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算术的起源【汇集20篇】

陨石meteorite是地球以外未燃尽的宇宙流星脱离原有运行轨道或成碎块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物质,也称“陨星”。下面由问学吧小编为你详细介绍陨石的相关知识。

浏览

213

文章

1000

父亲节起源和习俗

全文共 2296 字

+ 加入清单

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这一天过父亲节。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父亲节起源习俗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各国父亲节习俗

在美国,父亲节当天早餐一般是由子女们来做,父母可以继续睡觉,不必早起。由子女们做好早餐拿到床前给父母亲食用。此外,在美国儿女也会给父亲寄贺卡,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父亲节这天,人们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则表达对亡父的悼念。(母亲节则是母亲已故的佩戴白康乃馨,母亲健在的佩戴红康乃馨)。

在日本父亲节时,女儿一般会念感谢信给父亲。她们会和父亲团聚,给父亲送上礼物和祝福。在日本,不管是已经出嫁的还是待字闺中的女儿,一般要给父亲写一封挚爱和祝福的信,将这封信捧到父亲面前,大声念给父亲听,感谢父亲的生身和养育之恩。日本的洗浴文化历史久远,泡澡对日本人来说是一种享受。因此父亲节这一天,女儿们要亲手给泡澡的父亲搓搓背,也是给父亲最大的温暖一种方式。

在德国的父亲节这一天,嗜酒的德国父亲们可以想喝多醉就喝多醉,而且回家之后媳妇不许管。一些小镇上的男人一早推着载满大木桶装的啤酒小车出门,碰上谁就和谁喝,直至醉倒在街上。

与国外人们庆祝父亲节的方式不同,我国人们庆祝父亲节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如,聚餐,送礼,送花,发祝福短信等等。

父亲节起源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

1909年,住在美国华盛顿州士波肯市(Spokane)的杜德夫人(Mrs.Dodd,SonoraLouiseSmartDodd),当她参加完教会举办的母亲节主日崇拜之后,杜德夫人的心里有了很深的感触,她心里想着:“为什么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纪念父亲的节日呢?”

杜德夫人的母亲在她十三岁那一年时去世,遗留下六名子女;杜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Mr.WilliamSmart),在美国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乡下农场中,独自一人、父兼母职抚养六名子女长大成人。斯马特先生参与过美国南北战争,功勋标榜,他在妻子过世后立志不再续弦,全心带大六名儿女。

杜德夫人排行老二,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斯马特先生白天辛劳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照料家务与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当子女们盼望能让斯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际,斯马特先生却因为经年累月的过度劳累而病倒辞世。

1909年那年,正好是斯马先生辞世之年,当杜德夫人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特别地想念父亲;直到那时,杜德夫人才明白,她的父亲在养育儿女过程中所付出的爱心与努力,并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的辛苦。

杜德夫人将她的感受告诉教会的瑞马士牧师(Rev.Rasmus),她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向伟大的斯马特先生致敬,并能以此纪念全天下伟大的父亲。

瑞马士牧师听了斯马特先生的故事后,深深地为斯马特先生的精神与爱心所感动,他赞许且支持杜德夫人想推动「父亲节」的努力。于是杜德夫人在1910年春天开始推动成立父亲节的运动,不久得到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她随即写信向市长与州政府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提议,在杜德夫人的奔走努力下,士波肯市市长与华盛顿州州长公开表示赞成,于是美国华盛顿州便在1910年6月19日举行了全世界的第一次父亲节聚会。

1924年,美国总统科立芝(CalvinCoolidge)支持父亲节成为全美国的节日;1966年,美国总统詹森(LyndonJohnson)宣布当年6月第3个星期日,也就是斯马特先生的生日月份为美国父亲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森(RichardNixon)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的六月第三个主日,订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国定纪念日。

我国台湾的父亲节起源,要追溯到国民政府时代。民国三十四年的八月八日,上海闻人所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热烈举行庆祝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仕绅,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八月八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

虽然今日一般人对于父亲节的庆祝活动,不像对母亲节一般的重视与热闹,但是上帝在圣经中教导我们对于父母的关爱却是一致的,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所赋予他的温柔角色;或许当我们努力思考着该为父亲买什么样的礼物过父亲节之时,不妨反省一下,我们是否爱我们的父亲,像他曾为我们无私地付出一生呢?

父亲节祝福花朵

红色或白色玫瑰是公认的父亲节的节花。通常也有以送黄色玫瑰花为主,有的国家把黄色视为男性的颜色。

太阳花有的国家流行父亲节送太阳花,寓意父亲像伟大的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寓意在父亲的关爱下,子女才得以茁壮成长。此太阳花可以是向日葵,也可以是扶郎花。

康乃馨黄色的,象征慈祥、温馨、真挚,不求代价、永不褪色的爱。

父爱如山---向日葵配剑叶花语: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您的心胸,您额上的皱纹记载着坎坷,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丽的诗。

灿烂时光---各色太阳花,绿叶适量花语:青春是一颗星星眨着真诚的眼睛,青春是一个微笑,传递着流动的快乐,青春是一首歌,唱出了满怀的激情,青春是一首诗,写满了生活的喜怒哀乐。心灵的港湾---红色康乃馨、粉玫瑰,白百合,白紫罗兰高山羊齿绿叶搭配花语:鲜花,渴望雨露的滋润,漂泊了太久,渴望怀抱,浪迹天涯,仍惦记着那温馨的港湾。

幸福长久---红色康乃馨、粉色康乃馨,黄莺、绿叶花语:祝您幸福长久,源远流长。

热情洋溢---红色玫瑰,粉色香水百合,向日葵,绿叶、剑叶搭配花语:生命中的太阳,让每天都信心满怀,充满希望,让热情伴远行,海角天涯。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神经漫游者》——赛博·起源

全文共 2259 字

+ 加入清单

网络空间,这个词实际上是机器人和空间的结合。它起源于威廉·吉布森1982年在omnl杂志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熔化铬合金》。然后它获得了科幻文学的三大荣誉(星云奖、菲利普·迪克纪念奖和雨果奖)——一部令人惊叹的作品——自1984年以来全球售出的6500万册《神经漫游者》。

在这一点上,科幻小说有一个独特的流派,赛博朋克。

简而言之,赛博朋克主要以计算机构建的虚拟空间为背景,故事发生在另一个由技术和理性构建的世界。

在威廉·吉布森之前,有伟大的菲利普·k·迪克,弗洛文奇大师写了《真名》和《深渊中的火》,然后是尼尔·斯蒂芬森写了《雪崩》,理查德·摩根写了《复制》

然而,当提到开创性的作品时,第一个被提及的,不可回避的,必须是“神经漫游者”。威廉·吉布森先生不仅创造了神奇的词赛博空间,还颠覆了最初经典的科幻套路,让读者觉得焦点不再是故事本身。他描绘了一个充满冲突的陌生而又深刻的世界,这使人们沉溺于其中而忘记了回归。

即使书被放下,迷幻和质感的金属气味仍然会影响大脑。

秩序与黑客

秩序和黑客是“神经漫游者”的核心。个人对自由的追求与巨大的社会秩序冲突始终存在。然而,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社会秩序更加冷漠和高度有序。与大团体相比,个人真的很可怜。

团队的对手永远是同级别的敌人。在本书的未来描述中,这些群体中的大多数都是巨大的群体。它们就像蜂窝结构。即使有更多死去的领袖,下一级的候选人也会立即填补,而不会对这个庞大的身体造成任何伤害。一个接一个,他们是秩序的化身。

黑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或许他们可以被称为网络战士、虚拟杀手和赏金猎人。他们有一些类似中国古代侠士的特征,他们也崇尚自由,愿意挑战秩序。在网络世界中,他们的任务通常是代表另一方窃取一种力量的秘密。

与真正的突击队和商业战相比,网络黑客的战斗方法要新颖得多。他们用数据作为武器,小心翼翼地撬开目标的严密防御,成败在此一举。他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在任何时候,在贫民窟,在公寓里,在拱廊式的大厅里,被人注视着。这让黑客们充满了迷人的大众气质。

在这本书里,高级黑客使用精神漫游,把他们的精神意识放入网络数据,精确控制和无情的举动。然而,他们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水平线的概念就是由此而来的。脑电图中的一条直线会导致脑死亡,而一条连续的水平线会导致身体死亡并且永远不会醒来。

总的来说,黑客代表个人,是普通人,行事隐秘,喜欢冒险。

相反的秩序又冷又强,大多数时候又无情又残酷。

英雄故事,由此诞生。

网络世界与社会的关系

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几乎是一体的两面。社会现实在内部被放大和扭曲,网络空间产生的结果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外部世界。它看起来像一面被剥去了美化的镜子,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残酷和冷酷。

脱离现实社会的物质限制,把精神放入网络空间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膨胀感和自我怀疑。这不是病态的,而是在有限的实体和理论上无限的世界之间穿梭的体验。

1980年,在美国经济停滞的时候,威廉·吉布森写了《神经漫游者》。里根总统主张减少商业管制,随之而来的是大银行并购的增加以及商业巨头对市场的巨大影响。当时,住在温哥华的威廉·吉布森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点,并在网络世界中展示了他的担忧和预测。普通科幻作家可能会以此为起点,聚焦于改变世界的英雄冒险。他恰恰相反。

