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十六军军部旧址在哪里最新20篇

西安事变旧址,始建于1932年,占地11亩,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69号。主要包括蒋介石的行辕五间厅和兵谏亭及西安事变期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住宅止园、张学良公馆;指挥部新城黄楼;以及发生事变和处理事变工作的主要活动场所高桂滋公馆、西京招待所。旧址现建有西安事变纪念馆,1986年12月建成开放。并举办有“张学良将军生平展”、“杨虎城将军生平展”和“西安事变”等基本陈列。共展出700余件历史照片、大量历史文件及几十件文物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浏览

5124

文章

34

篇1:白石红四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白石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兴国县城岗乡白石村佛岭组,年代为1931年。

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石村:白石村位于城岗乡北部,距离乡政府驻地10公里,全村共有658户人,总人口2586人,有9个自然村,下辖21各村民小组,分别为村内组、中心组、店背组、福兴组、甲坑组、舍昌组、福恩组、上溪组、石坎脑组、桃林组、下屋组、圳背组、井美组、外排组、富美组、水背组、富坊组、里布组、石背组、障下组、寨下组。耕地面积约2346亩,山地面积13600亩,村里主要产业有水稻、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丰顺红四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丰顺红四军军部旧址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丰顺县龙岗乡马图村见龙居。原是饶姓住宅。建于清末。为三进二横四合院式布局的围屋,砖木构筑,占地面积714平方米。

1929年10月28日,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一、二、三纵队6000多人,从闽西经梅县进入丰顺,开辟革命根据地。军部设在马图村,朱德军长住在见龙居,政治部设在行震楼。红军在此驻札了三天两夜。离开该村时,留下战士110多名,长枪100支,机关枪2挺,追击炮1门,军马20头,帮助当地发展工农武装。后东江特委把这些人员补充了30多名政治干部编成一个特务连,归当地红军领导。

现旧址墙壁上仍留有红四军写下的标语。

1983年丰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马图村:梅州市丰顺县马图村位于龙岗镇偏北部。马图村辖33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720户,人口3645人;全村总面积24.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0亩。马图村年平均气温为18.2℃,年降雨量约为1529.5毫米,气候特征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四季常青。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甜玉米,村特色经济收入有油茶、绿茶,上一年马图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327万元。近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枝枳坪红三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枝枳坪红三军军部旧址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枝枳坪红三军军部旧址

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枝柘坪村。1931年2月末,红二军团决定集二、六两军共万余人于枝柘坪地区整训。3月下旬,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军团整编为红三军,贺龙任军长,邓仲夏任政委。旧址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324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为门厅,后为堂屋,中间夹一天井,两边辅以厢房,硬山布瓦顶,布局对称。枝柘坪整编诞生的红三军,不仅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也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红二方面军的基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该旧址是研究红三军孕育过程的重要实物。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1293 字

+ 加入清单

黄花新四军军部旧址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江苏盱眙县城东南,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十年战斗的历程里,军部暨0中央华中局在黄花塘谱写了两年又八个月的光辉篇章。在全国抗日战争由相持转入-的关键阶段,-、陈毅、张云逸、饶漱石、罗炳辉、赖传珠、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华中抗日大业,直到抗战胜利。军部纪念馆由旧址、旧居、陈列馆和园林等几部分组成。馆内存放大量历史图片和文物,布展独特,雕塑逼真,采用声光电现代多媒体表现手法,展示了华中抗战的峥嵘岁月,再现了革命前辈当年的战斗风采。目前,陈列室已征集到新四军遗留实物数十件,图片二百多幅,如实反映了我新四军当年战斗、整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历史面貌。

黄花塘原来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但它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从1943年1月初到1945年2月底,在全国抗日战争由相持阶段转入-的关键阶段,新四军军部移驻黄花塘。在此期间,军部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运筹帷幄,指挥抗日,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清乡”和-顽固派的磨擦、进攻,在苏、皖、浙、鄂、豫五省开辟了八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日军统治的心脏地区插上了一把尖刀,使华中地区成为对敌斗争的主战场。新四军和八路军一起,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

纪念馆广场

步入宽敞明亮、绿草如茵的纪念馆广场,展现在游客眼前的是一气势巍峨,造型酷似“-刺”的“纪念碑”。在银灰色调的纪念碑下连接纪念馆大厅的影壁墙上镶嵌着由原-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十一个纵横飘逸、金光闪闪的大字,馆牌旁为巨幅蓝字的“N4A”新四军标志牌。

