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动物为什么会预知地震推荐20篇

浏览

5182

文章

1000

浅源地震分布在哪些区域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这便促成了全球性地壳构造运动。关于地壳构造和海陆变迁,科学家们经历了漫长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先后形成了不同的假说、构想和学说,那什么是浅源地震呢?浅源地震一般是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的地震。它发震的频率最多,对人类的影响也最大,若以释放的能量多少来比较,百分之八十五是浅源地震。在大陆上,浅源地震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此地震灾害主要由浅源地震造成,浅源地震大多分布于岛弧外缘,深海沟内侧和大陆弧状山脉的沿海部分,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浅源地震分布在哪些区域吧?

1、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

2、欧亚地震带:

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3、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

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4、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

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英国在地震带上吗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在大西洋沿岸,不处于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所以地震少。

环太平洋地震带,全世界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全部的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世界总能量的80%,但其面积仅占世界地震总面积的一半。

环太平洋地震带,在太平洋西部大抵从阿留申群岛,向西沿勘察加半岛、千岛群岛,至日本诸岛、琉球群岛,至中国台湾岛,过菲律宾群岛、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南至新西兰为止。在太平洋东部,大致从阿拉斯加东岸,向南经加利福尼亚、墨西哥、秘鲁,沿智利至南美的极南端。这一带也是著名的火山带,它与中、新生带褶皱带和新构造强烈活动带是一致的。

欧亚地震带,也叫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并包括非洲北部,大致呈东西方向的地震带,总长约15000公里,宽度各地不一,在大陆部分常有较大的宽度,并有分支现象。环太平洋地震带外几乎其余的较大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

欧亚地震带西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海岸,东去经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至帕米尔北边,进入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南边沿喜马拉雅山山麓和印度北部,又经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至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这一带也有许多火山分布,比地震带与欧亚新生带褶皱带是一致的。

今天小编对英国在地震带上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震时躲在桌子下和床下对吗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的烈度比较小的时候,不足以将天花板震塌是可以躲在桌子和床下面的。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识十条中,第一条就明确的写着“要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所以,日本教师坚信,最好的办法是“藏在桌下”。但是当地震烈度比较大的时候,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具压毁,人如果躲在其中,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低姿势躲在家具旁,家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挤压和碰撞,让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间。

地震会产生地震波,由于地震波的冲击使房间产生复杂的震动,当超出房屋的抗震能力时,房屋便会被破坏。从地震开始到房屋倒塌也就几十秒钟的时间,一般人是来不及判断是否能将房屋震塌的。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其中绝大多数都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因此可以造成瞬间让房屋倒塌的地震很少。对于学校这种公共场合,也没有足够的坚固的物体让人依靠,因此躲避在书桌的下方是有必要的,可以有效的防止震碎的玻璃、房顶掉下的石块伤人。

今天小编对地震时躲在桌子下和床下对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震急救措施

全文共 1504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也是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当地震发生后,我们首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然后想办法自救,那么大家知道地震如何自救吗?地震的自救方法是什么呢?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地震的相关知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1] 。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2]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十几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3]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地震急救措施

一、地震后的个人自救方法

一次大震发生后,到处是断坦残壁,危楼及倒房构成的瓦砾堆。在没有外来人员援救之前,自救是一项与死神争分夺秒的斗争。时间就是生命,从历次大地震的经验得知,地震发生后,一天内扒出的人,救活率可达80%,第二吞们有30-40%,时间越长,存活率越低。地震对人身的伤害,大部分是倒塌的房屋所造成的,一旦被埋压后,要做到。

1、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要有勇气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是自救过程中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2、被压埋后,注意用湿手巾、衣服或其他布料等捂住口鼻和头部,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及意外事故,尽量活动手和脚,消除压在身上的各种物体,用周围可搬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面的重物,避免塌落,扩大安全活动空间,保障有足够的空气。条件允许时,应尽量设法逃避险境,朝更安全宽敞、有光亮的地方移动。

3、被埋压后,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通道,设法爬出去,无法爬出去时,不要大声呼喊,当听到外面有人时,再呼叫,或敲击出声,向外界传信息求救。

4、无力脱险时,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食物和水,并计划使用,乐观等待时机,想办法与外面援救人员取得联系。

二、地震后的群众互救方法

地震后救人,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救人应当先从最近处救起,不论是家人、邻居、工作岗位上的同事,或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是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这样可以争取时间,减少伤亡。震后救人的原则是:

1、在互救过程中,要有组织,讲究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增加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在开挖施救中,最好用手一点点拨,不可用利器刨挖。