他不想过去解决这个问题。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感觉到吉布森从头到尾都没有写浪漫的英雄。在他建立的理性世界中,只有大亨才能决定和影响大亨们的事务。黑客的工作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完成一项任务或者拯救一个心爱的女孩——这非常非常困难。然而,读完之后,你会有那种现实的理解:这是现实世界的发展方向,只有你才能永远拯救自己。

沉浸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想象世界中,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阐述。这不是一个幻想世界。这是真实世界的反映。即使你是一个拥有神奇力量的黑客,图灵警察在这里,你也可以逃得远远的。

这个冷酷的核心让整个故事变得不同。他用最复杂、最神秘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充满了极客的对比和美感。

一个神经质的流浪者的胡言乱语

在网络空间,人们之间的距离无限缩短,生活在美国,财产在欧洲,贸易在亚洲。因此,基思,这个故事的主角,“被废除的神经漫游的黑客”,经常出没于大街小巷。但有趣的是,当这些人彼此接近时,他们充满了极度的不信任。千叶县女友琳达的背叛,神秘的瑞安,前特种部队采购员负责人,甚至人工智能...主角面对着无数的谎言。

这种近距离的疏离产生了一种压抑的情绪,这与网络空间中的大多数人看起来疯狂但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的事实不谋而合。更令人惊讶的是,吉布森过去甚至不想缓解这种情绪。无论主人公是无助还是无助,他都冷眼旁观——就像网络空间本身一样。

这就是神经质流浪者和大多数科幻作品的区别。它不试图解决一个大问题,打一场大仗或完成时代的变化。它的焦点根本不在这里。它展示了网络空间的生活。它充满了想象力和详细的描述。吉布森尽他最大的努力去写细节和真实的场景,让人们在现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的是,《黑客帝国》是受这个想法的启发,用吉布森的冰冷程序制作的,非常成功。

《神经漫游者》的整篇文章充满了跳跃感,这恰好是它的魅力所在——仿佛人们正在现实世界和网络空间之间行走。

这本书就像黑客提倡的那样,毫不妥协,追求自由。这种独特的内外结合形式凸显了迷人的气质。也许吉布森不是在写黑客故事,他是在讲述网络空间与各种人和智能的交叉互动。换句话说,他的主要角色是赛博空间。

至于结果,那不是他所考虑的。每个人都能看到他们期望的,不是吗?

就像他随意而自然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春节的起源及风俗习惯

全文共 5613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自然少不了爆竹声,自古以来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起源风俗习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春节的历史渊源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社会。在农耕社会,古人不断观察时间变化,季节更迭,逐步掌握了一年四季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春节”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和希望的萌生,它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

春节俗称“过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年”的记载。信奉自然神灵的古人认为丰收是神的恩赐,要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祭祀一年举行一次,具有很强的周期性,过年就是增岁。商周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除夕之夜都要举行驱邪逐疫仪式,庆祝丰收、祭祀祖先和求神降福,期望保佑一年的祥和平安。

现代的春节活动中仍有一些相关的习俗和信仰,便是这种古老文化保留至今的历史遗存。

春节风俗习惯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开门炮仗 :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

饮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祭财神(北方):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小年朝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贴“赤口”: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格式:“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送年”:一般晚上举行送年仪式,是送诸神和祖先回天。

大年初四(Forth of January),又称为“羊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老黄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前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在北方有些农村风俗是大年初四,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绑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

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俗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正月初八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顺星:顺星又名祭星。正月初八晚上,人们无论是否去庙里进香祀星君(即顺星),等天上星斗出齐后,各家都要举行一个顺星的祭祀仪式。祭星时,要在案头、灶台、门槛、锅台等处各放一盏“金灯”(黄灯花)并点燃,叫“散灯花儿”,有避除不祥之意。祭星结束后,全家聚在一起吃一顿元宵。 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明代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载说:“正月八日,石磴巷放生,笼禽雀、盆鱼虾、筐螺蚌,罗堂前,僧做梵语,数千相向,纵羽空飞,孽着落屋上,移时乃去,水之类投皇城金水河中网罟笋饵所希至。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称“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称之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统领三界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正月初十

十,谐音“石”,因此初十为石头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正月十一

“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正月十二

十二搭灯棚: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有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十三

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正月十四

正月十四即农历正月第十四天,作为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 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到了这一天,年基本已经过去了,之后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过后,年就宣告结束了。

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的节俗非常有特色。节期与节俗活动,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新年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春节的简介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过“年”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过年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起源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传统习俗:祭灶、蒸花馍、写春联、吃灶糖、扫尘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这一天常常不论是二十九还是三十,习惯上都被称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夜饭,年夜饭以后有发压岁钱和熬年夜的习俗、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传统习俗:置天地桌、吃年夜饭、守岁、看春晚、接神、踩祟、接财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_立夏节气起源传说

全文共 2875 字

+ 加入清单

立夏,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立是开始,夏是季节,按照传统认识,这是当年夏季的开始日。一般在公历5月5日或6日。关于立夏节气由来大家有了解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二十四节气之立夏的由来,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立夏起源传说

关于立夏节气起源的两个传说版本一

立夏还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 周代在立夏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 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 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并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笋,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赶在节日这天,名曰“立夏见三新”,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种水果,馈赠亲戚邻居。

关于立夏节气起源的两个传说版本二

立夏“称人”的第二种传说与三国时的蜀后主刘禅有关。

三国末期,后主刘禅经营的蜀国已是兵微将寡国力不继。这一年魏国大将邓艾奉命率大军伐蜀,兵逼刘禅投降。蜀国有位忠臣叫正,他对邓艾提出“刘禅乃一国之君,投降去了魏都后不能受到半点虐待,不能瘦一星半点肉,不然宁死不降”。邓艾答应了这一条件。

刘禅投降后被带到了当时魏国的都城洛阳,魏国公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住宅、绸缎万匹、美女百名。刘[禅从此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竟没有半点忘国之耻。第二年正叫人给刘禅称了一下体重,这忘国之君不仅没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这一天也恰好是立夏日,《三国演义》里有诗说“追玩作乐笑颜开,不念危土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立夏的由来

立夏节气一到,意味着夏天就将开始,此时的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同时农作物也静茹旺盛生长,因此夏天是一个生长的季节。

这个季节,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立夏的民间风俗

1、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讲着吉利话。秤人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的传说虽有不同的版本,但都与刘备的儿子——阿斗有关。

立秋的时候再称一次,看看夏季长了多少,能说明我们的(身体)情况的。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传说当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习俗在古时的一些地区很是兴盛却是无疑。

2、喝粥。

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我国古时每年“立夏”节气,民间形成了吃粥、挂蛋等习俗。民间传说立夏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虽然只是传说,但这种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煮粥时加些荷叶,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3、吃立夏饭。

立夏这一天,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要变着花样吃各种饭,乌米饭、豌豆糯米饭……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饭,但因为加进了各种时令的料,变换出不同的颜色,也会引得人们食欲大开。

立夏这天,南方人喜欢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俗称吃“立夏饭”。乌米饭也是立夏一大美食。乌米饭做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先把乌树叶子捣烂,在冷水中浸泡,然后去渣,再将洗净的糯米浸入乌树叶子汁内,把糯米浸透,变成黑色,再放入铁锅里蒸熟,最后再撒上些白糖,这就搞定啦。据说,这个风俗源于战国时期着名军事家孙膑。

4、尝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诸如吃樱桃、芽笋、青蚕豆、蒜苗、苋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种各样的蔬果都应该多吃点。

营养学界有句话认为,“每天五蔬果,你的生命是彩色的”,吃多种颜色的蔬菜水果,所摄取的营养更为均衡。另外,新鲜蔬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同时也有美白,抗紫外线,防止晒黑的作用。而膳食纤维则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5、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6、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7、喝茶。

我国江西、扬州等地有立夏饮茶的习俗。夏天酷暑炎热,经常喝茶,尤其是偏凉性的绿茶,可以让暑气顿消,起到清热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不过,茶叶中含有的茶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夏天喝茶消暑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出现“醉茶”的现象,不喝浓茶。不空腹喝茶、不大量喝茶,如果出现“醉茶”,可及时吃点东西,喝点白开水来缓解。

8、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据载,立夏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且马匹、车旗一律朱红,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

立夏日有忌坐门槛的说法,特别是孩子。俗传立夏坐门坎,夏天里会疲倦多病,且一年精神不振。如果孩童不小心坐到门槛了,就必须要坐满七根门槛,才可解除这种禁忌。

9、吃蛋

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会劲头足。孩子们脖子上挂着用丝线编成的蛋套,里面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相互用力比试,称为撞蛋。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鸡蛋相当于一个“微型营养库”,是夏天快速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成分的首选食物。夏天人们由于大量出汗,体力消耗大,容易疲乏,食欲减退,这时吃上一个鸡蛋,可以快速补充体力,还可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对安然地度过盛夏酷暑是非常有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象棋的由来 象棋的起源传说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象棋起源流传最为广泛的是:象棋始创于韩信。

刘邦统一天下后,被吕后诱捕入狱。韩信打算在狱中写一本兵书传给后人。不料被吕后知道,就下了一道懿旨,说他身为犯官,不能擅着兵书。韩信悲愤难忍,一天,狱卒给韩信送饭时,韩信叫狱卒坐下并拿一根小木棍,在地上画了个方框,又在框中画了一条「界河」,河中写了「楚河」、「汉界」四个字。接着又在河界两边各画了三十六个小格,狱卒取来纸笔,把纸裁成三十二个小块,布在方框内界河两方。纸片上写着将、士、象、车、马、卒等字,并具体地教狱卒如何出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榨菜有什么历史?榨菜的起源简介

