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智勇故居(通用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智勇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1804

文章

1000

篇1:唐顺之故居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唐顺之故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顺之故居在青果巷86号,原名保合堂,为唐顺之诞生地。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号荆川,明嘉靖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因受谗革职,在宜兴阳羡山中修文习武10余载,通晓天文、地理、历史、数学、兵法、乐律、五行的文武全才。52岁启用抗击倭寇,病死任上。明崇祯六年(1633年)荆川玄孙唐宇昭改为贞和堂,沿用至今。荆川故居有八桂、贞和、易书、筠星、四并、复始、松健、礼和等八堂,合称“唐氏八宅”,分布在青果巷中段今雪洞巷至西庙沟一带。八宅始建于明万历以前,历经兴废,今四并、复始二宅旧址已难觅,其余各堂尚存,部分已被改建,唯贞和堂、筠星堂基本保持原貌。贞和堂原名保合堂,唐荆川玄孙改名贞和,为唐荆川故居之一。贞和堂原包括门厅、轿厅、大门、二门及后进内院住宅。楠木大厅坐北朝南,为一完整纱帽厅,面阔3间,宽134米,进深7檩95米,檐柱高45米,抬梁式结构,托梁为大型月梁,材质全用楠木、紫檀,用料粗大讲究,主柱可一人合抱。木柱下用青石础,屋面较平缓。飞檐卷式用双檐,正间大梁有彩绘。大厅东侧走廊壁间嵌有明书法家孙慎行撰书的《保合堂记》碑刻,系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孙慎行为荆川之子鹤征80大寿所作。1982年3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刘尔崧、刘琴西故居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刘尔崧、刘琴西故居为紫金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尔崧、刘琴西故居位于紫金县紫城镇安民居委会北河街45号。

刘尔崧、刘琴西是同胞兄弟。刘尔崧(1899~1927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中央委员、中共两广区委工委书记、广州工代会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等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广东青年运动的先驱、,广东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1927年,在广州“四一五”事变中,刘尔崧不幸被捕,4月被杀害于珠江白鹅潭。刘琴西(1896~1933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领导紫金“四二六”暴-动-,1928年率部配合红二师攻克南岭,1930年任中共闽粤赣西北分委书记,1931年调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2年在香港被港英当局逮捕,1933年被押回广州杀害。故居始建于清,坐北向南。1927年“四二六”武装暴-动-后被国民党当局烧拆,夷为平地。1978年刘琴西的儿子刘乃超在原址重新建起一幢二层水泥房,面阔6米,进深9米,一厅二居室,2011年重建。故居内现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1952年颁发的“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和刘尔崧、刘琴西生平史料。

2011年1月,被紫金县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6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民社区:安民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周小舟故居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小舟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周小舟故居位于湘潭市湘潭县排头乡黄荆坪管区星星村。

1912年11月11日,周小舟诞生在这里。周小舟,原名怀求。学生时代即接受新思想,积极参加进步运动。1927年初在长沙明德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在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北平市临时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长,毕业后调中共中央北方局联络部工作。1936年春,为了实现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4次奉命去南京,不顾个人安危,出色地完成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的任务。同年8月赴延安,任毛泽东的秘书。1937年和1938年,他又作为八路军代表和毛泽东的代表,先后与山西阎锡山、新疆盛世才等国民党要员谈判。1938年8月任冀中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45年秋,任中共北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1948年冬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长。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调任晋中区党委组建的南下工作团副书记兼宣传部长。

1949年5月,组建以黄克诚为首的中共湖南省委,他任省委委员。8月,随南下工作团进入长沙,先后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湘西区委书记、湖南省委副书记、书记、第一书记等职,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58年,陪同彭德怀在乌石、黄荆坪等地调查。1959年,陪毛泽东回韶山。在庐山会议上,他和彭德怀等向中央如实反映地方情况和群众呼声,还支持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因而受到错误批判,被定为“彭、黄、张、周反党集团”成员,撤销湖南省委第一书记职务。下放基层,任浏阳县大瑶公社党委副书记。1962年6月,调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副院长。“文革”开始后,被造反派轮番批斗,受尽侮辱,于1966年12月26日在广州含冤逝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为他平反昭雪。

周小舟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是一座由三栋土胚砖砌筑又联为一体的农舍,有房30余间。周小舟外出参加革命后,一段时间闲置,后让给堂弟等三户人家居住。2009年,湘潭市、县人民政府拨款对故居进行了维修。

