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腾冲火山成因【热门20篇】

日本是一个火山众多的国家,素有“火山之国”之称。据说,日本大大小小的火山,一共有270多座,光是活火山的数量,就达100多处,可以说,日本火山多、分布广、火山活动频发,在世界上,也是独一份的。

浏览

6471

文章

1000

火山泥面膜一周用几次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泥面膜一周敷1-3次,使用时间应该看自己的肤质、气候情况来决定。如果肤质是干性一周用一次就好,如果肤质是中性可一周用1-2次,如果肤质是油性可最多用3次。它的功效有美白与保湿、洁净毛孔、控油补水、祛痘排毒等等,不同肤质和需求的人使用频率均不相同。

火山泥面膜一周用几次

原则上用1-3次都可以,具体使用次数因人而异。如果肌肤干性且肤质还可以的人每周一次即可。如果肤质中性的人在夏天可每周2次,冬天每周一次。油性肌肤在冬天每周2次,夏天每周三次。皮肤很敏感的人不建议频繁使用,另外它还有去角质效果,如果角质层很厚可增加使用次数。

火山泥面膜一般敷多久

敷十五到二十分钟都可以,只要能够让火山泥面膜发挥它的效果就好。但通常不要敷的时间低于十分钟,因为时间太短毛孔中的污垢不能被有效分解,洁净毛孔的作用不明显。敷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肌肤呼吸受阻产生负面的作用。

火山泥面膜一次用多少?

每次用火山泥面膜时,用量应该根据脸型大小来决定,只要遵循面部各个位置涂抹均匀不要过于厚重的原则就可以,第一次使用时可先取少量面膜,然后仔细均匀涂在面部,然后判断适合自己的用量,之后再按照这个用量来敷就好了,

火山泥面膜的使用方法

卸妆并且洁面,然后使用热毛巾或者蒸脸器让脸部毛孔扩张,之后取适量火山泥面膜涂在面部,涂的顺序是额头、鼻子、嘴角、下巴然后是脸颊,出油多的地方可稍稍涂多一点,涂完然后等待15分钟左右,再喷水然后去掉面膜,并用水洗脸洁面后使用其他护肤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厄尔尼诺的成因及影响是什么

全文共 1679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那么厄尔尼诺的成因影响是什么呢?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与预防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成因

1、东南信风减弱。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

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

但是,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2、地球自转。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地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影响

最为确定的影响是,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全球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增多。这导致太平洋中东部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将受影响。

1982年4月至1983年7月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几个世纪来最严重的一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4至5℃,造成全世界1300~1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近百亿美元。

1986年至1987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华南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

1990年初又发生厄尔尼诺前兆现象。这年1月,太平洋中部海域水面温度高于往年,除赤道海域水面温度比往年高出0.5℃外,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海域水面温度也比往年高出将近1℃;接近海面的28℃的暖水层比往年浅10米左右;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的水位比平时上涨15~30厘米。

1997年至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令长江出现大水,华南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这次厄尔尼诺现象紧接1990~1994年发生,频密程度罕见,但规模较小。中国西南五省的旱情也是由厄尔尼诺现象所引起的。

2005年大西洋飓风季就出现罕见四个最高强度的五级飓风,依序分别是:飓风艾蜜莉、飓风卡特里娜、飓风瑞塔、飓风威尔玛,并且造成北美洲和中美洲人员惨重伤亡和房屋财产损失。其中,飓风威尔玛更是有记录以来其中一个最强的北大西洋飓风。

2007年大西洋飓风季又出现两个一样最高强度的五级飓风分别是:飓风狄恩和飓风费理克斯。

另外,厄尔尼诺现象有时也会反促成西北太平洋台风数目偏少,但威力超强特殊情形发生。例如:1998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台风谢柏(1998年)以及2010年太平洋台风季的超强台风鮎鱼(20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黄石火山喷发要怎样自救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爆发会有前兆,比如地表变形,从喷气孔、泉眼等发出奇怪的气体和气味;水位、水温等会异常变化;生物会有异样反映,包括植物褪色、枯死,小动物的行为异常和死亡等,下面来看看黄石火山喷发要怎样自救吧?

