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怕晒太阳的多肉(汇集20篇)

浏览

3685

文章

1000

篇1:太阳风暴的周期是多长时间

全文共 185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太阳风暴是指由于太阳能量过高,活动增强,太阳向空间发散一系列高能量粒子的现象。

2

太阳风暴是由太阳黑子引起的耀斑爆发,而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11年,所以太阳风暴的周期也是每11年发生一次。

3

太阳风中夹带的高能粒子集中在两极,将会给南北极带来美丽的极光,迷人的极光常常令人仿佛置身美丽天堂!

4

但是,如果太阳黑子过度活跃,对地球的不利影响也会很大!比如温度过高,无线电信受到干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太阳下不戴帽子会导致脑功能退化

全文共 1403 字

+ 加入清单

夏天,全国各地平均气温升高,户外活动游戏的人也多了起來。去海边玩耍享有晒太阳,去有大面积草地的生态公园和一家人再来一个野炊,那样的生活想一想都感觉美。但是,夏天开展长期户外活动时尽可能披头散发,头发立即暴露太阳底下,有毁坏大脑作用的潜在性风险性。

尽管听起来非常恐怖,可是科技人员们开展此项科学研究时的立足点還是有据可查的。全世界有大概一半的人生活在有可能出現炎热或是严冬气候条件的地区,自然环境的热电效应潜在地危害着大家的生活生产制造。在户外自然环境中,当人头顶部的上方暴露在太阳辐射量下,将造成非常大的耗热量,科技人员们根据此次科学研究确认,那样的标准对身体健康还真有潜在性的危害。

发热量沉积时大脑是怎么排热的?

人的大脑作用高度取决于血夜果糖和氧的平稳供货,但保持大脑热恒定的标准发生改变时,大脑也非常容易遭受损害。大脑被封闭式在头骨中而被高度防护,可是大脑务必要消除新陈代谢所造成的发热量,为此保持大脑的温度。一般来说,大脑关键根据动静脉的流动性来释放发热量。在静息状态下,每分700ml的血容量能够 带去1千焦的动能,这将协助脑减少0.3摄氏。

自然光能够透过肌肤毫米并加温肌肤下边的机构,因而若将头顶部长期立即暴露于强烈的太阳辐射量下,理论上的确很有可能会使头部温度上升。在高溫自然环境下,出汗多会耗费身体的水份和盐份,造成脱干,而血液和盐份降低又立即造成头部血供不够。如此一来,大脑根据血液循环系统来推动头部排热的能力便会大大的减低。除此之外,头骨和颅腔内类似保温水杯的独特片层构造又很有可能大大的限定发热量根据,这造成脑的排热越来越更为槽糕。

总体来说,此次研究发现长期释放于头顶部的热辐射会一定水平上危害大脑的功能,尤其是在繁杂健身运动和组成健身运动认知能力检测中,试验者的能力都主要表现出非常显著的衰减系数。头和头颈立即暴露于热辐射关键危害大脑的浅部一部分。但就算只是是大脑浅部处的温度上升,都是对人的大脑的短期内能力造成危害。做为比照,当下身的辐射源暴露造成人体浅层关键温度类似的上升时,则不容易造成显著损害。此外,头和头颈的短期内亚急性暴露会马上使颅外(肌肤)温度上升,但仍未对大脑的功能造成显著的危害。

难道之后夏天不可以“秃头”开心玩乐了?

大家常说今天的太阳好毒,把人晒的脑袋儿直疼。从此项全新科学研究的结果看来,这话还真不仅仅是浮夸的修辞方法。更何况脑袋儿疼事小,脑仁儿出了难题可就相当严重了。

此外其结果尽管听上来恐怖,但是与生活基本常识也并不有悖。谁都了解大阳光底下长期晒,脑壳不疼也是有巨大的中署很有可能。相近的全新科学研究有很多,并且新闻媒体以便吸引住目光也通常会对科学研究自身作出过多乃至不适当的讲解,大家对这种叫法也犯不上听风就是雨。自然,尽管不需要心惊胆战,但在酷热的夏天留意防晒隔离、防止中署還是彻底可靠的“健康养生”提议。

有很多室外工作员,周期性地暴露于高烧自然环境中,这的确会对她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中造成一定的危害。针对这类特殊家庭,运用各种各样方式的遮阳帽来遮光能够 非常好地缓解辐射源暴露给人体导致的热损害。但是当应用安全头盔一类硬质的遮阳帽时,也很有可能会由于排热能力受限制而加剧热损害。因而,该类工作人员应确保充裕的饮用水和适度的歇息,防止在炎日下长期性辛勤劳动,以防由于大脑功能短暂性降低而导致生产安全安全事故。

夏日炎炎,享受阳光虽然好,搞好防晒隔离更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木星的大红斑原来是被太阳晒出来的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宇航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家认为,“红斑”是木星高层大气中简单化学物质被阳光分解的产物。这项研究的结论与另一个主流理论相矛盾,后者认为木星的“红点”是“红色”的,因为木星云层下有红色的化学物质。

凯文·贝恩斯(Kevin Baines)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卡西尼号探测器小组的科学家,他说:“我们的模型显示,位于云层上层下方的大红斑上的大部分红色物质都没有颜色,在这种红色晒伤下的物质可能是灰色或白色的。”

自2000年12月以来,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贝恩斯和他的同事鲍勃·卡尔森和汤姆·莫马利从卡西尼号探测器上收集了一系列木星观测结果,并进行了室内实验。将这两个数据结合起来后,他们得出了上述结论。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用紫外线照射氨气和乙炔气体,这是木星上两种已知的化学物质,来模拟太阳对大红斑极端高度的云层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一种红色物质。实验小组将这种物质与卡西尼探测器通过VIMS(可见光和红外光谱仪)观察大红斑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红色物质的光散射特性与大红斑模型完全匹配,大红斑模型模拟的红色物质是气旋型红斑的最高成分。

Baines说:“但是相反的主流理论对颜色的原因有另一种解释,它假设红斑的红色来自可见云层下爆炸的化学物质。然而,如果红色物质是从下面吹上来的,其他海拔高度的颜色也应该是红色。如果是这样,红点应该比现在更红。”

木星是一颗主要由氢和氦组成的行星,其他元素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科学家们对理解导致木星彩云的元素组成感兴趣,因为这也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颗巨大行星的组成。木星有三个主要的云。这三种云在天空中有明显而具体的高度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上层云氨、中层云硫代铵和下层云水云。

至于为什么只有大红斑和木星表面的一些小斑点会呈现深红色,研究人员认为海拔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贝恩说:“大红斑海拔很高。它的海拔比木星其他地方的云层还要高。”研究小组认为,大红斑的高海拔不仅使它看起来像红色,而且加深了红色。大红斑上的风暴将含氨的冰粒吹到比平时更高的大气中,从而使它们暴露在更多的太阳紫外线下。此外,由于大红斑本身的风暴性质,这些冰粒被卷在一起,不会被吹到其他地方,导致红点云层顶部的红色比其他地方更深。

木星表面的其余部分看起来像一个橙色、棕色甚至几个深红色的调色板。根据拜恩斯的说法,这些地方明亮的高云较少,所以可以观察到大气中更多的彩色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太阳内藏有外星人?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内部另一个宇宙轰动全球,UFO外星人竟全在其中?近日,科学家在太阳内部探测宇宙时意外发现了隐藏在太阳其中的另一个宇宙,当时专家都被惊呆了,这时候更令人不敢相信的一幕出现了,...

