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柏子塔的传说精选20篇

月饼即是祭月供品,又是全家人欢度节日的食品,还作为赠送亲友的礼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柏子塔的传说,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浏览

7408

文章

1000

篇1:重阳节的传说

全文共 1688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快到来了,你知道重阳节的传说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重阳节的传说,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重阳节的传说1

晋代人干宝,是一位很有学识、文笔优美的史官。在他的《搜神记》一书里,有一段这样的故事:淮南有一女丁氏,嫁给当地姓谢人家。

谢家是一大富户,她的婆婆阴险毒辣,千方百计虐待丁氏。她总是强迫她一刻不停地干繁重的家务,哪怕是一点点的不顺眼,就会遭到拳打脚踢,百般折磨。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那天含恨悬梁自尽。

该女生前受尽凌辱,死后冤魂不散,便常常依附在巫祝(神汉神婆之类的)身上向人们祈求:“做人家的媳妇太辛苦了,没日没夜地干活,终年劳累不得休息,求求各位婆家,到了重阳节,让媳妇们休息一天吧。”

据说,丁氏的祈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后来,许多人家开始善待媳妇。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媳妇们休息,叫做“媳妇休息日”,我想,这也许就是今天三八节的萌芽吧;每逢重阳,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了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此事是否属实,笔者未曾考证。

以死抗争,阴魂不散的丁氏,当之无愧地应该是我国女权运动的先驱者了。因为她的贡献,后人为其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

重阳节的传说2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子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谁知他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有一天,他忽炙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忽然飞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的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的传到现在。

重阳节的传说3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理蝴蝶泉有什么传说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每年的农历四月总会有成千上万的蝴蝶聚集在蝴蝶泉?因为蝴蝶泉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而蝴蝶聚集在这蝴蝶泉就是为了向人们诉说这动人的爱情故事。

蝴蝶会这天,赶会观蝶的人,穿红着绿,纷至沓来,欢声笑语使蝴蝶会更加春意盎然。关于蝴蝶会的来历,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

蝴蝶泉又叫无底潭。古时候,云弄峰下有个叫羊角村的地方;住着一位如花似玉,心灵手巧的姑娘雯姑。她的勤劳和美丽使小伙子们做梦都想得到她纯真的爱情。云弄峰上有个英俊的白族年轻 猎人名叫霞郎,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善良。有一年,雯姑与霞郎在三月三的朝山会上相逢,一见钟情,互订终身。

苍山下住着一个凶恶残暴的俞王,他得知雯姑美貌无比,打定主意要雯姑做他的第八个妃子。于是派人把雯姑抢入宫中。霞郎知道后,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宫内救出了雯姑。俞王发觉后,立即带兵穷追。他俩跑到无底潭边时,已精疲力竭,带着刀枪火把的追兵已到眼前,危急中两人双双跳入无底潭中。

次日,打捞霞郎和雯姑的乡亲们没有找出两人的尺体,却看见从深潭中翻起的一个巨大气泡内飞出了一对色彩斑斓、鲜艳美丽的蝴蝶。彩蝶在水面上形影不离,蹁跹起舞,引来了四面八方的无数蝴蝶,在水潭上空嬉戏盘旋。

从此,人们便把无底潭称为蝴蝶泉。

那一天是农历4月15日。自此,每年的这一天,无数美丽的蝴蝶就会聚集在这里,讲述这动人的爱情故事。这就是有名的“蝴蝶会”。尽管这是一个传说,然而每当农历四月,山花烂漫之时,确实有成千上万,形态各异的蝴蝶到泉边相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石竹花的花语及传说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石竹株型低矮,茎秆似竹,叶丛青翠,因此得名“石竹”。它的花期较长,能从暮春开到仲秋,花开时花朵繁茂,颜色鲜丽,此起彼伏,好不热闹。是用来布置花坛或作为室内盆栽的佳品。

花语世界里,不管艳丽或无闻,每一种花卉都有专属于自己的故事和花语,那石竹又在跟我们诉说什么美丽呢?

石竹花花语

石竹花是一种极为平凡的花,花色丰富,姿态动人,细细的花茎上,开一朵温柔的小花。不同颜色的石竹,有不同的花语。

石竹花花语——真情、天真

斑纹石竹:爱的拒绝

红色石竹:热情我相信你的爱情

深红色石竹:啊,我可怜的心

粉红色石竹:女性的爱,热烈爱著你

黃色石竹:侮辱,侮蔑

白色石竹:清純的慕情,我的爱情有活力,吾爱永存

丁香石竹:大胆、积极

五彩石竹:女性美

香石竹(又名康乃馨)花语:母亲的爱,纯洁的爱。

石竹的象征意义:在全世界人们的心中,石竹花花语是母亲节的象征。有些国家还规定“母亲节”这一天,母亲还健在的人要佩带红石竹花,母亲已去世的人要佩带白石竹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关于冰泪草的花语和传说

全文共 900 字

+ 加入清单

冰泪草是存在童话故事里的一种植物,传说找到冰泪草就能找到幸福,然而在现实之中并没有冰泪草的存在。因为冰泪草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所以冰泪草虽然不存在,可是人们还是赋予虚幻的它一条悲伤的花语。那么,你知道冰泪草的花语是什么吗?

冰泪草花语:世间最深刻的忏悔和最真挚的祈求

冰泪草传说

传说,在寒冷的雪山上,生长着一种绿色的小草,每个叶片上都挂着一颗冻结的泪珠,如果你有幸找到它,你就会知道自己的真爱在何方。

女孩决定去山上寻找那棵传说中的冰泪草,男孩劝她不要去,太危险了,可女孩却似乎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去。男孩很无奈,便要求一同前往。

当晚,男孩去了公园。

要出发了,男孩为女孩套上羽绒服,问女孩:“你确定要去吗?”“是的!”女孩坚定地说。“好吧,我们出发。”

山脚下,男孩温柔的为女孩整了整帽子,“要上去吗?很危险的,不怕吗?”“不怕!”女孩仍是那么坚定。“那好吧,山上路滑,抓紧我的手!”

山腰上,男孩看着雪中瑟瑟发抖的女孩,心疼地抱紧了她,“我们回去吧,看你冻得。”“我,不回家!”女孩的脾气很倔。“好吧,来我背你!”

