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太阳地磁风暴【精选20篇】

幼儿的画都比较直接,比如幼儿画太阳就很简单直接,接下来我就来说说幼儿对太阳的几种画法。

浏览

6637

文章

1000

篇1:什么是太阳磁场,太阳磁场代表的是什么?

全文共 315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磁场指的是,分布于太阳和行星际空间的磁场,分大尺度结构和小尺度结构。太阳磁场主要在太阳大气层:光球、色球和日冕低层中,而在太阳内部或日冕外则很弱。磁场是太阳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与黑子、谱斑、日珥和耀斑等都有密切关系。

太阳的磁场来源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现有学说可分为两类:

第一是认为现有的磁性是几十亿年前形成太阳的物质遗留下来的。理论计算表明,太阳普遍磁场的自然衰减期长达100亿年,因此,磁性长期留存是可能的。

第二是认为太阳的磁场是带电物质的运动使微弱的中子磁场得到放大的结果。

如果把太阳当作一颗恒星,让不成像的太阳光束射进磁像仪,就可测出日面各处混合而成的整体磁场。这种磁场的强度呈现出有规则的变化,极性由正变负,又由负变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太阳的演化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演化

现代的观测表明,太阳已有50亿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典型的中等质量恒星,正平稳地燃烧着自身的核储备,并把氢转变为氦。现在人们对恒星演化的知识逐渐完善,并勾勒出太阳的生命历程。

幼年阶段,原始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密度不断增大,温度不断升高。历时数千万年形成原始太阳。

青年阶段,太阳位于非常稳定的主星序(参看“恒星”一编),按照观测得到的氢和氦的丰度估计,太阳还可以生存50亿年之久。今天的太阳正处在它的鼎盛时期。

中年阶段,约持续10亿年时间。当热核反应的燃烧圈接近一半太阳半径时,将会难以支持太阳自身的巨大引力,中心将会塌缩,这个塌缩过程中所释放的巨大能量使太阳的外部大幅膨胀,这时的太阳体积很大、密度很小、表面亮度很强,演化为一颗红巨星。太阳直径将扩大到现在的250倍,连地球都将被吞没。

老年阶段,太阳转变为一颗脉动变星,终于,内部核能耗尽,整体发生坍塌,内部被压缩成一个密度很高的核心,冷却后形成一颗白矮星,并长久地留在宇宙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太阳谷温泉小镇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温泉小镇地处太阳街道处东楼房村,依靠便捷的道路交通、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温泉资源和完美的配套设施,打造集温泉养生、休闲、商务会展、美式幼儿园、生态园等于一体的都市“温泉小镇”。这里是树的故乡、花的海洋、鸟的天堂,是大自然的天然氧吧。

太阳谷温泉小镇一期工程占地5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余平方米,容积率为1.01,是低密度的高品质小区,同时也是瓦房店市唯一一家温泉入室的小区。据检测,从这里的地下打出的温泉水,富含锶、碘、硅、硼等39种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温泉的沐浴。

太阳谷温泉小镇充分利用地势特点和生态资源,东侧依山修建休闲山体公园,是业主健身、娱乐的好场所,南侧修建的人工湖,形成内外两处水景绿地和公共垂钓休闲场所。居民在这里可以充分享受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太阳的九颗行星

全文共 4599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是一个大大的恒星,在太阳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行星,其中大的行星有九个。这九个行星大小不同,一般是按距离太阳的远近,由近及远地排列,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水星

水星是九大行星中距太阳最近的,体积排在第二位,直径 4880 公里。由于离太阳近,受到太阳的强大引力,所以围绕太阳旋转得很快。水星的一年只相当于地球的 88 天,而水星自转一周相当于地球的 58.65 天,正好是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 2/3。它虽然名为“水星”,其实上面全是干枯荒凉,一滴水也没有。这是因为水星离太阳近,朝向太阳的一面受烈日曝晒,温度高达400℃以上,这样的温度连钨都会融化,如果有水也早蒸发完了。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则非常低,达零下 173℃,在这样低的温度下也不可能有液态的水。特别是温差达 500~600℃,都不可能有水存在。不仅没水,水星表面的空气也非常稀薄,大气压力只有地球的五千亿分之一。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荒凉的星球!它并不像我们从地球上偶尔观察到的那样幽暗中带有一丝羞涩和温柔。不过,只是到最近,人们才真正得以目睹水星的真面目。1975 年美国宇航员把空间探测器飞到离水星仅 320 公里的地方,拍下了几千张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水星表面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以及平原和盆地。大的环形山直径达几百公里,小的仅几公里,也有直径达 1000 公里的环形盆地,并推测出它的内核是铁质的。

金星

金星是从地球上看到的最明亮的一颗行星,看上去晶光夺目,亮度仅次于太阳和月亮。我国古时候把黎明前东方天空中的一颗明星叫做启明星或太白星,把黄昏时分西边天空中的一颗明星叫长庚星,其实这是同一颗行星即金星。金星虽然离地球比较近,最近时只相距 4000 万公里,但由于金星的表层有一层硫酸雨滴和云雾,远远望去一片迷蒙,阻挡了地球人的视线。1964年,天文学家把精密仪器带到高空空气稀薄的地方观察金星,又向金星发射行星探测器,才弄清了这层云雾的成分,并透过云层观察了金星的面目。天文学家们观察到金星上有高山、盆地和平原,最高的一座山峰高出金星表面 10590 米;最大的平原有半个非洲那么大。小山、丘陵不计其数,而且常有火山喷发。金星的云层里含有水气,但金星表面没有水。云层的表面温度达480℃以上,没有生命存在。金星的旋转也是围绕太阳公转,又有自身的旋转。绕太阳一周相当于地球的 225 天,自转一周为 243 天。