2、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

3、在互救中,应利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

4、挖掘时要分清哪些是支撑物,哪些是压埋阻挡物,应保护支撑物,清除埋压物,才能保护被压埋者赖以生存的空间不遭覆压。

5、清除压埋物及钻凿、分割时,有条件的要泼水,以防伤员呛闷而死。

6、对暂时无力救出的伤员,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护通风,递送食品,静等时机再进行营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震是怎样产生的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山东发生地震的概率大吗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李四光曾经预言了中国的4个有可能随时发生地震地方:1、唐山——邢台(已震);2、新疆(已震);3、云南丽水(已震);4、山东郯城——日照或是连云港(未震)。现在以上三个地方都应验了,还有一个地方没有发生,这就是在山东。

地震的发生是有预兆的,例如:家里的猫、狗或者鸡鸭等家禽是否异常的暴躁,狂叫、狂跳,死命外跑,鸡鸭不归笼;河里、水田、水井中突然冒泡等,应该注意观察异常情况,躲避地震。

遇到地震时,应该保持沉着冷静,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

1.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选定的安全地区,不要拥挤在楼梯和过道上。

2.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震后再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例如:在家里可躲在床或桌下面或跨度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等。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边。在车间里可躲在机床下或小房间。在影剧院,在饭店可躲在椅子下。

3.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

4.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如用枕头顶在头上,用脸盆顶在头上,用书包顶在头上,用双手护住头部。

今天小编对山东发生地震的概率大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震前后需要做的应急措施

全文共 249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前后需要做的应急措施

地震前后需要做的应急措施

(一)震前准备

在地震来临前做好对策预案,加固建筑物,并向群众进行宣传,使其在思想和知识上有所准备。在地震发生阶段,人们主要根据平时的防震知识和实际情况,寻找安全地方紧急避震。同时要注意观察附近的情况,是否有人遇难和负伤待救。负伤待救者也应做好自救或尽快寻求救援。在震后自救阶段,短时间内救援力量难以到达灾区,这时是最困难的时期。在此阶段自救是主要方式,人们应了解自救的注意事项,并且预防强余震。大震后3个小时,救援力量一般可到达灾区,有组织的救灾活动即可全面展开。但此时也应注意强余震和续发性大震的防御。防震措施的重点主要是保证震时和震后有条不紊地进行防震救灾。要做好以下准备。

(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震前白防,是指有中、短期地震预报背景的地区,根据临震前所发现的宏观异常,采取简易有效的防震抗震措施的举动。另外,震前的物质准备也是很重要的。主要有高能量食品、水、急救箱等,放在震时紧急躲避处,以争取足够的等待外援时间。

(2)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耽误宝贵时间。

(3)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做到畅通无阻。

(4)加固室内器具。

(5)落实防火措施,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

(6)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

(7)适时进行应急演习,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震谣传。

(二)震时应急

(1)瞬时抉择,珍惜12s自救机会。地震发生时,人们能感觉到并受其害的主要有两种地震波,即专业人员常说的P波(纵波)和S波(横波)。每种类型以不同的传播方式和速度运动。P波运动速度最快,传播速度每秒钟8~9km,最先到达地面。在震中区,P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颠簸,造成的破坏不大,是给人们地震发生了的信号。s波的运动速度比P波慢,通常平均每秒钟4~5km,是继P波后到达地表的破坏性极大的波。它使人感觉到的是前后左右的摇晃以及建筑物等的倒塌,是直接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波。因此,自我救助主要是在P波到达地面后的数秒钟之内的事。当P波到达时,应立即反应是地震发生了。若能在横波到达并造成破坏之前的十几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给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一般称为12s自救机会。

另外,地声地光也是大震的预警信号。许多地声出现在震前10min内,到临震十余秒时声响最大。临震时先听到“呼呼”风声,接着是“轰轰”声,再就是“咚咚”声,之后地面开始震动。地光是地壳内溢出的气体,强化了低空静电场所致。其形状有带状、片状、球状、柱状,颜色以蓝、白、红、黄居多。地面微动可能是临震前震源区断层预滑造成应力波所致。历次大震的幸存者中,很多人就是观察到这些临震异常现象,判断有大震来临,迅速采取措施避险,而躲过了灾难。

(2)了解自己所处环境,果断采取相应措施。要迅速远离易爆和易燃及有毒气体储存的地域,避险时要远离高楼、大烟筒、高门脸、女儿墙、高压线以及峭壁、陡坡或海边,不要在狭窄的巷道中停留。

