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张骞

张骞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张骞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张骞问题。

分享

浏览

5218

文章

21

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是什么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139年,张骞在胡人甘父的带领下,率领一百多人从陇西出发,一路向西去。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骑兵,全部被抓获。关了十年后,张骞找到机会逃出匈奴,经过一番磨难后终于到达大月氏。但此时的大月氏国家安稳,不愿意与匈奴开战。张骞在此停留了一年多也没能说服大月氏,只好离开回到了长安。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接受了张骞提出的联合乌孙东返抗击匈奴的建议,第二次派遣他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着丰厚的物资到乌孙游说,但是没能成功。随后,张骞又派遣副使去大宛、月氏、大夏等国交流。公元前115年,张骞随乌孙使者一同返回长安,从此,汉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逐渐密切。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被匈奴人俘虎后咋啦多年初心未变

全文共 358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匈奴人俘虏后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大家肯定都听说过,也就是在出使西域的路上,张骞曾被匈奴抓住并且囚禁了十多年,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张骞是怎么样过来的呢。

起先,张骞并不是朝廷的官员,但是一心想要报国,那时候,匈奴一直是汉朝边境上的一颗毒瘤,所以汉朝一直想要除掉匈奴,但是实力不够,后来听说西方有一个国家叫做大月氏,所以想要联合大月氏一同夹击匈奴,于是便在民间贴榜找人前往西域。

这时候的张骞就报名前往了,前往西域的途中是一定会经过匈奴的,果不其然,张骞在匈奴的地盘被抓住了,知道他要前往西域,匈奴人并没有杀他,反而是给他娶妻生子,想要磨掉他的意志,就这样过了十多年,没想到张骞一直没有放弃,终于逃了出来。

之后也是成功的前往了西域,虽然大月氏并没有要攻打匈奴的打算,但是张骞也是摸清楚了西域的地形走势,也算是大功一件了。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是哪里人,后人对张赛的评价是怎样的?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1、张骞是什么人?

张骞,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人,就是现在的陕西汉中城固县人。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也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2、张赛在历史上有什么成就?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就是现在的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罗马,从而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为汉代昌盛和后世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3、张骞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张骞精神品质上的优点有这么几点,第一,张骞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出使西域,不仅道路困难重重,丧命的几率真的很大,但是张骞毅然决然的前去大月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第二,张骞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众所周知,他被匈奴抓住当了十年的俘虏。匈奴为了拉拢张骞,为他娶妻生子,即使是这样,十年之久仍未改变张骞的大汉之节,在一次匈奴看管松懈之时,他与甘父等人逃了出去,继续前往十年前心中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大月氏。第三,张骞还是个重信义的人,他对各国使者的礼仪之风赢得了西方各国的爱戴,张骞的名声响彻一时。

4、后人对张赛的评价是怎样的?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东方的哥伦布”。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墓在哪里

全文共 266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大家都熟知,是我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同时也是丝绸之路开辟者。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由此诞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他自己也被后人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汉武帝元鼎三年也就是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现今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博望镇饶家营村。

民国时期,当时的西南联大历史系对张骞墓进行了初步发掘,凭借封泥、碑石、汉代石雕等文物,确认为汉博望侯张骞之墓。张骞墓坐北朝南,成覆斗形,并且张骞墓自汉代以来,历代文献均有著录,沿革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是哪里人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张骞是汉中郡城固(现在的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的博望村。

张骞是中国汉代的一个使臣,正是因为他,才开通了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让当时的中国了解到了世界,那么张骞究竟是哪里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2

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 。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3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汉后,向汉武帝报告了自己出使过程中所了解到的情况。在此以前,汉代的君臣还根本不知道,在中国的西南方有一个身毒国的存在。正是由于张骞的报告和记述,汉庭才了解到华夏的外部世界。

4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东方的哥伦布”。张骞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同时,也通过他的外交实践,第一次张扬起国与国之间平等、诚信交往的外交理念。

5

张骞墓位于张骞纪念馆中。张骞纪念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为纪念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而建,位于陕西城固县城以西三千米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

展开阅读全文

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什么地方?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汉中

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汉中。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为汉中平原。

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汉中。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被誉为“汉人老家”。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自古就被赞誉为“鱼米之乡”,也是有名的“天府之国”。汉中有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汉中被称为熊猫故里;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

汉中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10月,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什么地方?