1,应对熔岩危险:火山爆发喷出了大量炽热的熔岩,它会坚持向前推进,直到到达谷底或者最终冷却。它们毁灭所经之处的所有东西。在火山的各种危害中,熔岩流可能对生命的威胁最小,因为人们能跑出熔岩流的路线。当看到火山喷出熔岩时,我们可以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

2,应对火山喷射物危险:火山喷射物大小不等,从卵石大小的碎片到大块岩石的热熔岩“炸弹”都有,能扩散到相当大的范围。而火山灰则能覆盖更大的范围,其中一些灰尘能被携至高空,扩散到全世界,进而影响天气情况。如果火山喷发时你正在附近,这时你应该快速逃离,并应戴上头盔或用其他物品护住头部,防止火山喷出的石块等砸伤头部。

3,应对火山灰灾害:火山灰是细微的火山碎屑,由岩石、矿物和火山玻璃碎片组成,有很强的刺激性。其重量能使屋顶倒塌。火山灰可窒息庄稼、阻塞交通路线和水道,且伴随有有毒气体,会对肺部产生伤害,特别是对儿童、老人和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只有当离火山喷发处很近、气体足够集中时,才能伤害到健康的人。但当火山灰中的硫磺随雨而落时,硫酸(和别的一些特质)会大面积、大密度产生,会灼伤皮肤、眼睛和粘膜。戴上护目镜、通气管面罩或滑雪镜能保护眼睛--但不是太阳镜。用一块湿布护住嘴和鼻子,或者如果可能,用工业防毒面具。到避难所后,要脱去衣服,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用清水冲洗眼睛。

4应对气体球状物危害:火山喷发时会有大量气体球状物喷出,这些物质以每小时160千米以上的速度滚下火山。这时,我们可以躲避在附近坚实的地下建筑物中,或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5,如果是驾车逃离,那么一定要注意火山灰可使路面打滑。如果火山的高温岩浆逼近,就要弃车尽快爬到高处躲避岩浆。

6,,地球上的火山在爆发时,会辐射出大量的强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束,会影响火山周围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以及会出现电子钟表的计时误差。这类似于太空辐射的带电粒子对地球空间的电子通讯、电器设备、计时装置等产生的干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火山在爆发过程中地壳运动所形成的带电粒子飘逸。同时,这些飘逸出的带电粒子又会对电子设备构成磁脉冲干扰。最关键的一环是脉冲磁场在电子设备中可形成较强的感应电荷聚集累加,并可导致电子电路产生非正常状态下的运行错误。

以上是小编介绍黄石火山喷发要怎样自救的内容,本网自然灾害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地质灾害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家人更安全健康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什么是休眠火山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并与母岩分离,熔融体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通过薄弱带向地表上升。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那么,什么是休眠火山呢?

休眠火山是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如我国长白山天池,曾于1327年和1658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动。目前虽然没有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目前正处于休眠状态。

一般来说,只有活火山才会发生喷发。正在喷发和预期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当然可称为活火山。而那些休眠的火山,即使是活的但不是现在就要喷发,而在将来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也可称为活火山。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喷发有哪些类型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火山埠遗址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遗址为寿光文物保护单位。

火山埠遗址位于孙家集街道胡营村东北500米,面积为50000平方米。

1983年9月,火山埠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孙家集街道:【概 况】 位于寿光市西南部,北距市区6公里,土地总面积78平方公里,辖行政村78个,是全国大棚蔬菜的发祥地。先后荣获“中国大棚蔬菜第一镇”“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山东省旅游强乡镇荣誉称号,三元朱村注册的“乐义蔬菜”被评为中国首件蔬菜类驰名商标。2015年,全街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亿元,同比增长41.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253万元,同比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火山古墓群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古墓群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火山墓群位于山东省微山县两城乡南薄梁北村西1000米处,火山四周。当地村民传说称“九女坟”。其中一组汉墓位于火山西南脚下,北依火山,西傍白马河堤,东与南薄堂台遗址相连。另一组位于微山县皮肤病防治站内,其中一墓较大,原有3米多高的封土,现已夷为平地。院内还发现墓石、墓碑等,有的已被砸碎。

两城镇:两城镇位于南四湖之一的独山湖畔,总面积13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11万亩,耕地4.3万亩。辖48个行政村、7.5万人。两城因战国时期的匡城、矛城而得名,历史绵长,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境内出土的属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南薄村西北堂台遗址、战国时代的姬家林遗址、汉墓群及汉画像石,证明自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居住生活。秦时在两城置橐县,汉初改为高平县南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腾冲温泉群

全文共 3649 字

+ 加入清单

腾冲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平均每7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泉群点,其中11个温泉群,水温高达90℃。腾冲是云南省泉群分布最多,密度最大的县。腾冲的泉群不仅数目多而且类型复杂齐全,为国内罕见,有高温沸泉、热泉、温泉、地热蒸气、喷泉、巨泉、低温碳酸泉、毒气泉、冒气地面等等,种类繁多,简直像一座地热自然博物馆。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怒江以西,高黎贡山西坡,这里与缅甸为邻,是我国要西南边陲的一个边防重慎。腾冲原来叫腾越,清代后期才改称腾冲。境内山川并列,盆地相间,山高谷深,植物茂密,自然景色壮丽多姿。但是,腾冲是最著名的还是:奇特而壮观的火山和遍布全县的热泉……

