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华明氏宗祠在哪里(实用20篇)

浏览

7086

文章

1000

篇1:叶店叶氏宗祠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叶店叶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叶店叶氏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年代为清。

整座建筑格局保存较完整,规模宏敞,雕刻题材丰富,体现了婺派精美的技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叶氏宗祠采用磨砖八字大门,两侧置青石,左右设立抱鼓石,气派雄伟。整个建筑用材粗大,两侧都有砖雕、磨砖门墙,工艺精湛,极富地方特色。此刻,宗祠大门和左侧的小门都紧闭着,右边的小门静静地敞开。据悉,祠堂每天早上6点开门,下午4点锁门,现在主要作为叶店村文化礼堂和白龙桥镇老年活动中心。

据《叶氏宗谱》记载,叶氏宗祠又名尊亲堂、石林公祠,始建于明神宗丁酉年(1597年),成于神宗丁己年(1617年)。祠堂中堂顶高五丈余,气宇轩昂,成为当时金华西乡的一座名祠。叶氏宗祠屡经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祠堂坐北朝南,通面宽35.8米,通进深44.39米,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前后共有三进,左右设厢房,第三进两侧各辟设角厅。后三进建筑毁于抗战时期(仅存两侧角厅),2009年修复。

宗祠门厅为五开间,整个建筑用材粗大,木梁、装饰构件都雕刻有禽兽、云纹、水纹等。建筑中的斗、拱、昂、梁或雀替、牛腿,还有隔扇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体现了清代东阳木雕的浓郁特色。在不起眼的隔扇、槛窗、绦环板上,多种透雕浮雕,有人物、山水或花鸟鱼虫,雕工精细,华丽精致,极富艺术感染力。

宗祠的明、次、稍间梁架都是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前檐廊做了卷棚顶,前檐明间开设八字大门,两侧均置砖雕、磨砖门墙,工艺精湛;门厅内藻井上绘满了彩绘。“中厅”也是五开间,明、次间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单步,稍间用中柱。东厢房10间带两弄,西厢房也是10间。三进建筑两侧设有角厅,都是三开间。

叶氏宗祠是婺城区目前遗存的较为完好的宗祠之一,其做工的考究是婺派建筑的典型,对研究金华的宗祠建筑形式和做法,以及金华一带的姓氏文化、宗族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4年公布为金华市文物保护点,2010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桥镇:白龙桥镇地处金华市区西郊,是婺城区政府所在地。镇域面积89.3平方公里,辖52个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7.2万,集镇人口2.4万。境内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市场经济发展健康,经济实力强劲,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是一座充满着活力、实力和魅力的新型现代化小城镇。近年来,白龙桥镇党委、镇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镇、科教兴镇、商贸富镇、生态建镇”战略,经济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申屠氏宗祠含跌界厅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申屠氏宗祠(含跌界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申屠氏宗祠(含跌界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

申屠氏宗祠,坐北朝南,布局为五间三进,通面阔19.5米,通进深45.28米。一进前檐设八字墙,前檐明、次间为轩廊,轩廊的柱、梁枋、牛腿及梁上小斗均为青石制。二进进深十一檩。后檐明间与三进明间之间设穿廊,廊柱间施美人靠。三进进深十一檩,地面高出二进近1米。

跌界厅,坐北朝南,前后由接官厅、戏厅及花厅三座独立建筑组成,均为三开间,占地面积720平方米。接官厅,进深六檩三柱,前三后四用脊柱,脊柱间置板壁门。戏厅,坐南朝北,进深十檩,明间为戏台,两次间设二层,下为通道。花厅,进深十檩,后金柱与后檐柱间设看楼。

申屠氏宗祠、跌界厅,石雕、木雕,雕工精细,梁枋、装饰构件时代特征明显,是我省比较重要的清代祠堂建筑。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荻浦村:桐庐县江南镇荻浦村位于江南镇东部,与富阳场口一溪之隔。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人口2335人,农户697户。荻浦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省级文保单位3处(申屠氏宗祠、保庆堂、咸和堂)。2006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07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全村总面积为4866亩,耕地面积1144亩,林地面积3664亩,水域面积58亩,建村区面积(不含。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后龙张氏宗祠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后龙张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后龙张氏宗祠

