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最新20篇

浏览

3380

文章

169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全文共 335 字

+ 加入清单

1.夺权: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

2.称帝:1804年,拿破仑称帝(资产阶级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

3.内外政策:①文韬: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民法典》)(其

文韬的集中体现,本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成就,称之为"火种")《商法典》和《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规范;②武略:发动对外战争,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4.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积极),后期的战争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消极),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5.结局:1815年,在滑铁卢会战中大败,拿破仑退出法国政治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东欧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一、匈牙利的改革

1、匈牙利事件:(发生原因)匈牙利人民要求克服个人崇拜,扩大民主,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当时政府发生暴力冲突。后来新成立的政府邀请苏军来平息暴乱,史称"匈牙利事件"。

2、匈牙利的改革:

(1)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政府总结了匈牙利事件的原因和教训,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改革,改革内容:①在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局;②在经济上,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取消指令性计划;在工业上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2)改革的影响:使匈牙利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下来。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陷入困境,经济形势日益恶化。

3、"布拉格之春":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实行全面的改革,被称为"布拉格之春"。但很快遭到苏联的镇压,改革被迫中断。(这说明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迫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也就是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4、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共8个)

二、东欧剧变

1、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剧变

(1)剧变原因: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2)剧变情况:原来的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的国家分裂,有的国家则走向统一。其中,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2、东欧剧变--说明了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产生的影响

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三、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1.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其特征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2.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3.重要发明:(1)开始的时间、标志: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2)核心标志: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3)美国人富尔顿于1807年发明汽船。

(4)英国人史蒂芬孙于1825年发明了火车机车(火车时代)。(汽船与火车的出现大大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

4.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①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②使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主要对立阶级;③现代大工厂制度也建立起来,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消极:①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②带来了环境的污染。

5.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要认识到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亚非拉的奋起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亚非拉奋起

一、印度独立

1.背景:二战后初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再次高涨。

2.时间:1947年,英国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3.领导人:尼赫鲁

4.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埃及独立(1952年,纳赛尔领导),收回苏伊士运河(1956年)。

2.非洲独立年(1960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3.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也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亲美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人民通过不懈斗争,从美国手里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99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开始时间、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结束时间、标志:1794年,热月政变,雅各宾派专政结束

4.文献:《人权宣言》

(1)制定时间、机构:1789年,制宪议会

(2)内容: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意义:体现了要求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思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5.被送上断头台的国王:路易十六(1793年)(英国是查理一世,1649年)

6.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1)积极: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称之为大革命的依据);②传播了资产阶级

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推动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

(2)消极:但这场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利却为少数人所享有,所有人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与目标。

7.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8.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

(补充:(1)英美法三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阻。

(2)英法革命的敌人是本国的封建专制统治;美国是英国殖民统治。

(3)革命后三国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但英国是君主立宪制,而美法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4)革命中(后)三国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文件,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核心内容。但《权利法案》突出的是限制王权,《独立宣言》突出的是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人权宣言》在更强调自由平等的基础上,突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和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英国人戈登传奇之初治苏丹

全文共 2138 字

+ 加入清单

1864年,戈登载誉归来,立刻成为英国炙手可热的人物。英国政府提升戈登为中校,女王册封他为"名誉勋爵"(CompanionofHonour),媒体称他为"中国人戈登",他被邀请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会和座谈。如果戈登有心功名利禄的话,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望飞黄腾达。但是戈登天性不喜欢宴会和应酬,在时髦的女性面前往往会局促不安。戈登的内心深处,对尘世的污染其实充满了恐惧感。戈登回到英国以后深居简出,拒绝抛头露面,於是很快淡出了众人的视野。1865年10月,赋闲了一年的戈登被派到泰晤士河口的格雷夫森(Gravesend),主持修建沿泰晤士河的国防工程。戈登在这里一干就是六年。

据戈登的备忘录记载,在格雷夫森这六年是戈登一生最快乐的时光。由於泰晤士河的国防工程无关紧要,戈登没有追求进度的压力,他每天工作到下午两点,然后就去做社工,援助当地的贫困居民。戈登出资创建了"格雷夫森乞丐协会"(GravesendMendicantSociety),专门帮助那些流落街头的儿童;他还给一些无依无靠的老年人支付养老金。据估计戈登将他三千英镑年薪的90%用于各种慈善事业。