全文共 1928 字

+ 加入清单

榨菜是一种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吃的菜,尤其是当不像做菜的时候,用榨菜也能就着饭吃下去,味道也是很好的,而且榨菜吃起来脆脆的,就算面对的是白米饭白粥,也能很开心的吃下去,不过榨菜毕竟属于腌菜的一种,还是不宜多吃。不过,吃了这么多年的榨菜,你是否了解榨菜的历史呢?榨菜诞生于什么时候,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

榨菜是四川著名的传统土特产。它青似碧玉、红如玛瑙,鲜、香、嫩、脆,久储不坏、不锅不烂的独有特点名扬天下,可与西德的甜酸甘蓝、欧洲的酸黄瓜媲美,被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资中人邓炳成在涪陵荔枝乡田湾村邱寿安家中当长工。他仿照资中大头菜加工技术,以菜头做试验,制成特种腌菜,味道很好。

邓炳成首创腌菜之时,邱寿安正在湖北宜昌开设“荣生昌酱园”,兼营各种腌菜业务。他回家见此情况,认为有利可图,便将两坛腌菜带到宜昌邀人品尝。众人一致夸赞鲜美可口,为其他菜所不及。他便再次赶回涪陵老家,精心策划投资建厂拜邓炳成为“掌脉师”,并改进了风凉脱水和用木榨除盐水的加工方法,将此新产品取名为“榨菜”次年,制作榨菜八十坛,以“涪陵榨菜”广告于市,运往宜昌,不到半月便销售一空。单坛菜重五十斤,售价大洋三十三元。邱获厚利,遂令家中扩大制作,年产量高达八百坛之多。邱寿安还严令家人保密,不许将榨菜加工方法传给外人,也不许外人前往他家参观,榨菜制作技艺被垄断达十六年之久。

后来有一商人以及邻居骆兴合等,经过贿赂手段长期试探,终于掌握了榨菜加工技术。从此,欧炳胜、张彤云、骆培之、叶海丰、黎炳林、潘云胜、张茂云等,于1910年至1918年相继办起榨菜厂,榨菜年产量达一万五千多担。1930年以后,丰都、长寿等地,大小榨菜厂如雨后春笋,年产量高达十九万多担。1948年,年产高达二十一万多担。涪陵榨菜远销南北各省,沿长江水运武汉、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南由上海转运浙江、福建、广东,北由海上运往青岛、烟台威海卫及东北三省。

榨菜何时进入国际市场呢?据1928年出版的施纪云主编的《涪陵县续修涪州志·食货志》载:“近邱氏贩榨菜至上海,行销及海外。”此志所记史实限于1911年。由此可见,涪陵榨菜“行销及海外”的时间,不会晚于清末。

涪陵榨菜远销新加坡、菲律宾,甚至欧美各国。多少年来,以其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吸引了海外消费者,历久不衰,声誉与“四川银耳”媲美。

榨菜起源于涪陵。据原涪陵州志《涪州志》记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涪陵县城郊(现涪陵城区洗墨路)商人邱寿安将涪陵青菜头“风干脱水”加盐腌制,经榨压除去卤水(盐水),拌上香料,装入陶坛,密封存放,当年送一坛在湖北宜昌开“荣生昌”酱园店的弟弟邱汉章,邱汉章在一次宴会上将哥哥邱寿安送与的榨菜让客人品尝,客人们倍觉可口,其风味“嫩、脆、鲜、香”,为其他任何咸菜所不及,争相订货。

1899年,邱寿安专设作坊加工,扩大生产,并按其加工工艺过程将其命名为“榨菜”(意即“经盐腌榨制过的咸菜”)。“榨菜”一词从此诞生,这是“涪陵榨菜”之名的起源。

涪陵榨菜从诞生至清宣统元年(1909年)的10余年间,一直为邱家独家生产经营,直到宣统二年(1910年),其生产工艺才被泄漏并迅速传开,后逐渐形成一大行业,历久不衰。

1931年,涪陵的榨菜加工厂(户)已达100余家。

1940年,涪陵榨菜产量首次突破20万担,其销售市场已形成以上海、武汉为中心辐射南北,并以转销形式出口至香港、南洋群岛等地。

1949年后,随着市场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榨菜的喜爱,涪陵榨菜得到了较快发展,生产规模、销售市场日益扩大,影响与日俱增。

1953年,涪陵榨菜被国家纳入二类物资管理,由中商部直接计划调拨,成为定量供应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军需、出口的主要商品。

1959年和1978年,中商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先后两次在涪陵举办全国青菜头种植、榨菜加工培训班,并从涪陵抽派技术人员到全国各地指导生产,大力发展。从此,榨菜逐渐传到中国各省、市、自治区一些地方。

1995年3月,涪陵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

2003年,涪陵被国家授予“全国果蔬十强区(市、县)”和“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区(市、县)”;

2005年,“涪陵榨菜”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审定。

2008年6月,“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3年,“涪陵榨菜”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认定其品牌价值为125.32亿元。

2014年,“涪陵榨菜”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认定其品牌价值为132.93亿元。

2017年,“涪陵榨菜”荣获“2017年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七夕节起源于什么时候

全文共 2024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到,快乐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到,祝福到,幸福的人永合好;七夕到,好运到,桃花运儿追着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夕节起源于什么时候,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夕情人节由来故事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演变,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情节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诉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恼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诉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的话,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后,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丽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相会。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2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的,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3夕节起源于什么时候

七夕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还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月球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那么,月球的起源是什么?

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提出3种理论,它们全都有缺陷,但是阿波罗计划却有助于证明,其中看来可能性最小的理论是最佳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另一种理论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然而阿波罗登月探险的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结构成份差别很大,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说,即俘获说。他们认为,月亮是偶然闯入地球引力场,而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可是,要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难度相当大。因此,上述3种理论全都难以站得住脚。正如罗宾·布列特博士所称:要解释月球不存在,要比解释月球存在更容易些。

月球神话故事二: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月球神话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

月球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李学数讲故事之算术难学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的确,我小时候很笨——用我的母语来说,我是一个“愚蠢的傻瓜”。学生可以背“九九乘法表”,也可以倒着背,但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是“六六三十六”。老师把公式写在黑板上。对我来说,这就像张天师的性格。我很困惑。

我曾经说过,如果我梦见阅读,那通常是一场噩梦。这个梦主要和上算术课有关:我看见那个邪恶的算术老师拿着一本算术课本,以读唐诗的姿势读一道题的答案,很像“摇头摆尾发脾气”。然后他把书的内容抄在黑板上,然后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哼唱着阅读。在闷热的教室里,我们都张开嘴,流口水,打瞌睡。

有时他会让学生在黑板上用狮子吼的方式提问:“李新明!今天有鸡和兔子在同一个笼子里,有21个头和70英尺。有多少只鸡?有多少只兔子?”

这时,我会摇摇我的小腿,勉强站在黑板前,但我的头脑中没有解决办法。刚才,当我在发呆的时候,我想,“当鸡和兔子在一起的时候,难道鸡不能啄兔子吗?我祖母养的鸡被关在笼子里。我有时切蔬菜给他们吃。一些鸡甚至猛烈地啄我的手。兔子和小鸡被锁在笼子里。他们不会受苦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除夕的起源及由来传说

全文共 2190 字

+ 加入清单

年三十,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夕的起源由来传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除夕的由来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无奈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老婆婆答应后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为此,大家纷纷都去拜会年,也就是现在的“除夕”。

除夕夜要注意什么

忌倒污水、倒垃圾

据说,随意乱倒污水、垃圾,乱丢杂物,随地便溺的话,不小心就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如果神灵恼怒的话,就会降祸到人。

忌剩下浆糊

腊月里贴窗花、对联剩下的浆糊不能留,一定要处理掉,以免来年的日子越过越糊涂。

进餐忌讳有人来串门

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不能动“鱼”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忌过早睡觉

守岁,其实就是在除夕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岁”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零点必须回家

团圆的年夜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吃完,一家人就会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或者到亲戚家串门聊天,但必须在零点前回到家。一到零点,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岁”,当钟表的指针走过12点后,人们就会燃放早已准备好的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灯长开不关

除夕晚上睡觉的时候,是不能关灯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关灯。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不论是否守岁,屋里的灯都不要关,要彻夜不灭,寓意来年前途光明。

除夕习俗

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传统座次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饮食特色

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因为在汉语中“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则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长年菜则有长寿的意涵。华南则多有鸡、烧肉、发菜、蚝豉等,因为“发菜蚝豉”与“发财好市”谐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饭必有鱼,丰盛汤锅。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祭祖

据民俗专家、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竟介绍,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除夕的起源

除夕,即岁除之夜,它与岁首(新年)首尾相连。旧岁至此夕而除,第二天就换新岁了,故俗以为除夕。除夕作为年尾的节日,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风俗。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

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另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每年将尽的时候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据说这也是当时“除夕”节令的习俗之一。除夕通常会被称为大年三十,但是其实由于阴历历法的原因,除夕的日期可能是十二月三十,也可能是十二月廿九,但不论如何,它都是阴历年的末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相扑起源于中国 宋朝的相扑是什么样的

全文共 1560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起“相扑”,肯定很多人都会第一个就想到“日本”,的确,现如今,相扑似乎已经成了日本的一个代名词,一种独属于日本的文化,但是相扑在历史上并非是起源于日本,而是在中国,日本的相扑要比中国晚了数百年,但是现在却已经无人得知中国的相扑了,这种情况很值得反思。那么,我国古代的相扑又是什么样子的?宋朝的相扑你见过吗?

