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夏天孩子须警惕哪些事情发生(最新五篇)

浏览

7696

文章

5

篇1:警惕!举高孩子摇晃易发生意外伤害,请停止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父母在跟孩子玩耍打闹的时候,都喜欢将孩子举高高,因为这样孩子很开心,但是您是否知道,有时候使劲举起孩子摇晃发生意外伤害呢?

婴儿长大后学习能力受影响

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加拿大的研究人员进行了10年之久的研究后发现,凡在婴儿时期遭受婴儿摇晃征候群的婴儿,长大后仍会为有关神经及其他方面的毛病所苦。根据统计,每10名曾患婴儿摇晃征候群的婴儿中,有2名会死亡。而在未死亡的婴儿中,55%的孩子的脑部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能力。65%的孩子会有某种视觉上的问题。

所谓婴儿摇晃征候群是指大人抱着婴儿的躯体予以剧烈摇晃,造成颈椎部位前后剧烈晃动,切断流向脑部及眼部的血液,结果造成了医药无法弥补的伤害。

加拿大关于婴儿摇晃征候群的研究报告的主作者金恩表示,婴儿脑部遭到摇晃将会改变他们的一生。婴儿时期脑部受到严重摇晃并导致婴儿摇晃征候群的婴儿,40%由于产生了严重的智力损伤,影响到其以后的自我生活能力。婴儿在遭遇摇晃后,如果出现发抖的身体症状,就可基本确定该名婴儿脑部已经遭遇到了伤害。

金恩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1988至1998年间研究了婴儿时期遭摇晃婴儿的个案,他们共发现了364宗符合“婴儿摇晃征候群”定义的个案。在这364宗个案中,婴儿脑部遭到摇晃的中间年龄为4~6个月,56%为男婴。金恩研究的364宗个案中,19%婴儿死亡,22%在出院后并没有显示任何健康上的问题,但追踪研究又发现,这些婴儿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也问题丛生。金恩指出,婴儿时期遭摇晃暂时没有出现健康问题的婴儿,一般在长到四五岁时便会出现学习及行为上的问题。这些儿童不但需要专家护理人员的长期照顾,也往往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一定要用手托住婴儿的头

婴幼儿的颈部肌肉十分软弱,而相比之下,婴幼儿头的重量并不比大孩子的头轻多少,所以婴幼儿颈部肌肉所承受的力要远远大于大孩子,同时婴幼儿的心脏的力量也不是那么强劲,因此一旦因剧烈摇晃而使血管断流,导致的伤害将是永久性的。

金恩也同时提醒年轻父母,把婴幼儿背在背上行走或做一些较大活动量的事情,也是不适宜的。因为婴幼儿的头有时会前仰后合,而父母亲可能并不知道,结果造成了伤害。也有人喜欢将婴幼儿束在胸前,金恩提醒,束在胸前虽然强于后背,但是在弯腰时一定要用手托住婴幼儿的头,当然最安全保险的还是别用带子把婴幼儿束在胸前或背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孩子黑眼圈家长应警惕鼻炎的发生

全文共 832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眼圈家长警惕鼻炎发生?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无端的出现明显的黑眼圈,家长们就要考虑自己的孩子受否患上了过敏性鼻炎。据相关的五官科专家指出,因为儿童鼻子、眼睛的位置很近,过敏性鼻炎会造成鼻塞,导致静脉血液回堵在眼睛周围,因此形成明显的猫熊眼。因此日常预防鼻炎尤为重要。

一、小孩突发黑眼圈可能是鼻炎

有一次小星陪妈妈去买菜,邻居王大妈看到小星两只小眼睛下顶着明显的黑眼圈,就问小星是不是因为读书太累了,连黑眼圈也出来了。小星妈妈就开始大吐苦水,其实小星的黑眼圈是因为鼻炎所致的。王大妈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鼻炎也会引起黑眼圈呢?

据相关的耳鼻喉科专家表明,因为儿童鼻子、眼睛的位置很近,过敏性鼻炎会造成鼻塞,导致鼻黏膜肿胀,血液循环不良,静脉血液回堵在眼睛周围,因此形成明显的猫熊眼。如果日常不怎么劳累的孩子出现了明显的黑眼圈,家长就要考虑他是否患上了过敏性鼻炎。

加上鼻泪管上下相通,因此过敏性鼻炎的孩子通常也有过敏性结膜炎,如果孩子经常揉鼻子、揉眼睛,黑眼圈颜色就越深,面积也越大。

二、孩子日常如何预防鼻炎

另外,如果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因鼻塞而用口呼吸。那么,久而久之就可能出现鼻梁扁平、硬腭高拱、切牙外突、牙齿排列不齐等等的问题。因此,鼻炎的预防是尤为重要。1、增强体质,劳逸结合,加强锻炼