位于屏南县屏城乡后龙村村中,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六年(1802)重建(见石碑),同治十年(1871)重修。坐北向南,通面阔9.7米,通进深18.2米,占地面积为176.54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由戏台、天井、大厅组成,戏台为后期重建,天井正中五级石阶往大厅,左右建二层厢房,大厅面三间7.49米,减前二金柱,进深七柱1.55米,后部设神龛,穿斗抬梁木构,硬山顶,马头墙;大厅墙上有文革标语。

该宗祠是该村村民议事和节庆日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该村宗祠文化的重要实物载体。

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龙村:后龙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养马岛张氏宗祠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马岛张氏宗祠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养马岛张氏宗祠

编号:编号4-487-5-054

时代:中华民国

地址:烟台市牟平区养马岛街道张家庄村

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建筑、构筑物、碑刻、古树名木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

保护范围:东北角:37°27′15.7″N,121°36′08.7″E,东南角:37°27′14.2″N,121°36′08.9″E,西南角:37°27′14.3″N,121°36′07.0″E,西北角:37°27′15.8″N,121°36′07.2″E。

建设控制地带:东北角:37°27′17.3″N,121°36′11.0″E,东南角:37°27′12.5″N,121°36′10.9″E,西南角:37°27′12.5″N,121°36′05.2″E,西北角:37°27′17.4″N,121°36′05.2″E。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高岭刘氏宗祠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高岭刘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高岭刘氏宗祠位于衡阳市衡南县冠市镇,龙形山建立宗祠,坐北朝南,古树像两个扶手,祠堂似坐在“龙椅”上;建筑构图精美,工艺精湛,既有精雕细琢,又有简练粗放;宗祠内有36条龙,12只凤,第一进前廊顶棚棂格天花嵌五彩瓷盘,在我市绝无仅有;建筑以28根木(石)柱支撑,象征天上28星宿集聚宗祠;整体高大雄伟,令人肃然起敬。

2019年3月,高岭刘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冠市镇:衡南县辖镇。1953年设冠市镇,1956年并入九龙、冠市乡,1958年属江口公社,1961年析置扬武公社,1984年复置冠市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城区44公里,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4.4万,镇政府驻冠市街。衡安公路过境。辖南岳、洲上、虎形、新塘、柏潭、冠市、青山庙、清瑞、四一、柳树、光富、畔壁、坪田、竹林、杨武、枫山、梅盐铺、黄竹、旧田、石鹿、大牧、五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傅家宗祠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傅家宗祠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傅家宗祠位于潮安区彩塘镇东寨(傅厝),时代为清。

2016年,傅家宗祠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彩塘镇:彩塘镇地处韩江下游平原地带,毗邻潮安县城,潮汕公路、广梅汕铁路贯穿境内,面积45平方公里,辖3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0.06万人。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4亿元,外贸出口2200万美元,工商税收2982.44万元,农村人平收入4305元。 彩塘镇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舞龙、舞狮、弦乐、灯谜是彩塘著名的民间文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华黄帝文化旅游景区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黄帝文化旅游景区位于正宁县五顷塬乡五顷塬村与二顷塬村之间,子午岭西麓桥山,距正宁县城24公里。

最早记载黄帝冢在正宁县境内的史书是班固编撰的《汉书》,该书《地理志》在“上郡阳周”条目下注为:“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莽曰上陵畤”。《史记》云:“黄帝崩,葬桥山”。 《史记索隐》地理志云:“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地理志云:“上郡阳周县桥山南有黄帝冢”。案曰:“阳周,隋改为罗川”。尔雅云:“山锐而高曰桥也。” 《元和郡县图志》云:“子午山一曰桥山”。《大宋宁州承天观碑记》:“轩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乡”。

