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甘氏宗祠世德堂(精品20篇)

浏览

7576

文章

653

篇1:时氏宗祠和时文师川堂屋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时氏宗祠时文师川堂屋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时氏宗祠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大塅镇浒村村委时家段自然村,始建于元代中晚期,坐北朝南,砖木瓦结构,占地面积为2220平方米。砖木瓦面宽60米进深22米穿斗结构,斜坡面阴阳合瓦屋顶,地面用材地砖,前、中、后三进,四口天井,14开间,梁柱门窗系各种花鸟人物木雕图案,整个建筑呈皇宫殿式,假九重。由48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支撑,分义路、礼门、中大门,前殿琼楼仙罗盖,中殿高悬各朝皇赐褒典,两根蟠龙石柱是由整块花岗岩石雕刻而成,全长4.3米,围径1.63米,一对栩栩如生的苍龙游戏于石柱云霞之中,如此精美的雕刻艺术作品和整体建筑,为铜鼓古城建筑工艺和客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该宗祠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客家文化及古建筑研究价值。时文师川堂屋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大塅镇浒村村委会自然村,始建于元代中期建筑,坐北朝南,建材砖木瓦面宽40米进深26米,占地面积为1080平方米。穿斗,三角斜坡屋顶,地面用材地砖,前、后两进,一口天井,16开间,梁柱门窗系各种花鸟人物木雕图案,整个建筑呈仿宫庭式,如此精美的雕刻艺术作品和整体建筑,如此雄伟在我国古建中实为罕见。该堂屋主原为朝廷高官修养居,该古建仿宫廷建造,对研究古代皇宫建筑工艺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浒村村:浒村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观阁黎氏宗祠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观阁黎氏宗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黎氏宗祠,位于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七谷村2组,建于清代,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1188平方米,建筑面积675平方米,由门牌楼、前厅、正厅(已毁)、左右厢房构成四合院布局。

门牌楼为砖石结构,宽33.68米,高约10米,单檐,仿古建石坊,四柱三间,宽6.5米,高7.4米,明间为通道,两次间用青砖封堵;坊柱置有对联两幅,一云“来游珠履觇门第,记忆嫦娥报牲名”,一云“仿鹿洞芳规规趋必由是路,峙狮严耸峻峻及可配于天”,坊额右行“黎氏宗祠”,额上立行“状元第”匾牌;坊上雕人物、动物、花卉图案。

前厅中为戏楼,面阔6.5米,进深5.4米,左右各置配房3间。厢房面阔3间13.28米,进深5间6.14米,高5.4米,穿斗抬梁梁架,小青瓦屋面,悬山式屋顶。院内左右各有1口清代古井。

黎氏宗祠门牌楼建筑规模宏大,石雕艺术精湛,线条流畅,人物活泼生动,是不可多得的民间雕刻艺术珍品,对研究民间建筑艺术以及该区域的石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

作为坊房结构的民居,仅此唯一。匠心独具的设计理念,形成了该祠独特的建筑特色,具有重要的艺术、科学价值。

同时,它也是广安市域内保存较为完整的族属宗祠建筑,为研究市内族属繁衍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1年,黎氏宗祠被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正厅左右转角东侧外缘为基线向东外延20米,以门牌楼外缘为基线向西外延20米,南面以左厢房外缘为界,北面以右厢房外缘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造罗寨蓝氏宗祠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造罗寨蓝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蓝氏宗祠位于阳春市三甲镇大垌村造罗寨自然村一口水塘边,座西南朝东北,背面和远处都是层层叠叠的山峦。据《蓝氏族谱》记载,蓝氏宗祠建于乾隆十年,即公元1745年,至今已有268年历史。

蓝氏宗祠是典型的岭南建筑,属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812平方米,其中宗祠建筑面积590.8平方米,宗祠共有三座九间,最外面的叫前座,往里走依次是中座、上座,且各座之间还有天井,祠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

1999年9月,蓝氏宗祠被列为阳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三甲镇:三甲镇位于阳春市西南38公里处,总面积181.3平方公里,总人口47000多人,辖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三甲镇有三茂铁路客货运站,广湛中线公路从境内通过。建有寻呼机、移动电话通信基站。已建成8座总装机容量3830千瓦、年发电量1565万度的小水电站,尚有10座装机容量6553千瓦、年发电量2265万度的小水电站资源;建有11万伏输变电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新化刘氏宗祠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新化刘氏宗祠为新化文物保护单位。

新化刘氏宗祠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百茶源村。

新化刘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建筑本体为砖木四合院,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面积1083平方米,分正殿、戏台及二层两侧厢房,整体风格小巧别致,建筑构件灵动精美。

