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二时辰的亥时是几点【20篇】

浏览

5413

文章

125

篇1:长安十二时辰三大反派结局是怎样的?龙波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由雷佳音与易烊千玺所主演的古装历史剧《长安十二时辰》悄咪咪的开播了,虽说这部电视剧无宣传,就这么裸播的,但是播出后爆火,好评如潮,登上热搜榜居高不下。在豆瓣的评分中更是高达8.7分。随着剧情的发展,剧中已经出现了不少的反派角色,但是每一个被塑造的都是有血有肉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本剧中三大反派的结局是怎样的吧。

鱼肠在剧中喜欢的人是龙波,因为龙波曾经救过她的命,所以她对龙波是言听计从的。可惜的是,龙波的心里只有复仇,没有儿女情长。

后来龙波觉得鱼肠这个人不太好控制,所以在利用完鱼肠之后,他就将鱼肠****了。鱼肠为了龙波这么多事,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实在可悲。

周一围饰演的龙波也是一个反派角色,他原本是唐朝的士兵,真实名字叫萧规,和张小敬是战友。那时的萧规非常热爱大唐,为了守护大唐,他连自己的命都可以不要。萧规在战场上经历九死一生回到家中,却发现自己的姐姐被当地县令侮辱致死,他想为姐姐讨回公道,却发现官官相护,这让他非常愤怒,同时也对大唐充满了怨恨。

自此以后,萧规改名位龙波,他成立了蜉蝣这一反叛组织,妄图****皇帝,颠覆大唐,为姐姐报仇。

当然,有张小敬和李必在,龙波的阴谋肯定没能得逞,他最后死在了张小敬面前,也是蛮让人心疼的一个角色,若不是那些不公,他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吴晓亮饰演的曹破延是突厥狼卫头领,负责完成阙勒霍多计划,他也是一个悲情人物,以为自己是在为可汗尽忠,殊不知,他和他的手下都是弃子。

曹破延这个角色塑造得很好,有信仰,有原则,还疼女儿,与其说他是一个反派角色,倒不如说是立场不同,这部剧播出到现在,已经有不少观众都被他圈粉了,遗憾的是,他结局还是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坊是什么?为什么长安有108坊?

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已经很大力度的还原了一个盛世唐朝的景象,在长安城里面有108坊,每一坊大致可以理解为现在城市里的一个个区,只不过大小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毕竟长安城有108坊,而现在一个城市里的区却并不会有这么多。而且长安舆图上每一坊都是划分的很整齐的,不过这些坊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划分这么多?

大家在追剧时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坊”,剧中很多情节发生在“坊”内,什么是“坊”?它有什么用途?下面小编来为您揭秘! 坊市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上千年,它萌芽于西周时期,到了汉代就已经比较完善,而唐朝坊市制度则达到了顶峰。

坊市制度主要功能是把“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居民区称作“坊”,又叫“里”,或称“坊里”,是古代城市最基本的单位,而商业区则称作“市”,比如唐朝有“东市”和“西市”。

这样分开的目的是方便管理,维护社会秩序。具体到唐朝,“坊”又有哪些特点?《长安十二时辰》里很多事件都发生于坊间,它的治安又是如何维护的呢?下面小编邀请中国唐史学会的专家来解读唐朝的“坊”。

据史料记载,唐朝都城长安建于隋朝,总面积约为84.1平方公里,东、西、南三面各有一个城门,城内百业兴旺,城中人口最多时超过百万。比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此后几千年间,大唐长安一直是人类建造的最大都城,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城”。

建设和管理这么大的一座城,“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据宋敏求《长安志》记载,长安城的街数、坊数的设计都有所依凭。长安城区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宫城、皇城和外郭城。除了中轴线上的皇城和宫城,其余部分被纵横交错的 25条街道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坊”,东西两市各占两个坊,然后是民居,还有店铺、寺庙等,一共108个。可以说,“坊”是组成长安城的基础单位。

诗人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有云:“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描绘的就是“坊”整齐排列的景象。具体说,“坊”是什么样子呢?据考古发现,坊的形状呈正方形及矩形,大的面积达到80多公顷,小的也有近30公顷,有封闭的坊墙,有定时启闭的坊门。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毛阳光介绍说,唐朝长安城实行非常严格的宵禁制度,所有城门、各坊坊门都会在每天早晚规定时刻开闭。只有在特定的节日,比如上元节,这样严格的宵禁制度才会被暂时取消。

长安城内108间坊,这个数目也是有讲究的。它充分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城市的封建等级越高,其建立坊区的数目也越多。比如长安有108间坊,东都洛阳有103间坊,扬州、苏州约有60间坊,沙洲仅有四间坊等。

这么多坊除了居住,还有哪些其他功能?在大唐长安,除了东西两市,几乎所有的坊都存在商业性质,拥有各种娱乐活动。有的坊集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是大唐文人骚客、商旅以及朝臣最爱的去处之一。

我们看到《长安十二时辰》里抓捕狼卫的过程中,坊间发生了很多恶性事件。在历史上,面对偌大的长安城以及众多的“坊”,人们又是如何管理和维护其治安呢?据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杜文玉介绍,长安城中,有一种叫做街铺的设施,史料称之为武侯铺。按照唐朝制度的规定,朝廷在城门、每个坊的坊角,均设有街铺。

街铺的大小不一,大城门的规模最大,有兵士约100人,其次是大铺有30人,小城门20人,小铺5人。当时长安城中街铺数量有100多个,而配置兵士达到数千人。杜文玉说:“街铺的主要职责就是巡查街道,相当于现在我们的治安点。街铺的兵士就是长安城的巡警。一旦他们抓捕到罪犯,会交给京兆府、长安县、万年县这三个政府机构,由他们来审理,同时这三个机构也有维护城市治安的职能。”

据史料记载,一些恶性事件,比如恶少、江湖人士逞能滋事在坊外或有发生,可坊内却很少见。说明坊制和街铺的设立对城市的治安与稳定起了很大作用。综合来看,大唐长安城内,整齐排列的“坊”,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有助于城市美观、维护城市面貌的同时,还给治安带来了很大帮助,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城市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长安十二时辰原著结局是什么?李泌张小敬结局如何?

全文共 1359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也即将开播,这部同样是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讲述的却并不是普通的情爱故事,而是大唐退役军人张小敬与靖安司实际主脑李泌,联手揭穿敌人想要在上元节破坏长安城的阴谋,解救了长安城的百姓们。张小敬来到长安城已经有九年的时间了,但是却只在这一次事情之后第一次哭,那么,事情解决之后,张小敬和李泌又是什么结局呢?

张小敬原本是唐朝的军人,后来退役后成为了长安城的一个地方安保,因为处事不当违反唐律被关押进了监狱,负责长安城保安工作的靖安司发现有可疑人进入了长安城,为了查明真相,便要求张小敬戴罪立功,务必将敌人的阴谋拆穿。

张小敬经过多番查探,发现敌人是要在上元节的晚上制造爆炸,虽然越查越深,张小敬发现就连靖安司都有敌人的内应。

在这过程中十分危险,张小敬从一开始只是为了活命,到最后有了想要保护全城百姓的责任感,这是他的成长。张小敬和李泌终于在上元节的最后最后一刻,阻止了敌人的行动,揭穿了敌人的真面目,阻止了灾难的发生,解救了长安城的百姓。

在结局中,李泌向张小敬给出了赦免他无罪的承诺,也透露出他会离开长安城的消息,他说:“这一次我身临红尘,汲汲于俗务,却落得道心受损,若不回山重新修行,恐怕成道会蹉跎很久。”而张小敬从他干涸已久的眼窝中流出一滴眼泪,那是他来长安九年第一次流泪。

《长安十二时辰》李泌最后的结局是和张小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拯救了长安城的百姓,而李泌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选择了归隐山林。

张小敬不再是死刑犯的身份了,拯救了长安百姓的他成了一个英雄,但是他没有继续在朝堂上任职,而是选择一个人离开了,在离开之前他留下了自己来长安的九年里第一滴泪。

还有李泌的下属檀棋,她和张小敬之间是有感情戏的,虽然身份是他们在一起的最大障碍,但是从李泌的话中可以看出,檀棋最后会选择追随张小敬。

故事中另一个让张小敬比较看重的姑娘是闻染,很多人都以为闻染和张小敬会发生什么,实际上张小敬对闻染只是出于对战友女儿的关照而已,闻染这个角色还是挺讨喜的,最终的结局也还算不错。

最后说说《长安十二时辰》的大反派,当真是全篇最败笔的地方了,有人说就算最后的反派是太子,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竟然是一个籍籍无名的贺东,好像结局和前面的故事完全没有关系,这个结局的设定算是个bug。

在小说《长安十二时辰》里,李泌最后和张小敬联手破获了幕后黑手的阴谋,最后李泌因为看透了红尘里的丑恶最后选择了回乡归隐。

由马伯庸小说改编,雷佳音和易烊千玺主演的古装探案网剧《长安十二时辰》讲述了易烊千玺扮演的李泌和雷佳音扮演的张小敬联手粉碎了突厥人企图以“阙勒霍多”毁坏长安城的阴谋的故事。

在故事的结局里,李泌和张小敬虽然保护住了长安城和城内百姓的安全,但是却毫无任何欣喜。因为经此一役,大唐的朝堂动荡不安、风雨迭起,而这些阴谋也永远都无法摆在明面上进行处置,这一场“战役”可能过去一两年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人知道。

而最令李泌和张小敬无力的是,他们明知道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却对此毫无办法,因为真凶已死贺知章也病重不起,他们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一切的来龙去脉。

最终,李泌不但帮助张小敬赦免了死罪,他还将自己的侍女檀棋托付给了张小敬。而李泌自己则打算回山里重新修行,不再与这些红尘俗世相互牵扯。因为他明白,一旦在这红尘中待久了,人心就会变得欲壑难填,而这不是他所求的“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时辰表对应时间 十二时辰各代表什么时间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时辰对应时间如下: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在我国古代,一昼夜被划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十二时辰详解: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

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佚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未时是几点?十二时辰是怎么划分的?

全文共 395 字

+ 加入清单

“未时”是在午时之后,申时之前,按照现在的计时方法来看,就是13-15点之间。这个时间点太阳正在一点点西落,因此古人也将未时称为日昳,或者日跌、日央。

古人按照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现在的两个小时,正好就是24小时。十二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时的时间是23-1点,丑时的时间是1-3点,寅时的时间是3-5点,以此类推。

除了时辰,古代的时间单位还有“刻”,一个时辰分为八个刻度,每刻度等于现在的15分钟。另外还有一种特有的时间单位“更”,就是电视中常见的打更,打更只发生在晚上,时间从19点开始,到5点结束,每更的时间约2小时,一昼夜一共分为五更,19-21点为戌时一更,21-23点为亥时二更,23-1点为子时三更,1-3点为丑时四更,3-5点为寅时五更。

古人白天通常靠铜壶滴漏或者日晷计时,晚上则靠听打更来辨别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长安十二时辰幕后黑手是谁?真的是贺知章吗?

