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氏总祠堂(实用20篇)

广州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该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浏览

258

文章

183

马桥张氏祠堂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马桥张氏祠堂为保康县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张氏祠堂位于城西南马桥镇张家湾村,年代为清代。

2012年,保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镇:保康县辖镇。1951年为九区,1958年改东风公社,1984年建马桥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303.7平方公里,人口2.5万。宜(昌)保(康)公路与神龙架林区接界,交通便利。辖马桥街、林川、尧治河、堰垭、董家沟、南沟、天花、黄龙观、白果、鸡公岭、鳌头山、中坪、寺岭、周湾、峰山、罗家山、黄湾、河南坪、笔架、张湾、两河口、高桥河、白竹头、安家湾、桃坪河、大横溪、小。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张九龄故居祠堂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张九龄故居祠堂为始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张九龄故居位于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始建于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是唐代著名贤相、岭南诗祖张九龄的父亲张宏愈迁始兴石头塘村时所建,距今已有1332年历史,故居内设宗祠,有张宏愈、张九龄父子牌位。

隘子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沟。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孕育了中国历史上不能忽视的名相名将:唐朝宰相张九龄和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的张发奎。

据说张九龄的曾祖父在韶关曲江做官,而张九龄的父亲则来到始兴置立田产以耕为业。民间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隘子镇:隘子镇地处粤北山区,位于始兴县城南边,距县城65公里,东靠司前镇,南与翁源县毗邻,西与曲江县接壤,北与深渡水乡交界,是始兴最边远的山区乡镇。全镇总面积为32326公顷,其中林地面积为26600公顷,耕地面积为745公顷,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镇。辖区内有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个镇属机关单位,中小学校20间。全镇有4494户,总人口20124。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许家黄庄祠堂

全文共 255 字

+ 加入清单

许家黄庄祠堂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黄庄祠堂位于莒南县十字路街道许家黄庄村东首,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许家黄庄祠堂是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字路街道:莒南县十字路镇地处莒南县城驻地,辖107个行政村(居),12.1万人,总面积170万平方公里,9万亩耕地。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702万元,人均收入2670元。我镇北临莒县,南靠连云港、新浦,东临日照,西靠临沂,境内兖(兖州)石(石臼)铁路横贯东西,莒(莒县)新(新浦)公路、岚(岚山)济 (济宁)公路在此相会,通讯、水、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苍溪徐家祠堂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苍溪徐家祠堂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徐家祠堂属清代古建筑,位于苍溪县龙洞乡茅坪村南500米,坐南朝北。该建筑北靠元山山脚,前邻巴中县,西往黄猫垭尖包梁,保存基本完好。

该祠堂呈四合院布局,系穿逗木结构,面阔16.4米,进深27米,建筑面积442.8平方米。正殿单檐烽火墙,面阔16.4米,通高13米,进深11.1米。如意踏道三级,长0.9米,宽1.2米,高0.7米,前殿单檐悬山式。房盖小青瓦,面阔16.4米,进深8.2米,通高9.5米。有石梯三级,长0.9米,宽1.9米,阶高0.25米。石板天井长8米,宽6米,台阶高0.3米;石桅杆基座径0.85米,通高3.5米。石质拱砌山门,通高3.1米,门宽1.8米,门厚0.4米,门槛高0.25米。有双扇木门,单扇门高2.7米,宽1.1米,厚0.05米。1933年10月,红四方面军第三十--战苍溪期间,在徐家祠堂成立乡苏维埃。

该建筑现已载入《中国文物地图•四川分册》;2006年6月28日,苍溪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苍溪徐家祠堂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洞乡:苍溪县龙洞乡位于县城东北部,乡政府驻地回龙场。龙洞取龙穴之意,回龙是指“回归自然”才“巨龙腾飞”。辖9村1社区,63个村民小组,7200人,幅员面积4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26亩,坡地1万亩,林地面积4.5万亩,天然林保护面积3万亩,森林覆盖率55%。龙洞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明显干旱年,交通方便。龙洞乡特产丰富,有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鲍宅新厅祠堂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鲍宅新厅祠堂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鲍宅新厅祠堂位于义乌市义亭镇鲍宅村北1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坐东朝西,由前后三进五开间,中间穿堂,左右廊庑组成,占地面积509.7平方米。前厅面阔5间,前檐辟“八”字台门,明间辟金柱台门,后檐连戏台、川堂。正厅五开间,为敞开厅。后厅比前厅略高,前檐设二级踏跺。左右廊庑各3间二层楼,底层敞开,用二柱三檩,二楼前檐设槛窗。整体建筑具有清末风格,建筑外观的封檐部位有精美的砖雕挂落,内部木雕精细,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2013年4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3.04.24义政发【2013】29号。

