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假说

假说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假说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假说问题。

分享

浏览

4231

文章

20

红皇后假说是指什么?

全文共 1151 字

+ 加入清单

在英国作家路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红皇后对爱丽丝答道:“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进化生物学家利•范•瓦伦于1973年借用红皇后颇有禅意的回答提出红皇后假说,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自然界中激烈的生存竞争法则:不进即是倒退,停滞等于灭亡。

红皇后假说(The Red Queen Hypothesis)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范瓦伦(L. van Valen)于1973年根据《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的故事提出的假说。自然选择只导致生物当前的适应,进化功能则是潜在的适应或对未来的适应能力。目前有两种假说可以或多或少地解释具有进化功能的遗传结构的进化,即红皇后假说和物种选择说(Species Selection)。

生态上密切相关的物种的相互关联地进化叫做协进化或协同进化(coevolution)。协同进化的结果是相互适应相互衬托(coadaptation)。物种之间形成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除了物理的环境条件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外环境。在物理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驱动进化的选择压。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竞争压力,所以,即使物理环境不变,种间关系也可能推动进化。

在通常的环境下,物种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间的生态关系的牵制作用使得物种在其生存期间绝灭的风险相对恒定:后代与祖先,新物种与老物种绝灭的机会几乎是相同的。这就是红皇后假说所要解释的现象。一个分类群的对数形式的生存曲线是线性的,绝灭概率是相对恒定的。

自然界中的物种生存状况就像路易斯•卡洛尔(LewisCarroll)描写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故事中的红皇后所言的情景:“你必须尽力地不停地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用中国话说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逆水中要保持在原来的地方,也要不停地尽力地划。或者更形象地比喻为鱼儿在急流中逆水而游,它们尽力地游才能不被水冲走,但要越过浅滩或暗礁,则要跳跃。种间关系的牵制作用使得物种要获得显著的进化改变相当困难,这是因为在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进化是相互制约的,物种都在进化。从短期来看,只要跟得上就能生存下去。但从长远看,一个物种要在生态系统中获得有利地位就要比别的物种跑得更快。一个物种若具有较大的进化潜力,就等于在进化赛跑中有超常的速度。长远来看,竞争的胜利者不是看当前的适应,而是看能否获得超出其他物种的进化能力。竞争的胜利者是那些获得超出其他物种的进化能力的。当前的适应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具有大的进化潜力的物种才能获得长远的成功。

红皇后假说与物种选择说结合起来,可以解释具有进化功能的遗传结构起源。这个假说强调了物种生存环境中的生物学因素,但忽略了物理环境因素。尚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上,正式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人是

全文共 41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正式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人是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而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并且向附近移动的活动。

1912年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由于当时不能更好地解释漂移的机制问题,曾受到地球物理学家的反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古地磁与地震学、宇航观测的发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有效市场假说三种形式是什么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有效市场假说是由尤金·法玛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起源于20世纪初,这个假说的奠基人是一位名叫路易斯·巴舍利耶的法国数学家,他把统计分析的方法应用于股票收益率的分析,发现其波动的数学期望值总是为零。

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分别是:

1、弱式有效市场假说。该假说认为在弱式有效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价,成交量,卖空金额,融资金融等 ;推论一:如果弱式有效市场假说成立,则股票价格的技术分析失去作用,基本分析还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

2、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该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成交价,成交量,盈利资料,盈利预测值,公司管理状况及其它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等。假如投资者能迅速获得这些信息,股价应迅速作出反应。推论二:如果半强式有效假说成立,则在市场中利用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都失去作用,内幕消息可能获得超额利润。

3、强式有效市场假说。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地反应了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已公开的或内部未公开的信息。推论三: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没有任何方法能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红皇后假说理论 红皇后假说的例子

全文共 246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红皇后假说其实大家或许知道这个,但是也有网友不知道这个,小编就不知道这个说法,但是这个一看就是非常有意思的说法,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个红皇后假说的理论到底是什么情况啊,还有这个红皇后假说的有没有相关的例子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吧!红皇后假说简介

红皇后假说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范瓦伦(L. vanValen)于1973年根据《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的故事提出的假说。自然选择只导致生物当前的适应,进化功能则是潜在的适应或对未来的适应能力。目前有两种假说可以或多或少地解释具有进化功能的遗传结构的进化,即红皇后假说(TheRed Queen Hypothesis)和物种选择说(Species Selection)。红皇后假说理论

生态上密切相关的物种的相互关联地进化叫做协进化或协同进化(coevolution)。协同进化的结果是相互适应相互衬托(coadaptation)。物种之间形成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除了物理的环境条件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外环境。在物理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驱动进化的选择压。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竞争压力,所以,即使物理环境不变,种间关系也可能推动进化。

在通常的环境下,物种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间的生态关系的牵制作用使得物种在其生存期间绝灭的风险相对恒定:后代与祖先,新物种与老物种绝灭的机会几乎是相同的。这就是红皇后假说所要解释的现象。一个分类群的对数形式的生存曲线是线性的,绝灭概率是相对恒定的。

自然界中的物种生存状况就像路易斯·卡洛尔(LewisCarroll)描写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故事中的红皇后所言的情景:

“你必须尽力地不停地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用中国话说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逆水中要保持在原来的地方,也要不停地尽力地划。或者更形象地比喻为鱼儿在急流中逆水而游,它们尽力地游才能不被水冲走,但要越过浅滩或暗礁,则要跳跃。种间关系的牵制作用使得物种要获得显著的进化改变相当困难,这是因为在生态系统中物种的进化是相互制约的,物种都在进化。从短期来看,只要跟得上就能生存下去。但从长远看,一个物种要在生态系统中获得有利地位就要比别的物种跑得更快。一个物种若具有较大的进化潜力,就等于在进化赛跑中有超常的速度。长远来看,竞争的胜利者不是看当前的适应,而是看能否获得超出其他物种的进化能力。竞争的胜利者是那些获得超出其他物种的进化能力的。当前的适应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具有大的进化潜力的物种才能获得长远的成功。红皇后假说与物种选择说结合起来,可以解释具有进化功能的遗传结构起源。这个假说强调了物种生存环境中的生物学因素,但忽略了物理环境因素。尚需进一步验证。红皇后假说例子

看过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人,一定会对这个矮胖矫情的红皇后印象深刻。她会用小猪作脚蹬,装束奇特,疯狂地耍贱、卖萌、逞威风,还动不动就想去砍别人的脑袋……她的原型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玛丽一世,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坚决反对新教,下令烧死了300多名反对人士,被后人称为“血腥玛丽”(这个词你八成听过吧?酒吧里有种世界闻名的鸡尾酒就叫血腥玛丽)。所以电影里的“Offwith his head”, 是源自真实历史。

