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秦论原文中篇20篇

在微信编辑的过程中,有人想直接插入转载文章的原文链接,这时候该如何插入呢,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有所帮助。

浏览

5734

文章

505

篇1:吴三省和解连环是谁害死谁?吴三省害我解连环原文

全文共 1511 字

+ 加入清单

《盗墓笔记》中的一大疑点就是吴三省和解连环究竟是谁害死谁。吴邪等人一开始都以为是吴三省害死了解连环,其实真相是解连环害死了三叔,还冒充他的身份。吴邪在海底墓看见三叔留下的一行字“吴三省害我解连环死不瞑目”,但可惜的是吴邪读反了,因此才有了这样的误解。不过此后解连环的真正身份还是会被揭秘,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了。

解连环害死吴三省

电视剧《怒海潜沙》中,不仅有惊险的盗墓经历,而且剧中解连环的死因备受关注,而吴邪也一直帮助解雨臣调查解连环的死因,从种种蛛丝马迹来看,解连环的死和吴三省有关系,难道解连环是吴三省害死的吗?还活着的吴三省,也就是吴邪的三叔是这样告诉吴邪的,都因为那次两个人单独去海底墓才造成了死亡。

当时,吴三省、解连环、裘德考以及考古队一起去海底墓,但是他们一群人刚进洞穴就被尸蟞给攻击了,之后很多人中毒死了,也是因为这样考古队的人决定要出海,但三叔发现解连环又去了海底墓,而三叔就一直跟着解连环,就想要看看他要干什么。

三叔说,那个时候解连环没有潜水经验,他的氧气瓶里氧气不足,在两个人一起探寻海底墓时,解连环被造型怪异的人俑吓到,之后就看见了一个棺木,而解连环向棺木里面丢了一个火折子,之后还触动了机关。

三叔就开始寻找让机关停下来的办法,而这个时候解连环却在棺木旁边死去了,而这时三叔还遭到了黑影人的攻击,从三叔的口中可以知道,解连环并不是三叔害死的,而解连环的死因是不是因为触动棺木的机关而死,这还要等后续剧情的播出,而吴邪在结局的时候肯定能够找到答案的。

从三叔的回忆中,大家应该发现了,解连环和吴三省年轻时长得一模一样,而原著中解连环是考古能力比较强的人,他还曾经假扮过三叔,根据原著小说的剧情来看,其实现在的三叔就是解连环,而真正的三叔已经去世了。

在原著中,其实并不是吴三省害死解连环,而是解连环害死吴三省。当初吴邪在海底墓中看见了一行字,吴三省害我解连环死不瞑目。其实真实的顺序是,解连环害我吴三省死不瞑目,不知道电视剧的剧情中会不会演出来。

吴三省和解连环的秘密

在电视剧《怒海替沙》中,吴三省和解连环年轻时长得一模一样,不少观众好奇吴三省和解连环是一个人演的吗?剧中,吴三省和解连环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不仅是因为两个人长得像,还因为两个人一死一活,吴三省和解连环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吴三省和解连环是一个人演的,年轻的吴三省和解连环的扮演者是演员姚奕辰,姚奕辰上海戏剧学院毕业,他是上海人,2008年的时候正式出道。姚奕辰也出演过不少热播剧,像是《怪侠一枝梅》、《克拉恋人》、《娘家的故事之爱的陪伴》以及《下一站,别离》等。

在悬疑剧《怒海潜沙&秦岭神树》中,姚奕辰一人分饰两角,他饰演的年轻的吴三省和解连环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吴三省和解连环长得一样,但两个人的行为举止还是大有不同的,而姚奕辰很好的演出了两个人的区别。

据悉,吴三省和解连环的秘密其实就是两个人互换身份的事情,而且现在活着的所谓的吴邪的三叔实际上才是真正的解连环,而真正的三叔已经死去了。解连环的一生其实也挺传奇的,解连环从小就很聪明,因为三岁的时候就能解开九连环,所以才有了解连环这个名字。

解连环遇到了裘德考,他和裘德考有了利益关系,他就帮助裘德考寻找一些海底墓的情报,后来因为自己和吴三省长得像,于是他就利用了吴三省和文锦的恋人关系进入了考古队。

不过,吴三省发现了解连环半夜去海底墓盗裘德考要的东西,两个人发生了争执,后来一起下墓,为了对付神秘的“它”,两个人达成了互相使用吴三省的身份。蛇沼鬼城后,真正的三叔就不见了。

