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夷陵赵云救刘备(十篇)

提起刘备,多数人最熟悉的就是桃园三结义,刘备还是汉朝的皇室宗亲,刘备曾经三顾茅庐求诸葛亮出山。说明刘备爱惜人才、求贤若渴。历史上刘备怎么死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浏览

5883

文章

10

篇1:夷陵之战孙权算以少胜多么?孙权和刘备分别有多少兵力?

全文共 1481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当中最经典的三场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可以算是以少胜多,那夷陵之战也算是以少胜多么?当时孙权刘备兵力各是多少呢?关羽被杀的那段时间,正是蜀国兵力最强的时候,但最后的结果几乎是全军覆没,孙权方面也付出了重大代价。如果孙权也是少胜多的话那刘备这仗大的也太失败了,不过当时刘备急着为关羽报仇可能也没想这么多。

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以将军吴班、冯习为左右领军,张南为前部,赵融、廖化、傅肜为都督,亲率大军数万开始东征孙权,史称夷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同年八月,战役正式打响。刘备的先头部队进展顺利,八月间打败李异和刘阿占据秭归,其主力也陆续向秭归集结,同时荆州武陵地区的蛮夷各部也纷纷派出使者请求协助刘备夺回荆州。面对刘备的攻势,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假节,统率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孙桓出兵抵抗。

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正月, 刘备派出将军吴班、陈式沿三峡东进,占领荆州长江上游重镇夷陵,陆逊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从巫县、秭归等地后退了近六百多里,一直退到了猇亭地区。直到在夷陵道攻破刘备军队的五个营寨并斩杀其将领之后,陆逊才停止了撤退转入防御。同年闰五月,陆逊火烧夷陵,刘备大败,夷陵之战以陆逊的胜利而告终。大致上这便是夷陵之战的全过程。

这场战争有两个话题引发了后人的热烈讨论,一是刘备东征的总兵力究竟是多少,这是不是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刘备为何会兵败夷陵?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分成两篇文章来进行阐述,今天要讲的是第一个问题。

关于夷陵之战中东吴军队的数量,在史料中的记载非常明确。《三国志·陆逊传》载:“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这也就意味着东吴前线的总兵力当在五万多人。

刘备的总兵力是多少呢?史料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记载,这里先列举一下:。首先是《三国志·文帝纪》注引《魏书》中的记载:

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帝报曰:“昔隗嚣之弊,祸发栒邑,子阳之禽,变起扞关,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

其次是《三国志·刘晔传》注引《傅子》中的记载:

权将陆议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权外礼愈卑,而内行不顺,果如晔言。

这两个数字对比,刘备兵力的数字相差足足有一倍。那么,哪一条才是真的呢?一时难辨真伪。不过,有一条蜀汉总体人口及兵力的记载可以解答这个疑问。这个记载出自《三国志·后主传》注引《蜀记》当中:

(刘禅)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领户二十八万,男女口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米四十余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绮采绢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

这个统计数字是蜀汉灭亡时刘禅派尚书郎李虎交给邓艾的士民簿。这个时期的蜀汉与刘备时期相比,有两个巨大的不同之处。首先是刘备时期的蜀汉,南中未附,无法从该地招募兵力;其次是这个数字中有蜀汉全国总兵力的人数:十万二千人。经过数十年发展的蜀汉总兵力尚且如此,刚刚建国的蜀汉总兵力即便超过这个数字,也不可能呈倍数。故此,《三国志·刘晔传》注引《傅子》中的记载并不可靠。

《三国志·文帝纪》注引《魏书》中的记载是否准确呢?从记载来看,这个数字是孙权上奏时的原文,而且孙权的这道上奏是为了向曹丕求援,即便数字不尽准确,但也只有扩大而没有故意减少的道理,。

由此可见,当时刘备从益州带来的总兵力应当就是四万多人,即便加上马良在荆州五溪各少数民族中招募的军队,其总和也就是五万多人,与陆逊的兵力相当。故此,夷陵之战并不能称之为以少胜多的战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不带赵云和马超?参加夷陵之战除了刘备还有谁?