你必须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爱丽丝镜中游记》中的红皇后有句名言:你必须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听起来很残酷,却富含哲理。这句话启发了进化生物学家利·范·瓦伦。1973年,她提出了“红皇后假说”——物种间为了争夺资源,必须不停的优化才可以对抗捕食者和竞争者。这种进化是生存的基本方式,其结果是导致物种本身不停歇地改变,可这种改变相对于它们的捕食者来说,适应度并没有增强,因为捕食者也在不停地进化。

这个理论的出现,是对物种“协同进化”现象的解释。比如羚羊与狮子间的关系,就是一种“赛跑中求生存”的关系。一方面,狮子要追得上羚羊,才不至于饿死;而羚羊如果没有狮子跑得快,就会被吃掉。在这个双方角逐的过程中,两者都因对方的影响而逐渐变得更强。另一方面,虽然两者与从前的自己相比都变得更强大了,但狮子依旧是羚羊的天敌,二者的相互地位并没有发生改变。

另外一个例子是兰花和蝴蝶间的授粉关系。蝶类需要兰花的花蜜生存,兰花也要依靠蝴蝶散布花粉来繁衍下一代。二者虽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却也存在相互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进化过程,导致兰花发展出极深的花冠,而蝴蝶也相对进化出极长的口器。

放眼今天的商业社会,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可口可乐与百事公司之间的竞争已持续百年。两者除了在广告上较劲,在产品上也是亦步亦趋,例如两家公司都有健怡可乐、樱桃味可乐、橘子汽水、沙士、运动饮料等。然而,多年来两家公司在美国的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一直维持在大约40%(可口)与30%(百事)。因为,当某家公司推出新产品或新行销策略而有所斩获时,另一家公司就会被迫回应。因为激烈的竞争关系,两家公司不断发展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寻找新的行销创意,结果是他们都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让其他公司无机可乘。但如果上升一个维度来看整个市场,两者相互间的优劣势没有改变。简言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是“红皇后假说”的启示。

超越别人=不断超越自己

放眼今天的商业社会,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可口可乐与百事公司之间的竞争已持续百年。两者除了在广告上较劲,在产品上也是亦步亦趋,例如两家公司都有健怡可乐、樱桃味可乐、橘子汽水、沙士、运动饮料等。然而,多年来两家公司在美国的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一直维持在大约40%(可口)与30%(百事)。因为,当某家公司推出新产品或新行销策略而有所斩获时,另一家公司就会被迫回应。因为激烈的竞争关系,两家公司不断发展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寻找新的行销创意,结果是他们都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让其他公司无机可乘。但如果上升一个维度来看整个市场,两者相互间的优劣势没有改变。简言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是“红皇后假说”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红皇后假说原句 揭秘红皇后假说讲的是什么

全文共 52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红皇后假说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这个说法话说有实力要冲击达尔文的进化论了,但是他却只是出自于一部电影的里面的台词,但是把这个台词仔细的分析看看的话,会发现竟然如此的有道理,所以下面我们也不妨看看,这个红皇后假说的原句到底是怎么说的,这个红皇后假说到底讲的是什么呢?下面对这个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红皇后假说原句

“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使你保持在原地。”

红皇后假说具体讲的是什么

红皇后假说其实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范瓦伦在1973年的时候提出来的,而且是借用了《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红皇后的话,所以这个理论才叫红皇后假说。

红皇后假说讲的就是这个自然界的法则,如果要生存就必须得动起来,不进则退,停滞等于死亡。其实达尔文的理论是一般情况下,物种之间都是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间生态关系的牵制作用使得物种在其生存期间灭绝的风险是相对恒定的。打比方说后代与祖先,新物种和老物种的灭绝的机会都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都是恒定的。

但是仔细的研究进化还是需要很多因素的,这背后就有“势”和“流”,最后就是适者生存了。所以红皇后假说提出的就是你如果不动起来,不去争取,不去强硬的做一些事情,你会发现你被淘汰,你这个物种就会灭亡,所以要做的当然就是向前行进了。

展开阅读全文

他“歪打正着”地证明了物质波假说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姓名:戴维逊

简介:戴维逊是美国物理学家,电子衍射的实验发现者之一。他于1881年10月22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布鲁明顿,1958年2月1日在弗吉尼亚州的夏洛茨维尔去世,享年77岁。

俗话说:科学研究与写作和绘画完全一样。它一定是黑白的。必须清楚地理解它。必须一见钟情,一见钟情。

中国有句老话:迷失在东方,迷失在西方。这句话最适合描述科学发明的过程。有许多科学发现是所谓的“赤手空拳”。当做实验或思考时,科学家们意外地达到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目标。也许其他人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只有少数人注意到并深入思考。结果,他们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新收获。

一个这样的例子是戴维逊对物质假说证明和他的诺贝尔奖。戴维逊当时是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研究员。他和他的助手们长期从事用电子轰击金属的实验。他们试图通过实验研究在高真空下从镍板中分离出电子流。

一天,戴维逊和他的助手像往常一样做实验。他们两人都在仔细检查数据。突然,他们的耳朵里传来一声巨响。他们吓坏了,跑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只有一瓶液态空气掉到地上摔碎了。里面的空气立即开始蒸发并耗尽,散布在整个实验室。戴维逊心里暗暗叫苦,“这是一场灾难!”结果是,他们实验中使用的金属靶都被放置在真空环境中以防止氧化。空气无处不在,它们也进入了真空系统。只有原本是很好的金属靶的暗镍板立即被氧化了。在它们的表面形成了一层氧化膜,因此它们不再能用作目标。

他们互相看着对方,微笑着,所以他们不得不加班一整夜来更换氧化镍板并长时间加热它。然后他们必须把它清洗干净,并且花了很大的力气来清洗所有的氧化膜,然后把镍板放回真空系统。第二天,他们去上班,开始做测试。助手负责调整镍板的角度。戴维逊拉下开关,让电流射向镍板。然而,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今天的电子束非常不稳定。戴维逊发现,电子束的强度随着镍板方向的变化而变化,这非常类似于波束绕障碍物的衍射。

但是当电子是粒子时,它们怎么会有波动性质呢?这简直难以置信。戴维逊困惑了半天,做了几次实验,但结果还是一样。他们也把这件事搁置了两年。

在戴维逊访问英国时,他遇到了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波恩。玻恩告诉他,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曾提出“物质波”假说,即电子具有波动性,但没有人证实这一点。这个理论只是一个假设。戴维逊认为他实验中的衍射图样也是由电子产生的,衍射是波的特征。他匆忙离开了他的朋友,回到了美国。他跑到实验室去做这个被搁置了两年的实验,甚至没有时间把行李放进去。他发现实验结果与德布罗意的预测完全一致。这样,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说已经被实验所证实。

液化气容器的破裂使他“每一片云彩都有一线光明”。加热镍板后,镍的内部结构从许多小晶体变成了大晶体。任何穿过晶体的波都会产生周期性变化。然而,由于镍板的表面没有改变,他们没有注意到戴维逊。

因此,戴维逊获得了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展开阅读全文

彭罗斯的“宇宙循环假说”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要了解彭罗斯假说,我们就得先搞清楚什么是霍金点?