(三)现场急救

地震同时出现大批伤员,现场救护往往需在群众帮助下进行。做好现场指挥、现场伤员分类工作十分重要。

1.现场指挥

救护人员要掌握现场特点,包括建筑物倒塌程度、可能受伤人数和地点,选择安全救护场地。组成现场救护指挥站,组织救援人员将伤员脱离受伤现场,在选定的安全场地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

2.伤员的现场分类

根据伤员受伤各程度、部位、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分类,有利于按伤员伤情的轻重缓急进行救护和向医院转送。机械性外伤,指人们被倒塌体及其各种设备的直接砸击、挤压下的损伤,一般占地震伤的95%~98%。另外,还有埋压窒息伤、完全性饥饿、烧伤等。

(四)震后自救与互救

自救与互救在抗震救灾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无论有无救援力量到达,灾民自救都是不可缺少的救生措施。据部分资料统计,自救与互救的脱险率可达40%~80%。

一次强烈地震经过几十秒钟后结束了,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自救。在废墟下压埋较轻的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况,寻找可以自救脱险的薄弱部位,尽力自救,完全可以脱险,失去理智的乱喊乱叫是无济于事的。若受重伤或暂时不能脱险者,不要乱喊乱动消耗体力,要设法延缓生命,首先把妨碍呼吸的部位(口鼻胸部盼近)松动一下,或扒开一定的小空间,以利呼吸,等待救援。发现有人扒救时,可用喊或敲击物体的方法为扒救人指明埋压的位置。

互救要有组织、讲究方式方法,避免盲目图快而造成不应有的伤亡。首先通过侦听、呼叫、询问及根据建筑结构特点,判断被埋人员的位置,特别是头部方位,再进行开挖施救。

问:就是询问震时一起的亲友、同志和当地熟人,指出伤员的位置,了解当地的街道情况、建筑物分布情况。

探:就是在废墟空隙,或者排除障碍钻进去寻找伤员。这时要注意有无爬动的痕迹及血迹,以便寻找已经精疲力尽的遇难者。

喊:就是呼喊遇难者姓名,细听有无应答之声。

听:就是贴耳侦听伤员的呼救声和呻吟声,一边敲打一边听,一边用手电照一边听。

看:就是仔细观察有没有露在外边的肢体血迹、衣服或其他迹象,特别注意门道、屋角、房前、床下等处。

通过以上五种方法,找到伤员位置,然后再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救援方法,就能很快地将伤员救出,并逐步扩大救援。

救出伤员后应首先将其头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内灰土,进而暴露胸腹部。如有窒息应及时施以人工呼吸;如伤势严重不能自行出来的,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暴露全身,查明伤情,施行包扎固定或急救。在扒救中,可使用铲、铁杆等轻便工具和毛巾、被单、衬衣、木板等方便器材。企业的医护人员脱险后,能在救护工作中起重要的核心和骨干作用。要立即在马路口、废墟旁建成临时包扎点、医疗点,指导自救互救,抢救出来的伤员应尽快包扎,并设法寻找药物、水和适当食物给以急救,然后转移和治疗。

(五)预防余震灾害

强烈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短期内很可能还会有较强的余震,使已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建筑物再次坍塌。因此,地震后不能麻痹大意,要积极预防强余震灾害。搭建防震棚,一方面可解决住宿问题,也是预防余震灾害的有力措施。同时,做好防疫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注意什么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紧急避险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震来临时我们应对的相关措施,欢迎阅读。

地震来了怎么办:5个应对措施

1保持镇定、头脑清醒。

防止因过度紧张或情绪激动而造成的损失;沉着冷静面对突发事件

如果有可能的话,尽可能跑到室外安全的地方,开阔、结实的地面

但是不要你争我抢,要保持秩序,否则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事情

2不要在风扇、点灯或可能掉落重物的地方,远离窗户、玻璃等

3如果没有时间逃到外面,就应该在室内找到一个容易支撑起三角空间的地方,注意空间不要太大,防止塌下

4身体应采取蜷缩的方式,自己尽可能降低重心;保护自己的身体。

5抓牢身边的牢固的东西。

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应对地震5个要点

1,如果是在平房,应迅速头顶保护物跑到屋外;来不及跑时可以躲在桌下、床下或其它坚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者衣服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2,如果是住在楼房,则应迅速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适用电梯,更不能跳楼,待强震后迅速有序撤离。准备梯子、绳索以备被关在室内可以逃离。

3,身处闹市的话,则应注意保护头部,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玻璃窗、广告牌、门柱、墙壁都是需要躲避的危险物,不能作为扶靠的对象。