而吴邪其实也发现了三叔的变化,因为有一段时间三叔的性格总是不一样,而解连环就一直假扮吴三省,这个事情在结局的时候才曝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送友人李白原文 拼音 送友人李白原文翻译赏析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qīng shān héng běi guō , bái shuǐ rào dōng chéng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cǐ dì yī wéi bié , gū péng wàn lǐ zhēng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送友人

唐·李白

qīng shān héng běi guō , bái shuǐ rào dōng chéng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cǐ dì yī wéi bié , gū péng wàn lǐ zhēng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fú yún yóu zǐ yì , luò rì gù rén qíng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huī shǒu zì zī qù , xiāo xiāo bān mǎ míng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赏析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首联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颔联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颈联大笔挥洒出分别时的寥阔背景;尾联借马鸣之声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今朝有酒今朝醉原文及译文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1

今朝有酒今朝醉”出自于唐代罗隐的《自遣》,下一句是:明日愁来明日愁。

原文

《自遣》唐代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2

译文

得到的时候就放声高歌没有就由他去吧,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

今天有酒就痛快畅饮喝他个酩酊大醉,明日的忧虑就等明天再烦愁。

3

【注释】

得:指得到高歌机会。

失:指失去这个机会。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今朝:今日。

4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罗隐由于生活在政治极端腐败的晚唐社会,又加上他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便化进取为愤怒,视功名如烟云,常常以激愤的心情、锐利的笔锋揭露现实的丑恶,批判政治的腐败,抒发胸中的愤懑。《自遣》就是其中较有名的诗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843 字

+ 加入清单
1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散文,全名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出自《柳河东集》。

2

《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

《小石潭记》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4

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忧深冷寂,孤凄悲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将进酒带拼音全诗 《将进酒》原文拼音

全文共 1333 字

+ 加入清单

将进酒原文拼音

jūn bú jiàn,huáng hé zhī shuǐ tiān shàng lái,bēn líu dào haǐ bú fù hu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jūn bú jiàn,gāo táng míng jìng bēi bái fà ,zhāo rú qīng sī mù chéng xuě。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rén shēng dé yì xū jìn huān ,mò shǐ jīn zūn kōng duì yuè。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tiān shēng wǒ cái bì yǒu yòng ,qiān jīn sàn jìn huán fù lái。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pēng yáng zaǐ niú qǐe wéi lè ,huì xū yì yǐn sān bǎi bēi。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cén fū zǐ ,dān qīu shēng ,qiāng jìn jǐu ,bēi mò tíng。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yǔ jūn gē yì qǔ ,qǐng jūn wèi wǒ qīng ěr tīng。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zhōng gǔ zhuàn yù bù zú guì ,dàn yuàn cháng zuì bù fù xǐng。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gǔ lái shèng xián jiē jì mò ,wéi yǒu yǐn zhě liú qí míng。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chén wáng xī shī yàn píng lè,dǒu jǐu shī qiān zì huān nǜe。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zhǔ rén hé wèi yán shǎo qián ,jīng xū gū qǔ duì jūn zhuó。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wǔ huā mǎ ,qiān jīn qíu,hū ér jiāng chū huàn měi jiǔ ,yǔ ěr tóng xiāo wàn gǔ chóu。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喝到兴起的时候所作的。整首诗气势豪迈,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特别是“万古愁”更是与篇首呼应,让整首诗纵横捭阖,十分有气势。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扬州慢淮左名都原文 扬州慢淮左名都全文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扬州慢·淮左名都》

【作者】姜夔

【朝代】宋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淮左名都》赏析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此词开头三句点明扬州昔日名满国中的繁华景象,以及自己对传闻中扬州的深情向往;接着二句写映入眼帘的只是无边的荠麦,与昔日盛况截然不同;“自胡马”三句,言明眼前的残败荒凉完全是金兵南侵造成的,在人们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创伤;“渐黄昏”二句,以回荡于整座空城之上的凄凉呜咽的号角声,进一步烘托今日扬州的荒凉落寞。下片化用杜牧系列诗意,抒写自己哀时伤乱、怀昔感今的情怀。

“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词的表面是咏史、写古人,更深一层是写己与叹今。全词洗尽铅华,用雅洁洗练的语言,描绘出凄淡空蒙的画面,笔法空灵,寄寓深长,声调低婉,具有清刚峭拔之气势,冷僻幽独之情怀。它既控诉了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的灾难,又对南宋王朝的偏安政策有所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解读中篇

全文共 1567 字

+ 加入清单

4.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如何划定?

