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数九

数九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数九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数九问题。

分享

浏览

1941

文章

29

冬至当天是数九开始吗?怎么数?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一般“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进入春天。

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

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但并非全国如此,具体因地域、年岁而异。

展开阅读全文

冬至后数九的口诀原文是什么?怎么解释?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数九口诀具体如下: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解释具体如下:

一九二九不出手:冬至过后的一九二九天气已经比较冷了,手在外面会冷得受不了,甚至产生冻疮,所以会不由自主的揣在兜里,这就是“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季节,河里结起了厚厚的结实冰层,行人可以安然无恙的在河面上行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最寒冷的时候过后,到了五九六九天气开始逐渐转暖的时候,栽种在河边的柳树枝条开始萌芽,万物逐渐复苏去除了冬季的萧条,人们也忍不住观赏起柳树来。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七九的时候冰雪开始融化,冰封的河面会慢慢解冻,又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到了八九天气更暖一点,燕子便会从南方飞回来筑巢,开始新一轮的忙碌和生生不息的循环。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天气已经比暖和了,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遍地都是耕牛劳作,忙碌不已,但也预示着新的希望和新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冬至节气:数九天的开始,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冬至是二十四气中的重大节气,更是民间重视的传统佳节。冬至意味着数九天的开始,从这天起,北方就正式进入了漫长,寒冷的冬季。然而各地对于冬至的习俗也是有所不同的。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下南北方各地的冬至习俗。

在北方,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有这样的说法:“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一晚热腾腾的饺子在冬日带给家人的不仅仅是温饱,更是暖心的祝福与寄托。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有了冬至吃娇耳的习俗,娇耳也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水饺。

展开阅读全文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

全文共 342 字

+ 加入清单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

一、数九从哪一天开始

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天气就暖和了。

二、数九的来源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

三、数九的习俗

"数九"的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人们将每个九天中天气冷暖变化的不同,编成谣谚,流传于中国民间口头,这些歌谣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生动反映九九中的天气变化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时候开始数九?

全文共 1167 字

+ 加入清单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数九”的是从冬至后第一个壬日算起,故,“九”在每个年份中具体日期是不固定的,须视冬至后第一个壬日在哪一天而定。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一般“三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为“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数九,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冬至后逢第一个壬日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故,“九”在每个年份中具体日期是不固定的,须视冬至后第一个壬日在哪一天而定。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与冬至逢壬日“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春深日暖”相对应的只有中国部分地区,并非全国各地都如此。

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并非全国如此,年年如此,具体因地域、因年岁而异)。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也发展到极为强盛的阶段,强冷空气的频频入侵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

冬季最寒冷的一段时间一般是出现在冬至之后。立冬后,表示进入了冬季,并不是进入冬季就意味着开始寒冷,因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还不很冷。在民间有“十月小阳春”一说,“十月小阳春”即是指在孟冬期间出现的风和日丽、温暖舒适“小阳春”天气,所以,实际上初冬(孟冬)这时期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在冬天季节,所谓“冷在三九”,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严寒是在冬至之后,尤其是“三九天”、“四九天”。冬至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以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推算“九九”八十一天,即是在公历3月下旬(春分前后)便“九尽桃花开”、“春深日暖”。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并非全国各地都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2020年数九从哪一天开始?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2020年12月21日

2020年数九从2020年12月21日开始。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冬至开始,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2020年数九从2020年12月21日开始,到2021年3月11日“九九”结束。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民间广为流传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广泛流传的“九九消寒歌”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的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这些歌谣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生动反映九九中的天气变化规律。就我国多数地区而言,二九过完时,天气并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四九完时,差不多是“大寒”节气了,所以说“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五九以后,大地渐渐回春,天气由冷渐暖,故“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单衣行走”。到了九九,已是“惊蛰”节气,所以“九九闻雷,响声持久”。

明代出现了“画九”的习俗。所谓的画,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此外,清代还有“九九消寒诗图”,图中每九天四句,共三十六句,内容从远古时代的“三皇治世”到本朝代的“大清坐金銮”,称得上是一部富有雅趣的历史“大事记”。

继“画九”后,清代又出现了“写九”的习俗。“写九”的文化味也是很浓的,往往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或“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九字(繁体),先双钩成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写(类似书法练习中的“描红”)。用粗毛笔着黑色,每字九笔,每笔一天,九字填完正好八十一天。有意思的是,每天填完一笔后,还要用细毛笔着白色在笔画上记录当日天气情况,所以,一行“写九”字幅,也是九九天里较详细的气象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冬至是数九第一天吗?