4,如果在汽车行驶中,则迅速躲开立交桥、陡崖、电线杠等,并尽快选择空旷处停车,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以免妨碍遇难人群和救援车辆通行。

5,不幸在野外的话,应尽快找固定岩体的高处集中避险,不要让自己在低洼地带,并找出火种点燃火堆,在海边的话还应该防范海啸,迅速找到安全地带避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意大利位于什么地震带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意大利位于欧亚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也叫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是一条横跨欧亚大陆,并包括非洲北部,大致呈东西方向的地震带,总长约15000公里,宽度各地不一,在大陆部分常有较大的宽度,并有分支现象。环太平洋地震带外几乎其余的较大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欧亚地震带西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北非海岸,东去经意大利、希腊、土耳其、伊朗至帕米尔北边,进入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南边沿喜马拉雅山山麓和印度北部,又经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至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

欧洲很少发生地震,但意大利则是个例外,这是因为它处于非洲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处,非洲板块每年都在以2厘米左右的速度上升,释放能量,这使得意大利随时处于地震的“活跃地带”,尤其是山脉绵延的中部地区。因此意大利每隔5到10年就会发生一次6级左右的地震。从地质学角度分析,意大利所属的亚平宁半岛本就属于地震多发地,地质断层几乎贯穿整个国家。亚平宁半岛以西属于欧亚大陆板块,以南为非洲板块,后者以缓慢速度向北移动。此外,半岛以东还存在一个朝东北方向移动的阿德里亚小板块,几大板块间的挤压或者拉伸可能引发地质活动,待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

今天小编对意大利位于什么地震带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地震破坏的表现有哪些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的直接灾害是指由于地震破坏作用,包括地震引起的强烈振动和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导致房屋、工程结构、物品等物质的破坏,包括以下几方面:

⒈房屋修建在地面,量大面广,是地震袭击的主要对象。房屋坍塌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直接恶果是砸压屋内人员,造成人员伤亡和室内财产破坏损失。

⒉人工建造的基础设施,如交通、电力、通信、供水、排水、燃气、输油、供暖等生命线系统,大坝、灌渠等水利工程等,都是地震破坏的对象,这些结构设施破坏的后果也包括本身的价值和功能丧失两个方面。

⒊工业设施、设备、装置的破坏显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正常的供应和经济发展。

⒋牲畜、车辆等室外财产也遭到地震的破坏。

⒌大震引起的山体滑坡、崩塌等现象还破坏基础设施、农田等,造成林地和农田的损毁。

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水灾等威胁人畜生命安全的各类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社会层面的,如道路破坏导致交通瘫痪、煤气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灾、下水道损坏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电讯设施破坏造成的通讯中断,还有瘟疫流行、工厂毒气污染、医院细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

二是自然层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水灾,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强烈地震还可引起海啸。

今天小编就地震破坏的表现有哪些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震时在商场如何躲避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商场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商场里面是有应急灯的,即便是晚上发生停电或者在地下商场中,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一般有光亮的地方都是安全出口,应该向有光亮的地方逃生。

地震逃生最忌慌不择路,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如椅子等躲避,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这时应保持冷静,做出正确的抉择。避震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开间小、有支撑、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比如洗手间、厕所等,切忌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以免发生生命危险。避震时身体应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最好抓住坚固的物体,如桌腿、下水管等,也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同时要保护头颈、眼睛,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今天小编对地震时在商场如何躲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我国四川为什么会是地震多发的地区

全文共 1100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地区活跃着多个地震带,包括金沙江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松潘-较场地震带等。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汶川大地震和雅安地震,就发生在龙门山地震带上。而8月8号发生的九寨口地震发生在松潘-较场地震带上,下面来看看我国四川为什么会是地震多发的地区吧?

地震发生的原因

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是由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所驱动的。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外部表现。内部能量释放主要有一下形式:地震,火山,板块运动,地质构造。地震是其中之一。

四川地震的原因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

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7.0级强震,震中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级地震发生在岷江断裂带附近。

由此可见四川地震和断裂带有直接关系。龙门山大断裂——它是一条贯穿岩石圈的巨型地壳断裂系统,南北延伸越500公里,宽达70公里。本来,以岩石组成的坚硬地壳几乎坚不可摧,它之所以能发生如此大的断裂、扭曲,一定是有什么强大的力量撕裂了它。于是,科学家们研究龙门山断裂带中岩石的应力场发现,这股强大的应力的确客观存在,而它,则来自西南方向的更高一阶的地域——青藏高原。

