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山体滑坡防护网施工工艺(推荐20篇)

浏览

7836

文章

459

滑坡形成的因素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斜坡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风化、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一、岩土类型和性质

岩土类型和性质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根本因素。

二、岩体结构及地质构造

软弱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影响斜坡稳定性。两者关系有以下几种基本情况:

1、平迭坡主要软弱结构面是水平的。。

2、逆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斜坡倾向相反。

3、横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斜坡走向正交。

4、斜交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走向与斜坡走向斜交。

5、顺向坡主要软弱结构面的倾向与斜坡临空面倾向一致。

三、地形地貌条件

坡形(坡高和坡角)对斜坡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四、水的作用:

水对斜坡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1、软化作用:由于水的活动使岩土体强度降低的作用。

2、冲刷作用:河谷岸坡因水流冲刷斜坡变高、变陡,稳定性降低。

3、静水压力:分为斜坡淹没、张裂隙充水、滑体底面等静水压力。

4、动水压力:岩土体透水产生与渗流方向一致的动水压力。

5、浮托力:处于水下的透水斜坡体,在浮力作用下有效重量减轻。

五、地震

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强烈地震时由于水平地震力的作用,常引起山崩、滑坡等斜坡破坏现象。

今天小编对滑坡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来临前有哪些预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黄土崩塌滑坡多发原因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黄土滑坡具有特有的形成条件、产生原因、变形破坏机制、几何边界条件、启动-运动-停止阶段,其形成是在重力作用下,经历了前部长期变形破坏引发后部滑坡叠加的地质过程。概括起来,黄土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大气降水沿黄土垂直节理入渗,在泥石顶部形成饱和带,斜坡在入渗条件下,由不饱和状态转化为饱和状态,在地下水及外动力作用下滑面逐渐形成,降低了黄土的抗剪切强度,导致坡体在自重作用下开始向临空方向蠕动。随着斜坡土体强度的逐渐减弱,当拉应力超过后缘坡体的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拉裂,坡面表现为断续的拉张裂缝。为地表水的进一步渗入提供了条件,导致蠕动变形加剧,拉裂向下逐渐加深。随着坡体的进一步蠕动,坡面上的拉张缝隙不断扩展、加长,坡体两侧也相继出现剪切裂缝,滑体的雏形基本形成。

当饱和土层在外动力作用之前,土骨架未产生滑移,外部重力全部由土骨架来承担,当拉裂逐渐加深,带坡体的软弱带全面贯通后,坡体后缘段便以一定推力推动主滑段。当此推力加上主滑段自重力的复合作用,使主滑带面上的剪切力大于其自身的抗剪力时,坡体便开始整体向下蠕动。受剪应力作用的土颗粒就会产生相应滑移,改变排列状态,产生孔隙水压力,导致有效应力降低,产生轻微液化,加速了滑坡体变形的发展,产生滑动破坏。

今天小编对黄土崩塌滑坡多发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山体滑坡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坍塌滑坡事故应急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1一旦发生坍塌滑坡事故,首先应由疏散组进行疏散,清点人员,确定有无人员失踪、受伤。了解事发前该区域施工人员情况,作业人数,如有施工人员失踪或被埋,立即组织有效的挖掘工作。

挖掘应采用人工挖掘,禁止采用机械挖掘,防止及机械对被埋人员造成伤害。人工挖掘尽量避免使用尖锐性工具。对于大块沉重物体,应合理组织搬运,尤其是压在被埋人员身上的大块物体,必须组织好足够人力方可搬运,搬运前明确职责,由专人负责将被埋人员移动出。

2如有人员失踪、受伤应立即报警。并有车辆引导员做好救助车辆引导。

3划定危险区域,安排测量人员进行坡面位移变形观测,并安排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做好监控工作,如坡面不能稳定,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必要时合理组织卸掉坡顶堆载,坡面组织有效支撑,防止坡面破坏扩大。

5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前由救助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救助。

(1)争分夺秒抢救压埋者,使头部先露出,保证呼吸畅通。

(2) 出来之后,呼吸停止者立即做人工呼吸,然后进行正规心肺复苏。

(3) 伤口止血且使用止血带。

(4)切忌对压伤进行热敷或按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遇上陕西滑坡事故有哪些应险措施