全文共 1400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死后刘备一时接受不了,一定要孙权血债血偿准备伐吴,不过夷陵之战却是刘备打败,让蜀国提前进入了衰落期。但是仔细看看夷陵之战蜀军这边,除了刘备以外诸葛亮、赵云马超等人都没去,如果刘备真想伐吴怎么一个大将都不带呢?可能刘备原先也没想和孙权展开大规模战争,带个张飞也就足以,只是张飞以外死亡一下子军心也乱了。

刘备,世人对他的印象往往是一个知心的大哥,更是一个集眼光与智慧于一身的统治者,不错刘备早年间便有一股子匡扶汉室之心,后来在遇到关羽张飞之后更加坚定其信念,最终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正式与曹魏集团分庭抗礼。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胜曹操,在此战之中,也是刘备最为用心良苦的一战,此次除了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在镇守荆州之外,其余四位都上了战场,不但如此刘备还出动了一个顶尖谋士“法正”战争的结果很明显,刘备这一次算是扬眉吐气了,彻底击败了老对手曹操,最终收回了汉中全境。

不过往往是好事多磨,同年关羽为了赠送给兄长称王的一份大礼,独自率领攻打曹仁,虽然起初节节胜利,后来却中了魏吴联合之计,非但如此刘备的小舅子糜芳竟然叛变!这估计是导致关羽身死的最为根本原因,否则就算关羽在前线不能取胜,也可以退回荆州城中。不过由于糜芳的叛变,关羽最终被东吴活捉,最后死于东吴之手。

刘备此前就讲过一句话,“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手足若断,不能续之!”关羽被东吴祸害之后,刘备恨不得食孙权之肉,喝其血!于是连同张飞准备与张飞会师于江州,然后一起向建业开拔而去,不料张飞却在战前被下属杀害,这更加让刘备忌恨孙权,刘备率领蜀汉4万余精锐加上南蛮1万余人,共计5万余人向建业开去,虽然起初节节胜利,但是后来却中了东吴陆逊火攻连营之计,刘备损失异常惨重,好在有卫将军向宠的保护,否则刘备很有可能被陆逊活捉!

刘备为何会如此惨败,因为这此神机军师诸葛亮没有连同刘备一起去,不但如此,连马超,赵云,魏延,这样的当世猛将一个也没有跟随刘备前去!要说马超与刘备私交不好,还可以理解,但是像赵云基本上跟随刘备将近30年,更是与刘备称兄道弟,不可能是因为私人之事而没有上战场,而魏延呢?此时他身为汉中太守,不敢私自离去,这还容易理解,但也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对于五虎上将马超此时身居“骠骑将军”之职,其时马超,赵云,除了在汉中之战时有亲自出阵之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是闲置,而魏延呢,也完全可以抽出时间随同刘备出征,不过最后赵云马超魏延,没有一个人跟随刘备上战场?这到底是为何?其实这个原因非常尴尬,当初刘备得民心之时,马超联名上书刘备进位汉中王,当然赵云诸葛亮等人也极力赞同,不过在刘备出征孙权之前,赵云曾经力劝刘备不要伐吴,此时仍然应该攻魏!但是刘备根本没有给赵云解释的机会,直接给否了,当然了诸葛亮也劝说过数次!但依然是被刘备给否决!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此时刘备完全是为了报兄弟私仇而发动战争,根本是不义之战,否则赵云马超魏延诸葛亮等人不可能没有一个人随他而去!不过从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出,刘备此时已经是狂妄到了无边的境地,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否则,不可能不听马良之劝阻!(马良当时劝刘备注意陆逊,不过刘备却怒道:“朕纵横沙场数十年,反倒不如黄口小儿了?”)

一场狂妄,报私仇之战,估计当世名将都不会跟随,就算获胜,估计名声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刘备兵败之后,也曾对诸葛亮坦白,不该一意孤行,导致全军惨败,最后刘备郁闷而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失败 诸葛亮为何没有参加

全文共 1615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关于夷陵之战,是刘备对东吴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争。这个战役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但是这一次的战争刘备却失败了,而且刘备身边著名的军师诸葛亮并没有参加,这是怎么回事呢?刘备在这场战役中为什么会失败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失败

其一,扎营崇山峻岭,放弃水军。在这一场战役开始的时候,刘备派吴班、陈式带领水军屯军夷陵,而另一部分则在陆上驻军。这样的布局原本对吴军威胁极大,这是陆逊很头痛的地方。可是刘备却放弃这样的一种布局,把所有的部队都放置于崇山峻岭之中,这就让部队很难一下子全部展开出来,行动上明显多有不便。这让陆逊高兴坏了,在给孙权的信中他说:“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弃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也就是说开始陆逊还是有点担心的,可以一旦刘备全部安营山上,陆逊便高兴起来了。若是刘备用水军和陆军相配合,陆逊则势难抵挡。

