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汉文

汉文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汉文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汉文问题。

分享

浏览

2761

文章

15

同样是被大臣拥立的皇帝,汉文帝比汉献帝幸运在哪里?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同样都是被大臣拥立为皇帝汉文帝和汉献帝差距如何

是这些大臣的态度有所不同。汉文帝的大臣根本就没有图谋不轨的野心,可是汉献帝的大臣却并不是如此。

1:汉文帝的朝臣

吕后死后,朝中能够执掌权力的就是吕禄和吕产,两个人会有效保持所有的权利。当时在朝中的太尉自然没有办法忍受,因为他们都是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老臣,在此时也开始谋划想要铲除吕氏势力。

周勃通过一些方法骗取将军交出了军权,然后迅速的铲除吕氏的势力,接下来就让刘恒成为皇帝。

在整个铲除的过程中,人们会发现除了想要去除吕氏势力之外,大部分的人都会比较注重于刘氏,这些人全部都是跟随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人,所以拥有着不需要怀疑的忠诚度,没有任何图谋不轨的野心,能够避免汉文帝成为傀儡。

2:汉献帝时期的朝臣

嫡长子刘辩登上皇位那个时候因为年龄比较小,所以所有的权利都是在太后还有大将军的手中,最关键的是那个时候东汉政权早已名存实亡。后来在被迫之下只能够逃出皇宫,汉献帝登上皇位时,董卓的军队早就已经渗透到京城,更是把自己分为丞相,控制了中央政权。司徒王允利用董卓和吕布之间的矛盾,成功地将董卓去除,可是这并不代表着汉献帝就能够有效地重新控制政权。

无论是这些年来内部的政治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好像都仅仅是集中在其他人身上,和汉献帝没有太多的变化。在那个时候有着许多的野心之人,比如曹操董卓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汉献帝虽然有心复汉也无可奈何。从这一个角度来看,他们更是希望汉献帝成为一个傀儡,所以根本就不可能会死心塌地,也不可能会真正的效忠于他两人之间,确实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怎么在线把汉文汉语翻译成蒙古文蒙古语

全文共 153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候我们需要把汉字翻译蒙古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线翻译?下面来看一下。

操作方法

1

打开搜狗搜索,输入“Google 翻译”,然后点击打开官方网站。

2

打开Google 翻译网站后,在左边的输入框里输入要翻译的文字。

3

然后在右方点击箭头,会弹出窗口,我们在上面选择蒙古语。

4

点击右上角的翻译按钮,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翻译结果了。

展开阅读全文

汉文帝并非孤军奋战,他背后有哪些高人?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汉文帝背后有高人

汉文帝并非孤军奋战,他背后有两个人,是陈平和周勃,两人就这么支撑起大汉朝廷的一片天地,同样也是刘邦的老伙伴,在创建汉朝时就曾经有过功劳。陈平如果不是他想出一些奇特的招数,也不可能会轻易的打败对手。周勃一直都在冲锋陷阵,甚至也拿下了很多的城市,就是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帮助,才能够有效拿回属于刘家的天下。

一、奇谋妙计

在创建汉朝的时候,心中也会有好几个丞相的人选,比如张良还有陈平。陈平这一个人虽然会拥有着许多奇特的想法,但是这些计谋相对来说都会比较阴损。刘邦在治理国家时,就需要一个光明正大,需要一个有威望的人,因此就马上排除了陈平,让萧何成为丞相。

二、性格温和

周勃是一个性格相对比较温和之人,而且刘邦非常的信任。刘邦在知道自己即将要去世的时候,就把手下的军队直接交给对方,这也就是刘邦的一个忠实支持者。在刘邦去世之后一直都在不停的积蓄力量,就是希望能够等待一个机会,接着就会帮助皇族,都会属于自己的天下,这其实也同样算得起刘邦的一个知遇之恩。

三、迅速作出反应

吕后在去世之后两个人马上就做出了反应。因为只要控制住吕产和吕禄这必然就可以直接铲除吕氏一脉。如果没有他们两个汉文帝,估计也不可能会有机会成为皇帝,更加不要说去大展宏图,由此可见,汉文帝最终能够获胜,真的并非是孤军奋战,是因为在这背后一直都会有高人相助。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着较好的成就,在这些成就的背后,同样也会有人一直都在帮助自己,只有有人帮助才能够有机会获胜。

展开阅读全文

汉文帝为何要废除“肉刑”?

全文共 655 字

+ 加入清单

汉文帝为什么会废除肉刑呢?

汉文帝选择这么做是真正希望做到人心治理天下、能够体恤所有的老百姓、能够开天辟地的进行改革。

1、经济逐渐放宽

经济在逐渐放宽的时候,会将刑法逐渐的放宽,之前已经废除了猪年的制度,后来就开始废除了肉刑。认为公正的法律对于这些老百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不应该忽视。老百姓没有办法自我约束,需要通过一些严重的处罚去有效限制一些行为,但如果自身犯法,这些亲人同样也会受到影响,这必然会选择遵守法律制度。可即便如此,皇帝依然不为所动,认为老百姓不可能会触犯法律,而一些不公正的法律本身是害了老百姓。

2、在辱骂皇帝之后照样无罪

“大不敬”是一种触犯皇帝人生的罪名,要知道在那个时候没有人敢批评皇上或者是诽谤皇上,但是汉文帝却始终能够做到这一点。在朝堂上可以无所畏惧可以说,皇上不好的话,毕竟没有人会保证自己肯定没有过失,只要对方说的正确,这是可以理解的。