彭罗斯从普朗克卫星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途中,找到了大概30个点。彭罗斯认为这30个点是黑洞蒸发之后留下的痕迹。由于黑洞蒸发理论是由霍金提出来的,因此这也被称为霍金点。

彭罗斯根据共形循环宇宙学模型提出:这些点都携带之前宇宙发生大挤压,黑洞蒸发之后留下来的信息。而且根据彭罗斯使用地共形循环宇宙学模型,彭罗斯认为宇宙不会仅仅大挤压或者大撕裂,而应该是不断地循环,在“膨胀-收缩-大反弹”的循环中振荡。

展开阅读全文

第十种假说

全文共 973 字

+ 加入清单

被 UFO 搭乘者绑架至 UFO 内部接受身体检查的绑架事件,也就是 CEIV(第四种接触)事件,最近激增不少。特别是在催眠之下,往往能得到许多详细的、当时的记忆。

这个说法认为这种催眠所得到的记忆,事实上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由痛苦的体验中所产生的心灵创痛(出生外伤、生产外伤),在催眠的作用之下而凭空捏造,幻想出 UFO 现象。

这个说法由加州州立大学教授阿尔宾罗森博士(生于 1929 年),在 1970 年后半期开始宣扬的。

他和加州阿拉巴马的催眠治疗专家威廉·C·马寇博士。及 UFO 研究家强·德雷拉,一起对 8 个没见过 UFO 或对 UFO 知道得很少的被实验者施行催眠,结果他们因催眠而产生了假的 UFO 接触事件。而且据说这个实验所得到的催眠结果,和实际的 UFO 接触事件内容,非常相似。

而且博士还发现在第四种接触出现的人的诸多特征,和人类胎儿期的许多特征十分相似。

出生外伤说的提倡者,澳洲精神分析学者欧特朗克(1884 至 1939 年)的弟子史特尼斯拉夫葛罗夫也说,由 ISD 幻觉实验显示出,出生外伤所伴随的情况,和第四种接触中出现的情况十分地符合。

1931 年 8 月,博士来到东京反五田的“UFO 图书馆”演讲,他说到目前为止的第四种接触的例子,没有一件不具有出生外伤的诸多特征,几乎都留有其阴影。

主张这种因催眠而产生的第四种接触的幻觉的人,至今仍有不少。罗森博士的这个说法,和以前的许多种说法比较起来,具有极具体的特征。

这种说法,仅仅关系到 UFO 现象中的第四种接触,而且只在专门的 UFO 杂志上刊载发表,所以除了少数研究者知道以外,并没有受到大家的广泛注意,可是认为至少凭“催眠之下不会说谎”这点,就可轻易地相信的话,实在有待商榷。

以上几种说法,对 UFO 的真相有很多的主张被提出来。可是,如果这个假说,没有十分有力、足以驳倒其他假说的证据的话,那么这个假说的本身,就有很多地方有待重新整理。因为这个假说用怎样的证据才是最有力的证明这点,显然欠缺考虑。至少避免荒唐无稽的假设,并避免哗众取宠的说法,必能比其他的假说能略胜一筹吧!

可是,如果说因为不知 UFO 的真面目为何物,便推说没有 UFO 存在,也未免过于武断。正如生物学上无法清楚解释为什么候鸟会作季节性的迁移一样,UFO 也不断地出现,并向我们的智慧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第九种假说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阴谋说就是前面提到的杰克巴雷博士,他所著的《欺瞒之使者》(1979年出版)所提的主张,就是某个发现了“以心灵来操作,使影像投射出来的方法”即“投影出别的地方的景像,控制对方的意志力,并制造出对方的影像的方法。”的地球人集团,欲使一般人信仰 ET 的一种非合理性、宗教性的活动,持这种想法的就称之为“阴谋说”。

当然,也就是在上一项的精神投影说的自然发生说法里,再加上一些人为因素。

因为这个说法欠缺具体的证据,所以在发表的当时,受到很多的批评责难,都说这种主张是错误的,而且没有具体的证据。但现在,这个说法仍应被纳为可能性的说法之一吧!

展开阅读全文

第八种假说

全文共 1760 字

+ 加入清单

分析心理学派的创始者,瑞士的精神病理学家卡尔高斯特福杨达博士(1875 至 1961 年)认为,各家说法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每个人无意识的最深层,是人类共通的部分,即“普遍性无意识”。因此,在他 1956 年出版的《现代神话》著作里提到,许多 UFO 目击报告里,都有很多例子显示出这种普遍性无意识的典型。

而“精神投影说”是由美国的两个研究家杰罗·E·克拉克(生于 1946 年),和罗连克尔曼依据杨达博士的学说而发展出来的,并合著《未确认存在——UFO 秘谈——解明笔记》(1975 年出版)来提倡此种说法。他们两人认为,UFO 和妖精、乘坐飞碟而来的外星人、大脚印(在世界各地有许多人看到的类似人猿型怪物)、出现在圣地的圣母玛利亚一样,都是由普遍性无意识(有时是一般的个人性无意识)的“精神能源”所引起的“泛行星杨达普遍性无意识”再次活跃的前兆。精神投影说和超地球生命说一样,都只拥有一部分的资料作为支持的证据,有时甚至连要采取哪本书、哪个说法,都会令该说法的支持者不知如何是好,未能充分取舍。”

如我们上述所说,这个说法的基础是杨达的理论,和引发 UFO 现象的精神能源,也就是所谓的超能力所引起的。杨达博士说普遍性无意识,虽因动物行动学的发展,而随之受世人的瞩目,但非常可惜的是,实验性的或经验性的“证据”,至今仍无一个以兹证明,故仅是一种假设性的说法。

“超能力”虽然是超乎我们的理解范围,但是这个世纪以来,有关超心理学的研究,光是它的存在,就已有“实验性的证明”来肯定他。可是,究竟这个超能力的威力能达到什么样的地步,仍是未解之谜。它能改变、操纵正在转动的骰子吗?能折弯汤匙吗?真的有将 UFO 这样的物质实体化(也就是投影出实体)的能力吗  ?