全文共 1235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贺知章这个名字,大多数了解的并不多的人,都以为他是一个像李白那样的纯诗人,但其实,古代诗人们大多数也都是有官职的,李白因故不能参与科举做官,后来得到的官职也很小,但是贺知章不一样。在《长安十二时辰》当中,李必甚至一度认为制造一切事情的幕后真凶就是贺知章,那么贺知章真的是幕后黑手吗?

长安十二时辰应该说这部剧的节奏很好,服化道非常细致,大量使用长镜头,有电影质感。演员演技在线,剧情在线,每个人物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是非常丰富立体的。千玺作为新人演员的表现也不错,他的台词多还长,但是发音很稳。而很多人想知道剧中的内鬼是谁呢?

这算是诚意十足的一部古装剧。曹盾从剧本到拍摄到演员都让人欲罢不能。一口气追平所有更新,节奏紧凑宛如美剧。这一次,雷佳音和易烊千玺赌对了。

藏在靖安司中的内鬼就是贺东,贺东同时也是整件事情的幕后黑手,很多人对此表示很惊讶,因为贺东是贺知章的养子,而贺知章是靖安司的最高掌权者,贺东竟然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其实也很好理解,正因为贺知章是靖安司的最高掌权者,贺东作为贺知章的儿子,靖安司的人对他根本不会有防备,这样贺东知道靖安司的消息就方便了很多。

其实在小说原著中,关于整件事情的幕后黑手其实所有线索和证据指向的都是贺知章,因为贺知章是太子那边的,而太子生性纯良,不喜欢做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但是朝堂上不断有人诬陷太子,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贺知章才想到演一出戏,将太子成功的送上皇位,顺便将那些威胁到太子地位的人全都铲除掉。

幕后黑手改成了贺东电视剧版本改了最终结局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贺知章是历史知名人物,这样写很多人都觉得的是在抹黑历史知名人物,所以才将幕后黑手改成了贺东。

不过,虽然最后的结局改了,但是一点也没有影响到这部电视剧的精彩之处,住了抓住幕后黑手,张小敬和李泌之间的对手戏很有看头,同时龙波的部分也很精彩,令人印象深刻。热扎依饰演的檀棋亮相后也迅速惊艳了观众们,而她的演技也获得了观众们的认可,总的来说,这部电视剧能够得到观众们的喜爱是由原因的。

在《长安十二时辰》小说中,贺知章其实是李泌一开始以为的幕后元凶,但是直到最后一刻他才发现,真正的幕后主使其实是贺知章的养子贺东,而贺东之所以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贺知章。

为什么贺知章的嫌疑最大呢?因为贺知章对太子非常忠诚,他的动机就是为太子铲除一切的阻碍,好顺利走到皇位上去,但是马伯庸又没有把贺知章设定为真凶,真凶成了贺东,从李泌的分析来看,贺东是为了自己的养父贺知章,因为想父亲所想,所以才做父亲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

对于贺东的这些行为,李泌是用孝心来解释的,他说贺东是一个极其孝顺的人,可实际上,大家可以把贺东理解为是背锅的,被贺知章当成真正的幕后主使,因为小说中虽然把贺东设定成了真凶,其实一开始主导这一切的就是贺知章。

结合贺知章最后的结局,其实下场比贺东更像是幕后主使,小说结局中贺知章不仅告老还乡,而且没过多久就病逝了,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他辞官是因为犯了错,而并非是因为身体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长安十二时辰圣人怎么落单成了偷猪贼,还被六品小官狠揍?

全文共 1691 字

+ 加入清单

龙波找到了圣人要和他当面对质,为死去的兄弟要一个公道,但是圣人却清楚记得第八团所有兄弟的名字,让龙波有些感激涕零。不过他们还是劫持了圣人,但是圣人却自己偷偷溜走了,结果一个皇帝却被百姓当成了偷猪贼喊打喊骂,他想要拦住一个官员的车,结果对方不认识他,还将他痛打了一顿,皇帝做到这个份上,其实很多观众看着一点也不心疼,反而还觉得很解气。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圣人是一个非常自以为是的人,好多网友都看不惯他,但是由于他在剧里的地位最高嘛,谁也不敢把他怎么样,网友想出气都没办法。可是现在这个至高无上的圣人居然被人当成糟老头子打了,而且还不止一次。

圣人落到了龙波手里之后,乘着龙波和张小敬没注意的时候偷偷的溜走了。可是逃脱的圣人并不好受,他先是从猪圈出来被当成了偷猪贼,浑身衣服都破破烂烂的又有一身恶臭,这样的外形谁会认为他是大唐的圣人呢,只会把他当成一个落魄的叫花子吧。

所以当圣人当街拦住一辆马车,还说人家运气来了,想要上马车的时候就被马车里的人打了一巴掌。圣人都懵了,估计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挨打吧,龙波都没有打他,倒被一个买的正六品小官给打了。不过为了重新当上皇帝,圣人忍了,他说只要肯帮他,他必有重赏。

可是他那个样子谁相信他呀,而且遇到的还是一个不讲理的买官的小人,当场就被打倒在地了。这一段感觉看的特别爽,编剧还挺大胆的,居然让圣人当街挨揍。不过这样也好,也让圣人知道知道他在皇宫里是圣人,出了宫他其实连个普通百姓都不如。

皇帝做到他那样也真是挺惨的,现在的圣人信任的也只有郭利仕了,谁都想让他死,不管是太子还是林九郎,都想让圣人悄无声息的死在宫外才好,这样就没人阻碍他们得到最高的权力了。所以张小敬才说其实圣人在他和龙波手里才是最安全的,可惜呀圣人不明白这个道理。《长安十二时辰》,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大结局阶段。

在马伯庸的同名原著小说中,灯楼是中段的重头戏。张小敬在灯楼内,与萧规斗智斗勇,最终拼尽全力,将一场本来可以毁灭长安的大爆炸,把损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不过这一幕,在剧版《长安十二时辰》中,被大幅削减。周一围伟饰演的龙波,非常草率地,就将引爆灯楼这个重任,交给了雷佳音扮演的张小敬。而张小敬所做的也极为有限,他仅仅是砍破了一只麒麟臂,就化解了这场铺垫全剧的大危机。

也许是因为在马伯庸的小说中,灯楼爆炸,场面实在是太过宏大,制作资金捉襟见肘;也有可能是在这个场景中,上万长安民众伤亡,在剧版《长安十二时辰》中不便表现。总之灯楼的大爆炸被一带而过,取而代之的是,圣人与林九郎等人,在花楼的宫廷戏。

实事求是的讲,这段戏也还算得上精彩。但是前后剧情的脱节,就带来了这样一个漏洞。周一围饰演的萧规,带着他的几个兄弟,似乎大摇大摆的就闯入了花楼之内。这不禁让观众们在弹幕上纷纷吐槽:皇上的安保工作,是不是也太草率了?怎么大摇大摆的,就轻松突破了保护圈,挟持了皇上?

要知道,在马伯庸的小说中,这一幕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因为在这之前灯楼的大爆炸,不但造成了巨大的混乱,而且将皇上、大臣所在的花楼,也炸塌了一半。而萧规等人,又是通过地下水道秘密潜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皇上身边,防守力量如此的空虚。

但是剧版《长安十二时辰》中,因为灯楼并没有爆炸,也没有造成骚动、混乱,皇上身边的安保力量,更是毫发无损。萧规等区区几人,就这样杀到皇上身边,确实让人不能理解。

其实《长安十二时辰》,进入到尾声阶段,在制作上仍然算得上用心,但是在剧情处理上,确实有着不少漏洞。毕竟故事发展,已经完全脱离了原著小说,而且很多的情节,以及角色之间的对手戏,明显拖沓,有注水拖戏之嫌。

不过总的来说,《长安十二时辰》仍然算得上是一部好剧。从现在的故事展开来看,皇上的状况颇为微妙,不论是太子,还是林九郎,这两派力量,在营救皇上这个问题上,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任何一方如果成功救驾,那么自然可以洗刷自己叛乱的嫌疑,并且赢得皇帝的信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利落的杀掉皇上,似乎又可以把罪责推到另一派的头上,借此独揽大权。难怪此时的皇上,只信任郭将军一人。而我们也不难推断,最后完成营救的,应该是张小敬与李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长安十二时辰圣人赦免张小敬了吗?圣人失踪为什么其他人都不寻找?

全文共 1941 字

+ 加入清单

圣人口口声声说自己不希望把江山交给一个不懂得民间疾苦的太子,但事实上,圣人他自己才是真的不懂民间疾苦,太子反而比他明白的多。圣人被龙波劫持,张小敬和龙波都一直在好好的保护他,可他偏要自己溜走,还想让人将自己送回去,却不知道自己准备托付江山的林九郎一直在忙着弹劾太子,他一点也不希望看到圣人活着回去。

萧规挟持皇上出逃,明明张小敬和檀棋能救人,为何迟迟不动手?时机尚未成熟,张小敬不能救,一旦救下了圣人,萧规就成了弑君的罪犯,就连他们的第八团也会背上谋逆的罪名,第八团的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大唐的罪人。

张小敬对萧规说:不能让第八团背黑锅,咱们的兄弟是守大唐死的,不能让他们的后人,没脸给他们上坟。我想让你活着,干干净净地活着。以张小敬和檀棋的身手,救下圣人应该不难,但他从萧规挟持圣人的时候,就没有想要马上救下圣人,而是顺势挟持了扮做严太真的檀棋,并告诉檀棋一切要听他的,他有信心救下圣人。

圣人张小敬要救,萧规他也想救,所以,张小敬在等待一个既能够救圣人,又不至于害萧规的时机。

在上元节从死牢里出来的张小敬,一天之内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因为抓贼人被放出来,但是最后要抓的贼人却是自己过命的兄弟;——因为抓贼人,他亲手杀死了自己在地下城的暗桩,第八团的兄弟丁老三也因他而死,他要保护的闻染为死了。

圣人被萧规挟持,如果他贸然救下圣人,发生了“用伏火雷袭击花萼楼”如此大的事情,圣人震怒之下一定会追查到底,到时候,萧规怎么办?自己是死囚,萧规也免不了一死,他们第八团将从此从大唐的历史中抹去,即便后人会想起第八团,恐怕也是因为第八团的兵曾经刺杀过圣人。张小敬觉得,不能让第八团的兄弟背这个黑锅,那样对他们来说就太不公平了。

