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左威武大将军(通用20篇)

浏览

7153

文章

34

篇1:揭秘千牛卫大将军是几品官?

全文共 153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千牛卫大将军这个职位也还是挺有说法的,毕竟这个职位是李元芳的职位,其实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不知道这个职位的,那么这个李元芳的千牛卫大将军职位到底是官居几品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这一天,狄仁杰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对着身边的李元芳说:“世人都说你是千牛卫大将军,元芳,你怎么看?”

李元芳略微愣了一下,说:“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能有什么蹊跷,不过是没注意前面两个字罢了。实际上,《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真正领的官职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好好的官职,一加“检校”二字就不是那回事了,它代表这个官职是非正式的,也就是说只是个虚职,并没有实权,这相当于只是一个荣誉性质的官职,所以在《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只是有一个正三品的虚职,大部分时候都是跟着狄仁杰办案,倒更像是一名高级护卫,而没有护卫在皇帝身边。

要知道千牛卫是皇帝的护卫队和仪仗队,并不会经常离开皇帝的身边。

千牛卫的来历最早可追溯到千牛刀,因其锐利可斩千牛而成为皇帝随身携带的刀具,后来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一种护卫皇帝安全的高级武官,名为千牛备身,他们执掌千牛刀,人数虽少,却成为皇帝的禁卫军。

不过千牛备身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高门子弟才有资格成为皇帝的千牛备身,这也遵循门荫制度。唐高祖李渊最初的官职就是千牛备身,李昞在李渊七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李渊早早的承袭了唐国公,后来在杨坚篡周立隋后成为千牛备身保护隋文帝的安全,做了几年的千牛备身才又去各地做刺史,然后一路做到了太原留守,进而起兵建立了大唐。

隋唐时期,府兵制已经发展的很成熟,而由此诞生了卫府制,由十六卫遥领府兵,护卫京师。十六卫中各卫又有不同,其中有十二卫遥领天下各地的府兵,番上宿卫京师。而另外的四卫并不遥领府兵,这四卫是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其中左右千牛卫统领的是皇帝的侍从和仪卫。

左右千牛卫的官职设置是这样的,我们以左千牛卫为例来说明:

上将军(从二品)一人;

大将军(正三品)一人、将军(从三品)二人:掌侍卫和供御兵仗;

中郎将(正四品下)二人;

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各十二人,都是正六品下;

备身一百人,正八品下;

长史(正七品上)一人;

录事参军事(正八品上)一人;

兵曹参军事、胄曹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下)。

从以上设置可以看出,千牛卫大将军是正三品的官职,这个官职在唐朝(尤其是唐初)已经算是武官的最高官职了。唐朝的一品二品官职多数是空置的,即便有也是虚设,或者功勋之臣死后的追封。

因此,在唐朝,真正的高官一般都集中在正三品,比如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中书令和侍中等,而且唐朝的宰相也多半是差遣官职,即正五品以上官员在官职前加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成为握有实权的宰相。也就是说这些参与政事的宰相或许本身的官职只是四品、五品。

狄仁杰两次拜相时的实际官职都是正四品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狄仁杰的官职还没有千牛卫大将军大。不过因为加授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狄仁杰就成了百官之首,权力远在千牛卫大将军之上,况且《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仅仅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个虚职,所以近似于狄仁杰的侍卫长。

而在这部剧中,真正的千牛卫大将军是桓斌,他才是真正握有实权的正三品武官,虎敬晖则是中郎将,算是桓斌的副手。

桓斌和虎敬晖才是真正护卫皇帝的人,在千牛备身和备身左右手执千牛刀升殿供奉的时候,大将军和将军负责统领,中郎将予以辅佐。因为侍奉的时候要求很严格,不能相互走动,不能交头接耳,也不能有摇头举手这样的动作。如果皇帝有口敕下达的时候,通事舍人负责传达,阶下听不到的就由中郎将来负责告知。

因此领实职的千牛卫府中的武将都要负起护卫和依仗的责任,而像李元芳这样仅仅领虚职的武将则不需要在千牛卫府中打卡上班,也就有时间跟随在狄仁杰身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威武堡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威武堡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威武堡位于横山县塔湾镇塔湾村威武自然村东北约200米处,杨小川沟口的东山畔上,西与塔湾隔河相望,相对高约70米。城址所在的山体,平面呈长条状,地势平缓,东西北三面环沟,只有南部与其他山体相连,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城址所在地,位于二边线上,西距大边约9公里,现城墙砖石虽拆,但土基尚存,从残存城墙可见,墙体为土石夯筑,现存西城墙长约200米,高约0.5-3米,宽约3.5米;北城墙长约250米,高约0.3-2.5米,宽约2米;东、南墙已毁,南、北城门尚在,破损严重;城址内尚存东、西两处墩台,黄土夯筑,夯层厚约11-13厘米。现城址内植被茂密,种植豆子、荞麦、土豆等,城址内外分布四座庙宇,地表瓦片遍地,散见大量砖块、瓷片、骨骸。据史载,该堡始建于成化五年(1469),巡抚王锐设置,撤大兔鹘堡守军移驻这里,隆庆六年(1572)加高,万历六年(1578)增修砖砌牌墙垛口,城周1公里许,“周二里八十步”。有南、北、东三门,分别叫威武、镇朔、震福,楼铺14座。该城址与杨小川烽火台形成统一的防御体系,现已收录《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2008年9月16日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中共横山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编纂办公室