鲍宅村:鲍宅村位于义亭镇东南面,全村共有人口1768人,土地1100亩,共有党员53名,由鲍宅、徐麻车两个自然村组成,共分12组,目前正在搞义亭第二期工业开发。村内主要干道实行道路硬化和花木绿化,新建灯光球场三个,全村自来水管乇底更换,生活用水池塘正在维修,建了生态公墓场地一个。为了更好地服务与全村村民,相信不久将来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给大家。 。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吴嘉纪祠堂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吴嘉纪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吴嘉纪祠堂,坐落于东台市安丰镇南石大街8号,祠堂为砖木结构,前后两进平房,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进大门另有两间-房,建筑面积18平方米,前门临街,后门通海河边.

吴嘉纪,泰州安丰场 (今东台市安丰镇)人,字宾贤,号野人,明末清初闻名的布衣诗人。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一定的声誉。其诗词以“盐场今乐府”诗闻名于世,风格遒劲,语言朴素,运思深刻,著有《陋轩诗集》。吴嘉纪的妻子王睿是清初诗坛上一位富有才华、志趣高洁、能与丈夫唱和的女词人,一生留下了许多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词作,她的词集取名为《陋轩词》,夫妇二人,一诗一词,珠联璧合,被传为文坛佳话.

纪念明末清初的爱国诗人吴嘉纪。现列为盐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钱家祠堂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钱家祠堂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海盐沈荡镇中钱村,有一处浙北地区保存较好的祠堂之一——钱家祠堂,是钱镠二十五世孙钱陈群所建。

钱氏宗祠又名永思堂,俗称“钱家祠堂”,为沈荡钱氏家族祠堂。

钱氏宗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解放后作为粮库,而保存至今。2002年,被县政府授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对其进行恢复性维修。

前厅

“钱氏宗祠沙盘”为“钱氏宗祠”等比缩小版模型,其根据原祠堂的功能进行布置,主要描绘的就是祭祖的热闹场景。

前厅为“行牌厅”,东西两边设有木架,木架上插着肃静,回避,官级品位硬牌。

目前该厅围绕钱氏先祖的功勋及钱氏精神内涵进行布置。

花厅

花厅于每年两次祭祖时,用作摆酒、吃饭、休息的地方而且也是族中大事的议事中心。中间“清芬世守”为乾隆皇帝对海盐钱氏家族的御笔题词。

现布置为钱氏学堂,围绕耕读传家为主题,这里展出的是陈书的书画作品。

后厅

后厅为“祭祀厅”中央设有壁龛,内供各列祖列宗神主牌位。祭祀为每年两次,分别为上半年的清明节和下半年的冬至节。

现以家风文化为主题进行布置,中间为钱氏先祖五王的画像,两边分别为海盐钱氏的一些的代表人物。

钱氏故事

海盐钱氏,既是海盐望族,也是嘉兴乃至杭州的望族,是钱镠的后裔。仅海盐钱氏一支,明代嘉靖后即有进士16人,举人40余人。一千多年来,钱氏为海盐留下了钱镠贩盐、钱王射潮、钱镠施茶、陈书教子、钱家徵击奸等许多具有惩恶扬善、忠孝仁义、刚直不阿等内容的故事。海盐钱氏故事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海盐钱氏先居澉浦,明中时澉浦一带常受倭寇侵扰,于是就移居沈荡半逻,即现在的沈荡镇中钱村。后因钱纶光入赘嘉兴陈姓,清康熙年间迁到嘉兴莲花桥。自钱陈群(钱鏐二十五世孙)始,海盐钱氏后代去世以后,大都归葬在沈荡或南北湖。中钱村尚有钱氏后裔数百人,不过由于清末以后尚无续谱,年青一代,对自己的祖辈以上已模糊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鸿北王氏祠堂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鸿北王氏祠堂为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鸿北王氏祠堂位于禹州市鸿畅镇鸿北村,年代为清。

