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句式

句式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句式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句式问题。

分享

浏览

5395

文章

49

廉颇蔺相如列传特殊句式整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式归纳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一、判断句:(常见句型:……者……也,……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3、蔺相如者,赵人也。

4、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何者?严大国之以修敬也。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9、我为赵将。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字表被动。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字表被动。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被动。

4、使不辱于诸侯, “于”字表被动。

三、倒装句:

宾语前置:

1、何以知之(以何知之)。

2、君何以知燕王(君以何知燕王)。

定语后置: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介词(短语)后置:

1、拜送书于庭(于庭拜送书)。

2、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3、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4、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璧于柱俱碎矣)。

5、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6、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于)境上(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于境上会)。

7、会于西河外渑池(于西河外渑池会)。

四、省略句:

1、传(之)以(之)示美人及左右。

2、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4、(缪贤)对曰:“臣尝有罪……”

5、不如因厚遇之,使(之)归赵。

6、相如既归,赵王以(之)为贤大夫。

展开阅读全文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是什么句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句式

全文共 558 字

+ 加入清单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句,这个句式有两个条件:1、宾语必须是代词;2、必须是否定句。这句话的意思是然而没有料到自己能先攻入函谷关击破秦国。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句

这类宾语前置,需要具备两个条件:1、宾语必须是代词;2、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无”、“毋”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国也》·孟子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

3、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威

《鸿门宴》节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展开阅读全文

打造7个快感婚姻的句式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甜蜜的爱情都是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行,没有了一方的支持和努力都会给婚姻造成阴影,因此爱他就应该多多学会如何经营爱情之道。

1、爱死你

干巴巴的“Iloveyou”未免有点像例行公事,在快感的高潮巅峰,在任何一个你想表达爱意的时刻,在“爱死你”后咬紧下唇,狂野又迷离地望住他,相信我,他会甘愿一辈子都醉倒在你的怀里。

2、亲爱的老公

他是老公,也是亲爱的,联结起来,就成了更具化学作用的这个句式。不要只在家里这样叫他,哪怕在演讲台上,你也只管这样大声地痛快地呼唤他——这是天罗地网,他逃不掉的!

3、Comeonbaby……

你们在赶时间、她还在无理取闹、弄丢了车匙门匙……一切的时候,这样对他/她说,没有关系,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一切麻烦总是能够解决的。而下一句,就是对自己说:comeonbaby!

4、你怎么总是那么棒啊!

永远不要向对方吝啬你的赞美,他做很多事情,无非是想成为你心目中的英雄!那么成全他,他也就真的成了英雄了。

5、你要是敢……我就……

要掌握好这个句式的语调和表情,只能是咩怒微嗔的,只能是微翘嘴唇的,而眼睛里,都是甜蜜狡黠的笑—别无他法,他只得束手就范!

6、过来让我亲你一下!

无论他让你生气还是高兴,在你表明态度之前,只管先这样命令他!亲完之后,再考虑如何对付他吧,他会比任何时候都更俯首甘为孺子牛。

7、我们一起……

无论何时何地,这都是最动人的句式:我们一起晚餐,我们一起打扫房间,我们一起去看那场小话剧,我们一起对流星许愿,我们一起去海边露营,我们一起去学法语,我们一起去普罗旺斯看薰衣草园……

最后,我们一起坐在摇椅上,念那首《当你老了》。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句式之倒装句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倒装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句式之省略句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蒙后省

c对话省例《曹刿论战》(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被动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全文共 2893 字

+ 加入清单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A.“……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B.“......,......也。”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C.“......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

如: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的。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

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用“则”来对日中时的形状作出判断。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不能久留,就记下这些景色离开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只曾笑耳!”(《狼》)

“狼也很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只是增加一点笑料罢了。”其中的“耳”为语助词表判断。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如: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4)采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例如: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世说新语》)

“非”解释为不是,做出否定的判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

“非”也是否定的判断词。

二、被动句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为”字句

如: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

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

“为……所……”“为所”句

如: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就是说:高山峰峦被大雪洗的干干净净,像擦拭过一样。

如:

“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为所吞”是指两只小虫被癞蛤蟆吞掉(《童趣》),其中主动者“癞蛤蟆”没有出现。

(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孟子二章》“百里溪举于市”说“百里溪从市场上被提拔起来,”属于被动意义,而介词“于”则介绍处所(名词);“又留蚊于素帐中”其中的“于”表示被动的意思。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

(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

如:

帝感其诚。

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樯倾楫摧。

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

被动句需要仔细琢磨体会。

三、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1)主语省略。

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如: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表示是省略的主语。

(2)谓语省略。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就明,是句子中的重要成分,一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一定要补充出来。

(3)宾语省略。

宾语是动词的受动对象,我们要注意动词谓语,就能分析被省略的宾语。

如: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余闻()而愈悲。这几句()中都是省略了的宾语。

(4)省略介词“于”。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如:

林尽()水源。

口技人坐()屏障中。

这几句()中的就是省略的介词。

省略句需要字字对照,句句明其意。

四、倒装句

(1)谓语提前句

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

文言文中有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句子的常式,但有时为了突出谓谏或表达某种感情,也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

如:

甚矣,汝之不惠(慧)。

美矣哉,我少年中国。

甚矣哉,为欺也!