太阳内部另一个宇宙轰动全球,UFO外星人竟全在其中?近日,科学家在太阳内部探测宇宙时意外发现了隐藏在太阳其中的另一个宇宙,当时专家都被惊呆了,这时候更令人不敢相信的一幕出现了,地球上空竟出现了神秘的长形UFO轰动全球,难道太阳才是UFO一直隐藏的地方?下面小编带你看。

近期媒体报道称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目击了一艘长柱形UFO飞掠地球的情景,虽然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但对于专门研究UFO的人们来说,这可是一个重大线索。

英国科学家表示太阳是由氢、镁和其它元素构成,但是一位火星研究员发现更多的秘密,依据美国宇航局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SOHO)拍摄的一张图像,他认为太阳表面存在一个巨大的门,可使太空母舰进出。

研究者指出,太阳是中空结构,其内部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内部世界,是地球体积的1000倍。3月14日,一位网名叫做“观测者252”的天文爱好者在一张图片中发现体型庞大异常物体飞越太阳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什么是“太阳火”?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1859 年,英国天文学家理查德·克里斯托弗·凯瑞顿曾观测到太阳表面发出了某种星状的光芒。起初,他曾将其当作是一颗与太阳相撞的彗星,而实际上,这是天文学史上第一次有关“太阳火”的记载。

1889 年,美国天文学家乔治·爱里瑞·黑尔发明了一种利用光谱学对太阳光进行研究的方法。这一发明使他很轻易地捕捉到了发生于太阳表面的爆炸现象,并通过研究证实了这种爆炸并非是彗星与太阳相撞的结果,而是与太阳黑子的运动密切相关。我们还不清楚“太阳火”的真正起因,也无法对其进行预测,但相对而言,“太阳火”的的确确具有比太阳体更高的能量。太阳黑子的温度比太阳其他部分的温度要低(这正是它们看起来比较暗的原因),但它们与“太阳火”之间密切的联系却说明太阳上出现的太阳黑子越多,太阳本身的活动就越频繁,同时蕴含的能量也就越多。

“太阳火”产生了大量具有高能量的“太阳风”灰尘。如果“太阳火”产生于日轮附近,同时其传播方向指向地球,那么它所蕴含的高能电子将于一天内到达地球,并在两极附近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其结果是形成所谓“磁暴”,从而形成大范围内绚丽的极光现象,另一方面又使指南针的工作和无线电波的传播陷入了一片混乱。

如果宇航员在无任何保护措施下接触到这些蕴含有高能量的“太阳风”灰尘,那么他们将死于由此而引起的放射性疾病。虽然至今尚无这类事件发生,但其威胁依然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手相太阳线,太阳线图解,手相太阳线算命图解

全文共 1535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线又名(成功线)表示成功或人缘关系。这条线可由各不同的位置升起,但其尖端都伸向太阳丘(无名指根部)。这条线又可叫做(运势线),可以看出一个人成功运势的好坏。太阳线图解:手相太阳线算命图解

太阳线又名(成功线)表示成功或人缘关系。这条线可由各不同的位置升起,但其尖端都伸向太阳丘(无名指根部)。这条线又可叫做(运势线),可以看出成功运势的好坏;这条线固然以长的为好,但是长而无劲者,总不如短而有劲的;命运线表示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太阳线则表示受赏识或得人缘线条,容易成功,因此纵然命运线很好,而没有太阳线的话,凭你如何奋斗,还是得不到人家的赏识,相反地,虽然命运线极为贫弱,而太阳线至为明显,则必将遇到赏识与援助,得到超越自己能力以上的评价,太阳线与命运线均明显,则容易得到人缘受人器重。

由月丘伸至太阳丘的成功线(记号A),主虽有成功的象徵,但难独立创业,非依赖他人扶助不可;但这类人,由于人缘好,而他人后援相继不绝,这种手相在音乐家,作家,演艺界人士都有,如果再有良好的命运线相配合,必将成为最出色的人;在(记号A)的太阳线,虽然细小如丝,或两三处变小而间断,如果有劲的话,不难博得社会人士佳评,而且事务上显得忙碌。由生命线伸至太阳丘的成功线(记号B),成功全赖自己劳力,事业绝非靠他人帮助,即使打工亦能得到很高的重要职位。

(记号A)由第二火星伸出,进入无名指根部的弓形太阳线,是靠实务或企业开拓好运的人,这种人,生来勤劳自持、能吃苦,而且稳扎稳打,建立基础,以增殖财产,如在军政界,是军事上的奇才,能有显赫的军功。女性具有此相,虽不免辛劳,却能显出胜过男人的干劲,引人注目,不过在艺能界却未能多大发展。

(记号B)由命运线分开伸入太阳丘的太阳线,表示具有千锤百炼的实力,获得世人尊重,即成功线以命运线为根,因此气运至为顺利,能增进信誉与名声,不过线条如有间断,则劳而无功,辛苦多而报酬少。

(记号C)太阳线在感情线上面成为短短的线条,纵然很短,如果竖起成针一般刻划得很直,并且不见障碍线,表示运气好转,这条短短的太阳线,在年轻时则走好运,如在社会上成名时,则将会往下伸长。

由太阳线向上伸出的支线(记号A),无论其长短表示运势已好转,这条线正如树上新的萌芽或小枝条,一生长便逐渐繁茂,只要有这条线,纵然线条本身不长,也表示幸运到来;如支线走向小指根部,主金钱运也一起好转。如有小线条由下伸向太阳线(记号B),表示能获得援助或支持协助的好线条。但如此线成为流须线,则主幼年不能得父母庇荫,或因善嫉妒他人而失败。

(记号A)太阳丘的星星记号,碰到成功线,表示人缘将好转或将有高就,这星星叫(幸运之星);

(记号B),便显示不稳定,时好时坏,纵有好运,也是极为短暂;

(记号C)太阳线上出现岛形,表示有困扰的状态。

(记号A)太阳线尖端如有障碍线横过去,表示将发生不好事体,这条线容易误认为金星带,必须注意;

(记号B)如果太阳线在感情线上停下来不再伸长,则表示由于感情问题而陷于困难。

(记号A)感情线上伸出几条不规则、浅而细又薄的太阳线,表示心理向多方面活动,并无一贯方针,这便是多才多艺反遭穷困的相,不过如果从事于公关行业的话,则可八面玲珑,博得广大人缘。

(记号B)小指与无名指之间两条平行而又明显的线,叫(医疗线),有这线的人,很会发挥他临床知识与灵感,对于病人总是具有奇特灵感,很能够施用民间医疗法,但不可误认没有这条线的人,便不具有医疗的能力。

(记号C)由太阴丘侧斜斜竖起的3至4公分的线条,称之为(人缘线),这线条乃是得到许多人的好感,或受到特别支援,提拔以导致自己于幸福,只要出现这条线,他的运气一定不会衰败,那怕是一般家庭主妇或公务员,一出现这个线,便是人缘奇佳大受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是一个致密的炽热气体球,其表面的绝对温度是6000K我们通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发光的光球层,它相当于地球的表面。那么,大家知道太阳活动是什么吗?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

光斑:太阳光球边缘出现的明亮组织,向外延伸到色球就是谱斑。光斑一般环绕着黑子,与黑子有密切的关系。

谱斑:太阳光球层上比周围更明亮的斑状组织。

太阳风: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极光

耀斑:发出的强大的短波辐射,会造成地球电离层的急剧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大。造成短波通讯中断。

日珥: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

日冕: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光球层和色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日冕温度有100万摄氏度,粒子数密度为1015m3。在高温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日冕只有在日全食和利用日冕仪时才能看到。

太阳活动对于地震、火山爆发、旱灾、水灾、人类心脏和神经系统的疾病,甚至交通事故都有关系。因此也形成了太阳活动预报这门学问。

今天小编对太阳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赤道附近太阳辐射的特点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那么您了解太阳辐射吗?在赤道附近太阳辐射的特点有哪些呢?