周小舟故居于2000年被湘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湘潭市委宣传部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排头乡:排头乡位于湘潭县境西南,距县城易俗河镇45公里,东与锦石乡接壤,南与花石镇、龙口乡隔涓江相望,西与汾水乡、湘乡市的梅桥镇毗邻,北与-元帅故里—乌石镇交界,是清代名将左宗棠,著名戏曲作家张声玠,毛泽东主席的秘书、湖南省委第一-周小舟的故里,又是北宋大文学家、理学家周敦颐,南宋大文学家、理学家胡安国隐居及讲学的地方,乡境内的“天下隐山”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全乡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有源故居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李有源故居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方红》作者李有源故居

佳县张家庄村是著名颂歌《东方红》的发源地。它位于佳县城北3.5公里的佳榆公路线上。《东方红》作者李有源的故居就在村中北坡。这是一个有6孔窑洞的四合院落,李有源的故居是正面右起第一孔。这是一孔陕北农村极普通的接石口土窑洞。1942年,农民歌手李有源就是在这里创作了响彻全球的颂歌——《东方红》。

李有源1903年出生在陕西省佳县佳芦镇张家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家祖祖辈辈揽工租田过日子,李有源13岁就成了放羊娃,饱受旧社会剥削压迫。1942年他怀着对党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感激、无比热爱的心情编唱了《东方红》。1951年,李有源以一个农民作者的身份,参加了绥德专区文艺工作者代表会,第二年又出席了陕西省文艺创作者代表会,并荣获奖旗、奖章,人们尊敬地称他为“人民歌手”。

1955年李有源因病逝世,享年52岁。

李有源(1903-1955)农民歌手。陕西葭州(今陕西佳县)人,出身贫农家庭无力读书。13岁时在外婆所住村庄的冬书房学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此后,利用去县城挑粪的机会,到县立高等小学听课,并主动给学校烧水、扫院、筛炉灰,取得旁听。演唱的民歌、唱秧歌,深得教师喜爱。壮年时因家中生活艰难,以放羊维持生计。直到家乡“闹红”,他和穷苦兄弟才真正翻身做了主。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刘谦初故居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刘谦故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谦初故居位于平度市田庄镇,年代为1897年。

2013年10月10日,刘谦初故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田庄镇:区划调整后,田庄镇镇域总面积达到211.01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93个行政村,总人口7.26万人,镇建成区域4.7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28.7%。2012年,全镇GDP达到53.49亿元,财政收入5100万元,资源和产业进一步优化,为突出田庄工业主体地位,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加快产业扩张,迅速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思路是:以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荣庆故居

全文共 239 字

+ 加入清单

荣庆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荣庆故居位于新华南路庆云里。此处多为3层连排式的砖木结构楼房,早期多为中国达观显贵居住,楼房至今基本保持原样。

荣庆(1862~1917),姓鄂卓尔,字华卿,隶正黄旗蒙古。生于四川成都,18岁入京,举人出身,曾任刑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学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辛亥革命后,荣庆举家迁居天津英租界寓居。经历初期1879(光绪五年),荣庆中举人,当时仅二十岁。后又考中贡生、进士,入翰林院。并因此充任镶蓝旗管学官,晋升至侍读学士、蒙古学士。一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周诒柯故居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周诒柯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周诒柯故居,位于湘潭县石潭镇普庆村西塘槽门屋场。周诒柯(1875一1932年),字心约,号居易主人。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1914年任湖北高等审判厅厅长。1917年任江苏高等检察厅检察长、黑龙江高等审判厅厅长、安徽高等法院院长等职。在江苏任职时,曾开创我国改善人犯关押条件和劳动改造之先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参事厅主任参事,统筹各省司法工作。一年后,任最高法院检察长。病逝于湖北汉口同仁医院,归葬于石潭福星亭后向之周家围子。