腾冲的气泉、温泉群共有80余处,平均每7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泉群点,其中11个温泉群,水温高达90℃。腾冲是云南省泉群分布最多,密度最大的县。腾冲的泉群不仅数目多而且类型复杂齐全,为国内罕见,有高温沸泉、热泉、温泉、地热蒸气、喷泉、巨泉、低温碳酸泉、毒气泉、冒气地面等等,种类繁多,简直像一座地热自然博物馆。

高温沸泉:温度均在95℃以上,高出当地沸点,泉水翻腾滚动不息,被当地人叫为“滚锅”。喷泉:高温、高压水热蒸气从圆形小孔中喷射而出,高出一米多,再纷纷撒落下来,如礼花四射。县城南新华区太和乡硝塘卜高河床中的喷泉,长达半公里,时有时无。涌沸泉隆隆有声,水柱可迸出一人多高。毒气泉。县城东北曲石附近有一处被人们称为“扯雀塘”,就是罕见的毒气泉。泉内喷出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喷气孔附近常见被毒死的老鼠和雀鸟。1976年,科学工作者曾把一只壮鹅放在扯雀塘毒气孔上,五分钟内就窒息而死。巨泉:一般高出常温两三度,冬夏不变,而涌水量巨大,其热流量占整个腾冲地区的三分之一。巨泉周围四季芭蕉常绿,隆冬季节远看就像一块镶在大地上的翠玉,姣艳迷人。低温碳酸泉区:一泓清泉,温度与常温一样,便逸出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气体,把它搅得上下翻滚,好似一锅滚开的沸水。硫酸泉:热气腾腾,到处是嘶嘶的响声,地表砂石裸露,寸草不生,人们不敢涉足,成为天然“0”……这些罕见的奇特景观,构成腾冲地区美妙的泉群画卷。

与各种热、气泉相伴而生的还为数众多,千姿百态的泉华景观。泉华是热、气泉从地下带来的大量矿物质沉淀、升华的产物,它美丽多姿,常常能引起人们遐思翩翩。灼热的泉华台上,滚烫的热水池畔,到处都生长着蓝绿色的藻类,向人们显示其顽强的生命力。死去的藻丝上积淀了大量泉华,形成了精致的花纹,一层层堆积起来,奇特玲珑,有层状的,笋状的,钟乳关的等各种形态。那些巨大的泉华冢,泉华台,泉华扇,泉华豆,泉华溶洞、泉华瀑布、泉华蘑菇……白如玉,黄似金、琳琅满目,是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杰作。

泓热海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于1638—1640年(明崇祯十一年至十三年)滇游期间曾考察了众多的温泉,他在《滇游日记》中着墨最多的是腾冲的硫磺塘。

硫磺塘在县城西南16公里,一个山坳平台的中央,是一个直径一丈左右,四尺多深的园形小池。池底到处喷水冒气,最大的一个泉眼喷出的水柱有一尺来粗,喷出水面一尺我高,温度达96.6℃。整个水池白浪翻滚,热气腾腾,水汽交鸣,状如沸腾咆哮的大滚锅。当年徐霞客曾冒雨考察了硫磺塘,并有极其生动的描述:“遥望峡中,蒸腾之气,东西数处,郁然勃发,如浓烟卷雾,东濒大溪,西贯山峡。”“环崖之下,平沙一团,中有孔数百,沸水丛跃,亦如数十人鼓扇于下者,……久立不能停足也。”

在硫磺塘西南两公里多,有一个南北走向的小山沟,沟底有一条水溪,两侧是陡峻的崖壁,这就是黄瓜箐热气沟。下至黄瓜菁,一股浓浓的硫磺味迎面扑来。路旁随处可见黄晶晶的硫磺。热气泉穿砂破石,不断喷出,热气的温度高达95℃左右。这里建有黄瓜箐温泉疗养所。疗养所的浴池就砌在冒气的地面上,引入溪水,地面的蒸气就把它加热成热水。除了热水浴池以外,还有一种别有风味的沐浴方法:蒸浴和水浴相结合。蒸浴的床,有的在气孔上铺以卵石、沙子,再铺一至二寸厚的青松毛、牛筋草等,在这些青枝绿叶上再覆草席或蓑衣。入浴者卧在床上,盖上毯子,蒸气徐徐而上,约十来分钟,就开始发汗;半小时后,就大汗淋漓,稍加搓拭,汗垢尽除;再下池沭浴,即全身滑腻;浴后通体爽快,疲劳尽消。在石墙温泉,还有热水泉蒸床。泉出浴池旁,凿沟引进浴池,沟上搭以竹床,热水从床下流过,蒸气遂沿床而上,清洁、卫生,非一般的人工浴室所能比!据分析,这里的汽泉含有钍元素衰变而成的大量氡气,以及其他多种化学物质成分,它与各种中草药配合,能治疗运动、神经、消化、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的二三十种病症,其中尤以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疗效显著,有效者高达80%以上。每年冬春两季,农闲时节,成百上千的群众,常成群结队,携带饮食行李,来这里休息疗养。往往“来时骑马、人抬,拐棍带,走时稳步、挺胸、健步迈”。

