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官当官的官【精彩6篇】

浏览

1096

文章

6

篇1:唐朝刘晏几岁当官?刘晏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才能?

全文共 1940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可以说还是有不少神童的,除了大家熟悉的曹冲、方仲永、甘罗等等这些神童,唐朝时期还有一个八岁的时候就被唐玄宗授予官职的刘晏,不仅如此,刘晏长大之后也是唐朝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并没有就此淹没。那这个刘晏究竟有多厉害,竟然在八岁的时候就得到了唐玄宗的青睐?刘晏究竟有什么才能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刘晏几岁当官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菏泽市东明县) 人,唐代著名经济改革家、理财家,曾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等职务。

刘晏出身于官宦家庭,从小热爱学习,很有天赋,加上他刻苦勤奋,故年纪虽小却能作诗写文章,才华横溢,声名远播,七岁的时候就被人们称为“神童”。

刘晏八岁时,恰逢唐玄宗封禅泰山。典礼结束后,礼部官员奏报说有一神童要向皇帝敬献他自己创作的《东封书》。唐玄宗很高兴,就召见刘晏,但见刘晏毫无紧张、怯场之感,行礼完毕后就淡定从容背诵自己的大作。唐玄宗很惊讶,简直不敢相信,八岁儿童竟然有如此才华?于是,就让当朝宰相来试一试刘晏。宰相当场来考刘晏,没想到刘晏对答如流。唐玄宗非常赞赏,就下旨封刘晏为秘书省太子正字的官职,负责校对书籍文字。刘晏利用这样好的工作条件,继续努力,博览群书,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为何刘晏那么厉害

学法太期认为,“神童”古今都有,可年龄很小就被皇帝授予官职的就很少了。《三字经》中对这个故事有专门的表述:“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刘晏之所以成为神童,一是他家庭条件好,有好的读书学习的环境条件,可谓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他从小就受到这种家风的熏陶和浸染;二是他天资聪颖,天赋极高;三是他热爱学习,刻苦勤奋。

对于学习来讲,如果仅仅是天赋及外在环境条件,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勤奋努力、持之以恒,否则王安石在《伤仲永》中说的方仲永就是很好的例子和教训,方仲永虽然五岁时就异于常人、是神童,但后来放弃了学习和努力,就慢慢变得与平常人没有区别了。

当然,刘晏之所以八岁被封官,一方面是机遇,恰好唐玄宗去泰山封禅,拉近了他与皇帝的距离;另一方面是他平时的努力,神童的名声很大,所以,皇帝才愿意召见他,否则,皇帝怎么会召见一个普通小孩?

可见,第一,平时的努力是最关键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要有真才实学,要有真本事;第二,机会需要等待,不可操之过急、急功近利、揠苗助长;第三,“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机会来了就要抓住,就要表现自己,不可错失良机。另外,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唐玄宗对人才的重视和对神童的鼓励赞赏。3、刘晏是怎么死的

建中元年(780年),当初,杨炎任吏部侍郎,刘晏任吏部尚书,双方互不买账。刘晏审讯元载案件,杨炎被牵连贬官。到杨炎掌权,想为元载报仇。此前,德宗做太子时,代宗宠爱独孤妃,因此宠爱独孤氏的儿子韩王李迥。宦官刘清潭和代宗亲信请求立独孤妃为皇后,并说韩王李迥多次有吉兆,想废黜太子李适。当时有流言说刘晏参与了这件事的谋划。杨炎掌权后,杨炎拜见德宗流着眼泪说:“靠祖宗有灵,先皇和皇帝没有被奸臣离间,如果不是这样,刘晏、黎干危害国家的阴谋就得逞了。现在虽然黎干被治罪,但刘晏还在任,我担任宰相,却不能惩罚他的罪行,罪该万死。”崔祐甫说:“皇上已大赦天下,不应听信谗言,判人有罪。”朱泚、崔宁也极力帮刘晏说话,崔宁说得太重。导致杨炎发怒,把崔宁贬出京城,罢免了刘晏的使职。正月,诏令全国钱谷都要交给金部、仓部管理,免除了刘晏转运、租庸、青苗、盐铁等使职。二月十四,刘晏又因呈交账簿和实物不合,被贬为忠州刺史,由宦官押送。

