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张骞墓碑在哪(汇总20篇)

浏览

3419

文章

66

篇1:明孝陵朱元璋的墓碑上的“明”字为什么多一横?

全文共 148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有人看到了这个明孝陵朱元璋墓碑上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明孝陵的“明”字多一横,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为什么吧,有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别错过!

如果到南京旅游,明孝陵肯定是必须去的一个地方。作为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马秀英的合葬陵墓,它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被称赞为明清皇家第一陵。

在明孝陵中,有两座非常著名的石碑,一座是屹立在四方城的功德碑,高8.78米,它是朱棣所修建,上书九个大字: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另一座是屹立在朱元璋陵墓宝顶旁边的墓碑,上面刻有七个大字:此山眀太祖之墓,其中“明” 字的“日”字旁里面,多了一横。

很多人自然会很好奇,为什么同样的“明”字,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写法呢?尤其是为什么要特意在明字中多加一横呢?这里面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很多好事者不免各种猜测。

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康熙为防止大家继续思念大明,就大兴文字狱,严厉打击使用“明”字的人,搞得百姓们只好将“明”字中特意多加一横,以此来避讳“明”字。

这样久而久之,“眀”也就代表着明,所以后人在重修这座墓碑时,也就采用了“眀”字。

客观来说,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当年李世民当皇帝后,为避讳“世民”两字,百姓们也是将“世”字改成“卅”,“民”字改成“户”。现在很多唐朝文献古迹中都还存有这两个字,所以康熙这样做,也在情理之中。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康熙(又说乾隆)祭拜明孝陵时,故意这样写的,意思是讽刺大明朝“日月无光”。因为,“明”字本身所代表的是日月,现在在日的中间再添上一行,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隔断作用,让日月从此都无光。换句话说,就是从风水上让明朝再无复立之日。

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根据历史记载,康熙六次南巡,曾有五次亲自前往明孝陵祭拜;还有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到明孝陵祭拜,并且二人在祭拜时,都是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可谓优渥有加,他们的目的就是为收拢汉族百姓们的民心。

既然如此,康熙或乾隆搞出这么一出“日月无光”的东西出来,岂不是打自己的脸?那他们还需要费尽心思来祭拜明孝陵,来给朱元璋三跪九叩么?一方面不惜在明孝陵下跪来收拢人心,另一方面又各种贬低明朝,还特意搞出一个“阴险”的石碑,这是有病么?他们究竟想干嘛。

从这层意义上说,第二种说法明显就是不成立的;至于第一种说法,其实也不太准确,因为在康熙或乾隆年间留下的诸多文献古迹中,在提到明朝时,仍然都是用的“明”字,并没有特意去加这一横,所以所谓的文字狱避讳,也是值得推敲的。

最后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多一笔的“眀”字,属于“明”的异体字,两个字的意思完全一样,可以相互替代。对此,根据中国汉字的发展演变看,“明”字最初的写法是“朙”,其中“囧”是窗户的形状,象征月光通过窗户射入室内,达到照明的效果。

后来,汉字经过简化之后,就有了“明”和“眀”这两个字,都属于是“朙”的简化写法。

只不过,“明”字更多用在日常生活中,而“眀”字则多用于书法之中,尤其是一些名家在写书法时,都会特意选择用“眀”字,因为它写起来更顺手,也更有欣赏性。

比如,大书法家王献之的《洛神赋》贴中,明字便写成了“眀”;还有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九成宫醴泉铭》,也是将其中的明字便写成了“眀”。还有成都诸葛武侯祠中的牌匾:明良千古,这其中的明字,也是多家了一横。

甚至,我们在建国后,南京市政府所立的“明孝陵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其中的“明”字,也是选择用的多一横的“眀”。从这层意义上说,当时人们在书写“此山眀太祖之墓”时,选择用“眀”字,也在情理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张骞纪念馆张骞墓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纪念馆(张骞墓)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骞纪念馆位于距县城3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依托汉博望侯张骞之墓而建的人文景观。馆内林木荫翳,花草繁茂,随处可憩可游,有张骞遗冢、汉代石虎、双面石碑、仿汉阙楼、仿古大殿等景观。

张骞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呈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2007年被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墓地在县城西2.3公里处饶家营村,现为张骞纪念馆,属陕西省人民01956年公布的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