由黄瓜箐往前的约数百米,达澡塘河。河中有一个被火山熔岩堵塞形成的三丈高的瀑布。瀑布左侧的悬崖上有一个岩缝,似-嘴,每隔几秒钟就同时喷出两股上大下小的水柱,有五尺多高,水温达95℃,老远已觉着飞沫烫人。这就是-口喷泉。当年徐霞客对其有详细描述:“台仰口而张其上腭,其中下绾如喉,水与气从喷出,如有炉橐鼓风煽焰于下,水一沸跃,一停伏,作呼吸状;跃出之势,风水交迫,喷若发机,声如吼虎,其高数尺,坠涧下流,犹热若探汤;或跃时,风从中卷,水辄旁射,揽人于数尺外,飞沫犹炼人面也。”

瀑布右侧悬崖上仅有一个狮子头模样的泉口,涌出的水量更大,形成几米高的半园形水柱,叫狮子头热泉。瀑布以下的河床上也喷涌出大量的热气、热泉。大团的白色浪花从河底翻腾而上。河面上水汽迷茫,白雾腾腾,在冬春季节,河水流量小的时候,整个河段的水温都在40℃左右,处处可以洗澡,实在是名副其实的澡塘河。民国初年,李根源先生曾在澡塘河畔巨石之上镌刻“一泓热海”四字,“热海”两字醒目惊人,故1973年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此考察之后,以“热海热田”命之,它的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包括近10个显示区,以黄瓜箐、澡塘河瀑布和硫磺塘为最胜。这一带有时还会发出“山哼地吼”的奇特现象,主要因为每年七八月份,这里的火山活动导致此地微震频繁而引起。

地热利用

人类利用地热,很早以前就已开始。在那蒙昧的时代,我们的祖先用简陋的劳动工具从事狩猎。畜牧和农业生产者,一天的奔波和劳动,疲惫不堪。如果附近有温泉,来到泉边洗一选,水中泡一泡,疲劳顿除,精神倍增。有些人本来病魔缠身,又缺医少药,但到温泉中沐浴之后,病渐痊愈。我国劳动人民应用温泉治病,已有数千悠久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开展矿泉疗养事业最早的国家之一。腾冲地区的老百姓,很早便开始利用这里天然的取之不尽的地热能。每逢春节前后,到热海热田洗澡的人非常之多。在黄瓜箐深沟中,人们摩肩接踵,帐逢林立。人们在喷气孔上放上一口铜锅,煮上米,用一方手帕包上几个鸡蛋放进滚锅之中,然后到池中去洗浴。当洗浴完毕,饭好蛋熟,家人围坐一席,就着腾冲特有的腌酸菜,可口而舒服地美餐一顿,其乐融融,这不是对地热能最原始而又最充分的利用吗!

至于腾冲人如何从地热区中生产硫磺,徐霞客于1639年5月7日游硫磺塘的日记中曾记到:“其龈腭之上,则硫磺环染之,其东数步,凿池引水,上覆一小茅,中置养硝桶,想有磺之地,即有硝也。”又云:“有人将砂圆堆成覆釜,亦引小水四周之,虽有小气而砂不热,以伞柄戳入,深一二尺,其中砂有磺色,亦无热气从戳孔出,此皆人之酿磺者。”直到今天,硫磺塘的人们仍袭用此种土法养磺种硝,每年能从泉水中提取硫磺约6万斤,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腾冲“慈佛牌”火柴原料的重要产地。

黄瓜箐温泉,地表为94℃,深入地下4米。即达104℃。它的地下水热循环系统的温度,可能超过300℃。腾冲县一年的天然热流量,初步估计相当于燃烧27万吨煤。用于发电,能发出17万千瓦电来。因此,积极利用地热建电站,从中提取丰富磺矾等矿物;生磺可以用作中药;利用温泉灌溉田地,水稻每亩可提高100—200斤产量;一些厂矿利用地热蒸煮原料,成本低、效果好;热泉气泉用于蒸疗和治疗可治20多种疾病,所以将地热用于医疗、农业和日常生活,无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前景。

腾冲地区,是中国保存最完好、最壮观的新生代死火山群,与火山相伴生的地热景观,更是国内罕见:这里的热瀑飞泻、沸泉喷涌……你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深切地感觉到“热海”之奇妙。旅游贴士

交通:从保山到腾冲只需两个多小时。腾冲县城不大,出租车(面的)一律5元。还有几路公共汽车非常方便,上车1元。从腾冲县城-往南50米的路边有开往热海的专线中巴,票价5元。

