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物知识点速记精品20篇

提到海底世界,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神秘。从海平面到海底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你了解过这些海洋生物吗?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生物知识点速记,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浏览

4056

文章

1000

生物发酵饲料

全文共 1432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随着人工、运输、管理、原料、饲料等成本费用的上涨,养殖户所承担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这其中尤其是饲料费用,基本要占到60%以上,再加上肉蛋市场的不稳定,养殖利润缩水不小。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大部分的养殖户开始采用发酵饲料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畜禽的抗病力和生产效益,并且已经取得客观的经济回报。那么生物发酵饲料有哪些特征呢?接下来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生物发酵饲料是指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为对象,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利用微生物工程发酵开发的安全高效、环境友好、无残留新型饲料资源和饲料添加剂总称。主要包括:发酵和酶解饲料、饲用酶制剂、微生物发酵饲料添加剂、功能性蛋白肽、功能性氨基酸、微生物提取物以及其它生物技术相关产品。

生物发酵饲料的功能特性与机理

消除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成分、促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

有些原料中存在难以消化、对肠道粘膜有致敏作用或抑制动物体内消化酶活性的成分,称为抗营养因子,通过微生物发酵或酶解能消除原料中抗营养特性,从而提高生物发酵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利用率。豆粕是我国饲料的主要蛋白原料,年用量在6000万t以上,蛋白质含量高达43%以上,但豆粕存在一些抗营养因子,如抗原球蛋白诱导幼小动物肠道发生过敏反应,不良寡糖引起动物消化不良胀气、腹泻,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降低体内胰蛋白酶活性,引起内源性氮大量流失和胰腺的分泌功能紊乱。

多家商品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降解情况,豆粕经发酵后球蛋白从129.3mg/g降解到54.7mg/g,β-伴球蛋白从102.2mg/g降解到37.6mg/g,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从18.4mg/g降解到7.5mg/g,水苏糖从29.7mg/g降解到5.19mg/g。

补充有益菌,调节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

动物消化道内微生态系统的平衡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定植于肠粘膜上的有益微生物,有效防御病原菌的定植或对机体的侵害。发酵饲料中的有益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保护机体作用,如通过肠道占位保护、耗尽氧气营造厌氧肠道环境、产物抑菌等。发酵饲料使用的复合菌种主要为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等,根据生物夺氧学说,其中的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等好氧菌的存在,与好氧病原菌竞争氧气的同时也为乳酸菌创造了厌氧环境,促使乳酸菌的快速繁殖,与病原菌竞争肠粘膜的附着位点,乳酸菌产酸能力强,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多种乳酸菌和链球菌可以产生细菌素,如乳酸和链球菌肽等,这些多肽类物质能抑制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在某些条件下,有些乳酸菌可以产生少量的过氧化氢、溶菌酶,抑制许多细菌的生长,尤其是革兰氏阴性病原菌。进而改善畜禽胃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动物机体免疫性能。

饲料发酵过程中,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小肽物质,部分小肽表现较强抗氧化性,保护机体免疫系统,避免受到体内过量自由基的损伤。发酵饲料中有益菌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特别是酵母自溶后产生的细胞壁,能刺激肠道免疫器官生长,激发机体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提高动物对多种疾病的抵抗力。

发酵代谢产物补充丰富营养成分

饲料经微生物发酵后能将不良寡糖转化为乳酸、甲酸等,提高原料的代谢能,并能产生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芳香酸,具有特殊的芳香味和良好的适口性,可明显提高动物采食量。微生物发酵饲料在动物体内代谢可产生大量的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植酸酶等酶类及多种促生长因子,还可产生B族维生素和氨基酸,被动物机体吸收利用,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还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环境热点问题之一。而且生物多样性保护易成为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全球性的联合行动。

近年来,物种灭绝的加剧,遗传多样性的减少,以及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引起了国际社会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极大关注。

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构成生物多样性,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3类,植物,动物,微生物。