全文共 53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冬至”为数九第一天。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农历“冬至”开始。冬至(英语:wintersolstice),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

冬至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中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数九顺口溜是怎样的?

全文共 669 字

+ 加入清单

数九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一般“三九、四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

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数九天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为“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古人效法于天,取象于地,定节气以识节律,制历法而知时变;气分阴阳,万物流转,人事通乎天文,大道成于自然。从冬天的冬至逢壬日算起(冬至后逢第一个壬日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一般“四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到了“九九”时,便寒气尽消,春深日暖了。“数九”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历史悠久,在民间口口相传。

它是古人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映和天气征兆的经验总结,具有相当大的科学性,至今仍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安排起着指导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广泛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中。

展开阅读全文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数九”是从每年冬至日开始,以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就结束。2021年“数九”从2021年12月21日开始,2022年3月11日结束。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在我国民间的划分中2021年数九从2021年冬至日也就是2021年12月21日开始,结束时间为2022年3月11日。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冬至开始,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天气也就会越来越暖和。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一般“三九、四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当数到九个“九天”(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万物生机盎然,是春耕的时候了。

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但缺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为“至阳”之数,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展开阅读全文

2021数九天是什么时候?

全文共 791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12月21日开始

2021年数九天从2021年12月21日开始算。从冬至那一天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中国民间的“数九天”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的。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2021年冬至是在12月21日,数九也从这一天开始。

2021年-2022年数九天时间表

2021年一九时间:2021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29日

2021年二九时间: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日

2022年三九时间: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16日

2022年四九时间: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25日

2022年五九时间:2022年1月26日-2022年2月3日

2022年六九时间: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12日

2022年七九时间:2022年2月13日-2022年2月21日

2022年八九时间:2022年2月22日-2022年3月2日

2022年九九时间:2022年3月3日-2022年3月11日

“数九”是农耕社会的产物,历史悠久,在民间口口相传。它是古人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反映和天气征兆的经验总结,具有相当大的科学性,至今仍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安排起着指导作用,所以一直盛行不衰,广泛流传在人们的口头上,体现在人们的行为中。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九九消寒歌”,俗称“九九歌”。数九歌谣版本很多。版本示例: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展开阅读全文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每年的暑酒其实是从冬至日当天开始的,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代表结束。其实九九八十一天到来之后,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而古时候的数九并不是从冬至日开始的,是从冬至日后的第1个壬日开始的。可能在古时候,跟现如今数九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

今年的春节暖和吗

按照数九的传统方式来看,今年的冬至日是12月22日到了春节正好是四九的第5天,可能是一年当中比较冷的时间段。不过按照传统的说法来看,冬至日后的第1个壬日也就是12月25日开始数九,此时春节到来的时候正好是五九,五九是比较暖和的。

2

哪个时间段是最冷的

根据相关的经验得知三九、四九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间段。古人曾经用数九寒天来形容冬九九,当然也是计算寒冷的冬天和春暖花开的时间段。

3

其实整个数九经历了寒冬腊月,主要是根据气候变化来体现。一般在数九到来时,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已经经历了寒冷,并且开始为过冬做好充分的准备,各行各业也在做出对应的缓解情况。其中农民朋友已经开始准备过冬,因为数九到来的时候,他们田地中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

展开阅读全文

冬天数九从哪天开始?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九是古代中国人民为捱过漫长冬季,发明的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的消遣方法,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传统华夏文化中,九数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因此中国人认为只要过了冬至后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就肯定已经到来。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个《数九歌》实际上只适用我国北方地区,除此外,数九歌还有很多个版本,但这首是流传最广的。

