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NBA太阳阵容名单【热门20篇】

浏览

1722

文章

1000

太阳的“内脏”

全文共 6647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内部结构可以分三层:太阳中心为热核反应区;核心之外是辐射层;辐射区之外为对流层;对流层之外是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

(1)热核反应的中心区

太阳中心是热核反应区。它的范围约占整个太阳半径的 1/4,约为整个太阳体积的 1/64。然而它所包含的太阳质量加足足占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以上。这表明太阳中心区的物质密度大得惊人,每立方厘米可达 160 克。水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 1.4 克。太阳在自身强大重力吸引下。太阳中心区处于高密度、高温和高压状态。核物理学理论指出,在这种条件下是物质的热核反应。太阳能量的 99%都是从这里产生。关于太阳能的产生方式,我们在下面还有专门介绍。因此,人阳中心区是太阳的热核反应区,是太阳巨大能量的发祥地、是太阳充满活力的心脏。

(2)辐射层太阳中心产生的能量要不停地向外传输出去,这样它才能维持自身结构的平衡。太阳中心产生的能量是如何传播到外层空间去的呢?我们知道,热的传播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生活中使用的保温瓶的制造原理是断绝这三种热的传播,保持瓶内外的热量不能交换传递。太阳中心产生的能量要不断地传递出去,主要是靠辐射形式。太阳中心区之外就是辐射层。辐射层的温度、密度和压力都是从内向外递减。辐射层的范围是从热核中心区顶部的 0.25 个太阳半径向外到 0.86 个太阳半径处。从体积上说,辐射层占整个太阳体积绝大部分。从太阳内部传出能量,主要是通过辐射形式,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途径,还有对流的过程。对流现象主要发生在辐射层之外,即从 0.86 个太阳半径向外处,到达太阳大气的底部,这一区间叫对流层。这一层气体性质变化很大,温度、密度和压力都比辐射层减少,变化很不稳定,形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这是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起着输通内部、主导外部的重要作用。

说到这里,我们谈的太阳内部结构是理论上的推导。但是这个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可靠?这个模式是科学的,不是随意臆造的。是以现代核物理学理论作为基础,是经得起检验的。理论的认识虽然抽象,但它的认识比直观感觉更深刻。当然,理论认识又必须由实际观测来检验。天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试验手段就是观测。

(3)光球

我们看到耀眼的太阳就是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发出的强烈的可见光。光球层位于对流层之外,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最低层或最里层。若把整个太阳大气层比作一座楼房,那么光球层就是第一层楼。光球发出的光子向外传播的阻力很小,所以可见光很强,因此而得名光球。我们说太阳表面平均温度是 6000℃,指的就是这一层。太阳光球层是太阳上温度最低的一层,从光球层向里,温度逐渐增加;到太阳中心达 1500 万度。从光球向外,大气层的温度又逐渐升高到百万度。这一层的厚度约 500 公里。这与约 70 万公里的太阳半径相比,好似人的皮肤和肌肉之比。但是,不可小看太阳这层“皮肤”,我们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基本上是从光球发出的;我们进行一系列的白光观测,是观测光球层的活动,得到的太阳光谱,也是光球层的光谱。

太阳光谱是连续光谱。这是 1666 年年仅 24 岁的牛顿最早发现的。他用三棱镜将日光分解为七色光带,并对七种彩色的光带给予正确的解释。他认为这是白光中各色光线通过玻璃时产生不同的折射形成的。这一发现成为光谱学的分析基础,也开辟了研究太阳的新途径。研究太阳连续光谱的主要目的是测量连续光谱的能量分布和上面介绍过的太阳常数。同时,在太阳连续光谱背景上又出现许多暗线,已知有数万条暗线。这些暗线是怎么产生的呢?它们说明了什么呢?我们知道,从太阳光球辐射出的光要经过太阳大气层和行星际空间才能到达地球。天文学家们对这数万条暗线要一一进行证认,分析出哪些是来自太阳,哪些是存在于行星际空间,哪些是属于地球大气层。从太阳来说,太阳大气可能吸收某些特定能量的光子,从而被激发和电离,使得太阳光谱出现对应的吸收线,即暗线。天文学家们从这些吸收线中了解太阳光球层的许多信息。如温度、密度、压力、化学成分,磁场和速度场等。现在已知太阳上有 94 种稳定和放射性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氢的含量最高。

光球层中的气体电离程度不高,主要是中性原子。光球层以内的气体几乎是不透明的,光球层以外的气体则几乎是透明的。我们对光球层的了解远比对其他层了解得更具体、更详细。

临边昏暗。太阳光球的万丈光芒虽然给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但是,如果通过天文望远镜给太阳光球照相,就会发现日面中心最亮,越往日面边缘越暗。这是什么缘故呢?首先,这不是照相技术的问题,也不是感光材料的毛病,更不是光球自身有什么“缺憾”,而是观测者看到光球整体的投影现象。我们看到日面中央的光和热是来自光球最深层,这里的温度高、辐射强。相反,日面边缘的光和热是反应光球层的辐射,这里温度低,辐射能量也少,所以显得比中央要暗些。日面的这种现象叫临边昏暗。这是我们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光球时的一大特征。