百姓缅怀张骞,赋予石虎以神话色彩:传说他们是张骞泛搓时所得天宫织女的一对支机石。解放前,这一对石虎一直是当地百姓祷病乞嗣求雨的神灵。

陵园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献殿内置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东西配殿为展室,分别推出“张骞生平伟绩”展览和具有鲜明陕南特色的民间艺术展览。阙式大门青砖筒瓦,古朴大方,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两汉宫阙的建筑特色。

1986年与1993年,两届“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里召开,大力弘扬张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今,城固每年举办一次张骞文化艺术节。

地址:城固县城郊电话:0916-7236064门票:6元

张骞(?~前114年),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城固县)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汉武帝时期,为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遂募使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应募。建元三年(前138),张骞率众一百余人向西域进发,西行途中,为匈奴人俘虏,拘禁十年之久,为匈奴人做苦工,牧羊、放马等。十年中,他精心保管使者节杖,牢记着使命。后乘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宛。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前明朱皇宗亲墓碑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前明朱皇宗亲墓碑为莱西市文物保护单位。

前明朱皇宗亲墓碑位于莱西市夏格庄镇张家疃村北50米,年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

2009.12.9,前明朱皇宗亲墓碑被公布为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疃村:张家疃村 政区、人口 (东经120°27′18″、北纬36°39′3″)位于镇驻地东南4.75公里处。明永乐二年(1404年),张姓由本县狼埠村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张家疃。居住姓氏仅张氏一姓,2001年有居民243户,834口人,2400亩耕地。 经济状况 以蔬菜种植与养殖业为主,2004年有蔬菜大棚150亩,一般种植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世民为何要亲自砸掉魏征的墓碑?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为何要砸毁魏征墓碑

李世民一直都在猜测魏征可能跟侯君集之间一直有联系,因此就开始心存不满,最终就决定砸掉墓碑,可以说这样的一个做法也会让人觉得有一些无奈。

魏徵这一辈子都没有求过李世民是一个为人正直的人,而且非常的有标准。历史上虽然说李世民曾经对他株连九族,可是当我们在分析之后会发现这个事情根本就不存在,但是李世民确实会有一些不满意,同样也会有一些处罚。李世民在看到对方去世之后,一开始也会觉得有些震惊,心里会有一些难过,因此马上就选择编写墓碑。

魏征可没有想到一直都在不停的拿自身的记录,然后去找李世民,这也能够表现出爱慕虚荣的一个性格,李世民在知道之后自然就会觉得非常的生气。因为多次找到李世民,李世民也会觉得这可能就已经触犯自己的忌讳,李世民会觉得没有办法接受自己,会有着远大的理想,有着不一样的爱好,可是对方却一天到晚干预自己,因此最终就决定选择砸掉墓碑。

侯君集以造反罪被论罪,其实只要侯君集有关的这些人全部都会受到连累。魏征在此之前也曾经向自己推荐过侯君集,因此这就让李世民觉得非常的生气。李世民也会猜测,很可能两个人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关系,否则的话为什么要给自己推荐呢?李世民本身就是一个怀疑性非常重的人,因此马上就选择做出了一些处理,可以说侯军集的背叛这是事实,但是其余的这些人根本就不是事实,这所有的一切可能都会让人觉得有一些无奈吧。但历史本身就是如此,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好的作用,即便之前可能备受大家的关注,可是后期结果也会让人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董神甫墓碑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神甫墓碑为揭西县文物保护单位。

董神甫墓碑 位于揭西县西北隅大北山里的上山仔村旁山岗上。是19世纪80年代法国神甫董中和捐资兴建的西式教堂。

教堂坐北向南,建在一个坡度很陡的山腰上,台基高11米、纵深19.5米、宽55米,全部以花岗岩石条围砌,组成三层平台,互相贯通,使教堂显得更加雄伟壮观。从台基左下开始建石阶扶栏向右弯绕而上,总长60~70米。

教堂主体是两层钢筋水泥结构楼房,高7.3米、宽12米、深25米。钟楼建在最高楼面上,高5.5米。教堂右侧建神甫楼一座,为两层钢筋水泥结构楼房,高7.3米、宽17.5米、深28.2米。左侧是香山小学,也是两层楼房。三座建筑物组成一体,总宽55米,从台基至钟楼顶,通高24米,庞伟巍峨。

教堂后面山坡上有神甫墓两座,碑文为:

(一)董神甫墓碑文:

董中和神父圣名恩利格,法籍,生于1853年,1878年7月21日晋铎,同年来中国传教,在广东揭阳大洋(今揭西县大洋乡)学习中文一年,先后在五华县黄沙径,北斗寨、蔡洞、长布及我县上山等地传教59年。于1939年在河婆洛田坝逝世,享年84岁。

(二)王神父墓碑文:

王神父圣名若瑟,讳荣泽,江苏省上海县人。生于耶苏降生1855年,于1885年在广东升铎德,后到陆丰、长乐两县传教19年。终于1904年,即大清光绪三十一年。”

上山仔天主堂主体完好,1984年重新修缮。

1990年揭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西王母为什么会有墓碑?西王母真的存在吗?