塔湾村:塔湾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如何制作纸酷炫匕首逼真威武霸气手工

全文共 119 字

+ 加入清单

教你如何制作纸质匕首

操作方法

1

准备一张长方形和一张正方形的纸。

2

取出正方形,像折飞机那样将两个角折到中间。

3

如图,再将两边往中间折,

4

取出长方形,将两个角斜着折,折到如图所示即可。

5

翻过来,将两个角如图折

6

继续折,如图。

7

将两样纸制品用胶粘在一起,就完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的意思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体现的是大丈夫的精神品质。大丈夫的意志坚韧,富贵不能迷惑他的思想,贫贱不能动摇他的操守,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算得上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喻大将军祠在内江市中央路19号。喻大将军,即喻培伦(1886—1911),字云纪。四川内江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喻在日本求学时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参与在汉口谋刺两江总督端方和在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的活动。1911年4月27日在广州武装起义中英勇战斗,后因弹尽竭被俘,壮烈就义,年仅26岁。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追赠喻培伦为大将军,并令建祠纪念。该祠前后3幢,地基高于街面3米许,进门上12级石梯,中有天井,正厅为喻培伦烈士纪念堂。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之际,内江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公园内立纪念碑。

内江市人民公园之内,在绿树掩映中庄严肃穆地耸立着“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和“喻培伦大将军纪念碑”,占地4000平方米。喻培伦大将军(1885~1911,字云纪,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1912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行文颁令,以肇造民国元功追赠喻培伦为大将军。堂前石台阶之上拓刻着孙中山先生题词“浩气长存”。

正是:慷慨悲歌正青年,炸弹当先英迹现。轰轰烈烈大将军,神州0满人间。

公交线路:乘坐203、103、202、118、101、201路公交车,在人民公园站下,步行至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将军霍光过世后,为何汉宣帝对其厚葬呢?

全文共 610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大将军霍光过世后汉宣帝对其厚葬呢?

第1个原因是处理霍光的时候毫无任何的理由,第2个原因就是希望能够体现出自己的皇恩浩荡,也就是因为如此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政治智慧。

霍光虽然说会比较喜欢权力,但是并不是很坏,也没有什么证据证明真的要谋反,只不过是大家的一种猜测,其实霍光一直以来都会为整个汉室江山考虑,一直以来都会忠心耿耿,始终都会忠心于汉室江山。就是因为霍光才会保证西汉政权的平稳能够顺利的过渡,能够有效减少出现乱局。

再者也是体现出皇恩浩荡,汉宣帝之所以会选择推荐霍光,就是希望能够有效稳定人心可以有效体现出皇恩浩荡,然后让大家知道自己是一个明君,拥有着仁爱大度的特点。也可以让所有的人知道自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霍光家族虽然已经因为反叛而全部的被清洗,但是霍光早就已经死了,这和霍光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就应该保证死掉之后的哀荣。

这一个做法其实对自己来说并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却能够带来一个好的效果,可以两全其美,落得一个好名声。这次是必然就会让身后的大臣全部的笑中于,他一直都会愿意站在他的身边,许多的人都会觉得非常的佩服他,这就是一个从底层慢慢上来的皇帝,对于人性的把握真的是非常透彻的,也知道到底怎么做才可以让自己拥有着更好的一个效果。

大将军在过世之后皇帝的这个做法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佩服,为什么要选择这么做?显然是合情合理的,也同样可以给自己带来很多的优势,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他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张清安是何方神圣?在四川自立为王,还册封蒋介石为威武王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纵观我国上下5000年历史,不难发现我们国家的每个封建王朝多少都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大多数都声势浩大。比如说陈胜吴广起义,后来取而代之的项羽,到了清朝还有太平天国等等。这些农民起义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残酷的封建王朝。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上世纪80年代,在太平盛世下的新中国,竟然还有人称帝,他就是张清安

张清安,四川巴中人,农民出身,小的时候读过私塾,自以为有几分文化,一开始不甘心种地过苦日子,于是就打扮成算命先生,以此来骗取钱财,没想到的是,张清安的这一招还真管用,骗到了许多钱。于是有一天算命成瘾的张清安又突发奇想,他竟然想到了做皇帝的美梦,并且还付诸实施行动了。一开始他先是以救世主的身份对村民声称自己得到了一本神书,书上预示将会出现一场天灾,所有的人都会灭绝,只有信奉这本书的人才能活下来,还会大富大贵。

于是他又指着路边一旁的桐花说,这朵花只会在2月开,而且在5月会再次开,意味着本末倒置,就是要改朝换代,需要推选出一位皇帝来,他这样一番连哄带骗的说辞,让许多人都相信了他。然后在当地村民的拥立下,他就登基了,他将国号定为中原皇清国。

张清安然后就开始组建自己的朝堂,首先是后宫,他先将自己的妻子封为皇后,又从村里选了几名村姑封为贵妃,在封完后宫之后,他又开始分封朝廷百官,上到宰相,下到护国大将军,前前后后共有50多人进行受封,更为荒唐可笑的是,他还册封蒋介石威武王,却不知道蒋介石这时候早已经去世了。

册封结束后,所有人都兴奋不已,而他怕有人不服从他的管理,于是又挑选人员组成了一支只听从他的禁卫军。于是他就安心当他的皇帝,但是眼看着时间快过去了,天灾也并未降临,于是就有村民陆续离开,他这时候就慌了,脑子一热,决定御驾亲征。他就带着他的禁卫军开始向巴中县城前进,但好久不长,他的这支禁卫军就引起了当地县公安局的注意,原本打算占领巴中县的张清安也被抓了起来,最后被判死刑。四川一农民称帝,封后纳妃建立军队,御驾亲征却被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大将军何进与太监的矛盾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大将军何进与太监矛盾

何进为何与宦官反目成仇?

