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途径【汇编20篇】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价值的追求。教育过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代价。那么,初中生物物质运输的途径?

浏览

437

文章

23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人体需要主要营养物质

人体所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营养物质和废物也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

故答案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全文共 612 字

+ 加入清单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植物主要靠根吸水,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大量的根毛能增加吸水的面积。

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土壤溶液→根毛细胞→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花、果实、种子的导管→气孔→大气。

123、茎的结构:外部是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能向下运输

有机物;内部是木质部,内有导管,能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中间是形成层,它能不断的分裂(属于分生组织)产生的细

胞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使茎能逐年

加粗,没有形成层的茎,不能逐年加粗(如竹子)。

4、保证移栽植物成活的措施有:(1)固定树干,减少晃动;

根部带土坨(保护幼根和根毛)(2)选择阴天、雨天、或傍晚移栽;剪去一部分枝叶;给植物遮荫(降低蒸腾作用)(3)及时、适当浇水

例:1、小麦的茎不能长得很粗的原因是()

A、茎中没有分生组织B、小麦的生长期太短C、茎中没有形成层D、茎中没有木质部

2、人们移栽植物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

A、促进根毛生长B、防止根毛受到损伤C、减少水分的蒸发D、减少土壤中无机盐的丢失

3、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树皮中的什么结构遭到了破坏()A.筛管B.导管C.髓D.形成层

4、将带叶的杨树枝条下端插入红墨水中,待一些时候把枝条纵切,茎内被染红的部分是()

A、筛管B、导管C、形成层D、茎的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物知识点: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全文共 718 字

+ 加入清单

(一)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由心脏和血管所组成,在心脏和血管内还流动着血液。

功能:运输养料和废物。

1、血液的成份: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所组成。

(1)血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55%)

①成分:水(约占91%~92%)、蛋白质(约占7%)、葡萄糖

(约占0.1%)、尿素、无机盐CO2等(约占0.9%)。

②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2)血细胞:①红细胞:呈两面略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

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②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数量最少。

功能: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

③血小板:形态最小而且不规则、无细胞核,数量少。

功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

2、动脉血与静脉血的主要区别:

(1)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脉血。

(2)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静脉血。

(二)人体内三种血管的主要区别:

(三)、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概念: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

1、心脏的位置: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略偏左下方,夹在两肺之间;它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四)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途径。

1、体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

(1)体循环途径:血液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2)血液成分的变化:由动脉血→静脉血。(3)发生变化的部位:全身毛细血管处。

2、肺循环的途径和血液成分的变化:

(1)肺循环途径:

血液从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进入左心房。

(2)血液成分的变化:由静脉血→动脉血。(3)发生变化的部位:肺泡处毛细血管。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性状遗传物质基础

1、在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的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上有许多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就是基因。

2、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3、每一种动物或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特定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的。人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23对;水稻有24条,12对。基因也和染色体一样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带有一定数量的基因。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就是这种生物的基因组。

4、基因就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5、概念从大到小排列: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积累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的富集作用

生物的富集作用: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砦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通过食物链在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这些有毒物质一般不易分解、不易排出,所以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如图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即:A微小的水生生物→B剑鱼蚤→C蜻蜓的幼虫→D小鱼→E大鱼。图中的黑色小点表不排入水中的某有毒物质。在此食物链中,大鱼位于最高营养级,它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导管的位置和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导管位置和对水分无机盐运输

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

1、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上而下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导管是为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

2、而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两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筛孔彼此相通.筛管没有细胞核,但筛管是活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生物知识点: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1)、流动的组织——血液(描述血液的成分)

血液(被称为“流动的组织”)组成: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成分主要是水,还有血浆蛋白、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等,作用:①运载血细胞,②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含血红蛋白(含铁的蛋白质),作用: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有细胞核,形态较大,数量少,作用:防御、保护、吞噬细菌;

血小板:无细胞核,形态微小,形状不规则,作用:止血、凝血。

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叫做贫血。白细胞数量增多意味着体内可能有炎症。

(2)、血管的管道——血管(分析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血管管壁特点管腔血流速度功能