山顶上,男孩脱下了自己的外衣,轻轻披在了女孩身上,抚摸着女孩冻得有些发紫的脸说:“回去好吗?现在回去天黑前还可以到家的,别再找了,根本没有那种草的。”“不,再找找看,会找到的!”女孩仍是那么的固执。“好吧,那就再找找看。”

暴风雪来了,女孩慌了,风吹得她睁不开眼睛。慌乱中,紧握女孩的那只手突然松开了,女孩顿时失去了方向,只感到一股力量不断地把自己想上抬起。

女孩醒了过来,发现男孩不见了。女孩无力的坐在地上哭了,她终于认识到了自己是多么的任性,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可笑……许久,女孩站了起来,突然发现脚下有一颗绿色的小草,薄薄的叶片上挂着几颗晶莹的冰珠。“冰泪草!”女孩叫出了声。她捡起这棵小草,叫着男孩的名字,到处寻找着男孩。

女孩得救了,男孩却失踪了。

女孩永远也不会知道,在那棵冰泪草的下面,有一双还留有余温的手。在暴风雪来临的那一刻,男孩用尽了所有的力气将女孩举了起来,女孩得救了,男孩却被埋在了下面。而那棵所谓的冰泪草,其实是男孩从公园里采来的。上面的冰珠,就是女孩的泪,女孩不知道,其实她想寻找的真爱,一直都在她的面前,可她却没有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满节气的传说故事由来

全文共 1712 字

+ 加入清单

小满,意思就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所以称为小满。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是离成熟还有一段时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满节气传说故事,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满三候的含义

一候苦菜秀: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多年生菊科,春夏开花,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

二候靡草死:后五日“靡草死”,靡草,按东汉郑玄的解释是荠、葶苈之类枝叶细的草,葶苈三月开小黄花,四月结子,因为是阴气所生,到入夏畏于阳气,便枯死了;

三候麦秋至:再五日“麦秋至”,夏麦可以收割了。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没有大满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老祖宗命名“小满”时,表达了一种收获在即的喜悦。麦类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将熟而未熟,故曰小满。

细心观察二十四节气,你会发现很多是相对的,有小暑就有大暑,有小雪就有大雪,有小寒就有大寒。只有一个另外,那就是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说文解字》说:“满,盈溢也。”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所以,人生凡事不能“大满”,满则招损。

小满者,满而不损也,满而不盈也,满而不溢也。中国儒家传统讲究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一旦达到或超过这一限度,就会趋于衰落,或者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所以有“满招损、谦受益”“物极必反”之说。故老祖宗在命名24节气时,只设小满而不设大满。

小满节气的传说故事

从前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父女两人。女儿不仅漂亮,而且非常聪明。这天,父亲有事要到远方去,留下女儿和一匹白马。这马长得非常健壮,跑起路来日行千里,像风一般地快。更奇特的是,这匹马十分通晓人性,它懂得人的话语。大家都说这是一匹“神马”。

父亲出门时,嘱咐女儿说,要精心喂养和爱护这匹马,他不久就会回来的。父亲走后,家里只剩下这匹马跟女儿做伴儿。每逢她感到孤独时,就跟马儿说说话。马虽不会言语,但它会点点头、甩甩尾,表示出很亲热的样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父亲却一直不见回来。女儿非常想念父亲,更担心父亲在外遇到什么变故。

一天,她半认真半玩笑地对马儿说:“马儿呀,你懂我的话吗?如果你能去把我的父亲找回来,我就嫁给你做妻子。”谁料姑娘的话音刚落,这匹马便脱缰而去,一溜烟不见了。原来父亲在远方生了病,正犯愁怎样才能回去,却突然发现自己家中的马奔跑而来,心里十分惊喜。父亲因思女心切,顾不得多想什么,就跨上马背,骑马往家中奔去。

到家后,久别的父女相聚,自然格外高兴。父亲觉得这匹马立了很大的功劳,就特别添草加料,精心喂养。但让父亲觉得奇怪的是,精草细料喂了不少,但马儿却一口也不肯吃。每当见到女儿出入时,这匹马不仅会引颈长鸣,而且更是跳跃不止,发出或喜或怒的声音。父亲偷偷地问女儿是怎么回事。于是,女儿就把她对马说过的话,告诉了父亲。

父亲听后,感到十分不安,沉思了一会儿,便低声嘱咐女儿说:“记住,这件事千万不可张扬出去。如果让人知道我将女儿嫁给了一匹马,那像什么话呢?你暂时不要出房门,也不要到马跟前去。”第二天,父亲便在马棚周围,装上了弩箭,趁马不防备,把马射死了。然后,他剥掉马皮,把马皮挂晒在院里的一块大石头上。

一天,女儿正跟邻家的女伴在院子里玩耍。她看到晒在石头上的马皮,非常不安,伸手抚摸了一下马皮上的鬃毛,这时,意外发生了。马皮突然掀开来,像阵风似的把她卷走了。在一旁的女伴们吓坏了,急忙去告诉她的父亲。当父亲赶来时,女儿和晒在石头上的那张马皮,早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原来,神马皮卷走了可爱的姑娘,径直往西南方飞去。在遥远的西南方,有个叫大踵的地方,那里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野,满山遍野都是桑树。但到了那里以后,披了马皮的姑娘失去了自己的原形,变成了有着马头形状的、爬在树上的蚕。她不吃别的东西,只吃桑树叶子。后来,她成了这片桑林的主人,天帝封她做了蚕神。

面对这场遭遇,姑娘有说不出的苦处,她日夜想念着自己的家乡,挂念着自己的父亲和女伴。每当这个时候,她会不断地从口里吐出长丝,寄托着她悠长不尽的思念。每逢春天的时候,就能看到一个美丽年轻的女子,跪在桑树枝杈上,口里不断地吐出又白又亮的长丝。人们都亲热地称她蚕神姑娘。

传说蚕神姑娘就在“小满”这天诞生的,所以这个节气,民间会有祭蚕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荷包牡丹的花语和传说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荷包牡丹原产于中国、西伯利亚和日本,喜散射光充足的半阴环境,较为耐寒;状似荷包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价值上,不仅拥有观赏的价值,就是在药用价值上也有一定的作用。那么,如此的它,在花语大全里又有怎么样的花语和美丽的传说呢?