全文共 1742 字

+ 加入清单

西王母自然是神话中的一个人物,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一个神话人物自然都是虚构出来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怎么可能有墓碑呢?而且她在神话中是神仙,神仙不老不死的,就算真的存在也不应该有墓碑啊?这个西王母的墓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会发现一个虚构人物的墓碑?难道历史上真的有西王母吗?

2013年,在湖北武穴匡山头陀寺附近,考古专家发现一座“蛮夷风格”的古墓。由于年代久远古墓破损严重,加之频频遭遇盗墓贼光顾,所以考古专家决定抢救性挖掘。

令人意外的是,考古出土的文物不多,但最有价值的墓志铭上,显眼的“西王母”三个字却令人费解:难道墓主是神话中的西王母?

所谓西王母,就是大家熟知的王母娘娘,是中国神话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厉的长生女神,上古神话中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最早出现于《山海经》中。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在此之后,西王母逐渐被神话,最终成为道教中的女仙之首,盘古之女,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西游记》中的王母娘娘,就是掌管生长不死神药的蟠桃园。在历史上,秦皇汉武都曾向西王母求取不死神药,只是未能如愿。

然而,如此一个长生女神,为何会有墓地,而且西王母一直居于昆仑山,为何墓地却在湖北?原来,这一墓碑背后隐藏着一段真实历史,与突厥、隋朝有关。

540年,突厥开始崛起,很快就一统北方大草原。581年,杨坚建立了隋朝,但却要面对强大的突厥威胁。583年,杨坚用计分化离间突厥,导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

为了拉拢西突厥,587年杨坚采用和亲之策,将向夫人嫁给了西突厥泥利可汗,最后生下一个儿子达曼。泥利死后,达曼继位为泥撅处罗可汗,向夫人就被尊为西王母。因此,“西王母”也可以被解读为:西边一个大王的母亲。那么,这个西王母是西突厥王的母亲,为何不葬于西域或大草原上,而葬于湖北?

600年,向夫人到隋朝京城朝觐,却不料突然内乱,于是留在京师鸿胪寺居住。608年,隋炀帝执政时期,向夫人以西王母的身份帮助隋朝招降了西突厥,但向夫人再也没有回西突厥,而是一直留在隋朝京城直到死亡。

向夫人去世之后,隋炀帝命人仿制突厥墓制,将她安葬在了故乡湖北武穴。因此,这就解释了湖北这座古墓,为何具有“蛮夷风格”,而且墓志铭上会隆重的写上“西王母”这三个大字。

值得一提的是,从史书记载来看,“西王母”至少有过三位。

一,《穆天子传》中,西周周穆王西征昆仑时亲自见过西王母。排除不靠谱的神话传说,周穆王见到的西王母,应该是一部落女首领。《竹书纪年》中,西王母就是一雍容的女帝王。

二,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是一个不死女神,女神中的大姐大,这是流传最广、最为人知的版本。道教兴起之后的古代神话小说中,西王母几乎必不可少的神仙。

三,向夫人的角色,被大汗尊为西王母,本质就是西边一个大王的母亲。

道教典籍上“王母娘娘”与玉帝并非夫妻,“王母娘娘”其实是与东华帝君——“东王公”,所对应的“西王母”,二者分别是男女仙的领袖,这也符合道家阴阳相合的观念。

不过西王母不仅是在到家典籍、神话传说中出现,甚至在道家尚未出现,“天庭传说”系统还没建立之前就有了她的相关记载。

目前公认关于“西王母”的明确最早记载是在《山海经—西次三经》——“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厉及五残”。以及关于西王母国的记载——“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道授书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再早的就要追溯到商甲骨的“西母”,但争议比较大。

长着人形,却虎齿豹尾,头发蓬乱,还带着羽冠…活脱脱一半兽人啊。当然从另一角度说,长得越有个性,就代表人物越是不凡。虎豹等等都是猛兽的样貌,以此来表现描写对象的权力也无不可。

西周的历史典籍《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再次出现。“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姜百乃膜拜而受。”

这一次,西王母不在如山海经中那样怪诞,反倒是非常的“写实”,将周天子与西王母会晤的时间地点经过的详细的记录下来。不得不让人相信西王母的存在。

现阶段,对“西王母”最“合理”的解释是一支平行与商周文化圈发展的部族,部族仍保有母系社会的传统,而部族的最高领袖,被称为“王母”。

值得一提的是与《穆天子传》一同出土的《竹书纪年》中还有着关于夏商之前历史的记载,“尧舜禹”的“禅让”远非想象的那么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清明节上坟如何擦墓碑?清明节扫墓怎么清理墓碑?