有两个原因。内因是何进想争取更大的权力,而当时宦官专权,成了何进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拦路虎。何进行事,宦官处处掣肘,所以不除去宦官,何进就不能施展他的政治报负。

而外因则是袁绍的出现。袁绍想实现政治报负,但宦官是他前进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所以他暗自组织了一个诛宦联盟,张邈、何颙、许攸、曹操等人都是这个联盟的一份子。而何进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也主动与袁绍结交,这引起了宦官集团的注意。袁绍经常在何进面前吹风,教给他诛宦之策。而宦官头子蹇硕一看何进忘恩负义,拉拢不成,也加快了诛杀何进的步伐,并有一次诛杀何进未果,矛盾激化。何进这人优柔寡断,最后在与宦官的争斗中,死于宦官之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诸葛瑾没打过什么胜仗为什么最后可以成为大将军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打仗都有偶然性、可信是最大的功劳、诸葛瑾能懂孙权。凭借着三个因素让孙权觉得诸葛瑾是一个知己,能够做到惺惺相惜,因此才会给予大将军的位置。看中诸葛瑾并不是因为打仗的才能,而是属于个人的心腹,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辅助力。

打仗都有偶然

诸葛瑾虽然属于一位官拜大将军,但在打仗时基本上没有获胜,5次战斗中除了荆州之战,其余全部都面临失败。荆州之战和这位大将军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基本上都是吕蒙和陆逊在打仗。自己无非只是坐收渔翁之利,可以说在作战这一方面没有什么天赋,但打败仗一般都是偶然的,只能说正好是自己统领的领地。

可信就是最大的功劳

虽然并不会打仗,可是得到孙权毫无条件的信任,这就是最大的功劳。诸葛瑾之前就告诉过孙权:生死不易,两个人之间无论生死都应该相信对方,谁也不会背叛谁。虽然打了败仗,可是孙权就能够得到一个心腹之人,因此从来也没有责怪过诸葛瑾,反而还是让诸葛瑾能够享受高官厚禄,一生都过得极其的平顺,极其的幸福。

惺惺相惜,诸葛瑾能懂孙权

诸葛瑾能够轻易的看懂孙权内心的想法,并且根据孙权的想法的有效决定自己在今后的发言。在孙权的眼中,诸葛瑾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能够做到说话滴水不漏,能够做到委婉的提出建议,而且从来也没有当面去批评过来自于孙权的一些决策,让孙权觉得诸葛瑾是一个真正的知己,能够惺惺相惜。所以孙权在最后才会给诸葛瑾大将军的位置,这并非是因为打仗方面的才能,而是因为这是自己的心腹,早就已经成为自己的辅助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彭大将军纪念碑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大将军纪念碑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彭大将军纪念碑位于青白江区城厢镇彭大将军专祠内。建于1938年。碑为四方体,连碑基及碑顶在内计五层。基部有石雕蟾蜍花草,前人题咏和汪兆铭撰《先烈彭大将军传》石刻小字。碑身四面分别刻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长戴传贤题写的"先烈彭大将军殉国纪念碑"大字。大将军彭家珍,成都金堂县人,1912年1月27日在北京炸死清宗室顽固派宗社党首领良弼,自己亦当场壮烈牺牲。此举对清帝退位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年3月29日,孙中山大总统批准追赠彭家珍为陆军大将军,崇祀忠烈祠。1953年,毛泽东签发彭家珍烈士家属光荣证书。

保护范围:以现家珍公园围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言文翻译 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言文出自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是:富贵不能迷惑他,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意志,为强权逼迫时也不屈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是孟子提出的大丈夫之道。

富贵不能淫的原文

“富贵不能淫”出自《孟子·滕文公》,原文节选如下: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是一句很经典的名言,它出自《 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在与纵横家的信徒景春谈论

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 贫贱 威武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坚持仁 义 礼的原则,以道进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诸葛瑾一生没打过胜仗,为何还是东吴大将军?

全文共 473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古代的将领来说,有多大的本事,才能当多大的官,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然而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军诸葛瑾,却可以说是一位常败将军,一生也没有打过什么胜仗,每打一次最终都会失败,但是为什么即便如此,诸葛瑾却还是能够得到孙权对他的重用呢?诸葛亮既然总是打败仗,却还能够成为东吴的大将军,他到底有什么地方让孙权对他如此看重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诸葛瑾的战绩令人尴尬

诸葛瑾早期主要在孙权的幕府中任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东吴袭取荆州后,诸葛瑾出任绥南将军、南郡太守,从此离开孙权幕府,担任独当一面的大将。此后一段时间,诸葛瑾参与了几次重大战役,主要有:

(一)南郡、江陵之战

黄武元年(222年)九月,魏军大举南进,曹丕亲至宛城督战,遣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攻南郡、江陵。江陵守将时为朱然,孙权派诸葛瑾、潘璋前往救援朱然。

《三国志·诸葛瑾传》注引《吴录》记载了诸葛瑾在此战中的表现:“(诸葛)瑾性弘缓,推道理,任计画,无应卒倚伏之术,兵久不解,(孙)权以此望之。”

诸葛瑾是个慢性子,他位居援军统帅,率领着“大兵为之救援”,本应积极进攻魏军以解朱然之围。但他每天开会商议,制定作战计划,进行沙盘推演,就是没有认真出兵和魏军交战过。以至于“兵久不解”,连孙权也很有意见。