很多戈登的好友后来指出,戈登对权力、财富等世间最基本的诱惑根本无动于衷,他生命的动力是雄心和抱负。戈登渴望荣誉和影响力,追求伟大而绚烂的,能够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一种存在方式。

1871年,戈登被提升为上校,出任"多瑙河委员会"委员,负责解决多瑙河口的领土纠纷。1872年,戈登在君士坦丁堡结识了埃及总理努巴尔(NubarPasha),让后者印象深刻。次年,戈登接到了埃及总督赫迪夫(KhediveIsmail)的信函,邀请他出任苏丹赤道省(Equitoria)的总督。在得到英国政府的批准以后,戈登于1874年初走马上任。

埃及此时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附庸,土耳其苏丹任命了亚美尼亚人赫迪夫为埃及总督。1820年,埃及在英国的支持下向南扩张,吞并了苏丹北部地区。从那以后,英国逐步扩大其对埃及的影响力,到十九世纪中后期埃及总督已经基本成为英国的傀儡。1869年,赫迪夫任用英国人贝克(SirSamuelBaker)率领一支埃及军队远征苏丹南部,于1870年占领尼罗河上游的重镇喀土穆(Khartum),进而吞并苏丹全境。埃及占领苏丹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奴隶贸易的泛滥。大批奴隶贩子云集苏丹南部,和当地部落首领相勾结,将奴隶贩卖到开罗和君士坦丁堡。埃及总督赫迪夫受到英国政府极大压力,急需一位能人遏制猖狂的奴隶贸易,而戈登正是上佳人选。

戈登满怀热情踏上苏丹之旅。他在备忘录中写道:"中非的荒漠和沼泽将被开发,接受文明的福音;猖獗的奴隶贸易将被扑灭;当地野蛮的居民将习惯自由、公正和繁荣。"戈登到达苏丹以后,发现苏丹政府一贫如洗,於是主动将自己一万英镑的年薪降到两千英镑,立刻赢得当地人民的景仰。戈登先出任苏丹赤道省总督,两年以后出任整个苏丹的总督。他在苏丹的六年间,骑着骆驼行程八千五百英里,足迹遍及苏丹全境。在打击奴隶贸易之外,戈登还致力于改革苏丹的政府机构,修筑道路和桥梁,以及建立象牙的政府专卖,以开财源。

戈登的热情很快被严酷的现实浇灭。苏丹的奴隶贸易已经深植当地社会经济的脉络之中,由埃及、土耳其等地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戈登个人的努力显然是杯水车薪。六年间戈登率领几百人的队伍四处奔波,对奴隶贩子围追堵劫,解救数以万计的奴隶。但戈登很快发现被解救的奴隶根本无力谋生,赤贫的苏丹政府更是无力供养,於是他们很快又出现在各地的奴隶市场上。戈登抓获了一批奴隶贩子,把他们送到开罗,请埃及总督赫迪夫严加处置。没想到这些奴隶贩子不但立刻获得自由,还成为总督的座上宾。这也难怪,奴隶贩子们的进贡是埃及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赫迪夫怎能不善待自己的财神呢。经过几年徒劳无功的努力,戈登对苏丹的状况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当你能把浸透到纸里的墨迹弄出来的时候,你才能停止这块土地上的奴隶贸易。"戈登明知不可为依然勉力为之,他在备忘录里写道:"我明白自己力量有限,因而乞求上帝;我将不问成败,一切交由上帝安排。"

戈登在苏丹期间,一个名叫佐拜尔(Zobeir)的当地部落首领通过奴隶贸易聚集财富,组建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有意挑战埃及政府的权威。佐拜尔本人被引诱到开罗软禁起来,而他的儿子苏莱曼(Suleiman)公开起事,围攻埃及军队在苏丹南部的据点。戈登不战而屈人之兵,只带了一个翻译骑着骆驼穿过85英里的沙漠,突然出现在苏莱曼面前,戈登的出现导致叛军阵营的分裂,一些部落首领当场投诚。戈登命令苏莱曼两天之内放下武器,解散部队,而苏莱曼完全被戈登的凛然正气所镇摄,俯首贴耳一一照办。1878年,戈登前往开罗解决埃及政府的财政危机,苏莱曼又起兵造反,很快兵败被杀。