现代汉语也有这种谓语提前的句子,如,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2)宾语前置句

宾语: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

古汉语中的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具体条件是:以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

如:

且焉置土石?

微斯人,吾谁与归?

在否定句中,宾语为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

如:

城中皆不知觉。

一般句子中,如果宾语需要前置时,必须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间加“之”或“之为”“是”等作标志。

如:

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定语后置句

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可在译文中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之前,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但也可仍按原句式翻译,定语后置有两种作用,一是突出修饰成分,一是避免定语太长。可根据哪种作用为主,选择不同的对译方法,或者选择其它的对译方法。

(4)状语后置句

状语:状语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状语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进行修饰或限制。

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如果对译成现代汉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而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作补语。

如:

屠惧,投之(以骨)。……用骨投之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用尉首祭祀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把大事托付给臣

战(于长勺)。……在长勺战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危难之间奉命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

全文共 1160 字

+ 加入清单

二、倒装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

下几种形式:

(一)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二)宾语前置

1、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何)《木兰诗》

3、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4、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口技》

5、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爱莲说》

6、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爱莲说》

7、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爱莲说》

8、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东阳马生序》

9、微斯人,吾谁与(谁)归《岳阳楼记》

10、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满井游记》

11、时人莫之许(之)《隆中对》

12、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输》

13、万钟于我何加(何)焉《鱼我所欲也》

14、何以(何)战《曹刿论战》

15、忌不自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介词结构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以骨投)《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祭)《陈涉世家》

4、徐喷以烟(以烟徐喷)《童趣》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

6、相与步于中庭(步)《记承天寺夜游》[来源:学科网]

7、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

8、不戚戚于贫贱(戚戚)《五柳先生传》

9、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送东阳马生序》

10、受地于先王(受地)《唐雎不辱使命》

11、仓鹰击于殿上(击)《唐雎不辱使命》

12、信义著于四海(著)《隆中对》

13、躬耕于南阳(耕)《出师表》

1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寄臣)《出师表》

15、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起)《公输》

16、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17、所欲有甚于生者(甚)《鱼我所欲也》

18、欲有求于我(有求)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作状语,为强调该状语而后置于动词后。

1、又七年,(自)还自扬州《伤仲永》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孙权劝学》

3、(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4、醒能述以文(述)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泻出)者《醉翁亭记》

6、冷光之乍出于匣(出)也《满井游记》

7、舜发于畎亩之中(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桃核)为之《核舟记》

2、其两膝相比(两膝)者《核舟记》

3、遂率子孙荷担(子孙)者三夫《愚公移山》[来源:学科网]

4、马之千里(马)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5、更有痴似相公(痴)者《湖心亭看雪》

6、鸢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

7、诸郡县苦秦吏者(郡县),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8、居庙堂之高(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

(—)、用“……者,……也”来表示。

1、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3、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3、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4、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1、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3、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四)、用“……也”来表示。这有两种情况:

(1)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1、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十则》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5、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2)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2、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6、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五)、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1、此为何若人《公输》

2、为与此同类《公输》

3、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4、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5、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6、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

(六)、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七)、用“是”表示判断。

1、斯是陋室《陋室铭》

2、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

(八)、否定判断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译成“不是”,“也”字不翻译。[来源:学科网ZXXK]

1、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

2、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13.筛选下列五个短句中的信息,为“西安鼓乐”用一个单句下一个定义。(2012·陕西西安交大附中二模)

①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

②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

③起源于隋唐

④是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遗存

⑤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及演奏形式

14.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不超过60字)(2012·河南平顶山调研)

传统的“穿越”,对象是空间,如“穿越边境”“穿越沙漠”;现在流行的“穿越”,则是“穿越时空”的简称,是文艺作品中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手段。穿越电影、穿越电视剧、穿越小说等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会不断地往来于不同的时空。这种时空的错乱,容易造成受众的费解或误解,于是,“穿越”又有了“玄”“乱”“令人莫名其妙”等意思。

13.示例:西安鼓乐是一种起源于隋唐,至今仍然保持着古代音乐曲目、谱式及演奏形式,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大型民间乐种。