3、因为一个女子改变处罚

在很多年之前有很多的处罚都是让人觉得比较残酷非常野蛮的,比如说肉刑,这是破坏身体的机能,然后把身上的肉一寸一寸的全部挖掉。当时有一个小姑娘,父亲是一位医生,有一次有一个有钱人的妻子患有疾病让这位医生去看病,可是病人在吃完药之后根本没有好转。这一个有钱人狗仗人势,马上选择上述要求进行肉刑。这一个女子特别的勇敢,马上选择告到皇上那边,希望能够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从这一天开始废除了这一项残忍的制度。像女孩子所说,一个人在被砍去双脚之后就变成了残废,在被割去了鼻子之后没有办法重新来过,就算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汉文帝霸陵殉葬坑发现大熊猫骨骼 有什么意义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这次发现的这具大熊猫骨骼为了解古代大熊猫的生活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了解古代人类与大熊猫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通过研究这具骨骼,可以了解到古代大熊猫的生态习性、生活环境和人类对大熊猫的利用和保护情况,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对大熊猫的影响。这些信息对于保护和利用大熊猫资源,以及保护和改善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文帝霸陵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重要陵墓,是汉文帝刘恒的陵墓。这次发现的大熊猫骨骼就位于汉文帝霸陵的西侧殉葬坑中。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座殉葬坑是汉文帝为了祭祀他的爱妃而建造的。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发现了一具大熊猫的骨骼,经过鉴定,这具骨骼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其历史可以追溯到800万年前,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动物之一。在历史上,大熊猫曾经是肉食动物,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出现,大熊猫逐渐转变为以竹子为食。这次发现的这具大熊猫骨骼,为人们了解古代大熊猫的生活和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历史上,大熊猫曾经是人类的狩猎对象,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大熊猫逐渐成为了人类的保护对象。通过对这具大熊猫骨骼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类与大熊猫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大熊猫的保护和重视。除了这些信息之外,这具大熊猫骨骼还为人们提供了了一些关于古代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信息。例如通过对骨骼的化学分析,我以了解到古代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汉文帝霸陵殉葬坑发现神奇动物貘 对考古有什么帮助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汉文帝霸陵殉葬坑中发现神奇动物貘,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好奇,也为历史学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材料。这个发现能更好地了解汉朝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让大家更加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

近日中国考古学家在汉文帝的霸陵殉葬坑中,发现了一只神奇的动物——貘。这个发现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和好奇。貘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动物,它有着圆滚滚的身体,短而粗的四肢,长长的鼻子和大大的耳朵。在古代,貘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神秘能力的动物,能够吞噬恶梦和邪恶的灵魂。因此,在古代的皇家墓葬中,貘往往被用作殉葬品,以保护墓主人的安宁和安宁。

在汉文帝的霸陵中发现貘,可以说是非常罕见。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皇帝,他是汉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的儿子。他的统治时期是在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157年之间。在刘邦死后,他的遗诏中要求所有皇子都必须薄葬,这也是为什么汉文帝的霸陵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谜团。

这次发现证明了汉文帝的霸陵确实存在,且这个古代墓葬群的发现也为历史学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和研究材料。这个发现也表明了汉朝时期的皇家墓葬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考古学家表示,这个古代墓葬群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发现,包括大量的精美的陶器、玉器和其他文物。这些发现都为历史学家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汉朝时期的文化和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慎夫人得到汉文帝的宠爱,为什么没有对付窦皇后?

全文共 130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皇帝除了皇后之外,往往会有一个宠爱的妃子,而这个妃子经常仗着这份宠爱,处处与皇后作对。可是在现历史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事情呢?也许吧,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慎夫人与窦皇后却并非如此。晚年时期,汉文帝刘恒宠爱慎夫人,可是慎夫人也没有因此而与皇后作对,这又是为什么呢?

窦漪房是历史上著名的从女奴走到皇后的传奇女子,但她也曾遭遇人生中的大危机,那就是失宠。窦漪房的丈夫是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一位以品行温厚,孝顺母亲而出名的皇帝,是少有的不近女色的皇帝之一。

然而,刘恒再不近女色,身边还是不乏美女姬妾,除了窦漪房之外,他还有代王王后、慎夫人和尹姬三位后妃。代王王后就不说了,她早在刘恒当上皇帝之前就去世了,所以对窦漪房产生不了威胁。尹姬出身贫寒,刘恒并不宠爱她,对于窦漪房来说,尹姬也没什么威胁。

真正对窦漪房有威胁的人,是汉文帝刘恒后期十分宠爱的慎夫人。在《美人心计》中,慎夫人就是窦漪房少时的姐妹慎儿,慎儿心机深沉,她利用窦漪房和刘恒的矛盾而平步青云,为了荣华富贵以及夺走窦漪房最重视的人,慎儿伤害了许多人,最后窦漪房赐死了她。

在真正的历史上,慎夫人和慎儿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唯一不同的就是慎夫人虽贪恋权势,但也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

窦漪房年老色衰以后,刘恒对她的宠爱日益减少,但刘恒还是考虑到他与窦漪房多年的夫妻感情,所以并没有废掉窦漪房的皇后之位。可能刘恒也觉得自己老了,他心里害怕,更加想要拉住一种叫做“青春”的东西,所以他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年轻美丽的女子身上。

慎夫人年轻美貌,进宫没多久就受到刘恒的专宠,就算窦漪房想阻拦,也毫无办法。慎夫人太聪明了,她懂得宫闱处处暗藏杀机,所以就算再受宠,她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平时,慎夫人小心谨慎,守礼谦逊。她对刘恒之母薄太后孝顺有加,对窦皇后恭顺和睦,就算是地位比她低,宠爱没她多的尹姬,她也从没有难为过。

慎夫人知道刘恒倡导节俭,她就不穿华丽的衣裙,不戴宝石首饰。刘恒喜欢温柔似水的女子,慎夫人又恰恰满足了他的一切喜好,试问刘恒怎能不喜爱慎夫人?

在皇宫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刘恒宠爱慎夫人,所以在吃穿用度和礼仪上难免有所放宽。古代的妻妾地位是不平等的,妻和妾不可能平起平坐,但是刘恒宠爱慎夫人,他并不在意这些细节问题,是以慎夫人在宫中竟然能与窦皇后平起平坐!

有一次,刘恒带着慎夫人和窦皇后去上林苑游玩,晚宴宴席上,宫人习以为常的将慎夫人的座位安排在了窦皇后对等的位置。中郎将袁盎看到了,站起来大声呵斥宫人,强令他们将慎夫人的坐席撤到窦皇后的下席。

慎夫人在这么多人面前出了丑,哪里肯轻易就坐,她立刻就楚楚可怜的哭了起来,刘恒见到了,心中气愤,搂着慎夫人就回宫了。

后来,袁盎向刘恒进谏说:“陛下难道忘记了人彘吗?”刘恒一听就明白了,吕雉将戚夫人变成人彘的事可谓是震惊世人了,他不禁认真思考起来,难道自己死后,窦皇后也会如吕雉那般对待慎夫人吗?