戏楼为青瓦歇山式建筑,一层通祠堂正门,铺砖石地面;二层为戏台木楼板面,顶部上方及周围满绘图案。

全国宗祠千千万,大部分壁画内容是暗八仙、吉祥图案等,诗句作为壁画主题的祠堂真的是少之又少。新化县的这个刘氏宗祠就是其中之一。

刘氏宗祠已是新化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但它的保护级别不应止步于此。原因不仅在于壁画的独一无二,还因为宗祠内现存的建筑构件在全国宗祠中实属罕见。

“龙凤花卉”缕空额枋额枋刻三龙两凤,周饰花卉,髹金漆。金漆在木雕上广泛运用是在潮州地区,湖湘地区相当少见。

百茶源村:百茶源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余村余氏宗祠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余村余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余氏祠堂位于苏庄镇余村内·清代·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西朝东,有戏台、厅、堂三进,中隔天井,天井两边为厢房。第二进面阔五间,通面阔18.95米,通进深8.5米。明、次间两缝皆为五架前卷棚,三架和五架梁均用雕花平盘斗拱支托童柱,牛腿雕狮子戏球。硬山顶。

苏庄镇:开化县辖镇。1950年设苏庄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改乡,1987年更名毛坦镇,1992年又改苏庄镇。位于县境西北部,苏庄溪南岸,距县城28.8公里。面积233.2平方公里,人口2.1万。星(口)古(田山)公路过境。辖大坂湾、洪源、平坑、横*J、唐头、余村、溪西、倪川、茶岭、蕉川、苏庄、枧畈、漳田、富楼、富户、龙坦、山坑、茗川、高坑、方坡20个村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宜兴潘氏宗祠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宜兴潘氏宗祠为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潘氏宗祠,位于丁蜀镇蜀山村东坡书院西侧。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氏宗祠建筑坐北朝南(南偏东5°),为典型的民国建筑,共三进,通面阔5间17米。第一进前天井进深1.80米,第一进进深8.10米,正房面宽3.70米,一二进间天井进深5.40米,第二进进深8.50米,二三进间天井进深3.30米,第三进为两层楼房,进深7.40米。潘氏家族中潘稚亮为东南大学知名教授,潘序伦则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据族人介绍,当时两人均过问祠堂的建筑,祠堂位置东邻东坡书院,西靠蜀山老街,在蜀山风景区保护范围内。目前,第三进房屋损毁严重,已是危房。一、二两进房屋改建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柯氏宗祠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柯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柯氏宗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大场居委金场南街中段,始建于清代,坐东北向西南,通面阔27.4米,通进深22米,占地面积为971.05平方米,建筑面积602.8平方米。两进一天井格局二伙巷格局,土木结构,外观是硬山顶、琉璃瓦屋面、屋脊镶人物、飞禽走兽纹嵌瓷,头门为对称对开式,其上方有阳刻“柯氏宗祠”石门匾一方,左右铺饰花岗岩石浮雕,屋内为采用三载五木瓜抬梁式木结构,两通廊立方形石柱,正厅立梭石柱,各柱上皆0对联文字。祠东侧有水井1口,头门右侧有碑记1方。其文记载咸丰八年中秋,祠为飓风所毁,同年葺复。今尚存残碑略可考悉。今逢兴隆盛世,国富民殷,重建工程于已丑年三月初五鸠工动土,是年十一月十四日竣工。同年十一月十九日隆重举行重建落成暨升龛晋主庆典仪式。其堂内建筑运用木雕,石雕、嵌雕,具有潮汕建筑特色。该宗祠对于研究潮汕古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借鉴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樊氏大宗祠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樊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樊氏大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位于五里乡樊村内。坐南朝北,三进五开间,总占地面积约620平方米,第一进明间门楣嵌“大宗祠”匾额,稍间辟边门,后檐接戏台,台高1.9米,宽6.56米,顶部作八角藻井。第二进通面宽15.55米,通进深11.50米,硬山顶,五架梁带前后双步卷棚顶廊子,主体梁柱用材粗大。中、后两进间有祭亭相连,祭亭重檐歇山顶,后进重檐楼屋,鼓形柱础。檐口置沟头滴水。

该祠主要特色:

一、祠内立有大小柱子百余根,梁枋、牛腿、雀替、斗拱、飞檐等砖雕木刻的龙凤狮鹿、亭台楼阁及人物花卉图案线条流畅,精细美观,特别是祠内各砖木构件上所雕饰的110个戏曲人物图案造型各异,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立体感强,充分体现了当时的建筑艺术水平,极具时代特色。