所以,他在等待时机——他会给圣人讲他们第八团当年遇到的一切事情,以及活下来的九个人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他们曾经誓死守卫边疆,退伍后,九个人却被朝廷遗忘。在权贵的欺压下,死的死、坐牢的坐牢的。萧规觉得朝廷对他们太苛刻了,才有了刺杀圣人的想法,如果圣人能答应不再怪罪萧规,同时给第八团所有死去的战友荣誉,张小敬会让萧规放了圣人。

不是常说,人活着就是因为信仰吗?第八团就是张小敬等人的信仰,而他们信仰的内容就是:第八团的故事得流传下去。当年烽燧堡一役活下来的只有九个人,这九个人中,只有闻无忌的女儿闻染生活在长安,闻染就成了他们的希望,他们希望第八团的故事,通过闻染让更多的人知道,再不济,闻染的子孙后代应该知道,然后一代代流传下去。

然而闻染却死在了王蕴秀的刀下(话说这个王蕴秀哪都有她,也是够讨厌的了)。闻染死了,张小敬和萧规的希望没了,第八团怎么办?这是闻染死后,萧规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因此他临时改变计划,亲自上了花萼楼。

本来萧规是打算手刃圣人的,可是当圣人说出他们第八团成员的名字、说出他是旗手时;以及,圣人知道当年班嘉运把第八团的兵当成了诱饵,吸引敌军来袭击烽燧堡,然后一举把敌军歼灭,只是第八团却只活下来九个人……

圣人知道当年所有事情的真相,并且于去年杀了班嘉运。到这个时候,支撑萧规的所有理由瞬间崩塌——原来第八团并没有被遗忘。箭已在弦上,他不杀圣人,就是圣人杀他,萧规没有选择。想到了张小敬说的可以带圣人去看民间疾苦的话,他决定先挟持圣人再说。

龙波翻出鱼肠留下的衣服,让张小敬交给檀棋换上,圣上和张小敬偷偷做交易,他自诩有天助,所以这么多年遭遇暗杀无数至今毫发无损,圣上承诺赦免张小敬无罪,赐封檀棋为五品大员,而且可以世袭,否则龙波一旦发现檀棋是假冒的,他们都会有生命危险,张小敬对他置之不理。

为了第八团,为了萧规,张小敬也会救下圣人的。只可惜,在第43集,圣人逃跑了,而萧规决定和张小敬一起先找到圣人再说。

逃脱的圣人并不好受,他先是从猪圈出来被当成了偷猪贼,浑身衣服都破破烂烂的又有一身恶臭,这样的外形谁会认为他是大唐的圣人呢,只会把他当成一个落魄的叫花子吧。所以当圣人当街拦住一辆马车,还说人家运气来了,想要上马车的时候就被马车里的人打了一巴掌。圣人都懵了,估计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挨打吧,龙波都没有打他,倒被一个买的正六品小官给打了。不过为了重新当上皇帝,圣人忍了,他说只要肯帮他,他必有重赏。

可是他那个样子谁相信他呀,而且遇到的还是一个不讲理的买官的小人,当场就被打倒在地了。这一段感觉看的特别爽,编剧还挺大胆的,居然让圣人当街挨揍。不过这样也好,也让圣人知道知道他在皇宫里是圣人,出了宫他其实连个普通百姓都不如。

皇帝做到他那样也真是挺惨的,现在的圣人信任的也只有郭利仕了,谁都想让他死,不管是太子还是林九郎,都想让圣人悄无声息的死在宫外才好,这样就没人阻碍他们得到最高的权力了。所以张小敬才说其实圣人在他和龙波手里才是最安全的,可惜呀圣人不明白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对应的时刻数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1

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十二时辰是指丑时、寅时 、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 、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2

十二时辰制 。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3

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对应时刻数分别是:【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名破晓、旭日,指太阳刚露脸,初升的时间。【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名早食,也是吃早饭时间。【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申时】(15时至17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酉时】(17是至19时)日入,又名日落、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4

十二时辰的读音

十二时辰发音:子zi(第三声)、丑chou(第三声)、寅 yin(第二声)、卯 mao mao (第三声)、辰 chen(第二声)、巳 si(第四声)、午 wu(第三声)、未 wei(第四声)、申 shen(第一声)、酉you(第三声)、戌 xu(第一声)、亥 hai(第四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长安十二时辰李必说自己比李白强,历史上李必有多厉害?

全文共 2924 字

+ 加入清单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因为背景是唐朝时期,所以也难免会让人想起唐朝的那些厉害的诗人们,再加上皇帝是李隆基,所以也会让人想到李白。剧中的李必也说过,自己远比李白要厉害。在剧中我们或许是看不到了,毕竟整部剧发生的时间只有一天,而历史上的李必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他是不是真的比李白要厉害?

《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这一年,正是李白写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扶栏露华浓”这一名句的那年。时值开春,离故事中的上元节刺杀事件过去也没有几个月。

是日,玄宗携着杨玉环在兴庆宫龙池东的沉香亭前赏花,宫廷乐师李龟年带着一帮梨园弟子组成的人肉MP3静候在旁,只需圣上一个响指,就可以立马开奏。但正当李龟年准备指挥各声部开唱的时候,玄宗眉头一皱,道,“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于是命李龟年拿着“金花笺”去找李白填写新词。不出一会儿,带回了三首应景之作《清平调词》。

玄宗见了诗,顿觉春风扑面,龙心大悦,叫李龟年赶快带人调抚丝竹,引吭高歌。

这一年,李白43岁,已过不惑,虽然才华深受圣上的喜爱,但在宫中的位置,仅是个没有任何权职的文学侍从,整天被锦衣玉食供着,唯一的任务就是奉旨赋诗作文。这跟李白治国经邦的宰相志愿,相去甚远。

李白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官场不如意,还被一位叫李必的后生diss了。《长安十二时辰》里易烊千玺饰演的李必,对雷佳音饰演的张小敬声嘶力竭道,“李太白一心盼着能参与政务,有朝一日,能为大唐执笔国策。如今四十三岁,却还只能做这种,后宫冶游助兴轻浮之词,有如弄臣,其中折辱心酸,如何能解,我比他强…”。

剧中李必的原型,名为李泌,如易烊千玺手执拂尘的形象还原,他是一位道家人士,此番“我比李白强”的豪言,还真不是妄言。历史上的李泌,周旋于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父子骨肉之间,还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实际上的宰相,于内婉转提议、调和关系,于外纵横捭阖,修齐治平。纵观古今,或许都难觅第二人。

天宝三载,李必年方22,就他初见张小敬的劝服话术来说,他还是个血气方刚的职场新人,比如一上来就把身世背景全露了底,什么六世高门望族,七岁便与宰相张九龄成了忘年交,九岁与太子成了朋友,还常跟皇帝辩论道法真意。

虽然是显得有些缺乏城府了,但也句句属实。

李泌不仅出身好,还是个绝对的天才。公元728年,唐玄宗在勤政楼召集三教九流汇聚一堂,举办非正式的“学术研讨会”。旁里一位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在相互诘难中独占鳌头,看得玄宗欢喜不已,便把员俶叫到身边,大加赞赏,顺口问了句:“还有比你更聪明的孩子吗?”孩子也坦诚,“回皇上,有,我的表弟李泌,虽然今年刚刚七岁,其才学我自叹弗如。”玄宗听了,立马叫人把李泌接到宫里来。

当小李泌来到宫中觐见圣上时,玄宗正与宰相燕公张聊到对弈的话题。见李泌到,唐玄宗暗示燕公张,以围棋为题,考考李泌的才气。燕公张抬眉,出了一联:“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然后叫李泌也用“方、圆、动、静”来赋个句子。

李泌稍假思索,还真对出来了:“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这四句,没有一个“棋”字,却又不离棋的要义。这令玄宗惊诧莫名,对左右说,这孩子的心智,远超同龄人,当即赐予了财帛,还颁了一道敕令,叫李泌的父母善加培养。

《三字经》里有:“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这里的“泌”就是李泌。

跟宰相张九龄是忘年交这事儿,也并非李泌高攀。有一次,居于宫中的小李泌听说,张九龄似乎对一个耿直的大臣颇有微词,但对另一个才能平平,个性懦弱,非常听话的人有好感,还准备召他议事。李泌就对张九龄直言不讳了,“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说张九龄你平民出身,正是你素来正直无私才坐上了宰相的位置,难道你也喜欢俯首帖耳,能力低下,善于说好话的人吗?张九龄闻言,实觉话丑理端,顿时醒悟,连忙道歉,从此称李泌为“小友”。

自古以来,少年天才数不胜数,但其中大多沦为了伤仲永。李泌是个例外,这个彼时看起来“单纯”的年轻人,最终将成为一个不出世的王佐之才。

李泌初见太子李亨的那天,空气中能闻到宫中的花香。

距离李泌被叫“神童”的年岁,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此时已是天宝中年。李泌因一则直言朝中得失的上书又被玄宗想起,他就是当年的那个神童,于是把他召入了朝,让他到东宫辅佐太子李亨。

太子李亨与李泌一见如故。虽然李亨比李泌还大11岁,但他对李泌十分敬重,常称其为“先生”。真实历史上这个年纪的李泌,倒也是满腔热血的,眼里容不得沙,因为看不惯杨国忠恃宠擅权,写了一首《感遇诗》讥讽朝政,就此得罪了杨国忠,旋即被逐出了京师。也无妨,李泌本就志不在仕途,他到了河南嵩山开始了隐居生活。此后的几年,李亨就与李泌断了音信,一直到安史之乱。

安禄山造反,唐明皇仓皇出逃,李亨从马嵬北上灵武,内心既是彷徨又是无助。李亨现在的身份,已经是唐肃宗了,他在第一时间想起了李泌,随即命人前去嵩山找寻,希望李泌出山辅佐自己。

不知是自觉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不应袖手旁观,还是与太子李亨的羁绊,被使者找到的李泌没有丝毫怠慢,日夜兼程赶到了灵武。再见到李泌的肃宗大喜过望,两人促膝长谈,纵使一个已经从太子变成了天子,一个还是布衣,但两人“出则联辔,寝则对榻”,时间好像又回到了那年的东宫。归来的李泌没有身兼任何官职,但他对肃宗的实际影响力远超了文武百官,甚至是宰相,完全称得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虽然无法改变一个时代的积习,但在辅佐李亨这件事上,李泌表现得绰绰有余。他劝阻肃宗将建宁王李倓封为天下兵马元帅,避免了其与长兄广平王产生兄弟间隙,消除了一个重要的政治隐患。又打消了肃宗咬牙切齿要挖开李林甫坟墓,焚骨扬灰的念头。

