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地理《中国的省级行政区》(汇总20篇)

浏览

2119

文章

332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人口和民族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止2006年12月31日,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略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43%.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大洋环流形成

全文共 1097 字

+ 加入清单

大洋中的海水从来都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像陆地上的河流那样,长年累月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流动着,这就是"海流"。

不过,河流两岸是陆地,而海流两岸仍是海水。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很难看出来的。世界上最大的海流,有几百公里宽、上千公里长、数百米深。大洋中的海流规模非常大。海流并不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的。在北太平洋,表层有一个顺时针环流外;在南太平洋也有一个方向相反的环流。它们由南赤道流、东澳大利亚流、西风漂流和秘鲁海流组成的反时针方向的环流。在大西洋的南部和北部也各有一个环流,模样大体与太平洋相仿。北大西洋环流由北赤道流、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流和加那利海流组成;南大西洋环流由南赤道流、巴西海流、西风漂流和本格拉海流组成。印度洋有点特殊,只在赤道以南有个环流,位于印度洋中部赤道以北,洋域太小,又受陆地影响,形不成长年稳定的环流。由于季节不同,印度洋北部的海流方向,随着季风改变,夏季是自东向西流,并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形成两个顺时针的小环流;冬季则相反,海流由西向东流。北冰洋由于位置特殊,又受大西洋海流的支配,也只形成一个顺时针的环流。

大洋环流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风、大洋的位置、海陆分布形态、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称为科氏力)等都施加了影响,可以说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风不仅能掀起浪,还能吹送海水成流。常年稳定的风力作用,可以形成一支长盛不衰的海流。经久不停的赤道流,就是被信风带吹刮的偏东风而形成的。稳定的西风漂流,则要归功于强有力的西风带。所以,有人把海洋表层流,称为"风海流"。但是,大洋环流形成的"环",却不能把功劳都记在风的账簿上,大陆的分布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都占着重要的位置。当赤道流一路西行,到了大洋西边缘时,被大陆挡住了去路,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原路返回东岸,二是转弯。但是,因为"后续部队"浩浩荡荡,源源不断地跟进来,全部返回是不可能的,只好分出一小股潜入下层返回,成为赤道潜流;其余大部分只得拐弯另辟他途,继续前进。注哪里转弯呢?这时,地转偏向力帮助了它。在北半球,海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便向右转,在南半球则使它向左转。加上大陆的阻挡,水到渠成,海流便大规模地向极地方向拐弯了。在海流向极地方向进军途中,地转力一刻也不放松,拉偏的劲头越来越足,到纬度40度左右时,强大的西风带与地转偏向力形成合力,使海流成为向东的西风漂流。

总结:同样的道理,西风漂流到大洋东岸附近,必然取道流向赤道,从而完成了一个大循环。由于季节不同,印度洋北部的海流方向,随着季风改变,夏季是自东向西流,并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形成两个顺时针的小环流;冬季则相反,海流由西向东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西北地区自然条件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西北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北的非季风区

地形特征: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包括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平坦开阔,东部为典型温带草原,中西部多沙漠、戈壁;新疆地形“三山夹两盆”,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都是亚洲中部重要的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山麓草场广大。其中天山山脉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山间多陷落盆地和谷地(吐鲁番盆地、伊犁河谷等)艾丁湖海拔-156米,是我国陆地最低点。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地表景观呈环状分布,“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区,中部有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分布其间;天山以北是我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的第二大沙漠。

气候特征: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很大(吐鲁番盆地是我国的“热极”);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气候干燥(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是我国的“干极”)。

水文特征:水量小,汛期短,河流含沙量大,多内流河,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有大片无流区。黄河上游落差大,水力丰。

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

主要湖泊:罗布泊

植被:内蒙古高原东部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内蒙古高原中部以西地区为温带荒漠。

土壤:以漠钙土和灰钙土为主。

主导因素:降水量自东向西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台东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台东山脉位于中央山脉的东侧,是台湾最东面的一条山脉。因靠近太平洋,又称海岸山脉。台东山脉北起花莲溪口,南至台东卑南溪口,西接台东纵谷。