全文共 901 字

+ 加入清单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去墓地祭奠去世的亲人。不少人困惑,清明节扫墓怎么清理墓碑?关于,清明节上坟如何擦墓碑?清明节扫墓怎么清理墓碑?本网小编来为您一一解答!

清明节上坟如何擦墓碑

清明节上坟擦墓碑时,需带着四样东西,干净的水,干净的布,新买的细红绸,没用过的扫帚。到墓碑前先鞠躬,然后用手将墓碑上面的旧红绸解下来,再用扫帚将墓碑自上而下的扫一下,将浮土扫干净,之后用水冲洗一下墓碑,最后用布整个擦一遍,在擦的时候一边擦一边念“***,我们过来看你了”,完成后摆贡品,再行祭祀礼。

清明节扫墓怎么清理墓碑

清明节扫墓可以用钱纸清扫墓碑。清明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清明祭祀很重要。在中国或者说在华人眼里,祭祖是和孝道绑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清明拜山指的是扫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北方通称为扫墓或上坟。

清明扫墓的时不能做的事

1、不能在黄昏时或之后扫墓,最好是清晨和上午,要把时间多选在下午3点前完成为好。

2、不能给坟墓照相。不利家运,也容易做鬼梦。

3、不能在坟墓周围的大树下照相。民间有这样容易带鬼回家的说法。

4、不能在坟墓上大小便,不管该坟墓是否破败。这种行为往往会引来疾病,甚至更不好的事。

5、扫墓的时候当肃穆严肃,不打闹嬉戏,更不可有侮辱的言辞行为。

6、不对他人的坟墓进行不友善的点评。

7、不可在墓区过度亲热,甚至房事(车震)。

8、不要对自己或他人的扫墓过程进行拍照录像,此为大不敬。

9、不可用別人的桶、盆来烧自家的纸钱

10、未完成扫墓之前,不可吃食、抽烟,但可飲水

清明节扫墓时该做的事情

1、扫墓祭拜顺序应该是修整—坟头压纸—点香烛—放供品—敬酒或敬茶—烧纸钱—拜礼—放鞭炮-撤供品。

2、坟头若冒少许淡淡轻烟,切不可掩盖封闭,表示祖先庇佑好事来到

3、墓穴潮湿主是非常严重不利的风水,扫墓时可多观察下。

4、祖先的坟墓必须能够正确地清理杂草,添加一些好土好花。消除碎片,做好后墓碑上的清洁。

5、扫墓时如果发现墓碑破损,或坟墓上有植物长出,应立即修补和清理出土的植物,尤其不能让植物长成树木,否则,将对生者造成严重损害!

6、传统民俗中如果是迁坟或者要动阴宅风水的话,一般只可以清明节才可以动坟这类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是什么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139年,张骞在胡人甘父的带领下,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出发,一路向西去。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骑兵,全部被抓获。关了十年后,张骞找到机会逃出匈奴,经过一番磨难后终于到达大月氏。但此时的大月氏国家安稳,不愿意与匈奴开战。张骞在此停留了一年多也没能说服大月氏,只好离开回到了长安。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接受了张骞提出的联合乌孙东返抗击匈奴的建议,第二次派遣他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着丰厚的物资到乌孙游说,但是没能成功。随后,张骞又派遣副使去大宛、月氏、大夏等国交流。公元前115年,张骞随乌孙使者一同返回长安,从此,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逐渐密切。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首位女皇帝武则天死后,为何其墓碑上不刻一字?

全文共 993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唐朝这段精彩的历史,若论我们不得不提的人物,唐代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必有一席之地。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正统女皇帝,可是开创了女性称帝的先河,要知道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子成功登基称帝是一件何等不易的事。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武则天死后,其墓碑上不刻一字,她为自己立了一座“无字碑”,这又是为何呢?

