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猫咪的听觉和狗的听觉通用20篇

浏览

1435

文章

26

篇1:孕期胎儿什么发育听觉系统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孕期胎儿什么发育听觉系统?胎儿在母亲子宫内能听到声音吗?很多科学家的研究给了我们肯定的回答。出生几天的婴儿在哭闹时,如果母亲将婴儿抱在左胸前,胎儿会很快安静下来。原来胎儿在子宫内就已习惯了母亲的心跳声,在胎儿出生后,当婴儿再次在母亲左胸前听到这种心跳声,就会给胎儿一种早已体验过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将婴儿带回昔日宁静和安全的环境中。

科学家也做过这方面的实验:将出生后15—16个月的婴幼儿分成四组,第一组可听到正常心跳声,第二组听的是节拍器发出的心跳声,第三组听到的是催眠曲,第四组听不到任何声音,结果发现听到正常心跳声的儿童入眠快,而且体重增加也快。

作母亲的也常常讲到自己的亲身体会,如较有力的关门声会使胎儿缩成一团,置身于车水马龙的街头,常引起频繁的胎动。通过B超仪,人们可以清楚地观察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情况,孕妇一次大声喷嚏或外界的汽车喇叭都可使胎动增加,胎心率变快。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为什么说猫最敏锐的是听觉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猫咪

我们都知道,猫咪是非常敏感的动物,拥有强大的视觉和嗅觉,那你知道吗?猫咪最强大的其实是听觉,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能够听到20米外老鼠的脚步声

猫的眼睛令人印象深刻,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它们在生活中只依靠视觉就足够了。实际上,在猫的五感中最为敏锐的是听觉。

如果是面对频率在500赫兹左右的低音的话,无论是人还是猫或狗,他们的听力都所差无几。然而,猫在高音方面的听力却是人类无法企及的。猫耳朵的构造组合有利于让它们听取老鼠等猎物发出的高音(超声波)。一般而言,人的耳朵所能听到的最高音在2万赫兹以内。与之相比,猫的耳朵可以听到频率高达6万赫兹的声音——这大约是狗听力的1.5倍。在它们那敏锐的听觉的帮助下,猫可以听到20米之外的老鼠的脚步声。

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人还什么也没听见的时候,猫总是最先听到家人回来的脚步声,跑到门口去迎接。对此,人类可能会感到很吃惊,然而这却是猫的绝活。

二、能够准确捕捉声源的三角耳

猫有一项人类无法模仿的特技——它们可以让两只耳朵分别转动。它们一旦听到什么声音,就会迅速转动位于声源方向的那只耳朵,探察周围的情况,寻找声源。

寻找声源也是猫强项中的强项。无论是人类还是狗,都是利用听到的声音在时间或强度上的差别来定位声源。然而,无论其听觉多么出色,总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误差。人类定位声源的误差为4.2度,而猫的误差只有0.5度。换言之,猫可以准确地判断出声源的位置。

猫凭借自己敏锐的听觉,可以分辨出当猎物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通信时发出的超声波,完美地捕捉到这一眼睛看不到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新生儿听觉有哪些特点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听觉有哪些特点?在宝宝醒的时候,如果用器具在他耳边轻轻摇动,发出声音,他会转动双眼,把头转向声音发出的方向。

如果将他的头恢复到正前方,然后又摇动器具,他又会自动搜索声源。

新生儿的耳朵像是自动天线,能自动地转动到接受声音的最好方向。他不但听,而且看声源物,说明他的眼和耳两种感觉器官已由神经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了,这种联系使宝宝能更好地感受外来的刺激,更好地适应环境。

喜欢听高调但不尖锐的声音

宝宝喜欢听高调声音,所以父母和宝宝谈话时要提高声调,但是宝宝不喜欢听过强尖锐的声音,当听到这类噪音时,他的头会向相反方向转去,以示远离声源或以哭吵拒绝干扰。

喜欢听人特别是妈妈的声音

宝宝喜欢听人的声音。在他醒的时候,轻轻地不断地呼叫他并说话,他的眼和头会慢慢转向你,并亲热地看着你,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如果在另一侧耳旁说话,他也会有同样的反应。如果一边是父亲的声音,一边是母亲的声音,多数婴儿更喜欢自己母亲的声音,将头和眼转向母亲的一边。

