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华明氏宗祠在哪里(合集20篇)

浏览

7087

文章

1000

篇1:歙县方氏宗祠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歙县方氏宗祠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方氏宗祠(敦本堂、爱敬堂)位于歙县杞梓里镇,时代为明清。

歙县方氏宗祠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杞梓里镇:杞梓里镇位于歙县旱南,徽杭高速公路横贯其间,东连清凉峰,南滨千岛湖,北接大障山,交通便捷,是歙南主要经贸集散地之一,著名理财家、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王茂荫的故里。镇域面积158平方公里,辖32个村,9912户,3.3万人。这里山青水秀,物华天宝,民风纯朴。盛产山核桃、菊花、茶叶、金丝琥珀蜜枣等土特产, 拥有万亩山核桃基地、万亩贡菊花基地、万亩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嵊州马氏宗祠

全文共 200 字

+ 加入清单

嵊州马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马氏宗祠位于浙江省嵊州市显潭乡举坑村。是一处晚清时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坐东朝西。合式,依次为门厅、戏台、正厅。戏台两侧有厢楼。正厅五开间,面宽21.60米。门厅、正厅、檐廊船篷轩,花篮式悬柱,檐枋、牛腿雕刻精致。戏台单檐歇山顶,藻井以24组斗拱分十层螺旋式收缩至顶,四周配以木雕图案。为嵊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中华少年课文原文 中华少年课文原文全文

全文共 93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少年课文原文

甲 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

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

乙 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rǔ)燕;

丙 苍苍茫茫的草原走来,我是蓝天下翱(áo)翔的雏鹰;

丁 七沟八梁的黄土坡走来,

我是黄河边鲜嫩的山丹丹。

齐 神州大地生长的希望,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丁 曲黄河让我懂得百折不回,甲 (mǎng)莽昆仑(lún)使我学会立地顶天,丙 我纯洁的是北国的雪花,

乙 我热烈的是南疆的红棉。

甲乙 龙的故土,民族的摇篮,

锦绣山川,我们的家园。

甲 刚劲(jìng)端庄的方块字里,

感受“水浒(hǔ)”“三国”的英雄豪气;

乙 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

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孤烟;

丙 在外婆的歌谣里牙牙学语,

女娲(wā)、大禹(yǔ)的故事萦(yíng)绕耳畔;

丁 爷爷的臂(bi)弯下蹒跚(pán)(shān)学步,

冬子、雷锋的脚印引我向前。

丙丁 炎黄子孙,中华儿女,

黑眼睛黄皮肤,不改的容颜。

丁 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

乙 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

丙 (áo)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小牧民的强悍;

甲 捧哈(hǎ)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

乙丙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丁 们铭(míng)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

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

黄河纤(qiàn)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

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丙 !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

让东方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甲 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

神州才露出青春的笑脸,

乙 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

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甲 天,历史和未来将由我们焊(hàn)接,

时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相传,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响亮回答:

齐 年要谱写中华更璀(cuǐ)璨(càn)的诗篇!

甲 不期望脚下处处阳关道,

乙 幻想头顶一片艳阳天,

丙 不迷恋父兄给(jǐ)予的蜜罐温床,

丁 不忘记“最危险的时候”战歌飞旋!

甲 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

乙 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丙 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

丁 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甲丁 听,芦笙(shēng)和唢(suǒ)呐一齐吹响,

乙丙 看,乳燕和雏鹰比翼联翩。

齐 五十六朵鲜花竞(jìng)相开放,装点祖国万里大花园。

甲 先辈的英灵自豪地惊叹:

齐 这就是我的中华!

这就是中华的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华锦绣龙虾能吃吗?中华锦绣龙虾能吃吗?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锦绣龙虾是一种比较罕见的龙虾品种,可以长到很大,最近就有消息称有人捕捉到了一只但是后来死掉了。那么,中华锦绣龙虾能吃吗?中华锦绣龙虾能吃吗?