荷包牡丹的传说

古时,在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亲,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邻里过门的大姐们代绣一个送上,作为终身的信物。

镇上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龄十八,心灵手巧,天生聪慧,绣花织布技艺精湛,尤其是绣在荷包上的各种花卉图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见功夫之深。这么好的姑娘,提亲者自是挤破了门槛,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谢绝。原来姑娘自有钟情的男子,家里也默认了。可惜,小伙在塞外充军已经两载,杳无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绣一个荷包聊作思念之情,并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变成了人们所说的那种“荷包牡丹”了。

荷包牡丹的花语:答应追求、答应求婚

如果你的朋友追求你、如果你的男朋友向你求婚的话,那么,你可以送荷包牡丹花给他,来表达你对他的意思:答应你的追求。荷包牡丹叶丛美丽,花朵玲珑,形似荷包,色彩绚丽,是盆栽和切花的好材料,也适宜于布置花径和在树丛、草地边缘湿润处丛植,景观效果极好。

荷包牡丹的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有镇痛、解痉、利尿、调经、散血、和血、除风、消疮毒等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小暑的气候特征及传说

全文共 1686 字

+ 加入清单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暑的气候特征传说,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小暑吃什么消暑

1、西瓜

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因此,人们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别是从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西瓜汁中还含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盐类,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

2、绿豆汤

绿豆:工作和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由于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3、黄瓜

《本草求真》里提到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因此,炎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这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均有一定作用。

冬瓜:有良好的清热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是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

4、茄子

《本草纲目》上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医林纂要》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茄子中丰富的维生素P,可增强细胞间的粘着能力,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和促进伤口愈合。

因此,常吃茄子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对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小暑节气有什么气候特征

1.高温天气

小暑我国的南方地区在小暑时节平均气温一般为33℃左右;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7月中旬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而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2.出梅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江淮一带梅雨通常在7月8-12日结束,有些年份出梅期会延迟。梅雨结束后,绝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盛夏高温季节。

3.入伏

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7日是在小暑来临后的第10天。

4.多雨季节

小暑开始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

5.雷雨天气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

小暑的传说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脚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六月节》:“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2023万圣节的由来和传说

全文共 1620 字

+ 加入清单

2023万圣节的由来传说(介绍)

在深秋初冬的时候,西方会迎来一个节日,其中常常在宣传海报上绘制南瓜形象那便是万圣节,对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3万圣节的由来和传说(介绍),欢迎参阅。

2023万圣节的由来和传说

万圣节起源于古代凯尔特人,他们认为在每年的10月31日,妖魔鬼怪会从地狱中释放出来肆虐人间。为了防止被鬼怪捉弄,人们要穿上各种各样奇特的服装,并在家中燃起篝火来驱赶邪恶的力量。凯尔特人的这一传统被罗马人继承,成为后来欧洲万圣节的雏形。

欧洲的万圣节有着深厚的民间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关于爱尔兰的"万圣节之夜"。相传,在这个夜晚,死去的亲人会返回人间,与亲人团聚。而为了避免被这些亡魂认出,人们会化身为各种妖魔鬼怪,以躲避被捉弄的命运。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盛行"不给糖就捣蛋"的传统,孩子们会装扮成鬼怪,挨家挨户索要糖果。

万圣节传到美洲后,也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在这里,万圣节不再是单纯的恐惧和辟邪,而是融入了更多的娱乐和商业元素。孩子们穿着各种鬼怪服装参加派对,大人们则扮演各种角色,举行化装舞会。同时,不给糖就捣蛋的习惯也逐渐演变为孩子们挨家挨户"不给糖就捣蛋"的恶作剧。

现代社会中,万圣节已经从传统的民间节日演变为一个全球性的娱乐庆典。人们不再仅仅追求辟邪和躲避鬼怪,而是通过服装、音乐、舞蹈等多元化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也让人们有了更多新奇的体验。万圣节的传统习俗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例如南瓜灯、僵尸妆等。

有哪些国家过万圣节

主要国家如下:荷兰,英国,爱尔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等西方国家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地区。

11月1日放假1天,而波兰的传统是这一天不论多远都要回家纪念先人。斯洛伐克、立陶宛、克罗地亚、奥地利、德国也有相似的风俗。

中国的鬼节与西方鬼节的区别

要说中国的过节就必须得有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鬼”的认识。如今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开始把魑魅魍魉统称为鬼。但是按照传统来看,鬼的含义是人在死时有怨念或者有未完的心愿,死后灵魂依然不能去阴曹而游荡在人间的魂灵。

每逢鬼节就会有诸多禁忌,祭奠死去的亲人是很严肃庄重的一件事情,如果系数中国鬼节的禁忌比如十字路口不能按喇叭,见着井盖要绕开,走路不能回头等等,恐怕通篇去讲也说不完,但是关于对鬼节的禁忌想要了解更多,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找一位做殡葬服务的老人去问问。

万圣节的传说

在公元前五百年时,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人们相信,往生人的亡魂会在10月31日这一天回到生前所居住的地方,并在活人的身上找寻生灵,以获得再生的机会。当地居民因为担心鬼魂来夺取自己的生命,故当10月31日到来时,会将所有灯光熄掉,使得鬼魂无法找寻到活人,并打扮成妖魔鬼怪以将鬼魂吓走。

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变得含有喜庆的意味。因此现在象征万圣节的妖怪及图画,都变成了可爱又古灵精怪的模样,如番瓜妖怪、巫婆等。喜爱发挥创意的美国人,在这一天则极尽所能的将自己打扮得鬼模鬼样,让鬼节变得趣味多了。

万圣节扮鬼的说法

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夜晚是一年中最晚的一个,所以它也被称为“鬼节”。从万圣节的午夜开始,前一天晚上的主题是鬼魂、恐怖,以及与死亡、魔法和魔法有关的东西。

直到次日11月1日持续了整整一天。他们认为,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萨曼会召唤所有那些死去的人,这些鬼魂将受到饲养生物作为牲畜的惩罚。当然,只要你想到这个鬼魂聚会,就足以让那些头脑简单的愚蠢的人感到害怕。于是他们点起篝火,密切关注这些鬼魂。

万圣夜到处都是女巫和鬼魂。到目前为止,在欧洲一些孤立的地区,有些人认为这是真的。现在在整个欧洲,人们都把万圣夜当作玩耍和说话鬼故事互相吓唬的好机会。

据说灵魂会在万圣节前夕访问世界,据说人们应该让访问的鬼魂看到成功的收获,并对鬼魂表现出丰富的待遇。

所有的篝火和灯光,为了吓跑鬼魂,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它们回归。 村民们自己扮成鬼精灵,游走村外,引导鬼离开,避邪避灾。所以万圣节扮鬼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柠檬草的花语及传说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在众多色彩艳丽含苞待放的鲜花面前,柠檬草似乎不值得一提,但柠檬草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它们的医用价值很高,作用和效果显着,除了医用价值,柠檬草还是很好的食材。