此时再任由诸葛瑾拖下去只怕要出大问题。于是潘璋出手,趁春季水涨,用着火的竹筏顺江而下烧坏魏军的浮桥,迫使曹真退兵。

朱然在江陵城内也沉着应战,坚守城池,围攻江陵的夏侯尚眼看师久无功,也只好退兵。

此战中诸葛瑾完全束手无策,进退失据,虽然最后有“全师保境”之功,但那主要是朱然和潘璋的功劳,诸葛瑾不过是捡了个便宜。

诸葛瑾参与的四次战役地点

(二)江夏、襄阳之战

黄武五年(226年)五月,曹丕去世,曹叡即位。八月,孙权趁魏国大丧,亲自领兵进攻江夏,同时命诸葛瑾、张霸等进攻襄阳。魏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先败孙权,后败诸葛瑾,并斩张霸。

孙权本打算趁人之危赚点便宜,没想到被司马懿打得惨败。诸葛瑾这次可没那么走运了,不但被司马懿打败,而且还赔上了部将张霸的性命。

(三)第四次合肥之战

嘉禾三年(234年)五月,为配合蜀汉诸葛亮北伐,孙权起兵攻魏,三路北进,陆逊、诸葛瑾等攻襄阳,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阴,孙权自率大众围合肥新城,史称“第四次合肥之战”。曹睿亲御龙舟东征,未至寿春,孙权退还,孙韶、张承也退军。

三路大军中两路已退,只剩下陆逊和诸葛瑾这一支孤军,他们将如何应对呢?

《三国志·陆逊传》记载了二人的表现。孙权退兵后,陆逊派去和孙权联络的亲信韩扁也被魏军俘获,诸葛瑾写信给陆逊建议跟着大部队尽快退兵,否则到了枯水季节就不好走了。陆逊担心再次泄密,得书不答,而是催人种菜种豆,又和诸将下棋射箭娱乐,摆出一副要打持久战的样子。诸葛瑾急了,亲自赶到陆逊的大营,陆逊这才告诉诸葛瑾,如果急着撤退,魏军一定会紧跟追击,那样说不定会变成大溃败,所以要先稳定将士之心。陆逊还把自己的计划告知诸葛瑾,由陆逊率陆战主力佯攻襄阳城,这样魏军就会把兵力集中到城内,而诸葛瑾则指挥水军准备船只,就绪后和陆逊一起登船出发。诸葛瑾依计行事,魏军果然害怕陆逊真的来攻城,悉数集结到襄阳城内,来不及追击,陆逊和诸葛瑾顺利返回东吴。

这一战对于东吴来说是失败了,问题只是在于吴军能不能安全地撤退。这个问题不是诸葛瑾能够解决的,他只是急吼吼地想着快点跑,最终还是陆逊深谋远虑,有计划有秩序地撤退,否则在魏军追击之下,急着回家的吴军很有可能四散奔逃,变成溃退。全靠有陆逊,才让诸葛瑾避免了一次溃败,保住了一点面子。

(四)樊城、柤中之战

赤乌四年(241年)四月,趁曹芳即位不久,政局未稳,吴军再次兵分三路攻魏,卫将军全琮攻芍陂,车骑将军朱然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柤中(襄阳郡上黄县的一处地名)。

据《三国志·齐王纪》注引干宝《晋纪》载,樊城被围后,司马懿督军南征,认为南方湿热,不宜久留,于是积极备战,“乃令诸军休息洗沐,简精锐,募先登,申号令,示必攻之势。(朱)然等闻之,乃夜遁。追至三州口,大杀获。”

司马懿能够“大杀获”,也就意味着吴军损失惨重。这次朱然也救不了诸葛瑾,诸葛瑾又吃了一回败仗。2、诸葛瑾官运亨通,越做越大

诸葛瑾参加的四次大战役,无一取胜,有两次是勉强安全撤退,还有两次则是不折不扣的败仗。

按理说,以这样的战绩,不被追责治罪就很不错了,但诸葛瑾却不一样,他不但安然无恙,而且还屡屡升迁,直至进入东吴军队的最高层,担任大将军、左都护。当时大司马吕范已死,东吴军队中只有上大将军、右都护陆逊的地位与诸葛瑾相当。在重武轻文的东吴政权里,诸葛瑾可以说是除了孙权之外排名数一数二的人物。

孙权为什么重用诸葛瑾?是因为孙权不知道诸葛瑾打仗很差火吗?

不,恰恰相反,有迹象表明,孙权对诸葛瑾的军事水平非常了解。自从江陵之战后,孙权就已经知道诸葛瑾不是打仗的料,所以在后来的几次战役中,孙权不再让诸葛瑾单独担任统帅之职,而是安排陆逊、朱然等名将和他共同行动,目的是让诸葛瑾有打胜仗的机会,即使在战败情况下,也能全身而退,保住名声。3、诸葛瑾为什么得到孙权的特别青睐

孙权为什么处心积虑要扶诸葛瑾上位,为他打怪升级加经验值创造机会?

