不应该责骂他们或者让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感到羞耻。有些父母会选择有意忽视孩子自己接触身体的行为,另外一些就会告诉孩子这些是自己的私人部位,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他们应该将这种行为作为一种隐私。父母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这种行为发展成为手淫。

应不应该对孩子的私处用别称?

孩子三岁前父母应该用正确的生理结构的名称。虽然听起来过于科学,但在孩子能够说出这些名称之前冠以正确的名称并没有不妥。这些名称包括阴茎、阴道等,都应该在一开始正确地向孩子灌输,不应该有所隐瞒。用这种方法,孩子可以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不会觉得尴尬。

如果孩子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该怎么回答?

这是有孩子的年龄所决定的,你可以指着肚子对他说,孩子是从母亲的子宫中的蛋长大,然后从一个特别的叫阴道的地方出来的。而没有必要向孩子介绍做爱的过程,因为孩子太小还不能明白。但是,你可以向他们解释说,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相爱之后,他们都希望互相靠近些,男人就会将精子放到女人的蛋中然后孩子就在里面长大。通常六岁以前的孩子都会接受这种说法,同时一些适合该年龄段孩子看的相关书籍也十分有帮助。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应该用一种坦诚的态度,这样的话你会发现孩子很快就可以从你的回答中得到满足。

看到孩子向别的孩子展示私处时该怎么办?

3-6岁的孩子都很喜欢玩一种医生游戏。许多父母看到之后都会作出很大的反应,但是大声的责骂并不是处理这种情况的好方法,父母也不应该觉得这是一种随便的行为,因为这样可能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通常父母的出现已经足够阻断这种游戏了。你可以引导孩子玩另外一种游戏。然后再坐下来跟孩子好好地谈谈,解释说虽然你明白他可能对其他小朋友的身体产生兴趣,但是大人们都希望他们能够在公共场合能够把身体遮盖起来。用这种方法可以不让孩子有犯罪感。同时这也是一个告诉他们什么才是正当的接触的适当的年龄。你可以告诉孩子身体是属于自己的,他们有权保持他们的隐私。如果有人用很奇怪或者不舒服的方法去碰触他们的身体的话,应该叫那个人立刻停止并且要尽快告诉父母。

在什么时候应该开始阻止孩子在家裸体?

虽然各个家庭的价值观都不同,但隐私这种重要的观念是每个小孩都应该学习的。父母应该加上就如其它事情那样一些限制规定,并且向孩子解释清楚,这样孩子就不会将犯罪感与隐私联系起来。

什么时候应该开始向女孩介绍月经?

父母应该在女孩子8岁以后才介绍月经,有些孩子可能会从学校得到这些信息。一些介绍的相关书籍也很有帮助,但母亲与孩子分享他们的个人经验,如什么时候来第一次的月经和大概的感觉是怎样的等等,也是十分有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如何教育问题孩子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孩子问题上很多父母都花费了无数的心思,可收效却离预期还是有点远。尤其是当父母遇到那种问题孩子时,可真的是没辙啊,不知道要怎么教育才好。那么,该怎么教育这些问题孩子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吧。

操作方法

1

走进对方的内心。

在教育问题孩子时,如果我们不清楚对方是怎么想的,对什么东西比较在乎或者看重,那么我们很多以往所采用的教育方法根本就行不通。所以,在教育孩子之前应该先懂得走入孩子的内心。

2

跟孩子平等对话。

在教育这类孩子之时,我们应该以平等的身份来跟他们对话,而不是显得高高在上。你越是摆出长辈的姿态,对方可能会越不买账。相反,如若你尊重他,愿意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和聊天的话,说不定对方能听进去。

3

教育的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在教育问题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能去生搬硬套一些别人成功的经验,而是应该懂得根据自身孩子的特殊情况来寻找和探索更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样成功的几率才比较大。

4

对待孩子要保持耐心。

有的时候父母不够耐心去教育和开导孩子,这也是造成孩子一直没有变好的原因。如果我们对孩子再多一些耐心,说不定就能让孩子懂得我们对他是那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愿意为了他们都做出了哪些付出和牺牲呢。孩子一旦感应到父母的爱,会慢慢的变好回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如何回答孩子的性教育问题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回答孩子的性教育问题?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感觉最难回答的恐怕就是孩子提出的关于性的问题了。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类似“我从哪来?”这种经典问题的“伪答案”。专门从事儿童性教育研究的专家,对这些“最棘手”的问题,给出了一套详细的参考答案。

我从哪来?

