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智勇故居(汇集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智勇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1810

文章

1000

篇1:王力故居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王力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王力故居

王力故居位于博白县城西郊的新仲村岐山坡队,距离县城1千米,博白至水鸣公路旁。是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区,被誉为“中国近百年来最伟大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故居始建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是王力的祖父王紫庭所建,共3进27室,为泥砖桁桷单层体悬山顶结构,典型的南方客家民居建筑风格。2003年重新修复并向游人开放。

修复后的故居占地1400平方米,仍然保持了原故居的风貌,融文化、学术、艺术、史料、观赏为一体。展示的内容丰富翔实,有王力先生家世童年,十年失学,奋发进取,出国深造的叙述;有师承国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和著名文学家朱自清、闻一多砌磋学问的珍贵史料以及王力先生酸甜苦辣的人生经历。淋漓尽致地重现了这位大师“生前一代雕龙手,身后三千倚马才”治学育人的风操,详细介绍王力先生一千多万字著作的辉煌学术成就。故居内设有“龙虫并雕斋”、“王学书屋”、“翰墨碑林”、“王力出生地”、“王力著作阅览室”、“王力会客室”、“花厅院落”等展厅,再现了“一代宗师”王力先生学术生涯和个性、风采、魅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祁寯藻故居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祁寯藻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祁寯藻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平舒乡平舒村和龙门河村之间,临307国道,所在地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资源独具特色。祁氏一门祖籍平舒,是清代寿阳望族,一门五进士、三世四翰林,祁寯藻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曾侍教道光、咸丰、同治,誉称“三代帝王师”。景区以“中华第一书香门第”为理念,集观光纪念、娱乐体验、休闲度假、会议修学等功能于一体,风景园林和生态园区并存,传统韵味和现代展示结合,让游人感受祁氏文化魅力,回归自然情趣,全身心放松体验,是一个体验度假的理想场所。

景区地址

晋中市寿阳县平舒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钱松喦故居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钱松喦故居为宜兴市文物保护单位。

钱松喦故居,位于杨巷镇黄家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钱松喦(1899-1985),宜兴杨巷镇人,笔名芑庐主人。我国著名国画家,擅长山水画,且工诗善书,常诗画一体。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并赴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展出,受到国内外行家的好评。出版过作品专集多种,并有美术理论著作《砚边点滴》传世。钱松喦世居杨巷镇湖墅村(今黄家村),出生于七代秀才的书香门第。

祖上宅第较宏伟,清咸丰年间遭兵燹,现存建筑系其祖父在原址重建。钱松喦故居建于清末,建筑面南坐北(南偏西22°),共一进,为二层0-式建筑,第二层较矮,南北各有三个墙门。原建筑面阔八间,其东面两间为原钱松喦居住的房屋,已经被拆。通面阔六间19.70米,进深七架8.30米,建筑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

杨巷镇:宜兴市杨巷镇位于宜兴西北,地处宜兴、金坛、溧阳三市交界,是无锡市新型小城镇之一。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全镇总面积86.42平方公里,人口4.92万,辖有23个行政村、二个居委会。 勤劳质朴的杨巷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本着开拓创新,立志赶超的创业精神,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使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以长足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谷寅侯故居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谷寅侯故居位于瓯海区梧田街道梧田街村梧田街296号,建于1906年。故居坐南朝北,面向温瑞塘河。由门台、两厢、正屋组成小三合院。

门台砖砌单开间,两侧为砖垛,基座砖砌做拼花几何条纹,上部各设两条长形凹槽,花岗岩门楣,上设四组斗拱,驼峰承方斗,出挑承砖挑檐。围墙平面外撇成“八”字形,两厢各两间,屋内尚留存青石牌匾,上阳刻楷书“谷同春”三字,字径约40厘米。“谷同春”是清末盛名一方的酱园。当年谷家酿造酱油和黄酒,依托这条塘河,生意不断做大做强,并在清光绪年间盖起了这幢大屋。

天井中间甬道为条石铺设。正屋面阔五开间,进深六间,前为卷棚轩廊,梁架穿斗式。二层设美人靠,屋面硬山顶。二楼为骑廊轩,斗拱雀替雕刻精致。

梧田街道: 瓯海区梧田街道位于温州城区南郊。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及3个社区,总人口约15万,其中户籍人口4.0757万。2005年全年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100.88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街道本级实现产值38.16亿元;实现出0货值44.07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街道本级实现出0货值13.6亿元,农业总产值2750万元,同比增长5%;。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沈耀初墓、故居、美术馆