赤道附近太阳辐射的特点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辐射到地球上时,太阳高度角大小是不同的。在赤道上,正午时刻看太阳,太阳总是从头顶附近照射下来,光线和地面形成的角度接近90度。在高纬度的南北极地区,正午时刻看太阳,太阳总是从水平方向照射进来,光线和地面构成的角度很小。同样的一束光线,射在赤道附近,光束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单位面积得到的热量就多;射向极地地区,散布的面积就大,单位面积得到的热量就小。拿手电筒照射做一个比喻,如果把光线比作热量,手电筒直着照射时,光束集中,单位面积上的亮度就大。如果斜着照射,同样的光束就散布在一个较大的范围上,单位面积的亮度就小。因为赤道附近太阳高度角大,就好像手电筒直着照射,得到的热量自然就最多。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太阳辐射到地球上时,要穿过地面上厚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被大气层吸收而削弱了;又因为低层大气中有云层,有尘埃等,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有反射、散射作用,能把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或者散射回宇宙空间。这又削弱了太阳的辐射。

在赤道附近,因为太阳高度角大,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的程度就最小。从而使气温升高显著。相反纬度越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厚度越大,太阳辐射被削弱的热量就越多。所以纬度越高,温度就越低。

在赤道附近,全年都是高温,最低月份的温度不低于25摄氏度,这是全年都是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为什么夏季太阳高度日变化大

全文共 1045 字

+ 加入清单

夏季太阳直射的时候,辐射强,气温高,夜间温度速降,导致温差大,冬季则相反。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为什么夏天不下雪而冬天下雪为什么夏季太阳高度日变化大,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夏秋冬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春夏秋冬的自然现象是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每季三个月。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确定季节交替,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现划分季节通常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为什么夏季太阳高度日变化大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发生移动,导致了不同时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出现了四季变化。夏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温度高;冬季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昼短夜长,温度低。中纬度的昼夜长短一年中变化比较明显,四季分明。公转中出现的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使影子长短发生变化。

一年的四个季度是怎样划分的

一年的四个季度是按一月到三月是春季;四月到六月是夏季;七月至九月是秋季;十月到十二月是冬季来划分的。按天文划分四季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

4季还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春季的特点是万物复苏,带来欣欣向荣的景象。夏季的特点即炎热,秋季是一个金风送爽、气候宜人的季节。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冬天太阳高度高还是夏天太阳高度高

夏天太阳高度高。夏天太阳高,阳光直射,因此会很热。冬季太阳低,阳光斜射,因此温度低。太阳高度角随着地方时和太阳的赤纬的变化而变化。日升日落,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时角是以正午12点为0度开始算,每一小时为15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地球上光和热的源泉,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地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黑子既然是太阳上物质的一种激烈的活动现象,所以对地球的影响很明显。

当太阳上有大群黑子出现的时候,地球上的指南针会乱抖动,不能正确地指示方向;平时很善于识别方向的信鸽会迷路;无线电通讯也会受到严重阻碍,甚至会突然中断一段时间,这些反常现象将会对飞机、轮船和人造卫星的安全航行、还有电视传真等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威胁。

黑子还会引起地球上气候的变化。 100 多年以前,一位瑞士的天文学家就发现,黑子多的时候地球上气候干燥,农业丰收;黑子少的时候气候潮湿,暴雨成灾。我国的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也研究出来,凡是中国古代书上对黑子记载得多的世纪,也是中国范围内特别寒冷的冬天出现得多的世纪。还有人统计了一些地区降雨量的变化情况,发现这种变化也是每过 11 年重复一遍,很可能也跟黑子数目的增减有关系。

研究地震的科学工作者发现,太阳黑子数目增多的时候,地球上的地震也多。地震次数的多少,也有大约 11 年左右的周期性。

植物学家也发现,树木的生长情况也随太阳活动的 11 年周期而变化。黑子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得快;黑子少的年份就生长得慢。

更有趣的是,黑子数目的变化甚至还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人体血液中白血球数目的变化也有 11 年的周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太阳黑子对谷物影响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太阳表面温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当太阳中心区域的温度比周围区域低1500°左右时,这个区域看上去就比周围区域暗,如同一个光亮的圆面上出现斑斑点点的黑色斑点,人们就称它为“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的数量有时多,有时少,其变化是很有规律的,一般每11年为一个周期。通过观察发现树木的生长情况也随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而变化,黑子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得快;黑子少的年份就生长得慢。那么太阳黑子对谷物影响吗?

太阳黑子对谷物影响

1、太阳黑子会影响地球的降水

100多年以前,一位瑞士的天文学家就发现,黑子多的时候地球上气候干燥,农业丰收;黑子少的时候气候潮湿,暴雨成灾。还有人统计了一些地区降雨量的变化情况,发现这种变化也是每过11年重复一遍,很可能也跟黑子数目的增减有关系。

2、太阳黑子数目的变化甚至还会影响到植物害虫的数量,太阳黑子爆发频繁的时候,小麦的蚜虫较少,小麦的产量较高。

3、太阳黑子会影响地球的气温

我国的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也研究出来,凡是中国古代书上对黑子记载得多的世纪,也是中国范围内特别寒冷的冬天出现得多的世纪。地球气温的变化,会影响谷物的生长。

今天小编就太阳黑子对谷物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细看”太阳黑子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细看太阳黑子

太阳照耀下的这个世界上可能没什么新鲜事了,但太阳表面还有。一架“目光”敏锐的望远镜发现,太阳黑子周围紧紧环绕着奇特的丛状低温等离子带,就像精子聚集在卵细胞周围一样。磁场肯定限制了这些黑暗的气体带,但物理学家们尚未了解其中的细节。

太阳黑子指的是那些常常比地球还大的不稳定磁斑。这些斑点之所以看上去较暗,是由于它们比太阳表面其他温度为6000℃的区域低2000℃。在太阳黑子的黑暗中心(被称为“暗影”),磁场沿垂线方向突破太阳表面。磁力线水平伸向周围的半影(像炽热的梳子一样的一束复杂的丝状物)。以往的照片能显示出小到150公里宽的图案,但这还不足以使物理学家对半影的产生做出解释。

如今,有史以来所拍摄的最清晰的照片已将分辨率提高到了90公里。今年5月份,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太阳物理研究所的太阳物理学家 GRANSchARMeR及其同事开动了位于加那利群岛的世界第二大望远镜。一面形紧挨着这架直径1米的望远镜,能够消除气流导致的图像模糊。11月14日的《自然》杂志刊登了这架望远镜所拍到的惊人照片。图像显示,在太阳黑子的半影中摇曳着明亮的气流,暗核则被裹在气流中心。暗核能够存在1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表明它们是由磁场中的对流所维持的。Scharmer 说“:第一次看到这些小结构,让我们看到了对太阳磁场根本物理机制进行研究的希望。”

纽约罗彻斯特大学的太阳物理学家 Johnthpmas 对此表示赞同,指出这些图像朝着建立更有意义的太阳黑子模型迈出了激动人心的一步。他表示,这样的模型需要对气体速度及半影磁场的强度和倾角有确切的了解--瑞典研究小组希望明年获得这些数据。人们已经在太阳上应用了一个改良模型。Thomas 补充说:“在更遥远的天体物理学研究对象上,气流与磁场间的相互作用十分普遍,但我们却无法对此加以研究。太阳黑子则为检验我们关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理论提供了基础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太阳菌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菌子实体大,浅橙黄色至浅黄色。菌盖直径6-17cm,初期近卵圆形,钟形,后呈扁平至近平展,中部有宽的凸起,表面光滑或光亮,边缘有细长条棱,湿时粘。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太阳菌的功效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太阳菌的特点

形态特征:子实体大,浅橙黄色至浅黄色。菌盖直径6-17cm,初期近卵圆形,钟形,后呈扁平至近平展,中部有宽的凸起,表面光滑或光亮,边缘有细长条棱,湿时粘。菌肉白黄色,盖中部稍厚。菌褶浅黄至黄色,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柱形或上部渐细,同盖色,长9.5-30cm,粗0.8-2.5cm,有深色花纹,内部松软至空心。