动脉壁最厚,弹性大大最快把血液从心脏送向全身

静脉壁较厚,弹性小较大慢把血液从全身收回心脏

毛细血管壁最薄最小最慢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心脏结构:心脏四腔相连血管:右心房—上、下腔静脉(流静脉血)、右心室—肺动脉(流静脉血)、左心房—肺静脉(流动脉血)、左心室—主动脉(流动脉血),(静脉连心房,动脉连心室)。

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左心室的壁最厚。

房室瓣和动脉瓣保证了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

流动,即心房→心室→动脉。

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3)、简述血液循环过程

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

—体内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输血与血型

人类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万能献血者:O型;万能受血者:AB型。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一次失血1200~1500ml危及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过程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体内水分无机盐运输过程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可以吸收更多水分.水分在茎内的运输途径——导管,除茎外,根和叶内也有导管,它们是连接贯通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就是沿着导管运输到植株各处的,水中溶解的无机盐也就“搭着便车”运输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是: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全文共 403 字

+ 加入清单

食物消化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被人体吸收。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食物的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生物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后产生的氨基酸、葡萄糖、能量等。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这是化学性消化。

吸收是由消化道完成的。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生活需要物质能量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1、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分子较大,可燃烧):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分子较小):水、无机盐、氧等

注意:图Ⅱ-7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2、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区别: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全文共 1649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目标

1、知道吸收的概念

2、知道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

3、知道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4、了解人体对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利用

能力目标

在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中,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与《第四章血液循环》、《第六章呼吸》及《第八章新陈代谢》都有一定的联系。关于“吸收”建议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吸收;第二、吸收的部位,特别是吸收的主器官——肠;第三、不同营养成分的吸收途径。关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建议让学生自己阅读后讨论得出营养物质的三个主要作用: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三、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教学重点:

1、吸收的概念

2、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学难点:

1、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授课1课时,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要注意强调概念中循环系统的含义,包含了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部分。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径是容易弄错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下,它们是进入淋巴的。

关于营养物质的利用,由于学生不具备化学知识,所以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建议此部分内容降低难度,只让学生大概了解其主要的用途即可。

重点、难点分析:

1、吸收的概念

2、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3、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学过程设计:

;:

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

2、真正需要这些营养的是什么?

这些在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三节学习的内容--。

营养物质只有进入循环系统,才能被运送到机体各部分需要它们的细胞处,这一过程就是"吸收"。注意我们前一章学过的循环系统,包括了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部分。

哪些物质能进入循环系统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营养成分可以进入循环系统呢?那些部位得具备什么特点呢?先由学会讨论,再总结。(学生应该能想到:面积大,结构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大肠则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营养物质主要是依靠小肠来吸收的。

小肠为什么能完成这一主要功能呢?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其内表面有皱襞,因此具有相对大的表面积,其实小肠的表面积决不只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大。环行皱壁的存在使小肠面积增大了三倍,而皱壁里还有些更微小的结构呢!

实验:观察小肠绒毛或用录像取代。

观察到小肠绒毛后,讨论小肠绒毛的存在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何意义?

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小肠的表面积为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排球场这一特点决定着小肠吸收的快,吸收量也多。

此外,(利用挂图或书上的图)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可渗入内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经循环输送至全身各处的细胞,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物质流和能量流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1、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为了获取能量而捕食其他生物形成的食物联系叫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2、物质流和能量流:

(1)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消耗。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2)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叫做生物富集作用。会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血液循环的途径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血液循环途径

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体循环。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舒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不仅把运来的营养物质输送给细胞,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而且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把它所结合的氧气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2)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在体循环进行的同时,肺循环也在进行着。肺循环以右心室为起点,静脉血射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静脉血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同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全文共 500 字

+ 加入清单

在人体的成长中需要的营养物质很多,下面我们来复习人体里关于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上面的都是人在饮食中需要的营养物质,其实,人体在成长过程中,营养物质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对身体的发育和成长至关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跨膜运输方式探讨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针对这个问题,不妨做两个方面的界定:

1,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区分标准是不是浓度梯度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属于载体介导的跨膜运输方式,它们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实现跨膜转运是否需要能量。协助扩散的动力来自于浓度梯度,故不需要能量。而主动运输因为一般是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所以需要能量,其运输过程所需能量来源有三种:ATP直接供能、ATP间接供能和光能驱动。由此可见,葡萄糖氨基酸这两种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自由扩散,其衡量标准不是浓度梯度,而是要看其是否需要能量。从根本上讲,这两种运输方式的差异在于载体的类型不同。

