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尔邦节的节日风俗汇总20篇

说起中秋节的习俗,可能多数人都会说吃月饼,赏月,但是对于有这个习俗的原因一些人可能不了解,下面就来看看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赏月?

浏览

1101

文章

1000

篇1:​七夕节的节日风俗 七夕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七夕节的节日风俗有七夕香桥会、接露水、拜七姐、斗巧、祈求姻缘、游七姐水、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拜魁星、七夕观星和结红头绳等。

风俗一:七夕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风俗二:接露水

浙江农村,有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抹在眼睛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风俗三: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新中国成立前,“七夕”是妇女的盛大节日。传统“七姐诞”庆祝仪式由农历七月初六晚开始,为期一至二晚。不同地方庆祝“七姐诞”的仪式各有不同特色。

风俗四:斗巧

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对月穿针”、“输巧”、“兰夜斗巧”和“投针验巧”等几种形式。

风俗五:祈求姻缘

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七夕夜晚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对着隔河相望、遥遥相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风俗六:游七姐水

在广西百色、靖西等民间认为,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的水是非常圣洁干净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驱邪避病,又能使其爱情美满、生活幸福。这个习俗和当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传说有关。

风俗七:为牛庆生

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风俗八:拜魁星

传说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风俗九:七夕观星

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姑娘、妇女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风俗十:结红头绳

结红头绳,七夕风俗之一,据说如果家里如有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们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孩子脖子上,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健康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塔塔尔族的节日风俗 塔塔尔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塔塔尔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那么塔塔尔族的节日风俗有哪些呢?

塔塔尔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和撒班节。

塔塔尔族人民过在肉孜节前,就要将家里打扫干净,并提前做好炸馓子、油饼、果酱等美食,节日当天,塔塔尔族成年男性要到清真寺做节日礼拜,之后要去墓地悼念亡故的亲人。

塔塔尔族人过古尔邦节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到清真寺聚礼和宰牲,这一天几乎家家要煮肉待客,互相拜节。

撒班节是塔塔尔族特有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要举行摔跤、赛跑、跳远、赛马等各种娱乐活动 。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哈萨克族的古尔邦节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怎样过古尔邦节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祭奠祖先:哈萨克族在过古尔邦节前一天会到祖先坟前祭奠缅怀;礼拜并捐款:部落里所有男人在节日的当天需要到清真寺一起做礼拜,并为清真寺捐款;宰牲:礼拜之后回家立马“宰牲”祈祷,宰牲时要往家人额头上点血,这是在向安拉“汇报”。

哈萨克族的古尔邦节的风俗习惯

祭奠祖先:哈萨克族的人在过古尔邦节的的前一天要把家里上下打扫一遍,然后由族里头人带领,去先人坟上祭拜,缅怀先人。

礼拜:节日当天早上,哈萨克族人要集体到清真寺做礼拜并捐款,家里宰牲的羊皮也要捐给寺院。

宰牲祈祷:礼拜之后回家立马“宰牲”祈祷,宰牲时要往家人额头上点血,这样做的目的是向安拉“汇报”。因为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向安拉献祭的节日。

招待客人/布施:哈萨克族过古尔邦节时,家里都是肉堆成山,一些用来招待客人,一些给穷人布施,吃不完的晾成“风干肉”馈赠亲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水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 水族节日风俗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水族节日有端节、卯节、额节、苏宁喜节、敬霞节、春节、铜鼓节等。其中端节是水族最隆重的节日,相当于春节,节日期间,村村寨寨敲击铜鼓皮鼓,吹笙唱歌,走亲访友,更有赛马等群众性娱乐活动。

水族重酒、重烟而轻茶,十分重视待客礼节,以鸡头、鸭头敬客,交杯酒、肝胆酒是待客敬酒难得的礼仪。

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这表达了水族人民朴素大方的独特服饰审美观。

水族婚姻沿袭传统习俗,恪守同宗血缘不娶、异宗异姓氏族开亲的原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旧是水族地区男女青年婚姻的主流,讲究门当户对,明媒正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圣纪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圣纪节风俗习惯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圣纪节是我国回族穆斯林的节日,举办时间为伊斯兰历3月12日。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我国回族穆斯林是过圣纪节的主体民族,但各地回族穆斯林在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上也存在巨大差异,西南地区穆斯林在圣纪节日这天首先要集体到清真寺诵经、赞圣、听讲先知穆罕默德生平事迹,然后宴请各方穆斯林同胞分享节日圣餐。而华东地区的一些穆斯林则习惯前一天晚饭后到清真寺诵经、赞圣,然后在清真寺门口、大殿以及周边地区张灯结彩,悬挂标语、横幅,第二天才正式聚会,纪念先知穆罕默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万圣节的由来和风俗 万圣节哪个国家的节日

全文共 299 字

+ 加入清单

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11月1日。传说公元前5五百年,那时的凯尔特人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活着的人惧怕死魂,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灭炉火、烛光,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魂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这就是万圣节的由来

在万圣节这天,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挨家挨户地敲门,索要糖果。各家各户也会买来南瓜,经过雕刻,在里面放上蜡烛,从而变成“南瓜灯”。“咬苹果”也是万圣节非常好玩的游戏,要求参赛者从一个装满水的大盆中用嘴叼出苹果,最先叼出苹果的选手获胜。如今,万圣节作为西方的传统节日,已逐渐在我国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阿昌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阿昌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全文共 193 字

+ 加入清单

阿昌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那么阿昌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有哪些呢?