台东山脉西侧与中央山脉之间为著名的台东纵谷,又称纵谷平原,海拔50—250米,长约150公里,平均宽8公里左右,有铁路、公路纵穿,并有横向公路通往西部,但两侧谷壁陡峭,一遇山洪狂泻,交通便中断。

台东气候

台湾气候温湿,一般树木都是一年四季常绿的。然而,位于海岸山脉西侧的台东纵谷,随着寒流一次又一次的侵袭,青山翠谷叶焕丹红,映着朝曦,如火似锦,分外耀眼,展现出迷人的景色。在台东山脉西侧大约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着一条阔叶林带。其中青枫和枫香是最主要的红叶树木,其他还有台湾榉。台湾柃、黄连木和名称不雅的臭辣树等树木。这些树木的叶子到了秋冬岁暮天寒时,不约而同地从翠绿变为透红、暗红、橙红色,装点出“红叶满秋山”的美丽景色。此时,人们常来纵谷中观赏红叶,它们那不惧严寒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感叹不已。台东纵谷的一些村庄、溪流、温泉多取名红叶,而且在纵谷中的台东县延平乡和花莲县的万荣乡各有一个以红叶命名的村庄,各有一条以红叶命名的溪流,各有一个以红叶命名的温泉。台东县延平乡的红叶村还被称为“红叶风景线”,以招徕游人。

总结:在靠近太平洋一侧,多断崖峭壁,断崖逼贴海岸,浪潮侵蚀剧烈,悬崖峭壁的地形蔚为壮观,海崖的高度常达数百米至千米,形势险峻。主峰新港山海拔1682米,位于山脉的中部偏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鲁尔区调整产业结构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起始于1968年,他们首先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对传统的老矿区进行清理整顿,对那些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煤矿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并将采煤业集中到盈利多和机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中去,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其他大型企业改革也采取了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的方式。对于大企业的破产相当慎重,以免引起社会震荡。

其次,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在加快老企业改造的同时,大力扶持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

这样做至少可以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新兴产业(主要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首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以遗传工程为首的生物技术产业)可以迅速的积累资金,为老工业改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第二可以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此,鲁尔工业区所在地的北威斯特法伦州还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来资金。例如:凡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到北威州来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者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优惠的政策加上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得北威州的新兴产业有了高速的发展。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北威州从事电子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企业超过了11万家,各类电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位于鲁尔工业区内。

总结:鲁尔工业区另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经验是政府为每一个公民都筑起了“社会保障”的大堤,使得生活在那里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占支出份额较大的其他开支项目依次为失业补贴的劳动就业促进措施、公职人员退休金以及职工病假工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地理要怎么学习有哪些方法

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地理学科学习要重视方法,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所以,接下来,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初中地理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1

一、读书看图对照法。

学习地理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地理表象。地理表象就是地理位置、地形 (如山脉、河流)以至地图等等地理事物在人脑中所形成的表象。这些正确表象的形成是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

根据表象的来源,可以把地理表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地貌表象,即由直接观察 局部地区的实际面貌所形成的表象,如人眼所见的山地、河流等形象所形成的表象。这类表象所反映的是较小的空间。另一类是地图表象,即由观察地图而形成的表象。 地图是表示地理空间关系的图形。它所包括的领域比较大,远远超出视力所及的范 围。所以,地图表象所反映的是较大的空间。我们学习地理不能到处去实地考察, 主要还是通过地图表象来学习的。

因此,我们学好地理,必须掌握“图”、“书”对照法,即一边看书,一边看图,把书中用语言表述的内容移到图上。只有这样形成习惯,才能建立正确的地理 表象,掌握好地理知识。

这里应引起重视的是地图的学习和运用。须知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必要工具,又 是“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地图的图表语言是国际通用的。各种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等,都要用地图加以显示。离开了它,就不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 分布及其相互关系,就无法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获得真正的地理知识。因此,在 学习中要充分运用地图,认真锻炼读图、用图的能力,这是学好地理关键所在。

