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牧业思想推荐20篇

非洲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 %,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地理也是十分的复杂。以下是由问学吧小编整理的非洲地理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083

文章

317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比例尺表示方法

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1)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例如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可写成:1∶50,000,000或写成:1/50,000,000。

(2)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并注明地图上1厘米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3)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出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米,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500米,或五万分之一。

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必须化单位。

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

(1公里=1千米=1×1000米=1×100000厘米)

单位换算: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自然环境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16.夏季风和冬季风的特点比较

17.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锋面雨又称梅雨

18.季风区的气候特点:雨热同期

20.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21.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22.内流河内流区内流湖咸水湖(青海湖、纳木错)

23.外流河外流区外流湖淡水湖(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24.额尔齐斯河(西北)流入北冰洋,雅鲁藏布江(西南)流入印度洋,长江、黄河流入太平洋;我国没有河流流入大西洋。(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

25.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季风区内

自古黄河称"三善",善淤善决善搬迁。如果要把黄河治,三游方法不一般。

上修水库调水量,中保水土是关键,下游固堤分洪流,淤灌也能夺高产。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

28.长江频发洪灾原因:1.流域内支流多,暴雨时同时涨水;2.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蓄作用减弱;3.上游植被遭坏,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道弯曲,不利水流下行

29.如何更好的利用长江的水运价值?1.平垸行洪;2.裁弯取直;3.退田还湖;4.疏浚河道;5.加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30.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它的综合效益: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水产养殖等

31.长江的两个称号:“水能宝库”、“黄金水道”

编辑推荐:中国自然环境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海流作用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海流对海洋中多种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地质过程,以及海洋上空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及变化,都有影响和制约的作用

1.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2.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诱饵;两种海流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活动,使得鱼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规模渔场,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北海道渔场;有些海区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从而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3.海轮顺海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暖寒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此外,每海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

4.海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是,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更大。

总结:故了解和掌握海流的规律、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和长时期的气候变化,对渔业、航运、排污和军事等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影响气候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附近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2.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因素。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地形雨”

4.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于暖湿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赤道附近气候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国土辽阔,从南到北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几个不同的温度带。影响中国气候的最主要因素是地理纬度和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和洋流、地形及大气环流。

赤道穿过的气候区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高地气候

▲活动于赤道的天气系统

信风、赤道西风、赤道辐合带等

总结: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寒潮、台风、梅雨是中国重要的天气现象,他们的形成、变化构成了中国气候变化的主要征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沪宁杭发展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制约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矿产资源缺乏。

工农业生产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核心区,其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但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5%,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区自然条件好,农业基础好,是全国闻名的高产稳产农业区,总体农业生产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有纺织、化纤、电气、电子、机械、化学、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金属制品、食品、服装加工等多种行业,很多行业在全国总产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电子与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乡镇工业发展迅速。本区乡、镇、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同一类型总数的40%,大部分县以及县级市的乡镇工业产值已超过整个工业的1/2,大多数县市的农村工农业产值中,工业已占90%以上,可见乡镇工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乡村城镇化的发展,各种人口规模的城镇等级齐全,使其成为我国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但是目前本区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待解决的问题:土地资源紧缺;区域环境质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等。因此,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加强农业发展,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大力进行对太湖的治理,保护环境;促进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外贸、商业等第三产业;借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核心地位和龙头地位,调整上海的产业结构,带动长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

有利:

水陆运输便利,科技发达,市场广阔,历史悠久,统一的电网。

不利:

矿产资源贫乏,能源短缺。

发展特点:

全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总结:沪宁杭是上海、南京、杭州及其附近地区的通称。范围大致包括上海全市,江苏省南京以东,扬州以南,主要是苏南地区,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和宁绍地区。以上海为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全文共 46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现象

地球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成为公转,周期为365.25天。

黄赤交角:

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称为黄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黄道和赤道之间的夹角始终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决定了地球四季的变化。

回归线:

地球上南、北纬23°26′的两条经纬圈。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北界线。南纬23°26′称为南回归线,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的最南界线。回归线,是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南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南北温带间的分界线。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这里太阳终年直射,获得的热量最多;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北纬)之间的地区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南纬66°34′)之间的地区为南温带。温带地区太阳终年斜射,获得的热量适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内,属于温带气候。

