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解热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通用20篇】

胸部发育不良怎么办?给你支5个小妙招让你的使胸部变得又大又挺,平时的时候可以多做做胸部按摩,合理搭配饮食,多做做运动,多吃吃易于丰胸的食物、让你恢复迷人曲线,重拾女人的自信。

    浏览

    5193

    文章

    20

    篇1:常用解热镇痛药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呢?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身体各组织器官及生理功能衰退,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能力均有所下降,长期或经常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如经常服用去痛片、复方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弊多利少,若过量服用或用药时间间隔过短,可引起毒副作用,如常服去痛片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功能损害、血红蛋白变性和过敏反应等,尚可产生依赖性。那么常用解热镇痛药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呢?

    去痛片含有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此两种药因有严重的毒性,均已淘汰,但目前还保留含有以上两药的复方制剂,如去痛片、撒烈痛片、安痛定片、复方阿司匹林片(APC)等。其组方甚不合理,应避免经常服用,服药后症状一旦减轻或消失,应及时停药,一般疗程不宜超过一周。

    消炎痛对胃肠道有明显的刺激,能诱发溃疡,引起胃肠黏膜糜烂和出血等倾向,必须引起注意。

    使用时间过长、用量过大即可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包括各种血液病,如抑制骨髓引起的粒细胞减少、贫血,与叶酸有关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伴有血小板性紫癜等,有时是致命的,必须引起注意。

    老年人的肾脏滤过功能仅为年轻健康人的30%~50%,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长,不易排出体外,所以用药时要格外谨慎,要掌握好临床适应证、用药剂量和疗程,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药物降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呢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药物降温是人们比较习惯使用的降温方法。因为药物降温效果比较可靠,而且应用方法比物理降温的方法简单。但是,药物降温会出现许多不良反应。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过不少因为退热剂应用不当或特殊体质的小儿,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有的小儿应用退热药后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那么药物降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呢?

    药物降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解热药的作用在于影响散热过程,表现为皮肤血管扩张和出汗增多。如果用药剂量大或者患儿对药物过于敏感,用药后可因为出汗过多,体温骤然下降而引起虚脱,血压下降。

    其次,有些退热剂可使患儿发生过敏反应,如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还有的患儿服药后会感到腹部不适、恶心,甚至发生胃出血。有些退热剂如氨基比林,对少数过敏的患儿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非那西丁等药如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眩晕、发绀、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还可能导致肾脏损害。阿司匹林等药除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外,对凝血系统也有一些影响,应用一般剂量时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从而引起出血。

    了解了药物降温的不良反应,家长在给孩子降温时最好听听医生的意见,不要盲目应用退热剂。在应用退热剂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看看是否有禁忌症。另外,千万不要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也不要一见发热就滥用退热药。因为解热镇痛药只是对症治疗,如病因未除,当药物作用消失后,体温会很快又回升。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物降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有哪些

    全文共 2473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医学界人士指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范围很广泛,为10%~30%,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占总住院数的3%~7%,其中致死的占0.596~0.9%。据报道,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病人多达250万人,其中50万人为严重反应,在我国各级医院的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吃错药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死亡人数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以上!由此造成的损失每年达40亿元人民币。国外有一项统计,在综合医院里,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3%~5.0%;住院患者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高达0.2%~2.9%。一般认为,医院急诊患者中的1%~4%是用药不当引起的;药源性死亡约占住院患者死亡总数的11%。全球非意外死亡人数中,1/7是死于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包括用药错误和不良相互作用,是死亡的第六大原因”。下面来了解一下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有哪些吧?

    有10%~20%的患者容易出现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程度及安全幅度均明显下降,因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据统计资料,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5.4%,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年轻人的2—7倍。一项研究显示,20~29岁年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51~60岁年龄组为14.3%,61~70岁年龄组为15.7%,71~80岁年龄组为18.3%,81岁以上组为24%。同时,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不仅发生率较年轻人高,而且一旦出现,其程度亦较年轻人严重,甚至导致死亡。一般认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治疗的占1/3(或5%~30%),与药物有关而死亡的1/2发生在年龄>60岁的老年人,说明药物不良反应对老年人的影响较一般成年人的更为严重。

    国外统计资料也显示,住院患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约为3%,其中>60岁者占40%,发生率高出青年组15倍,根据美国资料,每年有22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死亡10.6万人。年龄为20~29岁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0~49岁者发生率为7%;50~69岁者发生率为13%;70—79岁者发生率较20~29岁增加了7倍。Hunvifz统计资料也得出同样结论,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60岁者为6.3%,>60岁者为15.4%。

    这可能与老年人的器官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衰退,肝、肾功能不良,体内调节能力及免疫系统变差,患病多,服药繁杂,思路不清等有关,因而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大。

    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

    我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诸多的药品种类,根据4793次处方统计,排在前几位的不良反应分别是;抗结核药(8.2%),抗生素(5.8%),心血管药物(5.3%),剩尿药、脱水药(4.3%),抗菌消炎药(3.696),解热镇痛药(1.3%)。另一统计资料排在前几位的是:抗微生物药(41.58%)、心血管系统用药(17.22%)、神经系统用药(10.71%)、生物及生化制品(5.48%)、静脉输液药(3.83%)、抗恶性肿瘤药(3.19%)和解热、消炎镇痛药等。