中华锦绣龙虾能吃吗

可以吃,海洋中的大龙虾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A、C,而且脂肪含量很低,有补肾壮阳、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等功效。

不过,过敏性体质和患有痛风的病人最好不要吃。

中华锦绣龙虾死了能吃吗

死龙虾千万不能吃。因为龙虾是高蛋白生物,本身体内含有的细菌多,龙虾一死,细菌立刻分解,人吃了,容易中毒和拉肚子。

重6.6斤中华锦绣龙虾死了买家:只愿收购活的。8月11日,福鼎渔民老郭捕到一只近1.4米长,重6.6斤的中华锦绣龙虾,有人说可以卖到100万元。然而因为没有专业的养虾池,龙虾只好寄存在饭店的海鲜池。15日下午,大龙虾状态开始下降,到了傍晚渐渐不动弹了。昨天,锦绣龙虾最终被确认死亡。之前欲出35万元购买的买家,表示死龙虾对他没有价值。之后,有人提出3万元收购食用,但几经考虑后又不太敢吃,遂放弃了购买。如今,龙虾依旧被老郭存放在冰柜里。

看看网友怎么说的

重6.6斤中华锦绣龙虾死了,买家只愿收购活的。有人出35万时候你不卖,现在好了!只能吃了,蒜蓉还是红烧??不对,死了的好像不能吃了。

重6.6斤中华锦绣龙虾死了这龙虾看着红红绿绿的不敢下嘴啊,本打算买的人敢吃吗?还是买了炒作啊。唉,其实大的远没有小的入味好吃,有的时候,剥龙虾壳也是个享受的过程,不能想了,想吃黄景瑜儿烧的小龙虾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外国人是怎么评价中华田园犬的 外国人评论中华田园犬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田园犬是中国本土最古老的犬种之一,曾被尊称为国犬。它们独立性强,适应能力强。体质也比别的犬种好很多,且打点非常简单。长相与草原狼相似嘴尖,额平,对主人十分忠诚。性格温顺,那么外国人是怎么评价中华田园犬的呢?外国人评论中华田园犬。

前几天中华田园犬在某市被禁养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慨,纷纷为中华田园犬打抱不平。中华田园犬在中华不被接受听起来有点可笑有点心酸,而被禁养的原因是中华田园犬基因不稳定,容易有攻击人事件发生,我们的土狗在国外可是宝贝。

今天小编讲一个中华田园犬被带到美国的故事,看看外国人评论中华田园犬吧。中华田园犬小黑在被美国人饲养后,主人每次带小黑出去散步都会被夸赞它长相帅气,性格温和,为此主人非常满意。大家也因为没有见过这种犬种,所以对小黑充满了好奇,同时也觉得中华田园犬无论是智商还是服从性或是外观等方面都十分出色。小黑在美国过着幸福的宠物狗的生活。其实纯种的中华田园犬已经很少了,目前大多数的中华田园犬串串体型较小,性格也比较温顺,一刀切的禁养中华田园犬的禁令也在进一步修改。

请不要对中华田园犬有任何歧视,生命从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有的不平等也不过是虚荣心在作祟罢了,外国人评论中华田园犬是十分出色帅气的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龙川胡氏宗祠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龙川胡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胡氏宗祠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位于安徽省绩溪县瀛洲乡大坑口村。龙川胡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议决族内大事的场所,祠内装饰以各类木雕为主,有"木雕艺术博物馆"和"民族艺术殿堂"之称,龙川也是原国家主席-同志的祖居地。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川胡氏宗祠位于古徽州的发迹地--绩溪,绩溪古属徽州,文风鼎盛,宗祠建筑遍布。龙川胡氏宗祠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朝红顶商人胡光镛的族祠,宗祠坐北朝南,前后3进,占地总面积1271平方米,以山带水,气势飞动,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有关专家赞誉它是中国古祠一绝。

龙川胡氏宗祠前是一个约100平方米的广场,房屋场基和广场的场地、阶挥、栏杆全用清一色的花岗石砌成。前进是座22米宽的高大门楼,门楼前后两向各有六根石柱,五根月梁和四根方梁,结构严谨,布局匀称。方梁梁面雕刻精致图案,中间前一根为"九狮滚球遍地锦",后一根是"九龙戏珠满天星"。两旁木梁雕刻均为戏文人物。门楼后面为天井,也是用花岗石铺成。20根石柱同20根月梁衔接,排列在天井四周,擎起东西两廊和前中两进的南北房檐。