地球的公转的特点:

1.地球公转是以太阳为中心,自西向东的旋转;

2.地球的公转轨道同赤道的夹角为23°26′;

3.地球公转的时间为365.25天;

4.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南北半球的四季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欧洲西部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欧洲西部

(一)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欧州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范围:北欧、中欧、西欧、南欧2.轮廓: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多内海、海湾和边缘海3.地形:平原、山地为主,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4.山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冰川作用明显。5.气候特征:冬温夏凉,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温带大陆、地中海气候6.江湖(1)河流特征: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无长河(2)主要河流:多瑙河(欧洲流经国家最多河流)、莱茵河(3)湖泊湖泊较多,主要分布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冰川作用为主。

(二)国家和居民

1.国家30多个,面积不大。2.居民:以白人为主,人口呈“十”字形分布,人口自然增长最低3.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地区,工业中心多,分布密集。发达的族游业。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旅游城市:巴黎、伦敦、罗马、维也纳、雅典

(三)英国:“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1.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部门:纺织、造船、钢铁、汽车、飞机、电子、石油加工工业区:伦敦周围及英格兰中部、苏格兰南部。

2.首都伦敦英国政治、金融、工业、贸易、交通中心,英最大港口

(四)法国

1.自然地理环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以丘陵、平原为主,东部、南部为山地、高原。主要河流:塞纳河

2.工农业都发达的经济(1)农业:有利条件:农业类型:混合农业、牧业、园艺业;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高;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2)工业:巴黎盆地是法国最重要工业区。

3.首都巴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国最大城市

(五)德国

1.位置:欧洲陆上“十”字路口

2.地形与农业: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北部北德平原,中部山地、谷地、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森林草地广布

3.发达的工业:(1)特征: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2)部门:机械制造、化学、采煤、钢铁、纺织。(3)发展条件:有利:煤炭丰富,水陆运输便利,科技力量雄厚。不利:资源(石油、铁等)主要靠进口,工业产品约一半依赖国际市场(4)分布:莱茵-鲁尔区、南部慕尼黑周围.

4.城市:柏林—首都最大城市汉堡:最大港口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八、欧洲的东部的北亚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台湾背景介绍

全文共 3766 字

+ 加入清单

台湾问题的出现,是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的结果。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于1946年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通过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蒋介石退踞台湾,并在美国的继续支持下,维持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治、军事机构,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分离状态。

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谋求其所谓的全球战略利益与国家利益,全面扶植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这是台湾总是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从所谓反共全球战备及国家利益出发,不遗余力地孤立和遏制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4年与台湾当局签订所谓的《共同防御条约》,而对战争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于1954年、1958年两次奋起还击,炮击金门国民党守军,两次台湾危机由此产生。美国政府插手台湾问题,阻碍中国统一的错误政策,造成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后,后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对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美国政府的错误政策与行动,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增添了新的障碍和阻力。李登辉于1999年抛出两岸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分裂言论后,美国虽表示遵守一个中国政策,但仍强调坚持《与台湾关系法》,这再一次严重干涉了中国内政,使台湾问题复杂化。由此可知,美国推动“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维持两岸分裂现状,阻挠中国统一,这是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学科分析

地理学科分析:

1.台湾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距350千米,北濒东海,东北与琉球群岛相距600千米。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岛屿,面积共约3.6万平方千米。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中央山脉纵贯南北,把全岛分为两部分,习惯上也称东台湾和西台湾。中央山脉隆起较晚,地质构造复杂,岛上多火山、地震。1999年9月21日,台湾花莲西部地区发生里氏7.6级大地震,这是台湾100年来遇到的最强烈的地震。

2.台湾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长夏无冬。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火烧寮在1912年的降水量达8408毫米,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台湾森林覆盖率约70%,有“森林宝库”之称。台湾又有“海上粮仓”、“东方甜岛”和“水果之乡”的美名。台湾四周被海洋环抱,鱼、盐资源丰富,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美称。黄金、铜、石油等资源蕴藏较丰富。