二○○九年六月十九日,鸿北王氏祠堂被公布为第三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后殿西北角为基点,向东延伸260米,向南延伸480米,向西延伸140米,向北延伸100米。

鸿畅镇:禹州市辖镇。1968年建鸿畅公社,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5.4万。禹(州)神(垕)~公路从镇中穿过。兰河纵贯境内。辖孟大沟、李金寨、刘家沟、张湾、贾湾、朱西、朱东、许家沟、东高村、藏风沟、葛家沟、杜北、杜南、岗沟石、新杨楼、涧头河、王沟、谢庄、老君堂、杨河、山底吴、张庄、岗刘、柏村、三管赵、冀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家祠堂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家祠堂)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家祠堂)始建于公元1432年孟春,后于公元1721年重建,完工于公元1723年。谢家祠堂经历数百年风雨,2007年经枞阳县有关部门批准对其进行了修缮。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桐东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面积1251平方米,前后三进,由前厅、中进、后堂、钟楼、鼓楼、宝树堂等部分组成,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建筑构件,质高硕大,雕刻极其精美。

陈瑶湖镇党委政府2013年决定利用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氏祠堂的西院,建设桐东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文物陈列馆,2014年6月26日,桐东抗日民主政府革命文物陈列馆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桐东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谢氏祠堂隆重开馆。陈列馆分桐东抗日民主政府大事、桐枞抗战史略、桐东抗战群英谱、侵华日军投降、桐东抗战的历史意义等板块。

保护范围:墙基四周外,东、南、西、北各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10米。

地址:陈瑶湖镇水圩村

水圩村:一、村情简介 水圩村位于陈瑶湖镇西边,东临花园村,西与官渡、苎镇二村交界,南与前河村接壤,北与青山村毗邻,总人口3645人,耕地面积3600亩,水面面积达500亩,村村通水泥路总长3.2公里,机耕路1.6公里,人均年纯收入2890元。 二、总支简介 水圩村党总支设立于2004年3月,下设两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党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南阳陈氏祠堂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南阳陈氏祠堂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陈氏祠堂

位于福建省福州长乐市江田镇友爱村。始建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万历九年(1581年)重修,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前后3进,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一进为门厅,中间设戏台;二进为主厅;三进为祭祖厅。祠堂牌匾、楹联众多,其中有御赐“家传孝友,世笃忠贞”匾,以及其它众多历史名人如明大学士叶向高、刑部侍郎郑世威、近代徐世昌、萨镇冰等题写的匾额、楹联。

友爱村:友爱村地处长乐市东南部,系江田镇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仅20公里。东临江田村,西接漳流、石门村,南面群山环抱,北临东海之滨,省道福北线纵贯全境。此外九龙山庄景区也位于江田镇友爱村,依“省委旧址”南阳山脚,伴天池山旁,占地200亩。集游泳、水上游船、湖边垂钓、烧烤、骑马、农业生态园等多种景观及休闲娱乐项目为一体,是度假放松的好地方。全村面积l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为温县文物保护单位。

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位于张羌街道南张羌村,年代为清。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南张羌任家二门祠堂被公布为温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羌街道:南张羌镇位于温县城东3公里,东临赵堡镇,西接温泉镇,北与北冷乡接壤,南到黄河,东西长3公里,南北宽11公里,全镇总面积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滩区非耕地面积1.2万亩,辖15个行政村,10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2.7万,现有26个党支部,党员84 1人。素以铸造、制鞋业发达驰名,享有“铸造之乡”、 “鞋业之乡”美誉。 独具特色的工业经济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东莞丁氏祠堂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东莞丁氏祠堂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莞丁氏祠堂地处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丁屋村。始建于明朝景泰(1450~1461)年间,清朝光绪九年(1883)重修,现存良好。在东莞素有“三间祠堂、四间庙”之说,历代传闻,“丁氏祠堂”就是其中之一。