鉴于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在实际划定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况,条例对不同情况下的划定程序和权限作出了具体规定:

一是在铁路用地能满足铁路线路安全保护要求的情况下,由铁路监督管理机构组织铁路建设单位或者铁路运输企业划定并公告。这样规定是因为在铁路征地时,地方政府已对铁路用地进行了审批,对铁路建设用地及安全保护的需要已经审核同意。在地方政府已经批准的铁路用地范围内设立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可以不再由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审批,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在铁路用地范围外划定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铁路监督管理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等部门划定并公告。划定主体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包括省、市(设区的市)、县三级地方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后,还应当依法履行公告义务,以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本条例规定了相关管理制度,明令禁止一系列可能危害铁路线路和运输安全的行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只有及时履行公告义务,使人民群众知悉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才能保障安全保护区内相关制度和禁止性规定的切实执行。

三是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的范围可能与公路建筑控制区、河道管理范围、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航道保护范围或者石油、电力以及其他重要设施保护区重叠的情况下,条例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划定并公告,同时要求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协商。这里的有关部门,包括但不限于铁路监督管理机构、交通运输部门、河道管理部门、水利管理部门、航道管理部门、石油电力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等。有关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最终划定并公告的主体仍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5.哪些铁路应当实行全封闭管理?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设计开行时速120公里以上列车的铁路应当实行全封闭管理。”

在铁路既有线提速之前,行人穿越铁路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较少,主要是因为列车速度较低(一般均低于时速100公里),多数情况下行人发现来车紧急撤离铁道,具有一定的可能性。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行人穿越铁路,发现来车往往来不及撤离铁道,发生伤亡事故的概率相应增加。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人身安全,条例总结实践经验,新增加了“设计开行时速120公里以上列车的铁路应当实行全封闭管理”的规定。

6.为什么禁止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烧荒、放养牲畜、种植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行车瞭望的树木等植物?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禁止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烧荒、放养牲畜、种植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行车瞭望的树木等植物。”

禁止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烧荒,首先是因为线路两侧烧荒容易引发火灾,直接威胁铁路行车安全;其次,烧荒产生的高温容易破坏埋设在线路两侧或者在线路上空的铁路通信、信号线路的保护设备,直接导致线路短路,影响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再次,烧荒引起的烟雾还会直接影响机车驾驶人员瞭望。

禁止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放养牲畜,主要是由于列车运行速度较快,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都比较长,一旦发现紧急情况,列车在短时间、短距离内难以停车。铁路沿线居民放养的牲畜窜上线路与火车相撞,轻则财产受损,重则可能导致列车颠覆。因此,规定禁止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放养牲畜,是为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禁止在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内种植影响铁路线路安全和行车瞭望的树木等植物,主要是考虑到铁路线路两侧的防护林木和护坡草坪是为了保证线路的稳定,防止雨水冲刷和风沙等灾害而特意栽培的。如果树木过于高大会影响司机瞭望,司机难以及时看清前方一定距离内的信号显示,或有异常情况时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就可能造成行车事故。条例对此类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加大了对铁路行车安全的保护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翻译欣赏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我们在课本里应该都有学过,不过这句话并不是只有一种意思,很多人也读出了其中另一层含义,那到底应该怎么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呢”?这句话是出自《孟子·告子下》,是由孟子写的一篇说理散文,因为当中的逻辑性非常强,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反驳的论点,所以让人们也是非常惊叹孟子的智慧。对于这句话的翻译,可能也需要结合全文来看才能得出其中的真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无论是古代的经书还是史书,都强调这一点。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矛盾,世界上大多数人都在追求安乐,却不知安乐只能让我们退化。而忧患,忧劳,虽然令人痛苦,却是砥砺我们坚强品质的磨刀石。所以,《周易》上说“君子自强不息”,人只要活着,就应该学会从忧劳困苦中磨练自己,而不应该沉于安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虞舜出身田野农夫而被任用,傅说出身建筑劳工而被任用,胶鬲做过贩鱼卖盐而被任用,管夷吾坐过牢狱而被任用,孙叔敖来自偏僻的海滨而被任用,百里奚从奴隶市场里赎回而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身上,必先要让他心志苦恼,筋骨劳累,忍饥挨饿,生活贫困,行事不顺坎坷,这样来激励他的斗志和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出错,然后要能改正;辨明疑惑的地方,思考不顺的地方.然后才能奋发;情绪表现在脸上,心思流露在话中,有什么都能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虎视眈眈的邻国和外来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要知道忧患能使人警醒而生存,安逸能使人松懈而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夸父逐日的意思 夸父追日的故事原文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夸父逐日的字面意思是:夸父追逐太阳。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人有大志,或比喻不自量力。夸父逐日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讲述了上古巨人夸父追日,最后中途渴死的故事。夸父逐日的近义词是自不量力。