菌环膜质,生柄之上部,同盖色。菌托苞状,大型,白色。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无色,宽椭圆形至近球形,7.7-12μm×6-7.5μm,非糊性反应。 生态习性:夏秋季生于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散生。

分布地区:(墨脱、察隅)等。经济用途:产区食用,其味鲜美。此种与橙盖鹅膏菌(A. caesarea)十分相似,其明显差异是全体呈浅橙黄或浅黄色,而绝不呈现橙红色。菌盖条棱细长。属外生菌根菌。

太阳菌的功效和作用

全身:减轻舒缓风湿病、关节炎,消除四肢及肌肉疼痛。

头:保持头部健康,改善头痛及偏头痛。

癌:阻止坏细胞的出现,治愈某些情况,改善皮肤癌。

肝:改善肝的效能,软化肝硬化,并且解决水泡问题。

心脏:减轻、改善心脏相关疾病。

肌肉:舒缓变硬的肌肉,松弛后颈的肌肉。

神经:消除神经痛、失眠、头晕。

肥胖症:治疗肥胖,燃烧脂肪(改善甲状腺)。

眼睛:恢复视力,消除白内障。

头发:重新加固原来的颜色,避免秃头。

肺:增强、巩固、治疗支气管炎、气喘、消除咳嗽。

肾:治疗常见病,改善小便,减少肾结石。

血液:降低胆固醇,使硬化的静脉能柔软松弛,控制调节某些糖尿病,减低高血压、治疗痔疮,保持身体在 夏天清凉、冬天温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科技:发现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宇宙爆炸亮度为太阳的2万亿倍 标志着什么?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在观测过程中发现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亮度最高的宇宙爆炸,命名为AT2021lwx。这次爆炸可追溯到80亿光年之外,持续了3年多的时间。这次宇宙爆炸亮度是太阳的2万亿倍,远超已知超新星的10倍以上。对于天文学家来说,这次发现意义重大。AT2021lwx的爆炸可能源于一个巨大的气体云坠入黑洞,形成了类星体。这种天体是宇宙中最亮且最能释放能量的物体之一,也是天文学家们研究宇宙的重要工具。

AT2021lwx也提供了对黑洞和星系演化过程的新见解,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最奇特的物体之一,巨大的引力场可以扭曲空间时间,吞噬周围的物质。AT2021lwx爆炸的产生,很可能与黑洞引力场的强度有关,可以增进对黑洞的认识和了解。该发现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星系演化。研究星系如何形成和演化是天文学家长期以来的研究方向,AT2021lwx的发现也为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信息。

黑洞一直是领域内备受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天文学家们一直在探索黑洞的本质和特性。有很多理论和研究表明,当巨大的气体云坠入黑洞时,就会引发一次前所未有的宇宙爆炸,这也是恒星死亡的可能结果。

此次发现的宇宙爆炸可能源于气体云坠入黑洞,这次发现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黑洞。这一发现也再次证明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的探索精神,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和规律,也能够更好地应对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将会有更多深入探索宇宙的机会和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被太阳晒伤怎么办

全文共 907 字

+ 加入清单

日光性皮炎又称晒伤,是由于日光的中波紫外线过度照射后,引起人体局部皮肤发生的光毒反应。那么当我们晒伤后该如何去做呢?

1旦发生晒伤应立即治疗,治疗方法有:

用冰水作冷湿敷或用非凝结性冷漠作应急性皮肤护理;外搽炉甘石洗剂、氧化锌剂或肤轻松乳膏;必要时同时口服扑尔敏、强的松及相应对症治疗。一般治疗两三天后症状开始消退而痊愈。

晒伤是皮肤的光毒性反应,对皮肤操作较大,会加速皮肤老化,使皮肤变粗糙,增厚,失去光泽,皮肤纹理增粗,提早出现皱纹与色斑。因此要小心阳光中的紫外线谨防皮肤晒伤。

西瓜皮敷肌肤,做法:把西瓜皮涂抹在晒伤的胳膊上反复擦拭,很快,西瓜皮的汁液就会被缺水的皮肤所吸。这样反复多次,皮肤的晒伤症状会减轻不少。如果用刮刀把西瓜皮刮成薄片,敷在晒红的皮肤上更有利于皮肤充分吸收瓜液。原理:由于西瓜皮含有维生素C,敷在皮肤上具有消炎美白的功效,所以能治疗晒伤的皮肤。

茶水治晒伤,做法:用棉球蘸茶水轻轻拍被晒红处,这样可以安抚皮肤,减轻灼痛感。原理:茶叶里的鞣酸具有很好的促进收敛作用,能减少组织肿胀,减少细胞渗出,对于轻微晒伤而没有暴皮的皮肤非常管用。

化妆水冰敷,做法:先用蘸了化妆水的化妆棉敷面,要不断交替敷面。原理:因为晒伤的皮肤极度缺水,补充化妆水有收缩毛孔、润泽皮肤的作用。

防患于未然,皮肤晒伤是可以预防的:

避免烈日曝晒,外出要撑伞,戴宽边帽,着长袖衣衫,面部及外露部位搽防晒霜,夏季户外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户外游泳时应特别注意防护。

皮肤晒伤与晒黑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紫外线的波长。中波紫外线致皮肤晒伤,长波紫外线致皮肤晒黑。

二是与皮肤类型有关。

有人将日晒后皮肤发生红斑反应和色素沉着的程度分为Ⅳ型:Ⅳ型皮肤的特点是:

Ⅰ型皮肤易晒伤,从不晒黑;

Ⅱ型皮肤常被晒伤,较一般人不易晒黑;

Ⅲ型皮肤有时会晒伤,较一般人容易晒黑;

Ⅳ型皮肤很少晒伤,但易晒黑。

晒伤往往发生在Ⅰ、Ⅱ两型皮肤者。尤其春夏季节,儿童与妇女容易发生晒伤。在一次性较长时间紫外线照射皮肤后,经数小时至10余小时皮肤出现弥漫性红斑(晒斑),颜色鲜红,皮肤水肿,严重都会起水疱。

在日晒后第二天皮肤红斑反应达到高峰,经一周左右红斑消退,有落屑和色素沉着,自觉皮肤灼热疼痛,严重者可伴有全身反应,如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和全身不适,甚至出现心悸、谵妄与休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节能减排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又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伏发电,其基本原理就是“光伏效应”。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内部引力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而当太阳光照射在太阳能电池上时,电池吸收光能,产生光电子—空穴对。在电池内建电场的作用下,光电子与空穴被分离,出现异电荷的积累,即产生“光生电压”,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

太阳能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非常巨大,大约40分钟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能,便足以供全球人类一年能量的消费;太阳能发电绝对干净,不产生公害,无污染。所以太阳能被誉为是理想的能源,洁净、可再生,是传统化石能源最为重要的替代品。针对于伴随我国目前经济快速发展而产生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的严峻形势,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太阳能的一系列有效利用形式,一定能够在全世界的节能减排过程中发挥其重大的作用。

今天小编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节能减排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治理空气污染的方法有哪些还请了解更多上的环境污染安全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太阳在自转

全文共 2940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像其他天体一样,也在不停地绕轴自转,这在 400 年前是无人知道的。最早发现太阳自转的人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在观测和记录黑子时,发现黑子的位置有变化,终于得出太阳在自转的结论。他给出的太阳自转周期为一个月不到。那是 17 世纪初的事。

太阳是个大气体球,它不可能像我们地球那样整个球一块儿自转,这是不难理解的。早在 1853 年,英国天文爱好者、年仅 27 岁的卡林顿开始对太阳黑子作系统的观测。他想知道黑子在太阳面上是怎样移动的,以及长期来都说太阳有自转但这自转周期究竟有多长。几年的观测使他发现,由于黑子在日面上的纬度不同,得出来的太阳自转周期也不尽相同。换句话说,太阳并不像固体那样自转,自转周期并不到处都一样,而是随着日面纬度的不同,自转周期有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较差自转”。