公元705年11月,中国历史上执政21年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了。

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后人所加的文字,也斑驳若离,若明若暗,模煳不清。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聚讼纷纭。纵观诸说,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武则天自知自己执政中,篡权改制,滥杀无辜,荒淫无道,罪孽深重,无功可记,无德可载,与其贻笑后世,不如一字不镌。

(2)武则天自认为她在位时,扶植寒弱,打击豪门,发展科举,奖励农桑,继贞观之治,启开元全盛,政绩蜚然,彪炳史册,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

(3)武则天一生聪颖机警,常作惊人之举,立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

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有岑仲勉、吕思勉等隋唐史专家。他们根据宋代着名学者朱熹的《通鉴纲目》和欧阳修的《新唐书》等史籍,认为武则天“即使撇去私德不论,总观其在位廿一年实际,无丝毫政绩可记”。

持第二种说法的学者如范文澜、翦伯赞等,他们援引的史料大致有唐代政论家陆贽的《翰苑集》、南宋史学家洪迈的《容斋随笔》、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的《续焚书》。

武则天是个聪明人 无字碑立得聪明

持第三种说法的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的从解放后乾陵发掘的文物中,考证究源。1960年,学术界围绕着郭沫若同志新编历史剧《武则天》展开了争鸣讨论。

这些学者指出:“从唐中宗起,陆贽、李绛,宋洪迈、清赵翼等人都很尊重武则天,对她评价很高。”

认为,唐太宗打下的盛唐基础,建立了规模,而“武则天则巩固和发展了这一基础,没有武则天起作用的五十年,也就没有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武则天对唐朝的历史和祖国的历史都起了作用,是应该肯定的,但也不能以偏概全,武则天的错误也是严重的,尤其是其统治后期,朝政腐败,新贵形成,对历史的前进起了阻碍的作用”。

由于功过相掺,这些学者认为,“武则天是个聪明人,立无字碑立得聪明,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什么地方?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汉中

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汉中。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汉中。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被誉为“汉人老家”。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自古就被赞誉为“鱼米之乡”,也是有名的“天府之国”。汉中有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汉中被称为熊猫故里;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

汉中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10月,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他把他的一生,用一道代数题刻在了墓碑上

全文共 825 字

+ 加入清单

姓名:丢番图

简介:丢番图(公元246-330年)丢番图是古希腊亚历山大晚期一位重要的学者和数学家,他对算术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完全脱离了几何形式,在希腊数学中独树一帜。

俗话说:代数方法比几何演绎更适合解决问题,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独创性和独创性。

丢番图是古希腊亚历山大晚期的一位重要学者和数学家。他的一生大约在公元246-330年。他是代数的创始人之一。他对算术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完全脱离几何形式,在希腊数学中独树一帜。

人们对丢番图的生活和事迹知之甚少,只有他的一些故事可以从枯黄的古希腊诗歌中了解到。丢番图的《希腊诗选》中有46首与代数有关的短诗,每首都能反映一个代数问题。

在亚历山大时代,丢番图在推动代数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对后来的数论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丢番图

说到丢番图,人们不得不提到他的墓志铭。许多普通的墓志铭总是写下生命的年龄和时间,生命的名称和概要,而丢番图的墓志铭则是标新立异。他用代数问题写了一篇经典的墓志铭。

“埋在坟墓里的是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他忠实地记录了路上的经历;

上帝给了六分之一的童年。

又过了12/1,脸颊开始长出胡须。

第七,点燃结婚蜡烛;

五年后,上帝生了一个儿子。

可怜的晚生孩子,只有他父亲一半大,走进了冰冷的坟墓。

悲伤只能通过研究数论来弥补。又过了四年,他也完成了他的人生旅程。

终于告别了数学,离开了人世。"

丢番图用一道代数题简要总结了他一生的经历,并将这道数学题刻在了墓碑上。他可能希望通过墓志铭激发更多人喜欢数学。丢番图活了多久?让我们回答它!