如果新生儿在哭闹,一旦听到自己母亲的声音就会变得安静起来,即刻转过头去看自己母亲的脸。这可能是由于小儿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听惯了妈妈声音的缘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十五夜望月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十五夜望月听到的景物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十五夜望月》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树栖鸦”,也就是树上栖息的鸦鹊。因为即便是在月明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从最开始的喧闹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是可以从听觉感受出来的,进一步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思想主题

全诗分为两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结尾更是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如何尽早发现孩子有听觉障碍性问题?家长赶紧学起来!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听力障碍儿童最佳治疗期是在12个月—7周岁之间,如果是需要做人工耳蜗移植的聋儿,在7岁前进行植入是最佳时间,因为孩子听力发育最活跃是在12个月到5岁左右,这时候是接受语言发育最高峰,过了这个阶段接受语言的能力就明显下降了。那么,如何尽早发现孩子有听觉障碍性问题家长赶紧学起来

1.呼之不应或反应下降

不同时期的婴对声音的反应也有所不同,比如惊跳、眨眼、头或身体转向声源等,如果发现孩子对声音无反应或反应下降;若在与孩子交谈时,孩子经常问什么或你再说一遍,表现出没有听清的状态,或常要求对方提高音量时,应引起足够重视。

2.说话晚或吐词不清

大部分孩子的言语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新生儿1个月能哭,4个月可大声发笑,咿呀作语,5~6个月发出单调的音节,7~8个月以后可听见别人说话并模仿发声,9~10个月的孩子能懂几个较复杂的词义,如再见等,11~12个月的孩子能说出其中单音节词,1岁半能正确说出一些有意义的词如饭袜袜,2岁时见不同的人会区别称呼,如阿姨叔叔,3岁时会说短的歌谣,4岁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愿望。如果发现孩子明显的言语发育迟缓或吐词不清,家长不应偏信贵人语迟。除关心孩子智力发育和发音器官外,同时需注意孩子听力问题。

3.经常无故跌倒

3岁以下小儿不懂表达其眩晕的主观感受,如果您发现孩子常常无故跌倒,就需引起注意。在排除小脑肿瘤等疾病后,需请耳鼻喉医生协助诊治。内耳畸形、梅尼埃病等多种疾病可引起听力下降伴眩晕。

4.经常说耳朵嗡嗡响

耳朵响在医学上称为耳鸣。当孩子告诉您他的耳朵响,您应该注意了。往往很大一部分耳鸣患者都伴有或多或少的听力下降。而中耳炎、耳毒性药物中毒等很多原因可引起耳鸣,不容忽视。

还有,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听人讲话时喜欢盯着对方嘴巴看,看电视喜欢把音量调得很高,上课时回答问题经常答非所问,成绩下降等,这些都是听力障碍的危险信号。

当然,尽管家长十分关注,仍然会遗漏部分听力损失的患儿,特别是轻中度聋及单侧耳聋的患儿。因此,按期的听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儿童听力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各位家长引起重视。

小编提醒,对于患有听力障碍的儿童,一定要早治疗,早康复,避免耽误儿童康复的最佳时期。如果你对如何预防儿童玩耍摔倒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游玩摔伤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玩具声音太大会影响孩子听觉发育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婴儿从降生的那一天起,各种玩具就开始伴随其成长。年轻的父母可能不知道,一些声音较大的玩具可能会对孩子听觉造成伤害,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玩具声音太大会影响孩子听觉发育

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听力,年轻的父母早早就为未出世的孩子备下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孩子降生后更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早期教育”。

有关资料显示,超过70分贝的噪音会对婴儿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80分贝的声音会使儿童感到吵闹难受,如果噪音经常达到80分贝,儿童会产生头痛、头昏、耳鸣、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如果长期受到噪音刺激,儿童容易出现激动、缺乏耐受性、睡眠不足。