1、植物可以利用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氧气,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使空气清新,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动物呼出二氧化碳,吸入空气,调节环境中的水汽和温度,也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3、微生物能够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如将一些动植物残体分解成无机物,净化环境,有的微生物如固氮微生物还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植物生长的有机物,有利于物质的循环,如果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地球上物质将难以循环,环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今天小编就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有哪些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有哪些?赤潮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水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有红颜色或砖红颜色、绿色、黄色、棕色等。原生动物和细菌一般都是单细胞的而能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称为“赤潮藻”(red-tidealgae)。这些藻类分别隶属于蓝藻门、绿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甲藻门、隐藻门等8个门类,有些是单细胞生物,有些是多细胞。

受赤潮影响的水产品经各级海洋与渔业部门会对赤潮发生海区的水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上市能吃。

1、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有些有毒,有些没有毒,若水产品被有毒浮游生物污染,体内有可能就会残留毒素。

2、在赤潮爆发期间,市民尽量不要食用已死亡的贝类和鱼类,因为他们残留毒素的可能性很大。

每年4月至6月是浙江东南沿海的赤潮爆发期,许多水产品受到赤潮影响,但并非在这段时期内所有的水产品都不能食用。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有些有毒,有些没有毒,若水产品被有毒浮游生物污染,体内有可能就会残留毒素。

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海洋赤潮,是因为它会影响和危害其他海洋生物的正常生存,而被赤潮污染过的海产品又会危害人体健康。研究显示,被赤潮污染过的海产品,尤其是贝壳类含有多种毒素,其中有的毒素的毒性竟高出眼镜蛇毒80倍之多。人们误食了这样的海产品 ,轻则呕吐、腹泻,重则死亡。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知道赤潮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危害了吧?赤潮的形成与对人类的危害一定重视起来,为了保护咱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大家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来学习更多的海洋灾害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人体神经系统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组成可概括为:

神经系统按部位可分为: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位于颅腔内,脊髓位于椎管内。

2)周围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12对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31对脊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又可分为

1)躯体神经系统:又称为动物神经系统,含有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神经,主要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统(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管理皮肤的感觉和运动器的感觉及运动。

2)内脏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管理它们的感觉和运动。含有内脏感觉(传入)神经和内脏运动(传出)神经,内脏运动神经又根据其功能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百植萃果酸生物膜怎么用?让痘痘粉刺远离你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都很流行刷酸,像果酸和水杨酸就是比较温和的酸,之前去医院刷酸的时候,医生就很推荐百植萃,百植萃果酸生物膜,就是它们家最热销的一款

百植萃果酸生物膜怎么用

1、可做面膜使用

清洁皮肤、均布涂抹于面部、避开眼周、贴服10-15分钟、清水洗去。

2、保养品叠加使用

在所有晚间保养程序完成后5~10分钟后,再敷上本产品,让其功效与之前保养品叠加,达到1+1>2的神奇效果。

3、可做晚霜使用

油性肌肤者等用户,在涂抹精华后,可直接使用本品代替面霜,适当按摩促进吸收。

4、可配合BB霜使用

如果感觉粉底或BB霜保湿力度不够,不够亲肤,可以在其加入约一颗黄豆大小的果酸生物膜调匀后使用。此方法特别适合干燥及初老肌。

5、可做按摩膏使用

取一个杏仁或一颗樱桃大小的本产品,使用时,从面颊、额头等较宽的部位开始,由面部中心向外侧仔细涂抹至整个面部(避开眼周肌肤),然后按照淋巴循环的方向进行面部按摩,帮助促进代谢,排除面部多余水分和毒素,令肌肤纯净紧实有光泽。

使用心得

有闭口粉刺黑头的朋友,强烈推荐你们入一支百植萃复合果酸生物膜!作为一个痘痘肌加敏感肌的妹子,使用适合的护肤产品对我来说非常极其重要。自从毕业之后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每天都会上妆,由于卸妆不到位导致毛孔堵塞,闭口粉刺肆意生长,逆光下小小的疙瘩特别多,脸上看起来特别粗糙。也用过一些去角质的产品希望可以清除毛孔里的东西,但是效果甚微。后来,朋友的推荐可以使用果酸治疗闭口,但是作为敏感肌的我又不敢轻易尝试。

一位同是敏感肌的朋友用过百植萃后,效果很好,强烈安利我。这款果酸味道很好闻,第一次敷好洗掉之后,发现脸比以前白净了一些,我基本上是隔一天敷一次果酸。两周之后闭口差不多好了,摸自己脸颊明显感觉光滑许多。现在,闭口粉刺基本上没有了,朋友同事见到我都说我的皮肤比以前细腻很多,光滑不少,强烈推荐跟我一样用闭口粉刺的敏感肌朋友入一支百植萃,非常棒!