刘恒将这个道理告诉慎夫人,慎夫人明白刘恒是在保护自己,也没再闹别扭,当即就向窦皇后请罪,在那之后一切都严格按照宫规来执行。虽然慎夫人受尽宠爱,但是刘恒并未因此慢待窦皇后,想必刘恒死后,窦皇后不会报复慎夫人的吧。

展开阅读全文

窦漪房是怎样成为汉文帝刘恒的皇后的?

全文共 1901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事情,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似乎都是阴差阳错,或者说某个人命好,才能得到那些别人不曾拥有的东西。可是在一切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当事人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怎么样。就像西汉窦太后,从一个普通宫女一步一步成为最终的太皇太后,这中间她经历过些什么?原本看似并没有机会的她,后来是怎样成为汉文皇后的呢?

汉文帝的皇后窦氏的名字于当时史载无考,只有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里头,提到西晋皇甫谧曾说窦氏的名字为“猗房”。不过皇甫谧老先生是以名医和文学家留名史册,他关于商纣王等的记录都有些不实之处,且当时离窦氏的时代亦有数百年了,所以暂时还是叫她窦氏吧。

窦氏出身草根,这个草根和吕雉的草根还略有不同,吕雉家好歹有钱有人,她爹还能做县令的贵宾。窦氏家一穷二白,父母双亡,不得已入宫为奴,与一兄一弟各自天涯。宫里的日子也不是特别好过,后宫升级之路基本上在窦氏进宫不久后就没有了,因为皇帝驾崩了。

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太后吕雉执政,把一部分后宫妃子放出来随其子到封地去,同时又把一些多余的宫女分赐诸王,而窦氏也成为被分配出去的宫女。

窦氏是清河郡人,在赵国附近,她自然是希望能够分到赵国去,这样也可以回故乡寻找亲人。不过赵国是个大热门,想去的人太多,窦氏给经办人的钱不够,结果她不但没分到赵国,反而被分到了代国。

代国和赵国离首都长安的距离用地图就可以看得到,赵国明显更近更强大,而代国就属于偏远地区了。当时被封为赵王的是刘邦爱子——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而被封为代王的刘恒,是不得宠的妃子薄夫人所生。

窦氏不得已,只得去了遥远的代国,和另外4个宫女走上了迢迢行程。那时候她可能感慨自己运气太坏,这一去代国,很可能就与首都长安城,与自己的亲人永别了。然而她并不知道,这并不是她的噩运,而是她的好运。

意外被册封为皇后

代国虽然偏远,日子艰苦,却因为这样,竞争压力也小,想来这些因贿赂不够被弄到代国去的宫女应该也不是什么出挑的人才。窦氏被薄太后指派去照顾当时才8岁的代王刘恒。窦氏从小在家当惯了姐姐,把刘恒照顾得很是周到,两人渐渐有了感情。在刘恒长大娶妻之后,窦氏也成了刘恒的小妾。

然而,世事出人意料,就在刘恒登基元年元月,他宣布所立的太子是小妾窦氏所生的长子刘启,转眼他又在3个月后册封窦氏为皇后。一夜之间,似乎刘恒的原配王后以及她所生的4个嫡子就这么人间蒸发了,在人们心中,似乎新帝的王后一直就是窦氏,而嫡子就只有窦氏所生的二子刘启、刘武一样。

而在史书中,这位代王后和她的4个儿子,就含含糊糊地被“病死”一笔带过。窦氏这个草根女忽然间一飞冲天成为皇后,这就给了人无穷的想象。

窦氏在一些后世文人眼中变成了工于心计、手段厉害的宫斗女,干掉原配和4个嫡子之后才成为皇后。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以刘恒执政时的手段,以太后薄氏历经数个王朝几任婚姻在残酷的刘邦后宫活到最后成了胜利者的心机,一个普通的草根女窦氏想在他们眼皮子底下玩这种花样,等于是找死。何况,能够生出4个嫡子的代王后,更不可能是一个宫女出身毫无倚仗的窦氏一个人就能够干掉的。

那么,代王后和她的4个嫡子是怎么死的呢?真是如史书上所说“病死”的吗?是什么样的病恰好让代王后和她的4个儿子死了,而其他人毫发无损?

弱出身反而成了优势

其实,干掉代王后和她4个嫡子的是当时的政治时势,也是刘恒本人及薄太后。

代王后是谁,史书含糊不提。当时吕后执政,广嫁吕氏族中诸女给刘姓诸侯王为妻,甚至有不惜强令诸侯王杀原配娶吕氏女的旧例。刘邦死时才8岁的刘恒所娶之原配正室,很可能就是吕后强派给他的吕氏女。这些吕氏女嫁给刘姓诸侯王,有些婚姻和谐,有些则夫妻翻脸。赵王刘友甚至因宠爱姬妾,而被其妻吕氏诬告谋反而死于狱中。

一向小心谨慎、谦和待人的刘恒母子,自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从这位代王后连生4个嫡子的情况来看,这位吕氏女在代国一定过得相当心满意足。而窦氏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出一女二子来,也一定是很低调很温顺,让这位代王后不至于生出要除了她的嫉恨之心。

然而曾因为善待吕氏女而平安度过危险期的刘恒,一旦登上皇位之后,就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刘恒的入选,是因为他母族薄弱且为人温和,那么他如果有一个吕氏女的王后,还带着有吕氏血脉的4个嫡子进京,会让那些刚刚诛杀完吕氏全族的重臣们怎么想?于是刘恒母子当机立断,让这位代王妃连她的4个嫡子在代国“病死”。而进京的新帝妻儿,就成了一向老实低调的窦氏及其儿子。他们一进京,刘恒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册封“长子”刘启为太子,封窦氏为皇后。

在这么紧迫的时间内决定一个皇后的人选,以薄太后和刘恒的谨慎,一定会选择一个能够绝对掌控的人。而出身卑微、温驯老实的窦氏,便是最好的人选。

展开阅读全文

汉文帝节俭到了什么地步?汉文帝为什么要这么节约?