过天井是中进,为祠堂正厅。由14根围粗达166厘米的银杏树圆柱架着大小19根冬瓜梁构成。每根屋梁两端皆配有椭圆形梁托,梁托上雕有彩云、飘带,中间分别楼成龙、凤、狮、虎。梁间悬挂层层云朵,楔上镶嵌片片花雕,连梁钩(挂灯用)都衬以刻有蟋龙、孔雀、水仙花、万年青等动植物形象的钩托。

正厅两侧各为高达丈余的落地窗门,每扇窗上截有镂空花格,下截是平板花雕,内容以荷为主体,间以水禽。正厅上首也是一排落地窗门,花雕画面以鹿为中心,衬以山光水色,竹木花草。后进是寝室,上下两档,中隔一个狭长的天井。寝室窗门雕刻的全是花瓶,采用浮雕和浅刻技法。窗门中间的小片花板上,分别楼刻着八仙道具、文房四宝、书案画卷、圆椅条桌等,小巧玲珑,立体感强。

据历史记载,龙川是坑口村的古称。坑口村前有龙须山,村中有一条小溪(称川)穿村而过,故称龙川,后人认为小溪(又称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龙可以畅溪,故改为坑口,这个传说至今仍在百姓中流传。龙川胡氏宗祠宗祠是古徽州聚族统宗,维护宗族的建宗法制的产物。对现今说已失去它的作用和意义,但它的木雕艺术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历史文物来研究有它特有的考古和观赏价值。尤其是它的木刻花雕独树一帜,形成自有的艺术风格,可谓木雕艺术的一颗"明珠","古祠一绝"的含义也就在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南村周氏大宗祠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南村周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村周氏大宗祠位于白云区太和镇南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东侧相邻建筑西墙线,南至相邻建筑北墙线。西从文物本体外延5米,北从文物本体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蟠龙中街东边线,南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5米,西至宗祠西侧广场西边线,北至宗祠西侧广场北边界一线。

太和镇:太和镇位于广州市白云区中部、广州市几何中心,是广州市15个中心镇之一。2004年6月白云区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该镇辖原太和、龙归两镇,共21个村民委员会(258个农村经济合作社)和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土地面积155.37平方公里,总人口12.05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7.13万人,外来常住人口4.92万人。此外,还有旅居海外华侨及港澳同胞约2万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丁家溪刘氏宗祠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丁家溪刘氏宗祠为碧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丁家溪刘氏宗祠。位于瓦屋乡丁家溪村西200米处,始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平方米,坐南朝北,整栋建筑依山临河而建,由戏楼、东西厢房及正殿组成,四周为青砖封火墙,正殿两端为云跌式马头墙。西楼两侧厢房前为硬山式青瓦,戏楼前院由方形石板铺成,南北长8.2米,东西宽13米,以“八”字形五级石阶而上是正殿,面阔三间,前廊栅栏,月梁上有精美的图案,两次间后檐山墙上清嘉庆年间记事碑一通,为黔东祠堂建筑的典型之作。

丁家溪村:丁家溪村位于瓦屋乡的东大门,距铜仁市区36.5公里、乡政府3公里,东与湖南省麻阳县尧市乡柑桔坪村相连,南与湖南省麻阳县拖冲乡沟水溪村相交,西与司前村相邻,北与漾头镇黄家寨接壤。全村区域面积20.2平方公里,辖铜锣坳、蛇田、茶园坡、苗冲、罗水田、银田坳、丁家溪一、二、三组、店边等10个村民组、276户、120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5‰。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华千年鸟道保护地在哪个地方 中华千鸟道保护地在哪个地方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千年鸟道位于江西遂川县营盘圩乡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下村乡接壤的牛头坳。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只候鸟进行洲际迁徙,8条迁徙路线中有3条经过中国,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南、江西等地形成了极窄的迁徙通道,成了从中部路线南迁候鸟必经的“千年鸟道”。