不少人认为相扑是日本的国技,可是在千年以前的宋朝,相扑就是当时流行度非常高的一项竞技运动。

宋朝的相扑,又称为角抵或争交。和马球一样,宋朝的相扑也起源于军营,相对于马球而言,相扑因为全靠身体的接触进行搏击,场面要更为激烈。

宋太祖领军打仗时,为了训练官兵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作战素养,时常会在军中举行相扑比赛,胜者会获得钱物和升职的赏赐,这激发了将士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斗志。

统一政权之后,宋朝仍然继续执行这条规定,皇帝时常从地方上征召勇武之士,专业培养相扑高手,并且把他们的身份划归军队建制。

相扑强身健体,有利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南宋著名将领岳飞和韩世忠在军营中以相扑之法训练士兵,军中相扑比赛也是常事。比赛的获胜者,另册登记,军中押队“旗头”缺员之时,便从登记册中选用。这些士兵之间,再次比赛获胜者,即可有副将之衔。

岳飞、韩世忠的军队,有亲随军的设置,其中军士,个个强健刚猛,气魄非凡。被选拔进亲随军的军士,都会得到优厚的犒赏,这更增加了军中将士相扑健身的热情。亲随军冲锋陷阵,势如破竹,强敌难当,因此岳家军、韩家军成为南宋最为精进的部队。

皇帝尤为赞赏这种通过相扑角力选拔人才的方式,天子身边就有“内等子”,皆是从军营里选出的威武之士,因严于标准,一次至多一百二十人。他们日夜苦练,只为在之后的相扑升级赛中赢得干脆,获得等级不等的职位,而皇帝本人也乐得做这种选拔比赛的主持人。

国家庆典等重大活动,外交盛宴之上,常规性的节目也有相扑角力。“角抵罢时还罢宴”正是指此事,如果相扑节目仿佛显得不够隆重气派。

皇家相扑手可以有着常侍这一职位,伴随皇帝行走各处,既增添了皇家的威严之势,还有一个作用自然是有保镖的功能。

皇室的提倡,民间也就有了习练相扑之术的风气。六名考生自吴兴往东京赶考,晚上行至汴河大堤,被几个持刀强盗拦截。有一位平日就勤练相扑,有“霍将军”绰号的考生,挡在同伴们身前,毫不客气地还击。因为他平时练习相扑之时,懂得膝盖是人的脆弱部位之一,于是用手中短棒击打强盗膝盖,结果强盗们一一倒地不起,一时传为笑谈。

民间的相扑手众多,其中很多以在瓦市勾栏中进行表演谋生。为了增加娱乐性和票房,他们时常用滑稽可笑的动作姿势招徕人们观看,这种表演方式又叫“乔相扑”,通常观者如堵。

宋朝的笔记记录了当时最为出名的相扑高手,有撞倒山、铁板踏、宋金刚、曹铁凛、周急快、杨长脚、金重旺、韩铜柱、郑排、广大头、黑八郎、盖来住、武当山、一拔条等,个个技艺都有非凡之处。

相扑手中那些有名的人物,常常会被冠以“某关索”这样的名号。关索是三国时关羽之子,貌美体健,武艺高强,想来一定是相扑手们的偶像,被称为“某关索”,肯定是一种认可与赞扬。《水浒传》里杨雄的绰号就是“病关索”,应该有一定的相扑搏击本领。

在娱乐性的相扑表演赛上,观众可以见到相当香艳的场面,那就是女子相扑。

女子相扑在当时堪称京城的一绝,是最能吸引看客眼球的一项娱乐表演,因为物以稀为贵。与说书唱戏不同,相扑是个力气活儿,极具竞争性,“赛关索”“嚣三娘”“黑四姐”……这些粗犷的女相扑士的艺名就足以引人好奇,再加上硕大无比的身体相互角力,而且是赤膊上阵,在那个还没有比基尼模特比赛的时代,想不叫座都难。

当时的女子相扑多安排在男子相扑前进行,主办方的目的很明确,打女人牌热场子、聚人气。效果确实好,身怀绝技的“女飐”(女子相扑手)们往擂台上惊艳一立,立马会惹来成群的看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一文说透算法稳定币:起源、发展、争议与未来演进

全文共 9443 字

+ 加入清单

从 Ampleforth、Basis,到 ESD、 Basis Cash、Frax,说透一系列集合反身性与稳定性悖论的哈耶克货币实验。

有两篇发表于 2014 年的学术论文非常值得关注:一篇由曾担任比特币开发者会议项目主管的米兰理工大学教授Ferdinando Ametrano所撰写,题目为《哈耶克货币:加密货币价格稳定解决方案》(Hayek Money: The Cryptocurrency Price Stability Solution);另一篇,由一位有着 11 年对冲基金工作经验的加密货币经济学家Robert Sams撰写,题目为《加密货币稳定化:Seignorage Shares》(A Note on Cryptocurrency Stabilisation: Seigniorage Shares)。

借鉴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对金本位制的批评, Ametrano 认为,由于其通缩性本质,比特币无法充分执行我们对货币作为账户单位这一职能的要求。取而代之,他提出了一种建立在规则之上、供应弹性的加密货币,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代币供应变化」(rebase),例如,按比例改变所有代币持有者的货币供应。

在「Seigniorage Shares」这篇论文中, Sams 则提出了一个基于相似理由的相似模式,但有一个重要的调整:Sams 的系统不是重新调整代币供应,即按比例改变所有钱包中所分配的货币供应量,而是由两个代币组成:供应弹性的货币本身,以及网络中的投资「份额」。后一资产的所有者(Sams 称其为 Seigniorage Shares),是供应增加带来的通货膨胀收益的唯一接收者,而在货币需求缩水且网络收缩时,则是债务的唯一承担者。

精明的加密货币观察人士马上会意识到 Ametrano 的「哈耶克货币」和 Sams 的「Seigniorage Shares」已不再是是纯粹抽象的学术概念。「哈耶克货币」与Ampleforth几乎一模一样。Ampleforth 于 2019 年推出,在 2020 年 7 月一飞冲天,其完全摊薄的市值已超过 10 亿美元。而在最近, Sams 的 Seigniorage Shares 模式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了 Basis、Empty Set Dollar、 Basis Cash 和 Frax 的理论基础。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与 Ametrano 和 Sams 6 年前发表论文时他们的读者所面临的问题没有什么不同:

算法稳定币能否能真正实现长期生存能力?

算法稳定币会是否会永远受制于极端扩张性和收缩性周期?

哪种版本的算法稳定币更引人注目:一个简单的rebasing模式,还是一个多代币「Seigniorage Shares」系统,或完全不同的其他东西?

在所有这些问题上,大众陪审团仍未作出裁决,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成广泛共识。尽管如此,本文还是试图从第一性原理的推理途径,以及近几个月的一些经验数据中,探究一些基本问题。

稳定币背景

算法稳定币本身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但在深入研究之前,值得退后一步,探讨更广泛的稳定币格局

伴随比特币滚雪球般被金融机构采用,去中心化金融 DeFi 行情火爆,加上以太坊即将进行的网络升级,稳定币近来也大受追捧,总市值已超过 250 亿美元。这种抛物线式的增长吸引了密码学界之外大佬的热烈关注,最近甚至吸引了一批美国国会议员关注。

USDT仍然是当前市场份额高居榜首的稳定币,但它绝不是唯一的稳定币。广义上讲,我们可以将稳定币分为三类:以美元为抵押的稳定币、多资产池超额抵押的稳定币和算法稳定币。本文的重点是最后一个类别。不过,重要的是要注意其他类别稳定币的优缺点,因为理解这些折衷方案将使我们能够增强算法稳定币的价值主张。

第一类稳定币(主要是 USDT 和 USDC,但也包括交易所发行的稳定币,例如 BUSD、HUSD 等)属于中心化管理,以美元为支持,并可以用 1:1 的 汇率兑换。这些稳定币具有确保锚定和资本效率高的优点(即没有超额抵押),但是它们是需要许可的,且是中心化管理的,这些性质意味着用户可能被列入黑名单,而汇率锚定本身取决于中心化实体的可信赖行为。

第二类是多资产抵押稳定币,包括 MakerDAO 的DAI和 Synthetix 的sUSD。这两种稳定币都由加密资产超额抵押,并且都依靠价格预言机来维持与美元的锚定。与 USDT 和 USDC 等中心化代币不同,第二种稳定币可以不需许可而铸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DAI 用例中,可以将 USDC 等经过许可的中心化资产用作抵押品。此外,第二种稳定币的超额抵押机制性质意味着资本过于密集,并且加密资产高度动荡、高度相关的本性,使这些稳定币过去容易受到波及整个加密市场行情的冲击。

