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巩村古遗址(热门20篇)

去西安旅游要去大明宫遗址公园转转,那么大明宫遗址公园有哪些可玩的地方?请看下文。

浏览

3694

文章

1000

篇1:古叠州城遗址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古叠州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古叠州城遗址在今迭部县城东郊电尕乡然闹村,位于白龙江北岸的台地上,背倚扎尕独山之巅。今迭部县境在南北朝时期为合川县,唐高祖武德二年置叠州,置州前称交戍城,后称叠州城。

该城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450米,城墙随地形而筑,城廓呈不规则五边形,城内东北部筑有内城。迄今古城残垣断壁犹存,残垣上夹棍眼和夯土层清晰可见。在遗址内和城堡残垣夯土层中,多处发现大量彩、素陶片,以及陶壶、石器、布纹瓦、绳纹砖、石斧、牙齿化石等古文化遗存。古城西北约80米高的山梁上,有一处黄土夯筑的古烽燧。该古城遗址已于1993年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迭部县境内还有多处古城遗址。县城东15公里处的电尕乡吉爱那村南,有一处南北朝西魏时土谷浑所筑的“马牧城”,遗址现存残垣尚能显示呈平行四边形的古城轮廓,并曾挖出过很多陶器和陶片,其中有细泥质无耳陶壶,细泥质双耳红陶罐等。

距县城西10公里益哇乡的布岗山崩,有一处古城遗址,系唐代贞观年间,因战争迫使将古叠州城迁往该地所筑—该城附近曾发掘出古墓葬。还有古叠州城西南1公里处的嘉木堂古城遗址、县城东35公里处白龙江畔的古芳州城遗址、达拉沟的九如卡古城遗址、洛大古城遗址,均为唐代及唐以前所筑。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岐山双庵遗址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岐山双庵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这是半坡博物馆考古队于本世纪70年代发掘的一处龙山文化村落遗址,其上层大抵都有先周文化的叠压或混存,并有墓葬、陶窑等,总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其特点是:

房屋建造呈圆形、长方形和居穴三种,均为半地穴式。从结构看,较普遍的是由内屋和外屋组成的套间,内外室均呈长方形,中间有过道.屋内均有灶坑、壁炉和窖穴。室内墙壁和地面都涂抹一层相当平整光滑的石灰面。

墓葬均为单人俯身葬,有的缺头,有的与兽骨混杂,有的在灰坑中掩埋,说明死者属于较贫穷的氏族成员。

陶窑为竖穴式,由火口、火坑、火道和窑室4部分组成。窑穴最深处达4米。器形有盆、瓮、碗、豆、鬲、盉、斝、罐等,其中罐最多,斝次之。陶器上的纹饰有弦纹、方格纹、刻划网纹、三角形纹等。很多器物口沿呈锯齿花边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太平镇红军驻地

保护范围:东至太平粮站家属房及太平小学西面围墙,南至老酒厂熊洪昌住宅,北至顺河街胡劲华住宅,西至顺河街牌坊口。占地面积约10公顷。

2.太平渡渡口

保护范围:东至袁代敏住宅,南至蔺郎公路,西至江自香住宅,北至老鹰石。东西长100米,南北宽70米,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

3.二郎红军街

保护范围:东起铜锣湾,西至蔺郎公路,红军街南、北两侧各外延30米。东西长450米,南北宽90米,占地面积约4.05公顷。

4.二郎滩渡口

保护范围:东至二郎大桥,南至蔺郎公路,西至污水处理厂,北为赤水河。东西长40米,南北宽30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

5.双沙毛泽东及总司令部驻地旧址

保护范围:

毛泽东驻地旧址:东至旧址外5米唐树林住宅,南以旧址外10米双沙镇政府外围墙为界,西至旧址外12米老卫生院,北至旧址外17米双沙中学教师宿舍。东西长33米,南北宽35米,占地面积1,155平方米。

总司令部驻地旧址:东至旧址外30米老年门球场东外围墙,南至旧址外15米大田水渠,西至旧址外1米双沙镇政府大楼,北以旧址外8米徐光利宅为界。东西长46米,南北宽30米,面积1,380平方米。