其二,人员配置有问题。在出征之前,刘备应该知道这是一场很关键的大战,而其是在夷陵这样的险恶环境中作战。而刘备却很轻视对手陆逊,或许因为陆逊没什么名气。因而这次出战带领的全都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将,而且也没什么厉害的谋臣跟随左右。可以说按照这样的战争规格,如此的人员配置实在是不匹配,这是导致兵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若是刘备能够重视起来,把蜀汉的一些很有能力的强将带在身边,同时让足智多谋的谋臣随行出谋划策,相信陆逊绝不可能这么轻易的打败刘备,甚至可能最后惨败的是陆逊。

其三,过于拖延,军心涣散。在遇到陆逊所部奋力抵抗之后,刘备开始转而消极对峙,且不说安营山上,就说时间上居然拉长到了七八个月。试想一下,将士们长达七八月整日窝在深山里,早就士气全无,哪还有什么战斗力啊。况且刘备远征于此,物资粮草供应也是个大问题。这就让陆逊抓住了弱点,趁刘备所部意志薄弱的时候,轻松的就将其击败了。

而要是刘备能想办法速战速决的话,那整个情况将完全不同。因为拖得越长刘备越占劣势,要是能以快攻的方式,则陆逊则处于劣势。刘备可以用主力比较精锐的部队直击陆逊的先锋部队,再用两员大将分别从侧后方夹击陆逊,这样一来,陆逊所部绝对陷入一片混乱,导致前后不能呼应,而陆逊就算再有谋略也无济于事,如此一来,刘备足以将其轻松击败,转败为胜。

2、诸葛亮为何没有参加

原因一,诸葛亮反对东征,夷陵之战前因关羽被孙吴所杀,历史上孙权趁关羽与曹军在樊城作战之际,派大将吕蒙偷袭荆州南郡治所江陵,当时的江陵守将为南郡太守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刘禅的亲舅舅,关羽北伐曹魏时,他后勤工作出了差错,关羽说了一句“还当治之”,他就很害怕,便投降东吴。使得关羽进不能速下樊城,退不能回荆州,腹背受敌,士卒离散,十二月,关羽率领残兵南返至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与子关平皆为吴将俘杀。

孙权占领荆州六郡,吴、蜀联盟关系破裂。刘备大怒,决意为关羽报仇,而当时蜀汉政初立刚3个月,不管上从战略上还是蜀汉内部,都需要休养生息,当时丞相诸葛亮出于政局考虑及国内实际情况而与朝中大臣劝阻,然而,刘备并未所动,毅然倾全国之力,亲率蜀汉军队七十多万人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

原因二,夷陵之战,动用全国之力,刘备亲征,古代但凡皇帝出征,就要由太子监国.诸葛亮要辅佐太子监国.所以不能随军.要辅佐太子监国的人必须要有优秀的政治才华.诸葛亮当时是刘备最信任的重臣之一,不管是军事才华还是政治才华,不管是出于保障后勤的原因,还是出于内部稳定,诸葛亮都是不二之选!

原因三,东吴并不想开战,并在开刘备亲征前多次向蜀汉求和,但均遭到拒绝,在这种情况下,东吴以守战的姿态面对这场战争,所以在前期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4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基本势如破竹攻占东吴多个地区,此时,东吴也担心北方曹军会趁蜀吴开战,大军南下;另外,刘备亲征,带在身边的人军事能力并不差,同时,历史上中原的人,很是看不起江东的人,种种原因,所以刘备并没有让诸葛亮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夷陵之战刘备真有75万大军吗?为何最后会全军覆没?