3.台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阿里山风景秀丽,日月潭潭水清澈。台湾经济特征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台湾全省2000多万人口,汉族约占97%

从历史学科分析:

1.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古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称岛夷,西汉、隋称东鳗、夷洲,随唐以后称流求,明朝时正式使用台湾名称。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省晋江县;元代,中国正式在台湾设立专门机构——澎湖巡检司。

2.17世纪上半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相继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回了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成为维护祖国统一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建立了“承天府”,对台湾进行管理。1683年,清康熙帝统一台湾,将台湾重新纳入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1885年,清政府正式在台湾设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1895年日本侵略者割占台湾后,台湾人民坚持进行了保家卫国、驱逐日寇的长期斗争。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盘踞台湾,美国全面扶植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再度分裂状态。中国人民一直殷切盼望台湾早日回归,并为此不懈努力。1979年元旦,中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的方针。之后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80年代以后,海峡两岸长期对峙、相互隔绝的局势得到了缓和与改变,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同胞都有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台湾最终还是要回到祖国怀抱的。

从政治学科分析:

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

2.从法律意义上讲,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国际法规定,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就某些重大问题所公开判定和发展的含有规定具体权利和义务的宣言和声明,都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和含义。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共同签署了《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对台湾归属的规定完全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和意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国家在同中国建交的同时,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此外,1971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也证明世界上最权威的国际组织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目前存在于海峡两岸之间的统一问题,不复存在主权问题,在性质上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内政问题,不是国际问题,任何将台湾从中国领土上分割出去的做法和主张都是违反国际法的。2000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文中指出:中国政府主张和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对台湾采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4.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随着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例题剖析

例题: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一个中国原则是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有关台湾的全部事实和法律证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材料二:1999年9月21日凌晨01时47分,在我国台湾省花莲西南(震中位于北纬23.7度,东经121.1度)发生里氏7.6级地震。随后又发生20多次有感余震,其中最强烈的一次为6.8级。这是台湾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据报道,有400多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一些地区电力和用水供应中断。煤气管断裂引起火灾,一些县市停止上课和上班。

台湾地震牵动着祖国大陆亿万同胞的心。大陆各界迅速开展援灾行动,救援人员和物资整装待发。但因台湾当局极力阻找,致使大陆救灾工作被搁置、拖延。

材料三:由于台湾分裂势力坚持“两国论”,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台湾海峡局势存在着严峻的危机。对此,中国政府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强调指出:中国政府仍然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是,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势力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

(1)简要回答下列有关台湾历史方面的问题。

①举出中国古代中央政权对台湾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两个实例。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得到国际承认的两个重要文件是什么?

③在解放战争期间,台湾人民为促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出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2)按成因,台湾这次地震属于,这类地震是由于而发生的。

(3)①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②这一基本方针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

③面对台湾海峡局势存在着的严重危机,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自己应怎么办?

剖析:这是一道运用历史、地理、政治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跨学科综合题。第(1)问要综合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回答,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2)问则从地理学科角度设问;第(3)问要求运用哲学观点分析我国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并纵使现实谈认识。

答案:(1)①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割台湾和澎湖;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地区。②《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③发动“二?二八”起义,成为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二条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3)①一个国家,两种制度。②“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尊重世界和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以“一个中国”为原则,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方法;充分尊重台湾同胞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原望,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③(鼓励学生创造性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自觉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决拥护“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利益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履行当代中国青年应有的社会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刚果河概述

全文共 1154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流经赤道两侧,获得南北半球丰富降水的交替补给,具有水量大及年内变化小的水情特征。

河口年平均流量为每秒41000立方米,最大流量达每秒80000立方米。如果按流量来划分,刚果河的流量仅次于亚马逊河,是世界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唯一干流两次穿越赤道的河流。河口成较深溺谷,河槽向大西洋底延伸150公里,在河口外形成广阔的淡水洋面。干支流多险滩、瀑布和急流,以中游博约马瀑布群和下游利文斯顿瀑布群最为著名。