据一项300多位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47.37%的网友称小时候被告知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32.57%的网友是“垃圾箱里捡来的”,3.95%的网友是“洪水冲来的”,还有16.12%的网友晒出了其他千奇百怪的答案。

不庄重的回答会伤害孩子的自尊。类似“垃圾箱里捡来的”,想必惹得不少孩子哭过。对这么严肃的问题开玩笑,其实正是对生命开玩笑。家长本可以让孩子领略到生命的奇妙和伟大,但这样回答显然白白放弃了一次绝佳的生命教育的机会。

而不科学的回答会让孩子对性产生误解。类似“从妈妈肚子里来的”,“咯吱窝里生出来”,“肚脐里钻出来的”,家长是开玩笑,但是孩子却信以为真,有些极端的案例长大了仍对这些胡话深信不疑,以至于糊里糊涂发生性行为而导致怀孕的。

拿血缘关系开玩笑的回答会让孩子的早期依恋产生问题。类似“你是被抱养来的”,孩子会很伤心,觉得自己被亲身父母遗弃。还有个啼笑皆非的事,笔者的一个朋友在小的时候,爷爷骗她说“你是七仙女的女儿”,于是她就不认妈妈了。

其实啊,孩子在问这个问题时只是单纯地出于好奇,并没有成年人的色情想法。倒是成年人的厌恶、尴尬和隐瞒,反倒让孩子觉得性是肮脏的,让人尴尬的,不能说的,对今后的**造成不好的影响;倒是成年人的欺骗,让孩子觉得父母也会骗人,影响孩子对父母的尊敬和喜爱;倒是成年人未能积极引导,反而对孩子的探索行为严加斥责,扑灭了孩子纯洁热情的求知欲,阻碍孩子取得本可以取得的成就。

所以,家长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要回避、不要斥责孩子,更不要编瞎话,而是应该告诉孩子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问题孩子的问题在哪里?如何养成正确的教育方式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你知道如何养成正确教育方式吗?一起来看看吧。

操作方法

1

我们从孩子小时候说起,很多孩子小时候你可能觉得他没有别的孩子那么好,带他总是出问题,总是哭。但是这只是你没有了解他真正的需求。孩子要哭总是有原因的,也有可能是太热了,也有可能是他哪里不舒服,衣服勒着的,所以说你要了解他的心理需求。

2

在孩子大一点之后和自己的小伙伴在玩的过程中,有些孩子可能会针对自己的玩具跟别的小孩发生冲突,这时候你作为家长就要学会教育孩子不是让孩子一味的忍让,或者说给予。你可以说两个人分别玩多长时间的玩具,然后交换,这样还可以让他们养成时间观念。

3

让孩子开始上学的年龄阶段可能你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要皮很多,总是不专心听讲,但是你也要发现,在纠正她的同时你也熬善于发现他的长处,比如说孩子在作业本上画画,画是不是真的水平很高,如果说他喜欢画画,你能不能带她去一个专门的学画画特长班,并告诉他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

4

在孩子进入叛逆期的时候,可能会不听你的劝告,而且会沉迷游戏,这时候你就要学会通过他的兴趣点切入。进一步和孩子进行谈心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教育孩子的问题父母要适当偷懒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教育孩子过程中要学会适当偷懒

很多教育孩子方面的问题家长适当偷懒对于孩子独立性的锻炼有非常大的作用,比如平时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让孩子在一些事情自己能够做出选择,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完成。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其实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什么都不懂。有很多事情,孩子可能自己完成的要比大人帮助的更好,家长不要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对于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家长要适当偷懒。平时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很多家长都是这样,孩子放学之后不停的催促孩子写作业,有些甚至放下手中任何事,陪孩子一起写作业,其实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主要是家长总是催促孩子也习惯了,如果家长不催促孩子就不好好写作业。家长就不要给孩子养成这种习惯,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作业,好好写完之后妈妈要检查。这样不仅家长轻松,很多孩子也能养成独立的能力。

面对孩子生活上的问题,家长也是要适当偷懒,很多事情孩子都是能够自己完成的,家长如果都帮孩子做了,孩子没有事情可做不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锻炼。生活一些简单的小事,孩子自己都是可以做到的,比如三岁自己会穿衣服,自己吃饭这些个人生活问题家长就需要偷懒让孩子自己去做。开始学习的时候,孩子可能做的会很慢,但是家长也不要过于着急,孩子做的慢,就让他慢慢做锻炼几次就好了,如果家长总是嫌弃孩子做不好都帮孩子做了,孩子要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呢?