全文共 972 字

+ 加入清单

自救互救

(1)人工呼吸。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应首先清除患者口中污物,取去口中的活动义齿,然后使其头部后仰,下颌抬起,并为其松衣解带,以免影响胸廓运动。人工呼吸救护者位于患者头部一侧,一手托起患者下颌,使其尽量后仰,另一手掐紧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然后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将气吹入患者肺内。吹气后应立即离开患者的口,并松开掐鼻的手,以便使吹入的气体自然排出,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成人每分钟可反复吸入16次左右,儿童每分钟20次,直至患者能自行呼吸为止。

(2)心脏按摩。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应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立即施行心脏按摩。若有2人抢救,则一人心脏按压5次,另一人吸气1次,交替进行。若单人抢救,应按压心脏15次,吹气2次,交替进行。按压时,应让患者仰卧在坚实床板或地上,头部后仰,救护者位于患卧一侧,双手重叠,指尖朝上,用掌根部压在胸骨下1/3处(即剑突上两横指),垂直、均匀用力,并注意加上自己的体重,双臂垂直压下,将胸骨下压3~5厘米,然后放松,使血液流进心脏,但掌根不离胸壁。成年患者,每分钟可按压80次左右,动作要短促有力,持续进行。一般要在吹气按压1分钟后,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一次,以后每3分钟复查一次,直到见效为止。

2015年8月12日凌晨,陕西商洛,山阳县发生一起山体滑坡事故,初步统计目前共造成约40人失踪。

如遇到滑坡有哪些应对措施

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首先应镇静,不可惊慌失措。为了自救或救助他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冷静。当处在滑处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3)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并立即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4)滑坡时,极易造成人员受伤,当受伤时应呼救“120”。“120”是全国统一的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凡遇到重大灾害事件、意外伤害事故、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突发急症时,在对伤员或病人实施必须的现场救护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呼救“120”,寻求急救中心的援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山体发生泥石流应该向什么方向逃离

全文共 138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黏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

很多地区属于山区,而在下雨天山区就很容易遇到泥石流,那如果山体发生泥石流应该向什么方向逃离呢?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详细内容

1

当遇到泥石流时,应该向泥石流垂直滑坡前进方向逃跑。

1、滑坡的躲避当滑坡体下滑时,应垂直滑坡前进方向逃跑,在滑坡堆积区应向两侧高处跑,不能向滑坡正对面山上跑;滑体上的人应尽快跑出到安全地段。

2、崩塌和滚石的躲避;崩塌体积小,距离不远,崩塌往往伴避滚石造成灾害,躲避时也要往两侧逃跑。当逃跑不及时,可以躺在地沟或陡坎下。

3、泥石流躲避泥石流的流速与地形坡度有关。坡度越陡,泥石流的比降就越大,它的流速越快。一般流速每秒钟5-6米,最快的达15米。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立即向主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安全地带逃跑。

2

发生泥石流时,躲避地点应选择开阔的地带。

泥石流以极快的速度,发出巨大的声响穿过狭窄的山谷,倾泻而下。它所到之处,墙倒屋塌下,一切物体都会被厚重粘稠的泥石所覆盖。山坡、斜坡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而整体下滑坡。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灾害,采取脱险逃生的办法有:

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

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3

中国发生泥石流频繁的区域:

1、青藏高原边缘山区是中国冰川类泥石流最发育地区,泥石流发生频繁猛烈且规模巨大。

2、横断山区和川滇山区是中国降雨类泥石流最发育地区,并发育有少量冰川类泥石流。

3、西北山区泥石流分布零星,暴发频率低,十几年至几十年才发生一次。

4、黄土高原山区常出现经暴雨激发而成浓稠的泥流,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湟水河畔的湟源、西宁、乐都等地,兰州附近的黄河两岸,渭河两岸的天水、社棠、伯阳等地及陕北、陇东、晋西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

