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氏总祠堂【热门20篇】

广州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浏览

272

文章

183

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旧址——刘家祠堂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旧址——刘家祠堂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祠堂位于浏阳市大围山镇小南京社区上街,西去五十米为大溪河,坐东朝西,面积为1044.26平方米。

风格样式及形势:面阔三开间为34.67米,二进深为30.12米。四级台基高60公分,八角方形石柱有阴刻长联上联为:“白沙踞浏东上游数百年占于斯聚族至今为著姓”,下联为:“大围当祠南一面两三峰秀翘特出钟灵有自借名山”。

四级抬梁架,檐口内装饰为卷棚,大厅内原有四根木柱,两根为圆柱,两根四方形柱,2002年当地政府重修时换成了水泥圆、方柱。有长方形天井边缘用麻石砌成,地面为烟砖。

外墙左右各有引墙一扇,后栋山墙为卷形,门为木质,窗原来只有引墙各一个,后来在一楼引墙上各开三个窗口,在左边二楼房间里,留有秋收起义部队写下的标语:“暴-动胜利万岁。”

刘家祠堂始建于清末年间,为旧式祠堂。

1927年9月11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三团由江西铜鼓向湖南浏阳挺进,在此与国民第八军两个团及反动武装激战,是役起义部队大获全胜。工农革命军第三团就驻扎在刘家祠堂内,起义部队与红军写下了的革命标语多幅。其中“暴-动胜利万岁”是全国唯一一条具有代表性的珍贵标语。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1927年9月17日,毛泽东下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撤退。9月19日,各路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到达文家市集中,毛泽东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讨论部队的行动方向问题,他在会上正确分析了敌强我弱和工农革命军面临的严重形势,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部队沿罗霄山脉南下,在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会议否定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九月二十日,部队开始向罗霄山中段的井岗山地区转移。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逐步地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刘家祠堂自建以来,内外由于风雨侵蚀和虫蚁破坏,都有不同的损坏,如外墙的泥塑、砖瓦以及大厅内木圆柱被虫蚁蛀坏。原白沙乡在兴建完全小学时换成水泥圆柱,后檐升高1米。大厅内月梁油漆斑驳。基它部位保护尚好。

白沙社区:白沙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上海李鸿章祠堂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李鸿章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李公祠(李鸿章祠堂)隐身在百年名校复旦中学内,穿过学校的操场便望见了李公祠--一栋檐角飞翘的典型中式建筑。高耸的屋脊上雕塑着龙的图案,还有“万代公候”4个大字。门前是宽敞高大的廊檐,抬头望去,只见4大块金漆雕花拱板上,龙凤呈祥、刀马人物、喜鹊登梅、苍松雄鹰等画面栩栩如生,映衬得整个外廊金碧辉煌。建筑的南北两面都是高大的花格木窗,通透明净。室内地面铺着苏州出产的“金砖”,高大的柱子把人们的眼光自然引向穹顶。

这幢建于清末的珍贵建筑70%的结构已经严重受损。整幢祠堂明显倾斜,屋内的屋脊脱节,木柱腐烂,摇摇欲坠。复旦中学在市文管委、区教育局等各方的支持和配合下,开始了为期7个月的全面而谨慎的“大手术”,一砖一瓦、里里外外的雕花、梁柱等,无不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古朴风格,领略到近代工匠精湛的手工技艺。据悉李公祠今后将作为学校历史陈列馆。经历了百年沧桑,李公祠终于得以重生。

李鸿章祠堂,长144、宽58米,占地面积8120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4进,主房24间,厢房24间,大小照壁各1堵,御碑1块。花园、鱼池、亭台、楼榭、回廊一应俱全。现尚存大殿、门厅、照壁,其它建筑已被拆除改建楼房。大殿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05.9平方米,单檐硬山造,小瓦屋面,穿斗式梁架,通面阔5间23米,通进深13.3米。

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上海李鸿章祠堂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华山路1626号

乘车线路:48路44路113路138路923路44区间路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号少荃、仪叟,别名李中堂、章桐,晚清重臣,曾任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封爵一等肃毅侯。李鸿章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被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李鸿章在职期间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参与洋务运动,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最终却不得不以外交代表身份签署《越南条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游氏祠堂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游氏祠堂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游氏祠堂位于永年县临洺关镇,年代为明。