6.观文云庄四渡赤水战斗遗址

保护范围:东至包包上,南至鱼塘湾三岔路岔点,西至战场遗址外50米至桥田,北至战场遗址外15米(至回龙村五社与六社乡村公路转弯处段)。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15米,面积约8.6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东、西、南以保护范围外延50米为界,北至保护范围外延5米。

7.镇龙山奔袭战战场遗址

保护范围:东以现龙山镇政府建筑外1.5公里至原拖拉机站,南至龙山小学,西至龙山街场口,北至现龙山镇政府800米至云盘山湾子头。东西长2,300米,南北宽900米,占地面积约207公顷。

8.鱼化红军村

保护范围:

毛泽东同志驻地旧址:建筑占地范围外延50米为界。

总司令部及军事法庭驻地旧址:以总司令部及军事法庭驻地旧址外延50米为界。

红一、五军团司令部驻地旧址:建筑占地范围外延50米。

9.金星乡岭上红军驻地旧址

保护范围:东南至旧址外19米毕比寨环山乡村公路,西北以旧址外30米为界,东北以旧址外20米为界,西南以旧址外45米为界。西南至东北长85米,西北至东南宽70米,面积5,950平方米。

10.东新乡正峰寺红军驻地旧址

保护范围:旧址四周外延20米。南北长59米,东西宽52米。面积3,068平方米。

11.土城乡改路沟红军驻地旧址

保护范围:东至旧址外25米王学军住宅,南至旧址外12米台桑公路,西至旧址坝子边缘外20米,北至旧址外20米。南北长62米,东西宽58米,面积3,596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明城堡遗址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城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定边县境内,现遗存的古城遗址,宋代有10处(包括西夏):冯地坑乡旧城、王盘山乡西海螺城、樊学乡石城子(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崾先乡安达城、铁角城,张崾先乡木瓜城,罗庞塬乡荞麦城,新安边堡城,油房庄乡黄花城等;明代10处:定边城,盐场堡城、砖井堡城,安边堡城,柳树涧堡城(明崇祯年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故里),新安边堡城,石涝堡城,冯地坑乡三山堡城,铙阳水堡,新兴堡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石石湾遗址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石石湾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石(dàndàn)湾遗址位于白银市会宁县中川镇梁堡村东北1公里,遗址布于山梁西坡一带及山下的平地上,遗址呈长方形,长约1000米,宽约200米,面积20万平方米。遗址范围内有灰坑、陶窑、白灰面房址等遗迹,文化层厚2-3米。在地表散见有红陶残片、-弦纹彩陶片等。从采集的陶片看,该遗址的文化类型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其中以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最为丰富。

1976年从当地农民梁海民手中征集到水波纹的彩陶瓶一个,属马家窑文化类型,被鉴定为一级文物。遗址地表暴露有大量的陶片和陶窑残迹及经料僵石处理过的房屋地面,文化层厚度为1-3米。从陶片看,器形主要有盆、钵、瓶、壶、罐;彩陶的纹式主要有:水波纹、变体鸟纹、杏圆形纹、变体鱼纹色彩全部为-,未见红彩。该遗址类型复杂,从采集到的标本和出土文物推断,该遗址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1988年,该遗址被会宁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川镇:中川乡位于会宁县城正南,华家岭北部,东靠新添乡、侯川乡,西连丁家沟乡,南接通渭县,南北长26公里,东西宽10公里,总面积125.95平方公里。共辖10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共3692户17141人。 自然地理:属半山半川区,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可分为丘陵沟壑区和河谷川道两类地貌。海拔高度为1860—2200米,属半干旱、半湿润气候过度地带,年降雨量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那北咀贝丘遗址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那北咀贝丘遗址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那北咀贝丘遗址位于青秀区长塘镇五合村那窝坡南面邕江边,时代为1935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89年,那北咀贝丘遗址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塘镇:长塘镇位于青秀区政府所在地的东南部,距区政府25公里,前身为长塘乡,1987年从原伶俐乡分出,2000年撤乡建镇,东南西北分别与伶俐、南阳、刘圩、邕宁区的蒲庙、兴宁区的三塘、四塘、五塘等乡镇为邻。湘桂铁路、邕江河、柳南高速公路分别穿境而过,主要交通干道为伶俐至蒲庙柏油路。全镇总面积265平方公里,辖9个村、1个社区、116个自然坡、334个村民小组、1007。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砂锅梁遗址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砂锅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夏、商