在工作之余应适当进行体育活动,如跑步、游泳、爬山、打拳,能加强呼吸道的防御能力,增强肺活量。这里特别推荐游泳,因为这项体育活动还能帮助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增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2、避免传染

平时注意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卫生,尤其是空气要定时更新,也可以在屋内经常用食醋熏蒸。冬季急性鼻炎流行期间,要注意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外出时要加戴口罩。3、避免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的各种因素

如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受凉、饮酒、吸烟等。4、使用空调时常开窗换气

空调温度湿度要适当,控制吹空调的时间和次数,保持充足睡眠。5、中草药预防

受凉后,可及早服用生姜红糖水以驱除“寒邪”。感冒流行期间可服用荆芥、防风、板蓝根、生甘草等配成的中药,以减少发病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夏天孩子须警惕哪些事情

全文共 797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的健康是父母都很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小宝宝更要注意健康,现在很多的年轻的父母也很关注夏季孩子的护理的工作,下面介绍下夏天孩子须警惕哪些事情吧?

一、在空调房里待的时间不宜过长

长时间使用空调的房间因门窗紧闭而使室内新鲜空气含量少,孩子在冷而干燥的空气中时间过久,呼吸道及消化道抵抗力会下降,可能引起起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等疾病,所以妈妈们一定要保证孩子足量的户外运动,切不可因为天气过热就把孩子关在空调房里。

二、饮料不宜多喝

相比无味的白开水,酸甜可口的饮料更受孩子欢迎。金奇仕指出,饮料虽然喝起来很过瘾,但是过量的话,会给他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汽水、果汁、可乐等,由于含有较多的糖分及电解质,过多摄入,会影响其食欲和消化功能,出现不好好吃饭、好动、情绪不稳、爱哭、腹泻、爱吵闹、发胖等症状。

更值得注意的是,饮料带走的不仅是宝宝的胃口,还会导致钙、铁、铜等营养物质流失而营养缺乏,影响宝宝的健康。比如,碳酸饮料会影响钙质吸收,偏爱碳酸饮料的宝宝约有六成缺钙,造成宝宝发育迟缓。因此夏季儿童出汗较多时,最好多喝白开水。

三、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日天气炎热,家长怕孩子上火,往往只给孩子吃清淡的食物,实际上这样做并不好。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过于清淡的饮食,会导致孩子出现营养障碍。金奇仕指出,夏季幼儿的饮食,仍应多样化,新鲜的鱼、肉、鸡蛋、猪肝等,都是应该吃的,可做成粥,既便于幼儿消化,又有营养。

四、生冷食物不宜多吃

夏季各种瓜果较多,家长常会做一些爽口的凉菜,一家人同桌进食时,若生冷的凉菜、瓜果无意间让幼儿吃得过多,往往会使孩子消化功能紊乱,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等,因此需特别留心。

五、大汗后不宜冲凉水澡

幼儿夏季极易出汗,如用冷水洗澡,会使其全身毛孔迅速闭合,血管迅速收缩,进而影响到其机体功能,容易使幼儿生病,因此夏天孩子大汗后,洗澡仍以温水为宜。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夏天孩子须警惕哪些事情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预防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区里易让孩子发生危险设施,家长得时刻警惕!

全文共 1201 字

+ 加入清单

到暖季,小区里就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或鬼哭狼嚎······不管孩子是笑,还是闹,我们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因为,那些“冰冷的凶手”不会承担任何愧疚和责任!

隐患1:秋千

荡秋千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玩的游戏,玩时发生意外通常是因为秋千的链条(或绳索),比如宝宝不按常规荡起落下,而是在原地绕着秋千链条转圈圈,这样很可能会被勒住脖子;同时也有被金属链条夹伤手的事件发生。此外,当宝宝从正在荡起的秋千旁走过时,可能会被撞倒而受伤。

应对之策

在宝宝玩秋千之前,家长要先检查秋千链条的衔接口是否牢固,链条的小孔径最好小于0.8厘米,以免宝宝的小手卡进去造成伤害。

小宝宝建议使用塑料或橡胶材质的马鞍式秋千,较大一点的宝宝可以选择木制和金属秋千。

教导宝宝双手要紧紧抓住秋千绳索,等秋千完全停下来后再下来;不要在秋千上站着或跪着,只能坐着;不能将秋千绳索缠在脖子上转圈;也不能在秋千周围停留。

隐患2:滑梯

滑梯具有多项功能,可以锻炼宝宝的攀爬能力等多种运动能力,帮助刺激前庭觉系统的发展,但其危险性不可忽视。比如,铺在滑梯下方的缓冲地垫不合标准,宝宝滑下来后因地面冲击力太大而受伤;或者小朋友之间争抢、推挤而从高处跌落等。