游氏祠堂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洺关镇:临洺关镇,永年县城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河北省较大乡镇。全镇现辖32个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其中镇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行政人口7.8万。邯郸市首批小康乡镇,首批现代化建设试点乡镇、“发展民营经济十强乡镇”、河北省“百强乡镇”。 临洺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临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高氏祠堂

全文共 1526 字

+ 加入清单

高氏祠堂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氏祠堂位于沩山乡沩水村、沩山盆地西向边沿,北、东、南三面环山,山上古樟杂树环绕,西处于丘陵之间的梯田,顺梯田与丘陵之间的乡间小道即为沩水村级公路,沩水伴公路,流水永不停息注入沩江。

高氏祠堂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为950米,周围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古柏青松,郁郁苍苍,鸟语花香,冬暖夏凉,为避暑纳凉、参观揽胜的佳境。

高氏祠堂,西距沩山集镇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密印寺4公里,距离宁乡县城76公里,沩山集镇沿沩水河堤有简易公路通往祠堂,交通较为方便。

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砖青瓦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向,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9.13平方米,由正殿(含戏楼)、厢房、五福堂三大部分组成。

高氏祠堂建筑雄伟壮观,构思严谨,庄正肃穆,配合和谐,是宁乡县唯一保存完整的宗祠。

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砖青瓦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向,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9.13平方米,由正殿(含戏楼)、厢房、五福堂三大部分组成。

由沩水村级公路沿乡村田园小道约120米,进入高氏祠堂正殿,正门上方手书“高氏宗祠”四字,四字上、左、右周边绘八仙、招财、进宝彩绘图案,形象栩栩如生。进入正门即为戏楼台底,过道宽阔,左右为正房,台底两旁木柱以鼓形麻石为基,两两相对,延伸到台口。台底用木柱支撑形成架空的台基,台前有柱2根,左右有木制楼梯可上戏台。木结构戏楼长6.4米,宽5.2米,万字格护栏,间镂雕龙、凤、荷、梅等雕刻、纹饰精致、古朴。

四合院内地坪长20米,宽15米,东北、东南两角各栽植桂花树1棵,东北角有麻石古井一口,为长年保护祠堂的生活人员汲水使用,左右两侧为厢房,对称排列,各有房屋五间,走廊立柱为八边形杉木立柱,以麻石为基,跑马楼全为木结构,护栏为万字格,保存完整。

由厢房两侧拾七级踏步而上为五福堂,木柱、石墩、木梁、木檩,全为木制构件。正厅上悬挂“祖德流芳”牌匾,下供奉高氏先祖牌位,五福堂为高氏后裔供奉祖先牌位及祭祀,议事处所,长17.6米,宽10米,庄正高阔空爽。

1995年高氏后裔成立了高氏联谊总管会,高正平任会长,1995年、1998年,在县文物部门指导下,高氏后裔对祠堂进行了简单的维修,高氏后裔在此举行一年一度的宗族大会。

高氏祠堂建筑雄伟壮观,构思严谨,庄正肃穆,配合和谐,是宁乡县唯一保存完整的宗祠。

一、高氏祠堂是清代高姓族人为纪念先贤、纪念先祖而建的庙堂,是高氏宗族的象征,反映了当时高姓人口繁衍兴旺,权威位重的历史文化。

二、高氏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护栏等雕花,彩绘逼真,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建筑艺术价值。

三、高氏宗祠是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宗族、家庭、社会伦理道德的历史见证,对于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宁乡文物旅游事业的发展,促进宁乡县两个文明建设,振兴中华民族及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995年,高氏族人六修族谱,定族规、家训,成立了高氏联谊总管会,高正平任会长。

2005年4月5日,宁乡县人民政府宁政发[2005]4号文件《关于公布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高氏后裔专门派驻人员管理使用,地方政府和周围群众切实注意保护,高氏宗祠保护较好。

沩山乡:沩山乡地处宁乡县西部山区,距县城92公里,与安化、桃江二县毗邻,是湖南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有名的茶叶之乡。村级区划调整后辖6个行政村,129个村民小组,3097户,11237人。总面积4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35.58公顷。最高海拔1100多米,云雾锁山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沩山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遗址众多,密印寺、大沩凌云、芦花瀑布等构成了有名的沩山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马桥张氏祠堂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马桥张氏祠堂为保康县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张氏祠堂位于城西南马桥镇张家湾村,年代为清代。