龙门山断裂带中多发的地震,就是来自青藏高原方向的应力场持续对地壳提供挤压应力,当地壳中的岩石实在不堪应力的重压而破碎、断裂时,巨大的能量释放,以机械波的形式传遍四周,便构成了惨烈的地震。龙门山是山区与盆地两个地质体的接触带,由于对刚性客体来说,默认其力作用在两者交界的边缘,因此,山与盆接触的前锋带,便成为了应力场释放其机械力的集中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地震便多发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地震现场的救护方法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伤害中各种骨折占第一位,软组织损伤占第二位,挤压综合症是第三位。脊柱骨折约占骨折的1/4,其中30%-40%可并发截瘫,有相当数量是在搬运中截瘫加重。四肢骨折以闭合性为主,肋骨骨折的断端刺伤可造成气胸或血胸。人体肌肉受到强烈挤压,或被重压6小时以上,局部肌肉坏死,释放出大量蛋白分解物质进入血循环,导致休克和肾功能衰竭,这就是挤压综合症,死亡率极高,稍轻的也会影响以后的肌肉功能。休克和外伤感染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挖掘被埋压人员应先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先暴露伤者头部,清除他们口鼻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搬运脊椎损伤者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时,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救人时应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急救原则包括,排除窒息和呼吸道梗阻,处理创伤性休克,处理完全性饥饿,以及外伤止血、包扎和固定。

发生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对开放性骨折,不应做现场复位,以防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做简单固定后再转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今天小编对地震现场的救护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如何拍摄好鸟类的照片 高速活动动物如何拍摄

全文共 1309 字

+ 加入清单

在熟习拍摄静态相片例如风景、人像后,各位同学可能也会想挑战拍摄一些野外生物,当中拍摄飞鸟为比较容易找到的动物之一。但这种摄影题材对器材和拍摄技巧也有一定的要求,以下为9个拍摄鸟类的基本技巧,学习后再多练习,一定可以拍出满意的作品!

(一) 必用长焦镜

鸟类很多时候是在天上飞,或是在水面捕食,或是在树上休息,要拍出大和清晰的相片,长焦镜如300mm、400mm比较常用到,有时甚至可能用到800mm,所以各位摄友可以先入手一些便宜的300mm长焦变焦镜头(成像质量好的长焦镜头价格一般较高)来练习,加上 x1.4 或 x2 的增距镜 (Teleconvertor) 便有接近600mm的长焦了,但留意加上增距镜后最大光圈也会相应减小。

(二) 光圈不要开到最大

大光圈虽然可以拍出浅景深令背景变模糊,但在长焦下很容易令景深变浅,而且鸟会移动,景深过浅很容易令主体变模糊,因此在拍摄飞鸟时不妨使用 f/5.6 - 8 的光圈,令景深保持在合理范围而又能突出主体。

(三) 快门要快

根据要拍摄的鸟类动作来决定要保持的快门速度,一般会用上比较快的快门速度,对于飞行中的鸟类,1/800s 或以上可以清晰捕捉到它们的动作,而比较平静,在休息的鸟类最好也能保持最低 1/250s 的快门速度(如果你是用长焦,记得符合「安全快门」以免手震)。

(四) 不要害怕使用高ISO

在第二和第三点我们知道光圈不要太大,快门又要快,那么要让鸟有正确曝光我们便要提升 ISO了!在大白天使用高ISO不会对相片质量有着重大影响,而且现在相机内置或后期软件的除噪点功能也很成熟,因此不要害怕使用高ISO啊!按当时的环境光线来调节适当的ISO 值,ISO800、1600等便足够让你使用高速快门了!

(五) 善用「点测光」(Spot Metering)

一般相机也会有 3 个不同的测光系统,最常用的是「平衡测光」,但为了让目标雀鸟有着正确曝光,我们可以把相机调到「点测光」并让鸟类保持在测光点,这样即使是向着天空拍摄,鸟也不会变成曝光不足。留意有些相机当调到「点测光」后,它只会为中间的对焦点测光,请先替你的相机作测试!