太阳黑子。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光球的时候,在光球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黑色的斑点,叫太阳黑子。当太阳上出现大黑子群时,在太阳位于东西方地平附近,有时用眼睛也能直接看到。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态等,每日都不一样。黑子是光球层活动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纪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古代史书中有 100 多次太阳黑子记载。其中在《汉书·五行志》中载有:汉成帝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是指公元前 28 年 5 月 10 日见到的大黑子群。我们祖先用不足 20 个汉字记载了黑子出现的年、月、日和时刻,天气状况、黑子的形态和在日面上的位置,真是非常珍贵的科学史料。美国著名太阳物理学家海耳在著作中称赞中国古代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他说:“中国古人测天之精勤,至可惊人,黑子之观测,远在西方人之前约 2000 年。历史记载不绝,且相传颇确,自可徵信。独怪欧西学者,在此长期中,何以竟无一人注意及之。直至十七世纪应用天文望远镜之后,方得发见,不亦奇哉。”古代的太阳黑子记录对我们今日研究太阳活动规律和日地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太阳黑子是怎样形成的呢?前面已经介绍,光球的高温气体处于剧烈的运动之中。太阳黑子是光球上物质剧烈运动形成局部强磁场的区域。黑子表面的温度在 4500℃左右,大多数黑子是成群出现的,成双出现的较多,靠日面西边的叫前导黑子,在东边的叫后随黑子。地球不停地从西往东自转着,那么太阳有没有自转呢?太阳有自转,自转运动的方向也是由西往东。我们观测太阳黑子时就会发现、日面上的黑子每天都有规律地从东向西移动大约 13 度,它们好像列队齐步走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这是黑子在日面上移动吗?不是,这是太阳自转造成的。既然太阳和地球都有自转运动,那么太阳和地球自转的形态完全一样吗?前面已经讲过,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星球、地球是固态的球。太阳这个气体星球,在自转的过程中,日面上不同的纬度自转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太阳赤道区域自转一周约 27 个地球日,两极区自转一周约 31 个地球日。地球自转时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长期观测太阳黑子就会发现,有的年份黑子多,有的年份黑子少,有的甚至几天、几十天日面上连一个小黑子也找不到。可以说日面上干干净净。我国对太阳黑子的联合观测,从 60 年代到 70 年代,连续每日定时观测太阳黑子 14 年之久,对黑子这种“戏剧”性的变化深有体会、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天文学家们早已统计得很清楚。太阳黑子从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大约相隔 11 年。也就是说,太阳黑子有平均 11 年的活动周期。黑子是光球上的一种活动现象。这 11 年的活动周期正是整个太阳的活动周期。从而使我们步入到认识太阳的物理本质。天文学家们把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也就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年份定名为“太阳活动峰年”。而把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也就是太阳活动最平静的年份定为“太阳活动宁静年”。

米粒组织。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黑子时,常常会发现日面上有许许多多似隐似现的米粒状的组织。它们不像黑子那么明显,但是数目多得惊人,几乎是覆盖整个日面,是观测黑子时的“副产品”。特别是在地球大气透明度好的情况下,米粒组织更清晰可辨。米粒组织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知道,光球底部的温度很高,上部温度低,而且低很多。光球上下温差大,极容易产生上下对流。这种对流形式便把太阳内部的热量传递到太阳表面。类似我们烧开水时,壶底部的水被加热后,通过上下对流将热传到水的上部。米粒组织正是这种炽热的气浪迅速上升和冷的部分下沉的运动。米粒组织的形态很不规则。每个米粒组织直径一般在 1000 公里左右。这是多么大的沸腾气流啊!它们的温度比光球温度要高一点。每个米粒组织存在的寿命约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

光斑。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黑子时,经常会发现在日面边缘的黑子群周围伴生着比光球还要明亮的呈纤维状结构的光斑。它们大约比光球的亮度要高出 10%。光谱观测表明,光斑的温度比光球温度平均高约 100℃。它们和黑子形成鲜明的亮度对比。光斑和米粒组织绝然不一样。光斑出现的数量远比米粒组织少,比米粒组织亮。存在的时间一般在几天到十几天。那么,光斑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很可能是光球层顶部的炽热气团。光斑一般长约 50000 公里,宽约 5000~10000 公里。

(4)色球

如果把太阳大气层比作一座楼房,那么色球就是光球之上的二楼,也就是太阳大气中的第二层。平时由于地球大气把强烈的光球的光散射开,色球被淹没在蓝天之中,我们是看不到这一层的。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才有机会直接饱览它的姿彩。当然,天文工作者每天可以通过色球望远镜观测这一层。我国古代记录的日全食特征时,载有“三焰食日”。“三焰”就指日全食的时候,在日面周围看到三个红色的“火焰”状的现象。这红色的火焰就是色球层的喷发物,叫日珥。古人还以为就是这三个火焰把太阳吃掉了,从而发生日全食。直到 18 世纪,欧洲的天文学家还在探讨日全食见到太阳周围薄薄一层玫瑰色的光辉到底是何物。因为只有当月亮把日面全遮住时才能见到它。有人认为它可能是月亮上的大气层,有人认为可能是太阳上的大气层,还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特殊现象等。1842 年 7 月 8 日,在欧洲发生日全食,天文学家们事先就决定把观测的注意力都放在这红色的光辉上,企图找出合理的解释。但是,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只是观察到了这种昙花一现式的天象,没能给予正确的科学解释。1851 年 7 月 28 日,在欧洲又发生一次日全食。天文学家们经过仔细的观测研究,确认这红色光芒不是月亮上的现象,而是来自太阳。经历 10 年得出这个结论是多么艰辛,又是多大的进步啊。1860年 7 月 18 日,在欧洲再一次发生日全食时,照相术已经发明,天文学家们使用这种新技术观测日全食,其结果确凿地证明这红色的光辉是太阳外层大气。这个结论为探索太阳物理结构铺平了道路,从而诞生了太阳物理学。自从 1892 年,美国著名的太阳物理学家海耳发明太阳单色光相技术和 1933 年法国杰出的天文学家李约发明双折射滤光器后,科学家们成功地制造出色球望远镜,天文工作者随时可观测太阳色球的活动。

太阳色球是充满磁场的等离子体层,厚度约 2500 公里。其温度,在与光球层顶衔接的部分为 4500℃,到外层达几万摄氏度,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整个色球层的结构不均匀,也没有明显的边界。由于磁场的不稳定性,色球层经常产生爆发活动。等离子体是什么物态?大家都知道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这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物质所处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接触的物质三态,从物理学角度说,主要是分子原于和原子集团三种聚集状态。当气体中的分子运动加剧,形成高度电离,则由离子和电子的混合集团组成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等离子体物态,属于物质的第四态。闪电和极光就是地球的天然等离子体的辐射现象。天然的等离子体在地球上虽然不多见,但是在广阔的宇宙间却是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因此,我们在认识太阳、恒星和恒星际空间的时候,必须要知道这物质的第四态。