所有这些使我们更多关注了算法稳定币。算法稳定币是以确定性机制(即采用算法)调整其供应量的代币,旨在使代币的价格朝价格目标方向移动。

简单来说,算法稳定币在高于目标价格时会扩大其供应量,而在低于目标价格时则会收缩供应。

与其他两种类型的稳定币不同,算法稳定币既不能与美元 1: 1 汇率兑换,目前也没有加密资产为抵押。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算法稳定币通常具有高度反身性: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情绪和动力驱动(批评人士可能对此有异议)。这些需求方的力量被转移到代币供应中,进而产生进一步的方向动能,最终可能形成剧烈的反馈回路。

每种稳定币模式都各自权衡利弊加以取舍。不怎么在乎中心化影响的投资者不会认为 USDT 和 USDC 有什么毛病。其他人会觉得,资本效率低下的超额抵押是值得付出的代价,以换取未经许可、去中心化、硬性锚定的货币。但是对于对这两个选项都不满意的人而言,算法稳定币是一个诱人的选择。

反身性和算法稳定性悖论

算法稳定币要想实现长期可行,必须实现稳定性。对于许多算法稳定币而言,由于其固有的反身性,这是一项特别难以实现的任务。依据算法的供应量变化是反周期政策;扩大供应量旨在降低价格,降低供应量旨在提高价格。但在实际操作中,供应变化通常会通过反身性放大方向动量,特别是对于不遵循「seigniorage shares」模式的算法模式。在 seigniorage shares 模式中,稳定币代币本身与累积价值和债务融资的代币是两种独立存在的代币。

对于非算法稳定币,网络引导不涉及博弈论协调。每个稳定币(至少在理论上来说)可兑换等值的美元或其他形式的抵押品。相比之下,算法稳定币的成功价格稳定性完全无法保证,因为它完全由集体市场心理决定。

Dragonfly Capital管理合伙人Haseeb Qureshi恰当地指出了这一点:「这些机制利用了一个关键的见解:稳定币最终是一个谢林点(Schelling point)。如果足够多的人相信该系统能够生存,那么这种信念会带来确保其生存的良性循环。」

实际上如果我们更仔细地考虑算法稳定币实现长期稳定需要什么,我们会发现一个明显的悖论。为了实现价格稳定,算法稳定币必须壮大到足够大的市值,以使买卖订单不会引起价格波动。但是,纯算法稳定币增长到足够大的网络规模的唯一方法是通过投机交易和反身性,而高反身性增长的问题在于它是不可持续的,且收缩通常也具备反身性。因此,悖论产生了:稳定币的网络价值越大,它面对大规模价格冲击的弹性就越大。然而,只有高度反身性的算法稳定币,即易于出现极端扩张性 / 收缩性周期的那些币,才有可能首先获得极大的网络估值。

比特币也有类似的反身性悖论。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可以使用比特币,比特币必须具有越来越强的流动性、稳定性和接受度。多年来,比特币的这些特征不断增强,使比特币的用户从最初的暗网参与者,一路扩展至后来的富裕技术人员,以及最近的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一点上,比特币已经从深陷反身周期中获得了抵抗力,这是算法稳定币也需要遵循的路径。

Ampleforth:

简单但存在瑕疵的算法稳定币

现在让我们的目光从抽象理论转向算法稳定币的现实世界,首先,从现存规模最大但最简单的协议:Ampleforth开始。

如前文所述,Ampleforth 与 Ferdinando Ametrano 提出的「哈耶克货币」几乎相同。AMPL 的供应量根据基于每日时间加权平均价格(TWAP)的确定性规则进行扩展和收缩:低于价格目标范围(例如,低于 0.96 美元)供应量收缩,高于价格目标范围(例如,高于 1.06 美元)则供应量增加。至关重要的是,每个钱包都按比例「参与」每次供应量变化。如果在 rebase 之前 Alice 持有 1,000 枚 AMPL,且供应量增加了 10%,那么 Alice 现在持有 1100 枚 AMPL;如果 Bob 拥有 1 枚 AMPL,那么他现在拥有 1.1 枚 AMPL。

覆盖全网范围的「rebase」是 Ampleforth 的算法模式与其他协议采用的 seigniorage share 模式不同的地方。尽管 Ampleforth 白皮书没有解释采用单代币 rebasing 设计而不是多代币方法的基本原理,但该设计决策似乎有两个主要依据。

首先是简洁性。无论在实践中如何运作,Ampleforth 的单代币模式都具有其他算法稳定币无法比拟的优雅简洁性。

其次,Ampleforth 的单代币设计号称是最公平的算法稳定币模式。

与法币的政策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币政策行为使「最接近」货币来源的那些个人受益最大(即「坎蒂隆效应」),Ampleforth 的设计使所有持币者在每次 rebase 后都能保持其持有的网络份额不变。Ametrano 在 2014 年的论文中指出了这一点,他详细介绍了央行货币政策行为的「严重不公平」,并将其与「哈耶克货币」的相对公平性进行了对比。

这就是 Ampleforth 模式的推定原理,该模式已被其他采用 rebase 原理的算法稳定币(如 BASED 和 YAM)复制。但是在探讨该模式的缺陷之前,我们可能首先要看一下手上拿到的有关 Ampleforth 一年半业绩的数据。

自 2019 年中期开始(迄今刚刚超过 500 天),Ampleforth 的每日 rebase 中有四分之三是正数或负数,换句话说,AMPL 自启动以来的 TWAP 有 75% 以上超出 rebase 的目标范围。可以肯定的是,该协议迄今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仅凭这些理由就否定它还为时过早。不过我们很快将研究经过修改的 seigniorage 稳定币Empty Set Dollar,在其诞生的头几个月中,如何保持比 Ampleforth 高出一倍以上的稳定性。

Ampleforth 的死忠铁粉经常对该代币缺乏稳定性的说法不屑一顾;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会讨厌「算法稳定币」的标签。他们的论点是, Ampleforth 成为投资组合多元化中「与传统金融资产不具相关性的储备资产」就够了。

不过这种说法值得怀疑。例如,一种加密货币根据随机数生成器每天 rebase,像 Ampleforth 一样,该代币将具有「明显的波动足迹」,但仅凭这个原因就说它具有价值是不成立的。Ampleforth 的价值主张取决于其趋于均衡的趋势,均衡理论上可使 AMPL 成为定价货币。

但是会吗?想象一下,如果 Ampleforth 摆脱了至今的「难对付」特质,将其价格波动完全转移到了供应量波动中,从而每个 AMPL 的价格将基本保持稳定。这个「成熟的」 Ampleforth 是否真的是交易基础货币的理想选择?

这样我们就讨论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 Ampleforth 设计的核心缺陷:即使 AMPL 的价格达到 1 美元,个人持有的 AMPL 的购买力也会在达到 1 美元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早在 2014 年, Robert Sams 就针对 Ametrano 的哈耶克货币概念阐明了这一确切问题:

价格稳定不仅关系到计价单位的稳定,还关系到货币价值存储的稳定。哈耶克货币旨在解决前者,而不是后者。它只是将固定的钱包余额与波动的货币价格,换成了固定的货币价格与波动的钱包余额。最终结果是,哈耶克钱包的购买力与比特币钱包余额一样不稳定。

最终,Ampleforth 的简洁性(其简单的单代币 rebase 模式)成了一个漏洞,而不是特色功能。

AMPL 代币是一种投机工具,当需求高时会通过通胀奖励其持币人,而在需求低时则迫使其持币人成为债务融资人。因此,很难看到 AMPL 如何能既可以达到投机目的,又可以达到稳定币所必需的稳定性。

多代币 「seigniorage」方案

Robert Sams 的 「Seigniorage Shares」 设想从未成为现实,但近期一批新涌现的算法稳定币项目共同采用了其中的很多核心成分。

诞生仅仅一周多时间的Basis Cash就是试图复兴 Basis 的公开尝试——Basis 是一个算法稳定币项目,在 2018 年融资超过 1 亿美元且倍受赞誉,但一直未能启动。与 Basis 一样,Basis Cash 是一个多代币协议,由三个代币组成:BAC(算法稳定币)、Basis Cash Shares(其持币者在网络扩展时可以从 BAC 通胀中获取收益)和Basis Cash Bonds(当网络处于收缩状态时可以打折购买,在网络走出通缩阶段时可以兑换为 BAC)。Basis Cash 仍处于开发的初期阶段,并且遇到了一些早期开发的障碍;该协议迄今尚未进行成功的供应量变更。

但是另一个类似 Seigniorage Share 的项目Empty Set Dollar(ESD) 自 9 月份以来一直活跃,并且已经经历了多个扩展和收缩周期。实际上, ESD 到目前为止已达到 200 多个供应 epoch (每八小时一个),其中近 60% 的变化中 ESD 的 TWAP 在 $0.95

乍一看,ESD 的机制设计似乎是 Basis 和 Ampleforth 的混合体。类似 Basis (和 Basis Cash),ESD 利用债券(优惠券 coupon)来资助协议债务,债券必须通过焚毁 ESD来购买(因此会导致供应量减少),并且可以在协议恢复供应量扩展后兑换回 ESD。但是与 Basis 不同,ESD 没有网络还清债务进入扩展时从通胀中获取奖励的第三种代币。取而代之的是, ESD 持有者可以在 ESD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DAO 中「绑定」(比如质押)其 ESD,籍此按比例分配通胀带来的收益,类似于 Ampleforth 的 rebase。