全文共 2616 字

+ 加入清单

文景之治,相信很多人都是听说过的,它是西汉时期,汉文帝、汉景帝两代皇帝时期出现的治世,为后来的汉武帝算是积累下了极其之多的财富,才能够支撑他一直进行各种战争。文景之治中,汉文帝厉行节约,自己自然也是带头做起。但是毕竟是皇帝,他能够把节约做到一种什么地步呢?他这么节约,又是为什么呢?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一个伟大时代。文景之治的开创者就是本文介绍的穿草鞋上朝的汉文帝刘恒。

(1)刘恒系刘邦庶出儿子,其聪明能干的母亲成功地教育培养了他

刘恒的母亲薄氏原是个美丽的吴国姑娘,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吴国自立为王的魏豹强娶了她。后来魏豹被刘邦打败,薄氏作为战利品被刘邦收入后宫,负责做针线活路。刘邦有天在宫中遇见薄氏,可能是看上姿色了吧,临幸后封为“姬”。“无心插柳柳成荫”哟,薄氏怀孕了,后来为刘邦生下儿子刘恒。

刘邦的结发妻子、皇后吕雉是个厉害的女人,把持着后宫,采取各种残酷手段迫害其看不顺眼的嫔妃。薄氏和庶出的刘恒惶恐不安的生活。刘恒7岁时,薄氏打算远离后宫,避开吕后。她说服了刘邦,封刘恒为代王,她与刘恒一道去代地。

代地就是今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属寒冷地带,当时是防御匈奴进犯的要塞。其他皇子都嫌此地艰苦,不愿意去。

薄氏开导儿子:先贤孔子曾说“贤者避世,其次避地”,现在世道虽安宁但宫内不安宁,我们两娘母需要“避地”,跑得远一点儿才安全哪。代地满目苍凉,刘恒初到时很伤感,整日唉声叹气。

薄氏发现后及时做儿子的思想工作。她说:老子的“无为”和“不争”,是避免灾祸的处世法宝。要好好学习老子的智慧啊!她运用嘉奖的方法,对儿子的点滴进步都予以表扬和鼓励,刘恒逐步走出了沮丧自卑的低谷,恢复了自信。

薄氏的确是个伟大的母亲,当时皇宫内戚夫人和其子赵王如意等不少人被害时,刘恒在代地自由自在地成长,德智体得到了全面发展。刘恒非常知恩感恩,十分有孝心,母亲薄氏重病卧床3年,他经常在晚上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的贴身护理。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地让母亲服用。

(2)刘恒登基后,厉行节俭,修订刑法,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发展经济

草鞋最早的名字叫“屦”,汉代称之为“不藉”,材料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草和麻为主,平民百姓都能自备,非常经济实用。汉文帝时,已经有了布鞋,草鞋降格为布衣的用品。

据北宋文学家吴坰所著《五总志》载,汉文帝刘恒以“履不藉以视朝”,就是说他穿着草鞋上朝办公,动真格的在做节俭的表率。他的龙袍破了,就让皇后给他补一补再穿。汉文帝不仅自己穿粗布补疤衣服,还要求皇后亲事蚕桑,后宫嫔妃们穿着要朴素,不得在衣裙上刺绣。当时宴游的地方不够用,刘恒想造一个露台。工匠们说造个露台需“百金”。他说这等于十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啊,太奢侈了,现在朝廷穷,还是把这些钱省下吧。

刘恒当皇帝二十三年,没有建宫殿,没有修园林,没有增添车辆仪仗。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刚当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国家供养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给他们米、肉和酒;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要再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棉,给他们做衣服。发给90岁以上老人的物品,必须由县丞或者县尉亲自送达。

在他死前,对自己的丧事也进行了节俭安排。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二百多年后,赤眉军攻进长安,许多皇帝的陵墓被盗挖,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知道里面没啥贵重东西。

以前,老百姓只要被官府判定有罪,须受一种肉刑。当时有三种肉刑,即黥刑、劓刑和刖刑,也就是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

刘恒说:舜帝在位的时候,若有人犯罪,便在其衣服上做记号,或让犯人穿戴与众不同的服饰,以此作为对他们的惩罚和羞辱。惩罚虽如此之轻,可百姓却没有犯法的,这是多么高明的统治啊!他下令废除肉刑,已经定罪尚未施刑的要予以纠正,不再施刑。此外,犯罪之人无论量刑轻重,只要在服刑期间不逃亡,期满后即可免罪成为平民……

刘恒认为农业是稳定天下的根本。为了提高农民耕种的积极性,他在春日亲自扶犁耕地,以作表率。他还采纳晁错的建议,允许天下人以粮食换取爵位,或者用粮食来赎罪,大幅度减轻徭役。公元前167年,他下令免除农民的赋税。

(3)刘恒注意发现人才,善于根据国情搞好外交

有一年,他到灞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视察。到灞上和棘门时,驻军长官率领官兵列队迎来送去。最后一站来到细柳的周亚夫军营。守营的岗哨拦住刘恒不让进去,说道:军中只听将军的军令。没有将军的军令,皇上也不能进去。

侍从拿出皇帝的信物,派人给周亚夫传话:皇上要进营来视察军队,周亚夫才下令打开营门,守营的官员又郑重地告之:军中有规定,军营内不许车马奔驰。刘恒吩咐大家放松缰绳,缓缓地前进。到了中营,周亚夫披戴着全身盔甲,拿着兵器,威风凛凛地站在汉文帝面前,拱手作了揖说:臣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臣下按照军礼拜见。

刘恒听后也扶着车上的横木欠欠身,向周亚夫表示答礼。接着,派人向全军将士传送他的慰问。刘恒通过这次视察,认定周亚夫是个信守军规、从严治军的军事人才,就把他提升为负责京城治安的军事长官——中尉。后来周亚夫果然不负其望。

当时南方有一个南越郡,统治者赵佗,原是秦始皇派过去的官员。西汉初年刘邦尚没有力量降服赵佗,就采取了缓兵之计,封他为南越王。吕后当政时,没能力收复南越就给南越穿“小鞋”,不准向那里输出铁器,只卖公的马、牛、羊给他们,想让南越的生产资料“绝后”。赵佗见吕后如此行事,干脆宣布独立,自称南武帝,并派兵攻打长沙郡。吕后多次派兵镇压,都被赵佗打败。

