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火德公宗祠(优秀20篇)

浏览

260

文章

644

港西朱氏宗祠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港西朱氏宗祠为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港西朱氏宗祠位于高安市村前镇,年代为清。

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村前镇:村前镇地处高安市西北部,与宜丰、上高两县接壤。全镇区域面积106平方公里,辖12个村委会和1个集镇居委会,177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25200人。 村前自古山水灵秀,民风淳朴,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宋代大诗人苏轼、苏辙两兄弟曾游历于此,并留下了""竹高节""、""杉坚姿""的千古诗句,清灵的苏 溪河,秀美的坡山皆因此而得名,清代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西垅刘氏宗祠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西垅刘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垅刘氏宗祠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龙城镇西垅村西垅刘家组。1986年4月,公布为彭泽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3月,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彭泽迄今发现保存下来的最大面积的清代祠堂。

西垅刘氏祠堂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自建成至今,一直是西垅村刘氏家族的祠堂,建筑面积大,布局结构分间多,它为清代村落、家族和祠堂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实物资料。西垅刘氏宗祠总宽16.8米,深26米,建筑面积约430平方米,系三进两天井的砖木结构清代徽式建筑,左右厢房,门厅置0-,走廊后为正堂,大小十余间,且大部分门窗和梁柱装饰雕刻保存较好,石础、石门、石凳等雕刻精细、图案清晰,门前石旗鼓与左侧清代同期民居均保存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贺氏宗祠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贺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贺家祠堂(贺氏宗祠)位于湖南省安化县洞市老街,是安化洞市及周边贺姓人家于清光绪年间集资构建的家族宗祠,占地约600平方米。据贺氏族谱记载,贺氏宗祠始建于是清乾隆三年(1739年),距今约两百八十年历史。起初只修缮里侧一栋,原称诚公祠,道光年间扩建为现有规模,更名为贺氏宗祠。贺氏宗祠是安化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之一。该建筑端庄轩敞,典雅大方,与山环水抱的,围墙灰砖青瓦,墙沿白底彩绘,侧墙由两两对应的品字形高高码头墙组成,高低错落有序,稳重端庄。整座建筑从造型和颜色、绘画设计,匠心独具,浑然一体,与古梅山洞市自然环境十分和谐,是古梅山安化境内保存最完整而又独具文物和美学价值的徽派建筑。作为中国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放眼中国,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身影。

布局

细看正门石雕,门梁二龙戏珠,龙纹清晰精美,龙形栩栩如生。门前两侧石墩上精雕石刻石狮子(已毁于文革)。门联为:“梅岭云开诸峰挺秀,镜湖月朗万泒长流。”乃吾先祖所题,十六字,将写景、寓意、抒情巧妙结合,给人以诗情画意的感觉。

主体由两正两侧及前后天井组成,里间正屋供奉有祖宗牌位和木雕神像,是祭祖、议事、嘉奖贤人、整肃族规的地方。宗祠其墙内建筑,工整巧妙,以两个长方形天井布局,由两进两院相连组成。所有木构屋柱,高大挺直,充满霸气。垫柱石墩都刻有精美图文石雕,有生肖、有花草、有祥云藤蔓、有牌楼神像,工艺堪称一绝。楼上凭栏皆为纹饰雕栏,上下呼应。天井天石方正平直,宗祠所有石料均用洞市本地六马溪等石料。显示出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建筑之科学精巧,智慧之高超绝伦。

走进内厅,最显眼的是祖宗画像和牌位。而“儒宗先绪”四个镏金大字更是点睛之笔,突显了宗祠的职能和权威。贺氏宗祠是洞市及周遍贺氏朝拜祖宗,家族仪事等重大事件的神圣之地。

贺氏宗祠是安化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宗祠建筑之一,2007年已列为安化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已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周氏宗祠门楼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周氏宗祠门楼为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周氏宗祠门楼位于高安市大城镇,年代为明。