气候:腾冲四季如春,最冷日平均气温8℃,最热日平均气温也不过21℃,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饮食:腾冲的饵丝是当地人最爱的一种小吃,可以煮也可以炒,“炒饵块”味道更香浓,配上鲜肉片、鸡蛋、西红柿、豌豆尖和小白菜,非常美味。在北海湿地划船回到岸上,可以尝一下当地的烤鱼,现钓现烤,鲜美可口,野趣十足。

地热之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安第斯山脉火山分布原因

全文共 515 字

+ 加入清单

安第斯山脉从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绵亘约形成一道连续不断的屏障。安地斯山脉将狭窄的西海岸地区同大陆的其余部分分开,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征之一,它对山脉本身及其周围地区的生存条件产生深刻的影响。位于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为西半球和南半球第一高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死火山。那安第斯山脉火山分布原因是什么呢?

安第斯山脉地处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而且是消亡边界,地质活动强烈,所以多火山和地震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带的火山岩主要是中性岩浆喷发的产物,形成了钙碱性系列的岩石,最常见的火山岩类型是安山岩,距海沟轴150-300公里的陆地内,安山岩平行于海沟呈弧形分布,即成所谓的“安山岩线”。另一特点是,自海沟向陆地方向岩石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一般随与海沟距离的增大,依次分布为拉斑系列岩石、钙碱性系列岩石和碱性系列的岩石。这里的火山多为中心式喷发,火山爆发强度较大,如果发生在人口稠密区,则往往造成严重的火山灾害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云南自驾游-腾冲

全文共 1001 字

+ 加入清单

腾冲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隶属于保山市,其名始于《旧唐书》,自西汉起几经更迭,1913年设腾冲县。

腾冲市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腾冲在西汉时称滇越,大理国中期设腾冲府。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历代都派重兵驻守,明代还建造了石头城,称之为“极边第一城”。

截至2013年,腾冲市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48.075公里,辖11镇7乡,居住着汉、回、傣、佤、傈僳、阿昌等25种民族。

腾冲市主要旅游景区有火山群国家公园、叠水河瀑布、北海湿地保护区、国殇墓园、艾思奇故居等。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截至2010年,腾冲市境内有高等植物2000多种,水生浮游植物55种。主要有秃杉、鹅毛树、铁树、山茶树等。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野生植物60种,如大树杜鹃、长蕊木兰、云南红豆杉、桫椤、银杏等。

动物有兽类7目21科,鸟类14目42科,昆虫类11目80科,鱼类5目13科,两栖类2目7科。主要有苏门羚、孟加拉虎、小熊猫、灵猫等。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野生动物72种,如送羚牛、白眉长臂猿、灰叶猴、白尾梢虹雉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09年,腾冲市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锡、铅、锌等金属矿和硅藻土、硅灰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其中硅藻土储量4.7亿吨,约占中国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硅灰石储量超过1.2亿吨,属国内特大型优质矿床;高岭土储量1700万吨。

水能资源

截至2009年,腾冲市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00多万千瓦,可开发水电80多万千瓦。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截至2010年,腾冲市境内有高等植物2000多种,水生浮游植物55种。主要有秃杉、鹅毛树、铁树、山茶树等。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野生植物60种,如大树杜鹃、长蕊木兰、云南红豆杉、桫椤、银杏等。

动物有兽类7目21科,鸟类14目42科,昆虫类11目80科,鱼类5目13科,两栖类2目7科。主要有苏门羚、孟加拉虎、小熊猫、灵猫等。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野生动物72种,如送羚牛、白眉长臂猿、灰叶猴、白尾梢虹雉等。

矿产资源

截至2009年,腾冲市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锡、铅、锌等金属矿和硅藻土、硅灰石、高岭土等非金属矿。其中硅藻土储量4.7亿吨,约占中国已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硅灰石储量超过1.2亿吨,属国内特大型优质矿床;高岭土储量1700万吨。

水能资源

截至2009年,腾冲市境内水能理论蕴藏量达200多万千瓦,可开发水电80多万千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火山活动如何影响气候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活动是指与火山喷发有关的岩浆活动。它包括岩浆冲出地表、产生爆炸、流出熔岩、喷射气体、散发热量、析离出气体、水分和喷发碎屑物质等活动。火山活动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那么,大家知道火山活动如何影响气候的吗?