2012年,保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镇:保康县辖镇。1951年为九区,1958年改东风公社,1984年建马桥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303.7平方公里,人口2.5万。宜(昌)保(康)公路与神龙架林区接界,交通便利。辖马桥街、林川、尧治河、堰垭、董家沟、南沟、天花、黄龙观、白果、鸡公岭、鳌头山、中坪、寺岭、周湾、峰山、罗家山、黄湾、河南坪、笔架、张湾、两河口、高桥河、白竹头、安家湾、桃坪河、大横溪、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柳岗王氏祠堂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柳岗王氏祠堂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柳岗王氏祠堂位于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柳岗村。

王氏祠堂是“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南宋名臣谏议大夫王大宝为母亲王氏请旨建造的。该祠堂于宋代建炎三年创建,明代嘉靖十三年重修,清代雍正十三年再修,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王氏祠堂总面积约1904平方米,贝灰木架结构。祠堂大门为石结构的双叠楼亭台式,石亭顶端有一太阳形状石徽,顶台中央立有高0.61米,宽0.22米的“圣旨”石牌,因此称为“圣旨亭”。亭门通梁刻“王氏祠堂”,明嘉靖十三年(1534)闰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二月重修。梁背刻“时思”二字。亭匾高0.31米,长1.43米,正面刻“科第”、“唐节度使王审知”、“宋建炎榜眼王大宝建炎进士王大鼎”,背面刻“宋赐进士文林郎惠州府推官王仁”、“明成化戊子科乡进士囗囗囗囗囗王囗”、“清康熙丁酉科进士郎王时”。亭大门高2.23米,宽1.51米,两侧门高均为2.1米,宽1米。大门的门框上,一直以来都会贴一副春联,那就是“庆春王正月,祝天子万年”。相传此对联是王大宝所作,这与潮阳灵山寺由王大宝奏准皇上而立的“祝圣碑”似有联系。长方形双迭楼台式,长3.51米,宽2.55米,通高5.73米,顶台为1.91米。站在王氏祠堂大门前眺望,可见郁郁葱葱的山峰,山顶正对着大门。祠堂背后曾有一条小山丘连接山冈,故有丝线挂金钟的美誉。由于王氏祠堂是奉旨建造的,有圣旨牌,所以,路过的宋朝官员,文得下轿,武需下鞍,叩拜而过。

王氏祠堂的建筑结构为三进四厢房,入大门是阳埕,进而是中厅、天井、拜亭和各有两间对称厢房的后厅。拜亭上的瓷塑艳丽多彩,有精致美丽的双凤朝牡丹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拜亭和后厅的梁架上有众多的木雕,人物、雄狮、松鹿、骏马、花篮等组成形态各异、生动有趣的图像,其雕刻古朴自然、生动流畅,技艺精湛。旧时祠堂后厅、拜亭等处悬挂着十几块文魁、武魁、状元、进士等字样的木匾,但在解放初的破除封建迷信运动中,这些牌匾分给贫苦农民当柴火烧。今祠堂尚存木匾一块,匾高0.7米,宽1.9米。匾文为“文魁”、“主试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粮饷李翰章监临头顶顶戴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御史巡抚广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刚义为”、“光绪十九年(1893年)癸酉恩科乡试中式第十九名举人王廷献立”。祠堂厢房两侧现存有两块石碑,一为“明王氏世族”碑,一为“呈明县主勒石示禁”碑,可惜历经风雨沧桑,碑文已模糊不清。

据说王大宝母亲是潮阳金灶镇柳岗村人,王大宝小时候多在外婆家居住读书,科第为官后不忘母恩,于是请旨获准建祠,以为纪念。经过历代维护和修缮,这座祠堂的建筑具有南宋遗风,也保存有明代和清代建筑梁架和木雕的特点。2001年,王氏祠堂被原潮阳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柳岗村:柳岗村简介柳岗村位于潮阳区金灶镇北部、榕江南畔,创建于北宋(1126)年间,现有6个自然村,5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709户,现有总人口8095人。村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47名,其中正式党员143名、预备党员4名,支(村)委会成员7名。全村拥有耕地面积2800亩,林地面积43.5亩。境内有陈氏家庙、王氏祠堂(文物保护单位)、双忠公庙等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张九龄故居祠堂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张九龄故居祠堂为始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张九龄故居位于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始建于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是唐代著名贤相、岭南诗祖张九龄的父亲张宏愈迁始兴石头塘村时所建,距今已有1332年历史,故居内设宗祠,有张宏愈、张九龄父子牌位。