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城镇:大城镇地处高安市以东,*近南昌市西郊。距高安市城区21公里,距南昌32公里、距九江港170公里,距昌北机场40公里,镇域面积144.47平方公里,境内辖18个村(居)委会,人口2.2万。省级开发区--大城开发区(新世纪工业城东区)座落其境内。 大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不仅是高安、乃至宜春市的东大门,是连接 省会南昌和联系周边奉新、安义、新建各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江氏大宗祠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江氏宗祠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江氏大宗祠: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沙井街道步涌社区步涌南路35号。清代建筑。坐西向东。三开间三进布局,由前中后三堂、牌楼、四廊房组成。面阔11.1米,进深41.58米,面积461.5平方米。两侧山墙用蚝壳砌筑,其余为清水砖墙。门额石匾刻“江氏大宗祠”。前天井内有三开间砖石牌楼一座。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梁架,木雕柁墩、雀替。硬山、博古脊、红瓦面,绿琉璃瓦当。2003年11月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宝安区文体旅游局

步涌社区:步涌社区2004年6月和9月,步涌先后成立了深圳市沙井步涌股份合作公司和深圳市步联股份合作公司。位于沙井街道北部,东连后亭,西邻共和,南接衙边,北环路从步涌的南部经过,新和大道由西至东直通107国道和广深高速公路出口,是横跨整个步涌辖区的中心交通大动脉。辖区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社区建设:社区建有广场、公园、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社康中心、党员管理服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柿林沈氏宗祠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柿林沈氏宗祠为余姚市文物保护单位。

沈氏宗祠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村西南,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经族长文爵公等人提议,全村集资兴建。当时只有后进五间,道光十五年建前进五间,咸丰二年进行重修,配建左右厢廊。

祠堂整体面朝西北,前照壁,后为由两进及厢廊合围之四合院,中为戏台。前厅明间后与戏台相连,面朝后进。两侧厢廊与前厅相连,作妇女看台用。面阔三间,三架梁。

沈氏宗祠庄严肃穆,为典型的江南祠堂建筑,又反映沈氏家族之渊源,具有相当价值。

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柿林村:【村情风貌】柿林村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东南部,它依山而建、西高东低、错落有致、布局紧凑合理,村中道路弯弯曲曲、小巷悠悠,是一座文化结构十分完整的古村落。由于地处平均海拔为550米的高山台地,境内阳光充沛、雨量丰富、四季分明。风光优美、空气纯净清新,地方特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国家4A级景区即“丹山赤水”景区。因景致宜人,风物独特,这儿还曾被选为电影《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凤山查氏宗祠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凤山查氏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婺源查氏宗祠是查氏族人祭祀始祖查文徽之总宗祠,建于1644年,宗祠占地面积达2460平方米,直进六层,由广场、花园、大天池,大礼堂、后堂等部分组成,民国初年在此开办了洋学堂,也就是凤山中心小学的前身。由于历史原因,礼堂的大天池、厨房等被改作他用,但宗祠主要建筑保存完好,身在祠内,依然能感受到该宗祠当初的雄伟气势。查氏宗祠因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于2013年正式入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婺源县重视残缺损坏古祠堂、古民居、古遗址的修葺和保护,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保护古建筑中来,促进婺源旅游可持续发展。大修开工仪式上,许多来自河南、浙江、广东等地的查氏后人现场捐款,凝心聚力,追古寻根,共--建这座规模宏大的“查氏文化大院”。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傅家宗祠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傅家宗祠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傅家宗祠位于潮安区彩塘镇东寨(傅厝),时代为清。

2016年,傅家宗祠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彩塘镇:彩塘镇地处韩江下游平原地带,毗邻潮安县城,潮汕公路、广梅汕铁路贯穿境内,面积45平方公里,辖3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0.06万人。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4亿元,外贸出口2200万美元,工商税收2982.44万元,农村人平收入4305元。 彩塘镇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舞龙、舞狮、弦乐、灯谜是彩塘著名的民间文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朱河朱氏宗祠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朱河朱氏宗祠为安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朱河朱氏宗祠位于天华镇朱河村,年代为清代。

朱河朱氏宗祠太湖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宗祠主体建筑。

建设控制地带:宗祠主体建筑两侧外延10米,背后至排水沟后50米,南至公路下。

天华镇:“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天华”之名即源于朴老这一朴实诗句。我镇做为太湖县进山第一镇,既是典型山区,又是重点库区。美丽的花亭湖风景区沿岸线该镇占2/3。188平方公里的总面积居全县之首,全镇辖39个行政村,357个村民小组,8426户,3.27万人。近年来,全镇人民紧紧围绕“集镇建设这个中心,努力做好旅游、山场、水面三篇文章”,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况家况氏宗祠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况家况氏宗祠为高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况家况氏宗祠位于高安市石脑镇,年代为清。