中华千年鸟道保护地在哪个地方

千年鸟道位于江西遂川县营盘圩乡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下村乡接壤的牛头坳,是迁徙候鸟跨越湘赣两省的必经之路,每年秋季都会有候鸟经过此地迁徙。

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只候鸟进行洲际迁徙,8条迁徙路线中有3条经过中国。进入秋天,成群结队的候鸟从西伯利亚、内蒙古草原、华北平原等地起飞,经东、中、西三路分别飞往中国南部地区越冬。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南、江西等地形成了极窄的迁徙通道,成了从中部路线南迁候鸟必经的“千年鸟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闻氏宗祠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闻氏宗祠为海曙区文物保护单位。

闻氏宗祠地处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闻江岸自然村西部,据建筑风格及形制判断,建于清代,局部为民国时期改建。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结构,西后侧有女祠间,所以由男女两祠构成。男祠前、后两进,左、右两厢,女祠位于西北角。

整个建筑均硬山造。男祠前进为门厅,面阔七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檐施卷棚顶,其余各间进深五柱五檩,穿斗结构。后进大殿,面阔五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檐施卷棚顶,后檐设双步梁,次间用中柱,进深六柱八檩,梢间进深八柱八檩,均穿斗结构。厢房位于天井两侧,均面阔三开间,明间抬梁结构,次间进深三柱五檩。女祠(包括孤寡祠)位于大殿西侧,面阔四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梁前后单步,其余均穿斗结构。

闻江岸闻氏宗祠格局完整,用材考究,牛腿、雀替等装饰雕刻精美,独特的男女祠堂布局,文化内涵较为丰富,2007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0年9月29日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蜃蛟村:蜃蛟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古林镇。全村2300余人,其中四分之一是外来人口,约有三分之一的村民以周为姓,周姓是这里的大姓。全村有1450多亩土地。2014年蜃蛟村工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2000元。有来自山东、河南等地的多个生产振动棒配套产品的企业落户,这将大大促进蜃蛟村经济的发展。蜃蛟村的村名由来,相传在很早以前,村庄正大门前有一个池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芷溪宗祠建筑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芷溪宗祠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芷溪宗祠建筑位于龙岩市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芷溪宗祠建筑有74座,结构多为“祠居合一”式,建筑形式以“九厅十八井”为主,门楼设计精美。其中最为典型的有澄川公祠、集鳣堂、黄氏家庙、翠畴公祠、杨氏家庙、杨辉公祠等。2009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芷溪宗祠建筑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芷溪村:龙岩市连城县庙前镇的芷溪村,是一个客家万人古村落。聚居着黄、杨、邱、华四姓客家人,以黄、杨两姓居多。明清以来,芷溪村先民先后兴建了68座古祠、138幢古民居。这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除一部分是专门作祭祖联宗之用外,其余都是祠居合一的复合型建筑,普遍采用客家地区“九厅十八井”结构布局建造,庭院舒畅,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美轮美奂,被客家学研究人士誉为客家“大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东岐黄氏宗祠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东岐黄氏宗祠为马尾区文物保护单位。

东岐黄氏宗祠位于福州市郊亭江镇东岐村。始建于清康雍年间,乾隆、光绪扩建、续建,民国19年又修葺祠内,改造祠埕。祠坐北向南,木构,宽21米,深28米,总面积588平方米。前用平墙,石框版门双开,庭院前施屏门,三面回廊连结祠堂厅。厅堂面阔三间,抬梁减柱,进深用七柱,穿斗式构架,