下面一起来看看柠檬草的花语及传说吧。

柠檬草花语是:开不了口的爱

柠檬草有健胃、利尿、防止贫血及滋润皮肤,据印度的传统医术中视柠檬草为治疗百病的药用植物,由此可看出柠檬草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多的。气味芬芳而且有杀菌抗病毒的作用,从古至今受到医家的推崇。可调节油脂分泌,有益于油性肤质和发质,可加入水中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柠檬草具抗菌能力,可治疗霍乱、急性胃肠炎及慢性腹泻,滋润肌肤有助于女性养颜美容之用。减轻感冒症状,可治胃痛、腹痛、头痛、发烧解除头痛、发热、疱疹等,利尿解毒,消除水肿及多余脂肪。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亦是美容美发的佳品。调节油脂分泌,有益于油性肤质和发质,可加入水中清洁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泰国菜,有一股柠檬清凉淡爽的香味,属于适合泰式料理,常见于泰国菜。气味芬芳而且有杀菌抗病毒的作用,从古至今受到医家的推崇。平日饮用,有效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效果。常应用于海南鸡饭、泰式冬阴功汤等。

柠檬草的传说

传说天上有一位美丽的天使,她叫雪柠。她来到人间,落到了一块柠檬草坪。她很开心,欢快的跳起了舞,伴着柠檬草的幽香,是多么美丽的场景呀!巧的是,有一位王子骑着白马,经过这里,他的蓝宝石似的眼睛一眼就看见了雪柠,对她一见钟情。

王子走到了雪柠旁边对她打招呼。雪柠也对这位王子一见钟情。他们在人间幸福的过了一段让日子。好景不长,这件事被主宰者知道了,大发雷霆。因为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规矩人和仙不可以相爱,若相爱就要把他们的情丝抽走,并永远冰封在玄冰森林里。结果他们宁死也不愿意抽去情丝,他们去求爱神让他们永远在一起,爱神可怜他们就把他们的心和情丝化成柠檬草,而柠檬草的花语是开不了口的爱。

爱神就给了柠檬草一个祝福:如果有情人他们拥有柠檬草就将永浴爱河。如果在他们的感情中有阻碍就向柠檬草许愿,愿望就能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牛头马面的来历故事 关于牛头马面的传说

全文共 1873 字

+ 加入清单

牛头马面”的来历:《铁城泥犁经》称,阿傍为人时,因不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有资料说,佛教最初只有牛头,传入中国时,由于中国民间最讲对称、成双,才配上了马面。“牛头马面”之说在中国民间流传,后被道教吸收,并充当阎罗王及判官的下属。

传说,牛头马面原在地府掌管实权,后来为什么当了阎王手下的一个捉人差役?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丰都城有个姓马的员外,在城内算是个财权双全的巨头。按说,他也该心满意足了,但有一件事情却总是耿耿于怀,因他年已六旬,先后娶了十一个“偏房”,才仅有一个独丁。无论怎么求神许愿,终不能如愿以偿。不用说,马员外对他那个独子马一春,就视如掌上明珠了。但他十分担心,如果万一不幸,不仅断了马家香火。而且万贯家业也无后继之人。为此,他日夜忧愁,不知所措。

哪料屋漏又遇连夜雨。一天,马员外用过早餐,准备出门备办酒菜,为儿子明日满十八周岁办个喜酒。说来也巧,正在这时,有个八字先生从门前经过,口中琅琅有词:“算命罗,算命!”

马员外听见喊声,心中大喜,竟把出门之事忘记得一干二净。于是手提长衫,疾步走下台阶,恭请八字先生进屋上坐,茶毕,马员外诚恳地说:“先生,请给我家小儿算个命好吗?”

八字先生点头说道:“可以,可以。”

马员外立即给儿子报了生庚时辰。八字先生屈指一算,不禁大惊失色,脱口而出道:“哎呀,不好!”

马员外心里越发慌张,但为了急于弄个清楚,央求道:“请先生免虑,直说不防。”

八字先生迟疑片刻,说道:“你家少爷衣禄不错,可惜阳寿太短,只有十八年!”

马员外“妈呀”一声,晕到在地,半天才苏醒过来,面色如土。问道:“先生,求求你想各个办法,救救我那可怜的儿子吧!”

八字先生想了一会说:“凡人哪有办法,只有一条,不知员外舍不舍得破费呢?”

马员外听说还有办法可想,忙说:“只要能救儿子,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八字先生这才告诉他:在明晚半夜子时,你办一桌最丰盛的酒菜,用食盒装好,端到“鬼门关”前十二级台阶上,把酒菜送给那两个下棋的人。不过,你要连请他们三次,耐心等待,切莫急躁。马员外一一记在心上。

第二天,当他来到指定地点,果见有两个人正在那里专心下棋。这两位不是别人,正是牛头、马面。马员外不敢惊动他们,只好悄悄跪在一旁,把食盒顶在头上默默地看着。当他俩下完了一盘棋后,他才小心翼翼地请道:“二位神爷,请吃了饭再下吧!”那二人似听非听,不语不答,如些三番。

牛头、马面见此人这般诚心,又看盒中的美味佳肴那么丰盛,不禁垂涎欲滴。马面悄悄的对牛头说:“牛大哥,我们此番出差,尚未用饭,就此饱餐一顿吧。也难为这人一片心意,你看如何?”牛头也早有此意,只是不便启齿,当下点头说道:“吃了下山也不为迟。”说罢,便犹如风卷残叶般,以下便将饭菜吃个精光,正要扬长而去,见送饭人还跪在地上,于是问道:“你为我等破费,想必有事相求吗?”

马员外忙叩头作揖道:“小人正有为难之事,求二位神爷帮助。”说着还烧了一串钱纸。

牛头马面过意不去,只好说:“你有何事,快快讲吧!我等还有要事远行呢!”

“二位神爷,我只有一个命子,阳寿快终,求二位神爷高抬贵手吧。”

“叫啥名字呢?”

“马一春。”牛头翻开崔判官给他的“勾魂令”一看,大惊道:“马老弟,我俩要去捉拿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儿子,只是时辰未到,没想到......这......”

马员外连连磕头:“二位神爷若能延他的阳寿,小人感恩不尽,定当重谢!” 牛头说:“阴曹律条严明,不好办哪!”马员外暗暗着急,灵机一动,转向马面说:“我有个姓马的兄长也在阴曹地府掌管大权,你们不办,我只好去找他了。”

马面听了,心想,这阴曹地府从王到鬼我都认识,姓马的除了我就无他人了。如果这亲戚是我,可我又没有见到过他,于是便试探地问道:“我也姓马,不知你那兄长是谁?”马员外惊喜地说:“小人有眼无珠,一笔难写二个‘马’字,有劳兄长了。”马面说:“你说你是我兄弟,我怎么不记得?”