纪念馆的展馆是一个前圆后方的建筑。大厅前,圆形的亭式建筑是进入展馆大厅的甬道,也是纪念馆的迎宾之所。厅顶由60根直径10公分的绿竹环衬,寓意新四军军部在黄花塘60周年之际兴建的纪念馆将继承优良传统,永葆革命青春。

纪念馆大厅

迎面是一块长方形的巨幅红色“屏风”、“屏风”上题刻着由军委主席-题写的“铁的新四军”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屏风后,安放着两组气势非凡、栩栩如生的紫铜雕塑。其中,一组为陈毅、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曾山在黄花塘的草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战役的情景雕塑;另一组是表现新四军战士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抗击敌寇、浴血奋战的造型雕塑。这两组雕塑既是力与美的展示,也是新四军领导集体与战斗群体在黄花塘时期的一个缩影,表现了新四军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解放战争中不屈不挠、英勇奋战的光辉形象。

新四军军部陈列馆共有四个展馆向游客展示新四军组建和发展的历史,特别是重点陈列了军部移驻黄花塘期间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使大家了解这支红色“铁军”的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人民军队史,也是一部英勇悲壮的抗日史和民族解放史。

2019年10月7日,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交通盱眙汽车站坐到黄花塘的中巴车

黄花塘村:黄花塘村:位于黄花塘镇西南3公里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东固螺坑石鼓丘红四军军部旧址暨朱德旧居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东固螺坑石鼓红四军军部旧址朱德旧居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固螺坑石鼓丘红四军军部旧址暨朱德旧居位于青原区东固畲族乡。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固畲族乡:东固畲族乡位于青原区东南部,距区政府所在地82公里。东与永丰县相邻,南与兴国县相连,西与泰和县接壤,北与本区富田镇相依。全乡土地总面积243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人口近18000人,畲族人口5200余人。林地面积占全乡面积的80%,耕地面积1194公顷。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9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 到1300元,财政收入143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

相传泰山庙为兴化进士、吏部尚书李春芳所建。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于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军部,同年2月27日新四军军部迁驻庙内。正殿为新四军司令部作战室,军参谋长赖传珠在此办公。后殿为藏经楼,-政委和王前夫妇分别住楼下东、西房内,当中为小会议室,-在这里主持召开过两次华中局高级干部会议,陈毅也在这里接待过外国友人希伯和罗生特。同年7月,日伪军发动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军部撤出。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1941年盐城市

景点位置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建军东路159号

门票:免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

全文共 814 字

+ 加入清单

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

红七军宿营地军部旧址位于距金城江城区28公里的河池镇街上,原是吴自若先生在1927年修建的一幢土木结构三进两层的普通民宅。1930年3月、5月、11月,-、张云逸、李明瑞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长七军三驻河池镇,军部都设在这幢民房里,红七军领导-、张云逸、韦拔群曾在此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研究红七军北上及韦拔群留下重建二十一师、坚持右江根据斗争等问题。红七军在河池宿营和休整时间,广泛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各种革命群众团体,使整个河池镇闹得红红火火,充满了革命的气氛,其中在这幢房的楼上楼下留下红书写标语55条,漫画6幅,书写面积98多平方米。其中-同志亲笔书写标语的有:贫苦的工农友们!快团结起来建立自己的政府(苏维埃)!勇敢的青年们!快快参加工农革命,创造我们的新世界!贫苦的工农们!不要当白军的工具,替军阀当(工)具!贫苦工农友们!我们的敌人就是-军阀官僚豪绅地主!你们不要忘记了!打倒官僚豪绅地主!标语和漫画屋内的泥墙上用书写和绘制的,红军走后,屋主曾用石灰浆覆盖,后因年长月久,石灰逐渐脱落,显露部分字迹,1962年,原河池县文化局派人对标语进行刮剥整理。后来,征得屋主同意,政府将此屋购买,作为历史文物给予保护,经过不断地修缮和化学处理,现基本上恢复和保持了原貌。标语详尽宣传0的性质、纲领、革命任务、革命对象、革命前途以及红军的性质和纪律等等。标语楼的标语是目前全国保存得最好、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反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标语。除原有的标语外,楼里还陈列红七军革命文物117件(其中原物31件,复制品86件),红七军领导人肖像2幅。还有河池地下党文物58件。自1979年“红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开放以来,参观人数累计10万多人。1979年12月被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文武坝红四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文武红四军军部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武坝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会昌县文武坝镇东街11号,年代为1930年,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军部旧址(大成殿)始建于北宋晚期宋贞年间(1102-1106),至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县令张琯倡议重建,历三年始成。乾道九年(1173年),知赣州府军州洪迈在《赣州会昌重建学记》一文中记述:重建县学之事,由县令张琯深倡其始;继任县令沈玲臣实终之。重建后,其规模还旧贯今、百楹翼如、魁伉阔阔。