火山活动对地球上的气候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无论是气温还是:降水!火山喷发之后,火山灰和一些小颗粒的尘埃会很快地降落到地面,可是含硫的化合物却可以飘到平流层中,而平流层没有任何净化空气的能力,所以二氧化硫会一直飘浮在那里。在阳光和水汽的作用下,二氧化硫会在一段时间之后转化成硫酸气溶胶,干扰太阳光到达地面的正常形式。它还会吸收和反向散射一部分短波辐射,减弱进入对流层的太阳辐射,地球的平均温度就会随之降低。不过,火山喷发对不同地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火山喷发对于降水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对气温的影响那么明显。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会影响降水异常。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特征、不同火山的喷发而言,降水的变化也因此有所不同。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喷发后会发生什么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火山的岩浆有什么用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喷发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很多灾害。例如喷出许多有毒有害的气体;大量的固体碎屑以及灰尘,污染空气;同时会流出高温的岩浆,造成火灾。但是火山作用对我们并非完全有害无益,那么火山的岩浆有什么用呢?

1、岩浆可以形成地热资源

留在地表下的岩浆就是很好的地热来源。火山附近常有温泉或热泉,这就是因为岩浆散发出的热度使地下水变热而形成的。这种热源我们称为地热,规模大的可形成“地热田”。

2、岩浆中可能会含有矿产

岩浆的同化作用是指岩浆熔化并与围岩及捕虏体交代的作用。与同化作用相反,岩浆吸收围岩及捕虏体中的某些成分,使原来岩浆成分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岩浆混染作用。因此,只要岩浆与围岩及捕虏体发生过熔化、交代作用,则必然既有同化作用,也有混染作用,所以,通常统称为同化混染作用,简称为同化作用或混染作用。同化混染与成矿关系密切,如花岗质岩浆同化灰岩易形成铁矿;同化锰质灰岩易形成锰矿;同化泥质岩易形成钨矿。

3、岩浆还可以制造陆地

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海水所覆盖,海底火山经年累月不断地冒出岩浆,冷凝成岩石,如此长期堆积,直到有一天岩石高出水面形成岛屿。夏威夷群岛与冰岛就是这么形成的,至今,岛上还有活动火山不时喷出岩浆。

今天小编对火山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等相关的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上更多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火山爆发会引起森林火灾吗

全文共 589 字

+ 加入清单

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火源分为两大类: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那么,火山爆发引起森林火灾吗?

小编了解到,火山爆发也是重要的火源之一,是会引起森林火灾的。这个在我们国家并不多见,在日本等火山较多的国家出现过。

火源是引起森林火灾的活因子。当森林可燃物(如树叶、树枝、林下杂草等)的燃烧条件具备时,遇有火源,便会引起森林火灾的发生。

引起森林燃烧的火源主要分为两种,即自然火源和人为火源。

1、自然火源

自然火源主要有:雷击火、越冬火、火山爆发等。在我国部分地区引起森林火灾的自然火源主要是雷击火,但极少发生。

2、人为火源

人为火源分为生产性火源和非生产性火源两种。生产性火源包括开荒烧杂、烧灰积肥、炼山造林、烧田埂草、烧窑、烧隔离带、采石放炮、火车甩瓦等。非生产性火源包括野外吸烟、取暖做饭、上坟烧香烧纸、烧山驱兽、小孩或弱智人员玩火、故意纵火等。在我国部分地区引起森林火灾的主要火源是人为火源,占引起森林火灾总数的99%以上。其中生产性火源占72.2%,非生产性火源占27.8%。生产性火源以烧田埂草、开荒烧杂、烧灰积肥、炼山造林等为主;非生产性火源以野外吸烟、取暖做饭、上坟烧香烧纸等为主。在引起森林火灾的24种火源种类中,烧田埂草最为突出,占年度森林火灾发生总次数的20.4%;其次是开荒烧杂和野外吸烟,分别占10.7%和9.4%,烧灰积肥和炼山造林,分别占7.5%和6.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成因

全文共 579 字

+ 加入清单

太平洋火山带(又称环太平洋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或火环)是一个围绕太平洋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地区,全长40,000公里,呈马蹄形。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包括太平洋东面、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西部山地,以及南、北美之间的加勒比—安的列斯地区。环太平洋火山带上有一连串海沟、列岛和火山,板块移动剧烈。地球上90%的地震以及81%最强烈的地震都在该地带上发生。板块移动剧烈。环太平洋火山带共有活火山512座,占全球活火山数量的80%。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运动频繁。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直接成因是板块的移动和碰撞,其东部是由于纳斯卡板块和可可斯板块潜没于向西移动的南美洲板块之下;太平洋板块的一部分以及细小的胡安德富卡板块则潜没于北美洲板块之下。向西北移动的太平洋板块的东北部分潜没于阿留申群岛弧之下,较西的部分则潜没于堪察加-千岛群岛弧之下;太平洋板块的南面部分情况较复杂,一些面积较小的板块从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布干维尔岛、汤加和新西兰与其碰撞。印尼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及阿尔卑斯带之间,东北部的岛屿包括新几内亚靠近环太平洋火山带;南部及西部的苏门答腊、爪哇、峇里、弗洛里斯岛及帝汶岛则靠近阿尔卑斯带。

今天小编对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成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哪些地区是地震的多发地带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全球火山地震带成因

全文共 609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地震和火山往往存在关联。火山爆发可能会激发地震,而发生在火山附近的地震也可能引起火山爆发。那么,全球的火山地震带在哪里?全球火山地震带成因是什么呢?