太阳自转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太阳赤道部分的自转速度最快,自转周期最短,约 25 日,纬度 40°处约 27 日,纬度 75°处约 33 日。日面纬度 17°处的太阳自转周期是 25.38 日,称做太阳自转的恒星周期,一般就以它作为太阳自转的平均周期。以上提到的周期长短,都是就太阳自身来说的。可是我们是在自转着和公转着的地球上观测黑子,相对于地球来说,所看到的太阳自转周期就不是 25.38 日,而是 27.275 日。这就是太阳自转的会合周期。

如果我们连续许多天观测同一群太阳黑子,就会很容易地发现它每天都在太阳面上移动一点,位置一天比一天更偏西,转到了西面边缘之后就隐没不见了。如果这群黑子的寿命相当长,那么,经过 10 多天之后,它就会“按期”从日面东边缘出现。

除了由黑子位置变化来确定太阳自转周期之外,用光谱方法也可以。太阳自转时,它的东边缘老是朝着我们来,距离在不断减小,光波波长稍有减小,反映在它光谱里的是光谱谱线都向紫的方向移动,即所谓的“紫移”;西边缘在离我们而去,这部分太阳光谱线“红移”。

黑子很少出现在太阳赤道附近和日面纬度 40°以上的地方,更不要说更高的纬度了,光谱法就成为科学家测定太阳自转的良好助手。光谱法得出的太阳自转周期是:赤道部分约 26 日,极区约 37 日。这比从黑子位置移动得出来的太自转周期要长一些,长约 5%。

为什么呢?

一种解释是:黑子有磁场,并通过磁力线与内部联结在一起,内部自转得比表面快些,黑子周期就短些,而光谱得到的结果只代表太阳表面的情况。

这类问题的研究可以说现在只是才开头,其中的奥妙和真相还都说不清楚。

早在 20 世纪初,就有人发现太阳自转速度是有变化的,而且常有变化。1901~1902 年观测到的太阳自转周期,与 1903 年得出的不完全一样。不久,有人更进一步发现,即使是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太阳自转速度的变化可以达到每秒 0.15 公里,这几乎是太阳自转平均速度的四千分之一;那是相当惊人的。

1970 年,两位科学家在大量观测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几乎有点使人不知所措的结论。通过精确的观测,他们发现太阳自转速度每天都在变化,这种变化既不是越转越快,周期越来越短,也不是越转越慢,周期越来越长,而似乎是在一个可能达到的极大速度与另一个可能达到的极小速度之间,来回变动着。

太阳自转速度为什么随时间而变化?有什么规律?这意味着什么?现在都还说不清楚,只能说是些有待研究和解决的谜。

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有可能着手观测和研究太阳外层大气的自转情况,主要是色球和日冕的自转情况。在日冕低纬度地区,色球和日冕的自转速度,和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表面层——光球来,基本一致。在高纬度地区,色球和日冕的自转速度明显加快,大于在它们下面的光球的自转速度。换句话说,太阳自转速度从赤道部分的快,变到两极区域的慢,这种情况在光球和大气低层比较明显,而在中层和上层变化不大,不那么明显。

这种捉摸不透的现象,自然是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有待深入的课题。树有根,水有源。认为产生太阳自转的各种现象的根源在其内部,即在

光球以下、我们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太阳深处,这是有道理的。

日震可以为我们提供太阳内部的部分情况,这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进行推测,当然,这种推测并非毫无根据,而是有足够的可信程度。譬如:根据太阳所含的锂、铍等化学元素的多少来进行分析和推测;从赫罗图上太阳应占的位置来看,太阳是颗主序星,根据所有主序星的平均自转速度进行统计,来考虑和推测。

其结果怎么样呢?

不仅难以得到比较一致的意见,甚至还针锋相对:有的学者认为太阳内部的自转速度要比表面快,快得多;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表面自转速度比内部快。

一些人认为:太阳自转速度随深度而变化,我们在太阳表面上测得的速度,很可能还继续向内部延伸一段距离,譬如说大致相当于太阳半径的 1/3,即约 21 万公里。只是到了比这更深的地方,太阳自转速度才显著加快。

包括地球在内,许多天体并非正圆球体,而是扁椭球体,其赤道直径比两极方向的直径长些。用来表示天体扁平程度的“扁率”,与该天体的自转有关。地球的赤道直径约 12756.3 公里,极直径约 12713.5 公里,两者相差42.8 公里,扁率为 0.0034,即约 1/300。九大行星中自转得最快的两颗行星是木星和土星,它们的扁率分别是 0.0637 和 0.102,用望远镜进行观测时,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们都显得那么扁。

太阳是个自转着的气体球,它应该有一定的扁率,本世纪 60 年代,美国科学家迪克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提出了问题。根据迪克的理论,如果太阳内部自转速度相当快,其扁率有可能达到 4.5/100000。太阳直径约 139.2 万公里,如此扁率意味着太阳的赤道直径应该比极直径大 60 多公里,对于太阳来说,这实在是微乎其微。可是,要想测出直径上的这种差异,异乎寻常地困难,高灵敏度的测量仪器也未必能达到所需要的精度。

为此,迪克等人作了超乎寻常的努力,进行了无与伦比的超精密测量,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得出的太阳扁率为十万分之 4.51±0.34,即在 4.85/ 100000 到 4.17/100000 之间,刚好是他所期望的数值。1967 年,迪克等人宣布自己的测量结果时,所引起的轰动是可想而知的。一些人赞叹迪克等人理论的正确和观测的精密,似乎更多的人持怀疑态度,他们有根有据地对迪克等人的观测精度表示相反意见,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一些有经验的科学家重新做了论证太阳扁率的实验,配备了口径更大、更精密的仪器,采用了更严密的方法,选择了更有利的观测环境,所得到的结果是太阳扁率小于 1/100000,只及迪克所要求的 1/5 左右。结论是:太阳内部并不像迪克等人所想象的那样快速自转。退一步说,即使太阳赤道部分略为隆起而存在一定扁率的话,扁率的大小也是现在的仪器设备所无法探测到的。

企图在近期内从发现太阳的扁率,来论证太阳内核的快速自转,可能性不是很大。它将作为一个课题,长时间地反映在科学家们的工作中。不管最后结论太阳是否真是扁球状的,或者太阳确实无扁率可言,都将为科学家们建立太阳模型,特别是内部结构模型,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至于为什么太阳自转得那么慢?为什么太阳各层的自转速度各不相同?一些自转速度变化的规律又怎么样?等等,都还是未知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太阳的“内脏”

全文共 6647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内部结构可以分三层:太阳中心为热核反应区;核心之外是辐射层;辐射区之外为对流层;对流层之外是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

(1)热核反应的中心区

太阳中心是热核反应区。它的范围约占整个太阳半径的 1/4,约为整个太阳体积的 1/64。然而它所包含的太阳质量加足足占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以上。这表明太阳中心区的物质密度大得惊人,每立方厘米可达 160 克。水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 1.4 克。太阳在自身强大重力吸引下。太阳中心区处于高密度、高温和高压状态。核物理学理论指出,在这种条件下是物质的热核反应。太阳能量的 99%都是从这里产生。关于太阳能的产生方式,我们在下面还有专门介绍。因此,人阳中心区是太阳的热核反应区,是太阳巨大能量的发祥地、是太阳充满活力的心脏。