应对之策

在宝宝滑滑梯之前,要先检查缓冲地垫是否为弹性材质,并有足够厚度;滑梯是否安装牢固;扶手或是滑槽旁的护栏高度是否到宝宝的腰部等。

小宝宝只能玩高度在1.5米以下的、坡度较缓的小滑梯。

教导宝宝手扶栏杆,从台阶一步一步爬到滑梯顶部,不要从滑梯倒爬上去;并总是脚朝下滑,上半身保持竖直;滑前先看清底部是否有其他小朋友,滑下后要立即起身离开。

当宝宝在玩滑梯时,若是有拱门或护栏设计的密闭式滑梯,家长应站在滑道的底端;若是开放式滑梯,则应站在滑梯的两侧,以随时预防宝宝从两旁摔落。

隐患3:跷跷板

跷跷板是需要两个宝宝合作完成的游戏,它的意外发生通常是因为坐在一端的宝宝突然从跷跷板上跑开,而致使坐在另一端的宝宝来不及反应,从上面翻落下来。

应对之策

给宝宝选择较低矮的跷跷板,玩之前要先确定有无零件缺失、锈蚀等问题。

跷跷板的一端应只坐一个宝宝,且两个宝宝的体重相当,面对面坐好,不要背对着背坐。

叮嘱宝宝用两手紧紧抓牢把手,不要试图触摸地面或放空;两脚自然放在两侧,不要蜷缩在跷跷板的下方。如果有任何需要调整的,一定要先出声告诉大人。

当其他宝宝在玩跷跷板时,要让宝宝保持距离,以免被撞倒。

隐患4:沙坑

宝宝们都喜欢玩沙坑和水,但若不慎将沙扬到眼睛里后,将会对宝宝的眼睛造成损伤。而且,埋在沙坑里的坚硬物也会损伤到宝宝的手脚。

应对之策

宝宝玩之前要先检查沙坑里是否埋有异物,如尖石子、铁丝、钉子、树根、碎玻璃等。

家长随身带好湿纸巾,以便随时可以给宝宝擦手,并叮嘱宝宝不要用脏手揉擦眼睛。

教导宝宝不能乱抛沙子,当看到其他宝宝在抛沙子时要立即制止。

如果宝宝的眼睛里进了扬沙,或是手脚不慎被异物刺破,要立即清洁,必要时应去医院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警惕!孩子日常易发生的六大意外安全事故

全文共 2208 字

+ 加入清单

每到假期或周末,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高发,家长千万不能松懈,小编在此整理出了暑期儿童安全事故的预防手册,家长们警惕孩子日常发生的六大意外安全事故

溺水

事件回放:2009年6月30日,一名前来杭州萧山过暑假的10岁女孩,在蜀山街道和玩伴在池塘洗澡时,不幸溺水身亡;2009年6月25日傍晚,15岁的陕西男孩小赵,跳进贴沙河中嬉水,再也醒不过来了;2009年7月6日,一名11岁男孩在杭州建德一游泳馆溺水昏迷;2009年7月21日中午,一名11岁男孩和同伴在湖墅南路德胜路旁霞湾桥下的河里摸鱼,溺水身亡,孩子的父母是安徽籍民工,当时正在家里睡午觉。

支招:首先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不让孩子去水塘和河流里游泳,家长和老师可搜集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说给孩子听;其次,如果在游泳池游泳要让孩子特别是幼儿远离深水处。万一发生溺水,要做好急救措施,首先清理呼吸道,即口腔和鼻腔异物。然后让溺水儿童俯卧,用手按压其背部,把肺、胃内的积水排出后做心肺复苏,及时送去医院抢救和治疗。

烧烫伤

事件回放:2009年7月5日晚上,杭州一名妈妈准备给两岁的儿子洗澡,先往脸盆里倒了很多热水,转身去接冷水,谁知儿子在一边玩,一不小心踩在脸盆上,整盆热水都倒在了身上;2009年7月8日中午,在浙江温岭打工的贵州民工夏发勇因有事要出去,看到两个孩子在床上睡觉,就点了一段蚊香放在床附近的地上,出门后不久房子就起火了,结果造成夏发勇3岁大的女儿夏婷婷和2岁的儿子夏伟伟烧伤面积分别达到65%和66%。