全文共 460 字

+ 加入清单

汉中

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汉中。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汉中。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之一,被誉为“汉人老家”。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自古就被赞誉为“鱼米之乡”,也是有名的“天府之国”。汉中有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汉中被称为熊猫故里;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

汉中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10月,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西汉著名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是哪里人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著名外交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是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张骞,字子文,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西汉张骞是哪里人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是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他是西汉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是指汉武帝时期,汉朝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的历史事件。

西汉建国时,北方即面临匈奴威胁。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历经磨难抵达大月氏。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张骞回到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出使影响: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西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自此畅通无阻。这条通道,就是后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把西汉同中亚许多国家联系起来,促进了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的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墓位于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城以西三千米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张骞墓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辟者张骞的墓葬。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卒后,归葬于故里陕西城固博望镇。

张骞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对张骞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博望造铭封泥一枚,加之墓前碑石、汉代石雕等文物,确认为汉博望侯张骞之墓。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大汉帝都长安出发,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国人通过这条通道向西域和中亚等国出售丝绸、茶叶、漆器和其他产品,同时从欧洲、西亚和中亚引进宝石、玻璃器等产品。张骞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是陕西哪块的,你知道了吗?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的人,是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西汉建元二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要出使西域的原因

全文共 841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出使西域,指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张骞在西域有威信,后来汉所遣使者多称博望侯以取信于诸国。张骞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要出使西域的原因

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委派张骞为特使,率一百多人的使团出使西域。但是,张骞的使团出了阳关不久,便被匈奴抓了起来。张骞被关押了十年之久,他终于逃了出去,到达了大月氏国。可是,大月氏已不想再与匈奴作战了。 张骞只得再从大月氏国来到大夏国 (今阿富汗) 。从大夏返回时, 张骞从昆仑山北麓穿越新疆、甘肃, 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 却打通了一条通往西域的通商之路。 汉武帝对此十分高兴,封他为 “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张骞又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开拓的从长安到西域各国的通商之路也成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要道,人们将它称做“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对付匈奴,汉武帝委派张骞为特使,率一百多人的使团出使西域。但是,张骞的使团出了阳关不久,便被匈奴抓了起来。张骞被关押了十年之久,他终于逃了出去,到达了大月氏国。可是,大月氏已不想再与匈奴作战了。 张骞只得再从大月氏国来到大夏国(今阿富汗)。

从大夏返回时, 张骞从昆仑山北麓穿越新疆、甘肃,终于回到了长安。 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 却打通了一条通往西域的通商之路。 汉武帝对此十分高兴,封他为 “博望侯” 。公元前119年,张骞又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开拓的从长安到西域各国的通商之路也成了联系东西方文化的要道,人们将它称做“丝绸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对张骞的历史评价

全文共 151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张骞出使西域等问题,很多人也都说了,张骞出使西域也还是很有故事的,都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给西汉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具体又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们可以仔细来分析说说吧,期待大家的加入哦!

确实没有单独列传,但是在《史记》中的大宛列传的前半部分,主要说的就是张骞的故事,张骞的作用是让大汉和周边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张骞出使西域,大家是清楚的,他被匈奴人关了十几年,大家也是清楚的,但在其他方面,大家是不太清楚的,大家的脑海里只知道他出使西域,被匈奴俘虏过,但他对大汉和西域各国之间建立友好关系,做出的贡献却是没有几个人清楚的。

1、出使月氏,智勇兼备

大宛是被张骞发现的,张骞是汉中人,汉武帝时担任过郎官。这个时候匈奴是大汉的心腹大患,汉武帝问匈奴那边投降过来的人,他们说月氏和匈奴有非常大的仇恨,因为匈奴人杀死了月氏的国王,并用他的头骨来作为饮酒的器皿,只是月氏苦于没有盟友一起去攻打匈奴,这个时候汉武帝正准备策划对匈奴人的战争,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便想物色一个人选替自己出使月氏共同对付匈奴。但是要到月氏就必须经过匈奴,因此汉武帝一直没有物色到合适的人选,这个人要智勇兼备,否则无法完成这么重要的使命。

2、身陷囹圄,不失臣洁

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诏,和原来在匈奴人那里当奴隶的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境,结果没走多远,就被匈奴人抓住了。匈奴人把张骞移交给了单于,单于说月氏在我们匈奴的北面,汉朝怎么能派遣使者去出使他们呢?如果我要派使者去出使南越的话,大汉天子也不会同意的吧。