综合起来分析,孙权考虑的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

(一)诸葛瑾是“淮泗集团”的标杆人物

东吴孙氏集团的文官武将来源很杂。孙坚是吴郡富春县人,但出身孤寒之家,在江东没有多少社会基础,孙坚以武职起家,转战南北,收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例如程普(幽州右北平郡土垠县人)、韩当(幽州辽西郡令支县人)、黄盖(荆州零陵郡泉陵县人)、徐盛(徐州琅琊郡莒县人)等。

孙坚死后,孙策在淮南依附袁术,在这一时期,孙策又网罗了一批出身淮水、泗水流域地区(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江苏和安徽北部、河南和山东南部一带)的人士,例如张昭(徐州彭城郡人)、张纮(徐州广陵郡人)、周瑜(扬州庐江郡舒县人)、吕范(豫州汝南郡细阳县人)、诸葛瑾(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蒋钦(扬州九江郡寿春县人)、周泰(扬州九江郡下蔡县人)等等。

这批人出身于淮泗地区,因此被称为“淮泗集团”。孙策渡江略地江东,依靠的就是淮泗集团的力量。孙策死后,辅佐年幼的孙权立足江东继续创业的,仍然是淮泗集团。此后孙吴政权逐渐吸纳江东本土士人进入统治阶层,但始终仍以淮泗集团为根本。孙权临死前指定的三名辅佐孙亮的顾命大臣,诸葛恪(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人)、滕胤(青州北海郡剧县人)、吕岱(徐州广陵郡海陵县人),全部都是淮泗集团人士。

可见,在孙吴统治者眼里,江东士大夫并不完全可靠,淮泗集团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但是,淮泗集团有个弱点,这些人虽然大多出身地方豪族,但门第都不高。张昭虽然号称名士,但主要得益于他自身的努力,彭城张氏并非名门望族。在当时的社会观念里,没有名门望族参与的政治集团,难免会被人瞧不起,也缺乏吸引力。

在淮泗集团中,只有诸葛瑾出身的琅琊诸葛氏门第较高,是西汉名臣诸葛丰之后,可以算得上是名门望族。诸葛瑾的叔父诸葛玄一出仕就是二千石级的豫章太守,这是只有名门望族子弟才能享有的特殊政治待遇。由此也可看到琅琊诸葛氏在时人眼中的崇高地位。

诸葛瑾是孙权所依赖的淮泗集团中唯一的名门望族、高第世家子弟,是个标杆性的人物,孙权不断扶持诸葛瑾上位,目的不外乎是提升孙吴政治集团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吸引更多的士大夫,将更多的人才纳入麾下。

(二)诸葛瑾为人谨慎

《三国志·诸葛瑾传》称赞诸葛瑾“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德度”是指社会道德规范,“规检”是严格遵守的意思,这是说诸葛瑾做事小心严谨,严格遵守道德。

《三国志·诸葛瑾传》注引《吴书》评价诸葛瑾:“瑾才略虽不及弟,而德行尤纯。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其笃慎皆如此。”诸葛瑾妻子死后不再续娶,与爱妾所生的子女,都不养大(意思是杀死或丢弃)。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似乎不近人情,但当时的人觉得这恰恰是诸葛瑾为人谨小慎微、坚守伦理道德的表现。

《三国志·诸葛瑾传》还载,诸葛瑾对孙权有所进谏,都是以温和委婉的方式进行,使孙权容易接受。正是诸葛瑾这种小心翼翼的做事风格,让孙权觉得这个人非常靠谱,因此放心重用。

(三)诸葛瑾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孙权其人很有才干,但他和父兄一样都是暴脾气,经常迁怒于人。这就需要有个高情商、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来替他协调、缓和与下级的关系。

这个高情商的人,就是诸葛瑾。据载,朱治、虞翻、步骘、殷模等人都曾因孙权的一时之怒险些要被重罚,都是诸葛瑾巧妙设法,不动声色地化解孙权的情绪,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风波。

诸葛瑾与孙氏宗室也有密切交往,常受孙权委托处理涉及宗室的事情。比如孙权堂兄弟孙皎,“与诸葛瑾至厚”。孙皎曾与甘宁发生争执,孙权致书训诫,说“今故烦诸葛子瑜重宣吾意”,也就是让诸葛瑾去处理孙皎与甘宁的纠纷。

孙权侄子孙松也结交诸葛瑾。孙松去世时诸葛亮特别致信诸葛瑾表示悼念。这说明诸葛瑾曾介绍孙松给诸葛亮认识,二人关系非同一般。

孙权是多疑的人,诸葛瑾能够结交宗室而不引起孙权的猜忌,还能受命协调敏感的宗室关系,可见诸葛瑾情商很高,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多疑的孙权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

(四)诸葛瑾是孙权倾吐真心话的对象

古代帝王处于孤寡之位,内心往往极为寂寞,难得有可以倾吐真心的对象。而诸葛瑾由于情商高,说话办事小心稳妥,正好可以成为孙权推心置腹倾吐真心话的对象。

陆逊在曹丕死后曾上表孙权,称曹睿治国有方,不宜轻易对魏用兵,孙权把陆逊的上表拿给诸葛瑾看,批评了陆逊的看法。当时诸葛瑾和陆逊分别为左右都护,地位相当,孙权可以当着诸葛瑾的面批评陆逊,却从来没有当着陆逊的面批评诸葛瑾,可见在孙权的内心,对诸葛瑾的信任远胜于陆逊。

(五)诸葛瑾在对蜀外交中起特殊作用

诸葛瑾与诸葛亮时同胞兄弟,这一层关系,使诸葛瑾在对蜀汉的外交中居于特殊的地位。事实上诸葛瑾也曾多次充当使者与蜀汉交涉,特别是在吴蜀关系紧张的时期,诸葛瑾代表东吴去索取荆州、在刘备起兵伐吴时劝说刘备退兵,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使。