中华黄帝文化景区是省市“十二五”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也是我县旅游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景区规划总面积2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320亩,共分黄帝文化博览园、祭祀区、守灵区、西山娱乐区、综合服务区5个功能区,概算总投资7.2亿元,目前完成功德厅和百家姓广场的建设。景区全面建成后可与调令关森林公园、秦之道、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景区、景点自成体系,形成子午岭生态景观带,并融入与全市及西安、延安的旅游文化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华”牌卷烟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牌卷烟系烤烟型高档名优精品,被誉为“国烟”,是我国卷烟品牌的杰出代表。中华牌卷烟色金黄,清香纯净,曾荣获“国家质量金质奖”,“全国十大驰名商标”。中华牌卷烟已逐步形成了18mg、15mg、11mg不同焦油量以及多种规格包装的系列产品。

五十年来,“中华”牌卷烟质量不断改进提高,并赋予新的技术含量,实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最初 生产的“中华”牌卷烟是二十支软包光嘴烟,1959年开始生产过滤嘴卷烟,产品质量虽上了一个台阶,但 生产数量仍然很少。1966年“中华”牌卷烟产量为3600箱,滤嘴烟仅为110箱。改革开放前后更新了设备 ,实现了国际通用的全包装滤嘴卷烟的批量生产,1988年“中华”牌卷烟产量突破1万箱,又上了一个台 阶。九十年代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97年“中华”牌卷烟产量突破10万箱,近几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百分之十。 五十年来,“中华”牌卷烟累计生产销售约125万箱,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它的品质、声誉和效益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这些成就的取得凝聚了几代上烟人的汗水和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父子进士祠堂昂氏宗祠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父子进士祠堂(昂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父子进士祠堂肥东县西山驿镇东昂集行政村

祠堂于清代乾隆辛丑四十六年(1781年)落成。共三进五开间,原有屏门隔扇108扇。前院两棵天竹分为两边,至今完好无损。祠堂大门有1对石狮看守,门外两边是八字门。据史书记载:解放前从桥头集到柘皋,昂集是必经之道,南来北往的官人经过此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敬。

昂绍善:字元长;安徽昂集人。清朝著名大臣。在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考中进士,官居内阁中书,位列台辅高位。其子昂天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亦中进士,官居山东德州平原县知县。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皇帝连下二道诰封,赠昂氏父子皆为文林郎;封昂绍善妻梁淑慎、昂天曾羽妻阎终温为孺人。同时,准入祀乡贤祠,人称"父子进士祠"。不仅如此,皇帝还赠御书匾额四块:"父子进士"、"昂氏宗祠"、"承先启后"等,分别高悬于祠堂大门及堂屋门楣上。可惜的是,除"父子进士"匾额仍清晰可见外,其余三块均在文革中被毁。

保护范围:祠堂整体及四周各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南35米,东、北、西各15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崔桥吴氏宗祠遗址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崔桥吴氏宗祠遗址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崔桥吴氏宗祠遗址建于清雍正年间,2012年吴氏族人对祠堂进行了修建,现存二进院落。常州吴氏为季子之后,是常武地区仅存的吴季子祠遗址。

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崔桥吴氏宗祠遗址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武进区横林镇崔桥吴家村

横林镇:武进市辖镇。著名的稻麦产地。1949年设横林镇,1958年改公社,1966年为横林、林南2个公社,1983年改镇,1985年横林镇乡合并设横林镇。位于沪宁铁路中心地段,距常州市中心15公里,距常州飞机场30公里。面积27平方公里,人口3.3万。沪宁铁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横穿东西,南临太湖,北靠长江。紧邻沪宁高速公路。辖余巷、狄坂、顺庄、张村、江村、赵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幸家际熊氏宗祠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幸家际熊宗祠为邵武文物保护单位。