全文共 215 字

+ 加入清单

沈耀初墓、故居美术馆为诏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沈耀初墓、故居、美术馆年代为近现代,位于深桥镇仕江村、南诏镇澹园社区、馆中路1号,类别为古(墓)建筑。

2016年6月28日,沈耀初墓、故居、美术馆被公布诏安县第十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整座墓、故居、馆

仕江村:仕江村位于深桥镇东南侧,漳诏高速公路旁,与岸屿村、老城区接壤。全村总人口约2800人,其中劳动力资源约1600人,农业生产以种植粮食、蔬菜为主,部分农民兼营商业销售。。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卢衍豪院士故居绳德堂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卢衍豪院士故居(绳德堂)为永定区文物保护单位。

卢衍豪院士故居(绳德堂)位于坎市镇坎市街,年代为清嘉庆年间(1796—1820)。

坎市“绳德堂”,俗称“允庒楼”,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资深院士卢衍豪的故居,位于坎市镇坎市街溪园自然村。始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十六世公太卢允庄(名宏,号临斋)在四川做条丝烟生意发达后,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从原楼主“炮碗”手中购买整栋大楼,经精心整修改造而成的“五凤楼”。宽敞壮丽,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楼内专门设有“学堂”。该楼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土木结构,坐东向西,原为三进四落廊院式带两翼横屋建筑,现仅存门厅和正厅及左横屋。歇山顶,山墙搁檩。楼内尚存大量木雕、石雕、彩绘等。

保护范围:东面至后围楼垂檐滴水,西面至围墙外通往镇政府石路旁水沟边沿,南面至围墙外石路,北面至右横楼-墙垂檐滴水外延10米。

建控地带:保护范围端线外延10米

坎市镇:位于永安县北部博山岭山脉西麓,毗邻龙岩市,东连培丰镇,南接抚市镇,西与堂堡乡接壤,北与高陂镇相连。省道福三线和龙坎铁路及即将建成的龙坎梅铁路贯穿境内,可与鹰厦、京九铁路接轨。全镇总面积67平方公里,耕地1.07万亩,辖1个居委会和6个村委会。人口2.62万人,其中集镇人口1.66万人。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灰石、铁、铝、粘土等品种,其中煤储量12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嵊州马寅初故居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嵊州马寅初故居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嵊州马寅初故居占地628平方米,建筑面积1228平方米,坐南朝北,共三进,四周外墙砖砌、内墙板筑。门厅三开间,临街建筑,条石门框,实榀门。第二、三进五开间,均为五柱七桁的梁式架头结构,硬山顶,南单檐、北重檐。三进之间各有厢房连通,中有二个天井,前小后大,空气流通,光照充沛。第二进底层中间是厅堂兼作通道,东两间为小客厅与账房间(会计室),西次间是马寅初父母卧室,也是马寅初出生处。西尽间为马家厨房。第三进五间,东西两间打通,是“马树记”酒坊的酿酒场地;中间厅堂,是连接东西的过道,是组合酿酒的枢纽,向北设门可通户外,便于对外传递货物。西厢北间为马寅初卧室和上楼通道,东厢分别为酒坊师徒厨房和餐室。第二、三进楼上有回廊相互联通,俗称“走马楼”,原为马氏兄弟居住。

现在马寅初故居底层恢复原貌,摆设依旧,厅堂与客厅中间陈列雕花镂空老式桌椅,配有古钟、帽筒;卧室布置了轿式眠床、箱柜等。账房陈列账柜、文房四宝,厨房是老式灶台。

二楼称“风节园”,陈列马寅初生平事迹,以勤廉为民、刚正不阿、高风亮节为主线,以溪边竹、池中莲、咏莲诗等为借喻,分《马寅初大事记》《嵊州哺育了马寅初》《学界泰斗马首是瞻》《爱国爱民敢怒敢言》《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坚持真理舍生取义》《生命不止自强不息》《戒奢尚俭清廉淡泊》《乡情绵绵叶落归根》《后世楷模光耀人间》十几个部分,将实物、照片、雕塑、创作画与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融为一体。整个故居陈列历史照片、图表180余幅(张),实物230余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充分展现马寅初爱国为民、清廉淡泊、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