诸葛瑾硬是把这些任务一肩挑起,确实很有担当,这也是他能够得到孙权另眼相看的重要原因之一。

(六)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被内定为未来辅政人选

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自幼聪慧过人,引起了孙权的注意。“(孙)权甚异之,欲试以事”。这是指孙权有意培养诸葛恪,让他在各种岗位上锻炼,增长见识和才干,以便在孙权死后可以辅佐新皇帝。

诸葛恪不负厚望,先是平定了丹阳郡的山越,又屯驻柴桑以防备司马懿南侵,屡立功勋,历任骑都尉、左辅都尉、抚越将军、丹阳太守、威北将军,陆逊死后,诸葛恪代陆逊任大将军,驻武昌,领荆州事,负责长江上游防务。

诸葛恪做事刚愎自用,孙权对此有些意见,但诸葛恪总的表现基本令孙权满意。孙权临终之际,急召诸葛恪入宫,命诸葛恪辅相幼主。

诸葛恪之所以会被孙权委以重任,除了他本人足智多谋之外,还在于他是诸葛瑾的儿子,是孙权最为信赖的淮泗集团的第二代中的佼佼者,因此早就被孙权内定为诸葛瑾和陆逊的接班人,并且有意识地加以锻炼培养。

另一方面,诸葛恪作为未来接班人的特殊地位,也提升了诸葛瑾的地位。孙权把诸葛瑾安排好了,当然有利于让诸葛恪更加死心塌地效忠于东吴。

可惜的是,诸葛恪的性格与父亲诸葛瑾完全不同。也许是诸葛瑾平时小心谨慎过了头,反而引起诸葛恪的抵触和反感。诸葛恪下定决心不像父亲那样只做低调的好好先生,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形成了强势的个性和独断专行的作风,最终因连年用兵失败,失去人心,被孙峻谋杀。

诸葛恪被诛之后,其弟弟诸葛融自杀,儿子诸葛竦、诸葛建先后被杀,琅琊诸葛氏中诸葛瑾这一支遂不复存在。这也是东吴淮泗集团走向衰落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国中征西大将军是什么职位?当过征西大将军的人下场都很惨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三国时期,大将军一般就是掌握兵权的人,但是能担任将军的人很多所以论功行赏的时候,为了好听就会多出很多衍生的称号,例如这次要讲的征西大将军。其实对于征西大将来说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放在蜀国这个职位还是挺重要的,因为蜀国后期常年北伐每个有将军头衔的人都算是主力军了,只是当过征西大将军的人下场似乎都比较惨烈。

在三国有这样一个官职,凡是能做到此官职的一定都立下过赫赫战功,这个官职就是征西大将军的职位,然而担任此官职的大将似乎个个都没有好下场,可谓三国最不吉利的官职了。

先说说征西大将军这一官职的来历,东汉末年,赤眉起义爆发,威胁到了东汉的统治,为了剿灭赤眉军,朝廷专门成立了一支军队,这只军队的首领就叫征西大将军,后来,三国中各国都设立了此官职,在蜀国担任征西大将军的官员也比较多,比如魏延和张翼,这二人都曾担任过征西大将军,魏延的能力不必多说,他是蜀汉后期难得的大将之才,被刘备发掘之后就一直深受重用,镇守汉中十余年,没有让魏军越过一步,可见他的能耐之大,然而刘备死后,魏延却得不到诸葛亮的信任,诸葛亮甚至认为魏延有反骨,最终在自己临死前留下计策,让杨仪马岱等人将魏延斩杀,可怜一代名将最终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谈啊!

而张翼的下场也不是很好,姜维北伐期间,张翼曾上书刘禅建议停止北伐,然而姜维当时大权独揽,连刘禅也要礼让三分,最终张翼也受到了姜维的排斥,不被重用,姜维投降后,张翼仍一心忠于蜀国,姜维和钟会谋反后,张翼也加入了谋反的队伍中,后来死于乱军之中。

而在魏国担任此官职的也有很多人,比如张郃和夏侯渊,这两人都是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他们二人都曾做过魏国的征西大将军以职,然而两人最终的下场也十分悲惨,张郃在诸葛亮北伐期间,误中诸葛亮的计策,最终被蜀军所杀,而夏侯渊在担任征西大将军后不久就被蜀国黄忠一刀斩于马下,真是十分可惜。

这四位大将都曾担任过征西大将军一职,然而最终都落得惨死的下场,可见这一官职是多么的不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威武!它是“中国智造”的填海造陆新神器!

全文共 2466 字

+ 加入清单

几天前,中国自主设计制造了一艘6600千瓦的绞刀动力重型自走式吸力船“智”,该船在江苏启东下水。自动推进绞架的名字可能听起来对每个人都不熟悉,但它的另一个名字“造岛人工制品”可能是众所周知的。

与它的前身“田坤”相比,“田坤”不仅有更“纯”的国内血统,而且有更好的表现。那么,开垦是什么意思呢?“田坤”用什么噱头通过填海造岛?与“鲸鱼”相比,进展如何?

(田坤)

开垦的意义是什么?