至关重要的是,从 DAO 解除绑定的 ESD 需要一个「暂存」期,其中 ESD 代币被临时「暂存」 15 个 epoch (5 天),期间既不能由其所有者交易也不能获得通胀奖励。因此 ESD 的「暂存」模式功能类似于Basis Cash Shares,因为将 ESD 绑定到 DAO 与购买 Basis Cash Shares 都预先假设了风险(ESD 的流动性风险;BAS 的价格风险),以换取未来通胀奖励的潜力。确实,尽管 ESD 使用两种代币模式(ESD 和优惠券)代替了 Basis Cash 的三代币模式,但 ESD 的暂存期最终结果是 ESD 变成了事实上的三代币系统,绑定的 ESD 类似于 Basis Cash Shares。

单代币和多代币算法稳定币模式比较

显然,与 Ampleforth 的单代币 rebase 模式相比,多代币设计包含的变化组件更多。不过这种复杂性的增加,对于其提供的潜在稳定性而言只是一个很小的代价。

简而言之,ESD 和 Bass Cash 所采用的设计模式,其优势是遏制了系统固有的反身性,而系统的「稳定币」部分则(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市场动能的隔离。偏好风险的投机者可以在货币供应量收缩期间引导该协议,以换取将来从恢复扩展中分配收益。但是在理论上,仅希望拥有具有稳定购买力的稳定币的用户就可以持有 BAC 或 ESD,而无需购买债券、优惠券、股票,也不必将其代币绑定到 DAO 中。这种无需 rebase 的特质增加了与其他 DeFi 原语进行组合的额外益处。与 AMPL 不同,BAC 和(非绑定的) ESD 可以被抵押或借出,而不必考虑整个网络内代币供应量变化的复杂动能。

Ampleforth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Evan Kuo则批评像 Basis Cash 这样的算法稳定币项目,因为它们「依靠债务市场(例如债券)来调节代币供应量」。Kuo 劝告人们远离这些「僵尸想法」,因为这些算法稳定币像传统市场一样是有缺陷的,它们「将始终依靠最后的放款人(例如,救助 bailout)」。

但是 Kuo 的论点是论证丐题,因为它是在没有任何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假设依赖债务市场(救助)本质上是危险的。实际上,由于道德风险,在传统市场中的债务融资是有问题的。「大到不能倒」的企业实体可以通过将救助成本社会化的途径,去承担巨大风险而不用担心受到惩罚。像 ESD 和 Basis Cash 这样的算法稳定币不享有房利美和房地美在 2008 年金融海啸期间的这种奢侈待遇。对于这些协议而言,系统之外不存在最后的贷款人(即最后对救助成本接盘的接盘侠)。ESD 或 Basis Cash 完全有可能陷入债务螺旋式增长,在这种螺旋式中,债务堆积而没有人愿意为债务接盘,相关协议就崩盘了。

实际上,Ampleforth 也要求债务融资以避免死亡螺旋。所不同的是,这种债务融资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因为它只是分布在所有网络参与者中。与 ESD 和 Basis Cash 不同,如果不充当协议的投资者,就无法加入 Ampleforth 系统。在网络处于收缩状态时持有 AMPL 类似于承担该网络的债务(按 Maple Leaf Capital 说法就是「充当中央银行」),因为 AMPL 持币者会在每次负供应 rebase 中损失代币。

从第一性原理推论和经验数据两者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与「单代币 rebase」方案相比, 多代币、「Seigniorage Shares」启发的模式具有明显更高的内置稳定性。实际上 Ferdinando Ametrano 最近对他个人 2014 年提出的哈耶克货币「首次简单实现概念」进行了更新,鉴于上述问题,他现在赞成基于多代币、Seigniorage Share 的模式。

不过即使多代币算法稳定币优于其单代币同行,也无法保证这些算法稳定币中的任何一种都能长期持续发展。实际上算法稳定币的基本机制设计排除了任何此类保证,因为如上所述,算法稳定币的稳定性最终是基于博弈论协调的反身性现象。即使对于像 ESD 和 Basis Cash 这样将交易、稳定购买力代币与价值累积和债务融资代币分离开来的协议,只有在需求下降时有投资者愿意引导该网络,其稳定币才能保持稳定。当不再有足够的投机者认为该网络具有弹性时,该网络将不再具有弹性。

部分储备稳定币:算法稳定币的新时代?

纯算法稳定币的投机本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最近出现了一些雏形协议,试图利用部分资产抵押(「部分储备」)来控制算法稳定币的反身性。

对这一问题的见解很简单。Haseeb Qureshi 的观察是正确的:「从根本上讲,可以说支持 Seignorage Share 的『抵押』是系统未来增长中的股份。」

那为,什么不采用实际抵押品对这种投机性「抵押品」加以补充,让系统变得更强大呢?

ESD v2和Frax就是这么做的。ESD v2 仍处于研究和讨论阶段,之后它将最终通过治理投票决定命运。如果付诸实施,这一升级将对当前的 ESD 协议进行几项实质性更改。其中最主要的是引入「储备金要求」。

在新系统中,ESD 协议会考虑 20% 至 30% 的储备金率,最初以 USDC 计价。这些储备资金部分来自协议自身,该协议会在 ESD 高于某个目标价格时在公开市场上出售 ESD,部分则来自希望与 DAO 解除绑定的 ESD 持币者(他们必须向储备金存款)。然后通过自动购买 ESD 直到达到最低储备金要求,这些 USDC 储备金可用于在网络收缩期间稳定协议。

目前尚未发布的 Frax 是创建部分抵押算法稳定币的一种更优雅的尝试。与 Basis Cash 一样,Frax 包含三种代币:FRAX(稳定币)、Frax Shares(治理和价值累积代币)和Frax Bonds(债务融资代币)。但是,与前文讨论的所有其他算法稳定币不同,FRAX 可以始终以 1 美元的价格铸造和赎回,这意味着套利者将在稳定代币价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这种铸造 / 兑换机制是 Frax 网络的核心,因为它利用了动态的部分储备系统。要铸造一枚 FRAX 代币,用户必须存入 Frax Shares (FXS)和其他抵押品(USDC 或 USDT)的某种组合,共价值一美元。FXS 与其他抵押品的比例由 FRAX 的需求动态决定,随着需求的增加,FXS 相比其他抵押品的比例会增加。锁定 FXS 来铸造 FRAX,对 FXS 供应产生通缩效应,因此随着需要更多 FXS 铸造 FRAX,对 FXS 的需求自然会随着供应下降而增加。相反,正如 Frax 的文档所指出的,在网络收缩期间,「该协议对系统进行了再抵押,让 FRAX 的赎回者从系统中拿到更多的 FXS 和更少的其它抵押品。这增加了系统中抵押品在 FRAX 供应中所占到的比例,伴随对 FRAX 支持的增强,市场对 FRAX 的信心同时增强。」

有效地、动态的抵押充当了稳定的反周期机制,使 Frax 协议可以在需要时钝化极度反身性的有害影响。但还保留了该协议在将来变得完全无抵押的可能,只要市场做出这一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Frax 的动态抵押机制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运行的」。

Frax 和 ESD v2 都还没上线,因此在实践中能否成功都还有待观察。但是至少从理论上讲,这些混合式、需要部分储备的协议是将反身性与稳定性结合起来的很有前途的尝试,同时仍然比 DAI 和 sUSD 等超额抵押方案更具资本效率。

总结

算法稳定币是非常吸引人的货币实验,其成功无可避免。尽管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的格言始终不容置疑:「告诉我动机,我告诉你结果」,但这些协议具有博弈论上的复杂性,仅凭先验推理无法完全把握。另外,过去的加密市场周期如果可以作为借鉴的话,我们应该为这些动态做好准备,以理性的期待推动其成功。

如果在如此早期的萌芽阶段就一棍子打死算法稳定币,那是愚蠢的。忘记风险到底有多高也是错误的。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在其 1976 年的杰作《货币非国家化》(The Denationalisation of Money)中写道:「我相信人类可以比历史上的黄金做得更好。政府无法做得更好。自由企业,例如从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的机构,毫无疑问可以提供很好的货币,毫无疑问会的」。

尽管算法稳定币仍处于稚嫩状态,但最终可能成为哈耶克有关货币市场愿景的蓝图,并为之奠定基础。

利益相关:本文作者可能持有文中所述代币的头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生命的起源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起源应该追溯到与生命相关的元素和化学分子的起源。因此,生命的起源过程应该从宇宙形成之初开始,通过所谓的“大爆炸”产生碳、氢、氧、氮、磷、硫等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

大约66亿年前,银河系发生了一次大爆炸。它的碎片和松散物质经过长时间的聚集,在大约46亿年前形成了太阳系。作为太阳系的一员,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然后,冰状星云物质释放出大量的重力势能,然后转化为动能和热能,导致温度上升。此外,地球内部元素的放射性热能也具有变暖效应,因此早期地球处于熔融状态。在高温地球的旋转过程中,其中的物质发生了分化,重元素下沉到中心并凝结成核心,较轻的物质形成地幔和地壳,逐渐形成环状结构。这个过程花了很长时间。原始地壳出现在大约38亿年前。这个时间与月球表面大多数岩石的年龄一致。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与宇宙的起源和进化密切相关。生命的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来自“大爆炸”后的元素进化。数据显示,前生物阶段的化学进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在太空中还有广泛的化学进化产物。在星际进化中,一些生物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在星际尘埃或浓缩星云中形成,然后是生物大分子,如多肽、多核苷酸等。是在地球表面特定条件下产生的。经过前生物进化的几种过渡形式,地球上最终形成了最原始的生物系统,即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到目前为止,生物学的进化已经开始,今天地球上已经产生了无数复杂的生命形式。