双坡顶,两山用鞍式封火墙。前廊宽敞,堂中设神主翕。左右两厢为祭事房。后天井宽如前院,

进深短促,左右有小披舍,分别设厨房或杂用间。后院墙嵌镶建祠时出土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凹槽式青石墓碑一方。1992年,按原貌原位升高构架、粉墙青瓦,修葺一新。并在门墙檐下装饰黄氏先辈业绩的石雕一组,祠内悬挂当代名书画家楹联、匾额和书画,增强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1994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岐村:亭江镇东岐村位于104国道沿线,道路交通四通八达。全村有19个村民组,人口1715人,总面积为10.6平方公里。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5468亩。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村容整洁,民风纯朴,人民安居乐业。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在区委区政府、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依托我村人文特色、经济优势,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一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赵氏宗祠戏楼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赵氏宗祠戏楼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赵氏宗祠戏楼位于铜陵市铜陵县东联乡水浒村义兴小圩内。

该戏楼原是赵氏宗祠的一部分,赵氏宗祠是一幢三进建筑群落,前进就是今天尚存的戏楼,戏楼的戏台坐南朝北,正对着二进的庭院。戏楼为砖木结构,上下,内有两层一简木制易楼梯上下。墙体为青砖砌成,白灰抹面,小瓦盖顶,楼北侧有4个飞檐翘角,中间开门,左右各3大间,戏楼内部为木质结构,顶部有一大两小3个藻井,藻井局部存有彩绘,藻井、栋梁均雕刻有人物、龙、凤、狮等,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该戏楼是本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古戏楼,造型古朴雄浑,戏楼内部全部采用株木雕刻成的木条经拼榫而成,戏楼斗拱、藻井、驼梁等随处可见形象逼真的木雕,有人物、龙、凤、狮等,造型各异,栩栩如生。

保护范围:戏楼墙外,东、南、西、北各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南20米,北3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大洲邓氏宗祠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大洲邓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洲邓氏宗祠”位于南昌县东新乡大洲村邓家自然村西南部,为单层青灰砖连体建筑,坐东朝西,共三进,两个天井,建筑面积785平方米,内部为左右对称的抬梁和穿斗式木架构。前堂主梁上有墨书“嘉庆二十三年岁次戊寅年”字样,中堂为过堂,后堂“彝伦堂”高大宏伟,共15架梁,金柱硕大,直径达40厘米左右,柱下有木櫍和石础,坊间无雕花饰件。是研究宗祠建筑的重要实证。

大洲邓家自然村西傍南隔堤,东南距东新乡政府约200米,北距生米大桥约1500米。

2010年5月7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五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南昌县博物馆

大洲村:大洲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瑚琳杨氏宗祠群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琳杨宗祠群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瑚琳杨氏宗祠群(含杨氏大宗、遯斋公祠、退斋公祠、立斋公祠、益斋公祠、)位于茂名市化州市杨梅镇那新村委会瑚琳新村。

这个宗祠群最早最高的是杨氏大宗,另外几个是杨氏的几个分支各自的祠堂。其中保存最好的是杨氏大宗和立斋公祠。但是,都在头门遭到贴磁砖破坏原有立面和毁灭原有彩画。虽然头门遭到破坏,可是内部还是保留了不少原有的雕绘的,特别是木雕,这些精美程度在穷困的茂名地区是很少有的了,说明当时杨氏十分富有。

关于此地杨氏,有资料称:本系宋龙图阁直学士杨时(龟山公)五子造公房直裔,造公五世孙大经、大纶裔散居于广东电白、吴川、茂名、高州、廉江、遂溪、雷州等地。又五世孙弼养,号松庵,于元末明初由南雄(珠玑巷)迁东莞太塘里(大塘里),遂为东莞一世祖,衍四代其玄孙体震,字复中,号云水与弟体乾,字美中,号霞侣,于明嘉靖丁酉(公元1537年),偕叔道福、道丑、道通之孙众,族亲八十,率众三百余人由东莞迁化州、吴川为瑚琳始祖,现族属村庄一百一十九条,人口十万余众,人文鼎盛世,为粤西望族。