不少家长的爱心可能会办错事,因为超过70分贝的噪音会对婴儿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特别是现在运用了声、光、电现代科学技术的玩具,其中一些噪音大的玩具也在其中。

年轻父母平时要少让孩子玩音量高的玩具,玩具音量应控制在70分贝以下。幼儿的冲锋枪、大炮、坦克车等玩具,在10厘米之内,噪音也会达到80分贝以上。还有一些玩具除了能玩,还能低音量播放一些音乐和歌曲,但如果音量很大、播放时间长,就会伤害儿童的耳朵。家长在选购玩具时一定要考虑声音这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玩具声音太大会影响孩子听觉发育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鱼有没有听觉,你知道了吗?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鱼是有听觉的,只不过它的听觉范围比较窄。鱼的耳朵长在头部的两侧,和哺乳动物不同,它的耳朵是没有外耳和中耳的,只有内耳,内耳藏在头部两侧的骨头里。

对于鱼类而言,它们的耳朵可以听到声音,同时还能负责保持平衡,不过听觉的范围较窄。耳朵可以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叫做椭圆囊,里面有1个小孔和3个半规管,形状为半圆形,半规管膨胀的部分叫做壶腹。下面的部分叫豆状囊,后面突出的是耳壶。

许多种鱼能用另一种方式收集声音。它们的耳朵与鳔相连,水中的声音使鳔壁振动,就像声音穿过空气使鼓膜振动一样。然后这种振动通常沿着与鳔相连的一串小骨头传到耳朵里。有些鱼不是靠小骨头传送振动,而是靠从鳔延伸出的管状器官。因此, 声音对鱼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狗狗的听觉有多灵敏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吉娃娃

狗狗的听觉范围为15Hz-50000Hz,研究人员经过测试后发现,狗狗的听觉大概是人类的16倍,所以相对于人类来说,狗狗能更好地做到“耳听八方”。

由于狗狗拥有超广的听觉范围,它们甚至能听到超声和次声,所以有时你会发现狗狗不知道为什么就疯狂叫喊起来,很有可能是因为它们听到了某些你听不到的声音。除此之外,狗狗对声源的辨别能力也很强,如果能开口说话,它们会告诉你小区里每一辆汽车开过时发出的声音有哪些特点、楼道里的脚步声是谁发出的等等。

狗狗灵敏的听觉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比如它们可以帮主人看守大门,有些狗狗则被训练成警犬帮助警察破案。不过正因为狗狗有发达的听觉,它们很容易被高频率的声音所吓到。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会发现,狗狗很讨厌吸尘器的声音,它们一见到主人拿出吸尘器就会躲到桌子下面或直接跑到其他房间。因此,当你需要使用吸尘器或其他会发出很大声响的用具时,最好先把狗狗安置到其他房间。

这里有一个十分经典的小测试可以让你了解狗狗的听觉有多灵敏:准备一个节拍器,将它设置为每分钟振动96次、100次、133次和144次,狗狗能听出其中的差别,你可以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十五夜望月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十五夜望月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十五夜望月》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树栖鸦”,也就是指树上栖息的鸦雀。栖宿在树上的鸦雀被树荫完全遮挡住,即使在月明之夜,诗人也不可能看见身处黑暗中的鸦雀,因此“中庭地白树栖鸦”中的“树栖鸦”描绘的是诗人耳中听见的景象,夜晚里的鸦鹊由聒噪转变为安定入睡,由此更加烘托出月夜的寂静。

《十五夜望月》的全文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的赏析

《十五夜望月》一诗描绘了寂寥凄清的中秋月色,又表现了诗人望月怀人的心情。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这首诗运用了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意境很美,可谓诗中有画,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结尾更是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全诗以从始至终都处在一种清丽悠远的氛围中,,选用疑问的语气结束全诗,可以留给读者更加意味深长的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6个半月胎儿的听觉器官和神经发育有哪些变化