刚果河流域包括了刚果民主共和国几乎全部领土,刚果和中非共和国大部、赞比亚东部、安哥拉北部以及喀麦隆和坦桑尼亚的一部分领土。在这片广阔的流域,密集的支流、副支流和小河分成许多河汊,构成一个扇形河道网。这些河流从周围海拔270至460米的一片会聚的斜坡上流入一个中央洼地,这个洼地就是地球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刚果河主要支流有乌班吉河、夸河和桑加河。刚果河自源头至河口分上、中下很不相同的三段。上游的特点是多汇流、湖泊、瀑布和险滩;中游有7个大瀑布组成的瀑布群,称为博约马(旧称斯坦利)瀑布;下游分成两汊,形成一片广阔的湖区,称为马莱博湖。刚果河流域具有非洲最湿润的炎热气候,最广袤、最浓密的赤道热带雨林。刚果河有终年不断的雨水供给,流量匀衡。稠密的常绿森林和受赤道气候重要影响的刚果河流域同样广阔。森林区的外边是热带大草原带。刚果河中有多种鱼类和鳄鱼。刚果河自博约马瀑布以下可部分通航,加上众多支流,构成总长约16000公里的航运水道系统,对促进内陆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刚果河流域的水力蕴藏量占世界已知水力资源的六分之一,但目前尚未进行多少开发。金沙萨以下建有大型。

刚果河左岸支流多发源自安哥拉、赞比亚;右岸支流多发源自喀麦隆、中非,干流流经赞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刚果共和国。刚果河全长4640公里,流域面积约370万平方公里,其中60%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其余面积分布在刚果共和国、喀麦隆、中非、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安哥拉等国。河口年平均流量39000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3026亿立方米,年径流深342毫米。其流域面积和流量均居非洲首位,在世界大河中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第二位。在非洲其长度仅次于尼罗河,而流量却比尼罗河大16倍。

从马莱博湖往上游起,刚果河流域所承接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毫米(60吋)左右,其中约1/4强流入大西洋。但刚果河的灌溉流域大约只有亚马逊河的一半大小,河口的流量每秒约41,000立方米(1,450,000立方呎),比亚马逊的每秒179,000立方米(6,350,000立方呎)要少得多。

总结:刚果河又称扎伊尔河。非洲第二长河。位于中西非。上游卢阿拉巴河发源于扎伊尔沙巴高原,最远源在赞比亚境内,叫谦比西河。北流出博约马瀑布后始称刚果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黑土形成过程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蒙脱石占优势的粘粒矿物组合是黑土中活跃成土过程的基础。由母质中继承下来,如较湿润气候下的冲积物、钙质岩以及火山碎屑物质多富含蒙脱石矿物,成土环境延续了蒙脱石的存在。

(一)蒙脱化过程

印度德干高原的一些黑土,苏丹、埃及尼罗河冲积物发育的黑土、美国南部大平原的黑土,其蒙脱石矿物都是继承母质而来;而南非、肯尼亚、以色列、澳大利亚昆士兰的一些基性火山岩发育的黑土,蒙脱石的新生成作用是主要的。新生成作用也是中国一些黑土中蒙脱石的重要成因。在低洼地发育的黑土,由于地形因素引起地球化学过程中物质分异,风化物中丰富的溶解硅和盐基有利于蒙脱石的合成;分布于低丘、台地等正地形上的黑土,其蒙脱石则多由原生矿物转化而来,如福建漳浦由暗黑色气孔状橄榄玄武岩风化物发育的黑土之所以富含蒙脱石矿物,是由于该种母质中的玻璃质在重结晶过程(又称脱玻化)中,伴有广泛的蒙脱石化,形成大量的蒙脱石,成土时间尚短,这些蒙脱石矿物得以大量保存于土体中。