地址:嵊州市浦口街道名人街74号

类型:名人故居博物馆

门票信息:

门市价:10.0元

地址:嵊州市浦口街道名人路74号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1982年5月10日),字元善,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浙江嵊州人。曾担任南京政府-,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南京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职。1957年因发表“新人口论”方面的学说而被打成右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张乐行故居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张乐行故居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张乐行故居

位于涡阳县城西北张老家村,张乐行1810年诞生于此;在早期结捻活动中,张乐行常与龚德树、苏天福等人在家中聚会议事,计划如何起义抗清。张乐行故居属清式四合院,松柏掩映,有合瓦瓦房16间,其中前排堂层5间,后客厅5间,东西厢房各3间。客厅重梁起架,雕梁画栋,明柱走廊,花格门窗,建筑雄伟。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乐行(1811~1863),乳名香儿,别名老乐。清嘉庆十六年(1811)生。安徽涡阳县(立县前属今亳州市)西北张老家村人,豪绅地主家庭出身,至张乐行辈,尚有土地500 余亩,兄弟分家后,张乐行得70 余亩。少时曾略读诗书,后在家务农,兼与他人合开作坊,经营杂货。张乐行为人宽厚,仗义疏财,爱管不平,视恶如仇,深受贫苦百姓尊敬。道光年间,雉河集位于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吴山民故居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山民故居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山民故居位于义乌市上溪镇里美山村96号,时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8年3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08.03.21义政发[2008]29号。

里美山村:里美山村概况 上溪镇里美山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即(里美山村、贾家山村和山后金村),是抗日民族英雄吴山民的故里。村庄四面环山,风景怡人,现有农户180户,总人口417人,耕地185亩,共有正式党员17名,村两委成员6名,村民代表15人。目前,村集体经济来源比较缺乏,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农作物。随着义乌市新农村建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萧殷故居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萧殷故居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新渡村竹园里。建于清代,原建筑已改建,现仅存右横屋后一角楼(3层)。面宽5.5米,深5.5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灰沙夯筑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青砖地面。角楼高三层,约12米。木楼棚、木楼梯。角楼每面对外都设有圆形或葫芦形枪眼。

萧殷(1915-1983),原名郑文生,龙川县佗城人,少孤家贫,初中毕业后再佗城小学任教,并从事业余写作,先后以肖英、何远、黎政等笔名发表短篇小说30余篇。1936年弃教往广州就读艺术学校,参加“广州艺术协会”,发表多篇杂文,投入抗日-,后加入0领导的“上海防护团”任战地记者。1938年,从武汉辗转到延安,就读鲁迅艺术学校。同年加入中国0,任延安中央研究所文艺研究员和中央艺校教员。1939年调张家口任《新华日报》编委。抗战胜利后,历任张家口《新华日报》编委、《晋察冀日报》编委兼副主编。国共“和谈”期间,在北平主编《解放三日刊》,并兼新华社北平分社采访部主任。解放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报刊编辑、文艺教学、文艺理论方面,先后担任《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编辑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文学讲习所副所长兼中央美术学院文学系教授。1960从北京调广州任中南局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教授等职,为培养青年作家倾注了心血。

萧殷博学多才,著作颇丰,解放后出版的著作有小说散文集和《月夜》、《与习作者谈写作》、《给文学爱好者》、《谈写作》、《鳞爪集》、《习艺录》、《论生活艺术和真实》、《萧殷自选集》、《翻身诗话》、《创作随谈录》等文艺理论和评论集。1985年获广东省首届文学评论荣誉奖,1986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特别奖。1983年8月31日病逝于广州。1987年,0龙川县委、县政府在县城文化公园(萧殷公园)为萧殷树立一尊汉白玉雕像,作家吴有恒为塑像撰写碑文,书法家赖少其书写碑文。2011年重修萧殷公园。

新渡村:新渡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陈少白故居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陈少白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由陈少白自行设计。故居分两处,隔河相望,以自桥连为一体。桥的一边是"白园",另一边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于1929年,1931年落成,占地面积两亩许。自少白逝世后,其家居多旅居外地,楼宇日久失修,渐显颓败。1991年春,外海镇政府拨出巨款?对"白园"和园内的"莎萝坪"、"粥锅亭"、"瞻云台"等建筑,以及"三合院"和院内的"亚字楼"等都一一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居内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使故居还其原貌,焕发青春。