隘子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沟。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孕育了中国历史上不能忽视的名相名将:唐朝宰相张九龄和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的张发奎。

据说张九龄的曾祖父在韶关曲江做官,而张九龄的父亲则来到始兴置立田产以耕为业。民间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隘子镇:隘子镇地处粤北山区,位于始兴县城南边,距县城65公里,东靠司前镇,南与翁源县毗邻,西与曲江县接壤,北与深渡水乡交界,是始兴最边远的山区乡镇。全镇总面积为32326公顷,其中林地面积为26600公顷,耕地面积为745公顷,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镇。辖区内有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个镇属机关单位,中小学校20间。全镇有4494户,总人口20124。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公孙杵臼祠堂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公孙杵臼祠堂为忻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公孙杵臼祠堂,位于忻府区新建路办事处逯家庄村东。坐北向南,东西41.8米,南北110.5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题记载,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建。两进院布局,中轴线上有戏台、过殿、两侧为东西配殿,除戏台为近年新建外,余皆为清代遗构。过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悬山式卷棚顶。大殿建于高0.65米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均设六抹方格隔扇门窗,鼓式柱础。殿内明间设神坛,供奉公孙杵臼夫妇坐像。公孙杵臼为晋国大夫,为救赵氏孤儿而献身。此祠堂为纪念他而设。东西配殿各面宽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南街村:逯家庄村,位于长征西路,东临匡村,南靠九龙岗,西接大运路,北倚忻晋、和平两条东西走向的大路。全村居住2827户,8481人。现有土地800亩,主要种植玉米,年产量350吨,经济主要是建筑业和建筑生产以及运输业和服务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梅洋祠堂战斗旧址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梅洋祠堂战斗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梅洋祠堂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郊尾社区梅洋自然村。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和人民解放军入闽,仙德游击大队及仙游各区游击队开始主动出击,以公开武装斗争沉重打击国民党地方-势力。

1949年7月26日,仙游东南区游击队在梅洋祠堂打了一场漂亮仗,成功劫持了国民党郊尾镇伪镇长一行,缴获-枝16支,还有电话机及部分档案。在这次行动之前,东南区游击队还深入坝下、坑头、田头店、芹菜、郑坊、水沟等地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扩大革命影响。

梅洋祠堂战斗旧址为单层土木结构的祠堂,分上、下厅,占地面积180平方米。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郊尾镇:仙游县辖镇。1958年建郊尾公社。1984年改乡,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东南部。面积64.5平方公里,人口7.9万。福厦公路、三郊公路交会于此。辖新窑、盖南、芹林、西山、后面、宝坑、湖宅、梅塘、东湖、后沈、长岭、古店、阮庄、后溪、三埔、埕边、长安、伍狮、新和、塘边、染厝、谷、沙溪23个村委会和郊尾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甘蔗、水果。乡镇企业有鞋业、服装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上观音陈家祠堂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观音陈家祠堂位于中观镇政府西一公里。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建有正房、厢房、下殿、戏楼、四角天井,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堂屋左右檐柱各雕刻凤凰一只,戏台上塑假哥假嫂,八角藻井绘太极八卦图。建造人陈泽燕殁后葬于祠内天井,墓穴望山石刻“一品”。如此建筑甚为少见。祠左为陈家老宅,有门联为:“修已克已安分守己行几件天理事情多福多寿,忍人让人切莫害人存一点公道心肠有子有孙”,宅后为陈燕泽之父陈虞惠(清庚申科进士)墓。1855年于祠所在从山脚至山顶栽植柏树以培风水,称之为青龙,现尚存已有150余年树岺的101棵参天古柏,成为名符其实的“青龙”。现存陈家祠堂保存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马啸陈家祠堂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马啸陈家祠堂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嘉庆年间修建,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沿中轴线依次列门厅(戏台)、正厅、后楼三进,两侧分列看楼、厢房。总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门厅面宽五开间,通面宽15.10米,通进深8.30米,用材较为粗大,制作考究,月梁形制古朴,牛腿、雀替雕刻精美,硬山顶,施小青瓦,阴阳合铺,两侧封五花山墙。正厅面宽五开间,通面宽15.10米,通进深7米,明间五架抬梁带前双步。后楼为二层楼房,建在一高台上,面宽五开间,通面宽15.10米,通进深7.90米,九檩五柱前后分心,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建筑后部设神龛供祖宗牌位。建筑四周封以高大封火山墙。