幸家际熊氏宗祠位于邵武市大埠岗镇乌石村,时代为清代。

幸家际熊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乌石村:乌石村位于东经117°26′50″,北纬27°07′47″。处邵武市南部,北与铁洋村交界,东与吴厝村相邻,,西南与溪上村接。村部距市区42公里。●名称来历村部所在地乌石坪,该村庄上方石头全为乌黑的石块,后被取名乌石,故得名。●政区沿革该村以熊、张姓为主,熊氏最早始祖庆铧公于明朝正德十五年(公元1487年)自江西省进贤县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浔窟谢氏宗祠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浔窟谢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浔窟谢氏宗祠位于大嶝街道浔窟社区中部,建于清代,20世纪90年代初重修。坐西朝东,为两落大厝,中为天井,面宽11米,总进深20米(其中一进进深5.5米,天井4.5米,二进进深10米),内高5.4米,建筑面积220平方米。正中院门为单间凹形门廊,大门上匾额字迹模糊不清,门前1座抱鼓,前落柜台脚、石柱础保留清代原物,门旁两侧墙堵有麒麟石雕板等,院门为硬山顶,燕尾脊,脊端立龙首雕塑,院门两侧连接院墙。后落大厝为厅堂,抬梁式梁架,硬山顶,燕尾脊,脊端立龙首雕塑。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

信息来源:翔安文化馆

大嶝街道:大嶝街道2005年,撤销大嶝镇,设立大嶝街道。办事处驻西田。附:原 大嶝镇代码350213112。位于翔安区东南海面,与金门岛最近距离仅1800米,面积13.2平方千米,近2万人口。辖9个村委会:~201_田墘村、~202_山头村、~203_蟳窟村、~204_嶝崎村、~205_双沪村、~206_阳塘村、~207_北门村、~208_东埕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华鲟园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鲟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中华鲟园位于宜昌市夷陵区黄柏河江心岛,为旅游定点单位,园内设鲟鱼馆、标本馆、鳄鱼馆、水族长廊等。鲟鱼馆展示有古生物长江鱼王——中华鲟,及美国匙吻鲟、俄罗斯鲟、黑龙江史氏鲟和最具生长优势的杂交鲟。鳄鱼馆有国家一级保护的爬行动物扬子鳄、大型野生动物湾鳄;园内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水动物娃娃鱼、胭脂鱼等。

中华鲟园以展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而得名。该园为国家首批AA-景点。景区占地2万平方米,包括鲟鱼馆、标本馆、鳄鱼馆、热带鱼馆、水族长廊、展览厅和将要对外开放的生产养殖车间。在该园游客可欣赏到享有“水中大熊猫”美誉的各种规格中华鲟,以及多达上十个品种的世界各国鲟鱼,而且还可以看到扬子鳄、湾鳄、胭脂鱼和种类繁多的热带鱼及长江名特鱼类。

中华鲟是一种在长江中孕育,大海里成长的神奇鱼类,它在地球上生存了近一亿四千万年,是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堪称“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的个体硕大,形体威猛,成鱼体长可达5米,体重达千斤,寿命长达百岁,居世界二十七种鲟鱼之冠,是淡水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

中华鲟具有自己独有的生活习性。它们繁衍生息需要往返于长江、大海之间,也就是说,中华鲟是典型的咸水、淡水都能生存的洄游性鱼类。雄性中华鲟生长到9岁以上,鲟体长1.7米,体重50公斤以上,雌性中华鲟生长到14岁以上,体长2.3米,体重120公斤以上,达到初次性成熟,就可以生儿育女了。每年夏秋,成群结队的中华鲟由生活在长江口外的浅海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才回到自己的“故乡”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cm左右,这些“游子”又携带儿女们,顺流而下,旅居海外。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长江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养成了身居海外不忘故乡的习惯。正是由于这种执着的回归、寻根的习性,所以人们称它为“中华鲟”。

中华鲟园系三峡大坝配套生态救鱼科普旅游展示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景区,三峡旅游经典景区,国家政要,国际友人三峡必到之处。景区主要展示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中华鲟现系中国最珍稀的鱼类品种之一,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一亿四千万年,成鱼体长超过千斤,体长达5米,被誉为“活化石”,“长江鱼王”,“水中大熊猫”。本景区现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参观点有:标本馆、鲟鱼馆、长江鱼类长廊、锦鲤池、扬子鳄池、中华鲟认养喂养车间、中华鲟繁殖康复车间等。