直到元代至正中(约1353年),县学被大火烧毁。知县常方壶重建,改为州学,明洪武元年(1368年)裁州复县,复称县学。明洪武戊申,知县张桂徒于东北隅,壬申火。永乐癸未,知县王文孜重建;成化壬辰知县梁潜购千户白琼故宅,易城隍庙地、扩而新之。明万历四十三年(1625年),知县冒梦龄重新修建,门始南向、中为先师庙、东西为庑,前为庙门、右为启圣祠、左为乡贤门;庙后为明伦堂、左右为进德育才斋,后为敬一亭、尊经阁,阁左为教谕厅、为讲堂、为祭器库;阁右为训导厅、为馔宅,两翼为疑业舍,庙门左右为儒学门。天启甲子,知县梁弘建改东向。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庚寅,知县王洵,在全县士民的要求和支持下,从废墟中重建县学署,鸠工兴建先师庙,两庑及仪门、左右为名宦、乡贤两祠,前为棂星门,仍改南向;整座学宫圣殿岿然,桥、池、门庑一如昔制,左为明伦堂,后为尊经阁、名宦、斋祠、庖库第兴创;至此,会昌学暑自宋以来,屡经损毁、重修、扩建,建成相对完备、规划宏恢的县级学暑。

1930年4月17日,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第三纵队和军部,首次来到会昌,驻在“孔圣殿”内,时间一个多星期。毛泽东在这里住的时间虽短,活动的内容却很重要,他在这里接见过盘古山矿工和清溪农民代表三百余人;接见了寻乌红五十团新编第二营指挥员和安远二十三纵队的指战员。4月20日,在孔圣殿门口召开了斗争土豪的群众大会,毛泽东对群众作了重要讲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477 字

+ 加入清单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在五尺乡五尺村五下村隔岸降山头山东麓,坐西朝东偏南。系五间两进、左右廊、悬山顶,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即设于此,并以附近山区为根据地。红十三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是当时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下辖三个团,共有6000人左右,经历大小战斗一百余次,曾攻克丽水、平阳、缙云县城,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红军所到之处,宣传十大政纲,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教育和发动人民群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土地革命战争,并为后来红军挺进师的活动和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以及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祠宇年久失修,破漏严重,1985年以来,国家拨款,地方集资,建造大桥一座,并将军部旧址整修一新,右侧山坪耸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左侧新建红十三军战史纪念馆,现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9年列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南昌市新四军军部旧址,建于1915年,是北洋军阀张勋的公馆,内有两栋砖木结构楼房和一栋平房,属中西合璧的古建筑。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驻扎于此,完成了组建新四军的艰巨任务。由八省红军游击健儿组成的新四军走出深山老林,路上了北上抗日征途,成为华中抗日的中流砥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因其历史价值重大面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旧址内设有4个展览:

一是新四军军部旧址复原展,展出新四军领导人叶挺、项英、曾山、黄道、周子昆、邓子恢、陈丕显、赖传珠办公和居住的房间及他们的生平图片展。

二是《铁的新四军》大型展览,分为四个展厅:铁流滚滚出深山;群英聚集南昌城;大江南北抗敌寇;铁军精神万代传。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新四军从1937年成立至1947年改编为华东野战军十年间的光辉战斗历程和英雄业绩。

三是《新四军木刻展》展出创作于抗战时期保存至今的新四军木刻作品60幅。

四是张勋公馆建筑艺术作品长廊展。

位于临沂市河东区九曲镇前河湾村。1945年10月,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北进,将军部设在此处长达一年之久,并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召开了华野前委会议。会上,陈毅作了《一面打仗,一面建设》的重要报告。1947年2月,我军撤出后,敌机对其进行了轰炸,房屋大部被毁。现仅存8间,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用过的桌椅、书橱、马槽等文物保护完好。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原为北洋军阀张勋的公馆(建于1915年)。1938年1月6日,国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部从汉口迁驻于此,开始正式办公。相继设在这里的还有0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军长叶挺、副军长兼东南分局书记项英、东南分局副书记兼江西省委书记曾山、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黄道等曾在此居住、办公。