于是单于把张骞在匈奴一扣就是十几年,在此期间,单于一直试图劝降张骞为己所用,张骞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气节,也不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期间张骞娶了一位匈奴的女子为妻,并生下了一个孩子,但是张骞一直没有丢失汉使的符节。

3、大宛月氏,安抚其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单于派来监视张骞的人变得越来越松懈,找准了机会张骞便逃了出来,他继续向北想完成自己未竟的使命。走了几十天他来到了大宛,大宛君主早就听说汉朝十分富有财物丰富,但苦于没有机会结交,张骞的突然到来,对他来说简直是莫大的惊喜,便询问张骞此行的目的。

张骞说我奉了大汉天子的命令,去出使月氏,半路上被匈奴人扣留,找了机会才得以脱身,如果您能派人做为向导帮助我找到月氏的话,我回到大汉,大汉天子一定会给您很多赏赐的。大宛君主相信了张骞的话,不过张骞说的是假话,因为很多年过去了,汉武帝可能连张骞是谁都不认识了,而且大汉的战略也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和调整。

大宛君主比较实诚,主要还是觊觎于大汉的财宝,便安排了向导和翻译把张骞送到了康居,然后从康居到达了月氏。月氏的国王确实被匈奴杀死了,不过现在太子已经继位,他征服了大夏,这里土地肥沃,生活安逸,月氏国王就把国都迁到了这里,由于和大汉的距离很远,月氏没有和大汉一起讨伐匈奴报仇的想法。

4、孤立匈奴,一箭双雕

张骞在这里活动了一年,从月氏到大夏都没有人明确表示愿意和大汉修好攻伐匈奴的意思,于是张骞便离开了这里,他沿着南山前进,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回到长安,但是很不幸他又被匈奴人抓住了。一年之后趁着匈奴内乱的时候,张骞和妻子才有机会逃回了大汉。

回到大汉之后,张骞把自己在外的所见所闻向汉武帝做了详细的汇报,并说如果大汉如果派使者带上礼物去出使这些国家,一定能让他们归附于天子,既可以弘扬大汉的国威,又可以孤立匈奴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汉武帝认同张骞的看法,于是安排了多名使者出使,不过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不过张骞因为在匈奴待了十几年,对于匈奴的情况十分了解,因此在后来讨伐匈奴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人们看到了卫青、霍去病的成功,但是也不能忽视了张骞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出使的大月氏是现在哪里?大月氏又有什么样的历史?

全文共 259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很多人都问了,这个张骞出使西域期间经过了大月氏,那么这个大月氏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呢?这个大月氏又有什么样的历史呢?这个问题也非常的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吧!

大月氏其实范围很广很广了,大月氏曾经居于祁连山与天山之间,即今甘肃西部至新疆东部一带。公元前174年前后(汉文帝初年),匈奴冒顿单于派右贤王领兵西征,击败月氏,迫其大部被迫逃至今伊犁河、楚河流域。公元前174~公元前161年间,匈奴老王单于协助乌孙西击月氏。月氏人再度西迁,越天山和帕米尔西部,至妫水,即阿姆河,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之间的界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大夏人(巴克特里亚人),最终定居下来。

西域古族--大月氏

大月氏,这个民族在《史记》、《汉书》中没有专门立传。但《史记》的《乌孙传》、《大宛传》、《张骞传》等传中保存了月氏早期历史的一些资料。月氏为游牧部落,“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月氏西迁后在中亚建立贵霜王朝,但我国史籍习惯上称之为月氏。

据文献记载,月氏族在商代就居于我国西北。我国的先秦文献提到过一些与月氏名称相近的居于西方的部落,例如《逸周书·王会解》中提到过“禺支”,《穆天子传》卷中提到过“禺知”。《管子·国蓄篇》称“玉起于禺氏”;《管子·轻重甲篇》则有“禺氏不朝,请以白璧为币乎。

……然后八千里之禺氏可得而朝也;……然后八千里之昆仑之虚可得而朝也”的记载。许多学者相信,这些名称都是后来大月氏的不同译名。《史记·大宛传》说月氏原居于敦煌、祁连之间,《后汉书·西羌传》也说属于大月氏别种的湟中月氏胡,旧时居于张掖、酒泉之地。

西汉初年中原有关月氏消息得之于匈奴降人和来自匈奴的使臣。武帝以后,有关这个民族的准确消息主要来自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的报告。张骞所提到的月氏故地敦煌、祁连均非汉语。敦煌应当与《山海经》中的“敦薨”为同名异译,可能是“吐火罗”(Tokhar)的音译,指今祁连山一带。