1880年,戈登递交辞呈,怅然离开了辛苦经营了六年的苏丹。在他的继任拉乌夫(RaoufPasha)治下,苏丹的奴隶贸易恢复了过去的规模,而戈登改革政府的成果全部废弃。埃及政府为了创收,变本加厉地搜刮苏丹人民。苏丹上下群情激愤,整个国家已经成为一个火药桶。在尼罗河小岛上静修的一个苦行僧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形势的发展,他这时看到时机成熟,於是率领信徒揭竿而起。

编辑推荐:英国人戈登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

1.时间:1836~1848年

2.内容: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3.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

4.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5.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6.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略)

2.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

3.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5.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6.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成功实践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革命。

三、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对内投降,对内镇压人民。

2.经过:工人起义建立政权保卫政权(五月流血周)

3.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意义:(略)

5.《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自由女神像

全文共 854 字

+ 加入清单

自由女神像,作为美国象征,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以西的一个小岛--自由岛上,她手持火炬,矗立在纽约港入口处,日夜守望着这座大都会,迎来了自19世纪末以来到美国定居的千百万移民1984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1884年赠给美国人民的礼物,是自由的象征,女神像高46米,连同底座总高约100米,是那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柳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界的法国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制作的

女神双唇紧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式宽松长袍,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几米长的火炬,左手紧握一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刻着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公元1776年7月4日,脚上散落着已断裂的锁链,右脚跟抬起作行进状,整体为挣脱枷锁挺身前行的反抗者形象,女神气宇轩昂神态刚毅,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而其端庄丰盈的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而自然当夜暮降临时,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而从女神冠冕的窗孔中射出的灯光,又好像在女神头上缀了一串闪着金黄色的亮光,给热闹而喧嚣的大都会平添了一处颇为壮观的夜景创造这一艺术杰作的是法国雕塑家巴特尔迪,女神的形象源于他在17岁时亲眼目睹的激动人心的一幕: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变一天,一群共和国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公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不幸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另外,女神像的形体以巴特尔迪后来的妻子为原型创作,面容则取自他的母亲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人”的发现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1.爆发的根本原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或商品经济的发展。

2.首先开展的国家、范围:意大利,后蔓延到整个西欧地区。

3.核心思想(思潮):人文主义(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

4.性质(实质):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是创新而不是复古。)

5.代表人物、国别、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意大利,创作长诗《神曲》,率先批评教会(文艺复兴的先驱)

达o芬奇:意大利,创作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莎士比亚:英国,创作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上述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6.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

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叶卡杰琳娜二世

全文共 1612 字

+ 加入清单

1744年,一个年仅15岁的德国姑娘来到了俄国宫廷。她名叫索菲亚,是德国一个亲王的女儿。索菲亚不会说俄语,更不懂俄国的规矩。但是她聪明伶俐,又机智又好学,很快就学会了俄语,研究了俄国的历史和风俗习惯。她善于察言观色,讨人欢心,所以,宫廷里上上下下都非常喜欢她。

那么,德国的公主为什么来到俄国宫廷呢?这事还要从彼得大帝说起。

彼得打败了瑞典,夺取了波罗地海沿岸广大地区后,企图获得整个海域的控制权。当时,波罗地海沿岸最大的国家是德国,彼得就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德国的一个亲王。彼得死后,许多人争夺皇位,最后他的小女儿当上了沙皇。可是这个女沙皇没有儿子,就去德国把姐姐的儿子领来做自己的儿子,取名彼得三世。彼得三世到俄国来时,也把未婚妻带来了,她就是索菲亚。因为彼得大帝的姐姐也叫索菲亚,所以就给她取了一个俄国名字--叶卡杰琳娜

1761年底,女沙皇死了,彼得三世即位。彼得三世采取了许多改善下层人民生活的措施,遭到了大地主和大贵族的反对,野心勃勃的女沙皇就想趁这个有利的机会,发动一次宫廷政变,自己当皇帝。

她把自己的两个情人找来商议对策,他们姓奥尔洛夫,是亲兄弟,都是皇家近卫军军官。

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叶卡杰琳娜问:"近卫军里有什么问题吗?"