建中元年(780)七月,杨炎一心要罗织他的罪状,知道庾准和刘晏有旧仇,就提升他任荆南节度使。庾准就奏报刘晏给朱泚写信,有很多不满的话,又选练军队,擅自拿走公物,威胁传诏使者,想反叛。杨炎作证使罪状成立了。德宗下诏命令宦官处死刘晏,享年六十五岁。死后十几天,处死刘晏的诏书一经发布,宣布了刘晏的罪状,刘晏家的亲属被发配到岭南,朝中受牵连的有几十人,全国都认为冤枉。当时杨炎兼任删定使,提议没收刘晏的家产,众人认为不应该,杨炎才不提这事。然而杨炎早已命令官员清点了刘晏的家产,结果只有各种书两车,粮食几斛,人们都佩服刘晏的清廉。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上奏说杀刘晏太过分,没有验证事实,先杀后下诏,全国人都吃惊惋惜,请求把他的妻子儿女接回来。德宗没有答复。

兴元元年(784年),德宗渐渐醒悟,才准许刘晏的亲属回来安葬刘晏。

贞元五年(789年),又任命刘晏的儿子刘执经为太常博士、刘宗经为秘书郎。刘执经捐出官职,请求追赠父亲,德宗下诏追赠刘晏为郑州刺史,又加封为司徒。刘晏死后二十年,韩洄、元琇、裴腆、李衡、包佶、卢徵、李若初相继执掌财权,都是刘晏提拔的,在当时都具有名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明朝官员工资有唐宋高么?在明朝当官连家都养不起

全文共 1402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明朝的国力完全不输唐宋,而且肯定要比宋朝强出很多,不过明朝官员的待遇似乎就不如唐宋了,据说有些明朝官员光靠自己每月的工资连家都养不起,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还是因为朱元璋实在太过严格了,不过可能也跟朱元璋从小出生的家庭环境有关,所以对待对朝中的百官极其严格,一旦发现贪腐之事毕竟会重罚。不过朱元璋对待百姓们还是很好的,所以百姓这边相对来说还会要好过一些。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清官,那就是明朝的海瑞。海瑞在为官期间,经常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但却绝不收群众一针一线。以至于有一天海瑞去菜场买肉为母亲贺寿,结果却成了当地的头条新闻,而且这件事情还被载入了史册(《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不过问题来了,海瑞好歹也是一个官,难道他凭自己的俸禄还不够养活自己的家人吗?答案是:真的养不起。明太祖朱元璋早年贫苦出身,属于被压迫阶层,所以他对官僚阶层有一种骨子里的鄙视和厌恶。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他给官员们制定了一套相当刻薄的薪酬标准。具体俸禄数额见下表: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表中的单位并不是银子所用的两,而是石。因为朱元璋给官员们发的不是银子,而是大米。不过,这并非是朱元璋抠,而是大米在古代就代表了硬通货,用米去换其他商品和我们今天用钱去买其他商品性质是一样的。

如果按这个标准发放工资,即便是最底层的九品芝麻官,过上小康生活也是足够的。可问题是,明朝足额给官员支付大米作为俸禄只在洪武(朱元璋的年号)朝前期维持了一段时间,到了后来官员俸禄中的大米比率就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丝、棉等实物,以及一种叫做“大明宝钞”的官方发型纸币。大米折算成丝、棉本来也可以接受,可是折算的比率却并不是按市场价格,而是按人为制定的非常低的比率给予支付。至于“大明宝钞”由于官方滥发,导致贬至严重,很快就跟废纸没什么区别了。明史专家黄仁宇教授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一书中指出,当时明朝官员所得到的实际收入,仅仅相当于其名义俸禄的4%左右。难怪《明史》中会发出“自古官俸之薄,未有弱此者!”这样的感叹。