适合肤质

适用肤质:任何肌肤(敏感肌肤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功效:温和调理肌肤粗糙与毛孔问题、光滑去除肌肤表面干燥老化角质、改善肌肤水润度

百植萃复合果酸生物膜价格

(448元/50ml)

5大秘密改善肌肤水润度。苦杏仁酸美白淡斑,葡萄糖酸调整皮脂分泌,甘醇酸改善粗糙暗沉及色素沉淀,乳糖酸具有抗氧化功效,柠檬酸可加快角质更新,收缩毛孔。持续使用可以祛痘及痘印,除黑头,缩毛孔,改善皮肤粗糙对抗色素沉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全文共 535 字

+ 加入清单

1、微生物在食品和酿造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1)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和能量。

②醋酸杆菌与制醋:利用醋酸杆菌制作白醋、黑醋等。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③甲烷细菌与沼气:利用甲烷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真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酵母菌与发酵: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包子和蛋糕等。其发酵原理是:酵母菌在有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酵母菌与酿酒:利用酵母菌酿造各种酒类。其酿造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酒精和能量。

③青霉菌与医药: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④霉菌与酱油等:利用霉菌制作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其制作原理是: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将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如何保存食品:

(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使食物腐败变质。

(2)保存方法:①风干保存(如:鱼干等);②高温灭菌保存(如:罐头食品等);

③低温保存(如:肉的冷冻、水果的低温保鲜等)。④用盐渍保存(如:咸鱼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发射生物卫星

全文共 1025 字

+ 加入清单

在频繁的载人航天活动的同时,科学家一再发射搭载动物的空间飞行器进行试验。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前苏联航天医学权威专家之一奥列格·盖柯曾说:“在生物学、生理学存在着的大量问题,用动物做试验可以避开人固有的主观感觉。通过生物卫星获得的发现能有效地帮助解决太空生物学和医学方面面临的许多问题。”

虽然载人航天已经提供了大量信息,科学家还是搞不清楚在太空头几个小时和头几天里,生命组织发生的所有变化。

从 1973 年到 1978 年前苏联把 8 个载有动物的生物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其试验成果帮助确立了为保护航天员抵抗失重的反效应方法。人造重力实验是在生物卫星上进行的第一批实验。卫星装备小型离心机,为白鼠、龟和鱼创造实验室人造重力。离心力产生的效应和地球重力相似。动物很好地承受了这种条件。1983 年末,在生物卫星宇宙 1514 上的实验产生了有趣的结果。它搭载了怀孕长尾巴鼠,它们的胎儿部分时间是在失重条件下成长的。卫星回收后,返回地球的长尾巴鼠生下了健康的小鼠,后来它们又顺次产生了另一代。

为了探索和试验动物在失重适应期间,前庭和血流动力学对失重的响应,宇宙 1514,1985 年发射的宇宙 1667 和 1987 年发射的宇宙 1887 搭载猕猴进行了实验。

猴子阿白来卡和彼洪的第一次飞行已经证明,某些通常想法是错误的。例如,航天员是从具有稳定前庭的人员中选择的。尽管如此,他们中某些人比其他人容易承受失重,有些则不然。这在灵长类动物中也证明是真的。阿白来卡第三天就对失重适应了,并开始执行分派给他的任务;但是,彼洪直到它的飞行结束,感觉还不太好。这意味着有机组织对失重的适应不单与前庭器官有关。其他还有什么重要因素?将来的研究会帮助解决。