砂锅梁遗址位于酒泉玉门市小金湾乡东南3千米处的戈壁上,因地表陶片密集,故名。面积15万平方米。属四坝文化和骟马文化。

1976年发现。遗址中心有高大的砂丘。文化层保存较好处大约在1.5~2.0米左右,包含物丰富,有木炭、陶片等。在遗址上曾发现有陶窑残迹,并采集到成组的完整陶器,可能属于墓葬中的随葬品。遗址地表散布有大量陶片、石器及少量铜器残片和铜珠颗粒等。

砂锅梁遗址文化堆积较厚,包含物丰富,文化内涵相对单纯,对四坝文化和骟马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遗址发现的冶铜或铜器加工遗物,为研究我国早期铜器的起源和冶铜工艺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武威白塔寺遗址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武威白塔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寺遗址位于武威市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始建于西夏以前,元、明、清重修、续建。是藏传佛教寺院遗址,是西藏喇嘛教名僧萨班的圆寂之处,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征。1998年调查并试掘,1999年对塔基作全面发掘,并试掘部分殿基,发掘面积共计1527平方米。

1239年,元太宗窝阔台的皇子阔端驻凉州,为西凉王。其久攻西藏不克,故邀西藏喇嘛教萨迦派四祖萨迦·班智达来凉和谈。1247年,萨班作为西藏代表与阔端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和谈”。至此,西藏归顺于元,使西藏结束了四百多年的0局面,正式纳入祖国版图。

萨班居凉州白塔寺,并将其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使之成为凉州四寺之首,名“东部幻化寺”。萨班圆寂后,阔端为其在寺内建灵骨塔一座,俗称白塔,寺因塔名,称“白塔寺”。萨迦派五祖八思巴续建。元末,毁于兵燹。明、清重修。

原寺院有佛城、灵骨塔及塔院、塔林等建筑。大多毁于1927年地震和“文革”期间。现仅存白塔塔基、殿基、几座小型墓塔、萨班铜像等。其中,塔基为土心砖表结构,土心呈十字折角形,残高5.1米,外部砖饰为明代重修。基座下有两层方形台基,黄土夯筑,边长26.75米。历年寺院遗址及白塔内出土有陶器、瓷器、钱币、藏文和汉文写经、泥塔婆等遗物。另存有明碑两通及清碑一通。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映秀震中地震遗址纪念馆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位于213国道渔子溪村,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于2009年12月动工建设,2012年5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借助丰富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多媒体、动感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的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党中央英明决策,社会各界大爱援建,灾区群众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纪念馆除积极宣扬抗震救灾精神及灾后重建成果外,还特别重视地震知识的普及,做到积极应对、预防为主。利用生动形象的互动游戏让广大参观者及青少年更进一步了解地震发生时该如何躲避、如何急救,从而巩固地震知识,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开馆以来,积极开展社科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映秀震中纪念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紧紧围绕窗口行业“为观众服务,树行业新风”的宗旨,突出时代主题,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

服务事项由序厅、特大地震破坏惨烈展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展区、自立更生科学重建展区、科学应对防震减灾展区五个部分组。

地址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

联系电话0837-6448130

服务时间每周二至周日(每周一闭馆整理内务)。国家法定节假日照常开放。

渔子溪村:渔子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三五九旅纺织厂遗址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三五九旅纺织厂遗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城南保障王砭。