(六) 使用连续自动对焦 (AI-Servo / AF-C) 和中间对焦点

对于飞行中的鸟类,我们可以善用相机的「连续自动对焦」功能 (AI-Servo / AF-C),也可以开启A多点区域对焦或自动追焦等功能,这样相机便会自动保持鸟类在对焦范围了。留意追焦速度和准确度跟相机是有关系的。而通常相机的中间对焦点也有着最强的对焦能力,因此各同学可以把雀鸟放在中间,再利用剪裁功能作二次构图。

七) 拍摄 RAW文档

RAW文档对于光暗的宽容度最大,有时鸟的白色羽毛会稍稍过曝或曝光不足,我们也可以利用对RAW文档高光(Highlight)和阴影(Shadow)后期编辑无损地修正过来。

(八) 认识你的拍摄对象

各摄影不妨在网上先学习目标鸟类的栖息习惯和捕食地点、时间、行为等,这样更可以准确地捕捉到牠们的美态。

(九) 使用单脚架

常常拿着具重量的镜头和机身很容易累,因此不妨入手一支单脚架来使用,不但能减轻重量,也可以令相机更稳定,对拍摄鸟类有很大帮助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地震时该怎么办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强裂地震,时间短、地区广、破坏性大,可造成人群各种严重的综合伤害。在6小时内因创伤死亡人数可在50%。其中有10~15%的人可以救活。多数在1小时内因大失血、气道梗塞(1~2分钟)、缺氧所致昏迷而死。

我国处于濒太平洋地震与欧亚地震交汇地带,地质结构相当活跃,约有1/3的国土受到袭击。本世纪以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200余次,1/10发生在中国。新中国成立40年来,发生11次7级以上地震,死亡达40万人。

一、急救

1.组织急救。由现场干部、群众、部队等自动组织起来,根据伤者的呼叫和他人提供的情况,先把压在废墟下的伤者刨、挖出来。刨挖进要快、准、稳,以免再受伤。先把伤者头面露出,并清理口鼻内异物,以利呼吸。

2.重伤者如呼吸、心跳停止,大出血,头部,内脏受伤应优先抢救。

3.有大批受伤者,必须向急救站、医院、领导机关,通过电话、电报、传真等方式迅速报告。

4.送医院急救,应采用汽车、火车、飞机,尽快将伤员送到。在途中应有专人照料,详细观察病情,尽快地急救伤员,减少痛苦和死亡。

二、地震时应怎么办

1.立即关闭电源、火源。

2.住平房者速跳出室外到比较宽广的处,住楼房者可躲在桌子下面或有支撑和管道多的室内。

3.头部最好顶安全帽、塑料盆等,以便保护头部。

4.不要靠近狭窄的夹道、壕沟,峭壁和岸边等危险地方。

5.居住在海边的居民要防海啸,防止海水倒流的水灾。

6.居住近山者,要警惕山崩和泥石流的发生。

7.跑散时不要过度惊慌,要有序不紊。讲究卫生。

8.注意余震,但不要听信谣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震七个自救方法与自救常识

全文共 1034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来临时切莫惊慌,那么地震如何自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震七个自救方法与自救常识,欢迎阅读。

地震自救常识

假如你遭遇地震时,请你首先要做到的是-------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地震七个自救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世界上地震带和火山带分布一致吗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带是指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地球上主要有三处地震带。地震带基本上在板块交界处,在地震带内震中密集,在带外地震的分布零散。地震带常与一定的地震构造相联系。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交界处,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

火山活动的地区。与地壳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强烈带或板块构造边缘软弱带有关,常呈有规律的带状分布。世界上有4个主要火山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东非火山带。

火山和地震同分布在大陆板块交界处.因此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那么,世界上地震带和火山带分布一致吗?

大体一致,但不完全吻合。因为火山和地震现象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那么在地壳上层,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张裂或相互碰撞的地区由于巨大的地应力的积累,在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比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现象来释放能量。而那些离板块交界地区相对较远的大陆内部多发生整体移动,发生火山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最活跃的地区是哪里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家庭地震安全知识

全文共 1412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对人类最具威胁性的自然灾害之一,那么家庭要如何防震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家庭地震安全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家庭地震安全知识——遇到地震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生地震,根据房屋结构的不同及距震中远近,从地震初动到房屋倒塌会有十几秒或更长一点的时间。因此,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避震。

1、如果在平房里,能直接跑到室外是最安全的。如果来不及,可迅速趴在床边、躲在桌旁(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如果房屋开始倒塌,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后再撤到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处在楼房的一、二层,无危险坠落物掉落,可迅速跑到楼外避震。如果来不及或处在较高的楼层,要及时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或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躲避。如厕所、厨房、墙根、储藏室、坚固的桌下、床边、农村土炕炕沿下、低矮而坚固的家具旁及房间内侧的墙角、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等。

3、选择好躲避处后应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采用蹲下或坐下姿势,脸朝下,双臂护头,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

应急注意事项

1、遇震不要惊慌,要从容镇定,不盲目乱跑。

2、不要待在床上,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在楼梯间躲避,也不要乘坐电梯,更不要跳楼。