1995年5月,陈少白故居被定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4月,被定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江门市25路公交车可达。

地址:江门市江海区江海四路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陈少白(l869——1934) 陈少白、原名闻韶,号夔石,186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郊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陈少白六岁人私垫,天资聪敏,勤啻好学,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使使者。到少白步人青年时,适产美国教会哈巴牧师来广东开办广州格致书院(即岭南大学前身)。1888年开始招生,少白第一个报考,并被录取人学。读书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陈学昭故居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陈学昭故居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学昭故居位于盐官镇盐官村陈家埭,年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03年7月28日,陈学昭故居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盐官镇:海宁盐官镇是观赏钱江潮的胜地,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以往到盐官观光的人,大多是冲着钱塘江的“一线潮”而来的;如今去盐官,除了观潮,很多人都会去看一看“宰相府第风情街”,一条重现旧时风貌的千年古街。新建成的“宰相府第风情街区”位于盐官小东门直街,是一条以清代宰相府第“陈阁老宅”为主景的千年古街。这条古街由东向西,全长600米,分布着陈阁老宅、杨兵部宅、郑晓沧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李可染故居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李可染故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可染旧居”建造于1922年,共有房屋12间,为一所青砖合瓦的四合院结构。1985年4月19日,经徐州市编委批准成立李可染旧居管理处。1985年10月1日,修缮后的“李可染旧居”正式对社会开放。李可染旧居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西屋为李可染先生的父亲李惠春、母亲和兄长李永平当年居室。北屋为李可染先生的姐姐李萱、妹妹李永珍、李永淑、李畹、李娟当年居室。南屋为李可染先生当年居室,他在这所房子里-了近30年。东屋为李可染先生的弟弟李永祥(可鹏)当年居室,也是李可染的会客室。这里实际上经常成为李可染的同事、学生、艺友艺术活动的中心,他们都是当时徐州文艺界最活跃的人物。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李可染故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徐州市广大北巷17号



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 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周培源故居

全文共 949 字

+ 加入清单

周培源故居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周培源故居位于宜兴市芳桥镇后村,周培源故居坐北朝南,建于清末至民国初年,现有建筑三进,占地750多平方米。1987年周培源将故居捐献给宜兴市政府。1996年11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第一进面阔四间14米,进深六架8米,前后有卷棚。第二进四间二层楼,面阔14.3米,进深七架7.5米,南侧有走廊一架。其楼下原为故居的厅堂,楼上为周培源和家人的卧室。二、三进之间有天井,天井内有水井一口,东西两侧为二层厢房,西侧厢为楼梯间,可通达二、三进的二楼。第三进为转楼,正面四间二层,进深六架6.4米,东西侧各为三间二层楼,与主楼连成凹字形院落布局,院顶原用玻璃筒瓦覆盖,冬天非常温暖。后散失,1986年维修时改用平面玻璃。

进入大门便是门庭,东侧是厨房间,西侧是杂物间,门庭屏风上悬挂了一幅足有一米五高的周培源先生满头银发的彩色半身像,两侧墙壁上挂了六幅周培源先生各个年龄段放大了的黑白照片。使人一进门就感到非常庄重和亲切。穿过屏风便是一个不大的天井,天井里青石铺地,翠竹掩映。第二进房屋是二层小楼,底层宽心三间厅房按江南农村耕读人家风格布置。厅堂正面一张条几,一张八仙桌,两张太师椅,两侧面对面摆放着六套靠背椅和茶几。正面墙上挂一幅苍松图和对联,对联内容是:献身科学事业,培育后续新人。两边墙壁上挂的是名人字画。

第三进房屋两侧带有厢房,为周培源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室。厢房走廊上挂着费孝通、吴阶平、朱光亚、周光召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写的纪念性条幅。周培源先生生平事迹陈列内容丰富,从周培源先生儿童时期、清华读书、出洋留学、回国任教、从事科教工作、担任领导职务、以及外事活动、家庭生活等等非常全面。