最近,已有少数渐渐增加的人,在支持这个说法,也就是有愈来愈多的人相信。

例如,《超自然》、《生命潮流》等书的知名作者,英国的生物学家莱艾华尔特生,在他的著述《罗密欧之死》中曾说到:

“我们对这样的事情(前面所提 UFO 等一连串现象)的存在和照片、雷达上出现的可能,知觉性之物的理解能力不弱,我现在已深深察觉到,这种能力的存在的效能。”

UFO 学中的佼佼者,前美国空军 UFO 研究机构顾问、天文学者 J·艾连海涅克博士(生于 1910 年),在 1976 年 8 号的《UFO 报告》的一篇访问中说:“最近我已愈来愈不相信,UFO 是从其他星球来的,外形像是用‘螺丝和螺丝帽’作成的太空船的说法。”他并指出,UFO 的故事里,有部分和某种心灵现象(超心理现象)极为相似。美国的科幻小说作家艾依艾恩华特生(生于 1943 年)也在 1979 年举行的 UFO 论文比赛的得奖作品《科学无法解释的 UFO 之事》一文当中,表示出与这相近的立场和看法。在文章当中,他提及了法国的研究家贝特朗慕悠的《科幻小说和飞碟》,摘录部分于下:由过去一百年间的‘纸浆小说’(读过即丢的杂志上刊载的小说)不停地探索该类题材的现象里,可得到证明,在 UFO 现象的详细资料记载里,以及和 UFO 有较多的接触经验之前,便有不知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假想过这种情况了。而且,对这些亲身经历过 UFO 的人来说,对这些被人遗忘已久的作家的作品,他们是连碰的机会都没有,就完全照书上写的情节,在真实的生活里发生了。可是,这些科幻作家到底是从哪里构想到这些的呢?”

日本的研究家大田原治男,对阿诺德事件(1947 年 6 月 24 日),和校柯罗事件(1964 年 4 月 24 日)上看到著名的 UFO 事件都发生在 24 号这天,感到十分有兴趣,便又着手去调查其他更多的 UFO 事件,他发现,他们也都同样集中在某月的同一天。而且,和他一起研究的大谷淳一,又试着去分析全世界高达两万件的资料,于是,他也发现了同样的特性。

而且依据这个方法,海涅博士著“UFO 体验”里所挑出的可信度较高的事例,和可能是人为编造的接触事件的发生日期,都有着同样的特性。

不只这样,连地震、火山爆发等天灾,也是同样集中在某几个月的几号。阳历的月份日期和天体的运行毫无关系,是人类所订出来的。对于和他

有连带关系的 UFO 现象,我们不也可以将之视为和“精神投影说”所说的一样,是人类的精神力量,以某种形式方法,而影射出来的一种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七种假说

全文共 865 字

+ 加入清单

尽管 ET 假设说,长期以来被许多人主张和研究,到底仍无决定性的证据。会不会是我们研究的方向本身根本就错了呢?

1960 年末期,抱着这样想法的研究者终于出现了。结果,繁衍出更复杂的假说(借用格林威尔所言“异端”的假设)加入各家说法的争论当中,而这些研究者也鼎力支持,乐此不疲。

这就是所谓的“超地球生命说”(也可译作起地球人说),在日本和周边一些相似的假说合并称为“异次元说”。

据他们说,UFO 就是住在“平行宇宙”(ParallelUniverse)的“超地球生命”(简称 UT)。这些生命和我们一样存在着,只不过是“存在的波动水平”不一样而已,对他们而言,时间是不存在,不具任何意义的,故和我们处于不同的时态。

提倡这个说法的代表性人物是美国的记者强·A·基尔(本名亚华强基尔,生于 1930 年)。在他写的《UFO—特洛伊的木马之后》(1970 年出版,名为《UFO 超地球人说》)一书当中提到,UFO 是“超越我们的理解能力范围,且能够自行合成 100 种以上不同的样子的东西”,而超地球生命则是“操纵人类心灵的电子回路板者”。

法籍美裔的天文学家兼电脑专家杰克·F·巴雷博士(生于 1939 年)也提过,某种具有智慧的生物体,长久以来,操纵着世界的宗教运动和奇迹、天使和亡灵、妖精和波鲁达盖丝特(骚动的灵异现象,能轻易地移动家具并破坏它,并发出不明的声响等,不断地发生的一种灵异现象)。UFO 就是这些东西的现代版。

但是,博士说这样的事业不像宗教一样是为众人的目的而产生的,而是为了“具有解开人类恶梦等历史的真相的超高能力的少数人”(摘自 1981 出版的《到秘境的护照——民间传说里的飞碟》)。

这一看就明了的“地球生命说”,有许多不同的细节解释,不管是何者,都欠缺作为一个科学性的假说的条件。

也许这个说法能说明 UFO 现象,但如果问这个说法是否正确时,谁都会迟疑的。足以说明一切,但却不能被承认是一科学性的假设。

“这是神迹使然!”是可以这么说,虽然这解释了一切,但事实上也等于什么都没有解释。这个说法,不也有同样的缺陷吗?

展开阅读全文

第六种假说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时间旅行说”,就是说 UFO 是来到我们这时代的未来的人。

最早提到这个说法的是法国军事航空局研究委员会的格连于昂上尉。 1950 年初期,在该委员会的正式刊物里,上尉发表了以下的看法:“飞碟不是飞越空间而来的,而是超越时间而来的。我们自己不是也寻访过去人类的足迹吗?而现在那些几世纪后的未来人类,也是在探寻自己的过去,看看自己以前的祖先。”

他不但强烈主张该项说法,而且他也强调在思索 UFO 之际,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可能性。

下面这个说法的推行者是法国的 UFO 研究机械 GEPAN 的创始者之一,路涅菲尔(生于 1904 年)。他在 GEPAN 的杂志《宇宙之现象》(1966 年 6 月号)上发表了一篇论述,文中他说很多的 UFO 搭乘者都会避免和我们作一般的接触,至少不会和目击者作非正式的交流,这说法引起了相当多的注意。他指出这个“非干涉性政策”,不就表示了这些从地球以外的地方来的外星人们,是来探视追寻自己的过去的未来人类。可是依他所说的来看,他似乎只有考虑到一个可能性而已,现在,似乎也没有很多人支持这个说法了。笔名“伊安德比达”的科幻小说作家兼科学评论家欧特·O·比达(1911 至 1975),在他 1967 年出版的《真相大白的飞碟》著作中,用这个说法提到了其他的说法。