耀斑。原子弹和氢弹为什么具有强大的威力?主要是因为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地释放能量。这里要介绍的是在太阳高层大气活动中,在短短的时间内日面局部有大规模的能量释放现象,几分种内释放的总能量可达到烫 1023~1026 焦耳,接近太阳平时 1 秒钟辐射出的总能量。通过色球望远镜观测这种现象时这种突然发亮的辐射强度和面积迅速增大,达到最大时,能维持几分钟、几小时甚至 1 天,然后缓慢减小至消失。这种现象就叫耀斑。在日面上增亮的面积超过 3 亿平方公里的叫耀斑。小于 3 亿平方公里的叫亚耀斑。我们整个地球的表面积为 5.1 亿平方公里。你可以想一想耀斑的区域和它释放的能量有多大了。有人作了一个概括性的说明:一个耀斑从产生到消失,它释放的总能量约相当于 100 亿个百万吨级氢弹爆炸的能量。

日珥与暗条。色球的结构是不均匀的,从色球中不停地向外喷射许多细而明亮的流焰状的火舌,看上去色球边缘成锯齿状。这些火舌是色球层上升的气流。天文学家们给它们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针状物。这种针状物在太阳的色球层上经常可见。前面已经介绍过,在日全食的时候见到色球上有巨大的红色喷发物,叫日珥。平时它们也被强烈的光球光芒所淹没,我们是看不到的。同样,天文工作者通过色球望远镜每天都跟踪监视太阳色球上的活动,其中就包括日珥活动。日珥的形态是多姿多彩的。有的如色球外的浮云有的像喷泉,有的似环形拱桥。有的日珥可以高达几万到几十万公里。它们的底部在色球,而活动已深入到日冕广阔的空间。日珥的精细结构十分复杂,主要由气流组成。日珥出现的次数和抛射的高度都与太阳活动的 11 年周期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一次日珥活动要经历几小时到几十天。根据日珥的形态和运动特征,把日珥分成三种类型:爆发日珥、宁静日珥和不规则日珥。最为壮观剧烈的是爆发日珥。它的物质以每秒几百公里的速度向外抛射。 1995 年 10 月 24 日,我国学者赴泰国观测日全食,北京大学附中的同学就观测到这种爆发日珥。与爆发日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宁静日珥。它们犹如色球层的浮云,几天之内都没有多大变化。当代天文学对太阳认识的最大成果之一,就是揭示出太阳的磁场性质。日珥的形态和运动都取决于贯穿日珥;也因外界扰动使等离子体瞬间被激活,从而加强运动或被完全瓦解。

如果你有机会通过色球望远镜来观察太阳的话,你也许一眼就认出日面边缘的日珥,但是会被色球上的一些暗条所迷惑。其实,这些暗条就是日珥,只不过不是处于日面边缘的日珥,而是位于日面上的日珥,它们与观测者的视线平行,投影在日面上。由于日珥的温度比色球层的温度低,才呈现出各种姿态的暗条状。

(5)日冕

日冕是太阳大气中最外的一层。同样,平时我们是看不到日冕的。然而在日全食时见到日冕蔚为壮观,银白色光芒呈羽毛状,远比色球和日珥更引人注目,向外延伸长达几个太阳半径。一个太阳半径就是约 70 万公里,几个太阳半径是多么遥远的空间!也就是说,太阳最外层的大气可延伸到几百万公里。同样,日冕的形态也是随太阳整体活动强弱而变化的。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它的密度比色球层更小,而它的温度反而比色球高,高达上百万度。为什么?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自从 1931 年,法国大文学家李约瑟发明了日冕仪以后,大文学家们也可以在没有日全食的时候进行日冕观测。

冕洞和太阳风。日全食的时候,我们看到美丽柔和而亮度均匀的日冕。这只是从可见光观测到大尺度的宏观日冕。如果通过 X 射线或远紫外线波段测日冕,就会看到日冕的辐射和亮度不均匀的细节,并存在黑暗区域。在日冕中存在密度小、亮度比周围暗很多的弱辐射区域,叫冕洞。太阳极区常年可以见到冕洞,并向南北方向延伸。日面低纬度区也可见到小的冕洞。冕洞是太阳上一种比较稳定的物质活动现象。一个冕洞可维持几十天至几个月,甚至 1 年。为什么会出现冕洞呢?我们知道,日冕中的等离子体以高速不断地向外膨胀扩散,发射出稳定的粒子流,吹向行星际空间。这种现象就叫太阳风。在地球附近,太阳风的风速达每秒 450 多公里。它们吹遍整个行星际空间。“污染着”整个行星际环境,使所有太阳家族的成员都遭受污染。冕洞就是吹出太阳风的风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太阳花适合室内养吗

全文共 1153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花是比较适合在室内养的,它的花色艳丽,花姿优美,放在室内不仅能装饰家居,美化环境,让心情变的更加愉悦,还能净化室内的空气,有利于人们生活。

太阳花室外种植方法和时间

一、种植时间

它在春夏秋都可以种的,大多情况下都是在春天,若是南方地区可以选择在4月中旬播种,若是更南的地区或者是北方,可以适当调整下时间,只要平均温度在18度左右即可。

二、种植方法

1、播种

将种子均匀的撒在土里面,将温度维持在20度以上,大约10天后就可发芽了。

2、幼苗分栽

当小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就可以对它进行分栽了,若是想要土培,分栽时植株不用带土,生长期内也不用经常浇水。并控制植株行距,期间还要施加液肥数次,另外要记住当它的果实即将开裂时,需要及时采收种子,不然就会散落。若是盆栽的话,与土培是同样的分栽方法。

3、浇水

浇水要看盆土的情况,一般不旱的话就不用浇水,浇的话就要一次性浇透了。

4、正确施肥

它对肥料的要求并不高,半个月施加一次磷酸二氢钾就好,这样就能让它开出的花又大又艳,并且花期也变长。

5、光照

它很喜欢阳光多的地方,所以在它生长时一定要多晒太阳,这样才能让它叶茂繁盛。

6、温度

它喜欢温暖的地方,发芽的温度以21到24度最佳,这样大约过上一星期左右就能长出小苗了。

太阳花室内怎么养

光照:在养殖太阳花的时候,一定要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这样能使它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枝繁叶茂,并且花开爆盆。