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宜兴市芳桥镇后村154号

乘车线路:宜兴市内乘开往芳桥镇的班车,在芳桥客运站下车沿芳扶路北行至后村可达。

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出生于江苏宜兴。理论物理学家、流体力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周培源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蔡锷故居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蔡锷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锷故居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的蔡锷乡(1948年,属邵阳县亲睦乡。1950年3月,属蒋河桥乡。1952年3月,邵阳县析置邵东县,为邵东县第三区蒋河桥乡。1985年3月,为邵阳市郊区蒋河桥乡。1996年5月,更名为蔡锷乡。)蔡锷村。

蔡锷故居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停车场,大概长宽各20米,还是黄泥草坪地面,有些地方有积水,还可以看到明显的车辙。一部分是故居和陈列馆,占地面积约4亩,其中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故居坐南朝北,东侧坐东朝西建有两层楼的陈列馆,故居和陈列馆后面有片茂密的小树林。故居前面正对着有一条米把宽的砂石路,其余空地有稀疏的柑橘树。故居系土砖平房,正面3开间,东面一偏房为厨房。原房于1950年倒塌,后辟为橘园。1991年当地按原貌进行了修复,并将东边的民居改造成蔡锷生平事迹陈列馆。

2013年10月30日上午,蔡锷故居保护开发建设项目签约暨奠基开工典礼在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隆重举行,蔡锷将军长孙蔡协参加了仪式,总投资约十亿。

蔡锷,(1882-1916)云南军政府都督,讨袁护-第一军总司令,上将军。湖南邵阳县(今邵阳市大祥区)人,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出生于邵阳县亲睦乡一贫寒的农家。5岁随父母迁居武冈县山门。6岁入私塾。10岁读完“四书”、“五经”,能写流畅的文章,被誉为“神童”。13岁参与史学、词章院试,以优异成绩考中秀才。15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黎庶昌故居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黎庶昌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黎庶昌故居位于贵州省遵义新舟禹门,又名“钦使第”。故居建于清代,由门楼、过厅、中厅、正堂、厢房、书房等建筑组成。坐北向南。

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正堂面阔五间、通面阔23.80米,进深3间、通进深7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内有防火石缸2个。书房又名“拙尊园”,系黎庶昌著述、藏书处。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坐东向西。建筑面积102平方米。两层木楼,面阔三间,通面阔16.2米,进深2间,通进深6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黎皑第四子。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清咸丰十一年(1861),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太平天国占据南京,清廷内外交困。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同治元年(1862),慈禧太后下诏求言。黎庶昌以廪贡生上《-》,痛陈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左宗棠故居

全文共 1727 字

+ 加入清单

左宗棠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左宗棠故居即桂在堂,俗称贵子堂,位于湘潭县排头乡紫山居村,距隐山东麓3公里。是方上望族周系舆与夫人王慈云(1789-1862年)的故居。也是清永绥厅训导周系蔚、户部左侍郎周系英(1765-1824年)的故居。桂在堂,满门文采,男女同辉,仅女诗人就有13位之多,形成湘潭历史上的第二个女诗人群。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左宗棠(1812—1885年)入赘周系舆家,娶周诒端(1812—1870年)为妻。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才举家迁回原籍——湘阴东乡柳家冲柳庄,左宗棠在桂在堂生活达13年之久。在桂在堂西屋辟一书斋。道光十七年(1837年),左宗棠亲为书斋撰联曰:“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在桂在堂得湖湘文化的影响,与夫人周诒端的襄助、配合,他一边读书,一边研究地理学、农学,旁及水利、田赋、荒政、盐政等,为后来抗击英、俄,收复新疆和战后治理西北地区打好了坚实的基础。道光十六年(1836年),左宗棠在夫人协助下,花3年多时间,在此绘出了全国各省地图,有人评价说:他“一生在军事上的成功,全靠他对于地理的精熟”。在桂在堂读书期间,左宗棠曾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去醴陵渌江书院讲学,并在书院会见路过的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陶澍。陶澍称左宗棠为“奇才”,并和他订了忘年之交。后来左宗棠之所以能带兵征战,就全凭陶澍女婿胡林翼与曾国藩的大力推荐。道光十八年(1838年),左宗棠在桂在堂著《广区田制图说》,抄录《畿辅通志》、《西域图志》以及各直省通志,达数十巨册。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清军在鸦片战争前线屡败,左宗棠写感事诗4首,抒发内心的愤懑。左宗棠在此,为王慈云之《慈云阁诗抄》刊印并作序题签。精心地将4个女儿哺育成人。所以说,隐山桂在堂是左宗棠的第二故居。更可以说,左宗棠卓尔不群,业绩辉煌,就起步于隐山桂在堂。2000年8月15日,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左宗棠故居”为名,将桂在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桂在堂,早年叫亭子屋场,建年待考。据光绪刊《湘潭县志•周系英传》推断应是周方沂初建,后陆续扩大,至周昭俊(千岩)时定型,为周氏世居,曾因家境衰落而一度变卖给王姓,后重新购回,并易名“桂在堂”。占地万余平方米,建筑多为两层房,青砖小瓦,但结构奇特,布局合理,设计精巧,规模宏大,在湘潭民宅中实属罕见。宅院由5栋房屋组成,既排列有序,形成整体,三进五开,又互不相连,各为一体,成“I