全文共 927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领导的蜀汉政权,整个巅峰期来得快去的也快。赤壁之战以后,刘备率先拿下了大半个荆州,只给孙权留了一个两个郡,曹操更是只有半个郡,有了这笔本钱,刘备也开始正式自己的开疆扩土之路,一口气拿下益州和汉中。刘备击败曹操后,阵中士气达到了最高,按理说此时的刘备已经开始步入职业生涯的巅峰期,但关羽被杀的消息无疑是给刘备当头一棒,还没开心几天就传来这样的噩耗,简直令人崩溃。而刘备最看重的人就是关羽,发誓必为云长报仇,集结75万大军准备讨伐东吴。

第一个问题来了,当时刘备真有75万大军么?其实这里的75万和当年曹操80万水军有异曲同工之处,基本上全靠吹。或者只能说东吴实在太厉害了,每次都能以少胜多,赤壁之战面对曹操80万水军将其一举击溃,夷陵之战刘备有75万大军,陆逊一把火差点让刘备全军覆没。既然东吴这么厉害,为什么最后统一三国的不是他们呢?所以这里的数字肯定是有问题的,刘备75万人应该是没有,10万人左右可能还是有的,不过这种量级对上吴国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其实早期刘备人手比较少的时候,爆发的战斗力还更强一些。刘备曾经靠着500士兵,击败5万黄巾军,也正是这一战打出了刘备的名声,后面那些诸侯才愿意接待刘备。不然以刘备这种草根出身的人,这些身世显赫的诸侯看都不会看你一眼,所以有实力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这其中的功劳不止刘备一位,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刘备运气很好,结识了两位非常有实力的悍将,也让刘备能够顺利过渡前期最艰难的时刻。

赤壁之战前夕,在孙权的帮助下,刘备的兵马首次超过了10万,但整体的战斗力还没成型,主力军还是要靠东吴。不过刘备作为一名一流的统帅,智慧这十几万人还是没什么难度的。虽然只是打个下手,好歹也算是出了一份力,最后吴蜀联军击败曹操,起码让南边的两个政权有了继续生存的空间,不然三国统一的时间将会被大大缩短。但在夷陵之战,刘备失去了冷静,内心满是复仇的火焰,太急于求胜让刘备吃了知名的大亏。最后在陆逊的一把火下,蜀军被瞬间击溃,十万兵马倒在了火海当中,刘备逃回白帝城后没过几日便去世了。

刘备英明了一辈子,最后却倒在了晚辈陆逊的脚下,也是令人感到唏嘘。如果刘备不在最关键的时候意气用事,可能整个三国的历史都会发生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赢了会怎么样?刘备会灭东吴一统三国么?

全文共 89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刘备夷陵之战成为了获胜方,那他能完成最后一统三国的伟业么?如果刘备真能灭掉东吴的话,还真有这个可能,不过这件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当时东吴的领地还是要比蜀国大很多的,而且综合实力肯定也是东吴会更强一些。刘备决定北伐后,孙权之所以会派人求和并不是怕刘备,而是怕他跟刘备交手时,曹魏会乘机攻打东吴,这才是最危险的事情。而且刘备方面伐吴的目的也很明确,并不是要灭吴而是拿回荆州这块土地。

对于刘备来说,夷陵之战的惨败可能是他一生最屈辱的事情。既没能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自己带出去的5万士兵还全军覆没,所以当刘备逃回白帝城后就一直卧床不起,身体逐渐消瘦,最终因病过世。如果历史能改变的话,刘备在夷陵之战上成为了战胜过,那会对三国产生哪些影响呢?假如刘备顺利击败陆逊拿回了荆州,那刘备方面肯定会士气大增,而且以后战事的主导权也都到蜀汉这边了。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不管在夷陵之战上是谁获胜,双方最后都是要联手抗曹的。

除非是有一方能把另一方全歼,使对方政权彻底灭亡才不会联手,也没必要联手了。如果刘备彻底结束了孙权在东吴的政权,完成南方的统一,那三国最后谁会完成统一天下就不太好说了。只是这种事发生的几率实在太小,因为曹魏那边也不是傻子,如果他看到刘备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肯定是要出兵攻击刘备的,因为对于曹魏来说东吴和蜀汉要争的两败俱伤才好,而不是刘备直接把东吴给吞并了。这样做可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所以就算刘备取得了夷陵之战的胜利,也很难完成最后的统一。因为曹魏也不会在打第二次赤壁之战,吴蜀联军越到后期战斗力越差,所以刘备在拿回荆州后就应该着手发展民生和经济,首先让百姓们的日子都过好,这样百姓们才会拥簇你,人才才会不断的涌现出来。曹魏正是因为出台了很多用人的良政才是国内一直处于人才济济的状态。这点东吴和蜀汉都做的不是很好,主要还是怕出现一位自己无法控制的人。