故居是一栋“一担柴式”古建筑,是周诒柯托本户周佩秋于1928年购自另一周姓的房产。土砖青瓦结构,建筑面积约210余平方米。中间一横3间,左右两厢各竖3间。除厨房外,其余8间均安有木质天花板。堂屋右边的正房,是周诒柯住室。正房右厢房是书房,为八角屋,屋面为红轿顶,顶端安装《二龙戏珠》瓷瓶。阶基高l米余,上有圆木伞柱8根。屋前有坪,面积约70余平方米。内栽一柏一椿,树高均约20米,直径0.8米。西侧有大塘和沙石大道,大塘即西塘,一年四季,水清如镜。沙石大道宽1.2米,北通石潭,南抵方上桥。屋后有山,面积约360平方米。内有香樟、苦槠等杂树,四季葱郁,景色宜人。周诒柯生前曾回故居闲居,作《忆家偶成》,后载1948年湘潭正山印务馆《方上周氏诗词集》。近年,他的孙子周重远等人收入《心约公晚年诗集》,诗曰:“白发归田宅,西塘故里休。祖先邱墓地,少小钓游陬。壮志鹏图奋,高歌岛国游。法规频兀兀,棘署觉悠悠。政事如棋局,刑章等赘旒。置山希退谷,葺含笑菟裘。解组巢栖鹤,还乡石压舟。笃亲堂构倚,居易草庐留。弄月穿云乐,栽松植柳幽。读书依北苑,学佛蹑东楼。黯惨豺狼怯,飘零子女俦。几时扫氛寝,返棹复何求。”

周诒柯病逝后,故居于1933年由其子女周翼扶兄妹4人卖给外姓,现在原屋不复存在。

周诒柯(1875~1932),字心约。普庆西塘(今列家桥乡)人。受维新变法思想影响,赴日留学。先读预备学校两年,后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8年后归国,任长沙府中学堂教务长。民国3年,段芝贵督鄂,他任湖北高等审判厅长。民国5年,王占元任湖北督军兼省长,其内侄陈时为竞选省议员与人争讼,王托人关说,许以财政厅长,他拒不理会。陈时败诉落选。王占元派兵冲进高等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寸尊福故居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寸尊福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翡翠大王寸尊福的故居,典型的和顺的四合院的结构,保留得相当的完整。

景点介绍

福盛隆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翡翠大王寸尊福1885在曼德勒(瓦城)创办的商号,以玉石业为主,集开采、加工、销售为一体,兼营其他。地点位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是寸尊福的故居,也是当时的著名商号“福盛隆”的所在地。房子是典型的和顺的四合院的结构,采用的木材都是上好的楸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结构还保留得相当的完整,二楼的窗户是从英国带过来的铁窗。

地址:保山市腾冲县和顺古镇内

类型:名人故居历史建筑

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汪锋同志故居

全文共 1046 字

+ 加入清单

汪锋同志故居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汪锋同志故居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九间房乡街子村,为4间民居2间厦房,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汪锋同志故居是汪锋同志的出生成长地及战斗地方,地下组织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在-时期被国民党-派所焚毁。解放后县政府拨款据原样重建,并在四周山坡植松柏等树进行绿化,院落总面积200多平方米,是十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汪锋是陕西地区民主革命时期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是西北革命根据地、西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是豫鄂陕边区、陕南根据地党、政、军主要领导人,是西北地区党的-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汪锋(1910—1998),1910年12月17日出生于陕西省蓝田县一个农民家庭。原名王钧治,曾用名王文钊。早年曾入师范学校读入。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蓝田金星革命活动。

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蓝田县-主席、团委书记。1928年4月参加渭(渭南)华(华县)起义,后做共青团工作。

1929年至1930年秋任中共蓝田县委工委书记。

1931年后,任中共陕西省委军委组织部长、军委书记。1932年起,任中共渭北特委书记,红二十六军第二团代政治委员,中共汉中特委书记。

1934年冬,到上海中共临时中央局做敌军工作。1936年春,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军特派员。

1938年任中共陕西省委军事部部长。

1941年后,任中共陕西省委-部部长,中共关中地委副书记。

1945年后,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中共鄂豫陕边区党委书记、边区政府主席兼鄂豫陕军区政治委员,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政治委员。

1948年后,任中共陕南区委书记,陕南军区兼第十九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部副部长、部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

1953年后,任中共中央-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副主任,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

1960年任中共西北局-书记,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甘肃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1977年后,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自治区革委会主任,政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主席,乌鲁木齐军区第二政治委员、第一政治委员兼党委第一书记。

1987年3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汪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8年12月12日在北京逝世。