I”形结构。居中三栋,是八卦中的首卦——乾卦。左右两侧各有一栋横屋相抱,横屋结构与正屋相似,为东楼与西楼,三者连为一体,有分有联。前栋大门居厅中,厅屋两边为门房,左门房旁边为厢房,右门房旁边为厨房。前栋后有一甬墀,甬墀内一边一棵桂花树,每年农历八月,香飘全院。有甬道入中栋,“桂在堂”镏金大字横匾高悬于中栋大门之上。中栋鼓壁大门前后对开,厅两边分别为放置器物的八方屋,开的八角门。再两边为厢房。中栋栋梁下藏有历书。后栋正中为厅屋,厅屋两边各有两间厢房。全院有天井48座,均按八卦图形排列,两边横屋亦有甬墀、甬道和天井。宅前有池,池前有坪,入坪有墙,墙开三槽门。中槽门入正厅,左右槽门入左右横屋。这座大型古建筑,曲折逶迤,横竖交错,难辨方向,生人入内,必须有人引导。现存后栋与4幅壁画,一棵伞柱,保存完整。一块钦赐之青石碑刻,碑文曰:“皇清荣禄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周公干岩(周千岩系周系蔚、周系英祖父周昭俊之字号)府君之神道。”亦保存完好。清代时,凡来桂在堂的文官武将,见此石碑,都要落轿或下马叩拜。

故居附近,左侧凤凰山有“周公干岩、周母王太夫人墓”,南端中万寺上首有龙湾桥,桥的上首过去有迎官亭,桥附近的小溪上首路边有白石如马,俗称“白马精”。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生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后3次参加进士考试均落第,遂绝意科举,留心农事,研究舆地和兵法。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进入湖南,左宗棠应邀先后入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幕府,为镇压太平军出谋划策。咸丰十年(1860年),由曾国藩保荐,以四品京堂襄办皖南军务,左宗棠收集王鑫“老湘军”旧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茶马王故居纪念馆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茶马王故居纪念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茶马王故居纪念馆位于束河古镇的西北侧,九鼎龙潭旁,沿着古城内的仁里路走到西北角,穿过一条名叫挑水巷的小巷子即是。这座故居是曾经束河名震一方的王氏马锅头(即马帮帮头)家族的故居,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来此可以参观古老的纳西民宅,了解马帮岁月里的故事。

故居是一座古朴的纳西族小院,院子大门两侧贴着东巴文字写成的对联,十分特别,院内种植了花木,环境优雅古朴。进入正房内,可以看到原样保存的马帮头卧室,这里有老床和纳西、藏族风格并存的家具等,一切都古色古香。屋子里挂着一些马帮当年的画像、照片等,还有一座祠堂,供奉着各位马帮先人的牌位。

故居的侧房一楼,是马帮头的后人接待游客的地方,可以在这里品品茶,和主人了解一下马帮的故事。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故居的院子和房间内,都不可以拍照,敬请配合。

特别提示

整个故居内均不允许拍照,敬请配合。

地址:丽江市古城区束河古镇挑水巷(古镇西北侧,九鼎龙潭旁)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

开放时间:

由茶马王氏的后人管理,开放时间不定,约8:00-18: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束河古镇门票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柳直荀故居