土地开垦自古就有。早在800多年前,荷兰人就开始用沙子和砾石进行开垦,因此20%的荷兰土地是通过大规模人工开垦形成的。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小的岛国,日本早在11世纪就有填海造地的记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如日本的关西国际机场,这是人工开垦的产物。

(日本关西机场)

对于经济相对发达、土地空间有限的地区,土地复垦较为普遍。例如,中国的香港、台湾、澳门等地区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土地复垦项目。这些项目有效地缓解了一些地区人地矛盾,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促进一方的经济发展,填海造地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国家经济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南海部分岛礁被一些国家非法侵占,这对中国维护国家主权非常不利。由于南海缺乏强大的军事支撑点,军舰和战机无法在南海停留,这使得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非常低,不利于中国对南海的有效控制。

在南海填海造地后,可以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军事基地。不仅可以建立雷达站和监测站来监测岛礁周围空域的一举一动,还可以部署航空、导弹部队和水面舰艇来维护祖国的合法权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大约30%的进出口通过南中国海。其中,中国大约60%的能源进口必须通过南海运输到中国。

然而,南海是一个海盗活动频繁的地区,世界上近40%的海盗袭击发生在南海。特别是在马六甲海峡附近,这是海盗最频繁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在南海部署一支有能力的武装力量有利于保护中国的能源安全和正常的商业秩序。如果J11和J16战斗机部署在中国南海的一些岛屿和珊瑚礁上,它们的作战半径已经可以覆盖马六甲海峡。这对中国维护国家利益大有裨益。

传统的回收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土地开垦中,传统的方法是建造围堰或沉箱,然后不断地堆积沙子和砾石,形成一块土地。然而,传统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只适用于海岸线附近的填海工程。由于传统的填海方法需要从陆地运输填海材料,传统的方法不能在远离海岸线的海洋中做任何事情,例如填充南海的岛屿。

第二,成本相对较高,建设周期将大大延长。由于中国大陆海岸线距离恶作剧礁、永暑礁、苏必礁等岛礁太远,砂石的长途运输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大大延长了工期。

在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形势下,传统的放松填海造地不仅代价高昂,而且会严重延误建设工期,这很可能导致南海填海造地的失败。

这时,有必要使用造岛神器——自行绞架。

由于南海距离中国大陆海岸线较远,使用从大陆运输填海材料的方法在南海建岛是不现实的。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使用当地的材料。由于在中国南海的岛礁附近有大量的沙石,如果这些沙石聚集在一起,可以在当地形成更大的岛屿。

(南海岛填料)

田坤造岛艺术品的特点是什么?

11月初,重型自行绞吸船“田坤”成功下水。那么,“田坤”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田坤”有一个巨大的身体。“田坤”长140米,宽27.8米。它比在南中国海建造岛屿的“鲸鱼”有更大的“块”。这使得“田坤”号能够携带越来越先进的设备。

其次,“田坤”有无比锋利的爪子。“田坤”号配备了一个功率为6600千瓦的铰刀,这使得“田坤”号能够在海底挖出非常坚硬的岩石,并将其切割成碎片。在此之前,中国最好的造岛文物——鲸鱼,拥有4200千瓦的能量。

(自行式绞吸船)

最后,“田坤”具有很强的采矿效率和运输能力。“田坤”号的最大挖掘深度可达35米,可在一小时内将6000立方米的海水、砾石和淤泥混合物运送到15000米之外。

换句话说,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田坤”号可以在南海礁上建造一个水立方大小的沙堆。相比之下,之前在南海建岛方面取得非凡成就的“鲸鱼”在这方面的能力就差得多了。“鲸鱼”号的最大挖掘深度为30米,每小时可将4500立方米的海水、砾石和淤泥混合物输送到6000米。

(吹填施工)

工作时,“田坤”号自航挖泥船的吸泥管插入海中,吸泥管前端装有绞刀,绞刀非常锋利,可以轻松切割坚硬的岩石。然后,泵将通过泥浆管道输送海水、淤泥和碎石的混合物,从而淤泥和碎石将在一万米以外的预定位置积聚。

由于其大吨位、锋利的爪子和高效率的挖掘和传输,“田坤”将在未来的岛屿建设项目中发挥巨大作用。

这座造岛艺术品的效率惊人!商务部禁止出口

起初,自行式螺旋船并不是一种专门用于土地复垦的设备,而是一种用于河道疏浚的设备,主要用于清理河道中的淤泥。使用自航式挖泥船进行吹填作业在中国并不是第一次。曹妃甸围垦工程采用自航式挖泥船。然而,填海工程是在海岸线附近的近海进行的,就像在世界上罕见的南海填海工程一样。

自走式螺旋钻对于回收的最大积极意义是高效率!

效率有多高?让我们比较一下中国和越南的填海工程。

中国使用自行绞架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了恶作剧礁、永暑礁和苏比礁的面积。永暑礁的面积也超过了台湾控制的太平岛,成为南沙最大的岛屿。

在南海人工填海的同时,越南也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填海。然而,越南的成就非常有限。它只完成了大约4个足球场的填海面积,还不到中国的1/1000。

正是因为“造岛神器”非常有效。2017年5月,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为维护国家安全,对大型挖泥船实施出口管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出口。

(田坤)

“田坤”是中国制造的

过去,中国没有能力独立设计和制造造岛文物。与之前的“鲸鱼”一样,该设计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德国企业在天合联盟的投资下共同承担。

“田坤”是由中国独立设计和制造的。“田坤”号的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已经完成了自行式绞吸船的进口、设计制造的中外合作以及国内自主设计和建造的全过程。成功复制了高铁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创新模式。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智能建筑!