街子村:街子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葛云飞墓含葛云飞故居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葛云飞墓(含葛云飞故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葛云飞墓(含葛云飞故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三泉村黄湾寺北侧,由宫保第和葛氏宗祠组成。

葛云飞墓位于石板山的南麓,向南偏东五十度,用石块砌。筑围墙,石板压顶,并雕出筒板瓦。面阔五间,中部三间向内凹进,明间立碑,上刻“诰授振威将军追赠太子少保葛壮节公之墓”,正脊刻“忠荩可风”前设祭桌,石板铺地。两梢间向外凸出,与明、次间前室的前沿齐,封以栏板。望柱高2.65米,柱头雕狮子。墓顶堆土,宽7.65米,深7.7米。远处丛山迭起,近处果树葱郁,环境肃穆幽静。

葛云飞故居位于萧山区进化镇山头埠村,由宫保第和葛氏宗祠组成。宫保第,建于清代,是葛云飞的诞生之地,现存建筑为面宽五间带两间厢房的二层楼屋。葛氏宗祠,建于清中晚期,是葛云飞的读书地,由门厅、正厅和厢楼组成。

葛云飞故居宫保第和葛氏宗祠是民族英雄葛云飞出生、成长和接受教育的地方,是缅怀先烈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两处建筑均建于清代,为典型的江南民居和宗祠建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葛云飞(1789—1841),字鹏起,又字凌台、雨田,山阴天乐乡(今属萧山)山头埠村人。其祖辈为南宋抗金将领张浚,后改姓葛。生于行伍之家,父永升,明长淮卫千总。自幼承受其父武艺,7岁进私塾,文武皆习,敬佩南宋民族英雄岳飞,铭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遗训。嘉庆十九年(1814)应试,补本学武生。二十四年中武举。道光三年(1823)中武进士,署营守备,后又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琦君故居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琦君故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琦君故居位于温州市瓯海区瞿溪街道,年代为民国。

琦君故居位于瓯海区瞿溪镇三溪中学内,由正屋、凉亭、水池、左右廊围成合院式建筑。

正屋明间前檐置五扇门,次间为槛窗,明间后金柱间设五扇屏门,门后东侧为楼梯可至二楼。

二楼南侧有美人靠,东、西、北三面为西式风格,廊柱为清水砖柱,柱间为连续券。屋面铺设小青瓦。厢廊为四间单层硬山顶建筑。东侧厢廊为单披檐,朝向天井,西侧厢廊为双披檐,中设隔墙。

正屋西侧山墙外建有八角攒尖顶凉亭。亭东侧梁架搭于正屋而省去檐柱,其余六面由六根木柱支撑。柱头出跳用悬柱上承角梁。东侧设入口,亭子边上有一水池,平面呈方形,池壁由方形条石铺设。

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琦君(1916—2006),1916年7月24日生于温州瓯海瞿溪乡,原名潘希真,小名春英。现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另外,她还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胡文炳故居

全文共 570 字

+ 加入清单

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胡文炳故居为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胡文炳故居位于东岭镇湖埭头村湖埭头自然村,时代为民国-现代。

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即湖埭头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胡文炳故居,位于湖埭头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内。始建于1916年,坐东朝西,一进三开间,砖石木结构,硬山式屋顶,夯土内墙,外墙用石头交错堆叠而成,占地面积40平方米。1930年7月,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到泉属各地巡视检查工作,在此召开惠安暴-动-筹备工作汇报会议。2016年重修。胡文炳(1900~1962),东岭湖埭头村人,1930年参加福建红军独立第一师第二团,惠安暴-动-时成立湖埭头村苏维埃政府,担任主席。屿头山战斗失利后,改名隐姓居住厦门。

惠安暴-动-筹备会旧址—胡文炳故居为惠安县第十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西、北至民宅外墙,南至湖埭头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围墙。

湖埭头村:湖埭头村地处东岭镇中部,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东涂寨镇,西邻东山村,南邻前林村,北邻大邱村,总面积1.23平方公里,全村落户人口近3千人,有辛氏三分之二以上和吴氏两姓。吴氏于公元1022年从安溪吾都迁入现岭后祖厝,至今已有985年38世的历史。为晋代廉刺广州刺史后为金紫光禄大夫的吴隐之后裔;辛氏于公元1404年从泉州的罗山镇迁入,至今已有604年22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容克故居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容克故居位于莞城街道炉街124号,GPS坐标:北纬23°0312.4",东经113°4438.5",海拔高程21米。