刘恒执政后,下令官府修好“老赵”家乡的祖坟,使“老赵”大为感动。他给“老赵”写信,表示要和平解决南越问题,接着派出使者带着诏书和礼品来到南越,赵佗很快就答应了刘恒提出的条件:取消帝号,恢复南越王称号,由其依旧负责当地政务。刘恒不费一刀一枪解决了大问题,避免了一场战争。

对于北方的匈奴,刘恒根据国家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的办法也是“不争”,即“和亲”,将汉朝的公主嫁给匈奴王,还将内地人口迁往边疆,既发展了当地经济又保证了保卫边疆的兵力补给。

(4)文末点评

刘恒也有一些毛病,如据史书记载,他喜欢男宠。其男宠有3人:赵谈,北宫伯子和邓通。但实事求是地评价,从其执政的能力和总体效果看,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刘恒的确算一个明君。

展开阅读全文

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是怎样成为皇帝的?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的一个治世时期,而开创这一治世的正是汉文刘恒。刘恒是刘邦的一位不受宠的妃子薄姬的儿子,母亲不受宠,儿子自然也不受宠。当刘邦死后,太子刘盈即位,但是大权都在吕后的手里,刘盈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作为。那么,为什么后来皇位会落到一个不受宠的皇子手上?刘恒是如何成为皇帝的?

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一共有8个儿子,在这8子中,排行老四的刘恒可以说是最不受宠的一个了。

刘恒的母亲薄姬,也不是什么受宠的妃子,她本是魏王魏豹的姬妾,母亲请来著名女相士许负为她看相,许负预言她将生下天子,魏豹听了欣喜不已,但是最后他死了,刘邦抓住了他后宫的所有女眷,其中就有薄姬。

也许世上真有命运这种东西,薄姬长相出众,刘邦巡视时,一眼挑中她以及其他姿色过人的女子,将她们安排进自己的后宫。

最初,与薄姬一同进宫的几个女子都得到了刘邦的宠幸,只有薄姬没有受幸。昔日的落难姐妹一点不顾念情谊,竟然在一起嘲笑薄姬,还被刘邦听了去。刘邦可怜薄姬,便召幸了薄姬。

召幸薄姬那天,薄姬对刘邦说,昨天晚上她梦见苍龙盘踞在她的肚子上,今日就受到临幸了。刘邦宽慰她,这可是显贵的征兆啊。他与薄姬同房一次,不久薄姬便被诊出身孕。

刘邦并不宠爱薄姬,薄姬怀孕的消息传来,他没有多高兴;薄姬为他生下第四个儿子,他也没有多高兴。薄姬和刘恒母子二人很难才能见到刘邦一次,在宫中的地位低微,过得很是艰难。

汉高祖十一年,刘邦在亲征平定代地陈豨的叛乱后,将8岁的刘恒封为代王,都于晋阳。于是,年幼的刘恒便去了遥远的代地就藩。刘恒为人谨慎,性格沉静,十五年间,他把代地经营得很是安乐太平,也算是一种变相的历练吧!

高后八年,临朝称制多年的吕后病逝了,刘邦的旧臣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然后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来继承皇位,并派人去迎接。

刘恒听到此消息,又喜又惊,喜的是他能当皇帝了,惊的却是害怕这是一个圈套。在出发前,刘恒请人给自己占卜,预测吉凶,占卜结果是:大横,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表明卜卦人不久就要即位做天王了!

有着好预兆,刘恒心里安定一些,这才出发去京城登基,是为汉文帝。

刘恒继位的时候,西汉国家财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相当困顿。刘恒继位以后,颁布一系列措施,在政治、军事、经济以及民族问题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西汉初年,大侯封国不过万家,小的五六百户;到了刘恒和景帝时期,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繁息。列侯封国大者至三四万户,小的也户口倍增,而且比过去富实多了。世人对刘恒的评价都相当高。

展开阅读全文

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汉朝的皇帝很多网友都知道好像感觉都挺短命的,就好比汉文帝和汉景帝真的是命不知道有多么的短啊,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汉朝的皇帝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短命的情况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

西汉文景二帝开创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

汉文帝(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57年)享年46岁。汉文帝本身背上就生有大疮,伤口恶化时,只能趴在床上。由此可见,汉文帝身体本身身体就不太好,汉文帝是一个很抠的皇帝,但是他的男宠邓通常为他吸吮患处,因此汉文帝也对邓通极为宠爱,赏给邓通铜山,并允许他私铸铜钱。后文帝驾崩,邓通被汉景帝贬为庶民,饿死街头。因为邓通打了汉景帝的脸,汉文帝叫景帝为他吸吮患处,景帝觉得恶心拒绝了,如果景帝同意了,二十四孝可能会变成二十五孝。

汉景帝(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享年48岁,汉景帝也是因病身亡的。史记中没有记载景帝身患什么病。

史记: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贯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太子即位,是为孝武皇帝。

我觉得文景二帝死的并不是很早,古代医疗水平本来就不发达,到了两汉,仍然存在巫、医之争。文景二帝本身就是很有作为的皇帝,政事缠身,身体又不好,所以不长寿也很正常。秦始皇嬴政不也就活了51岁?包括后来开创孝宣中兴的汉宣帝刘询,也就活了42岁。

到了隋唐时期,还流行“年过五十不称夭”的说法。文景二帝活了四十多,这已经远远高于两汉所有皇帝的平均寿命了。所以文景二帝的寿命虽然不能算高寿,但也算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汉朝功臣难以善终?汉文帝、汉景帝都曾打压功臣

全文共 1620 字

+ 加入清单

刘邦称帝以后,往日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有部分都受到了猜忌。初汉三杰韩信被害死,萧何、张良只能明哲保身,就连刘邦最信任的樊哙也差点被被杀。或许站在刘邦的角度来看,他的疑心会日益加重只是因为缺乏安全感,但想要将安全感给填满恐怕会是个无底洞。有人说汉朝的功臣似乎都很难善终,不仅是刘邦,汉文帝、汉景帝也都曾打压、甚至逼死功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大汉朝之后,天下也并不完全太平,先后经历了异姓王之乱、诸吕之乱和七国之乱。在平叛这些战乱之中,周勃和周亚夫父子为稳固西汉政权立下了盖世奇功。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在父子两人身上都得到了体现,两人的结局都不由让人唏嘘感慨。