在宇宙 1667 飞行期间,科学家记录并评估了前庭器官功能的定量变化。他们获得流入大脑和流出大脑的血流关系的直接信息。类似的研究在宇宙 1887 生物卫星上也进行过。它搭载猴子焦曼和娅沙,不过这时的研究计划更广泛。除猴子外,生物卫星还搭载果蝇、鱼、两栖动物、水藻、细菌、单细胞组织、高等植物、蚯蚓以及飞虫(直翅目类昆虫)的卵。

通过生物卫星进行的另一研究项目是人体辐射安全研究。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宇宙射线的特征,宇宙射线对物体单细胞结构的效应。这将帮助改进航天站及飞船上的辐射监督方法并研究辐射防护系统。

通过生物卫星获得的主要发现成果使人能排除空间因素对其组织的令人讨厌的效应,这些因素仍然是广泛向宇宙空间渗透的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科学家分析后大胆推测:火星有黑生物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分析大胆推测火星有黑生物

日前,匈牙利科学家在分析“火星全球勘探者”拍摄的照片后,宣称在火星南极有活的生物体存在,其生存类型类似地球南极附近生物。

匈牙利的科学家小组表示,照片显示在火星冰雪覆盖的南极环形山有几千个黑色沙丘点,“这些点显示,在冰层下面的地面有生物体,它吸收太阳能,可以融化冰,为自己制造生存的条件。在地球南极冰覆盖的湖,也曾发现同样的机制。问题是在火星严酷的条件下,这一机制是否运作良好”。

“匈牙利科学家的大胆假设还未获得足够科学依据来论证,只有通过降落在火星上的探测器进行化学实验,才能最终证明匈牙利科学家的猜想。”对照片中显示的黑点,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表示,“那也可能是风吹出来的陆地,因为,火星南极的冰很薄,有风时,很可能暴露出陆地。”

“1976 年,两艘‘海盗号’无人探测飞船在火星两个存在生命可能性很大的地点着陆,并利用携带的小型生命化学实验室对火星地表土壤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连有机物都没有发现,生命就更别说了。”王研究员认为火星地表存在生命可能性较低,“火星的温度极低,而其南极的紫外线强度很高,这些都不利于生命存在。”

不过,王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还不能确认火星不存在生命,“从目前发现的一些证据来看,火星地表存在过液态水的可能性在 70%以上,所以在火星地表深处可能还有水,因此也就可能存在生命,但这都需要探测器降落后深挖才能断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多样性反映了地球生物体的数量、种类和差异,以及这些特性在不同的时空又会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内部(遗传多样性)的多样性,物种之间的多样性,还包括生态系统之间的多样性。

据估计,全世界物种数量多达1亿种,而迄今只有约180万种被命名。人类只不过是这亿万物种中的沧海一粟。虽然各种物种的确切数字无法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地球上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物种灭绝。科学家估计,每天约有150至200个物种灭绝。那么,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呢?

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落实有关政策法规保护野生动植物;

2.以迅速有效和易于理解的形式向各级管理人员和公众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旨在提高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根据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特色和研究基础,应深人、系统地研究关键地区的关键类群,这也能奠定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基础;

4.将高新技术和完善的法律体系相结合,建立自然保护区;

5.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要进行科学的甄别,主要是因地制宜,加强防治和控制措施的研究。

今天小编对增加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蝗虫

全文共 1745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理解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

2。通过观察蝗虫身体结构与生理的小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以及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一方面树立生命科学价值观,另方面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分析

1。蝗虫是学生学习昆虫知识的典型代表,它个体较大,分布很广。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很容易得到实物进行观察实验。同时,蝗虫又是曾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蝗虫的研究比较清楚。所以,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昆虫纲的基础,也是学习节肢动物门其他纲动物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是本课的重点。怎样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呢?首先,教师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观察到蝗虫的实物标本;其次就是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多而不繁,有规律可循;再有就是要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蝗虫本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中去寻找防治它的方法及措施。这样,既突出了蝗虫形态结构的重要性,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了解形态结构对防治害虫的意义。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本课的难点在蝗虫的发育。其中有两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其一是幼虫的“龄”,虽然教材中对“龄”的概念叙述得很清楚(这个清楚是对教师而言)。但对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并不能立刻弄明白。所以,需要教师利用教材中蝗虫的发育图解并加上板书的归纳来使学生理解“龄”的概念。例如,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