陈家祠堂布局完整,排列有序,做工考究,用材较大,建筑木雕、石雕、砖雕颇精,构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孙家祠堂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孙家祠堂为宣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家祠堂位于宣州区朱桥乡,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孙家祠堂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桥乡:朱桥乡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东北部,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圩区,东依南漪湖,西邻水阳江,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3万。水阳江流经全乡,宣狸公路贯穿其中,318国道、皖赣铁路临江而过,交通便捷,地理环境优越。小成绩发展日新月异,初步形成了以移民建镇为主的标准化集镇。 乡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一个农业大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已形成了特色水产养殖,畜牧养殖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塘尾游击队整训地旧址-塘尾袁氏祠堂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塘尾游击队整训旧址-塘尾袁氏祠堂为全南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塘尾游击队整训地旧址-塘尾袁氏祠堂年代为1937年,位于全南县社迳乡塔下村塘尾袁氏祠堂(也称光裕堂)。

2018年12月4日,塘尾游击队整训地旧址-塘尾袁氏祠堂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南面外墙向外延伸15米,北面外墙向外延伸7.4米,西面外墙向外延伸10米,东面外墙向外延伸9.2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南、西、北四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8米。

塔下村:塔下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翟氏前份中份祠堂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翟氏前份中份祠堂为宣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翟氏前份中份祠堂位于泾县桃花潭镇,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翟氏前份中份祠堂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桃花潭镇:桃花潭镇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的文化古镇(省级保护),全镇总面积86.03km2,南邻旅游胜地黄山,西接著名佛地九华山,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人口13122人。该镇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耕地面积为10800亩,主产水稻、油菜、豆类、花生、芝麻、茶叶,名特产为山药、兰花茶,水产品主产鲤、鲑、翘白、雪花君等名贵鱼,矿产资源为煤、石灰石、石英石等。丰富的物产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游定夫祠堂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游定夫祠堂为延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游定夫祠堂位于延平区南山镇风池村,时代为元-清。

游定夫祠堂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山镇: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行政辖域延平区南山镇地处福建省中部偏北,位于东经118°16′——118°28′,北纬26°34′——26°43′ 延平区南山镇之间。东临洋后镇,西依夏道镇,南与赤门乡接壤,北与大横镇、建瓯市毗邻。距南平市区30公里。镇域面积197.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1万亩,辖26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2.72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木顶寨张家祠堂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木顶寨张家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木顶寨张家祠堂位于通江县云昙乡木顶寨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9年,木顶寨张家祠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本体四周向外延伸30米为保护范围。

建筑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云昙乡:通江县辖乡。1952年置云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42公里。面积34.9平方公里,人口0.7万。通公路。辖云昙、蒲家坪、印顶寨、木顶寨、神口河、穿石梁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凤仪蒋氏祠堂

全文共 837 字

+ 加入清单

凤仪蒋氏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凤仪蒋氏祠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8),为前殿、左右厢房、正殿三级台地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50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前殿所在一级台地以三级踏道与二级台地天井坝子相连。穿8米深的天井青石板坝子登7级踏道上三级台地所在的正殿。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凤仪蒋氏宗修修建于光绪23年(公元一八九八年》距今118年,该祠堂座落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凤仪乡永合村二社(蒋家梁),词堂背靠阳岭山,前向三汇雪山,左依永合村刘家场,右偎七家长滩河,由入川始祖蒋一亮之玄孙蒋明忠率本房蒋明喜、蒋正刚,蒋正常、蒋正伦等依前低后高地势修建,历时两年多建成,呈四合院布局,阔22米、深34米,由前殿(商3.5丈)左右厢房,为上下两层,正殿(高3.6丈)组成,总面积660平方米,现四周被七彩林环绕。

祠堂建筑宏伟,前殿戏楼上八卦窜顶的呈大伞式罩着,四周的天花板上彩绘“白蛇传”图案,所有梁柱雕龙画风,两扇大门雕塑有尉迟恭,秦琼全身。一付对联是“欢息容声三径门前闻意切,春秋祭祀雨楹阶上恩情深”,东门是“入室思先祖,出门望故乡”,北门是“亦既陶陶为复入,频烦超超以循行”。其余各部均彩绘名花贵草图案,全堂刻绘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栩栩如生,四方屋脊如龙攀,屋檐四角搬瓜状,古香古色。正殿正中建有长4.6米、宽1.7米、高1.1米的神龛,神龛上贡奉着湖南零陵及正直、凤仪先祖神位,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文物在文革破四旧时大部分损毁,幸存无几。