夸父逐日的原文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丢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夸父逐日”一词也见于《列子·汤问》,原文如下: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译文: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得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有跑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名叫邓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三出师表课文原文 出师表课文原文内容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彼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官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龟虽寿赏析 龟虽寿原文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龟虽寿》为东汉文学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全诗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作于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回首过往,无限感慨,从而写下此诗。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但胸中仍有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诗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1

石壕吏是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讲述的是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

2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4

全诗述情陈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爱憎之外,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周公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周公诫子的中心内容

全文共 991 字

+ 加入清单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书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我还(时常)洗一次头发,要经常停下来,握着自己松散的头发,接待来客,用一顿餐,要好几次停下来,接待来客,还生怕(因怠慢)得不到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周公诫子》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周公诫子》选自《韩诗外传》,中国著名的古训。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周公诫子》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种“谦才”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得出要重视人才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取之有道上一句是什么 取之有道原文是什么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取之有道”的上一句是“君子爱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出自《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其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由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这句话的原文: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原文翻译: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 但如果不是用“道”的方式摆脱,是摆脱不了的。君子离开仁义,难道还能以恶立名?所以,君子任何时候—一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宁采臣与聂小倩的诗含原文和翻译解析

全文共 756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宁采臣聂小倩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其实这个故事老生常谈了,但是对于文中的一些细节也都还是非常有研究的,比如说这个宁采臣和聂小倩的诗,当时这首诗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很多人只稍微的记得一点点,但是具体却不知道了,所以今天我们就再继续来回顾看看吧,看看具体到底是怎么样的!

《十里平湖》

出自/倩女幽魂1987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翻译

寒霜覆盖了这十里平湖,看着此景象不由担心自己乌黑的头发也会一寸一寸地变白。独自对着月亮惆怅希望能两人厮守终生,若真能怎样还羡慕什么神仙?

剧情:

燕赤霞救下宁采臣和聂小倩,他们暂时躲避在兰若寺里,燕赤霞出去找马匹,并说:“痴男怨女,我呸。”然后,道宁采臣拿出他为小倩画的画,两人一起在画上合写下这首诗: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

赏析:

十里平湖 表达了互相钟情的男女恋人相互之间的情谊,所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只要能厮守一生,连神仙也不愿意做。 补充:此诗原无出处,大意是参考《白衣卿相诗集-别思》一诗。如果硬要说作者,则应该是《倩女幽魂》一片的编剧阮继志或监制徐克,因这首诗首出徐克导演的《倩女幽魂》中的一幅画上,原文应该是:“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不过在此之前,1959年李翰祥导的《倩女幽魂》,则有:“十里平湖绿满天,玉簪暗暗惜华年。若得雨盖能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可见徐版又改自李版。

附:

《别思》

作者/白衣卿相

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

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

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

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

《长安古意》

作者/唐-卢照邻

借问吹萧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顾作鸳鸯不羡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 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主要内容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盘古开天地课文原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dēng)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zhàng),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zhú)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dǎo]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zhī),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jī)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zōng)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盘古开天地》的主要内容

全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劝学原文 高中劝学原文朗读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ɡ)绳,輮以为轮,其曲中(zhònɡ)规。虽有槁暴(gǎo pù),不复挺者,輮(róu)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ǐng)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zhǎo)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与陈伯之书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562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与陈伯之书”其实是一封书信了,当然书信的内容大家也知道的是非常的感人的,所有最近才流传这么广了,那么有的网友也问了,这个书信的内容是文言文啊,看不懂啊,其实大家看不懂不要紧的,小编马上就给大家带来原文和文言文的翻译,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解谜分析看看!与陈伯之书原文

南北朝:丘迟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昔因机变化,遭遇明主,立功立事,开国称孤。朱轮华毂,拥旄万里,何其壮也!如何一旦为奔亡之虏,闻鸣镝而股战,对穹庐以屈膝,又何劣邪!