全文共 1060 字

+ 加入清单

柳直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柳直荀故居位于长沙县高桥镇高桥村方塘冲,由其祖辈于咸丰年间建造,是革命烈士柳直荀同志的出生地及年少时的居所。柳直荀出生于绅士之家,祖辈世代学医,其父柳五亭是当地有名学者和医者。柳直荀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思想激进,18—19岁开始干革命工作。他1916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预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组织雅礼大学的学生参加了长沙各校学生举行的五七国耻纪念-。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北伐军进入湖南后,他任湖南区委委员、省农民协会秘书长,致力于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加入贺龙部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任农工委员会委员。1928年9月,任中共顺直省委秘书长,在天津法租界开设小古董店,以商人身份掩护工作。1929年冬,任湖北省委书记。1930年7月,任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红六军政委,,红三军政治部主任。1931年5月,任中共鄂西北临时分特委书记兼房县县委书记、湘鄂西省苏维埃财政部长。1932年初,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他坚决支持贺龙等多数代表的意见,同“左”倾机会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被扣上“国民党改组派”的罪名遭逮捕。1932年9月中旬,在湖北监利县周老嘴被杀害,年仅34岁。1945年4月,党中央为他平反昭雪并追认为革命烈士。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一词,以“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风在直上重霄九”的名句,表达对他和杨开慧的赞叹和怀念之情。毛泽东还特别嘱托烈士的遗孀:“你如去看直荀的墓的时候,请为我代致悼意。”1998年柳直荀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致信烈士之子写道:“直荀同志钟三湘灵秀,成革命先驱,忠诚为党,奋不顾身,惨作王明路线牺牲,长令后人掩史太息。淑一同志忠贞不易,艰苦备尝,得毛主席《蝶恋花》一词,传诵国门,足慰忠烈。”

土地改革时期,柳五亭(柳直荀的父亲)被划为封建地主,柳直荀故居受到一些损毁,故居的前栋和后栋都被拆除,室内物品也多丢失,现只剩中栋,保留8间房间和一些最基本的物品。故居于1998年被确定为革命遗址,并纳入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柳直荀(1898—1932)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红六军政委,革命烈士。湖南省长沙县人。又名柳克明。湖南省长沙县人。1898年11月3日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12年就读于长沙广益中学。1916年考入长沙雅礼大学预科。先后当选为学校体育会长、学生会会长。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组织雅礼大学的学生参加了长沙各校学生举行的五七国耻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圆瑛故居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圆瑛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圆瑛故居位于平湖镇端上村,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端上开祖文昌公,开村第一屋至今400多年,属明代样式二层木结构。主楼长10.5米,宽5.5米,计面积115.5平方米;其侧房为4X4米二层楼,计面积32平方米;总计面积147.5平方米。圆瑛居住此屋系圆公祖上遗产。只知圆公爷、父辈三代住进此屋。圆公是开村第十一代后裔,圆公生母阙氏。圆公生于1878年5月12日,居住时间:出生至14岁在此屋居住。15-17岁到古田求学中秀才,18岁游涌泉寺并出家,19岁在家养病,20岁重新出家即1897年。从此离开此屋不复返,距今112年。此屋此后交由堂侄吴贞玉看管、居住。贞玉于上世纪70年代搬出,此屋至今休闲已有30余载。

2008年纪念圆瑛诞辰130周年,对故居进行修缮,整理,整理出4类遗物:

一是元铨公政绩德行勋匾,圆公恩人吴元铨无私接纳圆公进入私办仟教斋,此匾原悬挂于仟教斋。

二是圆母留下部份遗物:结婚彩灯、拜佛香炉、拜佛香桌、拜佛用鼓、竹篮、菜篮、织布具、卷瓶片、木钱柜、鐤 、量米斗、火铲、饭碗、油湓、麦杆篓、抽酒篓、米湓。

三是圆公遗物:过冬棉袄、生活用茶筒、打谷具(马仔)、读书照明灯、拖柴钉牛、照明竹纸灯、菜籽筒、号角、自学课桌、穿孔奇石、砍柴刀、笔塔、竹篓、石球、石凳、石枕。

四是圆公叔谋生用具:大古秤、小古秤、打铁炉箱、饭菜乘具、长途挑夫扁担5条。

五是圆公父辈兄弟农耕部分用具:棕裙、竹帽、盛鱼框、盛脂框、竹篓、木锤、谷印、打虱耙、虱罐、犁盘、顶棍、碓橑、粪锤、竹锤、饭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