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老年人心理特征变化(合集16篇)

腐败每个国家都存在,尤其是在政府部门里面存在更为明显。一般我们所说的腐败现在主要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浏览

1059

文章

16

篇1: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全文共 1026 字

+ 加入清单

有些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当他们离开工作岗位时,则往往有所失,子女成家立业,各奔东西,加之亲朋亡故,更加孤独寂寞,忧心忡忡。特别是生病离开家的住进医院周围都是陌生人,这样病人自然产生孤独寂寞。如有的病人住大病室时和别人交流一多,情绪开始稳定,一般状态较好,老人生理特点心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胆小谨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担风险,生怕打破平静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独,由于离开了岗位相对减少了同他人的联系,极易产生孤独感,依恋和交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忧郁寡欢;嫉妒多疑,同年、同在一岗的同志相比较显示出较大反差,于是一方面加剧了自卑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嫉妒心理;童稚心理,下面来看看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有哪些吧?

1、焦虑。抑郁随着衰老、精神情感变化日益明显,表现为内心空虚,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反应,常伴有自责。往往有杞人忧天之感,时有大难临头的紧张感,或是抑郁苦闷,遇到问题时缺少进取态度。在经济条件拮据的老年人门诊病人中有48%具有抑郁情绪,而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具有抑郁症状者也有44%,有不少人每月发作1次,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之久,表现为意志消沉、烦恼、抑郁焦虑等,并对往事回忆多有自责感。

2、情绪多变。当脑组织老化或伴有某些脑部疾病时,常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往往失去自我控制,容易勃然大怒,难以平静下来,其情绪激动程度和所遭遇不顺心的事情之程度并不相对应。有时为周围环境及影视中有关人物的命运而悲伤或不平,迅速出现情绪高涨、低落、激动等不同程度的情绪的变化,时而天真单纯,忽而激动万分等情绪多变的特征。

3、疑病。60岁以上老年人,有半数的人可出现疑病症状,这是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已从对外界事物的关心转向自己的躯体所致,加上这些关心可因某些主观感觉而加强,并因顽固、执拗的个性,更易出现疑病症状,常出现头部不适、耳鸣、胃肠道功能异常以及失眠等。即使稍有不适,也要向周围人去诉述。有时会过分注意报刊书籍上的一些医学常识而对照自己的不适感,常为此而心神不定,惶惶不安,甚至多次求医就诊。

4、猜疑和嫉妒。一般认为,人进入老年期后,对周围人不信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常计较别人的言谈举止,严重者认为别人居心叵测,常为之而猜疑重重。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性欲下降,易怀疑自己配偶行为,常因之而争吵。并且由于判断力和理解力减退,常使这些想法变得更为顽固,甚至发展成为妄想。每当目睹年轻人活泼好动等性格时,常因之而嫉妒和自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老年人需要学会自我调整心理变化

全文共 827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来说,寻找精神寄托固然是件好事,可是突然间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难免会使人有空虚无聊、孤独落寞之感,这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异。要消除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感兴趣的活动作为精神寄托,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如读书、园艺等。那么,你对老年人需要学会自我调整心理变化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自我宽慰

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老年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不能与青年人相比,在思想认识上也可能跟不上时代潮流,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老年人要学会自我宽解和自我安慰,切莫因为衰老而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同时,要尽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勉强自己做一些力不从心的事情,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莫心急气躁跟自己过不去。

(2)寻找精神寄托

退休固然是件好事,可是突然间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难免会使人空虚无聊、孤独落寞之感,因此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异。要消除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感兴趣的活动作为精神寄托,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诸如读书、园艺、绘画、音乐、书法、旅游以及一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等。还应该抽些时间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以使自己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

(3)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知识

老年人应该正视心变异,抽时间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的常识,弄清楚发生心理变异的生理原因及其主要表现,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心理变异的苗头,应及时进行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

此外,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知识对老年人认识心理变异也有帮助。弄清楚发生心理变异的生理原因及其常见表现,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心理变异的某些苗头,老年人也要及时地进行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心理创伤对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影响有哪些?老人心理异常的几种症状?巨大心理创伤会伤害老人大脑的记忆吗?哪4个原因可引起老年人抑郁症?老年人精神分裂有哪些症状?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创伤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老年期性心理变化特征

全文共 2346 字

+ 加入清单

一些人对性都带有一种羞涩的心理,不好意思面对它,甚至认为承认自己需要性生活是一种令人羞耻的事。尤其是老年人,认为自己一把年纪了还惦记着性生活是令人羞耻的,因此不敢承认自己的需求,害怕别人把自己当做老不修,老人如何正确面对性心理呢?老年人应当认识到,有性的要求和性行为都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老年男女都应当破除性神秘感、性不洁感、性罪恶感、性卑下感等心理。要知道性生活是人的权利,也是人的自然本性。“老年人没有性欲”及“没有性功能的老年”等旧观念是毫无科学依据的,性活动是伴随人一生的正常生理活动,它并不会因退休而停止。老年人应该认识到承认自己对性有需要不是一件羞耻的事,下面来看看老年期性心理变化特征有哪些吧?