水份:太阳花虽然喜欢湿润的环境,但是它本身是非常耐旱的植物,反而怕积水多,所以平时在种植它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给它浇太多的水,否则就会积水成多导致根部溃烂。

肥料:太阳花对于肥料的要求并不高,平时撒点复合肥就可以了,在开花期之前施加一些含有磷钾元素的肥料,就足够它在开花期所需要的养分。

太阳花的寓意和花语

太阳花的花语是信念、光辉、高傲、忠诚、爱慕,向日葵的寓意是沉默的爱,向日葵代表着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太阳花的花姿虽然没有玫瑰那么浪漫,没有百合那么纯净,但它阳光、明亮,爱得坦坦荡荡,爱得不离不弃,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而且,它绽放的不仅是爱情,还有对梦想、对生活的热爱。

而太阳花就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对着太阳生长的花,有一个常见的名称叫做向日葵。喜欢太阳花的人,具有一颗如太阳般明朗、快乐的心,寓意着明亮和开朗。

太阳花的种子具有多种作用,可以榨油、做葵花瓜子等,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蕴含有投缘的意思。送人太阳花意味着认定对方是自己的合适伴侣,表达爱意的时候可以作为赠礼。

太阳花适合室内养吗

太阳花既可以养在室内也可以养在室外,它喜欢阳光充足的生长环境,室外充足的阳光能够保证其生长,但是,一定要注意外面温度,冬天温度低不适于太阳花的生长,很容易受冻。

在室内养太阳花也很合适,本身不具备毒性,不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太阳花颜色艳丽,花色繁多,能够为室内增添蓬勃生机,需要注意的是在室内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光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尤里西斯太阳探测飞船的飞行路线有何特点

全文共 939 字

+ 加入清单

要使探测飞船离开黄道面,实现起来并不那样容易,它必须具备很高的速度。70 年代,引力支援技术得到充分发展之后,把探测飞船送出黄道面才有了可能。同时也决定了它必须在太空沿着弧形线路,先飞向木星并借助木星的强大引力支援再飞向太阳

美国发射的先驱者 11 号和旅行者 1 号、曾分别在 1979 年和 1980 年,受到土星引力影响而偏了轨道,偏离黄道面分别达到 17 度和 40 度,但对于要有效观测太阳南、北两极的尤里西斯探测飞船来说,这种偏转还远远的不够,这里要求作 90°的方向改变,才能满足要求。因此,科学家精心设计并安排了尤里西斯独特的飞行路线:1990 年 10 月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尤里西斯送入飞向木星的弧形轨道,速度每秒 15.4 公里,加上地球运行速度,相对太阳来说,其速度是每秒 45.2 公里,大约飞行 16 个月,也即在 1992 年 2 月抵达木星区域。这时离地球约 6.69 亿公里,距离木星 1060 万公里。为了使探测飞船充分利用木星的强大引力作用,获得速度支援并把轨道航向偏转 90 度,同时避免离木星太近而被它俘获,经过科学家精确计算,尤里西斯于 2 月 8 日先飞入距离木星表面 37.8 万公里的最低轨道,并用 17 天时间探测木星的磁场以及木星表面的等离子体、无线电波和 X 射线。此后,尤里西斯号将借助木星强磁场的作用,偏转航线,脱离由太阳系行星绕太阳运转构成的轨道平面,即进入垂直于黄道面的轨道面内飞行,成为经过两极地区飞行的太阳人造行星,这时它相对太阳的速度已达每秒 126 公里。

尤里西斯将在过去任何探测飞船从未到过的这部分太阳系空间里进行探测并邀游两年多时间,于 1994 年 5 月 25 日到达太阳南纬 70 度上空,用大约 4 个月时间飞越太阳南极区域并对该极区进行首次三维立体观测。1995 年 2 月初,尤里西斯由南而北,于离太阳 2.2 亿公里处跨越太阳赤道,在同年 5 月 26 日,飞抵太阳北纬 70 度地区上空,也用 4 个月时间对太阳北极及其附近区域进行探测。1995 年 9 月,它从太阳北纬 70 度地区上空飞离太阳北极区。经过 5 年的旅行,结束对太阳极区的探测考察任务后,尤里西斯便进入广漠的行星际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军训被太阳晒伤了怎么办

全文共 859 字

+ 加入清单

军训是新生入学的第一项课程,通过军训来锻炼其学生的身体素质,注意其个人的修养,不过军训时会在太阳下训练,很容易被晒伤,那么军训被太阳晒伤了怎么办?

军训被太阳晒伤了处理方式如下:

晒伤的肌肤是非常敏感脆弱的,最好完全以清水来清洁,避免用香皂和卸妆品,并不时用冷水或用湿毛巾来镇静躁热的肌肤。如果晒伤情况比较严重,出现大面积脱皮甚至起泡的现象,最好及时去医院就诊,千万不要随便使用化妆品。如果只是轻度晒伤,那么可以选用含有薰衣草、甘菊、金缕梅、金盏花等天然镇静舒缓成分的清洁保养品,补充水分、油分,防止肌肤因干燥而老化,产生皱纹

芦荟:是晒后修护的功臣。芦荟膏是家庭常备的晒伤治疗药。因为芦荟含有活性化合物,能够起到止痛作用并且减缓皮肤的发炎现象。取新鲜芦荟洗净,去除表皮,切片(注意不要让外层的那些小刺扎到你),敷在晒伤后的部位。这种最自然、简单的护肤方法会让你的肌肤有久旱逢甘露的感觉。芦荟对皮肤有特别的镇静功效,敷在晒伤发红的部位,感觉特别清新凉爽。

被日晒灼伤后,常常会引起色斑、雀斑及肤色变黑现象,需要补充维他命C,它能够抑制黑色素的生成,并有助于将已生成的色素还原成无色。因此要多食用一些含维他命C的水果、蔬菜。可选择具有高度美白效果的净白精华等护肤品。肌肤恢复润泽后,为了进一步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抑制黑色素的生成,使用美白面膜并配合按摩效果很好。