    ●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有:抗微生物药物、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生物及生化制品、利尿药、静脉输液药、消炎药、抗恶性肿瘤药物、解热镇痛药等。

    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除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或药物制剂有关外,还与临床使用广泛有关。

    老年人中最常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是抗菌药物,抗高血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钙拮抗剂),非类固醇激素类镇痛消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苯二氮革类药物,其次为抗帕金森病药、精神病药、地高辛等。此外,老年人应用某些药物,特别是长效苯二氮革类安眠药、非类固醇镇痛消炎药、华法令、肝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异烟肼、大剂量噻嗪类利尿药、抗肿瘤药和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可增加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根据美国1202例门诊患者181不良反应事件研究结果发现,最常见的药物种类是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10%)、β受体阻滞剂(996)、血管紧张素抑制剂(8%)、非激素类镇痛消炎药(8%)。老年人中常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还有肾上腺皮质激素、钙拮抗剂、苯二氮革类,其次为降压药、抗帕金森病药、精神病药、地高辛等。长期用药、用药的数日多和剂量偏大为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常见的不良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明显,血管运动中枢调节机能减弱,不能灵活地调节血压,当服用血管扩张药、降压药、利尿药等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发生跌倒。

    药物性尿潴留 老年人使用抗帕金森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米帕明、多塞平等),均可引起尿潴留,特别是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人更易诱发尿潴留。例如,阿米替林镇静作用和抗胆碱能作用均较强,服用后易引起嗜睡、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甚至引起尿潴留和麻痹性肠梗阻。前列腺增生的老年人使用强效利尿药,血需格外小心。

    精神神经症状 老年人脑细胞数量减少,脑血流量下降和脑活力减退,因此对中枢神经抑制药的反应敏感性增高。例如,青年人服用600mg利眠宁引起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左右摇摆、易跌倒),而老年人服60~70mg即能引起共济失调以及尿潴留等,5~20mg就有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若长期服用,可导致药物的依赖性,突然停药会出现停药反应症状。又如抗病毒药盐酸金刚烷胺,如果每天剂量>0.2g即可引起失眠、不安、共济失调、头痛、口干、语言不清等精神神经症状,并使脑动脉硬化、老年痴呆症以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病情加重。

    永久性耳聋 老年人内耳毛细胞数目减少,如果使用易在内耳积聚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等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可导致永久性耳聋,而且这种耳聋常被误认为是衰老所致。药物致聋者多数为后天使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所致。

    最常见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重型药疹、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见表1)。过敏性休克发病凶猛,危害性严重,其中有相当部分病例是对青霉素过敏。有的患者一开始即表现严重休克或呼吸衰竭、持续性痉挛。如不及时抢救,可迅速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老年人对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于药物反应也会不如从前,所以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那么老年人对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呢?

    一、老年人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老人用药繁多:据有关调查统计,85%的75岁以上患者需长期用药维持,34%的病人每天使用3~4种药物,最常用的有镇静药、利尿剂、抗焦虑与抗抑郁药、安眠药和洋地黄等,这些药物大多都有较明显的副作用。

    2.老年人因病多服药多,机体免疫功能也较差。当血药浓度水平增高时,容易发生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3.人体内自稳恒定机制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弱。老年人中枢神经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易受外来物质(包括药物)的干扰,药物效应相对增强,从而易产生副反应。

    4.老年人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依从性系指谨慎地遵照医嘱服药。据调查,老年人不遵照医嘱服药者达60%,产生原因可能与记忆力减退、对药物了解不够或忽视按规定服药的重要性有关。

    二、老年人易出现哪些药物不良反应

    1.体位性低血压:当服降压药、抗抑郁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药物后,忽然体位变化,可出现头昏、眩晕、甚至晕厥等低血压症状。

    2.精神症状:很多药物服用后可引起老人出现精神方面症状,常见的如中枢神经抗胆碱类药(苯海索、邻甲苯海拉明等),即使小剂量服用也可发生幻视或精神症状。

    3.耳毒性:影响较大的除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外,还有水杨酸类、保泰松、氯喹、奎宁、博莱霉素、普萘洛尔、甲孕酮以及强效利尿剂依他尼酸、呋塞米等。这些药物主要会引起前庭功能受损,可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和共济失调,耳蜗损害主要症状是耳鸣、耳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药物流产有哪些不良反应

    全文共 666 字

    + 加入清单

    米非司酮是用于药物流产的主要药物,通常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流产成功率。由于米非司酮使用方法简单,无创伤,倍受意外怀孕者的青睐。那么药物流产有哪些不良反应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药物流产有哪些不良反应

    一、过敏反应

    见于过敏体质女性。大多在服药后数日内出现四肢或躯干散在性皮疹,伴瘙痒。可口服扑尔敏或息斯敏以缓解症状。个别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可能出现肤色苍白、出汗、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需及时进行抗休克治疗。

