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南水北调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南水北调问题。

分享

浏览

6528

文章

16

南水北调指的是从哪里到哪里,你了解清楚了吗?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如果是西线的话,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上游。如果是中线的话,是从长江支流汉江调水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如果是东线的话,是从长江下游调水至天津、胶东半岛。

1、东线规划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

2、中线规划.

水源70%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3、西线规划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是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开始,到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结束。南水北调是我国的战略性工程,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真实目的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真实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南水北调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主要体现在,将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扩大内需,保持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结构升级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是哪一年开始的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是2002年12月27日开始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江苏段三潼宝工程和山东段济平干渠工程成为南水北调东线首批开工工程。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南水北调真实目的是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南水北调旨在缓解北方水危机,实现南北经济齐飞,其深远意义为世人瞩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解决沿线100多个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主要供水对象,兼顾农业及其它用水,建成以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源头是哪个省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分东、中、西三条线路,源头分别是江苏省、湖北省和陕西省。东线工程的源头是长江下游扬州的长江水,中线工程的源是头丹江口水库,西线工程源头是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

一、东线工程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二、中线工程

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九重镇),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三、西线工程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是长江水还是黄河水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长江水。

以北调长江水为主要目标,以解决西北、华北长期以来的干旱问题,从而实现 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河流的联接。长江流经的南方地区水量丰富,年径流量高达9600亿立方米,而黄河流经的北方地区却干旱缺水,黄河的年净流量只有550亿立方米左右,长江水量是黄河的17倍多。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在长江下游的扬州,终点在天津。东线工程供水范围:涉及苏、皖、鲁、冀、津五省市。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闸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年调水规模130亿立方米,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西线工程:将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的水用隧道方式调入黄河。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的意义和作用是哪些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意义

1、解决北方缺水;

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

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的作用

1、为北方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3、通过改善水资源条件来促进潜在生产力,形成经济增长;

4、扩大内需,促和谐发展,提高了国内GDP。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中线工程可调水量按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完建,正常蓄水位170米条件下,考虑2020年发展水平在汉江中下游适当做些补偿工程,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后,多年平均可调出水量141.4亿立方米,一般枯水年(保证率75%),可调出水量约110亿立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在哪里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在江苏省扬州的江都水利枢纽。南水北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在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在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受水区域是天津、北京、河北、河南四个地区。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的社会意义:1、解决北方缺水;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3、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的生态意义:1、改善黄淮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2、改善北方当地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因自然原因造成的水质问题;5、较大地改善北方地区的生态和环境特别是水资源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是从哪年开始的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是从2002年开始的。在2002年的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南水北调东线的首批工程是江苏段三潼宝工程和山东段平干渠。2003年12月30日,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动工,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始。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标志性工程,中线水源地丹江水库的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南北水调工程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

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东岸岸边引水,经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南阳方城垭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开挖渠道,在河南荥阳市王村通过隧道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自流到北京颐和园团城湖的输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意义:1、解决北方缺水问题;2、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3、使中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型社会;4、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5、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从哪里到哪里

全文共 1038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抽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分西线、中线、东线,西线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上游,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调水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东线从长江下游调水至天津、胶东半岛。

人们常说远水难解近渴,但有一项工程,让远在南方的水滋润了北方大地,这就是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那么下面就来说说南水北调从哪里到哪里。

详细内容

1

自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西线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上游。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调水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东线从长江下游调水至天津、胶东半岛。

2

总体规划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3

东线规划

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4

中线规划

水源70%从汉江流域汇聚至丹江口水库,由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出水,河南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5

西线规划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6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中国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中国西北地区。自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 :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还没有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的水是饮用水吗?可以喝吗?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水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在世界水资源也是排名第六位的,但由于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特殊地形、气候等条件,导致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也就出现了南涝北旱的局面,面对这一问题,有了南水北调,那南水北调的水能喝吗?