通过以上板书结合教材中的图解,学生会对“龄”有比较明确的理解。如:蜕过一次皮的幼虫是2龄虫,蜕过二次皮的是3龄虫……,这就像农历计算年龄的方法一样。

其二是不完全变态的概念,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态是指形态的改变。所以,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什么是不完全变态,首先应该讲清这个“态”的含义,也就是蝗虫的发育过程其形态的改变不明显,小蝗虫和大蝗虫“长相”相似,学生对这个“态”的含义明确了,在以后讲什么是完全变态就能够容易理解了。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的设计:

(1)依教材顺序引入:由于本课是本章内容的第一讲,而本课的蝗虫与本章的题目——节肢动物门有何关系呢?应该在引言中简单说明,例如:“节肢动物的最大特点是足分节,大家看看手中的蝗虫标本(或活体),它具有这个特征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将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的分类地位向学生讲明,然后再简单说明为什么要以蝗虫为代表来学习昆虫。(因为蝗虫体型较大、结构典型、分布广、易捕捉,同时它又是农业害虫……等。)这样的引言很清楚、简洁,但不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一般不采用这样的引言。

(2)从实物引入:首先将蝗虫活体或标本发给学生,然后直接提出问题,如:“大家拿到的动物是什么?”“谁能描述一下蝗虫的形态?”……这样的引言将门纲的内容舍去而直接将本课的主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就讲蝗虫。同时从发放和观察实物开始,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集中于手中的蝗虫,兴趣陡然而升,这是一种既突出主题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较好的引入方式。

(3)其他引入的方法:由于本课要讲的蝗虫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动物,直接引入,学生会不感兴趣。所以,要了解学生情况,往往学生对很熟悉的动物缺乏细心的观察,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蝗虫用什么来呼吸?”“蝗虫有耳吗?”“蝗虫有鼻子吗?”“蝗虫是怎样繁殖后代的?”……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多数学生是不清楚的。所以,从设疑来引入也是较好的方法。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利用录像等做为引入方式,放一段有关蝗虫的录像片,然后根据录像内容设计几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总之,引言的设计多种多样,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最主要目的。

2。新课的设计:

以“实物引入”的方法为例来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适合本课的特点,也是大多数学校和生物教师容易做到的,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较好的效果。所以,下面就这种方法谈谈具体的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由于教学进度正好是在秋后,所以,课前发动学生捕捉到足够量的蝗虫是很容易的事,有了实物,课上的安排就可以围绕着实物的观察而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外来生物入侵的影响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下面带您了解一下外来生物入侵影响

外来生物入侵的影响

1.改变地表覆盖,加速土壤流失由于植食性动物的采食和践踏而加速土壤流失的情况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岛屿。

2.改变土壤化学循环,危及本土植物生存

3.某些外来植物在营养代谢过程中沉积某些物质,从而改变了周围土的化学成分,使周围的本土植物难以正常生长而失去竞争能力。

4.改变水文循环,破坏原有的水分平衡入侵的外来植物主要通过比本土植物多用或少用降水而影响当地水文循环。

5.增加自然火灾发生频率自然火灾发生

6.格局是自然生态系统动态的重要组成之一,当外来生物入侵后,改变了这一格局,则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重要影响。

7.阻止本土物种的自然更新

8.外来动、植物均可以阻止本土物种的自然更新,从而使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长期无法恢复的变化。

9.改变本土群落基因库结构

10.外来物种与本土近缘物种杂交,从而改变本土物种基因型在生物群落基因库中的比例,使群落基因库结构发生变化。而且有时这种杂交后代由于更强的抗逆能力而使本土物种面临更大的压力。

11.加速局部和全球物种灭绝速度。

今天小编对外来生物入侵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水体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水体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引起水质下降,利用价值降低或丧失的现象,那么水体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一、致癌作用

根据相关统计,全球水体中已经识别的有机化合物有2000多种,其中,饮用水中含769种,包括26种致癌物,18种促癌物,45中致突变物。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毒的无机物和重金属,比如自来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氯代烃类。不同的致癌物质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不同癌细胞进行刺激,引致疾病。如果居民长期饮用含有这些物质的未达标的水,会大大增加人们的患癌率和死亡率。