夷陵之战是后三国时代的转折点,诸葛亮还是主张和孙吴结盟一起抗曹,这才是能活下去的唯一出路。所以夷陵之战后三国呈现了40多年的稳定局势,三国各自的领土基本上也没发生过什么变法,从这点上来看诸葛亮选择和孙权重修于好还是非常明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没带诸葛亮?诸葛亮其实有更重要的任务

全文共 1139 字

+ 加入清单

夷陵之战是蜀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只可惜最后刘备惨败不久便在白帝城去世了。不过当时刘备伐吴的时候并没有带上诸葛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诸葛亮反对刘备伐吴所以故意不去么?诸葛亮的确不怎么赞成刘备要攻打东吴,但也不至于说在这么重要的决策面前闹矛盾,而是因为诸葛亮身上有更加重要的任务

夷陵之战是刘备的滑铁卢,这一仗把刘备仅有的那点家底都打完了,令蜀国元气大伤。众所周知,刘备立足蜀汉后,特别是庞统和法正去世后,诸葛亮是蜀汉仅存的智囊了,夷陵之战时,能战的大将也仅存赵云。但是比较疑惑,为何当初刘备出征东吴,不带上诸葛亮或者赵云呢?

我们简单看一下当时是什么情况,在关羽被杀后,刘备一怒之下要东征东吴。群臣进谏希望刘备停止攻打东吴,没想到后来刘备的三弟张飞也被人杀了,于是刘备更加恼火了,决心要攻打东吴。这个时候赵云出来劝刘备不要打东吴,但是刘备还是不听。

这里小编要说一下,诸葛亮从一开始都没有劝过刘备,按理说这种决定国家命运的事情,身为丞相的诸葛亮应该要参与决策的才对,但是为何诸葛亮任由刘备东征呢?

其实诸葛亮心里面明白,连赵云都劝不动刘备,自己再去那不就是自讨没趣吗?而且赵云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不亚于诸葛亮,所以诸葛亮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其次就是诸葛亮与刘备有着同一个目的,刘备名义上是讨伐东吴,为关羽,张飞报仇,实际上是想夺回荆州。

而诸葛亮一直都认为荆州在手,天下不愁,所以两个人的目的还是一致的。最后就是诸葛亮为了避嫌,避兄长诸葛瑾的嫌疑,其兄长在东吴做官,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去劝刘备,难免会被小人诬陷,所以不得不防。

既然诸葛亮不反对刘备,那为何刘备不带上诸葛亮一起去打东吴呢?其实刘备心里明白,蜀国更需要诸葛亮,诸葛亮是一个内政高手,在处理政务上面绝对是一流的,但是在军事上就稍欠一筹了。

况且诸葛亮对于刘备的这一次出征是输是赢还没有把握。诸葛亮在蜀国能够镇守国家,他有很多的政务需要处理,还需要稳定人心,防止有人造反,所以他真的很忙。在他刚到白帝城的时候,汉嘉太守黄元就叛变了,足见人心不稳。不带诸葛亮,那总该带上赵云吧,为何连赵云也不带上呢?其实赵云带上也没有多大的作用,毕竟那个时候刘备已经听不进赵云的建议了,带上他最多也只是将损失降到最低罢了。

而且当时赵云有一个身份很重要,那就是江州都督,江州位于成都和永安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诸葛亮守成都,赵云守江州就等于是稳定了大后方。

后来刘备夷陵之战虽然大败而归,损失了一大批文臣武将,但是他的大本营却没有丢,但如果诸葛亮和赵云都去的话,蜀汉诸多势力得到刘备惨败的消息,说不定就造反了。而且当时东吴还有曹魏暗中支持,蜀汉不稳曹魏必定趁势发兵。至于很多人说赵云得罪了刘备,刘备不让他去,那是纯属无稽之谈,真正的原因是稳固后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夷陵之战刘备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

全文共 806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时期有三场非常著名的战役,夷陵之战就是其中的最后一场,发生在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被孙权擒杀之后。刘备借口为关羽复仇,同时也要夺回必争之地荆州的所有权,出兵东吴。但是,刘备并没有在出征之前带上一向为他出谋划策的诸葛亮,那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刘备没有让诸葛亮一同前去呢?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这场战役由刘备御驾亲征,但是没有带上诸葛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刘备这次出征东吴是“以怒兴师”,恃强冒进,无论诸葛亮如何劝阻都不行。当时吴国偷袭荆州,俘杀关羽,刘备闻之大怒。无论从战略上讲(二路出兵),还是从道义上讲(为弟报仇),刘备都是要夺回荆州的。只不过,当时荆州已失守,而蜀汉政权也建立未久,更重要的是在内部稳定,需要休养生息。诸葛亮也是考虑及此所以劝阻,但是刘备不听,于是,刘备在愤怒之余,也没有带反对东征的诸葛亮。