全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两大地震带,据地质学家估计,大板块每年可以移动1-6厘米距离。这个速度虽然很小,但经过亿万年后,地球的海陆面貌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当两个板块逐渐分离时,在分离处即可出现新的凹地和海洋;大西洋和东非大裂谷就是在两块大板块发生分离时形成的。当两个大板块碰撞挤压时,就可出现高山、高原,喜马拉雅山就是三千多万年前由南面的印度板块和北面的亚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而形成的。地震、火山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因地层构造发生变化,能量迅速释放而形成。有时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当两个坚硬的板块发生碰撞时,接触部分的岩层还没来得及发生弯曲变形,其中有一个板块已经深深地插入另一个板块的底部。由于碰撞的力量很大,插入部位很深,以至把原来板块上的老岩层一直带到高温地幔中,最后被熔化了。而在板块向地壳深处插入的部位,即形成了很深的海沟。西太平洋海底的一些大海沟就是这样形成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爆发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全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前者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它围绕着太平洋分布,从南美洲的南端开始,沿西海岸向北延伸,到北美洲阿拉斯加,折向西经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下关于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学习。

地震:地层受到挤压或拉伸断裂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地面的震动,叫地震.强烈的地震会对地面的建筑物造成很大的破坏.

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也就是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分别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交界的地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之间的喜马拉雅山-地中

海地带是地球上另一个巨大的火山地震带.

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有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这些地带位于多个板块交界地带,板块交界地带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运动强烈,多火山、地震。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最活跃的地区是哪里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火山泥沐浴露对美白真的有效吗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沐浴露的选择,不但要选择大家普遍认可的品牌,而且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和个人皮肤的一个状态来选择。虽然沐浴露一般都比较温和,但是在初次使用一些产品的时候,还是要注意皮肤是否有过敏不适等。那么,火山泥沐浴露对美白真的有效吗?这就给您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

火山泥其高含量的镁、钙离子,在火山泥的高渗透压作用下,刺激皮肤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强皮肤的锁水功能;火山泥中的天然维生素E和氨基酸,能直接被皮肤吸收,滋润和营养皮肤。另外火山泥中蕴含的锌、硒、铜、锰、铁等,和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腐殖酸,这些都是分子量很低且易被人体吸收的天然抗氧化剂,能有效防止机体免受自由基的侵害,提高人体内SOD酶的活性,从而达到延缓机体衰老的目的。火山泥能够深度清洁美白肌肤,淡化黑色素,改善暗沉肤色和肌肤油腻,实现深度美白,解决肌肤干燥缺水,祛除老厚角质,改善毛孔粗大、鸡皮疙瘩等肌肤问题,改善粗糙敏感肤质,实现全身肌肤水嫩透白。瓦解黑色素的同时,深层美白,给肌肤补充水分和营养,淡化黑色素沉淀,滋养美白,令肌肤重现亮白光彩。让肌肤实现源头美白,去黄美白不复发,持续呵护娇嫩肌肤,有效改善肤质,预防多种皮肤疾病。所以说火山泥沐浴露对美白真的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地球内部储藏着巨大的热量,地壳深处的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在高温下变成了接近液态的物质,这就是岩浆.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口或地壳脆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从火山口喷出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叫做火山.火山的形成是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是地球内部存在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衰变,产生大量的热。

地震:地层受到挤压或拉伸断裂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地面的震动,叫地震.强烈的地震会对地面的建筑物造成很大的破坏.火山地震带分布规律是什么呢?

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也就是板块和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分别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交界的地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之间的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带是地球上另一个巨大的火山地震带。

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有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这些地带位于多个板块交界地带,板块交界地带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运动强烈,多火山、地震。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最活跃的地区是哪里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新滩滑坡的成因分析

全文共 635 字

+ 加入清单

新滩滑坡成因主要与地形、斜坡的土质构成以及下雨等因素有关。

新滩滑坡地势北高南低,上、下缘高程900至70m,南北长1900m,东西宽220-710m,滑坡面积0.73km,为一向长江倾斜的大斜坡,平均坡度23。滑坡后缘及西侧边界为泥盆系—二叠系砂岩、石灰岩组成的基岩陡壁,东侧边界为切割于崩坡积层中的裂隙面;堆积物厚一般30-4Om,自东向西增厚,姜家坡西侧至高家岭一带厚度80m以上,最厚达110m,总体积3000×104m3。堆积物以崩(坡)积碎块石夹粘土为主;下伏基岩面为志留系砂、页岩,形态比较复杂。新滩滑坡是沿堆积层底部粘土层滑动的。据姜家坡上的3#竖井揭露,滑带土为棕红色粘土,含少量砾径0.5-1cm,磨圆度甚好的小砾石,天然呈潮湿状态,厚度0.3-0.8m,土壤下部扰动严重,局部有异色相混杂,上部土体较密实,有磨光镜面和擦痕分布。