(2)辐射层太阳中心产生的能量要不停地向外传输出去,这样它才能维持自身结构的平衡。太阳中心产生的能量是如何传播到外层空间去的呢?我们知道,热的传播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生活中使用的保温瓶的制造原理是断绝这三种热的传播,保持瓶内外的热量不能交换传递。太阳中心产生的能量要不断地传递出去,主要是靠辐射形式。太阳中心区之外就是辐射层。辐射层的温度、密度和压力都是从内向外递减。辐射层的范围是从热核中心区顶部的 0.25 个太阳半径向外到 0.86 个太阳半径处。从体积上说,辐射层占整个太阳体积绝大部分。从太阳内部传出能量,主要是通过辐射形式,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途径,还有对流的过程。对流现象主要发生在辐射层之外,即从 0.86 个太阳半径向外处,到达太阳大气的底部,这一区间叫对流层。这一层气体性质变化很大,温度、密度和压力都比辐射层减少,变化很不稳定,形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这是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起着输通内部、主导外部的重要作用。

说到这里,我们谈的太阳内部结构是理论上的推导。但是这个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可靠?这个模式是科学的,不是随意臆造的。是以现代核物理学理论作为基础,是经得起检验的。理论的认识虽然抽象,但它的认识比直观感觉更深刻。当然,理论认识又必须由实际观测来检验。天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试验手段就是观测。

(3)光球

我们看到耀眼的太阳就是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发出的强烈的可见光。光球层位于对流层之外,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最低层或最里层。若把整个太阳大气层比作一座楼房,那么光球层就是第一层楼。光球发出的光子向外传播的阻力很小,所以可见光很强,因此而得名光球。我们说太阳表面平均温度是 6000℃,指的就是这一层。太阳光球层是太阳上温度最低的一层,从光球层向里,温度逐渐增加;到太阳中心达 1500 万度。从光球向外,大气层的温度又逐渐升高到百万度。这一层的厚度约 500 公里。这与约 70 万公里的太阳半径相比,好似人的皮肤和肌肉之比。但是,不可小看太阳这层“皮肤”,我们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基本上是从光球发出的;我们进行一系列的白光观测,是观测光球层的活动,得到的太阳光谱,也是光球层的光谱。

太阳光谱是连续光谱。这是 1666 年年仅 24 岁的牛顿最早发现的。他用三棱镜将日光分解为七色光带,并对七种彩色的光带给予正确的解释。他认为这是白光中各色光线通过玻璃时产生不同的折射形成的。这一发现成为光谱学的分析基础,也开辟了研究太阳的新途径。研究太阳连续光谱的主要目的是测量连续光谱的能量分布和上面介绍过的太阳常数。同时,在太阳连续光谱背景上又出现许多暗线,已知有数万条暗线。这些暗线是怎么产生的呢?它们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知道,从太阳光球辐射出的光要经过太阳大气层和行星际空间才能到达地球。天文学家们对这数万条暗线要一一进行证认,分析出哪些是来自太阳,哪些是存在于行星际空间,哪些是属于地球大气层。从太阳来说,太阳大气可能吸收某些特定能量的光子,从而被激发和电离,使得太阳光谱出现对应的吸收线,即暗线。天文学家们从这些吸收线中了解太阳光球层的许多信息。如温度、密度、压力、化学成分,磁场和速度场等。现在已知太阳上有 94 种稳定和放射性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氢的含量最高。

光球层中的气体电离程度不高,主要是中性原子。光球层以内的气体几乎是不透明的,光球层以外的气体则几乎是透明的。我们对光球层的了解远比对其他层了解得更具体、更详细。

临边昏暗。太阳光球的万丈光芒虽然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通过天文望远镜给太阳光球照相,就会发现日面中心最亮,越往日面边缘越暗。这是什么缘故呢?首先,这不是照相技术的问题,也不是感光材料的毛病,更不是光球自身有什么“缺憾”,而是观测者看到光球整体的投影现象。我们看到日面中央的光和热是来自光球最深层,这里的温度高、辐射强。相反,日面边缘的光和热是反应光球层的辐射,这里温度低,辐射能量也少,所以显得比中央要暗些。日面的这种现象叫临边昏暗。这是我们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光球时的一大特征。

太阳黑子。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光球的时候,在光球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黑色的斑点,叫太阳黑子。当太阳上出现大黑子群时,在太阳位于东西方地平附近,有时用眼睛也能直接看到。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态等,每日都不一样。黑子是光球层活动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纪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古代史书中有 100 多次太阳黑子记载。其中在《汉书·五行志》中载有:汉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是指公元前 28 年 5 月 10 日见到的大黑子群。我们祖先用不足 20 个汉字记载了黑子出现的年、月、日和时刻,天气状况、黑子的形态和在日面上的位置,真是非常珍贵的科学史料。美国著名太阳物理学家海耳在著作中称赞中国古代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他说:“中国古人测天之精勤,至可惊人,黑子之观测,远在西方人之前约 2000 年。历史记载不绝,且相传颇确,自可徵信。独怪欧西学者,在此长期中,何以竟无一人注意及之。直至十七世纪应用天文望远镜之后,方得发见,不亦奇哉。”古代的太阳黑子记录对我们今日研究太阳活动规律和日地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太阳黑子是怎样形成的呢?前面已经介绍,光球的高温气体处于剧烈的运动之中。太阳黑子是光球上物质剧烈运动形成局部强磁场的区域。黑子表面的温度在 4500℃左右,大多数黑子是成群出现的,成双出现的较多,靠日面西边的叫前导黑子,在东边的叫后随黑子。地球不停地从西往东自转着,那么太阳有没有自转呢?太阳有自转,自转运动的方向也是由西往东。我们观测太阳黑子时就会发现、日面上的黑子每天都有规律地从东向西移动大约 13 度,它们好像列队齐步走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这是黑子在日面上移动吗?不是,这是太阳自转造成的。既然太阳和地球都有自转运动,那么太阳和地球自转的形态完全一样吗?前面已经讲过,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地球是固态的球。太阳这个气体星球,在自转的过程中,日面上不同的纬度自转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太阳赤道区域自转一周约 27 个地球日,两极区自转一周约 31 个地球日。地球自转时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长期观测太阳黑子就会发现,有的年份黑子多,有的年份黑子少,有的甚至几天、几十天日面上连一个小黑子也找不到。可以说日面上干干净净。我国对太阳黑子的联合观测,从 60 年代到 70 年代,连续每日定时观测太阳黑子 14 年之久,对黑子这种“戏剧”性的变化深有体会、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天文学家们早已统计得很清楚。太阳黑子从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大约相隔 11 年。也就是说,太阳黑子有平均 11 年的活动周期。黑子是光球上的一种活动现象。这 11 年的活动周期正是整个太阳的活动周期。从而使我们步入到认识太阳的物理本质。天文学家们把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也就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年份定名为“太阳活动峰年”。而把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也就是太阳活动最平静的年份定为“太阳活动宁静年”。

米粒组织。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黑子时,常常会发现日面上有许许多多似隐似现的米粒状的组织。它们不像黑子那么明显,但是数目多得惊人,几乎是覆盖整个日面,是观测黑子时的“副产品”。特别是在地球大气透明度好的情况下,米粒组织更清晰可辨。米粒组织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光球底部的温度很高,上部温度低,而且低很多。光球上下温差大,极容易产生上下对流。这种对流形式便把太阳内部的热量传递到太阳表面。类似我们烧开水时,壶底部的水被加热后,通过上下对流将热传到水的上部。米粒组织正是这种炽热的气浪迅速上升和冷的部分下沉的运动。米粒组织的形态很不规则。每个米粒组织直径一般在 1000 公里左右。这是多么大的沸腾气流啊!它们的温度比光球温度要高一点。每个米粒组织存在的寿命约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光斑。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黑子时,经常会发现在日面边缘的黑子群周围伴生着比光球还要明亮的呈纤维状结构的光斑。它们大约比光球的亮度要高出 10%。光谱观测表明,光斑的温度比光球温度平均高约 100℃。它们和黑子形成鲜明的亮度对比。光斑和米粒组织绝然不一样。光斑出现的数量远比米粒组织少,比米粒组织亮。存在的时间一般在几天到十几天。那么,光斑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很可能是光球层顶部的炽热气团。光斑一般长约 50000 公里,宽约 5000~10000 公里。