明朝官员俸禄如此之低,那么他们如何解决生计呢?答案不言而喻,自然是靠贪污受贿来解决了。朱元璋执政时期,由于实施的是铁腕统治,对官员贪污往往用杀一儆百的方法。所以官员贪赃枉法的现象还算是比较少见。但是因为薪酬制度本身就极不合理,所以当惩处力度上面稍有放松的时候,贪污受贿现象就极速上升,以至于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陋规。而像海瑞这种坚持清廉的官员,却穷到连肉都吃不起了。

说完了明朝官员的俸禄,再来说说在明朝当官可以享受哪些福利。首先,官员及其家属可以享受豁免纳税和服兵役,这是明朝当官的重要福利之一,也是官员们的重要生财手段;其次,官员可以乘坐和他们品级相关的的轿子,而平民则不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福利,高层官员(一品至三品)如果触犯了法律,如果没有皇帝的特别命令,他们可以免于追查。所有京官以及五品以上的官员,如果没有皇帝批准,不用受审讯。五品以下官员如无皇帝批准,不得进行判决。因此,实际上许多官员在触犯了不太严重的法律时,只会受到温和的申斥,而这类过错如果是发生在平民身上,则必然要受到严惩。

因此,虽然明朝官员名义上的俸禄不高,但实际福利待遇还是相当丰厚的(洪武朝例外),所以努力读书,争取金榜题名成为官僚集团中的一员,还是大部分明朝人的最高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南汉为什么叫太监王朝 南汉为什么只有太监才能当官

全文共 1819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说到太监,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都是在皇宫里面伺候皇帝和后宫的,为的就是防止男人和皇帝后宫的妃子以及宫女做出淫乱之事。所以只有太监才能去伺候。但是南汉这个朝代,竟然是一个“太监王朝”!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南汉为什么叫太监王朝

南汉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开国君主为刘岩,最开始建国号“大越”。但是可能为了彰显强调自己为正统政权,所以号称自己是汉之后裔,改国号为“汉”,表明自己建国是为恢复“汉”政权,史称南汉。

刘岩父亲刘谦为封州刺史,兄长刘隐统一岭南进清海节度使,又受后梁封大鹏郡王,改南平王、南海王。刘岩在前人的基础上,建国称帝。

南汉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太监王朝,变为太监王朝是在南汉灭亡前夕,国主之位传到后主刘鋹这儿的时候,出现了要想当官,先得给自己一刀的规定。

刘鋹继位之后,疑神疑鬼,不相信自己大臣,只相信亲近之人。所以他政权中心职位,基本都授职给宦官和宫女。

他不会治国,政事都交给宦官龚澄枢及女侍中卢琼仙等人,宫女也有官职能入朝参政。中心交给宦官宫女,其他官员也就聊备一格而已。就这样刘鋹都还不满足,最后发展到所有当官的都必须切了。

他认为朝臣都有自己的家室,所以难免顾及子女家庭,不肯真正的忠心于国家,为君主尽心办事。所以他只信任宦官,臣子们必须自宫才会进用。

当地书生们好不容易考上进士,要想入朝为官,还面临一个难题,切还是不切。要当官就必须自宫,如果不干就滚蛋。

除了新晋的官员,朝中许多执掌大权的臣子也不能免除。如果不自宫,就不能执掌重权,自己回乡养老。

虽然有些人愿意就此辞官而去,但是却也有人不愿意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选择了自宫。因此到了刘鋹这儿的时候,朝中大臣几乎都是宦官,当时的宦官人数一度高达两万人之多。