14.“穿越”一词被赋新义,成为文艺作品中的一种展开情节的流行手段,易因时空的错乱,造成受众的费解或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11.(2012·山西模拟)请在屈原、鲁迅、史铁生中任选一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

示例:庄子是寂寞的,虽然时代喧嚣,生活窘迫,但他却能默默修身养性,在寂寞中顿悟了清闲的真谛,为无路可走的人们打开了一扇凉爽的清风明月的门窗。

屈原是寂寞的,

鲁迅是寂寞的,

史铁生是寂寞的,

12.把下面这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要求: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12·河南郑州质检)

①中原经济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②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

③中原经济区是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

④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的经济区域。

11.示例:屈原是寂寞的,虽然权贵排挤,世人不解,但他却能独自苦苦寻觅,在寂寞中坚守着高洁忠贞的灵魂,为世人皆醉的社会点亮了一盏上下求索的明灯。

鲁迅是寂寞的,虽然社会黑暗悲凉,民众麻木愚弱,但他却能独自彷徨呐喊,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史铁生是寂寞的,虽然病痛折磨,地坛萧条冷落,但他却能苦苦挣扎思索;在寂寞中领悟了人生的意义,为失意消沉的人们找到了一把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

12.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3.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及句子内部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句序进行适当的调整。(2013·宁夏银川一中月考)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4.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2013·宁夏银川一中月考)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 ; 。

3.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尧天舜日。

解析:注意对联的特点是对仗,如:“小苑西回”对“大江东去”等。

4.示例: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 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1.仿照下面横线前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

我们读王冕的《墨梅》,读出了梅花不合世俗的傲骨;,;,。

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万紫千红才春光无限。

1.示例:我们读陶渊明的《饮酒》,读出了菊花静立篱边的闲适;

我们读杜甫的《春夜喜雨》,读出了春雨润物无声的柔情。

2.示例:一个音符谱写不出动人的乐章,万千音符才能奏出美妙的旋律。一朵雪花改变不了世界的色彩,漫天飞雪才能装扮出银装素裹的大地。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仿句、变换句式和修辞

全文共 341 字

+ 加入清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修辞

18.仿照下面的示例,围绕“青春”另写两句话,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2012·豫北十校联考)

青春是旷野,不是为了流尽溪水,而是要长出森林;

19.班会课上,讨论“宽松民主与严格约束”哪种班级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问题。请在横线上填入话语,进行辩驳,每组所填辩驳话语不得超过30字。

第一组:

正方:我们可以像飞鸟一样,自由翱翔,难道你喜欢被关在笼子里吗?

反方:

第二组:

正方:

反方:断了线的风筝不仅不会飞得更高,反而会一头栽在地上。

18.示例:青春是泥土,不是为了接收腐朽,而是要孕育收获;青春是苗圃,不是为了培育杂草,而是要布满鲜花。

19.示例:第一组反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二组正方:难道你希望当一匹被笼头套住的马,不再自由驰骋吗?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语文句式知识点:复句分析法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1、首先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个层次所在的地方,弄清前后分句的关系;然后对第一层次的两个分句作分析,如果是复句,再弄清它的两个分句的关系。

2、要正确判断复句的类型,一定要熟练掌握各类复句特定的关联词,根据关联词作出正确判断。下面是几个容易搞错的关联词,要记牢。

不是……而是……表并列;不是……就是……表选择;

不管……都……表条件;尽管……也……表转折;

即使……也……表假设;既然……就……表因果;

无论……都……表条件;宁可……也……表转折;

既……又……表并列;要么……要么……表选择;

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有……才……表必要条件。

3、没有关联词语的复句,判断其关系时,一要看内容关系,二要试套关联词语。如“风大,雨急”,试套“又……又……”,成“风又大,雨又急”,可判为并列关系。

4、有的复句中的主语承前或蒙后省略。如添上主语,通常为复句。例如,“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后分句省了“这种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语文句式知识点:单句与复句的差别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主要看各分句间句子成分构成如何,只有一套主干的是单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主干(有时共用一个主语)的就是复句。可以从结构上、意义上、关联词上区分,但有关联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复句。例如: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列复句,有两套谓语和宾语。)

我们认为,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单句,只有一套主干,主语是“我们”,谓语是“认为”,宾语是“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虽有关联词语“只有……才……”,只有一套主干,即主语是“共产党”,谓语是“能救”,宾语是“中国”,所以是单句。)

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复句,有两套主干:前一分句主语是“党风”,谓语是“正”;后一分句主语是“事业”,谓语是“兴”。)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语文句式知识点:复句的特点和构成

全文共 1039 字

+ 加入清单

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复句的分句间有短暂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