容克(1925-2001),原名熊伯烈。1940年8月参加工作,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东莞县立中学学生支部干事、支部书记、总支书记。1945年初任中共东莞水乡区委书记,后调到东莞新一区,先后任中共东莞新一区区委组织部长、书记。1945年9月任中共路西县委组织部干事。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撤后,留在东莞坚持隐蔽斗争,任中共东(莞)宝(安)县副指导员。1947年初任中共东宝县指导员,负责山区恢复武装斗争的工作。1948年4月任中共东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1949年初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兼任中共江南青委书记。同年7月任江南青年公学(后改为东江公学)副校长。1949年10月至1953年2月,历任惠州军管会委员兼文教接管委员会主任、东江日报社社长、中共东江地委青委书记、中共增城县委第三书记、中共粤东区党委办公室秘书科长。1953年3月至1963年1月,历任中共广西省委办公厅秘书处第一副处长、办公室主任、研究室主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主办的《思想解放》室、组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调研室研究员。1963年2月起,历任中共龙州县委书记,中共南宁地委委员、秘书长,南宁地区革命委员会办事组副组长,中共南宁地委常委,南宁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南宁地委副书记,中共南宁地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广西日报社总、党组书记,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顾问,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委员。1993年离休。2001年6月逝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位于亳州市涡阳县青疃镇大袁庄,年代为清。

属清代后期建筑,均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建筑均为砖石砌墙,小瓦覆顶,设计错落有致。其中故居现有房屋40余间,祠堂现有房屋10余间。房屋主人袁大化是清末爱国将领,曾任漠河金矿总办、清河道、山东按察使和新疆巡抚等职。

2012年,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袁氏宗祠。

保护范围:祠堂四周围墙外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10米至祠堂东侧的南北沟东岸,南200米至原祠堂以南的鱼塘,西10米至大路西侧的南北路西侧,北150米到殷庙至刘村的东西大路。

(2)袁大化故居。

保护范围:故居四周围墙外2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8米至故居以东的南北路,南23米至东西大路,西28米至村中南北大路,北38米至故居北侧的东西大沟。

袁大化(1851~1935),字行南,涡阳县青疃区大袁庄人。进学入廪后不甘寂寞,于光绪十七年(1891 年)往关东投效。当时负责外事的吴某,曾派袁大化往伯力、海参崴、双城子等地侦察俄军情况。后到额木尔河沿岸勘察漠河金矿,提出采金方法,受李鸿章赏识,委以重任,并为袁大化特捐“同知”衔,派充漠河总办。经营8 年,每年盈余万计,被晋升为二品衔道员,戴花翎。因户部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李宝焌故居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李宝焌故居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宝焌故居位于永安市贡川镇洋峰村,年代为1886年。

简介:又名永福堂,清光绪十六年(1890)建,坐南朝北,由门楼、围墙、空埕、下堂、正堂、厢房、化胎、护厝等组成,建筑面积524平方米。砖砌门楼,三楼四柱。下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均为穿斗式梁架,悬山顶。李宝焌(1886—1912),字焜甫,中国飞机制造、飞行先驱。

2013年,李宝焌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面外延3米,南面至村道,西面至李道祥住宅,北面外延10米。

洋峰村:洋峰村地处永安市贡川镇东南方向,南距永安市区27公里,北距三明42公里。全村现有人口669人,188户,6个村民小组,村辖区总面积1071.2公顷,其中耕地1210.9亩,山林面积14031亩,其中毛竹山面积7960.5亩,山林及毛竹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在辖区内有座库容96万立方的水库,水利资源可供发电装机容量400千瓦。主要物产有毛竹、笋、木材、松脂等。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陈铁军故居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陈铁军故居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铁军故居位于佛山城区福贤路善庆坊。是陈铁军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为佛山清代常见的两进院落式民居。尚有烈士住过的房间、使用过的家具、文具、印章和亲手刺绣的绣件等。

陈铁军故居为清代民居建筑,座面向北,三间二进院落式平面布局,硬山顶,人字山墙,砖木结构。陈铁军烈士在此居住和生活。是佛山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陈铁军(1904~1928),女,原名燮君,原籍新宁(今台山),生于南海佛山镇一个华侨商人家庭。民国8年(1919)受“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影响,参加散发“提倡男女平等,提倡民主与科学”的传单。民国9年转至实行新学制的佛山季华女子小学读书。毕业后,便冲破封建婚姻束缚,到广州找寻革命真理。到广州后她进入位于西关的坤维女子中学(现为市二十九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张九龄故居祠堂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张九龄故居祠堂为始兴县文物保护单位。