“你到阴曹地府后就喝了迷魂茶,阳间地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哪里还记得?” 马面一想,他说的着实不假,如今又吃了他的东西,这事不办不好,便个牛头交换了一个眼色。牛头会意,既然如此,干脆就作个人情吧,也图他几个零钱花。

于是,趁着醉酒,便回曹作罢。这事被阎罗天子知道了,派白无常亲自查明,确有其事。阎罗天子顿时火冒三丈,即令把牛头、马面押上殿来。为了杀一敬百,他当着群臣之面,将他俩各重责四十大板,接着又吹了两口阴风,顿时,牛头、马面便还了原形。阎罗天子见他俩实有悔改之心,就将其削官为役,留在地府当了捉人的小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佛界的第一位佛祖是谁?可不是传说中的如来哦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佛界第一位佛是谁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觉得应该是如来吧?嘿嘿,其实并不是的呀,这个人只要把名号说出来,什么燃灯啊,如来啊都得靠边站,所以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呀!

佛教中第一位出世的是释迦牟尼。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

不过,按佛教界内部,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在这个世界中,久远久远以来,久远到无法由算术比喻的久远前,就有佛教传承一直往下流传的。最早的佛名已不可考,按佛家大乘佛典说,我们现在正处在“贤劫”中:在“贤劫”中会陆续出世一千位佛,所以叫“贤劫千佛”。过去之“庄严劫”(成劫)、现在之“贤劫”(住劫)、未来之“星宿劫”(坏劫),各有千佛出世。亦即亘三世有三千佛出现。

扩展资料:

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

佛灭后,圣典先是口口传诵,较晚才陆续出现文字经典;原始经典后来又经各部派的重新编纂。这一系列的过程,佛陀的原说一直被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经中,某些法义以略不相同的面目出现。最多只能在一定程度体现佛陀教说的,是巴利五部尼柯耶和汉译四部阿含所代言的"原始佛教",其内容结构多为三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缘起、三十七道品等。佛陀的根本原理,是成立于无常、无我的缘起,例如舍利弗皈依佛陀前,只需告诉他:"世尊所说,诸法是因缘的生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重阳节的历史传说

全文共 2190 字

+ 加入清单

又到了一年的重阳节,农历翻到了九月初九的日子,九九重阳节也是长长久久的意思,因此重阳节还有老人节的名称。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重阳节的历史传说,供大家阅读参考。

重阳节的历史传说

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重阳节活动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高

重阳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重阳节吃的食物

1.菊花

饮酒赏菊可是古人在重阳节的保留项目,请注意,“就菊花”可不光是看,古人还将菊花泡酒畅饮。要说做这个菊花酒也不难,用菊花加糯米、酒曲,按一般的酿制方法就可以制得一坛清新的菊花酒了。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去痿痹、延缓衰老等功效。

2.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撑腰糕”、“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老人吃了重阳糕就不会腰酸背痛了,所以每年要给老人吃重阳糕,让老人腰杆硬朗精神好。在重阳习俗中,吃重阳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糕”与“高”谐音,寓义生活水平步步升高,象征合家欢乐吉祥如意。

3.大枣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冬季的补养佳品。

重阳节饮食注意事项

饮食宜淡

菜品要清淡,口味忌重。建议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

食物宜杂

没有一种食物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因此,每天都要吃谷类、蔬果、菌藻等多种食物,还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色泽搭配,口味搭配,干稀搭配。

质量宜高

质量高不意味着价格高,如豆制品、蛋、奶等都是质量高的食品,老人应当经常食用。还要注意多吃鱼,少吃肉。糖的主要来源是主食和蔬果,尽量减少白糖、红糖、砂糖等精制糖的食用。

数量宜少

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老人要吃多种食物,但每种食物数量不宜过多,每餐七八分饱。

温度宜热

食物的最佳消化吸收过程是在接近体温的温度下进行的。老人对寒冷抵抗能力较差,一旦食用生、冷、硬的食品,就会影响到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肠道疾病。因此,老人的食物以温热为主。

蔬果宜鲜

新鲜、有色的蔬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有刺激食欲增加和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质地宜软

老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好,所以,饭菜质地以软烂为好,可采用蒸、煮、炖、烩等的烹调方法。选择的食物尽量避免纤维较粗、不宜咀嚼的食品,如肉类可多选择纤维短,肉质细嫩的鱼肉;牛奶、鸡蛋、豆制品都是最佳选择食物。

速度宜缓

细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吸收。尤其在吃鱼时更要注意。鱼肉由于肉质松软、细嫩,容易咀嚼、消化和吸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等优点,是老人的首选食品。但由于鱼刺的问题,限制了许多老人的食用。解决好这一问题,首先要选鱼刺较少的鱼类,吃鱼时,最好不要与米饭、馒头同时吃。

饭菜宜香

老人食欲降低,在食品的制作方面要更加精心,注意色、香、味、形的调配。此外,优雅、安静、整洁的就餐环境;集体或结伴就餐的形式,都可提高老人的就餐兴趣。

饮水宜多

老人对口渴的感觉不像年轻人那么敏感,因此,要自觉多喝水,可选择淡茶或白开水。千万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以免缺水。缺水会引起老人便秘和体内代谢失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成吉思汗陵墓有多少宝藏 成吉思汗陵墓巨额宝藏传说

全文共 1473 字

+ 加入清单

据说在成吉思汗下葬的时候,为了保密,弄了上万匹战马在下葬的地方把土踏实了,并且将一颗独立的树木当做了墓碑。为了以后能给寻找到墓地,于是便在下葬的位置当着一头母骆驼的面将母骆驼的亲生小骆驼给沙子,然后将骆驼血洒在墓地上。第二年春季绿草发芽,墓地的位置就与其他位置没什么两样了。在这种情况下,后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时,便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便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鸣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骆驼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成吉思汗一生都在征战中,于1227年率军攻打西夏时因病身亡。据说遵从成吉思汗“秘不发丧”的遗命,他的遗体被送回故乡后,深埋陵墓,然后千军万马不停踩踏,因此从地表根本看不出他的遗体究竟在哪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坟地已被掩盖在茂密的森林下面。所以现在,成吉思汗真正的葬身之地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并不是成吉思汗真正的葬身之处,而是1954年建立的一个象征性陵寝。