军部在南昌期间,除了组织改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为新四军,指挥各部队开赴皖南集结处,还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抗日救亡活动,恢复和发展0党的基层组织,输送大批青年奔赴抗日前线,使沉寂的南昌变成了南方的延安。4月4日,军部离开南昌开赴抗日前线。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从东书院街移驻张勋公馆,与留在南昌的0中央东南分局坚持工作,直到1939年3月26日南昌沦陷前夕。

地址:南昌市西湖区友竹花园7号

电话:0791-6255202

邮编:330003

交通:乘公交5路、25路至福思路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漳浦红楼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753 字

+ 加入清单

漳浦红楼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军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漳浦红楼位于漳浦县绥安镇新路尾教堂边,是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军部旧址。

1932年4月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1932年4月24日,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根据毛泽东主席建立闽南苏区的指示,解放漳浦,在漳浦广大城乡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并成立漳浦县革命委员会和乡苏维埃政权,形成靖和浦革0据地。其时,第3军军部设在该楼,军长徐彦刚、政委葛耀山,时任东路军总政委的聂荣臻也到漳浦指导创建苏区的斗争,住在此处。

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军部旧址新路尾教堂建于19世纪初期,原为基督教会办的女校教学楼,由红砖块砌成,又称红楼,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98平方米。新路尾教堂解放后收归国有,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归还教会,2007年由政府拨款修缮并向教会租赁,开辟为漳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由“中国革命伟人”、“名人与漳浦”、“开辟闽南井冈山”、“毛泽东与靖和浦苏区”、“中央苏区的南部屏障”、“重整武装、北上抗日”、“前赴后继、红旗不倒”等主题展区组成。

漳浦红楼于1984年4月被漳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漳浦县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被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2013年1月28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来源于漳浦县党史研究室

绥安镇:漳浦县辖镇。县府驻地。民国29年(1940)置绥安镇。1956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更名城关公社居民大队,1982年复置绥安镇。位于县境中部,鹿溪下游。面积1247平方公里,人口87万。324国道过境。辖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城东、城西、朝阳、城北8个居委会和南门、油车、石斋、京里、绥东、绥西、绥南、绥北、溪南、马坑、鹿溪、炉尾、黄仓、麦园埔、草埔、大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龙市红四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原“刘德盛药店”。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红四军军部及原中共宁冈县委和团县委也设在这里。大门两侧墙上 书-写的“中国共产党宁冈县委员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宁冈县委员会”标牌,是当年保留下来的原物。红军离开根据地以后,当地群众用黄泥浆糊在墙上,防止敌人破坏。建国后,群众又把覆盖在上面的黄泥浆冲洗干净,使之保存至今。

1928年5月4日,红四军在龙市成立后,军部就设立在这栋房子的后厅,那时,红四军在军部的领导下,相继部署了五斗江、龙源口、七溪岭等多次战斗,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了全盛时期。当时,军部的人员就是在几张方桌拼在一起的条件下办公,平时,只留少数人主持日常事务,多数同志都深入连队去做工作。

同时,原中共宁冈县委、团县委的办公地点,也设立在这栋房子的楼上。1928年2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克宁冈县城新城,解放宁冈全县以后,21日,在龙市广场上宣布成立了宁冈县委和宁冈团县委,两县委的办公地点即在这里。龙超清同志担任中共宁冈县委书记,县委设有宣传、组织、军事委员,全县分龙市、新城、古城、大陇四个区,39个乡党支部。团县委设有组织、宣传、军事、财政、监察等7名常委,肖子南同志任书记。在斗争中团组织不断得到发展,到1928年6月,全县有20多个团支部、1200多名团员。中共宁冈县委成立以来,领导全县人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团县委也积极配合县委工作,领导和组织青年参军参战、递送文件、侦察敌情、帮助征收土地税等。在斗争中起了党的得力助手的作用。

旧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中国·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七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711 字