2012年12月24日,高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脑镇:石脑镇地处高安市中部,位于市区西郊,集镇距市区仅8公里,320国道横穿境内,距省会南昌仅60公里。全镇总面积110平方公里,其中基地面积54000亩,山林面积66000亩,水面9900亩。下辖16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人口42000人。经济实力位于全市乡镇前列,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大镇,工业强镇,汽车运输产业上镇。 石脑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较快。全镇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仙洲黄氏宗祠潮州“七日红”前后潮安县委驻地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仙洲黄氏宗祠潮州七日红”前后潮安县委驻地)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仙洲黄氏宗祠(潮州“七日红”前后潮安县委驻地)位于潮安区江东镇仙洲村,年代为1927,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20年4月16日,仙洲黄氏宗祠(潮州“七日红”前后潮安县委驻地)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仙洲村:仙洲村(一)仙洲村昔时有仙洲和柯厝巷两个自然村,仙洲黄姓,柯厝巷柯姓。后来两村逐渐合成一体。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文化已密不可分,黄、柯两姓村民,也混合而居,两村概念已经消失。仙洲村位于镇之南侧,西靠韩堤,南接渡头,东连田野,北邻下庄。村域面积2.2平方公里。黄姓先祖黄和安于明朝弘治三年(1490)从江西南丰双井头迁来江东乌井脚(即原堤外柯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上阳欧阳氏宗祠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上阳欧阳氏宗祠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上阳欧阳氏宗祠位于桂阳县泗洲乡上阳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上阳欧阳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宗祠周围滴水向外延伸30米

建筑控制地带:宗祠周围滴水向外延伸60米

上阳村:上阳村(Shangyang Cun)欧阳村分为二个村庄,此地地理位置较高名为上阳村。区域位于乡政府东部,东面与本县的莲塘镇交界,南面与本县的欧阳海镇相连,西面与本乡的下阳村相接,北面与本乡的四友村相邻,距乡政府3.5公里。村辖大木冲雷家、李家、胡家、上阳等13个村民小组。2011年全村470户1960人,土地面积5.2平方公里。境域经济主要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云氏宗祠及《长生殿》戏文砖雕贞节坊

全文共 649 字

+ 加入清单

云氏宗祠及《长生殿戏文砖雕贞节坊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云氏宗祠及《长生殿》戏文砖雕贞节坊位于广德县邱村镇后岗村祠堂边。

云氏家庭,元末兵乱自陕西乔寓广德,在无量溪河畔三溪口建庄兴业,诗书传家,人才辈出。自明弘治以来,以科考出官入仕者甚众,很快成为桐川显姓大族。为扩充、巩固家庭势力,建立了该词。前后二进。清咸同兵乱,后进被焚。现存前厅面阔5间,架构壮硕,广宇轩昂,不乏雕镂,黑漆髹饰,气象威严。明堂前檐两侧立清廷中央机构要员和地方各级官员于嘉庆二十二年为旌表云姓妻陈氏、吕氏所立《长生殿》戏文及神话故事砖雕贞节坊2座,不仅作为封建礼教、宗法制度的象征,而且保存了《长生殿》当年演出的舞台艺术风貌。

保护范围:建筑本体外,东至村前道路(2—3号界址),南至祠堂边组空地(4—10号界址),西至祠堂边组空地(10—12号界址),北至周伦华住宅及人行道(12—16号界址)。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人行道(2—3号界址)外50米处水田,南至4—10号界址外50米处水塘边,西至10—12号界址外50米处原电管站西山墙,北至周伦华宅北山墙外20米处人行道。