祠堂坐南向北,呈长方形,是一组左右通巷、深三进院落式建筑群,占地约500平方米。由长方形大理石铺砌而成的左右青云石巷,令庭院群相隔而座,相互廊道穿插。祠堂正中“存著堂”供奉先祖灵位。厅堂轩昂,雕梁画栋,庭院幽雅。檐梁之处,龙飞凤舞,造型维妙,人物栩栩如神,其技艺之精湛,建筑规模之宏伟,充分体现我国古代南方建筑的传统风格。

2002年,被列为东坑镇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月列入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又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丁屋村:丁屋村原名琥珀坑,丁屋的始祖北宋初年南雄县由丁家洞迁居东莞文顺乡(即今茶山,石排一带)。15世祖丁麟再迁居周坑(即今丁屋村东门200米处)。至23世祖丁松确在洪武五年(1372)农历五月初五日午时立丁屋村。民国37年(1948)丁屋属横沥乡第16保,共lO甲,100户.421人,其中男284人,女217人。1961年属东坑公社,全大队887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滕州张氏祠堂

全文共 1099 字

+ 加入清单

滕州张氏祠堂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滕州张氏祠堂位于滕州市大坞镇大坞村。年代为。2006年12月7日,滕州张氏祠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古滕张氏族谱》记载,张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乾隆十三年(1748年)竣工。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张氏堂祠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内外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封闭式建筑风格。以正门、正厅为中心的南北轴线上,前后为两进院落。大门外两侧为大方砖砌八字墙,一对石狮拱卫。内院由方砖铺地,东西两厅各三间,为卷棚屋盖,后有高大雄伟的堂厅,厅堂房屋均为硬山起脊,灰色小瓦覆顶。堂厅是主厅,张氏祖先的牌位按支系和辈分分别摆放在堂厅和东西厅内。

张氏祠堂是大坞张氏族人祭祖的场所,北方人也称为家庙,张氏族人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二日祭祖,俗称丁祭,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按照传统的仪式,要在族内选取一位辈分较长、威信较高的长者在前面当司仪喝礼,下面跪着参加祭祖者,多是各支系的头面人物,参加者穿着整洁、按辈分排列,认真祭拜。

据山东省文物普查资料记载,滕州市张氏祠堂是鲁南苏北地区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古代家族宗祠建筑,它的形式,风格,建筑格局是研究封建宗法文化和宗祠建筑艺术的实物载体。1995年2月“张氏祠堂”被滕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山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5月,滕州市大坞张氏祠堂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录。张氏祠堂不仅仅是张氏族人祭祖的祠堂,已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祠堂建筑本体损毁严重。滕州市文广新局为抢救张氏祠堂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于2013年8月委托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编制了《张氏祠堂保护修缮一期工程方案》。2014年9月,省文物局批准该方案并拨专款启动了张氏祠堂保护修缮一期工程,此次修缮本着不改变文物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留张氏祠堂的历史原貌,工程历经三个月,完成了东、西厢房和东门楼的修缮工程。为使昔日的张氏祠堂早日恢复往日的风采,滕州市文广新局再接再厉,于2016年3月17日,启动了张氏祠堂二期保护修缮工程,据滕州市张氏祠堂文物保护与传承协会会长张光坦先生介绍,张家祠堂二期修缮工程,主要包括大堂、过厅和大学。

如今,历经两次修缮后的张氏祠堂焕然一新,更可喜的是祠堂内办起了图书室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古老的家祠担当了丰富大坞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任,张氏祠堂更像一个老有所为的人,又一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大坞村:大坞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庙头裴氏祠堂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庙头裴氏祠堂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庙头裴氏祠堂

类别:古建筑

时代:清

地址:新安县铁门镇庙头村

庙头村:庙头村位于新安县城西5公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8925人,耕地面积900余亩,设党总支1个,分支部5个,辖东、西、南、北、中5个片,66个村民小组进行管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村域内有新安电力集团、新安化肥厂等大型骨干企业,民营企业11家。310国道、连霍高速、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全村现有各类运输车辆420余台,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人均纯收入3900元,全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罗家祠堂