3、应远离吊顶、吊灯下,无支撑物的空房间内,外墙、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水泥预制板墙、门柱旁边等危险处。

4、如同时遇到燃气或有毒气体泄漏,要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逆风躲避。

5、躲进房间后,要把门打开,以便于逃生或他人救援。

6、在教室内遇到地震时,学生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快速撤离。来不及撤离时,可迅速躲到课桌下,双手抓住桌腿,也可躲在课桌、实验台旁边,或躲避在教室内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并用双手保护好头部。

看过“家庭地震安全知识“

家庭地震安全知识——地震征兆

1、地下水异常。指井水、泉水等出现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水位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柚竭或涌出等异常现象。人们总结成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动物异常。生活中家畜及蛇、老鼠等动物在地震来临前都有所预感,会出现反常现象。人们总结成谚语: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

3、气象异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久旱不

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等。另外,地震前往往会看到浮云在天空呈极长的射线状,射线中心指向的位置就是地震中心的位置,这样的射线云很容易被人们观察到。

4、地声异常。指震前从地下发出像炮响雷鸣、重车行驶、大风鼓荡一样的声响。如果在震中区,3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前往往可听到。

5、地光异常。指震前出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银蓝色、白紫色等混合色光亮。光亮形态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地光多在震前几小时至几分钟内出现,往往持续几秒钟时间,出现的范围也较大。

6、地气异常。指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白、黑、黄或无色的雾气。雾气往往伴有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地动异常。指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往往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

8、地鼓异常。指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9、电磁异常。常表现为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家用电器出现异常,尤其是收音机失灵。还表现为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设防烈度与地震等级是什么关系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不同级别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大呢?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5级,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设防烈度与地震等级是什么关系吧?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级为7.8级,震中烈度为11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烈度为8度,北京市烈度为6度,再远到石家庄、太原等就只有4~5度了。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设防烈度与地震等级是什么关系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本网自然灾害栏目内容,可以更好的保证家人的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地震自救知识

全文共 3372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以后一定要遵循快速救助的原则,越快越好,但是如果自己不小心陷入了地震灾区中,没有其他人来救助时该怎么做呢?一些事项必须要注意。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震自救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地震自救方法

假如你在卧室里

千万别钻床底下: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等开间小的地方。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

躲开头上悬挂物: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以防上面的悬挂物落下砸伤及电源线着火引发的次生灾害。

衣柜绝不允许进去:唐山地震时,有人钻进衣柜躲藏,几天后救援队发现时,人是完好的,但最后憋死了。

把门打开:躲藏地点离门近点,门最好打开,可以背靠在门框上,手抱头,待地震结束时准备随时转移,为逃生准备活路。

假如你在客厅里

把客厅当成转移地带:现代人生活富裕了,宽敞明亮的新式客厅出现后,其功能也在变,成为日常会客、休闲的区域。客厅是四通八达没有堆积物的地方,地震中,应把客厅当成安全的转移地带。

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中国人传统习惯是将逃生用具锁在柜子深处,一旦用时却发挥不了作用。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方便各个房间的人拿起就跑。

假如你在卫生间

此处最安全: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恰好在卫生间,那么恭喜你,你的生存几率要大很多。地震时,尺度越小的房间越安全,尺度越大震动越大越容易倒塌。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更安全。

水源很重要:守着水源是卫生间的一大优势,唐山地震,有人靠水维持了很长时间。

人莫扎堆:都知道卫生间最安全,但地震发生时,切莫全家人都一起躲在卫生间,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几率。因为,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并不确定,只是相对的安全,人员分散躲藏意味着总有人在外面以防万一,可以在震后即时展开救援。

假如你在高楼里

远离高层楼的窗户:地震时,高层楼面向马路的那面墙很不稳定,高层楼的窗户更要远离。现在的楼一般都是框架式结构,砖起到的作用是隔风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时,常常是框架在,墙没了,如果人躲在窗户下,很容易被甩出去。

千万不能坐电梯: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一旦断电,上不来下不去就卡在里面出不来了。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往哪儿跑要看情况:地震发生后,一定要往下跑吗?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住在高楼层的住户而言,往哪儿跑的原则应该是就近——离地面近就往地面跑,离楼顶近就往楼顶跑,总之,“见天见地”都能够和外界接触,相对更安全。

确认逃生通道还是过火通道:逃生时,一定要走逃生通道。高楼本身就是拔火罐,现在的高楼在设计时,有的设计了专门的过火通道,是用于疏通火情的,千万要分清楚。

逃生绳使用分人群:有的家庭备有逃生设备,比如速降绳,使用时一定要在一轮地震波结束后的平静期。提醒您的是,使用速降绳的人一定是经过训练的,速降过程中需要脚的借力支撑,否则跟跳楼没什么区别,只是多了根绳而已。