38亿年前,地球上形成了稳定的陆地。各种证据表明,液态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一些目前生活的极端嗜热古菌和产甲烷菌可能最接近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它们的代谢模式可能是化学无机自养。35亿年前来自西澳大利亚瓦拉沃纳群体的微生物可能是地球上生命的最早证据。

原始地壳的出现标志着地球从天文和行星时代进入了地质发展时代,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也开始逐渐形成。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更多的生物出现。直到5.4亿年前的寒武纪,大量结壳后生动物才出现。因此,寒武纪之后的地质时代被称为显生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愚人节起源 愚人节有什么来历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愚人节起源,最普遍的一种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改变了过去以四月一日作为新年开端的历法,这引起一些守旧的人反感,他们任然在四月一日这天互赠礼物,举行庆祝新年的活动,然而被主张改革的人嘲弄,还给这些守旧的人派赠假礼物,并把他们称为“四月傻瓜”,愚人节因此而来。

愚人节起源

关于愚人节的其它起源:

起源1:起源于古罗马

据古罗马残籍记载:古罗马在每年四月初都会举行“蔓姜会”,而在某一年的“蔓姜会”,主宰之神雪丽丝之女白洛赛苹娜在极乐园与冥府王菩拉多一见钟情,之后她便嫁给菩拉多,当两人返回地府时,菩拉多便差使地府中的鬼怪出吃吃笑声来愚弄赛苹娜,而赛苹娜果被愚弄,之后他们便以每年之“蔓姜会”为“愚人节”。

起源2:英国民间传说

关于愚人节起源的,英国有一个民间传说,认为愚人节与一个名叫“哥谭镇”的城镇有关。据说在13世纪的英国有这样一个传统,国王巡视过的道路都会被收纳充公,而哥谭镇的民众不愿意便散布了谣言,以此来阻止国王巡视,聪明的国王派遣消息官前去打探,发现满街都是疯傻之人,于是国王无奈放弃了巡视的计划,后来愚人节便是为了纪念哥谭镇镇民的谎言而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最初起源于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南方吴越先民——百越族信奉、拜祭龙祖的节日演变而来。后来,人们也将端午节起源与历史人物联系在一起,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无力救国而抱石投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呢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除此之外,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历史人物的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秋的起源和各地风俗

全文共 2227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你知道中秋的起源和各地风俗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中秋的起源和各地风俗,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各地习俗

山西中秋节习俗

山西潞安地区过中秋节时要宴请女婿带爱人及子女上门一起共度良辰;山西永宁地区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恭祀太阴星主;山西大同地区称月饼叫团圆饼,大小在二、三尺左右,且有中秋节守夜之俗。

陕西中秋节习俗

陕西西乡地区过中秋节时男子要去泛舟登崖,女子则在家筹备佳宴,中秋节家家户户必食西瓜;陕西靖边地区过中秋有吹鼓手走街串户打鼓吹号,走时户主得给赏钱;陕西洛川地区中秋节时家长要率子女携带礼物去老师家拜节。

四川中秋节习俗

四川嘉定地区的人们过中秋节时要祭土地神,上演杂剧、声乐等,俗称“看会”,四川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在中秋节还要举行打粑、杀鸭子等娱乐活动;有的人会在中秋节夜晚将桔子挖空,里面点上蜡烛,悬挂在自家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俗称“舞流星香球”

福建中秋节习俗

福建浦城地区过中秋节时女子穿行南浦桥,以祈求长寿;福建建宁人中秋夜要在门前挂旛灯向月宫求子;福建上杭地区的人们过中秋节时,人们会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有大神降临,竹筐就会摇摆,依摇摆的次数来卜吉凶;福建金门人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天公用仙桃型的红果代顶,俗称“天公果”,拜月用的红果要雕成猪羊的形状,数目一定要九猪十六羊。

江西中秋节习俗

在江西吉安地区中秋节傍晚,村村寨寨都要用稻草烧瓦罐,瓦罐烧红后将醋倒进去,让其香味飘散于全村;江西新城地区过中秋时,从八月十一夜开始要在自家门前悬挂通草灯,大街小巷鼓乐阵阵,热闹非凡,直至八月十七才算结束。

山东中秋节习俗

山东庆云地区农家在八月十五日要大祭土谷神,俗称“青苗社”;山东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还要上坟祭祖,即墨地区的人们中秋节家家户户要吃一种叫“麦箭”应急食品。

河北中秋节习俗

河北万全地区的人们称中秋为“小元旦”,过中秋节时要在月光纸上绘太阴星君,悬挂关帝夜阅春秋像;河北河间地区的人们称中秋雨为苦雨,中秋节若下雨,意味着当年收获的青菜味道含苦味。

少数民族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在中国是全民性的重大节日,不但汉族过中秋,侗族、苗族、壮族、傣族、黎族、满族、朝鲜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风俗各异。

壮族习惯在河中的竹排房子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搭起“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箫,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1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称为“8月节”;布依族在中秋节当天晚上有偷老瓜煮糯米饭的习俗。

他们将偷来的老瓜用红布包好,一路放炮到缺子女的人家。这家的主人要请他们吃酒消夜,据说这样可以给这家人带来子女。而被偷的人家也不会责怪偷瓜的人,反而认为这样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好的收成。

苗族男女青年则在中秋夜跳起苗家舞蹈,这一风俗被称为“跳月”。男女青年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吐露爱慕之情。

猜你喜欢:

中秋的起源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①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日月这两大天体,在古人的观念中代表着世界的两极。“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日月分别为阴阳的代表,在时间上分属日夜。同时,日月是构建历法体系的基础,季节上分属春秋,空间方位上属东西,五行中属水与火。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礼记·祭义》所谓:“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日月的正常运行是宇宙和谐的保证,因此古人很重视对日月的祭祀。

殷人已将日月分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故作大事必顺天时,为朝夕必放(仿)于日月。”①这种朝日夕月的祭礼,据唐人孔颖达解释说,春分日的早上在东门外祭日,秋分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因为秋分时节太阳几乎直射月亮朝向地球的那一面,所以月亮看起来又大又圆。正如后人所说:“祭月祭日不宜迟,仲春仲秋刚适时。”

周人的日月祭祀的方式是:“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坛、坎这两种物象作为日月的象征,坛在上,光明,坎处下,幽静。②祭品为牺牲玉帛之类。

春秋战国时日月神分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云:“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西王母与东王公分坐在柱状物上(有说是昆仑山),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郭璞《山海经图赞》“昆仑月精,水之灵府”的说法言之有据,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变而来。

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秦雍都有日月祠,山东有日主祠、月主祠。汉代武帝时,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行朝日夕月之礼,“朝朝日,夕夕月则揖”。③此后北魏、隋唐以致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现在北京的月坛公园就是明清祭月的坛场。

月为“夜明之神”,它与太阳同辉。奎诺尔特人称月为“夜间的太阳”,与明朝人的“夜明”之称相同。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在“绝地天通”之后,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王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自然是无缘祭享的。月亮对于平民来说,是一种外在的神秘的支配力量,无法接近它,祭祀它。因此华夏文化系统内民间祭月的习俗,在汉魏时期不见著录,更不用说出现以拜月为中心的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你知道豆腐的起源吗?详解豆腐的发明史

全文共 1180 字

+ 加入清单

豆腐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一种健康食品。尤其是素食者,更是视豆类制品为大爱。豆制品我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也是最早利用大豆制成豆腐制品的国家。

知道豆腐的起源吗?详解豆腐的发明

豆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两汉时,淮河流域的农民已使用石制水磨。农民把米、豆用水浸泡后放入装有漏斗的水磨内,磨出糊糊摊在锅里做煎饼吃。煎饼加上自制的豆浆,是淮河两岸农家的日常食物。农民种豆、煮豆、磨豆、吃豆,积累了各种经验。后来,人们从豆浆久放变质凝结这一现象得到启发,终于用原始的自淀法创制了最早的豆腐。

相传汉代淮南王刘安始创豆腐术。他曾招集大批方士改进了农民制豆腐的方法,采用石膏或盐卤作凝结剂,洁白细嫩的豆腐制作出来了。

豆腐,古时已在南北食物市场上出现。据当时的《清异录》记载,人们呼豆腐为“小宰羊”,认为豆腐的白嫩与营养价值可与羊肉相提并论。

宋代,豆腐作坊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出来。登泰山去拜佛和游览的人都要尝尝绵滑细腻的泰安豆腐。古代泰安城里多豆腐作坊,夜间全城磨轮辘辘,豆香四溢。安徽的八公山豆腐、湖北的黄州豆腐、福建的上杭豆腐、河北正定府的豆腐脑、广西桂林腐竹、浙江绍兴腐乳等都是古代有名的豆腐制品。

豆腐有南豆腐、北豆腐、老豆腐、嫩豆腐、板豆腐、圆豆腐、水豆腐、冻豆腐、包子豆腐等分别,都是豆腐鲜货制品(包括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等);豆腐的发酵制品,有臭豆腐、乳腐、长毛豆腐等,这些都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副食品。

豆腐的营养与功效

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其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求量。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作用,豆腐中的甾固醇、豆甾醇,均是抑癌的有效成分。

豆腐的宜忌

【性味】性凉,味甘。

【归经】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和脾胃,抗癌。

宜: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气血双亏,年老赢瘦者宜食;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肥胖者及血管硬化者宜食;糖尿病人宜食;妇女产后乳汁不足者宜食;青少年儿童宜食;痰火咳嗽哮喘(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哮喘)者宜食;癌症患者宜食;豆腐皮最宜老人;饮酒时宜食,因为豆腐含有半胱氨酸,能加速酒精在身体中的代谢,减少酒精对肝脏的毒害,起到保护肝脏的工作。

忌:因豆腐肿含嘌呤较多,对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忌食豆腐;脾胃虚寒,经常腹泻便溏者忌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生命的起源是什么

全文共 1805 字

+ 加入清单

生命是生物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具有的生存发展性质和能力,是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应激、进化、运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存发展意识,那么,生命的起源是什么呢?