全文共 771 字

+ 加入清单

罗家祠堂为文化旅游景点。

罗家祠堂位于松子山街边,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清“乾隆”年间,四川解元,时任黔南太守、贵西巡道的罗文思,倡议扩建祠堂。他写信给时任甘肃泰州清水知县的罗奇英,得到大力支持。罗奇英为罗氏第十四代传人。在罗奇英的主持下,乾隆四十年开始在松溉松子山扩建祠堂,历时三年,于乾隆四十三年扩建完成。取名“世德堂”,距今已400多年了。

罗家祠堂建成后,时逢当朝皇帝派出的八府巡案溯江而上往泸州,行至松溉,见建祠人是他的老师,遂赠扁题词“罗府祠堂”。匾长2.8尺,宽1.2尺,“罗府祠堂”四字两边是金龙。这块匾至今尚存在。据知在罗家祠堂内,原来横挂着明皇赐的“家法匾”,用以管教族人。

现存的罗家祠堂全貌较好,是保存完好的一座祠堂。正殿八根大柱,柱脚石墩雕刻的花草、鸟兽、石龙、人物仍清晰显现,横梁木质串架完好,正殿两侧是古砖所砌的高风火墙,正殿房顶四角斗翘,每个翘角塑有一条龙,正殿两侧修有厢房各几间,石拱卷门,门坊横石梁上也雕有花草、人物,十分别致。正殿前面是长方形石坝子一块。前面有一座木质戏台,正殿后边的殿堂是供奉罗氏历代祖宗的神主牌位。这也类似明、清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修建。

解放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使用法》有关规定,罗府祠堂被征用,作为粮仓。为恢复罗府祠堂原貌,在当代企业家罗树林的倡导下,成立了罗氏会馆领导班子,募集资金。此举得到松溉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2007年清明节前修复了祠堂正殿。并通知川、黔、渝等地罗姓后人来松溉祭奠扫墓,两天内聚集罗姓家族多达2000人,声势浩大地举行了对前辈崇敬的祭祀典礼,请剧团、秧歌、腰鼓队,为庆典增添了喜庆。

天井起到将自然光和新风引入室内的作用,但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营造共享空间的聚合氛围和室内小环境景观的优化作用。下雨时节,在这样的内堂里观雨不用淋湿的感觉又是怎样一番风味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翕合堂张氏祠堂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翕合堂(张氏祠堂)为开化县文物保护单位。

翕合堂位于马金镇杨和村·清·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氏祠堂。共有二进,中有天井,占地面积约345平方米。两进面阔都为五间。大门门罩用砖叠檐翘角,下有砖雕,门框砖砌。硬山顶,阴阳合瓦,有勾头滴水。

马金镇:开化县辖镇。1950年设马金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5年改镇。位于县境北部,马金溪东岸,距县城中心17.6公里。面积94平方公里,人口2.2万。205国道和衢(州)淳(安)公路过境。辖上街、下街、界首、排田、烂田、黄荆林、杨和、塘沿、柴坑、山头、湖头、上江坑、下江坑、姚家一、姚家二、明塘坞、星田、内徐塘、外徐塘、横岭底、璜田、苏阳、秧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曲江邓氏祠堂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曲江邓氏祠堂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曲江邓氏祠堂位于永兴县油市镇新塔村,时代为清。

2012年,曲江邓氏祠堂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各外延40米处。

油市镇:撤销油市镇,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新设立的便江镇、高亭司镇永兴县辖乡。1950年属山峰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更名油市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9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6万。乡政府驻油榨圩。107国道经此。辖儒林、大扬、油市、坪洞、车田、冷水、新塔、高冲、禾港、石塘、田心、燕尾12个村委会和油市居委会。乡镇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游氏祠堂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游氏祠堂为邯郸市文物保护单位。