周勃是刘邦的同乡,是刘邦起义队伍里的老革命了,也是刘邦在老家的狐朋狗友之一。刘邦夺取天下后,周勃因军功被拜为将军,封侯爵。后来,在讨平韩信叛乱时有功,升为太尉。

刘邦在临终之前,担心自己老婆吕后极其吕家势力有可能威胁到刘氏子孙的皇位,留下了“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的预言。

刘邦死后,吕雉专权。吕雉死后,周勃和陈平等人一起诛灭了吕氏诸王。吕家的党羽被铲除后,周勃和陈平经过商议,拥立刘恒坐上龙椅,即汉文帝。

周勃为汉朝立了大功,对汉文帝也有拥立之功。如果没有周勃,皇位不一定会落到刘恒头上。对于这样的大功臣,汉文帝本应该大力褒奖。但刘恒登上皇位后,对周勃却处处刻意打压,横竖看不上眼。

汉文帝继位后,周勃当了右丞相,陈平当了左丞相。有一次,文帝询问周勃全国一年案件数量和国库收入支出是多少?周勃答不上来,文帝非常生气。身边有人提醒周勃当心鸟尽弓藏,周勃非常恐惧,于是向汉文帝提出了辞职。

不久,陈平去世。汉文帝无奈之下,只好把周勃再诏回来。但是,汉文帝并没有好好任用周勃,不到一年时间就又把周勃打发回去了。

周勃感到非常憋屈,作为一名武将,有时就在家中舞刀弄棒打发时光。但这事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大做文章,污蔑周勃谋反,汉文帝刚好借此机会将周勃抓进了大狱。

对于这飞来之祸,周勃是不善言辞的人,根本没有办法替自己辩解。周勃和汉文帝其实还是儿女亲家,周勃的长子娶了汉文帝的女儿为妻。在狱卒的指点下,周勃的家人通过公主的关系,最后请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出面,才将周勃放了出来。

汉文帝驾崩后,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继位。周勃有个儿子叫周亚夫,作战勇猛、深知韬略,是汉代名将。汉文帝在临终之时,也对儿子刘启说过类似刘邦说的那些话:如果国家将来有紧急情况,周亚夫可以统兵解危!”

汉文帝虽然打压周勃,但他看出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是位将才,所以临终前叮嘱儿子汉景帝好好任用周亚夫。后来,汉景帝采用晁错的的销藩之策,引发七国之乱。而再次挽救大汉政权的,正是周勃的儿子周亚夫。

周亚夫立了大功之后,被封为丞相,遇到了和其父周勃同样的命运,处处被汉景帝打压。有一次,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只给周亚夫准备了大肘子但却不给他筷子。

汉景帝本想给周亚夫展示皇权至尊,让周亚夫绝对臣服。然而周亚夫却并没有领悟汉景帝的用意,反而认为汉景帝是在耍弄他,感到非常的生气,拂袖而去。接着和他老爹周勃一样,周亚夫辞职回家了。

尽管周亚夫辞职回家,但是汉景帝却把周亚夫的辞职看成是对自己的反抗,更加加深对周亚夫的怨恨。

辞官后,周亚夫的儿子看自己的父亲年事已高,于是购买了几副铠甲,准备将来作为周亚夫的陪葬品。但此举却被看成周亚夫谋反的证据,周亚夫和其父亲周勃一样,被皇帝打入大牢。

审讯时,法官责问周亚夫为何要谋反?周亚夫辩解:那只是我儿子给我准备的陪葬品,怎么能说是谋反呢?法官冷笑道:即使你不在阳间谋反,在阴间也是要造反的!

这是赤裸裸的欲加之罪,周亚夫心高气傲,不能像他爹周勃那样能屈能伸,一气之下,在狱中绝食五天而亡。

汉文帝打压周勃,汉景帝打压周亚夫,一对为大汉朝立下卓越功勋的父子最后的结局都那样可悲,真是伴君如伴虎。一把宝剑,战时可以用它来杀敌,但是闲时必须要归鞘;或许还会束之高阁、蒙受尘埃,因为帝王就是这样的无情。

展开阅读全文

汉文帝刘恒有多幸运?铲除诸吕临时被拥立为帝

全文共 2253 字

+ 加入清单

汉文帝刘恒可能是历史上最幸运的人物之一了。刘恒是刘邦第四子,平时为人低调,当然在吕后专权时期,刘恒基本没有任何话语权。不过吕后一死,周勃、陈平等人顺势铲除诸吕,此时他们需要拥立一位新皇帝,于是他们把人选定为刘恒。当时的大臣认为汉惠帝的孩子都不是汉室后代,所以不合符继承法统,而刘恒一直以宽厚仁慈著称,于是便被这些大臣拥立为帝,成为汉朝新一任皇帝。

中国封建王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们知道的皇帝中,有杰出英明的皇帝,如果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勤政但资质一般的皇帝,如雍正,也有昏庸的君王,如商纣王、秦二世。

但是如果说到运气最好的皇帝,大家知道是谁吗?又是为什么幸运之神偏偏选中他呢?

这位幸运的皇帝就是汉文帝刘恒。

刘恒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举措,因此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但是刘恒能够当上皇帝,真的是非常的幸运,因为就当时的朝政发展,刘恒原本应该是会英年早逝,但是由于他的谨慎、冷静,让他最后成了幸运女神眷顾的那个人。

汉高祖刘邦是揭竿而起从一个小小的亭长渐渐的取得皇位的布衣天子,他的成功登基有太多的历史因素。刘邦在年轻的时候一表人才,因此虽然他事业上并没有什么起色,并且已经女人孩子,但是他的老丈人吕太公还是看中了他。

吕太公表现出了世人难以看明白的眼力,预言他今后必定是个大富大贵之人,于是,吕太公毫不犹豫的将自己年仅20岁的女儿,嫁给了当时已经35岁的刘邦,并且还带去了不少的嫁妆。

两人成亲后,吕雉就表现出了她非凡的管理才能,将刘邦的家庭治理得井井有条,还为刘邦生了儿子。结果刘邦因为太过清闲,就跟着大家去起义了,没想到最后还成功做了皇帝。

但是吕雉还没享受到后宫之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待遇,就被项羽抓去当人质了。性命堪忧的时候,刘邦还是决定和项羽决一生死,最后项羽情场战场都失意,被刘邦提前清场了。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自然对待和自己有生死之交的吕雉要表示感谢,于是吕雉顺理成章的成了皇后,原本非常美好的故事,却因为第三者插足导致了许多悲剧的发生。

吕雉在皇后椅子上还没坐热,就跳出来一位戚夫人。这个美艳的女人不仅将刘邦迷得神魂颠倒,甚至还想夺了吕雉儿子的太子之位,让她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这下就惹恼了吕雉,原本并不想卷入后宫的纷争的吕雉这次不得不介入了!