除前面所提的 UFO 搭乘者的行动企图之外,他亦注意搭乘者的外形特

征。

在生物学上有一种现象是,在成年的个体仍留有胎儿的诸多特征。这种倾向,在灵长类的身上特别明显。因为在幼年期获得很多知识,在其他方面非常有助益,所以这种倾向就一直演变,到后来,未来的人类的成年个体,便和现在的小孩很像,在 UFO 目击报告中,有不少说 UFO 搭乘者身高很矮、头的比率很大,这些特征就像小孩子的外形,所以这点理由,便证明他们是未来的人类。

比达还指出,有时 UFO 会突然出现在空中,然后又突然消失,或者往往在历史上的重大场合和重要事情发生的年代里出现,都是因为他们是穿越时间,从未来倒退以前,才会发生这种情形。

如果以后人类的科学更进步的话,说不定可借助某种方法,作时间旅行,而且根据最近的研究,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现在,只能说“不是不可能”的程度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第五种假说

全文共 2927 字

+ 加入清单

一个较人类进步的地球外生命(ET),有计划地在作观测人类活动的,就称为“起源地球之外说”,也称之“UFO 宇宙飞来说”。

这个说法大受世人瞩目的是,杜纳德·E·基贺中校在美国的《托尔》杂志一月号里,叙述他目击的经过之后,就发表这个说法。他自己写了一本叫《飞碟存在论》的书来详加补述。

可是,仔细回想最早提这个说法的并不是他。美国的研究家强·A·基尔(生于 1930 年)说,二次大战时,太平洋方面盟军的统帅麦克阿瑟上将,和盟军士兵、欧洲战线、日本上空都看到过 UFO,当时称之“火焰战斗机”,经搜集、研讨这些怪飞行物体的资料后,也有了同样的结论。

“世界各国,在无可奈何之下,都要被统一  。下次的大战就不是国际间的战争了,而是星际间的战争了。在将来地球上的各国终将会被其他星球来的外侵者所攻击,所以我们必须联合迎敌。”这是 1955 年记者会中,强·A·基尔有名的一句话。

研究奇异现象的鼻祖,美国的查尔斯·H·福特(1874 至 1932 年)当然也是该说法的支持者。在他 1919 年出版的《被诅咒之物》一书中的人类家畜说(WAP),可视为后来的古代宇宙飞行员说(所谓宇宙考古学说)的前身。

最早提倡 ET 说的人物,是著名的“火箭之父”德国的火箭工程学者,海曼欧贝特博士(1894 年生)。

1952 年发生了一大群人看见了 UFO 的事,这件知名的事件之后,在德国等欧洲地区,在该年夏天亦发生大批人集中目击 UFO 的事件。因此,西德政府设立了“宇宙飞行研究”的机构来研究此事。而且欧贝特博士被命为该机关的负责人。

博士仔细研究了国内外高达 7 万件的 UFO 目击报告发现,当中约有 50%是误以为其他物体为 UFO,39%的则是报告资料不全、难以相信,只有 11%,约 8 千件是真的。

1954 年,在记者招待会上,博士说了下列的一段话。“根据我研究,这些物体是某种星际间的飞机。而且它非起源于太阳系,而是利用中途的火星等天体,作为加油休息的基地,这是极有可能  。这些物体是以改变重力场,或使之变质而产生推动力前进的。以上就是我们的结论。”

博士的这个说法,是根据 UFO 的颜色变化、形状、飞行路线等。并表示被他们当作中途基地的星球是:“离地球较近且类似太阳的鲸鱼座特华星(离地球 12.2 光年),和波江星座的依普席降星(离地球 10.8 光年)。他亦主张乘坐 UFO 的是“天空人”。

1955 年 6 月,这个研究工作结束之际,博士亦发表了和上述一样的意见,且以后每当有发表机会,他亦坚持此种说法不改。可是到了 60 年代中期,许多人在这一瞬间,却突然转向和某种灵媒交流而得的宗教性心灵感应的说法,颇令人惊讶。

德国的瓦特利地尔博士和日本的系川英夫博士等火箭学者,也都支持 ET 假设说。

1948 年夏天,当时美国空军 UFO 研究部的撒因计划专案,亦变成此种说法,于是将之整理成《状况判断书》。可是,空军的参谋长赫特·S·瓦汀柏格将军认为证据不足,拒绝接受,且将报告书烧毁。据说撒因计划专案就因此改组(事实上则是解体)。

加拿大交通部(DOT)的 UFO 调查机构,马格列特计划专案(1950 至 1954 年)的主持人,也是国防研究会议(DRB)的 UFO 调查机构——一秒钟计划的成员之一,电波技术者韦伯特·B·史密斯(1910 至 1962 年)亦是该说法的支持者。

因为这样,所以在这个说法发表了之后,在一般人心中,这个简直就成了定论,甚至也有人将这个以外的说法,都统称为“其他的说法”。而且,在科幻电影和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之下,几乎无人不晓。否定 UFO 论者,事实上就是 ET 假设说的否定者。

ET 假设说法,当然不是绝对的“定论”。此种说法仍有许多待解的谜题存在。

它最常被攻击的破绽是,在太阳系内没有其他高等生物存在是很明显的事,而且,就算某个星球上真的有智慧型生物的存在,但是到地球来的路途,未免也太过遥远了吧!

但是,很困难的事和不可能的事是不一样的。

我们所不知的某种新的飞行技术被他们开发出来的可能性,是不容否定的。真正的问题和反驳此说法的理由并不在此,而在其他点上。

很多 ET 假设说法的拥戴者,举出相当多指证的目击事件,来支持这个说法,可是,这样反而得到了反效果。

因此主持《宇宙》这个电视节目,而声名大噪的科尼尔大学的天体物理学者,卡尔谢刚博士(生于 1934 年),就举了一个圣诞老人的例子。

如果真有圣诞老人存在的话,那么要在一天晚上之内,到各个家庭去分送圣诞礼物,可能办得到吗?即使驯鹿有着瞬间转移远地的神奇能力也不可能。所以,我们不得不认为,在圣诞节将礼物塞进袜子里的不是圣诞老人,而是另有其人。