20世纪50年代,面对中国的南涝北旱,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至今为止,南水北调已经工程已日趋更成熟。水作为体内一切化学反应的媒介,是各种营养素和物质运输的平台。南水北调的水是主要保障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抗旱排涝等方面的,而我们正常情况下饮用的水是饮用水,包括天然的泉水、井水、湖水和河水等等,在世界某些地区的水因采用较高的质量管理标准而直接饮用,但中国大陆一般是不的,必须经过多重加工,所以南水北调的水也是能喝的,但必须要经过多重加工。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从哪里到哪里 南水北调是从哪里到哪里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如果是东线,就是从长江下游调水至天津、胶东半岛。如果是西线,就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上游。如果是中线的话,就是从长江支流汉江调水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从哪里到哪里 南水北调成功了吗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中国长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中国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目的是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该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总投资额5000亿元人民币,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过三峡工程。截至目前,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南水北调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南水北调天河公园

全文共 1521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天河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千里丹水泽后世,十里长河颂古今。大河东去,千里碧波。穿行于怀川大地,蜿蜒于山阳故国;渠如铁臂,束水奏长歌;堤高五丈,美名曰天河。

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越中心城区的城市。2012年10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纲要》,将焦作城区段列入南水北调旅游圈12处景观节点之一。2014年5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干线生态带建设规划》将南水北调焦作城区段绿化带项目(南水北调天河公园)纳入生态带建设规划中。为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渠堤安全、水质安全、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焦作市规划了贯穿主城区、占地4026亩的南水北调天河公园,确定了“以绿为基,以水为魂,以文为脉,以南水北调精神为主题的开放式带状生态公园”的设计主题,于2008年至2020年实施了南水北调天河公园工程建设。南水北调天河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城区段总干渠两侧,西起丰收路,东至中原路东600米,单侧宽100米~300米不等,全长约10公里。主要建设有“一馆一园一廊一楼”。“一馆”即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馆,“一园”即南水北调文化主题园,“一廊”即水袖艺术长廊,“一楼”即南水北调第一楼。

焦作市天河公园是一处以绿为基,以水为魂,以文为脉,以南水北调精神为主题的开放式带状生态公园。

一馆即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南水北调纪念馆),位于人民路与普济路交汇处西北侧,占地面积290亩,纪念馆(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建筑3层,高23.9米,建筑面积约1.7万㎡。纪念馆是以方志资料为基础,融入演艺、交互、体验等现代展陈手段,生动展示世界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进行了“全景式的记录和传达”,以及焦作市人民为了南水北调工程“舍小家、为大家、为国家”的奉献精神,是集方志馆、纪念馆、博物馆、科普馆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型展馆。展馆紧扣收藏保护、展览展示、编纂研究、专业咨询、信息服务、开发利用、宣传教育、业务培训、文化交流九大功能,彰显南水北调千秋伟业、民族自信和焦作城市精神,打造党建培训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焦作城市文旅新名片。

为展示南水北调施工时先进器械,该区域在室外展陈穿黄工程时使用的盾构机,尺寸为长80米,高10米,宽10米,并在旁边放置施工时的衬砌机、穿黄隧洞维修机、穿黄管片模具等器械。

一廊即水袖艺术长廊,位于总干渠南岸、政二街至焦东路之间,上跨群英河、塔南路,长约1000米,宽3—5米,具有水袖形态、是体现中国戏剧风格的艺术长廊,长廊色彩结合夜景灯光,形成特色文化景观。

一楼即南水北调第一楼,位于中原路东、总干渠北。建筑总高109.32米,主体建筑3.6万平方米,具有望山、观水、地标、展陈等功能。南水北调第一楼建筑外形设计灵感来源于汉代玉玺造型,结合汉代建筑风格,体现庄重、大气、古朴的--元素。

该区域将建筑、灯光、绿化和谐统一,结合与之遥相呼应的山阳故城及文博场所、特色展厅,展现焦作地方的人文史,打造焦作历史文化高地。站在第一楼高处,遥望巍巍太行层峦叠嶂,俯瞰天河碧波荡漾,静观玉龙一路北上,润泽豫冀津京生长。

一园即南水北调文化主题园,位于焦作城区段南水北调总干渠两侧绿化带内,整个景区采用艺术雕塑、文化景墙和实景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打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1432公里的微缩景观。

景区内包含“锦绣四季”“枫林晚秋”“玉花承泽”“临山印水”“水袖流云”“丹水善流”“踏雪寻梅”“千里云梦”“槐荫山阳”“故城落英”“普济雅苑”“诗画太行”等节点公园。力求打造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景、富有南太行植物景观特色的登高见水观景节点。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南水北调

全文共 919 字

+ 加入清单

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2]: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陶岔渠首闸(河南淅川县),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中线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沿线的20余座城市供水。中线工程已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计划2013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2014年汛期后全线通水。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总结: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