二、它是以前进戏台为中心布局的宗祠建筑,戏台由前台、走道、化妆室、观戏楼等四部分组成。据调查,这种布局的宗祠建筑虽在常山还存一些,但保存如此完整的戏台建筑已不多,它充分说明在当时的常山民间利用这种宗祠建筑演戏已很风行,同时也说明至迟在清乾隆年间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戏台格局,极具代表性。

1991年11月13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至2002年,省文物局、财政部门已拨款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隔塘邓氏大宗祠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隔塘邓氏大宗祠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隔塘邓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水藤村隔塘大街10号。始建于明朝末年,清道光三年(1823)重建,1999年再重修。坐南向北,面阔三间12.5米,进深三进25.6米。硬山顶,灰塑龙舟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麻石脚。头门进深两间8架,前设三步廊。前廊的雕花驼峰、木雕托脚以及砖雕墀头精致。中座为四柱三间三楼砖石牌坊。鸭屎石质构筑。正面刻有“文章华国”,背面为“诗礼传家”,在顺德祠堂中少见。后堂孔皆堂进深三间12架,前双步廊,后三步廊。步梁砍削成月梁形式,并存有鸭屎石柱。祠堂主体为清代建筑风格,遗存部分明代建筑构件,能反映祠堂的沿革,有一定价值。

2009年7月,隔塘邓氏大宗祠被列入第四批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顺德博物馆

水藤村:水藤村委会位于乐从西南面,距离镇05.5公里,与国际家具城相连,辖区内有水藤国际木业材料市场、龙威家具材料城、东鸣国际家具城、南豪国际家具城等,紧靠325国道,面积5.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87人,住户2735户,耕地总面积3012亩,其中鱼塘面积1982亩,以养殖加州鱼、四大家鱼为主。村委会下设1个股份社,17个村民小组,共有99名村民代表,138名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邝氏宗祠——抗战期间开展军事训练活动地遗址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邝氏宗祠——抗战期间开展军事训练活动遗址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邝氏宗祠——抗战期间开展军事训练活动地遗址位于大岭山镇太公岭村旧围,GPS坐标:北纬22°5509.3",东经113°4842.1",海拔高程34米。

该遗址始建于明末清初,坐北向南,是三间二进合院布置,面阔10.4米,进深17.5米,砖木石结构。

1938年1月,中共东莞中心支部派张英到大岭山开展工作。张英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以太公岭村为中心,向四周的乡村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训练壮丁,在各村组建自卫队,同时建立中共支部,发展党员,在太公岭村建立一个交通接待站,打下了群众基础。1938年初,张英在邝氏宗祠以办学为掩护,开展宣传、组织抗日救亡工作。同年12月,以宗祠前地堂作操场进行军事训练。

邝氏宗祠于1962年和2007年分别进行过两次重修,现在旧址保存良好,并基本恢复了原貌。2004年1月,被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太公岭村:大岭山镇太公岭村位于大岭山镇的西北面,距镇区3.5公里,辖区总面积2.24平方公里。太公岭村村民委员会下辖五个村民小组,主要居住五个村民住宅小区,分别是:大地小区、园塘仔小区、双岭小区、金榄小区、园山仔小区。常住本市户籍有478户,人口1675人,新莞人7100多人,有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共37家。2010年村组两级经济总收入1260 万元。太公岭村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白龙桥叶氏宗祠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白龙桥叶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桥叶氏宗祠位于白龙桥镇叶店村。

2010年,金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桥镇:白龙桥镇地处金华市区西郊,是婺城区政府所在地。镇域面积89.3平方公里,辖52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2万,集镇人口2.4万。境内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经济发展健康,经济实力强劲,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是一座充满着活力、实力和魅力的新型现代化小城镇。近年来,白龙桥镇党委、镇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镇、科教兴镇、商贸富镇、生态建镇”战略,经济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蓬溪谢氏宗祠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蓬溪谢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蓬溪谢氏宗祠位于永嘉县东皋乡,年代为清。

蓬溪谢氏宗祠,也称康乐公祠,始建于明朝中叶。祠内谢公山水诗碑廊是蓬溪人心中不朽的诗歌丰碑。谢公山水诗碑刻也是我国山水诗的朝圣地。

大宗祠七间两廊,中有古戏台,戏台前的天井是用楠溪江的天然大卵石铺成的,是一个四周围合的天井式院落。小院中厅挂有“存著堂”的匾额。中堂建有“孝思神龛”,神龛中供置有谢灵运的青石石刻造像。二边厢廊里有36块书法山水诗碑。每方碑刻黑底金字,由书法名家撰写。内容是谢灵运《山居赋》里的句子,以及录有谢公诗歌34首。其中的《山水鼻祖谢灵运碑序》详细地介绍了谢灵运的生平事迹。