    二、迷走神经症状

    表现为烦躁不安、大汗淋漓、胸闷、心悸、心动过缓,但血压正常。需与过敏性休克鉴别,及时处理。治疗措施包括平卧,多喝水,立即肌注阿托品0.5毫克,烦躁者可口服或肌注安定。

    三、胃肠道反应

    临床表现为用药后当天或第二天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轻、中度的发热;胃肠道反应轻者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反应较重者予以积极的对症处理,如恶心、呕吐重者予以维生素B1肌注或维生素B6静滴。腹痛明显者给予颠茄或阿托品口服,有发热者予以物理降温。

    四、阴道流血

    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持续出血,可长达8-9天;或者是出血量大,一次性出血量达到200-300毫升,重者可引起失血性贫血或失血性休克。所以,使用要特别关注阴道流血情况。必要时对症治疗或彻底清宫。

    五、不全流产

    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终止早孕2%的几率导致不全流产,即有部分胚胎组织滞留在宫腔内,临床表现为流产后仍有不规则下腹痛和持续性流血。对此,一方面要在流产后做B超检查,观察有无残留物;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清宫准备,彻底清除残留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十分复杂。药物种类繁多,给药方法不同,患者体质及疾病程度也各异,都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药物因素: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药物也不例外。一种药物有两种以上作用是十分常见的,其中一种作为治疗作用时,其它作用就是副作用。有些药物制剂中含有添加剂、增溶剂、稳定剂、着色剂、药物合成中产生的杂质等,均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有的药物的分解产物是有毒的,如副醛在存贮过程中可分解成乙醛,进一步氧化成有毒的乙酸。

    2、人体因素:人体体质不同,性别差异,年龄大小,都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药物引起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高3倍。一些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小儿排泄比成人慢,只要达到一定的剂量,就可引起中毒反应。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因参与药物代谢和消除的酶发育较差,血-脑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更易产生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特异性体质也是引起过敏反应及特异质反应的重要原因。

    3、与药物吸收、分布、排泄有关的因素: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关,常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因此,与血液药物浓度密切相关的药物,其吸收、分布、排泄等有关因素对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有重要影响。如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减少,会增加游离药物浓度,使药效增强,以致产生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受损时,对依赖肝脏代谢解毒或由肾脏排泄的药物,将会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易引起不良反应。

    4、药物的相互作用:在临床实践中,为了加强疗效,减轻副作用,采用联合用药是很普遍的。与此同时,联合用药过程中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常有发生,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如抗焦虑药地西泮和催眠药水合氯醛合用可致过度抑制;降低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与华法林合用可增加出血的倾向。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不能与药物一起吃的食物,避免不良反应

    全文共 1279 字

    + 加入清单

    想必大家都想的很简单,把药放进嘴里,用水吞服即可。事实上,服用药物有很多讲究,有些食物和药物不能同时吃,因为有些食物和药物之间会产生冲突,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或破坏药物的结构,有的还会增加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甚至威胁生命...下面小编就来讲解不能与药物一起吃的食物,避免不良反应。

    不能与药物一起吃的食物,避免不良反应

    烟与任何药物

    服用任何药物后的30分钟内都不能吸烟。因为烟碱会加快肝脏降解药物的速度,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不足,难以充分发挥药效。试验证实,服药后30分钟内吸烟,血药浓度约降至不吸烟时的1/20。

    酒、果汁与阿司匹林

    酒进入人体后需要被氧化成乙醛,再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酸。阿司匹林妨碍乙醛氧化成乙酸,造成人体内乙醛蓄积,不仅加重发热和全身疼痛症状,还容易引起肝损伤。而果汁则会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刺激,诱发胃出血。

    茶与黄连素

    茶水中含有约10%鞣质,鞣质在人体内分解成鞣酸,鞣酸会沉淀黄连素中的生物碱,大大降低其药效。因此,服用黄连素前后2小时内不能饮茶。

    咖啡、可乐与布洛芬

    布洛芬(芬必得)对胃黏膜有较大刺激性,咖啡中含有的咖啡因及可乐中含有的古柯碱都会刺激胃酸分泌,所以会加剧布洛芬对胃黏膜的毒副作用,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

    牛奶、果汁与抗生素

    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内不要饮用牛奶或果汁。因为牛奶会降低抗生素活性,使药效无法充分发挥;而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中富含的果酸则加速抗生素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生成有害的中间产物,增加毒副作用。

    菠菜与钙片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钾,进入人体后电解出的草酸根离子会沉淀钙离子,不仅妨碍人体吸收钙,还容易生成草酸钙结石。专家建议服用钙片前后2小时内不要进食菠菜,或先将菠菜煮一下,待草酸钾溶解于水,将水倒掉后再食用。

    奶酪、肉制品与抗过敏药

    服用抗过敏药物期间忌食奶酪、肉制品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因为组氨酸在人体内会转化为组织胺,而抗过敏药抑制组织胺分解,因此造成人体内组织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牛奶与止泻药