明中叶建立杨氏大宗祠、遁斋公祠、退斋公祠、立斋公祠、益斋公祠形成宗祠文物群。建造巾帼英雄醮国夫人冼太庙。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那新村:茂名市化州市那新村位于杨梅西南边、邻和平、吴川板桥。那新村辖22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272户,人口6438人;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456亩。那新村年平均气温为22.6℃,年降雨量约为1775毫米,气候特征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番薯,村特色经济收入有香猪,上一年那新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288万元。近年来,那新村发展经济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衢州吴氏宗祠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衢州吴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宗祠位于衢江区云溪乡王车塘村,2013年3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祠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2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坐东朝西偏南。自西至东前后共四进,即前厅、正厅、穿堂、后楼。前厅有戏台。前、正二厅面阔三间,通面宽14米,通进深11.5米。明间两缝十架前后双步加后单步。月梁断面呈矩形略向外弧。两端用丁头支承,柱头卷杀,梭形柱,梁柱粗壮。施望砖,硬山顶,小青瓦阴阳合铺,地砖墁地。1998年、2008年进行二期修缮。

据王车塘村《吴氏宗谱》记载:先祖吴椿,号石泉,宋理宗绍定三年庚寅(1230)随父路过三衢,到西安清源乡游览胜境,爱其山水清秀,择居卢田,元末至正年间兵焚,由第五世祖吴世贤自卢田迁居王车塘。第七世吴赈荣、吴赈隆两兄弟,家道丰饶,积赀巨万,应诏输粟二千斛以济通州之欠,并输白金一百七十两于京,景泰帝恩赐七品散官以荣之,并于景泰四年(1453)恩旨立“旌表吴荣隆尚义之门”坊旌表,同时建造宗祠。明嘉靖九年(1530)焚毁,现存吴氏宗祠及门前牌坊于嘉靖十一年(1532)重建。

吴氏宗祠整体布局规模宏伟,加之粱柱用材粗大更显得气势磅礴。正如《吴氏宗谱》中所述:“厅合四面,栋起八棱,及以壮观瞻也”。《吴氏重新居第记》还详细记载了吴氏宗祠营建经过“求梁于括苍之境,问柱于铜峰之源;石采于黄坛,杉市于停埠,征梓匠于茜淤(福建茜淤),募陶工于徽婺(安徽婺源);经营朴断,口周有期。吴氏宗祠明代建筑风格特征明显,梁柱卷杀、扁作月梁,踬形柱础,下垫覆盆,雀替、檩枋等雕刻牡丹纹饰为主,雕饰题材与技法充分体现了典型的明早期做法,是衢江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宗祠建筑,为我们研究建筑史、民间古建筑的地方特征提供了极为难得的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

全文共 567 字

+ 加入清单

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位于亳州市涡阳县青疃镇大袁庄,年代为清。

属清代后期建筑,均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建筑均为砖石砌墙,小瓦覆顶,设计错落有致。其中故居现有房屋40余间,祠堂现有房屋10余间。房屋主人袁大化是清末爱国将领,曾任漠河金矿总办、清河道、山东按察使和新疆巡抚等职。

2012年,袁氏宗祠及袁大化故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袁氏宗祠。

保护范围:祠堂四周围墙外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10米至祠堂东侧的南北沟东岸,南200米至原祠堂以南的鱼塘,西10米至大路西侧的南北路西侧,北150米到殷庙至刘村的东西大路。

(2)袁大化故居。

保护范围:故居四周围墙外2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8米至故居以东的南北路,南23米至东西大路,西28米至村中南北大路,北38米至故居北侧的东西大沟。

袁大化(1851~1935),字行南,涡阳县青疃区大袁庄人。进学入廪后不甘寂寞,于光绪十七年(1891 年)往关东投效。当时负责外事的吴某,曾派袁大化往伯力、海参崴、双城子等地侦察俄军情况。后到额木尔河沿岸勘察漠河金矿,提出采金方法,受李鸿章赏识,委以重任,并为袁大化特捐“同知”衔,派充漠河总办。经营8 年,每年盈余万计,被晋升为二品衔道员,戴花翎。因户部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华曙猿遗迹地质公园