二、引起急性和慢性中毒

受到污染的水会通过饮用或者食物链到达人体,最终造成急性或者慢性的中毒。比较常见的有甲基汞中毒、镉中毒以及氰化物中毒等金属中毒、有机物中毒及农药中毒。其中,大量的铅、钡等元素也会对人体产生威胁。

三、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

生活废水中所排出的粪便等生物性污染物进入人体,会极大地提高人们患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几率,比如伤寒、痢疾、霍乱等。某些寄生虫病也可以通过水流进行传播,对人类的安全健康造成威胁。

四、水体生物性污染的间接影响

水体生物性污染会引起一系列间接影响。比如某些污染物控制在一定标准的水,虽然无害,但是会对水的味道、颜色等方面产生作用,造成异味、异色等问题,阻碍水的正常使用。同时,相关标准下的铜、锌的含量会对微生物的生长繁衍造成影响,进而降低水整个系统的自净能力,引发相关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全文共 2416 字

+ 加入清单

第三章细胞生命活动基本单位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擦-滴-撕-展-浸-盖-染P32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无叶绿体。

**怎样区别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一般说来,气泡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显现中间空白,边缘粗黑的圆形或椭圆形,用镊子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移动。

2.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P33图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一般光学显微镜不易看清)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能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物质交换.是细胞内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质内含有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场所。"细胞内的产品加工工厂"

**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泥土中根的细胞)。

液泡:其中含有细胞液,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与植物的色香味有关),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有中央大液泡,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关,幼嫩的植物细胞中没有大液泡。

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内的动力加工厂"

第二节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P36:擦-滴-刮-涂-浸-盖-染

滴:0.9﹪的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改为水,细胞会吸水破裂,若改为高于0.9﹪的盐水,细胞会失水.)

刮:口腔内侧壁.涂::分散细胞。

2.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

各部分结构功能和植物细胞基本相同。

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3.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质有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4、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

①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②细胞核里含有染色体。

③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即脱氧核糖核酸),

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能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控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

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细胞分裂

概念: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的分裂过程:①染色体进行复制加倍

②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③细胞质分成两份

④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分裂初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加倍,加倍后的染色体再平均地分到两个细胞中。保证了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相同,即所含的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生长:指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取水和营养物质使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

**细胞生长的结果------细胞体积增大。

3.生物能长大的原因--------是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的共同结果.

4.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

①细胞分化: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

②组织: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③植物四大组织:

分生组织:具分裂能力,能产生其他的组织。如芽尖,根尖等的分生组织。

保护组织:植物各器官的表面,具保护功能。如叶的表皮等。

输导组织:导管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基本组织:也叫营养组织。六大器官中均含大量营养物质。营养组织中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和合作用。

④四大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吸收等功能;如皮肤有保护,小肠腺能分泌消化液,呼吸道和消化道小肠等内表面有吸收作用。

肌肉组织:运动功能(收缩与舒张)。如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神经组织: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分布在全身各处,脑和脊髓主要是由神经组织构成的。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如骨组织、血液、脂肪等。

第二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1.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四大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器官→植物体。

3.动物器官:如眼、耳、鼻、心脏、肝、肾、肠、胃、脾、甲状腺、唾液腺等。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体结构层次:细胞(从受精卵细胞开始分裂)→组织(四大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器官→系统(八大系统)→人和动物体。

第三节单细胞生物

1.常见的单细胞生物:酵母菌(真菌)、衣藻(植物)、草履虫、眼虫、变形虫(动物)。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但是它们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和生殖等生命活动。

2.草履虫结构图P49。

①草履虫生活环境: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和污水中.

②草履虫形状:像倒转的草鞋底.