阿昌族受汉族、傣族等民族文化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传统节日众多,有赶摆节、泼水节、火把节、过新年、浇水花、阿露窝罗节等。

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阿露窝罗节,节日当天各地各村寨、各支系互派代表,共祝佳节。节日当天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阿昌族人不仅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宾朋展示他们的人才、歌舞、服饰,还举行各种联谊比赛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古尔邦节是不是传统节日 古尔邦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吗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是全世界穆斯林的盛大节日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过古尔邦节,比: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回族等,但不属于我国的传统节日。

古尔邦节是不是传统节日

古尔邦节中的“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其意为“牺牲”“献身”,所以这个节日也叫“牺牲节”或“宰牲节”。

古尔邦节在全世界都很流行,是所有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全球有很多国家都过此节,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很重视该节日,但并未列入我国传统节日之中,也可以说古尔邦节算是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古尔邦节有什么习俗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是我国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的节日。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尔德节与开斋节、圣纪节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

古尔邦节在宁夏南部山区等地的回族称为“大尔德”,云南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12月上旬,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朝觐的最后一天,开始举行庆祝活动。

古尔邦节前,家家户户都把房舍打扫度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节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新疆的维吾尔知族在古尔邦节时,无论是城市或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道族,节日期间还举行叼羊、赛马、摔跤等比赛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蒙古族的节日风俗是什么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节日有白节、成吉思汗纪念节、那达慕大会、敖包节、麦德尔节、马奶节等。

蒙古族人过各种节日的时候都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戴上各种装饰品,或载歌载舞,或比赛骑马、射箭、摔跤,还会制作各种美食,如手把肉、烤全羊、包饺子、烙饼,还有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各种奶制品。

蒙古族始源于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尽管这种生存方式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但仍然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成人礼是哪个族的节日 成年礼是哪个民族的风俗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成人礼是汉族、基诺族、普米族的节日。成人礼是在少男少女达到成人年龄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仪式。汉族自古就有成人礼仪,男孩子的叫做“冠礼”,女孩子的叫做“笄礼”。通过这种传统的仪式,宣告长大成人。

在基诺族,女孩子到了十五岁,她的围裙要换成夹层的,发式梳成一条独辫。男孩子满十六岁,必须把帽子换成包头,父母还送他一个绣着彩色图案的筒帕。在普米族,年满十三岁的孩子要举行“穿裙子礼”或“穿裤子礼”。举行了成人礼仪式,就算成人了,可以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成为家族的正式成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黎族有什么节日和风俗 黎族节日风俗

全文共 242 字

+ 加入清单

黎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明,那你知道黎族有什么节日风俗吗?

黎族的传统节日有年仔节、迎春节、军坡节、鬼节、牛节、敬祖节等。

黎族是一个非常讲究礼仪的民族,用餐时,对男客先酒后饭,对女客先饭后酒,请酒时,主人先双手举起酒碗向客人表示请酒,然后自己把酒一饮而尽。

黎族在每季插秧前,都得由亩头先采摘带有绿叶的小树枝,挂在自家门口上,然后亩头的妻子身穿新衣服、新筒裙,一大早先在田角插上100株秧苗,并在旁边插上树叶与红藤叶,表示稻魂有主,此后村里一般妇女才可下田插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哪些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苗族民间的传统节日较多,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境内大部分苗族有腊月二十三祭灶神,腊月二十五至二十九杀年猪,除夕打糯米粑、贴春联,除夕夜守年,初一开财门等风俗。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

“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

苗年相关介绍

苗族在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富裕的人家还要做香肠和血豆腐,为家人缝做新衣服等等。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

在苗年的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还会跳起踩堂舞。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古尔邦节有什么习俗 古尔邦节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这一天,各地人们安排放假,并且准备节日活动用的牲畜,需要提前将牲畜宰杀好;另外,在古尔邦节的当天,人们需要在清晨沐浴更衣,然后到大清真寺或公共场所参加会礼。

古尔邦节有什么习俗

1、放假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会过古尔邦节,一般在节日期间都会放假,因为要为古尔邦节节日活动做准备。

2、举行会礼/做客

古尔邦节日的当天,穆斯林们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场所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在活动完之后,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做客,同时还举行各种文艺活动。