一、老年期性心理变化

1.性角色的变化:人到老年,家庭生活往往会发生重要变化。子女多数已成年,或者将要结婚,或要另外组织家庭独立生活,家庭从稳定期转入了离巢期。这对父亲的影响相对小一些,而对母亲来说,心理打击较大。由于长期习惯于担任母亲角色,并且把子女看得比自己还重,子女的独立和离家,会使她们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她们会感到孤独、仿徨。一下很难适应母亲角色的丧失。

此外,老年期夫妻关系的角色也有些变化。由于老年妇女的身体比老年男性健康的往往要多一些,因此,老年妻子对丈夫的照顾比过去多了,而且,从以前受丈夫保护转为保护丈夫,从被保护的角色变成了保护者的角色。在家庭中的管理权和发言权也比过去多了。对男子来说,进入老年以后,虽然长期的心理定势使他们仍然意识到自己是“男子汉”,并继续担任着丈夫的角色,但由于退休后社会活动的减少,家中承担的事务增多,也不自觉地在某种程度上变得婆婆妈妈起来。从性别角色上看,男性和女性的差别在日益缩小,气质上开始趋于中性。

2.性生活心理变化:步入老年后,由于生理机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性能力也随之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许多老年人对性生活产生了迷惑和犹豫。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担心自己生理上的衰老,都想知道自己随年龄增长会发生什么变化,有没有希望保持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性生活。老年人的性生活是不是还能像年轻时那样得到满足。男性对自己性能力的担心和忧虑比较明显,他们常常把自己和年青时相比,有一点变化就感到惊慌;是不是有病了!阴萎了?年纪越来越大时,阴茎是否还能勃起?老伴会不会不满意?女性这方面相对男性的心理压力要少一些。但也会对性活动产生一些忧虑,如由于阴道干燥,性交疼痛等。产生这些心理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1)传统观念、封建意识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和封建意识认为“无欲则长寿”,“老年人不应有性生活”,社会舆论把老年人的性活动也看成是,“不正经的”,“粗俗的”,甚至是下流的。这些观念都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性压抑。

(2)其他不良心理的影响。老年人性生活的心理压抑还受许多不良心理的影响。如衰败心理,羞耻心理,恐惧心理,禁欲心理等。由于全身各脏器不同程度的衰老,增加了心理上的衰老,对性心理产生压抑,误认为性功能丧失性能力减退,使性生活兴趣降低,在女性方面反映较突出,拒绝过性生活。由于世俗偏见和性禁锢的束缚,认为老年人过性生活是可耻行为,往往还要在子女面前显示自己的“圣洁”,进一步导致性欲减退。另外由于疾病造成心理负担过重,对性产生恐惧,怕加重病情而回避性生活。还由于过分相信“纵欲伤身”之说,而抑制自己的性欲望和要求。

(3)缺乏性知识的影响。很多老年人不了解自己的性生理以及如何协调性生活。

(4)夫妻性生活不和谐的影响。有些老年夫妻性生活不和谐,不能默契配合,或者丧偶后无性伴侣造成老年人的性压抑。

(5)社会角色变换的影响。许多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心理上不能适应现实的生活,认为自己是无用之人,对性生活的兴趣自发性减退。

二、与老年人性有关的问题

1.性的不满和家庭不和:在因老年人而造成的家庭不和情况中,有些原因属于老年人潜在的,表面的性不满所起的作用。老年人性的不满一般都不以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家庭不和,莫名其妙的哀愁,希望早死等隐发出来的。

首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和,由潜在的性的不满所引起的问题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对子女的生活进行过分的干涉,强迫结婚和要求传宗接代生儿子,责怪儿子宠爱儿媳而冷落老人等。也有人认为,这是老人眷恋子女的亲子之爱,而寻求性欲的替代满足。

其次,老年夫妻之间的不和中,也有由性的不满而造成的问题如:性欲和性配合不一致,爱情不专或怀疑对方感情不专所引起的争吵。由于双方对立冲突的缓冲器一子女都已长大独立,更容易产生激烈的冲突。

在婆媳,公媳不和之中,更容易发生性的不满所产生的冲突。容易造成婆婆干涉年轻夫妇的性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过分地干涉和指桑骂槐,公公对儿媳有所觑视等。特别是丈夫早亡,在性生活方面受到抑制的婆婆,明显地具有制造纠纷的倾向。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家庭不和全都根源于性的不满足,只是不能忘记有这样一些因素存在。

2.性活动方面的障碍及其指导:对老年人性活动设置障碍的最大因素是文化性压力。强制推行不承认性生活的神圣老人形象,就会压制老年人的性活动。不管年事多高,从广义上来讲,性活动都是可能的,而且也根本没有理由去禁止它。自己和他人都承认了这一点,这就会成为推动老年人性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的基础。

第二个障碍就是老年人身体上的疾病所造成的对性活动的限制。其实,医生在治疗老年人疾病的同时,也要开动脑筋,对病人进行指导,以便使他们性生活不至中断。

对性反应老化的误解,也成了障碍。有人会误认为性反应减慢是病理现象。或者用毫不理解的态度去对待这些问题,所以就忌讳性活动。

长期不进行性活动,会使性器官产生废用性萎缩,对性交不安、阳痿、单调的不和谐的性生活等问题,应进行正确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多了解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变化

全文共 1346 字

+ 加入清单

在对老年人进行护理之际,我们有必要对老年人的身心状态和各自的心境有所理解。对老年人的事不能以偏概全,因此,学习一下老年人行为和心理的一般倾向,在社会中的状况以及生活环境很有必要。那么,你对多了解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变化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老龄人的生理变化

1、老龄人的脊柱弯曲度增加,椎间盘萎缩、下肢弯曲、头发斑白脱落、皮肤起皱纹、色素斑增加、老眼昏花视力减退、耳鸣听力下降、体内水分减少脂肪增多,老年男女身高都有不同程度减少。

2、细胞与变化;人体老化使身体脏器组织中的细胞数量减少,再生能力降低,组织器官有不同程度萎缩;如肌肉、肝脏、肾脏、器脏功能减退50%、心脏的搏击量减少40~50%、主动脉内膜增厚弹性减低、胸廓由扁平变为桶式,肺活量减到50~60%,呼吸功能减退;可表现为“老年肺气肿。”肾功能减退40~50%。神经细胞减少脑组织逐渐萎缩,行动迟缓、智力衰退、记忆力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容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老年人心理变化

1、大脑生理功能衰退;有流体智力与固体智力的区别;流体智力具有易变性,固体智力包含稳定性因素,随作年龄的增长,固体智力逐渐下降,记忆力也随作流体智力消失。

2、人格状态;影响人格的因素十分复杂;与青年期、中年期的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如;身体变化、健康状态、脑的变化、文化教育、生活环境等,老年人一般表现为自发性、积极性降低,理解能力减退,顺应能力减低,感情反应减低、精神机能总水平减低。因此;要增强信念,提高生活情趣、参加社会活动,保持社会适应调节能力,坚持锻炼身体,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培养开朗乐观的性格。