第二,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环境变了,这时候的蜀汉是一个国家,而非当年还是流寇形式的作战,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方。诸葛亮这时被拜为丞相,需要辅佐太子,以稳定后方,并为前线提供足够的军马和粮草。这种重任,也只有身为丞相的诸葛亮才能够担当。

第三,诸葛亮并非将帅之才。陈寿在《三国志》里,对诸葛亮有这样一番评价:“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可以看出,诸葛亮长于治国,而非行军打仗。《三国演义》过于神话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才能。所以,刘备没有带诸葛亮出征,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第四,刘备对自己过于自负。要知道,刘备在当时是一等一的英雄,连曹操都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和关羽犯了同样的毛病,对东吴过于轻视,此时周郎已死,在他眼里,东吴不足为惧。他一生戎马倥偬,得知东吴大将是陆逊,更是藐视其为一书生。这种自负,让其也没有带诸葛亮随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赢了,是否有机会灭亡东吴?

全文共 1304 字

+ 加入清单

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战役,是刘备称帝之后与东吴展开的一场战争,虽然说的是要为关羽报仇,但其实很多人认为,就算关羽没死,刘备也未必不会发动这场战争。可惜,蜀国大力出击,最终还是惨败给了东吴,刘备自己也因此一命呜呼。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获得了胜利,他是否会有机会灭掉吴国呢?

刘备的前半生,用一个惨字来形容绝不为过,除了汉室后裔的身份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优势可言,年近半百仍旧颠沛流离,连个稳定的地盘都没能打下来,纵然有满腔的抱负,只能对着天空长吁短叹。再看对手曹操和孙权,哪一个的境遇都比他好几十倍,或许刘备也曾多次羡慕嫉妒恨。

曹操的爷爷曹腾,是东汉末年显赫无比的宦官,先后侍奉四位皇帝,而且以太监的身份被封侯。老爸曹嵩也不得了,曾官至太尉,此乃三公之首的官职,俸禄肯定很高,在朝中的人脉也不简单。孙权虽然没有多大的能力,但靠着老爸孙坚和哥哥孙策打下的基业,占据富庶的江东,谈不上开疆拓土,自保还是绰绰有余。

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好在刘备的意志力比较坚定,始终坚信自己能闯出一片天地。正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一直咬牙坚持着,从未想过要放弃,哪怕只剩下一口气,仍然喊着匡扶汉室,逐渐笼络了一批誓死追随他的文臣武将。

自从得到诸葛亮之后,刘备才算看到了希望,孔明犹如黑夜里的一盏灯,为玄德照亮前进的方向,屡战屡败的状况得到了扭转。刘备叹息道:“现在我得到了孔明,就像快要渴死的鱼儿被放回水中。”此话一点都不夸张,更不是谬赞,孔明日后的所作所为,验证了刘备的眼光,更奠定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地位。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孔明以极为犀利的手法,先是搞定了荆州,让刘备有了立足之地,紧接着又把汉中、川蜀收入囊中,从而距离一统天下的目标更进一步。但是,孔明清楚的认识到,曹操仍然是一哥,短时间内无人能撼动其地位,若是跟他硬碰硬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与孙权联手才是上上策,否则早晚被曹操各个击破。

登基称帝之前,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很少直呼其名,基本是恭敬地称他为先生。然而,自从当上皇帝以后,刘备就变了,变得有些刚愎自用,变得连孔明都看不透他了,这种改变非常可怕。为了给云长报仇,刘备置群臣的劝阻于不顾,几乎带上了所有家底,发誓要把东吴给铲平,让孙权为当初的决定付出代价。

在出兵之前,刘备自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别说小小的孙权,就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没想过会失败,也不允许自己失败。骄兵必败,简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夷陵之战中,刘备的几十万大军(实际上只有四五万人),被东吴名将陆逊几乎杀的片甲不留,史书上只用“仅以身免”描述了刘备的惨状。经此一战,孔明辛辛苦苦积累多年的家底,差不多被败光了。