1939年秋,八路军120师第359旅进驻绥德后,为克服经济困难,创办了纺织厂,并将厂址选在绥德城南保障王砭的一座旧庙里。王震旅长为工厂拟写了一副对联:“动手动脚自给自足,同心同结爱国爱民。”建厂之初,纺织厂的纺织工具是落后的旧纺车,工人数十人,大都是部队伤残人员、妇女及少量随军家属。1940年后,边区经济更加困难,为了减轻地方负担,359旅开展大生产运动,纺织厂规模逐渐扩大,在绥德、米脂(通过719团后勤部)招聘大量工人,购买大织布机40台,工人人数增加到近300人,日织宽幅布200余丈。分纺纱、倒线、织布、印染等工序。原料以原棉为主,从外面购进(本地也产,量少),所产布匹除供应全旅外,也供应绥德地方党政干部,所余部分向群众出售,以增加部队收入。纺织厂按部队编制,军事化管理,共设置8个排。1942年秋,359旅纺织厂随部队迁往延安南泥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布洛陀始祖遗址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布洛陀始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布洛陀始祖遗址是广西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百色市田阳县东部百育镇六联。距田阳县城18千米。2002年,经有关专家学者考察论证,认定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该遗址是纪念布洛陀的圣地,是展示以布洛陀文化为核心的壮族原生态文化基地,是探索珠江流域文明起源的园地。景区于2004年对外开放。

布洛陀是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智慧老人,倍受壮族人们的崇敬。自古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布洛陀的祭日,当地及周边县市十几万人,云集这里,祭拜布洛陀,形成万把香火敬祖公的壮观场面。

景区内敢壮山森林茂密、物种繁多、岩石陡峭,山上有祖公祠、姆娘岩、将军洞、鸳鸯泉、通天洞、圣水池、红军洞等景点;山下平坦广阔,有民族歌圩广场、朝拜石、风水桥、壮族十二图腾、山门等景观。歌圩之日,山上香火缭绕,山下歌声如潮。人们祭拜祖公后,在山下举行山歌对唱、歌舞表演、舞狮、斗牛、抢花炮等活动,欢庆这一盛大节日。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敢壮山还是革命活动地之一,成为田阳县重要革命纪念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高昌、华森和江华的史前墓遗址

全文共 449 字

+ 加入清单

高昌华森江华史前遗址是一百万年前史前人类用巨石架建的数百计的墓碑和石碑,构成了“巨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曾经发现过巨石纪念碑,但高昌、华森和江华的巨石是其中最集中、规模最大的遗址群。

史前巨石墓是用巨石堆架的墓碑纪念物,韩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数量的巨石纪念碑。这些巨石碑具有重大的考古价值,为研究修建它们的史前人类以及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体系、信仰、神明供奉、艺术文化、庆典仪式等各方面提供了大量丰富、真实可信的信息。

高昌、华森和江华的史前墓遗址极为生动形象的反映了当时韩国祖先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是“巨石文化”的突出代表。

Gochang, Hwasun and Ganghwa Dolmen Sites

必去理由: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巨石遗址群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韩国[Korea]

景点所在省、州:全罗南道 、仁川和全罗北道 [South Jeolla Province,Incheon and North Jeolla Provinc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梅林寺黄号军起义遗址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梅林寺黄号军起义遗址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梅林寺黄号军起义遗址

梅林寺黄号军起义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鹰嘴山金风顶下,四面环山,山险林密。谁曾想到,荒山野岭,残垣断壁间,一个农民的儿子——胡胜海,在这里竖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提出了反对劳役和苛捐杂税的口号,组织农民起义,开始对清朝廷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斗争。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胡胜海以梅林寺为大本营,招兵-,建皇城,筑宫殿,修皇仓,设石门石卡,砌炮台,烽火台,围土千方,开沟引水,积草囤粮,以谋大事,就这样构筑起他的皇城之梦。透过这些残垣断壁,石门石卡、万人坑、胡王洞粮仓等遗址,仿佛看到当年威福王胡胜海率领以黄巾裹头的黄号军,浩浩荡荡,功克德江、务川县城,烟火滚滚,炮火震天,清兵闻之丧胆,并支援主力军纵横驰骋半个贵州,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廷的封建统治。是非功过,历史自会评说。