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沈迷猖蹶,以至于此。圣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推赤心于天下,安反侧于万物。将军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谈也。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於爱子,汉主不以为疑,魏君待之若旧。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於当世!夫迷途知返,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剪,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埸之任,并刑马作誓,传之子孙。将军独靦颜借命,驱驰毡裘之长,宁不哀哉!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故知霜露所均,不育异类;姬汉旧邦,无取杂种。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况伪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方当系颈蛮邸,悬首藁街,而将军鱼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当今皇帝盛明,天下安乐。白环西献,楛矢东来;夜郎滇池,解辫请职;朝鲜昌海,蹶角受化。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揔兹戎重,吊民洛汭,伐罪秦中,若遂不改,方思仆言。聊布往怀,君其详之。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翻译

丘迟拜上:陈大将军足下,(一向)安好,万分荣幸。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才能也是应世的豪杰。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当初(您)顺应机缘,(改换门庭),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才)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得以封爵称孤,(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拥有雄兵,号令—方,又是多么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

(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一时)执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这)您是都清楚的,不须我再一一细说了。(记得)朱鲔曾参预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刘縯,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像过去一样。况且,您既无朱、张二人的罪过,功勋又见重于当代呢!误入迷途而知道复返,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梁武帝废法加恩,连像吞船的大鱼这样罪恶深重的人都可漏网;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亲族戚属也都安在,家中住宅完好,妻子仍在家中。您心里好好想想吧,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现在,(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井然有序;结紫色绶带在腰,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参预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轻车竖旄旗,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唯独您还厚着脸皮,苟且偷生,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岂不是可悲的吗!

凭南燕王慕容超的强横,(终至)身死刑场;凭后秦君主姚泓的强盛,也(落得个)在长安被反缚生擒的下场。因此明白道,天降雨露,分布各地,(只是)不养育外族;我中原姬汉古国,决不容有杂种同生。北魏霸占中原已有好多年了,罪恶积累已满,照理说已将自取灭亡。更何况伪朝妖孽昏聩狡诈,自相残杀,国内各部四分五裂,部族首领互相猜忌,各怀心思,(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来游去,像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自寻死路),(这)不太糊涂了吗?

暮春三月,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手抚弓弦,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战鼓,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岂不伤怀!这就是(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的原因,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自己弃暗投明。

当今皇上极其开明,天下平安欢乐,(有人)从西方献上白玉环,(有人)从东方进贡措木箭。(西南边远地方的)夜郎、滇池两国,解开辫发(改随汉人习俗),请求封官,(东方的)朝鲜,(西方的)昌海两地的百姓,都叩头接受教化。只有北方的北魏野心勃勃,(横行在)黄沙边塞之间,作出执拗不驯的(样子),企图苟延残喘罢了!(我梁朝)全军统帅临川王萧宏,德行昭明,是梁武帝的至亲,总揽这次北伐军事重任,到北方安抚百姓,讨伐罪魁。倘若您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等我们拿下北魏时)才想起我的这一番话,(那就太晚了)。姑且用这封信来表达我们往日的情谊,希望您能仔细地考虑这件事。丘迟拜上。与陈伯之书注释

顿首:叩拜。这是古人书信开头和结尾常用的客气语。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

无恙:古人常用的问候语。恙,病;忧。

“将军”句:语出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此喻陈英勇为三军之首。

才为世出:语出苏武《报李陵书》:“每念足下才为世生,器为时出。”此喻陈才能杰出于当世。

“弃燕”二句:语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喻陈伯之有远大的志向。

“昔因”二句:指陈伯之弃齐归梁,受梁武帝赏爱器重。

“立功”二句,《梁书·陈伯之传》:“力战有功”,“进号征南将军,封丰城县公:邑二千户。”开国:梁时封爵,皆冠以开国之号。孤,王侯自称。此指受封爵事。

毂(gǔ古):原指车轮中心的圆木,此处指代车舆。

旄(máo毛):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此指旄节。拥旄,古代高级武将持节统制一方之谓。鸣镝(dí):响箭。股战:大腿颤抖。