③草履虫结构:纤毛----运动(旋转前进)

表膜----呼吸和排泄

口沟----取食

食物泡--消化、吸收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细胞质----流动促进新陈代谢

细胞核--大核营养作用,小核生殖遗传作用

伸缩泡----周围有收集管,收集排除废物

④草履虫生殖:分裂生殖。

3、赤潮: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海水颜色改变的现象。

水华:蓝藻、绿藻、硅藻等大量繁殖引起水体变绿的现象。

4、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实验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P50---生物的应激性(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对草履虫有利的刺激有:蔗糖,肉汁和光照等,

不利刺激有:醋酸,食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如何用生物方法防治红蜡蚧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红蜡蚧在5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为盛期;若虫6月上中旬开始孵化,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盛期。雄若虫8月中、下旬老熟化蛹,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两性成虫出现,并交尾,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呢?利用自然界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的一种方法。首先要注意保护害虫的自然天敌,提高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尽量创造有利于害虫天敌生存的条件,或者采取人工大量饲养繁殖和释放害虫天敌,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抑制虫害的发;利用害虫的致病微生物来防治害虫,其致病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以菌治虫是一种十分安全的防治手段,对人、畜、农作物和微生物都没有危害,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且防治效果非常好,下面来看看如何用生物方法防治红蜡蚧吧?

红蜡蚧的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苗木、种子和果实携带。必须杜绝疫区带虫植株进入新的园林区域。调运苗木等繁殖材料应严格进行检疫,一旦发现有红蜡蚧等蚧壳虫,必须立即消灭。

1、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红蜡蚧的寄生性天敌较多,常见的有红蜡蚧扁角跳小蜂、蜡蚧扁角跳小蜂、蜡蚧扁角(短尾)跳小蜂、赖食软蚧蚜小蜂等。

2、初孵若虫分散转移期喷洒40%氧化乐果500-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600-800倍液、25%亚胺硫磷或杀虫净或30%苯溴磷等乳油400-600倍液、50%稻丰散乳油1500-2000倍液。也可用矿物油乳剂,夏秋季用含油量0.5%,冬季用3%-5%或松脂合剂夏秋季用18-20倍液,冬季用8-10倍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公顷,为世界平均人均水平的12%;人均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森林覆盖率低,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森林分布不均匀。中国有林地面积、天然林面积在1973~1976年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分别为12186万hm2和9817万hm2,1977~1981年间分别下降为11527万hm2和9308万hm2。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重点原始林区之一,1977~1981年调查期间天然林面积为1464万hm2,1984~1988年间降为1396万hm2。据估计,全国濒危和受威胁的高等植物物种数约4500种,濒危植物种比例为15%,高于世界平均濒危和受威胁植物的比例10%。

中国公布的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就有388种,灭绝或濒于灭绝的森林植物有崖柏、海南梧桐、天目铁木、圆籽荷、猪血木、缘毛红豆、桂滇桐、毛叶紫树、峨嵋拟单性木兰、百山祖冷杉、台湾穗花杉、柔毛油杉、毛叶坡垒、爪耳木、异形玉叶金花、广西青梅、盐桦、普陀鹅耳枥、藤枣、华盖木、膝柄木、粗齿梭楞、海南海桑、金佛山兰、无喙兰、双蕊兰等,这些植物种现存植株大多不超过10株,而且仅分布于一处。中国约有400种野生动物处于濒危或威胁状态,已经灭绝或在中国境内绝迹的动物有犀牛、野马、新疆虎、白臀叶猴、麋鹿等;濒临灭绝的有大熊猫、金丝猴、台湾云豹、东北虎、雪豹、长臂猿、海南坡鹿、野骆驼、懒猴等。很明显,中国目前统计濒危和灭绝的物种绝大多数属于森林中的野生生物种,它们的分布区逐步萎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今天小编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的呼吸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功能: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使进入肺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鼻是呼吸道的起始位置,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咽是消化和呼吸系统共有的部分。

肺由大量肺泡组成,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2)、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增多,肺泡内二氧化碳增多,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

细胞构成。

﹡组织内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细胞之间

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血液中氧的

含量高,向细胞里扩散。而细胞中的二氧

化碳含量高,向血管扩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心血管疾病危害

进入二十一世纪,心血管疾病给人类带来新的严峻挑战。在《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世界卫生组织(WHO)与世界各地专家合作,收集并分析了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重大疾病,其中心血管病(包括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最高,全球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约1700万人,在心血管病死因中3/4以上可归因于吸烟、高血压和髙胆固醇血症。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在我国,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以及人口迅速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迅速上升,成为全球上升较快的国家,超过许多发达国家。2006年12月1日,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心血管病报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5》,对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和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报告和分析。