    服用止泻药物,不能饮用牛奶。因为牛奶不仅降低止泻药药效,其含有的乳糖成分还容易加重腹泻症状。

    甜食与苦味健胃药

    苦味健胃药依靠苦味刺激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促食欲、助消化。甜味成分一方面掩盖苦味、降低药效,另一方面还与健胃药中的很多成分发生络合反应,降低其有效成分含量。

    香蕉、橘子与利尿剂

    服用利尿剂期间,钾会在血液中滞留。若同时再吃富含钾的香蕉、橘子,体内钾蓄积更加严重,易诱发心脏、血压方面的并发症。

    虾与维生素C

    服用维生素C前后2小时内不能吃虾。因为虾中含量丰富的铜会氧化维生素C,令其失效;同时,虾中的五价砷成分还会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具有毒性的“三价砷”。

    萝卜与滋补类中药

    滋补类中药通过补气,进而滋补全身气血阴阳,而萝卜有破气作用,会大大减弱滋补功效,因此服用滋补类中药期间忌食萝卜。

    其实,各科用药都有各自的注意事项和生活配合需要。对于需长期用药,尤其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请一定要谨遵医嘱切忌自行乱服药!如果你对儿童健康饮食、高盐食品对宝宝的危害多吗的常识感兴趣,就请到我们来查询搜索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如何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呢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药物作用于机体,除了发挥治疗的功效外,有时还会由于种种原因产生某些与治疗目的无关,又对人体有害的反应。有些不良反应很轻微,不需要特殊处理,而有些不良反应则很严重,甚至可以致残、致命,应密切注意,及时治疗,那么如何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呢?

    为避免或减轻患者遭受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损害,应尽可能了解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信息,以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非处方药一般都比较安全,不良反应都不严重,但在自行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密切注意。

    1、药物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所需药理作用的直接延伸,如胰岛素使用过量可引起低血糖,这可通过调整剂量来纠正。有些药物的副作用比较轻微,在患者耐受范围之内,如服用抗过敏药扑尔敏易出现嗜睡、困乏的症状;服用解痉药颠茄片后可引起口干,服用红霉素后出现轻微呕吐、腹部不适等,一般不需作任何处理,停药后副作用就会消失。但如果副作用较猛烈或由于副作用可能导致病人出现其它异常或使病情加重时,就应考虑停药,或改用其它药物,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服用一些能削弱或抵消副作用的药物。

    2、对有些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感觉不到,就应借助辅助检查来发现。这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药物对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可引起血转氨酶、尿素氮和肌酐上升,尤其是小儿及原有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尤应注意。对这些不良反应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停药或加用其它辅助治疗的药物。

    3、过敏反应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一般的过敏反应多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和搔痒,轻者停药后症状多可缓解,并很快消失;若持续不消失,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少量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非那根等,但注意有些抗过敏药又有镇静、嗜睡的副作用;对于严重过敏反应如剥脱性皮炎,可表现为皮肤呈片块状脱落,则需到医院就诊治疗;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要立即送往抢救。

    4、特异质反应可以说是防不胜防的,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某种先天性特异质,总是等到反应出现后才被证实自己发生了特异质反应。一旦诊断明确,应牢记不要再用此类药物。这种不良反应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千万不可大意。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哪些药物会引发老年人的不良反应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各系统、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就会发生改变,应用某些药物时更易引起不良反应,必须引起注意。下面看看哪些药物会引发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吧?

    地高辛:由于该药76%由肾脏排泄,如果老年人的肾清除能力下降,使得本药排泄减慢,血中浓度升高,常规剂量就可引起中枢神经障碍或严重的心脏毒性。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本品,并严密观查,有条件时可做血药浓度监测。

    心得安:可因老年人肝功能变化或血浆蛋白含量的下降而使副作用增多,如头痛、眩晕、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或心脏传导阻滞等。

    利多卡因:老年人使用本品时如排泄减慢或剂量过大均可引起精神症状和心脏抑制。老年人有心脏传导阻滞、脑血管病或过敏者禁用。

    杜冷丁:老年人应用本药时易出现呼吸抑制等严重副作用,必须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安定:老年人长期服用后,中枢抑制的发生率增高,宜减少剂量。

    碳酸锂:老年人排泄慢,易引起蓄积中毒,应小剂量服用并严密观察。

    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易引起恶心、呕吐、低血压、晕厥、定向障碍等严重副作用,应小剂量服用并严密观察副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容易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的药物是什么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容易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药物是什么呢?由于该药76%由肾脏排泄,如果老年人的肾清除能力下降,使得本药排泄减慢,血中浓度升高,常规剂量就可引起中枢神经障碍或严重的心脏毒性。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使用本品,并严密观查,有条件时可做血药浓度监测。

    ·心得安:

    可因老年人肝功能变化或血浆蛋白含量的下降而使副作用增多,如头痛、眩晕、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或心脏传导阻滞等。

    ·利多卡因:

    老年人使用本品时如排泄减慢或剂量过大均可引起精神症状和心脏抑制。老年人有心脏传导阻滞、脑血管病或过敏者禁用。

    ·杜冷丁:

    老年人应用本药时易出现呼吸抑制等严重副作用,必须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安定:

    老年人长期服用后,中枢抑制的发生率增高,宜减少剂量。

    ·碳酸锂:

    老年人排泄慢,易引起蓄积中毒,应小剂量服用并严密观察。

    ·左旋多巴:

    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易引起恶心、呕吐、低血压、晕厥、定向障碍等严重副作用,应小剂量服用并严密观察副作用。

    ·苯妥英钠:

    对肾功能低下或患有低蛋白血症的老人,可增加神经和血液系统的副作用,应根据年龄适当减少剂量。

    ·阿米替林:

    多数老年人服后可引起不安、失眠、健忘、定向障碍、妄想等症状,而且与剂量关系不大,发现后要立即停药。

    ·肝素: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用药后出血发生率增加,要严密监测出血征象,并避免与阿司匹林同用。近年来发现老年人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比肝素更为安全。

    ·利尿药:

    可引起脱水和体内电解质失衡,使用中应严密观察电解质的变化。和强心甙合用时要注意易发生强心甙中毒。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由于主要由肾脏排泄,老年人肾功能降低,排泄减慢,可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老年人最好不用,必须用时要注意减量。

    ·青霉素:

    近年来使用剂量越来越大,但老年人使用剂量过大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意识障碍、惊厥、癫痫样发作甚至昏迷等症状。

    ·四环素:

    老年人使用后排泄减慢,宜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时间间隔。

    ·博来霉素:

    可引起老年人的严重肺毒性,如肺炎样变和肺纤维化,使用中必须监测肺功能。

    ·苯巴比妥:

    可引起过度抑制或出现兴奋激动现象,尤其是出现兴奋时不可再盲目加大剂量,而是应减量或加速药物排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怎样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

    全文共 1050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药物品种的增加,人们在认识药物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越来越多的药物不良反应。开药时,医生不仅要考虑疗效,还要注意确保患者的安全。然而,作为一种国产药物,安全性是第一位的,有效性是第二位的。有必要知道大多数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毒副作用,尤其是当它们被长时间或大剂量使用时。

    使用国产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避免不良反应:

    (1)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患者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特别是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服药时必须遵守说明书的有关规定。

    (2)剂量不应过大或过小。药品说明书中规定的剂量一般指18-60岁成年人一次的平均剂量或剂量范围。低于这个量,可能没有疗效,超过这个量,可能会引起毒性反应。对于体质过敏的患者,在合理的治疗剂量范围内可能发生毒性反应,应予以重视。

    (3)尽量减少使用的药物种类。当许多药物单独使用时,它们在合理的剂量范围内不会产生毒性。然而,当使用超过5种药物时,副作用会成倍增加。

    (4)服药前或服药后不要饮酒。这种酒含有乙醇。乙醇不仅会加速某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降低疗效,还会诱发药物不良反应。长期饮酒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影响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功能,并增加许多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服药时饮酒会扩张消化道,增加药物吸收,因此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5)老人、儿童、孕妇和产妇的用药应特别谨慎。老年人器官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减慢,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来说,国内外资料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可能会损伤儿童的听觉神经并引起耳聋。多粘菌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儿童肾脏损伤。胃复安会导致一些儿童脑损伤。四环素、诺氟沙星和其他药物会影响儿童牙齿和骨骼的发育。因此,老年人和儿童在选择药物时应该特别小心。他们不应选择有许多不良反应的药物,适当减少药物剂量,避免长期用药,并尽量避免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仅可能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伤害,而且许多药物还可能损害儿童的生长发育。如果疾病需要药物治疗,我们必须充分听取医务人员的意见,并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和剂量。

    (6)肝肾功能障碍者服药时应小心。许多药物会加重肝肾损伤,如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抗菌药等。如上所述。这种特殊的药物对肝脏或肾脏有害。关键在于药物进入人体后代谢和排泄的器官。服药前,你应该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或咨询医务人员。

    (7)避免再次使用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可能会导致再次兴奋和进一步的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再次使用这些药物,因为他们已经对药物过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如何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呢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各项监管制度的完善,如今,药品说明书上有关药物不良反应写得越来越详细,一些患者看到后,不免会产生疑惑和不安,那么如何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皮疹、胸闷、瘙痒、静脉炎等,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的情况下出现的对人体有害的或意外的反应,但药品存在不良反应是药品的固有属性,原因在于,药物本身就有两重性。以抗生素为例,在杀死有害致病菌的同时,也能杀死有益的益生菌,导致菌群失调。同时,限于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如临床试验的病例少、研究时间短、试验对象年龄范围窄、用药条件控制较严以及试验设计目的单纯等,需要较长时间应用才能发现的迟发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均无法在上市前发现。

    实际上,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多是一过性、可逆的。因为药物进入人体后,主要通过肝和肾代谢,因此肝和肾受到威胁的可能性最大,但人体的肝和肾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特别是肝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强,受损的肝细胞可在短期内得到替换,因此短期内使用对肝肾有一定影响的药品,造成的损害一般都是可逆的,在停药后即可恢复。药品不良反应因人而异,尽管一些药品说明书写出了很多不良反应,但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会小于1%。

    首先要掌握正确用药方法,做到明确诊断,对症、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对于非处方药,要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有疑问时,一定要向医生或药师询问,特别是特殊人群(如老人、婴儿、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不可盲目乱用药品。

    合理配伍用药,也能减轻药品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单独使用不良反应大,可以用另外一种药来消除其不良反应。如抗结核药异烟肼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同时服用维生素B6,则可防止发生这种不良反应。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老人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治药物不良反应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轻则延长原疾病的病程,重则导致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老年人用药更需十分重。

    老人怎样才能有效防治药物不良反应呢?