三、老年人的精神情绪

剧烈的情绪变化,是器官发生疾病的主要原因,50~80%的精神创伤、情绪刺激有关;情绪变化使血压升高,心脏病发作、脑血管病发作。长期忧郁、焦虑使人衰老多病容易引发癌症,因此老年人的精神情绪对健康长寿十分重要,要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设法转移和抛弃烦恼,自我尊重。长寿老人多具有心情舒畅、宁静、心胸开朗,热爱生活;反之,胸襟狭隘、急躁多愁、忧虑的性格容易患病。

四、选择健康方式

1、有规律的生活;建立适合老年特点的生活起居安排;工作、劳动、休息、锻炼、娱乐、旅游等;使生活充满生机,既不紧张匆促,又没有压力负担;早期早睡,起居有序;做到:“三慢”;起床时在床上坐一会儿,再下地;下地后站一会儿再起步;起步后,先迈小步走三步后,再走正常步。避免生活无节制,休息过多,疲劳过渡,适当的劳动,如;养花拔草、园艺植树、读书写作、划画等,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因地制宜创造和改善自己的环境,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美化摆设,有条件参加一些有益的旅游,在优美的环境中吸收新鲜空气,抹浴阳光获得健康长寿。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漱口刷牙,不食生冷不卫生的食物、隔夜的盛饭盛菜,不吸烟、不饮酒。做到“起居有常、生活有序、安度百岁”。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失独老人的心理阴影有哪些?如何帮助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孤寡老人无聊时应该怎么办?养老院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失独老人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怎样了解老人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老年人情绪变化的特征

全文共 4033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容易产生老朽感、黄昏感、孤独感、被遗弃感、忧郁感等各种负性情感,并认为这就是老年情绪的一般特征。那么,老年人情绪变化的特征你都了解吗?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让你对老年人兴趣爱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老年人的情绪特征

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主观需要所产生的体验。情绪与情感、情操构成人类整个情感体系。与人的生物性需要相联系的叫基本情绪,比如愉快、悲伤、惧怕、厌恶、愤怒、惊奇等等。基本情绪是其他各种复杂情绪产生、发展的基础。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叫社会性情绪,是情感、情操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形式,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的。比如母亲见到自己孩子所产生的愉悦,是母爱这一情感的情绪表现,便是一种社会性情绪。

老年人由于各自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个性特征和行为需求存在差异,因而他们所处的情绪状态也会不一样。又因为人进入老年期后,随着年岁的增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下降,社会交往圈子的缩小,空闲时间的增多,会出现一系列消极情绪体验。具体讲,老年人有以下情绪特点:

1、自尊感与自卑感共存

所谓自尊感是指他人的言行满足尊重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凡是自我评价积极、自我肯定、自我尊重的人,其自尊感比较强。老年人一般都有较强的自尊感。这是一种积极的情绪,可以起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作用。老年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就会在有损自尊的行为面前有所约束,以维护自己的荣誉和尊严;自尊感还有利于老年人延长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当自尊感的需要不能得到应有的满足时,老年人往往会以愤懑的情绪表现出来,或者走向事物的反面枣产生自卑感。

所谓自卑感,是指个体过低地评价自己或自尊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多的是因自尊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自卑感。部分老年人离退休后,失去了原先的工作关系,就认为权力缩小、权威性和影响力降低或消失,别人不再尊重自己而开始自卑起来;有些老人发现自己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的步伐,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在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方面的优势日渐丧失,也容易产生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消极情绪,它可以抑制老年人的自信心,使老年人自我封闭、自我孤立、自我退缩,减少社会交往。严重的自卑感甚至诱发老年人自我否定,走上轻生道路。

2、空虚感与孤独感共生

所谓空虚感是指个体在空闲状态对时间高估,不知如何打发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一个人对时间的估计受“对空时高估对实时低估”的心理规律所支配。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不会有空虚感,有事业追求和精神寄托也不会有空虚感。老年人离退休以后,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多了,如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缺乏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感到百无聊赖,时辰难熬。空虚感是一种消极情绪,容易引起老年人失眠、不宁、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甚至对人生意义悲观失望。

所谓孤独感,是指个体由于社会交往需求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往往给人带来寂寞、冷落、甚至被遗弃的体验。个体进入老年期以后,社会环境变化比较明显,因离退休,社会交往频率降低,交往圈子缩小,容易产生离群后的空寂感;因突然遭受丧偶、故友亲朋生离死别的强烈刺激而陷入缄默寡言,长期独处,与世隔绝;因搬迁、子女分居而造成没有谈话对象的无奈。孤独感是老年期较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严重的孤独感易导致老年人人格变态,有碍健康,甚至影响寿命。

3、焦虑感与抑郁感相伴

所谓焦虑感是指个体在面临现实存在的或预计会出现的对自身会产生某种威胁的客观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心理体验。老年期是角色转变最频繁的时期,有些老年人或因不适应新角色或因没有及时退出旧角色而引起角色冲突,手足无措,产生焦虑感;有些老年人或因退休后收入减少,经济窘迫或因担心自尊心受到损害而产生焦虑感。从积极方面看,焦虑感起到增强老年人改变现状紧迫性的作用;在更多的情况下焦虑感给老年人带来消极作用。

所谓抑郁感是指个体因目标追求受挫折而悲观失望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老年人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经历过种种坎坷,他们为社会上的某些不尽人意的现象而忧心忡忡,为自己身体的某些不适迟迟不能排除而担忧疑惑,为得不到子女和周围人的理解和体谅而郁闷伤感。轻度的抑郁,使得老年人对周围的一切不予关注,缺乏兴趣,或常有莫名的烦恼和不快,但这些现象只要不再受新的刺激会自行消失。严重的抑郁症应及时求医治疗。

