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咏怀古迹其三写的什么内容(20篇)

浏览

6623

文章

30

篇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的异同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的异同:前者怀古抒情,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失意的愁绪,抒发功业无成的感慨,虽含伤感情绪,但也不失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后者即事抒情,诗人在野外偶遇风雨,借此展现其宠辱不惊、旷达潇洒的内心境界。两诗都能看出诗人旷达超脱的胸襟,但后者的表现的内心境界更为宁静超然。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形容谁羽扇纶巾 羽扇纶巾指的是谁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形容的是周瑜。“羽扇纶巾”在三国之时,指的是儒将通常的装束,“纶巾”指的是青丝制成的头巾,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咏怀古迹主旨 咏怀古迹其三的主旨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作者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赏析

诗的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作者借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的“惊天动地”。颔联写的是昭君本人,写出了昭君一生的悲剧,这句诗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颈联进一步写了昭君的身世国家之情,说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尾联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山村咏怀古诗拼音 山村咏怀的诗意

全文共 289 字

+ 加入清单

一去二三里yī qù èr sān lǐ,烟村四五家yān cūn sì wǔ jiā。亭台六七座tíng tái liù qī zuò,八九十枝花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赏析

诗人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乡村风物,为了表达诗人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所以写下这首诗。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佛教寺院怀古发幽之处 佛教寺院常识及游览禁忌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佛教寺院是旅途常见的怀古发幽之处,了解一些基本的宗教常识和禁忌,会让旅游的底蕴更丰富。下面跟随本网了解一下吧!

三门殿

寺院的大门一般三门并立,即中间一个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又称三门殿。进入三门殿,两旁各有一金刚,即警卫佛的夜叉神,因其手持金刚杵,所以又名“执金刚”。传说,佛前有五百“执金刚”。

天王殿

进入三门后的第一重殿,前供弥勒菩萨,面朝南;后奉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供奉四大天王,东方天王“提多罗咤”,意为持国,即能护卫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持琵琶,护东方弗提婆(胜)洲人民;南方天王“毗琉璃”,意为增长,即能使他人增长善根,持剑,护南方阎浮提(胜金)洲人民;西方天王“毗留博叉”,意为广目,即能以慧眼观察、守护民众,金龙缠手,护西瞿耶尼(牛货)洲人民;北方天王“毗沙门”,意为多闻,即有大福的大德,能保护民众财富,持伞,护北郁单越(胜处)洲人民。四大天王也就是俗称的“四大金刚”。其实,在佛教中,金刚和天王是完全不同的神灵。

弥勒菩萨名“阿逸多”,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南天竺人,出生在兜率天。民间也有把布袋和尚当作弥勒菩萨的化身的说话,源自五代时的浙江奉化一带,常有一携布袋的僧人教化民众,信者众;该僧人临终时留下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胜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方才揭开了谜底。

韦驮天,也称韦驮菩萨,传说是南方天王部下的一位将军,因其经常周行东南西三洲(北洲无出家人),护助出家人,故宋代以后,逐渐在寺中塑韦驮天像供奉。

大雄宝殿

即寺院正殿,亦称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大雄即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释迦牟尼佛,即佛教的教主,为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释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领悟成佛,创立了佛教,所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旁一般都塑有两位比丘立像,年老者名“迦叶尊者”,佛涅盘后被后人称为初祖;年轻者名“阿难尊者”,迦叶尊者涅盘后被后人称为二祖。

民间称释迦牟尼佛为如来佛,其实是不对的。如来一词,是指“自心如来”,是诸佛的通名,只要获得佛果,都可称为如来,因此“如来”是“佛”的另一种称谓。

游览禁忌

在寺院游览时,应称僧人为“师”、“法师”,尊称主持僧人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为“喇嘛”,即“上师”之意;忌直呼“和尚”、“出家人”,或其它污辱性称呼。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微微低头;忌握手、拥抱、触摸僧人头部等不当行为。

与僧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婚配之事,或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在寺院内不应大声喧哗、指点议论或妄加嘲讽;禁止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等行为;僧人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也不得随便伸手抚摸;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端午节怀古传统送花礼仪

全文共 174 字

+ 加入清单

花语

唐菖蒲:叶形似剑可以避邪。

茉莉花:清净纯洁,朴素自然。

鹤望兰:自由,幸福。

银莲花:吉祥如意。

以上就是网带给大家不一样的精彩。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网,我们将会为你奉上最全最新鲜的内容哦! ,因你而精彩。

用途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花束(篮)中心意义 :粽子飘香,龙舟竞渡,热闹喜庆之中不忘追怀爱国诗人屈原。

选用花材 替代花材

茉莉花 银莲花

鹤望兰 唐菖蒲

蓬莱松 菊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诗人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书写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原诗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西塞山怀古赏析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诗的前四句,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清代屈复认为此诗第五句甚妙。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传统送花之端午怀古

全文共 131 字

+ 加入清单

用途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花束(篮)中心意义 :粽子飘香,龙舟竞渡,热闹喜庆之中不忘追怀爱国诗人屈原。

选用花材 替代花材

茉莉花 银莲花

鹤望兰 唐菖蒲

蓬莱松 菊花

花语

唐菖蒲:叶形似剑可以避邪。

茉莉花:清净纯洁,朴素自然。

鹤望兰:自由,幸福。

银莲花:吉祥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咏怀古迹其三赏析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咏怀古迹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写成的诗歌,吟咏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终被疏远,辞官漂泊西南。昭君因汉元帝昏庸,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表达了诗人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皇宫离开去到那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创作背景