首先,如果丢番图的寿命是X,则可以得到方程1/6X+1/12X+1/7X+5+1/2X+4=X。然后通过计算,得到X=84。丢番图活了84岁。父亲去世时,丢番图38岁,儿子去世时,他80岁。

丢番图一生都在研究代数问题。他认为代数方法比几何的演绎陈述更适合于解决问题,而且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高度独创性和独创性在希腊数学中是独一无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老墓碑

全文共 2230 字

+ 加入清单

在一个小乡镇里,有一个人自己拥有一幢房子。有一天晚上,他全家的人围坐在一起。这正是人们所常说的“夜长”的季节。这种时刻既温暖,又舒适。灯亮了;长长的窗帘拉下来了。窗子上摆着许多花盆;外面是一片美丽的月光。不过他们并不是在谈论这件事。他们是在谈论着一块古老的大石头。这块石头躺在院子里、紧靠着厨房门旁边。

女佣人常常把擦过了的铜制的用具放在上面晒;孩子们也喜欢在上面玩耍。事实上它是一个古老的墓碑

“是的,”房子的主人说,“我相信它是从那个拆除了的老修道院搬来的。人们把里面的宣讲台、纪念牌和墓碑全都卖了!我去世了的父亲买了好几块墓石,每块都打断了,当做铺道石用,不过这块墓石留下来了,一直躺在院子那儿没有动。”

“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块墓石,”最大的一个孩子说,“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它上面刻得有一个滴漏①和一个安琪儿的片断。不过它上面的字差不多全都模糊了,只剩下卜列本这个名字和后边的一个大字母S,以及离此更远一点的‘玛尔塔’!此外什么东西也看不见了。只有在下了雨,或者当我们把它洗净了以后,我们才能看得清楚。”

①这是古代一种最原始的钟。它是由上下两个玻璃球作成的,由一个小颈联在一起。上面的球装满沙子或水银,通过这小颈流到下面的一个球里去。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一般是一小时。时刻就以这流尽的过程为单位计算。古代教堂里常用这种钟。

“天哪,这就是卜列本·斯万尼和他妻子的墓石!”一个老人插进来说。他是那么老,简直可以作为这所房子里所有人的祖父。“是的,他们是最后埋在这个老修道院墓地里的一对夫妇。他们从我小时起就是一对老好人。大家都认识他们,大家都喜欢他们。他们是这小城里的一对元老。大家都说他们所有的金子一个桶也装不完。但是他们穿的衣服却非常朴素,总是粗料子做的;不过他们的桌布、被单等总是雪白的。他们——卜列本和玛尔塔——是一对可爱的夫妇!当他们坐在屋子面前那个很高的石台阶上的一条凳子上时,老菩提树就把枝子罩在他们头上;他们和善地、温柔地对你点着头——这使你感到愉快。他们对穷人非常好,给他们饭吃,给他们衣服穿。他们的慈善行为充分地表示出他们的善意和基督精神。

“太太先去世!那一天我记得清清楚楚。我那时是一个很小的孩子,跟着爸爸一起到老卜列本家里去,那时她刚刚合上眼睛,这老头儿非常难过,哭得像一个小孩子。她的尸体还放在睡房里,离我们现在坐的这地方不远。他那时对我的爸爸和几个邻人说,他此后将会多么孤独,她曾经多么好,他们曾经怎样在一起生活了多少年,他们是怎样先认识的,然后又怎样相爱起来。我已经说过,我那时很小,只能站在旁边听。我听到这老人讲话,我也注意到,当他一讲起他们的订婚经过、她是怎样的美丽、他怎样找出许多天真的托词去会见她的时候,他就活泼起来,他的双颊就渐渐红润起来;这时我就感到非常惊奇。于是他就谈起他结婚的那个日子;他的眼睛这时也发出闪光来。他似乎又回到那个快乐的年代里去了。但是她——一个老女人——却躺在隔壁房间里,死去了。他自己也是一个老头儿,谈论着过去那些充满了希望的日子!是的,是的,世事就是这样!

“那时候我还不过是一个小孩子,不过现在我也老了,老了——像卜列本·斯万尼一样。时间过去了,一切事情都改变了!我记得她入葬那天的情景:卜列本·斯万尼紧跟在棺材后边。好几年以前,这对夫妇就准备好了他们的墓碑,在那上面刻好了他们的名字和碑文——只是没有填上死的年月。在一天晚间,这墓碑被抬到教堂的墓地里去,放在坟上。一年以后,它又被揭开了,老卜列本又在他妻子的身边躺下去了。

“他们不像人们所想象的和所讲的那样,身后并没有留下许多钱财。剩下的一点东西都送给了远房亲戚——直到那时人们才知道有这些亲戚。那座木房子——和它的台阶顶上菩提树下的一条凳子——已经被市政府拆除了,因为它太腐朽,不能再让它存留下去,后来那个修道院也遭受到同样的命运:那个墓地也铲平了,卜列本和玛尔塔的墓碑,像别的墓碑一样,也卖给任何愿意买它的人了。现在事又凑巧,这块墓石居然没有被打碎,给人用掉;它却仍然躺在这院子里,作为女佣人放厨房用具和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在卜列本和他的妻子安息的地上现在铺出了一条街道。谁也不再记起他们了。”