张九龄故居位于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始建于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是唐代著名贤相、岭南诗祖张九龄的父亲张宏愈迁始兴石头塘村时所建,距今已有1332年历史,故居内设宗祠,有张宏愈、张九龄父子牌位。

隘子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沟。然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沟孕育了中国历史上不能忽视的名相名将:唐朝宰相张九龄和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的张发奎。

据说张九龄的曾祖父在韶关曲江做官,而张九龄的父亲则来到始兴置立田产以耕为业。民间现在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张九龄母亲卢氏在始兴已怀孕满十月仍未分娩。其父见妻身体粗大面黄体弱,疑是得了黄肿病。一日遇见一个看病兼算命的老先生,经诊断后,老先生告诉张九龄之父,“腹中胎儿乃非凡人物,因这个地方太小,容其不下,恐须到大地方出生。”听罢先生一言,张家只好迁到韶州。而张九龄据说就是在那里出生的。但张九龄出生后也曾返回始兴故里。始兴县民间流传的“捉鼠解朝廷”的故事就是来自张九龄年幼时在石头塘读书的经历。

隘子镇:隘子镇地处粤北山区,位于始兴县城南边,距县城65公里,东靠司前镇,南与翁源县毗邻,西与曲江县接壤,北与深渡水乡交界,是始兴最边远的山区乡镇。全镇总面积为32326公顷,其中林地面积为26600公顷,耕地面积为745公顷,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镇。辖区内有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个镇属机关单位,中小学校20间。全镇有4494户,总人口2012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赛珍珠故居

全文共 565 字

+ 加入清单

珍珠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赛珍珠故居位于宿州市市区大河南街东部,现存房屋十八间,面积约300平方米。世界文化名人赛珍珠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1892年6月26日生于美国西佛吉尼亚州,出生三个月便被放在摇篮里随着做传教士的父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此后赛珍珠一生的前40年除了回美国上大学的4年和读硕士学位外,基本上在中国度过的,她先居住在苏北的清江,四岁时全家回到镇江,结婚后随夫君(John Lossing Buck)在宿州生活了四年多,赛珍珠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其成名作《大地》三部曲中描写的北方地主庄园及中国农村生活等都以宿州为原形。《大地》三部曲在美国家喻户晓,是美国及西方国家最早认识和了解中国的伟大之著,在介绍东方文化方面,赛珍珠被欧美誉为“可与马可·波罗相媲美”。

-旅游小贴士:

地址:宿州市市区大河南街东部

开放时间:8:00——17:30

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译珀尔·巴克,美国作家、-和女权活动家。 出生4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在镇江风车山上在她小时候就读过现在仍然存在的崇实女中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鲁藜故居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鲁藜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鲁藜故居位于内厝镇许厝村大乡东部,建于清末,2005年重新装修过。故居为二落家族大厝的北列附房,坐东北朝西南,前为古厝,后为庭院。面宽11.2米,总进深8米,建筑面积89.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古厝面阔三间11.2米,进深一间,块石构砌墙裙,土坯砖墙,卷棚脊,硬山顶。房后庭院改建成小护厝。此建筑已破落,多处坍塌。1914—1917年,著名诗人鲁藜就在这度过童年,三岁时随父亲侨居越南西贡市,1932年初夏,鲁藜护送重病垂危的父亲返回故里,曾在此居住生活。

信息来源:翔安文化馆

许厝村:许厝村基本概况 许厝村位于厦门的东大门——翔安区内厝镇的东面。现有511户人家,1917人。整个行政村由许厝村、洐溪村、后房村、许山头村4个自然村组成,分9个村民小组。许厝村地理可谓四面环山、青山绿水。俗称“左鸿右雀、前狮后马”(指左临鸿渐山,右临雀鸟峰,前有狮仔山,后有天马山)。村前的淙淙溪流与莲溪相交错。4个自然村榕树环抱、空气优雅,村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关向应故居纪念馆