"皇后陛下不用担心,我们近卫军一定效忠您。"奥尔洛夫兄弟回答。

"那就好,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陛下,这事儿恐怕没外国人支持不行。"

"英国人?奥地利人?还是普鲁士人?我想都没问题,你们把他们的大使都给我找来。"

过了两天,各国大使来见叶卡杰琳娜,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叶卡杰琳娜又获得了几个欧洲大国的支持。

1762年6月28日,她发动了宫廷政变,秘密处死了彼得三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在俄国历史上,叶卡杰琳娜是个非常反动的皇帝。她一上台就企图加强封建农奴制的专制制度。她扩大贵族特权,把许多土地,连同居住在上面的农民都赏赐给贵族。在她统治时期,贵族所有的农奴数占全国农民数的一半以上。

她还赐给贵族可以任意放逐农奴去服苦役的权力,而农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控告贵族地主。农奴常常像牲口一样在市场被买卖。出卖农奴的广告同出卖骡马、狗的广告的一起登在官方的报纸上。

叶卡杰琳娜非常虚伪、荒淫、残忍。她一面嘲笑启蒙学派的演说,一面又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通信,说她准备把他们的主张作为对政策的箴言。她总想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开明君主",她居然写信告诉伏尔泰,俄国农民生活富裕,每天都能吃鸡。而实际上,俄国农民只能吃粗黑面包。

1775年,叶卡杰琳娜二世残酷地镇压了普加乔夫农民起义,把他戴上脚镣手铐装在木笼里运到莫斯科,然后把普加乔夫砍头、肢解、焚尸。

叶卡杰琳娜二世还频频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疯狂地扩张俄国的领土。她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攫取了波兰62%的领土,灭亡了波兰共和国,在那里建立了血腥的殖民统治。她发动了对土耳其的战争,夺得了黑海沿岸的大片土地,使俄国船队能顺利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实现了彼得大帝都没能实现的梦想。

在亚洲,叶卡杰琳娜通过修筑军事堡垒,蚕食高加索,侵入中亚北部的哈萨克草原。到18世纪八80年代,俄国完全占领了西伯利亚北部,获得了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俄国还从亚洲东北部越过太平洋,占领了阿拉斯加,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一块俄国殖民地。

叶卡杰琳娜二世还是革命的不共戴天的敌人。她咒骂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为"法兰西瘟疫",发誓要予以"剿灭"。她派俄国海军到北海去封锁法国,"制止革命。"叶卡杰琳娜又出资600卢布支持普鲁士、奥地利干涉法国革命。

1796年8月,叶卡杰琳娜二世病入膏盲。垂死之际,她还在狂叫:"假如我能活到200岁,欧洲全部就会落到俄国脚下。我要建立一个包括六个都城的大帝国,它包括彼得堡、柏林、维也纳、巴黎、君士坦丁堡、阿拉斯特罕。把我的孙子取名为亚历山大吧,我希望他像古希腊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大俄罗斯帝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经济全球化

全文共 1030 字

+ 加入清单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2、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的原因和条件:(1)原因: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2)条件:①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②各国国情不同,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例如,发达国家希望以最低成本生产质量最好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希望既能够维护国家主权又能够发展经济,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

3、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具体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②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③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

4、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中国于2001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①使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利)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进一步加大(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弊)

2、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海尔"公司的启示:①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好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兴利除弊。②要积极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内部经济结构,促进经济高速发展。③在维护国家基本权益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市场、公平贸易,提升自身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④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寻求经济发展最优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演变

一、匈牙利改革

1.匈牙利事件

2.匈牙利改革

措施:政治方面——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经济方面——1.针对国民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2.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解;

3.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2)影响: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80年代面临新的经济困难。

3.1968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试图摆脱苏联控制,被苏联镇压。

二、东欧剧变

1.原因:

(1)内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造成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经济困难又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外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2.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性改变。(由社会主义变成资本主义)

3.概况:各国执政党丧权;社会制度改变;政治版图的改变。

4.启示:(1)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4)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现代文艺

全文共 2097 字

+ 加入清单

一、20世纪欧美文学名著

1、文学名著

(1)美国作家德莱塞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反映了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遇的失败。