月氏西迁前应居于祁连山与天山之间,即今甘肃西部至新疆东部一带。

大月氏究竟是什么民族,史无明文。世界各国学者曾经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月氏部落的来历。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王朝以后被称为吐火罗人(Tokhar)。上个世纪末在新疆南部的焉耆和库车发现了一种以印度婆罗迷字拼写的不知名的语言。

经过学者们的研究发现这种语言不属于印欧语中的印度一伊朗语,而属于印欧语西支,操这种语言的人自己称之为吐火罗语。有些语言学家根据这一点,设想这种语言就是月氏人及其近亲部落的语言。

在公元前2世纪末的巴比伦史料记载中,提到过一个民族称为Guti,其主格形式为Gutium,他们从波斯西部的山区袭击巴比伦。

在汉谟拉比铭文中,也提到了巴比伦四邻的民族,其中有两个,一个称为Gutium,另一个称为Tukris。德国学者亨宁认为,这两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向东迁移,在我国西北地区定居下来,其中Guti人在河西,发展成月氏部落,而Tukri人则占据了今新疆南部的库车和焉耆,他们后来被称为吐火罗人。

汉初以前大月氏在河西地区的居地“祁连”这个名称,古人有明确解释。匈奴把天叫做祁连。“祁连”这个词就是后来的突厥语和蒙古语中的tengri(天)的音译,由此可推测月氏可能与这两个民族,尤其是操突厥语的民族有关。

语言学的研究为了解上古时代中亚草原民族迁移史提供了新途径,但单纯依靠语言学研究成果还不足以揭开谜底。

本世纪初以来,体质人类学家一直在对甘肃与新疆东部地区汉初以前古代墓葬中发现的人类骸骨进行分析,他们的工作使我们有可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本世纪20年代,西方学者步达生曾详细研究过安特生收集的史前时代甘肃沙井、寺洼、辛店、马厂诸文化和仰韶文化男女人类遗骸共84具,得出结论:甘肃史前居民具有典型的东方人种特征,其体质与现代华北人有许多相似性,新石器时代的甘肃史前居民与现代华北人更为接近。

甘肃史前居民的头骨与西康人也较为接近,处于现代华北人与西藏人之间。50年代,中国学者对甘肃齐家文化墓葬中的两具男性头骨作了研究,认为它们是蒙古人种型,与近代华北人和其他同地区新石器晚期居民的头骨也较接近。近年来在甘肃河西地区的玉门火烧沟遗址发掘到了早期铜器时代的墓葬,甘肃省博物馆在发掘中采集了100余具人骨,经研究认为属于蒙古人种东亚类型,没有混杂高加索人种的材料。

他们很可能代表了古代羌族,而不是月氏和乌孙。

总之,迄今为止从甘肃境内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以及秦汉前的古墓中出土的人骨,都毫无例外地接近东亚蒙古人种类型,没有发现西方高加索人种因素在组成秦汉以前这一地区居民成分中起过作用。

这个结论与西方语言学家关于月氏是原始印欧人的一支的观点是矛盾的。

月氏是第一个见诸于我国古代史乘,由我国向西迁出,建国于遥远的西方的民族。月氏居于河西时与匈奴有着密切的关系。匈奴头曼单于约在公元前209年左右,把其子冒顿送至月氏为质,不久进攻月氏。

结果冒顿盗取月氏善马逃回匈奴。

月氏曾十分强大,有“控弦之士”一二十万。冒顿即位为单于后,于公元前174年前后(汉文帝初年),派右贤王领兵西征,击败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骨制成饮器。月氏战败后,种类分散,其大部被迫逃至今伊犁河、楚河流域,打败了原居于当地的塞种人,迫使“塞王远遁”,留下的塞种部众成为月氏人的臣仆。

“塞”字在古代韵书中列为入声,在中古时代以前的汉语中发音为“Sek”,学者们一般都认为,塞人应当就是西方史籍所记载的“Saka”。月氏人大部西迁后,他们在河西地区的故地被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部落占领。

留在河西地区的月氏人有一部分逃入祁连山,与当地的羌族杂处,后来被称为“小月氏”。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击败匈奴,获取河西地,开通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小月氏归附汉朝,移居于张掖一带,号为“义从胡”。他们在那里生活了很久,直至东汉末灵帝中平元年(184年)还见于史册。