    1.严格按照药物用法说明或药袋、药瓶上的说明服用。因为每种药物用量的确定,都要因人而异,通过多次实验才获得安全剂量。既要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又不致于损害机体的健康。不可自作主张,随便增加或减少剂量。

    2.老年人选择用药要十分慎重。首先应了解每个人的生理、病理条件,一般用药剂量为成人的1/2-1/3,甚至更小,不断调整剂量以取得最小剂量的最佳效果。由于老年病在治疗学中具有其特殊性,不能与一般成人一概而论。

    3.当出现毒性反应时,轻者应减少药物剂量,重者必须停药,并应及时请医生到场或送医院诊治。

    4.在家用药时间一般不宜过长,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药物和剂量的调整。

    5.在使用对肝、肾及造血系统有毒性药物的过程中,应遵医嘱按时到医院进行有关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常用药物对新生儿有哪些不良反应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药物具有治疗作用,但也有损害健康的毒害作用,医学上将药物的毒害作用称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与成人相比不完全相同。为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现将常用药物对新生儿有哪些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四环素、肾上腺素、维生素A、氨硫脲等较易沉积于骨组织中,阻碍骨骼的发育,甚至引起脑水肿;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引起新生儿手足抽搐症;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等易损伤新生儿酌听神经及肾功能。

    新生儿强心药——洋地黄若用量偏大,易引起毒性反应;另外新生儿的交感神经相对活跃,心率比较快,使用能引起心率加快的药物时要慎重。

    应用氯丙嗪后,容易引起麻痹性肠梗阻;金霉素、新生霉素、呋喃素、氯丙嗪、苯巴比妥、异烟肼等,易引起新生儿中毒性肝脏损害。

    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对肾脏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应慎用;大剂量应用维生素D,尤其在肾功能不良时,很容易引起肾钙化。

    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儿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碘胺类及水杨酸盐等易引起血小板减少;伯氨基、磺胺类或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磺胺类、氯丙嗪、对氨基水杨酸、非那西丁等药物易发生药源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长期应用中枢抑制药,可能会抑制患儿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导致智力发育迟缓或障碍,影响患儿的学习和成长。目前已知苯二氮卓(如安定)类抗焦虑剂有致遗忘作用;许克铭等对107例癫痫患儿的记忆力进行研究表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均会影响患儿的记忆能力。

    总而言之,新生儿在很多方面对药物有特殊要求,药物对新生儿也有与成人不完全相同的特殊不良反应,因此,必须对药物的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进行全面了解,谨慎使用,家长切不可随意给新生儿用药,必须要请医生指导。如果你对怎样正确给婴儿喂药等有关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新生儿用药护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哪些药物会给老年人带来不良反应

    全文共 57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的老年人存在用药过后有着不良反应,原因有很多,最为主要就是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老年人用药为什么会有不良反应,那么哪些药物会给老年人带来不良反应呢?

    药物进入人体的过程都要经过四个步骤,即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增加、生理上的衰退,服药后的每一个环节都与成年人有着一定区别。

    在药物吸收过程中,老年人与成年人相比,胃内负责吸收药物的转运蛋白少、血流量慢,导致药物在吸收上存在一定障碍。另外,老年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这些药物间可能产生竞争抑制,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吸收。

    药物被人体吸收后,会分布在血液中、相应的组织中。药物在血液中以两种形式存在:游离的药物和结合的药物。只有游离态的药物能够发挥药理活性。结合态的药物一般是与人体中的白蛋白结合的,老年人由于疾病原因、年龄的关系,体内白蛋白含量较低。于是,老年人在服用同等剂量药物后,结合的药物变少,游离的药物变多,引起药物治疗效果之外的副作用。

    大部分药物是在肝脏进行代谢的。肝脏内有专门负责代谢药物的酶系统,而老年人肝脏内的酶系统会受到一定影响。另外,一些药物会对酶有抑制作用,一些对酶有诱导作用,这就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过程,引起药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

    药物的排泄主要是通过肾脏来完成的。老年人的肾功能减退,一些药物的排泄过程会受到影响,也会引起不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应急处理办法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1、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尿量明显减少、黄疸、乏力等,可能是药物引起了肝肾功能损害、血细胞减少等,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医生会给予必要的保肝、升高血细胞治疗。对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暴发性肝炎等,医生会采取有力的措施积极抢救。

    2、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或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特异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药疹、磺胺药引起的溶血性黄疸等,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药。因为这一类不良反应与用药的剂量无关,而且反应的严重程度难以预料。