游氏祠堂位于永年县临洺关镇,年代为明。

游氏祠堂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洺关镇:临洺关镇,永年县城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河北省较大乡镇。全镇现辖32个村,总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其中镇区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行政人口7.8万。邯郸市首批小康乡镇,首批现代化建设试点乡镇、“发展民营经济十强乡镇”、河北省“百强乡镇”。 临洺关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临名”始见于隋书地理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翟氏前份中份祠堂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翟氏前份中份祠堂为宣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翟氏前份中份祠堂位于泾县桃花潭镇,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翟氏前份中份祠堂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桃花潭镇:桃花潭镇是一个有着千年文明的文化古镇(省级保护),全镇总面积86.03km2,南邻旅游胜地黄山,西接著名佛地九华山,辖6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会,人口13122人。该镇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耕地面积为10800亩,主产水稻、油菜、豆类、花生、芝麻、茶叶,名特产为山药、兰花茶,水产品主产鲤、鲑、翘白、雪花君等名贵鱼,矿产资源为煤、石灰石、石英石等。丰富的物产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武侯祠是刘备的庙,诸葛亮的祠堂为什么叫武侯祠?

全文共 903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时候,我们在提到“武侯祠”的时候,第一个联想到的人一定是诸葛亮,他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追封忠武侯,因此,人们也就将供奉他的祠堂取名为武侯祠。但是很多人发现,刘备汉昭烈庙同样也叫做武侯祠,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的祠堂都叫做武侯祠,那么这两个祠堂是不是同一个呢?

1.武侯祠的来历

的确是同一个。“武侯祠”这个名字的来历,就是诸葛亮被封侯的名字,他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刘禅追封为忠武侯,也因此,后世人纪念他的祠堂就叫做武侯祠。武侯祠应当是很多地方都有,但是这些武侯祠中以成都武侯祠最为出名,规模也是最完善的,毕竟这里曾经是蜀汉的都城,也时诸葛亮最活跃的地方。

诸葛亮,字孔明,他的很多事迹想必也不用多说,青年时期隐居,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辅佐之后,就一直跟随刘备,出谋划策处理朝政,联合东吴孙权的势力一同抵抗曹操。勤勉谨慎,事必躬亲,而且还是个发明家。通过《三国演义》的描写,诸葛亮更是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神一级的人物。

2.汉昭烈庙

汉昭烈庙,一听名字也就知道,这是用来祭拜汉昭烈帝刘备的地方。三国时蜀汉的开国皇帝,早年时期颠沛流离,尝遍人世间的冷暖,也投靠过很多诸侯,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不过很多人都认为,刘备一直到诸葛亮加入自己的阵营,才终于进入事业的上升期,有了诸葛亮的助力,刘备也终于有了转变。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但是在历史上却一直被称为蜀国或者蜀汉。然而没两年,刘备就因为与吴国夷陵一战,心力交瘁,战败之后没多久,就病逝于白帝城,留下诸葛亮辅佐刘禅。刘备死后,成都修建昭烈庙以纪念他。

3.汉昭烈庙为何也叫武侯祠

其实,武侯祠本是纪念诸葛亮的祠堂,但是明朝时期因为昭烈庙的香火不如武侯祠,身为帝王的尊严往哪放?于是朱椿下令拆掉武侯祠,将诸葛亮移入昭烈庙,但是仍旧耐不住民间诸葛亮的人气高,人们又把新的拥有诸葛亮的“昭烈庙”叫做“武侯祠”,而且一直都没有改。

尽管中途也有人提出过意见,认为刘备毕竟是君,诸葛亮是臣,怎么可以反客为主?但是不管怎么改,百姓心中始终将诸葛亮作为主角,一直到后来在讨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考虑到实际情况,也就仍然叫做武侯祠,而不是汉昭烈庙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凤凰杨家祠堂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凤凰杨家祠堂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家祠堂坐落在凤凰古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杨家祠堂祠堂占地770平方米。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高16米,面阔7米,进深8米;檐下如玉斗拱,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背拱,分为一明二暗三间。两边配有厢房。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杨家祠堂为木结构四合院,上下两层,占地770平方米,由大门、戏台、过厅、廊房、正厅组成,呈长方形。戏台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饰如意斗拱,高16米,四根台柱雕龙刻凤,戏台为穿斗式,正殿为抬梁式,整个建筑做工精细,极富民族特色。杨家祠堂设计精巧,做工精细。窗户、门、檐饰件均糸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杨家祠堂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老菜街。

电话:0743-3502059

开放时间:

夏季7:30-18:00;冬季8:00-17:30。

交通:

古城内,步行可达

门票:

凤凰门票已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