长丰乡:在距德江县城北部大山深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美丽富绕的地方,象初被人识的豆蔻女子,似一片未被开恳的处女地,它就是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的长丰, 长丰位于县城北部,距县城32公里,平均海拔800米,植被达67%,气候宜人,境内旅游资源尤为丰富,有桐坝土家族风格的古建筑群,古色古香,民族风情浓烈;冷水岩瀑布高达50多米,水流细长,长流不断;冷水岩自然壁画伟人像栩栩如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丹丹乌依里克遗址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丹丹乌依里克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丹丹乌依里克遗址

丹丹乌依里克遗址属汉唐遗址,位于沙漠腹地,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现存居址、佛寺、果园、田园等遗迹,曾出土精美的木版画、壁画、汉文、梵文、玉阗文文书、1896年1月,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博士发现,并公布于世。1990年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斯坦因沿斯文·赫定博士的考察路线丹丹乌依里克遗址并进行考察,1999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把丹丹乌依里克遗址列为自治区及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转战地遗址猫儿凼石板路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转战遗址(猫儿凼石板路)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猫儿凼石板路遗址在高县文江镇仁爱地境,距高县县城17公里。

1935年7-8月,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休整之后,再从珙县恒丰进入高县的趱滩、仁爱等地,打土豪,宣传红军和党的政策、任务。所到之处召开贫民会议,张贴标语,砍断高县县政府电杆,切断当局的电话通讯联系。红军勇敢作战,严守纪律,给高县广大劳苦大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猫儿凼石板路是一条山路,三面环山,一面临崖,川南红军游击队曾在此通过。石板路的大部分石板还在,因乡村公路的修建,行人很少,现今只有耕作庄稼的村民使用。

文江镇:【基本情况】文江镇位于高县中东部,属县城南城,幅员面积 102.65 平方公里,辖 25 个村 4 个社区 204 个村民小组 56 个居民小组。总人口 63158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4319 人。城区面积 3.5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5969 亩,其中:田 14981 亩,土 17078 亩。森林覆盖率 35% 。南广河、南广河穿流而过,地势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太公山红军遗址群

全文共 588 字

+ 加入清单

太公红军遗址群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元坝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7月红31军92师二七六团团部进驻太公寺,并将太公乡苏维埃政府设在太公寺内,发生了“争夺永宁铺”、“激战檬梓垭”、“鏖战坳盘观”和“西渡嘉陵江”等有名战役,演绎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留下大量红色革命遗址。1985年,太公乡人民政府报经广元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太公山命名为“红军山”,并着手重建革命遗址。太公红军山遗址群于1998年被广元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市红色文化精品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100个、全省36个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太公红军山海拔977.2米,面积180余亩。山有太公寺,山寺同名。山上古木参天,浓荫蔽日,几株千年古柏因“青龙上树”、“老柏采桑”、“黄老劝子”等传说而各得其名,为太公山蒙上一层古朴而神奇的色彩。目前,在太公红军山上保留下了红军大院、练兵场、红军井、“红军树”等遗迹,收藏了大量红军当年使用过的战斗生活遗物,还有解放后修建或征集的徐帅题词纪念碑、烈士陵园、将帅题词及回忆录手稿等,革命遗存丰富,保护价值很高。

保护范围:东至红军山张家文住房西侧屋基;南至红军墓北侧5米处围墙;西至太公小学教学楼东侧屋基;北至太公镇政府办公楼南侧屋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东灰山遗址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东灰山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夏、商

东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六坝镇东北约2.5千米处,遗址是由灰土与沙土堆积而成的一座呈东南~西北走向沙土丘,高出地表约5~6米,面积24万平方米。属四坝文化。

1958年发现。1987年,吉林大学考古系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出土文物1003件,其中有彩陶、青铜器、骨器、石器、木器等。在遗址的文化堆积中发现小麦、大麦、高粱、粟、稷、等作物的炭化籽粒。