    3、不良反应的产生与服药剂量有关,而且反应较重,难以耐受:需减量或改用其他药物。例如,一种抗高血压药物服用剂量较大时,可以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若改成联合用药控制血压,则每一种药物剂量都不大,可使不良反应降到最低程度。

    4、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按病情不允许停药:可继续用药,同时作对症处理。例如,为了避免药物的胃肠道反应,可改在饭后服药;服用容易在尿中形成结晶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等)时,应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可以减少药物对肾脏的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儿童服用消炎药物头孢克肟有哪些不良反应

    全文共 931 字

    + 加入清单

    头孢类药物是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抗菌消炎药,但在儿童中使用的头孢类药物只是参照成人用药体重,减量使用,是否会对儿童的脏器产生不良影响,目前无具体数据支持。因此,不建议在家庭中给孩子使用头孢类消炎药。尤其是青霉素类,绝对不能在家中使用,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试敏之后再用,下面来看看儿童服用消炎药物头孢克肟有哪些不良反应吧?

    1.严重不良反应:

    (1)休克:有引起休克(

    (2)过敏样症状:有出现过敏样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全身潮红、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

    (3)皮肤病变:有发生皮肤粘膜眼症候群(Stevens-Johnson症候群,0.1%),中毒性表皮坏死症(即Lyell症候群,

    (4)血液障碍:有发生粒细胞缺乏症(

    (5)肾功能障碍:由于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肾功能障碍(

    (6)结肠炎:可能引起伴有血便的严重大肠炎例如伪膜性结肠炎等(

    (7)有发生间质性肺炎,(有出现伴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线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症状)及PIE症候群(均

    2.其他不良反应:

    (1)过敏症:0.1~<5%出现,皮疹、荨麻疹、红斑,<0.1%出现,瘙痒、发热、浮肿。

    (2)血液:0.1~<5%出现,嗜酸细胞增多,<0.1%出现,粒细胞减少。

    (3)肝脏:0.1~<5%出现,GOT升高、GPT升高、AL-P升高,<0.1%出现,黄疸。

    (4)肾脏:<0.1%出现,BUN升高。

    (5)消化系统:0.1~<5%出现,腹泻、胃部不适。<0.1%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胸部烧灼感、食欲不振、腹部饱满感、便秘。

    (6)菌群失调症:<0.1%出现,口腔炎、口腔念珠菌症。

    (7)维生素缺乏症:<0.1%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等),维生素B缺乏症(舌炎、口腔炎、食欲不振、神经炎等)。

    (8)其它:<0.1%出现,头痛、头晕。

    注意事项:

    1.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在使用本品前原则上应确认敏感性,将剂量控制在控制疾病所需最小剂量。

    2.对于严重肾功能障碍患者,由于药物在血液中可维持浓度,因此应根据肾功能状况适当减量,给药间隔应适当增大(参照[药代动力学]数据)。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感冒常用消炎药物头孢克肟怎样使用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老人对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全文共 1335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的生理学及药代动力学随年龄的增大而改变,并且合并有多种疾患,应用的药物品种繁多,使得老年人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几率增加。那么,老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什么样的呢?小编今天就来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老年人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

    1.镇静安眠药,易引起神经系统抑制。

    2.解热镇痛药对于发热的老年人,可导致大汗淋漓,长期服用,可导致胃出血。

    3.降压药长期应用导致精神忧郁症。

    4.抗心绞痛药物可诱发或加重青光眼。

    5.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美西律可出现眩晕、低血压、手震颤、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

    6.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致心动过缓、心脏停搏,还可诱发哮喘,加重心衰。

    7.利尿剂可致脱水、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8.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与利尿剂合用可加重耳毒性反映,可致耳聋,还可使肾脏受损。

    9.降糖药,因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10.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等强心药可引起室性早搏、传导阻滞及低钾血症等洋地黄中毒反应。

    11.抗胆碱药物可使老年前列腺增生的病人抑制排尿括约肌而导致尿潴留。

    12.抗过敏药物可致思睡、头晕、口干等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3.皮质激素类长期应用可致水肿、高血压、易使感染扩散,可诱发溃疡病出血。

    14.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过量可引起中毒,维生素E过量会产生严重副作用,如静脉血栓形成、头痛及腹泻等;微量元素锌补充过量可致高脂血症及贫血;硒补给过多,可致慢性中毒,引起恶心、呕吐、毛发脱落、指甲异常等。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

    1合理选用药物

    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选择疗效肯定、最小有效剂量的药物。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应当是成年人剂量的1/2或3/4作为起始剂量。为慎重起见,对老年人的用药最好从小剂量开始,如果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则可以更准确地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剂量。多种慢性病综合治疗时,用药品种应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种。尽管老年人患病时可并发多种病症,但应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合理用药。一般先服用急重病症的治疗药物,待病情基本控制后,再适当兼顾治疗其他方面疾病的药物。

    2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各器官的功能状况,结合其所患疾病的种类,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3严格控制预防用药

    掌握预防用药指征,切忌随意滥用药物。

    4提高用药依从性

    老年人一般都健忘,常常忘了服药或不按时服药,为防止这一情况,老年人应当在家属、亲友的协助和监护下用药。按医嘱服药是提高疗效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医护人员应做好用药随访工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药物种类。