(一)复句的特点

1、复句必须具备两套或两套以上主谓关系结构。只有一套句子结构,不管句子多长,中间多少逗号,仍是单句,而不能成为复句。例如: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出生在科学家的家庭里,长大了才容易当上科学家。

2、复句里的每个分句不作其他分句的任何成分,各分句之间不存在主谓、动宾等结构关系。它们在结构上各自有相对的独立性。比较下边两个句子:

(老杨走了的)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是一个单句,只有一套主谓关系:“老杨走了的消息”是句子的主语,“马上传遍了全村”是句子的谓语。)

老杨‖走了,消息‖[马上]传遍了全村。(是一个复句,有两套主谓关系;两个分句之间互不为句子成分,它们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3、整个复句不论由多少个分句组成,都只有一个贯串全句的语调。各分句之间有较小的停顿,在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表示;整个复句之后有较大的停顿,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例如: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这个复句包含多个分句,而且不止一个层次,在显示两重并列关系的分句间用了分号,每一重的各个分句间用逗号。)

4、复句中的分句意思上是有联系的,分句之间的联系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关系。在意义上没有联系的单句不能组成复句。例如:

广大中小学教师为培养我们下一代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应该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这个复句中的两个分句是按照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组合在一起的。)

复句的构成方式,主要有两种: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借助语序直接组合成的。例如: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2)借助虚词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合成一个复句。例如: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复句中常用的虚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连词,一类是一部分副词。这些虚词在复句中都是起关联作用的,因此把它们统称为关联词语。在复句中,有的关联词语既可以单个使用,也可以配对使用,前后呼应;有的关联词语一般要配对使用。不同的关联词表示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英语知识点之一般将来时的各种句式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一般将来时的表达句式有多种,我们除了用“begoingto+动词原形”可以表示一般将来时外,我们还可以用“will+动词原形”来表示一般将来时.

will引导的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最基本的结构:will+动词原形

“主谓(宾)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肯定句:主语+will+动词原形+(宾语)+其他

Somedaypeoplewillgotothemoon.

否定句:在will的后面加not即可。willnot可缩写为won’t

Somedaypeoplewillnotgotothemoon.

一般疑问句:把will提到句子主语之前,结尾变问号。

WillSomedaypeoplegotothemoon?

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词+will+主语+动词原形+其他?

Wherewillsomepeoplego?

“There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肯定句:Therewillbe+名词+其他成份

[注意]:无论后面加单数名词或复数形式,be都必须用原形。

Therewillbeonlyonecountry.

否定句:在will后面加not.

Therewon’tbeonlyonecountry.

一般疑问句:把will提到there之前。

Willtherebeonlyonecountry?

Yes,therewill./No,therewon’t.

注意:在口语中,所有人称都可以用will.

展开阅读全文

英语知识点之过去进行时的基本句式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过去进行时的基本句式

1.肯定句:主语+was/were+v-ing形式+其他成分。

例如:Wewereplayingthepianoateightlastnight.昨晚8点钟我们正在弹钢琴。

(we为复数的第一人称,所以be动词要用复数的are,were为are的一般过去时态。Were+playing构成句子的过去进行时,句子中具体的过去时间状语是ateightlastnight“昨晚8点钟”,提醒大家,此句子的谓语动词要用过去时态。冉老师还要提醒大家,playthepiano”弹钢琴”与playbasketball”打篮球”。乐器有the,运动类无the.)

2.否定句:主语+wasnt/werent+v-ing形式+其他成分。

Wewerentplayingthepianoateightlastnight.昨晚八点我们没有在弹钢琴。

(werent=were+not,是两个单词的缩略形式。过去进行时的否定形式和大部分否定一样,把not放在动词之后,此句的动词是be动词,所以not的位置就在be动词之后。)

3.一般疑问句:Was/were+主语+v-ing形式+其他成分?

例如:Wereyouplayingthepianoateightlastnight?你们昨晚8点钟在弹钢琴吗?

(类似于含有be动词的一般疑问句一样,首先要把be动词提前,然后按照原句,变换句中的人称代词。此句子中,在陈述句中的we“我们”,疑问句中就要变成you“你们”,注意,句末的句号也要变成问号。)

4.一般疑问句的回答

肯定回答:Yes,主语+was/were.

否定回答:No,主语+wast/werent.

例如:-Wereyouplayingthepianoateightlastnight?

肯定回答-Yes,wewere.是的,我们在弹钢琴。

否定回答-No,wewerent.不,我们没有在弹钢琴。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句式杂糅

全文共 206 字

+ 加入清单

句式杂糅:

1、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2、哈达小区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3、扬州获得2006年"联合国人居"奖的原因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4、从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为起点,小沈阳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5、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走进--天地""翻开--的一页"杂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