李林甫是《长安十二时辰》里右相林九郎的原型,他于李泌、太子李亨来说都是死仇。但李林甫好歹是玄宗多年的宠臣,打狗看主人,把他焚骨扬灰了,无异于扇玄宗的耳光,讽刺他识人不明。你肃宗本就是自立门户的天子,这边“擅立”的恶名还没甩干净,如果再来个“不能安君亲”的骂名,那真是得不偿失。

李亨一听,感动坏了,泪流满面地从台阶上下来,仰天长拜,连声说朕没考虑这么多,这是老天爷让你来提醒我呀,然后伸开双臂,抱住李泌哭。

把时间轴残忍的往后拨,光复长安之后,李泌还是选择了归山。肃宗为此屡屡挽留,两人打了半个多月的太极,最终还是拗不过,任李泌归隐了衡山。

公元789年三月,李泌辞世。在他死后,德宗也还受益着李泌所提出的,围堵吐蕃这一战略,消除了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的最大外患。

虽然李泌在肃宗之时归隐了衡山,但在代宗即位后,他又被召入了朝,本来在山中潜心修道,没娶妻,只吃素,被代宗逼得娶妻食肉。离朝。

建中四年,已经是德宗的时代了,他又双叒叕被召了回来。

李泌的传奇之处,不仅在于他作为四朝元老,以极高的谋略辅佐了三代帝皇,也在于他无心权力的数次归隐。

现在提起唐朝名相,一般都是“房谋杜断”,再来就是“姚崇宋璟”,顶多加个狄仁杰。不过,这些对于7岁时就说出“静若得意(一个人默默无闻不仅不让人感到消极失意,反而让人感到他看穿一切,心中得意)”这样句子的李泌来说,倒真算不得什么。

到头来都是杜甫的那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长安十二时辰平康坊为什么那么多青楼?平康坊是什么地方?

全文共 3453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长安一共有一百零八坊,每一坊也都有自己的名字,根据剧中人物的叙述,我们能知道能记住的其实并不多,但是其中有一个地方却是一直都出现的,平康坊。而且每一次提到或者来到平康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青楼和青楼姑娘们了,而且林九郎的相府也在这里,这个平康坊到底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青楼呢?

1

随着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唐朝的文化和蛊毒长安也跟着火了起来,长安是唐朝的都城,唐朝的昌盛也使得长安被赋予了特别的美丽。

长安的美在于繁华,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商人、旅客、遣唐使、胡姬、昆仑奴,还有各种各样的店铺和货物,人们都可以在这里安居乐业;

长安的美在于它的感性与柔情,英俊的少年郎对相爱的女子最好的承诺就是许她一世长安。

长安的美在于它的严谨与理性,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整个长安被分为了棋盘大小的108个坊市,其实有110个,每个坊都有它独特的作用和功能。

张小敬等人为了击败突厥人想要焚毁长安的计划,在长安和他们开始了猫捉老鼠的战斗,整个过程危险重重,九死一生,可是凭着张小敬坚定的拯救长安的信念,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守护长安。在整个过程中,除了指挥中心靖安司所在的光德坊,其中提到最多的便是平康坊。平康坊是长安最大的娱乐区,也是极为重要的消息传递中枢。

2

平康坊就是集娱乐和享受为一体的地方。

长安夜间实行非常严格的宵禁制度,从一更三点(即为晚上20:12,一更为19:00—21:00,一更为五点,一点相当于24分钟)的暮鼓,到五更三点(4:12)到晨钟,严禁老百姓随意上街走动,一旦犯禁,抓住了就是五十大板。可是长安内坊里却有一个不夜城,这便是平康坊。

不必否认平康坊有长安最大青楼,可是青楼不单是为人们解决生理问题的地方,这里的青楼更重要的作用是为人们派遣烦忧,寻找爱情。

根据唐代孙棨在《北里志》中对平康坊之妓家情形叙述甚详:“平康里,入北门东回三曲,即诸妓所居之聚也。妓中有铮铮者,多在南曲、中曲。其循墙一曲,卑屑妓所居,颇为二曲轻视之。其南曲中者,门前通十字街,初登馆阁者多于此窃游焉。二曲中居者,皆堂宇宽静,各有三数厅事,前后植花卉,或有怪石盆池左右对设。小堂垂帘,茵褥帷幌之类称是。诸妓皆私有所指占。

位置:通过孙棨的描述可以知道平康坊相对于曲江在城的北边,百姓都把平康坊称为“北里”。

平康坊分为三曲,北曲为较为低下的妓女所居,中曲和南曲居住的都是极为高雅的青楼女子,她们诗琴书画无一不精,而且有单独的阁楼居住,她们这样格调的女子可不是有钱就能够见到的,她们更多的是凭借技艺生存,她们是平康坊的坊中难得一见的风景。

3

平康坊的女子会根据评判标准有优劣之分。唐代社会最注重青楼女子的技艺,能歌善舞者居首,诙谐言谈居次,音律再次,居住及饮食最末。除了这种标准,另一种是以技艺为主,色居次位,身份再次。

确实可以理解平康坊并不是简单的青楼,这里的女子都是琴棋书画每样都精通的女子,“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所以当时的青楼中花魁并不是非常美丽的女子,反而是文学修养极高的女子。许多刚到京城应试的考生都会住在平康坊,一些青楼女子甚至可以作为他们开蒙先生。

青楼女子的顶级叫做“都知”(du),也称为“席纠”,就好像一场宴会的主持人,她不仅要活跃气氛,还要懂得各种诗词典籍、成语俗话,当大家在行酒令的过程中评判对错,让“觥纠”(负责罚酒的姑娘)去罚酒,要使整场的宾客都高兴,就是能够镇住全场。难度系数之高可以想象,这样的角色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做好的,担任这个位置的通常都是顶级艺妓。在《红楼梦》里鸳鸯就做过“席纠”的角色,她先喝了一杯酒开始做令官,带着大家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酒会。

4

平康坊女子的服务方式也有两种。第一种,居馆迎客,这种就是等着客人上门就可以了;第二种,应召出局,这种方式在当时非常流行,青年才俊、达官贵人出游踏春或是上元佳节赏灯都会早早到平康坊邀约女子,如果出门游玩没有女伴相陪会是一件非常失礼和丢面子的事情。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花非彼花,正是平康坊的美丽花容。

大唐文风开化,尚文狎妓,人们以逛青楼为风流韵事,因此平康坊声名远扬,想要进入平康坊中曲和南曲还是要破费一番功夫的。

5

进入平康坊的规矩:平素里,即便不是头牌,就算是稍有名头的姑娘,也都有各自的规矩,并非有钱有权就能随便见。最重要的是,中唐文风极盛,许多名贯长安的歌姬,都有以诗探花的雅事,若无拿的出手,或者让姑娘看对眼的诗词,根本进不得门,更遑论一亲芳泽了!

a、平康坊的规矩是“新郎君嫖资加倍”。

b、入门先喝酒,开宴要付300钱,入席乐队奏乐和酒菜上席才可请名妓娘子出来。

c、平康坊的妓女在每月逢八日可以到坊内的保唐寺听尼姑讲经说书,这也是文人们免费赏春的机会。

d、平康坊以汉族妓女为主。胡姬大多集中在西市、义宁坊、居德坊等西部里坊内。

e、唐朝最顶尖的名妓叫做“都知”,依据她们做“席纠”与作诗的能力来评判。

f、名妓主动赠诗必须和一首。

在唐代仍然少不了封建包办婚姻,因此很多新郎新娘都是到了成亲那天才知道彼此的存在,盲婚哑嫁又有规矩束缚着,想要产生出爱情非常的困难,所以平康坊应运而生,这里不单是解决生理问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文人墨客寻找爱情和心灵伴侣的地方,白居易、苏轼、杜牧等人都是这里的常客,当时民风开化,并不会介意娶青楼女子为妻。

6

于是在平康坊这样的地方也诞生出了很多的爱情故事。

平康坊青楼中的爱情故事。白居易写过一世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这就是他写过年少相识的裴兴奴的。白居易在唐宪宗时任吏部侍郎,曾与好友贾岛、孟浩然探访长安名妓裴兴奴。兴奴颇有才气,尤善琵琶,她看重白居易的才华,与他往来密切,并愿以终身相托。可是后来阴差阳错嫁给了商人刘一色衰而爱驰,刘一家中有妻子,只把裴兴奴安置在一条游船上,偶尔才会来看她。兴奴伤心弹琵琶正好让江头送友人的白居易听到,两人这才重逢,几番周折裴兴奴获得自由便一直陪在白居易身边知道他去世。

除了白居易之外,曾经写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也是唐朝名妓薛涛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苏轼和他的爱妾王朝云也是相识于微,“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诗词苏轼救了身为歌姬的王朝云,也才有了他们后来的故事。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也是写给一个青楼女子的。柳永也因为替青楼女子填词而出名。青楼中的女子也并不都是坏女人,在她们身上也最真挚的感情。

7

除却爱情,平康坊消息中枢的地位就极为凸显。平康坊在大唐东市的西侧,太极宫皇城的东南方,北侧为崇仁坊,因此平康坊也成为也是网红黄金地段。如今的位置大概在建国门外和和平门外的陕西日报社,西安市建筑设计院到机电部7院那一带。

平康坊就在皇城边上,而且还多官中要员的住宅都建在平康房内,比如宰相李林甫的主宰就建在中曲。唐时各地方驻京办事处叫做进奏院,崇仁坊内有进奏院二十五个,而平康坊内有十五个。由于崇仁和平康两坊紧挨着,很多驻京办事处的人员都住在平康坊。并且刚考中的举子想要做官便要到崇仁坊跑官,那么少不了也多拜会官员们,那么所有的消息便在平康坊中流传开来。

8

平康坊的消息传递中枢的作用分为明面上的和暗中的,明面上的消息在大家玩乐和茶余饭后就可以讨论知晓,但是暗中的消息却不是遮掩得到的。平康坊不仅仅承担着青楼为人们派遣烦忧的功能,其实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还存在着一个地下长安,这里的长安和表面的繁华完全不同,这里黑暗恐怖,让人毛骨悚然。

在剧中这里由一个叫做葛老的黑老大掌握,这个地方也是官府无法触及的地方。他在这里不仅私下开设赌场、为青楼培训姑娘,而且他还贩卖着各种各样的消息,只要能够付出同样价值的筹码便可以的得到想要的消息,张小敬为了争分夺秒查到对手的消息做出了一个人一生中最难以做得决定,用自己兄弟的命来换取消息。这就是人性的抉择,这里的险恶不是单单数语就可以描述的,这里让人明白“每一个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你做出什么烟的选择这是你的本心,但是你要对选择之后的后果有足够的觉悟。”