(3)法国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主题不明确,令人回味。

(4)苏联作家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奖。

(5)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一代革命青年的成长。

2、《美国的悲剧》主人公克莱德悲剧出现的原因: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崇尚伪善、奢谈,并没有好好地去培养青年一代。美国的实利主义,使青年人认为有了金钱便能占有一切,于是,追求财富、贪图享受的虚荣心和利己主义恶性发展,使克莱德终于走向自我毁灭之路。这不仅是克莱德的悲剧,也是美国的悲剧。

3、"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句话出自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它启示:青年人应当具备强烈的事业心,珍惜大好年华,争取有所作为。

二、欧美现代美术:

1、欧美现代艺术特点:新奇怪异。主流观点:艺术是一种自我表现。

2、立体画派代表:西班牙毕加索,立体派绘画创始人,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绘画方法,代表作:《格尔尼卡》为抗议1937年德国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所作。

3、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西班牙达利,代表作《记忆的永恒》,是20世纪西方精神世界的缩影。

三、现代音乐:

1、爵士乐:(1)起源于非洲,17~18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将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北美种植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奴隶用故乡的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这是爵士乐的由来。

(2)黑人奴隶在保留非洲音乐特色的同时,吸收了欧洲音乐的优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创造出美国黑人的音乐形式--爵士乐。

2、爵士乐特点:演奏者可以即兴发挥,自由自在地演奏。尤其是不规则的切分节奏特点,就好像他们对现实社会不停地敲击,所形成的风格和特色特别丰富多彩。

3、爵士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给人们的启示:(1)爵士乐在它的故乡非洲没能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深远影响的现代音乐流派,是因为那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文化发展相对缓慢,无法被现代世界所理解。(2)来到美洲的黑人尽管早期受到非人的待遇,但是美国多元文化和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无形中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黑人音乐也在演变和发展。随着黑人的解放,他们吸收先进的西方文化,掌握成熟的音乐理论和高难度的乐器演奏技巧,最终发挥天赋创造出爵士乐。爵士乐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受到黑人以外世界各地人民的认同,也为黑人赢得更多的理解。

4、摇滚乐:起源于美国,二战后出现,20世纪60年代风靡西方,成为独具魅力的流行音乐

四、现代电影:

1、电影的诞生和发展:(1)产生:1895年12月28日,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首次把影片放映在银幕上供许多人观看,这一天成为电影的诞生日。(2).发展:形式上由无声到有声、由黑白到彩色、由单一银幕到多种银幕,功能上由单一的娱乐功能到教育、传播等多种功能。

2、美国电影的代名词:好莱坞

(1)好莱坞兴衰过程:20世纪初建立第一家摄影棚,最早拍摄的影片是《基督山伯爵》,无声电影时代的著名喜剧明星是卓别林。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凭借掌握有声电影的专利和来自华尔街的大量投资,垄断了世界电影业。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受电视和欧洲电影及电影贸易保护的冲击,跌入低谷。经过对制作技术和题材、制作方法的革新,从20世纪50年代起,重新崛起。

(2)好莱坞电影以大众娱乐为目的,电影类型有喜剧片、音乐歌舞片、西部片、警匪片、恐怖片、战争片、科幻片等。

(3)美国西部片:是美国人对西部扩张的一种追忆,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个人英雄主义。(19世纪下半叶,由于西部发现金矿,美国东北部居民大量涌入西部荒原,促使西部经济繁荣发达,但由于法制不健全,强盗歹徒横行,再加上印第安人的反抗,使得移民不得不用枪杆子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就产生了大量电影题材。西部片一开般常常是善良的白种移民受到暴力的威胁,英勇的牛仔奋起反抗,歹徒略占上风,最后经过殊死搏斗,将歹徒消灭。其间,再穿插一些西部土著印第安人的风情民俗,显得绚丽多彩,热热闹闹,很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还导致了牛仔服流行于世界各国,至今长盛不衰。)

3、好莱坞"世界电影之都"的原因:(1)拥有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2)能不断推出影星以确立自己的地位。(3)有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大量投资。(4)制作技术、题材、制作方法的不断革新。(5)能创造出不同的类型片来吸引观众。

4、奥斯卡金像奖:(1)全称: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2)第一届颁奖:1929年。