景区价格:48元/人

开放时间

旺季(5月~10月):07:00~18:30

淡季(11月~4月):08:00~17:30

景点位置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集锦路2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华旗袍馆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旗袍馆馆内面积约1400平方米,集中展示了当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十大旗袍品牌”,款式涉及婚庆旗袍、社交旗袍、生活旗袍、儿童旗袍等系列。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旗袍文化为宗旨,以创新现代时尚设计为理念,集藏品陈列、品牌展示、情景购物、私人定制、艺术沙龙、文化讲座等功能为一体。

门票:58元

地址:龙岗区南岭村社区南新路10号中丝园

电话:0755-89382222

时间:9:00—17:30

公交:376/836/B665/M183/M227/M265/M271/M301/M309/M379/M385/M404/M476到南湾街道办

南湾街道:南湾街道是2006年4月29日,由原深圳市布吉街道“一分为三”而成立南湾街道。辖区面积25.0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9.17万。是深圳市基层综合执法改革两个试点单位之一,是龙岗区“大综管(综治维稳信访)”新格局改革的发源地和“居家养老新模式”改革的试点单位,创新的“信访诉求代理制度”代表龙岗区申报的大综管信访维稳机制项目。是全国文明社区、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老口村覃氏民居和宗祠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老口村覃氏民居宗祠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口村覃氏民居和宗祠位于西乡塘区石埠街道老口村那告坡,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2010年,老口村覃氏民居和宗祠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口村:老口村简介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老口村办公地点设在老口旧街,距离石埠街道办事处8.5公里。东起永安村,南抵江西镇,西至兴贤儒礼坡,北接石西村,区域面积约22平方公里。管辖11个自然坡,分别是那告、新村、那律、三民大平、三民细平、卢村、罗屋、登悦、六冬、覃屋、浪竹、建宁,49个生产队。现有农户2500户,人口11500人。老口村设立党委,党委班子7名,下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

全文共 2119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文化旅游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总体规划用地总面积为2000亩,规划包括住宅用地、服务设施用地、中小学用地、医院用地、零售商业用地、旅馆用地、娱乐用地等十余类用地,以“一园,两轴、四廊、五区”为布局,以黄帝铸鼎文化主题公园为核心,根据级差地租原理和交通、环境等需求划分五个功能区,即文化旅游区、门户服务区、度假酒店区、度假居住区以及康养生活区。打造集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创意文化、购物娱乐、观光农业、康养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园。

中华郡一期开发建设占地约1000亩,投资人民币13亿元,目前中华美食街、温泉水世界、蚩尤水寨(欢乐水世界)、欢乐园、虎园、萌宠乐园、龙湖、马寨(马术俱乐部)、拓展基地、黄帝祠、国学馆、中华郡大舞台、黄帝文化博物馆、颂祖祈福广场、中华姓氏鼎、鼎湖、中华郡音乐喷泉、华鼎轩(宴会厅)、远古部落文化主题酒店、富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刘少椿纪念馆等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正在建设中的项目有上古西街等,并将于近期陆续投入运营;黄帝剧场、4D动感影院,黄帝文化高科技体验中心等项目正在筹建中。

黄帝祠是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的核心建筑群,由始祖殿、乾元殿、坤元殿三大古建筑组成,寓意黄帝统一三部,铸天、地、人宝鼎,肇造中华,与桥山黄帝陵形成“南祠北陵”的黄帝文化标签格局。始祖殿左设文圣阁,右设武圣阁,文德武功,佑学求财,恩惠天地。三大建筑中央的颂祖祈福广场,主要用于在重大节日举办拜祖祈福大典。