要学会读图、用图,先要学好地图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包括搞清地图上的 方向、比例尺、等高线和地形图,以及图例、注记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如果这些基 础概念不清,不会运用,就不可能正确地阅读地图。例如,不懂得经纬线的性质, 就谈不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不了解比例尺的各种表示方法和意义,就不会运用 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同样,不明白等高线的意义和表示方法,也谈不上利用 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等等。掌握了地图知识后,还要不断地有 意识地反复练习,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作为帮助自己继续学习的工具。常用的 地图有:挂图、图册、课本插图、填充图,学习中要配合使用。例如,在分层设色 地形图上,地表高低起伏,色彩鲜明,但不易看清山脉分布和走向;而在课本中的 山河分布示意图上,山脉走向却十分鲜明突出。二者结合对照使用,就能达到互为 补充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地图册和插图的注记不尽相同,要仔细查看注记,对 照使用。

二、用好同类比较法。

比较法是识记地理知识的有效方法。

地理学习中的比较法,从形式角度来看,有列表比较、单项比较、综合比较或 地图对照比较等方式。从内容角度来看,可有以下几种:

①类比法,即将同类地理 现象或不同类地理现象的相同属性作比较。

②纵比法,即将同一地理对象在不同历 史阶段的不同状况加以比较。

③横比法,即将同类地理对象在同一发展的阶段上加 以比较。

④对比法,即将对立的地理现象和地理区域的特征进行比较,使各自的特 点显明有力地显示出来。

⑤联系比较法,是揭示地理内在联系和相互联系的比较方法。

看了"初中地理要怎么学习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的人还看: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2

1,竞赛法。收集当册地理课本知识,编成抢答题,判断题,确定每题的分值。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从班上选择一名主持人,负责读题,公布正确答案。另外确定一名学生统计分数。竞赛结束后,评选出获胜小组,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还可以评出若干名地理百事通。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而且他们事前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本身也会变被动为主动地复习到许多知识。

2,绘图法。通过绘制地理信息图,让学生主动去吃透相关知识,然后准确地绘出图。并且在集体交流展示。向同学介绍讲解你所画图所涉及的地理知识,给讲解者本人会留下较为深刻的知识影像。也在大脑中留下清晰的知识脉络。

3,对比法。将不同国家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记忆。甚至也可以将对比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

4。归纳法。将具有相同特征的国家或者地区等归纳在一起,减少知识的重复理解记忆量。也有利于学生地理集中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找到更为有效的学习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云南省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省

云南位于祖国西南边疆,东边与广西、贵州为邻,北部与四川、西北部与西藏相连,西南和南面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面积约39.4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八位。

云南省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致呈阶梯状下降,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全省第一高峰,河口县元江出境处海拔则只有764米,是全省最低点。自西向东排列着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山、云岭等,高山之间夹着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被称为“三江并流”。

云南境内有大小河流600多条,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据测算,年发电量可达4000亿千瓦小时。

云南的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垂直变化显著,气温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由西北向元江河谷从7℃递增到22℃。降水差异较大,一般是中部、北部较少,东南、西南部分较多。

云南由于受立体气候和复杂地形的影响,农作物形成多样化,有水稻、小麦、玉十等主要粮食作物和茶、烟草、油菜、甘蔗、棉花等经济作物。

全省动、植物种类多,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之称。全国植物约4万种,云南就约有2万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野生脊椎动物有16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56%,全国见于名录的昆虫有25万种,云南则有1万多种。

全省矿藏品种多、储量大,故有“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

省会昆明是一座风光如画、春色常在、名胜古迹较多发展中的旅游城市,有“春城”的美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北方地区工业发展条件

全文共 780 字

+ 加入清单

北方地区

工业发展条件

农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甜菜、大豆、亚麻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区。

交通运输-东北地区铁路网最稠密,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滨洲、滨绥、哈大、京沈、沈丹五条铁路呈“不”字型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干线有:京哈、京九、京沪、京广、京包、京通、京秦,以及石太、石德、太焦、焦柳、胶济、陇海、包兰、同蒲、大秦、神黄、焦石等。著名海港: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天津,新建黄骅港。河港:哈尔滨。