穹庐:原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毡帐。这里指代北魏政权。

去就:指陈伯之弃梁投降北魏事。

内审:内心反复考虑。诸,“之于”的合音。

赦罪责功:赦免罪过而求其建立功业。

瑕:玉的斑点,此指过失。弃瑕,即不计较过失。

“推赤”二句:《后汉书·光武帝纪》:“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又:汉兵诛王郎,得吏人与郎交关谤毁者数千章烧之曰:“令反侧子自安。”反侧子,指心怀鬼胎,疑惧不安的人。此谓梁朝以赤心待人,对一切都既往不咎。

不假:不借助,不需要。

“朱鲔”句。朱鲔(wěi伟)是王莽末年绿林军将领,曾劝说刘玄杀死了光武帝的哥哥刘伯升。光武攻洛阳,朱鲔拒守,光武遣岑彭前去劝降,转达光武之意说,建大功业的人不计小恩怨,今若降,不仅不会被杀,还能保住官爵。朱鲔乃降。涉血,同“喋血”,谓杀人多流血满地,脚履血而行。友于,即兄弟。《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此指刘伯升。

“张绣”句。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载:“建安二年,公(曹操)到宛。张绣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建安四年,“冬十一月,张绣率众降,封列侯。”剚(zì自)刃,用刀刺入人体。

往哲:以往的贤哲。与,赞同。

不远而复:指迷途不远而返回。《易·复卦》:“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先典:古代典籍,指《易经》。攸高:嘉许。

“主上”二句:桓宽《盐铁论·刑德》:“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网漏吞舟之鱼。”吞舟,这里指能吞舟的大鱼。

松柏:古人常在坟墓边植以松柏,这里喻指陈伯之祖先的坟墓。不剪:谓未曾受到毁坏。

“高台”句:桓谭《新论》云:雍门周说孟尝君曰:“千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此指陈伯之在梁的房舍住宅未被焚毁。

雁行:大雁飞行的行列,比喻尊卑排列次序。

紫:紫绶,系官印的丝带。黄:黄金印。

赞:佐助。帷幄:军中的帐幕。《史记·留侯世家》:“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

轺(yáo遥):用两匹马拉的轻车,此指使节乘坐之车。建节:将皇帝赐予的符节插立车上。

疆埸(yì易),边境。

刑马:杀马。古代诸侯杀白马饮血以会盟。

传之子孙:这是梁代的誓约,指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传之子孙。

靦(miǎn免)颜:厚着脸。

毡裘:以毛织制之衣,北方少数民族服装,这里指代北魏。长,头目。这里指拓跋族北魏君长。

慕容超:南燕君主。晋末宋初曾骚扰淮北,刘裕北伐将他擒获,解至南京斩首。

东市:汉代长安处决犯人的地方。后泛指刑场。

姚泓:后秦君主。刘裕北伐破长安,姚泓出降。

面缚:面朝前,双手反缚于后。西都,指长安。

霜露所均:霜露所及之处,即天地之间。

异类: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性的称呼。

姬汉:即汉族。姬,周天子的姓。旧邦:指中原周汉的故土。

杂种: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性的称呼。

北虏:指北魏。虏是古代汉族对少数民族带侮辱性的称呼。僭(jiàn见):假冒帝号。

“多历”句:拓跋珪年建立北魏,至年已一百多年。年所,年代。

燋烂:溃败灭亡。燋,通“焦”。

伪 孽(niè 聂):这里指北魏统治集团。昏狡:昏瞆狡诈。

自相夷戮:指北魏内部的自相残杀。年,宣武帝的叔父咸阳王元禧谋反被杀。年,北海王元祥也因起兵作乱被囚禁而死。

携离:四分五裂。携,离。

酋豪:部落酋长。猜贰:猜忌别人有二心。

蛮邸:外族首领所居的馆舍。

藁(gǎo稿)街:汉代长安街名。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蛮邸即设于此。

“而将军”二句:李善注引袁崧《后汉书》朱穆上疏曰:“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用之不时,必也焦烂。”飞幕,动荡的帐幕,此喻陈伯之处境之危险。