具体对应日期

一九:12月22日~12月30日

二九:12月31日~次年1月8日

三九:1月9日~1月17日

四九:1月18日~1月26日

五九:1月27日~2月4日

六九:2月5日~2月13日

七九:2月14日~2月22日

八九:2月23日~3月3日(闰年为2月23日~3月2日)

九九:3月4日~3月12日(闰年为3月3日~3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数九是从哪天开始数 数九是什么

全文共 794 字

+ 加入清单

冬九九,也被称为数九,是中国民间用来计算寒天和春暖花开日期的传统方法。根据民间历法,从冬至开始数九,一个“九”以九天来算,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

数九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农耕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人们需要根据天气变化来确定适宜的农事活动时间。寒天时节,农民们需要知道何时开始春耕,何时开始播种。而数九正好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计算寒温交替,为农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数九的起始点是冬至,这是一年中最短的白昼和最长的黑夜。冬至标志着阳光的逐渐增长,从而预示着寒冷季节即将过去,春暖花开即将到来。冬至被认为是数九开始计算的最佳时间点。

数九的九天为一“九”的概念是一种对大自然周期的把握。农民们观察到寒天期间每九天温度会有所波动,这是因为太阳在地球上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地面的温度。通过记录这些温度变化,人们得以推测出寒天的持续情况,并且可以合理安排农业活动。

在这个长达八十一天的时期里,人们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春季。此时大地仍处于寒冷状态,但已经显现出春天的迹象。这段时期内,人们要注意调整衣着,保暖措施不能放松。要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相关农事活动的准备,以确保春耕的顺利展开。

除了农事上的意义,数九在中国民间文化中还有深远的影响。人们常常使用“数九寒天”来形容寒冷的天气;同时,“数九”被用作一种祝福的说法,希望对方平安健康。这种民间习俗在中国各地广泛传承,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数九的计算方法逐渐有了更多的选择。天气预报等科技手段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天气预测,使得人们不再完全依赖数九来判断农事活动的时机。即便如此,数九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该重视并保护这一传统,无论科技如何发展,都将数九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传承给后代。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数九天吃什么养生呢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但缺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九天吃什么养生呢,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九天习俗

数九,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习俗之一。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所谓“热在三伏,冷在四九”,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四九天"。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暖和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与冬至逢壬日“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春深日暖”相对应的只有我国部分地区,并非全国各地都如此,一些寒冷地区在春季尚未有春天气息。

民谚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数九方法在我国一些地方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冇确切的资料。古人效法于天,取象于地,定节气以识节律,制历法而知时变;气分阴阳,万物流转,人事通乎天文,大道成于自然。在我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的消长,阳长阴消就象征暖来寒去。在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九,为“至阳”之数,也称老阳,九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到了春耕的时候。

数九计算寒暖的方法,适用于我国冬至前后冷暖变化明显的地区,冷暖变化计算精确到天数,从冬至逢壬日数起,最冷时段在“三九、四九”,数至“九九八十一天”便是春深日暖。也有一些地方数九是从冬至当天算起的,在一些寒冷地区,冰天雪地,冬春两季很长时间段内气温均在零下摄氏度,冬至前后冷暖变化不明显,“交九”早晚几天、气温高低几摄氏度没多大区别;为了方便数九,从冬至日开始算起,即冬至当日叫“交九”,每九天为“一九”,依次类推。

数九顺口溜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数九天吃什么养生呢?

1、时令蔬菜

数九时是一年中天气最寒冷的时候,低温会加速身体内维生素的代谢,饮食中应该要及时补充能量,维生素可以增加身体的耐寒能力和身体免疫力,而且,蔬菜应季营养价值是全年中最好的。数九天常见的应季食物有:白萝卜、白菜、冬瓜、南瓜、胡萝卜、红薯、紫薯、菠菜、茼蒿等。

2、应季水果

冬季天气干燥,除了多喝水外可以从应季水果里面摄取水分,水果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蛋白质、糖类物质、酸类物质等营养素,食用后对身体有诸多补益作用。数九天常见的应季水果有:甘蔗、荸荠、橘子、橙汁、柚子、苹果、冬枣、梨子、山楂、柿子、猕猴桃等。

3、肉类食物

数九天天气寒凉,为了提升身体的御寒能力,可以吃一些高蛋白的肉类食物,来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和免疫能力,冬天身体抵抗力好,来年也没有那么容易生病,这也是传统补冬文化的由来。数九天推荐的肉类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鱼肉、猪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立冬数九是什么意思介绍

全文共 2800 字

+ 加入清单

冬节气就被人们高度重视,各地庆祝活动也非常丰富,同时有人问立冬数九”是什么意思,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立冬数九是什么意思介绍大全,欢迎阅读!