4、衰老感和怀旧感同现

所谓衰老感是指个体面临正常生理衰老现象或退休、丧偶等生活事件而产生的“老不中用了”的心理体验。衰老感使老年人受消极自我暗示的影响,加剧大脑功能的衰老甚至病变,从而产生短期记忆明显下降,临时遗忘显著;在态度和行为方面变得固执、怪僻,过度关注自身的生理变化,自我封闭;严重的衰老感甚至会引发濒死感。

所谓怀旧感是指个体面对老年期的处境而产生的对年轻时代或故人、故物怀念留念的一种心理体验。大多数老年人都有这种心理状态。有些老人将其作为同衰老抗衡的心理自慰方法;有些老人喜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就不容易从现实困惑中解脱出来;还有些老人过分怀旧,尤其是个别丧偶老人,沉浸在对已故亲人的极度思念之中,难免心绪忧伤,悲观失望。这种怀旧心理无疑会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二、老年人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某人区别于他人的、鲜明的个性特点,是个体在其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性格可以表现在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品质意志、情绪反应、以及理智特征等诸方面。人在两、三岁时,具备性格的雏形;到学龄时,逐渐构成性格特征;青春期随着生理上的变化,性格也有较大的发展;到成年期性格趋于稳定;到老年期性格又趋于变化。美国老年心理学家皮克曾根据社会心理特征来分析人们自30岁以后的不同年龄阶段的性格状态:尊重智慧胜过尊重体力枣社会的人际关系胜过两性的人际关系枣情绪的淡漠胜过情绪的丰富性枣心理上的刻板性胜过心理上的随和性枣关心自己胜过关心工作枣关心身体健康胜过关心心理健康枣以自我超脱来战胜对死亡的恐惧感。在个体之间性格的差异比较大,按照老年期的适应程度的差别,可将老年人的性格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成熟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热爱生活,顺应社会进步;具有自觉、果断、坚毅的意志品质;淡泊宁静,经常处于愉快开朗的情绪状态;有独立见解,善于分析问题,富有创造力。

2、安乐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安于现实,能够较好地顺应退休后的角色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生活;依赖性比较重,期待得到组织和家人的照顾,自己对社会活动缺乏兴趣;心境平和,情绪稳定,知足常乐;但是懒于思考。

3、自卫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不愿正视衰老这一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不服老,常常调动心理防御机制来抑制自己对衰老的恐惧,来抗衡老年期自尊的丧失;他们独立性强,有自制力;经常处于紧张、戒备的情绪状况;凡事力求稳妥、保险、追求完美。

4、愤怒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对社会的一切变化和新生事物都看不惯,将个人所经历的不顺利均归咎于他人;容易对他人发脾气,暴躁,人际关系比较紧张;自制力差,常抱有对立情绪,对人对事难以宽容大度;以自我为中心,兴趣比较狭窄。

5、颓废型。这类性格的老年人一生坎坷或疾病缠身,境遇不尽人意,将所有的不幸归咎于自身,怀有负罪感和自责感;遇事顾虑重重,胆小怕事,踌躇不决;情绪上则常常长吁短叹,抑郁寡欢,萎靡不振,陷于沮丧、悲观之中。

三、调适情绪,优化性格

根据情绪认知理论,个体情绪的产生受环境刺激、生理变化和过去经验、需求、期望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会产生什么性质、什么程度的情绪,与个体的认知评价有密切关系。因此只要发挥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消极情绪是完全有可能得到控制和改善的。

有些人未老先衰,并不一定是身体或疾病的原因,而是缺乏生活热情、待人冷漠、自我禁锢等不良性格特征使然。老年人可对自己性格特征进行评价,对某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加以矫正。

调适情绪、优化性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道德修养。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的东西。老年人虽说早在二、三十岁时已基本形成人生观,但因为年老退休意味着“第三人生”的开始,仍有必要重审人生观,是否乐观向上,顺应社会发展潮流。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老人守则”反映了老年人积极的人生观:

(1)活到老,学到老,力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精神面貌和业务水平,不要成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

(2)得之于社会的还要还之于社会,把自己的学识尽可能交给下一代,为自己从事的事业培养好接班人,不要使学识财富殉葬。

(3)确保晚节,天下固然没有无暇白璧,但一生做事总可以及世自清,不留遗憾,力求在永息之刻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4)天天锻炼,力保健康,争取长寿。

(5)为儿孙做个好榜样,不要为其物质享受多费心计,要培养其依靠自己力量克服逆境的能力。

2、调整期望值,保持良好的心境。

情绪指数是期望实现值与内心期望值之商。降低心理期望值,是调节情绪的一个有效方法。老年人对物质生活、名誉地位不抱奢望;对日常事物采取“大事清醒,小事糊涂”态度;对子女家人不过于依赖也不过于干涉,知足而常乐。心境是一种微弱但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和渲染性,对人的活动施予很大的影响。保持愉快的心境可以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也可以改造忧郁、冷漠、沮丧等不良特征。

3、培养广泛兴趣,体验生活幸福感。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客观事物、某项活动的倾向和选择。培养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把一天应做的和爱做的事妥贴安排好,老年人不仅能生活得充实、愉快,还可以形成乐观进取、耐心持久、观察精细、平易和蔼等等性格特征。同时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使老年人处于激动、欢跃的情绪状态,体验晚年生活的乐趣,增加幸福感。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您一定了解了老年人情绪变化的特征的知识,老年人情绪问题不容忽视,它会影响到家庭和谐和老人的健康安全。如果想要了解老年人情绪如何疏导以及相关的老人疾病安全小知识,那么是最好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六十岁以上老年人的心理有什么特征

全文共 1362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当中,我们一定要多加重视和关注一下老人的心理健康的问题,其实当人们一旦上了年纪,内心的世界的变化都是非常的敏感的,因此对于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我们一定要重视了解。那么,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心理特征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六十岁以上老年人的心理有什么特征方面的知识。

1、孤独和依赖

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2、认识能力低下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3、易怒和恐惧