晒伤是因皮肤过度暴露于有害的太阳紫外线而引起的,虽然晒伤的症状(例如皮肤出现红斑,并且有触痛现象)通常是短暂的,但皮肤受损却是永久的,同时可能会对健康产生长期的严重的影响,甚至是皮肤癌。暴晒后采取的急救方法是,你可以洗一个冷水澡;或者在晒伤的地方敷上一块湿湿的,凉凉的毛巾,敷10-15分钟,一天敷几次。你可以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以减缓痛楚。

当出现休克症状,中暑,脱水或者其它严重反应时,你就应该去看医生了。

所以说军训要是被太阳晒伤可以通过上述等方式进行处理,这些都属于意外伤害急救小知识,不仅要了解上述等知识,对其晒伤后皮肤该如何急救也需要多加了解,就是最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圆点奇遇记4太阳射出的光线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小点问小剪刀,“你把直线切成三段。中间一段是一段。你能为我找到其余的吗?”

小剪刀说,“你说的是两端...这两个……”

“这两个叫什么呀?还是一条直线?”小点睁着大眼睛大声问道。

小剪刀慢慢地说:“从一条直线的中间切下一段线段后,两边的两条线只有一端,另一端没有尽头。因此,这两条线被称为射线,而不是线段或直线

“什么?叫雷。!雷是什么意思?”

"它被称为光线,因为它就像来自太阳的光."小剪刀说。

小点高兴地说:“哦,我知道,光线就像太阳的光线。”

“是的,”小剪刀补充道:“光是从太阳发出的。如果路上没有障碍,光明将永无止境地照耀。它是无限的。”

就在这时,圆点射出了无数的线条,像是太阳公公的胡子。

“哈哈,真有意思。”

小圆点边说边唱:

“雷,雷,

终点,

一边,

没有终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太阳是什么星 太阳属于什么星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太阳和其它天体一样,也在围绕自己的轴心自西向东自转,但观测和研究表明,太阳表面不同的纬度处,自转速度不一样。在赤道处,太阳自转一周需要25.4天,而在纬度40处需要27.2天,到了两极地区,自转一周则需要35天左右。这种自转方式被称为“较差自转”。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雀斑的罪魁祸首——基因和太阳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在全球人口中有许多雀斑的人相对较少,但是许多人在鼻梁和脸颊周围有一些浅点。但是对于这样一件普通的事情,我们仍然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长雀斑,有些人长雀斑比其他人多得多。

雀斑含有大量黑色素,一种给我们的皮肤、眼睛和头发上色的蛋白质。拥有黑色素是一件好事。黑色素是由黑素细胞在阳光下分泌的,它可以加深皮肤颜色,形成保护层,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对于没有雀斑的人来说,黑色素均匀地分布在皮肤上。然而,对一些人来说,黑色素聚集成小簇,暴露在阳光下会变得更暗。这就是为什么你从未见过生来就有雀斑的婴儿——他们可能在那里,但他们需要阳光才能看得见。

有趣的是,雀斑看起来可能与其他色素沉积非常相似,例如小痣(通常称为褐色斑点)。然而,小痣的形成仅仅是因为一些人的皮肤中有更多的黑素细胞。更多的黑色素细胞意味着更多的黑色素被分泌出来,并且黑色素细胞不会四处移动,所以你的皮肤会有永久性的黑斑。

然而,有雀斑并不意味着你比其他人分泌更多的黑色素,它只是意味着黑色素沉积不均匀。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雀斑是如何形成的了,但是为什么有些人的皮肤黑色素分布不均匀,而有些人却不呢?科学家们不太清楚为什么人们会有雀斑或痣,但部分原因与一种叫做MC1R的基因有关。该基因指导特定细胞合成产生黑色素所需的蛋白质。

基本上,MC1R决定了皮肤、头发和眼睛中两种颜色的含量,包括深棕色(由黑色素中的真黑色素产生)和淡黄色(由黑色素中的棕色黑色素产生)。

“如果你的MC1R基因工作正常,你的身体将分泌更多的真黑色素,这将导致头发颜色和皮肤颜色更深。”莎拉·爱默生在主板专栏中解释道:“然而,如果基因不能正常工作,你将会分泌更多的棕色黑色素,使你有可能拥有更白皙的皮肤、红色或金色的头发和雀斑。”

蝌蚪君由科学箴言报编译,译者老刘,转载时必须注明来自蝌蚪的工作人员

-

相关链接:过多的盐和雀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潮汐能跟太阳辐射有关吗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到过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有涨潮和落潮现象。涨潮时,海水上涨,波浪滚滚,景色十分壮观;退潮时,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滩。那么潮汐能跟太阳辐射有关吗?

潮汐能跟太阳辐射有关吗?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虽然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而潮汐能是海水周期性涨落运动中所具有的能量。其水位差表现为势能,其潮流的速度表现为动能。这两种能量都可以利用,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由于在海水的各种运动中潮汐最守信,最具规律性,又涨落于岸边,也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在各种海洋能的利用中,潮汐能的利用是最成熟的。

潮汐于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使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分别产生的周期性的运动和变化的总称。固体地球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称固体潮汐,简称固体潮或地潮;海水在日、月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涨落与进退,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大气各要素(如气压场、大气风场、地球磁场等)受引潮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如8、12、24小时)称大气潮汐,简称气潮。其中由太阳引起的大气潮汐称太阳潮,由月球引起的称太阴潮。因月球距地球比太阳近,月球与太阳引潮力之比为11:5,对海洋而言,太阴潮比太阳潮显著。地潮、海潮和气潮的原动力都是日、月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而引起的,三者之间互有影响。

因此潮汐能和太阳辐射并没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太阳辐射对人体有害吗的相关辐射污染小知识,可以到来查询搜索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太阳30年内会降温,但无法阻止全球变暖