五、外国音乐、电影对中国影视业启示。

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音乐电影中的优秀成分,批判学习,发扬中国的民族特色,形成健康向上的风格,推进现代化建设。同时针对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强大威胁,我们必须发展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电影事业来抵御它的冲击,去除低级娱乐,引领人们健康娱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各个地区的国家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美国对世界经济控制能力的削弱,也加速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2,区域集团化表现: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原因: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日益密切

2、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影响增大;生产活动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全球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

3、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对中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4,可持续发展战略:1992年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

5,中国与经济全球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答题规律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政治、法律制度及人文思想的起源

世界古代

22、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从政治机构的设置来看,有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体现了人民主权这一特征。

(2)从运作方式来看,通过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方式保证了每一个公民都有执掌最高权力的机会,即轮番而治。

23、罗马法的演变及影响

(1)一个趋势:随着罗马国家的发展,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

(2)两个转变: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由零散到形成完整体系,《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体系最终完成。

(3)三大核心:维护奴隶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4)四大影响:

①稳定了罗马的统治;

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③现代许多国家法律制度和原则的源头;

④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世界语系简介

全文共 2355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人们一般把世界的语言划分为九大语系

1)汉藏语系,

2)印欧语系,

3)阿尔泰语系,

4)闪-含语系,

5)乌拉尔语系,

6)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7)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

8)南亚语系,

9)达罗毗荼语系。

此外,还有非洲和美洲的一些语言和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

主要的世界七大语系,介绍:

19世纪,欧洲的比较学派研究了世界上近一百种语言,发现有些语言的某些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有对应关系,有些相似之处,他们便把这些语文归为一类,称为同族语言;由于有的族与族之间又有些对应关系,又归在一起,称为同系语言,这就是所谓语言间的谱系关系。现在,世界上主要的语系有七大类:

印欧语系是最大的语系,下分印度、伊朗、日耳曼、拉丁、斯拉夫、波罗的海等语族。印度语族包括梵语、印地语、巴利语等。伊朗语族包括波斯语、阿富汗语等。日耳曼语族包括英语、德语、荷兰语、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主要语言。拉丁语族包括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斯拉夫语族有俄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波罗的海语族包括拉脱维亚语和立陶宛语。

汉藏语系下分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等语族,包括汉语、藏语、缅甸语、克伦语、壮语、苗语、瑶语等。

阿尔泰语系下分西阿尔泰语族、东阿尔泰语族。前者包括突阙诸语言以及前苏联境内的楚瓦什语,后者包括蒙古语以及前苏联境内的埃文基语。

闪含语系又称亚非语系。下分闪语族和含语族。前者包括希伯来语、阿拉伯语等,后者包括古埃及语、豪萨语等。

德拉维达语系又称达罗毗荼语系。印度南部的语言都属于这一语系,包括比哈尔语、泰卢固语、泰米尔语、马拉亚兰语等。

高加索语系这一语系的语言分布在高加索一带,主要的语言有格鲁吉亚语、车臣语等。

乌拉尔语系下分芬兰语族和乌戈尔语族。前者包括芬兰语、爱沙尼亚语等,后者包括匈牙利语、曼西语等。

此外还有一些语系,如非洲的尼日尔—刚果语系、沙里—尼罗语系、科依散语系,美洲的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以及一些印第安语系,大洋洲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和密克罗尼西亚语系。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有些语言,从谱系上看,不属于任何语系,如日语、朝鲜语等,就是独立的语言。

在近两个世纪里,各国学者把全世界形形色色的语言分成各种语系如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非罗一亚细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等等,但还有一些语言至今系属不明,如分布于西班牙北部和法国西南部与西班牙接壤地区的巴斯克语、古代两河流域使用的苏美尔语等。那么,这些不同的语言和语系是怎样起源的呢?说同一语系语言的居民共同体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不同语系及其居民之间是否在远古彼此就有联系呢?全世界数十亿人所说的成千上万种语言是否有一个共同起源呢?这些问题在过去是无法准确回答的,也曾被视为科学的"禁区"。但是近20多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人类群体遗传学和考古学、语言学的进展,我们终于看到了解开这些"世纪之谜"的希望的曙光。这是各门科学相互渗透,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不断进步的结果。

印度语族(印地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吉卜赛语等等)