(二)开裂过程

开裂过程是黑土另一主要成土过程,这是富含2∶1型膨胀性矿物的粘质土壤在明显干湿季气候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土壤干燥时土体强烈收缩并形成纵横裂隙,深可达1米以上,地表附近的宽度可达10厘米。深大裂隙的形成,对掺混土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干燥时,大裂隙的边缘受到降水、动物活动、人类耕作等作用,上层物质向下跌落,填充于裂隙内,重新湿润时,土壤膨胀,裂隙闭合,土体底层因增添了额外物质,膨胀后必然要产生较大的体积,造成挤压使土壤向上运动。如此经过多年循环,下层物质进到表层,而上层物质降到下层,这称为自翻转作用(又称自幂作用)。这种机制赋予黑土剖面性状的特殊性:一是剖面均一化,即在裂隙所达到的颇大深度内,土壤变成了均质体,发生层分异不明显,土色、质地、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有机质与矿物质充分混合而高度复合二是具有滑擦面和楔形结构,表下层土壤受挤压而相对移动过程中造成明显程度不同的劈理和磨光面(滑擦面)。楔形结构是土壤基块受到由倾斜方向膨胀压产生的剪切力作用而造成的;三是地表出现粘土小洼地,是由干湿交替引起两裂缝间土壤“隆起”而产生的小起伏微地形。此外,下列现象也是黑土中自翻转作用的佐证:在新开挖剖面的心土层中夹有植物残落物,说明有上部物质陷落到下部;有些质地匀细的黑土,表层却常能见到石块,是下部物质被挤到上部的结果;显微镜下观察,有些黑土在不同深度局部可见破碎的淀积粘粒胶膜,这是由于土壤翻转作用使原先形成的胶膜破碎,拌入整个土体。

总结:应该指出,开裂过程是黑土的普遍现象,但土壤自翻转作用的强弱,与气候干湿交替强烈程度、植被茂密程度、人为利用频繁与否密切相关,据报导,中国黑土的自翻转作用不甚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北海道渔场成因

全文共 833 字

+ 加入清单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把海底沉积的有机质带到海面,为鱼类提供在丰富的饵料,从而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

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另外寒暖流交汇可产生“水障”,阻止鱼群游动,而且因为捕鱼业的科技发达,国家的养殖渔业发达,所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渔场。

日本暖流又叫“黑潮”。是太平洋北赤道洋流遇大陆后的向北分支。起源于菲律宾群岛的吕宋岛以东海区,流经我国台湾一带,东到日本以东与北太平洋西风漂流相接。为世界著名的暖流。其特点是:高温、高盐、水色高、透明度大。其形成有三方面的因素:一、北赤道暖流遇大陆而偏转北上。二、夏季海洋风的吹拂和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风的吹拂。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日本暖流是北赤道暖流在菲律宾群岛东部向北偏转而形成的。它的主流沿台湾岛的东岸、琉球群岛的西侧向北、直达日本群岛的东岸,在北纬40°附近与千岛寒流相遇,在西风下,再折向东,成为北太平洋暖流。日本暖流是北太平洋西部流势最强大的一股暖流,它在台湾岛东面的外海处,其宽度约有100—200千米,深200米,最大流速每昼夜可达60—90千米,平均流量每秒约2200万立方米。由于日本暖流来源于北赤道暧流,因此水温和盐度均较高。水温夏季达29℃,冬季为20℃,二者向北逐渐降低;盐度在150—200米层达到最大值,为3.48—3.5%。日本暖流是整个东中国海环流的主干,对该海区的水文气象条件有重大影响又称亲潮。北太平洋西北部寒流。源于白令海区,自堪察加半岛沿千岛群岛南下,在北纬40°附近,日本本州岛东北海域,与黑潮相遇,并入东流的北太平洋暖流。

总结:亲潮主干流速在每秒1米以下,表面水温低、水色浅、透明度小。寒流密度较大,潜入暖流水层之下。在其前缘与黑潮之间形成“潮境”,鱼类饵料极其丰富,成为世界著名渔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⑴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为《新青年》。

⑵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

⑶口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⑷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

⑸主要内容:①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后期:主要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了十月革命。)

⑹评价:①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②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日本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及领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围小岛组成(2)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占3/4,平原狭小。(3)气候: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4)资源:森林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贫乏

2.发达的经济(1)条件:有利→丰富劳力资源,较高科技水平,多良港,不利→矿产资源缺乏,需从国外进口(2)经济特征:外向型经济(3)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齐全(4)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对象:美国,其次为亚洲和西欧最大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3.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四大工业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层、北九州