长安108坊,每一个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蕴和意义,其中平康坊最让人记忆犹新,浮华无波的外表下暗潮汹涌,正如我们所处的环境,每一天都是无数的事情在发生,可是总有那么一群人在暗中保护着我们,保护着整个城市,这一种感觉才是“长安”给然最深刻的印象,也是平康坊可以存在的理由。人不能够太势利,总要有理由才去做什么事情,其实很多时候只是想要整个城市变得更美好,我们便可以付出全部的力量去爱护它、守护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长安十二时辰萧规为什么造反?与唐朝兵役制度有关

全文共 1757 字

+ 加入清单

萧规就是龙波,这已经不再是猜测,而已经成为了事实,龙波有意向李必透露自己就是萧规的事实,他曾经也是一个忠心大唐的军人,为了守护百姓而在边疆浴血厮杀,但是为什么最后悔走上这样一条路,即便是毁掉整个长安也在所不惜,不仅要杀皇帝,连曾经他要守护的百姓也要杀掉?萧规的变化,其实与唐朝兵役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小说里面,萧归注定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一开始驻守边疆,面对敌人的进攻,他殊死搏斗。秉承着将士应该为国马革裹尸的信念,置自己的个人生死于度外。但老天眷顾,他最终还是在尸体堆里捡回了一条性命。几百名荣辱与共的军团,到了最后只剩三个。略显悲凉的同时,更大的灾祸紧跟其后。他回家后,家中的姐姐,被当地的官员们残杀,然后他想通过律法为自己申冤,可是得到的却是更大的失望。

于是他计划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复仇,结果又死于自己生死兄弟之手。萧规这个人,是这部电视剧里最最悲剧性的人物代表,因为和他一个蜉蝣(白蚁)组织的也差不多都是同一个命运的小人物。他们是唐朝盛世之下被刻意掩藏起来的黑暗和肮脏。同时他们也从侧面认定了所谓盛唐,一定不会长久。而作为一部历史还原度极高的电视剧,到电视剧所处在的这个时间段里,真实的唐朝士兵其实并不比电视剧里的萧规好到那里去。也随时想着要唐朝赶紧死去。

之所以会是这个样子,和唐朝的社会风气,军队有很大关系。唐朝早期之所以强盛,那是因为唐朝的尚武精神间接导致的,连年的对外征伐,让民间的游侠横行,发展到了后来,连士子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都被要求要通晓弓马骑射的基本功。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之下,由北魏时期开始兴起的“府兵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了唐朝早期的时候,这一制度发展到了高潮。而所谓的“府兵制”,简单说来就是在“均田制”上面发展而来的。

也就是说,经过战乱后走向和平的国家,一下子有了很多空余出来的土地,国家于是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甚至还给牛,给农具。当然了,这些田可不是白给,是有条件的。农民得以耕种国家田地的同时,也得向国家缴纳赋税,好要服一定的徭役。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农民还得给国家提供兵员。唐朝管理这种制度的行政机构叫做“折冲府”,只要被这个机构选拔为府兵,那就得为国家服兵役,当然了,国家作为奖励也会减免部分赋税徭役。

有自己的田地,有自己家庭,那就意味着有希望。为国当兵,往大了是报国家,往小了说就是保小家,地契为证。因此这帮士兵都敢打敢拼。不过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到了唐朝中后期,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比如官吏,勋贵们授田份额越来越高,甚至连僧尼,道士,商人也都被拉入授田之列。而与之相对的,平民的授田率越来越低,甚至是无田可授,到武则天晚期,均田制已经名存实亡了。但该尽的义务还是得进,兵还是得当。于是很多人就想尽办法逃除兵役。就算当了,也没有那个心去拼搏。

到了749年,折冲府连兵都交不出来了,于是府兵制被撤掉,募兵制开始施行。而从《长安十二时辰》里我们可以知道,李泌出山是742年,电视剧发生的时间在742年到745年之间。因此萧规和张小敬当兵的时候应该在732年到735年之间。是府兵制制度下的士兵。同时他们也是见证府兵制衰落的亲历者之一。因此他们心中对唐朝的怨恨有多深,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所以安史之乱时,为何汉人士兵都愿意跟随安禄山攻击唐朝,那是因为他们要泄私愤。

龙波因为姐姐的死而记恨朝廷,他想替姐姐伸冤高官们却官官相护,掐灭了他所有的希望。龙波觉得朝廷辜负了自己,觉得天子已经不值得他效忠,所以他才背叛大唐,与突厥人联手。

龙波真正的名字叫萧规,他曾经当过西域兵,是第八团弓箭手,和张小敬是战友。西域大战的时候,第八团全军覆灭,只剩下三个幸存者,龙波和张小敬都在其中。

他们明明是英雄,帮助大唐守住了边防要塞,朝廷却不重视他们,只给了些钱就把他们打发了。如果只是如此,龙波根本不会背叛,真正让他黑化的是他姐姐的死。

县官侮辱了龙波姐姐,还害死了龙波姐姐一大家子人。龙波想报官替姐姐伸冤,没想到那些高官是彼此的保护伞,他根本申告无门。龙波觉得大唐已经死了,天子昏庸无道,朝廷风气败坏,是时候扳倒这棵参天大树了。

于是他从西域兵萧规变成了蜉蝣组织头领龙波,与突厥人里应外合,准备在上元灯节那天引爆阙勒霍多,把只会享乐不知民间疾苦的天子和一众贵族朝臣全都炸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十二时辰养生法 大师教你如何养生

全文共 1750 字

+ 加入清单

在古代,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代表了十二个不同的时间,那么不同的时辰具有不同的养生方法,不同的养生方法又具有不同的效果,那么你知道在这个不同的时辰内该如何进行养生吗?接下来让大师教你如何从午时到亥时进行养生,赶紧去看一下吧!

中医里面讲究养生的方法,只有方法对了这样才具有养生的效果,顺应天时地利方可养生,那么对于十二生辰养生法你是否了解呢?接着往下面看你就知道了。

十二时辰养生

想要令身体健康那么养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我国中医名着黄帝内经的记载,养生一定要遵从十二时辰来进行安排,这样才能够令身体获得最大的好处。每一个时辰都是身体中不同脏器官最为活跃的时间,所以身体中的气血也是根据这个节奏在身体中进行流通。所以说,想要调养身体,那么一定要顺应自然的变化。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说说十二时辰养生方法。

专家告诉我们,想要获得更好的养生效果,那么一定要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早晨了起床运动吃饭以及工作,而晚上则是需要早早的进入睡眠,同时不要熬夜、酗酒以及抽烟等不良生活方式,这样身体才能够越来越健康。具体的十二时辰养生方法如下:

第一:午时

在中午的十一点到十三点之间就是属于午时,这个时候是天气气机转换的一个节点,所以非常的重要,人体也要顺应这种天地的变化。建议在中午吃完午饭之后要进行适当的休息,但是午休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四十分钟,避免令身体更加的疲惫。午休不仅能够令身体中的器官获得休息,同时还有养心的作用,令我们在下午的时间精力充沛。

第二:未时

下午的十三点到十五点之间属于未时,也是身体中小肠经最为旺盛的时间点。小肠对于身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吸收食物中所含有的精华,然后转化成为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促进身体健康。

第三:申时

申时是在下午的十五点到十七点之间,这个时候是膀胱经最为旺盛的时辰。膀胱能够令身体中的气化成水,排泄出身体中多于的水以及液体。如果身体中的膀胱出现问题,那么气转化成为水的这个环节就会出现毛病,身体也容易小便失禁、小便不利甚至是尿闭的情况,严重危害了身体健康。

第四:酉时

傍晚的十五点到十九点之间属于酉时,也是肾经最为旺盛的时间点。中医方面认为,肾脏是身体的根本所在,管理着我们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其他生命活动。除此之外,肾藏精,所以管理者我们的生殖功能。

在酉时的时候,肾脏进入了贮藏身体精华的一个阶段,如果这个时候进行了很好的保养工作,那么就能够保存住身体中的精华。只有身体中充满了精气,身体才能够健康,生命力才能够旺盛,才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在酉时最好能够吃饭,如果错过了这个是简单,那么也就错过了身体最佳吸收营养的时间点。再吃饭就起不到补充精气的作用,反而会导致身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加负担。所以说,想要身体监看,每天的晚饭时间不能够超过七点。

第五:戌时

戌时指的是晚上十九点到二十一点这个阶段,主要管理的就是心包经。所谓的心包经其实指的就是膻中,是我们心脏很好的保护屏障。只有膻中健康了,才能够更好的阻止外邪损害心脏健康。所以说,想要起到更好的养生效果,在戌时的时候一定要准备睡觉,或者是身体已经进入浅睡的状态中。

第六:亥时

亥时指的是晚上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这个阶段,这也是三焦经旺盛的时辰。三焦归属于六腑之一,主要管理的就是身体对于水谷的消化以及营养的吸收、垃圾的排泄。如果身体中三焦变得不通畅了,那么身体就会出现疾病。建议在这个时间段一定要进入睡眠状态,这样身体中的四肢百脉才能够获得休养生息,这样才能够促进身体健康。

小编建议

到此为止,十二时辰养生方法就全部介绍完毕。一天十二个时辰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属于自己固定要进行的事情,例如早上起床、吃饭,晚上进行睡眠休息等等,只有遵守了这些大自然的规律,身体才能够保持健康。

如果长时间进入加班熬夜,或者是酗酒抽烟,这样身体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毛病了。总是言之,只有遵照大自然的规律,在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中进行养生,保持身体中气血运行顺畅,对身体进行滋阴补阳,保持身体中的阴阳平衡,这样身体自然就会健康了。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于十二生辰养生法学会了吗?不同的时辰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学会了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养生了,另外这几个时辰的养生方法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合理有规律,这样养生才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长安十二时辰檀棋和严羽幻什么关系?严羽幻为什么帮檀棋?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虽然人物众多,但是主角还是有的,与张小敬情投意合的檀棋,或许正是这部剧的女主角,而檀棋与李必之间产生了嫌隙,甚至对他不再有信任,檀棋想要救下张小敬,唯一的办法就是去向皇帝求情,可是她人微言轻,于是她找到了严羽幻,也就是杨贵妃,令人没想到的是,她们竟然是认识的,她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檀棋,虽然是一个女婢,但的的确确是有“女主光环”的,檀棋虽然身份低微,但却每次都能够得以转圜,在火盆上跳舞救人,活埋后被挖出来,姚汝能为了她险些丧命,李必为了她答应永生为太子做奴。

而且喜欢男主角张小敬的女人那么多,张小敬却唯独喜欢檀棋,檀棋也在这短短的一天内,爱上了张小敬,被不少认真看剧的观众批为“恋爱脑”。

在最新的剧情中,更是能够感觉到,编剧为檀棋“开挂”,她这样一个奴籍,能在永王身上要来进宫证物,而且还是圣人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姐妹!