2,在不同功能的细胞中同一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不是相同

对不同功能的细胞而言,其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会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同一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不是相同的呢?下面以葡萄糖和氨基酸在不同细胞中跨膜运输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从当前的人体生理研究成果来看,葡萄糖和氨基酸的跨膜运输分属两类。一类是钠离子协同的继发性主动运输,实例有小肠纹状缘(小肠上皮细胞顶面)和肾小管刷状缘(肾小管上皮细胞顶面)对葡萄糖及氨基酸的转运。另一类是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即协助扩散,实例包括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摄取,以及小肠上皮细胞内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与氨基酸向细胞间隙的转运。可见葡萄糖和氨基酸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到底属于哪一种,不能笼统地去讲,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物质代谢特点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运转、分解等与生理有关的化学过程称为物质代谢。物质代谢既有同化作用又有异化作用。

(1)体内各种物质代谢过程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2)机体物质代谢不断收到精细调节;

(3)各组织、器官物质代谢各具特色;

(4)体内各种代谢物都具有共同的代谢池;

(5)ATP是机体储存能量和消耗能量的共同形式;

(6)NADPH提供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

这些物质在消化系统内需经一系列消化酶的分解,成为比较简单的有机物,才能被小肠所吸收。如淀粉或蔗糖被分解成单糖,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物质代谢途径

全文共 1128 字

+ 加入清单

物质代谢途径的研究中,微生物也常被利用。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在物质代谢的研究中,就使用的材料而言,是由完整动物逐渐发展到纯酶。

随着研究方法的发展,物质代谢的途径逐渐为人们所了解。

生物体从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素,以糖、脂类、蛋白质、核酸等为最多。进入体内后,各自进入其代谢途径。一个代谢途径是由许多化学反应有组织、有次序地一个接一个的发生和完成,绝大多数的反应都是在较温和的温度、pH及离子浓度条件下,由酶促进,以非常高的速度进行。每一酶促反应几乎都是由一特异的酶所催化,而许多酶还有其必需的辅助因子。例如,进入体内的营养素“甲”,在其代谢途径中,将转变为中间产物“乙、丙、丁…”一直到最终产物“癸”,可图示如下:

酶1酶2酶3

甲--→乙--→丙--→丁……癸

辅1辅2辅3

图中酶1、酶2、酶3等代表促进每一步骤特异的酶,而辅1、辅2、辅3等为每一种酶所需要的辅助因子。这可用实例说明,一个成年人食进多于其一切活动所需要的食物时,往往会发胖,这显然是体内将多余的食物储存为脂肪,亦即脂肪酸的合成增多。脂肪酸的合成与蛋白质、核酸及糖类等相比,较为简单;所用原料为乙酸,但必须以其活泼衍生物,乙酰辅酶A的形式,进入代谢途径。乙酰辅酶A在体内,来源甚广,主要食物,如糖类、脂类及蛋白质等在分解代谢中,均可生成乙酰辅酶A。在其进入脂肪酸合成途径之前,必须由酰基转移酶催化,先与脂肪酰载体蛋白结合,然后再两个碳原子两个碳原子加上去,而每加上两个碳原子,包括从乙酰辅酶A合成的主要原料丙二酸单酰辅酶A在内,须经七个步骤,需要七种不同的酶及三种不同的辅助因子。在乙酰辅酶A上,七次加上两个碳原子(实际是丙二酸单酰辅酶A)之后,还须有软脂酰脱酰酶的催化作用,才能完成一分子软脂酸的合成。这一代谢途径可用作合成主要偶数脂肪酸的例子,由于许多化学反应不仅是进行性的、逐步的,而且还是分阶段来完成的,足见其复杂性。