新滩滑坡实际为一总体呈牛角状的多级老滑坡,地势北高南低,呈南北向展布,由后缘(高程900m),向南延伸至江边(江水位平均高程为68),高差达840m,坡长约2km,北窄(约200~300m)南宽(沿江约1km),面积约1km2。在滑坡中部姜家坡地段,有一走向N30E的基岩陡坎,高40~80m,坡度达50~60,将老滑坡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称姜家坡段滑坡体,下段称新滩段滑坡体。

今天小编对新滩滑坡的成因分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山体滑坡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火山爆发的成因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逸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

1、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

2、中心式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

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象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中间式:属于宁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

3、熔透式喷发

岩浆熔透地壳大面积地溢出地表,称为熔透式喷发。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爆发的成因以及喷发形式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火山喷发是如何发生的?研究人员:与沙子的流动有关

全文共 679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国家科学院杂志上个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两种类型的沙子和液体具有相似的性能,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质过程,如山体滑坡和火山爆发,并为开发新药打开了大门。

根据EFI,沙子和颗粒物质的流动,如化学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构成了大量的自然现象,如雪崩和火山爆发,许多工业过程,如制药和碳捕获也与此过程有关。

研究作者指出,尽管在沙丘、雪崩和流沙的运动中,颗粒物质的运动和混合经常表现出与液体“惊人的相似性”,但颗粒物质流的基本物理并不像液体流那样被很好地理解。

根据这份报告,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教授克里斯·博伊斯(Chris Boyce)的最新发现解释了不同密度的颗粒的重力不稳定性的新理论,这是由气体循环机制引起的,这在液体流动过程中并不常见。

博伊斯的团队出人意料地观察到,沙子与瑞利-泰勒不稳定性(RT)相似,后者指的是高密度流体被低密度流体加速时产生的不稳定性。

瑞利-泰勒不稳定性是由两种不同密度的不混溶流体(例如油和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较轻的液体会出现在较重液体的另一侧。当两种干燥的粒状材料混合时,科学家们没有看到这种现象。

根据这份报告,这项研究首次证明,当两种类型的沙子垂直振动并产生上升气流时,较轻的沙子会形成“气泡”,通过较重的沙子上升。

研究小组发现,就像气泡和油在水中上升是因为它们比水轻并且不想与水混合一样,轻沙的气泡会穿过重沙上升。

“我们相信我们的发现具有变革性。我们发现颗粒不稳定性类似于最新的流体机械不稳定性,”博伊斯说。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可以解释沉积的地质结构和过程,并可用于开发能源、建筑和制药行业的粉尘处理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火山喷发后地球表面有哪些变化

全文共 636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喷发后,最典型的会形成火山锥或火山锥群,另外也会形成堰塞湖、火山口湖、玛珥湖,在海洋中则会形成小岛、海岭有些火山喷发的火山岩及火山灰还会形成较高的台地,通常叫做熔岩高原,这种地球表面变化往往需要火山在漫长时期内喷发数次才能形成。有些火山喷发出的熔岩受地形和植被影响会形成一些成带状绵延的低矮山体,俗称垄岗;形成有的熔岩形成一些成片状分布的低矮丘陵。

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地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裂隙式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一种是中心式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

裂隙式喷发若发生在海底,将会形成洋脊和洋盆;若发生在陆地上,则会形成面积较大的玄武岩高原,如巴西南部高原、印度德干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我国内蒙古东南部高原等。

中心式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包括的种类很多。灰渣火山锥是由火山碎屑物在火山口周围堆积而成的锥形体,如菲律宾的马荣火山;流动性小、富含硅质的熔岩流喷出形成富硅质熔岩穹丘;流动性大的基性熔岩流反复喷出堆积成基性熔岩盾;古火山锥再次喷发破坏了锥顶,使其成扩大成环形凹地,并在其中形成次生火山锥;多次喷发的火山碎屑和熔岩呈层状混合堆积成复合火山锥;爆炸式火山喷发后形成破火山;填塞在火山喷发通道中的大块凝固熔岩,在火山锥被剥蚀后露出地表而形成火山塞,如美国怀饿明州的“鬼塔”;火山口积水可形成火山口湖。

今天小编对火山喷发后地球表面有哪些变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等相关的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上更多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