总而言之,要从距离几十光年的其他星球来到地球的话,未免太不可思议了(摘自 1973 年出版的《宇宙及其附近一带》)。

很多天文学家的确认为有地球外文明存在的可能。例如前面所说的谢刚博士,把 1961 年科尼尔大学的法兰克·D·杜雷克博士所导出的“宇宙文明方程”加以利用。谢刚博士把文明发生必要条件组合的定值,代入方程式内求银河系内的文明社会数,结果,他发现在银河系内,大约有 100 万个文明的星球,数量之多颇为惊人。

但是反对的人亦不在少数。

举一个例子吧!京都大学的生物学者,日高敏隆教授说:“在全宇宙里,生物只在地球上出现,而且只发生过那么一回而已。”(摘自《宇宙事典》)。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某种特定的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所形成的,而且还要产生某种特定的 DNA 成份,再加上正确的组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可是要形成蛋白质、要形成 DNA、要组合成一个生命的可能性都是非常低的,更何况还要三者齐具才可能发生,其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了。就算这些可能性都达到了,但自从宇宙诞生以来,孕育生命所必备的时间,仍尚未到达。地球上从开始出现生命,然后进化成人类的过程,简直是一种极其幸运的奇迹。

“科幻小说迷读书会”的会员草场纯氏基于同样的理论来计算,假设情况相当乐观,在最近(因核子大战或其他原因)地球上的生命全部被毁灭,那么“下一次智慧生命的形成,至少还要等到一万年以后了。”(摘自宝岛别州《科学读本》)。

很多的个人或研究团体,如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国家政府,近 40 年来不断地在研究,但很可惜的是,至今仍无任何关于 ET 假设说法的证据出现。

再将这个说法扩张发展,不少人提倡在很远的古代,外星人就来到地球了,和人类的文化发展,甚至人类的起源都有莫大关系。如果这些属实的话,那么,不就可以一并证明 ET 说也是正确的。

可是,如果仔细地研究检查他们所提出的“证据”,会发现那些东西,实际仍不超过单纯的证物解释范围(被认为是外星人的特殊风格的人物像,在神话的传统民间故事里出现的诸神或超人),一看就知道不过是一些知名的异像(大金字塔的建造、中国晋朝的铝合金、印度不锈的铁柱、复活岛的巨石像等),甚至是一些捏造的(摩西的圣柜的电气实验、南美厄瓜多尔的黄金隧道)也拿来作假充数。

而且对这些未知的东西是什么,和外星人有什么关联的解说都太过于幼稚,是非理论性的说法。假设古代宇宙飞行员的说法真的正确,要去证明它,亦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真相大白!

展开阅读全文

第四种假说

全文共 1719 字

+ 加入清单

UFO 本身就是某种生物的说法,便叫做“空间动物说”。在非定式的说法内,此种假设是最不被人接受的。可是,出乎意料地也有很多人,不断地主张提倡此种说法,而且它也是最早提出来的假设之一。

这个说法最早引人注目的时候是 1940 年末,正在进行太空船计划的美国空军。

当时的计划称之“索撒”(在那时尚是军事机密,索撒为计划的暗号化名)。在 1949 年 4 月 27 日的报纸上,这样写着:

“暂且不考虑它为某种奇异的,大气层外的生物。它的许多行径,都非常接近动物的习性。可是,那只是获报得来的消息,至今仍无有关大气层外动物的说法的任何证据。”

这种说法在 1949 年 2 月(机密解除则在 1961 年)的太空船计划的最终技术报告书里,亦举了高曼的空中事件作例子。

但最早提倡这个说法的人是,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圣特马斯的强菲利蒲贝撒。

他说他提出这个主张,是在比阿诺德事件更早的 1946 年。1947 年 7 月,他将此一理论整理了之后,向美国空军提出,而且负责报道机构的一名军官也说:“在我们得到的情报中,这个是最具说服力的说法之一。”

“我强烈主张,是空中飞的生物的一种。其构造非常稀薄,具有物质化或非物质化的能力,推进的方式是由一种心电感应所产生的能源来进行。地面上的海洋里,充斥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生物,在那里是没有空气的,而同样也没有空气的太空,也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海洋”,里面也充斥着不同种类、大大小小,适合在天空生存的生物,其中,有肉眼完全看不到的,有半透明的,有我们不明了的,甚至有像变色蜥蜴一样,会随环境变换颜色和形状的,甚至能变成透明的东西!”

1955 年,澳洲的柔依华丝克雪基伯爵夫人,也在瑞士发行的“未知”杂志上,提倡这个说法。

她注意到了 UFO 的行径类似动物或生物,而且她详细地研考各种生态,发现了一件饶富趣味的事,那就是作各种变化的 UFO 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那些水中微生物十分相似。

很意外地是,最早提出“飞碟”这个名词的美国商人肯涅斯·A·诺德(生于 1915 年)也支持这个说法,他说“我们从海中发现了动物,同样地,在地球的大气层或空间领域中也发现了生物群。”生物群就是 UFO 宇宙波鲁达或飞碟。注:波鲁达为西方传说的精灵,见《Flying Saucers》1962 年 11 月号。)

前面所提到的动物学家艾班·T·桑德生,在 1967 年出版的著述《受邀的访问者——一生物学者所见的 UFO》中,对 UFO 的起源,作了诸多的探讨。其中,对空间动物说,他作了这样的结论:

“空间动物说绝非是非理论性、不合理、不确实。如果考虑“UAO(不明空中物体等于 UFO)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话,该说法的确具有第一答案的确实性。”

美国奇异现象研究家温森·H·葛地斯也在他的作品里《怪火和怪光(》1967年出版)中,另辟一个章节来讨论这个说法。在这里面,他介绍了强·P·贝撒、华丝克雪基伯爵夫人、 T·桑德生,甚至包括了在 1960 年初期主张此一说法的美国新泽西州蒙特克雷的发明家强·M·凯吉。葛地斯还说“这些生物被捕获、被调查、公诸于世人面前的时日,即将到来。”

在空间动物说的提倡者中,最为知名的是纽西兰的航空作家,特雷柏詹姆斯康斯布(笔名特里华詹姆斯,生于 1925 年)。

他于 1958 年出版的《太空中的栖息者》一书中提出这个说法。到 1976 年出版的《宇宙的生命脉动》,和 78 年出版的《太空中的生物——活 UFO》两书当中,又作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来支持他的论点。

而且他认为,被他称之看不见的家畜的 UFO,也就是空间动物,是等离子体状、阿米巴原虫般的生物形态。非固体、液体、气体,是物理状态上的热存在物质的第四种状态,也就是等离子体的状态。而且家畜是低智能的,而他们停留在普通肉眼看不见的红外线领域的电磁光谱里,所以扰乱了我们的 UFO 研究,致使我们摸不着正确的方向。