全文共 811 字

+ 加入清单

6个半月胎儿听觉器官神经发育有哪些变化?在胎龄为26周时(6个半月),胎儿的听觉器官就已经发育形成,其结构和出生时基本相同,只是在中耳的鼓室与乳突的部分略存在点不同。出生前在鼓室内仅有极少量的空气存在,乳突的气化也未全部完成,直到出生时随着哭叫与呼吸,空气经由咽鼓管开始逐步进入到鼓室内,鼓室的气化工作才能完全完成。

另外,当胎儿在宫内时,中耳内还存在许多同中胚层一样的胶状物。所以,从妊娠26周开始,胎儿的耳已有了接受声波的能力,并能将声波的“机械振动能”转换为“神经冲动”。这一点和正常人已经没有区别了。但是,这时,胎儿的耳朵对声波的传导仍以骨传导为主,这是和正常人唯一不同的地方。

胎儿的神经发育,从胎儿几个月开始,一直延续到生后2—3岁,许多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纤维的外周由磷脂构成的髓鞘才逐渐长出和完善起来,髓鞘神经在发育过程中先形成神经纤维,然后再逐渐长出纤维外面的髓鞘。

对于神经纤维来说,髓鞘除了保证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使之比无髓鞘的纤维快之外,还有绝缘作用,使相邻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互不影响。胎儿和小儿神经纤维的髓鞘既然还不完全,兴奋就容易传到邻近的神经纤维,所以在大脑皮质容易形成较大的兴奋区。当声波经过外耳和中耳这些传音装置到内耳的耳蜗之后,根据声波的频谱宽窄不同,影响位于基膜上螺旋器中的毛细胞的多少的范围也不同。

因而,引起耳蜗微音器电位和总合电位的大小不同,所以由耳蜗微音器电位所激发的耳蜗神经动作电位的大小也不同。由于耳蜗神经动作电位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到大脑皮质听觉中枢并引起听觉,所以声波本身频谱宽窄特征,决定了耳蜗神经动作电位的大小,及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质并在皮质上引起听觉的范围的大小。

因为不同频率的声波刺激;在大脑皮质上有着不同的感受部位。所以,如果要给胎儿及小儿播放音乐,特别是通过耳机播放,然后在孕妇腹壁上放音的胎教音乐,一定不要选择播放那些音乐本身的频谱过宽(交响乐的频谱较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孕期胎儿听觉能力的发育状况有哪些

全文共 480 字

+ 加入清单

孕期胎儿听觉能力发育状况有哪些?胎宝宝变得越来越大,你的子宫空间越来越小,所以他已经不是在羊水里漂浮着,早已不翻跟斗了,尽管受限于狭窄的子宫,但是他的活动并不会减少得太快,频率应该跟以前一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宝宝随时有可能与你见面,他现在基本上已经具备了一个新生儿所有的行为能力。

本周,胎宝宝身长45—50厘米,荤2300—2500克,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的体重还将继续增加,这个时期他看起来已经很丰满了,圆平乎的。胎宝宝的肾脏已经完全发育,肝脏也能够代谢一些废物了,大部分身体发育都已完成,除了不会哭,他现在基本具有新生儿所有的行为能力。

这一周,胎宝宝还在继续为分娩做准备,将头转向下方,头部正进入骨盆。现在胎宝宝的听力已充分发育,要记得坚持跟他说说话。胎宝宝这时的睡眠时间很长,不过在他醒着时,多处于安静的警觉状态。

此时胎宝宝头围与腹围相等,从现在开始,他的发育变慢但发育非常稳定,会继续增加体重并且身体还会再大一些。脂肪沉积此时已增加到12%—15%,由于更多的脂肪沉积,胎宝宝的手和脚变得又圆又胖,十分可爱,由于血管接近皮肤表面,皮肤呈现出粉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新生儿出生后的听觉发育有哪些特征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新生儿出生后的听觉发育有哪些特征?当胎儿在觉醒状态,听到母亲腹壁外的格格声时,头会转向声音发出的方向。原来在小儿出生前几个月,他们听的能力已经发育得很好,能准确地听了。他们已能区别声音的类型(如嗡嗡声或铃声)、声音的强弱、调的高低、熟悉或不熟悉的声音,甚至已能辨别声音来源的方向。