地球

地球是九大行星中的一个适宜生物存在和繁衍的行星,因为在地球上面有空气,有水和适宜的温度,从太空看地球,看到的是一个蔚蓝色的球体。地球的平均直径约为 12742 公里,表面积的 70.8%为海洋覆盖,并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地球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外面的是厚度为 21.4 公里的地壳,中间一层为地幔,最中心部分为地核。地核中心的温度很高,估计可达 4000~5000℃,主要由铁、镍组成。地球绕太阳公转,又有自身的旋转。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公转的速度为 29.8 公里/秒。在九大行星中除了火星和金星外,地球的公转速度是最快的。自转的时候,转一圈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为了计算方便,人们规定一年为 365 天,一天为 24 小时。由于地球自转的轴线与地球公转的轨道不垂直,产生了地球的四季变化和热、寒、温气候“带”的区分。更为可贵的是,地球上适宜的环境养育了人类。人类创造了超越自身体力的科学技术,了解地球、保护地球、利用地球,把地球建设成了宇宙间最美丽的星球。

火星

火星是一颗火红色的行星,点缀在天空夜幕上,是星空中最为吸引人的繁星之一。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它缓慢地穿行在众星之间,如火的荧光时有强弱变化,并且穿行的方向、亮度的变化好像没有规则,所以古时候欧洲人把它当做“战神星”,认为它象征着战争和灾难;中国人称它为“荧惑星”,认为是不吉利的星。火星离地球很近,在地球的外侧绕太阳运行,并且与地球有极为相似的许多特征:在火星上有白天黑夜的交替,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在火星上看太阳也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火星的自转周期也与地球相近,为 24 小时 37 分,仅慢半个小时;并且与地球有月亮环绕一样,火星也有两颗卫星  只是比地球小,火星的直径只有地球直径的 15%,一年为地球的 687 天,并且温差比地球上大得多,特别是昼夜温差,白天为最高 28℃,夜间则下降为零下 132℃。结果,没有生物在火星上生长,更没有人类,人们长期想象中的“火星人”、“火星鼠”仅仅是一种想象而已。自 1962 年以来,美国等国的天文学家向火星发射了 15 个探测器,并派飞船登上了火星,发现火星的表面是干燥、荒凉的旷野,有许多沙丘、岩石和火山口,有比地球上的峡谷大得多的峡谷,有比喜玛拉雅山更高的山峰,虽然有大气层,却 95%以上为二氧化碳,并且极为稀薄,氧气极为罕见。

木星

木星看上去比较昏暗,不如金星明亮,这是由于它离地球远的缘故。其实,木星在九大行星中是最大的,把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和卫星加在一起也没有木星大,木星的体积相当于 1300 多个地球,重量是地球的 318 倍,天文学上称之为“巨行星”。木星绕太阳公转一周几乎需要 12 年时间,所以我国古代就把木星运动的周期 12 年与历法上的十二地支结合起来,并称木星为“岁星”。木星自转的速度却很快,大约 9 小时 50 分转一圈。正因为它自转速度快,使得它自身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行星的扁形球,赤道直径与两极直径之比为 100∶93。由于木星内部存有大量的能量并不断向外散发,形成了独特的快速大气环流,所以从地球上观察可看到木星表面有一些各种色调的斑点,并且在南半球有一个著名的椭圆形大红斑,长轴约为 2 万多公里,其实这正是大气环流过程中形成的大气旋涡。木星的表面有一层 1000 公里厚的大气层,主要成分是氢和氦;由于离太阳远,木星的表面温度只有零下 140℃。在这样的空气、温度的条件下,加上没有水,木星上没有生物存活。不过,木星却有很强的无线电辐射,磁场强度为地球的 10 倍,是目前发现的天空中最强的射电源之一。它的磁极方向与地球相反,地球的 S 极在北极附近,木星的 S 极则在南极附近。尤为独特的是,木星周围有大小 15 个卫星环绕,小的直径只有 8 公里,大的 5200 多公里;旋绕的速度也不同,最短的 11 小时 53 分一周,最长的绕一周需要 758 天,其中最亮的有 4 颗。由于这 4 颗最亮的木星卫星是 1610 年伽利略首次观察到的,天文学上称之为“伽利略卫星”,或依次编号为木卫一、木卫二  有人说,木星和它的卫星恰如一个缩小了的太阳系,对木星的研究对揭开太阳系的奥秘有特殊意义。特别是自 1973 年以来,美国发射的宇宙飞船飞近木星,观察到了只有在地球上才出现过的极光等现象,对木星的研究更加引起了天文学家的浓厚兴趣。

土星

土星是太阳行星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体积是地球的 745 倍。由于它离地球和太阳都比较远,在 100 年前人们一直把它作为太阳系的边界,后来才发现还有更遥远的太阳行星。由于土星自转速度快,转一周的时间为 10 小时 14 分,它的形体也呈扁圆形状,并且是太阳系中最扁的行星,赤道直径与两极直径之比为 100∶90。并且密度很小,比水还要轻,也就是说,取下土星上的一块物体,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在太阳系里,土星又是一颗美丽的行星,它的外面围绕着一圈明亮的光环,仿佛带着银光闪闪的项圈。土星的光环非常宽阔,如果把我们的地球放上去,也好像是在公路上滚皮球一样,因为这个光环仅厚 15~20 公里,宽度则达 20 万公里。并且光环的亮度和宽度经常变化,有时清晰,有时模糊,有时看不到踪影,每隔 15 年左右循环变化一次。原来,这个光环是由许许多多直径不到 1 米的小石块小冰块组成的,绕着土星表面飞快奔跑,看起来就成了一条闪光的环;至于有时明显,有时昏暗,并不是光环自身的变化,而是土星朝向地球的位置不同,我们观察时产生了视差。土星有 21~23 颗卫星环绕,最小的直径 300 公里,最大的直径 5150 公里,比月球还大。

天王星

在 200 多年以前,人们以为太阳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和木星六颗行星,并认为土星是太阳系的边际。直到 1781 年 3 月 13 日,一位爱好天文的音乐家威廉·赫歇耳通过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太阳系的一个新成员,这就是天王星。天王星很大,直径为地球的 4.06 倍,体积是地球的