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极其丰富。著名的矿产地:煤矿:抚顺、阜新、鸡西、鹤岗、开滦、大同、峰峰、阳泉、平顶山、焦作、兖州、平朔、神府。油田:大庆、辽河、吉林、胜利、华北、中原。海盐:长芦。铁矿:鞍山、本溪、迁安、磁山。②松花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著名的水电站:白山、丰满、三门峡、小浪底、青铜峡、刘家峡。③长白山地和兴安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尤其是辽中南和京津唐两大工业区。

工业生产:

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钢铁、石油、化工、电机、能源、造船、煤炭、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沈阳(东北最大工业中心、多种机械制造)、大连(造船、化工)、鞍山(钢铁)、长春(汽车)、吉林(化工)、哈尔滨(电机、制糖、麻纺)、齐齐哈尔(机械)、大庆(石油、化工)、北京(钢铁、机械、化工、汽车、电子、家电、纺织)、天津(钢铁、化工、造船、电子、纺织)、石家庄(棉纺)、唐山(钢铁、煤炭、陶瓷)、青岛(棉纺、机械)、郑州(棉纺)、洛阳(拖拉机、棉纺)、西安(电子、棉纺、电机)、兰州(能源、化工、机械)、太原(钢铁、化工、能源)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陇海-兰新线工业带东段、沿海工业带北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1.自然资源的定义: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土地、森林、矿产、水和水能,都是自然资源。

3.可再生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虽然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再生、更新或循环使用,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这样才能在一定意义上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利用不合理,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开发速度大于其再生速度,一味的浪费,那么就会使可再生资源失去其可再生性,变成为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总有一天会枯竭,逐渐“取之用尽”。

4.我国自然资源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地大物博”中的“物博”的含义:总量大,种类多。

东部季风区,气候相同,气候湿润,在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耕地),在山地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林地),这说明地形对土地类型分布的影响;林地和草地的主要地形都有山地,那么为什么会有林地和草地之分,原因是草地在西北内陆,气候不受季风影响,是大陆性气候,而林地是在东部季风区,这说明在地形相同的时候,气候也影响土地类型的分布。

10.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等边远地区。

编辑推荐:中国自然环境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人口与人种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人口的定义

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具有性别和年龄及自然构成,多种社会构成和社会关系、经济构成和经济关系。人口的出生、死亡、婚配,处于家庭关系、民族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及社会关系之中,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都同人口发展过程相关。

人种的定义

人种是具有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人种也称种族,在生物学上,人类各种族都同属于一个物种,即智人。不同的种族相当于在一个物种下的若干变种,他们都起源于一共同祖先。不同的人种虽然在肤色、眼色、发色、发型、头型、身高等特征上有所区别,但这些特征差异是由于人类在一定地域内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又经长期隔离所形成的。

人种,亦称种族,是具有形态上和生理上的特点和语言习俗等历史文化因素组成的有区域性特点的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冻漠土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冻漠土是冻土中具有干旱土壤水分状况,具有淡色表层,无盐积层和石膏层的土壤。地表多砾石,有多边形裂隙。

冻漠土(Frozendesertsoil)

包括高山荒漠土(Alpindesertsoil)、高山寒冻土(Alpinefrozensoil)。该土壤主要发育在我国青藏高原等高山区冰雪活动带的下部。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

冻漠土的土层浅薄,石多土少,剖面发育弱,地表多砾石,有多边形裂隙,具有0.5~1.5厘米厚的灰白色结皮层,有盐斑,结皮层下有浅灰棕色或棕色微显片状或层片状结构,砾石腹面有石灰薄膜,剖面构型为J—Ah—Bz—Ck型。

冻漠土有机质含量低,一般小于10克每千克,pH8.0~8.5,强石灰反应,CaCO3含量约50克每千克,石膏约5~10克每千克,易溶盐、石膏明显富集在地面结皮内,而碳酸钙则多在剖面的下层,表层的细土多被风吹失,亚表层粘粒含量相对增高。

我国把冻漠土分为三个亚类:

1.典型冻漠土(Typicfrozendesertsoils)具冻漠土类的典型特征。

2.盐化冻漠土(Salinizedfrozendesertsoils)冻漠土中具盐积特性的土壤。

3.龟裂冻漠土(Takyricfrozendesertsoils)冻漠土中具有龟裂特征的土壤,主要分布于西藏羌塘高原北缘,帕米尔高原及昆仑山内部山脉。

总结:一般在海拔4200~4500米之间,成土母质中富含碳酸钙,湖泊周围淀积物中含盐量较高,气候非常干燥寒冷,地表有盐斑,小砾石和薄的龟裂结皮,碳酸盐沿剖面分布比较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莱茵河水系

全文共 1641 字

+ 加入清单

莱茵河是德国最长的河流。莱茵河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传统的欧洲大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莱茵河航运十分方便,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

上游

莱茵河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高山之上,有两条源流,即前莱茵河(Vorderrhein)和后莱茵河(Hinterrhein)。前莱茵河发源于托马湖(LakeToma),然后向东流经迪森蒂斯(Disentis),至库尔(Chur)上方的赖谢瑙(Reichenau),与来自南方的后莱茵河会合。在库尔下方,莱茵河离开阿尔卑斯山脉,首次形成瑞士和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公国间的界河,然后注入康斯坦茨湖(LakeConstance),因水势和缓而形成三角洲。出湖后,莱茵河流经其温特塞(Untersee)狭长通道。自此,莱茵河折向巴塞尔的弯曲处;在这中间,它是瑞士-德国间的界河;不过在莱茵河畔施泰因(SteinamRhein)以下的地区却是例外,这里边界有所偏离,因之沙夫豪森(Schaffhausen)处的莱茵瀑布完全位于瑞士境内。莱茵河在阿尔卑斯山脉前沿地区和黑森林地区之间,流势逐急,水道过去被湍滩所阻碍,现已修起几座河堰(水坝)。在此地段,它纳入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支流--图尔(Thur)、特斯(Toss)、格拉特(Glatt)和阿勒(Aare)诸河,并与来自北方的武塔赫(Wutach)河会合。

在巴塞尔下方,莱茵河北折而河谷趋宽(约20里),谷底宽广而平坦,两岸分别有佛日山脉古老山岳和黑森林高地、哈尔特山脉(HaardtMountains)和奥登林山(OdenForest)高地对峙。从亚尔萨斯流来的主要支流是伊勒(Ill)河,它在斯特拉斯堡注入莱茵河;此外,还有一些短小的支流,如德赖萨姆(Dreisam)河、金齐希(Kinzig)河等,它们是从黑森林流来的。再往下游,内卡(Neckar)河在曼海姆(Mannheim)注入莱茵河;美因河在美因兹对面与莱茵河会合。

中游

莱茵河中部是该河景色最为壮丽且最富有民间传奇色彩的一段。在此长145公里的地段,莱茵河从西有洪斯吕克山脉(HunsruckMountains)、东有陶努斯山脉(TaunusMountains)的险峻、板岩覆盖的山坡之间流过,形成一段曲折而深邃的峡谷。远至科布伦茨(Koblenz),两岸山坡上布满葡萄园;在科布伦茨,有摩泽尔(Moselle)河和兰(Lahn)河与莱茵河会合。往下,两岸远处有丘陵起伏,西边有火山艾费尔高原(EifelUpland)的山麓丘陵,东边有韦斯特林山(WesterForest)的山麓丘陵。在安德纳赫(Andernach),玄武岩的塞文高地(SevenHills)突起于河的西边。

在波昂以下,河谷张开,进入一广阔的平原,科隆旧城位于莱茵河的左岸。坐落于右岸的杜塞尔多夫(Dusseldorf)是北莱茵-西伐利亚煤田的首要商业中心。杜易斯堡(Duisburg)位于鲁尔河口,大部分鲁尔河运来的煤和焦煤以及进口的铁矿石和石油,皆在此装卸。

下游

莱茵河最后一段位于边境城镇埃默里希的下方、荷兰的三角洲区域中。莱茵河在此分成许多宽的岔流如莱克(Lek)河、瓦尔(Waal)河等;再往下,还有梅尔韦德(Merwede)河。随着1986年庞大的三角洲工程计画(为防止荷兰西南海岸地区的洪水泛滥而修建)的完成,所有莱茵河主要岔流皆已切断关闭;现在有闸门和横向渠道让河水注入海内。自1872年以来,为改善北海到鹿特丹航运而修建的新沃特韦运河(NewWaterwayCanal)已成为联系莱茵河与海洋的主要航道;在运河沿岸建成的欧罗波特(Europoort)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