光后面这一个关系就无敌好吗?什么右相、太子、永王,说话都不如杨玉环好使啊,人家正在那边互相攀咬,玉环出来一句“四郎”,就将那群臣王给撵下去了。

这样的关系给了檀棋,檀棋就拥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杨玉环如是说道:“按说你从前帮过我,那时候随寿王春猎,恰逢寿王争太子位失利,正遭一众王公贵人冷遇,以至于不知何人放鹰来袭我,幸而被你一箭救命。”

这段剧情也是厉害,专门解释了檀棋为何跟玉环的关系好,檀棋还是真是一个“风云人物”。

寿王可以说是严羽幻,既杨贵妃的“前夫”,寿王李瑁是唐玄宗第十八子,母亲武惠妃先后生了几个孩子都没活下来,所以李瑁出生不久,就被送到了伯父宁王李宪家,对外谎称是元氏所生,十几岁的时候入宫被封为寿王,后来在洛阳娶了杨玉环,再之后,杨玉环被唐玄宗看上,封了贵妃。

不过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杨玉环彼时还不是贵妃,她还是一个太真,这一点是很符合历史时间轴的。

檀棋是李泌身边的一个下属,一直跟随在李泌的身边,檀棋和张小敬因为查案慢慢走到了一起,两人互生爱慕之意,不过,两人的身份是他们在一起的巨大沟壑。

李泌是靖安司实际主脑,说棋神童,他手段犀利、杀伐果决,看似清高孤傲,实则有血有肉。而张小敬则是一个孤胆英雄,强悍聪明,本性善良有慈悲心,讲义气,大写的江湖儿女,九年长安帅练出的是如何在泥潭中生存,在毒鼠虫蛇中杀出血路。

张小敬身上背负血案,他与檀棋之间原本是不可能会在一起的,但由于他揭穿了敌人的阴谋,保护了长安城,所以,他最后能与檀棋在一起,也是正常的。

在小说结局中,李泌曾对张小敬说了一段话:“可惜此事过后,靖安司是肯定保不住了,我大概也要被赶出长安去。不过你放心,我答应给你赦免死罪,就一定会做到;檀棋想跟你,也随她,我将她放免——只可惜了太子,他以后的处境,只怕会越发艰难啊……”

这句话说明了张小敬会被赦免罪行,而且檀棋也获得了自由,而张小敬和檀棋两情相悦,自然会在一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闻染死了吗?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中,由实力派演员雷佳音和易烊千玺主演,虽然这是一部男人剧,但里面也有不少姑娘们做烘托的绿叶,她们的表演也很出色。电视剧里面的每一个演员都把角色演活了,让人不由得担心他们的下场,很多观众都想知道长安十二时辰闻染死了吗?

闻染是剧中男主之一的张小敬好友的女儿,因为年纪小,受到很多人的疼爱,难免有点任性娇纵,但本性很善良很单纯。因为父亲走后,张小敬一直关爱好友的女儿,因此闻染不知不觉对张小敬产生爱意,但他们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因为张小敬有喜欢的人了。

随着剧情的推进,经历了很多事情的闻染成熟懂事了,加上演员演绎得很好,观众更加心疼这个角色了。在电视剧43集的时候,闻染被坏人抓起当人质,用来威胁张小敬。闻染不想成为累赘,在叮嘱张小敬提她好好活着后,就用敌人的刀自刎而亡了。也就是说,闻染最后是死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长安十二时辰何孚留下的灯谜什么意思?遥见双人影知余在身旁是指谁?

全文共 2270 字

+ 加入清单

感觉《长安十二时辰》的剧情越来越烧脑了,从最新的发展来看,徐宾的身份也要打上一个问号,难道他才是真正的内应?姚汝能勘察的那具烧焦的尸体应该不是徐宾本人,而且何孚留下灯谜遥见双人影,知余在身旁”,明显就是暗指徐宾。李必目前已经陷入谷底,周边的人根本不敢轻易相信,和张小敬应该是来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了。

何孚留下的灯谜什么意思?

《长安十二时辰》再更3集,转眼间这部剧的进度已然过半了!不过随着剧情的推进,整部剧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原本以为会是王者的何孚,转眼成了弃子,还达到“最惨甲方”成就。而整部剧两位主角,张小敬跟李必,也是各种身处困境。

相信不少童鞋跟我一样,喜欢这部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部剧很多角色都塑造得挺成功,比方说曹破延,崔器等,而这其中,徐宾也是一个颇为耐人寻味的角色!26集过后,又有一大波人在聊徐宾是不是又领盒饭了,感觉这角色,真的充满迷雾,有时觉得他是好的,有时又在猜他是不是谁谁谁的暗桩之类的。这一集以为他领盒饭了,结果过了一集他又出现了!

反正我的感觉,徐宾肯定还没死,姚汝能看到的那句焦尸,应该只是徐宾伪造出来的,此外,靖安司大火,很可能也跟徐宾有关!剧中有一个细节多次出现,就是那把钥匙,观众都知道这钥匙重要,但是跟整部剧的主线关联度不是很高,所以在这么紧凑的节奏下,容易被忽略,但这把钥匙对徐宾而言却十分重要,目测是为了找什么资料,类似的设定其实在电影《绣春刀·修罗战场》也出现过。

此外,在靖安司被烧之前,徐宾有几个镜头也是跟火有关的,一个是之前檀棋找资料时用火照明被他训了,一个是他差点推倒蜡台又扶好了,然后若有所思状,这处特写也是线索之一!

除此之外,何孚被龙波关押后,留下的那灯谜也是关键!“遥见双人影,知余在身旁”这个灯谜不算难,相信大部分观众都能想到是“徐”,抛去剧中“余”字用的繁体字的话,这个答案应该问题不大,相信大家看到徐也会想到徐宾,当然徐也可能是其他人,甚至是一家人,而徐宾只是其中之一罢了!综合上面的线索来看,徐宾应该没领盒饭,而且这也可以更好解释为何第一次陆三只是把他掐晕了,因为徐宾的身份应该没想象中简单!

不管如何,徐宾应该还会再次上线,只是等到那会,估计他的气场会变得不同!不知道有多少观众看了预告片,有一幕李必被人掐着脖子,画面一闪而过有些模糊,不过掐着李必的人跟徐宾十分相似,如果是,那只能说徐宾藏得很深呀!那么问题来了,这部剧还有谁是好人呢?

各人物身份解析

姚汝能,在目睹崔器勇殉长安的壮烈后,竟然还能冷静“听命”一个官阶低于自己、嘴脸可憎的吉副端,即便广大幸存的靖安司官吏们都振臂高呼要他带头弹劾吉温了,他也“算了”。吉温对姚说,你拦不住我,是因为你不想拦住我。才多大一会儿啊,崔旅帅献身的教育意义就没了?观众很难看不出来这是导演和编剧们在为姚日后的爆发做铺垫呢,到底要把这个角色带去何处呢,可千万别再是舍身成仁那种了。

徐宾,那具烧得面目尽毁的尸体,挂着徐宾的链子,大概率不是他。我觉得他没死。

元载,难以想象这样一个显形小人,日后会成为大唐宰相。吉温都比他看着顺眼。

何孚,这三集里对何孚的刻画,是不是有点太惨了点儿。。至此,大BOSS已经不是原著里写的了。很多人认为原著是为了回避真实历史人物,才把大BOSS的身份,安排在一个虚构人物身上,令到结尾有些勉强,那电视剧会如何安排呢?看看前几集里右相提到的宏愿,这三集里又提到太子瞒着圣人在某地秘密试行减税改革。看来,导演的野心很大。

龙波,怎么说呢,扮相是帅的,但这个人物,在剧中简直太让人不愉快了。为什么?因为他,毫无诚信。行走江湖你毫无诚信?那你就不是侠了,真的是,是恐怖分子。苏记车行一干人等,辛辛苦苦把货送到,结果被杀个精光。在靖安司,李必站出来后,龙波依然下令对手无寸铁的官吏们大肆屠杀,还来一句“我反悔了”,脸呢。这三集,他对待自己金主的行事手段,又一次引起观众极度不适,收了钱的“买卖”,他也随时反脸,还把金主搞残了。

伊斯,刚出场还以为是个酱油角色,现在看还是有点功能的,起码会跑窟。他在张小敬檀琪中间插花,也挺有趣的,这条线就不会一直紧绷的感觉了。

檀琪,剧中她跑去武侯铺找人帮张小敬,这个地方不如原著好。让檀琪编故事骗武侯出去,是为了接她“最会骗人”的属性?

李必,这三集,一个落魄的大唐迷失少年,他失去了方向,失去了身边的同僚、奴婢、护卫,失去了对局面的控制权,千头万绪,他在寻找真相。尽管这个真相连观众都已经看出来了,就那回事儿,反正到最后总有个人会当皇帝。找到伏火雷就好了呀,长安就安全了呀。

这部剧真是没有给主角一丁点生存光环,李必柔弱,几乎没有任何绝杀的大招,带几颗烟丸傍身也好啊,身陷绝境快被人杀了,也看不到有任何一方势力暗中庇护一下,太可怜了吧。而且何孚还觉得自己远比李必聪明。

这样下去,李必这条线后面要怎么立呢?他现在连靖安司司丞的身份都没了,手中那块牌成了废铁,大头兵们都不认了。

现在的李必,跟死囚张小敬有什么分别。

张小敬,依克死扣死米,我才是主角好吗,我才是男主啊,不是右相谢谢,特么倒是多讲讲我啊。。。

加更后,21到23集,崔旅帅勇抢热搜榜,盖过了张小敬的热度。再也不是靖安司靠等待他的进度才能往下推进工作的局面了。张小敬在干嘛都快没人关心了,大家都关心右相啥时候出门。

自从剧中增加了对两派权力之争的篇幅,张小敬抓狼这事的紧要性,真的自然而然就弱化了,权重马上下去了。

现在,张小敬的追查,对于今日长安的命运,似乎已经没有绝对的意义了。说白点,不再是只有他才能救长安。

此时的张小敬和李必,完全失联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长安十二时辰圣人是哪个皇帝?圣人为什么不喜欢太子?