60    多倍,但因为它距离地球太远,所以用肉眼看不到;它距太阳也很遥远,约为地球距太阳的 19 倍,所以从太阳得到的光热极少,其表面温度总在零下200℃以下。天王星的旋转很特殊,不仅很慢,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 84 年,而且自转也不规则,似乎是躺着转,即有时“头”朝太阳,有时则“脚”朝太阳。这又使天王星上的季节变化别具特色,只有春秋两季白天黑夜比较分明;冬夏两季一面长期面向太阳,温度升高,另一面长期背朝太阳,温度极低。由于天王星距地球遥远,观测比较困难,到目前为止只发现它的 5 颗卫星,并发现它也有一个与土星相似的美丽光环,光环中包含着大小不同、色彩各异的 9 条环带。

海王星

海王星本身没奇特之处,由于它的发现过程与其他行星不同而名声大振:一般的行星都是由望远镜观察到的,而海王星却是天文学家计算出来才找到的。原来,天王星被发现后,人们为它的不规则旋转轨道感到惊奇,因为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准确推算其他行星的位置,只有天王星的位置总是与推算结果不符,这种现象促使天文学家们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天王星附近还有一颗行星在影响着天王星的规则运行。很快,有三位天文学家计算出了这另一颗行星的位置和运行轨道,并从天文望远镜中捕捉到它,这便是海王星,所以有人称海王星是“笔尖上发现的行星”。至于海王星本身,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的 4 倍,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45 亿公里。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 165 年,自转一周为 15 小时 48 分。表面温度与天王星一样,在零下 200℃左右。海王星有两个卫星,一个顺行,一个逆行,按完全相反的方向绕海王星旋转。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海王星也是一个扁状球体。

冥王星

天文学家在推算并找到海王星以后,很快发现海王星与天王星一样旋转很不规则,便自然想到还有一颗行星隐藏在它们附近,本世纪之初,美国天文学家洛威尔计算出了这个未知行星的运行轨道,却没有观察到它。到 1930 年 2 月 18 日,一个叫汤博的天文学家在星象照片上发现有一颗星在众星之间不断移动,因为只有行星才会移动,汤博很快断定这正是洛威尔计算出的那颗行星,后来命名为冥王星。冥王星距太阳远,距地球也比较远,加上发现时间短,人们对它的了解还很少。现在只知道它绕地球公转一周需要 248 年,在九大行星中它距太阳最远,如果从冥王星上望太阳,也是一个耀眼的小光点,所以它接收不到太阳的光和热,至多只能得到地球所得到的几万万分之一,冥王星是一个寒冷黑暗的星球。近年来人们还发现,冥王星的卫星与冥王星的自转周期相同,都是 6 天 9 小时,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一颗天然同步卫星。如果从冥王星上观察这颗卫星,便是一个不动的星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太阳黑子是怎么形成的

全文共 2227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上的临时现象,它们在可见光下呈现比周围区域黑暗的斑点。太阳黑子与太阳的联系你在中学有学习过吗?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太阳黑子的相关知识。

活动周期

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因温度相对较低而显得“黑”的局部区域。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现黑子的国家,早在中国古代,当时的中国人就已发现了黑子的存在。

黑子一般成群出现在太阳表面,天文学家又将其称为“黑子群”。黑子的形成周期短,形成后几天到几个月就会消失,新的黑子又会产生。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其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周期平均为11.1年。黑子群对地球的磁场和电离层会造成干扰,并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引发极光。

黑子是由本影和半影构成的,本影就是特别黑的部分,半影不太黑,是由许多纤维状纹理组成的。当大黑子群数量增多时,就预示着太阳上将有剧烈的变化。人类发现太阳黑子活动已经有几千年了。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届时会对地球的磁场和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产生损害。在开始的4年左右时间里,黑子不断产生,越来越多,活动加剧,在黑子数达到极大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在随后的7年左右时间里,黑子活动逐渐减弱,黑子也越来越少,黑子数极小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然后顺序排列。1999年开始为第23周。

人在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为什么容易患病?

我们知道,太阳表面温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当太阳中心区域的温度比周围区域低1500°左右时,这个区域看上去就比周围区域暗,如同一个光亮的圆面上出现斑斑点点的黑色斑点,人们就称它为“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数量有时多,有时少,其变化是很有规律的,一般每11年为一个周期。据记载,在公元1173~公元1976年的803年间,流行性大感冒发生过56次,且都出现在太阳黑子活动极大的年份。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时,心肌梗死的病人数量也激剧增加。

为什么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时,患病人数会增加呢?原来黑子活动高峰时,太阳会发射出大量的高能粒子流与X射线,并引起地球磁暴现象。它们破坏地球上空的大气层,使气候出现异常,致使地球上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为疾病流行创造了条件。另一个方面,太阳黑子频繁活动会引起生物体内物质发生强烈电离。例如紫外线剧增,会引起感冒病毒细胞中遗传因子变异,并发生突变性的遗传,产生一种感染力很强而人体对它却有免疫力的亚型流感病毒。这种病毒一但通过空气或水等媒介传播开去,就会酿成来势凶猛的流行性感冒。

科学家们还发现,在太阳黑子活动极大的年份里,致病细菌的毒性会加剧,它们进入了体后能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也影响病程。所以,当黑子数量达高峰期时,要及早预防疾病的大流行。

统计研究表明,流感世界大流行不仅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时期,也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弱时期。1889-1890年流行性感冒第一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889年为6.3;1890 年为7.1),1900年流感流行也是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900年为9.5,1901年为2.7),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第二次全世界大流行为太阳黑子活动次高值期(1917年为103.9;1918年为80.6;1919年为63.6),1957-1958年“亚洲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57年为190.2;1958年为184.8),1968-1969年“香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68年为105.9;1969年为105.5),1977年“俄罗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次低值期(1976年为12.6;1977年为27.5)。太阳活动高值可促发病毒突变,低值有利于病毒大量繁殖。