全文共 990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9日的报道,根据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太阳11年活动周期的追踪方法已经找到。这个周期类似于心跳,将经历活跃期和平静期,也称为太阳最大和最小周期。在接下来的30年里,太阳可能会变暗,让地球进入一个“迷你冰河时代”

目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说,下一个太阳活动最小值的时间已经被准确预测,太阳可能在2050年变得“异常冷”。下一个寒冷期被称为“极低温期”,在此期间,地球的出现可能类似于17世纪中叶的欧洲。当时,这种现象被称为“蒙德极小值”,气温如此之低,以至于伦敦的泰晤士河都结冰了。与此同时,波罗的海在一定程度上被冻结了,因此瑞典军队可以在1658年穿过冰层入侵丹麦。

科学家表示,在“极低温期”发生的事情将类似于“小冰期”。负责这项研究的物理学家丹·鲁本分析了“蒙德极小值”,指出人们可能会遇到比17世纪中期更糟糕的情况。具体来说,太阳可能会变得比太阳最小值还要暗。

这项研究指出,科学家最近预测,太阳最小周期的可能性极高,因为最近太阳周期中太阳黑子下降的模式与以前的“最小周期”相似。当太阳经历“最大周期”时,由于极端的紫外线波长,太阳核心的核聚变会向表面释放更多的磁环。然而,当太阳处于“最小周期”时,太阳的磁力减弱,形成的太阳黑子减少,到达表面的紫外线辐射也减少。结果,太阳的表面会变暗。

此前,科学家们已经成功预测了下一个太阳活动最小值将在何时出现。2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收集最新数据,以帮助确定太阳在活动的最小时期有多暗。科学家说,在下一个最低时期,太阳的温度可能比11年周期中的最低温度低7%。当太阳释放的能量减少时,地球的平流臭氧层将变薄,更薄的臭氧层将改变平流层的温度结构,从而改变低层大气的动态平衡,特别是风和天气的形成方式。

此外,冷却不均匀。在下一个太阳活动最少的时期,欧洲的温度将显著下降,但是其他地区,如阿拉斯加和格陵兰岛南部将会变热。

有些人可能想知道太阳的“冷却”是否能阻止全球变暖。科学家说,太阳的“冷却”不太可能阻止气候变化,但它可能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最小时期的冷却效应只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所造成的变暖效应的一小部分。科学家估计,2020年至2070年之间的下一个最小周期可能只会导致地球温度下降约0.25%。因此,地球表面温度下降不到1℃的10%,这不足以阻止全球变暖,但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银河系被大量暗物质占据:相当于8000亿个太阳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物质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质之一。我们不能用肉眼看到暗物质。更重要的是,暗物质占据了宇宙大部分的质量能量。科学家先前已经发现银河系周围还有大量的暗物质。澳大利亚科学家通过一种古老的方法计算出银河系中暗物质的总量是太阳的8000亿倍。这个数字相当大。我们应该知道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质量只有太阳的数百亿倍。这些暗物质不仅分布在银河系周围,而且充满了银河系,是银河系质量和能量组成的关键组成部分。

西澳大利亚大学国际射电天文学中心的天体物理学家普拉瓦尔·卡弗尔博士认为,我们已经对银河系中暗物质的分布有所了解。尽管我们看到的恒星、星际尘埃和其他物质是可见的,但它们占据的质量和能量相对较少。从整个宇宙来看,可见物质占4%,大约25%是暗物质,其余是暗能量。来自尼泊尔的普拉瓦尔·卡弗尔博士认为,暗物质的存在也可以从恒星系统的旋转速度中推断出来。如果星系周围没有看不见的引力,星系的旋转速度应该会更快,但是我们以前没有准确测量过星系中暗物质的质量。

因此,这一发现解开了困扰科学家近20年的宇宙学之谜。通过对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研究,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冷暗物质理论可能不适用于宇宙星系,因为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应该能够看到银河系周围的一些大型卫星星系,并且肉眼是可见的,但是除了麦哲伦云之外几乎没有可见的大型卫星星系,因此我们的暗物质理论需要进一步改进。

事实上,银河系周围仍有一些小卫星星系,如大、小麦哲伦云和人马座矮星系。如果冷暗物质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卫星星系的数量会更大,体积也会更大。悉尼大学的天体物理学教授杰兰特·刘易斯认为,失踪的卫星星系问题困扰了宇宙学家近20年,在此期间,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模型来整合暗物质理论。虽然最终的效果没有达到,但是一些有趣的事情也被测量出来,比如银河系中可见物质的逃逸速度。如果火箭从地球发射并离开地面,最低发射速度为每秒7.9公里,如果你想摆脱银河系的引力,速度将达到每秒550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太阳有光晕预示着什么 太阳周围的光环意味着什么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有光晕预示着天气会变坏,可能出现大风雨天气。太阳光晕是卷层云由冰颗粒形成,看上去像白云的纹路。卷层云出现时,就会伴随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才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

太阳有光晕预示着什么

卷层云约在5500-8000米的高空,这种云由湿空气作大范围缓慢斜升运动而膨胀冷却所造成。它们和流动气旋以及暖锋有关,位于雷雨层顶部;有时也与热带气旋有关,因为热带气旋上空地区风从气旋内向外吹,把卷层云吹到远离它们形成时的地方。卷层云出现时,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这种光圈叫做晕,里层是红色,外层是紫色。

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有哪些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辐射随季节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四季。除太阳本身的变化外,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昼长。地球上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弱与日地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它有日变化和年变化。太阳高度角大,则太阳辐射强;白昼长度指从日出到日落之间的时间长度,白昼长度越长接受的太阳辐射越长。除此之外,地球被一层大气覆盖,大气层对太阳辐射也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经过整层大气时,0.29μm以下的紫外线几乎全部被吸收,在可见光区大气吸收很少。在红外区有很强的吸收带。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有氧、臭氧、水汽和液态水,其次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尘埃等。云层能强烈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同时还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云的平均反射率为0.50~0.55。经过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称为太阳总辐射。就全球平均而言,太阳总辐射只占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45%。总辐射量随纬度升高而减小,随高度升高而增大。一天内中午前后最大,夜间为0;一年内夏大冬小。