那么成吉思汗的遗体到底埋葬在哪里?至今没有一个准确可信的说法。

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成吉思汗遗体安放在阿勒泰山上。成吉思汗在率兵远征西夏时死于甘肃清水县,他临终前命令秘不发丧,以免涣散军心。诸将于是把他的灵柩运回蒙古安葬,“在把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勒泰山的途中,护送的人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为殉葬者”。中国史书中的记载内容不详,或说“起辇谷”,或说“不儿罕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肯特山)。

中国新疆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山脉所在的青和县三道海附近,发现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怀疑这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但也未能确认。

其实不只成吉思汗,元朝君主的陵墓都未能得到确切考证,这与元代的丧葬风俗有关。元朝虽然入主中原,却仍然保留了蒙古习俗,如在葬制习俗上,贵族仍实行秘密深埋习俗。据史料记载,蒙古贵族死后不起坟,埋葬之后,“以马揉之使平”,然后在这片墓地上,当着母骆驼的面,把子骆驼杀死,淋血在地上,派千骑士兵守护。到来年的春天,草生长茂盛之后,士兵迁帐撤走,而一般人所看到的只是茫茫草原,不知其墓地所在。如果皇帝要祭祀时,就拉着那只母骆驼引路,若见到母骆驼悲鸣之处,就算是墓地了。由于墓地上无任何标志,也就无法辨认灵柩真正所在地(《草木子》)。

相传1226年,成吉思汗率兵征讨西夏时,路经蒙古西南部高原(鄂尔多斯高原)的时候,来到了这个地方。这时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一片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他,使他久久不忍离去。他在沉思很久之后,对周围人说:“我看这个地方太美了,死后就把我葬在这里吧!”果然,在西征的第二年(1227年),他就病死在清水县军中了。他的遗体由诸王和那颜(蒙古贵族首领)按照他生前的愿望,千里迢迢运到这里安葬。从此,人们便把这里称为伊金霍洛,意为“主人的陵园”。

成吉思汗陵的现有建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重新修建的。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德王秘密派遣蒙奸、汉奸进行阴谋活动,企图将成吉思汗陵盗窃去归绥。内蒙古广大人民得知这一消息后,提出了强烈抗议。在广大人民和抗日爱国人士沙王等提出迁移的呼吁下,国民党政府被迫成立移陵委员会,和沙王等人一起办理移陵之事。成吉思汗陵于1939年5月开始迁移,先迁到了甘肃省榆中县兴隆山,在榆中县放置了11年后,又移植到青海省塔尔寺。新中国成立以后,应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要求,于1954年春,由内蒙古自治区组成迎接成吉思汗灵柩回蒙的代表团,专程前往塔尔寺,同年4月1日将灵柩接回伊金霍洛。中央拨专款80万元,重建了陵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汶河的传说故事,大汶口文化源头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自古以来,中国境内的河流,大海,江河都有很多,但是无论是什么河,什么海,都是向东流的,大汶河也是如此,在大汶河流经的区域里也发生了很多故事,当然在当地也流传着传说。本期的大汶口文化带你去听故事,看看大汶河的传说是什么样的。

据传,背朝东海的大汶河,西向王母,河水流入西天王母池内,专供王母洗浴之用。东海龙王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他想,就连长江,黄河都要乖乖地向我流来,你一条小小的汶河,怎能偷偷地去讨好王母娘娘呢?龙王便把管辖汶河的小青龙召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通,责令他马上将汶河改道东流。

当时的小青龙就是心中有一百个不痛快,龙王面前也不敢说半个不字,只好轻声应诺。龙王见小青龙郁郁而回,怕他拒不从命,便随后派自己的三女儿前去督察。

三姑娘来到汶河之滨,见河水依旧浩浩荡荡地向西流去,质问小青龙为何不遵从父王的旨意。小青龙面带愁色地回道:“禀报三姑娘,汶河两岸,全是肥沃之地,多少黎民百姓在此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倘若汶河改道,河水泛滥,卷走这一片沃野,百姓岂不无家可归,岂不有好多的人死于非命。”

经小青龙这么一说,三姑娘才知事出有因,心中的怒气也就烟消云散了,她对青龙说道:“原来如此,我错怪你了。”三姑娘沉思片刻,又急切地对小青龙说“不行,我回去跟父王说情”。

龙王刚愎自用,哪里听得进女儿的劝告,再说让汶河改道的事,早已张扬出去,倘若就此罢休,岂不让王母耻笑,他勒令女儿:“三天之内,若不把汶河改道东流,我也要拿你问罪。”说完,就把三姑娘赶出了龙宫。

三姑娘回到汶河之畔,把父王的命令置于脑后,日夜与小青龙奔走于汶河两岸,下雨降露,天上三日,便是下界三年。这三年的时间里,汶河两岸风调雨顺,黎民百姓无不感激三姑娘的厚恩,便在汶河下游修建了一座精巧的小庙,取名“三娘庙”,现在肥城市的三娘庙村就缘此得名。

以后,三姑娘就常年镇守在此。尽管龙王多次发水,想让汶河改道都没能得逞。据说,尽管三娘庙修在河滩边上,每次洪水却都没能过它的门槛。

你可能也喜欢:

大汶口文化距今多少年?是历史最悠久的吗

大汶口文化分布是在哪条大河流域

徽州文化中心在哪里?徽州文化代表城市

品味独特的英国饮茶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延龄草的花语和传说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很高药用价值,有些植物还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总之每一种植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下面要给大家介绍一种濒危植物,延龄草。大家知道延龄草的花语是什么吗?

延龄草传说

传说有一日,神农氏在深山老林中采药,偶然被一群毒蛇围住,蛇王说:“你们想偷盗解毒灵药,让世人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与你势不两立。”命令毒蛇一齐向神农氏扑去,它们有的缠腰、有的缠腿、有的缠脖子,想致神农氏于死地,神农氏寡不敌众,最终被咬伤倒地,血流不止,浑身发肿。

神农氏强忍疼痛高声喊道:“西王母,快来救我。”随后,他便昏了过去。王母娘娘听到呼救声后,立即派青鸟衔着她的一颗救命解毒仙丹在天空中盘旋窥瞰,终于在一片森林里找到了神农氏。毒蛇见到是王母娘娘的使者青鸟,都吓得纷纷逃散。青鸟将仙丹喂到神农氏口里,神农氏逐渐从昏迷中清醒。