形成原因

太阳黑子关于这个问题天文学界一直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黑子可能是太阳的核废料(如人类核反应堆的核废料),约11年出现一次可能是黑子在太阳里面和表面的上下翻动一次造成的(如元宵在锅里被煮得上下翻动),黑子温度较低应该也是废料的一个证明(如煤炉中的炭灰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再产生高温)。

另一种说法是:由于太阳的聚变作用,热核反应区周边的物质向内补充,在半径为0.75R处物质补充速度较其周围更快,由于角动量守恒,此处运动速度比周围快,产生摩擦。由于质子与电子所受摩擦不同,所以运动的相对速度不同,产生电流,进而产生管状磁场,管内气压+磁压=管外压强,所以管内气压

基本特性

太阳黑子太阳黑子产生的带电离子,可以破坏地球高空的电离层,使大气发生异常,还会干扰地球磁场,从而使电讯中断。一个发展完全的黑子由较暗的核和周围较亮的部分构成,中间凹陷大约500千米。黑子经常成对或成群出现,其中由两个主要的黑子组成的居多。位于西面的叫做“前导黑子”,位于东面的叫做“后随黑子”。一个小黑子大约有1000千米,而一个大黑子则可达20万千米。

太阳黑子的形成与太阳磁场有密切的关系。但是他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天文学家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不过科学家推测,极有可能是强烈的磁场改变了某片区域的物质结构,从而使太阳内部的光和热不能有效地到达表面,形成了这样的“低温区”。黑子越多可能说明太阳越老(近年发现红矮星上黑子占据表面的一半),可能也是所有恒星寿命的一般特征,黑子附近的周边应该比太阳正常的地方温度高一些(此消彼长的原因),黑子向低纬度运动是因为太阳密度小和自转的原因,就像地球上的大陆版块向低纬度运动一样,有黑子的地方存在凹陷500千米可能是温度低而不再膨胀的原因

相关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干燥剂经过太阳暴晒会爆炸吗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有很多媒体都在报道,小孩被干燥所伤的新闻。这不禁让很多人对干燥剂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既然干燥剂这么危险,为什么放在儿童食品袋子中?干燥剂经过太阳暴晒爆炸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干燥剂的种类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是生石灰、氯化钙、蒙脱石和变色硅胶。不同种类的干燥剂,成分也不同,并非所有干燥剂都会发生爆炸。其中,硅胶干燥剂绿色、环保,吸潮效果没有生石灰干燥剂强,比较安全,遇水之后不会产生反应,而且烘干后还可以重复使用。

蒙脱石干燥剂主要用于服装、箱包中。蒙脱石遇水只是发生物理反应,使水变浑浊,当然,如果遇到高温或者太阳曝晒,也只会出现自然现象,更不会发生爆炸。所以,绝大多数干燥剂在遇水或者高温下都不会爆炸。除非是含有P2O5的干燥剂、含有高氯酸镁的干燥剂,遇热会发生爆炸,所以要小心谨慎。

通过小编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干燥剂的误会又解除了一部分,使用时干燥剂应该注意什么?多学习一些易爆物品知识,才不会在使用干燥剂时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是一个致密的炽热气体球,其表面的绝对温度是6000K我们通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发光的光球层,它相当于地球的表面。那么,大家知道太阳活动是什么吗?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光斑:太阳光球边缘出现的明亮组织,向外延伸到色球就是谱斑。光斑一般环绕着黑子,与黑子有密切的关系。

谱斑: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

太阳风: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极光

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

日珥: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日冕: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光球层和色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日冕温度有100万摄氏度,粒子数密度为1015m3。在高温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日冕只有在日全食和利用日冕仪时才能看到。

太阳活动对于地震、火山爆发、旱灾、水灾、人类心脏和神经系统的疾病,甚至交通事故都有关系。因此也形成了太阳活动预报这门学问。

今天小编对太阳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太阳锥尾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锥尾鹦鹉

饲养太阳追尾鹦鹉的好处就在于它不占空间,比较逗乐的是他喜欢学人类讲话,甚至开心的时候还能表演一番。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这类鹦鹉比过去的几年里便宜多了,当你考虑饲养一只太阳锥尾鹦鹉时,你是否已经为他准备好一个大小合适的窝没?太阳锥尾鹦鹉在野外主要栖息在干旱,落叶阔叶林和树木繁茂的热带稀树草原,海拔约1200米的高度,喜欢群居的它们,出行都是成帮结队的活动。家庭饲养的太阳锥尾鹦鹉首先要准备一个合适的笼子,笼子的大小建议长、宽、高各45公分即可。饮水槽与食盆各备一个,水建议两天换一次。如果你担心它寂寞无聊的话,也可以在笼子里放一个玩具,满足小鹦鹉的好奇心。另外,不要忘记让他们沐浴,因为他们是如此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月球上的“风暴洋”

全文共 2386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上的“风暴洋”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描述月亮时写到:“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神话故事中的月中桂树,主要就是指月面左边的黑暗部分,即月海区,风暴洋就在这个区域。风暴洋这个名称听起来很可怕,其实这里既无风暴,更不像地球上烟波浩渺的汪洋,名不符实。它只是月面上宁静而辽阔的平原,而且是月面上最大的平原,唯一的“洋”。

复杂的地形:农历每月十五以后,才能看到风暴洋的全貌。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风暴洋和月面西部的雨海、知海、温海和云海及北部的冷海相通,构成一幅极其浩瀚的壮观图景。整个西部“海域”和东部零散分布的月海形成鲜明的对比。西部“海域”的特征一是面积大,是东部月海面积的3倍左右,占西部月面约3/4;二是个数少,只有5个;三是以风暴洋为中心,连成一片。

风暴洋的位置处于大约北纬60°至南纬20°,西经85°至东经10°之间。南北向最大距离约2400公里,东西向最大距离约2900公里。整个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比其他所有月海面积之和还大一些。风暴洋的东北部和环形的雨海相通,北面的露湾和冷海相连。露湾的面积约20多万平方公里,比危海的面积还大;东岸一直延伸到月面的中央区,那里有中央湾和暑湾。南部的知海、湿海和云海连在一起,形成与南部著名的山区相毗邻的格局;整个西部洋岸错综复杂,各种形态的半岛和岛屿显现出典型的海洋特征。由于受月球经天平动的影响,西部边缘“时隐时现”。