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很早就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近几十年来,人们根据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 就,对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根据科学的推算,地球从诞生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候是绝对不会有生命存在的。最初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目前,这种关于生命起源是通过化学进化过程的说法已经为广大学者所承认,并认为这个化学进化过程可以分为下列四个阶段。

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根据推测,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开始进行的。当时,地球表面温度已经降低,但内部温度仍然很高,火山活动极为频繁,从火山内部喷出的气体,形成了原始大气(下图)。一般认为,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甲烷(CH4)、氨 原始地球的想象图

(左)原始大气(右)有机物形成

(NH3)、水蒸气(H2O)、氢(H2),此外还有硫化氢(H2S)和氰化氢(HCN)。这些气体在大自然不断产生的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的作用下,就可能自然合成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等一系列比较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后来,地球的温度进一步降低,这些有机小分子物质又随着雨水,流经湖泊和河流,最后汇集在原始海洋中。

关于这方面的推测,已经得到了科学实验的证实。1935年,美国学者米勒等人,设计了一套密闭装置(下图)。他们将装置内的空气抽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通入甲烷、氨、氢、水 米勒实验的装置

蒸气等气体,并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闪电,连续进行火花放电。最后,在U型管内检验出有氨基酸生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因此,探索氨基酸在地球上的产生是有重要意义的。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成分,在实验室里制成了另一些有机物,如嘌识、嘧啶、核糖,脱氧核糖,脂肪酸等。这些研究表明:在生命的起源中,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化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

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有机高分子物质 蛋白质、核酸等有机高分子物质,是怎样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形成的呢?有些学者认为,在原始海洋中,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如吸附在粘土上),通过缩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就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

现在,已经有人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制造出了类似蛋白质和核酸的物质。虽然这些物质与现在的蛋白质和核酸相比,还有一定差别 ,并且原始地球上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过程是否如此,还不能肯定,但是,这已经为人们研究生命的起源提供了一些线索;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产生这些有机高分子的物质是可能的。

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 根据推测,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高分子物质,在海洋里越积越多,浓度不断增加,由于种种原因(如水分的蒸发,粘土的吸附作用),这些有机高分子物质经过浓缩而分离出来,它们相互作用,凝聚成小滴。这些小滴漂浮在原始海洋中,外面包有最原始的界膜,与周围的原始海洋环境分隔开,从而构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即多分子体系。这种多分子体系已经能够与外界环境进行原始的物质交换活动了。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过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发生。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不过,我们可以推测,有些多分子体系经过长期不断地演变,特别是由于蛋白质和核酸这两大主要成分的相互作用,终于形成具有原始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进行繁殖的原始生命。以后,由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进入到生命出现之后的生物进化阶段。

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但是绝大多数实验只是集中在第一阶段,有些阶段还仅仅限于假说和推测。因此,在对于生命起源,问题还必须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

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没有蛋白质和核酸,就没有生命。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一种含有5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用人工的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一种)。这些工作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冬至节气的起源和由来

全文共 2009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大家知道冬至的由来吗?关于冬至有哪些知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冬至节气的起源和由来,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至传说故事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的起源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周公到洛阳,用土圭法测得洛阳所处的地方即为“天下之中”,然后开始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尚书?洛诰》记载:周公“朝至于洛师”,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确定涧水东、e水西、e水东皆“惟洛食”(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过“土圭测景”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被载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为封邦建国的成法。

“土圭测景”的目的是找出“土中”(中国的中心)。这种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 “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 用这种方法测到的就是“土中”洛阳、“洛邑”的理论位置。

依周公测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详细规划了灭商后的.第一座国家都城,《逸周书?作雒》载:“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定天保,依天室”,国家社稷(都城、宗庙)完成之后,周公在成周明堂制礼作乐,详细制订了国家礼仪制度,据记载,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也就是说,周公选取的是经土圭法测得的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为新的一年开始的日子。

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时节最忌讳的三件事

忌讳回娘家

在我国北方有些城市认为冬至不能回娘家。这是由于过于传统的习俗中,“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媳妇的约束。过去的媳妇会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时候回婆家的习俗。

忌讳结婚

一般来说节气前后都不宜结婚。古人认为结婚的日子,要避开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状态,传统习俗中认为此为四绝日及四离日,在此时结婚为不吉。

忌讳出门

在冬至的传说中,不是不能出门,是不能出远门。因为冬至的白最最短,因而有传说这天是天狗来人间寻找化身的时候,所以你不光不能出远门,天黑了也不要乱走哦。也有说在盘古开天之时,正是冬至的时候这时候由于天才刚被打开,万恶无首,天地遨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波斯猫图片,波斯猫起源,波斯猫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暹罗猫(详情介绍)

暹(读xiān)罗猫是世界著名的短毛猫,也是短毛猫的代表品种。种族历史暹罗猫原产于泰国(故名暹罗),在200多年前,这种珍贵的猫仅在泰国的皇宫和大寺院中饲养,是足不出户的贵族。很多朋友不会读这个字,这个应该读xian哦,记住了,那么本期波奇网将为大家带来暹罗猫的品种介绍,希望大家对猫咪知识有更多的了解。

特征

头部:呈等边三角形,整个面部从鼻子以直线分向双耳发展,呈现V字形。所以整个面部发展十分均匀对称,而面颊底部骨骼平滑,所以须子底部可明显见均匀颜色。

耳朵:大而灵敏。耳底宽阔而且呈现重点色。耳末端较尖。

足掌:细小而呈椭圆形,前肢各有五趾,后肢有四趾。

尾巴:长而尖削,末端呈重点色。

披毛:短而纤幼,且带光泽。

牙齿:齿为剪式咬合。

眼睛:中型杏眼形状,眼珠向上吊。颜色为深蓝色或湖蓝色,部分暹罗猫眼睛呈浅蓝色。从内眼角至眼梢的延长线,与耳尖构成V字形。眼微凸。

鼻子:鼻管长而直,一直伸展到额头。鼻梁高而直,从鼻端到耳尖恰为等边三角形。

四肢:长而纤廋,后肢较前肢为高,而四肢前方微呈蛋形。而且四肢、身躯与颈项搭配得均匀细长。

体型:体型中等,修长苗条。骨胳纤细,肌肉结实。颈长,体长,尾细长。从肩至臀部呈圆筒状。腹部紧凑但不上收。臀部肌肉结实,与肩同宽。四肢细长,协调。

毛色:体毛为均匀的单色,但允许海豹色斑点。蓝色斑点上有少量阴影色。体毛色应与斑点色对比明显。所有特征部位(鼻端、四肢、耳朵、尾巴)斑点均为同一色,斑点中应无交驻混杂毛色和白色。特征部分的斑点颜色应为下述四种:

海豹色斑点:身体为米色。脸部、耳朵、腿下半段、脚、后均为海豹色。

蓝色斑点:身体为米色。脸、耳、脚、尾为蓝灰色。

巧克力色斑点:身体为象牙色,脸、耳、腿、脚、尾为巧克力色,鼻子为褐色。

紫丁香色斑点(淡紫色斑点):身体为白色和粉灰色。脸、耳、腿、尾为淡紫色。

外貌

头细长呈楔形。头盖平坦,从侧面看,头顶部至鼻尖成直线。脸形尖而呈V字形,口吻尖突呈锐角,从吻端至耳尖形成V字形。

鼻梁高而直,从鼻端到耳尖恰为等边三角形。两颊瘦削,齿为剪式咬合。耳朵大,基部宽,耳端尖、直立。眼睛大小适中,杏仁形,为蓝色,或深或浅。

从内眼角至眼梢的延长线,与耳尖构成V字形。眼微凸。尾长而细,尾端尖略卷曲。长度与后肢相等。柔韧性好,肌肉发达,身材苗条,长得棱角分明,腿细而长。掌很小,呈椭圆形。尾巴长而美丽,尾端尖。

不良性征

波奇网提醒大家,东方型以外的体型,紫丁香色斑点、巧克力色斑点上有阴影色。

体质松弛柔软,眼睛凹陷或斜视,鼻镜和足掌的颜色不适当,斑点颜色不一致为缺点。斑点部分有白斑,蓝色和浅绿色以外的眼色,尾巴异常扭曲,无斑点者为劣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全文共 169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一开始主要流传于南方吴越一带,并作为一种“图腾祭”出现。上古先民以“龙”为图腾,并选择在端午进行拜祭,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端午节起源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节日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端午赛龙舟活动端午赛龙舟活动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端午节农历的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图解端午节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