世上没有后悔药,历史也不能假设,但仍有不少好奇的网友会问,假如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能否一鼓作气把东吴给灭了呢?关于此问题,司马懿一语道出真相。司马懿曾淡定地对老大曹丕说:“陛下放心,就算刘备打赢了,东吴也绝不会灭亡。”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司马懿已经做好准备,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东吴灭亡,唇亡齿寒的道理曹丕和司马懿都懂。一旦刘备真的获胜,魏国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出兵,杀蜀汉大军个措手不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三国夷陵之战赵云做督粮官,刘备这样安排到底有什么用意?

全文共 145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时期的赵云其实感觉真的挺窝囊的,空有一身的好本事,但是就是不见有什么大的作为,有的人说了这是因为刘备不重用他啊,话说夷陵之战是可以看出来的,刘备他竟然让赵云去当运粮官,不去上战场冲锋陷阵,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是赵云实力不够还是说刘备不信赵云,不想用他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赵云本人认为,刘备应该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外交战略,而不应该也不需要把孙吴当作主要对手。

在刘备看来,荆州得失将直接决定蜀汉是不是还能保持战略上直接威胁中原地区腹地和对孙吴保持必要的军事压力,从而在战略上保持主动。能战才能和,没有主动进攻的能力,和平就只能靠对手的人品,这是靠不住的。所以,刘备认为必须伐吴,必须夺回荆州。

赵云和诸葛亮都反对对孙吴用兵,在失去荆州之前可以理解,在失去荆州之后,还坚持这个外交战略,只能说他们确实比刘备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经验还是要差一些,勇气也要差一些。诸葛亮和赵云不是不知道荆州的重要性,而是对孙吴缺乏足够的警惕,尤其是在失去了前出基地之后,他们过于谨慎,认为冒险出三峡争夺荆州取胜的机会是比较小的。

所以,从刘备的角度说,不用赵云随军出征充当前锋也意味着,他可能判断赵云已经是烈士暮年了,进取心不足。

其次,蜀汉五虎将当时关羽张飞黄忠都已经死了,只剩下赵云和马超。而益州又才占领不久,需要大将在各地镇守,保证益州内部稳定,不出问题。所以,留下魏延,赵云和马超分别镇守各地,这是比较重要的任务。

第三,因为从益州出发争夺荆州,全是山路,道路崎岖,很不好走,而大军出动在外作战,后勤保障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粮草不济,无论前线胜败,都很容易出现军溃的情况所以,在夷陵之战时,蜀汉方面催督粮草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工作,赵云生性谨慎,又深得刘备信任,把这个工作交给他,刘备是比较放心的。

第四,行军作战,未虑胜,先虑败,这是常态,所以都要预留后手,以防出现前线作战不利的情况时,能够及时应对止损。

赵云催督粮草,在前线和后方中间,也就可以在前线遇到危险时起到二线兵团的作用,救援前方。后来刘备战败,退回白帝城,吴军追击,赵云率军救援,也确实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五,也是很少被人提到的一个原因是赵云的年龄,这时候赵云起码已经五十岁以上了。

赵云首次出场是在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假设这时候赵云二十岁,那么到刘备伐吴的时候,又过了三十年,已经是公元221年,赵云就已经五十多岁了。

实际上,赵云可能还不止这个年龄。诸葛亮首次北伐在公元228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说,赵云已经年近七旬。照此推算,那么七年前的夷陵之战时,赵云已经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将了。

当然,也有说法认为,赵云出生于公元158年,那就比公元161年出生的刘备还要大三岁。到公元221年夷陵之战时,刘备六十一岁,赵云就已经六十四岁了。让一个六十岁的老将打先锋,自然是不太合适的。

让这样年龄的老将充当前锋,显然不是对赵云的爱护。尤其是在蜀汉老将纷纷凋零的情况下,赵云这样声威久著的老将对蜀汉已经是非常宝贵了,要尽量爱护,减少使用。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也经常被人忽略,也顺便说一下。刘备从平定荆州之后,就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提拔和锻炼,培养年轻将领了,开始准备后备梯队。所以,刘备在进益州的时候,关羽,张飞,赵云全部留守,只带了魏延,其他将领都不是蜀汉集团的一线将领。

所以,刘备在伐吴时委以重任的就是傅彤以及黄权这样的后背梯队将领,这是带有明显的培养后备将领的意图的,希望年轻将领能够通过大战迅速成长起来,接过前辈将领的枪,继续为蜀汉效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果刘备没打夷陵之战蜀国还会灭亡么?夷陵之战对蜀国影响有多大?