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呈明显增长态势。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其中1.1亿是劳动人口)、现患血脂异常1.6亿人、超重2亿人、肥胖6000万人、糖尿病2000多万人、烟民3.5亿人、还有大量饮酒和缺乏体力活动者,这无疑是心血管病的巨大“后备军”。

在现患心血管疾病人群中,脑卒中700万人;心肌梗死200万人,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心力衰竭400万人;风湿性心脏病250万人;每年出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万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250万至300万,其中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各占一半。每年主要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达1301.17亿元人民币,其增长速度接近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2倍,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由此可见,充分认识心血管疾病的危害,积极干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心血管病防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全体公民共同参与;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措施,在不久的将来,心血管病在中国可能会出现更大的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的稳定

全文共 1251 字

+ 加入清单

第18章生态系统稳定

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植物的蒸腾作用。

2、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的表皮可看到有成对的半月形保卫细胞,以及保卫细胞间隙所形成的气孔。气孔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门户"。植物吸水时,气孔张开,水分散失;植物失水时,气孔闭合。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可以调节蒸腾作用强度。

3、蒸腾作用意义:①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②能吸收更多的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③蒸腾作用使水分从叶表面大量散失,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

4、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送入大气,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流入海洋湖泊,还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作用再返回大气。

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5、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场所),利用光能(条件),用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产物)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6、呼吸作用的公式: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条件:有光无光都进行;场所:线粒体;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7、二氧化碳的鉴定: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的鉴定:能助燃,使带火星的木条重新燃烧。

8、碳-氧平衡:生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绿色植物制造的氧气是地球大气中氧气的根本来源。因此,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燃料燃烧

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9、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组成的统一整体。如:草原、森林、农田、湿地等都是常见的生态系统。

10、生态系统包括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有生命的生物因素以及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非生物因素,如水、温度、阳光、空光等。

1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1)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生态平衡。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

(2)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首先是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物种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1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自然灾害:地震、干旱、洪涝、火山爆发、泥石流等原因都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2)人为因素:人类自身的生活和生产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砍伐森林、开荒造田、滥捕野生动物、工业污染等,当这些影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也将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生物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1、青蛙发育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路。

4、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黑科技,生物黑客将LED灯移植体内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黑客led移植体内

有科学家预言,未来人将是人脑和机械的结合,现在我们已经迈出了一小步,此前就有人往身体里移植芯片。而最近,一帮生物黑客再次做出惊人举动,将LED灯通过手术移植到自己的手背上,有种科幻电影的感觉。

据悉,这种可供植入皮肤中的LED灯被称为NorthstarV1,它仅有一枚硬币大小,但可以组合成各种图案。据估计,如果你每天让它亮起一段不长的时间,那足足可以用27年。在这之后就需要动手术取出了。

如果灯上有纹身,纹身也会跟着亮起来,黑客称这样做就是为了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学车驾考科目一理论知识速记口诀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想必考过驾照的大伙儿都知道,科目一要从1000道题目中抽取100道题出来考试,所以要在短时间背完这么多题是很困难的,那么今天小编就来教大伙儿几个口诀,让你能够快速记忆下来

操作方法

1

记住“吊二撤三醉五逃终身”这句话你能答对不少的题目哦,它的意思是吊销机动车证的为二年,撤消机动车证的为三年,以醉酒吊销五年,因逃跑而吊销是终身

2

一定要记住考试中出现“违法”二字都是错的,记住“能停就停,能帮就帮,能让就让,只有违法,没有违章”

3

与转弯有关的口诀“右转让左转,转弯让直行”,意思是右转弯的要让左转的车先转,直行的优先

4

考试中最常见的还有一个问题是:下坡时采用空挡滑行对吗?这里你就要记住“上坡低档马力足,下坡低档事故少,特殊车辆要避让”

特别提示

记得点赞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