地势特征:风暴洋以千姿百态的地势风貌给天文观测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地势特征可以归纳如下。第一,风暴洋中的岛屿甚多。以北纬约10°,西经约20°的哥白尼环形山为中心的周围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大岛,大约有20万平方公里;在该岛西边不远的地方,又有一个以开普勒环形山为中心的奇形怪状的岛。在这个岛周围还伴有很多小岛;在风暴洋和雨海相通的洋面上有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岛屿,该岛上也有一个著名的环形山,叫阿里斯塔克;西岸附近的小岛更是星罗棋布;在风暴洋和知海之间矗立着长达200多公里的里菲山脉,它像一座拔地而起的洋和海的分水岭。第二,具有明亮辐射纹长的环形山最多。观赏明月,人们常被月面几处具有明亮辐射纹的亮斑所吸引。这些辐射纹的中心亮斑就是环形山,最清晰的就是云海之南的第谷环形山。在风暴洋中还有三处这样的环形山,它们是哥白尼环形山、开普勒环形山和阿里塔克环形山。这些美丽的辐射纹在暗灰色洋面背景衬托下,显得格外迷人,像三颗明珠,在强烈的阳光下光彩夺目。哥白尼环形山直径90公里,辐射纹直径约1200公里。由于它位于月面中心附近,辐射纹显得特别清楚。美国发射的探月飞船拍下了许多细葺照片,原来辐射纹上还存在许多小环形山,环壁中间有隆起的中央丘。开普勒环形山的直径约32公里,辐射纹长约640公里。阿里斯塔克环形山直径约40公里,辐射纹长约430公里,它以有时发出奇异的光辉而闻名。1958年前苏联天文学家科齐列夫曾拍下它发出粉红色光辉的光谱照片。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载入飞船在环绕月球运行时,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恰好发现它发出荧光。至于为什么会发出短时的奇异光辉,现在尚无确切的解释。有人认为是从环形山内喷出的气体,有的则认为是由于太阳上射出的质子流引起的。第三,风暴洋及其内部的各种地势,应与雨海、知海、湿海和云海看成一个演化整体。当然,它们形成或许有先后之分,但是,作为相通的近邻,又必有其内在的演化联系。比如,风暴洋的西部和南部就存在明显的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根据测量表明,陆区的月壳厚度约为40~60公里,海区的月壳厚度约在20公里以下,过渡带的月壳厚度一般在30~40公里之间。湿海和云海等于是风暴洋伸向南部陆地的近海,它们的岸边地势非常复杂。云海东部海面有长约200公里的直壁,西南边缘有疫沼和长280多公里的赫西奥杜斯月溪,西岸有长200公里、宽5公里的伊巴勒月溪。湿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5200米,西岸有200多公里长的利比克峭壁。第四,风暴洋周围著名的环形山最多。在东岸有托勒密环形山、阿尔芬斯环形山、阿尔札赫环形山。西部有加桑迪环形山、列特龙环形山、格里马第环形山、里希奥利环形山、赫韦斯环形山、卡达努斯环形山、克拉夫特环形山和罗素环形山。西北部有毕达哥拉斯环形山。处在正面和背面分界线上的有爱因斯坦环形山。处在西部洋面上的还有伽利略环形山。

对风暴洋的探测:1969年11月19日,美国“阿波罗”12号载人飞船在风暴洋洋面(西经23°20′,南纬3°02′)着陆,距离1967年4月19日美国发射到月面的“勘测者”3号仅180米远。宇航员在月面活动两次,共7小时53分钟。活动离登月舱最远达900米,带回59公斤月壤和月尘的样品。其结晶岩石主要为玄武岩,这是月海的共同特征。鉴定表明:风暴洋的玄武岩是目前已知几个月海中最年轻的。从目前已取得的岩石样品测定:静海玄武岩年龄在35亿~38亿年;澄海玄武岩年龄在37亿~37.9亿年;丰富海玄武岩年龄在34.5亿年;雨海玄武岩年龄在33亿~34.5亿年;风暴洋玄武岩年龄在32亿~33亿年。

1971年2月4日,美国“阿波罗”14号载人飞船在风暴洋中的高地(西经17°27′,南纬3°40′)上的弗拉摩洛环形山以北,哥白尼环形山以南约390公里处着陆。宇航员在月面活动8个小时54分,最远活动范围为3.6公里。使用手推车在三个地方采集了样品:着陆区西面的平原;高100米山脊上的月壤;一个直径为340米的较年轻的环形山喷发出的沉积物。带回的

50 公斤岩石和月壤样品中,大多数为长石质的角砾岩,它们充分显示出受冲击和热效应的特征。着陆区的月壤层厚8.5米,不仅有颗粒形的表土,还有因受冲击而形成的玻璃球粒。

总之,风暴洋不仅以大而显赫,更以地形多样、地势复杂而闻名。对风暴洋的探测和研究,将有助于人类对月球起源和演化的进一步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晒完太阳怎么防止变黑 晒完太阳该如何防止变黑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晒完太阳后,一定要给肌肤补充大量的水分,待肌肤镇静下来后还要继续使用美白护肤品,这样才能摆脱晒后的色素沉积,防止肌肤变黑。平时也要多注意营养的补充,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及蔬菜,养成一个不容易被晒黑的体质。

1、补水。晒完太阳后,要给肌肤补充大量的水分,因为日晒后的肌肤水分会大量流失,只有大量补充水分才能防止肌肤干燥缺水,避免肌肤起皮泛红等问题的产生。

2、美白护理。晒完太阳后,一定要先卸妆并清洁肌肤,然后给肌肤补充水分,再敷上美白面膜。这样就可以摆脱晒后的色素沉积,并在短时间内让肌肤恢复洁净。也可以使用美白精华或者美白面霜,但这些都是在敷完面膜后使用的,因为刚晒完的肌肤比较敏感,对这些护肤品的吸收程度并不是很好。所以,可以先敷上美白面膜,既方便又有效。

3、补充维生素。晒后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及蔬菜,因为补充维生素A、C、E等,不仅能调节人体性能和进步免疫力,还能改善皮肤组织,抑制色素沉着。所以,晒后或者平时都需要多吃这种食物,它们能够为肌肤及时补充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太阳在向人们“表演”!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1859 年 9 月 1 日上午 10 时,英国天文学家卡林顿把天文望远镜对准太阳,装好投影“银幕”——一张白纸,然后聚精会神地观看太阳的影像。11时 18 分,突然在一大群黑子的近旁,爆发出两个耀眼夺目的新月型闪光!