而当时还有一个女人被刘邦宠幸生了儿子,这个女人就是薄姬。薄姬原本是魏豹的女人,后来魏豹失势,就连同府上其他人一同送到了刘邦处当奴隶。

最开始薄姬只是个织布工人,但是没想到薄姬的容颜非常出色,即便是当苦力也被刘邦无意中看上,于是薄姬被带回刘邦的宫中。之后皇帝喜新厌旧的本性便暴露出来,薄姬就很少见到刘邦,可是她的肚子很争气,就是那么为数不多的宠幸就怀孕了。

由于薄姬并不受宠,因此她的儿子也并没有得到刘邦的宠爱,到了7岁才被刘邦想起来,将他安排去了晋阳看守封地,当时封的头衔是“代王”。

不久后刘邦去世,后宫中的吕雉一手遮天,开始了大屠杀。吕雉其实是个内心非常狭窄的女人,特别是对戚夫人,简直是恨之入骨,把她做成了后来红遍中国的“人彘”,并且还将她的儿子刘如意给折磨致死。

刘如意可是刘邦最爱的儿子,吕雉残害起来却毫不手软,可是她自己的儿子刘盈却非常不满母亲的做法,一直抑郁寡欢,最后没几年就过世了。

吕雉在刘盈当上皇帝后,就开始对刘邦其他几个儿子大开杀戒。史书记载,刘邦共有8个儿子,可是到刘盈快死的时候,只剩下2个了,便是刘恒和第七子刘长。其他几个儿子,都已经被吕雉迫害。

当时刘恒其实也差点遭受灭顶之灾,吕雉原本是想让刘恒当赵王,去管理更大的封地,享受更好的待遇。但是刘恒是个人精,综合了那些当过赵王的兄弟下场,于是他很有水平、很直接、很坚决的拒绝了吕后,也终于逃过了一劫。

之后刘恒继续做着代王,管理晋阳的土地,虽然收入不好,条件也很艰苦,但是能够平安活着,并且自己的母亲也能安心养老,还不负众望的将自己的封地管理得很好,这对于当时的刘恒还是很满意的!

可是之后吕雉去世了,又要变天了。当吕雉死后,刘邦原来的旧臣开始联合起来推翻了吕雉布置的吕氏天下,之后决定拥护看起来胸无大志的刘恒当皇帝。

刘恒得知消息之后,并没有马上赶到宫里继承大统,而是委婉的表示自己要考虑下,然后请他的舅舅赶去京城打探消息,并且请了占卜师来算一卦。

直到舅舅传回这些大臣是真的要拥护自己的消息时,以及算出来是吉卦,刘恒才启程去准备登基。但是刘恒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他在登基当天就将灭吕有功的皇子刘襄杀死,甚至把尸体都连夜送出宫去,永绝后患。

而刘恒在整个灭掉吕氏家族时并没有出一分力,为什么那些大臣愿意拥护刘恒呢?其实这真的是运气所在。当时诸位大臣想的是刘恒的母亲出身不好,没有强大的娘家来干涉朝政,会更加安全;当时的刘恒表现得又非常的低调,在那些大臣眼里就是一个资质平庸,很好操控的人。

于是人一选定,大臣们都纷纷拥护,刘恒就这样没费什么力气登上了皇位。

可是刘恒并不是一个像大臣们所看到的“普通人”,他在登基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措施,找了诸多借口将这些大臣一一清除掉,只剩下那些可依靠的自己人,这可能是那些大臣们下得最后悔的一盘棋了。

刘恒在当上皇帝之后就重新整顿了护卫军,换成了自己的人,还对那些捕抓吕氏的人予以嘉奖。虽然刘恒当上皇帝确实是靠的运气,但是坐稳帝位就是真的靠实力了。

天时地利人和,加上刘恒之前的小心谨慎还有精心设计,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而刘恒在当上皇帝之后也非常勤政,颁布了诸多新的改革,让西汉走向了更加繁荣的未来,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章作者:大慧

展开阅读全文

汉文帝和汉景帝只差十五岁,景帝还有哥哥姐姐,古代生育究竟有多早?

全文共 2376 字

+ 加入清单

现代人的观念中,对于生育的时间概念自然是不再像以前那样那么苛刻,而大部分其实还是认为二十多岁生育最好,但事实上三四十岁生育的也有不少,而很多人也知道,古代人的生育时间是非常早的,很多人可能到了十六七岁生育都属于“大龄”,但是我们知道,这个年纪的人的身体各方面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现如今都还是未成年人的年纪,在古代却已经可以当爹当妈了。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汉朝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他们是一对父子,然而两人之间年龄相差却只有十五岁,不仅如此,汉景帝的上面还有好几个哥哥姐姐,他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却不是汉文帝的第一个孩子,究竟汉文帝几岁就结婚生子了?古代生育的年纪究竟有多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汉景帝和汉文帝相差十五岁

就历史来说,汉文帝的出生时间为公元前202年,而汉景帝的出生时间为公元前188年,当中相差了有14年,但可能是古代的计算方法,或者是按照周岁的时间来计算,人们觉得汉文帝和汉景帝之间相差了有15岁。其实就正常的情况来说,父子之间的差距应该是很大的,毕竟在现代,哪一对父子年龄的差距不是在几十岁左右,也正是因为现代的认知,所以使得我们在看待文帝和景帝父子相差十五岁的时候,表现出了一种匪夷所思的不相信。

其实不要不相信,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真不是什么大事,就拿景帝来说,在历史的记载中,他是汉文帝的第五子,也就是说他在兄弟几个当中的排名还是较小的,很可能他的哥哥们于父亲年龄的相差会更多,这种差距可能会是12岁、10岁,甚至是在10岁以内。2.年纪轻轻的结婚、生子在古代很是平常