4.渔业发达,农业单产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非地带性分布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在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形成了复杂的地理环境。如我国处在同纬度的两广地区和横断山区。

(1)热带雨林带变为热带草原带

分布:0°附近的东非高原

成因:东非高原海拔高,温度低,蒸发(对流)弱,降水少。因此形成热带草原带。

但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与刚果盆地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不同,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仍然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只是因为温度低、降水少,所以植被才没有西侧的刚果盆地茂盛,才形成的热带草原带。

(2)热带草原带变为热带雨林带

分布:主要包括北美洲中美地峡东部沿海、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南美洲巴西东南部沿海

成因: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遇到山地抬升,降下地形雨;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①中美地峡东部沿海:东北信风,墨西哥湾暖流②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东南信风,马达加斯加暖流③澳

大利亚东北部沿海:东南信风,东澳大利亚暖流④巴西东南部沿海:东南信风,巴西暖流)

(3)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变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分布: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以东

成因:该地盛行西风(西北风),由于安第斯山脉的阻挡,降水几乎全部将在了安第斯山脉以西的太平洋沿海岸,安第斯山脉而以东的大西洋岸处在背风坡,降水很少,气候干旱,因此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4)温带大陆性气候变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西欧西部

成因: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总结:非地带性与地带性对应,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不按或偏离地带性规律的特性,或仅指不呈带状分布的地方性差异。

编辑推荐:非地带性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青藏高原青海与西藏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青藏高原青海西藏

1.位置和地形

位于青藏高原上,是我国藏族的主要分布区。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高原上湖泊众多,盐、硼、钾资源丰富。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2.高寒气候特点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的主要特点是:冬寒夏凉、终年气温较低,太阳辐射强、日照长,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3.著名的谷地和盆地

河谷低地的农业区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气候,使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适于喜凉的农作物生长,并且由于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农作物的生长期延长,使得麦类作物有充分的时间积贮营养物质,所以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青海东部的汉水谷地是高原上的重要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等。

“西藏的江南”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东南的察隅地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在谷里分布着稻田、茶园、香蕉园,被称为“西藏的江南”。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青海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位于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这里矿藏丰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4.丰富的地热资源

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冈底斯山以南到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广大地区。羊八井地热则国目前最大的高温地热田,已建成我国著名的地热电站。

5.交通以公路为主

解放后,修筑了兰青铁路和川藏、青藏、新藏、滇藏等公路,西宁是青藏地区最大工业城市;拉萨是西藏经济、政治、文化和公路交通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交通

全文共 57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交通

1、现代运输方式的种类、特点及其运输方输的选择

⑴、现代运办方式:铁路、公路、海运、河运、空运、管道等。

⑵、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从运量、运速、运价等方面分析。

⑶、现代运输方式的选择:结合实际,师生共同讨论。

2、公路运输

⑴、特点: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

⑵、识记: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等干线的起止点。(见八年级地理上册P91页活动题)

⑶、公路的编号。(国道)首都放射线第一位数是“1”、南北纵线第一位数是“2”、东西横线第一位数是“3”。

3、铁路运输

⑴、识记:主要铁路干线的起止点。

①、南北向: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南昆线。

②、东西向:滨洲—滨绥线、京包—包兰线、陇海—南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⑵、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兰州、成都等。

⑶、正在建设中的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

⑷、铁路知识的运用。(结合实际,师生共同讨论、研究)

4、海洋运输(分为沿海航线和远洋航线两大部分)

⑴、沿海航线:①、北方航线:以上海、大连为中心。

②、南方航线:以广州、香港为中心。

⑵、沿海主要港口:大连、秦皇岛、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福州、厦门、广州、香港、湛江、海口等。

5、航空运输

⑴、特点:速度快、舒适、安全。

⑵、航空运输是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⑶、主要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工业发展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1、工业与我们

⑴概念: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⑵分类:

2、工业的空间分布(3沿)

⑴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许多工业基地。

⑵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⑶沿海:集中了4个工业基地、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⑷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沪宁杭地区珠江三角洲

工业中心大连、沈阳、鞍山北京、天津、唐山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珠海

工业特色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⑴涵义:以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