南江县凤仪蒋氏宗祠于2012年7月16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认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1月南江县人民政府为该祠堂刻立了大理石碑,碑上对祠高度赞扬,该祠堂整体结构完整,木构件雕工精细,彩绘如新,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祠堂颂:蒋家梁建蒋氏祠,地处台地龙脉上,建筑风格甚少见,雕琢精细皆赞叹,

祠堂建成子孙旺,英才辈出美名扬,相宗遗训需铭记,承保后育世代昌。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外延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南隅李氏祠堂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南隅李氏祠堂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隅李氏祠堂位于巨野县田庄镇,年代为清。

2015年6月23日,南隅李氏祠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田庄镇:田庄镇位于鲁西南大平原巨(野)、郓(城)、嘉(祥)、三县交界处,是巨野县的城郊镇,辖61个行政村,6.2万人.总面积8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万亩,是一个富有魅力和充满生机的经济文化重镇. 田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从属古麟州阅历千载到于今,在这快神奇的土地上,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英杰辈出.明朝礼部侍郎、都御史宋沧,清末八旗都统、武状元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金林村祠堂群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金林村祠堂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金林村祠堂群座落在德庆县官圩镇金林村。2001年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堂群建筑历史可追溯到宋代中期,清朝乾隆年间为鼎盛期。现存丽先谈公祠、应业谈公祠、清轩谢公祠、金波谢公祠、他民谈公祠、松岩谢公祠、协一书室共7座祠堂(书舍)。7座古祠及书室总占地面积240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1938年抗战期间,肇庆中学曾迁址金林村办学,以此7座祠舍为校舍,以丽先谈公祠作肇庆中学校本部。各间祠舍均有其独特建筑特色,遗存文物丰富,壁画、木雕、石刻等精雕细凿,栩栩如生,有较高的历史及艺术研究价值。

金林村:金林村委会下辖20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分别为马埌村、金林村、河头村),现有520户,1783人。金林村位于广东省旅游专业镇——德庆县官圩镇北部,官圩镇的旅游景点很多,其中一个拥有17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独具水乡特色的金林水乡旅游景区座落在村内。全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234亩,旱地50亩,山林面积6589亩。现有村委干部4人,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龙家祠堂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龙家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龙家祠堂

龙家祠堂建于1932年,是一座仿清建筑,极具规模。龙家祠堂建在小松山脚下的龙潭边,距昭通城西南十公里,为龙云家庙。仿照昆明吴三桂的金殿而建成,但其规模又比金殿大得多。祠堂建于民国21年(1932年),祠堂坐南向北,四周有高大厚实的石墙,由于建于兵荒马乱年间,护墙上沿设有枪眼和垛口,正面左右接护墙外有二层尖顶炮楼。左为祠堂,右为庄院,最前立照壁一堵,门开两侧。

据说,龙云一步一步走出昭通,经历磨难当上了云南省主席后,为建家祠,昭通有名的风水先生翻山越岭寻龙点穴一直到永丰簸箕湾的小松山,举目望去,可看到龙山寨、望海楼,小松山脚下有龙潭水,便附会龙入大海,选定在小松山脚下修建龙家祠堂。

1928年1月17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不久,龙云捐巨资创建了昭通联合女子中学,发展家乡教育。1931年,龙云又捐资创办云南第二民众教育馆,1933年又捐资修炎山小学。龙家祠堂修建后,龙云又于1934年捐资对附近的农田水利进行了治理,深挖河道,使水道畅通,水患减少,沿河人民深受其利。

地址:昭通市昭阳区南约12公里的永丰镇簸箕湾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位于张羌街道南张羌村,年代为清。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羌街道:南张羌镇位于温县城东3公里,东临赵堡镇,西接温泉镇,北与北冷乡接壤,南到黄河,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11公里,全镇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滩区非耕地面积1.2万亩,辖15个行政村,10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7万,现有26个党支部,党员84 1人。素以铸造、制鞋业发达驰名,享有“铸造之乡”、 “鞋业之乡”美誉。 独具特色的工业经济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