全文共 1441 字

+ 加入清单

关羽死后刘备急于为关羽报仇,所以决定亲自带兵伐吴,但是在其中最为关键的夷陵之战中,刘备大败几乎快要全军覆没。回撤后刘备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最后在白帝城去世,而蜀国也开始走向了下坡路。可以说夷陵之战是蜀国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如果蜀国没打夷陵之战的话会不会有些什么不同呢?会不会延缓蜀国灭亡的时间?

公元221年,雄据巴蜀的刘备,登基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同年,他宣称要为关羽报仇,于是不顾群臣劝阻,一意孤行要东征伐吴。虽然战争开始前,孙权立马求和,战争之初,他也占尽了优势。可是之后孙权任用陆逊为主将,先诱敌深入,后火烧七百里连营,杀得刘备狼狈逃窜,在这一战中,他损失了马良、庞林等谋士,以及傅肜、冯习、张南等将领,兵马也被杀得损失大半。然而,这还不是最惨的——曾协助法正一起谋划,使黄忠顺利阵斩夏侯渊的大将黄权,因被吴军阻断归程,于是率军投降了曹魏。

很多人认为,刘备不听众臣劝阻,坚决发动夷陵之战之后,几乎败光了蜀汉的家底,甚至有人提出,如果刘备不发动这一场战争,而是在一开始就接受孙权求和,通过谈判,拿回荆州的地盘,便可重新施行隆中对,凭借荆州和益州的力量,一统全国。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刘备如果不一意孤行,真的有望实现自己“还于旧都,兴复汉室”的人生目标吗?如果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究竟能不能赢得天下小编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一、孙权不可能归还荆州

赤壁之战的时候,虽然抗击曹操的,号称是孙刘联军,但是刘备却几乎相当于,一个打酱油的存在,他的大半精力,都放在了平定荆州四郡。而且,他不仅自己不上前,偷偷捞好处,还在周瑜打下南郡之后,借口地盘“不足以安民”,提出“借”南郡。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之下,为了维护盟友关系,与刘备共抗曹操,同意了此事。后来,刘备拿下了益州,却不肯归还借来的地盘,双方差点开战。吕蒙自己夺回三郡之后,双主才讲和,刘备被夺的地盘也没能拿回。

而到了襄樊之战的时候,孙权再次出手,原因倒不再是收回“借”出去的地盘,而是因为他不想眼看着刘备势力发展壮大。毕竟孙权也是一代雄主,同样不甘心偏安一隅,刘备发展成,能与曹操抗衡的势力,甚至更加强大,对他而言不算什么好事。所以他才听从了魏使满宠的劝说,派吕蒙白衣渡江。虽然夷陵之战前,他主动求和,却也绝对不会甘心,再把荆州还给刘备。因此刘备想重新拿回荆州,只能自己打回来,否则隆中对便不可能再次实施了。

二、曹魏对刘备的防范

如果刘备不东征伐吴,那么他想要一统全国,只能从北伐开始,但是诸葛亮当初,第一次北伐最为顺利,主要是因为,刘备生前,诸葛亮几乎从未插手军事,因此曹魏根本没有防备他。但是刘备本人不一样,他是曾得到曹操认可的对手,因此,只要他在,曹魏绝对不会掉以轻心,因此他想在北伐中取得什么巨大的战果,可谓难上加难,想要完成吞魏之志,更是异想天开。

三、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损失的兵马、人才,不影响北伐

另外,虽然刘备在夷陵之战中,折损了大量的兵马,以及数位文臣武将,但是蜀汉真正的名将,和顶尖谋士的去世,大都与夷陵之战无关,他损失的兵马,当诸葛亮率军北伐的时候,也已通过五年的休养生息,逐渐养了回来,而且吴蜀联盟,也已逐渐修复,可是蜀汉依旧没有能一统三国,可见就算当初没有夷陵之战,刘备大约也难免“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结局。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刘备一意孤意,非要东征伐吴,是一个并不正确的战略规划,他此举也给蜀汉的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就算他不一意孤行,蜀汉也不可能一统三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