沙丘东北部为墓葬区,墓葬分布密集,多作西北—东南向排列,与沙丘走向一致。共清理墓葬249座,均为竖穴土坑墓,部分有龛,极个别有腰坑。仅两座墓发现有木质葬具,盛行尸骨不全的乱骨葬,合葬墓占有一定比例,各墓随葬品数量差异较大,约三分之一的墓葬无随葬品。

东灰山遗址是继玉门火烧沟遗址之后,又一处较大规模且经科学发掘的四坝文化遗址,为全面认识四坝文化的内涵和面貌提供了丰富资料。遗址发现的农作物炭化籽粒年代早到距今5000±159年前后,其中小麦是我国发现的时代较早的农作物品种,为研究我国小麦的起源提供了实物资料。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巫山大溪文化遗址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溪文化遗址位于瞿塘峡东口,大宁河宽谷岸旁的大溪镇,是我国长江流域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重要遗迹。郭沫若把其称之为大溪文化。属于巫山县的大溪镇,镇西有一条溪河,注入长江。因其水色如黛,名曰黛溪。黛溪汛期时水势浩浩,因而又名大溪。该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属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的萌芽阶段,是中国著名的原始社会古文化遗址之一。

1959年至1975年,四川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总面积570平方米,清理墓葬208座,出土文物1250余件。主要有石斧、石锛、石杵、石镰、纺轮、骨针、蚌镰、网坠等生产工具。陶器以红陶为主,黑陶、灰陶次之,三足器极少。彩陶文饰和戳印纹颇具特色。器形有豆、曲腹杯、碗、罐、盘、瓶、盆、钵等,其中筒形瓶、高圈足深腹豆和曲腹杯是大溪文化具有代表性的器物。装饰品有玉、石、骨、象牙、兽牙等几种,主要有耳饰、项饰和臂饰三类。还有空心石球人面浮雕悬饰等艺术品。 在大溪遗址墓葬中,死者均埋在氏族公共墓地,头向一般为正南,早期以仰身直肢葬为主,同时也有俯身葬和侧身葬。绝大多数墓有随葬品,女性墓一般教男性丰富,最多有30余件,有的石镯、镶牙镯,出土时还佩带在死者臂骨上。在几座墓里还发现整条鱼骨和龟甲,以鱼随葬的现象在中国新石器文化中尚属少见。

另外,还有以狗为牺牲的。大溪遗址早晚两期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性质,有很大的变异。大溪文化的早期为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晚期为父系氏族公社的萌芽阶段。大溪文化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都是新石器时期不同类型的重要文化遗存,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交流影响的因素。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大溪文化与屈家岭文化是同一文化类型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屈家岭文化是在大溪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07年5月中旬,重庆东南地区首次发现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典型的大溪文化中期双人合葬墓葬等珍贵遗迹遗物。此次发现的大溪文化遗址位于重庆市酉阳县酉酬水电站工程库区,清理出墓葬和柱洞等建筑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威虏城遗址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威虏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威虏城遗址位于酒泉市金塔县古城乡头号村西北1.7千米处。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857米,东西宽287米,面积170313平方米。城墙为夯土版筑,夯层厚0.16-0.18米,墙基宽12.8米,顶宽4米,残高2.5-4.5米不等。城四面开门,有瓮城,进深10米。据《金塔县志》记载,故城初建于元代,明代重建后曾置威虏卫。现遗址内外已开辟为农田。该遗址为研究河西地区历史提供了实物依据。199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二十里铺大坪遗址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二十里铺大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里铺大坪遗址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二十里铺村南侧的二级台地上,台地北部有一条大致呈南北向的沟壑将遗址分成东西两部分。遗址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850米,分布面积约25.5万平方米。台地中东部断崖上存在多处房址和文化层遗迹,堆积厚度约0.3—0.8米,距地表深约0.7—1.1米。目前采集的各类标本有残石器、动物骨骼、陶片等。陶片有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两种,可辨识器型有双大耳罐、高领折肩罐等,纹饰以绳纹、篮纹为主,属齐家文化遗存。该遗址面积较大,保存相对较好。

二十里铺村:二十里铺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