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恐惧也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4、抑郁和焦虑

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5、睡眠障碍

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老人养生注意什么

1、搓脚

寒冷的冬天,脚是最容易受冷的,脚底有涌泉穴,每天坚持搓,可以使人精力旺盛,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足部保持温暖。

2、开窗

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睡觉的房间大都不是很宽敞,所以晚上睡觉前开窗,可以使屋内空气流通,也能降低室内的室度,能有效促进睡眠。老人每天睡前可以开窗15分钟,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患病几率。

60岁老人的心理特征

3、手指梳头

头部的穴位是很多的,一般人喜欢早晨起来梳头发,其实晚上梳头发也是可以起到养生的功效。老人睡前可以用手指梳头,可以疏通人体的经络、改善血液循环,还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

4、睡前刷牙

老人一定要养成睡前刷牙的习惯,晚上的牙齿如果有残留物,会滋生细菌,导致牙周病。刷牙后还可以用自己口中的唾液漱漱嘴。因为唾液里面的腮腺激素能增加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软骨和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强化血管的弹性,提高结缔组织的生命力。

当人们一旦到了六十岁,内心的世界都是变化无常的,其实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及时的纠正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引发出一些新的疾病,因此老年人在平时生活当中一定要多加重视自己的情绪乐观并且一定要时刻的保持着愉快的心态!

如果你对老年人心理特点?独居老人的心理特点?丧偶老人的心理特点?空巢老人心理问题有哪些?老人装病心理如何形成的?空巢老人的心理特点?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特点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老年人如何调试再婚后的心理变化

全文共 1152 字

+ 加入清单

心理学角度来看,老年人“独身”有害无益。如果老年人有勇气再次点燃爱情之火,那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还会使老年人奇迹般地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那么老年人再婚应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呢?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老年人如何调试再婚后的心理变化方面的知识。

矫正再婚心理动机

老年人再婚也要以爱的需要为主线,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和生理等需要。不少老年人再婚后并不幸福或速配速离,原因就是缺乏坚实的爱情基础,结果给老年人再次造成伤害。因此老年人再婚前必须矫正不良的再婚心理动机,只有从爱的需要出发,才能在再婚后得到真正的幸福。有些老年人认为再婚只不过是找个“伙伴”,打发日子而已,忽视了再婚的爱情价值。这种认识显然是片面的。爱情是没有年龄界限的,无论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人的婚姻,爱情始终是第一位的。

克服回归心理

老年人总喜欢沉湎于过去的回忆之中,在心理学上称为回归心理。老年再婚后往往不自觉地把先后两个家庭加以比较,尤其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发生矛盾时,就会追忆过去爱情的甜美,产生后悔和怨恨情绪,这就在感情上拉开了再婚夫妻的心理距离。要克服这种心理,关键在于双方都应认识到,过去的已经永远过去了,面对新的家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努力消除矛盾,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调适。只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信任,才能创造美满幸福的新家庭。适应对方心理特征

老年人有比较稳定的性格、兴趣和爱好。但进入更年期后,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都有不同的变化。这就要求老人再婚后尽快了解对方的心理特点,正确对待老伴的性格和习惯,注意互相尊重、互相谅解。身体较好的一方要耐心安慰、体谅、理解和容忍对方,避免感情上的冲突。

同等对待前婚子女

再婚夫妇应克服“排他”心理,与新配偶及子女建立新的关系,把双方子女都看成自己的孩子,尽到父母的职责,在衣食起居等一些生活小事上要一视同仁。

此外,失去几十年朝夕相处的老伴是令人心碎的悲伤事件,但又无可挽回。因此,不妨理智地提醒自己: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接近死亡,这个自然法则谁也逃脱不了。为了减少悲伤,不妨把老伴的遗物收藏起来,将注意的重点转到现在和未来的生活中,不要老是回忆往事,积极的生活方式可减轻老伴故后的孤独凄凉感。再婚老年人常有对不起已故老伴的自责心理,可进行一些积极、愉快的活动来避免这种心理。

老年人再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老年人同年轻人一样拥有勇敢地追求婚姻幸福的权利。儿女在孝敬老年人的同时也要支持他们再婚,让所有的老年人健康快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如果你对再婚老人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老年人再婚首先需克服4种不良心理?再婚老人需要警惕哪些不良心理?心理专家:再婚有益于老人心理健康?谈谈老年再婚的心理诉求点?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再婚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了解老年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老化,精神状态也会向老化发展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了解老年人的心理行为变化方面的知识。

五官感学的老化:

眼球晶体屈光度降低,出现老花眼。以致动作迟缓,表情淡漠。

记忆力衰退,健忘及智力的老化:

人届中年之后,生活阅历加深,知识和经验积累,对事物的分析,判断,理解,推理的能力提高,但记忆力却逐渐减弱。文化程度低的人记忆衰退常较显著,而长期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人,往往能防止记忆力的退化。老年人智能测验成绩和反应速度都较青年人为差,分析,综合能力有时也有衰退,但识别,判断和理解能力较老年人并无逊色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性格是青壮年时代原有性格的发展和演变。一个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爽直健谈的人,对环境变化常能较好适应,妥善处理;而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人,常好坚持主见,不随波逐流。如遇逆境,前者容易冲动或较快适应;后者则容易多思善感,郁结在心。如果矛盾激化,经年累月不得解决,容易引进老年人各系统的症状和功能失调,出现所谓"心身疾病

孤独感和衰老感是老年人常有的一种自我心理表现。所以要组织退休老人和离休干部参加各项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例如调查研究,担任顾问咨询,参与文娱,体育和旅游活动,或协助里弄工作,帮助子女料理家务,照顾和教育孙辈等,不仅可减轻老年人的孤独和衰老感,而且使自己感到仍然是社会中一位积极成员,找到借以寄托情操精神,解除寂寞的方法,继续为社会作出一份贡献。从而感到自信和心理满足

老年人的行为变化:

发生一些行为变化的偏异,这可以是器质性病变的缘故。另一种行为变化是非器质性的,脑部没有发现器质性脑病。原来处事认真的人,可变成固执生硬,甚至急躁,乖僻;文雅清高的人变得独善其身,不爱理人;性格随和,满不在乎的人变成任性甚至粗野等。老年后,自控力变弱,原来比较隐蔽的性格特征可以完全暴露出来。有一部分老年人的性格,和谒可亲的变得嫌恶别人;意志坚定,作风正派的变得轻浮庸俗;浪费或慷慨的变得吝啬贪财;脾气急躁,心直口快的变得谨慎稳重,圆滑周到等。这些变化都是原来性格的反常.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空巢老人心理空虚怎么办?敬老院老人的心理是怎样的?空巢老人与独居老人有什么区别?老年人年纪大了过分依赖子女怎么办?生活中如何慰问孤寡老人?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怎样了解老人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老年人退休后的心理变化及如何调节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退休心理上会出现较重的失落感,从而干扰情绪,影响心理平衡。有的人总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单位和家庭不再需要自己了,心中更容易感到失落,沉默寡言,足不出户等等。那么,你对老年人退休后的心理变化及如何调节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是孤独感。工作退下来了,社会的角色转变了,各种社会活动减少了,经济收入下降了,家庭的主导地位被替换了,若再加上身体衰弱多病,行动多有不便,更少参加社会交流。遇上同年龄的至亲好友陆续去世,特别是丧偶的老人,活动范围变得狭窄起来,生活的天地在缩小,再加上老来少朋寡友、孑然一身,更是凄凉至极。老年人最怕孤独,这种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遗弃感,从而开对自身价值及自己生命的存在表示怀疑,甚至是绝望。

其次,有些老人还会出现空虚感,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不会有空虚感,有事业,有追求,有精神寄托也不会有空虚感。老年人离退休以后,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多了,如果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缺乏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感到百无聊赖,时辰难熬。空虚感是一种消极情绪,它会加速老年人的衰老感,如果维持的时间过长,则会引起老年人失眠、心神不宁、对周围事物丧失兴趣,对人生感到悲观失望,有时甚至会想得到自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最后,老年人还容易产生衰老感。一方面来自身体状态的变化,主要是生理机能的衰退,另一方面来自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变化,还有社会环境的变化,如退休、与子女分居等。但有些老年人主观上不接受“自己已成为老人了”的心理状态,也不愿周围的人处处将自己奉为老人。

对退休老人的几点建议:

第一,对退休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不管职位高下,人总有退休的一天,这是生命历程中一个必然经历的过程。

第二,让心理与行为提前到位。在退休之前,适当地少管事,多找退休人员谈谈。做领导的,少坐些公车,少一些应酬。

第三,退休老人应该多观察社会现象,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发挥自己的余热和特长。

第四,退休老人要善于学习,要抱着老有所用、老有所学的态度,不可产生学了没用的观点,不求上进。

第五,要丰富老年生活,扩大自己的社会圈子、朋友圈子,重新形成新的生活范围,了解不同的生活,充实生活。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老年人退休后的心理是怎样的,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后虽然比较孤单,但是一定要调整,为自己找到感兴趣的事情。

如果你对退休老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吗?退休老人的心理精神需求更加迫切?总结5种老人退休后的心理变化?退休后老年人怎样应对心理过渡期?心理老化,退休老人生活不舒坦的表现?退休老人如何维持心理健康?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退休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老年人衰老,心理有哪些变化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皱纹、白发,减退的记忆,下降的体力都在提醒着我:他们真的老了。伴随着生理的衰老,一些心理变化也在不经意间显现。让我们来看看,老年人衰老,心理有哪些变化吧!

1.老年期认知变化: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思维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但现实生活中各国政府官员和大中型企业中的决策者大多是50岁以上,甚至70岁以上的老人,表明思维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虽然思维速度逐渐变慢,但可以用经验、技能或专业知识来弥补。

2.老年人的社会变化: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消沉、郁闷、烦躁等。

3.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

老年人如何面对衰老问题?以下这些招数可以化解。1.多用脑,勤思考,延缓大脑衰老;2.参加体育锻炼,丰富晚年生活;3.处理好人际关系,保持家庭和睦,感情融洽;4.学会理智处事,互助忍让更健康。想知道更多老人心理健康小知识,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老年人心理特征有哪些

全文共 671 字

+ 加入清单

老人闲住在家社会交往明显减少,此时若再有子女分离,老伴有病或去逝,则很容易随之相应地出现神经精神调节的障碍。在这较大的转折时刻,自然很容易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有的容易产生动辄发怒、抑郁、焦虑、孤独悲凉,同时产生自卑,衰老感、失落感等消极心理状态,有的并同时出现睡眠不宁、血压波动、食欲不振和疲劳等各种不适状态,老人生理特点对心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胆小谨慎,不敢想不敢闯不敢担风险,生怕打破平静的生活和平衡;易孤独,由于离开了岗位相对减少了同他人的联系,极易产生孤独感,依恋和交际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忧郁寡欢;嫉妒多疑,同年、同在一岗的同志相比较显示出较大反差,于是一方面加剧了自卑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滋生嫉妒心理;童稚心理,下面来看看老年人心理特征有哪些吧?