(4)色球

如果把太阳大气层比作一座楼房,那么色球就是光球之上的二楼,也就是太阳大气中的第二层。平时由于地球大气把强烈的光球的光散射开,色球被淹没在蓝天之中,我们是看不到这一层的。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才有机会直接饱览它的姿彩。当然,天文工作者每天可以通过色球望远镜观测这一层。我国古代记录的日全食特征时,载有“三焰食日”。“三焰”就指日全食的时候,在日面周围看到三个红色的“火焰”状的现象。这红色的火焰就是色球层的喷发物,叫日珥。古人还以为就是这三个火焰把太阳吃掉了,从而发生日全食。直到 18 世纪,欧洲的天文学家还在探讨日全食见到太阳周围薄薄一层玫瑰色的光辉到底是何物。因为只有当月亮把日面全遮住时才能见到它。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月亮上的大气层,有人认为可能是太阳上的大气层,还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特殊现象等。1842 年 7 月 8 日,在欧洲发生日全食,天文学家们事先就决定把观测的注意力都放在这红色的光辉上,企图找出合理的解释。但是,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只是观察到了这种昙花一现式的天象,没能给予正确的科学解释。1851 年 7 月 28 日,在欧洲又发生一次日全食。天文学家们经过仔细的观测研究,确认这红色光芒不是月亮上的现象,而是来自太阳。经历 10 年得出这个结论是多么艰辛,又是多大的进步啊。1860年 7 月 18 日,在欧洲再一次发生日全食时,照相术已经发明,天文学家们使用这种新技术观测日全食,其结果确凿地证明这红色的光辉是太阳外层大气。这个结论为探索太阳物理结构铺平了道路,从而诞生了太阳物理学。自从 1892 年,美国著名的太阳物理学家海耳发明太阳单色光相技术和 1933 年法国杰出的天文学家李约发明双折射滤光器后,科学家们成功地制造出色球望远镜,天文工作者随时可观测太阳色球的活动。

太阳色球是充满磁场的等离子体层,厚度约 2500 公里。其温度,在与光球层顶衔接的部分为 4500℃,到外层达几万摄氏度,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整个色球层的结构不均匀,也没有明显的边界。由于磁场的不稳定性,色球层经常产生爆发活动。等离子体是什么物态?大家都知道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这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物质所处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接触的物质三态,从物理学角度说,主要是分子原于和原子集团三种聚集状态。当气体中的分子运动加剧,形成高度电离,则由离子和电子的混合集团组成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等离子体物态,属于物质的第四态。闪电和极光就是地球的天然等离子体的辐射现象。天然的等离子体在地球上虽然不多见,但是在广阔的宇宙间却是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因此,我们在认识太阳、恒星和恒星际空间的时候,必须要知道这物质的第四态。

耀斑。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具有强大的威力?主要是因为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地释放能量。这里要介绍的是在太阳高层大气活动中,在短短的时间内日面局部有大规模的能量释放现象,几分种内释放的总能量可达到烫 1023~1026 焦耳,接近太阳平时 1 秒钟辐射出的总能量。通过色球望远镜观测这种现象时这种突然发亮的辐射强度和面积迅速增大,达到最大时,能维持几分钟、几小时甚至 1 天,然后缓慢减小至消失。这种现象就叫耀斑。在日面上增亮的面积超过 3 亿平方公里的叫耀斑。小于 3 亿平方公里的叫亚耀斑。我们整个地球的表面积为 5.1 亿平方公里。你可以想一想耀斑的区域和它释放的能量有多大了。有人作了一个概括性的说明:一个耀斑从产生到消失,它释放的总能量约相当于 100 亿个百万吨级氢弹爆炸的能量。

日珥与暗条。色球的结构是不均匀的,从色球中不停地向外喷射许多细而明亮的流焰状的火舌,看上去色球边缘成锯齿状。这些火舌是色球层上升的气流。天文学家们给它们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针状物。这种针状物在太阳的色球层上经常可见。前面已经介绍过,在日全食的时候见到色球上有巨大的红色喷发物,叫日珥。平时它们也被强烈的光球光芒所淹没,我们是看不到的。同样,天文工作者通过色球望远镜每天都跟踪监视太阳色球上的活动,其中就包括日珥活动。日珥的形态是多姿多彩的。有的如色球外的浮云有的像喷泉,有的似环形拱桥。有的日珥可以高达几万到几十万公里。它们的底部在色球,而活动已深入到日冕广阔的空间。日珥的精细结构十分复杂,主要由气流组成。日珥出现的次数和抛射的高度都与太阳活动的 11 年周期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一次日珥活动要经历几小时到几十天。根据日珥的形态和运动特征,把日珥分成三种类型:爆发日珥、宁静日珥和不规则日珥。最为壮观剧烈的是爆发日珥。它的物质以每秒几百公里的速度向外抛射。 1995 年 10 月 24 日,我国学者赴泰国观测日全食,北京大学附中的同学就观测到这种爆发日珥。与爆发日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宁静日珥。它们犹如色球层的浮云,几天之内都没有多大变化。当代天文学对太阳认识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揭示出太阳的磁场性质。日珥的形态和运动都取决于贯穿日珥;也因外界扰动使等离子体瞬间被激活,从而加强运动或被完全瓦解。

如果你有机会通过色球望远镜来观察太阳的话,你也许一眼就认出日面边缘的日珥,但是会被色球上的一些暗条所迷惑。其实,这些暗条就是日珥,只不过不是处于日面边缘的日珥,而是位于日面上的日珥,它们与观测者的视线平行,投影在日面上。由于日珥的温度比色球层的温度低,才呈现出各种姿态的暗条状。

(5)日冕

日冕是太阳大气中最外的一层。同样,平时我们是看不到日冕的。然而在日全食时见到日冕蔚为壮观,银白色光芒呈羽毛状,远比色球和日珥更引人注目,向外延伸长达几个太阳半径。一个太阳半径就是约 70 万公里,几个太阳半径是多么遥远的空间!也就是说,太阳最外层的大气可延伸到几百万公里。同样,日冕的形态也是随太阳整体活动强弱而变化的。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它的密度比色球层更小,而它的温度反而比色球高,高达上百万度。为什么?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自从 1931 年,法国大文学家李约瑟发明了日冕仪以后,大文学家们也可以在没有日全食的时候进行日冕观测。

冕洞和太阳风。日全食的时候,我们看到美丽柔和而亮度均匀的日冕。这只是从可见光观测到大尺度的宏观日冕。如果通过 X 射线或远紫外线波段测日冕,就会看到日冕的辐射和亮度不均匀的细节,并存在黑暗区域。在日冕中存在密度小、亮度比周围暗很多的弱辐射区域,叫冕洞。太阳极区常年可以见到冕洞,并向南北方向延伸。日面低纬度区也可见到小的冕洞。冕洞是太阳上一种比较稳定的物质活动现象。一个冕洞可维持几十天至几个月,甚至 1 年。为什么会出现冕洞呢?我们知道,日冕中的等离子体以高速不断地向外膨胀扩散,发射出稳定的粒子流,吹向行星际空间。这种现象就叫太阳风。在地球附近,太阳风的风速达每秒 450 多公里。它们吹遍整个行星际空间。“污染着”整个行星际环境,使所有太阳家族的成员都遭受污染。冕洞就是吹出太阳风的风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康乃馨能在太阳下暴晒吗