+ 加入清单

红七军军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七军军部旧址位于百色市右江区解放街39号。

旧址始建于1720年,由广东商人梁煜倡议同乡人共同集资兴建,成为广东商人赴百色经商的主要落脚点。粤东会馆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艺术传统和风格。整个建筑占地面积2331平方米,建筑面积2661平方米,会馆座西向东,以前、中、后三大殿宇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四进厢房和庑廊,构成“日”字形封闭式独立建筑群。殿宇庑廊,布局严谨,庭院通道,铺设红色阶砖和长方形条石,殿堂廊下,全为实木大圆柱或花岗岩方形石柱支撑。中间主体建筑三大殿宇的内山墙上现今还完整保存着十分精美的水墨壁画。整个建筑融古建、书法、雕塑、绘画艺术于一体。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成功领导举行了百色起义,把红七军司令部和中共红七军前委设在粤东会馆。邓小平、张云逸曾在此办公、住宿,司令部所属司令部所属的参谋处、经理处、副官处、军医处等也在这里办公。邓小平、张云逸的办公室和住室摆设十分俭朴,每人一张办公桌和一张床铺,床铺也是由松木板和长条凳搭建而成的,他们和其他指战员穿一样的衣服,盖一样的铺盖,吃一样的饭菜,为全军树立了艰苦奋斗的良好风范。1961年由张云逸大将提议,将“粤东会馆”立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于1961年3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12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715 字

+ 加入清单

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梅福红十二军军部旧址(石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地点:石城县琴江镇梅福村

事情发生年代:1930年-1933年

旧址位于琴江镇梅福村,俗称“红麻条屋”。该旧址中间是黄姓香火堂,两边为厢房,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31.48平方米。

1930年6月22日,根据毛泽东“红军要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地方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政权”的指示,红十二军在代军长罗炳辉、政委谭震林率领下,从长汀来到石城。6月25日,抵达石城龙岗,接着向石城县城挺进。27日凌晨,进占石城县城,军部驻于该旧址内。

6月28日,红十二军与石城地方革命武装在县城西门庙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石城县革命委员会,隶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赣南革命委员会,谢学明任主席。7月6日,红十二军离开石城后,县城很快被靖卫团攻破,革命委员会被迫解散。1931年2月,红十二军再次攻克石城,县革命委员会随之恢复。机关初驻于明公祠(原县人民政府院内),1933年秋迁驻红麻条屋。

该旧址是赣南苏区中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县级苏维埃政府旧址,对研究苏区政权建设及石城人民革命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8年3月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琴江镇:琴江镇是赣江源头石城县城关镇,素有“闽粤通衢”之称,现辖27个村委会,11个居委会,总人口10.9万,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4A级景区通天寨所在地。秀美乡村美如画。琴江镇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建设理念,紧紧围绕“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目标,统筹推进秀美乡村建设,结合EPC项目、扶贫项目先后投入资金1.1亿元,全面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红四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红四军军部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军部旧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贡江镇解放居委会建国路5号与6号的葛氏宗祠。旧址原为葛氏宗祠,建于清代中期。坐北向南,由门楼、院落、门廊及二井三厅、右侧横屋组成,砖木与土木混合结构,硬山顶,马头墙。门楼位于祠前左侧,坐西向东,原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红石门框及门槛。门廊雀替为透雕鳌鱼纹,正门门簪饰花卉纹浮雕。祠内地面铺青砖。天井砖砌,井沿为红石条砌成。祠外墙嵌有多种红石及青砖铭文。该祠为葛坳乡葛文富后裔建于城内,作为全县葛氏祭祖之地。1929年4月8日,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首次进占于都,红四军军部驻县城葛氏宗祠,军长朱德住上厅厢房。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重新调查并造册登记,并列入于都县不可移动文物名录。2012年,列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遗址保护规划。2018年3月9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贡江镇:贡江镇是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于都县城所在地,是于都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总面积154.65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0875人,全镇设党总支5个,党支部62个,党员2333名,其中农村党支部37个,农村党员946名。贡江镇区位优势明显,是赣、闽、粤三省交通枢纽,323国道、319国道(于银线)、赣龙铁路、瑞赣高速公路、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地处阜宁陈集镇的停翅港村,陈毅、黄克诚、曾山、张爱萍、洪学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邹韬奋、范长江、贺绿汀、阿英、薛暮桥、孙冶方等大批文化名人都在此战斗生活过。这里曾是华中六省市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指挥中心,现在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盐城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了具有响亮的红色品牌,景区内还包含一泓面积约200亩的天然湖泊,曲折多姿,芦苇萋萋,是打造军事体验产品,突破红色旅游单调格局的极佳资源。

1941年9月5日,新四军军部转移到停翅港,直至1942年12月26日,为粉碎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第二次“大扫荡”,撤出停翅港,向淮南黄花塘转移。当时,陈毅代军长,赖传珠参谋长常驻停翅港,1942年10月27日,在盐阜区首届参议会期间,陈毅与黄源、范长江、阿英、彭康等人倡议成立“湖海艺文社”,同年11月1日,湖海艺文社在停翅港正式成立。纪念馆核心部分为四合院,主要有16间文图展览室和炮楼等构成,展览共分7个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部旧址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部旧址