总结:莱茵河干流全长大约1230公里(目前据测算,从瑞士格劳宾登州阿尔卑斯山区的莱茵河源头,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德国和法国,直到荷兰湾的出海口,莱茵河总长应该为1232公里左右),通航里程将近900公里,其中大约700公里可以行驶万吨海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青藏高原青海与西藏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青藏高原青海西藏

1.位置和地形

位于青藏高原上,是我国藏族的主要分布区。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上湖泊众多,盐、硼、钾资源丰富。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2.高寒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寒夏凉、终年气温较低,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3.著名的谷地和盆地

河谷低地的农业区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气候,使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适于喜凉的农作物生长,并且由于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使得麦类作物有充分的时间积贮营养物质,所以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东部的汉水谷地是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等。

“西藏的江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东南的察隅地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在谷里分布着稻田、茶园、香蕉园,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这里矿藏丰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4.丰富的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冈底斯山以南到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广大地区。羊八井地热则国目前最大的高温地热田,已建成我国著名的地热电站。

5.交通以公路为主

解放后,修筑了兰青铁路和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公路,西宁是青藏地区最大工业城市;拉萨是西藏经济、政治、文化和公路交通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南水北调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2]: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总结: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岩层山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岩层在断裂后,岩层的位置会相互错开,岩层的这种变化叫做断层。岩层断裂后抬升,形成山脉,叫断层山。

又称断块山,指由于断裂构造而造成的块状山岳地形。断层的出现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成组的。成组的断层走向多半是平行排列的,使地壳断裂成块,产生阶梯构造,或者形成地垒或地堑。最初形成的断层山具有完整的断层面及明显的断层线。

断层山山坡陡峻、边线平直,与相邻盆地之间没有过渡的缓冲地带,常常急转直下。后来不断遭受侵蚀,原始断层面受到破坏,山坡后退,并形成山前断层三角面。断层山大多成群分布有时单独存在,其分布受断层排列方向的控制。

总结:一般山坡较陡,如中国陕西的华山,台湾岛上的台东山脉是大型断层山,庐山、泰山也是断裂抬升形成的山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之最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洲中部、中国西南部)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有世界上面积最广大的热带雨林和水量丰富的亚马逊河)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的巴西境内,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是中国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位于非洲,其中有刚果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珠海文化

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珠海是一座具有浓郁现代文化氛围的城市。所以,建设“文化珠海”就是今日珠海的必然选择。

民居文化

已有170余年历史的会同村,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占地9.6万平方米的村子里,有会馆、碉楼、祠堂和数十所民居,格局齐整。而梅溪村的陈芳家宅,也有110余年历史,作为清驻夏威夷首任领事陈芳的家庭庄园,占地5.7万平方米的建筑群雕梁画栋,中西合璧,人称“岭南大宅门”。

民俗文化

珠海的疍家人,是过去被称为“水流柴”的海上渔民。疍家人唱的歌叫沙田民歌,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分为高堂歌、咸水歌、大罾歌等,歌声高亢宏亮。珠海民间还有一种风格原始的祭神求福活动,人称“飘色”,是用巧妙的支撑装置将盛妆的男女幼童,高擎在半空进行表演,具有罕见的文化智慧。

2010年广东省珠海市的“鹤舞(三灶鹤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4。

留学文化

135年前,“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在家乡创办了留学预备学校“甄贤学社”,之后“读书拜孔子,留学拜容闳”渐成珠海世风。近年来,珠海承办了一系列以留学为主题的国际交流研讨活动,规划并开始建设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中国留学文化研究中心等留学文化设施,“容闳与留美幼童丛书”更受到海内外关注。