邱村镇:邱村镇位于广德县北部。东邻新杭镇,南接桃州镇,西连誓节镇与郎溪县涛城镇和凌笪乡,北与江苏省溧阳市毗邻。镇政府驻地门口塘,距县城13公里。全镇总面积328平方公里,是我县重点粮油产区之一,辖十八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人。 1997年7月,被列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9年被列入全省195个重点镇之一,基础设施配套齐全。2006年,南阳、施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许氏宗祠及听泉楼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许氏宗祠及听泉楼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许氏宗祠及听泉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绩溪县家朋乡石勘头村中央。许氏宗祠面积为335平方米。该祠坐东南朝西北,面临涧溪。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硬山式屋顶,-封火墙。方砖墁地。棱柱,丁头拱,垂莲柱,荷花驼峰,卷云叉手,月梁下肚饰以雕刻。该祠系明中叶以前所建。是传统徽州至今仍保存的明代祠堂建筑的上品,实为罕见。听泉楼与许氏宗祠相隔十米许,占地面积30平方米,听泉楼分上下二层,基脚呈长方形,面临涧溪,设美人靠,并悬挂匾曰“听泉”,歇山式屋顶,中部有腰檐,可登楼凭眺。其雀替、斜撑、驼峰饰以雕刻。面临涧溪的两大戗角上悬挂风铎。为古村落石勘头的“画龙点睛”之笔。1998年5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文号皖政【1998】16号。

保护范围:宗祠及听泉楼本体建筑外东、南、西、北各10米

建控地带:西北向本体建筑至涧溪河,东南向、东西向、南北向各20米。

家朋乡:家朋乡地处绩溪东北隅,距县城42公里,介于两省(皖浙)三县市(绩溪县、宁国市、临安市)交汇处,国土面积90余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委员会,68个自然村,99个村民小组,全乡共有3835户,总人口12969人,其中农业人口12432人,耕地面积6090亩,其中水田5310亩,山场约14万亩,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许家朋烈士的故乡。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廉江庞氏宗祠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廉江庞氏宗祠位于廉江市石城镇那良村。始建于清初。坐东向西,四合院布局,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三进,各进之间以天井相隔。厅房共23间,均属砖木结构,硬山顶。梁架、斗栱装饰美观。门前照壁正中有砖阶梯五级。左右门额:“源衍风井”、“流远廉江”。门联“祠对青山三台献瑞,门环绿水万派朝宗”,“朝建巍峨泽贻元宋,地钟灵秀榜发东西”。

那良村:那良村委会:总人口5925人,党员123名,总面积10.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15亩,下辖那良、南岸山、老虎伽、陈胜、刻石、新屋、枫木林、头茂墩等8条自然村。主要经济作物荔枝、龙眼等,现有群众连片种植荔枝2000多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闪里陈氏宗祠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闪里陈氏宗祠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闪里陈氏宗祠位于祁门县闪里镇,时代为明。

闪里陈氏宗祠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闪里镇:闪里镇地处祁门县西大门,与江西省景德镇市、本省东至县、石台县接壤,是原闪里区三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土地总面积140·72平方公里,辖8个村,59个村民组,2632户9290人,其中农业人口8529人,耕地面积7642亩,茶园8158亩,山场面积179198亩,森林覆盖率83%。 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该镇距离县城47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金氏宗祠

全文共 2610 字

+ 加入清单

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金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金氏宗祠

地址:沅陵县七甲坪镇年代:清

金姓是七甲坪的大姓,其祖先原本是汉室宗亲,王莽篡位后大肆诛杀刘氏,刘钦就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刘演、刘仲和刘秀,隐姓埋名,把刘字上面的卯刀去掉,更姓为金。新莽五年,刘演、刘秀两兄弟分别以金演、金秀之名起义。后来刘秀当了皇帝,要给刘演的儿子金亨封官并要他恢复刘姓,但是金亨不愿跻身政治恶斗,谢绝刘秀的恩赏,仍然坚持以金为姓。明朝永乐十八年,金亨后裔金子通与人结仇,为躲避仇家追杀,带着弟弟子方和妹妹子珠一家,将金字下面两点去掉,改为全姓,逃离江西南昌府丰城县,来到湖南辰州府沅陵县七甲坪伍家湾落地生根,创业繁衍。清朝光绪八年二月,在外为官的全兰彬,认为不能恢复金姓,是家族的耻辱,于是召集散落各地的金氏后裔,在伍家湾商议恢复金姓。有一部分人认为,金改全已有很长时间,再改为金不是很容易了,全兰彬力排众议,慷慨陈词,终于达成共识,于是一部分全姓,也就是金子通一脉恢复了本来面貌,更为金姓,并于当年在伍家湾修建了金氏宗祠,雕塑祖先神像。从此七甲坪就有了金姓和金氏祠堂。