月氏虽在伊犁河、楚河流域立国,但其地距匈奴西部仍很近。

大月氏在河西时曾与乌孙为邻。公元前174~公元前161年间,匈奴老王单于协助乌孙西击月氏,杀死月氏王。月氏无法在这里立足,只得循塞人足迹再度西迁,越天山和帕米尔西部,至妫水,即阿姆河,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之间的界河)流域,征服了当地的大夏人(巴克特里亚人),最终定居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有几个妻子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张骞出使西域这个事情也还是有话的,很多人也都知道的,意义非凡了,那么又有的人说了,想八卦一下张骞,这个张骞到底有几个妻子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张骞前前后后只娶了一位匈奴人当妻子。所以张骞的妻子只有一个了。

历史书籍上对张骞妻子的描述非常少。只知张骞的妻子是匈奴人,并为其生下了一专个孩子。很多野史属说到,张骞出使大月氏的时候,在途中被匈奴发现,带回去当俘虏。张骞成亲后,其妻子对其是忠心耿耿,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正是这个道理。在匈奴之地生活了十年之久的张骞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出逃,若不是在其妻子的帮助下,张骞恐怕是很难逃出的。

张骞逃出之后,在大宛国国君的帮助下顺利到达大月氏。当他启程回汉的途中又遇匈奴,他再一次被匈奴抓走,回到了原来所生活的部落。张骞又准备第二次逃出部落,于是在匈奴单于死后发生内之时,在其妻子的帮助下再次逃脱,并成功回到了汉朝。据说在回到汉朝后不久,张骞的妻子便死了。无疑,张骞的妻子是一个在他成功背后的女人,但是却被历史所遗忘了。

也许真是张骞的妻子在匈奴中地位身份较高,张骞才不会向其他人一样活动受限制,他成功出逃两次,说明匈奴对其戒备已松。而张骞的妻子能够对张骞死心塌地也说明了张骞也具有自己的个人魅力。他与匈奴交往时不拘礼节,宽阔的胸襟,为西夷人所爱,也为她妻子所爱。随后才有其妻的忠贞不渝,追随张骞回汉之事。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是什么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张骞出使西域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毕竟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事情,但是这个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呢?下面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一起来学习学习下吧!

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可圈可点的大事,其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值得后世称道,它给汉朝带来如下有利因素。

首先是开阔了视野,那时候汉朝总认为自己是天下的中央,对其它地区情况不熟悉 ,自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这些西域国家才开始互通有无。

其次是开创了丝绸之路。张骞带去的丝绸让西域国家大开眼界,于是汉朝的丝绸和其它商品才开始成了贸易物品走进中西亚和欧洲市场。

第三是繁荣了文化和经济市场。张骞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并在西域及丝绸之路传播;西域和中西亚国家的农产品通过张骞带回中原,促进了双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张骞的成功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国家的友好往来,功不可没,意义深远,在中国外交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是哪里人 张骞是哪里的

全文共 240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汉中郡城固人,在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

汉武帝即位时,张骞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从公元前139年至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石榴等物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使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河西走廊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张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为中国汉代昌盛和后世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纪念馆张骞墓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纪念馆(张骞墓)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骞纪念馆位于距县城3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依托汉博望侯张骞之墓而建的人文景观。馆内林木荫翳,花草繁茂,随处可憩可游,有张骞遗冢、汉代石虎、双面石碑、仿汉阙楼、仿古大殿等景观。

张骞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呈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2007年被列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张骞,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其故里在汉中城固县城南2公里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墓地在县城西2.3公里处饶家营村,现为张骞纪念馆,属陕西省人民01956年公布的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

百姓缅怀张骞,赋予石虎以神话色彩:传说他们是张骞泛搓时所得天宫织女的一对支机石。解放前,这一对石虎一直是当地百姓祷病乞嗣求雨的神灵。

陵园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献殿内置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东西配殿为展室,分别推出“张骞生平伟绩”展览和具有鲜明陕南特色的民间艺术展览。阙式大门青砖筒瓦,古朴大方,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两汉宫阙的建筑特色。

1986年与1993年,两届“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这里召开,大力弘扬张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进取精神,在国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今,城固每年举办一次张骞文化艺术节。

地址:城固县城郊电话:0916-7236064门票:6元

张骞(?~前114年),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城固县)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汉武帝时期,为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遂募使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应募。建元三年(前138),张骞率众一百余人向西域进发,西行途中,为匈奴人俘虏,拘禁十年之久,为匈奴人做苦工,牧羊、放马等。十年中,他精心保管使者节杖,牢记着使命。后乘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宛。那。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公园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公园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张骞公园