今天小编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有哪些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哪些等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卡塔尔国家队阵容分析卡塔尔国家队26人大名单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卡塔尔国家队即将在明天凌晨0点迎来世界杯揭幕战的比赛,最终26人世界杯参赛名单已经确定,阵容纸面实力一般,目前世界排名第50位。

2022世界杯卡塔尔国家队阵容(26人):

主教练:菲利克斯·桑切斯

门将:优素福·阿里(加拉法-26岁),萨德·西卜(萨德-32岁),玛莎勒·巴沙姆(萨德-24岁)。

后卫:塔里克·萨勒曼(萨德-24岁),巴萨姆·拉维(杜海勒-24岁),布瓦勒姆·胡希(萨德-32岁),阿卜德卡里姆·哈桑(萨德-29岁),霍马姆·艾哈迈德(加拉法-23岁),佩德罗·科雷亚(萨德-32岁),穆萨布·霍德尔(萨德-29岁)。

中场:阿西姆·马迪博(杜海勒-26岁),穆罕默德·沃德(萨德-23岁),萨利姆·哈伊里(萨德-26岁),穆斯塔法·玛莎勒(萨德-21岁),卡里姆·布迪亚夫(杜海勒-32岁),阿卜杜勒阿齐兹·哈特姆(赖扬-32岁),贾西姆·阿卜杜勒萨拉姆(多哈阿拉伯人-20岁),阿里·阿萨达拉(萨德-29岁)。

前锋:莫埃兹·阿里(杜海勒-26岁),穆罕默德·蒙塔里(杜海勒-28岁),哈立德·马齐德(沃克拉-24岁),伊斯梅尔·穆罕默德(杜海勒-32岁),纳伊夫·哈德拉米(赖扬-21岁),艾哈迈德·阿拉丁(加拉法-29岁),哈桑·海多斯(萨德-31岁),阿克拉姆·阿菲夫(萨德-25岁)。

菲利克斯·桑切斯在接手卡塔尔国家队之后,给球队带来的变化还是很多的,不断提升球队的比赛竞争能力,在2019年亚洲杯夺得冠军,最近5场卡塔尔世界杯热身赛阶段的成绩也是非常好,取得4胜1平的不败战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申根国家有哪些 最新申根国家名单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申根国家是申根公约成员国的别称,成员国的整体又称“申根区”。目前,申根国家有26个,即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冰岛、意大利、希腊、卢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瑞士、列支敦士登。

申根公约目的是取消相互之间的边境检查点,并协调对申根区之外边境控制。根据该协定,旅游者如果持有其中一国的有效签证即可合法地到所有其他申根国家参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天文学家发现绕太阳旋转的冰堆和石堆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学家发现太阳旋转的冰堆和石堆

天文学家发现有大量冰堆与石堆在围绕太阳旋转,它们的轨道超出太阳系最遥远行星—冥王星的轨道。天文学家根据初步观察结果认为,冰堆和石堆的直径可能达到 1800 千米,如不考虑行星,它们是围绕太阳旋转的最大天体。冰堆和石堆取名为 2004 DW,它是在 2 月 17 日被加利福尼亚一台自动观测望远镜发现。

从 1992 年开始,在太阳系遥远区域曾先后发现约 800 个天体,其中 5 个天体直径超过 1000 千米。这次新发现的天体直径从 840 至 1800 千米,比原先发现的 Quaoar 天体(直径为 1000 至 1400 千米)还要大。

2004 DW 围绕冥王星旋转,冥王星直径为 2300 千米,因此 2004 DW甚至比冥王星卫星—卡戎(直径为 1300 千米)更大。2004 DW轨道比冥王星轨道要大得多:平均距离在 24 亿千米以上。

天文学家注意到,2004 DW 不能看作行星,虽然它与冥王星大小差不多少,在太空中有大量接近这样大小的天体,按现在采用的定义,它们不能视作行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不会再发现新的行星。天文学家认为,有可能发现大小上接近冥王星的天体,这样的天体将可以视作行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太阳辐射的来源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辐射可维持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同时对气候起决定性作用。太阳内部的能量流使太阳表面产生大约5800K的温度,因而太阳辐射谱类似于5800K的黑体辐射谱。由于外围太阳气体吸收,太阳辐射谱还具有精细的结构(夫琅和费谱线)。

太阳辐射的来源

太阳的辐射能几乎全部来自其内部的热核反应。其整体辐射能量分布与5800K左右的黑体辐射较接近。

地表接受的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能又称太阳辐射热,是地球外部的全球性能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直接太阳辐射、天空散射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及大气长波辐射。

地球表面及近地表处的温度场,取决于这类能量的均衡。太阳辐射能可以用垂直于太阳光大气圈界面上每平方米面积所接受的辐射功率来表示,为1.36千瓦/米2。在太阳辐射的能量中,大约有34%经大气的散射、地表面的反射等又返回到宇宙空间,其余66%使大气和地表受热。太阳辐射热控制着大气层、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发生的各种生物作用、化学作用及其他作用,成为地球表面风化、剥蚀等外力作用所需要的能量。辐射能对海洋的影响深度为150~500米,对陆地的影响深度一般只有10~20米。

这些就是有关太阳辐射来源的介绍,是不是很神奇呢?太阳这么大的能量原来是这样来的。关于太阳辐射对人体有害吗的辐射污染小知识还在持续更新,请您一定锁定我们的相关栏目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区块链50指数样本股名单介绍:有哪些新加入的样本股?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能够使区块链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保证进行一些区块链交易,群体的安全性,所以出现了区块链50指数样本名单,区块链50指数样本股名单能够在众多有关于区块链的平台当中选择出来更安全、利益指数更高的,那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区块链50指数样本股名单当中有哪些新加入的成本股,又有哪些退出的成本股。

1.最新加入的成本股介绍

区块链50指数样本股名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一些样本股的业务的变化或者是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调整的时间周期为半年,所以本次区块链样本股名单就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5个样本股的退出,也有5个样本股的加入。新加入的样本不包括有传化智联、奥拓电子等。传化智联主要是进行的是有关于货运的业务,而奥拓电子室进行与电子产品相关的业务交易,这些新加入的成本股都是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的,而且更多的群体进行该种类型交易的时候安全系数会更高一些。