青鸟完成使命后翩然离去。神农氏感激涕零,欲高声向青鸟道谢,哪知他一张口,仙丹便从口中掉落到地上,立刻生根发芽长出一棵青草,草顶上长出一颗红珠。神农氏仔细一看,草上的那颗红珠与仙丹完全一样,放入口中一尝,身上的余痛全消,便高兴地自言自语:“有治毒蛇咬伤的药方了!”于是,便给这棵草取名为“头顶一颗珠”。后来,药物学家给它命名延龄草。

关于延龄草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相传在魏、蜀、吴三国时,三个国家内都有一对夫妇,十分和好,生活过得很幸福。后来发生了战争,丈夫都战死在前线,留下三个寡妇,悲痛万分,为躲避战争带来的灾难,各奔前程去隐居,并且都带了丈夫墓前的黄土,以作纪念。

三个寡妇相逢在神农架,各叙苦难,由于命运相同,结拜为姐妹。把三人带来的黄土聚成一堆,每天对天祈祷,终于感动了风、雨二神,风神吹轻风,雨神赐细雨,在黄土堆中长出了三叶草,寡妇们落在草叶上的泪珠凝聚成了叶顶的红珠。头顶一颗珠因而得名。

延龄草花语:美貌、优雅的人

延龄草是百合科植物。多年生草本,茎丛生于粗短的根状茎上,高15-50厘米。生于海拔1600-3200米的林下、山谷阴湿处、山坡或路旁岩石下。有活血,镇痛,止血,消肿,去风湿的作用。

延龄草属于渐危种。由于森林采伐过度,破坏了林下延龄草生长的环境,使其分布范围日趋缩小,加上根茎入药,挖掘过量和种子发芽率很低,致使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重阳节习俗与节日传说一览

全文共 1934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关于重阳习俗活动有现存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中的《季秋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习俗与节日传说一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重阳节由来

重阳节的来历是战国时期,出自《吕氏春秋》之中的《季秋纪》。在古代插吴茱萸也很流行,所以也叫山茱萸节,山茱萸可入药酿酒,养生祛病。吴茱萸、菊花簪多见于唐代。山茱萸香味浓郁,具有驱虫祛湿、祛风消积、治疗寒热的作用。

吃重阳糕的习俗与爬山有关。和饼作为节日食品,原本是为了庆祝秋粮丰收,享受品尝新食物。后来,人们有了爬上去吃蛋糕,一步一步爬上去的吉祥寓意。在北方,吃重阳糕特别受欢迎。

重阳节习俗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祛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重阳节节日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关于卢沟桥的传说故事,你知道多少呢?

全文共 98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卢沟桥,相比大家都很熟悉了。提到这个桥估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二战时期的卢沟桥事变了,日本正式全面侵略中国的开始。但是今天小编并不是来说关于卢沟桥在战争年代的故事的。今天小编要介绍的是一个关于卢沟桥的传说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当初修建北京城的时候,由于恶龙到处捣乱,洪水自虐北京人,弄得人心不安,龙王闹一次,百姓就会遭一次殃,有的人只好向北山逃生。为了稳定北京城,传说当时建造北京城的刘伯温要到西山请能够镇山的石头精来稳固北京,震慑恶龙,安定人心。

去哪里找这样的有分量,又能震慑龙王的石头呢?据说在西山脚下有三块多年修炼的石头精。最老的是大青,他修炼了一万多年,道行最大,其次是二青有八千年的修行,也有很高的本领,三青虽然只有五千年的修行,也非常的厉害。但它们都不谙世事,一味修行,听说只要请来一位就能制服恶龙把北京镇住。

刘伯温带上香纸蜡烛供品什么的,明着是给石头精上香,其实是用法术移动石头精,迫使他们到北京为他效力。

刘伯温先是找到了大青,在大青的面前烧香求拜,可惜刘伯温的法术根本不是大青的对手,所以大青纹丝不动。刘伯温又去请二青,他的法术与二青不相上下,刘伯温施法术使二青开始晃动了,可惜只是摇动了一下身子,就不再理睬刘伯温了。最后刘伯温只好去请三青,三青的法力不及刘伯温,只好跟着刘伯温下了山。三青被刘伯温变化成一个乡间童子,跟随在刘伯温的身后,一路行走,这童子十分活跃蹦蹦跳跳走在刘伯温的前面,没多大功夫就来到了永定河畔。

在永定河边上,有个修炼多年的蝎子精,它和龙王一起在水边上长大的,关系密切,彼此称兄道弟。这时候刘伯温带着三青已经走进了它的地盘,蝎子精早就听龙王提起过刘伯温的厉害,心里怨恨着刘伯温,决心要对刘伯温不客气。

在三青赶到河边时,蝎子精冷不防举起毒蝎刺,对准三青的脑袋就是一蜇。三青还没有看清是什么东西,头上已经被毒刺刺中,顿时断了气,还原成一块大石头。刘伯温觉得不妙赶到河边,只见三青已经化成了一块极大的青石。

这一突然的事件可把刘伯温给气坏了,他举起宝剑用尽自己的平生之力,刺向蝎子精,由于蝎子精面对修行深厚的石头精施法过力,并且动用了毒刺,法力大衰。用过毒刺后已经感到筋疲力尽,无力反抗。就这样蝎子精也死在了刘伯温的剑下。长而巨大的尾巴从东岸平伸到西岸的地面上,蝎子的身体化作一座城池,就是后来的宛平城。这蝎子尾巴当然就是卢沟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端午节屈原的故事传说

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节的由来众说纷纭,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还有纪念孝女曹娥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屈原的故事传说,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原因是: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的怀抱大石头投汨罗江。为了不使鱼损伤屈原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你,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为什么后来用艾叶,苇叶或荷叶包粽子呢?因为在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件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传说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据闻一多考证在屈原投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存在,但从屈原2200多年前逝世一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主流所公认的一直是端午节祭祀屈原。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谓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原汉人南徙开发八闽,带来了中原纪念屈原的端午风俗,与闽越族的“龙子节”糅合成八闽传统的端午趣俗。

端午节“出生”在中国,习俗由来与传说甚多。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名篇,已广泛深入人心。但总体而言,福建和台湾的端午节庆同出一源,民间沿袭习俗亦大致相若,足见台海两岸人民一脉相承、鱼水相依。

福建泉州地区端午节庆更具独特的风格。明清以来,每逢五月初五都会出现“泉州总口,与台湾鹿仔港对渡”的盛况。两地人民身披节日盛装,同江竞舟泼水,交融情谊。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古镇蚶江和台湾彰化县和美镇镇平里联袂举办“海峡龙舟竞渡邀请赛”系列活动,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海峡情”民俗画卷,令海峡两岸同胞流连忘返,期待着“三通”实现日,神龙飞架两岸来。