“见故国”四句:语出李善注引袁晔《后汉记·汉献帝春秋》臧洪报袁绍书:“每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交之绸缪,抚弦搦矢,不觉涕流之复面也。”陴(pí疲),城上女墙。畴日:昔日;怆悢,悲伤。

“所以”句,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思赵将,即想复为赵将。

“吴子”句:据《吕氏春秋·观表》吴起为魏国守西河(今陕西韩城县一带)。魏武侯听信谗言,使人召回吴起。吴起预料西河必为秦所夺取,故车至于岸门,望西河而泣。后西河果为秦所得。

励:勉励,引申为作出。良规,妥善的安排。

白环西献:李善注引《世本》载:“舜时,西王母献白环及佩。”

楛(hù户)矢:用楛木做的箭。《孔子家语》载:武王克商,“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肃慎氏,东北的少数民族。

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滇池:今云南昆明市附近。均为汉代西南方国名。

解辫请职:解开盘结的发辫,请求封职。即表示愿意归顺。

昌海:西域国名。即今新疆罗布泊。

蹶角:以额角叩地。受化:接受教化。

“掘强”二句:《汉书·伍被传》记伍被说淮南王曰:“东保会稽,南通劲越,屈强江、淮间,可以延岁月之寿耳。”掘强,即倔强。

中军临川殿下:指萧宏。时临川王萧宏任中军将军。殿下,对王侯的尊称。

茂亲:至亲。指萧宏为武帝之弟。

揔:通“总”。戎重:军事重任。

吊民:慰问老百姓。汭(ruì锐):水流隈曲处。洛汭,洛水汇入黄河的洛阳、巩县一带。

秦中:指北魏。今陕西中部地区。

遂:因循。

聊布:聊且陈述。往怀:往日的友情。与陈伯之书创作背景

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命临川王萧宏领兵北伐,陈伯之屯兵寿阳与梁军对抗,萧宏命记室丘迟以个人名义写信劝降陈伯之。《与陈伯之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一封政治性书信。陈伯之收到这封劝降信后,为书信的情理所慑服,不久就率八千之众投降。与陈伯之书鉴赏

民族主义的不朽奇文——《与陈伯之书》, 全文可分为五段,这五个段落结合陈伯之以往的经历、现实的处境、内心的疑虑,有的放矢地逐层申说,无论是赞赏陈的才能,惋惜陈的失足,还是担忧陈的处境,期望陈的归来,均发自肺腑,真挚感人,全文有循循善诱、真诚相待之言,无空泛说教、虚声恫吓之语。(节选自《应用写作》学术月刊1994年第10期,《丘迟善攻心 一书化干戈》)

该文是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书信。丘迟在信中首先义正辞严地谴责了陈伯之叛国投敌的卑劣行径,然后申明了梁朝不咎既往、宽大为怀的政策,向对方晓以大义,陈述利害,并动之以故国之恩、乡关之情,最后奉劝他只有归梁才是最好的出路。文中理智的分析与深情的感召相互交错,层层递进,写得情理兼备,委婉曲折,酣畅淋漓,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该文围绕着“情”字作文章,注意遴选那些饱含情意的细节及相关的事物纳入篇中,让陈伯之感到丘迟处处是在为他着想,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弃暗投明,摆脱困境。全文濡染着作者热爱祖国,挽救故人的以挚感情,具有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该文虽是骈文,但用典较少,而且力求摒弃晦涩冷僻之典,尽量写得明白晓畅,具体实在。全文基本使用偶体双行的四六句式,但注意参差变化,具有音乐美及和谐的节律感。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作者突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克服了南朝骈文大多形式华美、内容空洞的弊病,而自出机杼,写出了这篇流传千古的优秀骈文。今天读来,仍能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三峡原文及翻译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1

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译文:自三峡起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毫无中断的地方。悬崖耸立,重峦叠嶂,遮蔽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

4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秋夜曲王维拼音 秋夜曲王维原文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桂魄初生秋露微guì pò chū shēng qiū lù wēi,轻罗已薄未更衣qīng luó yǐ bó wèi gēng yī。银筝夜久殷勤弄yín zhēng yè jiǔ yīn qín nòng,心怯空房不忍归xīn qiè kòng fáng bù rěn guī。

原文及翻译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翻译: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赏析

《秋夜曲》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的一首七绝,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