支招:家长一定要注意看护好儿童,尤其是在就餐时,要防止汤汤水水意外倒翻,让孩子远离汤锅、火锅。刚会走路的孩子,喜欢摸来摸去,一定要让他远离热水瓶、烧水壶。另外,在给孩子洗澡时,也要先放凉水,然后再兑热水;家里炒菜做饭时,别让孩子进入厨房。被烫伤后要立即用冷水冲烧烫伤部位10至30分钟,或用冷水浸泡、冰块敷,直到没有痛感为止,然后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坠落

事件回放:2008年8月11日中午,住在三墩信鸿花园的一个5岁小女孩因为家门被大人反锁,想从窗户外区看大人回来了没,结果从5楼掉落下来,地面是水泥地,幸亏掉下来的时候被下面的雨篷挡了下,最后是手脚着地,内脏受损;2008年8月3日,住在打铁关的一个3岁男孩在家里玩耍时,不慎从12楼坠落身亡。

支招:孩子天性好动,千万别让他脱离你的视线。在美国、加拿大,法律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不可以独处,哪怕在家里也不可以,一定要有成人陪伴。孩子处于脱离监护的状态时,如果被邻居及任何人发现后报警,都要追究家长的刑事责任。

触电

事件回放:2006年7月3日,河南的姚家三姐弟来杭州游玩。当晚11点40分,在余杭良渚金家渡村,老二在卫生间洗澡时触电身亡,姐姐见妹妹好久没出来,看到卫生间里的水流进了房间,冲到卫生间门口大叫,但没人回应。于是转身爬到窗台,进入卫生间察看情况,结果不幸触电,也倒在了卫生间里。弟弟一看是触电,连忙回房间穿了双塑胶跑鞋,把电源拔掉,随后报警求助。但两姐妹都已身亡。经鉴定,死者使用的是二手电热水器,洗澡过程中热水器出现漏电现象,加上现场用电系统缺少接地线保护,也没装漏电保护器,埋下了触电事故的隐患。

支招:使用电热水器时要关闭电源,家有小孩最好在插座上装上防电的盖子。一旦触电,家人应立即关闭电开关,切断电源;如果离开关较远,可先用不导电的干木棍、竹竿、橡皮带等把触电的小孩与电源分开,再将小孩移到通风的地方,解松衣服,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吞异物

事件回放:2009年7月5日晚上,浙江省儿童医院接诊了数起因吞异物而受伤的儿童:一名4岁小男孩误将一段保险丝吞进了肚子。保险丝原先放在桌子上,儿子趁父母不注意,就拿在手上玩,一边在手上绕,一边用嘴巴咬,保险丝是铝做的,咬了一段吞进了肚子,足有3厘米;一名小男孩误吞了一枚5角硬币……

支招: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食品是三岁以下孩子的“危险食品”。当意外发生时,应采取如下措施:让孩子向左(右)侧位躺下,头向后仰。如异物在喉部附近,可以用手指伸进口腔,刺激舌根催吐,切忌手指不要在咽喉部乱动,以免将异物推向更深处;让孩子趴在救护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胸,按向头部冲击的方向拍其背部四下,让孩子尽量咳出异物,不要在孩子直立时拍打其后背,这样可能把异物震到气管的更深处。

交通事故

事件回放:2009年8月5日傍晚,在南京栖霞迈皋桥万鑫佳苑小区内,一辆挂外地牌照的小轿车从小区门口进入,由于小区门口有一点下坡,进来的小轿车并未减速,而司机可能并没看见在门口前方一个6岁的小女孩正蹲下系鞋带,一脚油门下去,孩子便被车子撞翻,导致小女孩当场死亡;2006年7月5日上午,6岁的杨家林放暑假从四川来到杭州,因为第一次到大城市里,杨家林脱离了大人的视线,在天城路和新风路交叉口,他并没走斑马线,而是沿着马路左拐走到南面,等大家过了交叉口发现杨家林没跟上,就等在路口,大声喊着“家林过来”。杨家林看看对面的大人,见路上车少,跑了起来,冲过路口,这时,一辆出租车开过来,杨家林一下被撞得弹了起来。

支招:大人带孩子出去,一定要看牢孩子,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一些巷子窄,叮嘱孩子不要巷子里嬉戏,以防汽车或电动自行车撞上。

看了这些需要注意的点,家长们是不是也提高起了自己的警惕呢!如果你想在线了解更多儿童外出该注意什么的小知识,可以到来查询阅读呦,多一份知识就是对宝宝多一份关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