5、华北和东北山区多形成非粘性的水石质的泥石流,称水石流,活动频率较低,一般几年至十几年暴发一次。

6、秦岭、大别山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中国南方山地,降水丰沛,暴雨或台风雨来势猛烈,特别是江西、广东、福建、台湾和海南岛一带山地,历史上均曾发生过灾害性泥石流。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加剧,泥石流灾害有加重之势。

4

当滑坡、泥石流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紧急发出危险性警报,并因时因地进行躲避。

1、滑坡的躲避当滑坡体下滑时,应垂直滑坡前进方向逃跑,在滑坡堆积区应向两侧高处跑,不能向滑坡正对面山上跑;滑体上的人应尽快跑出到安全地段。

2、崩塌和滚石的躲避回;崩塌体积小,距离不远,崩塌往往伴避滚石造成灾害,躲避时也要往两侧逃跑。当逃跑不及时,可以躺在地沟或陡坎下。

3、泥石流躲避泥石流的流速与地形坡度有关。坡度越陡,泥石流的比降就越大,它的流速越快。一般流速每秒钟5-6米,最快的达15米。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答堆积区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时,立即向主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安全地带逃跑。在泥石流流通区两岸和泥石流注入主河道的对岸处要跑到相当的高度才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突遇山体崩塌怎么办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崩塌的概念,我想大家是有所了解的,那当我们突遇山体崩塌怎么办呢?大家是否了解?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相关的内容。

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

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

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立刻将灾害发生的情况报告相关政府部门或单位。及时报告对减轻灾害损失非常重要。

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崩塌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如何预防和应对山体崩塌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山体滑坡逃生技巧

全文共 1161 字

+ 加入清单

在下雨天气,在一些比较潮湿的山路是最容易发生山体滑坡,那么,有哪些逃生技巧?接下来,小编为你分享山体滑坡逃生技巧。

为什么会出现山体滑坡

滑坡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就防汛而言有地貌形态、地质结构、降水、地下水等;人为因素有边坡开挖过陡、爆破影响、堆土不当等。滑坡需有临空面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滑动面与切割面,且滑动力大于抗滑力时才能下滑。滑动面与剪切面经常不是同时形成,而是在一个点或一个局部范围先剪断破坏,然后逐渐发展成贯通的剪切破坏面。

山体滑坡的过程

山体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贯通剪切面向临空面下滑。滑坡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蠕动变形阶段:主要是缓慢、匀速、小量的沉陷或滑移,坡面出现裂缝,后缘渐被拉裂,历时从数天到数十年。

2、急剧滑动阶段:滑动面和切割面已形成,各种滑坡形态相继出现,剧滑阶段历时很短,一般约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快的每分钟数米到数十米,甚至每秒几十米。

3、渐趋稳定阶段:在自重等作用下,滑坡体土石块逐渐密实,地表裂缝闭合,前缘渗水变清,滑体趋于稳定,但如遇新的诱发因素,又再次变形破坏。

如何救被滑坡淹埋的人

专家提示:如何救助被滑坡淹埋的人和物掌握正确的救助方法,才能迅速救出人和物。其要领是:

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开。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先救人,后救物。

另外,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山体滑坡逃生技巧

1、当你不幸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

3、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4、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5、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

6、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

7、滑坡时,极易造成人员受伤,当受伤时应呼救“120”。“120”是全国统一的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凡遇到重大灾害事件、意外伤害事故、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突发急症时,在对伤员或病人实施必须的现场救护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呼救“120”,寻求急救中心的援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滑坡后如何选择撤离路线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当遇到滑坡正在发生时,首先应镇静,不可惊慌失措,首先要选好撤离路线

(1)当处在滑处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

(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今天小编对滑坡后如何选择撤离路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新滩滑坡形成机制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新滩滑坡不是单纯的“暴雨中心-重力说”引起的,是在特殊构造部位,内因为主,外因为辅,以内力为主,内外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滑坡的基本机制。内因为地质地貌因素,外因为水文气象因素,下面小编带您了解一下。