全文共 1712 字

+ 加入清单

水母山,位于上黄集镇西500米。世界高级灵长类动物祖先中华曙猿的化石就发现出土在此。

中华曙猿,生活在距今四千五百万年前中始新世纪,其生长时代比北非要早一千万年。中华曙猿骨化石的发现,源于上世纪中页的开山采石作业。当时民间常有用石隙裂缝黄泥中的化石止血治伤,并不知道在这些裸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化石部落里藏有惊世之骨。

到1985年,古人类学家林一璞在溧阳县(现在的溧阳市)上黄镇水母山采石场的石隙堆积中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回到北京后,他将这些化石提供给本所的老第三纪哺乳动物专家齐陶。齐陶鉴定出其中的一些牙齿与发现于内蒙古的古鼷鹿牙齿相类似,从而判断拥有这些牙齿的动物生活的时代应该是早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至2400万年之间)。齐陶的研究引起了美国同行的注意。从1992年开始,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玛丽·道森女士(和古灵长类学家和克里斯托弗·毕尔德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齐陶、王伴月、李传夔、郭建崴等中国专家组成了联合研究小组,对上黄地区及相关地区开展了进一步的野外考察,对富含灵长类的上黄动物群及相关动物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后的工作发现了至少4个种的高等灵长类,其中一种被命名为中华曙猿,另外三种在当时则因为材料尚不充分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发掘和研究。

中外科学家执著刻苦的科学探索活动,还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例如美国专家“结婚戒指”的趣闻。在1992年的一次挖掘化石考察中,克里斯托弗·毕尔德一不留神将夫人赠予的结婚戒指滑落进石缝碎泥里,几经寻找无着。老美专家摇着脑袋,无奈又自嘲地摊开双手到:“呜哇!这水母山里的‘山姆大叔’显灵了,或许是中华曙猿在跟我躲猫猫,开玩笑,拿去了我与夫人的结婚戒指。唔,好吧,那就留个纪念吧,也是我们美中两国科学家的友谊之证,也算是我们对人类老0的一点虔诚奉献吧!”这枚大洋彼岸专家夫妇的金兰之证,就这样深藏在水母山的中华曙猿部落里!

中华曙猿化石,它的时代为45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中期,比法尤姆的高等灵长类早了将近1000万年。所谓“曙猿”,意思就是“类人猿亚目黎明时的曙光”。

1994年,齐陶教授和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托弗.毕尔德、玛莉.道森将这一发现写成《华南中始新世裂隙堆积中之新的灵长类动物群》一文,并在权威性的英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在世界上引起轰动。在上黄发掘出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中华曙猿及其共生的上黄动物群化石分属63种哺乳动物,它们均生活在45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在这一重大发现之前,世界上高级灵长类动物仅在埃及的阿尔及利亚有发现:因此,学术界一直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级灵长类动物源于距今3600万年的北非。上黄的中华曙猿要比北非早800万到1000万年。因此,中华曙猿是世界上已知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中最早的,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灵长类动物的发源地在中国的溧阳、在中国的上黄,不在北非!

上黄中华曙猿化石的发现引起中外专家的极大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的发掘者之一贾兰坡教授说:“上黄动物群,特别是高级灵长类祖先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北京人的发现媲美,这是我国20世纪古生物学上又一极为重要的发现。”

1997年.加强天目湖旅游景点建设,溧阳市政府在天目湖景区内建设了“中华曙猿馆”,吸引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现在的上黄水母山中华曙猿遗迹地质公园已经立为江苏省级文保单位,正在加紧建设,展馆、铁索、雕塑等设施已部分建成,配套的声、光、电等效果工程也在规划启动之中。

溧阳市已经建成一条贯穿南北,直达长荡湖风景区,链接水母山中华曙猿遗迹地质公园、江苏溧阳长荡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曙猿大道,形成了山水一体、经典串联、游玩美食一体的旅游观光圈。

上黄镇:上黄镇位于溧阳市东北部,距离溧阳市区18公里,为溧阳、宜兴、金坛三市交界福地。全镇总面积47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65万人。上黄山水相依,环境优美。上黄之地,禀赋于乡灵纯朴之趣。上黄古属宜兴县、常州府,解放后1950年3月因县域调整划归溧阳。据黄氏宗谱记载:南宋年间,岳飞的部下黄兑将军因岳飞遭0臣秦桧所害,解甲归田,隐居到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黄清堰严氏宗祠