全文共 2362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的历史背景是发生在唐玄宗时期,所以剧中所说的“圣人“实际上就是指的李隆基。李隆基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但他在晚年却犯下致命错误,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而且李隆基还时刻提防太子,最后被逼无奈才主动禅位。剧中李必一直在保护太子,不想让太子在圣人那落下把柄,这也是李必的使命之一。那在历史上,李隆基和太子李亨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长安十二时辰》现在在热播,由何监组建的靖安司,这是属于太子一派,主角自然是易烊千玺主演的司丞李必,他与雷佳音主演的小人物张小敬一起破大案。李必心中只有太子,因为他觉得太子的新税法可以造福百姓,所以李必尽心办事是为了向圣人证明太子之能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翻开历史,你就会发现李必尽心办事只是为了防止圣人抓住太子的把柄,尽此而已。

圣人就是开元盛世开创者李隆基。李隆基是干掉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才完全掌握权力。所以对于他来说亲人才是对权力最大的威胁。他一生都在打击自己最亲的人,首当其冲自然就是太子。

太子越能干,皇帝越害怕,用这一句话形容李隆基没有任何过分之处。因为他始终认为权力最大的威胁就是自己的亲人。

这是他贯穿他一生的想法,也是他一生在努力防止出现的事情。

李瑛是唐玄宗继位三年就立的太子,到开元二十五年被废,被废的原因很简单。

唐玄宗对武惠妃很宠爱,武惠妃因为是武则天一脉的后人,所以想立皇后,大臣都很反对,她就想到曲线方式,希望通过孩子被立为太子,然后再反过来自己成为皇后。

每一天都在唐玄宗面前说太子想害他们母子。同时他指使唐玄宗的驸马杨洄指控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潜构异谋,欲害寿王李瑁。

唐玄宗信了,他当时就找宰相商量该怎么处理。

张九龄力劝不可以这样,同时他举了晋献公,汉武帝,晋惠帝,隋文帝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听信了宠妃之言,最终祸而生乱。

所以他提出的观点就是不能废,请唐玄宗三思。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国本,难于动摇——《旧唐书.列传·卷五十七》

很明显张九龄是支持不废太子的,张九龄的态度从侧面表达了太子的能,这让唐玄宗很有压力。

这个时候,武惠妃一派的也就是剧中的林九郞,历史原型李林甫只说了这么一句话: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

结局是什么?太子被废,最后被杀。武惠妃阴谋得逞,张九龄的位置被李林甫顶替。武惠妃笑到最后了吗?

太子被废之后,从理论上来说寿王也就是杨贵妃的原配老公该被立为太子。因为满朝文武都支持立寿王。唐玄宗如此狠辣对待自己的原太子,让大臣心寒,传递出来的一个最大的信号难道不是让受宠的武惠妃孩子当太子?

李林甫也觉得这样。

但关键的时候唐玄宗犹豫了,理由很简单,当所有人都支持寿王,那就代表着寿王立后,就拥有可以动摇自己的权力了。所以他立了一个背景不强的忠王李玙为太子,理由就是李玙年龄最长。

李玙后来改名叫李绍,最后在《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年份,天宝三年才改名李亨。

太子李瑛最终被杀的原因就在位太长,已经积聚很多力量,得到很多朝臣支持,唐玄宗感觉到威胁才借武惠妃的手杀了这个儿子,这叫先下手为强,因为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以及李世民太子谋反,还有他自己经历过的杀韦后,杀太平公主的血腥夺权,使得他坚定地认为亲人不可以拥有强大的权力。

武惠妃发现自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久就抑郁而终了。

他很清楚李林甫恨太子,就故意放任李林甫冲击太子,时不时的敲打太子。只要有一批人团结在太子身边,他就利用李林甫除掉太子身边的人。比如《长安十二时辰》中提到的韦坚,皇甫惟明等人。

最惨的就是唐玄宗的养子,唐朝一代名将王忠嗣,也就是剧中元载的未来的老婆艾如演的王韫秀的父亲。他北伐契丹,三战三捷,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大破吐蕃北线主力。所以王韫秀说自己的父亲很牛,这一点也不是吹牛的。但这么牛的人仅仅因为李林甫的一句话,说他想奉李亨为帝。唐玄宗就想将他处以极刑,丝毫不念他与自己的关系以及为大唐立下的大功。最后在哥舒翰请求下保住了性命,四十五岁就抑郁而终。

谈到这里再谈一个人物,安䘵山。

李亨,王忠嗣曾多次上书说安䘵山会反,张九龄当年也力主杀掉安禄山。安䘵山与哥舒翰是死敌,唐玄宗知道他们不和,曾经设宴希望他们讲和。所以哥舒翰死命相求自然也有共同的利益在。

为什么要重要安䘵山?李林甫的一句话揭露了唐玄宗的心思。李林甫说安禄山是武人,又是寒族,容易控制,不会陷入党争,不但如此,如果重用安禄山,那么他必会感恩戴德。

后来安禄山遇到太子不行礼,别人责他,他说我是蛮人,我只知道皇帝,不知道太子是谁。按理论上将你对储君不敬这是大罪。唐玄宗听完反而很开心。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唐玄宗对太子防到什么程度。

所以他放任李林甫攻击太子,使得太子每天坐立不安。太子恨到什么程度,当唐肃宗称帝之后与李泌也就是剧中的李必对话:上尝从容与泌语及李林甫,欲敕诸将克长安,发其冢,焚骨扬灰——《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四》

希望将李林甫挫骨扬灰,这如同杀父之仇,最终被李泌劝下。

所以这里可以想象太子过的是什么日子,但偏偏太子又很懂得隐忍,不犯错,让唐玄宗抓不到把柄,所以这让唐玄宗很纠结也更害怕,所以只能不断地打击和打压太子,太子因为压力大年轻之时就已生白发。所以《长安十二时辰》李必越尽心办案,越会让太子被圣人猜忌,越会让圣人借林九郎的手去打压太子。因为太子越能,圣人越怕,这或许就是唐朝的怪圈了。结语

最终的大结局就是安史之乱开启,太子在灵武称帝,唐玄宗跑到四川去了,在临走前,太子诱惑陈玄礼发动兵谏,杀了杨贵妃一伙人,也算出了一口恶气。最后父子反目,甚至纵容李辅国去欺压唐玄宗。

唐玄宗的一生精力都在防太子,最终还是没有防住 。

有人说权力是药可以让人发狂,的确,为了权力,父子之间已无一丝亲情,只剩尔虞我诈,这是皇家之悲哀,也是权力害人之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长安十二时辰三女是元载?三女的身份终于揭开

全文共 2267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观众一定已经被三女的真实身份搅的很糊涂了,一会儿觉得徐宾是三女,因为他做事实在是很奇怪,而且几次都没死掉,又觉得姚汝能是三女,因为他名字的汝正好是三女的组合,又觉得陆三、檀棋等等,总之就是看谁都像是三女。但是在最新剧情中,三女的身份终于揭晓,不是之前猜测的所有人,而是一个看起来和靖安司毫不相干的人,元载。

元载奉命押送姚汝能到右相府,王蕴秀怀疑她想趁机巴结林九郎,元载保证不会对林九郎臣服,只不过是想利用他为自己所用。林九郎让裴尚书以李必的口气写了一份供状,诬陷太子和何执正联手密谋刺杀林九郎,还承认靖安司借查案之际隐瞒真相,销毁证据,李必拒不在供状上签字画押,林九郎派李四方把李必带出去清醒一下,并以檀棋的性命相威胁,檀棋情愿一死,劝李必要为长安城百姓着想,不要向林九郎等人屈服。

就在这时,元载护送姚汝能来到右相府,李必才知道他就是林九郎的暗桩三女。

在剧中,元载以心机男的面目示人,一心想要攀龙附凤一鸣惊人。熊火帮老大封大伦来请他帮忙给张小敬穿小鞋,当他得知这后面乃是永王之后,虽然不动声色,心里那是乐开了花。

之后,他从一根簪子的做工,判断被绑女子绝非闻染,而是哪个高门贵胄之家的女儿。一问之下,果不其然,原来是王宗汜将军的女儿王韫秀。他如获至宝,略施小计,就获得了王小姐的信任。

弹幕里有朋友说了,这家伙后来真的娶了王韫秀呢。历史上,他确实是娶了,却非在长安,而且,如何娶的,也算是个谜。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元载身上的三个谜团,解读一下这个能从小官迅速做到宰相的谜一样的男子。

第一个谜:身世之谜。

《旧唐书》记载:元载,凤翔岐山人也,家本寒微。父景昇,任员外官,不理产业,常居岐州。载母携载适景昇,冒姓元氏。意思是,他家境贫寒,父亲早死,母亲带着他嫁给了元景昇,他便随继父姓。这段说得其实挺明白的,问题是,到了欧阳修等人编撰的《新唐书》里,就把事情搞复杂了。

——元载,字公辅,凤翔岐山人。父昇,本景氏。曹王明妃元氏赐田在扶风,昇主其租入,有劳,请于妃,冒为元氏。说的是,他爸姓景名昇,帮曹王妃子元氏管田产,事做得不错,得到元氏表扬。他便向元妃请求,自己改姓为元。

列位,我们知道,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宗族姓氏,都是极为重要的。皇上赐姓那是荣耀,自己主动改姓只能用谄媚来形容了。那么,是不是欧阳修获得了新史料呢?

《旧唐书》写成的年代,已是元载死后170年;而《新唐书》呢,更是在元载死后近300年才成书。前者成书时,五代刚始;经五代战乱,关于元载的史料反而更多?此事我不信。所以我觉得,欧阳修他们大概是不愿顶着新书多数是抄袭旧书的帽子,所以生造一点点不同出来吧。

只是,他的解释太过牵强。不管怎样,本来清白的身世,被后人搞乱了。

第二个谜:他是怎样娶了王韫秀的?

关于此事,新旧唐书里都未明言,但皆明确王氏乃是王忠嗣之女。王忠嗣,父亲安丰军节度使王海宾。王海宾于开元二年(714)战死,此时王忠嗣年方八岁。他后来被接入宫中,被李隆基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年长之后,出入军中,屡立战功,一路加官进爵,挂四镇节度使印,控地万里,乃大唐开国以来所绝无仅有。

那么,这样一个人的女儿,为何会嫁给元载呢?如果我们依《新唐书》的说法,元载之父乃是帮明妃做事的,似乎,可以跟王宗嗣他们扯上点关系。毕竟,一个是王爷家的属下,还挺受明妃看重,帮他做个媒,也是有可能的。

然而,我前面分析,冒姓元氏一说,并不靠谱,元载的老爸,就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不会理财的员外郎——不是影视剧里那种有钱的财主员外——元载能受到王宗嗣青眼有加,最大的可能性只有一种。

《旧唐书》里说,载自幼嗜学,好属文,性敏惠,博览子史,尤学道书。《新唐书》中讲:载少孤,既长,嗜学,工属文。王宗嗣在西北当官,元载亦居西北,他聪明好学,写得一手好文章,“尤好道书”四字最为关键。

因为“玄宗崇奉道教”。说白了,王宗嗣是看上了元载未来可期,才将女儿嫁给他的。否则,大将之女,怎么会许给贫寒之人呢?少跟我讲什么爱情,他们结婚之前,可没这回事呢。

第三个谜:王韫秀死前,真的豪放了一把吗?