始祖殿主要展示黄帝降生、成长、发明创造、教稼耕种、制冕作裳、联合炎帝战蚩尤、融合三部,于荆山铸鼎,肇造华夏的历史史实。通过对中华民族根祖的追思缅怀,弘扬民族之魂——黄帝文化,激励炎黄子孙的民族精神。

乾元殿主要展示从苍宇形成(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到文明初成(三皇五帝、尧舜盛世、钻木取火、神农尝百草)的华夏文明发展历程。以“荆山”(中华原)作为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载体和缩影,表现中华民族根脉的源远流长。

坤元殿通过展示民族谱系(姓氏源脉)、天文历法、医药渊源、文字发展等文化印记,建筑、服装的演变发展等,表现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

远古部落

远古部落旨在塑造中华远古部落文化体验地,通过历史古迹还原、远古生活场景营造等创意化设计对史前上古部落生活场景进行真实还原,远古部落民宿(文化主题酒店)、篝火广场、手工艺作坊等为游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型史前文化活态体验区,让游客在游览中探索我们的祖先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活,感受华夏文明沉淀下来的魅力与精髓。

中华郡国学馆

国学馆是以传统国学文化为核心,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宗旨而建立的文化交流基地,是开展黄帝文化相关的研修、会议、论坛、各类国学经典讲座、文化交流沙龙、艺术类、文化类、职业类培训及传统文化研究与交流的重要研学场所,具备承办多种规模、各种形式的会议及教学功能。目前西北大学富阎新区科技文创基地已挂牌入驻。

刘少椿纪念馆

刘少椿(1901-1971),名绍,字少椿,号德一。我国现代古琴家,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现代广陵琴派的集大成者。陕西省富平县北陵堡人。幼读私塾,1914年随父南下扬州学习做生意。1928年从孙绍陶习琴,前后约三年。琴风厚重沉稳、跌宕大度,右手下指刚健,左手吟猱细腻0-,弘扬了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相济﹑音韵并茂的广陵琴韵,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广陵琴派审美韵味。因善奏《樵歌》,又被称为"刘樵歌"。如今留存《樵歌》、《平沙落雁》、《山居吟》、《梅花三弄》、《梧叶舞秋风》、《墨子悲丝》等音响资料,刘少椿纪念馆落户中华郡,寄托了一代古琴大师落叶归根的故乡情愫,也将中国古琴文化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富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富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由秦正集团与富平县文化局联合打造,集中展示了阿宫腔及富平石刻两大国家级非遗项目,还汇聚了朱氏正骨、老庙老鼓、流曲琼锅糖、老庙捞纸、富平曲子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馆通过实物展陈、多媒体等展示手法,将富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传承,这里也是中小学生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研学基地,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再现富平在发扬光大传统手艺、复兴中华文脉等方面的付出与担当。

中华郡大舞台

阿宮腔亦称“遏工腔”,是富平独有剧种,据考证,阿宫腔是由秦阿房宫歌女所唱的曲调衍变而来。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郡大舞台,集表演、收藏、教学、实物展示于一体,本着保护非遗、寓教于乐、传承非遗的思路,集合了众多地方戏曲匠人,对阿宫腔这一古考曲种进行集中创作、编排、演出等工序,同时融入学习传承、情景互动等特色,是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又一张活的文化名片。

黄帝文化博物馆

中华郡黄帝文化博物馆,是以黄帝文化为陈列展示主题的非国有历史博物馆,该馆的建成,填补了我国以专业性博物馆题材形式展示黄帝文化的空白,馆内陈列以史前文物为主,包括仰韶文化时期中华原(荆山)、石川河周边的各类石质生产工具、彩绘红陶、灰陶器物等生活用具,是华夏文明克服蒙昧和野蛮发展到新石器农耕畜牧时代的标志性产物,凝聚着黄河中游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先民的智慧,开辟了人类生活史上的新纪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华田园犬的品种介绍