传记文化

丰富的近代史料资源,为珠海提供了历史名人传记写作与出版的沃土。《珠海历史文化书系》第一批成功付梓。这部书系,分四套丛书,首批出版20余种,煌煌百万言,工程浩大,气势磅礴,其涉猎领域之广,历史线索之长,卷帧之浩繁,是一次对珠海地方史志的全面梳理。丛书对传承民族文化,开展乡土教育,培育市民的家园意识,弘扬城市人文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海洋文化

香炉湾的“珠海渔女”雕塑,象征珠海是海洋的女儿;中国海岸线最后一艘保存完好的清代三桅式古帆船,为珠海平添了海洋的神秘;海盗遗踪与海防炮台,记录着古往今来海洋上的风云变幻;而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存和清代海关的遗址,则昭示着近代中国从大陆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漫长历程。

度假文化

作为江海交汇、景色迷人的岭南水乡,珠海是海内外闻名的度假胜地。“住水边,食海鲜、玩水面、亲近大自然”的省级白藤湖度假区;有“岭南华清池”之称的御温泉度假城;依山傍水、以酒文化为主题的斗门酒吧城;集会所、枪会、狩猎场、山地高尔夫球场为一体的万盛乡村俱乐部等,都是阖家小住、情侣度假或是亲友欢聚的理想去处。

总结:从浪漫的休闲海滩,到欧式的午夜酒吧;从万头攒动的娱乐广场,到温馨宁静的文化馆站,珠海文化的内涵被放大,成为一种具有经济推力的“大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第三产业关系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第三产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服务业,本身就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第一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先把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一、二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总结:当今世界,电子计算机在第三产业的渗透最为广泛,第三产业已成为拥有计算机最多的部门,由此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拓展了第三产业的服务领域,导致了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带来了高效率和高效益。

编辑推荐:第三产业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岩浆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它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活动和火山活动

熔岩流在喷溢过程中,因压力骤降,挥发分会大量逸失,因此还不是真正的岩浆,仅是最接近于岩浆的物质。岩浆可以随地壳活动运移到地壳的不同深处冷凝结晶,也可以喷溢到地表冷凝固结。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成岩的全过程称为岩浆活动或岩浆作用(magmaticaction)。喷出地表的岩浆活动叫做火山活动或火山作用(volcanicaction)。

由于地壳的保温作用,越向地心其温度越高。地核因高压呈固体状态。而地壳之下的高温物质呈液体状态就是岩浆。

岩浆的组成成分

根据现代火山喷溢而出的熔岩得知,硅酸盐是岩浆的主要成分。其中SiO2的含量在80—30%之间;金属氧化物如Al2O3、Fe2O3、FeO、MgO、CaO、Na2O等占20—60%。其它如重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及放射性元素等,它们的总量不超过5%。此外,岩浆中还含有一些挥发性组分,其中主要是H2O、CO2、H2S、F、Cl2等。

总结:是指地下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当岩浆喷出地表后,则被称为熔岩。火山在活动时不但有蒸汽、石块、晶屑和熔浆团块自火山口喷出,而且还有炽热粘稠的熔融物质自火山口溢流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工业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工业

主要内容见已发的工业相关内容补充

新中国工业的主要成就:①增长速度快:近50年来,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一些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例如:原煤、钢铁、水泥、布匹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原油、发电量、化肥等也列世界前茅。②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轻重工业比较协调,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如汽车、飞机、航天、核工业、电子、石油化学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填补了我国工业的许多空缺。③工业布局日趋合理。一方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资源或原料丰富的内地新建了一大批工业城市或工业基地。例如,山西能源基地、兰州的石油化学工业、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钢铁工业基地西昌和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等。④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石(石家庄)因具备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雄厚、高层次知识性人才集聚、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等有利因素,已开始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中西部的武汉、重庆、西安、兰州等地正日益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世界地理必背知识点:南亚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南亚

40、位置和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南亚次大陆。

41、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2、两大河流: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和恒河(注入孟加拉湾)

43、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乞拉朋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

44、农作物:水稻主要分布于印度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孟加拉国西部;小麦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区;黄麻(加尔各答)以恒河下游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棉花(孟买)主要分布于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45、宗教: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

46、主要国家: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首都新德里,印度的电脑软件产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