2、南汉为什么只有太监才能当官

唐朝灭亡以后,各地军阀混战,建立了很多的割据政权,当时在广东和广西的政权就是由刘建立的南汉,虽然刘是南汉的开国皇帝,但是这个国家奠基人却是刘隐。

刘隐的父亲是唐朝的封州刺史,在封州的影响力很大,因此刘隐的父亲死后,在当地的官员和白百姓一致的推荐之下,唐朝就任命刘隐继承了父亲的官职,继续管理着封州。此时的唐朝已经到了末年,很多的地方都已经爆发了起义,唐朝实际上已经到了内忧外患的时刻,就在此时,清海的节度使病死了,这么重要的职位出现了空缺,于是唐朝就派了宗室李知柔去清海任节度使,但是此时的广州将军卢琚叛变,李知柔没办法去上任。

卢琚为了站位脚跟,就想拉拢刘隐,并且对他说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刘隐觉得卢琚不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就表面答应了他,借着迎亲的名义将卢琚的手下杀死,并且趁着刘隐不备,一举攻占了广州,然后将李知柔请进了广州。

李知柔顺利上任,上奏朝廷说刘隐是一个忠臣,刘隐也就得到了唐朝的重用,后来李知柔调任,新来的徐彦若虽然是节度使,但是军政大权掌握在刘隐的手上,随着徐彦若去世,刘隐自然而言的就成为了清海的节度使。

后来朱温篡唐之后,刘隐看准时机,早就投靠了朱温,成为了南海王,牢牢把握住了广东和广西两地的军政大权,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刘继承了他的位置,乘着天下大乱,自立为帝,建立了南汉。他还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南汉在他手中蒸蒸日上,就连后唐李存勖都在他手上吃过亏。

刘死后,他的儿子刘玢即位,这个刘玢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从父亲手上接过皇位之后,整日的吃喝玩乐。但是刘玢除了享乐也没做过什么坏事,虽然无能还算是个好人。可是他的弟弟刘弘熙不这样想,于是就找了机会发动了政变,将刘玢杀死,自己成为了皇帝。

这个刘弘熙做了皇帝之后,虽然不享乐,但是十分的残暴,他将稍微有一点权利的大臣都杀死,还担心宗室会像自己一样谋反,于是就将自己的亲人几乎杀光了,他不信任大臣和家人,却十分的信任太监和宫女,于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观就出现了,南汉的所有官员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太监,就连宫女都掌握了朝政,甚至出现了想要当官就得做太监这样的规矩。

刘弘熙死后他的儿子刘继兴即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刘继兴虽然不像父亲一样残暴,但是却和父亲一样昏庸,南汉在他的手上进一步衰败,也是在他做皇帝的时候,太监做官达到了巅峰,当时南汉这个小小的国家,太监官员达到了两万多人,朝政大权更是掌握在一个宫女的手上。

刘继兴在位三年,掌权的人就换了好几位,太监之后是宫女,宫女之后又换成了女巫,这样的国家很快就被北方崛起的赵匡胤灭亡了,南汉也就成为了少有的太监王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面相算命图解:面相看你适合经商还是当官

全文共 1305 字

+ 加入清单

“我是更适合从政当官呢?还是经商致富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在回答起来需要配合询问者的很多资料才能准确的进行分析,其中有一点需要分析的就是人的面相部分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择业规划,因为在面相中,会有一些特殊的部位能够十分明显的看出此人的经商或者从官的运势情况,因此,通过这些面相的特征,可以大致观察出一个人是否适宜经商或从政。

面相算命图解之“财帛宫”——是否适合经商

在面相中,有一个位置主管此人的财运情况,这个位置就是“财帛宫”。从“财帛宫”的位置来看,它位于一个人面部的鼻头及其周围的位置都可以叫做“财帛宫”。在中华传统相学中认为,“财帛宫”的位置主管一个人的财运情况,因此如果“财帛宫”的位置良好则象征此人的财运上升,十分适合经商发展。对于一个良好情况的“财帛宫”而言,首先得判别方法便是要鼻头饱满,即鼻头的位置有鼻肉包裹,用手指轻轻按压鼻头位置则富有弹性,其次在鼻头上肤色亮泽,无疤痕、皱纹等不良符号。对于有着以上这样“财帛宫”良好的朋友们来说,更加适合经商发展,这样便会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面相算命图解之“金型脸”——是否适合当官