“数九”是什么意思

数九寒天,"数九"又称"冬九九",是冬季的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当天开始计算,每九天为一个单位。"数九"的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

汉族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汉族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经已到来。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汉族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当时汉族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

立冬养生知识

1、衣着保健与养生:

冬天气温低,气候干燥,皮肤处于收敛状态,血液大部分集中到皮肤深层,而且皮肤的皮脂腺与汗腺的`分泌减少,皮肤变得干瘪,缺少弹性,受寒冷刺激易发生冻伤皲裂。防寒保暖要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

冬季尽量要备好帽子、围巾、手套和舒适的鞋。头、脸、颈、手、脚的保暖同样重要。颈部受凉易得咽炎感冒咳嗽,腰部受凉会导致宫寒、月经不调、腰腿疼痛等疾病。耳面部的保暖可以防止面神经炎(口眼歪斜)发生。鞋子要选宽松、保暖、底厚、透气性好的。穿长筒靴者,透气性较差,容易滋生霉菌,发生足藓,故不宜常穿、久穿。鞋腰过紧、鞋跟过高会使足踝、小腿部神经受压,血循环不良。

2、饮食保健与养生:

冬季饮食应适当提高热量,温补为大的原则,没有特殊情况,不要过度节食,以免抵抗力下降,内分泌紊乱。补提倡六多、六宜、二膏。

六多:蛋(鸡蛋、鹌鹑蛋)、奶(牛奶、羊奶)、鱼(鲫鱼、虾等)、肉(鸡、羊、狗、牛、鹿)、豆(黑豆、黄豆)、茶(发酵茶为主;绿茶、铁观音、菊花茶少饮)。

六宜:一宜黑(黑木耳、黑芝麻、黑米、紫菜、海带);二宜果(腰果、核桃、栗子、松子、花生、榛子、开心果、枸杞);三宜蔬(水果蔬菜:猕猴桃、苹果、石榴、香蕉,白菜、萝卜);四宜粥(核桃粥、百合银耳粥);五宜温(羊、狗、牛、鹿、葱姜蒜、花椒、红糖、糯米、橘子);六宜汤(莲子汤、猪肚汤、当归生姜羊肉汤、乌鸡汤)

二膏:固元膏,补气养血,健肾益脑,适合气虚血虚之妇女食用,体内湿热盛者禁用。龟苓膏,滋阴补肾、润肺止咳、调理脏腑、清热解毒、健胃整肠,润燥护肤、消除暗疮、防止肤质老化及便秘,能促进新陈谢,提升人体免疫力。

3、居住保健与养生:

冬天天气寒冷,室内温度不宜过高,内外温差过大最易感冒,16—23℃为宜。屋内要经常通风换气,有暖气和使用煤炉的家庭,在饭后1—2小时开窗换气,使空气新鲜,防止煤气中毒。

4、行动保健与养生:

生命在于运动,“动则阳气生”。冬季锻炼要顺应阳气闭藏的特点,适度运动,不能过于剧烈,避免透支身体的能量。可以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慢跑、散步、打太极拳、习剑等适宜冬季锻炼的项目,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养成一些良好习惯对健康十分有益,比突击锻炼要实惠得多。如:

早上起来喝杯温开水或蜂蜜水,晚上热水泡脚30分钟,同时按揉涌泉穴。俗话说的好“晨起皮包水,睡前水包皮,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称奇。”

洁口、润鼻、叩齿、揉耳:每天刷牙2-3次,防止口腔细菌病毒滋生患病。外出回来可以用凉水或温水清洗一下鼻腔,不要抠挖鼻孔,可以预防感冒、鼻炎。利用坐公交车等机会进行上下牙齿叩动,按揉耳朵,可以养津、补脾肾健齿、清利头目、防止耳疾。手可以搓面、揉耳、叩头,但不可以抠鼻揉眼。