福建和台湾各地,民间在过端午节时,一般家庭都要吃粽子、挂艾蒲、饮雄黄、佩香囊等作“避邪”保健用。同时在自家门楣间插上艾叶、菖蒲,兼插禾稗茎以及榕树枝,象征老而弥坚。台湾民众采艾插榕的习俗,实际上也是一种思念乡里故土的寄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夏禹妃女娇化石的传说故事

全文共 1115 字

+ 加入清单

夏禹妃女娇化石传说故事

女娇是上古时代传说中涂山氏的女儿,夏禹姒文帝的妃子,仪容秀美,生性娴雅,是当地有名的美女,生卒不详。禹即天子位后,曾两次会盟诸侯,所选的盟址一次是涂山,另一次则是在会稽山。禹之所以把第一次诸侯会盟大会的地址选在蚌埠怀远涂山,就有报答妻子部族的意思。

夏禹妃女娇的传说

女娇化石

传说大禹跟女娇结婚后,只在家待了四天,便忙着离家治水去了。留给女娇的,就只有守望的流光,13年过去了女娇也成为一位中年妇人了。但她没有怨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她把对大禹的爱深埋在心底,采桑织布,教养幼儿,不使大禹分心,大禹才得以安心治水。

此外,还有另有一传说,大禹与女娇举行了婚礼,自辛日结婚,到甲日(前后只有4天)就外出治水去了。女娇追随大禹,也在附近的安邑安了家,照顾大禹的饮食起居。那几日工程正处于关键时刻,为了早日结束原始居民的哭声,赢得打通轩辕山战役的胜利,把奔流肆虐的洪水引向大海,大禹不得不旰衣宵食,吃住都在工地。大禹便与女娇约定,为了抢时间,在工地上设张鼓,女娇听见鼓声就来送饭,否则勿来。

可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有一天,大禹不慎碰落一块山石,石落击鼓。女娇听到了,就连忙带着食物来到了工地。却看见自己的丈夫化作一头巨大的黑熊,一爪操钎,一爪执斧,在河中浪头跳跃,专注地开凿轩辕山。

原来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头面目狰狞的大熊,女娇大惊失色,扔下手中的食物,慌乱又惊恐地奔逃而去。

大禹见状,也赶紧追了上去,他想向妻子解释清楚。急切中,他居然又忘了要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他边追边喊,可是他越喊,女娇越不敢停留。就这样,一追一逃间,女娇跑到了嵩山之下,终于力竭而止化成了一块大石。夏禹心急如焚。大禹的部属闻讯赶来,也都十分唏嘘。细心的伯益发现,女娇的石像中传来空洞的声音,原来女娇已经怀孕了。

大禹见母子俱化为石,更是悲痛不已,他对石头喊道:“还我儿子。”石像的肚腹应声开启,一个男婴就此降临人世。

由于是启石而生,天赋异秉,他的名字便叫“启”,他就是未来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开创者夏启。

禹开凿轩辕山,丧妻得子的故事见于《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引《淮南子》:“禹治洪水,通轩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因此,《楚辞天问》里屈原问道:“焉有龙虬,负熊以游?”“龙虬”指大禹,“熊”指鲧。鲧腹生禹,那么禹变成大熊也是可能的了。

禹即天子位后,曾两次会盟诸侯,所选的盟址一次是涂山,另一次则是在会稽山。禹之所以把第一次诸侯会盟大会的地址选在涂山,就有报答妻子部族的意思。

为了纪念女娇夫人,至今嵩山南麓仍然建有启母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于清明节有哪些传说?清明节什么时间扫墓最好?

全文共 1080 字

+ 加入清单

马上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到了,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已经成为了我国流传已久的民族文化。在扫清明节墓这天其实是有着很多讲究的,就比如说什么时间去扫墓才是最佳时间。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专门整理了一下清明节扫墓的最佳时间,而且这里面还有着一些有趣的传说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在我们现在,很多人会选择清明节的前一天去扫墓,然而这一天去扫墓到底有没有作用呢?其实在这里还有着一个传说。据说这一天与我们的古代英雄韩世忠和梁红玉有关,而且清明节的前一天还被叫做“韩式节”。说是以前有一位皇帝将自己的忠诚大将韩世忠与梁红玉夫妇给错杀了,事后这位皇帝感到非常的愧疚,于是便请了一名道士进行做法,使得全国只要是在清明节前一天给自己家扫墓的人们所敬献的东西全部都会转移到韩氏的名下。所以说啊,清明节前一天去上坟的,对于自家的祖先来说,你所供奉的东西他是一样也收不到的。

不过还有传说说是清明节在地府是要开阴间大会的,那些没有子孙的鬼魂是不能参加这次大会的。而那些参加大会的鬼魂们都必须要举着子孙所送来的旗子入会场。因此现在清明节上坟的时候,人们都会在已经过世的先祖坟上插上一支用纸剪出来的旗子。所以说清明节上坟的时间又必须是在清明节之前,而不是清明节之后。然而这个传说似乎又跟前面的那个传说冲突了,但是不打紧,最佳时间其实就是在清明节当天的上午。因为那个时候阴间大会还没有开始,赶在上午把旗子送过去就没事啦,而且供奉的东西也能落在祖先的手上了。

有一些地方的习俗也是在清明节的当天进行扫墓,因为清明节这一天嫁出去的女子都会要回来给自己的父母上坟,他的兄弟们就得招待她。“早清吗,晚十一”的意思说的就是清明节上坟时间在12点之前,上了坟,扫了墓之后才可以吃饭,而十一上坟则是在吃了午饭之后再去。不过有的地方说是上坟在清明之前,但是不烧纸,烧纸是房子清明当天烧,据说当天烧的值钱价值会翻倍,相当于你烧了十亿冥币,到了祖先手上就变成了二十亿。

在福建闽南地区的习俗是不一定是在清明节这个期间进行扫墓,主要是分为两种。泉州一代是在清明节的前后几天进行,漳州一代则是部分人士会选择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的时候去扫墓。另外客家人通常会选择在春节之后去扫墓。

事实上随着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扫墓的时间也是有着微妙不同的,方式也是有着不同的。一般清理完坟墓的环境之后,比如杂草灰尘什么的,之后首先要祭拜的便是土地爷,其次才是击败祖先。祭拜玩了之后再用小石头压伤“墓纸”,这便是代表着已经将坟墓修缮或是清理完毕了。在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吃热食的,指挥吃一些冷的润饼,而这也是源于寒食节的一些习俗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