起初,卡林顿以为望远镜上遮挡阳光的护板有了破洞,阳先漏射到银幕上来了。检查的结果是护板完好无损。卡林顿由此推断,那突然耀眼的闪光是发生在日面上的现象。当时,卡林顿还请近旁一位观测者一同观测了闪光的变化,发现那明亮耀眼的光斑很快暗淡下去,大约过了 5 分钟,就连一点影子也没有了。卡林顿猜想,这突然的闪光,会不会是一块巨大陨石撞入太阳引起的呢?

就在同一时刻,别处另外一位天文学家也观测到了太阳突然闪光这一现象。他说,当时见到这种现象时,自己竟不由自主地从望远镜前倒退了一步。凑巧的是,在此令人惊异的现象过后的几天内,世界上许多地磁台记录到强烈的地磁暴;居住在地球高纬度地方的人们,看到天空出现了彩色的、像帷幕一样闪闪发光的北极光。这一连串的富有戏剧性的突发事件,使很多科学家大为吃惊。有的天文学家兴奋地说,这是太阳在向人们“表演”!后来天文学家把这种太阳活动称为耀斑。

1892 年,美国天文学家海耳用自己研制的“太阳分光照相仪”,首次拍摄到太阳耀斑照片。1932 年,世界上成立了一个使用太阳分光镜观测太阳耀斑的国际组织。4 年以后,全世界的天文台站开始联合起来对太阳耀斑进行观测研究。随着观测到的太阳耀斑记录不断增多,人们终于认识到,小型的太阳耀斑是一种常见的太阳活动现象,在太阳黑子密集的部位,一天就能观察到 100 多次,但像卡林顿第一次所看到的那么大的耀斑则是罕见的。耀斑是太阳上层大气中最为剧烈的爆发现象,除了日面局部突然增亮外,更主要的表现是从射电波段直到 X 射线的辐射通量突然增强,同时有大量高能粒子和等离子体猛烈喷发出来。天文学家称太阳大耀斑为“惊天动地的爆炸”。

大耀斑最突出的特征是来势凶猛,能量巨大,在短短的一二十分钟内就可以释放出 1026 焦耳的巨额能量,相当于地球上十万至百万次强火山爆发的能量总和,太阳上的这种爆炸的确是“惊天动地”的。太阳大耀斑还有一个显著特征是辐射品种繁多,而且往往带有突然增强的特点。在耀斑辐射中,除了可见光外,还有紫外线、红外线、X 射线、γ射线、射电辐射和高能粒子流等。这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辐射,在一刹那间从耀斑区域浩浩荡荡,倾泻而出,对日—地空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长期的观测使人们认识到,太阳耀斑和黑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已经发现,很多耀斑在开始的时候,是靠近黑子的亮点,以后变成亮带。这些亮带有时横跨黑子群。鉴于太阳耀斑具有一系列神奇难解的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巨大影响,它已成为现代日地物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太阳黑子爆发会出现哪些太阳活动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黑子爆发时,说明太阳活动比较频繁,还会出现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这些太阳活动时烈时弱,平均以11、22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它可以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太阳黑子的形成与太阳磁场有密切的关系。科学家推测,极有可能是强烈的磁场改变了某片区域的物质结构,从而使太阳内部的光和热不能有效地到达表面,形成了这样的“低温区”。黑子越多可能说明太阳越老,因为近年发现红矮星上黑子占据表面的一半,可能也是所有恒星寿命的一般特征。黑子附近的周边应该比太阳正常的地方温度高一些,黑子向低纬度运动是因为太阳密度小和自转的原因,就像地球上的大陆版块向低纬度运动一样,有黑子的地方存在凹陷500千米可能是温度低而不再膨胀的原因。

太阳黑子爆发对地球的影响

当太阳黑子爆发时,会出现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会乱抖动,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平时很善于识别方向的信鸽会迷路;无线电通讯也会受到严重阻碍,甚至中断。这些反常现象将会对飞机、轮船和人造卫星的安全航行、还有电视传真等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威胁。有证据指出黑子出现的时候,还会引起地球上气候的变化。

今天小编对太阳黑子爆发会出现哪些太阳活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老人等太阳出来才能进行晨练吗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冬季早晨活动或晨练,古人讲“必待日光”,这种保健理念是非常具有科学性的。老人晨练的好处很多,其中老人必须要等太阳出来才能晨练,这是为什么呢?和大家看看吧。

雾霾天气易发呼吸道疾病

雾霾天气极易使哮喘复发。他给记者展示了当天上午门诊的病例记录,共有20多名呼吸道疾病患者,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和变异性咳嗽等,多与近期气温下降、雾霾天气有关。

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粉尘、烟尘,尘螨也可能悬浮在雾气中,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刺激呼吸道,出现咳嗽、闷气、呼吸不畅等哮喘症状。人们每次呼吸,往肺部深处吸入大约50万个微粒,可是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中,吸入的微粒比这多100倍。

首先,现代气象观测学就证明,每天的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5时左右,因而,冬季日出之前,天气是非常寒冷的。此时外出锻炼,易受“风邪”侵害,极易患伤风感冒,也易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身体的外露部位如手部、脸部(尤其是双耳),也易受冻。一般待太阳出来半个小时后,晨寒就开始缓解。

其次,冬季晨练,人们普遍喜欢在草坪、树林、花草等绿色植物生长的地方进行,以为这些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利于人体吐故纳新。殊不知,植物的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的参与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果晨练在日出之前,阳光还没照射到叶片上,一夜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附近,非但没有新鲜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这显然不利于身体健康。

第三,据专家研究,冬季后半夜经常会出现近地面逆温层,使得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后最不易扩散,成为空气污染的高峰期,晨练的最好不要去凑这个热闹。而当太阳出来,地表温度升高后,近地层污染物便向高空扩散。

所以锻炼的时候一定要等太阳出来锻炼,老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注意老人健身安全,学习老人健身安全小知识,科学锻炼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离太阳那么近,帕克咋没被“烤化”?