代谢途径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一种物质在体内可进入多种代谢途径,可进入合成代谢途径,也可进入分解代谢途径,有的即使是合成代谢抑或是分解代谢,其途径也不只一种。例如乙酰辅酶A不仅可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被氧化以产生能量,而且在合成代谢方面,除合成脂肪酸之外,还是酮体及固醇类物质分子中碳原子的主要来源,也是合成一些氨基酸,如谷氨酸以及微生物体内精氨酸、赖氨酸等的一种原料。此外,乙酰辅酶A在乙酰化作用中起着广泛的作用,如在乙酰氨基糖、乙酰胆碱、乙酰肉毒碱等的生成中。

总结:近代技术和仪器的发展不但能定位、分离、提纯、追踪、鉴别及测定代谢物及其产物,而且还能对参加物质代谢中生物分子的组成、结构、构型、构象及其各种性质等加以研究,而所得结果往往有可能用以解释或确定其在物质代谢中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物质运输的载体

全文共 889 字

+ 加入清单

【例1】有一位成年男性刚从青藏高原归来,下列哪一项可能是他的血常规化验结果?()

A.RBC4.9×1012/LWBC8.2×109?/LHB132g/LPLT216×109/L?

B.RBC7.9×1012/LWBC7.2×109/LHB232g/LPLT203×109/L?

C.RBC4.9×1012/LWBC18.2×109/LHB112g/LPLT276×109/L

D.RBC2.9×1012?/LWBC8.2×109/LHB89g/LPLT276×109/L?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人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以及人体对外界低氧环境的适应。正常的成年男性各项血常规应为:RBC(4.0~5.5)×1012?/L,WBC(4~10)×109/L,HB120~160g/L,PLT(100~300)×109/L。而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由于长期适应低氧环境,机体内红细胞数量会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答案:B?

【例2】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B、C、D四支试管中,B、D两支试管中放入抗凝剂。下图是静置24小时后的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凝剂的作用和血液的成分。血液加入抗凝剂后会自然分为两层,上层是血浆,下层是血细胞,而不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则会出现凝固现象,凝固后的血块周围渗出的液体是血清。

答案:C

练习: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个视野中看到数量最多的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细菌

2.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运输水分B.运输养料C.运输氧气D.运载血细胞?

3.人体受伤出血时,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功能的是()。?

A.血小板B.红细胞C.白细胞D.血红蛋白?

4.患有急性肺炎的病人验血时,往往会出现下列哪一现象?()?

A.白细胞增多B.红细胞增多C.血小板增多D.血红蛋白增多

5.某成年男性,血常规化验结果是:RBC3.59×1012?/LWBC14×109/L

HB127g/LPLT140×109/L。根据此化验结果判断,此人可能患有()。?

A.贫血B.炎症C.正常D.贫血、炎症

编辑推荐: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物质运输的途径

全文共 653 字

+ 加入清单

【例1】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从臀部吸收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依次是()。

A.2、1B.1、2C.1、1D.0、0?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循环途径。注射的药物在臀部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由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由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经主动脉输送到咽部扁桃体。共2次经过心脏,1次经过肺。?

答案:A?

【例2】右图是有关循环系统某部分的示意图,根据要求填写空格。(a、c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1)如果B依次代表的是左心房和左心室,则a是_______血管,C是_______血管。

(2)当心室舒张时,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叫做_______,位于_______血管的近心端。

(3)如果b处为毛细血管网,当a流的是静脉血,c流的是动脉血时,则b是缠绕在_____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结构、与心脏相通的血管,以及血液循环的有关知识。左心室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

答案:(1)肺静脉主动脉(2)动脉瓣主动脉(3)肺泡

练习:1.肺循环的起点和体循环的终点分别是()。?

A.右心室右心房B.左心室左心房?

C.右心室左心房D.左心室右心房?

2.血液循环过程中,静脉血变成动脉血的部位是()。?

A.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B.心脏?

C.肺部的毛细血管D.肝脏?

3.下列血管中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A.肺静脉B.主动脉C.肝动脉D.肺动脉

编辑推荐: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排泄概念

排泄,指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

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1)[excrete;defecate]∶生物把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不消化的食物都被排泄了。

(2)[drain]∶使多余的水排出。排泄不畅。

(3)即排尿,二氧化碳,便是排泄。(注:排便不是排泄,而是排遗)。

排泄的途径

排泄的途径:

排泄的意义

下列哪几项属于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①提供营养物质②排出代谢废物③调节水和无机盐的平衡④提供能量⑤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

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