1、情绪改变

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

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

有的老人显得啰嗦,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独身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特征

全文共 1386 字

+ 加入清单

独身老年人中,其心理活动变化最大的是老年丧偶者。尤其是老年妇女丧偶的机会较多,故以下重点分析老年丧偶的一般心理过程及独身老人的性心理特征。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独身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特征方面的知识。

(一)丧偶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征丧偶老人的心理变化通常比较剧烈,其心理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他们整天涕哭,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葬。

第二阶段,对死者和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这时,死者已离开身边,存留者常常会对着照片中的他(她)生闷气,又迁怒于其他人,很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

第三阶段,要求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配偶失去,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他们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第四阶段,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心被绝望占据。

第五阶段,他们开始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重新组织新的生活。这一阶段,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其它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情绪上完全恢复正常。

上述五个阶段也可分别概括为震惊阶段,情绪波动阶段,孤独感产生阶段,宽慰自我阶段、重建新模式阶段。各阶段长短,因人而异。总的来说,丧偶的老年人的心理是消极的。

(二)独身老年人的性心理传统的看法是,人到了老年似乎不应再有性的要求了,性功能也必然一落千丈,尤其是独身丧偶的老年人;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性心理状态,从而使许多老人丧偶后,性兴趣,性活动受到严重的压抑。

其实,性是自然本能的表现,无论是什么阶段都存在性的问题。老年人性功能较中年人有所下降,但并不是消失。老年人丧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和恢复,这种本能的,又高于本能的情感(性爱和情爱)也会随之恢复。他们渴望性活动,有性兴趣,这是自然的,正常的事,无需大惊小怪。

独身老人的性心理表现主要有以下特点:

1.性回忆增多独身老年人与同龄老年夫妻相比,性回忆增多。他们与配偶在几十年生活中建立的性爱和情爱关系已深深占据他们的心理。他们常常回忆与配偶共同生活的时光,在回忆中得到性的满足。

2.性兴趣转移由于独身,性生活缺乏,性兴趣已不再仅仅是与异性亲身的体验,而是通过电视、电影等性爱的镜头,满足精神上的性体验。性兴趣以乎更广泛了。

3.性情感复杂由于传统的观念影响,家庭、子女和社会对独身老年人性要求不予理解,故他们常常感到烦恼和压抑。既想得到新的伴恋对象,又怕因此造成家庭不和。因而,性情复杂,在生活中也常表现为无缘无故发脾气等。

4.性自慰行为增加独身老年人尤其是独身老年妇女,常通过手淫得到性的满足。据调查结果表明,独身老年妇女性自慰行为通常比普通老年妇女增加。

独身老人性心理特征表现程度因人而异,有的老年人表现明显,有的不明显,它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1)传统观念(2)社会环境(3)个人文化背景(4)家庭和睦程度(5)配偶在时的性生活和谐程度(6)个人身体状况等等.

如果你对独居老人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单身老人的最佳心理调适方法?独居老人一般都有什么心理?容易遗忘的独居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独居老人有哪些心理需求?揭晓独居老人的心理状况?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独居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患病老年人可能引起哪些心理变化?

全文共 1442 字

+ 加入清单

人体就像一台用久了的机器。各个组织器官很脆弱。疾病一个一个接踵而来。给老年人带来了许多不适的感觉。当躯体上的不适一旦被病人所察觉。也就变成了一种心理应激源。使病人心理紧张。而这种心理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那么,你对患病老年人可能引起哪些心理变化?了解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防卫反应和对疾病的理智反应。这些反应均为躯体疾病的正常反应。但是。如果反应过强,持续时间过长。将会导致病人出现心理障碍。以及受植物神经支配的器官出现病理变化。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大多数老年人身体.心理功能较弱。适应能力较差。较为关注躯体变化。因此。躯体一有不适。就会带来很强的反应。持续时间也较长。这样势必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及相应体征。所以。老年人学会控制身心反应对保护其心理功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①自我意识的转变: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指人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人对自身及其所有的观念.情感.信心和态度.。表现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等方面。人在患有躯体疾病时。常会出现自我意识的改变。如自制力降低。自信心不足.依赖性增强等。有时还可以影响到个体的行为.。例如。当病人遭受毁形.毁容的病损或手术时;当慢性病人的迁延不愈。忍受病痛折磨时;当癌症病人得知自己身患绝症时。这些病人很容易出现自信心丧失。产生老天不公的心理而想到自杀;而那些患了肝炎.肺结核.性病等疾病的病人。更是羞于让人知道自己的病情。遮遮掩掩。很容易延误诊治.。使病情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病人能重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正确地看待疾病。就有利于提高自信心和自制力。较好地适应社会。配合治疗。

②对疾病的情绪反应:由躯体疾病引起的情绪反应。主要是消极情绪。任何人生病之后。都会多多少少地有情绪上的波动。烦恼.忧虑.紧张.恐慌.敌意.愤怒等。老年病人中这些消极情绪更是多见。这些消极情绪的存在.。将会对病人身心造成明显的损害。因此。必须及时调节情绪。一方面是发展积极情绪:可利用听音乐.与人畅谈等方式创造有利于表达情感的意境。并从中体验幸福.快乐.热爱等情感;另一方面是应付消极情绪,一旦出现消极情绺。要学会面对.学会渲泄和平抑情绪。努力增强应对能力。

③对疾病的心理防卫与理智反应:当所患疾病给机体造成痛苦和威胁时。病人的反应极为复杂。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否认、压抑、退行、内射、隔离、补偿等心理防御机制。这些方式的确可以暂时缓解内心紧张焦虑和痛苦。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度运用心理防御机制,很有可能诱发神经症或精神疾病。

因此。在对待疾病的问题上。可以适当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更多的是需要理智的反应。理智反应是病人对疾病后果的预见和康复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积极的反应。积极的理解反应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心理恐惧。若丧失理智反应。只能会使焦虑加重,然而。理智反应的能力与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关。越是能正确认识疾病.对待疾病的人。也就越会理智的对待疾病。因此,老年病人应该注意准确分析自己的疾病.正确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疾病。培养自己对疾病的理智反应。合理地制订康复计划。积极地配合医生的治疗。

面对疾病,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和接受正规的治疗才是上策,患病的老年朋友们一定不要因为自己的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而导致降低治疗效果。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天冷了,老人养生莫忘防范四种病?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患病老人心理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老年人是去伴侣心理变化

全文共 1134 字

+ 加入清单

尤其是老年妇女丧偶的机会较多,故以下重点分析老年丧偶的一般心理过程及独身老人的性心理特征。

老年人是去伴侣心理变化——:1

要求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配偶失去,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他们常常会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老年人是去伴侣心理变化——:2