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句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句是什么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揭示了王朝兴衰更替背后不变的现实,即老百姓始终就是封建社会中被压迫的底层,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一诗抚今追昔,先从历代王朝的兴衰开始讲起,而后自然引出劳动人民的苦难,全诗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老百姓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全诗先写潼关之气势雄伟,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望西都”两句,描写了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伤心秦汉”两句,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原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niàn nú jiāo chì bì huái gǔ——sū shì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苏轼

dà jiāng dōng qù,làng táo jìn。qiān gǔ fēng liú rén w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gù lěi xī biān,rén dào shì,sān guó zhōu láng chì bì。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luàn shí chuān kōng,jīng tāo pāi àn,juǎn qǐ qiān duī xuě。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jiāng shān rú huà,yī shí duō shǎo háo jié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yáo xiǎng gōng jǐn dāng nián,xiǎo qiáo chū jià liǎo,xióng zī yīng fā。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yǔ shàn guān jīn,tán xiào jiān,qiáng lǔ huī fēi yān miè。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gù guó shén yóu,duō qíng yīng xiào wǒ,zǎo shēng huā fā。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rén jiān rú mèng,yī zūn huán lèi jiāng yuè。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山坡羊未央怀古翻译 山坡羊未央怀古赏析

全文共 810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可是,有谁能保有这壮丽的河山永在!

作品原文

山坡羊未央怀古

张养浩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译文: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可是,有谁能保有这壮丽的河山永在!

赏析

《山坡羊未央怀古》的作者是张养浩,是他登上未央宫殿的遗址有感而发所写下的这首诗,借以抒发心中的情感,着重与“三杰"的对比后感叹自己仕途坎坷的经历。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 ” 一句写的是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想到“三杰”,将兴汉到治汉的历史概括出来;“见遗基,怎不伤悲!” 一句写的是诗人见到“三杰”曾立功建业“殷勤纳谏”的处所未央宫,而今只剩下一片废墟,感到悲伤;“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这里赋予山河以浓重的感情色彩,好像山河显示出的是“三杰”的英雄形象,表明了“三杰”的业绩与关中山河并存天壤;“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写的是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表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内容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xínɡ)处,宫阙万间都做了(le)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曲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着一“聚”字展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第二层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感,主要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三层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的兴盛败亡,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此曲抚今追昔,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赏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这首词是作者带着忧虑和一腔悲愤时写下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作品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京口北固亭怀古翻译 京口北固亭怀古怎么翻译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场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旺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典故有哪些?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五个典故,是孙权的典故、刘裕的电故、宋文帝的典故、后魏太武帝的典故、廉颇的典故。该词是辛弃疾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写下的怀古名作。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表示出作者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孙权击败曹操,建太平伟业)

孙权他曾多次于此拒强敌于江北,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不复存在了,就是连昔日的繁华与功业也都被岁月的风雨消磨殆尽。这决不仅是对孙权一个人的评价问题,它已成为抗战派与投降派斗争的焦点之一。所以在此引用孙权之典,不但是即景生情,而且是对南宋政权苟且偷生,偏安江左的极大不满,是对长期以来投降主和派的强烈谴责。

2、寄奴曾住(刘裕)(刘裕北伐收中原,气势如虎)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相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他早年家贫,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当上东晋将领,并亲自率兵北伐,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自立为帝。作为一个帝王,刘裕为了恢复中原,率兵北伐,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同样是一国之君,可我们的南宋皇帝呢?偏安江南,苟且偷生。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刘义隆北伐,因草率而败北)

刘义隆是刘裕的不肖之子,好大喜功,冒险北伐,结果大败,北魏军一直追到长江边,几乎遭到覆灭的危险。刘义隆只落得仓皇北顾,“北顾涕交流”。这是多么惨痛的教训啊! “赢得”二字沉痛万分,悲愤之至。这三句暗指南宋近事,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用张浚北伐,在符离集遭到大败。作者希望当局接受历史教训,不要轻举妄动。

4、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拔焘)(拓拔焘击败宋文帝)

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一败涂地,王玄漠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直追到长江边上。“佛狸”是拓跋焘的小字,他在长江北岸的瓜步山上筑了一座行宫,后来就成了佛狸词。佛狸祠是侵略者武功的象征,而瓜步山下的同胞却早已忘掉这一点,在那里欢天喜地地祭社。这是多么令人怵目惊心的不协调,在这“喜庆”之中包含了多少麻木与耻辱。作者写此情景在于从反面激励人们只有收复失地,光复祖庙,才能使同胞免除灾难,同时也是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了收复失地。

5、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廉颇虽老仍不忘国)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望月怀古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望月怀古》一般指的就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是一首望月怀思的五言古诗。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原文及翻译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翻译: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美丽银光赠你,不如快入梦与你共欢聚。

赏析

《望月怀古》一般指的就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这是一首望月怀思的五言古诗,是作者在望月之时思念远方亲人而写下的,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拼音

全文共 769 字

+ 加入清单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拼音

dà jiāng dōng qù,làng táo jìn 。

大江东去,浪淘尽。

qiān gǔ fēng liú rén wù 。

千古风流人物。

gù lěi xī biān,rén dào shì,sān guó zhōu láng chì bì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luàn shí bēng yún,jīng tāo pāi àn,juàn qǐ qiān duī xuě 。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jiāng shān rú huà,yī shí duō shǎo háo jié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yáo xiǎng gōng jǐn dāng nián,xiǎo qiáo chū jià liǎo,xióng zī yīng fà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yǔ shàn guān jīn,tán xiào jiān,qiáng lǔ huī fēi yān miè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gù guó shén yóu,duō qíng yīng xiào wǒ,zǎo shēng huá fā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rén jiān rú mèng,yī zūn huán lèi jiāng yuè 。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翻译及赏析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诗中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描写,十分生动传神,充满浓郁的情趣。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翻译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忧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赏析

第二首主要是写先师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夹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