金氏祠堂坐落的地方叫长铺,是伍家湾的一个盆地,三面高山耸立,祠堂背后的这座山叫云头山,前面的这座山叫阳明山,侧面的这座山叫狮子尖。过去,这三座高山顶上,每个山头都修建有一座古庙,每年钟鼓声声,到了秋季,各庙就要打醮做法还傩愿,吸引大庸、桃源、慈利等不少香客前来朝拜。解放前的长铺,沿金国基房屋一线,都是开的南杂货铺,一屋接一屋,紧紧相连,有米行、油行,有扯挂面的,有打油的作坊,还有傍溪而建的水碾坊,每月逢一、六两日开场赶集,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在长铺的三元桥边的四棵大古柳树边,还扎有戏台,每逢赶场之日,就有常德的汉戏班子和大庸赶来的阳戏班子唱戏,一唱就是几天几夜。坐落长铺的金氏祠堂,经常成为当地乡绅和各地商贾老板谈生意,结友情的场所,因此在沅陵周边各县声名显著。

金氏祠堂的大门是牌坊式结构,白墙青瓦,装饰着土红色的边框,门额上是红底鎏金的“金氏宗祠”四个楷书大字,在大门之上双重瓦檐上,塑有双龙抢宝、八仙过海及罗汉群像,给人一种稳重端庄的视角美感。我们现在进入祠堂,参观里面的结构布局。整座金氏祠堂,为砖木结构,占地437平方米,内分前殿和后殿,前殿也叫享堂,是商议宗族大事,制定乡规民约和还傩愿、祭祖宗的重要场所,后殿也称为寝堂,主要用来供奉宗族列祖列宗的牌位。虽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金氏后人自发集资对祠堂进行过几次维修,但都极力保护了原貌,没有造成破坏遗憾。请大家注意观看享堂墙壁上的这些绘画,一共有12幅,画的是竹林七贤、金钱戏蟾、昭君出塞、鲤鱼跳龙门,每幅画都细腻逼真,栩栩如生。这些画的年代和金氏祠堂一样久远,都是祠堂落成时作为墙体装饰描绘上去的,从中可以展示出金氏先人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

七甲坪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辰州傩戏的主要发源地,金氏祠堂在保护和传承辰州傩戏方面功不可没。过去每到丰收时节,金氏族人,不分男女老幼,都会聚集在祠堂里开展傩事活动,他们唱戏酬祖,人神共乐,保留和传承着“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舞以乐诸神”的古老风俗。1998年9月,沅湘傩戏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金氏宗祠举行,中外专家学者120余人,就是在这里观看了伍家湾土老师们的傩戏演出,盛赞七甲坪的傩戏“原汁原味,不虚此行”。2005年夏季,电视台在这里组织拍摄了“辰州傩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专题片”,2006年6月,辰州傩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怀化学院、吉首大学联合挂牌,将金氏祠堂定为辰州傩文化研究基地,金氏祠堂也因此被誉为最有传统文化品味的宗族祠堂。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马鞍、马鞭、马刀等,都是红军时期留下的革命文物。1935年11月,完成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任务的红2军团和红6军团,根据党中央指示,在贺龙等人率领下,从慈利进入沅陵,抢渡沅水,实施战略转移,开始北上抗日。22日,红军队伍进入七甲坪,突然接到贺龙亲自下达的命令,全体将士在伍家湾集结休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贺龙对伍家湾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当年在张家界欧家洞给当地乡贤欧开先养马时,经常跟着欧开先到伍家湾来,陪欧开先和伍家湾乡贤金国基吟诗作对,下棋打牌,对伍家湾的山川地理、民俗物产早就非常熟悉。所以部队到了这里,就下令宿营休整,并将军部选在了金氏祠堂。当地乡绅百姓听说是贺龙领着队伍来了,都奔走相告。他们自发为红军送来打地铺的稻草,自发为红军碾米准备行军干粮,主动腾出房子让给红军的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使用。入夜,贺龙的一些老相识如金国基、金正令、金法基及部分群众,纷纷涌到金氏祠堂来和贺龙拉家常、叙友谊,听贺龙给他们讲述红军为穷苦群众打天下的革命道理。部队在伍家湾驻扎两天,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给穷苦群众讲述闹翻身的故事,教群众唱红军革命歌曲,鼓励群众参加红军闹革命。24日上午8点,军团司令部和直属机关在金氏宗祠外的大田集合,宣布行军纪律和路线,贺龙检阅了部队。队伍出发前,贺龙将自己的一件皮袍子送给了金国基,红军一个姓肖的指导员送给梅秀翠一匹马,通讯连左三公送给金建章一个斗篷一盏马灯。当地青年金继位、金凤章、金正清、金玉堂等24人参加了红军。转眼80多年过去了,但是说起贺龙当年率部驻扎伍家湾,与当地群众夜话金氏祠堂的往事,伍家湾的老百姓口碑相传,代代难忘。当大家听说要在金氏祠堂里面开设“红军长征纪念馆”,收集陈列红军历史文物,都毫不吝惜地把祖孙几代人珍惜收藏了半个多世纪的红军遗物捐赠出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47件陈列文物,全部是红军当年路过伍家湾时赠送给当地群众留下来的。除了实物,我们还看到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所反映的,是当年红二、六军团在伍家湾驻扎过的房屋,当年伍家湾跟着贺龙当红军的人员名单和离休后的老红军,以及当年和红军有过接触的老人为后人讲述红军故事的场景。金氏祠堂有了这段红色历史,更加令人崇拜神往。因为金氏祠堂不仅具有历史的真实性,是有物可看、有事可述的历史遗存,而且还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代表性,能见证红二六军团策应中央主力红军北上抗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能反映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辰州傩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因此在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张大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瑚琳杨氏宗祠群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琳杨宗祠群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瑚琳杨氏宗祠群(含杨氏大宗、遯斋公祠、退斋公祠、立斋公祠、益斋公祠、)位于茂名市化州市杨梅镇那新村委会瑚琳新村。