原名“田坤豪”:土地复垦的新神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历史上最威武的战将白起,项羽,韩信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古代十大最强武力值战将

因为我国的历史中一直都是战争不断的,所以也就有了很多的战将,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有代表性的战将,但是要说到最为威武勇猛的,在这里就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三个。

首先第一个就是白起,想必白起的名号大家都听说过,他被人成为杀神,就是因为曾经在与赵国的战争中,坑杀了赵军数量高达40万,可以说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即便是夸张,那实际的人数也是不在少数的,可以说是很勇猛威武了。

第二个就是韩信,为什么要说韩信呢,这里就要说到韩信最有名的战役,背水一战了,这场战役是韩信最有名的战役,也是韩信的封神之战,这场战役中韩信仅用3万人的队伍打败了赵国20万的军队,也就可以看出来韩信的军事谋略。

第三就是项羽了,之所以会提到项羽,就是因为项羽的军事谋略其实很强,并且项羽本身就足够强大,十几岁便可以单手举起千斤鼎,后面如果不是因为傲气过于重,看不起刘邦,也不会被刘邦所打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将军韩信怎么死的 大将军韩信多少岁死的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大将军韩信是被吕后和萧何联手诛杀的,也得到了刘邦的授意,死时35岁。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刘邦曾许下他“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的特权,为了不违背承诺,萧何帮助吕后将韩信骗到长乐宫,然后命人用削尖了的竹竿将韩信给刺死了。

韩信简介

韩信,汉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韩信很小的时候便父母双亡,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到别人的歧视。但是他立志要有所作为,于是日夜钻研《孙子兵法》,却一直没有机遇发挥自己的才能。

有一天,韩信带着佩剑在街上走着,突然有一群人将他围起来,并羞辱他。其中一个屠夫说:“虽然你长得高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胆子却非常小。如果你真有本事,敢不敢用你的佩剑来刺我?如果不敢,那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不然,我们俩今天没完!”韩信非常生气,虽然他很想杀死这个无赖,但是又怕,杀人偿命,未免因小失大;和他们硬拼,自己又打不过。于是,他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不顾他们的嘲笑,强忍满腔怒气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然后大踏步地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大将军年羹尧死后后人都到哪去了?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年羹尧的后人去了哪儿?

年羹尧死后,子孙后代全部都被发配到边疆,好像这是一条活路,但是生不如死。年家的有一位后人能够拜贵人所赐,可以幸免于难,这位贵人其实就是年羹尧给儿子们所聘请的一位教书先生。这位教书先生为人很讲义气,受到年羹尧的青睐。

年羹尧的大儿子在被处死之后,这位教书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带着年羹尧的小儿子,还有年羹尧的盔甲,马上逃了出去。在逃亡的道路上,为了应付官府的排查,就说自己姓连,接着就带着孩子一起做小买卖,然后维持生计。

到现在为止,这一户人家早就已经有了无数,而且还有了9代传人。在此同时也会给年羹尧的小儿子娶妻,生子维持了多人,可是自己却一辈子也没有留下后人,在去世之后年羹尧的小儿子也非常的感恩,马上就把他埋葬在田边。

在每一次逢年过节时,所有的人都需要给他烧纸,这其实就是一种感激之情,而这种习惯一直到现在还会延续下来,“先有岳家坟,后有连家人”这一个歌谣到现在为止还是会不断的流传,人们会觉得这其实就是一个感恩的做法。

岳钟举和连忠带出来的年羹尧盔甲也同样已经被大家看成了是传家宝,一直不停的传承下来,后来连家也会担心这一个盔甲,很可能就会给全家人带来一些问题,就决定选择交给政府。可当时的政府根本就没有文物管理部门,也不愿意这件事情在当时张扬,因此直接就把盔甲交给了文化馆,目前这个盔甲一直都在文化馆。

年羹尧真的非常的可怜,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谋反之心,可是却不想居然遭遇到这样的一个惩罚,相信在后期也会觉得有一些遗憾,觉得有一些无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HTC威武!HTC新旗舰M9/M9P曝光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HTC威武!HTC新旗舰M9/M9P曝光

退出爆料界的@evleaks再度现身,这次送上的大礼是HTC即将发布的两款重磅旗舰。

@evleaks给出了一张渲染图,除了回顾下HTC之前的旗舰机型外,还带来了两款新机,而它们和之前曝光的基本一致。

从渲染图上看,HTC这两款机型中,M9最大的变化是结束了双下巴,而M9P由于加入了实体Home键,所以依然是双下巴,据说该Home键支持指纹识别,不过是滑动式的,这有些让人失望。

此外,两款新机前置面板上下两处BoomSound双扬声器已经被移至顶部和底部,其前置摄像头位于中间位置,设计与Desire 826保持一致,都是1300万像素。

目前已知的情况是,M9和M9P会在MWC发布,其配备了5寸1080p屏,搭载骁龙810处理器和3GB内存,提供2000万像素摄像头,而M9P则是屏幕变大至5.5寸,分辨率为2K,其余配置与M9保持一致,同时它还会有中国移动的定制机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范大将军出处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在2011-2012赛季中,阿森纳靠着范佩西的两个进球逆转利物浦,詹俊感慨:真是于无声中响惊雷,范大将军显神威。这句诗的原句为: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原诗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这首诗虽简单,只有仅仅二十四个字,却刻画出了一位英勇无敌的大将军形象。“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作者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颇有些张飞收缰勒马、在长坂桥喝退百万曹兵的雄风。“横刀立马”当然只是一个艺术的真实,而不是历史的真实,这是因为战士指挥作战时并未骑在马上,而是隐藏在壕沟里。他使用的枪也不是短距离格斗的大刀长矛一类的古代兵器,而是能够较远距离射击的近代武器“盒子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