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年纪轻轻就结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民间是如此,而在皇家也是如此。因为每一朝,每一代的皇室,为了能够壮大自己家族的香火,他们都会提前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进行婚配,而在古代的一些皇室中,进行婚配的年龄大都是在12、13、14岁左右的时候。所以说,这是一种对家族繁衍的重视和迫求。

要知道,人们在12、14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繁衍后代的功能和能力,之所以在现代,国家将这样的权限提升到了二十多岁,是因为中国的人口过于庞大,为了防止人口超标,从而加重国家资源、以及家庭的负担。但是在古代的时候,皇室就不会顾及这些了,毕竟在他们看来,结婚结的越早,就可以生下很多皇室的孩子,毕竟在皇家中,他们不用考虑因为孩子众多,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压力。

而且,在古代的时候,因为战事的繁多,以及科技的不发达,使得那个时候需要巨大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源,这就使得在那个时候的早生早育是一种传统。毕竟女性在古代的时候,如果快要到18了都还没嫁出去,就相当于是现代的大龄剩女了。而且在汉朝的相关文献中,还有关于女子婚配年龄的记载,例如在《汉书.惠帝纪》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这句话的意识便是,如果女子在到了规定的时间内,还没有进行婚配和婚嫁,那么这个女子所在的家庭就要缴纳高于别人五倍的税款。

所以在古代的时候,早生早育不仅有当时的思想在加持,还有一定的规定在当中左右,正因为如此在当时早嫁是一种社会的风气,民间的早育是为了劳动力和劳动资源,以及兵士的补充,而皇室的早生,则是为了能够皇族的血脉更加的庞大,皇族的基础更加的巩固,有利于对天下进行更好的统治。

所有综上所述,汉文帝和汉景帝之间相差了十五岁是有可能的,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男女之间婚恋的过早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情,而且他们身为皇室,享受着天下最好的生活待遇,所以他们也不用为养育儿子而伤神,再加上因为皇室宗族的需要,这使得在那个时候的早生是一件很符合常理的事情。所以这两位皇帝父子之间相差了有十五岁也是正常的。

而且我们通过汉朝对于女性结婚年龄的限定,就知道了男性也必须在这个时候进行婚娶,所以在那个时候,一名男性在12、3岁的时候结婚,更是一件极为正常的事情。3.古人为什么那么早结婚

《西游记》故事里,四个菩萨考验唐僧师徒,要坐山招婿,其中,大女儿二十岁,次女十八岁,三小女十六岁。可见,古代女子二十岁之前就可以出嫁,十六岁都还没成年呢,就可以结婚了。其实,比起《金瓶梅》,《西游记》里女子的结婚年龄已经算是很保守了。

《金瓶梅》故事里,一个才十三岁的小姑娘,已经是别人家用过几年的使女;一个才十七岁的女子,已经是嫁过人被休了的女子。《金瓶梅》故事里,李娇儿和孙雪娥乃至于王六儿房中使唤的小丫鬟,都是十三岁。这些房中使唤的小丫鬟,都是有可能被男主人收用的,可见,《金瓶梅》里十三四岁的女子,是可以出嫁的。

《金瓶梅》故事里,十五岁的韩爱姐,就嫁给了东京蔡太师老爷府里翟管家做二房,图生长。而韩爱姐嫁过去不久就怀孕生子,可见,古代女子十五岁左右就可以生孩子了。

早在古代的西周时期,中国就有“女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的规定,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女子十四五岁就要出嫁,越王勾践曾令:女十五岁出嫁;齐桓公令:女十四岁出嫁。

在古代的很多时期,女子十四岁就要嫁人并且生儿育女,比如战国时期的齐国,比如唐朝的贞观时期。除此之外,晋朝时期,武帝要求女十七出嫁。最可怕的是北周时期,武帝宇文邕下令:女十二出嫁。

如果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龄不出嫁会怎样呢?汉惠帝要求女十五出嫁,并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就是说到了年龄你不出嫁,交税要交别人的五倍,这是要逼死人呀!

原因一很可悲,因为古人寿命比较短,医疗水平很低,随便一点点疾病就会导致死亡,所以,质量不行产量补,只能早早结婚,早生育、多生育。

原因二很残忍,古代生产力低下,物资困乏,抢地盘、抢生存资源,战争频繁,死的人多,在“人多力量大”的冷兵器时代,早结婚、多生育,自然就成了一个无奈的选择。

原因三很现实,古人通常会生育很多子女,贫穷是常态,家里多张嘴巴吃饭都是问题,而古人以农耕为基础,需要男劳力,女子常常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出去换钱了。

展开阅读全文

汉文帝霸陵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汉文帝霸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文帝刘恒墓葬,位于西安以东13公里处,霸陵乡毛窑院村以南。1956年8月6日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墓南靠白鹿原,北面灞河,东邻老柿坡,西接赤水沟。周长1000余米,高耸100米许,呈方锥体,两侧为箕形山凹对称,成弧形之势,远远望去如同凤凰展翅,当地称“凤凰嘴”,因陵墓座落于灞水之滨,名曰“灞陵”。陵前原有1棵古柏,柏下竖石碑1通,勒毕沅书写“汉文帝霸陵”,周围石碑林立,相互交错,大小高低参差不齐,令人难以清数。“文革”期间,大柏树被人砍伐,石碑有的被盗走,有的被打碎,连原来的遗址也被开荒种田。1987年,区、乡文化部门为保护文物古迹,仅寻出9块较完整的石碑,重新立于陵前。

汉文帝刘恒,高祖之子,早年封代王。太尉周勃等平定诸吕之乱后,迎立为帝。文帝以节俭著称,他在位23年,宫室、苑囿、车骑、服饰无所增益。日常所着丝衣质地粗厚并明令宠妃“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

汉文帝一改前代帝王移土起冢之惯例,选中此地作为自己的陵寝所在,下诏依山为陵,不另起坟。史载“治霸陵,皆为瓦器,不以金银为饰。”文帝提倡薄葬,生前留下遗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他反对国葬烦民,敕令治期间,民间“毋禁娶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并要求“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