位于鹤峰县走马镇梅坪村。1928年11月底,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该处整编、训练。横屋明间左右次间是王炳南、文南甫的住房和军部办公室。旧址坐北面南,为一正两横的悬山顶穿斗结构板装瓦房,属典型的土家族干栏式建筑。该旧址对于研究工农革命家第四军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作为典型的土家族吊脚楼,也为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自旧址文物本体向四周延伸15米。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0米。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梅坪村:梅坪村与湖南省桑植县龙潭坪镇交界,距走马集镇45公里,国土面积1700公顷。辖11个村民小组,居民438户,人口1648人,劳力926人。耕地2119.92亩,人均占有耕地12.8亩,其中水田465亩,旱地1654.92亩,现有茶园385亩,林地面积15890亩。村“两委”7人,党员43人,男性党员37人,女党员8人,流动党员7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梅坪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部旧址

全文共 448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部旧址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部旧址位于漳浦县绥安镇绥北村,年代为1932年。

简介:1932年4月,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第三军根据毛泽东“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的指示进驻漳浦,第三军军部驻扎于此。旧址俗称红楼,建于二十世纪初,坐北朝南,为二层砖木结构内通廊式红砖楼房,屋顶覆红瓦,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墙壁上保留有“欢迎-弟兄来当红军”等红军标语。

2013年,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部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旧址周边各外延10米。

绥安镇:漳浦县辖镇。县府驻地。民国29年(1940)置绥安镇。1956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更名城关公社居民大队,1982年复置绥安镇。位于县境中部,鹿溪下游。面积1247平方公里,人口87万。324国道过境。辖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城东、城西、朝阳、城北8个居委会和南门、油车、石斋、京里、绥东、绥西、绥南、绥北、溪南、马坑、鹿溪、炉尾、黄仓、麦园埔、草埔、大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月子圩红四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月子红四军军部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月子圩红四军军部旧址(龙头圩毛泽东旧居)

地点:定南县岭北镇龙头村肥丘组191号郭氏围屋

保护范围:“月子圩红四军军部旧址(龙头圩毛泽东旧居)”大门(西面)外延4.7米至水塘边,后墙(东面)外延1.8米至土木民居,左墙(南面)外延2米至土木民居,右墙(北面)外延15米至2层土木民居边;面积:1613.8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各方向延伸距离:“月子圩红四军军部旧址(龙头圩毛泽东旧居)”建设控制地带各方向与保护范围一致;建设控制高度:6米;建设控制地带面积:1613.8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位于茨坪店上村,毗邻毛泽东同志旧居。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经过在湘、粤、赣三省边界的艰苦转战,于1928年4月下旬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组建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军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军参谋长。开始,红四军军部先后设在原宁冈县的砻市和茅坪村的洋桥湖,同年夏,军部迁来井冈山茨坪村李神龙家办公。此后,军部领导便经常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和部署作战计划,成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

朱德、陈毅同志主要负责军部的日常工作,他们常在军部居住,此屋中间的厅堂是军委召开干部会议的场所,右间是朱德同志的住房,左间是陈毅同志的住房。住房内陈设简朴,桌上除批阅文稿的笔墨外,就只有晚间照明用的一盏一根灯芯的青油灯,床上垫的是稻草,铺上土布床单,盖的也只是一床旧的军用线毯。在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里,红军中实行政治、军事、经济民主,红军官兵上下一致,穿衣、吃饭一律平等,吃饭一律吃5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时,从军长到伙夫2角则一律2角,4角则一律4角,没有任何人搞特殊。朱德、陈毅等领导同志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由于红军官兵一致,军民团结,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终于粉碎了敌军对井冈山频繁的军事进攻和严密的经济--,从而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伟大胜利。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时,由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的军部也曾设在此屋内,彭德怀同志居住在朱德同志曾经住过的右边一间房内,滕代远同志住在陈毅同志曾经住过的左边一间房内。在这里,彭德怀和滕代远同志夜以继日地指挥井冈山军民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茨坪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茨坪镇:茨坪街道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井冈山风景名胜区茨坪中心景区,辖区面积约3.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6036户、总人口20098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记提供,其中常住人口14459人),辖区有四个社区居委会。行政周边与井冈山管理局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下属林场相邻,西面毗邻大井林场、南面紧靠朱砂林场、北东面与茨坪林场接壤。茨坪街道党工委、茨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井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