5、情志保健与养生

冬季应做到预防情志失调,静心养性,保持心情愉快,慎房事,保养肾精。“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冬至数2

“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的,而不是立冬开始的;

俗语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插柳;七九杏花开;_燕归来。意思是冬天最冷在三九,之后就逐渐春暖花开了冬至节一般是12月22日。如果单是数九开始的日子,是从冬至的次日开始的。

如果是二十四节气,在商朝时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直到西汉时才成为了现在的二十四节气。

全国各地立冬节气的传统习俗

北京、天津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南京

南京人在立冬的时候喜欢吃肚包鸡,可能有些人对肚包鸡还不太了解。这其实是一种广东菜,做法就是用猪肚子包住整个鸡来进行烹饪的菜,一开始这道菜是专门给坐月子的女性吃的,因为非常滋补。

过去,南京人做肚包鸡,采用的辅料多为:味精、白胡椒粒、党参、姜、玉竹、五味子、熟地。而浙江嘉兴一带,则喜欢用水发黄豆、八角、小茴香、绍酒、葱等之类,因此各地所谓的肚包鸡,其做法与味道肯定是有差异的。

苏州

苏州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立冬的时候吃螃蟹,因为天气再冷一些之后就没有螃蟹吃的,而这时候的螃蟹还是非常美味的。提醒各位朋友,吃螃蟹的时候不要再吃柿子等等凉性的东西,防止造成身体不适。

潮汕

潮汕人讲究立冬进补,认为立冬日是进补的最佳日子。进补药膳用的中药材有人参、当归、枸杞、西洋参、鱼胶、鹿茸、冬虫夏草、茯苓、黄芪等等,药膳常用的食品有乌鸡、鹧鸪、鸽子、鹌鹑、水鸭等。

福建

立冬在福建还有一种说法叫做“补冬”,从这个名字相信大家就能看出,福建人认为在立冬这一天应该大补,甚至有的人认为一年不管吃多少补品,都不如在立冬这一天吃的补品有效果。

根据福建人传统,“补冬”是仅次于春节、元宵节的又一重大节日。认为在立冬时刻进补效果最佳,有“即使喝水也补”的说法。“补冬”的食物从猪、牛、羊、狗、兔、鸡、鸭、鹅、火鸡、鸽、鹌鹑等肉类,到鹧鸪、红膏蟳、鳖、鳗以及水鸭等山珍海味,采用煎、熬、煮、炖等烹饪方式补身子。

黑龙江

在哈尔滨,立冬之日,黑龙江省冬泳协会的健儿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对于冬泳爱好者,一定要有一定基础,循序渐进,应该从天气暖和时坚持每天下水,持续进行锻炼。另外,要选择熟悉水岸情况的地点冬泳,如果不熟悉水中及岸边的情况,就不要轻易下水,以免发生意外。另外,要结伴而行,以便互相照顾。

其实,无论室内运动还是户外运动,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为,冬季里场地、器械等密度加大,对人体的冲击力也加大。而且,天冷时人体的肌肉、关节组织活动性降低,具有一定惰性,因此锻炼时更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循序渐进。

展开阅读全文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 数九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数九从24节气冬至当天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天气就暖和了。数九其实是我国古代的民间的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又称冬九九。这一方法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

数九是什么意思

数九是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又称冬九九。民间还广为流传着数九歌,俗称“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流行了,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

数九具体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小伙伴知道吗?其实数九是从冬至之后开始的。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展开阅读全文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 哪一天是交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数九是从每年冬至当天开始计算,每九天为一个单位。民间有数九的谚语说到:“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尽杨花开。”

天文专家认为,"数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节气。在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人民由于御寒条件比较简陋,寒冬也被视为威胁,面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当时的人们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的方法进行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人们把冬至的那一天叫做交九,然后以九为单位,每过九天就数一次九,三九是冬季最严寒的时候,九九数完之后,天气逐渐就会变得暖和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数九天,中耳炎容易找上幼儿要注意