伊朗语族(波斯语、库尔德语、阿富汗语等等)

斯拉夫语族(俄语、塞尔维亚语、波兰语、捷克语、保加利亚语等等)

亚美尼亚语族(以亚美尼亚语为主)

波罗的语族(立陶宛语、拉脱维亚语等等)

日耳曼语族(德语、丹麦语、瑞典语、荷兰语、英语等等)

拉丁(罗曼)语族(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罗马尼亚语等等)

希腊语族(以希腊语为主)

克尔特语族(以爱尔兰语为主)

阿尔巴尼亚语族(以阿尔巴尼亚语为主)

拥有最多讲话人口的汉藏语系。这个语系以中国为中心,略向西南辐射,讲话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地理分布上较为集中。下分四个语族,即汉语族、藏缅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

阿尔泰语系。以现在中、俄、哈、蒙交界的阿尔泰山为中心,广泛分布于亚洲腹部的荒漠和草原地区。下分三个语族,即突厥语族、蒙古语族、通古斯满语族。一些语言学家认为,朝鲜语、日本语的主要成份,属于这个语系。

闪含语系。分布于西亚北非地区,分为两个语族,即西亚的闪语族、北非的含语族。

班图语系。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整个黑非洲地区,拥有数千种语言,大部分是部族语言。代表性语言是斯瓦希利语。

南岛(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大洋洲各国。中国台湾岛的高山族语言,即属于南岛语系。

其他的语系还有达罗毗图语系(印度半岛南部)、南亚语系(中南半岛南部)、芬兰-乌戈尔语系(主要在芬兰和匈牙利)、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高加索山脉一带),分布地区较狭小,对世界交往的影响力有限。

还有人这样分的世界23语系

语系有共同来源的一些语言的总称。同来源的语言叫做亲属语言,语言谱系分类就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进行的分类。这种分类与语言的亲属关系和历史结合起来,分成语系,语族和语支。语系分类法对了解语言,民族关系非常重要,所以在文化地理学中,都采用语系分类法划分语言和民族。据法国科学院推定世界有语言2796种,国际辅助语言协会估计为2500种。在地理学研究中,通常把语言做为划分民族的重要基础。战后有将语系进一步详细划分的倾向。有的学者将世界划分成23个语系,将原有八大语系进一步细划,如将原来的闪含语系分成闪语系与含语系两种;汉藏语系中又划出南亚语系;增添了许多原来设有包括的语系,如苏丹语系,班图语系,印第安语系等。目前的23语系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闪语系,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芬兰语系,乌戈尔语系,萨莫底语系(俄罗斯北极地区),突厥语系,蒙古语系,通古斯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安达曼语系,南亚语系,马来、玻利尼亚语系,澳大利亚语系,巴布亚语系,苏丹语系,班图语系,古非洲语系,古亚洲语系,诺依达语系,印第安语系,属性不明的语系(曰语、朝鲜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俄国日本历史转折

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巩固沙皇统治。

3.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钱赎买这块份地。(体现了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剥削与掠夺)

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7.局限性: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入侵)(内忧和外患)

2.时间:1868年开始

3.领导者:明治天皇

4.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5.性质:是明治天皇政府实施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

全文共 340 字

+ 加入清单

下面是对汉谟拉比法典意义知识的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

《汉谟拉比法典》对当时的意义:是国家出现后的产物,是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加强和巩固王权统治的工具,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现在意义: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便于我们全面了解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是人类由史前时代向农耕文明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地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法典是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工具。

与现代法律精神的不同:汉谟拉比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上面的内容,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点,相信一定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复习学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古文字

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明了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楔形文字:

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发明的,因为文字的形状像楔子,所以叫楔形文字。人们称字为“东方的拉丁语”。

腓尼基的字母文字:

大约公元前2000多年,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亚文字的影响下,创造了22个拼音字母,为以后欧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佛教

佛教由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在大约西元前6世纪建立,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主要流行于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信徒。佛教认为一切未解脱的有情众生都在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里生死流转,无有止境。四谛学说是佛教教义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法西斯势力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时间:1922年

(2)头目:墨索里尼

(3)标志:向罗马进军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时间:1936年2月

(2)标志: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主张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历史必背知识点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编辑推荐:历史必背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