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杨树陂蒋氏宗祠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杨树陂蒋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树陂蒋氏宗祠位于壶天镇山坪村,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为湖南境内清代典型宗祠代表建筑。整个建筑现存的38根圆柱,均为洋灰抹面,柱顶均用木构件制成的似西洋风格的构件装饰,墙上有1946年绘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祠堂现存建筑保护较好,且有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相结合的风貌,是研究中西建筑风格的实物资料。

2019年,杨树陂蒋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壶天镇:湘乡市辖镇。1950年置壶天乡,196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0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面积14.5平方公里,人口4.7万。镇政府驻北风铺。有公路通湘乡、娄底。辖壶中、壶天、龙山、大坪冲、日新、树塘、石狮、同升、潭溪、楠岳坪、大金、谷东、横东、直东、光辉、峡山口、光胜、湘溪、中石、石春、岩江、新坡、山桥、大塘、涧山、石坪、藕塘、金桥、井湾、洪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官溪胡氏宗祠

全文共 1248 字

+ 加入清单

官溪胡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官溪胡氏宗祠位于玉山县东南部仙岩镇内村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宗祠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占地面2264.2平方米,建筑面积3386.3平方米,规模宏大,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年(1884)进行的扩建,仍保持了明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飞檐翘角,雕刻精致,斗拱迭饰,特別是巍峨宏伟的十一开间大门廊为宗祠建筑中所罕见,整个建筑群多处浮雕,图案丰富格调古朴素雅,是座具有江南传统韵味的府第式宗祠,以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宗祠建筑线条粗犷,作风淳朴,是民间建筑的精品,江南典型的大宗祠代表之一,也是明清时期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高等级乡土建筑,是古代民间建筑专家的杰作、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建筑技艺上的高超本领,对研究古代民间建筑特别是祠堂建筑形式和技艺具有重要的价值。

官溪胡氏宗祠建筑年代清晰,建筑结构保存完整,设计布局有序,施工考究,风格独特,是宝贵的古建筑艺术遗产。官溪胡氏宗祠主体建筑由门廊、门厅、戏台、前天井、正厅后天井、享堂、小斤、左右厢厅、左右附房组成,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特点,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的,重视各建筑物之间的平面整体的合理安排。整个建筑平面呈矩形,门廊、门厅、戏台、天井、正厅、享堂、厢斤、附房等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现了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的理性精神,空问布局讲究谨均衡,但却灵活舒畅,使整个建筑既扩大了空间,又使各个独立的建筑相互连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既科学又合理,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官溪胡氏祠背依后背山,正面为桃溪、照壁和半月形月池,左前为文昌阁,右前方是桃源桥,依托充满美感的自然环境,构成宽松、和谐、舒畅均衡的总体空间,将宗祠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得景随形、天人合一、人文与生态和谐统一的美丽画卷。官溪胡氏宗祠是当地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记录着胡氏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胡氏家族的圣殿,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汉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与文昌阁、桃源桥、古井相辉映,成为当地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

官溪宗祠建筑文化精髓及精神层面上的意义,不仅融进了散居各地的胡姓子孙血脉中,而且在定程度上影响着赣浙闽三省周边地区的建筑风格和人文精神,对研究民间大型建筑的选址、布局以及中国宗祠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2019年10月7日,官溪胡氏宗祠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址:江西省玉山县仙岩镇内村

开放信息:有限对外开放

仙岩镇:玉山县辖镇。1958年置八都公社,1984年更名仙岩乡,1992年改镇。位于县境东南部,八都溪上游。东邻浙江省江山市新塘边镇、茅畈乡,距县城17公里。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1.7万。玉(山)官(溪)、玉(山)詹(德湾)公路过境。辖桥棚、大塘头、埂头、后陈、周源、黄茅坞、毛家、吴家、毛家垄、竹川10个村委会。八都溪自南向北流贯中部。农业主产水稻、棉花、油菜,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长洲黄氏大宗祠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长洲黄氏宗祠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黄氏大宗祠位于中山市西区长洲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历代均有重修。

该祠坐北向南,三间三进布局,中、后座置有左右厢房,其规模布局颇大,面积1600平方米。抬梁式木构架,前檐园盘形坐斗,上置如意斗拱,雕龙托脚。硬山顶,用蚝壳作外墙,龙船脊灰雕,槅扇装修部份的木雕精堪,灰塑、砖雕艺术品均保存完好。