全文共 1007 字

+ 加入清单

数九天,中耳炎容易找上幼儿注意。冬、春季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期,尤其是幼小的孩子发病比较隐匿,如果耽误病情就有可能会致聋。虽然分泌性中耳炎发生比较隐蔽,婴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差,不容易被发现,但家长只要多留个心眼,还是可以发现很多蛛丝马迹的。

例如,感冒久治不愈后,孩子表示过耳朵不适,或者反复抓挠自己的耳朵,情绪烦躁或对外界反应迟钝;出现严重耳痛时还会以哭声向家长发出警报等等。但是,如果只感觉耳闷、耳塞、自鸣、听力下降,则家长如果不细心观察就无法发现。

如果孩子出现长时间感冒,家长都应带孩子到耳鼻喉专科检查一下耳朵,特别是那些因反复呼吸道感染而引起腺样体肥大的孩子,他们更容易患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引起听力障碍的疾病,治愈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在一次感冒后发生耳内剧痛,然后耳道流脓,这就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症状明显,容易被家长发现而得到及时治疗。但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内积液引起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没有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耳部急性炎症,往往小孩子发病后只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反应较慢,很容易被家长忽视。中耳炎也有很多种类型,是在冬春季节比较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因为在冬季,日夜温差比较大,常会诱发上呼吸道感染。俗话说七窍相通,咽鼓管就是鼻咽与耳朵交通的管道,当炎症波及到咽鼓管时,就会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鼓膜内就会形成负压,耳内的黏膜受负压影响分泌较多的液体,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液体不能及时排出,积在耳内产生中耳积液,就导致听力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例在门诊中十分常见,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主要因感冒迁延不愈,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而诱发。另外,肥大的腺样体也可以直接堵塞咽鼓管口,妨碍中耳和咽鼓管的淋巴引流,使咽鼓管功能改变,感染沿咽鼓管逆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表现为感觉耳内闷塞,自听增强(感觉自己说话时声音特别大),甚至还会感到剧烈的耳痛。

分泌性中耳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耳内的液体没有被吸收,则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治疗非常困难。婴幼儿时期正是学习语言的好时间,如果因听力困难造成语言学习障碍,就如同关上了孩子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一扇窗户,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九天中耳炎容易找上幼儿要注意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数九天什么时候最冷?数九天几九最冷?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数九正处于冬季时节,气温骤降,温度也是急转直下。因此,数九期间的气温整体比较低。那么,数九天什么时候最冷?数九天几九最冷?

数九天什么时候最冷

民间俗语有云:“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燕京岁时记》中说:“冬至三九则冰坚。”意思是,从三九起就进入数九寒天中最冷的阶段了。因此冬天的时候三九四九这个阶段是最冷的,此时也正好接近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每年1月20日前后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数九天冷多久

由于"三九"这九天均在小寒节气到大寒节气之间,一般是气候最冷的时候,所以称"冷在三九",其实在实际情况下,也常有最冷在四九、五九之间的情况。人们也编了不同版本的"九九歌"来叙说数九期间天气的变化,有一首"九九歌"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是由于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相差悬殊,所以这些"九九歌"一般适用于黄淮流域,对于东北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就不太适用了。

数九简介

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汉族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当时汉族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数九歌从什么时候开始 数九歌有几个季节

全文共 297 字

+ 加入清单

数九歌从冬至当天开始数,也有说法称数九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数。数九是我国民间计算寒暖日期的方法,每九天算一“九”,古人认为,当数完九个“九天”,就到了春耕的时候

数九的算法

数九计算寒暖的方法,适用于我国冬至前后冷暖变化明显的地区,冷暖变化计算精确到天数,从冬至逢壬日数起,最冷时段在“三九、四九”,数至“九九八十一天”便是春深日暖。也有一些地方数九是从冬至当天算起的。

在一些寒冷地区,冰天雪地,冬春两季很长时间段内气温均在零下摄氏度,冬至前后冷暖变化不明显,“交九”早晚几天、气温高低几摄氏度没多大区别;为了方便数九,从冬至日开始算起,即冬至当日叫“交九”,每九天为“一九”,依次类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