在面相中,有一种面相可以称作是“金型脸”,它的特征是面部肤色偏白并且脸型偏方正。对于有金型脸的朋友们来说,往往更加适合从政当官,因为从金型脸的特征可以看出往往具有金型脸的朋友们有一种工作上的持续力,能够坚持自我原则,而且做事果断,具有凝聚团结的精神,这些特点正吻合一个官员所应具备的特点,因此金水型脸的朋友们往往在从政上具备一种强于常人的潜能,因此在政界中更加容易脱颖而出,因此如果大家具有金型脸的特征,不妨去为官发展,这样潜力巨大。

面相算命图解之“水型脸”——是否适合经商

在面相中,有一种面相可以称作是“水型脸”,它的特征是面部肤色偏黑并且脸型偏圆。对于有水型脸的朋友们来说,往往更加适合经商,因为从水型脸的特征可以看出往往具有水型脸的朋友们思维敏捷,善于灵活变通,这些特点正吻合一个商人所应具备的特点,因此水型脸的朋友们往往在经商上具备一种强于常人的潜能,因此在商海中更加容易脱颖而出,因此如果大家具有水型脸的特征,不妨去经商发展,这样潜力巨大。

面相算命图解之“官禄宫”——是否适合当官

在面相中,有一个位置主管此人的从政官运情况,这个位置就是“官禄宫”。从“官禄宫”的位置来看,它位于一个人面部的额头位置都可以叫做“官禄宫”。在中华传统相学中认为,“官禄宫”的位置主管一个人的官运情况,因此如果“官禄宫”的位置良好则象征此人的从政运势稳中有升,十分适合从政当官发展。对于一个良好情况的“官禄宫”而言,首先得判别方法便是要额头饱满,即额头的位置整体正视看上去又高又阔,如果从侧视看额头则以额头微微凸起为佳,这种情况的额头便可称得上是额头饱满了,其次,还要观察额头的肤色情况,如果额头的肤色亮泽,没有出现过多的抬头纹、疤痕、凹陷等情况,则是一个不过的额头。对于这种“官禄宫”长势良好的朋友们来说,往往更适合从政为官,因为对于有这个特点的朋友们往往自身才华横溢,特别是在记忆、管理和运筹帷幄等方面有着强于别人的优势,因此如果从政当官,则更能展现自我才华,事业蒸蒸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庄子为什么不做官?庄子真的不想当官吗?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庄子,在人们的想象中,也许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类型的世外高人吧,因为“道”的学说高深莫测,那么研究道学的人自然也应该是一种这样的形象。可毕竟历史是真实的,如果像屈原笔下那种每日喝露水吃花瓣的活法,怕是真要升仙了。庄子做过官,可后来却再也不愿做官,是发生了什么,会让他如此不屑官场了呢?

庄子处在战国时期,是宋国人,先祖还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的道家学说中“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可以说是影响深远。他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能够用一些引人入胜的话把一些晦涩难懂的道理讲得清晰明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厉害、很多人做不到的本事。代表作品有《庄子》,里面也有非常多名篇,被人们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他曾经做过官,可是在辞掉官职之后,坚决不再出仕,给多大的官也不要。也许会有人说,是因为官场黑暗。在那个时代,诸侯称霸,最著名的七个国家里面并没有庄子的母国,也就是说,宋国在当时是一个小国,完全不能与战国七雄相比。最初的庄子无论是出于养家糊口,还是想要通过仕途来证明自己,亦或是其他原因,他在宋国蒙地做过“漆园吏”。

这个官职在当时属于不入流的那一种,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费神费力,工资还不高。因为漆在当时属于国家战略物资,无论是修缮宫殿、制作武器,还是百姓日常生活,都需要用到它,因此国家对于漆是很重视的。庄子除了每天要尽心尽力看护这些物资,还要应付上级官员经常的审查,要加班加点整理汇报材料,各种数据、各种报表每天在眼前飞来飞去,还不得不低眉顺眼,在与上级的酒宴上陪笑陪聊。