讲这故事的老人悲哀地摇摇头。

“被遗忘了!一切东西都会被遗忘了!”他说。

于是他们在这房间里谈起别的事情来。不过那个最小的孩子——那个有一双严肃的大眼睛的孩子——爬到窗帘后边的一个椅子上去,朝院子里眺望。月光明朗地正照在这块大墓石上——对他说来。这一直是一块空洞和单调的石头。不过它现在躺在那儿像一整部历史中的一页。这孩子所听到的关于老卜列本和他的妻子的故事似乎就写在它上面。他望了望它,然后又望了望那个洁白的月亮,那个明朗高阔的天空。这很像造物主的面孔,向这整个的世界微笑。

“被遗忘了!一切东西都会被遗忘了!”这是房间里的人所说的一句话。这时候,有一个看不见的安琪儿飞进来,吻了这孩子的前额,同时低声地对他说:“好好地保管着这颗藏在你身体内的种子吧,一直到它成熟的时候!通过你,我的孩子,那块老墓石上模糊的碑文,它的每个字,将会射出金光,传到后代!那对老年夫妇将会手挽着手,又在古老的街上走过,微笑着,现出他们新鲜和健康的面孔,在菩提树下,在那个高台阶上的凳子上坐着,对过往的人点头——不论是贫或是富。从这时开始,这颗种子,到了适当的时候,将会成熟,开出花来,成为一首诗。美的和善的东西是永远不会给遗忘的;它在传说和歌谣中将会获得永恒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墓碑十字线是什么意思?墓碑十字线出现在底部代表什么?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墓碑十字线比较独特,当开盘价和收盘价都位于当日的最低点时,就形成了一根墓碑十字线。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墓碑十字线出现在底部代表什么?

下降插入线是什么意思?下降插入线k线图

一、墓碑十字线是什么意思?

墓碑十字线也称为“灵位十字线”,是一种特别的十字线,在一段行情的高位,突然有一天开盘后股价急剧拉升,但很快多方败下阵来,股价跌回开盘价附近。

形态要点:

1.上影线越长,形成短期高点的概率越到。

2.墓碑十字线几乎没有下影线。

二、墓碑十字线出现在底部代表什么?

墓碑十字线出现的位置不同,其意义也大不一样。上升趋势中出现的“墓碑十字”,表示多方已经受阻,空方可能卷土重来,且上影线越长,“墓碑十字”所代表的意义越偏空。第二种常常出现在股价爆跌过程中的跌停板位置,股价以跌停板开盘之后,盘中杀入大量买盘将跌停板打开,最后又重新收于跌停板,这种情形意味着跌势开始受阻,它通常伴随着成交量的急剧放大、高换手率、多方开始反扑,但收盘价的下回意味着跌势还没有结束,股价仍将继续下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傅氏墓碑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傅氏墓碑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傅氏墓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黄连居委基尾石龟一巷。由“傅氏先茔之记”碑和谕祭碑组成,是为傅容父母合葬之墓而立。坐南向北。“傅氏先茔之记”碑立于明代弘治四年(1491)岁次辛亥腊月(十二月)良旦。高为2.1米,宽为1.16米,正文1257字。碑上双龙夹额,边饰云纹,正中篆刻“傅氏先茔之记”。碑文为礼部尙书邱濬撰文,工部右侍郎谢宇书丹,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讲学士李东阳篆额。碑背后有傅氏祖业田地记载。谕祭碑是明正德元年(1506),广东布政使司左参政翁健之代表皇帝,向傅容父母坟祭奠而立。额宽1.04米,长1.88米,全文共495个字,剥蚀去5字。碑顶双龙夹额,底座是一只赑屃,承托全碑。碑额,“谕祭”二字模糊。傅氏墓碑在咸丰《顺德县志》有明确记载,与广孝桥、广孝桥碑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006年10月25日,傅氏墓碑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顺德博物馆

黄连社区:黄连社区:黄连居委会位于勒流街道东北部,距离街道办事处3公里、大良8公里,东北部毗邻江义、伦教羊额,北部毗邻稔海。辖地面积3.65平方公里,地势平坦、肥沃,水陆交通方便,常住人口2738户共8550人(其中农民、居民各站50%),流动人口16923人,出租屋1729间,设有六个股份社。黄连社区居民委员会是街道先进党总支部、安全文明小区、市文明管理示范单位、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张骞是哪里人 张骞是哪里的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汉中郡城固人,在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

汉武帝即位时,张骞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从公元前139年至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石榴等物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使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河西走廊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张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为中国汉代昌盛和后世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武则天墓碑上共有几个字 武则天无字碑为什么没有字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武则天碑文上并没有文字,是著名的无字碑文,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位女皇帝,虽然她的碑文上没有字,但是所有的字却已经刻在了世人的心里,刻在了历史里。

武则天墓碑上为什么没有字?