3、宰牲制作糕点美食

届时家家户户都要宰羊、煮肉以及制作各种糕点美食。宰牲需要在节日的前三天准备,牛、羊、骆驼都是常备的牲口肉,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会宰杀不同的牲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尔邦节是什么节日 古尔邦节是宗教节日吗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宗教节日,又叫“宰牲节”、“尔德节”,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的传统节日,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过古尔邦节,其中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柯尔克、回族等。

古尔邦节是什么节日

古尔邦节又被称为“宰牲节”、“尔德节”,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的传统节日,也是伊斯兰教的三大重要节日之一。凡是过古尔邦节,在这一天都会举行盛大的节日活动,当然也少不了特色的美食。

古尔邦节的时间一般是在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肉孜节(开斋节)后七十天左右,在伊斯兰历法系统中,古尔邦节的日期是固定不变的,但后来时间根据公历计算后,其日期则呈变化不定状,所以不同地区人过古尔邦节会有季节上的差异,有时是冬天,有时是夏天,有时是春天,有时是秋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元旦节的风俗简介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不是中国传统节日,而是法定节日。同时元旦也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新年。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新中国成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什么民族过古尔邦节

全文共 312 字

+ 加入清单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教的盛大节日,不是一个民族的节日,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乌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孜别克族、塔吉克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都过古尔邦节,它是这些民族的共同的节日。

古尔邦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古尔邦节是我国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又叫该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不同少数民族在叫法上有所差别。

古尔邦节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像中国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都过古尔邦节,他们一般将古尔邦节音译为“库尔班节”。

宁夏山区的回族也过古尔邦节,不过他们是称为“大尔德”,而云南、贵州等地的回族穆斯林是将古尔邦节称为“小尔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古尔邦节的风俗 古尔邦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全文共 396 字

+ 加入清单

打扫房屋:过古尔邦节的家家户户都会在节日前把道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制作糕点;参加会礼:节日的清晨要严整衣冠,去真寺去参加会礼;宰牲:家家户户都会根据经济实力宰牲,比如牛、羊、骆驼、马等。

古尔邦节的风俗

古尔邦节的时间: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

打扫房屋:过节前,家家户户都会提前把家里大大小小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忙着精制节日糕点。

参加会礼:节日的早晨,人们(比如维吾尔人)会沐浴全身,严整衣冠到清真寺参加聚礼。

宰牲:过节的人们会把献祭的牲畜宰好,将大块连骨肉炖到锅里后,男子们才开始互相串门。至于宰什么牲畜,家家户户根据个人经济实力,比如牛、羊、骆驼、马等。

歌舞集会:新疆的维吾尔族在过古尔邦节时,城市或农村的专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

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在节日期间还举行各种活动,比如叼羊、赛马、摔属跤等,很多民族都会去腥此类活动,比如新疆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 哈尼族的民族的节日习俗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哈尼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风俗有:六月年、耶苦扎、活瑟瑟、扎勒特、十月节、昂玛突节、新米节、老人节等。

六月年是哈尼族一个传统的节日,节日期间杀牛祭祀,祭天神、土地神和祖先神。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传统节日,过节期间,人们停止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访友。昂玛突节是哈尼人重要的节日,在这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大肥猪,然后烧火做饭。饭菜做好后抬到指定的大街上,桌连桌摆起来,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来吃长街宴。哈尼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哈尼人灿烂的民族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节日要吃什么有哪些活动?

全文共 4918 字

+ 加入清单

八节就是在腊月初八,也就是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八日这一天的节日。很多人都知道,腊八节最大的一个习俗就是要喝腊八粥,北方也有“过了腊八便是年”的说法,认为从腊八这一天开始,就已经进入到了过年的时间里。那么,你知道腊八节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吗?腊八节为什么是如何演变成一个传统节日的,腊八节有什么传说?除了腊八粥,你还知道哪些过腊八节的习俗呢?1.腊八节简介

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这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北方,有“过了腊八便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没有过这个腊八的习惯,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2.历史渊源

由来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称“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腊月初八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相关

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已有与“腊”相关的腊祭的习俗,节期在腊月,具体日期并不固定,该腊祭习俗被后人视作“腊八节”的来源之一。据西汉戴圣所编的《礼记·郊特牲》辑录,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汉应劭《风俗通义》中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还有一种说法,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因“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汉代之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不过在这天并不喝腊八粥。3.腊八节要吃什么

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此后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并延续至今。

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明《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腊八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各地腊八粥:

陕西:腊八粥熬好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肃: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北京: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黑龙江:在哈尔滨,除了腊八粥,还有吃“腊八蒜”的。民间上把在腊月初八这天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河南: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多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山东:山东“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

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腊八蒜

中国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19]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的节日食俗。腊八蒜材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在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

“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住)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4.故事传说

传说一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二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传说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三

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四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五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