新生儿从一出生即有声音的定向力。在新生儿觉醒状态,头向前方,用一个小塑料盒,内装少量玉米粒或黄豆,在距小儿右耳旁10~15厘米处轻轻摇动,发出很柔和的格格声,小婴儿会变得警觉起来,先转动眼接着转动头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有时他还要用眼寻找小方盒,好像在想,是这小玩具在发出好听的声音吗如果你将小儿的头恢复到正前方,在小儿左耳旁轻摇方盒,他的头和眼又会转向左方。这样可以连续多次准确地转头向声源。好像小婴儿的头是自动天线,能自动地移动到最好的接收声音方向。

他们不但听而且看声源物,说明眼和耳二种感受器内部由神经系统连接起来了,这种连接使新生儿能尽可能圆满地感受外来的刺激,更好地适应环境。

如果格格声过强时,小婴儿会表示厌烦,头不但不转向声源,而且转向相反方向,甚至用哭来表示拒绝这种噪音干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耳鸣怎么办 七个中医偏方改善听觉

全文共 2025 字

+ 加入清单

耳鸣听觉的一种损害,很多耳鸣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永久失聪,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耳鸣,但是耳鸣怎么办呢?我们该如何去预防耳鸣?中医有什么好的偏方可以帮助治疗耳鸣么?下面就让小编为你推荐7个中医偏方让你的双耳好起来!

耳鸣怎么办中医偏方治疗耳鸣

1、生姜49片、全虫49个

用法:同炒,以姜干为度,共研为细末,温酒冲服,过2~4小时,再进1服。

主治:痰浊上升,壅塞清窍所致耳鸣、耳聋,证见两耳蝉鸣不息,有时闭塞憋气,听音不清,头昏沉重,胸闷院满,苔腻,脉滑。

2、葱汁

用法:滴入耳内2滴。

主治:因外伤瘀血结聚所致耳鸣、耳聋。

3、大葱1根

用法:将葱尖插入耳内。

主治:耳鸣、耳聋。

4、白毛乌骨雄鸡1只、甜酒120毫升

用法:同煮熟食,连服5~6只。

主治:肾虚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

5、磁石60克,木通、菖蒲各50克,酒适量

用法:浸泡1周,每次饮20毫升,日饮2次。

主治:慢性耳鸣耳聋。

6、牡荆子(微炒)200克、酒1000毫升

用法:浸泡,冬7日,夏3日,取上清液即得,去渣任意饮之,勿醉为度,虽久聋亦瘥。

主治:耳聋。

7、参须、京菖、茶叶各3克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以味淡为度。

主治:体虚听力减弱,耳鸣。

8、绿茶1克、北五味子4克、蜂蜜25克

用法:先以五味子250克,文火炒微焦为度,备用。用时按上述剂量加开水400~500毫升分3次温饮,每日1剂。

主治:耳鸣、腿软乏力。

中医专家温馨提醒:以上几种中医治疗耳鸣的偏方要在医师的知道下使用,祝患者早日摆脱耳鸣的困扰恢复健康。

耳鸣的原因

一、噪声:长期工作在噪音性很强的环境,比如拖拉机和汽车司机、交警、武装警察、军人、KTV的工作人员、麻将娱乐者、长期开会者、以及各类设备的操作人员等等都是噪音的受害者。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是手机控、音乐控、K歌控,耳朵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或时时刻刻离不开耳机,由于长期的噪音刺激容易造成内耳神经损伤,从而引起耳鸣。

二、对味精、盐等物品过敏:这种情况也会发生耳鸣。另外,过量使用了对耳有药物如庆大霉素、链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且耳鸣比听力下降出现得早。

三、耳部疾病: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氏综合症、听神经瘤,都能引起耳鸣。

四、全身性疾病: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缺乏、中风前期、高血压、营养不良,60岁以上人耳鸣发病率高达30%。主要原因是随年龄的增长,听觉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所致。

五、其他: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焦虑不安、精神紧张也可诱发耳鸣,且伴有健忘、多梦、心悸等症状。