这种情况,庄子哪里受得了。没有时间读书抚琴,也没机会吟诗作画,还得去做一个自己非常不屑的人,时间一长,庄子很干脆地撂挑子,辞职不干了。这个时候,或许影响他后来不愿做官的想法其实是官职太小,每天听人使唤看人颜色,让他觉得非常不乐意。

可是,既然漆园吏太小,自己做得憋屈,那为什么后来楚国国君专门派人来请他去做丞相,他也还是不干呢?要知道,楚国国力强盛,而且还肯给出这么高的一个职位来给他,放在别人身上,做梦都能笑醒了,为什么庄子也一口回绝了呢?还表示,自己宁愿做烂泥塘里面翻跟斗的小乌龟,也不要做庙堂上供人瞻仰的大乌龟。

很多人都会觉得庄子怕不是傻了,实则不然。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一旦走上了高位,成为领头羊式的人物,自己将会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哪怕会有更高的俸禄、更大的威风。尤其是,丞相每天在君主眼皮底下晃悠,万一有什么小错,丢掉的可不只是官职,严重的还要牵连自己的家人,多危险呐。

从这一点来看,庄子必然是一个明白人,小官太小,不屑,大官太大,冒险,可是自己又始终都找不到一个不大不小的合适的官职,那干脆也就不做官了,以“游世”的立场与态度打发自己的生命,也正因此,才有了那个让人羡慕,却又只能仰望的思想巅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此人当官十年被撤职

全文共 789 字

+ 加入清单

当官十年被撤职的人是谁

在古代,皇帝这个职位是至高无上的,他的命令会决定很多人的命运,很多官员的任命都是靠着皇帝的令下,所以皇帝对于朱批的时候很是谨慎,但是有时候还是会出现意外,陈春万就因为皇帝朱批出现错误,成为了正二品的正总兵。

他原来是一个小族,并且出生在一个小农村,出身贫穷,也不识字,之后加入左宗棠的队伍,因为他当时功力很强,在作战的时候有较好成绩,于是左宗棠推荐他,让他知道高兴的是,然后还让他统领军营,这个兵营还有500多万的军官,在这之后,他不知道怎么谋略军事,左宗堂就再也不敢提拔他。

他当了十年官之后,朝廷对兵营进行改革,就把他的官职给撤去了。失去官职之后,他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只好找左宗堂,去谈话,希望得到左宗堂的帮助,能让他给自己一个工作养老。没想到左宗棠听说陈春万要来,赶紧打开中门,非常欢迎他,而且他来的时候还亲自迎接他,并且一直向他问好。他这样的举动让陈春万大吃一惊,对左宗棠说,我是来求你办事的,难道你有什么高兴的事吗?对我如此欢迎之后,左宗棠说,你光荣的升职了,并且你的大应比我的还大。陈春焕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没反应过来让左宗棠张罗跪拜,听皇上的旨意,然后听到了陈春焕要做总兵了,他还想要去找陈春焕,没想到陈春焕自己找上门来了,于是就立刻读给他听,因为皇帝给他这个官职是应该的了,所以很多人都尊春他。

这样的职位让陈春万措手不及。虽然让陈春焕得意了,但是左宗棠心里很不舒服,他觉得陈春焕在暗地里勾结了李鸿章,然后左思右想,觉得是李鸿章在搞鬼。因为李鸿章和陈春万是老乡,然后左宗棠就想方设法让陈春万革职。结果陈春万做了一年,不久就被革职了。一是因为他没有经验,不会谋略,二是因为有病在身,辞官返乡。在他离职不久,左宗棠打听到,原来是他误会了陈春万。在选总兵时,皇帝因为战斗笔墨太多,多余的笔墨落在了陈春万的名字上,正因为红色不能改了,所以就升他为总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