王宗嗣眼光很好,元载后来确实因为道书学得好,考上特科,做了小官,再之后凭借着聪明的脑袋攀附上了李辅国等人。李辅国在皇帝面前说尽他的好话,使他终在宝应元年(762)拜相,升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封许昌县子。

然而,人是会变的,尤其像元载这种耗尽心机,能在受到李辅国重用提携又参与密谋将其刺杀的人,一旦得势,自然是要将权力用到极致。这也成为他最终被抓赐死的引子。大历十二年(777),唐代宗收捕元载,很快赐死。

很多资料是这样讲的,依唐律,王韫秀本可以不死,只要没入宫廷为奴。但她豪言——王家十二娘子,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死亦幸矣,坚不从命!于是被乱棒打死。

说起来,此段描写虽然很符合老百姓们对将门虎女的想象,却更像是戏文。那么,史书是怎么记载的呢?《旧唐书》说,载长子伯和,先是贬在扬州兵曹参军,载得罪,命中使驰传于扬州赐死。次子仲武,祠部员外郎,次子季能,秘书省校书郎,并载妻王氏并赐死。女资敬寺尼真一,收入掖庭。

《新唐书》说:乃下诏赐载自尽,妻王及子扬州兵曹参军伯和、祠部员外郎仲武、校书郎季能并赐死。

史书的记载是明确的,王氏当时就被赐死了,根本没有生还的机会。倒是他们的女儿,真一,若干年后,得知父亲的死讯时,痛哭扑地。旁人怒斥,罪臣之女,没哭的资格。

皇上说,人家父亲死了,连哭都不能哭了吗?别骂她了,并命人将之扶起。算是这起唐朝宰相灭族事件后,唯一有点人情味的地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长安十二时辰皇帝为什么要让林九郎代政?明明有太子为什么用外人?

全文共 3006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里面出现了一个看上去很奇特的局面,皇帝要将政事全部交给右相林九郎,自己却要与贵妃寻欢作乐去。要说历史上的唐玄宗,的确是一位明君,不然也不会让唐朝走上巅峰,但是也是个昏君,否则也不会有安史之乱。而在剧中就更奇怪了,明明自己有儿子,还有太子,太子做事也很好,可他就是不用,还要把国家交给一个外人,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他到底想做什么?

1、唐肃宗、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三角矛盾

唐肃宗李亨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和李林甫(右相林九郎原型)之间,便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不过,两人你来我往的过程中,唐肃宗基本处于劣势,甚至有几次还出现了生命危急。

这里可能便会有朋友好奇了,为何一位宰相还有能力威胁到太子的性命,难道皇帝就坐视大臣欺负自己的儿子吗?

事实上,这件事唐玄宗的态度还真的一直保持着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只有在太子势力被打压下去,事情涉及太子生死的时候,他才会出面表示:韦坚、皇甫惟明事件中,太子两位心腹大臣死去,本人也被迫休妻自保。《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五》载:将作少匠韦兰、兵部员外郎韦芝为其兄坚讼冤,且引太子为言;上益怒。太子惧,表请与妃离婚,乞不以亲废法。知太子孝谨,故谴怒不及。……凡坚亲党连坐流贬者数十人。

玄宗的态度,反应出了帝王世家薄情的一面,即便是父子兄弟,也会相互提防。

在唐玄宗眼中,太子身为自己继承人,太有实力就很容易像唐太宗曾经那样逼迫自己父亲让位;但如果太子没有实力,那你怎么配当太子呢?你父亲我可是开创了开元盛世“万国来朝”的男人。

所以说,唐玄宗和李亨之间的关系非常玄妙,玄宗想当着皇帝不管事,就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儿子来管理朝政。如果让李林甫来做事情,他的身份是臣,这是以君臣的角度来处理问题,但对象换成李亨,大家就会理所应当把这当做皇权过渡,那样放出去的权力,可就收不回来了。

用《长安十二时辰》里,右相林九郎的话来说,那就是:今日,若圣人彻底让渡皇权,我唐,便开了天地新法。君臣明暗配合,君以相为盾,以守为攻,无为而治。至此,无对无错,无功无过,无善无恶。如此治国之术,先进无匹,前所未有。如此更可摘去诸位臣工,在圣人面前的表演之状。凡事,仅由法制,只要法理正确,千秋万代,将铭记我大唐在天保年是如何地繁盛无双。

言之凿凿,有理有据,如果这不是从奸相角色说出来,那便是提前欧洲900年,领悟了“君主立宪制”制度的思想巨人。但整件事情,其实都只是他一手炮制的骗局,下面,便随我一起来看一看这手绝妙布局背后的真相吧。

2、唐玄宗让政李林甫的整件事情经过

李林甫这个人啊,实在可怕,在位19年,害死过一个太子、两个王子、大文学家李邕、李亨的舅子韦坚、边将实权派皇甫惟明、四镇节度使王忠嗣……

安禄山的一生,对李林甫那是相当畏惧,只要李稍微不满他,安禄山就觉得大祸临头。不得不说,纵观历史上的奸臣,能够像他这样位高权重、顺风顺水的没几个,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李林甫在官场上的手段有多高超。

李林甫的手段,思路上其实就两步:1、解读人心;2、损招多。

在设计让唐玄宗心甘情愿让出权力的事件中,李林甫这两步走更是发挥到了极致。两步中的第一步解读人心方面,一开始仅仅是李林甫和牛仙客“知帝惮幸东都”,这消息放在别人眼中,仅仅就是:唐玄宗不想去洛阳,只想宅在长安城里。

有什么大毛病吗?没有,顶多有个宅男唐玄宗罢了,毕竟他自己也说过,在长安一住就是十年,这期间都没有看看大好河山的爱好。

但李林甫和牛仙客这两位宰相知道这件事情后,却生生玩出了一套骚操作,牛仙客这位奉行“独善其身,唯诺而己”原则的宰相咱不谈,毕竟他都是跟着李林甫的脚步走,只求稳稳妥妥的一个人。

李林甫在这件事情上,是这样想的:既然玄宗皇帝不想去洛阳,那我就给他展示一下长安的富庶,提高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吧。

这件事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易指的是唐朝粮食产量还是挺稳定地,只要鼓励百姓生产、多从商人处购买基本就能满足长安城百万百姓生存所需,这也是过往长安百姓的生活方式。

但还有难点,其中主要包括两项:1,天宝年间的唐王朝接年发生灾害,粮食减产严重;2,长安的漕运(漕运是古代运送粮食到京城的主要方式,隋炀帝修的隋朝大运河就有为了运输粮食的考虑在里面)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了。

咱们看这情况,显然都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那么,李林甫为了能够在玄宗面前露脸,会想出什么骚操作呢?他还真的有,两种方法:

一,和籴法;

和籴法由来已久,起源于汉武帝时期,这个方法主要用于供应粮食需求大、产量低的大城市,还有紧急储备粮用。

和籴法的玩法便是由国家出钱,在粮食丰收的时候或者粮食产量高的地区,用低价收取粮食储备起来。这个方法好在可以降低国家获取粮食的成本,能够有效应对灾荒和城市用粮问题。但弊端也很明显,那些依靠粮食过活的外地商人、百姓便无法用低价获取生活物资了。

二,赋粟助漕。

李林甫采取的第二个法子,就更加拉仇恨了,他为了保证长安一带粮仓的富足,好给玄宗呈现出国泰民安的假象,竟然——加收赋税,来弥补漕运不足的问题。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便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这一切的目的竟然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权势。

不得不说,权力真的是比毒品更具有诱惑力的东西,因为它可以实现人类心中绝大多数地欲望,所以许多人为了得到它不惜放弃理想、荣耀、良知,彻底沦为欲望的傀儡。

李林甫做的事情,效果也是非常棒地,仅仅数年,就“国用稍充”棒到唐玄宗思考的问题已经从赏赐财物到了“让政”的程度。当时,唐玄宗正在大同殿用餐吃饭,旁边是亲信高力士。唐玄宗便对高力士提起这件事情:“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

高力士听到这句话,有多震惊已不可知,反正我看到这句话差点把喝下去的茶喷出来。在玄宗正在沉醉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构想时,高力士给了他当头棒喝:“天子顺动,古制也。税入有常,则人不告劳。今赋粟充漕,臣恐国无旬月蓄;和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

高力士的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有三层:

1、李林甫的做法看起来让国库短时间粮食充足了,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国库钱财空虚,想要从事商业的人便会增多;

2、天子权力的变动,要遵守祖宗的规矩;

3、皇帝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权威,怎么能如此轻易交出去呢?

帝斋大同殿,力士侍,帝曰:“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力士对曰:“天子顺动,古制也。税入有常,则人不告劳。今赋粟充漕,臣恐国无旬月蓄;和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

高力士的这番话,让幻想中的唐玄宗“不悦”,善于揣摩人心的高力士马上跪地磕头,口中说道:“心狂易,语谬当死”。见到老伙计这幅模样,唐玄宗还真惩罚不成?玄宗也是个高情商的人,他马上:帝为置酒,左右呼万岁。

玄宗的意思很明白了,刚才的事情纯粹就是:酒桌上的事情,算不得真的,但如果你们敢出去说些什么,那问题就是另一个性质了。别看唐玄宗看似越老越携带了,甚至得到儿子李瑁的老婆杨贵妃之后“从此君王不早朝”,但他的精明和高傲却一直在。

他既想成为名扬千古的明君圣君,让后代万世记住开元盛世的繁荣昌盛景象,同时,他自己晚年又沉迷上了享乐。不得不说,李林甫这个懂人心、计谋多的奸臣,完美符合了唐玄宗此时的心理预期,这也导致了天宝年间,唐玄宗对其宠幸有加的局面出现,可以说,安史之乱的到来,很大程度上便是玄宗这种懈怠思想作祟。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长安十二时辰圣人是谁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唐玄宗晚年时期,剧中的“圣人”也就是历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756年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762年病逝于长安神龙殿,终年78岁。

早期的唐玄宗,在政治上很有作为,从各个方面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唐玄宗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

但是后期的唐玄宗却犯了糊涂,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再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唐朝十分重视道教,他们不仅把老子、庄子这些道家的代表人物称神、称圣,还将道教列为国教。在唐玄宗时期,圣人的数量有那么几位,比如唐玄宗、安禄山、史思明等人,都曾被称为“圣人”。

人们之所以会把唐玄宗称为“圣人”,是因为他在执政前期开创的开元盛世,百姓们对他的功绩感到钦佩,将其称作“圣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