出乎意料之外,有这么多人支持的空间动物说,因有着无法合理解释 UFO 上的搭乘者一大弊点,再加上空间动物说本身有许多分歧的支派,所以,好像未得到太多的回响和支持。

但是,在所有看到 UFO 的案例当中,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说没有空间动物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三种假说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UFO 是“不明潜水物体”的缩写,也就是所谓的水中 UFO,在水中出没,航行于水里的不明物体。因这种东西在海中出现而被人看到,所以因此衍生出 UFO 的基地在海里的说法。

如果 UFO 是在水中行驶的话,那么就比在空中飞行更不容易为人发现,所以它更能轻易地接近任何一个大陆,并能利用河川而深入大陆内部。而且,既然它能在太空中飞行的话,必定也能耐住海底强大的压力,而在深海中来去自如。

在海底建造基地的外星人,或是像东宝电影公司出品的“海底军舰”一样,是由沉落海底的陆地上的居民所为,不管是何者,都只不过是其他说法的延长而已,不容置疑地,这种武断的说法,有其缺陷存在。

著名的奇异现象研究专家,也是享誉甚高的动物学家艾班·T·桑德生(1911 年至 1973 年),在 1970 年出版的著述《看不见的居民》一书里,作了以下这样的说法。

“利用占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海洋,不仅是地球外的文明而已,在比陆地的生命历史更长的海洋里,不就有着比人类更进化的水中文明吗?”

当然,有水中文明和地球外文明存在的这两种说法,的确是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的假设,可惜的是,除了前述的 UFO 目击事件以外,至今仍无一个具体的证据,来证明此种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第二种假说

全文共 148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说法是认为地球有像地球仪一样的轴心所形成的空洞,而 UFO 就是从南北极的开口部分出来的,也是住在地球内部人的交通工具。地球内部有空洞的说法本身,最早是来自 1692 年发现哈雷彗星,著名的英国天文学者艾德曼哈雷(1656 年至 1742 年),为了说明地球地磁气的变化而提出来的,进入了 19 世纪之后,许多人都引用哈雷的主张来证明自己的学说。将地球空洞说和 UFO 扯在一起的是《地球的空洞》(1963 年出版)的作者雷蒙德·T·巴纳德博士。博士最初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就是从巴西的神秘哲学研究团体“巴西神智学协会”的会长安利凯荷西地苏华教授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想法得到灵感的。

而且,这个说法,由教授的学生,也是该协会理事的波瓦休斯提诺史特莱斯中校更进一步地加以发展补充,并由教授另一个学生 O·C·休南将之收编在《由地下到天上的飞碟》一书中而公开发表的。

根据他们的说法,这些住在地底世界的人,大部分都存活在受天神处罚而沉于大西洋底的亚特兰提斯上,或是一些消失的陆地上。

美国最早提倡这个说法的是杂志编辑雷蒙·A·帕马(1910 至 1977 年),他在自己创办的杂志,1949 年 12 月号的《Flying Saucers)上,以《飞碟来自地球——向神秘主义挑战》为题的一篇文章中,揭露了这种说法。而且,直到他去世之前,也都不断地发表有关的看法和主张。

帕马之所以倾向于这种说法,是因为在他以前编过的一本科幻小说杂志上,于 1945 年至 1947 年间连载了理查·S·谢华的“体验记”,而他便受了这些作品的影响,而成了来自地球空洞说的拥护者。

美国的 UFO 研究家格雷·R·巴卡(生于 1925 年)很快地便赞成此种说法,而且还在自己创办的杂志,1960 年 1 月 15 日发行的《飞碟人合报》公开表示支持帕马的论点,并加以补充。

在同一年的 1960 年里,美国的 UFO 研究家麦克· X·巴顿的著作《彩虹之都和地球内部的人们》出版,他在书中亦是主张,UFO 是从地球内部来的。

前面提到巴纳德博士的著作也影响到其他人,如美国的 UFO 研究专家西欧德非奇也著书《地球内部之乐园》声称,接触过“外星人”的人所看到的“外星人”,实际上是地底人。

巴纳德博士,后来也不断地继续研究,并于 1967 年出版了《地球内部来的飞碟》一书。

但是,地球空洞说却有一个极大的致命缺陷和破绽,使之站不住脚。支持地球空洞说的人,他们异口同声的主张说,住在地球内部的人,在

太阳的中心光芒下,附着在地球表皮的内侧里生存,可是这样的事,是不可能的。

根据牛顿(1642 年至 1727 年)的计算,即使把球自转的离心力也计算进去的话,对空洞内部的物体而言,引力也不会刚好抵消(草下英明、大宫信光合编的《宇宙事典》),所以说在地球表皮内侧生存是不可能的事。假如地球空洞说是正确的话,那么内部的居民,不就生活在无重力的状态之下了。

是要否定地球空洞说呢,还是要否定万有引力说呢?英国的上议员,也是有名的 UFO 研究专家布林兹利鲁波特连吉(克朗康提伯爵,生于 1911 年),在他的书中《千古的秘密》(1974 年,译名《地球内部来的飞碟》)里暗示,现在的问题,根本就是在重力理论上。

一张号称是人造卫星所拍摄到的极地开口部分的照片,虽被报刊杂志刊登出来,但是再仔细地去想想看,便可知道这张照片是真是假。从地球上空拍摄地球的时候,因季节的变化,拍出来地球会呈阴历初三月亮的样子。而照片上的“洞”,应该是初三月亮形状时所拍的照片,再加以合成的(也许是将该部挖空)。这个洞,其实是由夜景所作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种假说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UFO 是由美、苏和其他科技先进国家所制造的特殊飞行器的这种说法,谓之“秘密武器说”。

这个说法在 50 年代,广为大家接受。1950 年由美国一位名叫亨利 J 提拉的著名广播节目主持人发表出来,认为是美军的一种秘密武器。但是,在不久之后,很快地就证实这种说法完全错误。

对于秘密武器说,格林威尔提出下列 3 点看法。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马上就发生了众多目击到飞碟的事件,而且

也开始进入军用喷气机实用化的时代。在当时,美国和前苏联都极想拥有、制作传说中高性能的 UFO 的科技,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有必要投下大量资金,去开发那效率极差的军事系统,必定将资金放在 UFO 开发上。

②假如 UFO 这样的飞机真的存在的话,不管它是实验飞行之用或是实用之物,都如目击者报告的一样,它们都出现在私人的机场或是都市的中心。

③像这样的飞机的开发和实际利用,必定历时长久,且须投下大批的人力。因此,不可能在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到今日仍未有丝毫的消息外泄,时间长,参与者多,就必然保密不住。UFO 是由秘密逃到南美的纳粹余党,为了再度征服世界以圆希特勒之梦而建造的说法,也同样有上面 3 点疑虑存在。