全文共 1484 字

+ 加入清单

10月的最后一天,美国宇航局的帕克探测器正式成为离太阳最近的人造探测器,但这还不是帕克探测器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一天成为了一个里程碑,因为帕克探测器打破了阿波罗2号在1976年4月创下的离太阳表面4273万公里的记录,帕克探测器的目标是到达离太阳表面610万公里的位置。显然,其目标尚未实现。

该探测器以科学家尤金·帕克的名字命名。来源:美国航天局官方网站

帕克探测器于今年8月启动。根据轨道设计,它要到2024年才能到达离太阳最近的近日点,还有六年的飞行时间。今年9月30日,帕克探测器首次飞越金星。11月1日,帕克探测器首次到达近日点,相当于35个太阳半径。

帕克探测器成为离太阳最近的人造物体。来源:美国航天局官方网站

以这样的速度,你似乎很快就会到达离太阳最近的点,事实并非如此。帕克绕着金星和太阳转,当金星靠近金星时,由于金星的引力加速,然后又到达近日点。到2024年,金星将需要通过力量完成至少7次飞越,绕太阳运行24次,才能到达离太阳最近的近日点,太阳半径约为86,即610万公里。

使命的目的

帕克探测器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到达距离太阳600多万公里的近日点。该轨道旨在对日冕层进行深入研究,观察太阳的外层大气,并收集太阳风粒子数据。20世纪40年代,当科学家计算日冕的温度时,他们发现日冕的温度高达几百万摄氏度,而太阳表面的温度只有5500摄氏度。那么是什么导致日冕温度达到几百万个数量级呢?

日冕物质的高温之谜尚未解开。它的温度可以达到几百万摄氏度。来源:空间

这仍然是基于太阳外层大气的分层结构。在太阳大气结构中,最外层是色球层,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在室外,有一个温度可高达几十万摄氏度的过渡带。离过渡区较远的是日冕层,它离太阳表面最远,但温度最高。目前,对日冕物质的高温有几种解释,如阿尔芬波传递的能量和磁重联释放的能量,但没有确切的解释。帕克探测器的任务是深入到日冕层,通过现场探索找到证据,最终揭开日冕物质高温的神秘面纱。

为此,帕克探测器携带了四种主要仪器,只有四种,太多的仪器都没用。因为去太阳近日点的环境非常危险,如果不做好,就会造成仪器的故障,整个任务就会被放弃。

SWEAP太阳风电子、α粒子和质子探测器首先安装在四个主要仪器中,它们负责捕获太阳风中的各种粒子,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哪些粒子构成了冕层中的物质。

第二个是广域照相机,它可以直接成像日冕和太阳风的大规模结构,并建立我们对日冕物理细节的理解。

最后两个是综合调查装置和磁场电磁力仪,也用于测量太阳风。有了这四种仪器,我们可以基本掌握太阳风和日冕物质的组成。这些数据有望揭开日冕高温的神秘面纱。

隔热罩是核心

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达到足够靠近太阳的位置,隔热技术是最关键的。

图3。帕克探测器的隔热材料。来源:美国航天局官方网站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设计了一种隔热装置,由两块厚度为11.5厘米的碳纤维材料夹板组成,这种夹板在飞向太阳时可以抵抗1400摄氏度的高温。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探头的前端是一块巨大的隔热板,表面是白色材料,最大限度地反射阳光。

隔热板后面的仪器可以在不高于30摄氏度的环境中工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隔热罩有巨大的作用,没有它所有的仪器都无法正常工作。

能够承受1400摄氏度的材料实际上并不是人类最先进的技术。航空发动机涡轮前的温度高于这个值。靠近太阳也是可能的。然而,根据任务的要求,达到600多万公里的距离就足以收集到与日冕高温有关的粒子。帕克探测器周围安装了许多传感器。一旦温度超过阈值,它将触发探测器的自动姿态调整,以确保所有仪器处于隔热罩的保护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太阳果可以煮粥吗?太阳果煮粥有什么好处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果一种很美味的食物,和南瓜有点相似,但是两者是不一样的食物,那么太阳果是否可以煮粥吃呢?太阳果煮粥的话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们来一起介绍下吧!

太阳果可以煮粥吗

太阳果的味道基本和南瓜差不多,最好的做法是炖一些东西,例如鸡蛋、花肉等等,太阳国也是可以煮粥的,不过吃的时候建议放点糖更好吃哦!另外太阳果的不建议生吃,味道超烂!

功效作用分析

1、促进生长发育

太阳果中含有丰富的锌,参与人体内核酸、蛋白质的合成,太阳果中的锌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固有成分,为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2、美容养颜

太阳果维生素A含量超过绿色蔬菜,因此太阳果被称为"最佳美容食品".3、抗衰老

太阳果中丰富的维生素A还可以去除人脸上老化的皮肤,让皮肤更加细嫩和光滑.4、解毒

太阳果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太阳果的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太阳果能起到解毒作用.5、预防结石和肾脏疾病

太阳果还有比较粗的纤维,太阳果的这些纤维可以帮助肾脏起到过滤人体垃圾的作用,因此太阳果可以预防肾脏疾病的6、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太阳果所含果胶还可以保护胃胶道粘膜,免受粗糙食品刺激,促进溃疡愈合,因此太阳果适宜于胃病患者.7、治疗糖尿病

太阳果的果肉内有一种特殊物质,可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水平,太阳果对防治糖尿病有特效.8、消除致癌物质

太阳果富含锌,有益皮肤和指甲健康,其中太阳果中的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具有护眼、护心和抗癌功效.