武则天墓碑上没有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德大说”,是武则天认为自己以女子称帝,“功高德大”,难以用文字表达,故仅立白碑;二是“遗言说”,是说武则天临终前遗言:“己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故不铭一字。

武则天生平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zhào)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封昭仪,在“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上元元年(674年)加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参预朝政。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十六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张成墓碑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张成墓碑为菏泽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成墓碑

立于成武县南鲁集镇白海村南张氏先茔墓地内,东侧五米立有翁仲,翁仲南有神道和石质林门。张成为元代亚中大夫两淮都转运盐使张孜的父亲,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去世,葬于成武小房里,墓碑立于元代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三月,碑文由翰林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国史元明善撰文,资善大夫御史中丞王毅篆额,元代著名书法家、集贤学士资德大夫赵孟頫书丹。被世人称之为“三绝”碑,一向被世人所珍,历代常有人毡拓。该碑青石质,高440厘米,宽120厘米,厚44厘米,螭首龟趺,制式宏伟,碑文22行,满行60字。龟趺大部已被淤埋地下,碑文除部分被人为破坏外,大部完好,可通读。该碑楷书,字体端丽舒朗,潇洒有致,字体运笔稳重,出神入化,结构严谨,韵致古雅,是不可多得的赵孟頫代表作之一。1981年,山东省文物局拨专款修建碑楼,198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张成墓碑又被菏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徽县吴玠墓及墓碑

全文共 546 字

+ 加入清单

徽县吴玠墓及墓碑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玠墓景区

徽县城关东北隅横翠一山,古曰钟楼山,今呼吴山。山上翠柏遮天,自然环境幽静,自成人们游览之地。宋故将军吴阶之墓及“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碑”就座落存这里。

吴山原有墓葬封土壕两座。一座已没有了墓葬痕迹:另一座在碑之正东约九米处,状呈园形,高1.4米。底径9.3米,底部用石块筑起约40厘米。

“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碑”座东朝西,高2.96米,宽I.53米,厚0.3l米碑额下面纂刻“宋故开府吴忠烈墓志铭”十个大字,正文楷书共二十行,每行七十余字,大部已剥落不可辩。据碑文自叙:“吴玠卒归葬于德顺军水洛城北原先荣之地”,又《甘肃新通志》和《静宁县志》载:玠墓在宁州南一百二十里水落城北塬。此述与实际十门悖,当时(绍兴九年三月)宋金和议初成,六月玠卒,原准备归葬故乡就刻了墓碑。但八月金人失盟,次年四月大举入寇。因此,吴阶末及归葬故乡而葬天河池。至于《静宁县志》的记载,只是抄袭碑文原有归葬故乡之意而已。

解放初,墓区建筑毁坏殆尽,仅存封土堆和墓碑,碑亦倾斜,无人管理。一九六三年二月十一日,巾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整个吴山及山上古柏皆在保护之列。一九七八年将墓碑复正,并建碑亭,加强了保护。1985年,由省文物局拔专款对碑亭进行了重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什么地方?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汉中

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汉中。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为汉中平原。

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汉中。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被誉为“汉人老家”。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自古就被赞誉为“鱼米之乡”,也是有名的“天府之国”。汉中有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汉中被称为熊猫故里;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

汉中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10月,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田寿墓碑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田寿墓碑为东昌府区文物保护单位。

田寿墓碑年代为明,位于梁水镇镇田园村。

2018年,田寿墓碑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水镇:梁水镇位于聊城西北部,历史上一直为为鲁西重镇,现为聊城市东昌府区辖中心镇,是聊、茌、临、冠四县(市)交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也是鲁西地区正在蓬勃兴起的一座新兴城镇。全镇共108个村,总人口6.7 万人,总面积1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6万亩)。200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 3800元。 交通便利,服务设施齐全。京九铁路、聊临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