地质地貌因素

由于自燕山运动晚期以来,三峡地区地壳大面积隆起上升,长江切河谷,软弱的志留系(S)砂岩被侵蚀成为缓坡与凹槽,坚硬的泥盆系(D),二叠系(P)砂岩、灰岩则形成陡崖,即广家崖一带等等。陡崖区长期在卸荷、沉陷、溶蚀及重力的作用下,崩塌频繁,崖壁后退,崩积物堆积于缓坡及凹槽地带。坡积物的不断积累增厚,形成了滑坡的物质基础。新滩滑坡位于黄陵背斜西翼,岩层走向NE10°~20°,与长江近于直角,倾向上游,倾角25°~30°。西面为仙女山断裂层,东侧为九湾溪断裂,新滩滑坡就夹于两断层之间,属构造不稳定地段。另外受前述岩性分布,构造及地表地质作用的控制,滑坡后缘为高陡绝壁,绝壁下的姜家坡新滩斜坡实际为相对低缓的凹槽,成为坡体以上广家崖崩积物暂时滞留的场所,同时也是地表及地下水汇聚和活跃的地方。

水文气象因素

新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鄂西暴雨区,暴雨多集中在雨季6~7月。大强度的集中降雨促使了滑坡的复活的滑动,对滑坡等重力侵蚀起着重要的作用。暴雨使地表水来不及排泄而不断沿滑体下渗,加之姜家坡堆积物具有上粗下细的特征,透水性强,降雨易于下渗,雨季含粘性土堆积饱水后,容重增大,增加了斜坡岩土体自重。更为重要的是使得滑坡体内摩擦减小,凝聚力降低,使滑坡剪切带物质软化,从而破坏了斜坡原来平衡状态,易于沿下伏基岩面产生滑动。据研究分析表明,新滩滑坡变形与降雨量有很好的相关性,且高速变形的起始与终止和降雨量之间有明显的时间上的滞后性,通常滞后3~4个月。因此,虽然5月12日新滩滑坡不是由暴雨引起的,但随着滑坡的发展,滑坡对降雨的敏感度越来越高。1985年雨季少量的降水,却起到了诱发新滩滑坡的重要作用。河流动力地质作用

由于降水引起的地下水对软弱岩层的浸润饱和作用,使得坡体软弱岩层更脆弱,而地表岩土体失稳与否,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取决于潜在失稳体的含水状态与空间位移。新滩滑坡位于兵书宝剑峡出口处,长江在此处于凹槽-侵蚀带,而且水流湍急。长江河谷的不断侵蚀淘空动摇了斜坡的基础,同时为斜坡变形提供了位置空间。另外,葛洲坝水库蓄水改变了本区水文状态。据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竖井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长江水位与斜坡地下水是紧密联系的,葛洲坝回水,抬高了本区地下水位,加速了斜坡失稳的到来。

今天小编对新滩滑坡形成机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来临前有哪些预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20世纪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强,这也使得边坡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日益频繁。据统计,80%~90%的边坡滑坡与地下水有关。边坡滑坡是自然界和工程中常发生的现象,它产生于特定的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演化和消亡的过程和规律。地下水是诱发边坡滑坡的重要的外部因素,它也是改变岩土体的力学特性的关键原因,由于地下水的作用结构面的充填物强度会降低,甚至损失以及由于地下水的作用使得岩土体的自重急剧增加。据统计地下水诱发的边坡滑坡在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生频率最高,在诸类边坡滑坡中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最大。地下水作为诱发边坡滑坡的主要因素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地下水对边坡滑坡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力学作用。

1.物理作用主要是润滑、软化和泥化作用以及结合水的强化作用;

2.化学作用主要是地下水与岩土体之间的离子交换、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离子交换、溶滤作用、溶蚀及氧化还原作用;

3.地下水通过孔隙静水压力和孔隙动水压力作用对岩土体的力学性质产生影响,这种作用是地下水对边坡滑坡的力学作用。

今天小编就地下水对滑坡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山体滑坡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滑坡来临前 如何做好物资准备?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是自然灾害,我们还没有力量阻挡,不过在发生灾难时我们要学会自救,避免没必要的人身伤害!