预防耳鸣

首先,要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很多人发现自己有耳鸣症状,心理很紧张和担心,从而不敢就医。其实患了耳鸣完全不必紧张,应及时接受医生的诊治。在诊治过程中,听从医生指导,积极配合治疗,并且可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他优势(如业余爱好和热爱本职工作等)来分散自己对耳鸣的关注,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多培养一些兴趣点。

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耳鸣症状的患者日常要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少吸烟、少饮酒、生活作息有规律,睡眠不宜过长(中青年7—8小时,老年人6小时睡眠即可)。

最后,尽量避免接触噪音

有耳鸣症状的患者,要减少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并减少日常接触噪声的机会,如交通、工业、建筑、娱乐、居住环境中的噪音。人们一般都相信年老耳聋与年老眼花一样自然,听力丧失同白发满头及老年斑一样不可避免。但多年的研究结果却表明,长久过度暴露于噪音之中是导致听力损伤的原因之一。

耳鸣饮食习惯

习惯1——要减少脂肪的摄入

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内耳对供血障碍最敏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导致听神经营养缺乏,从而产生耳聋。中年人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大约40克,应少吃各种动物内脏、肥肉、奶油、蛋黄、鱼子酱、油炸食物等富含脂类的食物。

习惯2——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缺铁易使红细胞变硬,运输氧的能力降低,耳部养分供给不足,可使听觉细胞功能受损,导致听力下降。补铁,则能有效预防和延缓中老年人耳鸣、耳聋的发生。45岁以上的人群不分男女,天天铁的摄入量不应少于12毫克。

习惯3——多食含锌食物

导致中老年人耳鸣、耳聋的因素很多,缺锌是一个重要原因。耳蜗内锌的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器官。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耳蜗内锌的含量明显降低,影响耳蜗的功能而导致听力减退。天天应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如,鱼、牛肉、鸡肉、鸡蛋、各种海产品、苹果、橘子、核桃、黄瓜、西红柿、白菜、萝卜等。

习惯4——常吃有活血作用的食物

活血化瘀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黏稠度,有利于保持耳部小血管的正常微循环。可常食用黑木耳、韭菜、红葡萄酒、黄酒等。

结语:耳朵可以帮助我们听到各种美妙的身体,如果没有了听力,我们的生命将一片寂静,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听力,如果你已经出现耳鸣的现象就请试一试小编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一下你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希望你的耳朵早点好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用铃铛能训练新生儿听觉吗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铃铛能不能训练宝宝听觉

大家都知道新生儿的听力是比较弱的,尤其是刚出生的婴儿听力更弱,家长们会使用铃铛来锻炼新生儿的听觉,虽然这个方法可以,但是也要在正确的时间内使用。

刚出生的婴儿是不需要锻炼听力的,因为在宝宝刚出生一个月以内,宝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睡觉。需要相对比较安静的环境。生宝宝长长到2~3个月左右的时候,相对来说玩耍的时间比较多了,可以使用铃铛锻炼宝宝听力。

当宝宝听到声音以后会表现得很兴奋,这表示宝宝的听力正常的反应,比如眨眼微笑或者是仔细听声音,需要注意的是用铃铛锻炼宝宝听力的时候要选择一些发出声响比较悦耳的铃铛,如果声音特别刺耳的话,宝宝会受到惊吓。

宝宝长到4个月左右的时候,可以给宝宝玩波浪鼓,手摇铃等玩具不仅可以锻炼听力,还能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同时妈妈也要和宝宝多说话,发出声音逗宝宝可以提升宝宝的说话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法国动物学家认为动物靠听觉躲过海啸灾难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法国动物学认为,有很多动物躲过了2004年12月26日席卷印度洋沿岸的海啸,这主要归功于它们远比人类发达的听觉

在历史上记载的海啸、地震和火山爆发等事件中也有这种情况。在灾难来临之前,鸟飞走,狗狂吠,兽群逃往安全的地方。专家认为,动物死里逃生不大可能是由于所谓的第六感,而是因为它们的听觉或某种感官更灵敏。