这个宗祠群最早最高的是杨氏大宗,另外几个是杨氏的几个分支各自的祠堂。其中保存最好的是杨氏大宗和立斋公祠。但是,都在头门遭到贴磁砖破坏原有立面和毁灭原有彩画。虽然头门遭到破坏,可是内部还是保留了不少原有的雕绘的,特别是木雕,这些精美程度在穷困的茂名地区是很少有的了,说明当时杨氏十分富有。

关于此地杨氏,有资料称:本系宋龙图阁直学士杨时(龟山公)五子造公房直裔,造公五世孙大经、大纶裔散居于广东电白、吴川、茂名、高州、廉江、遂溪、雷州等地。又五世孙弼养,号松庵,于元末明初由南雄(珠玑巷)迁东莞太塘里(大塘里),遂为东莞一世祖,衍四代其玄孙体震,字复中,号云水与弟体乾,字美中,号霞侣,于明嘉靖丁酉(公元1537年),偕叔道福、道丑、道通之孙众,族亲八十,率众三百余人由东莞迁化州、吴川为瑚琳始祖,现族属村庄一百一十九条,人口十万余众,人文鼎盛世,为粤西望族。

明中叶建立杨氏大宗祠、遁斋公祠、退斋公祠、立斋公祠、益斋公祠形成宗祠文物群。建造巾帼英雄醮国夫人冼太庙。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那新村:茂名市化州市那新村位于杨梅西南边、邻和平、吴川板桥。那新村辖22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1272户,人口6438人;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456亩。那新村年平均气温为22.6℃,年降雨量约为1775毫米,气候特征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番薯,村特色经济收入有香猪,上一年那新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288万元。近年来,那新村发展经济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梁厝永盛梁氏宗祠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梁厝永盛梁氏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梁厝永盛梁氏宗祠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梁厝村,始建于宋隆兴元年(1163),系理学家朱熹与挚友梁汝嘉择地所建,朱熹为祠堂题写堂号“贻燕堂”,内设讲学堂;元至志二年(1322)重修;梁氏十四世始祖翰林学士梁恩观回乡祭祖修家谱时筹建;民国十一年(1922),族人又募捐重修;民国期间,宗祠曾作为校舍;解放后尤其是文革期间,宗祠作为仓库使用。改革开放后,于1987年由族人梁敬錞捐款再次重修。建筑坐西朝东,占地693平方米。由祠埕、门厅、戏台、天井、醮楼、祭厅组成。祠门前有158平方米祠埕,门墙上部为近代式,上有女儿墙;大门两侧有一对陶瓷酒盏拼镶的白象。进祠门有一戏台,四坡顶,戏台后部雕刻拼花十分精美。戏台上有凤凰池。戏台前有天井。祠堂厅封火山墙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六间,屋架结构为穿斗减柱造式。正中设神主龛,厅上悬挂清帝赐梁章矩的“三福”方匾、孙中山提予梁瑞庭的“急公好义”、萨镇冰题的“燕翼贻谋”。游廊上有卷棚。祠厅右侧设“独身祠”,两旁有一对联,“纪念问题是共本源合配享,嗣绩主义保存血脉附宗传”,连内嵌“问题”与“主义”,似借深受梁启超思想影响的文学家胡适的句子。祠东侧后壁设有“义姑祠”,上有沈宝琛题写的“女中缨臼”。宗祠两侧有高大封火山墙,墙上的墀头为清代灰塑,保存完好。