    5纠正用药误区

    有些老人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不经确诊就随便用药或加大用药剂量,这种做法对体质较差或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尤为危险。还有的老年人听信广告用药,迷信名、贵、新药或保健品等,这些都是不恰当的用药。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您一定知道了老人对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的知识。其实,药物只是疾病治疗的其中一种方式,药物也和人一样存在着好的和坏的多面性效应。所以我们要清楚哪些药物会对老人产生副作用,依据科学服药避免造成不良的后果,更多的老人疾病安全小知识尽在,多来关注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如何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呢

    全文共 765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认为用药过程中难以预先估计的药物不良反应约占20%,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可能性,但完全防止药物不良反应是不可能的。对于能预先估计到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给药方案;或增加补救措施加以防止或纠正,如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即有助于调整药物剂量,那么如何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呢?

    如何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呢?

    1、注意病史和用药史:原先患过什么病,用过什么药,产生过那些不良反应,患者或家属一般都清楚。如发生过对某类药品过敏,则应尽量避免用此类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最好不用氨苄青霉素。

    2、注意患者体质:选择药品、决定用药剂量与身体素质、身体承受力有关。过敏体质的人在用药时应格外谨慎小心,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的患者应牢记过敏药物的种类,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体质比较弱的人,要选用作用比较温和的药品,药量宜小些。若身体强壮,体质好的患者,其耐受力相对较强,可稍微加大用量,但也不可麻痹大意。

    3、注意给药方法:给药途径、给药方法要依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用药目的和药物性质而确定,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多宜口服;皮肤病多用外用药,直接局部用药;一些呼吸道疾病如哮喘、喉炎,可采用雾化吸入疗法,既可达到治疗效果,又可减少不良反应。若因病情急重,可考虑肌注或静脉注射。

    4、注意用药剂量:大多数药物都有严格的用量范围。大剂量用药,最易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对有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必须用药时应调整剂量。对一些不熟悉或未使用过的药物,最好先从小剂量开始,边使用边观察,根据情况再作适当调整,以确保用药安全。

    在实践中,如能准确选择药物,结合病情和体质,严格掌握用药剂量、给药方法、服用时间以及配伍用药,往往可减少或减轻药物不良反应。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这些药物给儿童要慎用,避免不良反应

    全文共 1004 字

    + 加入清单

    我相信在3岁以下的儿童,家长都不会那么大胆的有病不去看医生,不去正规的儿童医院,自己去医院给孩子买药,根据药盒上的说明书喂给孩子,而儿童用药不当会损害健康,这些药物给儿童要慎用,避免不良反应

    儿童用药不当会损害健康

    激素类药物

    长期服用某些激素类药,会使儿童发育迟缓,可引起骨质疏松而发生骨折,还会使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等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再吸收。

    抗生素类药物

    服用氯霉素或磺胺等广谱抗生素的儿童,可因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而发生维生素K缺乏,出现鼻出血、皮下瘀血点等;服用新霉素能引起肠粘膜细胞的缺损,使胰酯酶下降,从而阻碍脂肪、乳糖、蔗糖、维生素B12、钙、铁等的消化吸收;口服四环素可使维生素B2的排出量增加。

    抗结核药

    常用的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可减少体内维生素B6的含量,使儿童易发生周围神经炎;对氨基水杨酸钠能阻滞肠道摄取脂肪、维生素B12,异烟肼与对氨基水杨酸钠均可妨碍对酸的吸收,导致儿童运动红细胞性贫血症。

    镇静药

    某些镇静药、镇痛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扑痫酮、保泰松、吲哚美辛及糖皮质激素等,可阻碍维生素D、钙、磷、维生素K的吸收及利用,直接影响儿童骨骼的发育,导致儿童佝偻病。阿司匹林是儿童的常用药物,它可使人体对维生素C的利用率大幅降低,增加维生素C在尿中的排泄,导致维生素C缺乏症。

    维生素类药

    有的家长给儿童服用过量鱼肝油,会导致儿童腹泻,造成吸收不良,甚至维生素A、维生素D中毒。儿童大量服用维生素C,破坏了食物中的维生素B2,亦可导致运动红细胞性贫血症。

    提醒您:

    许多药物可影响儿童的食欲。如治疗多动症的利太林、苯丙胺等,都有明显的抑制食欲作用;某些营养补品如肥儿灵、雅儿灵等,其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长期过量食用,可使孩子胃口欠佳、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从而导致儿童营养不良。

    儿童常服缓泻剂可使大量胡萝卜素、钙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等从肠道丢失;常服碳酸氢钠可干扰铁的吸收,引起儿童贫血等缺铁性疾病;常服青霉胺、乙胺丁醇等药可导致儿童锌缺乏;长期应用大剂量庆大霉素以及利尿剂等,可导致低镁症。

    14岁以下儿童在用药方面,家长切不可随意购买和喂药,要遵医嘱,虽然我们国家现在专门为儿童研发的药物还很少,但家长一定要在这方面重视起来。如果你对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药品中毒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