全文共 2381 字

+ 加入清单

康乃馨能在太阳暴晒吗?康乃馨不怕晒,并且需要经常晒太阳,它的叶子很纤细,叶绿素含量较低,所以需要大量的阳光才能维持生命。然而,它不耐高温,最好不要超过30度。

康乃馨赠送什么人

1送母亲

母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陪伴我们前半生时间最长的人,也是可以无条件为我们付出的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很对不起母亲了,如果长大有了经济能力之后,还不送送鲜花,表示自己对母爱的感谢,非得等到母亲老了之后再送康乃馨吗?所以趁目前,现在只要能有的节日就送一朵康乃馨给妈妈吧

2、送老师

可以说除了母亲之外,上过学的小伙伴儿估计都是于老师待的时间最久,但这里要注意啊,肯定是要送给女性老师的,因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是值得我们尊敬的长辈,也是细心栽培我们,并且不辞辛劳的一类人,送给老师的话一定要加上一些祝福语言,很多老师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严格,其实她们内心温柔的很,喜欢花朵也是正常的。

3、送孕妇

对于许多孕妇来说,她们的情绪很容易暴躁,因为自己的青春,即将被一个即将到来的小生命带走,自己也要步入妈妈的正轨生活,而康乃馨这种温馨的颜色可以安抚他们的情绪,康乃馨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温和的,味道来说对于孕妇也没有刺激性,是比较适合送给孕妇的。

康乃馨能在太阳下暴晒吗

康乃馨不怕晒太阳,阳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只有接触到充足的光照,才能促进生长、开花。如果不晒太阳,长期缺少阳光的话,光合作用会受到限制,养分无法合成,会导致长势衰弱,开花量减少,花苞变小,所以一定不能忽略太阳光的照射,正确晒太阳促进生长。

不过要注意好晒太阳的方法,不同季节中晒太阳的情况不同,早春时期生长旺盛,此时要多晒晒太阳,这样能促进多开花,尤其是早上和傍晚这种柔和的光线,一定不能缺少。从春未到夏季到初秋,这段时间太阳光都比较强烈,光线较毒,所以应该适当的遮阴。秋季是生长的旺季,也不能忽略阳光,过了初秋这个时间段后,就可以多晒晒太阳了。冬季的气温下降,光照强度变弱了,此时正是晒太阳的好时机,这样不仅能促进生长,还能提升温度防止冻伤。

康乃馨生长习性

1、光照条件。康乃馨属中日照植物,喜阳光充足。除育苗期和盛花期外,无须担心强光为害,且借助辅助光可增加花冠直径和花色鲜艳度。光强与单位面积切花产量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2、温度条件。康乃馨喜凉爽,不耐炎热,可忍受一定程度的低温。若夏季气温高于35℃,冬季低于9℃,生长均十分缓慢甚至停止。在夏季高温时期,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冬季则需盖塑料薄膜或进入温室,以保持适当的温度。

3、水分条件。康乃馨根系为须根系,土壤或介质长期积水或湿度过高、叶片表面长期高温,均不利于其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提倡滴灌,另外还应注意水质及水分含盐量的问题。

4、土壤条件。康乃馨喜保肥、通气和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其中以重壤土为好。适宜其生长的土壤pH值是5.6~6.4。从一些土壤分析实验表明,pH值在5.95~7.9范围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开花无明显影响,主要决定于土壤质地。

康乃馨的养殖方法

土壤选择

土壤是植物根系的活动场所,创造一个疏松透气的环境,又要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这对康乃馨的栽培至关重要。康乃馨是须根式的花卉,其根系在疏松肥沃、通气良好的土壤中生长良好。

种植康乃馨最好选择砂质土壤,粘重和淤积的土壤不利其康乃馨生长,需对其进行改良。

温度要求

康乃馨是喜冷凉植物,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是19~21℃,昼夜温差应保持在10℃以内。白天温度过高,康乃馨会出现花小、叶窄、分枝少等不良现象,叶间的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出现茎弱、花小而花色好的异常反应。若夏季温度高于35℃,冬季温度低于9℃,生长缓慢或者植株生长不良甚至停止生长。

光照要求

康乃馨对植株的光照要求很高,除了育苗或盛花期外,无需担心强光照对康乃馨有什么不利的影响,作为一种长日照植物,日照时间越长越能促进花芽的分化,还可以提早开花。

借助辅助光不仅可以促进植株节间的生长,抑制侧枝生长,并且还可以增加花冠的直径和花色的鲜艳度。

浇水方法

康乃馨为浅根性花卉,栽植的深度不能超过2厘米。栽种之后浇一次水,之后盆土见干后再浇水。康乃馨很不耐湿,除了生生长旺盛期、开花期、盛夏时需要增加浇水量外,一般情况下浇水不能过多,保持土壤一定的湿度即可。注意开花的时候忌土壤过干过湿。

施肥方法

康乃馨为浅根植物,根系一般分布在2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所以栽种时,土壤中要施足量的基肥。基肥用厩肥、堆肥、骨粉等有机肥,改善栽培用土的物理性和增强其肥力,使之成为富含腐殖质、轻松肥沃的壤土。

康乃馨生长期需要不断的补充肥料。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25~30天追肥一次。较小的盆栽,大约10天追肥一次。在植株的生长高峰期,可增加追肥次数。肥料可以选择饼肥水、鸡粪水,也可以选用相间的复合肥。

康乃馨的花语和寓意是什么

康乃馨的花语和寓意都和母爱有关,它的每一片花瓣都是母亲对我们的爱。在母亲节,在母亲生日的时候,在其他特别的日子,甚至在思念母亲的时候,记得送母亲一束康乃馨,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和祝福。

康乃馨的花语为热情、魅力、宽容、祝福、思念、不求代价的母爱等。康乃馨又被称为母亲花,最适合送给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感谢,还可送给长辈、受人尊敬的老师等,都可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爱戴、敬意。另外,康乃馨的花色丰富,花色不同代表的花语寓意也是不同的。

白色:白色康乃馨象征着纯洁真挚的爱、甜美可爱,适合送给清纯优雅的女性。

红色:红色的康乃馨象征着赞美、崇敬、热烈的爱。

粉色:粉色康乃馨的寓意也非常浪漫,花语是青春、美丽、年轻,是对女性的一种美好的祝福,希望她能够永远的健康美丽,幸福和快乐。

黄色:黄色康乃馨适合送给朋友、同事,代表友谊,能增进友情。还可表达歉意、抱歉,爱情中黄色的康乃馨表达拒绝之意。

绿色:绿色康乃馨主要代表着活力和健康

米红色:代表伤感

杂色:表示拒绝你的爱

紫色:代表任性、变幻莫测

有斑纹的:代表拒绝、我不能和你在一起

有条纹的:代表对不起

黑色:代表忧郁深沉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太阳耀斑的强度分级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耀斑是发生在太阳大气局部区域的一种最剧烈的爆发现象,那么,大家知道太阳耀斑的强度分级是怎样的呢?

1.太阳耀斑光学耀斑:太阳爆发时光学波段亮度突然增强的现象,称为光学耀斑;波Hα观测的耀斑爆发,长在3900~7000埃之间。耀斑在氢的Hα线和电离钙的H、K线上最为突出,非常有利于光学耀斑的观测。

2.太阳耀斑X射线耀斑:太阳爆发时X射线通量突然增强的现象,称为X射线耀斑;波长在0.01~100埃之间。

3.太阳耀斑质子耀斑:在耀斑发射的粒子事件中,当地球同步轨道探测到的质子能量大于10兆电子伏的通量超过10pfu时,表明这种事件中有很强的质子流,即发生质子事件,与之相对应的源耀斑称为质子耀斑。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磁场的引导下,日面东半球发射的质子一般到不了地球附近,因此质子耀斑主要发生在日面西半球。质子耀斑大多为M级及以上级别的耀斑,发生后1小时~2小时内能够在地球轨道附近观测到其引发的质子事件。

4.太阳耀斑白光耀斑:白光耀斑是太阳耀斑中极为罕见的一种,由于能在白光范围内观测到而得名。

今天小编对太阳活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和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