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动物行为的埃尔夫·弗里茨说:“在与震动、地震和声波有关的任何事情上,动物都拥有人类所没有的感知能力。”他说:“大象能够听到次声。它们在几十公里以外的遥远地方就能听到这种声音。”次声即低频音波,频率通常在20赫兹以下,超出人类的听觉极限。

弗里茨提出两种理论,对大象如何提前预知波浪逼近作出了可能的解释:它们也许感知到巨浪前进时产生的振动“信号”或者空气传播的噪音,而人类却无法感知。

弗里茨认为,大象并不是唯一能通过振动发现危险的动物。兔子和其他四足动物能通过土壤及早感知危险。据信蝙蝠也通过物体振动时轻微信号变化察觉危险,它们利用的是一种声纳方式,即用物体反射的声音信号确定物体的位置。

巴黎动物园园长安妮-克洛德·戈捷指出,还有一些动物形成了极其复杂的非听觉感觉器官。它们中有对气压变化非常敏感的鸽子,还有一些候鸟和蜜蜂,它们体内有一个微小却高度准确的指南针,能够对地球磁场变化作出反应。

戈捷说,大象、鹿和鸟类等群居动物还拥有高效的“报警码”,即在发现灾难时能够使整个兽群逃离的特殊叫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什么是老年性耳聋?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听觉障碍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所谓老年性耳聋,主要是老年人随着年龄不断的增加,产生了听觉障碍,这种类型其实属于耳部的疾病,被人们直接称之为老年性耳聋,根据大量的数据显示老年人在65岁以上,其中有25%~40%的人存在听觉性的障碍。

1

其中男性患者进展要比女性患者快得多,一般耳聋产生之后可能会对语言功能方面有所影响,大部分人耳聋之后,他们的理解能力会产生误差。可能自己也听到别人说话,但是自己却听不清楚别人的意思。一旦人们在生活中产生耳聋之后,要及时的治疗,既然这样,那么在生活中如何预防老年性耳聋?

2

补充维生素d

由于维生素d可以有效的促进钙元素的消化吸收利用,老年性耳聋患者可能血钙偏低,血钙偏低,跟维生素d的缺乏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在生活中想要有效的预防老年性耳聋,在生活中应该多吃一些银耳、蛋类、动物肝脏等等食物。

3

适当的调节情绪

老年人随着年龄在不断的增加,在情绪方面应该渐渐的趋于稳定,要是自身情绪过于激动,可能会导致耳血管出现痉挛的情况。特别是有些老年人本来血液就特别的粘稠,这时候要是情绪不佳会产生更严重的情况,最终会形成老年性耳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猫咪与狗狗的听觉谁更灵敏

全文共 512 字

+ 加入清单

波斯猫(详情介绍) 波斯猫(详情介绍)

狗猫是最常见的宠物了,绝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只要一有动静狗猫就会立即作出相应的反应,猫咪虽然表现的很轻声轻语,但是猫咪的速度不得不让人佩服啊。尤其是偷吃东西的时候,那么今天要说的是猫和狗的听觉谁更灵敏?详细请看下面内容。1.猫有230根骨头, 比人多24根。2.实际上猫的听觉比人和狗更灵敏。3.猫有极其敏感的神经系统。4.猫相对身体尺寸而言,有比任何哺乳动物都大的眼睛。5.猫的正常的脉搏每分钟大约在 110-170下之间。6.猫的正常呼吸每分钟在 20-40下之间。7.猫的正常的身体温度大约是39°c。8.猫的垂直跳跃高度能达到自己身体高度的5倍。9.猫的鼻子纹是唯一的,没有任何2只猫的个鼻纹是一样的。10.猫对女人的反应高于男人,原因是女人的声音的频率比男人更高。11.科学证明,经常摸猫能降低人体血压。12.猫的平均寿命大约在13 ~ 16 年之间。13.猫长足一岁相当于人20 左右,以后每增加1年相当人的4年。一只4岁的猫相当于32岁的人。14.家猫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大约是55-60公里。15.猫是最爱睡的哺乳动物。大多数猫一天中大约有16小时的时间在睡觉。