全文共 408 字

+ 加入清单

黄清堰严氏宗祠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严氏宗祠位于余姚市低塘街道黄清堰村祠堂弄,清代砖木结构建筑。该宗祠祀奉汉高士、余姚四先贤之一的严子陵。宗祠于西晋初年即有建造,有《客星祠记》为证。以后历代多有修建,现为清代所建。

严氏宗祠坐北朝南,原前后三进,两侧厢房,天井内有戏台,现仅存大厅一进。

大厅硬山顶高平屋,面阔五间。宗祠是严子陵的祀祠,建筑雕刻又颇为丰富,具有相当的文物保护价值。

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低塘街道:低塘街道位于余姚城区正北12公里处。东与慈溪城区、横河镇相连,南与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接壤,西部至梁周公路与朗霞街道为邻,北隔大沽塘与慈溪的周巷、天元镇相望。南北长7.61公里,东西宽9.137公里,面积43.226平方公里,辖洋山、历山、黄湖、黄清堰、芦城、低塘、汤家闸、姆湖、镆剑山、郑巷、西郑巷11行政村和历山、直河路、郑巷3个居委会。至2008年底,总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华鲎是保护动物吗?中华鲎和圆尾鲎的区别

全文共 87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鲎浑身是宝,而且是一种远古生物,甚至外形像龟的动物。那么,中华鲎是保护动物吗?中华鲎和圆尾鲎的区别是什么?

中华鲎是保护动物吗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华鲎”又叫“鲎鱼”,马蹄蟹,属节肢动物,剑状尾,全身黄褐色,通常生活在南中国海。鲎是用鳃呼吸的节肢动物,现在世界上的鲎只剩下4种。这种外形有点像龟的生物,存在于我国的南部沿海,北部湾最多。

中华鲎是广西、广东、福建重点保护动物,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捕杀、收购、加工携带。

中华鲎和圆尾鲎的区别

圆尾鲎,也称马蹄蟹或鲎,是现存鲎类中个体最小的一种,平均体长30厘米左右,体重平均在0.5公斤左右。圆尾鲎与中国鲎外形相似,但圆尾鲎具有疑似与河豚鱼相似的神经毒素,食用后易引起中毒乃至死亡,对食用圆尾鲎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而6月下旬起到8月下旬为鲎上岸产卵时节,易被渔民捕获,有毒的圆尾鲎也可能混入其中,因而夏秋季节是圆尾鲎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圆尾鲎和中国鲎外形相似,不过,如果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一般来说,圆尾鲎比中国鲎要小,分量也较轻,脚爪和侧面都略有不同。有专家做出了详细的描述:

1、中国鲎

体形:体长达60厘米以上。

体重:平均体重约6斤,雄性偏小,平均体重3斤左右。

尾巴:尾剑呈三棱锥形、上棱角及下侧两棱角靠近身体一段,均有锯齿状小刺、尾剑与背甲长度大致相等。

从侧面看:头胸背面凸起较高、内凹较深。从侧面看起来比较鼓。

脚爪:雄性的第一、二对步足末节则呈钩子状。

2、圆尾鲎

体形:体长只有30厘米,分量较轻。

体重:平均体重1斤左右,雄性更小,体重7两左右。

从侧面看:头胸甲背面凸起较低,内凹较浅,从侧面看起来比较扁。

脚爪:雄性的第一、二对步足末节呈向内弯的钳子状。

尾巴:尾剑呈圆柱形、光滑、上面无小刺、尾剑明显长于背甲。

中国鲎的功效与作用

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明目。

中国鲎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肉——辛、咸、平,清热解毒,可明目,治青光眼、脓泡疮。壳——咸、平,有活血祛瘀、解毒作用;含溴、铁、锌、铜、镍、锰、钙、钛、氯、硫、硅、铝、镁等元素;主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烫伤、疮疖。尾——咸、温,有收敛止血功效,用于治肺结核咯血、疮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