2.最新被撤出的5家公司

既然有新的成本股加入进来,那么就会有原先的成本股被撤出去,那么最新被撤出去的5家公司,基本上大多都是存在安全性问题或者是并不具备更好的发展空间。其中被撤出去的一家公司,st晨鑫就具有较大的风险,所以说这种具有较大风险或者是没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是不能够一直在区块链50指数的样本名单当中的。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企业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为毕竟区块链技术是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这种新的创新还没有更加融合到某一个行业当中,所以需要不断的去进行调整,但是如果这家公司还存在风险性问题的话,那么是非常不利于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发展的,所以是很难长期保持在区块链物流指数样本股名单中的。

了解了区块链50指数样本股名单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东西,我们就能够知道,现在许多行业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关注度都是在不断提升的区块链技术作为一个新的创新,虽然说没有获得一个非常广泛的发展和运动,但是许多人都是不能够否认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的革命的。无论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境遇会如何,区块链技术相对比,传统的网络系统确实存在更多的优势,也解决了一些传统网络系统所不能够避免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全文共 263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其中包括八大行星。那么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你知道是哪一个吗?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因此,水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最内侧也是最小的一颗行星,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水星是一颗类地行星,由于其非常靠近太阳,所以只会出现在凌晨称为辰星,或是黄昏出现作为昏星。 除非有日食,否则在阳光的照耀下通常是看不见水星的。 水星有着与地球一样的岩石个体,据统计,水星上的环形山有上千个,表面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星罗棋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一颗类太阳恒星的死亡过程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恒星是指与太阳特别相似的那些恒星。观察这些恒星能对我们的太阳了解更多,特别是这些恒星与行星的适居性,是相当重要的。目前,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一颗类太阳恒星的死亡过程。据悉,这是一颗低质量恒星,以相反方向喷射宇宙物质,气体移动速度达到每小时100万公里。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一颗类太阳恒星的死亡过程,这个壮观星云也叫做“臭蛋星云”。

目前,哈勃太空望远镜最新拍摄到一颗类太阳恒星的死亡过程,这个独特星云被称为“臭蛋星云”。据悉,该过程变化非常短暂,天文学家表示拍摄到这一恒星进化进程是非常罕见的,这颗恒星被命名为OH231.8+04.2,或者葫芦星云,位于船尾星座,距离地球5000光年。在图像中该恒星处于红巨星向行星星云的过渡过程中,喷射外层气体灰尘进入太空。

天文学家称,臭蛋星云之所以这样命名是由于它含有大量硫磺。它是一颗像太阳一样的低质量恒星。在其转变过程中,它以相反方向喷射物质,气体移动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00万公里。据悉,臭蛋星云有望在未来几千年进化形成一个发育完全的行星星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歪歪如何设置签到名单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歪歪设置签到名单的方法如下:

公会签到以军团为单位进行管理,使用前请自行创建军团以及军团成员,设置如口为公会管理—公会签到。注:军团成员必须为频道会员及以上成员。

歪歪语音是广州多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基于Internet 团队语音通信平台,功能强大、音质清晰、安全稳定、不占资源、适应游戏玩家的免费语音软件,在网络上通常用YY表示。

简单的说,是一种能够不同于QQ的娱乐工具,又名YY语音,是一款优秀的语音软件,是多玩游戏网针对 YY Logo中文用户设计的多人语音群聊工具。其用户数量与语音通话质量远远领先与国内其他同类软件。使用歪歪语音平台,可以高效的与朋友一起游戏对作战,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歪歪语音已经从单纯的语音软件发展为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用户群庞大的IM软件,已经不是一款单纯的语音软件,YY万人群、YY语音频道、YY好友聊天等功能均可在YY这款软件实现,更有其他精彩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2023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名单

全文共 1347 字

+ 加入清单

2023年,是时候回顾一下2022年,又有哪些人感动着我们?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感动中国》仍然在路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2023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名单,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

林占熺当选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林占熺于1986年发明的菌草技术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30多年来,林占熺一直活跃在菌草研发和推广一线,不仅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种菇脱贫,还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球106个国家,在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示范基地,并被联合国列为“和平发展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向全球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林占熺是此前热播的对口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

1996年,福建和宁夏结成帮扶对子。第二年,国家把林占熺的菌草技术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随后林占熺带着六箱菌草草种,前往宁夏彭阳县。从此,林占熺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一员,开始20多年的菌草扶贫之路。

澎湃新闻此前采访时了解到,和《山海情》中的凌一农一样,作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一员的林占熺奉献出他的科研技术,带领团队教村民种植双孢菇。为了给村民的生产保底,他甚至和当地政府签订了包销协议,团队成员分组为村民的产品跑销路。

至2007年,宁夏共有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菇农年均增收5000多元。如今,菌草已经走向106个国家,帮助解决饥饿、贫困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林占熺表示,在他和当年的团队成员看来,《山海情》中呈现的大部分内容基本属实,但实际情况比剧中更艰苦、更曲折。林占熺说,想起过往的经历“没有后悔,但确实有后怕”。

林占熺说,电视剧中的凌一农是众多援宁科技工作者的缩影,很感谢《山海情》的播出,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闽宁协作中不同群体的贡献,同时也有更多的人了解到菌草行业,推动了菌草行业的发展。

如今,林占熺仍坚持在菌草研究一线工作,对于自己的状态,他觉得就像是《西游记》主题曲中唱的那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2023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名单

钱七虎,邓小岚,杨宁,沈忠芳,徐淙祥,“银发知播”群体,徐梦桃,陈清泉,陆鸿,林占熺。

感动中国年度事迹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一、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教育人民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进步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五、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

六、以公而忘私的正能量抵消社会上不和谐、不道德、不健康的阴暗面、负能量。

感动中国推选标准

“年度人物”的定义:人物事件发生在本年度,或者人物在本年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活动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

1、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3、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4、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

5、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