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长洲黄氏大宗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区街道:西区位于中山市城区西部,是中心城区的西大门,面积25.21平方公里,辖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约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万多人。广珠轻轨、105国道、广珠公路、江中公路、新岐江公路、北外环、博爱路、富华道、中山路以及正在建设的太澳高速、小榄快线等道路纵横穿越,是中山重要的交通枢纽。 西区自1984年建区、1999年与原沙朗镇合并以来,在历届党委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岩连宁特区政府旧址——白沙吴氏宗祠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岩连宁特区政府旧址——白沙吴氏宗祠为新罗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岩连宁特区政府旧址——白沙吴氏宗祠

位于新罗区白沙镇苏一田村,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建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系单进平房建筑,由水池、外坪、围墙、下坪、上坪、正厅组成。该建筑作为岩连宁特区政府的见证地,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苏一田村:苏一田村简介 苏一田村位于白沙镇北部,海拔600多米,全村三个自然村,五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6人,山林面积2万2千亩,其中毛竹林有4千余亩,耕地面积532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蔡家何氏宗祠

全文共 283 字

+ 加入清单

蔡家何氏宗祠为汝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蔡家何氏宗祠位于汝城县田庄乡蔡家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蔡家何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祠堂外墙外缘为起点四向各延至10米处

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田庄乡:暖水镇、田庄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暖水镇汝城县辖乡。1949年属四区,1956年设田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7公里,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1.3万。乡政府驻田庄圩。106国道经此。辖乾甫、上塘、蔡家、田庄、洪流、塘丰、文泉、新复、集裕、新联、白坭坳11个村委会和田庄居委会。乡镇企业有茶场、林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新营张氏宗祠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新营张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银城镇新营村,古民居众多,以宗祠为代表,吸引游人前住观光。张氏宗祠始建于明初,后因水毁,清康熙年间重建,砖木结构,由门坊、门厅、中堂、廊屋、天井等部分组成,面积约600平方米,2002年修复。该宗祠始祖为明初武将张昭,其人有勇略,从征有功,曾封百户侯,后升千户侯,世袭。

舒氏公祠由清朝后期舒期汉三等人创建,为五间三进二天井,回廊砖木结构,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仅屋柱就有100根,其中石柱18根,雕梁画栋,双檐待飞,宏伟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诸葛宗祠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诸葛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诸葛宗祠位于竹马乡白竹村。

2010年,金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竹村:白竹村位于北山脚下,省道金兰北线北侧,本村共有250余户,713人。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是竹马白兰花、茉莉花的主产地。本村有一个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这是本村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坚实保障。在上级各级领导的领导和支持下,本村顺利通过了村庄整治和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的验收。如今的白竹村处处鸟语花香,年轻人积极向上,老年人老有所求,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罗驿村李氏宗祠

全文共 861 字

+ 加入清单

罗驿村李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澄迈县老城镇罗驿村,位于老城镇西南边方向约6.5公里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村,于南宋末期形成。全村共699户,总人口数3117人,均为农业户农业人口,其中男1713人,女1404人,全村都姓“李”。

罗驿村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2562亩。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农政策的鼓舞下,农民集中精力搞好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花生、木薯、荔枝、香蕉等。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科学管理,提高粮食产量。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大力种植尖椒、冬瓜等反季节瓜菜,增加收入,农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2011年,第一产业经济总收入1946万元,第二产业经济总收入97万元,第三产业经济总收入2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7153元。

罗驿村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最具代表古建筑罗驿村李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位于罗驿村之东南面。“五岳朝天”硬山式山墙,气势壮观,此乃为我国内地大型古刹名寺所采用建筑风格,其显示建筑物的地位和规格相当高,一般的祠庙极少采用,可见当年罗驿村李氏族大兴旺,人才辈出了。澄迈的第一个举人就出自于此。原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领导过海南抗日、解放工作并曾代表海南参加开国大典的李独清就出生成长于此。

罗驿村是海南省有名的历史文化古村,同时又是澄迈有名的长寿之村。60岁以上的有386人,其中60—69岁的有195人;70—79岁的有83人;80—89岁的有81人;90—99岁的有26人,100岁以上的有1人。

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座落于老城镇罗驿村东南面,据祠内所立石碑记载,该祠为清“雍正元年(1723年)初创”。

李氏宗祠坐北向南,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木石结构、其梁架、木雕、石刻、彩画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属海南省火山地区古建筑文物。整个宗祠占地面积约6933.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920平方米。

1919年,原设于老城的澄江书院搬到罗驿李式祠堂,1926年更改为澄迈第二高级小学。

地址: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澄迈县老城镇西南边方向约6.5公里处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

免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