2009年12月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门镇:福州市仓山区辖镇。1956年置城门区,1958年改公社,1970年改城门乡,1992年改镇。位于市郊东南部,面积54.5平方公里,人口6.8万。324国道贯穿全境。辖城门、敖峰、胪雷、浚边、龙江、青富、下洋、梁厝、洋坑、湖际、谢坑、樟岚、狮山、濂江、福濂、绍岐、潘墩、连坂、黄山、胪厦20个村委会。主要企业有制茶、阀门、印刷、船舶、石材等。农业主产茶叶、柑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底角王氏宗祠与世美坊

全文共 952 字

+ 加入清单

底角王氏宗祠与世美坊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底角王氏宗祠,又名贤良宗祠,清代建筑。坐落在东案乡底角村内,与世美坊仅隔数米,坐东朝西,共三进,占地面积852平方米。前进后檐屋面翼角起翘,上下层屋面出檐偕有牛腿承托。中进五间,通面阔21米,进深15米。明间九架前后重廊,五架梁断面冬瓜状,上用斗拱二攒承托三架梁,单步梁饰鸱鱼状。中后两进明间有通廊,廊上饰八角形藻并。柱础有鼓形和四方棱形二式,鼓形柱础最大直径在肩部,下垫覆盆,正门前两侧置旗杆石三对和石狮一对。硬山顶。该建筑主要特色:

一是规模较大;二是梁柱用材粗壮;三是木雕精细;四是保存较完整。

2001年4月20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世美坊,坐落在东案乡底角村内,初建于宋,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重建。1988年,县文物部门对该坊进行了局部维修,现保存基本完整。

据清光绪《常山县志》载:“世美坊,在县东上源,为王氏世科立”。今在金源一带的群众中仍流传着王家一门九进士之说。该坊额坊上用阴文行书刻有“光禄大夫王言,秘阁校理王介,兵部侍郎王汉之,直讲学士王沇(音演)之,吏部侍郎王涣之,隆兴举人王天锡,微猷阁学士王一非”等历代王家名臣及重建年月等纪文共160余字。另从县志等各种文献记载中亦可发现,在当时宋代,王家先后确实涌现了许多国家栋梁之材。正中额坊上刻阴文楷书“世美”二字。刻字清晰。

该坊为两柱三楼门式石坊,通高6.5米,两柱间跨距4米,方柱抹角,每柱用二块高2.5米的花形靠脚,条形柱础,小额坊月梁状,两端下部用雀替,明楼用斗拱两攒,柱头亦用斗拱,正脊用鸱吻。该坊庄重、古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1986年8月11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1月7日,世美坊与底角王氏宗祠被省人民政府合并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

底角村:底角村地处上源集镇,全村辖2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191户,总人口573人,党员31人。全村农用地总面积2630亩,其中水田274亩,林地1884亩。底角村以胡柚为支柱产业,现有胡柚种植户180户。除此还发展养殖业、来料加工业,目前有生猪养殖户2户,来料加工集中点2个,参与人数120余人。全村2009年经济总收入580万元,人均收入4394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东门上官氏宗祠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东门上官宗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上官氏宗祠位于长汀县汀州镇东大街劳动巷,坐北朝南,由大门、下厅、上厅、左横屋等组成,占地面积565平方米。上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带卷棚式前廊,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

汀州镇:长汀县汀州镇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上游,武夷山脉南端,是县人民政府驻地。辖区划10.6平方公理,设九个居委会,6.26万人.自唐以来就是州、君、路、府的所在地,是客家人祖地。是历史悠久的著名手工业城市,为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赞美汀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市之一",1931年中央苏区设"汀州市",有红色小上海之称,一九九二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