⑵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

⑶布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

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方向的差导:

①沿海——科技园区型

②沿边——贸易导向型

③内陆——国防军工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澳大利亚简介

全文共 1014 字

+ 加入清单

澳大利亚

1、地理位置: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

2、领土组成: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3、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澳大利亚大陆早在6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生物进化缓慢,又缺少天敌,保存了很多古老的物种。如跳远名将-袋鼠;澳洲懒汉-考拉(树熊);长跑运动员-鸸鹋;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

4、骑在羊背上的国:

⑴、地势低平。地形自西向东明显地分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山地。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于地形的关系: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和牧牛带分布在西部、中部、北部地区,而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是混合农业带,东南部、西南部沿海地区平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而且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

⑵、气候: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的中部,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因此气候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东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耕作业。

⑶、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混合经验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原因是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

⑷、澳大利亚出口的主要农牧产品:羊毛、牛肉、小麦。

⑸、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a草原肥美,分布广;b地下水丰富;c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繁殖;d羊群无天敌

4、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⑴、矿产资源丰富:铁、煤等,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⑵、澳大利亚的铁矿,煤矿,铝土矿分别分布:铁矿——西部、煤矿——东部沿海;铝土矿——东北部

5、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主导产业。

6、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⑴、悉尼——最大城市、海港;

⑵、堪培拉——首都。

⑶、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⑷、为什么澳大利亚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历史和经济-英国移民首先到达地,开发时间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亚洲地理位置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特殊的地理位置,完整的轮廓和庞大的面积,对其自然地理环境有巨大的影响,是亚洲地理环境结构特征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全称亚细亚洲,古代亚述语意为“日出之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北部与欧洲陆地及大西洋的边缘海相连,西南部隔红海和苏伊士运河与非洲大陆相望,东北部以白令海峡和北美洲大陆遥对。亚欧两洲间一般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为界。

在各洲中亚洲所跨纬度最多,所跨经度也很大,从努沙登加拉群岛的罗地岛到北地群岛,跨纬度91°45′;从小亚西亚半岛到楚科奇半岛、跨经度164°05′。东西、南北各相距约8000公里,面积约4400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其中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马来群岛是世界最大的群岛。亚洲大陆海岸线长约900公里,海岸类型复杂,但少深入内陆的内海和海湾。大陆轮廓比较完整,“躯干”部分略呈梯形。

亚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东亚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东南亚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南亚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

西亚也叫西南亚,包括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巴林。中亚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南部。北亚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总结:导致亚洲成为全球最大的洲际自然综合体,使其具有完整的自然带谱,极端而典型的组成要素,错综复杂的景观结构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世界黑土分布

全文共 802 字

+ 加入清单

黑土自然肥力很高,但耕性差,水分有效性低,在有动力机具和灌溉条件下,其农业生产潜力才可得到发掘。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中国东北黑土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它们在开发过程中也曾经受到过水土流失的严峻考验。

乌克兰平原的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公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它们和东北黑土地一样,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与东北黑土地有所不同,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势平坦,坡地较少,土壤主要受到风的侵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过度毁草开荒、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这两个地区相继发生破坏性极强的“黑风暴”。1928年,“黑风暴”几乎席卷了乌克兰整个地区,一些地方的土层被毁坏了5至12厘米,最严重的达20多厘米。在美国,1934年的一场“黑风暴”就卷走三亿立方米黑土,当年小麦减产51亿公斤,举国震惊。为保护黑土地免受侵害,国外两大黑土区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围绕合理规划土地和建立科学耕作制度等开展研究,大举营造农田防护林,采取保土轮作、套种、少耕、免耕等办法,充分发挥耕作措施与林业措施相结合的群体防护作用,经过40年的治理,已见成效。

作为与美国密西西比流域沿岸及乌克兰第聂伯河岸并称的全球三大黑土带,在古《山海经》中便有记载的北大荒,横跨从东经123°40′到134°40′的11个经度,纵贯北纬44°10′到50°20′的10个纬度,总面积多达5.76万平方公里。

总结:我国黑土区的开发比国外两大黑土区晚,大规模开荒垦殖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近二十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对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的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