他们开始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重新组织新的生活。这一阶段,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其它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情绪上完全恢复正常。

上述五个阶段也可分别概括为震惊阶段,情绪波动阶段,孤独感产生阶段,宽慰自我阶段、重建新模式阶段。各阶段长短,因人而异。总的来说,丧偶的老年人的心理是消极的。

老年人是去伴侣心理变化——:3

他们已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心被绝望占据。

(一)丧偶老年人的心理活动特征丧偶老人的心理变化通常比较剧烈,其心理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

老年人是去伴侣心理变化——:一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他们整天涕哭,甚至拒绝死者火化或下葬。

(二)独身老年人的性心理传统的看法是,人到了老年似乎不应再有性的要求了,性功能也必然一落千丈,尤其是独身丧偶的老年人;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性心理状态,从而使许多老人丧偶后,性兴趣,性活动受到严重的压抑。

其实,性是自然本能的表现,无论是什么阶段都存在性的问题。老年人性功能较中年人有所下降,但并不是消失。老年人丧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适和恢复,这种本能的,又高于本能的情感(性爱和情爱)也会随之恢复。他们渴望性活动,有性兴趣,这是自然的,正常的事,无需大惊小怪。

1.性回忆增多独身老年人与同龄老年夫妻相比,性回忆增多。他们与配偶在几十年生活中建立的性爱和情爱关系已深深占据他们的心理。他们常常回忆与配偶共同生活的时光,在回忆中得到性的满足。

2.性兴趣转移由于独身,性生活缺乏,性兴趣已不再仅仅是与异性亲身的体验,而是通过电视、电影等性爱的镜头,满足精神上的性体验。性兴趣以乎更广泛了。

3.性情感复杂由于传统的观念影响,家庭、子女和社会对独身老年人性要求不予理解,故他们常常感到烦恼和压抑。既想得到新的伴恋对象,又怕因此造成家庭不和。因而,性情复杂,在生活中也常表现为无缘无故发脾气等。

4.性自慰行为增加独身老年人尤其是独身老年妇女,常通过手淫得到性的满足。据调查结果表明,独身老年妇女性自慰行为通常比普通老年妇女增加。

独身老人性心理特征表现程度因人而异,有的老年人表现明显,有的不明显,它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1)传统观念(2)社会环境(3)个人文化背景(4)家庭和睦程度(5)配偶在时的性生活和谐程度(6)个人身体状况等等。

老人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加之有的人和子女分开两地,得到亲人的关爱不够,很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的疾病。因此,社会上对老人的关爱也要更进一步,亲人子女平时多开导老人,让老人打开心扉,多和同龄人活动,舒缓心情。

老年人是去伴侣心理变化——:6

对死者和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这时,死者已离开身边,存留者常常会对着照片中的他(她)生闷气,又迁怒于其他人,很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经常出现的几种老年人心理变化

全文共 882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心理变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即安详型、拘谨型、麻木型和飞扬跋扈型。此外,还有一种叫幼稚型,出现幼稚型心理变异的老年人,在思想和行动上都像一个小孩子,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老小孩”。那么,你对老年人经常出现的心里变化留意了吗?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些与之有关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老年人心理变异常常是脑溢血、脑血栓、心肌梗塞等老年性身体疾病的始动因素,同时也很容易导致老年性精神疾病。另外,出现心理变异的老年人,在待人处事的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只要方法得当,老年人的心理变异是可以克服的,这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学会自我宽慰衰老是人生的必由之路,老年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不能与青年人相比,在思想认识上也可能不合时代潮流,这是不容逃避的客观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要学会自我宽解和自我安慰,切莫因为衰老而产生自卑、自弃的情绪。同时,老年人还应该尽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勉强自己做一些力不从心的事情,遇事也要三思而后行,切莫心急烦躁跟自己过意不去。

其次寻找精神寄托退休固然是件好事,可是突然间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难免会使人有空虚无聊、孤独落寞之感,这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异。要消除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感兴趣的活动作为精神寄托,以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诸如读书、园艺、绘画、音乐、书法、旅游以及某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等;还应该抽些时间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以使自己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

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知识老年人应该正视心理变异,抽时间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的常识,弄清楚发生心理变异的生理原因及其主要表现,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心理变异的某些苗头,要及时地进行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

总之,老年人若能保持良好心态,克服心理变异,将有益于健康长寿。

如果你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老年人精神分裂有哪些症状?心理创伤对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影响有哪些?老年人受到严重精神创伤怎么办?巨大心理创伤会伤害老人大脑的记忆吗?心理创伤加快老人衰老吗?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老人心理创伤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原因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老年人的性格会发生变化,尤其到了老年时变化更大,这是由多种外因造成的,而不是内源性。性格与所处的地位、受教育的程度、健康及当时的环境密切相关。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过于关心,自尊心强、固执、易于激动,但对外界环境淡漠、缺乏兴趣,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和适应新的环境。下面,小编就来重点介绍一下有关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原因方面的知识。

一些事业心较强的人,年龄到了一定的界限时,即要退休,这时会发生严重的失落感,情绪抑郁。当贫困或丧失亲人时,容易导致独居,并产生孤独感和压力感,约有60%的人感到孤独。

由于老年人各器官的变化,也会导致老年人行为的改变,可出现多疑、激动、并有较强的依懒性。

老年人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无意记忆应用甚少;从记忆的内容看,老年人的机械记忆能力下降,远期记忆较近期记忆好,对往事的回忆非常准确。

老年人直接依懒于生理结构的智力功能下降,与积累知识和经验有关的习惯性智力常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降,灵活性下降。

老年人情绪体验的强度和持久性随着增龄而提高,情绪趋向不稳定,表现为易兴奋、激惹、喜欢唠叨、与人争论,冲动难以平静下来。

如果你对如何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与老人沟通困难的原因有哪些?与老人沟通的注意事项?如何与悲观厌世的老人相处?春节给老年人送什么礼物?孙子应怎样与老人沟通?等有关老人心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关爱老人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