假如你在矮楼里

砖混楼更容易坍塌: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比较,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材料砖砌体为脆性材料,抗震性能较差,框架结构稍胜之。地震发生后,住在砖混老楼里面的人应更主动地寻找机会,迅速撤离。

一定要按顺序逃离:2008年在汶川地震现场救援时发现,一些场所楼内的遇难者是在过道、楼梯或者屋门口附近。这表明地震时人们在外逃,但是还来不及到达安全地点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地震时,群体逃生时一定要按顺序逃离,前面的人为后面的人逃生留下时间。

低楼层也不能跳楼:住在一、二层楼,也不要选择跳楼逃生,跳楼不仅会造成骨折,还会被高处坠落的重物砸伤。

假如你在平房里

室内坠物最危险:住平房的居民,如地震发生时在室内,应立即躲到炕沿、墙根下、桌子及床下。要尽量利用身边物品,如棉被、枕头等保护住头部。因为平房内空间狭窄,屋内东西多且放置多于高处,地震时很容易造成坠落伤害。

逃出谨防断电线: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它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空地上。平房区电线零落,地震时火灾发生率特别高,尤其要防。

最大的危险是街道:平房胡同内路面狭窄,四处皆是自建房,倒塌的房屋可能把路面覆盖住了,逃生之路并不顺畅,此时能不能逃出去,就看命大不大了。

最不可取的行为 :千万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切忌逃出后又返回取财物。

假如你在学校里

课桌就是救命草:正在学校上课时,如果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有序撤离远离楼转角:震后要按照平时的逃生训练,在老师安排下有序向教室外面转移。撤离过程中,在楼梯转角处最容易发生踩踏事件,要有序通过。

操场最安全: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假如你在汽车里

千万别躲在车里:汽车看起来很结实,但其实只是薄薄的一层,不堪一击。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你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此时应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然后立即下车抱头蹲在车边。

抓牢扶手,降低重心:如果地震时你正坐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那么只好就地取材,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假如你在公共场所

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能否逃离,一切取决于有没有良好的制度保障。震后,公共场所一面漆黑,惊恐的嚎叫声四处而起。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躲在近处的大柱子旁边:与其乱冲乱撞,不如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保护好头部。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这些地方要远离:远离玻璃橱窗、门窗或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假如你在户外

就近选择开阔地:立即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要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要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避开其它危险场所: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等处,还要注意避开高压线和下水道。

要保护好头部: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假如你在野外

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如果地震时你在野外,那么你太福气了。但不要高兴太早,野外还是有危险的,要避开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泥石流滑坡等。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迅速寻找开阔并不会受崩塌、滑坡影响的地方避灾。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假如你在海边

越高越好、越远越好: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听到海啸警报的话,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往高处跑,越高越好。如果海啸时你在船上,那么就随船往深海走,因为海啸是越边上越危险。总之,要么往高处,要么往远处。

看过“地震自救知识“

地震逃生原则

逃生原则1:“蹲下、掩护、抓牢”

无数次地震救援案例表明,地震中最危险的时刻,是在晃动最为强烈时,试图强行逃出房屋,或返回房屋试图抢救同伴及某些物品。这些举动会加大被坠落物体砸死、砸伤的几率。

因此,国际通行的地震逃生原则“蹲下、掩护、抓牢”,至少时至今日仍然是有效的。

逃生原则2:最佳路线“停—跑—停”

地震其实是有规律的,一次震动袭来,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长的持续一两分钟,之后便会有短暂的平静期。间隔时间越长,说明震源离你越远。

当房子晃动的时候,你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思考,不晃的时候往下一个地点转移,在下一波震动来袭之前,躲在新的可藏身的安全之处。

总之,逃离的最佳路线便是“停—跑—停”,直至从屋内转移到屋外,从不安全的地带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逃生原则3:次生灾害要避开

造成的地震危害不仅仅是建筑物的坍塌,电线的折断、燃气的泄露、水管的爆裂都可导致火灾、水灾等次生灾害。以火灾为例,每个人在地震中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地震危险度最高的大城市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此外,"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我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

近些年青藏高原地震区龙门山地震带很活跃,2008.5.12汶川地震、2017.8.8九寨沟地震都处于这条地震带上,因此处于这条地震带上的城市危险度很高。

今天小编对中国地震危险度最高的大城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