记者落合信彦所著的《20 世纪最后的真相》(1980 年出版)里提到,他和纳粹余党的人有诸多的接触,所以知道了他们正致力制造 UFO。但是他所写的东西却有相当多的矛盾,假设他所写的并非捏造秘密武器,美国政府以这个来左右舆论。

而且,美国的 UFO 研究团体 GSW 的会长威廉史波汀(生于 1941 年)也主张,一部分的 UFO 是美军秘密武器的机密实验,为了隐藏这项实验,所以美国政府就利用 UFO 的新闻来制造骚动,避人耳目。

的确,对深知在核子大战爆发之际,他们无法保护国民的 50 年代至 60 年代的美国政府而言,塑造出一个更大的具威协性的敌人存在,来蒙骗国民,可以减轻沉重的政治压力。

虽然这个说法,可以解释其中一部分的 UFO,但是,从很久以前开始就不断有人看过飞碟了,而且目击地点甚至也包括了共产圈的国家,这又作何解释呢?

展开阅读全文

十种假说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 UFO,最大的问题是它的真面目到底如何?欧美的一些具代表性的 UFO 研究者聚集一堂,研读罗纳德史特利(生于 1946 年)编著的《UFO 大百科全书》(1980 年),负责《UFO》理论部分的是英国 UFO 研究家理查格林威尔(生于 1942 年)为了解 UFO 而列出两大假设来。

一是 UFO 为一般误认、且熟知的确认飞行物体(IFO),或是未知的自然现象的误认,非持有意图、智慧性的、具有一定形态的物体。而另一假设是, UFO 为具有意图、智慧型、非定式之物。

格林威尔还将后者的假设,分成 8 个主要的说法,且将各个说法的破绽和立论点加以清楚的解说。在此,将格林威尔所列的 8 项说法,再加上最近倍受瞩目的两个学说,总共 10 个“非定式”的假设加以介绍,并试着研究判断其可信度。

展开阅读全文

月球起源的几种假说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月球起源的几种假说

自古以来,月亮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太阳。晴朗的夜晚,皓月当空,令人生出无限的情思遐想,文人墨客更是赋予月亮许多的笔墨。北宋词人苏东坡《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和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中的“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都可称得上是脍炙人口的咏月佳句。

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中心与地球中心的平均距离只有38.44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半径的60倍,或相当于9次多环球旅行的行程。

月球的平均直径是347.8公里,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4。月球的面积是380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地球面积的1/14,比我们亚洲的面积略大一些。月球的体积是220亿立方公里,地球的体积几乎比它大49倍。月球的质量大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也就是7350亿亿吨。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及地球密度的60%,相比之下,月球不如地球瓷实。

天文学家对月球的位置、运动规律和物理性质作了周密的研究,随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又利用人造地球卫星、无线电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月球作了进一步的测量和考察,取得了大量更新、更丰富的资料。

尽管如此,对“月球起源”这个十分古老的问题,今天的天文学家仍然是众说纷纭和语焉不详。这也难怪,对生我们养我们的地球,人们研究了几个世纪,到现在不也照样对它的起源知之甚少吗?

月球是怎样形成的?撇开人类早期那些不着边际的神话,如果将18世纪以来的月球起源假说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即同源说、分裂说和俘获说。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DNA片段杂交假说和转基因技术

全文共 1199 字

+ 加入清单

基因工程中有着非常关键的的一个步骤,就是把外源dna插入载体分子以构建重组DNA。可见选择一种运载基因的载体作媒介物是必要的,因为每种生物都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外源DNA单独进人受体细胞时必将被破坏,这就好比过河时必须用到船一样。但是在培育转基因动物或植物时,很多科学家却把目光转向了把目的基因直接导入核基因组的方法。为什么目的基因可直接导入呢,中国学者周光宇提出的“DNA片段杂交假说”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解释。该假说认为: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后,经酶切和分解后形成的局部DNA分子,其在核苷酸序列上可能与受体DNA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并能粘附在母本DNA上,在复制时整合进去实现DNA的片段杂交。目前这一假说已被证实,并出现一些将目的基因直接导入受体细胞的分子育种新方法,下面重点介绍比较常见的的三种方法。

1,基因枪法

基因枪法又称生物弹法或微粒枪法、微粒轰击法,是依赖高速度的金属颗粒将外源基因引入活体细胞的一种转化技术。基因枪根据其加速装置可分为火药式、电动式和气动式。其中火药式基因枪的结构和一般军事上的枪十分相似,它主要由滑膛枪、真空轰击室和阻弹部件构成的,其操作的基本原理如下:火药爆炸产生的驱动力会推动塑料弹丸高速运动,当弹丸运动至弹膛里的金属板时,塑料弹丸的进入会被阻止,但塑料弹丸前端携带有目的基因的微弹却可以依靠惯性高速通过微孔,并击中紧贴金属板的靶细胞。因为微弹的体积非常细小,再加上射击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受到轰击的细胞仍能保持正常的生物活性。而微弹上的外源DNA也随之顺利导入靶细胞,并整合到核染色体上得到表达,实现基因的转化。基因枪法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基因导入技术,它以操作简单迅速、基因用量少、对靶细胞要求低等优点而备受科学工作者的青睐。

2,花粉通道法

花粉管通道法是一种利用植物的天然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受体细胞基因组中的转基因新技术。进行该项技术操作时,先要向子房注射DNA溶液,这样外源DNA就会沿着花粉萌发时形成的花粉管到达胚囊。因为胚囊中的卵细胞或受精卵尚未形成细胞壁,并且正在进行活跃的DNA复制和重组,所以极易将外源DNA片段整合进细胞核DNA中,以实现目的基因导入和表达。该方法简单易行,目前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来的。

3,显微注射法显微注射法是指在显微镜下,借助显微操作仪,将毛细玻璃管直接插入受精卵的雄原核中,并注入特定的外源基因,从而使外源基因嵌入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的一种转基因技术。该方法的优点是实验周期短,不需要载体,DNA序列都可直接导入原核内,其序列长度可达100Kb。。而缺点是进行该项技术操作需精密的仪器和丰富的经验,并且外源基因的整合易造成宿主基因组的插入突变,从而引起相应的性状改变,重则致死。世界上第一只转基因小鼠就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另外还成功培育了转基因绵羊、转基因猪等等,可见显微注射法是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