扫一扫,有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如何对孩子进行听觉训练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如何对孩子进行听觉训练

在给孩子训练听觉视力的时候,首先要选择一个有声的环境,家长们可以正常发声各种的声音,比如走路声开关门声音节扫地的声音,说话声音等等。这样对于孩子的听觉训练是有着一定有帮助的,而且能够刺激孩子的听觉神经,达到促进发育的效果。

在平时可以适当的给孩子听一些不同的音乐,比如可以选择男声,音乐,女声音乐欢快性的音乐等等,可以在转换的时候观察宝宝的表情变化,比如宝宝突然变得安静或者是不耐烦了,说明他已经听出音乐有哪些不同了,所以在放音乐的时候最好声音不要太过大,比正常的说话声音稍微大一点就可以。

今天宝宝听力的时候首先要和宝宝多进行沟通特别妈妈的话语是非常重要的每次妈妈可以跟宝宝进行一些话语方面的沟通,有的时候宝宝就像在心灵上跟妈妈沟通一样,而且要注意声音柔和一点,声音不要持续的很长,否则宝宝就会失去一定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当心药物夺取老人的听觉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当心药物夺取老人听觉。老年人是耳聋的高发人群,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更是比较普遍,随着人体器官的逐渐老化,听觉功能也随之减退,古人曾说“年过五十,耳目不聪明矣”。现代人虽然生活水准、保健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听力水平却并未得到改善,当今噪声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除伤害人的听觉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乃至消化系统都有严重影响。长时间强烈噪声,会对人体内耳感受器造成永久性损害,甚至导致耳聋。耳聋的发生率与年龄相关,一般情况下,年过40岁以上,即可出现进行性听力下降,而且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出现耳聋的比例要高,60-74岁的老人中,可达到30%-50%,只不过其程度有所不同而已。造成耳聋的其他原因,还有遗传因素导致的先天性耳聋,在耳硬化症患者中,有家族史的占大多数。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造成的如脑膜炎、腮腺类、中耳炎、伤寒等。外伤性耳聋也不少见,如车祸外伤、颅骨骨折、脑外伤等所造成,治疗非常困难,很难恢复听力。

对于老年人来说,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药物或用药不当造成的耳聋。由于老年性疾病、慢性病比例较高,许多药品的长期或大剂量应用,结果产生耳毒性,也是造成老年人耳聋的高发因素,对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觉。自从化学药品问世后,人们就曾发现许多化学药品对听力有影响,如早期的抗疟药奎宁就能损害听觉。后来由于各类抗菌药,尤其是抗生素类的不断研制开发,在医疗临床上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甚至滥用之后,其耳毒性及对听神经的损害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而受害最大的就是老年人和儿童。如氨基甙类抗生素中的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都会影响人的前庭功能,尤其对于那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即使是应用的小剂量,也可能会损害听力。氯霉素、多粘菌素、乳糖红霉素等也都会影响听力。

其他能够造成听力障碍的药物还有利多卡因、奎尼丁、利尿酸、速尿等,这些药品是老年患者常会应用的,并不是说老年人都不能使用,如病情确实需要还得用,但应该严格掌握药物剂量,而且应用的疗程不宜过长,尽量减轻药物对听力的损害。要做到不乱用、不滥用,对肝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更要慎之又慎,要知道药源性耳聋,治愈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鱼有听觉吗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鱼有听觉。在进化过程中,鱼逐渐获得了听觉和视觉的能力,但是听觉范围比较窄,因为它们没有中耳和外耳,只有比较完善的内耳,声音可以从头骨经骨传导,或者由鳔传到内耳,从而接收到声音,它们的耳朵和鳔相连,水中的声音使鳔壁振动,就像声音穿过空气使鼓膜振动一样,所以鱼鳔对于鱼的听觉非常重要。

鱼,是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动物的统称,是变温的水生脊椎动物,同时也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它们主要用鳃呼吸,通过尾部、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来游泳,主要分为热带鱼、冷带鱼和温带鱼,它们几乎栖息在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