全文共 2132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田园犬的品种介绍

土狗的品种介绍

不同地区之间的中华田园犬也有小的形态差异,但它们都有共同的主要特点。一些朋友认为田园犬地方差异很大,且其自由繁殖遗传不稳定,好像没有什么特点似的,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其共性的。当你很随意的认出一只所谓“土狗”时,你就已经能够通过其共性来辨别田园犬了,只不过大部分人没有把这些田园犬共同特征具体提炼出来。就像藏獒的个体差异也很大,也有人说藏獒遗传不稳定,可是当你看到一只藏獒时你一样的能够很轻易的分辨出是一只藏獒,说明其共性是大于个体差异的,中华田园犬也是如此。

中华田园犬

土狗的物种分布

中华田园犬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南,

中华田园犬分布范围

青藏高原以东,以中原为中心的低海拔的汉族集聚地,是中国汉族几千年农耕社会背景下的产物。这样的分布界定很重要,明确了中华田园犬的生存环境是低海拔农耕社会地区,环境温暖。

当然随着汉族民族几千年来的不断迁徙,使中华田园犬的分布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比如中国东北,由于汉族的移民那里农村也有很多不同于东北牧区的田园犬,也有一部分与其它地区的狗种杂交形成了新的品种。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中华田园犬是中国中原农耕社会的产物。

亚种分布

中华田园犬广泛分布于中国汉族农村,由于地域、环境和血缘等关系的因素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品系、亚种。从犬的外型特点和分布区域进行分析,中华田园犬大致可分为三大品系,分别是北方品系、江浙品系、两广品系。

注:三大品系是从宏观上分析得出的结果,在很多小的地方肯定还有一些独特的亚种出现。在这三大品系分布区之间还存在很大一部分品系的边渡地带,这里的狗也呈过渡品种出现。三大品系的分布地带呈一个三角形,中间有一块较大的空白区域以湖北湖南为主,这一地区的田园犬是否是独立品系还是过渡品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北方品系

北方折耳犬

分布从东北—黄河流域—长江中上游—云贵高原(不包括少数民族地区),从东北到西南呈一条斜线分布。这一广大区域内虽然环境差异巨大,特别是南北气候不同等因素造成了犬的个体大小不同、毛质不同等,但这一区域的犬种外型却极为相似。比如:东北俗称的笨狗与四川的土狗从外观上看几乎一模一样,只是东北个体较大、毛质厚密更加耐寒;四川土狗个体较小,为了适应南方潮湿的气候毛质粗而稀疏。有趣的是这一品系的分布区域与中国汉族北方语系的分布恰恰吻合。

其特点是:毛色杂毛偏多,单色纯色毛的狗较少,耳朵以前塌耳为主(所谓“前塌耳”是指由于耳位高置于头顶,使其放松状态时耳朵自然向头部前方垂下),常见有长毛大卷尾,保留着更多北方犬种的特点。

北方折耳犬半折前搭耳,面相威严,是很好的看家狗。

江浙品系:

苏犬

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一带,这一区域的犬种特点是:耳大长且直立,耳位高,内耳毛饱满,嘴尖四肢修长,腹毛为白色居多,杂毛狗较少,毛中长且贴身细密。

这一地区的狗与日本、韩国的狗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也许跟古代中国东海频繁的对外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同样也把中国各种的物产包括家畜狗也带到这些地方。

两广品系

分布区域以广东为中心,包括广西和福建的一部分地区。这一地区的犬种也最让大家所熟知,有很多优秀犬种都发源于此,如:沙皮、潮汕大头、

广西

广东松狮,这与两广地区独特的犬文化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这些优秀犬种也与当地的田园犬有着很深的渊源,或多或少都有着相近的血源和外型特征。

土狗的发展起源

《周礼》秋官疏记载:犬有三种,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对于犬分类多以功能来分,并不注重于犬的外型。由于能力大小不同,最好的能打猎的狗成为田犬,不会打猎但还凶猛的可以成为看家的吠犬,再没有用的话只能被人吃掉了。这样的人工筛选方式使得中国普遍存在的犬种并没有固定的血统。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狗的忽略以及现代社会狗文化对此犬种的视而不见,使得在我神州大地上奔跑了五千多年的犬种连个像样名称都没有,民间称呼为土狗。而“土狗”从字面上理解为“本地的狗”并不能成为一种狗的品名,所以才出现了如今的“中华田园犬”这个名称和概念。