对于孩子的事,家长不要所有的事都替孩子做主,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比如在面对选择的问题上,一些不会出现大是大非的错误问题让孩子自己做主做决定,家长不要替孩子做决定,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于孩子长大之后也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能够让孩子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遇到问题由自己解决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沉迷游戏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吗 过来人说说自己的教育小妙招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沉迷游戏可能并不直接表明孩子心理问题,而更多是因为他们缺乏适当的心理调适机制。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在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方面还不够成熟。

一、利用游戏释放压力和情绪

当他们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而游戏成为他们释放压力和情绪的一种方式。养成良好的性格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家庭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作为经历过类似困扰的人,我参加了高途美好家庭课程,学到了许多家庭教育技巧。现在,我不仅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且他们也变得乖巧听话、有上进心!

沉迷游戏也可能是因为缺乏父母关注和陪伴。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这让他们感到孤独和寂寞。游戏成为填补这种空虚的方式,让他们能够暂时忘记内心的不安和孤独感。

二、正确的教育方法

1.与孩子进行了坦诚的交流

询问他们沉迷游戏的原因,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通过沟通,我发现他们确实因为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而感到困扰,游戏成为他们的情绪出口。

我与他们一起寻找更好的情绪管理方法,例如参加兴趣班、体育活动等,让他们能够积极地释放情绪。

2.父母的陪伴

我开始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我们一起参加户外活动,一起进行家庭游戏,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3.学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有时候,孩子们沉迷于游戏是因为对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不再强行限制他们的游戏时间,而是和他们一起探讨游戏的乐趣和危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游戏的适度性。

通过这些教育方法,我逐渐看到孩子们的变化。他们开始学会面对压力和情绪,学会寻找更健康的释放方式。同时,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更加融洽,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更加深厚。

关于孩子沉迷游戏是否有心理问题的问题,我想说,沉迷游戏的孩子未必是有心理问题,更多是因为缺乏适当的心理调适机制和家长的陪伴。作为家长,我们应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让他们在逆反期中更加坚定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孩子们的这几个行为 说明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已经产生了影响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是每个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然而,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偏颇,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

1、有些孩子的独立性差

总是依赖父母做事,甚至不会自己处理简单的事情。这些孩子可能养成了依赖体质,长大后也难以独立生活。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适当让孩子自己做事,从而养成他们独立做事的能力。

2、有些孩子缺乏尊重长辈和他人的礼貌和态度

这种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任性和无礼而被周围的人所排斥,无法融入团队环境,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因此,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从小学习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孩子缺乏节制,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这种孩子将会变得任性,在日后的生活中会有各种不确定的因果关系。父母应该从小强化孩子的节制能力,多进行诸如限制购物、不过度依赖父母、控制情绪等方面的教育,教会他们如何应对各种状况和问题。

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家长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建立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教育失败的家庭搭配 暴躁老妈加上悠闲老爸 等于“问题”孩子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家庭中,夫妻之间应达成一致,共同承担责任,分担家庭重担,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健康基础。婚姻是一个家庭关系的基础。一个好的婚姻关系对孩子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夫妻之间的沟通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关键。

1、夫妻之间应该有承担责任的能力和心理素质

不要让家庭重担全部由妻子承担,而被压得透不过气的妻子,自然会将情绪都转移给孩子,这会引发家庭矛盾,得到的是抱怨生活的妻子与“问题”孩子。反之,一个用心关系家庭的爸爸,自然会有一个舒心老妈,这样全家都能够过得其乐融融。

2、一个成功的家庭是由两方面来组成

既有父亲的贡献,也有母亲的支持。在以往的观念中,只要有一方面的配合,家庭就可以顺利地发展。但是,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想要让家庭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应该让父亲和母亲都发挥各自的特点,给孩子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3、不同的生活方式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情况

如果夫妻之间的生活方式明显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将很大。比如一位暴躁老妈和一位悠闲老爸,这种搭配很容易产生问题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不能提供给孩子一个健康,稳定的成长空间。

如果夫妻之间的矛盾没有及时解决,那么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矛盾经常得到小孩的感知,这将影响他们的成长。如果夫妻之间有分歧,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达成共识以避免给孩子心理上的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