滑坡来临前,如何提前做好必要的物资准备

专家提示

可能的情况下,应在避灾场所预先做好必要的生活物资准备。

自救互救要领

1、应事先在避灾场所搭建临时住所。

2、事先将部分生活用品转移到避灾场所。

3、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准备交通工具、通信器材、常备药品及雨具等。

4、准备充足的食品和饮用水。

一定不要

1、不做任何准备,或临时避灾场所条件恶劣。

2、缺衣少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什么是滑坡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滑坡就是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

滑坡的危害

1.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2.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3.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滑坡的分类

1.按滑坡的滑动速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①蠕动型滑坡;②慢速滑坡;③中速滑坡;④高速滑坡。

2.按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划分①覆盖层滑坡;②基岩滑坡;③特殊滑坡。

3.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①浅层滑坡;②中层滑坡;③深层滑坡;④超深层滑坡。

4.按滑坡体的规模大小划分①小型滑坡;②中型滑坡;③大型滑坡;④巨型滑坡。

5.按形成的年代划分①新滑坡;②古滑坡;③老滑坡;④正在发展中滑坡、

6.按力学条件划分①牵引式滑坡;②推动式滑坡。

7.按物质组成划分①土质滑坡;②岩质滑坡。

8.按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的关系划分①同类土滑坡;②顺层滑坡;③切层滑坡。

9.按结构分类:①层状结构滑坡、②块状结构滑坡、③块裂状结构滑坡。

今天小编对什么是滑坡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来临前有哪些预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山体滑坡急救措施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山体滑坡常常是将人员掩埋,造成挤压伤害、缺氧窒息,从而导致呼吸及心脏停止,当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人工呼吸。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应首先清除患者口中污物,取去口中的活动义齿,然后使其头部后仰,下颌抬起,并为其松衣解带,以免影响胸廓运动。人工呼吸救护者位于患者头部一侧,一手托起患者下颌,使其尽量后仰,另一手掐紧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然后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将气吹入患者肺内。吹气后应立即离开患者的口,并松开掐鼻的手,以便使吹入的气体自然排出,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成人每分钟可反复吸入16次左右,儿童每分钟20次,直至患者能自行呼吸为止。

(2)心脏按摩。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应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立即施行心脏按摩。若有2人抢救,则一人心脏按压5次,另一人吸气1次,交替进行。若单人抢救,应按压心脏15次,吹气2次,交替进行。按压时,应让患者仰卧在坚实床板或地上,头部后仰,救护者位于患卧一侧,双手重叠,指尖朝上,用掌根部压在胸骨下1/3处(即剑突上两横指),垂直、均匀用力,并注意加上自己的体重,双臂垂直压下,将胸骨下压3~5厘米,然后放松,使血液流进心脏,但掌根不离胸壁。成年患者,每分钟可按压80次左右,动作要短促有力,持续进行。一般要在吹气按压1分钟后,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一次,以后每3分钟复查一次,直到见效为止。

今天小编对山体滑坡急救措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滑坡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滑坡产生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滑动。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

滑坡的影响因素有降雨、地震等

1、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

2、地震对滑坡的影响很大。究其原因,首先是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加上地下水也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地下水位的突然升高或降低对斜坡稳定是很不利的。另外,一次强烈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许多余震,在地震力的反复振动冲击下,斜坡土石体就更容易发生变形,最后就会发展成滑坡。

今天小编对滑坡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山体滑坡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滑坡治理的主要措施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一)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二)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今天小编对滑坡治理的主要措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范山体滑坡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假如发生泥石流是向山体哪个方向跑 如果发生泥石流应该往什么方向跑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山体发生泥石流应该向泥石流沟两侧的方向逃离,朝与泥石流的流向垂直的方向跑,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泥石流经常发生在峡谷地区和地震火山多发区,破坏力强,常常冲毁交通设施乃至村镇,造成巨大损失。

应急方法

●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

●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面。

●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脱险方法

泥石流以极快的速度,发出巨大的声响穿过狭窄的山谷,倾泻而下。它所到之处,墙倒屋塌下,一切物体都会被厚重的泥石所覆盖。

山坡、斜坡的岩石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性而整体下滑坡。遇到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灾害,采取脱险逃生的办法有:

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被埋压。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的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影响滑坡活动时间的诱发因素及其规律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了解影响滑坡活动时间诱发因素及其规律,有助于人们去判断滑坡灾害的发生,可以预测到即将发生滑坡,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挽救财产人员生命。

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大致有如下规律:

(1)同时性。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

(2)滞后性。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今天小编对影响滑坡活动时间的诱发因素及其规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来临前有哪些预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从深圳山体滑坡看急救

全文共 1251 字

+ 加入清单

深圳发生的山体滑坡,震惊了全国。我们该如何面对山体滑坡?山体滑坡通常比较突然,造成的损害难以估计。在下雨天气,在一些比较潮湿的山路是最容易发生山体滑坡,那么,遇到山体滑坡怎么办呢?有哪些逃生技巧?

一、为什么会出现山体滑坡?

滑坡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就防汛而言有地貌形态、地质结构、降水、地下水等;人为因素有边坡开挖过陡、爆破影响、堆土不当等。滑坡需有临空面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滑动面与切割面,且滑动力大于抗滑力时才能下滑。滑动面与剪切面经常不是同时形成,而是在一个点或一个局部范围先剪断破坏,然后逐渐发展成贯通的剪切破坏面。

二、山体滑坡的过程:

山体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贯通剪切面向临空面下滑。滑坡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蠕动变形阶段:主要是缓慢、匀速、小量的沉陷或滑移,坡面出现裂缝,后缘渐被拉裂,历时从数天到数十年。

2、急剧滑动阶段:滑动面和切割面已形成,各种滑坡形态相继出现,剧滑阶段历时很短,一般约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快的每分钟数米到数十米,甚至每秒几十米。

3、渐趋稳定阶段:在自重等作用下,滑坡体土石块逐渐密实,地表裂缝闭合,前缘渗水变清,滑体趋于稳定,但如遇新的诱发因素,又再次变形破坏。

三、遇到山体滑坡怎么逃生?

1、当你不幸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

3、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4、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5、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

6、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

7、滑坡时,极易造成人员受伤,当受伤时应呼救“120”。“120”是全国统一的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凡遇到重大灾害事件、意外伤害事故、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突发急症时,在对伤员或病人实施必须的现场救护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呼救“120”,寻求急救中心的援助。

四、如何救被滑坡淹埋的人?

专家提示:如何救助被滑坡淹埋的人和物掌握正确的救助方法,才能迅速救出人和物。其要领是:

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开。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先救人,后救物。

另外,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滑坡治理的意义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滑坡是一种地质灾害,可以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是:城市、农村和其他人口集中居住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工程设施、主要河流、交通干线、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对滑坡地质灾害的认识,应该明确两点:

(1)和其它自然灾害一样,地质灾害也是以人为中心而论的,离开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危害、威胁,灾害便无从谈起。

(2)滑坡地质灾害的动力来源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含人类活动的营力作用)。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管理,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①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可以减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②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可减轻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③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今天小编对滑坡治理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范山体滑坡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滑坡的危害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滑坡的机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剪强度所致。山体滑坡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在暴雨季节,有些山体长时间被雨水浸泡,表面山石和泥土松动后容易产生山体滑坡。地震对滑坡的影响也很大,地震的强烈作用使斜坡土石的内部结构发生破坏和变化,原有的结构面张裂、松弛,但也有的山体滑坡是因为滥采伐开采不当,人为因素而引起的。

我们都知道山体滑坡的危害性很大,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1.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

2.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

3.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

山体滑坡不仅造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会对附近道路交通造成严重威胁。

今天小编对滑坡的危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会引起哪些灾害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山体滑坡自救常识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山体滑坡来前是有征兆的:滑坡体四周岩体会出现小型崩塌和松弛现象。如果在滑坡体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或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临滑的明显迹象。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临滑之前,在滑坡体范围内的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山体滑坡自救常识

1.沉着冷静勿慌乱

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

2.选择垂直方向

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

3.上坡下坡莫停留

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4.切忌贸然返回

滑坡停止后,不要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可能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时,方可进入。

5.寻找固定障碍物

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今天小编对山体滑坡自救常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