除去这些品种只看田园犬,其特点有:毛色以纯色单色为主,很少有杂毛狗;由于气候炎热,狗以贴身短毛为主,但又有部分毛特别长且浓密的狗存在;耳朵小且直立,舌头常见有乌舌或花舌,身体粗壮肌肉感强。由于存在着上述这些外型特征,加之这一地区又有大量的广东松狮分布,故怀疑两广地区的狗受松狮血统的影响很大。广西犬,广西土狗,群猎犬,立耳,花舌头或黑舌头。经常被用于狩猎野猪。

土狗的生理指标

触觉:用拇指和食指捏着幼犬前脚中趾之间的皮蹼,口中数着一至十的数字,同时手指相应逐渐增加力度;若幼犬在最初已剧烈挣扎,将来对头圈、束缚及训练过度敏感;而在最强力度方才挣扎的狗儿,则需要强硬的训练者。

听觉:把发声的器具先发出响亮声音再隐藏一角--通常是金属盖之类。一声响之后,幼犬多会惊怕失措,如果它没有反应的话,要立刻带它去兽医处验一下是否失聪犬只,若幼犬能迅速恢愎正常,并且能调查声音来源,那便是头栅敏优良的狗儿。心有馀悸,远辟声源的狗儿,可能是不适合嚣闹的家庭。

视觉:选一些布条在幼犬前面挥舞,信心十足的幼犬会静静研究那是什么;勇悍的会试图咬破它;至于怯懦的早已躲起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华香烟怎么鉴别真假?防伪检测点怎么用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自2012年4月1日起,我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卷烟产品包装警示语将进行调整修改,包装警示语的修改主要为警语内容变更与字体加大,不涉及内在品质及其他调整。中华香烟除了上述调整修改之外,还新增加了“防伪检测点”,防伪检测点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加热即可,用打火机、吹风机、开水等加热后,防伪检测点就会由纯白色变成蓝色。

新版中华香烟的防伪检测点位于中华香烟的侧面,也就是有“中华香烟”这四个字的一面,在字的前面,为纯白色的长方体,下面有“防伪检测点”五个小字。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用打火机烤,需要注意的是打火机火苗要晃动着烤,不能长时间烤,不然会把外面的包装纸烤坏的;

2、滴两滴开水在防伪检测点上面,受热后防伪检测点就会变色,由纯白色变成蓝色;

3、还可以用电吹风进行加热,手指触摸下防伪检测点就会变成蓝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会宫张氏宗祠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会宫张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会宫张氏宗祠又名公茂堂,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419.8平方米,分前后二进,由戏台,前厅、后堂等部分组成。属全封闭抬梁式结构,封火墙到顶,两面坡屋面,拱棚卷起。前厅上层为一戏台建筑,天花及四壁均存有彩绘图案。门前有石质上马石1对。该宗祠是目前我县发现的唯一的一座内有戏台设施、外存上马石的古代建筑,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古建筑。戏台内的与戏文相关的彩画、建筑构件上精致的雕刻,长江中下游地区少见,对研究古代建筑史、中国戏台艺术史、民俗史以及古代的工艺技术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十分宝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墙基四周外,东、南、西、北各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5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排坡莫氏宗祠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排坡莫氏宗祠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排坡莫氏宗祠位于定安县定城镇,时代为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向东5米,向南9米,向北9米,向西至围墙,面积为4.69亩。

定城镇:一、基本情况定城镇位于定安县北部,南渡江下游南畔,东靠高速公路,西与新竹镇接壤,南与雷鸣镇为邻,北与海口市隔江相望,海南东环高速公路从定城镇东部穿过,距海口37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是定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镇21个村委会,共143个自然村,381个经济社;13个社区,139个居民小组。境内交通十分便利,143个自然村都通公路。总人口10.5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