太阳果桑葚粥

材料:糯米100克,桑葚20克,南瓜(小)1个,水适量

做法:

1.用雕花刀在三分之一处将太阳果切成齿状.

2.将太阳果分成2半,用勺子将中间的籽挖出来,上锅蒸熟备用.

3.将米洗干净下锅煮半熟时放入桑葚一起煮.

4.煮至完全变数熟整个米汤变成了红色.

5.将煮好的桑葚粥盛入太阳果中就可以食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太阳辐射的变化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的分布是由地球的天文位置决定的,称此为天文辐射。由天文辐射决定的气候称为天文气候。天文气候反映了全球气候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基本轮廓,那么太阳辐射的变化特点是什么呢?

1、全年以赤道获得的辐射最多,极地最少。这种热量不均匀分布,必然导致地表各纬度的气温产生差异,在地球表面出现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2、天文辐射夏大冬小,它导致夏季温高冬季温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经过整层大气时,0.29μm以下的紫外线几乎全部被吸收,在可见光区大气吸收很少。在红外区有很强的吸收带。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有氧、臭氧、水汽和液态水,其次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尘埃等。云层能强烈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同时还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云的平均反射率为0.50~0.5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太阳花有白绒毛是怎么回事?怎么处理?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1、虫害原因:太阳花有白色绒毛有可能是感染上了虫害,可以将感染了虫害的花朵以及枝干摘除,然后喷洒防治的药物进行杀虫杀菌处理。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太阳花的正常生长,平时注意多通风。

2、正常现象:太阳花枝叶上有白色绒毛一般为正常现象,有些品种的太阳花根部就会有白色绒毛,这种的不需要特别的干涉,如果发现花朵后期生长有不对的地方在进行适当的处理。

另外,每到春季,就会有柳絮或者别的花絮,有可能会沾染太阳花上,这个时候可以仔细观察,将其摘除,之后太阳花放置在室内养护即可。

太阳花一般有大花马齿笕和多毛马齿笕这两个种类,大花马齿笕又名:半支莲、松叶牡丹、龙须牡丹、金丝杜鹃、洋马齿苋等。大花马齿笕就是在家庭和公园、景区里最常见的太阳花,高度有10-30厘米左右,枝茎斜生或者平卧,花色多为红、黄、白、紫等,也有复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太阳辐射与地形的关系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地形指的是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五种突出地形是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一个大地形由不同的下级地形组成,是包容关系,例如四川盆地里面有成都平原和峨眉山及一些丘陵等。太阳辐射与地形的关系是什么呢?

我国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与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当甚至超过其它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高值和低值中心来看,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º-35º之间,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其中青藏高原南部接近世界上太阳能最丰富的撒哈拉沙漠,而四川盆地则是在同纬度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能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的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能量多。而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同时,从小范围的地形上来看,地形坡向、坡度和周围地形的相互屏蔽作用等也影响着太阳的辐射,例如向阳面的太阳辐射强度要比背阴面的太阳辐射强度要高。

今天小编对太阳辐射与地形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比特币在风暴当中具有保值功能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我们将标准普尔500指数、黄金和比特币三者在最近5年的价格表现进行综合比较就会发现,比特币在五年时间里面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

之间的三周比特币投资一直是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随着投资者大量抛售,比特币价格一直在调整的过程当中,这是比特币在诞生之后第一次遇到资本市场的危机,是比特币能否印证自己的价值的时刻。

虽然很多比特币的批评者认为比特币没有什么投资的意义,但是从比特币价格来看,最近几年对比特币的持续投资是明智之举。比特币非常年轻,只有11年,在最近5年当中比特币价格涨幅已经远远超过黄金和股市。目前,美国股市已恢复到2015年的水平,但是比特币价格已经翻了好几番。

如果将比特币与过去12个月的价格和黄金进行了比较,依旧能够证明比特币具有非常高的投资价值。以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为代表的股市已经大幅贬值,黄金价格上涨了25%,而比特币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35%,特别是今年的减半将会让比特币出现更大程度的上涨。

加密货币有风险,但基本面良好

批评比特币的人认为比特币没有后背的支撑,投资者要投资比特币完全就是依靠他们的喜好。

但是这只是在一方面是正确的,因为比特币也通过其效用获得价值。

比特币具有的好处就在于其去中心化的特性,能够让比特币在世界上各个节点之间进行无障碍交易流动。还能够有单独的密码学来保持加密货币的安全性。

比特币区块链网络和其他区块链平台创建了一个新的资产类别,证明比特币在现实世界的应用程序中是实用的。

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有效性,让比特币交易变得更加安全和高效。

随着区块链技术被更多人使用,在区块链技术支撑下的加密货币将会更加成熟,按照这几年的比特币价格发展趋势,比特币会被证明有利可图。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太阳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花的养殖方法

光照:养殖太阳花时需要将其放在向阳的环境中,原因是光照不足会导致太阳花的植株生长不良;太阳花比较耐晒,尽管夏天天气炎热也是不必为其遮荫的。

修剪:如果太阳花的开花期间有凋谢的残花或生长不良的枝叶,可以使用消毒过的剪刀为其修剪,有利于太阳花节省养分;修剪后可以使用草木灰涂抹在伤口处,有利于太阳花伤口快速愈合。

浇水:养殖太阳花时保持土壤略微湿润即可,土壤较为干燥时可以适当浇水。在太阳花的养殖期间,浇水不必过于频繁,原因是其有着较强的耐旱性,但怕水涝,土壤积水容易造成植株腐烂。

养殖太阳花的注意事项

温度:太阳花不耐寒,低于15摄氏度时太阳花会生长停滞,在冬天温度较低时要注意保暖,同时需要注意光照是否充足。

施肥:太阳花对肥料的要求不高,平时浇一些发酵后的淘米水即可使太阳花生长旺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