疏勒县“张骞公园”占地面积1300亩,分为历史文化区、民俗风情区、休闲娱乐区和儿童娱乐区等四个功能景区,内建有张骞纪念馆、科技文化馆、博望宾馆等建筑。

疏勒为古西域国名,有着2000多年历史,早在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时,就有“疏勒国,王治疏勒城”的文字记录。张骞公园为纪念张骞通西域而建,张骞公园与张骞故里―陕西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形成东西呼应之势。

张骞(?~前114年),汉中郡城固(今陕西城固县)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者。汉武帝时期,为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遂募使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应募。建元三年(前138),张骞率众一百余人向西域进发,西行途中,为匈奴人俘虏,拘禁十年之久,为匈奴人做苦工,牧羊、放马等。十年中,他精心保管使者节杖,牢记着使命。后乘机逃脱,西行数十日到达大宛。那。

展开阅读全文

张骞不失汉节文言文翻译 张骞不失汉节文言文翻译建元中

全文共 1330 字

+ 加入清单

张骞不失汉节”出自《汉书·张骞传》,原文翻译为:张骞是汉中人,在建元年中担任了郎官一职。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月氏王逃遁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一同攻击匈奴。汉朝正计划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派使者到月氏,路上必然要经过匈奴,于是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

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月氏,与堂邑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经过匈奴的时候,匈奴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说:“月氏国在我们北方,汉朝为什么要前往出使月氏?我想要派人出使南越,汉朝会听凭我的人过去么?”于是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择赔了妻室,并且有了儿子,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

张骞居住在匈奴西部,趁机与他的下属向月氏国逃去,向西走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大宛国听说汉朝有丰富的财物,想通使而不能,看见了张骞,很是惊喜,问他想要到哪里。张骞说:“我们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封锁道路,如今逃亡出来,只希望大王派人引路送我们。如果真能够到达月氏,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是说不尽的。”大宛认为说的有道理,就护送张骞,抵达康居。康居再把他们转送到大月氏。大月氏王已经被匈奴杀掉,匈奴人用力他的夫人为王。已经使大夏国称臣做了大夏国的君主,土地肥沃富饶,境内很少有盗寇,感到满足安乐,又认为距离汉朝遥远而不想亲近汉朝,根本就没有报复匈奴的心思了。张骞从月氏到了大夏,最终不能摸透月氏的真实意图。

留下一年多,想要返回,要从羌人聚居的地方回去,又被匈奴人俘获。留下有一年多,单于死去,国内动荡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和堂邑甘父一起逃亡回到汉朝。朝廷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堂邑甘父为奉使君。当初张骞出行时有一百余多人,同去十三年,只有二人能够回还。

汉朝天子听说了大宛及大夏、安息之类的国家都是大国,有很多奇特的物品,世代不迁徙,很大程度上跟中原国家有相同的习俗,而军队力量较弱,看中汉朝的财物;它北面的是大月氏、康居这些国家,军队强盛,可以用赠送财物、给以利益的办法使他们朝拜汉朝。如果真的能够用恩义使他们归服,那么就能扩充万里之广的土地,讲不同语言有不同习俗的各国就会前来归附,这样汉朝的威望恩德就会遍及四海。汉朝天子于是命令经由蜀郡、犍为郡派出负有见机行事使命的使者,四条道路上一同出使,都各自出行一二千里。

张骞以校尉的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知晓有水草之处,军队能够及时得到供给没有物资缺乏,于是被封为博望侯。这一年是元朔六年。过了两年,张骞当上了卫尉,跟随李广将军一起从右北平出发攻打匈奴。匈奴把李将军包围,军队死掉逃跑的人很多,而张骞没能按时救援应当被斩首,用钱赎罪贬为平民。

天子多次问询张骞关于大夏之国的情况。张骞已经失掉了侯位,于是说:“联合了乌孙之后,它西面的大夏等国都可以招来而成为汉朝的外臣。”天子认为有道理,于是封张拜骞为中郎将,率领三百人,各派两匹马,赶着数以万计的牛羊,带着价值数千万的黄金绢帛,分派多名持节的副使,道路可以方便通行的话就派人去往旁边的国家。

张骞回来后,封为专管接待宾客的大行令。过了一年多,张骞去世了。又过了一年,他所派遣出使大夏等国的副使都同有关国家的使者一起回来,于是(从此以后)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跟汉朝互通往来(互通使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