全文共 2329 字

+ 加入清单

关向应故居纪念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关向应纪念馆位于关向应同志故居——大连市金州区向应镇关家村。始建于1986年,由当时的金县人民政府兴建。1989年7月,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2002年在关向应诞辰100周年之际重建新馆,2006年进一步改扩建,2007年9月10日重新开馆。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关向应故居遗址(两间草房、农家小院)、纪念馆、广场、绿地等。纪念馆中陈列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实物,形象生动地记述了关向应同志光辉的一生。

关向应同志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我军早期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02年9月10日出生,1932年参加革命,1946年7月21日病逝于延安,终年44岁。毛泽东同志曾为他题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

第一部分为关向应故居,是一座三间石砌低矮的茅草房,1902年9月10日关向应在此出生,这里有他少年时代亲手栽种的大槐树和一家世代传用的老石磨。西屋土坑上放一小坑桌,桌上放一盏油灯,是关向应同志少年生活学习住屋。东屋是关向应同志父母居室。院内东窗前为磨面的石磨。故居四周用石砌围墙,南门楼外东侧有关向应同志父亲栽的中国槐树。故居后面,是新建关向应同志革命践陈列馆,馆前树立关向应半身铜像。关向应同志,原名关致祥,1902年9月18日出生在一个普通满族民农民家庭。1924年在大连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在苏联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先后在中国河南省委和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工作,1928年中共“六大”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候补委员,任共青团中央书记,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参加中共中央军委和长江局工作,1932年创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军委分会主席和红三军政委.1934年10月任红军第二军团副政委。1936年冬任红二方面军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1946年7月21日在延安病逝。关向应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段革命家,忠诚的革命战士,我们党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工人运动、青年运动的重要领导者。

第二部分为关向应纪念馆,院中有关向应半身塑像。塑像后是一排整齐的展览大厅,分三个展室十个部分,用大量实物和珍贵的照片较翔实地介绍了关向应同志革命的一生。

第三部分为录像厅,向参观人员播放“关向应的生平事迹”、“追悼会录像”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该馆录像带等。关向应故居已于198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大连市人民政府首批命名的“大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2007年,两次对关向应纪念馆进行扩建。

多年来,关向应纪念馆为了实现政治工程——“瞻仰一次圣地,净化一次灵魂”;文化工程——“挖掘一种内涵,铸就一种精神”;经济工程——“开发一方红土,致富一方人民”三位一体的功能,不断完善设施、丰富内容,不断提升了影响力和感染力。特别是在新馆建设中,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发展提供的新技术、新手段,积极拓展陈列内容,创新展示手段,在形式设计、实物制作、展品布置等各个环节加强研究,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陈列方式,运用实物、图片、模型等多种表现形式和声、光、电等多种科技手段,做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在内容上,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大力弘扬关向应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突出宣传了关向应同志不论在白区还是在苏区,不论在长征路上还是在抗日疆场,都表现出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坚强的党性原则,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卓越的政治工作才能,扎实的工作作风;为人光明磊落,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热爱人民,与士兵心连心;意志坚定,顽强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

在管理上,不断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选配和建设工作队伍,加强了思想、作风和业务培训,逐步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纪念馆规范运行、优质服务。

关向应纪念馆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为青少年参观学习开辟“绿色通道”。每年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关向应同志诞辰、逝世纪念日,都举行以弘扬向应精神为主题的仪式或活动。每年“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日、“八一”建军节等节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积极为各类群体到此开展活动提供优惠和服务。很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入学、入队、入团、入党或成人宣誓仪式也都到这里举行。每年都有数万计的各界人员到此参观学习,目前已累计接待参观、旅游者100多万人次。他们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文艺作品、互联网等,向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王震、廖汉生、程子华、-等先后多次到纪念馆参观指导。

关向应纪念馆于198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7月被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命名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4月被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2007年4月被省政府重新命名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还先后成为沈阳军区综合训练基地,空军通信士官学校等部队、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纳入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关向应(1902~1946),原名关治祥,满族人,姓瓜尔佳氏,1902年9月10日生于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大关家屯。1912年关向应在屯里念私塾,一年以后进入亮甲店普通学堂。1918年春天,关向应考进了普兰店公学堂,由于离家太远,只好在学校寄宿。每逢礼拜天,别的学生都回家了,而他却自己留下来抄书和课本,先后抄写了《秋水轩》、《雪鸿轩》两本“尺牍”。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